[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461978A - 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和喹诺甲烷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和喹诺甲烷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1978A
CN1461978A CN03138554A CN03138554A CN1461978A CN 1461978 A CN1461978 A CN 1461978A CN 03138554 A CN03138554 A CN 03138554A CN 03138554 A CN03138554 A CN 03138554A CN 1461978 A CN1461978 A CN 1461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ituent
photoconductor
compound
carbon atom
alk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38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根伸行
黑田昌美
上野芳弘
大仓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IMAG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IMAG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IMAG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IMAGE MATE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1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19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03Inert supplements
    • G03G5/051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03G5/0521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heterocyclic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03Inert supplements
    • G03G5/051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03G5/0517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cyclic groups consisting of carbon-atom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合物,它有优异电子输送功能,因此可用于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或有机电致发光体,提供一种带正电型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它因使用了这种化合物作为感光层电荷输送材料而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并提供一种使用了该光电导体的电子照相装置。提供了以下通式(I)的喹诺甲烷,其中R1至R4相同或不同,各表示氢原子、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R5和R6相同或不同,各表示氢原子、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或杂环基;R7表示卤素原子、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或杂环基;m是0到2的整数。还提供了使用上述化合物的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以及使用了该光电导体的电子照相装置。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和 喹诺甲烷化合物
[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以下也简称为“光电导体”),具体涉及带感光层的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该感光层包括导电基体上的有机材料,用于打印机、复印机等类似的电子照相系统。
其次,本发明涉及喹诺甲烷(quinomethane)化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作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电子输送材料的新型喹诺甲烷(quinomethane)化合物,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EL)及类似装置。
[现有技术]
此前,作为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的感光层曾经使用过的有无机光电导材料,如硒或硒合金,有一种将氧化锌、硫化镉等无机光电导材料分散于树脂黏合剂中制成的材料。近年来,有关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方面使用有机光电导材料的研究已取得进展,某些材料已进入实际应用,感光度和使用寿命都有所改善。
要求光电导体具有在暗处维持表面电荷的功能、具有受光时产生电荷的功能以及具有类似受光时转移电荷的功能。因此,就有了所谓的单层光电导体,其一层即具备了这些功能,以及所谓的层状光电导体,其每一层有单独功能:一层主要作用是产生电荷,一层起到在暗处保持表面电荷并在受光时转移电荷的作用。
为了利用此类光电导体通过电子照相术形成影像,可应用卡尔森系统(Carlson system)。该系统是通过在暗处用电晕放电的方法对光电导体进行充电来成像的,原始文件字符和图片等的静电影像形成在充电后光电导体的表面,用调色剂将所形成的静电影像显影,再将显影后的调色剂影像定影到纸张一类的支撑材料上。调色剂影像被转移后,对光电导体进行处理去除电荷、去除残留调色剂、消除曝光等以兹后续再用。
与无机光电导体相比,投入实际运用的有机光电导体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成膜好、成本低、安全等。此外,由于材料的丰富多样,感光度、使用寿命等有了进一步改进。
大多数有机导体是层状结构的,其中每一层的功能独立,分别由电荷生成层与电荷输送层承担。一般而言,在可传导基体上按序形成有电荷生成层和电荷输送层。电荷生成层包括电荷生成材料,如颜料或染料,而电荷输送层包括电荷输送材料,如腙或三苯胺。因而,依据电荷输送材料的电荷施予特性,有机光电导体成为空穴转移型,当表面荷负电时产生感光作用。然而,带负电型的与带正电型相比,充电所用的电晕放电法是不稳定的。此外,生成的臭氧、氮氧化物等吸附在光电导体表面,会造成物理和化学性能退化。因此会引起环境恶化。在这方面,对光电导体而言,带正电型比带负电型使用起来更灵活,应用范围更广,更有优势。
因而,为了使光电导体成为带正电型的,提出了一种方法并部分投入实用,其中电荷生成材料和电荷输送材料同时分散在树脂黏合剂中,制作成类似单层的感光层(photosensitive layer)。然而,单层光电导体的感光度不足,不能用在高速机器中,且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改善稳定性能等等。
另外,为了提供一种功能分立的层状结构以求获得高感光度,一种设想是通过在电荷输送层上形成一电荷生成层来制作光电导体,作为带正电型使用。然而,由于该方法中电荷生成层形成在表面上,反复进行电晕放电、光照射、机械磨损等时就会产生稳定性问题。这种情况下,还有的建议在电荷生成层外再设一保护层。虽然这改善了结构的抗机械磨损性能,但仍未解决所带来的诸如感光度等电学性质退化的问题。
此外,还提出过一种制作光电导体的方法,即在电荷生成层之上形成一具备电子输送特性的电荷输送层。
作为具备电子输送特性的电荷输送材料,已知的例子有2,4,7-三硝基-9-芴酮(fluorenon)等。然而这些材料是致癌的,有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在日本特许公开JP-A-1-206349,JP-A-6-59483,JP-A-9-190002,JP-A-9-190003等中介绍了氰化合物和醌化合物。然而,尚未获得任何足以投入实际应用的电子输送材料。
其次,大量电子输送材料以及使用此材料的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已经引起关注,比如,可见于JP-A-4-360148,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Electrophotographyof Japan,第30卷,第266到273页(1991),JP-A-3-290666,JP-A-5-92936,Proceedings of Pan_pacific Imaging Conference/Japan Hardcopy’98,1998年7月15-17日,1998 JAHALL,日本东京,207-210页(1998),JP-A-9-151157,Proceedings of Japan Hardcopy’97,1997年7月9,10,11,JAHALL(Otemachi,东京),第173-176页(1992),JP-A-10-73937,JP-A-4-338760,JP-A-1-230054,JP-A-8-278643,JP-A-2001-222122等都有提及和描述。而且,已注意到,在单一感光层中联合使用空穴转移材料和电子输送材料的光电导体感光度高,部分进入了实际应用。所谓光电导体可见于日本特许公开JP-A-5-150481,JP-A-6-130688,JP-A-9-281728,JP-A-9-281729,JP-A-10-239874等。
此外,现在有使用有机光电导材料的有机场致发光体作发光装置,此类装置预计近期会用于显示器之类。至于有机场致发光体,已提出许多建议来改进有机材料,其中有一部分已投入实际应用。
有机场致发光体的最简单结构形式是在电极之间放置包含有机化合物发光材料的发光层,令电极之间形成电流,从而引发电子和空穴从电极注入发光层,在发光层中形成激子,带来的复合(recombination)产生发光。此外,为了保证电子和空穴注入发光层的效率,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中诸如空穴转移层、空穴注入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之类的功能层,与发光层一道形成。在各层中,电子输送层和电子注入层用了具备电子输送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参加Ohmori,“Recent development of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EL materials,”OYO BUTURI,第70卷,第12期,第1419-1425页(2001)等)。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与此相对照,本发明人迄今提出了多种包含优质电子输送材料的光电导体(例如在JP-A-2000-75520,JP-A-2000-199979,JP-A-2000-143607和JP-A-2001-142239等中所描述的)。然而,近来对高感光度光电导体的需求一直要求制造出使用电子输送能力更强的新型电荷输送材料的高性能光电导体。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使用一种迄今从未用过的新型有机化合物作为感光层的电子输送材料,来提供一种用于复印机、打印机的高感光度带正电型光电导体。
此外,运用到有机场致发光体(EL)时,也对高性能电子输送材料提出了要求,可提供更高的亮度,能改善发光效率。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输送功能优异的化合物,可用于电子照相的光电导体和有机EL。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已经深入研究了多种有机材料。其结果是,本发明人发现使用以下通式(I)表示的特定化合物,该化合物有电子输送性能,可以获得高感光度光电导体,能够进行正电荷充电,从而实现了本发明。
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在导电性基体上设有包含电荷生成材料和电荷输送材料的感光层,其特征在于,该感光层至少包括一种以下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分子式(I)中,R1,R2,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可带有取代基的杂环集团,R7表示卤素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带有取代基的杂环集团,m表示0到2的整数,多个R7可以相同或不同,取代基表示卤素原子、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1到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带或不带取代基的芳基或者带或不带取代基的杂环基。取代基表示卤素原子、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1到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带或不带取代基的芳基或者带或不带取代基的杂环基。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化合物是一种喹诺甲烷(quinomethane)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由以下通式(I)表示:分子式(I)中,R1,R2,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可带有取代基的杂环集团,R7表示卤素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带有取代基的杂环集团,m表示0到2的整数,多个R7可以相同或不同。取代基表示卤素原子、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1到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带或不带取代基的芳基或者带或不带取代基的杂环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上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见于以下结构式(I-1)到(I-59)。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化合物。在以下具体实例中,
Figure A0313855400081
表示叔-丁基。
Figure A0313855400111
Figure A0313855400121
根据本发明由上述通式(I)表示的喹诺甲烷(quinomethane)化合物有优良的电子输送性能。因此,这些化合物可用作所谓的电子输送材料,特别是可优选用作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的光敏材料,以及有机EL的电子输送层之类的功能层。
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根据以下反应式(1)来合成。即,如以下反应式(1)所示,结构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合成可以通过使以下结构式(A)和/或(A’)的化合物与以下结构式(B)的化合物用适当的金属有机试剂(例如,正-丁基锂等)进行反应,尔后除去保护基(TMS:三甲基硅基)从而合成结构式(C)表示的化合物,(C)化合物用适当催化剂(如p-甲苯磺酸等)进一步进行脱水缩合反应。顺便提一句,以下反应式(1)中TBAF表示氟化四丁基铵。
另外,结构式(B)表示的化合物合成可以通过使以下结构式(E)和/或以下结构式(E’)表示的化合物与以下结构式(D)的呋喃化合物反应来合成。获取以下结构式(E)和/或以下结构式(E’)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以下结构式(F)和/或以下结构式(F’)表示的化合物作为起始材料。反应式(1)
Figure A031385540013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电子照相用单层光电导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电子照相用层状光电导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结构式(I-5)所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图4:结构式(I-5)所示化合物的1H-NMR谱。
图5:结构式(I-27)所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图6:结构式(I-27)所示化合物的1H-NMR谱。
[附图标号和符号说明]
1 导电性基体
2 感光层
3 电荷生成层
4 电荷输送层
5 感光层(层状结构)
6 保护层
[文件标记]附图
[图3]
透射率
波数
[图5]
透射率
波数
图1和图2是光电导体各种布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所示是一种单层光电导体的布置。导电性基体1上设有单层感光层2,系电荷生成材料和电荷输送材料分散于树脂黏合剂中(一种粘接剂),其上有外涂层6(保护层),这是制作光电导体所需要的。制作单层光电导体可以将电荷生成材料分散到已经溶解了电荷输送材料和树脂黏合剂的溶液中,然后把分散液施加到导电性基体上。此外,必要时可在上面形成外涂层6。
图2所示是层状光电导体的一种布置。导电性基体1上设有感光层5,其中电荷生成层3以电荷生成材料为主体,电荷输送层4包含电荷输送材料,按次序成层构成光电导体。制作层状光电导体可以在导电性基体上形成电荷生成层,电荷生成材料采用真空蒸发沉积或者施加分散液后进行干燥,分散液是把电荷生成材料散布于溶剂或者树脂黏合剂中来制备的;然后再在电荷生成层上形成电荷输送层,采取施加溶剂并进行干燥的方法,该溶剂中溶解有电荷输送材料和树脂黏合剂。
此外,尽管没有示出,任何类型的光电导体中都可以在导电性基体与感光层之间设有内涂层。设置内涂层满足以下目的:防止意外电荷从导电性基体注入感光层、涂覆基体瑕疵、增强感光层的粘接性能,等等。内涂层包括一层以树脂为主要成份的,一层氧化物膜如阳极化铝膜,或类似材料。
再者,本发明各种类型的光电导体包含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具有电子输送性能的化合物作为电荷输送材料,各化合物皆用上述通式(I)表示。
以下结合附图2层状光电导体对本发明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导电性基体1起到光电导体电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其它各层的支撑体,其形状根据情况可以是圆筒状、盘状、膜状。其材料可以使用铝、不锈钢、镍等金属,或者经导电性处理的玻璃、树脂。
形成电荷生成层3的方法是施用把电荷生成材料粒子按前述方法分散在树脂黏合剂中形成的材料,或者通过真空蒸发把材料沉积,受光产生电荷。此外,重要的是电荷生成层3的电荷生成效率要高,并同时具备把所产生的电荷注入电荷输送层4的性能。另外,希望电荷生成层3的电场依赖性要低,即使在低电场作用下也能顺利注入电荷。
至于电荷生成材料,使用了酞菁化合物,如不含金属的酞菁和酞菁氧钛,各种偶氮、醌、靛蓝、花青、squarillium、甘菊蓝(azulenium)、噁英鎓(pyrillium)等化合物颜料或染料,硒或硒化合物,可以根据成像的曝光波长范围来从中选择适合的材料。唯一必要的是电荷生成层具有电荷生成功能。因此,膜的厚度由电荷生成材料的光吸收系数决定,通常在小于等于5μm,较佳的是2μm以内。此外,所用电荷生成层可以是以电荷生成材料为主要成份并添加有电荷输送材料等成份。
对于电荷生成层3用的树脂黏合剂,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聚胺酯、氯乙烯、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或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物和共聚物适当组合后可以使用。
电荷输送层4是一个电荷输送材料分散于树脂黏合剂中涂覆的膜。在暗处,转移层留持光电导体的电荷成为绝缘层,而当受光时,则展示出转移电荷的功能,将电荷生成层注入的电荷输送。如前文所述,本发明需要包含至少一种具备电子输送性能的化合物作为电荷输送材料,该化合物可以用本发明的通式(I)表示。然而,还可以包含另一种电荷输送材料。根据本发明,该化合物的较佳添加量是占电荷输送层4材料总量的10%-60%重量百分比,更佳的是15%-50%重量百分比。
对于电荷输送层4的树脂黏合剂,可以使用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物和共聚物之类。
此外,为了防止臭氧造成的退化阻碍光电导体应用,可以在电荷输送层4中加入一系列抗氧化剂,如胺系列、酚系列、硫系列、亚磷酸盐系列、磷系列等。
如附图1所示保护层6具备在暗处接受并留持电晕放电所产生电荷的功能。这一层必须:具备传播感光层可感光的性能;在曝光时传播光线使之达到感光层;接收注入产生的电荷以中和、消散表面电荷。诸如聚酯和聚酰胺之类的有机绝缘成膜材料可以施加到保护层材料之上。此外,这些有机材料可以和玻璃、SiO2等无机材料混合使用,进一步还可以混合金属、金属氧化物等降低电阻的材料。希望涂覆层所用的材料在电荷生成材料的光吸收相对最大化的波长范围内透明度最好。
涂覆层本身的膜厚度尽管与涂覆层的成份有关,但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确定,该范围内不应造成不利影响,如连续反复使用时残余电势升高等。
在如附图1所示单层光电导体的情况下,还需要在感光层2中包含至少一种具备电子输送性能的本发明化合物,该化合物都可以用本发明的通式(I)表示。然而,可以使用与上述层状光电导体完全相同的其它材料,并无任何限制。作为电荷输送材料,较佳的是包含空穴转移材料的同时含有上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作为空穴转移材料,优选联苯胺衍生物、三苯胺衍生物等。这种情况下,材料的优选添加量占成膜感光层的材料总量的重量百分比较好的是10%-60%本发明的化合物,更好的是15%-50%。关于空穴转移材料,用量较佳的是10%-60%重量百分比,更佳的是20%-50%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光电导体实施例1
两份重量的酞菁氧钛(TiOPc),40份重量的上述结构式(I-5)表示的化合物,60份重量的三苯胺衍生物作为空穴转移材料,分子式如下和80份重量的聚碳酸酯树脂(BP-PC:出光兴产公司产品)在混合机内与二氯甲烷一起揉捏3小时制备涂覆液。涂覆液施加到铝质支撑物上形成感光层,从而使干燥后膜的厚度达20μm,由此制作出单层光电导体。
光电导体实施例2
采用与在光电导体的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作单层光电导体,所不同的是用上述结构式(I-7)的化合物代替上述结构式(I-5)的化合物。
光电导体实施例3
采用与在光电导体的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作单层光电导体,所不同的是用以下分子式表示的squarillium化合物代替酞菁氧钛,用上述结构式(I-10)的化合物代替上述结构式(I-5)的化合物。
光电导体实施例4
两份重量的x-型不含金属酞菁(H2Pc),40份重量的上述结构式(I-12)表示的化合物,60份重量的联苯胺衍生物作为空穴转移材料,分子式如下和100份重量的聚碳酸酯树脂(PCZ200: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Ltd.出品)在混合机内与二氯甲烷一起揉捏3小时制备涂覆液。涂覆液施加到铝质支撑物上形成感光层,从而使干燥后膜的厚度达25μm,由此制作出单层光电导体。
光电导体实施例5
采用与在光电导体的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作单层光电导体,所不同的是用以下分子式表示的双偶氮颜料
Figure A0313855400181
代替酞菁氧钛。
光电导体实施例6
采用与在光电导体的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作单层光电导体,所不同的是用以下分子式表示的双偶氮颜料代替酞菁氧钛,用上述结构式(I-16)的化合物代替上述结构式(I-5)的化合物。
对以上各实施例所获得的光电导体的电子照相特性进行了检测。
在暗处以+4.5千伏特的电压进行电晕放电使光电导体表面带正电荷时,将初始表面电势设为Vs(V),随后在电晕放电停止,光电导体在暗处保留5秒钟后测量表面电势Vd(V)。接下来,用照度100勒克斯的白光照射一段时间(以秒为单位),直到所测Vd降低一半,取作感光度E1/2(勒克斯·秒)。此外,实施例1到4的每一个,都测了1μW的单色光(780纳米)照射时Vd减半的时间(秒),根据时间来取得感光度E1/2(μJ/cm2)。再者,对每个实施例,在白光或单色光照射光电导体表面10秒后都测了残余电势Vr(V)。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白光         780nm单色光
  感光度(勒克斯·秒)   残余电势(V)   感光度(μJ/cm2)   残余电势(V)
  实施例1     1.0     70     0.8     60
  实施例2     1.3     90     1.1     80
实施例3 0.8 50 0.5 40
  实施例4     1.2     60     0.7     60
  实施例5     1.2     80      -     -
  实施例6     1.6     90      -     -
合成实施例1:合成上述具体化合物(I-5)<反应式(1-1)>
Figure A0313855400191
(步骤①)
原料,试剂
苯甲酰氯                                   200毫摩尔(28.1克)
N,O-二甲羟胺盐酸盐                        220毫摩尔(21.5克)
(N,O-dimethyl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
二氯甲烷                                   200毫升
吡啶                                       460毫摩尔(36.4克)
<操作>
(1)三颈瓶内放有4-氯苯甲酰氯和N,O-二甲羟胺盐酸盐,加入二氯甲烷(200毫升)。
(2)0℃(冰浴)、氮气氛下用30分钟滴入吡啶,然后在室温搅拌两小时。
(3)加入约100毫升水结束反应,萃取有机层。用二氯甲烷100毫升萃取水层,与以上有机层一起用1N盐酸溶液清洗,然后浓缩。
(4)通过柱层析(硅胶,流动相:二氯甲烷)分离、纯化油性物质。
结果得到了N-甲氧基N-甲基苯甲酰胺。
产量是33.3克(83.4%得率),MS m/z165(M+)。
(步骤②)
原料,试剂
呋喃     30毫摩尔(2.04克)
四甲基乙基二胺 66毫摩尔(7.67克)
己烷     20毫升
正-丁基锂(1.6M己烷溶液)     66毫摩尔(41毫升)
THF(四氢呋喃)     75毫升
 N-甲氧基-N-甲基苯甲酰胺     75毫摩尔(12.4克)
THF(四氢呋喃)     20毫升
<操作>(1)三颈瓶内放有呋喃及四甲基乙基二胺,加入己烷。(2)0℃(冰浴)、氮气氛下用15分钟滴入正-丁基锂,搅拌30分钟,然后在室温搅拌30分钟,再加热循环30分钟。
(3)将上述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加入THF(75毫升)。
(4)-40℃到-30℃(干冰-乙醇浴)、氮气氛下用15分钟滴入N-甲氧基-N-甲基苯甲酰胺的THF溶液,搅拌1小时。
(5)反应液缓缓冷却至室温,搅拌30分钟。
(6)反应液倒入冰水中搅拌。
(7)过滤沉淀物,用乙醇洗涤。
以上(步骤①②)的结果是得到了上述分子式(B-1)表示的2,5-二苯甲酰呋喃。产量是2.3克(27.7%得率),MS m/z276(M+)。(步骤③)<原料,试剂>4-溴-2,6-二叔-丁基-1-[三甲基甲硅烷基]-苯(A-1)45毫摩尔(16.1克)
THF(四氢呋喃) 90毫升
正-丁基锂(1.6M己烷溶液)   54毫摩尔(34毫升)
2,5-二苯甲酰呋喃(B-1)     15毫摩尔(4.1克)
THF(四氢呋喃)     30毫升
氯化铵水溶液     10毫升
四丁基氟化铵(1.0M THF溶液)(TBAF)   45毫摩尔(45毫升)
p-苯甲磺酸一水合物(p-TsOH)     少量
甲苯     100毫升
<操作>
(1)上述化合物(A-1)称重后放入三颈瓶,加入THF(90毫升)。
(2)在-78℃(干-冰-乙醇浴)、氮气氛下用30分钟滴入n-丁基锂,搅拌30分钟,然后在室温搅拌30分钟。然后,上述化合物(B-1)的THF溶液(30毫升)用30分钟滴入,在相同条件下搅拌3小时。
(3)加入约10毫升氯化铵饱和水溶液进行水解。
(4)0℃(冰浴)、加入TBAF(45毫升),搅拌3分钟。
(5)获得是反应液倒入冰水,搅拌。
(6)用二氯甲烷萃取,并将萃取物质浓缩。
(7)固体物质溶解于甲苯(100毫升)。向溶液加入少量p-TsOH,然后加热并循环2小时。
(8)反应完成后,浓缩溶液。
(9)过滤出固体物质,用少量己烷洗涤,然后用己烷重结晶。
步骤③的结果得到了上述分子式(I-5)表示的化合物。产量是6.6克(67.4%得率),MS m/z652(M+)。具体化合物(I-5)的红外光谱如附图3所示,1H-NMR谱如附图4所示。
合成实施例2:合成上述具体化合物(I-27)<反应式(1-2)>
Figure A0313855400221
除了用4-氯苯甲酰氯代替上述实施例1中的苯甲酰氯,采用相同的操作来制备上述分子式(I-27)表示的化合物。产量是5.4克(50.1%得率),m/z720(M+)。具体化合物(I-27)的红外光谱如附图5所示,1H-NMR谱如附图6所示。
此外,4-溴-2,6-二-叔-丁基-1-[三甲基甲硅烷基]-苯(上述分子式A-1)可以用公知方法来合成,比如日本特许公开JP-A-2001-222122等介绍的方法。
光电导体实施例7
制作出了用于评估光电导体电特性的盘式光电导体和评价印刷的鼓式光电导体(30毫米φ)。
分别在铝盘和铝管上浸涂以下成份的内涂层溶液,然后于100℃干燥60分钟,形成内涂层膜厚度0.3μm。以下术语“份”表示重量份:
可溶尼龙(Amyran CM8000:东丽工业出品)           3份
甲醇/二氯甲烷混合溶解(5/5)                      97份
随后,单层感光层用的分散液浸涂后于100℃干燥60分钟形成单感光层膜厚度为25μm,其成份如以下:
电荷生成材料:X-型不含金属的酞菁                0.3份
空穴转移材料:结构式(HT1)表示的三苯胺衍生物
电子输送材料:分子式(I-5)表示的化合物
(合成实施例1)                                   3份
抗氧化剂:3,5-二-叔-4-羟基甲苯(BHT)
(东京化工出品)                                  1份
硅油:KF-50(新月化工出品)                       0.01份
黏合剂树脂: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
(Panlite TS2020:Teijin Chemical Co.,Ltd.出品) 10份
二氯甲烷                                        100份
依照上述方法制作了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
光电导体实施例8
除了用3份光电导体实施例1中所用的制备感光层的分散液的组成按合成实施例2中合成的以上述分子式(I-27)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代替3份上述分子式(I-5)的电子输送材料,采用与光电导体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备光电导体。
实施例7、8光电导体的评估
为了评估其电特性,将盘式光电导体在Kawaguchi电气制作所株式会社生产的EPA-8100型静电复印纸测试仪中进行。
环境温度23℃、湿度45%,于暗处使各光电导体带电,表面电势达+600V,其后到获得曝光前的5秒钟的表面电势维持率按下式计算:
                  维持率Vk5(%)=(V5/V0)×100其中
V0:曝光后的即时表面电势;
V5:5秒后的表面电势(曝光起始)。
此后,用相同方法使表面电势达到+600V,用1.0μW/cm2单色光进行曝光,由滤光器从卤素灯分离获得780nm波长,曝光时间5秒。使表面电势减半的(+300V)所需的曝光量取作感光度E1/2(μJ/cm2),曝光后5秒的表面电势取作残余电势Vr(V)。评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维持率Vk5(%)     感光度E1/2(μJ/cm2)   残余电势Vr(V)
光电导体实施例7     85.2     0.48     66
光电导体实施例8     82.5     0.42     57
为评估实际印刷的耐久性,鼓式光电导体安装到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出品的HL-1240型激光打印机上,环境温度25℃、湿度52%的条件下印了全黑图、全白图、半色图各一份。此后,印制了5000张印率在5%左右的影像。其后,再各印一份全黑图、全白图和半色图,以对印制5000张后的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实施例7和8的光电导体初始影像和印制5000张后的影像都是好的。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设置在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中使用了以上通式(I)所表示的具备电子输送性能的化合物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由此得以获得在带正电荷时感光度高、电特性优异的光电导体。此外,对于电荷生成材料,依据曝光用光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因此,使用酞菁化合物、squarillium化合物、双偶氮化合物等可以获得光电导体用于半导体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另外,根据需要在表面上设有涂覆层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本发明可以获得电子输送性能优异的化合物。将这些化合物用于使用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装置,如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和有机场致发光体,可以改善电特性以及发光效率等性能。

Claims (4)

1.一种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其中在导电性基体上设有包含电荷生成材料与电荷输送材料的感光层,其特征在于:该感光层包含至少一种以下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分子式(I)中,R1,R2,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可带有取代基的杂环集团,R7表示卤素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带有取代基的杂环集团,m表示0到2的整数,多个R7可以相同或不同,取代基表示卤素原子、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1到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带或不带取代基的芳基或者带或不带取代基的杂环基。
2.一种喹诺甲烷(quinomethane)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有以下通式(I)表示的结构:
Figure A0313855400022
分子式(I)中,R1,R2,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可带有取代基的杂环集团,R7表示卤素原子、可带有取代基的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带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带有取代基的杂环集团,m表示0到2的整数,多个R7可以相同或不同,取代基表示卤素原子、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1到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带或不带取代基的芳基或者带或不带取代基的杂环基。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光层是单层感光层。
4.一种电子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以及充电过程是通过充以正电荷实现。
CN03138554A 2002-05-28 2003-05-28 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和喹诺甲烷化合物 Pending CN14619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54097 2002-05-28
JP2002154097 2002-05-28
JP2003105039A JP3937336B2 (ja) 2002-05-28 2003-04-09 キノメタン化合物、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105039 2003-04-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1978A true CN1461978A (zh) 2003-12-17

Family

ID=29782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38554A Pending CN1461978A (zh) 2002-05-28 2003-05-28 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和喹诺甲烷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33091B2 (zh)
JP (1) JP3937336B2 (zh)
KR (1) KR20030091818A (zh)
CN (1) CN1461978A (zh)
DE (1) DE1032321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5584A (zh) * 2013-07-31 2015-02-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04002245T5 (de) * 2003-11-28 2006-11-09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Kawasaki Schaltvorrichtung
JP5123676B2 (ja) * 2007-02-07 2013-01-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8048B2 (ja) 1988-02-15 1998-02-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電荷輸送剤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1230054A (ja) 1988-03-10 1989-09-13 Mitsui Toatsu Chem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EP0449565B1 (en) * 1990-03-26 1997-05-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for electrophotography
JP2805376B2 (ja) 1990-04-09 1998-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電子材料
JP3113313B2 (ja) 1991-06-07 2000-11-27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有機積層感光体
JP3124056B2 (ja) 1991-04-05 2001-01-1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ジナフトキノン誘導体を用いた感光体
JPH04338760A (ja) 1991-05-15 1992-11-26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105602B2 (ja) 1991-11-29 2000-11-0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587748B2 (ja) 1992-02-07 1997-03-05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フルオレノ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659483A (ja) 1992-08-04 1994-03-04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6130688A (ja) 1992-10-05 1994-05-13 Mita Ind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7179775A (ja) 1993-12-24 1995-07-18 Tomoegawa Paper Co Ltd フルオレノ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8278643A (ja) 1995-04-10 1996-10-22 Mita Ind Co Ltd 電子写真用有機感光体
JP3471163B2 (ja) 1995-09-25 2003-11-2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ナフトキノ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US5631114A (en) 1995-12-21 1997-05-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erivatives of diiminoquinones useful as electron transport agents in electrophotographic elements
US5558965A (en) 1995-12-21 1996-09-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iiminoquinilidines as electron transport agents in electrophotographic elements
JP3273542B2 (ja) 1996-04-12 2002-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3273543B2 (ja) 1996-04-12 2002-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997735B2 (ja) 1996-06-26 2000-01-1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3272257B2 (ja) 1997-02-26 2002-04-0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666262B2 (ja) 1998-08-27 2005-06-29 富士電機デバイ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0143607A (ja) 1998-09-04 2000-05-26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輸送物質、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3717320B2 (ja) 1998-10-29 2005-11-16 富士電機画像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1142239A (ja) 1999-11-17 2001-05-25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3355173B2 (ja) 1999-11-30 2002-12-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キノン誘導体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2037755A (ja) 2000-07-26 2002-02-06 Kyocera Mita Corp ケト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5584A (zh) * 2013-07-31 2015-02-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345584B (zh) * 2013-07-31 2018-06-2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54222A (ja) 2004-02-19
US20040033430A1 (en) 2004-02-19
KR20030091818A (ko) 2003-12-03
US6933091B2 (en) 2005-08-23
JP3937336B2 (ja) 2007-06-27
DE10323211A1 (de) 200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9484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164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0199979A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S61148159A (ja) イオウ含有ジシアノメチレンフルオレンカルボシシレ−ト化合物を含む多層型感光性像形成部材
CN101371201A (zh) 醌化合物、电子照相用感光体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881092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使用该感光体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437074A (zh) 电子摄影感光体和使用这种感光体的电子摄影设备
CN1303030A (zh) 电摄影用光电导体
CN1461978A (zh) 电子照相用光电导体和喹诺甲烷化合物
US6472514B2 (en) Electron transport compounds
CN1326118A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CN1163798C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JP2014095867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8714C (zh) 用于静电摄影的光敏元件
CN1296198A (zh) 电子照相光敏材料、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00075520A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CN1405636A (zh) 用于液体显影的带正电荷单层有机感光体
US20030195359A1 (en) Quinomethane compounds
CN1573599A (zh) 含有芳香杂环腙基团的新型电荷转移材料
CN1523453A (zh) 含有1,2-二苯乙烯醌结构的聚合物和含有上述聚合物的电照相感光体
JP2005035980A (ja) キノン系化合物
JP2005037476A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CN1713079A (zh) 电子照明感光体及具有该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JPWO2005003093A1 (ja) 新規化合物、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221809A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