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403332A - 电动二轮车及其车载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二轮车及其车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3332A
CN1403332A CN02141608.7A CN02141608A CN1403332A CN 1403332 A CN1403332 A CN 1403332A CN 02141608 A CN02141608 A CN 02141608A CN 1403332 A CN1403332 A CN 1403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aforementioned
electric bicycle
wheel
described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16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8029C (zh
Inventor
堀井义之
仓川幸纪
山本章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03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3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80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802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5/0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5/0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ycles
    • B62K2015/001Frames adapted to be easily dismant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可缩短前后方向长度地进行收纳的电动二轮车中,为进一步实现紧凑化,它主要由支承前轮FW与其操纵机构的前构架1、支承作为驱动轮的后轮RW与其驱动机构的后构架2、可使前述前后构架1、2向前后方向滑动并可向前后方向自由伸缩地将它们支承着的中构架3构成。

Description

电动二轮车及其车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二轮车及其车载方法,特别是可缩短前后方向长度进行收纳的电动二轮车及其车载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使二轮车紧凑化的各种构造。在日专利特开平3-21579号公报中提出的机动二轮车是,在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构架前部安装固定着前轮及其操纵机构,容许向前述构架的后部、前方滑动地安装着后轮及其驱动部件(内燃机),由此向四轮车的车尾行李箱等收纳时,可缩短前后方向长度而实现紧凑化。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前轮固定于构架,仅后轮可在前述构架上滑动。因此,其缩短量仅限于后轮滑动量,不能达到充分紧凑化。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供可更进一步紧凑化的电动二轮车。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支承前轮的前构架,支承后轮及其驱动单元的后构架、可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支承着前述前构架与后构架的中构架。
如依上述特征,由于可使前构架与后构架双方相对中构架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故可使其在前后方向更进一步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二轮车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动二轮车构架构造的图。
图3是从后部上方向下看电动二轮收纳于后部座席后方的车尾行李箱空间之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电动二轮车收纳于后部座席后方的车尾行李箱空间之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前部座席与后部座席设计统一形式的图。
图6是表示向四轮车辆搭载方法的图(之一)。
图7是表示向四轮车辆搭载方法的图(之二)。
图8是表示电动二轮车缩短方法的图(之一)。
图9是表示电动二轮车缩短方法的图(之二)。
图10是表示电动二轮车收纳方法的图(之一)。
图11是表示电动二轮车收纳方法的图(之二)。
图12是表示中构架主要部分及和后构架的连结机构的图。
图13是表示中构架骨格构造的图。
图14是锁定轴的正视与侧视图。
图15是橡胶件壳体的正视与侧视图。
图16是锁定橡胶件的表面、侧面、背面图。
图17是前锁定机构动作说明图(锁定)。
图18是前锁定机构动作说明图(解除锁定)。
图19是表示头管构成的图。
图20是头管组装图。
图21是表示构架缩短状态下的头管轴部与导向滚子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2是表示构架伸展状态下的头管轴部与导向滚子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3表示接线端子161、162配合状态的主体图。
图24是表示接线端子引导构件构成的图。
图25是表示头管轴部的锁定功能的图。
图26是表示操作件操作方法的剖面图。
图27是表示锁定状态的操作件的图。
图28是手柄锁定机构的局部透视立体图。
图29是从手柄桥里侧看手柄锁定机构的图(锁定)。
图30是从手柄桥里侧看手柄锁定机构的图(解除锁定)。
图31是表示手柄轴的伸展状态的图。
图32是表示手柄轴的收纳状态的图。
图33是表示前轮FW的构成的图。
图34是表示后轮RW之构成的图。
图35是表示后轮RW其他构成的图。
图36是表示对图35所示的后轮RW的支承方法的图。
图37是表示电源收容部构成的图。
图38是头灯部件立体图。
图39是头灯光源部立体图。
图40是头灯光源部正视图。
图41是头灯光源部侧视图。
图42是表示握把近旁构成的局部透视图。
图43是信号灯部件立体图。
图44是信号灯部件剖面图。
图45是电动二轮车的后正视图。
图46是接线端子配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47是接线端子接点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边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缩短收纳式电动二轮车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它主要由支承前轮FW及其操纵机构的前构架1、支承作为驱动轮的后轮RW及其驱动机构的后构架2、和容许前述前、后各构架1、2向前后方向滑动并向前后方向可自由伸缩地支承前述构架的中构架3构成。
前构架1主要由以下构件构成:从左侧悬臂支承前轮FW的前叉106,连结于该前叉106上端的手柄柱107的手柄桥108,以手柄桥108两端可上下滑动地支承着的左右一对手柄轴102(R、W),前述手柄轴102(R、L)上端分开地连结的左右一对手柄握把(R、L)、和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前述手柄轴102(R、L)上部的仪表部件101,可自由操作地支承着前述前叉106、并包含有2根向后方延伸的头管轴部103(R、L)的音叉形头管103。
后构架2主要由以下构件构成;从左侧悬臂支承内藏有驱动马达的后轮RW的摇动臂201,可自由摇动地轴支承前述摇动臂201的摇动轴207,由前述摇动轴207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的座标202,支承前述摇动轴207的左右一对侧组件208。在前述座柱202上安装着车座203与靠背204。
前述侧组件208(R、L)上下具有前后贯穿的2个开口205、206。在前述车座203的下部,如后详述地收容着作为驱动源的二次电池与控制部件。在各侧组件208(R、L)外侧两侧面设有电气连接后构架2与中构架3的接线端子对的一方245(R、L)。
中构架3由平行配置左右一对构架体301(R、L)构成,其各自上部前方固定着导辊302(R、L)。在下部前方设有踏板303(R、L),使其向上方转动可将其收容。在构架体301(R、L)后部两侧面设有为了电气连接前述中构架3与后构架2而与前述接线端子对中一方的245(R、L)相配合的另一方的345(R、L)。
在这样的构成中,将前构架1的轴部103(R、L)插入中构架3的导辊302(R、L)的开口部,在前述后构架2的侧组件208的开口部205、206分别插穿前述中构架3的上构架管313与下构架管314。
电池与控制部件一起被收容于座203下部(参照图37),包括连接该电池的电源线与连接于控制部件的信号线的配线L1、L2中,在车身左侧沿构架引回的配线L2通过开关209连接到摇动臂201内的驱动马达,同时通过一对接线端子245、345到达中构架3内。
另外,该配线L2,通过在导辊302(L)与头管轴部103(L)后端各设置相互配合的一对接线端子161、162(参照图20),到达前构架1的头管轴部103(L)。而且,配线L2通过分别设于手柄轴102(L)前端与手柄桥108两端并相互嵌合的一对接线端子191、192连接到仪表部件101。
在车身右侧沿着构架引回的另一方配线L1也是除不连接开关209这一点以外,其他都一样,到达中构架3内与前构架1内。
其次,对上述电动两轮车收容于家用四轮车的方法加以说明。本发明的电动二轮车,像所谓单厢式汽车或双厢式汽车那样,在车室顶棚高度保持到车辆后部的车辆的最后部座席后方确保的车尾行李箱空间里,将车辆以前后方向缩短状态收容。
图3是将本实施例的电动二轮车收纳于后部座席后方的车尾行李箱空间的状态从车辆左侧的后部上方向下看的立体图;图4是其侧视图。
在车辆最后部座席5的后方所确保的车尾行李箱空间里搭载着收纳板4。在本实施例中,可左右并排收容2台电动二轮车,在收纳板4的左右,分别设有车辆引导沟401与车轮承接部402。
最后部座席5由车座座面51、车座背框52、和设于前述座面51两侧的扶手53构成,是没有装设靠背与头枕的轻量构造。在最后部座席5上,由于向前方拉起收容于后方的电动二轮车座柱202,其车座203起靠背作用,其背204起头枕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保持车座设计的统一性,如图5所示。最后部座席5与其他座席7的座面51、71相互间、车座背框52、72相互间、以及扶手53、73相互间做成相同的设计,同时将固定性安装于其他座席7上的靠背703与头枕704做成和前述二轮车座席203和靠背204通用的设计。因此,就确保了在拉起收容于车尾行李箱空间的二轮车的座柱202的状态的最后部座席5的设计与前方其他座席7设计上的统一性。
下边,参照图6、图7来说明上述电动二轮车向车辆上搭载的方法。
如图6所示,用于搭载电动二轮车的车辆8的后部车门最好是由往上方弹起的上车门851、和向下方打开的下车门852两门构成;而且最好是,下车门852在打开状态的离地高度h1和电动二轮车的车轴高h2相同。
当将电动二轮车搭载于车尾行李箱空间时,如图7所示,首先抓住手柄握把104将前轮FW拉起到下车门852上,再把后轮RW拉起到下车门852上即可,或者也可以抓住电动二轮车的中构架3将整个车身举上、在这种状态下搬入车尾行李箱空间。
下边,参照图8~图11来说明上述电动二轮车的收纳方法。而且这里仅说明收容动作概要,关于用于实现简易收纳的各部的构造在后详述。
图8(a)示出了可行走的伸展状态。使前轮FW、插到收纳板4的车轮引导沟401中,抵接于车轮支承件402之后,解除后述的手柄锁定。再将左右L型手柄轴102向内侧转90°,如图8(b)所示,将手柄轴102连同仪表部件101推压到下方。这时,由于接线端子191(R、L)、192(R、L)的嵌合被解除、两者分离,电源/信号线和计量部件101与头灯部件105的电气连接断开。
其次,如图9(a)所示,使后述的前锁定解除,使前述前构架1的头管轴部103(R、L)沿前述中构架3的导辊302后退。这时,由于电气连接前构架1与中构架3的接线端子161、162(参照图20)的嵌合解除、两者分离,各构架间的电气连接断开。
其次,如图10所示,在解除后述的后锁之后,操作设于侧组件208上的前进开关209,将后轮RW向前进方向低速驱动,使后构架2前进。这时,后轮RW在车轮引导沟401内前进,使构架的方向与四轮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
向四轮车辆的收容顺序也不限于此。例如,在将手柄轴102连同仪表部件101推压向下方的状态[图8(b)]、将车身搭载于车尾行李箱空间的收纳板4上,在使前轮FW抵接于车轮承接部402上的状态下操作前进开关209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成了后构架2与中构架3相对于构架1同时前进。
这样,当车身缩短结束时,最后如图9(b)、图11所示,以前述摇动臂207为中心拉起座柱202,即可使其座席203与靠背204分别转动到最后座席5的靠背位置与头枕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二轮车由3个构架1、2、3所构成,由于前构架1与后构架2可相对于中构架3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可使收纳状态的二轮车的全长比现有的更加缩短。由于可这样地使前后方向更加缩短,故可使二轮车的前后方向与四轮车的前后方向相一致的收容于车尾行李箱空间。从而,仅使二轮车的座柱202转动,即可使其座席203与靠背204起到最后部座席5的靠背与头枕的作用。
即,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使收容于四轮车的车尾行李箱空间的电动二轮车的座席203与靠背204起到该车辆最后部座席的一部的作用而实现功能零件共有化,故可节省空间并减轻重量。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与使车身构架缩短动作相连动,可断开各部电气连接,这样不仅可使紧凑化时作业简化,而且可以防止忘记断开连线。
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摇臂207的转动操作相连动,如图3与图9(b)所示,有后面详述的连结件323从中构架3的侧组件底部向下方突出,再贯穿收纳板4的开口403,与装于车身侧的连结件的另一方(图中未示出)相连结。
在该连结件323上设有充电电线的电气接点,由此连结、两者机械性被固定的同时,充电电流从车辆侧的电源线供向电动二轮车侧,对电动二轮车的二次电池充电。
下边详细说明前述各构架1、2、3的构造与相互的连结机构。
图12示出前述中构架3的主要部分以及与后构架2的连结机构的展开图;图13是示出中构架3的骨架构造的图,与前述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同等部分。
中构架3,像先前的图1说明的那样,将平行配置的左右一对构架体301(R、L)在其前方下部由板状桥件304将其相互连结构成。前述构架体301,如图13所示,是将大致U字形的前体构架311与后体构架312用上构架管313和下构架管314连结构成,略成梯形的环状结构。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中构架3由左右一对环形构架体301(R、L)构成,不仅可提高构架的强度与刚性,而且使得将其搭载于车辆上等情况下的搬运也变得比较容易。
在各构架体301(R、L)的前侧上部安装着可自由滑动地支承着前构架1的头管103的左右一对导辊302(R、L)。
后构架2的侧组件208(R、L),在其上下具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2个开口316、317(见图12),在该开口316、317中预先可自由滑动地贯穿前述上构架管313和下构架管314。由此,后构架2可对中构架3可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被支承着。在侧组件208(R、L)上在左右方向贯穿的开口319中轴支着前述摇动轴207。
各侧组件208,在其对向的侧面,收容着连结件323,该连结件323通过连杆机构322、320、321与前述摇动轴207相连结,并由导向制动件324、325允许其上下运动将其收容着。该连结件323,如前述图3与图9(b)所说明的那样,与拉起座柱202时的前述摇动轴207的转动相连动而上下运动。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与摇动轴207的转动相连动可由连结件323将二轮车与四轮车连结起来,不仅不再需要连结操作,而且可以防止于二轮车对四轮车不连结状态放置在那里。另外,在前述连结件323上设有电气接点,二轮车的电池通过该连结件323可由四轮车的电源充电,不需要另外连接充电装置。故可进行利用移动时间的充电。
在前述下构架管314内部内藏有后锁定机构,该后锁定机构用于与踏板303的出入动作相连动来锁定或解除锁定前述侧组件208相对下构架管314的滑动。该后锁定机构,主要由锁定轴331、锁定橡胶件333与橡胶件壳体332构成,将前述踏板303作为操作件。
图14是表示前述锁定轴331的正面[图14(a)]与侧面[图14(b)]的图。在其前端部近旁形成了插过前述踏板303的小直径部351,在其后端部近旁形成凸轮384。锁定轴331,在其两端可自由转动地被轴支承着,与前述踏板303的出入操作相连动而转动。前述凸轮384,在踏板303处于收容位置时它横卧,踏板303处于取出位置时它直立。
图15是表示前述橡胶件壳体332的正面[图15(a)]与侧面[图15(b)]的图;图16是表示前述锁定橡胶件333的表面[图16(a)]与侧面[图16(b)]及背面[图16(c)]的图。
前述锁定橡胶件333由内接于橡胶件壳体332的内表面的圆孤状弹性体形成,在表面与背面的中央分别具有表面突起382与背面突起383。锁定橡胶件333,其表面突起382由前述橡胶件壳体332的开口部381向外侧突出,安装固定于该橡胶件壳体332内侧。
图17、18是用于说明由上述构成零件构成的前锁定机构的锁定动作的图。
在前述踏板303取出状态,如图17所示,由于凸轮384成为长度方向向着垂直方向取直立姿势,由凸轮384的两端部将锁定橡胶件333的背面突起383推出,其表面突起382也从橡胶件壳332的开口部381向外方大大突出出来。突出出来的表面突起382贯通下构架管314的开口部385(见图12),与设在前述侧组件208上的开口部386(见图12)相结合,阻止其滑动。
另一方面,在前述踏板303被收容状态,如图18所示,由于凸轮384的长度方向向着水平方向取横卧姿势,锁定橡胶件333的表面突起382收容于内部。从而,可沿侧组件208的前述下构架管314滑动。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与踏板303的出入操作相连动,后构架2对于中构架3的滑动可被锁定或解除锁定,故变成不需要专门的锁定解除锁定操作。
下边对前述前构架1的构造及与前述中构架3的连结机构加以说明。
图19是作为前构架1的主要部分的头管103的展开图。头管103由具有可自由操纵地支承前述前叉106的贯通孔(113)的基部103(c)、和从该基部103(c)平行地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头管轴部103(R、L)构成,整体上看呈音叉形状。在各头管轴部103(R、L)的后端部组装有前锁定机构的操作件141(R、L),该操作件141(R、L)在二轮车的伸展状态即行走状态用来阻止该前构架1相对中构架3的滑动。
操作件一方的141(R)主要由钩管151、基板152、杆板153、杆154、结合销155、与罩156构成。操作件另一方的141(L),除了由结合筒160取代前述结合销155之外,其他相同,其中结合筒160由结合内筒157、结合外筒158和夹于该内筒157与外筒158间的卡定球159构成。
在该二轮车的制造工序中,如图20所示,将头管轴部103(R、L)预先插入中构架3的导辊302,而后,将前述操作件141组装到各头管轴部103(R、L)的后端部。
在中构架3的导辊302与前构架1的操作件141上分别设置着用于在伸展时确保各构架1、2间的电气连接、缩短时将两者电隔断的阳接线端子162与阴接线端子161。前述阴接线端子161通过安装构件163以螺钉固定于导辊302的上部。阳接线端子162以螺钉固定于操作件141的基板152上。
图21是表示构架缩短状态、即收纳状态的头管轴部103(R、L)与导辊302的位置关系的图。前述阴接线端子161与导辊302一起由罩341覆盖;阳接线端子162由罩149覆盖。
在构架缩短状态,导辊302位于轴部103(R、L)的前方,由于前述阳接线端子162与阴接线端子161分离,前构架1与中构架3成电气断开状态。操作件141成直立姿势。
当从该缩短状态伸展到图22所示的最大伸展位置即成行走状态时,导辊302滑动到轴部103(R、L)的终端部,前述阳接线端子162与阴接线端子161相嵌合。由此,由于两者电气连接起来,可确保前构架1与中构架3的电气连接。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构架缩短的收容状态下各部电气连接被断开,在该收容状态即使错误地操作了开关等,电装机器也不会动作。
另外,由于由各接线端子161、162进行的电气连接仅在车身构架最大伸展位置被确保,故可以防止在最大伸展位置以外、即不完全伸展状态的行走。
图23是表示前述各接线端子161、162的嵌合状态的立体图。在各接线端子161、162的上部形成了用于在嵌合时将两者相对引导至适当位置的引导构件164、163。如图24所示,引导构件164具有贯穿孔163b,在其开口端形成了锥部164a,以便容易将引导构件163的销构件163a导入贯穿口163b内。
图46是前述各接线端子161、162配合状态的剖面图,与前述相同符号表示了相同或同等部分。
前述接线端子162相对前述基板152(见图20),通过轮毂193与弹簧194由螺钉195弹性安装着。如依这样的安装方法,接线端子162,由于是由弹簧194弹压轮毂193,故对前述基板152经常维持弹性浮动状态。从而,如图22所示,当导辊302滑动到头管轴部103(R、L)的终端部时,即使接线端子161、162的相对位置多少产生些误差,由于该误差可被吸收,仍可保持良好配合。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仅前述引导构件164、163形成了锥部,在接线端子161、162的嵌合部上也形成了容易使两者配合的锥部161a、162a,故即使接线端子161、162的相对位置多少产生些误差,由于可将两者引导至相对正规定位置,仍可保持良好配合。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阳接线端子162的接点198是弹簧销,如图47放大所示,从接点198的前端弹性突出出来的弹簧销子196弹性推压到设在阴接线端子161的接点197的前端的凹部197a。从而,由于接线端子161、162间的振动与位置错动可被吸收,故可经常维持良好的构架连结部的电气连接。
图26是前述各操作件141(R、L)的剖面图。在将导辊302像图22所示那样滑动到头管轴部103(R、L)的终端部当中,以左右手分别抓着各操作件141,从图26(a)的直立姿势到图26(b)的横卧姿势,右侧操作件141(R)向反时针方向、左侧操作件141(L)沿时针方向反转90°。
其次,捏着各操作件141的杆154,如图26(c)所示,使它们向内侧滑动。这时,在右侧操作件141(R)中,从开口148(R)突出来结合销155,在左侧操作件141(L)中,从开口148(L)突出结合筒160,使结合销155插入结合筒160,由前述卡定球159使其相互固定。由此,如图27所示,由于左右轴部103(R、L)机械连结,故可提高行走时的构架刚性。
另外,在操作件141横卧的行走状态,如图25所示,头管轴部103(R、L)内的钩管151(参照图19)向内侧转动90°,使之和轴部103(R、L)的侧部开口191与导辊302侧部开口391相结合。由此,导辊302与轴部103(R、L)被锁定,禁止两者相对滑动。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仅使左右操作件141转动就不仅可使前构架1对中构架3锁定,而且操作件接近配置,故使锁定/解除锁定操作变得容易。
下边来说明手柄轴102的锁定机构。图28是表示手柄轴102与手柄桥108的锁定机构局部透视立体图;图29、30是从手柄桥108里侧看该手柄锁定机构的图。该手柄锁定机构,分别设于手柄轴102的左右,在这里,以设于右侧手柄轴102(R)上的机构为例加以说明。
手柄锁定机构由L型操作杆181、杆182、偏心曲柄193、杆184与推压件185以及推压件导向件186构成。在图31所示伸展状态,如图29所示,由于L型操作杆181被推入手柄桥108的里侧,推压件185的前端侵入设在L型手柄轴102侧部的开口187,阻止其滑动。
与此相反,当拉出L型操作杆181时,如图30所示,偏心曲柄18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前述杆184将推压件185拉出。从而,操作左右L型操作杆181、解除手柄锁,在该状态下如下推手柄轴102,则如图32所示,手柄轴102相对手柄桥108向下方滑动。
在手柄桥108两侧部与手柄轴102(R、L)的下端设有和电气连接前述前构架1与中构架3的接线端子161、162同样的接线端子191(R、L)、192(R、L),由于前述的滑动,前述各接线端子191(R、L)、192(R、L)的嵌合被解除而分离,即断开了手柄桥108与手柄轴102的电气连接。
图33是表示前轮FW之构成的展开图,与前述相同符号表示了相同或等同部分。
前轮FW主要由安装法兰133、前轮134、盘式转子135与轮胎137构成,盘式转子135相对前轮134以螺钉固定。前述前轮FW与左右轮盖131、138一起由从前叉106的前端延伸的前轮轴199贯穿而悬臂支承着,由螺母132固紧,制动卡钳136与轮罩138一起以螺钉固定在前叉106上。卡钳罩139固定在轮盖138上。
图34是表示后轮RW构成的展开图,与前述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等同部分。
摇臂201具有筒式制动器239与后轮轴240,在外周上以螺钉固定着定子231。在后轮的轮237侧,传感器235与磁性转子233同轴被插穿并由卡环232固定。
图35是表示后轮RW其他构成的展开图,与前述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等同部分。
后轮RW主要由后轮胎236与其轮237、收容于后轮的轮237内侧的驱动马达226、盘式转子229与其夹钳288构成,前述驱动马达226包括定子226S和在该定子外侧转动的磁性转子226R。
前述后轮的轮237通过中心轴281与左右轴承225、282由后轮轴286支承。在后轮轴286上穿上左右防尘密封224、283、套筒284及托架223,由螺母222对着后叉289拧紧固定。
通过托架223将驱动马达226的定子226S固定于后叉289。前述盘式转子229由螺钉230拧紧固定于后轮的轮237的右侧。
夹钳288,由夹钳支撑285对后构架2以螺钉287拧紧固定。前述后叉289,如图36所示,其一端连结固定于摇动轴207上。从而,在本实施例中,后叉289相对于车身构架无摇动地固定下来。
图37是表示在前述座203下部所确保的电源收容部244的构成的图。在电源收容部244中收容了将许多单节电池排列为叠层状并紧缩包装为一体的2组电池组251(R、L)以及包含断开开关247、248、DC-DC转换器的控制部件242和大容量电容243。
图38是前述头灯部件105的立体图;图39是内藏于头灯部件105的光源部175的立体图;图40是前述光源部175的正视图;图41是其侧视图。
在本实施例的光源部175,如图40、41所示,它包含了基底构件189、装于该基底构件189的基板178、和由基底构件189保持为三维(立体)的多个LED177。
在前述基底构件189中,在弯曲的基面176上沿行列方向设有多个开口,在各开口底部形成台阶状抵靠面188。白色高亮度LED177,其一部分从基面176仅向前方露出规定长度地收容于前述开口内。各LED177,在被推压到其里面抵接于前述抵靠面188的状态下,将其电极销锡焊固定于前述基板178上。从而,各LED177的露出长度,由前述抵靠面188的台阶差规定。在前述基板178上,搭载着用于点亮前述各LED177的起动电路。
这样,如依本实施例,可在不用弯曲基板的情况下三维立体配置LED。另外,由于LED的高度与指向并不依赖基板178与LED电极的锡焊,可以以高的配光精度、且无个体差别地立体配置LED。
图42是表示右侧握把近旁的构成的部分透视图。在手柄管170上装着后述的信号灯部件166,在其周围装着握把104。当以右手握着握把104的内侧端部即该握把时,在其拇指所及范围,设有制动杆167与加速杆168。加速杆168的开度由加速开度传感器169检测。
图43是前述信号灯部件166的立体图,图44是其剖面图[图44(a)]与端部正视图[图44(b)]。
本实施例的信号灯部件166,如图44所示,具有穿套前述手柄管170的支承管171、基板179、在支承管171一端中央膨出为球面状的圆形支承部173与5个高亮度LED174,LED174露出端部如图43所示,由透明罩172所覆盖。
前述5个高亮度LED174,其中1个为中心,在其周围其他4个LED,间隔90°、且使光轴分别从中心轴向外方错开若干、固定在前述基板179上。各LED174的光轴调整这样来进行:将各LED174插入到其底面抵靠于圆形支承部173的球面部,将其电极固定在基板179上。
如这样构成,可以由圆形支承部173的形状将信号灯的配光特征正确规定。另外,由于将信号灯小型形成于手柄端部,故手柄的操作性能不会受信号灯损害。
图45是电动二轮车的后正视图,与前述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同等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述构架体312(R、L)后部三维地配置多个红色LED,构成制动灯361(R、L);在其下侧三维地配置橙色LED,构成信号灯362(R、L)。在座203的后方配置车牌子6。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作为头灯、制动灯、与信号灯的光源采用了LED,可实现对电动车辆来说必须的节电化。另外,由于采用了LED作为光源而缓和了设计上的制约,可提高其美观度。
如采用本发明,可取得如下效果。
(1)由于可使前构架与后构架双方相对中构架向前后方向滑动,可使前后方向更紧凑。
(2)由于将中构架做成左右一对环状,不仅可以提高构架的强度与刚性,而且在搭载于车辆等情况下容易搬运。
(3)由于在中构架上设了踏板,就可省去用于固定踏板的专用支撑。
(4)对于中构架,由于与前构架的锁定机构设在上部,与后构架的锁定机构设在下部,各锁定机构相离开配置,故可提高各锁定机构的设计自由度。
(5)由于与踏板的进出相连动而使中构架与后构架被锁定或解除锁定,故不需另外设锁定操作件,也不需要用于锁定或解除锁定的操作。
(6)由于对中构架与前构架进行锁定与解除锁定操作的一对操作件相接近配置,使锁定与解除锁定操作变得容易。另外,在锁定状态,由于各操作件相互连结、前构架成环状,可提高行走时的构架刚性。

Claims (9)

1.一种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承前轮的前构架、支承后轮与驱动部件的后构架、和可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支承前述前构架与后构架的中构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前述中构架由平行配置左右一对环状构架构成。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各环状构架侧部具有可自由折叠的踏板。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各环状构架的后部具有尾灯。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前述各环状构架是构架上部与构架下部平行的大致梯形;前述构架上部具有容许与否前述前构架滑动的第一锁定装置;前述构架下部具有容许与否前述后构架滑动的第二锁定装置。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前述各环形构架的构架下部第二锁定装置与设在其侧部的踏板折叠动作相连动而解除其锁定。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前述前构架具有向车身后方大致水平延伸的左右一对轴部;前述各环状构架的构架上部具有可自由滑动支承棒状构架的支承装置;前述第一锁定装置阻止轴部相对于前述支承装置的滑动,前述各轴部在其后端部具有解除前述第一锁定装置的一对操作件。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操作件,在前述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相互被连结。
9.一种电动二轮车及其车载方法,这种电动二轮车包括有:支承前轮的前构架、支承后轮及其驱动部件的后构架、可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支承前述前构架与后构架的中构架;其特征在于,该电动二轮车的车载方法为:前述电动二轮车,在四轮车辆的车尾行李箱空间里使该电动二轮车的前后方向与四轮车辆的前后方向相一致的方向被搭载。
CN02141608.7A 2001-09-03 2002-09-02 电动二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80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6552/2001 2001-09-03
JP2001266552 2001-09-03
JP304450/2001 2001-09-28
JP2001304450A JP4514085B2 (ja) 2001-09-03 2001-09-28 電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3332A true CN1403332A (zh) 2003-03-19
CN1288029C CN1288029C (zh) 2006-12-06

Family

ID=2662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4160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8029C (zh) 2001-09-03 2002-09-02 电动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514085B2 (zh)
CN (1) CN1288029C (zh)
FR (1) FR2829097B1 (zh)
IT (1) ITTO200207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2653A (zh) * 2011-10-26 2013-05-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7406B2 (ja) * 2001-10-04 2005-05-11 ジェイディ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補助電動機付き二輪車
FR2913396B1 (fr) * 2007-03-08 2009-06-12 Fabrice Marion Vehicule a deux roues a encombrement variable
US8388005B2 (en) 2010-09-29 2013-03-05 Lit Motors Corporation Foldable scooter
AU2012298924A1 (en) 2011-08-22 2014-03-13 Lit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frame and component design for efficient and compact packaging
ES2491415B1 (es) * 2013-03-05 2015-06-25 Antonio Guerra Navas Chasis para triciclos y bicicletas multi-talla y plegable
CN105329390B (zh) * 2015-10-27 2018-01-30 谭春升 一种折叠车
FR3051431B1 (fr) 2016-05-18 2018-06-2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upport destine a ranger un engin roulant
EP3490830B1 (en) 2016-07-28 2022-03-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 module for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58560A (fr) * 1952-06-20 1954-03-17 Retem Scooter léger à encombrement réductible
JPS4935072Y2 (zh) * 1971-08-03 1974-09-24
JPH02249783A (ja) * 1989-03-24 1990-10-05 Honda Motor Co Ltd 折り畳み式自動二輪車
JPH0321579A (ja) * 1989-06-16 1991-01-30 Honda Motor Co Ltd 折り畳み式自動二輪車
JPH0362585U (zh) * 1989-10-16 1991-06-19
GB2250725A (en) * 1990-12-11 1992-06-17 Bird Peter Stephen Dimensionally adjustable cycle
JPH04130593U (ja) * 1991-05-24 1992-11-30 三菱自動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折りたたみ式バイク
DE9404300U1 (de) * 1993-09-16 1994-05-05 Bernds, Thomas, 32756 Detmold Fahrrad
DE29920367U1 (de) * 1999-11-19 2000-01-05 Biria GmbH, 68535 Edingen-Neckarhausen Für den Transport verkleinerbares Fahrrad, insbesondere Rollerrad
JP2002160688A (ja) * 2000-11-27 2002-06-04 Mitsugi Kashiwagi かばんの中に入る折りたたみ自転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2653A (zh) * 2011-10-26 2013-05-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14085B2 (ja) 2010-07-28
FR2829097B1 (fr) 2008-02-22
FR2829097A1 (fr) 2003-03-07
CN1288029C (zh) 2006-12-06
JP2003146280A (ja) 2003-05-21
ITTO20020752A1 (it) 2003-03-04
ITTO20020752A0 (it) 2002-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1918C (zh) 自行车以及自行车折叠方法
CN1234552C (zh) 电动车
CN1308164C (zh) 两轮车的装载车辆以及两轮车的车载方法
CN1288029C (zh) 电动二轮车
CN1605539A (zh) 自动二轮车的制动钳支撑结构
CN100345721C (zh) 车辆上的解除闭锁操作部件的配设结构
CN1572646A (zh) 摩托车座椅下方结构
CN1605530A (zh) 用于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物品储存结构
CN105253231A (zh) 模块化自行车
CN1376603A (zh) 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28015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支承构造
CN1541887A (zh) 鞍座型车辆的框架构造及框架制造方法
CN116757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
CN1212935A (zh) 电动辅助自行车
CN1231381C (zh) 机动两轮车的灯安装构造
CN1276857C (zh) 电动两轮车的电池组装卸结构
CN1212936A (zh) 电动助力自行车
CN1281432C (zh) 带太阳能电池的车辆
CN1272213C (zh) 操纵方向装置
CN1205086C (zh) 电动辅助自行车
CN1907798A (zh) 低地板式车辆的行李固定结构以及低地板式车辆
JP4557241B2 (ja) 車両用led灯火装置
CN1410311A (zh) 车辆的车体构造
CN1241780C (zh) 车辆用电池盒安装结构
CN1359823A (zh) 自行车用转向装置和转向装置的折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06

Termination date: 201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