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98095A - 一种移动终端寻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寻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8095A
CN1398095A CN02140682A CN02140682A CN1398095A CN 1398095 A CN1398095 A CN 1398095A CN 02140682 A CN02140682 A CN 02140682A CN 02140682 A CN02140682 A CN 02140682A CN 1398095 A CN1398095 A CN 1398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network
terminal
request
resolution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0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卡洛普·菲利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OUBILL
Original Assignee
VOLOUBIL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OUBILL filed Critical VOLOUBILL
Publication of CN1398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8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64NAT traversal for a higher-layer protocol, e.g. fo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3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an address exchange platform which sets up a session between two nodes, e.g. rendezvous servers,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 [SIP] registrars or H.323 gatekeep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9Firewall traversal, e.g. tunnelling or, creating pinho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5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an additional device, e.g. smartcard, SIM or a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2Subscriber ident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用现有设备容量、SIP协议(126a)、地址翻译(126d)、短消息(126b)和TCP(126c)实现一种能够与主叫设备(101)、被叫移动终端(108)和网关(128)对话的解析服务器(119),网关(128)根据参数通过互联网网络(106)在主叫设备和移动电话之间建立一条连接。解析服务器根据SIP协议接受连接邀请。在对SIP地址解析后,把这些邀请以短消息形式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拒绝或接受连接请求。如果移动终端接受连接请求,它将向网关请求分配通信方法。然后,解析服务器把所分配的方法通知主叫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寻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移动电话的寻址方法。发明的领域涉及移动电话与互联网的结合。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支持GPRS和UMTS类的移动终端以数据(DATA)模式实现入线呼叫。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互联网开放环境对移动终端的恶意攻击。另一个目的是支持用户查看网络外部以数据模式与其联系或连接的移动终端。另一个目的是不仅支持通过一台终端与用户连接,而且支持属于该用户的一系列终端与用户连接。
背景技术
在传统技术环境中,为了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一台移动电话连接,必须能够通过公共互联网的一个已知的统一标识确定该设备。该移动终端在互联网上也必须是已知的,也就是说,应该有一个为它分配的公共互联网地址。
已有方案只是简单地利用移动电话的永久公共互联网地址,即在公共互联网层为其分配的永久地址,这种地址分配取决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快速部署。实际上,互联网协议第4版(IPV4)中的可用公共地址数量越来越有限。这些地址是由三个国际机构分配的,这种机构称为“地区互联网注册处(RIR)”。但是,在实际情况中,IPV4地址已所剩无几。非常明显的是,剩余的IPV4地址远远不能满足以GPRS或UMTS模式连接的大量移动电话的需要。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GPRS/UMTS环境中部署IPV6需要很高的成本。这种协议的可用性也不太可靠,特别是对于终端。所以,IPV6最终只提供了一种低级的路由寻址方案,用户的符号标识(不是其终端)以及保证入线连接请求的安全性(即确定那个用户可以与哪台终端联系)等问题仍有待解决。这种安全过程管理的灵活性(即用户是否可以控制第三方设备对其终端的访问)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IPV4资源非常有限,但是通过网络地址翻译(NAT)技术连接到互联网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或公司可以管理自有网络中的私有地址集,这些为网络中的活跃终端所分配的地址是以非确定方式分配的,因而在公共互联网上是不可见的。在通信过程中,NAT设备会为这些私有地址动态地分配相应的公共地址。由于在物理上只有一套公共地址,所以在同一时刻可进行连接的终端数量是有限制的。这种地址的分配是由服务提供商或公司管理的。
上述方案的一个问题是:从公共互联网直接向专用网络中的终端发起一个会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该终端的公共地址既不可知,也完全没有公开。
解决这种寻址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最初是在固定数据网络中实现的,其方法是设置动态域名服务器(DNS)把正式域名(FQDN)形式的机器名称与其IP地址关联起来。这种方法支持对“接入”终端的寻址。其它方法更加针对特定应用,例如即时信令应用等,在这些应用环境中,“客户”软件程序完成终端的注册工作,因此,为终端动态分配的外部公共地址是在专用网络之外的服务器上实现的。
上述方法有一些缺点,尤其是这些方法没有考虑GPRS和UMTS移动数据网络的独有特点。
GPRS标准规定可通过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在“接入”方向上对终端寻址,但是这种功能在首次部署这些设备时不需要实现。实际上,与固定网络中的终端不同的是,对于给定的会话,不需要在GPRS网络中为移动电话分配任何地址就可对这些设备寻址。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GGSN与终端联系并为其分配地址,GGSN使用更全面的上下文,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等,这种上下文称为包描述协议(PDP)上下文。PDP可以是与GPRS兼容的任何包网络协议。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地址分配策略实际上与运营商的选择有关,它取决于设备提供商所实现的机制。
现有方案还有多种缺点,例如:
1.在IPV4地址情况下,这些方案无法满足大型客户市场的要求,因为没有足够的地址可供正在使用的全部移动电话使用。
2.在IPV6的地址情况下,这些方案需要对整个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改造,而这种要求实际上在近期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这两种方法时,终端在公共互联网上是直接可见的,而这种特点可能造成拒绝服务的危险或受到此类攻击,也就是说,如果出现拒绝服务的情况,目标终端将无法工作。
3.动态DNS类的方案只满足了移动数据网络的一部分需求。实际上,此类方案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终端上的客户机软件程序必须先在外部动态DNS服务器上注册自己。如果该终端可以连接,但是在特定时刻没有可用的互联网地址(这种情况在GPRS动态寻址管理中可能会出现),那么即使可以连接该终端(例如通过电话号码(MSISDN)),DNS服务器也无法找到该终端。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公共互联网上和GGSN网关与终端之间同时提供一种通用的通知机制。需要在公共互联网上报告属于杜邦先生(号码为336xxxxxxxx)的终端,必须连接到端口P上的互动游戏会话。并且,如果该终端没有能力初始化指向它的一个接入数据连接,那么还需要在GGSN网关和该终端之间发出这种通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为每台移动终端关联一个符号地址解决了上述问题。例如,在节初始协议SIP中描述了这种类型的一个电子地址。SIP在RFC2543规范中定义。在本发明中,一个基站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这种请求包含一个移动终端的符号地址。然后,该请求被发送到一台SIP地址解析服务上。该SIP服务器管理SIP符号地址和移动电话网络标识(可以是移动台ISDN号码(MSISDN),也可以是国际移动台识别(IMDSI)号)之间的一个关联表。这种标识在用户标识模块(SIM)卡中注册。解析服务器确定需要向该终端发送短消息业务(SMS)的电话号码。这种短消息以透明模式发送即用户无法看到,短消息中包含这样的数据,该数据通知移动电话某个远程站希望以数据模式与其建立呼叫连接(例如通过互联网)。但是,上述短消息也可以采用非透明模式发送,这样可以通知用户:某个远程站请求打开一个会话。此时,用户可以明确地验证请求。
短消息业务(SMS)的到来激活SIM工具箱(STK,具有扩展功能的SIM)应用(还可能在交互过程中由用户验证),然后STK激活一个指向SIP解析服务器的特定端口的TCP会话。为了灵活性和安全性起见,IP地址信息和与SIP服务器端口号有关的信息在SMS消息中发送,其全部内容由SIP服务器使用私有密钥签名。这种TCP会话支持终端向解析服务器发送一个消息,解析服务器SIP通过这条消息可以把终端与一个公共互联网地址关联起来。
通过标准的GPRS机制,这种出线会话的创建使服务器为终端分配PDP上下文和IP地址。这种地址是GPRS数据网络的私有地址。符合NAT功能的地址转换机制可保证当终端的TCP/IP包到达位于公共互联网端的SIP解析服务器时,终端的地址IP已经被翻译为与终端所在的GPRS网络的内部私有地址相对应的公共地址。由于TCP/IP包含MSISDN/IMSI信息,所以解析服务器可以更新SIP符号地址、MSISDN/IMSI和所分配的公共IP地址之间的关联表。
下一步,解析服务器向主叫设备发出一条消息,试图以数据模式与该终端建立一条呼叫连接。然后,主叫设备可获得目标终端的公共互联网地址,并且能够通过某种互联网协议(例如文件传输协议(FTP)建立互联网连接来直接定位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由第一个符号地址标识的移动终端的寻址提供一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主叫设备通过第一个网络向第一个符号地址的解析服务器发出一条请求,要求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一条连接;
b)在第一个符号地址的解析服务器中,第一个符号地址被关联到在第一个地址的解析服务器存储器中记录的解析表的输入;
c)解析服务器从解析表中提取出第二个网络中的目标移动终端的第二个地址;
d)从第一个地址的解析服务器通过被叫网络向目标移动终端发出一条请求消息;
e)通信网关收到分配通信资源的请求,在主叫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通信网关建立一条连接。
f)通信网关通过第三个网络向第一个地址的解析服务器发送包含所分配的方法的描述信息的方法分配帧。
g)第一个地址的解析服务器通过第一个网络向主叫设备发送一个包含连接建立请求结果和所分配的方法的描述信息的描述帧。
h)使用所分配的方法通过通信网络在主叫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通信网关建立一条呼叫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本发明。这些图形只为示意目的,不能构成对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制,其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现方法。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中的方法的实现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描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当一个操作由微处理器或带有微处理器的设备完成时,此操作将由微处理器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代码来完成。我们还知道,一条总线由多根导线构成,这些导线可以传递地址、数据、命令、时钟中断、以及信号等。
图1所示为一台主叫设备101,例如,该设备101可以是一台个人计算机。设备101带有一个微处理器102、一块程序存储器103、用于与互联网络106接口的接口电路104以及记录设备101的公共互联网地址的存储器105。元件102和105之间通过一条总线107连接。接口104把设备101连接到互联网106。存储器103有几个区,其中一个区103A包含实现SIP协议的指令代码,另一个区103B包含实现FTP协议的指令代码。在本例子中,我们假定设备101希望使用FTP协议以数据模式和移动终端108建立一条链路。
为了建立这种连接,存储器103有一个区103C,包含建立该连接的指令代码。103C区中的指令代码构成一个程序,该程序调用103A和103B区中的基元(子程序)。也就是说,在执行103C区中的代码时,该区中的代码将调用上述两个区中的基元,根据SIP或FTP协议进行帧的接收或发送。
在存储器105中存储的公共互联网地址能保证设备101在公共互联网上是可见的。
如图1中所示,终端108带有一个微处理器109、一个程序存储器110、用于与移动电话网络接口的接口电路111、一个存储私有地址的存储器112以及一个记录IMSI号码和/或电话号码的存储器113。元件109与元件113之间通过总线114连接。电路111还与一条天线115连接。这样,该终端108可以与蜂窝电话网络118中的基站117之间收发无线信号116。
存储器110有一个区110A,该区存储着实现短消息业务的指令代码。区110B中存储着实现GPRS模式的指令代码。区110C中存储着实现FTP协议的指令代码。区110D中存储着本发明中管理连接请求的指令代码。这些功能可通过带有管理基元、SMS接收/发送基元、GPRS连接基元的SIMToolkit卡实现,这些程序由SIM卡的处理器执行。这种卡与终端108通过已知的方法通信。
在本例子中,电路111符合GSM标准,当与区110B中的GPRS指令代码共同使用时,使终端108成为与互联网所用大多数协议兼容的设备。但是,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中,电路111还可以按照UMTS规范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不再需要实现GPRS模式,因为在此UMTS规范提供了这种操作模式。
当终端108以PDP上下文发出分配请求时,存储器112用于注册为终端108分配的地址。对于终端108来说,这意味着将以GPRS模式工作。然后,终端108分得一个地址,该地址被保存在存储器112中。这种地址可以是一个私有的IPV4地址。该地址可用于在GPRS网络(可被认为是专用网络)中标识终端108,而互联网网络被认为是公共网络。
图1还表示了一台地址解析服务器119。SIP解析服务器可能通过TCP/IP或X.25协议与短消息服务中心(SMSC)的服务器连接,并且可能通过SS7/TCAP/MAP与GSM网络的HLR连接,从而支持对现有信息的访问。实际上,需要说明的是,在SIP-NAT服务器和HLR之间可以存在一个接口,通过此接口可以检查终端的状态。如果该终端108未连接到GPRS网络,那么系统会发回一条错误消息,表明“不可连接”。图1中还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实现的另外一种方法,即服务器119与蜂窝网络118之间的GSM连接。实际上,服务器119与网络118之间的连接支持在服务器119和终端108之间传递短消息。
服务器119还有一条用于与互联网网络106接口的接口电路。服务器119还带有一个微处理器125、一个程序存储器126以及一块关联存储器127。元件120、124至127之间通过总线128互相连接。
存储器126有一个区126A,存储着实现SIP协议的指令代码,区126B存储着实现短消息业务的指令代码,区126C存储着实现TCP(传输控制协议)的指令代码,区126D存储着实现本发明的部分方法的指令代码。区126D的指令代码调用区126A、126B、和126C中的指令代码。
解析存储器127也可称作解析表。实际上,存储器127的结构确实是行和列的形式。列127A对应着SIP协议的一个符号地址,列127B对应着一个IMSI号码和/或电话号码,列127C对应着一个公共互联网地址,列127D用于补充列127C的内容,它指定了由IP协议定义的一系列端口号。关联存储器127中的每一行对应着一种通过互联网与由列127B中的值所标识的移动终端相通信的通信方法。因此,表127支持建立符号地址、电话号码和IMSI号码之间的关联。
服务器119还带有一个地址存储器150,用于记录公共互联网地址,通过该地址,服务器119在互联网上是可见的。
图1还表示了一个通信网关128。网关128符合在“GSM网络”第五次修订版(Xavier LAGRANGE、Philippe GODLEWSKI和Sami TABANNE合著,Hermès出版社出版)中定义的GGSN标准。GGSN标准在该著作的第14章第3部分中有专门论述。
网关128带有一个微处理器129、与GSM网络118接口的接口电路130、与互联网络106接口的接口电路131、一个程序存储器132、一个用于注册网关128的公共互联网地址的存储器151、一个通信方法分配存储器133以及一个访问控制存储器134。元件129与134之间通过总线135连接。
存储器132包含一个存储区132A,它存储着实现地址翻译程序(NAT)的指令代码,存储区132B存储着实现防火墙程序的指令代码,存储区132C存储着实现GPRS模式管理的指令代码。网关128还含有与蜂窝网络118连接和通信的方法,例如,完全是GSM方法。
存储器133的结构为一个数据表的形式。其中的列133A对应着私有互联网地址,列133B对应着公共互联网地址,列133C对应着IMSI号码类型标识符或电话号码,列133D对应着端口号。表133支持与由IMSI号码或电话号码标识的移动终端相关联的通信方法。实现这些方法通常需要两类地址:首先是在公共互联网上可见的某个公共互联网地址,其次是用于标识在蜂窝电话网络中以GPRS模式工作的移动终端的私有互联网地址。在必要时,还需要有一个端口列表补充这些方法,移动终端使用这个端口列表与通信网关128通信。这些方法包含在PDP上下文中。
使用表134,网关128的防火墙功能可知道那些公共地址所有者有权通过它向外发送消息。例如,存储器128有一个列134A和列134B,列134A列存储着公共互联网地址。列134B描述与此地址相关的权限。这些权限可以是一个端口列表,它表明公共互联网地址的所有者有权向哪些端口发送消息。
图2描述了图1中所述方法的一种实现。
图2中表示了由主叫设备执行的一个基本步骤201。步骤201是一个呼叫连接启动步骤。在步骤201中,主叫设备101使用SIP协议发出一个帧(在此协议中称为邀请帧)。这种帧包含一个消息头和一个消息体。这种消息头和消息体在RFC2543中定义。邀请帧对应着一个连接建立请求。帧头包含邀请帧的标识代码以及主叫设备101要连接的移动终端的符号地址。例如,这种符号地址可以是sip:terminal108@domaine-fr。邀请帧还带有一些参数,主叫设备101可根据这些参数建立连接。本例中,这些参数的目的是以FTP协议建立连接。这些参数的目的也可以是很好地使用其它协议(例如HTTP)或建立语音通信或视频会议。
邀请帧通过互联网106被发送到解析服务器119上。因此,主叫设备101可获得服务器119的公共互联网地址或其符号地址,例如:www.serveur119.fr。
下一步(步骤202)是解析服务器119接受连接建立请求。在步骤202中,服务器119从连接建立请求中提取主叫要连接的移动终端的符号标识,然后服务器119在表127中查找这个符号标识,该标识记录在列127A中。一旦找到这个符号标识,服务器119能够确定是否可通过互联网网络106访问该终端,这种确定过程是通过查询符号地址域127C实现的。如果该域中包含信息,那么意味着该移动终端可通过公共互联网地址和互联网网络106访问,此时,服务器将执行步骤203,传递连接参数。如果该域中不包含信息,如果移动终端没有任何公共互联网地址,那么服务器将执行步骤204,把邀请传递给移动电话。
在步骤204中,服务器219构造一条短消息(SMS),然后把这条短消息发送到移动终端108上,该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通过连接建立请求中包含的符号地址域127B的值获得。这条短消息包含设备101进行连接所用的参数以及设备101的用户的标识。然后,处理过程将转到步骤205,由移动终端108处理连接邀请。
在步骤205中,移动终端108读取短消息邀请,然后执行步骤206,接受或拒绝连接邀请。
在步骤206中,终端108把建立连接的邀请通知其用户。然后用户可以使用终端108的键盘决定是否希望接受邀请。邀请消息显示在终端108的屏幕上,消息中含有希望建立连接的主叫方标识符,以及主叫方希望使用的连接参数。如果该用户拒绝连接,那么终端将执行步骤207,在步骤207中,终端108构造一条短消息,该短消息中包含一条指令代码,表明终端108不想接受连接。然后,这条短消息被发送给解析服务器119。解析服务器119执行步骤208,把拒绝建立呼叫连接的消息发送给主叫方的设备。
在步骤208中,服务器119把拒绝短消息转变为一个SIP确认帧。该确认帧带有指令代码,表明终端108不希望建立连接。然后,这种确认帧被发送给主叫方的设备101。此时转到步骤209,即主叫方的设备接收非确认帧。
在步骤209中,主叫方的设备采用SIP协议收到表明移动电话不想建立连接的非确认帧,此时连接设置步骤终止。
如果在步骤206中用户选择接受邀请,那么操作步骤将转到网络连接请求,即步骤210。
在步骤210中,终端108向通信网关128发送一条方法分配请求,以便通过互联网106建立与解析服务器119的连接。这种请求在GPRS标准中定义,它带有主叫设备101的标识信息以及要设置的连接参数。例如,标识信息可以是主叫设备101的MSISDN号码、连接参数信息和将要使用的协议,可以是FTP协议。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现中,我们假定终端108接受连接请求。此时操作会直接从步骤205转到步骤210。
从步骤210转到步骤211时,通信网关128分配通信方法。网关128收到由终端108发送的方法分配请求,并使用此请求更新表133。这意味着它为终端108的一个公共标识(例如终端的IMSI号码和其电话号码(MSISDN)分配一对地址(私有互联网地址和公共互联网地址)。私有互联网地址用于在GPRS网络中标识终端108。公共互联网地址用于在公共互联网上标识终端108。网关128还可以为将要由终端108建立的连接分配一个端口号。所以,当网关128接收到以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标识的被叫设备的消息后,如果该IP地址和端口号与表133中的一个公共互联网地址相对应,那么网关128将把该消息转发给终端,终端标识符在包括公共互联网地址的一行中。
在步骤211中,网关128还更新表134。实际上,方法分配请求消息带有主叫设备101的标识符。因此,网关128会有关此标识符的一行信息插入到表134中,所以表134的公共互联网地址域将与主叫设备101的公共互联网地址相对应。而域134将对应为与终端108建立连接而分配的端口。网关128此时起到过滤指向终端108的消息的作用,避免不需要的消息。对于消息发送设备所发送的指向网关128的所有消息,如果没有在表134中注册,那么都将被认为是不需要的。这是一种标准的防火墙过滤技术。实际上还有其它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分配了这种通信方法后,当终端108向通信网关发送一条消息时,该消息将带有分配的私有互联网地址。此时,网关128可以把该消息中转到公共互联网上。在公共互联网上,该消息将被视作来自于网关128所分配的公共互联网地址。这是一种地址翻译机制。
步骤211结束后,操作过程转到步骤212,即把分配的连接参数传送到服务器119。在步骤212中,网关128构造一条消息(例如使用TCP协议),该消息的消息体带有所分配的公共互联网地址,可能还有所分配的端口和终端108的公共标识符(即其IMSI号码或电话号码)。该域标识有消息的发送方,具有一个被分配的公共互联网地址。所以,该消息实际上被终端108从互联网发送到服务器119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中,在步骤206中,当终端108的用户接受连接请求时,操作过程将转到连接请求步骤225,但是这种请求是由服务器119发出的。当终端108接受邀请时,它向服务器119发送一条很短的接受消息,在步骤225中,服务器119接到该消息。
在步骤225中,服务器119在接到消息后向网关128发送一条请求,例如使用防火墙控制协议FCP,FCP由IETF在其出版物(由Jiri Kuthan和Jonathan Rosenberg合著)中定义。这条请求带有一个把该请求作为通信资源分配请求的域和一个标识终端108的域。这条请求通过互联网网络106传输128,网关128接收请求并处理,如步骤211所示。
在本实现中,步骤211之后是一个连接打开步骤226,在步骤226中,终端108接收由网关128发送的消息,该消息通知终端108:通信方法已经分配。在本实现中,是网关128而不再是终端108启动连接。从步骤226,操作转到步骤212。
操作从步骤212进一步转到步骤203。在步骤203中,服务器119使用SIP协议构造一条确认消息。该消息的消息体带有所分配的公共互联网地址。这条消息通过互联网106发送给主叫设备101。
操作从步骤203转到会话开始步骤213。
在步骤213中,主叫设备101收到由网关128为建立与终端108的连接而分配的参数。主叫设备101具有公共互联网地址,通过该地址可以与设备108通信。然后,操作转到步骤214:由主叫设备101发送一个帧。在步骤211中,主叫设备101根据FTP构造一个帧。此帧的目的地址是由网关128所分配的一个公共互联网地址。互联网网络会把该帧路由到网关128。在步骤215中,网关128接收主叫设备101所发送的FTP格式的帧。
在步骤215中,网关128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发送方的标识。如果该标识在表134中存在,那么意味着该帧以前已经发送过。如果不存在,那么网关128将拒绝该帧。在当前状态下,由于表134在步骤211时已经更新,所以此标识符是存在的。此时,操作转到步骤216:移动终端108接收该帧。在步骤216中,终端108接收由主叫设备101发送的帧。此帧首先是由网关128接收,然后由该网关使用在步骤211中分配的私有地址IPV4重新发出。通过表133,该私有地址对应着主叫设备101用来与终端108通信的公共地址。
此时,操作转到步骤217。在步骤217中,终端108也将使用FTP发送一个帧。此帧将通过公共互联网地址发送到主叫设备101上。实际上,该帧首先发送到网关128,网关128在步骤218中接收该帧,然后使用表133和此帧的发送方的标识(即终端108的私有互联网地址)验证所用的协议已经完全授权。此标识符可用于验证在表133中为终端108所分配的权限。
在步骤218结束时,网关128把最初由终端108发送的帧发给主叫设备101。在此帧中,标识发送方的域的值是在步骤211中为终端108所分配的私有互联网地址。在随后的步骤219中,主叫设备101接收最初由终端108发送的帧。然后操作转到步骤220。在步骤220中,主叫设备101确定是否已经收到所有应接收到的帧,以及是否已经发送所有应发送的的帧,如果没有接收或发送所有的帧,那么操作将转到步骤214。如果已经完成,那么操作将转到连接断开步骤221。在步骤221中,主叫设备101发送一个SIP帧,称为BYE。此帧带有终端108的标识符。然后操作转到步骤222:服务器119接收BYE帧。
在步骤222中,服务器119向移动终端发送一条短消息,通知该终端:主叫设备101希望断开呼叫连接。在步骤223中,移动终端108收到此断开短消息。服务器119还更新表127,也就是说,它删除与终端108对应的127C和127D域。
在步骤223中,移动终端108采用GPRS协议向通信网关128发送一条或多条消息。在步骤224中,网关128收到这些消息。在步骤224中,网关128收到断开呼叫连接的通知,然后更新表133和表134,实际上是删除表133中与终端108对应的行和表134中与主叫设备101对应的行。
在本发明中,主叫设备101和服务器119之间的呼叫连接是使用SIP协议(在RFC2543中定义)通过互联网网络106(这是第一个网络)实现的。服务器119和终端108之间的呼叫连接是使用短消息(在GSM标准中定义)实现的(这是第二个网络)。终端108与通信网关128之间的呼叫连接是通过GPRS实现的(这是第三个网络)。网关128与终端101之间的呼叫连接是采用在通信方法分配过程中指定的协议通过互联网网络106实现的。这些协议包括TCP、UDP、FTP、HTTP以及其它协议等。
网关128和服务器119之间的呼叫连接是使用TCP协议或FTP协议通过互联网网络106实现的(这是第三个网络)。
由于此处一些连接使用了互联网网络,所以可以使用现有的加密方案。例如,可以使用IP Secure加密互联网帧的消息体,这样,数据内容只能由帧的接收方访问。
本发明所采用的基础设施的优势在于:它使用现有设备为移动电话的入线寻址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方案。这种方法支持各种增值服务的快速部署,例如各种多媒体版本的即时信令,移动办公室通知服务等等。另外,它使用标准协议。
由于移动电话在公共互联网上不是永久可见的,并且由于本方案为移动电话采用公共互联网地址,所以当移动电话占用公共互联网地址时,不需要公开,因此减少了受到恶意攻击的可能性。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是支持移动终端108的用户自由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连接请求。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中,终端108发起与网关128的连接,因此,不需要对网关进行修改。实际上,是终端108通过互联网向服务器119发送一条消息。这种消息以标准形式发送到由终端指定的IP地址(服务器119的地址)。消息中含有一些元素,通过这些元素,服务器119消息,可以把该消息解释为终端对由主叫设备101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的应答。在这种情况下,网关128只起到中介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中,终端108与网关128之间的连接由网关128发起,然后接收由服务器119发来的消息。这种连接是根据终端108的标识建立的,其标识可以是IMSI号码或MSISDN号码。连接打开的结果(尤其是为终端108分配的公共地址IP)被发送给服务器119。这种传输可以通过终端108完成,也可以通过网关128完成。在本实现中,不需要对网关进行重大修改。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中,还可以使用SIP帧(称为选项帧)指定服务质量和由网关128所分配的通信方法。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包括传输频带(即比特率)以及可用的协议等。这些选项由设备101提出,由网关128接收并降级,并且可能受终端108的控制。
在本发明中,链路所连接的不仅是通过符号SIP地址(例如SIP:pierre.dupont@cegetel.fr)指定的终端,而且还连接着该终端的用户。因此,可以把多个终端与某个用户关联起来,使SIP服务器119可以连续通知所有相关的终端,直到发现“活动的“终端或要活动的终端。因此,用户可以配置访问过滤选项,实现对可与其终端通信的专用网络之外的应用、站点或终端进行完全控制。
在本发明中,SIP地址可同时与物理的人员和服务对应。例如,某公司的技术支持服务等。
采用本发明中的技术,通过部署高的增值服务(例如即时信令、多媒体服务和移动办公室通知等),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方便地从公共互联网方向上建立与移动电话的会话连接。
与IPV6不同的是,本发明的实现不要求对网络和设备结构进行改进。本发明还与将来的IPV6兼容。它只使用现有的标准协议。根据本发明实现的方案,可以同时在基础设施级和终端级上迅速部署。而且,由于本方案可以通过SIM工具箱卡增加到终端中,所以不需要对终端进行更改。
本发明通过使用本地策略在网关128的NAT功能层上管理所有地址,实现了地址的动态分配和再分配的管理,它支持应用在高度间歇的业务环境中检查策略。
本发明还与GPRS漫游(可能有不同的运营商参与)兼容。这意味着本发明支持对被访问的移动网络中的活动终端进行寻址,被访问的移动网络是本地网络(即终端108的用户所在的网络)中的一部分。
而且,本发明可以与本地业务监视策略一同使用。例如,在“无连接”协议(例如UDP)环境中,在传输层不建立会话。此时,检测连接的一种方法是,可以在网关128上监视流量。在经过一定的无活动时间(可配置)后,可以断开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网关128会设法给服务器119发出一个“取消分配”请求,而服务器119将通知主叫设备101:系统正在关闭连接。然后,服务器119向主叫设备101发送一条SIP消息BYE。如果主叫设备101回以SIP ACK消息,那么服务器119将授权网关128“取消分配”地址(如步骤224所示)。如果主叫设备101回以一个新的SIP“邀请”消息,那么服务器119不会对其授权。
此处的移动终端可以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通过数据网络通信的任何设备。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对由第一个符号地址标识的移动终端寻址的寻址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主叫设备通过第一个网络向第一个符号地址的解析服务器发出一条请求,要求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一条连接;
b)在第一个符号地址的解析服务器中,第一个符号地址被关联到在第一个地址的解析服务器存储器中记录的解析表的输入;
c)解析服务器从解析表中提取出第二个网络中的目标移动终端的第二个地址;
d)从第一个地址的解析服务器通过被叫网络向目标移动终端发出一条请求消息;
e)通信网关收到分配通信资源的请求,在主叫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通信网关建立一条连接。
f)通信网关通过第三个网络向第一个地址的解析服务器发送包含所分配的方法的描述信息的方法分配帧。
g)第一个地址的解析服务器通过第一个网络向主叫设备发送一个包含连接建立请求结果和所分配的方法的描述信息的描述帧。
h)使用所分配的方法通过通信网络在主叫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通信网关建立一条呼叫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请求由远程终端通过第四个网络发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四个网络是可支持GPRS的移动电话网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请求由第一个符号地址的解析服务器通过第三个网络发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由第一个符号地址的解析服务器发出分配请求后,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接受邀请消息。
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其中第一网络是使用SIP协议的互联网。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其中第二个网络是支持短消息的一个移动电话网络。
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其中第三个网络是使用TCP、UDP、和FCP(防火墙控制协议)类应用协议的互联网。
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其中连接建立请求包含主叫设备的特定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其中所分配的方法包含公共互联网的一个地址。
11、如权利要求1-10所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其中在主叫设备和移动终端的连接呼叫结束时,所分配的方法被释放。
12、如权利要求1-11所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其中第一个地址的解析服务器由一个公共互联网地址标识。
13、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其中通信网关由一个公共互联网地址标识。
14、如权利要求1-13所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其中分配帧包含一个发送方标识,此标识的值是包含在所分配的方法中的一个公共互联网地址。
15、如权利要求1-14所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其中在收到分配帧时,第一个地址的解析服务器根据所分配的方法更新解析表。
CN02140682A 2001-07-13 2002-07-12 一种移动终端寻址方法 Pending CN13980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109426A FR2827465B1 (fr) 2001-07-13 2001-07-13 Procede d'adressage d'un terminal mobile
FRFR0109426 2001-07-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8095A true CN1398095A (zh) 2003-02-19

Family

ID=8865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40682A Pending CN1398095A (zh) 2001-07-13 2002-07-12 一种移动终端寻址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885871B2 (zh)
EP (1) EP1276298A1 (zh)
JP (1) JP4030373B2 (zh)
CN (1) CN1398095A (zh)
CA (1) CA2393089C (zh)
FR (1) FR2827465B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34625A1 (fr) * 2004-09-27 2006-04-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d'optimisation d'une source de canal telephonique
CN100372436C (zh) * 2004-09-27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话路资源优化的方法
CN1868188B (zh) * 2003-09-03 2010-06-16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使用会话初始协议的通信服务中的电信网络系统和方法
CN1881946B (zh) * 2005-05-30 2011-06-08 西门子公司 建立经由通信设备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CN1961561B (zh) * 2004-04-07 2012-01-11 诺基亚公司 传送sip中的内容间接使用的uri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94736A (zh) * 2012-02-13 2012-07-1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gps设备接入网关装置
CN101361333B (zh) * 2005-11-18 2014-05-07 杰恩邦德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会话初始协议(sip)快速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50977A (zh) * 2014-09-24 2016-03-30 三亚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视频会议呼叫方法及系统
CN110519715A (zh) * 2019-08-29 2019-11-29 深圳市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寻址方法及装置
CN114725704A (zh) * 2018-08-03 2022-07-08 麦伦﹒沃克 柔性可中断径向总线和总线安装珠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4786B2 (en) * 2003-08-26 2010-03-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DE10203199B4 (de) 2002-01-21 2004-11-1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Veranlassen eines Herstellens einer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
US20040028030A1 (en) * 2002-08-12 2004-02-12 Cheng-Shing Lai Method for dialing an internet protocol phone
CN1505417B (zh) * 2002-12-03 2010-06-1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能高效传递多媒体信息的无线网络系统
US20070213075A1 (en) * 2004-02-18 2007-09-13 Roamwa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corresponding to multiple MSISDNs associated with a single IMSI
US7403516B2 (en) * 2003-06-02 2008-07-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Enabling packet switched calls to a wireless telephone user
US20050050211A1 (en) * 2003-08-29 2005-03-03 Kaul Bharat B.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network addresses
US10261654B2 (en) 2003-09-16 2019-04-16 Blackberry Limite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indicating delivery status of a message
CN100559773C (zh) 2003-09-16 2009-11-1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在不使用即时消息传送服务器的情况下创建对等即时消息传送解决方案的方法
AU2004214571B2 (en) * 2003-10-13 2007-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in network interworking between wireless public network and wired/wireless private network
TWI257217B (en) * 2003-11-10 2006-06-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Method to detect the form of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KR100552513B1 (ko) * 2003-12-17 2006-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브이오아이피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0754651B1 (ko) * 2003-12-23 2007-09-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데이터 통신을 이용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들 간의데이터 교환이 가능한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JP4279135B2 (ja) * 2003-12-26 2009-06-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KR100539953B1 (ko) * 2004-03-04 2005-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기들 간에 실시간 메신저 서비스를제공하기 위한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메신저서비스 제공 방법
US7672255B2 (en) 2004-04-05 2010-03-02 Oomble, Inc.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conferencing method and system
US7764637B2 (en) * 2004-04-05 2010-07-27 Daniel J. LIN Peer-to-peer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method and device
US7773550B2 (en) * 2004-04-05 2010-08-10 Daniel J. LIN Peer-to-peer mobile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device
US7961663B2 (en) * 2004-04-05 2011-06-14 Daniel J. LIN Peer-to-peer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method and device
US7715856B2 (en) 2004-06-02 2010-05-1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porting terminal capabilities for support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JP4422009B2 (ja) * 2004-12-14 2010-02-24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サーバ、及び通信方法
JP2006279899A (ja) * 2005-03-30 2006-10-12 Kyocera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サーバ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ip通信開始方法
US8401002B2 (en) 2005-06-22 2013-03-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xchange and use of globally unique device identifiers for circuit-switched and packet switched integration
US8090392B2 (en) 2005-08-05 2012-01-0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a short message capability via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DE102005050937A1 (de) * 2005-10-21 2007-05-03 Vodafone Holding Gmbh Austausch von Informationen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US20070112962A1 (en) * 2005-11-14 2007-05-17 Steve Lewontin Network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using out of band connection request
DE102006008013A1 (de) * 2006-02-21 2007-08-30 Vodafone Holding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prachverbindung zwischen Endgeräten sowie Endgerät und Telefonsystem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00514940C (zh) * 2006-10-23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网络通信端口重定向的方法和网络通信系统
US20080148385A1 (en) * 2006-12-19 2008-06-19 Kwok-Yan Leung Sectionalized Terminal System And Method
US20080162712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haring streaming content via an identity provider
KR100862744B1 (ko) * 2007-01-23 2008-10-10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이동통신망에서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US9530117B2 (en) * 2007-02-13 2016-12-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orming user requests and responses based on a persona
TWI366384B (en) * 2007-03-30 2012-06-11 Ibm Sms wrapper/dewrapper and mobile devices embedded with the sms wrapper/dewrapper
CN101321362B (zh) * 2007-06-08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计费方法和系统及装置
KR101430584B1 (ko) * 2007-07-05 2014-08-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심 어플리케이션 툴킷을 제공하는장치 및 방법
US9130873B2 (en) * 2007-07-12 2015-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al time composition of services
WO2009008807A1 (en) * 2007-07-12 2009-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al time composition of services
US20120009954A1 (en) * 2007-08-13 2012-01-12 Iserv Commerce India Pvt.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MS-Based Electronic Form Processing
US20090106428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Torbjorn Dahlen Service intermediary Addressing for real time composition of services
US20090113077A1 (en) * 2007-10-26 2009-04-30 Torbjorn Dahlen Service discovery associated with real time composition of services
US9112902B2 (en) * 2007-11-13 2015-08-18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Service subscription associated with real time composition of services
EP2238731B1 (en) * 2008-01-29 2018-09-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policy server allocation
AU2009202404A1 (en) 2008-06-16 2010-01-07 Aristocrat Technologies Australia Pty Limited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729340B (zh) * 2008-10-31 2011-09-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及其配对方法
TWI384812B (zh) * 2008-12-31 2013-02-01 Ind Tech Res Inst 運用暫存管理與資料傳輸負載平衡之點對點代理服務裝置與方法
US8213935B2 (en) * 2008-12-31 2012-07-03 Rockstar Bidco Lp Creating a 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of a subscriber device
MX2012005570A (es) * 2009-11-11 2012-12-17 Lifestream Corp Conexión y botón de pánico de servicios de emergencias para dispositivo inalámbrico, con sistema de información sobre seguridad y delicuencia.
CN103004239B (zh) * 2010-05-03 2016-08-0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短消息服务(sms)传输期间网际协议(ip)地址的分配和使用
CA2897042A1 (en) 2013-01-09 2014-07-17 Everny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ess-controlled interactions
US9992021B1 (en) 2013-03-14 2018-06-05 GoTen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vate and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8655A (en) * 1996-06-14 1998-0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dres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tion with a dynamically-assigned address
FI113445B (fi) * 1997-12-18 2004-04-15 Nokia Corp Liikkuva Internet-protokolla
US6304753B1 (en) * 1998-07-16 2001-10-16 Openwave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ion of voice and data services provided to a mobile wireless device
FI106503B (fi) * 1998-09-21 2001-02-15 Nokia Networks Oy IP-liikkuvuusmekanismi pakettiradioverkkoa varten
US6519242B1 (en) * 1998-12-09 2003-02-1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STN based network roaming and SCP based subscriber management for internet telephony systems
US6725047B1 (en) * 1999-06-09 2004-04-20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Floating IP address for roaming internet connected subscriber units
GB0006464D0 (en) * 2000-03-18 2000-05-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Ip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FI20002822A (fi) * 2000-12-21 2002-06-22 Nokia Corp Osoitteen jakaminen
JP4075318B2 (ja) * 2001-04-18 2008-04-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ロトコル変換方法,及びアドレス変換サーバ
US7581020B2 (en) * 2001-08-29 2009-08-2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ressing a mobile device in an IP-based wireless network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188B (zh) * 2003-09-03 2010-06-16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使用会话初始协议的通信服务中的电信网络系统和方法
CN1961561B (zh) * 2004-04-07 2012-01-11 诺基亚公司 传送sip中的内容间接使用的uri的方法和装置
WO2006034625A1 (fr) * 2004-09-27 2006-04-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d'optimisation d'une source de canal telephonique
CN100372436C (zh) * 2004-09-27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话路资源优化的方法
CN1881946B (zh) * 2005-05-30 2011-06-08 西门子公司 建立经由通信设备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61333B (zh) * 2005-11-18 2014-05-07 杰恩邦德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会话初始协议(sip)快速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02594736A (zh) * 2012-02-13 2012-07-1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gps设备接入网关装置
CN102594736B (zh) * 2012-02-13 2014-10-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gps设备接入网关装置
CN105450977A (zh) * 2014-09-24 2016-03-30 三亚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视频会议呼叫方法及系统
CN114725704A (zh) * 2018-08-03 2022-07-08 麦伦﹒沃克 柔性可中断径向总线和总线安装珠状装置
CN110519715A (zh) * 2019-08-29 2019-11-29 深圳市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寻址方法及装置
CN110519715B (zh) * 2019-08-29 2021-12-17 深圳市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寻址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013467A1 (en) 2003-01-16
EP1276298A1 (fr) 2003-01-15
FR2827465B1 (fr) 2004-01-02
CA2393089C (fr) 2005-09-13
CA2393089A1 (fr) 2003-01-13
US6885871B2 (en) 2005-04-26
JP4030373B2 (ja) 2008-01-09
JP2003110597A (ja) 2003-04-11
FR2827465A1 (fr) 200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98095A (zh) 一种移动终端寻址方法
US661477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wireless mobile server and peer-to-peer services with dynamic DNS update
JP3811064B2 (ja) 認証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886999B (zh) 自动发现多媒体服务能力的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2577457B (zh) 移动终止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US7710964B2 (en) Discovering a network el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20372B (zh) 数据业务访问方法及系统
EP178617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packet mobile-terminated calls using dynamic IP
CN1951085A (zh) 用来与终止网络节点建立互联网协议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CN1836390A (zh) 用于分组数据网络通信系统中的紧急接入的分组过滤
CN1515122A (zh) 从外部分组网向移动无线台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和设备
JP2005519568A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伝送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794239A (zh) 通信系统、服务控制装置、mtc用户装置、网关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1009864A (zh) 接入归属地分组数据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CN1282391C (zh) 通信系统、服务器装置和用于通信系统的方法
EP1889452B1 (en) Provision of a service to several separately managed networks
CA2478926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network services
KR20060060031A (ko) 무선단말에 도달하기 위한 주소정보 제공
CN1951087A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获得服务器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845637A (zh) 一种移动通信接入系统和方法
CN1725255A (zh) 从户外控制室内装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985494B (zh) 拒绝服务保护的方法和设备
CN1257636C (zh) 用于建立第一和第二通信实体间通信的方法与系统
JP2006230011A (ja) 認証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100565293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아이피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