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4323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84323A CN1384323A CN02107562A CN02107562A CN1384323A CN 1384323 A CN1384323 A CN 1384323A CN 02107562 A CN02107562 A CN 02107562A CN 02107562 A CN02107562 A CN 02107562A CN 1384323 A CN1384323 A CN 13843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chine room
- mentioned
- condenser
- mechanical chamber
- chamber conden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193 craw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als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3C=CC=CC3=NC2=C2N1C[C@H]1[C@H](C)OC=C(C(=O)OC)[C@H]1C2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3—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25D23/06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fluids through the insulating materia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2—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an insulating packing materia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3/002—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冰箱,其中将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8a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18b的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作为机械室冷凝器18,由从导流环41凸出配置于机械室冷凝器18侧的螺旋桨式送风机构成机械室送风机17,封闭从机械室冷凝器18到机械室送风机17的通风路的周围,形成在机械室冷凝器18部和机械室送风机17部开口的半密闭空间,使机械室冷凝器18的具有较宽面积的面与半密闭空间相向地配置。这样,可提高机械室凝器的性能,实现节电化,即使机械室冷凝器的吸入侧堵塞也可抑制机械室冷凝器性能的下降,确保冰箱的运行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机械室具有强制通风型的冷凝器的家用冰箱。
背景技术
下面,参照图9-图11说明中型和大型的家用冰箱(现有技术1)。
该家用冰箱由冰箱箱体1、冰箱门、及冷冻循环等构成。该冰箱箱体1由钢板制的外箱、合成树脂制的内箱、及充填于其间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绝热材料构成,形成多个储藏室。另外,冰箱门可对储存室进行开闭地设置。
该冷冻循环如图11所示那样,由使冷媒升压和循环的压缩机16、作为向冰箱外散热的热交换器的冷凝器18、19、防结露散热管20、作为对设置于冰箱内的储藏室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的蒸发器12、及将其相连的毛细管21等构成。
该冷凝器18、19以并用机械室冷凝器18和箱体冷凝器19的形式构成,该机械室冷凝器18设置在图9所示冰箱箱体1背面下部的机械室22并由机械室送风机17强制地通风,该箱体冷凝器19作为自然对流式的冷凝器采用在冰箱箱体1的绝热壁内的外表面附近与钢板制的外箱接触地埋入冷媒管的形式。
强制通风式的机械室冷凝器18需要风路形成和送风机等的动力,但可防止热侵入到冰箱内,同时,在处理冰箱时容易分离冷凝器18,另外,具有可由高性能化节省冰箱电力的优点。另一方面,箱体冷凝器19具有构造简单而且不需要送风机等的动力的特征,但具有因热从箱体冷凝器19侵入到冰箱内而导致性能下降并且在处理冰箱时难以从绝热壁分离箱体冷凝器19的缺点。
作为该强制通风式的机械室冷凝器18,使用了图10所示的将螺旋卷绕带状翅片的冷媒管18a蛇行弯曲成立体状的螺旋翅片式冷凝器。该螺旋翅片式冷凝器如图9所示那样,设置在冰箱箱体1的背面下部的机械室22,由设置于机械室22的送风机17通风,由该通风产生的冷却后的吸入空气28对其强制冷却。作为与该现有技术1相关的技术,记载于日本特开平7-318222号公报。
另一方面,在记载于日本实开昭58-119178号公报的冷藏陈列窗(现有技术2)中,具有在底面部全体形成较大的机械室的冷藏陈列窗箱体、配置于机械室内后部的压缩机、配置于机械室内前部的交叉翅片管式冷凝器、配置于交叉翅片管式冷凝器的吸入部的过滤器、及强制地对压缩机和冷凝器进行通风的2个机械室送风机。另外,机械室在前面下部的角部形成倾斜的空气吸入口,在背面下部形成空气排出口。交叉翅片管式冷凝器由在2列冷媒管交叉地并排设置多个翅片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同时,冷媒管朝左右延伸,其弯曲部位于左右两侧,在前方较高地倾斜配置成平坦状。机械室送风机在形成于风扇管板的圆孔没有导流环。
然而,在现有技术1中,虽然具有相应于机械室22的设置空间将螺旋翅片式冷凝器形成为在纵、横、深度方向的自由形状的优点,但为了相对1个螺旋翅片防止与上下左右方向的翅片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声,需要在各级和各列间设置较大的间隙,同时,需要在与构成机械室的壁面之间设置大的间隙,为此,螺旋翅片式冷凝器的单位占有体积的传热面积低。这样,难以由设置在由狭小空间构成的机械室22内的螺旋翅片式冷凝器充分确保散热量以实现高性能化,难以实现冰箱的节电化。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2涉及在底面部全体形成较大的机械室、在其前面具有吸入口和在背面具有排出口的冷藏陈列箱,与在背面下部的角部形成机械室的冰箱完全不同。即,在现有技术2中,使交叉翅式冷凝器倾斜,增大吸入面积,减少尘土堵塞导致的过滤器的清扫次数,但在如冰箱那样将机械室设置于背面下部的角部的技术中,如将过滤器设置于机械室,则在难以取出过滤器的状态下设置的情况较多,其清扫较难进行是目前的现状。另外,在现有技术2中,关于在形成于冰箱箱体背面下部的角部的机械室那样狭小的场合提高机械室冷凝器的性能以节省电力的技术、以较低成本或良好的组装性将其加以实现的技术、及对应冰箱箱体的宽度改变带来的容量变化的技术等并未有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可提高机械室冷凝器的性能以节省电力,同时,即使因棉尘等附着将机械室冷凝器的吸入侧堵塞也可抑制机械室冷凝器性能的下降,确保冰箱的运行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由较低成本的构成提高机械室冷凝器的性能从而节省电力的冰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室内的构成部件的组装性良好、可提高机械室冷凝器的性能以节省电力的冰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地对应由冰箱箱体的宽度变化带来的容量变化并且可提高机械室冷凝器的性能以节省电力的冰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代表例中,具有冰箱箱体、冷冻循环、及机械室送风机,该冰箱箱体在背面下部的角部形成机械室,该冷冻循环由冷媒管连接压缩机、机械室冷凝器、及蒸发器,该机械室送风机对上述压缩机和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强制地通风;上述机械室沿上述冰箱箱体的横向宽度全体朝横向伸长地形成,在其左右方向一侧设置上述压缩机,在其左右方向另一侧设置上述机械室冷凝器,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由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上述机械室送风机由从设于分隔板的导流环凸出到上述机械室冷凝器侧进行配置的螺旋桨式送风机构成,该分隔板对从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到上述压缩机的通风路进行分隔,封闭从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到上述机械室送风机的通风路的周围形成在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翅片间隙和上述机械室送风机的间隙处开口的半密闭空间,上述机械室冷凝器以具有较宽面积的面对着上述半密闭空间地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冰箱的纵断面图。
图2为图1的冰箱的正面图。
图3为图1的冰箱的冷冻循环图。
图4为示出图1的冰箱的机械室部的背面图。
图5为该机械室部的背面透视图。
图6为配置于该机械室部的机械室冷凝器的单体状态的透视图。
图7为安装于该机械室部的机械室罩的背面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冰箱的机械室部的背面图。
图9为示出现有冰箱的机械室部的背面图。
图10为示出用于该冰箱的机械室冷凝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1为该冰箱的冷冻循环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冰箱机械室部的背面断面示意图。
图13为示出该冰箱机械室的要部透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冰箱的机械室的主要部分透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冰箱的机械室的主要部分透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冰箱的机械室的主要部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冰箱的各实施例。各实施例和现有例的图中的同一符号示出相同物体或相当物体。
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冰箱的全体构成。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冰箱的纵断面图,图2为图1的冰箱的正面图,图3为图1的冰箱的冷冻循环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冰箱箱体1由钢板制的外箱1a、合成树脂制的内箱1b、及充填于其间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绝热材料1c构成,从上往下独立形成冷藏室2、蔬菜室3、切换室4、制冰室5、冷冻室6。在各储藏室2-6具有门7-11。这些冷藏室2、蔬菜室3、切换室4、制冰室5、冷冻室6具有作为各通常的一般的储藏室的功能,省略详细说明。
在冰箱箱体1的背面下部的角部形成机械室22,在该机械室22内配置压缩机16、蒸发容器23、机械室送风机17(参照图4)、及机械室冷凝器18(参照图4)等。该机械室22在冰箱箱体1形成上面壁部、前面壁部、及两侧面壁部,由载置板25形成底面壁部,由机械室罩24形成背面壁部。另外,机械室22沿冰箱箱体1的横向宽度全体朝横向伸长地形成,由除包括吸入口和排出口的通风口外其它部分被封闭的空间构成。该机械室罩24由螺钉等可装拆地安装于冰箱箱体1。另外,载置板25由螺钉等固定于外箱1a的下面。在该载置板25安装有支脚26,从而在载置板25与地板面27之间形成空隙。
冷藏室侧蒸发器12配置在蔬菜室3的背面侧。冷藏室侧送风机13为冷藏室侧蒸发器12专用的冷气通风用送风机,配置在冷藏室侧蒸发器12的蒸发器室中,从冷藏室侧蒸发器12将冷气供给到冷藏室2和蔬菜室3。冷冻室侧蒸发器14配置在切换室4、制冰室5、冷冻室6的背面侧。冷冻室侧送风机15为冷冻室侧蒸发器14专用的冷气通风用送风机,配置在冷冻室侧蒸发器14的通风路中,从冷冻室侧蒸发器14将冷气供给到切换室4、制冰室5、冷冻室6。各蒸发器12、14由压缩机16供给冷媒,形成各冷冻循环的一部分,进行冷却运行。从冷藏室侧蒸发器12和冷冻室侧蒸发器14排出的水被引导至机械室22内的蒸发容器23,利用由压缩机16产生的热进行蒸发。
如图3所示,冷冻循环由配管按压缩机16、使用了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机械室冷凝器18、冷媒管埋入式箱体冷凝器19、防结露散热管20、第1毛细管21a和冷藏室侧蒸发器12a或第2毛细管21b和冷冻室侧蒸发器12b、及压缩机16的顺序连接,构成冷冻循环。毛细管21由第1毛细管21a和第2毛细管21b构成,蒸发器12由第1蒸发器12a和第2蒸发器12b构成。
该压缩机16和机械室冷凝器18配置于机械室22,由机械室送风机17进行强制通风。箱体冷凝器19为在冰箱箱体1的绝热壁1c内接触于外箱1a的一侧面地埋入冷媒管的形式的自然对流式冷凝器。防结露散热管20沿冰箱箱体1的前面配置于开口部外箱1a和绝热壁材料1c之间,用于防止在外箱1a的前面部分结露。
冷媒如图3的箭头所示那样由压缩机16压缩,成为高温、高压,到达机械室冷凝器18,由机械室冷凝器18散热,温度下降,并由箱体冷凝器19散热,由防结露散热管20对外箱1a的前面进行加热,防止结露,分流成由第1毛细管21a减压后到达冷藏室侧蒸发器12a的液流和由第2毛细管21b减压后到达冷冻室侧蒸发器12b的液流,分别由冷藏室侧蒸发器12a和冷冻室侧蒸发器12b蒸发,从周围吸走热量,成为低温、低压状态,返回到压缩机16,以下反复进行这一过程,从而进行冷却运行。
冷藏室侧蒸发器12a和冷冻室侧蒸发器12b的分流由阀(图中未示出)控制。另外,机械室送风机17在该冷冻循环的运行中运行,强制通风到压缩机16和机械室冷凝器18,使其散热。
在该冷冻循环中,通过如后述那样利用交叉翅片管式的机械室冷凝器18增大其散热量,从而可大幅度削减从箱体冷凝器19到储藏室内的热侵入,从而实现冰箱的节电化,同时,冰箱处理时易于从绝热壁1c分离箱体冷凝器19,可容易地进行冰箱的处理。另外,也可通过进一步增大机械室冷凝器18的散热量,削减箱体冷凝器19。
下面,参照图4-图7说明机械室22的详细构成。图4为示出图1的冰箱的机械室部的背面图,图5为该机械室部的背面透视图,图6为配置于该机械室部的机械室冷凝器的单体状态的透视图,图7为安装于该机械室部的机械室罩的背面图。其中,图4和图5示出拆下机械室罩24的状态。
机械室22由横向伸长而且纵向较高的大体长方体形状的空间形成,即,由上下尺寸比深度尺寸大而且横向宽度尺寸比上下尺寸大的空间形成。具体地说,前面壁部的上部倾斜,同时,背面中央部朝后方稍凸出。压缩机16配置于机械室22的左右方向的一侧,机械室冷凝器18配置于机械室22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机械室送风机17由螺旋桨送风机构成,配置在对配置压缩机16的空间和配置机械室冷凝器18的空间进行分隔的分隔板40的导流环41部,具体地说,从设于对从机械室冷凝器18到压缩机16的通风路进行分隔的分隔板40的导流环41朝机械室冷凝器18侧超过轴向尺寸的一半地凸出配置。该机械室送风机17具有如图4和图5的箭头28所示那样吸入空气、如箭头29所示那样排出空气的功能,对配置于机械室22内的压缩机16和机械室冷凝器18进行强制通风。从该机械室冷凝器18到机械室送风机17的通风路由冰箱箱体1、载置板25、机械室罩24、及固定件33-35等封闭其周围,形成机械室冷凝器18的翅片间隙和机械室送风机17的间隙开口的半密闭空间,机械室冷凝器18的具有较宽面积的面与该半密闭空间相向地配置。
通往机械室22的空气吸入部如图5所示那样,由形成于载置板25的底面吸入口30、形成于冰箱箱体1的箱体吸入口31、及如图7所示那样形成于机械室罩24一侧的罩吸入42构成。该底面吸入口30由形成于机械室送风机17吸入侧的位于机械室冷凝器18的水平部18c下方的载置板25部分的多个狭缝状的开口形成。另外,箱体吸入口31由切去了朝向机械室22的冰箱箱体1的角部的通风路形成,位于机械室冷凝器18的吸入侧的前方。另外,罩吸入42由形成在位于机械室冷凝器18的垂直部18d的吸入侧的机械室罩24部分的多个狭缝状的开口形成。
机械室22的空气排出部由罩排出口43和箱体排出口32构成,该罩排出口43如图7所示那样形成于机械室罩24,该箱体排出口32如图5所示那样由切去了与机械室22相向的冰箱箱体1的角部的通风路形成。该罩排出口43由多个狭缝状开口形成,该多个狭缝状开口形成在位于机械室送风机17的排出侧的机械室罩24部分。另外,箱体排出口32大体对称地形成于箱体吸入口31的相反侧。
机械室冷凝器18如在图6中由单体状态示出的那样,由冷媒管18a、板状翅片18b、固定件33、34构成。该冷媒管18a由1个冷媒管形成为蛇行状,并由1列形成。另外,板状翅片18b由波形翅片构成,由各列的冷媒管18a贯通地并排设置多个,构成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在该实施例中,该翅片间隔为1.5mm,作为翅片间隔的范围,最好在1.3mm-1.8mm的范围。另外,固定件33、34位于板状翅片18b的两侧,冷媒管18a贯通后凸出到两侧地固定于冷媒管18a。该冷媒管18a的凸出部分由另成一体的弯曲管形成后进行焊接,从而形成为蛇行弯曲部。
机械室冷凝器18在冷媒管18a的长度方向上沿其交叉的方向弯曲,全体形状形成由水平部18c和垂直部18d构成的L字状。即,机械室冷凝器18的全体形状成为朝左右、前后、及上下方向延伸的立体形状地折曲形成。一侧的固定件33具有从前部下端部凸出的接合片33a和从后部上端部凸出的接合片33b。另外,另一侧固定件34包括具有接合孔的接合片34a和具有螺纹孔的接合片34b。板状翅片18b使用波形翅片,所以,机械室冷凝器18的强度增大,容易进行安装等。
机械室冷凝器18设置在机械室22内,其水平部18c与底面吸入口30相向地处于水平位置,其垂直部18d与形成机械室22侧壁的外箱1a相向地处于垂直位置。换言之,冷媒管18a的蛇行弯曲部位于机械室22的上部和下部,同时,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8a沿前后方向排列地设置。因此,冷媒管18a的从固定件33凸出的弯曲部朝作为机械室22的长度方向的横向凸出,从固定件34凸出的弯曲部朝上方凸出。这样,冷媒管18a的从固定件33、34凸出的部分凸出到机械室22中的较宽裕的空间,所以,机械室冷凝器18的收容性良好,可将大的机械室冷凝器18收容于机械室22,可增大机械室冷凝器18的散热量。
另外,机械室冷凝器18的水平部分的端部和冷媒管18a的凸出部分延伸到位于机械室送风机17下方的死空间的部分。从这一点也可使机械室冷凝器18的收容性良好,增大机械室冷凝器18的散热量。另外,由机械室冷凝器18的固定件33兼作为分隔机械室送风机17的吸入侧和排出侧的部分的一部分,可使通风构造简化。
在机械室冷凝器18的具体的设置构造中,通过固定件33将机械室冷凝器18的一侧固定于载置板25,将机械室冷凝器18的另一侧通过固定件34和固定件35固定于冰箱箱体1。这样,通过跨过载置板25和冰箱箱体1地固定机械室冷凝器18,可简单地进行固定。
下面,具体地说明机械室冷凝器18的设置构造。从机械室22的后方(背面侧)收容机械室冷凝器18,将位于固定件33前端部的接合片33a插入到载置板25的接合孔(图中未示出)进行接合,由螺钉将位于一侧后端部的接合片33b固定于载置板25的后端部。另外,固定件34通过接合片34a、34b固定固定件35,将该固定件35的接合片35a固定于冰箱箱体1的背面。这样,将机械室冷凝器18固定于冰箱箱体1。
当运行机械室送风机17时,从底面吸入口30吸入到机械室22的空气28主要通过机械室冷凝器18的水平部18c进行热交换,同时,从罩吸入口42及箱体吸入口31吸入的空气28主要通过机械室冷凝器18的垂直部18d进行热交换,进行了该热交换的空气28被从机械室送风机17吹出到压缩机16侧,该空气29与压缩机16进行热交换,之后,从罩排出口43和箱体排出口32排出到机械室22的外部。
机械室冷凝器18由具有板状翅片18b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所以,与现有螺旋翅片式冷凝器相比,可显著增大单位占有体积的传热面积,即使在狭小的机械室22内也可获得大的散热量。
另外,机械室冷凝器18由于形成为由水平部分和立起部分构成的L字状,所以,可在抑制通风阻力增大的同时增大其传热面积,可增大散热量。在该场合,由于切去冰箱箱体1的角部形成箱体吸入口31,所以,可确保在载置板25安装支脚26的部分,并可在确保载置板25的强度的同时获得足够的吸入到增大了吸入面积的L字状的机械室冷凝器18的吸入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机械室冷凝器18使用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8a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18b的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由机械室送风机17强制通风,使具有较宽面积的面与半密闭空间相向地配置机械室冷凝器18,所以,可增大在狭小的机械室22的单位占有体积的传热面积,同时,可使机械室冷凝器18的传热性能高性能化,由此实现冰箱的节电化。特别是由于将机械室冷凝器18的板状翅片18b形成为波形,同时将该翅片节距设定在从1.3mm-1.8mm的范围内,所以,可以使设置于狭小的机械室22内的机械室冷凝器18具有适当的通风阻力、宽的传热面积和高的传热性能,可进一步提高机械室冷凝器18的性能。
另外,由从设于分隔板40的导流环41朝机械室冷凝器18侧凸出配置的螺旋桨式送风机构成机械室送风机17,同时,封闭从机械室冷凝器18到机械室送风机17的通风路的周围,形成在机械室冷凝器18的翅片间隙和机械室送风机17的间隙处开口的半密闭空间,还使具有宽的面积的面与半密闭空间相向地配置机械室冷凝器18,所以,在棉尘附着于机械室冷凝器18的吸入侧端面产生堵塞的那样的场合,由凸出到该通风路内的机械室送风机17搅拌从机械室冷凝器18到机械室送风机17的通风路内的空气,同时,使空气通过机械室送风机17向半密闭空间内出入,由半密闭空间侧的空气对机械室冷凝器18进行冷却。这样,即使机械室冷凝器18的吸入侧堵塞,也可抑制机械室冷凝器18性能的下降,确保冰箱的运行性能。特别是由于从导流环41朝机械室冷凝器18侧使机械室送风机17超过轴向尺寸的一半地凸出,所以,可增大在机械室冷凝器18的吸入侧端面附着棉尘等而堵塞的场合的机械室送风机17的搅拌和空气相对半密闭空间内的出入,可进一步提高机械室冷凝器18的冷却。
另外,机械室冷凝器18使用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8a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18b的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在由上下尺寸比深度尺寸大的空间形成的机械室22设置机械室冷凝器18,并且,使得冷媒管18a的蛇行弯曲部位于上部和下部,同时使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8a沿前后方向排列,所以,不直接作为传热部的冷媒管18a的蛇行弯曲部所处部分的前后宽度变小,即使在狭小的机械室22内也可形成具有大的传热面积和通风面积的机械室冷凝器18。这样,冷媒管18a的蛇行弯曲部减少,构成的成本低,而且,机械室冷凝器18的性能提高,可实现冰箱的节电化。特别是在由另成一体的弯曲管形成机械室冷凝器18的冷媒管18a的弯曲部后进行焊接的场合,可减少其焊接部位,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另外,机械室冷凝器18使用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8a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18b的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使其全体形状成为朝左右、前后、及上下方向延伸的立体形状地折曲形成,所以,即使在狭小的机械室22内也可形成具有大的传热面积和大的通风面积的机械室冷凝器18。这样,可由简单的构成提高机械室冷凝器18的性能,实现冰箱的节电化。特别是由于可装拆地将机械室罩安装于冰箱箱体,同时,将机械室冷凝器18形成由与机械室22的底面壁部相向的部分和与侧面壁部相向的部分构成的大体L字状,所以,在拆下机械室罩的状态下,可在机械室送风机17与机械室冷凝器18之间露出大的空间,利用该空间容易进行机械室送风机17和机械室冷凝器18等的安装和拆卸等。另外,由于用一列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机械室冷凝器18,所以,与由多列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的场合相比,通风阻力小,可增大风量,可增大通往压缩机16的风量,降低压缩机温度。
另外,将机械室冷凝器18形成由与上述机械室22的底面壁部相向的水平部18c和与侧面壁部相向的垂直部18d构成的大体L字状,通过固定件33将机械室冷凝器18的水平部18c的端部安装于载置板25,同时,通过固定件34、35将该垂直部18d的端部安装于冰箱箱体1,在与机械室冷凝器18的水平部18c相向的载置板25部分形成吸入口,所以,可在获得实现冰箱的节电化的效果的同时,相对增大冰箱箱体1的横向宽度、增大容量的冰箱,延长增大机械室冷凝器18的水平部18c,沿其将载置板25的底面吸入口30形成得较大,从而可增大机械室冷凝器18的能力,不用大幅度改变机械室冷凝器18的安装构造,可使固定件33-35和制造方法通用化,以低成本容易地进行对应。特别是由于在机械室罩24的左右形成吸入口42和排出43,所以,可减小通风阻力,增大风量,提高机械室冷凝器18的性能,同时,相对增大冰箱箱体1的横向宽度、增大容量的冰箱,通过在保持两侧位置相同的状态下使机械室罩24的左右的吸入口42和排出43增大横向宽度,从而容易进行对应。
另外,由于机械室冷凝器18形成为由与机械室22的底面壁部相向的部分和与侧面壁部相向的部分构成的大体L字状,由从导流环41朝机械室冷凝器18侧凸出配置的螺旋桨式送风机构成机械室送风机17,同时,配置到机械室冷凝器18的与底面底部相向的部分的上方,所以,可容易地增大机械室送风机17的轴向尺寸(厚度),增大风量,提高冷凝器性能。
下面,根据图8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冰箱的机械室部的背面图。
本实施例由跨过多列的冷媒管18a并排设置板状翅片18b的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构成平坦状的机械室冷凝器18,将该机械室冷凝器18垂直地设置于机械室送风机17的吸入侧,在这一点与第1实施例不同,对于其它点,与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机械室冷凝器18的形状简化,制作成本低,同时,可容易地应用于横向宽度狭小的冰箱箱体1。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机械室部的背面断面示意图,图13为示出该机械室部的一部分的背面透视图。
机械室101由横向伸长而且纵向较高的大体长方体形状的空间形成,即,由上下尺寸比深度尺寸大而且横向宽度尺寸比上下尺寸大的空间形成。具体地说,前面壁部的上部倾斜,同时,背面中央部朝后方稍凸出。压缩机106配置于机械室101的左右方向的一侧,机械室冷凝器108配置于机械室101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机械室送风装置170具有将机械室101内左右分开的机械室分隔构件171和对由该机械室分隔构件171分隔的空间之间进行通风的机械室送风机172。在机座103当从背面观看时将压缩机106搭载于左侧,将机械室送风装置170和机械室冷凝器108搭载于右侧。
机械室分隔构件171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一体形成框体部107a、导流环107b、马达撑条107c、及分隔板部107d。这样,框体部107a、导流环107b、马达撑条107c、及分隔板部107d可由低成本紧凑地制作,在狭小的机械室101内的收容性和组装性良好。在不需要该效果的场合,框体部107a、导流环107b、马达撑条107c、及分隔板部107d也可分别形成,构成机械室分隔构件171。
框体部107a在导流环107b的外周外方以框状形成于分隔板部107d的周边,提高了机械室分隔构件171的强度,同时,构成在机械室101的安装面。该框体部107a具体地说形成为具有在侧板110、机械室罩105、蒸发容器163、及底面板104的安装面的形状,可相对其气密地安装。
导流环107b以圆环状形成于分隔板部107d的中央部,形成中央开口。该导流环107b的实际的内周面形成为从中央部朝左右机械室侧扩展的倾斜面。该导流环107b的周面即使形成凹部和台阶部,只要实际的内周面倾斜即可。另外,导流环107b相对框体部107a在机械室左右方向(机械室送风机172的轴向)重合。
马达撑条107c由从导流环107b的机械室101侧朝中心方向延伸的多个梁部和在该梁部的中央具有的圆筒状的马达安装部构成。
机械室送风机172配置在机械室分隔构件171的中央开口,具有对机械室101内的空气进行通风的螺旋桨式风扇107和驱动该螺旋桨式风扇107的风扇马达112。
螺旋桨式风扇107由圆筒杯状的轮毂113a和在其外周一体形成的多个叶片113构成。叶片113的轴向宽度尺寸形成得比导流环107b和框体部107a的宽度尺寸大,从导流环107b和框体部107a在轴向上朝压缩机侧凸出一些(凸出叶片厚度的10%左右),同时,从导流环107b和框体部107a在轴向上朝冷凝器侧较多地凸出。从导流环107b和框体部107a在轴向上朝冷凝器侧的凸出量为了确保叶片113通常时的通风量的增大和冷凝器网目堵塞时的通风,特别是最好在叶片宽度的一半以上。
风扇马达112的一侧收容安装于马达撑条107c,另一侧收容于轮毂113a。这样,机械室送风机172薄形化,在机械室101内的收容性良好。将风扇马达112的回转轴固定于轮毂113a,将风扇马达112的回转力传递到螺旋桨式风扇107,使其回转。
上述机械室送风装置170在冷凝器网目不堵塞的通常状态下,如图12和图13的实线箭头118所示那样具有对空气进行通风的功能,向配置于机械室101内的压缩机106和机械室冷凝器108进行强制通风。从该机械室冷凝器108到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通风路为其周围由底面板104、机座103、机械室罩105等围成的空间,形成为在机械室冷凝器108的翅片间隙和机械室送风机172的间隙处开口的半密闭空间。
机械室101的空气吸入部由形成于机座103的下面吸入口103a、切去底面板104的一部分形成的箱体部吸入口、及形成于机械室罩105一侧的背面吸入口105a构成。该下面吸入口103a由多个狭缝状的开口形成,该多个狭缝状的开口形成在处于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吸入侧的、位于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水平部下方的机座103部分。另外,箱体部吸入口由切去与机械室101相向的底面板104的角部而构成的通风路形成,位于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吸入侧的前方。另外,背面吸入口105a由多个狭缝状的开口形成,该多个狭缝状的开口形成在位于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垂直部的吸入侧的机械室罩105部分。
另外,机械室101的空气的排出部包括形成于机械室罩105的背面排出口和由切去与机械室101的底面板104的角部而构成的通风路形成的箱体部排出口。该背面排出口由形成在位于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排出侧的机械室罩105部分的多个狭状的开口形成。另外,箱体排出口大体对称地形成于箱体部吸入口的相反侧。
另一方面,机械室冷凝器108由冷媒管108b、散热翅片108a、及侧板110、110a构成。该冷媒管108b由一个冷媒管形成为蛇行状,同时,以1列形成于通风方向。冷媒管108b的冷媒入口114设于送风装置相反侧(图13的右上端部侧)。另外,散热翅片108a由波形翅片构成,使各列的冷媒管108b贯通地并排设置多个,构成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在该实施例中,其翅片间隔为1.5mm,翅片间隔的范围最好在1.3mm-1.8mm的范围。另外,侧板110、110a位于散热翅片108a的两侧,冷媒管108b贯通凸出到两侧地固定于冷媒管108b。
机械室冷凝器108由塑性加工在冷媒管108b的长度方向上沿交叉方向弯曲(使与送风装置相反侧朝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弯曲),使全体形状形成为由水平部和垂直部构成的L字状。换言之,使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全体形状成为朝前后和上下方向延伸的立体形状地折曲形成。这样,机械室冷凝器108由沿与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垂直面交叉的轴向延伸的水平部和与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相向的垂直部构成。
另外,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水平部比机械室送风装置170轴向的冷凝器侧端部在轴向上更朝压缩机侧延伸地配置。具体地说,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水平部的压缩机侧端部具有与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导流环107b和框体部107a以重合尺寸S进行重合的重合部。在该重合部中的导流环107b和框体部107a与散热翅片108a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在框体部107a与散热翅片108a之间具有空间距离L。这样,使得可从重合部的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散热翅片108a部分流入风,提高热交换性能。在该重合部的与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相向面贴有绝热材料109。这样,即使流入的高温冷媒气体使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温度上升为高温,也可防止由树脂制作的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变形。
侧板110、110a用于保持机械室冷凝器108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固定于机械室冷凝器108的两端部。一侧的侧板110大体形成为匚字形断面并朝前后延伸,下凸缘110b由螺钉固定于机座103,介入绝热材料111地由螺钉将上凸缘110a固定于框体部107a。这样,机械室分隔构件171支承固定于侧板110上。该侧板110的高度Hs比散热翅片108a的高度Hf高。这样,确保了上述重合部的空间距离L。也可在上凸缘110a与绝热材料111之间或绝热材料111与机械室分隔构件171之间设置插设构件例如金属制插设构件,使得可调整机械室分隔构件171的高度。另外,另一侧的侧板110a延伸到底面板104的下面,由螺钉固定于底面板104。散热翅片108a使用波形翅片,所以,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强度增大,可容易地进行安装等。
机械室冷凝器108设置于机械室101内,其水平部与下面吸入口103a相向地大体处于水平位置,其垂直部与形成机械室101侧壁的侧板102b相向地大体处于垂直位置。换言之,冷媒管108b的蛇行弯曲部位于机械室101的上部和下部,同时,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08b沿前后方向排列地设置。因此,冷媒管108b的一方端的弯曲部朝作为机械室101的长度方向的横向(在图12中为左向)凸出,另一方端的弯曲部凸出到作为机械室的纵长方向的上方。这样,冷媒管108b的从侧板110、110a凸出的部分凸出到机械室101中的较宽裕的空间,所以,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收容性良好,可将大的机械室冷凝器108收容于狭小的机械室101,可增大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散热量。
另外,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水平部分的端部和冷媒管108b的凸出部分延伸到位于机械室送风机172下方的死空间的部分。从这一点也可使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收容性良好,增大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散热量。另外,由机械室冷凝器108的侧板110兼作为分隔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吸入侧和排出侧的部分的一部分,可使通风构造简化。
机械室冷凝器108通过侧板110将机械室冷凝器108的一侧固定于机座103,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另一侧通过侧板110a固定于底面板104。这样,通过跨过机座103和底面板104地固定机械室冷凝器108,可简单地进行固定。
当运行机械室送风机172时,从下面吸入口103a吸入到机械室101的空气128主要通过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水平部进行热交换,同时,从背面吸入口105a和箱体吸入口吸入的空气128主要通过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垂直部进行热交换,进行了该热交换的空气128被从机械室送风机172吹出到压缩机106侧,该空气129与压缩机106进行热交换,之后,从背面排出口和箱体部排出口排出到机械室101的外部。
机械室冷凝器108由于用具有散热翅片108a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所以,可比现有的螺旋翅片式冷凝器明显增大单位占有体积的传热面积,在狭小的机械室101内也可获得大的散热量。
另外,机械室冷凝器108由于形成为由水平部分和立起部分构成的L字状,所以,可在抑制通风阻力增大的同时增大其传热面积,可增大散热量。在该场合,由于切去冰箱箱体141的底面板104的角部形成箱体部吸入口,所以,可确保在机座103安装支脚166的部分,可在确保机座103的强度的同时获得足够的吸入到增大了吸入面积的L字状的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吸入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机械室冷凝器108使用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08b并排设置多个散热翅片108a的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由机械室送风装置170强制通风,使具有较宽面积的面沿通风路延伸地配置机械室冷凝器108,所以,可增大在狭小的机械室101的单位占有体积的传热面积,同时,可使机械室冷凝器108的传热性能高性能化,由此实现冰箱的节电化。特别是由于将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散热翅片108a形成为波形,同时将该翅片节距设定在从1.3mm-1.8mm的范围内,所以,可以使设置于狭小的机械室101内的机械室冷凝器108具有适当的通风阻力、宽的传热面积和高的传热性能,可进一步提高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性能。
另外,由从设于机械室分隔构件171的导流环107b和框体部107a在轴向上朝机械室冷凝器侧凸出的螺旋桨式风扇107构成机械室送风装置170,同时,封闭从机械室冷凝器108到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通风路的周围形成在机械室冷凝器108的翅片间隙和机械室送风机172的间隙处开口的空间,还使具有宽的面积的面沿通风路延伸地配置机械室冷凝器108,所以,在棉尘附着于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吸入侧端面产生堵塞的场合,由凸出到该通风路内的机械室送风机172搅拌从机械室冷凝器108到机械室送风机172的通风路内的空气,同时,进行通过螺旋桨式风扇107到冷凝器侧空间内的空气的出入,由冷凝器侧空间的空气对机械室冷凝器108进行冷却。这样,即使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吸入侧堵塞,也可抑制机械室冷凝器108性能的下降,确保冰箱的运行性能。特别是由于从导流环107b朝机械室冷凝器108侧使螺旋桨式风扇107超过轴向尺寸的一半地凸出,所以,可增大在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吸入侧端面附着棉尘等而堵塞的场合的机械室送风机172的搅拌和空气相对冷凝器侧空间内的出入,可进一步提高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冷却。
另外,机械室冷凝器108使用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08b并排设置多个散热翅片108a的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在由上下尺寸比深度尺寸大的空间形成的机械室101设置机械室冷凝器108,并且,使得冷媒管108b的蛇行弯曲部位于上部和下部,同时使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08b沿前后方向排列,所以,不直接作为传热部的冷媒管108b的蛇行弯曲部所处部分的前后宽度变小,即使在狭小的机械室101内也可形成具有大的传热面积和通风面积的机械室冷凝器108。这样,冷媒管108b的蛇行弯曲部减少,构成的成本低,而且,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性能提高,可实现冰箱的节电化。特别是在由另成一体的弯曲管形成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冷媒管108b的弯曲部后进行钎焊的场合,可减少其钎焊部位,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另外,机械室冷凝器108使用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108b并排设置多个散热翅片108a的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使其全体形状成为朝左右、前后、及上下方向延伸的立体形状地折曲形成,所以,即使在狭小的机械室101内也可形成具有大的传热面积和大的通风面积的机械室冷凝器108。这样,可由简单的构成提高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性能,实现冰箱的节电化。特别是由于可装拆地将机械室罩105安装于冰箱箱体141,同时,将机械室冷凝器108形成由与机械室101的底面壁部即机座103相向的部分和与侧面壁部即侧板102b相向的部分构成的大体L字状,所以,在拆下机械室罩105的状态下,可在机械室送风装置170与机械室冷凝器108之间露出大的空间,从而可利用该空间容易地进行机械室送风机172的维修和机械室冷凝器108等的安装和拆卸等。另外,由于用一列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机械室冷凝器108,所以,与由多列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构成的场合相比,通风阻力小,可增大风量,提高机械室冷凝器108的热交换性能,同时,可增大通往压缩机106的风量,降低压缩机温度。
另外,将机械室冷凝器108形成由与上述机械室101的底面壁部即机座103相向的水平部和与侧面壁部即侧板102b相向的垂直部构成的大体L字状,通过侧板110将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水平部的端部安装于机座103,同时,通过侧板110a将该垂直部的端部安装于冰箱箱体141即底面板104,在与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水平部相向的机座103部分形成吸入口103a,所以,可在获得实现冰箱的节电化的效果的同时,相对增大冰箱箱体141的横向宽度、增大容量的冰箱,延长增大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水平部,沿其将机座103的下面吸入口103a形成得较大,从而可增大机械室冷凝器108的能力,不用大幅度改变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安装构造,可使侧板110、110a通用化和制造方法通用化,以低成本容易地进行对应。特别是由于在机械室罩105的左右形成背面吸入口105a和背面排出口,所以,可减小通风阻力,增大风量,提高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性能,同时,相对增大冰箱箱体141的横向宽度、增大容量的冰箱,通过在保持两侧位置相同的状态下使机械室罩105的左右的背面吸入口105a和背面排出口增大横向宽度,从而容易地进行对应。
另外,由于机械室冷凝器108形成为由与机械室101的底面壁部即机座103相向的部分和与侧面壁部即侧板104b相向的部分构成的大体L字状,具有从导流环107b朝机械室冷凝器108侧使机械室送风机172凸出配置的螺旋桨式风扇107,同时,配置到机械室冷凝器108的与底面壁部即机座103相向的部分的上方,所以,可容易地增大机械室送风机172的轴向尺寸(厚度),增大风量,提高冷凝器性能。
如上述那样,关于设备收容,由于在机械室冷凝器108的上方收容机械室送风装置170,所以,可使左右两者间尺寸为零。由于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排出侧由不回转的马达撑条107c覆盖叶片113,所以,可容易地确保与压缩机106、压缩机周围的冷媒用排出管和返回管、蒸发容器163等的安全距离。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外形也可相应于机械室送风装置170和机械室冷凝器108重合的量收容更大的设备。
另外,机械室冷凝器108可使其散热翅片108a进入到机械室分隔构件171的框体部107a的下方,从机座103也可通风,可将连到管间的叠置形的散热翅片108a和冷媒管108b的传热表面积较大,所以,可获得高的散热能力,同时,可收容到机械室101内的狭小空间,也可设置通风空间。
另外,由于使机械室冷凝器108的与送风装置相反的一侧与轴向交叉地朝上方弯曲,所以,可进一步增大传热表面积。另外,由于设置与吸入方向对应的下面吸入口103a和背面吸入口105a使其在宽范围吸入,所以,可增加风量。这样,可提高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散热能力。
对于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由于使叶片113从框体部107a在轴向上凸出到冷凝器侧,所以,从叶片113的圆周方向也可使风充分流入,除机座103的轴向外,从轴直角方向也可获得吸入功能,由与此对应的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弯曲配置形式和机座103的下面吸入口103a、机械室罩105的背面吸入口105a增加风量,提高散热能力。另外,在导流环107b的吸入面设置随着接近叶片而逐渐朝排出侧前进的斜面107bb,形成流入导向面,所以,可进一步增加风量,提高散热能力。
另外,进行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安装时,通过兼用机械室冷凝器108的侧板110,具有不增加部件数量和不需要与用于安装的送风装置厚度相当的尺寸的优点,而且通过调整侧板110的高度Hs,可容易而正确地确保与散热翅片108a的空间。
与高温热相对应,由于在散热翅片108a与框体部107a之间存在空间距离L和与位于重合部的散热翅片108a相向地在送风机的框体部107a的下面贴有绝热材料109,所以,可隔断散热翅片108a的热,减少框体部107a的温度上升。另外,对于来自侧板110侧的热,可由框体部107a与侧板110的上凸缘110a间的绝热材料111减少框体部107a的温度上升。另外,从压缩机106送来的高温冷媒从机械室冷凝器108的与送风装置相反一侧进入,空气与冷媒的温度差较大,同时,冷媒温度在通过冷媒管一根期间,可低温化到框体部107a不产生变形的程度。这样,可防止框体部107a的变形。
在冰箱的使用过程中,即使在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吸入侧由棉尘等使网目堵塞,由于使机械室送风机172的叶片113从导流环107b和框体部107a凸出到散热翅片108a侧,所以也可充分利用在螺旋桨式风扇107当通风阻力变大时排出流改变到离心方向、其绝对流速非常大的特性。即,在由机械室送风装置170和机械室冷凝器108围住的内部空间,从叶片113的外周凸出部排出速度变大的旋转离心流,从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内面侧到散热翅片108a间的深处(与送风装置相反一侧)沿全体进行强制循环,从机械室冷凝器108吸走热量,从机械室冷凝器108的一部分或螺旋桨式风扇107的回转面中的压力较弱的部位例如轮毂附近等排出,进行机械室冷凝器108的散热。
上述旋转离心流与风量的关系小,基本上由螺旋桨式风扇107的回转周速度支配,通常为通过散热翅片108a间的速度的约10倍左右,以该较大的速度可使散热翅片108a的表面传热系数进一步提高。
下面,参照图12详细说明该风的流动。如图12所示,示出流线的实线示出冰箱的通常使用状态,示出流线的虚线示出机械室冷凝器的吸入侧产生网目堵塞的状态。
这种螺旋桨式风扇107的叶片113由于通过使沿着轴向的断面变化而决定流入和流出的方向,所以,不能获得高的压力。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通风负荷(通风的阻力)变大时,来自机械室冷凝器侧的风量急剧下降。然而,在该场合,轴向的流入成分变小,而叶片回转仍然保持不变,所以,旋转成分所占有的力相对变大,叶片113外周侧与中心侧的周速度的差即静压差使流动成为从中心侧朝向外周侧的离心流。在机械室送风装置170的风量-压力的特性曲线中,将该变化点称为喘振点或失速点。该点存在于作为无负荷的最大风量的约70%点,当成为这以上的通风负荷时,开始急剧地成为离心流,成为离心型的风扇特性,在完全关闭之前慢慢地使压力上升。在风量-压力的特性曲线中,最高压力点为完全关闭时,这是由与风量无关的叶片113的周速度决定的值。即,即使在完全关闭时,旋转离心流的绝对速度也非常大。
在本发明中,具有上述旋转离心流,同时,将即使风量减少绝对速度也较大这一特性充分用于提高热交换能力,从而在需要将压缩机106比过去更加集中到机械室、需要比过去进行更多的散热的场合,可获得充分的散热能力,即使尘土附着到机械室冷凝器108等使通风负荷变大,也可获得储存室的规定冷却。
即,通常时,如在此之前记述的那样,按实线118那样在包含框体部107a的下方翅片部的宽范围内通过机械室冷凝器108吸入风。当通风负荷变大时,由于叶片113从框体部107a凸出到散热翅片108a侧,所以,如由虚线119所示那样,在由机械室送风装置170和机械室冷凝器108围住的内部空间中,从叶片113的凸出部沿导流环107b排出旋转离心流,之后,可强制循环到机械室冷凝器108的内面的较深部位(到与送风装置的相反侧),吸走热量。在该场合,风的旋转流由于以动压成分为主,所以,也充分地转移到框体部107a下方的散热翅片108a,逐渐地提高静压,同时,到达深处的散热翅片108a。送风机轴心线上的压力变低,所以,吸走热量成为高温的空气可在内部周围循环,从周速变小的轮毂113a送到压缩机106侧,或从机械室送风装置170周围设备构造形成的通风负荷非对称性所带来的叶片回转面上的压力不平衡中的、离心作用变弱的部位送到送风机本来的压缩机106侧,进行散热。
对于这些风的取入,温度低的空气从机械室罩105侧通过周速度变小的轮毂113a近旁和叶片113与导流环107b的间隙流入,此外,叶片113凸出到本来的排出侧的尺寸较小,使排出侧的离心作用弱化,所以,由能量平衡通过叶片回转面上的一部分被引导至机械室冷凝器108侧的强旋转离心流。上述风的流动在通风负荷极大的场合,即与机械室冷凝器108由灰尘将翅片出入面堵塞的状态匹敌但尚未达到该程度的场合,在冷凝器108的翅片间也产生流入流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实施例,机械室送风装置170和机械室冷凝器108在机械室101的收容性良好,可获得较多的传热面积,提高散热能力,还可防止提高散热能力导致的高温化所带来的热变形。另外,可将过去分散到多个部位的冷凝器较多地集中到机械室中,冰箱的废弃处理和回收使用性也良好。
下面,根据图14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机械室要部透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当沿上下配置机械室送风装置120和机械室冷凝器121时,作为安装台122分别准备跨在散热翅片121a上方的桥状的安装台,在该安装台122支承机械室送风装置120的框体部120a并加以固定,将安装台122的支脚部122a固定于机座103。这样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此外,特别是可获得易于最佳地选定与散热翅片121a部的空间距离和机械室送风装置120与散热翅片121a部的轴向重合尺寸S的效果,机械室送风装置120与机械室冷凝器121不直接接触,所以,可将相互的振动隔离。在安装台122与框体部120a之间设置绝热材料123,可防止框体部120a的热变形,同时,将绝热材料123夹入到框体部120a与机械室冷凝器121的侧板123之间兼用作风的密封件。
下面,根据图15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机械室要部透视图。本实施例如后面说明的那样与第1实施例不同,其它点与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
本实施例为沿上下配置机械室送风装置124和机械室冷凝器125的场合的再另一实施例,分别准备将安装台126形成为跨于机械室冷凝器125的返回管125d上方的桥状的构造,将框体124a固定于安装台126,将安装台126的脚部126a固定于机座103。这样,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此外,特别是可获得易于最佳地选定机械室送风装置124与散热翅片125a的空间距离L的效果,机械室送风装置124与机械室冷凝器125不直接接触,可防止机械室送风装置124的框体124a的变形,而且可使相互的振动隔离。在安装台126与框体124a之间设置弹性构件127,可减小机械室送风装置124的振动传递到机座103的程度。
下面,根据图16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机械室的要部透视图。
本实施例为取消机械室冷凝器制作时的弯曲作业的实施例。即,使在机械室101的收容为相同场所,与机械室送风装置128的轴流吸入一致地沿着轴向叠置散热片129a,由将管129b插入成轴直角的形式的热交换器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成对地构成。
按照本实施例,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特别是由于散热片129a的朝向沿着机械室送风装置128的轴向,所以容易从框体部128a的下方的散热片129a取入低温空气,可提高重合部的效果,同时,在使冰箱紧密接触于壁面使用的场合,可从机座103的下方取入较多的低温空气。另外,使高温气体的冷媒入口130为位于送风装置相反侧并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冷凝器侧的最上段管部,之后,蛇行地通到水平方向部,从而当冷媒接近送风机128侧时,充分低温化,没有使构成送风机128的树脂部件等产生热变形等危险。对于制作,也不需要弯曲技术。
按照本发明,可提高机械室冷凝器的性能,实现节电化,同时,即使棉尘等附着使机械室冷凝器的吸入侧堵塞,也可抑制机械室冷凝器性能的下降,获得可确保冰箱运行性能的冰箱。
另外,按照本发明,可获得能够由低成本的构成提高机械室冷凝器的性能、实现节电化的冰箱。
另外,按照本发明,可获得机械室内的构成部件的组装性良好、可提高机械室冷凝器的性能、实现节电化的冰箱。
另外,按照本发明,可获得能够容易地对应冰箱箱体的横向宽度变化带来的容量变化并可提高机械室冷凝器的性能、实现节电化的冰箱。
Claims (22)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冰箱箱体、冷冻循环、及机械室送风机,该冰箱箱体在背面下部的角部形成机械室,该冷冻循环由冷媒管连接压缩机、机械室冷凝器、及蒸发器,该机械室送风机对上述压缩机和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强制地通风;
上述机械室沿上述冰箱箱体的横向宽度全体朝横向伸长地形成,在其左右方向一侧设置上述压缩机,在其左右方向另一侧设置上述机械室冷凝器;
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由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
上述机械室送风机由从设于分隔板的导流环凸出到上述机械室冷凝器侧进行配置的螺旋桨式送风机构成,该分隔板对从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到上述压缩机的通风路进行分隔;
封闭从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到上述机械室送风机的通风路的周围形成在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翅片间隙和上述机械室送风机的间隙处开口的半密闭空间;上述机械室冷凝器以具有较宽面积的面对着上述半密闭空间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从设于上述分隔板的导流环朝上述机械室冷凝器侧使上述机械室送风机超过轴向尺寸的一半地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板状翅片形成为波形,同时将其翅片节距设定在从1.3mm-1.8mm的范围内。
4.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冰箱箱体、冷冻循环、及机械室送风机,该冰箱箱体在背面下部的角部形成机械室,该冷冻循环由冷媒管连接压缩机、机械室冷凝器及蒸发器,该机械室送风机对上述压缩机和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强制地通风;
上述机械室由上下尺寸比深度尺寸大的空间形成,在其左右方向一侧设置上述压缩机,在其左右方向另一侧设置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在上述机械室冷凝器与上述压缩机之间设置上述机械室送风机;
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由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上述冷媒管的蛇行弯曲部位于上述机械室的上部和下部,同时,形成为蛇行状的上述冷媒管朝前后方向排列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由另成一体的弯曲管形成上述冷媒管的蛇行弯曲部并对其进行焊接。
6.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冰箱箱体、冷冻循环、及机械室送风机,该冰箱箱体在背面下部的角部形成机械室,该冷冻循环由冷媒管连接压缩机、机械室冷凝器、及蒸发器,该机械室送风机对上述压缩机和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强制地通风;
上述机械室由机械室罩形成背面壁部,同时,沿上述冰箱箱体的横向宽度全体朝横向伸长地形成,在其左右方向一侧设置上述压缩机,在其左右方向另一侧设置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在设于沿左右对上述压缩机侧和上述机械冷凝器侧进行分隔的分隔板的导流环上配置机械室送风机;
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由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其全体形状成为沿左右、前后、及上下方向延伸的立体形状地折曲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由可装拆的机械室罩在上述冰箱箱体形成机械室的背面部,同时,将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形成为由与上述机械室的底面壁部相向的部分和与侧面壁部相对的部分构成基本为L字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由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的一列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机械室冷凝器。
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冰箱箱体、冷冻循环、及机械室送风机,该冰箱箱体在背面下部的角部形成机械室,该冷冻循环由冷媒管连接压缩机、机械室冷凝器及蒸发器,该机械室送风机对上述压缩机和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强制地通风;
上述机械室由上述冰箱箱体形成上面壁部、前面壁部及两侧面壁部,由载置板形成底面壁部,由机械室罩形成背面壁部,同时,沿上述冰箱箱体的横向宽度全体朝横向伸长地形成,在其左右方向一侧设置上述压缩机,在其左右方向另一侧设置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在设于沿左右对上述压缩机侧和上述机械冷凝器侧进行分隔的分隔板的导流环上配置机械室送风机;
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由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形成由与上述机械室的底面壁部相向的水平部和与侧面壁部相向的垂直部构成的基本L字状,上述水平部的端部通过固定件安装于上述载置板,同时,通过固定件将上述垂直部的端部安装于上述冰箱箱体;
上述载置板在与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水平部相向的部分形成吸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上述机械室冷凝器与上述冰箱箱体的侧壁部之间的机械室罩部分形成吸入口,同时,在位于上述分隔板的压缩机侧的部分形成排出口。
1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冰箱箱体、冷冻循环及机械室送风机,该冰箱箱体在背面下部的角部形成机械室,该冷冻循环由冷媒管连接压缩机、机械室冷凝器及蒸发器,该机械室送风机对上述压缩机和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强制地通风;
上述机械室沿上述冰箱箱体的横向宽度全体朝横向伸长地形成,在其左右方向一侧设置上述压缩机,在其左右方向另一侧设置上述机械室冷凝器;
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由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并排设置多个板状翅片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同时形成为由与机械室的底面壁部相向的部分和与侧面壁部相向的部分构成的基本L字状;
上述机械室送风机由从设于分隔板的导流环凸出到上述机械室冷凝器侧进行配置的螺旋桨式送风机构成,同时,配置在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与底壁面相向的部分的上方。
12.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冰箱箱体、冷冻循环、及机械室送风机,该冰箱箱体在背面下部的角部形成机械室,该冷冻循环由冷媒管连接压缩机、机械室冷凝器及蒸发器,该机械室送风机对上述压缩机和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强制地通风;
上述机械室沿上述冰箱箱体的横向宽度全体朝横向伸长地形成,在其左右方向一侧设置上述压缩机,在其左右方向另一侧设置上述机械室冷凝器;
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由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并排设置多个散热翅片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在上述机械室内具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
上述机械室送风装置使上述机械室的空气朝左右方向通风地构成;
使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朝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相对上述机械室送风装置沿左右方向重合,在该重合的机械室冷凝器与机械室送风装置之间形成作为吸入通风路的空间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使位于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机械室送风装置侧的侧板为送风装置安装台,使上述侧板的高度比上述散热翅片高度大,在上述散热翅片部和上述机械室送风装置之间形成空间,形成吸入通风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使位于机械室冷凝器的机械室送风装置侧的侧板的上下部朝散热翅片侧弯曲,构成凸缘部,使上述上侧凸缘部为送风装置安装台,同时,使上述下侧凸缘部为在形成上述机械室的机座的固定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跨过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散热翅片部的桥状安装台支承上述机械室送风装置,在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散热翅片部与上述机械室送风装置之间形成作为吸入通风路的空间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覆盖从位于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机械室送风装置侧的散热翅片凸出的冷媒管部分的安装台支承上述机械室送风装置,将该安装台的下侧固定于构成上述机械室的机座。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重合于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上述机械室送风装置的散热翅片对应面贴有绝热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的冷媒入口形成在与机械室送风装置相反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机械室送风装置与对其进行支承的安装台之间介入绝热材料。
2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冰箱箱体、冷冻循环、及机械室送风机,该冰箱箱体在背面下部的角部形成机械室,该冷冻循环由冷媒管连接压缩机、机械室冷凝器及蒸发器,该机械室送风机对上述压缩机和上述机械室冷凝器强制地通风;
上述机械室沿上述冰箱箱体的横向宽度全体朝横向伸长地形成,在其左右方向一侧设置上述压缩机,在其左右方向另一侧设置上述机械室冷凝器;
上述机械室冷凝器由在形成为蛇行状的冷媒管并排设置多个散热翅片的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
上述机械室送风装置具有螺旋桨式风扇和导流环,设置在上述机械室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对机械室冷凝器侧的空间与压缩机侧的空间之间进行通风地构成;
上述螺旋桨式风扇从上述导流环在轴向上朝机械室冷凝器侧凸出地设置;
上述导流环的实际的内周面形成为在轴向上朝机械室冷凝器侧扩展的倾斜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桨式风扇也从上述导流环在轴向朝压缩机侧凸出地设置,上述导流环的实际的内周面成为也在轴向上朝压缩机侧扩展的倾斜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 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组合朝上述机械室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冷凝器和沿与该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冷凝器形成上述机械室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38235/2001 | 2001-05-09 | ||
JP2001138235A JP3550552B2 (ja) | 2001-05-09 | 2001-05-09 | 冷蔵庫 |
JP2001227299A JP4087086B2 (ja) | 2001-07-27 | 2001-07-27 | 冷蔵庫 |
JP227299/2001 | 2001-07-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84323A true CN1384323A (zh) | 2002-12-11 |
CN1239872C CN1239872C (zh) | 2006-02-01 |
Family
ID=26614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0756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9872C (zh) | 2001-05-09 | 2002-03-15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0481896B1 (zh) |
CN (1) | CN1239872C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7349A (zh) * | 2010-03-30 | 2011-10-05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冷藏柜 |
CN102317712A (zh) * | 2009-01-21 | 2012-01-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相关技术 |
CN104596184A (zh) * | 2015-01-22 | 2015-05-06 | 刘雄 | 冰箱冷凝器 |
CN104879999A (zh) * | 2015-06-15 | 2015-09-02 |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冰箱的冷凝风道组件及其冰箱 |
CN104930783A (zh) * | 2014-03-18 | 2015-09-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CN109631455A (zh) * | 2017-10-06 | 2019-04-16 |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 冰箱 |
CN110375508A (zh) * | 2018-04-13 | 2019-10-25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从底部进行散热的冰箱 |
CN111449457A (zh) * | 2020-06-05 | 2020-07-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藏陈列柜 |
CN111609623A (zh) * | 2019-02-26 | 2020-09-01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 具有l型冷凝器的冰箱 |
CN113303630A (zh) * | 2021-06-18 | 2021-08-27 | 合肥雪祺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的陈列式商用冷柜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93086B1 (ko) * | 2003-06-30 | 2006-06-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열교환 효율이 향상된 냉장고 |
KR101427269B1 (ko) * | 2007-12-28 | 2014-08-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CN111609611B (zh) * | 2019-02-26 | 2025-02-18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 利用离心风机进行散热的冰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19178U (ja) * | 1982-02-08 | 1983-08-13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冷蔵シヨ−ケ−ス |
JP3374027B2 (ja) * | 1996-10-30 | 2003-02-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
2002
- 2002-03-15 CN CNB02107562XA patent/CN123987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3-16 KR KR10-2002-0014246A patent/KR10048189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7712A (zh) * | 2009-01-21 | 2012-01-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相关技术 |
CN102317712B (zh) * | 2009-01-21 | 2013-09-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 |
CN102207349A (zh) * | 2010-03-30 | 2011-10-05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冷藏柜 |
CN102207349B (zh) * | 2010-03-30 | 2014-01-29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冷藏柜 |
CN104930783A (zh) * | 2014-03-18 | 2015-09-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CN104596184A (zh) * | 2015-01-22 | 2015-05-06 | 刘雄 | 冰箱冷凝器 |
CN104879999A (zh) * | 2015-06-15 | 2015-09-02 |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冰箱的冷凝风道组件及其冰箱 |
CN104879999B (zh) * | 2015-06-15 | 2017-06-16 |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冰箱的冷凝风道组件及其冰箱 |
CN109631455A (zh) * | 2017-10-06 | 2019-04-16 |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 冰箱 |
CN109631455B (zh) * | 2017-10-06 | 2021-04-09 |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 冰箱 |
CN110375508A (zh) * | 2018-04-13 | 2019-10-25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从底部进行散热的冰箱 |
CN110375508B (zh) * | 2018-04-13 | 2024-03-22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从底部进行散热的冰箱 |
CN111609623A (zh) * | 2019-02-26 | 2020-09-01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 具有l型冷凝器的冰箱 |
CN111609623B (zh) * | 2019-02-26 | 2022-05-20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 具有l型冷凝器的冰箱 |
CN111449457A (zh) * | 2020-06-05 | 2020-07-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藏陈列柜 |
CN113303630A (zh) * | 2021-06-18 | 2021-08-27 | 合肥雪祺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的陈列式商用冷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481896B1 (ko) | 2005-04-11 |
KR20020085786A (ko) | 2002-11-16 |
CN1239872C (zh) | 2006-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7189C (zh) | 冰箱的冷却空气吹送装置 | |
CN1384323A (zh) | 冰箱 | |
CN1942716A (zh) | 顶棚嵌入型空调机 | |
CN1354353A (zh) | 冰箱的冷气通道装置 | |
CN1105881C (zh)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
CN1877232A (zh) | 冰箱 | |
CN1098445C (zh) | 冷柜机房的配置 | |
CN1097198C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629549A (zh)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
CN1255662C (zh) | 冰箱 | |
JP2013194960A (ja) |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 | |
CN101109546B (zh) | 空调器 | |
CN1537213A (zh) | 组合式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 |
JP4087086B2 (ja) | 冷蔵庫 | |
JP2008111664A (ja) | 冷蔵庫 | |
KR101848679B1 (ko) | 천장 매입형 공기조화기 | |
CN214492460U (zh) | 驻车空调 | |
CN1229598C (zh) | 空调机 | |
JP2007240015A (ja) | 冷蔵庫 | |
KR20050058136A (ko) | 열효율이 개선된 창문형 에어컨 | |
CN1888585A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1782551A (zh) | 一拖多空调器的室外机 | |
CN1692252A (zh) |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 |
CN217873324U (zh) | 一种具有自循环冷却功能的潜水排污泵 | |
JP5259235B2 (ja) | 冷却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1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