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9601A - 移动通信系统与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与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79601A CN1379601A CN02106116A CN02106116A CN1379601A CN 1379601 A CN1379601 A CN 1379601A CN 02106116 A CN02106116 A CN 02106116A CN 02106116 A CN02106116 A CN 02106116A CN 1379601 A CN1379601 A CN 13796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changer
- gateway
- gateway interchanger
- travelling carriage
- ser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4—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s or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porta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4—Enhancement of application control based on intercepted application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9—Providing operational support to end devices by off-loading in the network or by emulation, e.g. when they are unavailab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87—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e.g. recorded voice services or time announc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85—Details of finding and selecting a gateway for a particular cal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15—Access to distributed or replicated servers, e.g. using bro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18—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wireless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网关交换器140和141设定从入网用户交换器130经由网关交换器140直到ISP服务器150的传送线路,和从入网用户交换器130经由网关交换器141直到ISP服务器150的传送线路。视这些传送线路状态,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对移动台110同ISP服务器150之间通信所用网关交换器进行选择。入网用户交换器130在其同被选择网关交换器之间设定通信路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通过网关交换器以及入网用户交换器向移动台提供信息的信息提供服务器的移动通信系统、和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开始对移动台提供英特网上的信息等各种信息服务。图1为已有提供信息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之结构图。根据该图,移动台510,通过无线联接网络520、入网用户交换器530以及网关交换器540访问作为信息提供服务器的ISP服务器550,可以获得该ISP服务器550内的各种信息以及该ISP服务器550所联接英特网560上的各种信息。
然而,在上述已有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入网用户交换器530经由网关交换器540直到ISP服务器550的传送线路只有一条。当该传送线路上出现障碍时,只要障碍没有消除,移动台510就不等获得信息。
故,需要建立一种在从入网用户交换器530经由网关交换器540直到ISP服务器550的传送线路上出现障碍时移动台510也可以获得信息的移动通信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弊端,提供一种在从入网用户交换器经由网关交换器直到信息提供服务器的传送线路上出现障碍时移动台也可以获得信息的移动通信系统、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所联接的入网用户交换器、向所说移动台提供信息的信息提供服务器、处在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的多重化传送线路上的复数网关交换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其中,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包括以下各单元:
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选择网关交换器,以用于所说移动台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通信,
网关交换器选择结果通知单元——向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通知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的选择结果;
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包括以下单元:
通信路径设定单元——在同被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关交换器之间设定通信路径;
所说移动台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经由被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关交换器来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视从入网用户交换器经由网关交换器直到信息提供服务器的复数传送线路的状况,来选定通信路径。故,即便复数传送线路中有某一条出现了障碍,移动台也照样可以获得信息。
另外,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还可以包括障碍识别单元——对从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经由所说网关交换器直到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的传送线路上的障碍加以识别。于是,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关交换器就是所说障碍识别单元识别出有障碍的传送线路上的网关交换器之外者。
另外,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还可以包括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设定单元——用于设定各所说网关交换器的选择比率。于是,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就依据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单元所设定的选择比率来选择所说网关交换器。
根据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只要适当地设定选择比率,就可以不偏不倚地选择多个网关交换器,以尽可能地联接更多的呼叫,同时还可以减少出现障碍时重设通信路径的次数。故有利于提高通信质量和减轻系统负荷。
还是从相同角度考虑,本发明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将各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设为该等网关交换器之间的容许通信容量之比。
进一步,还是从相同角度考虑,本发明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将各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设为该等网关交换器之间的容许通信容量与业已使用通信容量的差值之比。
另一方面,本发明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为一种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所联接的入网用户交换器、向所说移动台提供信息的信息提供服务器、处在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的多重化传送线路上的复数网关交换器,其中,
包括以下各单元:
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选择网关交换器,以用于所说移动台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通信,
网关交换器选择结果通知单元——向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通知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的选择结果;
所说通信路径是被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于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同被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关交换器之间设定的。
另一方面,本发明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为一种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所联接的入网用户交换器、向所说移动台提供信息的信息提供服务器、处在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的多重化传送线路上的复数网关交换器,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选择网关交换器,以用于所说移动台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通信,
在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与选出的网关交换器之间设定通信路径;
所说移动台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经由被选出的网关交换器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它目的与特点以及优点可以通过结合附图作细节描述得到说明。
图1为一种已有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图。
图2是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图。
图3是采用代表选择法场合下发送步骤例的示意图。
图4是采用代表选择法场合下接收步骤例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在采用代表选择法场合下出现故障时进行通信路径切换的步骤的前半部分之示意图。
图6是一种在采用代表选择法场合下出现故障时进行通信路径切换的步骤的后半部分之示意图。
图7是采用非同期循环法场合下发送步骤例的示意图。
图8是采用非同期循环法场合下接收步骤例的示意图。
图9是一种在采用非同期循环法场合下出现故障时进行通信路径切换的步骤的前半部分之示意图。
图10是一种在采用非同期循环法场合下出现故障时进行通信路径切换的步骤的后半部分之示意图。
图11是采用同期循环法场合下发送步骤例的示意图。
图12是采用同期循环法场合下接收步骤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以说明。
图2例示了一种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之结构。
根据该图,移动台110,通过无线联接网络120、入网用户交换器130以及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41访问作为信息提供服务器的ISP服务器150,可以获得该ISP服务器150内的各种信息以及该ISP服务器150所联接英特网160上的各种信息。
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具备网关交换器(#0)140和网关交换器(#1)141,从而在入网用户交换器130到ISP服务器150之间传送线路双重化,即形成两条传送线路:一条为从入网用户交换器130经由网关交换器(#0)140直到ISP服务器150的传送线路,另一条是从入网用户交换器130经由网关交换器(#1)141直到ISP服务器150的传送线路。在此,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同ISP服务器150以专用线路联接。
作为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的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其用于对移动台110同ISP服务器150之间通信所用网关交换器进行选择。网关交换器选择结果发送给入网用户交换器130。入网用户交换器130,在其同被选择网关交换器之间设定通信路径,并把移动台110来的信号传送到该通信路径上。
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在当识别出在入网用户交换器130同ISP服务器150之间的双重化传送线路有障碍时,视障碍内容而再次选择网关交换器。同样,该网关交换器选择结果也发送给入网用户交换器130。于是,入网用户交换器130,在其同被选择网关交换器之间设定通信路径,即进行通信路径切换,然后把移动台110来的信号传送到该通信路径上。
关于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有代表选择法、非同步循环法、同步循环法。下面叙述一下在采用上述各选择方法场合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首先叙述一下在采用代表选择法场合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图3示出了在采用代表选择法场合下的发送步骤例。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对分别对应于ISP服务器150和其它服务器(图中省略)的网关交换器进行选择。ISP服务器150以及其它服务器可以APN(AccessPoint Name,接入点名)来特定。在图3中,ISP服务器150的APN为:″aaa@ne.jp″,其它服务器的APN为:″bbb@co.jp″。
在此,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对于ISP服务器150选择网关交换器(#0)140,而对其它服务器则选择网关交换器(#1)141。下面,把这一按代表选择法选出的网关交换器叫做代表网关交换器。
移动台(#0)110和移动台(#1)111以及移动台(#2)112各自发出规定信号。这些规定信号中含有通信对方ISP服务器150或其它服务器(下面统称为信息提供服务器)的APN。在此,设移动台(#0)110以及移动台(#1)111的通信对方为ISP服务器150,而移动台(#2)112的通信对方为其它服务器。那么,在移动台(#0)110和移动台(#1)111的规定信号中所含的就是ISP服务器150的APN,而在移动台(#2)112的规定信号中所含的则是其它服务器的APN。
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2各自发出的规定信号,通过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传送给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步骤(1))。
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一接收到这些规定信号,就根据其信号中含的APN对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2的通信对方信息提供服务器加以识别,将信息提供服务器所对应的代表网关交换器的鉴别信息(交换器ID)发送给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
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一接收到该代表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就对各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2分别作成将移动台ID、移动台通信对方信息提供服务器的APN、对应于信息提供服务器而选出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关系表(profile)(步骤(2))。
那么,对移动台(#0)110所作成的关系表中列出的是本移动台ID(#0)、通信对方ISP服务器150的APN、对应于ISP服务器150的代表网关交换器(#0)140的交换器ID(#0)。而各移动台(#1)110所作成的关系表中列出的是本移动台ID(#1)、通信对方ISP服务器150的APN、对应于ISP服务器150的代表网关交换器(#0)140的交换器ID(#0)。同理,对移动台(#2)112所作成的关系表中列出的是本移动台ID(#2)、作为通信对方的其它服务器的APN、对应于该其它服务器的代表网关交换器(#1)141的交换器ID(#1)。
于是,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根据对各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作成的关系表,在其同网关交换器(#0)140或网关交换器(#1)141之间设定通信路径(path)。另外,网关交换器(#0)140和网关交换器(#1)141作成对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的移动台ID同发行给各个移动台的IP地址(移动台发行IP地址)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对应表(步骤(3))。
在此,在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与网关交换器(#0)140之间设定通信路径,以用于移动台(#0)110和移动台(#1)111同ISP服务器150通信;而在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与网关交换器(#01141之间设定通信路径,以用于移动台(#2)112同其它服务器通信。另外,网关交换器(#0)14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也可以将所作成的对应表信息(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的移动台ID同发行给各个移动台的IP地址之对应关系信息)之全部或一部分通知给ISP服务器150以及其它服务器。这种场合,ISP服务器150以及其它服务器要对被通知的这些信息进行管理。
网关交换器(#0)140或网关交换器(#1)141,在通信路径一被设定,就将此事通知给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步骤(4))。
通过上述一系列动作,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就可以同ISP服务器150或其它服务器通信。
图4例示了在采用代表选择法场合下的接收步骤例。ISP服务器150对网关交换器(#0)140发送在发送时应发送的规定信号。该规定信号中含有ISP服务器150的APN。网关交换器(#0)140,通过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将所接收规定信号发送给ISP服务器150的通信对方移动台(#0)110或移动台(#1)111(步骤(0))。接收到该规定信号的移动台(#0)110或移动台(#1)111,通过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将含有该规定信号所含APN的信号传送给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步骤(1))。下面的步骤(2)至(4)同图3所示的发送步骤例(2)至(4)一样。
须指出的是,由于代表网关交换器是固定的,故也可以在步骤(0),让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作成将移动台ID、移动台通信对方信息提供服务器的APN、对应于信息提供服务器而选出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关系表。这种场合,就可以省略掉步骤(1)、(2)中的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对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进行请求、而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回答该请求的步骤。
图5以及图6例示了在采用代表选择法场合下出现故障时进行通信路径切换的步骤。根据图5,在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与网关交换器(#0)140之间设定通信路径,以用于移动台(#0)110和移动台(#1)111同ISP服务器150通信。移动台(#0)110以及移动台(#1)111,通过无线电网络120、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以及网关交换器(#0)140,同ISP服务器150通信。而在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与网关交换器(#0)140之间设定线路,以用于移动台(#2)112同ISP服务器150通信,移动台(#2)112通过无线电网络121、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以及网关交换器(#0)140,同ISP服务器150通信。
假设在上述状态下于网关交换器(#0)140同ISP服务器150之间的传送线路上出现了障碍,另外,这里的传送线路意味着其中也包括网关交换器(#0)140。
网关交换器(#0)140、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或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一检测出在网关交换器(#0)140与ISP服务器150之间的传送线路上的障碍,就将此事通知给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另外,也可以让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自己检测障碍。
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根据网关交换器(#0)140或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发来的通知或自己所作障碍检测而识别出在网关交换器(#0)140与ISP服务器150之间的传送线路上出现障碍时,就切换ISP服务器150所对应的代表网关交换器,即由网关交换器(#0)140变更到网关交换器(#1)141(步骤(1))。
另一方面,ISP服务器150,也对网关交换器(#0)140与ISP服务器150之间传送线路上的障碍作检测,当检测出障碍时,就对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通信用线路(代表路径)进行切换,即从联接于网关交换器(#0)140的通信路径变更到联接于网关交换器(#1)141的通信路径(步骤(2))。
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于步骤(1)变更代表网关交换器之后,视障碍内容进行有关通信切断处理。具体来说,当网关交换器(#0)140本身出现障碍时,在处理时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就将经由网关交换器(#0)140的所有通信都切断。当联接网关交换器(#0)140与ISP服务器150的专用线路出现障碍时,在处理时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只将移动台与ISP服务器150之间的通信切断,而仍然维持移动台与其它服务器(图中省略)之间的通信。
下面参照图6进行说明。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将变更后的代表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通知给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以及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
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一接收到该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就对关系表中对应于移动台(#0)110以及移动台(#1)111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进行变更(步骤(4))。在此,交换器ID是被从网关交换器(#0)140的交换器ID(#0)变更到网关交换器(#1)141的交换器ID(#1)。
同理,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一接收到该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就对关系表中对应于移动台(#2)112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进行变更(步骤(4))。在此,交换器ID是被从网关交换器(#0)140的交换器ID(#0)变更到网关交换器(#1)141的交换器ID(#1)。
接着,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以及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根据变更后的关系表,在其同网关交换器(#1)141之间设定通信路径(path)。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恢复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同ISP服务器150之间的通信。
另外,在由ISP服务器150管理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的场合,ISP服务器150要在检测出障碍后将其所管理的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通知给网关交换器(#1)141。而当ISP服务器150不管理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的场合,则由网关交换器(#0)140将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通知给网关交换器(#1)141。再者,在ISP服务器150只管理移动台ID的场合,由于必须要对移动台重新发行IP地址,故也可以利用同上述接收步骤例同样的步骤,由ISP服务器150向移动台发送含有移动台发行IP地址的信号、重设移动台发行IP地址(步骤(5))。
下面叙述一下在采用非同步循环法场合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图7示出了在采用非同步循环法场合下的发送步骤例。
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以一定选择比率选择对应于ISP服务器150的网关交换器。在此,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对于ISP服务器150,是以2∶1的选择比率来选择网关交换器(#0)140和网关交换器(#1)141的,这是由于考虑到网关交换器(#0)140的容许通信容量(同时联接容量)为2000、而网关交换器(#1)141的容许通信容量(同时联接容量)为1000。
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1、移动台(#2)112,分别发出含有通信对方ISP服务器150的APN的规定信号。移动台(#0)110与移动台(#1)111所发出的规定信号通过无线联接网络120以及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发送给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步骤(1))。而移动台(#2)112所发出的规定信号则通过入网交换器(#1)131发送给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步骤(1))。
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一接收到这些规定信号,就可根据其信号中含的APN识别出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2的通信对方信息提供服务器为ISP服务器150,将ISP服务器150所对应的网关交换器的鉴别信息(交换器ID)发送给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以及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在此,由于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的选择比率为2∶1,故,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对于移动台(#0)110以及移动台(#2)112发来的规定信号,发送网关交换器(#0)140的交换器ID,而对于移动台(#1)111发来的规定信号,则发送网关交换器(#1)141的交换器ID。
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一接收到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就对移动台(#0)110和移动台(#1)111分别作成将移动台ID、移动台通信对方即ISP服务器150的APN、对应于ISP服务器150而选出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关系表(步骤(2))。
同理,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一接收到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就对移动台(#2)112作成将移动台ID、移动台通信对方即ISP服务器150的APN、对应于ISP服务器150而选出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关系表(步骤(2))。
于是,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根据作成的关系表,在其同网关交换器(#0)14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之间设定通信路径(path)。同理,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根据作成的关系表,在其同网关交换器(#0)140之间设定通信路径。
在此,该等路径设定信息被传送给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于是,网关交换器(#0)140,根据该路径设定信息,作成对移动台(#0)110与移动台(#1)111的移动台ID同发行给该两个移动台的IP地址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对应表;同理,网关交换器(#1)141,也根据该路径设定信息,作成对移动台(#2)112的移动台ID同发行给该移动台(#2)112的IP地址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对应表(步骤(3))。
另外,网关交换器(#0)14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也可以将所作成的对应表信息(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的移动台ID同发行给各个移动台的IP地址之对应关系信息)之全部或一部分通知给ISP服务器150以及其它服务器。这种场合,ISP服务器150以及其它服务器要对被通知的这些信息进行管理。
网关交换器(#0)14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在当发行给移动台的IP地址数达到同时联接容量时,就把此事通知给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或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于是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或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就根据该通知,切断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对关系表内的交换器ID进行重写,以换成发行IP地址数尚未达到其同时联接容量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然后根据重写后的关系表来设定通信路径。
接着,网关交换器(#0)14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把移动台ID和网关交换器(是被选作用于对应于该移动台ID的移动台进行通信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通知给ISP服务器150(步骤(4))。ISP服务器150,根据该通知,作成将上述移动台ID和上述交换器ID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关系表。
网关交换器(#0)140或网关交换器(#1)141,在路径一被设定,就将此事通知给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步骤(5))。
通过上述一系列动作,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就可以同ISP服务器150通信。
图8例示了在采用非同步循环法场合下的接收步骤例。ISP服务器150,按预先识别出的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的选择比率(2∶1),对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发送在发送时应发送的规定信号。须指出的是,不一定非要预先识别出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的选择比率、按该选择比率来发送规定信号,也可以适当地向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发送一规定信号。
上述规定信号中含有ISP服务器150的APN。网关交换器(#0)140或网关交换器(#1)141,通过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将所接收规定信号发送给ISP服务器150的通信对方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1或移动台(#1)112。
当网关交换器(#0)140或网关交换器(#1)141发行给移动台的IP地址数达到其同时联接容量时,ISP服务器150就自动地选择其它网关交换器、并向该网关交换器发送规定信号。
接收到该规定信号的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1或移动台(#2)112,将含有该规定信号所含APN的信号传送给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以后动作同同图7所示的发送步骤例中之步骤(1)至(5)一样。
图9以及图10例示了在采用非同步循环法场合下出现故障时进行通信路径切换的步骤。根据图9,在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与网关交换器(#0)140之间设定通信线路,以用于移动台(#0)110同ISP服务器150通信;在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与网关交换器(#01141之间设定通信路径,以用于移动台(#1)111同ISP服务器150通信。移动台(#0)110通过无线电网络120、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以及网关交换器(#0)140,同ISP服务器150通信;而移动台(#1)111通过无线电网络120、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同ISP服务器150通信。还有,在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与网关交换器(#0)140之间设定通信路径,以用于移动台(#2)112同ISP服务器150通信,移动台(#2)112通过无线电网络121、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以及网关交换器(#0)140,同ISP服务器150通信。
假设在上述状态下于网关交换器(#0)140同ISP服务器150之间的传送线路上出现了障碍,另外,这里的传送线路意味着其中也包括网关交换器(#0)140。
网关交换器(#0)140、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或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一检测出在网关交换器(#0)140与ISP服务器150之间的传送线路上的障碍,就将此事通知给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另外,也可以让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来检测障碍。
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当根据网关交换器(#0)140或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发来的通知或自己所作障碍检测而识别出在网关交换器(#0)140与ISP服务器150之间的传送线路上出现障碍时,就将网关交换器(0)140同网关交换器(#1)141的选择比率设为0∶1(因网关交换器(#0)140不通)(步骤(1))。
另一方面,ISP服务器150,也对网关交换器(#0)140与ISP服务器150之间的传送线路上的障碍作检测,当检测出障碍时,也将网关交换器(0)140同网关交换器(#1)141的选择比率设为0∶1(因网关交换器(#0)140不通)(步骤(2))。
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于步骤(1)变更网关交换器的选择比率之后,视障碍内容进行有关通信切断处理。具体来说,当网关交换器(#0)140本身出现障碍时,在处理时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就将经由网关交换器(#0)140的所有通信都切断。当联接网关交换器(#0)140与ISP服务器150的专用线路上出现障碍时,在处理时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只将移动台与ISP服务器150之间的通信切断,而仍然维持移动台与其它服务器(图中省略)之间的通信。
下面参照图10进行说明。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将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的选择比率已变成0∶1之事通知给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以及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步骤(4))。
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根据该通知,对关系表中对应于移动台(#0)110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进行变更,即从网关交换器(#0)140的交换器ID(#0)变更到网关交换器(#1)141的交换器ID(#1)(步骤(5))。
同理,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也根据该通知,对关系表中对应于移动台(#2)112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进行变更,即从网关交换器(#0)140的交换器ID(#0)变更到网关交换器(#1)141的交换器ID(#1)(步骤(5))。
接着,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以及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根据变更后的关系表,在其同网关交换器(#1)141之间设定通信路径(步骤(6))。
该等路径设定信息被传送给网关交换器(#1)141。于是,网关交换器(#1)141,根据该路径设定信息,作成对移动台(#0)110与移动台(#1)111的移动台ID同发行给该两个移动台的IP地址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对应表。
另外,在由ISP服务器150管理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的场合,ISP服务器150要在检测出障碍后将其所管理的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通知给网关交换器(#1)141。而当ISP服务器150不管理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的场合,则由网关交换器(#0)140将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通知给网关交换器(#1)141。再者,在ISP服务器150只管理着移动台ID的场合,由于必须要对移动台重新发行IP地址,故也可以利用同上述接收步骤例同样的步骤,由ISP服务器150向移动台发送含有移动台发行IP地址的信号、重设移动台发行IP地址(步骤(5))。
接着,网关交换器(#1)141,把移动台ID和网关交换器(是被选作用于对应于该移动台ID的移动台进行通信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通知给ISP服务器150(步骤(8))。ISP服务器150,根据该通知,重新作成将上述移动台ID和上述交换器ID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关系表(步骤(9))。
另外,网关交换器(#0)14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在通信路径一被设定,就将此事通知给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
通过上述一系列动作,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就可以同ISP服务器150通信。
下面叙述一下采用同步循环法场合下移动通信系统之动作。图11示出了在采用同步循环法场合下的发送步骤例。
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以一定选择比率选择对应于ISP服务器150的网关交换器。在此,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参考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的剩余联接容量,以8∶5的选择比率来选择网关交换器(#0)140和网关交换器(#1)141。在此,从网关交换器(#0)140的同时联接容量(2000)中减去业已使用联接容量(1200)后剩余800,而从网关交换器(#1)141的同时联接容量(1000)中减去业已使用联接容量(500)后剩余500,故选择比率取8∶5。另外,关于业已使用联接容量,是由网关交换器(#0)14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随时向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作通知的。
当同时联接容量与业已使用联接容量之差为0时,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就中止选择对应网关交换器,直到又可以发行联接容量为止。
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1、移动台(#2)112,各自发出含有通信对方ISP服务器150的APN的规定信号。移动台(#0)110与移动台(#1)111所发出的规定信号通过无线联接网络120以及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发送给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步骤(1))。而移动台(#2)112所发出的规定信号则通过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发送给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步骤(1))。
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一接收到这些规定信号,就可根据其信号中含的APN识别出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2的通信对方信息提供服务器为ISP服务器150,将ISP服务器150所对应的网关交换器的鉴别信息(交换器ID)发送给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以及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在此,由于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的选择比率为8∶5,故,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在参考该选择比率后,对于移动台(#0)110以及移动台(#2)112发来的规定信号,发送网关交换器(#0)140的交换器ID;而对于移动台(#1)111发来的规定信号,则发送网关交换器(#1)141的交换器ID。
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一接收到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就对移动台(#0)110和移动台(#1)111分别作成将移动台ID、移动台通信对方即ISP服务器150的APN、对应于ISP服务器150而选出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关系表(步骤(2))。
同理,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一接收到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就对移动台(#2)112作成将移动台ID、移动台通信对方即ISP服务器150的APN、对应于ISP服务器150而选出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关系表(步骤(2))。
于是,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根据作成的关系表,在其同网关交换器(#0)14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之间设定通信路径(path)。同理,入网用户交换器(#1)131,根据作成的关系表,在其同网关交换器(#0)140设定通信路径。
该等路径设定信息被传送给网关交换器(#0)14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于是,网关交换器(#0)140,根据该路径设定信息,作成对移动台(#0)110与移动台(#1)111的移动台ID同发行给该两个移动台的IP地址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对应表。同理,网关交换器(#1)141,也根据该路径设定信息,作成对移动台(#2)112的移动台ID同发行给该移动台(#2)112的IP地址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对应表。
接着,移动台(#0)110以及网关交换器(#1)141,把移动台ID和网关交换器(是被选作用于对应于该移动台ID的移动台进行通信的网关交换器)的交换器ID通知给ISP服务器150(步骤(4))。ISP服务器150,根据该通知,作成将上述移动台ID和上述交换器ID作一一对应表示的关系表。
另外,网关交换器(#0)140以及网关交换器(#0)141,在路径一被设定,就将此事通知给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步骤(5))。
通过上述一系列动作,移动台(#0)110-移动台(#2)112就可以同ISP服务器150通信。
图12例示了在采用同步循环法场合下的接收步骤例。ISP服务器150,根据预先识别出的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的选择比率(2∶1),对网关交换器(#0)140或网关交换器(#1)141发送在发送时应发送的规定信号(步骤(0))。须指出的是,不一定非要预先识别出网关交换器(#0)140与网关交换器(#1)141的选择比率、根据该选择比率来发送规定信号,也可以适当地向网关交换器(#0)140或网关交换器(#1)141发送一规定信号。
上述规定信号中含有ISP服务器150的APN。网关交换器(#0)140或网关交换器(#1)141,通过入网用户交换器(#0)130将所接收规定信号发送给ISP服务器150的通信对方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1或移动台(#2)112。
接收到该规定信号的移动台(#0)110、移动台(#1)111或移动台(#2)112,将含有该规定信号所含APN的信号传送给网关交换器解决服务器170。以后动作同同图11所示的发送步骤例之步骤(1)至(5)一样。
另外,在由ISP服务器150管理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的场合,ISP服务器150要在检测出障碍后将其所管理的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通知给网关交换器(#1)141。而在ISP服务器150不管理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的场合,则由网关交换器(#0)140将移动台ID与移动台发行IP地址通知给网关交换器(#1)141。再者,在ISP服务器150只管理着移动台ID的场合,由于必须要对移动台重新发行IP地址,故也可以利用同上述接收步骤例同样的步骤,由ISP服务器150向移动台发送含有移动台发行IP地址的信号、重设移动台发行IP地址。
关于采用同步循环法场合下出现故障时进行通信路径切换的步骤,由于同图9以及图10所列举的采用非同步循环法场合下出现故障时进行通信路径切换的步骤一样,故省略不表。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利用代表选择法、非同步循环法以及同步循环法,相应于从入网用户交换器经由网关交换器直到ISP服务器的传送线路的状况,来选择网关交换器,从而设定经由该网关交换器的通信路径。故,即便这些个传送线路中有某一条出现了障碍,移动台也照样可以获得信息。
须指出的是,关于信息提供服务器,虽然在实施例子中列举的是ISP服务器15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其它服务器,譬如联接于企业LAN网的服务器。
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要点范围之内可以有种种变形和修改。
本申请是基于2001年4月3日于日本提出的申请号为2001-104365的在先申请,在此参照了其全部内容。
Claims (18)
1.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所联接的入网用户交换器、向所说移动台提供信息的信息提供服务器、处在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的多重化传送线路上的复数网关交换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其中,
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包括以下各单元:
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选择网关交换器,以用于所说移动台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通信,
网关交换器选择结果通知单元——向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通知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的选择结果;
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包括以下单元:
通信路径设定单元——在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同被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关交换器之间设定通信路径;
所说移动台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经由被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关交换器来进行通信。
2.按权利要求1所说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包括障碍识别单元——对从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经由所说网关交换器直到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的传送线路上的障碍加以识别,
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关交换器是所说障碍识别单元识别出有障碍的传送线路上的网关交换器之外者。
3.按权利要求1所说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还包括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设定单元——设定各所说网关交换器的选择比率,
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依据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单元所设定的选择比率来选择所说网关交换器。
4.按权利要求2所说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还包括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设定单元—设定各所说网关交换器的选择比率,
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依据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单元所设定的选择比率来选择所说网关交换器。
5.按权利要求3所说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说选择比率为该等网关交换器之间的容许通信容量之比。
6.按权利要求3所说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说选择比率为该等网关交换器之间的容许通信容量与业已使用通信容量的差值之比。
7.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所联接的入网用户交换器、向所说移动台提供信息的信息提供服务器、处在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的多重化传送线路上的复数网关交换器,其中,
包括以下各单元:
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选择网关交换器,以用于所说移动台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通信,
网关交换器选择结果通知单元——向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通知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的选择结果;
所说通信路径是被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于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同被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关交换器之间设定的。
8.按权利要求7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其中,
包括障碍识别单元——对从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经由所说网关交换器直到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的传送线路上的障碍加以识别,
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关交换器是所说障碍识别单元识别出有障碍的传送线路上的网关交换器之外者。
9.按权利要求7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其中,
还包括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设定单元——设定各所说网关交换器的选择比率,
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依据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单元所设定的选择比率来选择所说网关交换器。
10.按权利要求8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其中,
还包括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设定单元——设定各所说网关交换器的选择比率,
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单元依据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比率单元所设定的选择比率来选择所说网关交换器。
11.按权利要求9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其中,所说选择比率为该等网关交换器之间的容许通信容量之比。
12.按权利要求9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其中,所说选择比率为该等网关交换器之间的容许通信容量与业已使用通信容量的差值之比。
13.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所联接的入网用户交换器、向所说移动台提供信息的信息提供服务器、处在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的多重化传送线路上的复数网关交换器,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选择网关交换器,以用于所说移动台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通信,
在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与选出的网关交换器之间设定通信路径;
所说移动台与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之间经由被选出的网关交换器进行通信。
14.按权利要求13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其中,
还包括如是步骤——对从所说入网用户交换器经由所说网关交换器直到所说信息提供服务器的传送线路上的障碍加以识别,
所选择的网关交换器是识别出有障碍的传送线路上的网关交换器之外者。
15.按权利要求13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其中,
还包括如是步骤——设定各所说网关交换器的选择比率,
依据所说选择比率来选择所说网关交换器。
16.按权利要求14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其中,
还包括如是步骤——设定各所说网关交换器的选择比率,
依据所说选择比率来选择所说网关交换器。
17.按权利要求15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其中,所说选择比率为该等网关交换器之间的容许通信容量之比。
18.按权利要求15所说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其中,所说选择比率为该等网关交换器之间的容许通信容量与业已使用通信容量的差值之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4365/2001 | 2001-04-03 | ||
JP2001104365A JP4095258B2 (ja) | 2001-04-03 | 2001-04-03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関門交換機選択サーバ及び関門交換機選択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9601A true CN1379601A (zh) | 2002-11-13 |
CN1175636C CN1175636C (zh) | 2004-11-10 |
Family
ID=18957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0611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5636C (zh) | 2001-04-03 | 2002-04-03 | 移动通信系统与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42528B2 (zh) |
EP (1) | EP1248446A1 (zh) |
JP (1) | JP4095258B2 (zh) |
CN (1) | CN1175636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6012C (zh) * | 2004-12-27 | 2008-0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终端经由无线接入网接入核心网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42820B2 (ja) * | 1998-08-27 | 2001-03-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プッシュ型情報配信方法およびその中継装置 |
TW552815B (en) * | 2002-03-05 | 2003-09-11 | Ind Tech Res Inst | Reallocation method for a distributed GGSN system |
JP2005064783A (ja) * | 2003-08-11 | 2005-03-10 | Nec Corp | 公衆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クセス回線接続装置 |
JP2005260926A (ja) * | 2004-02-09 | 2005-09-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
EP2811771B1 (en) | 2005-04-26 | 2016-01-20 | Vodafone Group plc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7903817B2 (en) * | 2006-03-02 | 2011-03-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profile provisioning |
JP4718496B2 (ja) | 2007-01-05 | 2011-07-0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アクセス装置及びゲートウェイ情報記憶装置 |
US20100208661A1 (en) * | 2009-02-16 | 2010-08-19 | Rong Su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 mobile station cell system |
US20130007286A1 (en) * | 2011-06-29 | 2013-01-03 | Juniper Networks, Inc. | User session routing between mobile network gateways |
US8650279B2 (en) | 2011-06-29 | 2014-02-11 | Juniper Networks, Inc. | Mobile gateway having decentralized control plane for anchoring subscriber sessions |
US9372733B2 (en) * | 2011-08-30 | 2016-06-21 | Open Text S.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stribution manager |
US10097503B2 (en) | 2013-09-27 | 2018-10-09 | Fastly, Inc. | Content node network address selection for content delivery |
US9826039B2 (en) | 2014-02-04 | 2017-11-21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Configurab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
US10044609B2 (en) * | 2014-02-04 | 2018-08-07 | Fastly, Inc. | Communication path selection for content deliver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99829A (en) | 1989-11-06 | 1991-03-12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Automatic fault recovery in a packet network |
JP3443894B2 (ja) * | 1993-10-01 | 2003-09-0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端末接続方式 |
SE511802C2 (sv) * | 1997-02-14 | 1999-11-29 | Telia Ab | Gatewaylokaliseringssystem för ett internet-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
US5930348A (en) | 1997-03-20 | 1999-07-27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Dynamically controlled routing of calls in intelligent networks |
US6154461A (en) * | 1997-05-14 | 2000-11-28 | Telxon Corporation | Seamless roaming among multiple networks |
CN1221110C (zh) * | 1998-07-17 | 2005-09-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及其网关、无线信息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JP4051794B2 (ja) * | 1999-01-13 | 2008-02-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音声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その方路選択方法 |
SE516122C2 (sv) * | 1999-02-11 | 2001-11-1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relaterande till paketdatakommunikation och ett paketdatakommunikationssystem |
US6459783B1 (en) * | 1999-04-27 | 2002-10-01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call redirection |
US6600738B1 (en) | 1999-10-02 | 2003-07-29 | Ericsson, Inc. | Routing in an IP network based on codec availability and subscriber preference |
US6493341B1 (en) * | 1999-12-31 | 2002-12-10 | Ragula Systems | Combining routers to increase concurrency and redundancy in external network access |
US7003571B1 (en) * | 2000-01-31 | 2006-02-21 |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Corporation Of Marylan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ng requests from browsers for communication over non-IP based networks |
-
2001
- 2001-04-03 JP JP2001104365A patent/JP409525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4-02 US US10/113,288 patent/US714252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4-02 EP EP20020252389 patent/EP1248446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04-03 CN CNB021061165A patent/CN117563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6012C (zh) * | 2004-12-27 | 2008-0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终端经由无线接入网接入核心网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636C (zh) | 2004-11-10 |
EP1248446A1 (en) | 2002-10-09 |
US7142528B2 (en) | 2006-11-28 |
US20020159421A1 (en) | 2002-10-31 |
JP4095258B2 (ja) | 2008-06-04 |
JP2002300275A (ja) | 2002-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79601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与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 | |
CN1833453A (zh) | 一种使email服务能够用于移动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068201A (zh) | 通信架构、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 |
CN1886998A (zh) | 自动发现共同多媒体服务能力的方法和通信系统 | |
CN1889789A (zh) | 通用移动通讯系统及其提示用户位置的方法 | |
CN1843047A (zh) | 移动通信终端和通信管理装置 | |
CN1581836A (zh) | 域名服务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0340121C (zh) | 用于将移动电信终端纳入到专用电信系统中的系统 | |
CN1234256C (zh) | 移动通信终端、网络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及信息发送接收方法 | |
CN1764161A (zh) |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 |
CN1697456A (zh) | 在具有多个接口的移动站中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01075987A (zh) | 一种传送消息的装置和方法 | |
CN1859122A (zh) | 实现对业务提供商分类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805558A (zh) | 一种多载波ev-do的反向链路管理方法及接入终端 | |
CN1543235A (zh) | 共享公共网络数据位置寄存器的专用ev-do系统及服务方法 | |
CN1794707A (zh) | 即时消息系统间的搜索方法和互连服务器 | |
CN1276634C (zh) | 用于测试互通功能系统功能的电路呼叫发生器及其方法 | |
CN1774020A (zh) | 移动电话及其与计算机通信网络通信的方法 | |
CN1728841A (zh) | 终端提前接收主叫号码的系统及方法 | |
CN1254145C (zh) | 基地电台控制装置,传呼系统和方法 | |
CN1374782A (zh) | 信息提供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 |
CN1859271A (zh) | 一种无线业务应用的ip域网络及其路由方法 | |
CN1581746A (zh) | 一种对创建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请求的处理方法 | |
CN1163044C (zh) | 一种终端应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 |
CN1960380A (zh) | 一种获取业务ip地址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