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1110C - 通信系统及其网关、无线信息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及其网关、无线信息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21110C CN1221110C CNB991104781A CN99110478A CN1221110C CN 1221110 C CN1221110 C CN 1221110C CN B991104781 A CNB991104781 A CN B991104781A CN 99110478 A CN99110478 A CN 99110478A CN 1221110 C CN1221110 C CN 122111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teway
- switching
- wireless terminal
- server
- intelligent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9716 DnaJ homolog subfamily A member 3,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66012 Homo sapiens DnaJ homolog subfamily A member 3,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4—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s or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porta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8—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resentation layer [OSI layer 6]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0—Upper layer protocols adapted for appl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e.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通过网关确立无线信息终端与服务器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网关切换时必须进行平滑的切换。本发明中,在有网关的切换指示时,信息通知单元就向无线信息终端通知发生网关切换。在上述信息中,只通知网关的切换时除了切换外可以包括无线信息终端通过切换到的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要的信息。将信息通知终端时,无线信息终端的再次开始起动单元就中断与切换前的网关的通信,执行与切换到的网关的通信的再次开始程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网关的切换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网关、无线信息终端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万维网络WWW(World Wide Web)等因特网络服务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网络的规模正迅速扩大,连接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为适应这种形势,将信息终端及服务器等进行网络连接的网关也被要求提高处理性能和增加功能。
作为连接形式的多样化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通过给信息终端附加无线通信性能而利用便携式电话网络等移动通信网络在移动中或不能与计算机网络直接连接的场所可以使用的无线网络(即所谓的“移动式计算设备”)的例子。
图5、图6是表示使用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式的概念图。
用户在欲执行终端1所具有的应用程序时,将终端1通过无线基地台2、网络3和网关11或网关12与服务器6连接,与该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执行应用程序。
图6表示使网关本身具有服务器功能在例如事务所内等与图5相比在狭窄的范围内不通过所运用的网络的网络连接形式。即,终端1和网关11或网关12通过无线基地台2进行通信,执行应用程序。
在上述无线网络中,必须根据网络的变化增设网关的功能或为了定期的维护等而暂停使用网关。这样,在网关停止时,为了连续运用网络,如图5和图6所示的那样,需预先准备多个网关,并要求网络具有网关切换功能,以便在例如一方的网关11停止时终端和服务器可以通过另一方的网关12进行通信。
下面,使用图7说明终端与网关的通信协议的概要。
终端侧的应用程序71(比方说)WWW浏览器等是用户直接操作的程序。另外,网关侧的应用程序75(这里,以服务器功能内藏在网关中的图6所示的情况为例)是(比方说)WWW服务软件等进行终端侧应用程序和信息的交换的程序。
对话层协议单元72是用于向各种应用程序71、75提供共同的传送控制功能例如传送数据的分割、按分割单位进行的传送处理这样的单元的协议。另外,对话层管理实体73是进行由于终端与服务器间的数据通信而发生的多个对话过程等使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存储器)及涉及系统全体的处理的管理(例如,网关切换定时的通知)的程序。此外,低位协议74是进行通信控制的程序和装置。
图8是表示图6的通信形式的通信处理顺序的示意图。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802为了执行应用程序801与网关1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804 在进行通信803。这时,从操作员向网关11的管理实体805发出网关切换的指808时,管理实体805通过对话层协议单元804向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802发出切断通知809。这样,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802在应用程序801中进行或不进行切断显示810,应用程序801中断执行。
网关11发出切断通知809时,通过操作员的操作或利用网关11的功能停止网关11。然后,在再次执行已中断的应用程序801时,终端1利用自己内部所具有的信息向对话层协议单元802请求与网关12再次连接811。
在对话层协议单元802与网关12的对话层协议单元806之间确立对话812后,就进入通信状态813,从而可以再次执行已中断的应用程序801。
在上述的先有技术中,通过网关的停止而进行网关连接切换时,终端暂时结束执行中的应用程序而重新与其他网关连接后,存在着必须从头开始再次执行应用程序的问题。
另外,如上所述,为了在变更网关后使终端再次执行应用程序,必须将作为变更对象的多个网关的地址信息预先存储到终端中,但是,将仅在切换网关的连接时所需要的信息总是存储在终端中的冗长的资源的使用对要求小型多功能的终端而言则是严重的问题。
另外,每当发生服务器或网关的追加削减等网络结构的变化时,还存在必须更新终端所具有的网关的地址信息的问题。此外,在切换与其他的网关连接时,必须在终端与切换到的网关之间协商终端的端口号码、地址、容量等信息。由于协商需要时间,所以,直至能够再次执行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时间将延长。
此外,在终端与切换到的网关的协商结果为该网关中没有收容终端的通信性能的性能或资源时,与该网关的连接即告结束。在找到可以收容该终端的性能的网关之前,则可能发生试探与别的网关连接的操作效率极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改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旨在提供可以不结束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的执行而改变连接到的网关从而使终端不需要总是保持多个网关的信息、即使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终端也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并且可以缩短终端与网关的连接的协商时间从而可以一次完成与具有收容终端的性能或资源的网关连接的网关动态切换方法和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结构。
首先,本发明适用于在通过网关确立无线信息终端与服务器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由于该通信系统中的某种理由而发生将本来使用着的网关切换到其他网关时的情形。
本发明在有网关的切换指示时,先由信息通知单元通知无线信息终端发生网关切换。
在只通知网关的切换时,上述信息中除了切换以外,还可以包含无线信息终端通过切换到的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切换到的网关的地址)。
在将通过上述切换到的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要的信息通知给终端时,无线信息终端的再次开始起动单元就中断与切换前的网关的通信,执行与切换到的网关的通信的再次开始处理顺序。另外,无线信息终端没有从服务器接受到服务时,有时也有从上述切换前的网关得到的切换通知。这时,无线信息终端的通信起动单元就启动通过切换到的网关与服务器的通信。
切换上述网关时,切换前的网关可以利用信息交换单元预先通知切换到的网关与无线信息终端的通信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可以预先获得可以从切换到的网关开始进行通信的确认。
在具有网关间的信息交换单元时,可以将性能与无线信息终端的地址一起从切换前的网关通知给切换到的网关。这样,在切换到的网关自身的性能不足时,就将自身的性能的上限通知给切换前的网关。
切换前的网关将上述上限的性能通知给无线信息终端,无线信息终端就按该上限的性能通过切换到的网关再次开始进行通信。在按上述上限的性能不能进行通信时,就由切换前的判断单元或无线信息终端的判断单元中止通信。
有时会残留上述中断处理时的未完结的事务。
在不具有上述信息交换单元时,在无线信息终端再次开始之前,切换前的网关通过向与切换到的网关对应的服务器通知应答前往处(无线信息终端)的地址,在再次开始时就可完成上述的未完结事务。有信息交换单元时,通过从切换前的网关向切换到的网关通知事务的状态,在再次开始时就可以完成上述的未完结的事务。
在上述信息交换的前后,有时无线信息终端与服务器的通信状态发生变化。这时,可以按上述再次开始的处理顺序将最新的通信状态通知给欲切换至的网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用于通过网关在无线智能终端和为所述无线智能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之间建立通信,并在必要时使所述无线智能终端切换为另一个特定的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智能终端具备:用于接收切换目的网关的地址和网关切换通知的通信启动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智能终端,是经由网关与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建立通信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切换目的网关的地址和网关切换通知的通信启动装置;以及用于切断与切换源网关的当前通信的重新开始启动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关,是用于在无线智能终端和向所述无线智能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之间中继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的网关,其特征在于:如果无线智能终端的通信处理中断时还残留有未完成的处理,则所述网关在重新开始序列之前向服务器通知终端请求的应答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用于通过网关在无线智能终端和向所述无线智能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之间建立通信,和在必要时使得所述无线智能终端将网关切换为另一个特定的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智能终端接收切换目的网关的地址和网关切换通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共享服务器、并经过公用网络或局域网连接的无线网络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本身保存着信息、并经过公用网络或局域网连接的无线网络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与不同的服务器连接、并经过公用网络或局域网的无线网络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本身保存着信息、并且不经过公用网络或局域网的无线网络的结构图。
图5是现有方式的网关共享服务器、并经过公用网络或局域网的无线网络的结构图。
图6是现有方式的网关本身保存着信息、并且不经过公用网络或局域网的无线网络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终端与网关的协议栈中的对话层协议和对话层管理实体的位置配置图。
图8是图6的结构中先有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图。
图9是图1的结构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图。
图10是图2的结构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图。
图11是图3的结构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的一个具体例。
图13是在网关间协商过程中终端与服务器间有通信时的处理顺序图。
图14是表示与多个终端连接中的网关的停止定时的处理顺序图。
图15是在与切换到的网关的协商中受到拒绝切换,而与别的网关进行连接切换时的处理顺序图。
图16是切换到的网关不具有终端收容性能时的处理顺序图。
图17是在终端应用程序中表示在网关切换中的处理顺序图。
图18是图1的结构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的一个具体例子。
图20是本发明的网关个终端的再次发送控制处理顺序图。
图21是在网关切换通知以后发生的事务处理的处理顺序图。
图22是对于在网关切换通知以前发生的要求,没接收到数据的事务处理的处理顺序图。
图23是对在网关切换通知以前发生的要求,接收到了数据的事务处理的处理顺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图。
图25是在本发明实施例5的网关切换中网关切换通知以后发生的事务处理的处理顺序图。
图26是在本发明实施例5的网关切换中,对于在网关切换通知以前发生的要求,没接收到数据的事务处理的处理顺序图。
图27是在本发明实施例5的网关切换中,对于在网关切换通知以前发生的要求接收到了数据的事务处理的处理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共享服务器、并经过公用网络的无线网络的结构。
无线信息终端(以下,简单地称为终端)1是连接着例如便携式电话的笔记本PC(电脑)这样的无线信息终端,基地台2是(比方说)便携式电话的基地台,网络3是(比方说)便携式电话的公用网络。
网关4和5共享服务器6,将网络3与服务器6连接。另外,网关4和5具有进行本发明的网关间的协商的信息交换单元。该信息交换单元包括(比方说)在网关4和5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信的有线或无线连接单元13,或者可以利用通过网关4和5与服务器6的连接单元或网络3的连接。
终端1在与基地台2、网络3、网关4或5与服务器6连接的状态下利用服务器6具有的信息7执行应用程序。
图9表示在终端1通过网关4与服务器6连接的状态下网关4停止而将网关4切换为网关5时的处理顺序图。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2为了执行应用程序901而通过网关4与服务器6的应用程序911进行通信。
这时,由于在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902与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4间的通信903中使用的通信协议和在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4与服务器6间的通信907中使用的通信协议不同,所以,由网关4的协议变换单元905进行协议变换。即,在通信903中使用的通信协议由上述协议变换单元905变换为在网关4与服务器6间的通信907中使用的通信协议,这样,便可进行终端1与服务器6的通信。
但是,有时也不需要利用应用程序进行协议变换,这时,就不进行网关中的协议变换。
这里,在终端1与服务器6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如操作员发出服务器切换指示912,网关4的管理实体906为了将终端1的通信从网关4切换到网关5而与网关5的管理实体910进行协商。
即,网关4的管理实体906向网关5的管理实体910发出对话切换请求913的通知。这时,网关4向其发出对话切换请求通知的切换到的网关(比时为网关5)的选择,由网关4根据预先存储的其他网关的信息进行,或者也可以按照操作员的指定。另外,将现在连接的终端的地址、对话ID、最大数据长度、视窗尺寸等信息与上述对话切换要求913同时通知给网关5的管理实体910。
网关5的管理实体910将随上述对话切换要求913接收到的信息传送给对话层协议单元908,该对话层协议单元908确认了所接收的信息的内容时,就成为可以进行对话切换的状态。网关5的管理实体910将对话切换确认914通知给网关4的管理实体906。
网关4的管理实体906接收到上述对话切换确认914时,就将切换指示922通知给对话层协议单元904。接收到该切换指示922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4就将切换到的网关的地址与切换通知915一起通知给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2。
这样,终端1通过切换通知915就了解了作为欲切换至的网关的网关5的地址信息。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2与地址信息一起接收到上述切换通知915时,执行中的应用程序901在不与服务器6的应用程序911进行通信时等可以中断对话的时刻将中断通知916发送给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4。
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4将接收到上述中断916的情况通知给管理实体906,管理实体906将中断指示923通知给对话层协议单元904。这样,该对话层协议单元904就向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2发出中断确认通知917,然后,就中断终端1的对话。
但是,在终端1将中断916通知给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4后,不论网关4的状态如何,都可以继续进行服务器连接切换处理顺序。
因此,既可以省略中断指示923和中断确认917的处理顺序,也可以没有中断指示923而对话层协议单元904自主地将中断确认通知917发送给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2。另外,有时也有只根据网关4的种类进行中断指示923而没有中断确认917的情况。不论是哪种情况,在没有中断确认917时,终端1的对话在通知了中断916后就中断。
另外,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2在接收到切换通知915时,就向应用程序901指示进行网关的切换显示,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2可以根据应用程序901的功能或用户的指示向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4发出中断通知916。
然后,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2向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8发出包含终端的地址等的信息的再次开始通知918。这里,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8根据与上述网关4的对话切换要求913和对话切换确认914可以进行对话开始的准备,所以,如上所述,在接收到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2的再次开始918时,就立即向终端发出再次开始确认通知919。
根据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8的再次开始确认通知919,已中断的终端1的对话立即再次开始,这样,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902为了执行应用程序901通过网关5的协议变换单元909确立与服务器6的应用程序911的通信920、921。
图18是表示使用切断取代上述中断、使用切断取代再次开始时的处理顺序。
图18中的切换通知2515与图9的处理顺序中的切换通知915相当,到此为止的处理顺序两个图的处理顺序完全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然后,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502通过通知切断2516而切断对话。
其次,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502根据通知给终端1的切换到的网关地址将连接2518与上述切换通知2515一起通知给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508。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508作为新的对话进行处理,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508将连接确认2519通知给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508。这样,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502就确认了对话的确立。
在对话确立时,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502为了执行应用程序2501,通过网关5的协议变换2509与服务器6的应用程序1911进行通信1920、1921。
按照以上说明的处理顺序,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终端1的网关连接切换。另外,可以进行对终端1的应用程序901(1901)和用户的影响少的网关连接切换。
即,切换到的网关由于上述的信息交换得到了必要的信息,因此,对于网关切换前中断的应用程序而言,在网关切换完之后不是切换回最初执行部分,而是从中断处的下一步骤开始继续执行。
实施例2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本身也起具有用于执行终端的应用程序的信息的服务器的功能的、经过公用网络或局域网的无线网络的结构。
终端1可以是(比方说)内藏简易便携式电话的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那样的无线信息终端。基地台2可以是(比方说)简易便携式电话基地台,网络3可以是(比方说)简易便携式电话公用网络。
网关4和5中分别设有存储信息7、信息8的服务器,另外网关4和5与网络3连接。另外,网关4和5具有用于进行本发明的网关间协商的信息交换单元的连接单元。进行网关间协商的连接单元可以是有线和无线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也可以利用经过网络3的连接方法。
终端1与基地台2、网络3和网关4或网关5连接,利用网关4具有的信息7或网关5具有的信息8执行应用程序。
另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考虑不通过公用网络或局域网的结构。
即,在图4的结构中,终端1与基地台2和网关4连接或者与基地台10和网关5连接,利用网关4具有的信息7或网关5具有的信息8执行应用程序。
不论图2或图4的情况,网关5具有的信息8包含网关4具有的信息7或者至少是具有与信息7相同意义的信息。
图10表示终端1与网关4连接时使网关4停止而终端1与网关5进行连接切换时的处理顺序。
下面,使用图2和图10说明实施例2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
终端1的应用程序1001通过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001和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004与作为网关的服务器的应用程序1005进行通信1003。
如上所述,在终端1与网关4进行通信过程中操作员发出服务器切换指示1010时,网关4的管理实体1006为了将终端1的通信从网关4切换到网关5,与网关5的管理实体1009进行协商。
即,网关4的管理实体1006将对话切换请求1011通知给网关5的管理实体1009。这时,网关4向其通知对话切换要求的待切换到的网关的选择,可以由网关4根据预先存储的其他网关的信息进行,或者也可以按照操作员的指定。
这里,网关5具有的信息8包含终端1为了执行应用程序1001所使用的网关4具有的信息7,或者至少是与信息7具有相同意义的信息。
上述对话切换要求1011以后的处理顺序即对话切换要求1011对话切换确认1012→切换指示1019→切换通知1013之前的处理顺序和上述图9中的对话切换要求913→对话切换确认914→切换指示922→切换通知913之前的处理顺序相同,所以,此处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004根据切换通知1013将切换到的网关地址通知给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002,这样,终端1就了解了作为切换到的网关的网关5的地址信息。
此外,接收到上述切换通知1013以后的处理顺序即上述切换通知1013→中断1014→中断指示1020→中断确认1015→再次开始1016→再次开始确认1017之前的处理顺序也和在上述图9中说明的处理顺序即切换通知915→中断916→中断指示923→中断确认917→再次开始918→再次开始确认919之前的处理顺序相同,所以,此处说明也从略。
由于从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007来的再次开始确认通知1017的作用,已中断的终端1的对话立即再次开始。对话再次开始时,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002为了执行应用程序1001而与网关5的应用程序1008进行通信1018。
与图9中一样,终端1将中断1014通知给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004后,不论网关4的状态如何,都可以继续进行服务器连接切换处理顺序。因此,既可以没有中断指示1020和中断确认1015,也可以没有中断指示1020而对话层协议单元1004自主地将中断确认1015通知给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002。
另外,和图9中一样,有时也只根据网关4的种类进行中断指示1020而没有中断确认1015。不论是哪种情况,在没有中断确认1015时,在通知了中断1014后,终端1的对话就中断。此外,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002接收到切换通知1013时,就指示应用程序1001显示网关切换情况,可以根据应用程序1001的功能或用户的指示将中断1014通知给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014。
按照以上说明的处理顺序,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终端1的网关连接切换。另外,可以进行对终端1的应用程序1001和用户的影响少的网关连接切换。
实施例3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与不同的服务器连接的、经过公共网或局域网的无线网络的结构。
终端1可以是(比方说)具有(Smart Phone)灵巧电话机那样的信息处理功能的便携式电话终端,基地台2可以是(比方说)便携式电话基地台,网络3可以是(比方说)局域网。网关4将网络3与服务器6连接,网关5将网络3与服务器9连接。
另外,网关4和5具有利用本发明的信息交换单元进行网关间协商的连接单元。进行该网关间协商的连接单元可以是有线或无线中的任何一种,或者也可以利用通过网络3的连接方法。
终端1通过基地台2、网络3和网关4与服务器6连接,利用服务器6具有的信息7执行应用程序。或者,终端1通过基地台2、网络3和网关5与服务器9连接,利用服务器9具有的信息8执行应用程序。
服务器9具有的信息8包含服务器6具有的信息7,或者至少是具有和信息7相同意义的信息。
图11表示终端1通过网关4与服务器6连接时网关4停止而使终端1与网关5和服务器9进行连接切换时的处理顺序。
下面,使用图3和图11说明实施例3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2为了执行应用程序1101而通过网关4与服务器6的应用程序1108进行通信。
这时,由于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与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4间的通信1103使用的通信协议和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4与服务器6间的通信1107使用的通信协议不同,所以,利用网关4的协议变换单元1105进行协议变换。
通信1103利用上述协议变换单元1105变换为网关4与服务器6间的通信1107使用的通信协议,这样便可进行终端1与服务器6的通信。但是,有时需要根据应用程序进行协议变换,这时,就不必进行网关中的协议变换。
这里,在终端1与服务器6进行通信过程中操作员发出服务器切换指示1113时,网关4的管理实体1106(信息交换单元)为了使通信中的终端1进行与网关5和服务器9的连接切换而与网关5的管理实体1111进行协商。
以后的对话切换要求1114→对话切换确认1115→切换指示1123→切换通知1116之前的处理顺序与上述图9所示的处理顺序即对话切换要求913→对话切换确认914→切换指示922切换通知915之前的处理顺序相同,所以,此处省略详细的说明。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2接收到切换通知1116时,执行中的应用程序1101在没有与服务器6的应用程序1108进行通信时等可以中断对话的时刻,将中断通知1117发送给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4。
以后的中断1117→中断指示1124→中断确认和再次开始1119再次开始确认1120的处理顺序与图9中的切换通知915→中断916→中断指示923→中断确认917和再次开始918→再次开始确认919之前的处理顺序相同,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另外,和图9中一样,终端1向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4通知中断后,不论网关4的状态如何,都可以继续进行服务器连接切换处理顺序。所以,不一定非得需要中断指示1124和中断确认1118的处理顺序。另外,在没有中断确认1118时,终端1的对话在通知中断1117后就中断。
另外,和图9中一样,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2接收到切换通知1116时,就向应用程序1101发出进行网关切换显示的指示,或者也可以根据应用程序1101的功能或用户的指示,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2将中断通知117发送至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4。
随着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9发出上述再次开始确认通知1120,已中断的终端1的对话再次开始。对话再次开始时,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102为了执行应用程序1101而通过网关5与服务器9的应用程序1112进行通信1121、1122。
按照以上说明的处理顺序,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终端1的网关连接切换。另外,可以进行对终端1的应用程序1101和用户的影响少的网关连接切换。
实施例4
下面,使用图12~图17说明按照图1的结构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的具体应用程序的例子。
图12表示用户使用WWW浏览器从终端1通过网关4与服务器6的WWW服务软件连接时网关4停止而使终端1从网关4切换为至网关5连接时的处理顺序。
对话层协议单元1202将用户使用终端1的WWW浏览器1201发出的命令通过网关4与服务器6的WWW服务软件1211进行通信。
这时,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2与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4间的通信协议是无线通信协议,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4与服务器6间使用的通信协议是HTTP(Hyper Text TransferProt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因此,为了获得两者的匹配性,由网关4的协议变换单元1205进行协议变换。
这里,比方说,用户操作终端1的WWW浏览器1201而发出访问存储在//www.xxx/xyz.htm这样的服务器6的文件的指示时,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1203由协议变换单元1205变换为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1207,并向服务器6发送。
服务器6的WWW服务软件1211接收到上述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1207时,由RESPONSE(数据)1212发送出//www.xxx/xyz.htm这样的文件的数据。
该HTTP的响应RESPONSE(数据)1212由网关4的协议变换单元1205变换为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213,从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4向终端1发送。这样,便可进行终端1与服务器6的通信,用户通过WWW浏览器1201可以浏览服务器6具有的文件//www.xxx/xyz.htm的数据。
如前所述,终端1与服务器6进行通信过程中操作员发出服务器切换指示1214时,网关4的管理实体1206为了使通信中的终端1进行与网关5的连接切换,与网关5的管理实体1210进行协商。
即,网关4的管理实体1206将对话切换要求1215通知给网关5的管理实体1210。以后的对话切换确认1216→切换指示1217→切换通知1218之前的程序和中断1219→中断指示1220→中断确认1221之前的程序与上述图9的对话切换确认914→切换指示922切换通知915之前的程序和中断916→中断指示923→中断确认917之前的程序相同,所以,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另外,和图9中一样,终端1向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4发出中断通知1219后,不论网关4的状态如何,都可以继续进行服务器连接切换处理顺序。因此,不一定非得需要中断指示1220和中断确认1221的处理顺序,也可以没有中断指示1220而由对话层协议单元1204自主地将中断确认通知1221发送给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2。
另外,有时只根据网关4的种类进行中断指示1220因而没有中断确认1221。不论是哪种情况,在没有中断确认1221时,终端1的对话在通知了中断1219后就中断。
这时,WWW浏览器1201已完成接收文件//www.xxx/xyz.htm的数据。即使对话中断,用户也可以继续阅览该数据。当然,不必中断作为终端1的应用程序的WWW浏览器1201的执行。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2接收到切换通知1218时,向WWW浏览器1201进行网关切换显示,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2可以根据WWW浏览器1201的功能或用户的指示将中断通知1219发送给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4。
终端1的再次开始通知1222和网关5的再次开始确认1223的通知与图9所示的再次开始918和再次开始确认919相同,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已中断的终端1的对话按照以上的处理顺序再次开始。
在该状态下,用户操作终端1的WWW浏览器1201发出访问//www.xxx/xyz.htm这样的文件的指示时,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1224由网关5的协议变换单元1209变换为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1225,并向服务器6发送。
服务器6的WWW服务软件1211接收到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1225时,就由RESPONSE(数据)1226发送出//www.xxx/xyz.htm的文件数据。
HTTP的响应RESPONSE(数据)1226由网关5的协议变换单元1209变换为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227,并从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8向终端1发送。
这样,使用网关5的终端1便可与服务器6进行通信,用户可以利用WWW浏览器1201浏览服务器6具有的文件//www.xxx/xyz.htm的数据。
下面,使用图13说明在协商中终端与服务器间发生新的通信时的处理顺序。
从网关4向网关5的对话切换请求和与此相应地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和管理实体间的指示、确认与图12一样。
在图13中,表示了此后从网关5向网关4发送对话切换确认通知之前发生终端1与服务器6之间的通信的状态。
因此,表示网关4按对话切换请求通知网关5的信息中包含的终端1与网关4的通信状态的信息与在通知对话切换确认之前终端1与服务器6进行通信后的终端1与网关4的通信状态不一致。
即,表示终端1与网关4或网关5的通信状态的信息是图13的左端所示的TID。这里,根据从网关4向网关5的对话切换要求而通知的TID是最上段所示的TID=1。另外,终端1与服务器6进行通信后的TID是中段所示的TID=2。这样,由于通知网关5的TID1与实际的TID2不同,所以,有时网关连接切换后网关5与终端1的通信处理不同。
这样,即使在网关间的协商中发生终端1与服务器6的通信,为了保持TID的匹配性,在从终端1向网关5进行再次开始通知时一并通知最新的TID,在图13中为TID=2。
多个终端的切换处理
下面,使用图14说明与多个终端连接中的网关的停止时刻。
网关4与终端1、终端15、终端17呈连接状态。这里,网关4与网关5的对话切换协商和图12一样。
图14中用1次的对话切换协商处理终端1、终端17、终端15,但是,也可以分开对每台终端1进行协商。
在进行网关4与网关5的对话切换协商(对话切换要求1401→对话切换确认1402)后,网关4分别向终端1、终端17、终端15进行切换通知。其次,终端1、终端17、终端15分别向网关4发送中断通知1403a、1403b、1403c。对于所连接的各个终端,在接收到中断通知1404a、1404b、1404c后,网关4就输出中断确认通知1405a、1405b、1405c,并立即停止。
与上述不同,也可以考虑网关4具有从向终端通知切换到向网关4通知中断的允许时间,如果允许时间太长,即使有未向网关4进行中断通知的终端也停止的处理顺序。
欲切换至的网关拒绝时
下面,使用图15说明在协商中欲切换至的网关拒绝终端的连接切换时的处理顺序。
从网关4向网关5发出对话切换请求通知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12一样。网关5由于性能不足或负载过大等理由会通知网关4拒绝对话切换1501。接收到拒绝对话切换1501的网关4就将对话切换要求1502通知给作为新的切换地的网关6,网关6有收容终端的性能时,网关6就向网关4发出对话切换确认通知1503,然后,就执行连接切换。
这样,即使切换到的网关拒绝进行连接切换,网关4也与新的切换到的网关进行协商,寻找连接切换到的网关。该功能是切换前的网关4的管理实体所具有的,但是,也可以预先将多个切换到的网关按附加了优先处理顺序的状态登记在网关4的存储器中,在管理实体接收到上述拒绝通知时,就自动地执行从上述存储器中读出下一个候选的切换到的网关的信息交换处理顺序。
欲切换到的网关性能不足时
下面,使用图16说明在协商中切换到的网关与对话切换确认通知一并告知“不具有终端收容性能”时的处理顺序。
从网关4向网关5发出对话切换请求通知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12一样。
网关5根据从网关4与对话切换要求一并通知的最大数据长度及视窗尺寸等信息发现不能提供终端所需要的全部资源时,就将可以向要求连接切换的终端提供的资源的上限与对话切换确认1601一并通知给网关4。
网关4将网关5可以提供的资源的上限与切换通知1602一并通知给终端1。这样,终端1就将性能(即自己的性能信息)改变为与网关5可以提供的资源的上限一致。
这样,终端1向网关5连接切换后,就按变更后的性能进行通信。在切换前的网关4中可以具有判断是否可以进行上述切换到的网关5与终端1的通信的判断单元。在不能进行通信时,就停止通信。此外,也可以在终端中具有判断是否可以按上述那样接收的性能进行通信的判断单元。在不能进行通信时,就停止接收服务。
存在再次发送处理的场合
图19是表示数据再发送协议安装到终端1和网关4及网关5中时的处理顺序。在图19中,再发送协议位于对话层的低位,但是,也可以装入到对话层中。
如按图12说明的那样,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1203由协议变换单元1205变换为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1207,并向服务器6发送。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4将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228向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2发送。终端1通过接收该ACK1228,判断网关4是否接收到了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1203。
另外,如上所述,HTTP的响应RESPONSE(数据)1212由网关4的协议变换单元1205变换为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213并从网关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4向终端1发送时,接收到该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213的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2就将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230向网关4发送。网关4通过接收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230判断终端1是否接收到了无线通信协议的绣REPLY<RESPONSE(数据)>1212。
此外,在再次开始确认1223之后,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1224由网关5的协议变换单元1209变换为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xxx/xyz.htm)1225并向服务器6发送。这时,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8将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231向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2发送。另外,接收到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227的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202将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223向网关5发送。
下面,参照图20说明终端1、网关4、网关5中的再发送协议。
终端1在发送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1309后,在规定时间内未从网关4接收到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314时,终端1的再发送协议1303就进行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INVOKE<REQUERST(get,//www.xxx/xyz.htm)>1310的再次发送。
如果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314从网关4回送时,终端1就停止再发送。另外,为了测量规定时间,终端1具有定时器,并具有再发送次数的最大既定值。再发送次数超过最大既定值时,就视为终端1与网关4间的通信发生了某种异常,从而终端1切断通信。
同样,在网关4发送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316后,在规定时间内未从终端1接收到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319时,网关4的再发送协议1304就进行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317的再发送。
如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319从终端1回送,网关4就停止再发送。为了测量规定时间,网关4具有定时器,并具有再发送的最大既定值。在再发送次数超过最大既定值时,就视为终端1与网关4间的通信发生了某种异常,从而网关4切断通信。
中断显示
图17表示向用户进行中断显示时的处理顺序。
切换通知1714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12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2将中断通知1706发送给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4,这时,就将中断显示通知1708发送给终端1的应用程序1701。应用程序1701接收到上述中断显示通知1708时,就在终端1的画面上执行中断中显示1709。
在该中断显示1709中,显示的是“网关4由于修改作业而停止,所以,将连接切换到网关5”等不是网关及终端和网络的故障或障碍等的用户一看就明白的信息。
然后,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2将再次开始通知1711发送给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10,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10将再次开始确认通知1712发送给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2。
另外,在进行中断显示1709时,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2也可以按照用户的指示将再次开始通知1711发送给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10。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2接收到再次开始确认1712时,就将再次开始显示通知1713发送给应用程序1701,应用程序1701接收到再次开始显示1713时,就结束中断中显示1709。
在上述中断的显示以外如以上所述那样从切换前的网关接收到停止中值时,也可以显示该通知。
切换通知以后的无线通信协议的发生
图21表示在切换通知之后从终端1发生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时的处理顺序,这里,引入了事务处理这样的概念。
即,将终端1与网关4间的逻辑连接称为对话,将实际的应用程序的数据通信称为事务。事务表示用户的请求或与通知对应的服务器的应答或者与服务器的请求或通知对应的用户的应答等一连串的操作处理。这里,对于1个对话存在多个事务。另外,按事务为单位设有标识符(事务ID),从而可以识别对应的请求/通知/应答。
切换通知1713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19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网关4已向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2发送了网关切换通知1713,所以,保持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1719的内容。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2接收到切换通知1713时,就将中断通知1714发送给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5。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5将收到中断1714的情况通知管理实体1707,管理实体1707向网关5的管理实体171 1通报事务信息(事务的状态、事务的ID等和无线通信协议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的内容1716)。
此后的程序即中断确认1715再次开始1717再次开始确认1718的处理顺序与图9中的中断确认917→再次开始918→再次开始确认919的处理顺序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2与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9的对话再次开始时,在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709中,使用在事务信息1716中接收的事务状态、事务ID将REQUEST的内容通过协议变换单元1710变换为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1720,并向服务器6发送。
此后到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725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19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这里,从终端1发送的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1719也可以通过网关4的协议变换1706变换为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1720,再按事务信息1716向网关5的管理实体1711发送。
在接收到中断1714后,网关4的管理实体1707与网关5的管理实体1711进行通信,但是,也可以在接收中断1714之前进行通信。
另外,在终端1、网关4和网关5未发送ACK时,也可以进行和未发送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722、1725的处理顺序一样的处理顺序。即,不一定必须进行ACK的程序。
另外,在再发送协议装入到终端1、网关4和网关5中时,也可以进行同样的程序。
服务器的响应发生之前的切换表示
下面,使用图22说明由网关4从终端1接收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并从网关4向终端1发送完对应的无线通信协议的ACK且在从服务器6接收HTTP的响应之前从网关4的操作员发出服务器切换的指示时的处理顺序。
在图22中,除了未从服务器6发生HTTP的响应和未从终端1发生与该响应对应的ACK外,切换通知1813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19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网关4在从服务器6接收到对应的HTTP的响应RESPONSE(数据)1819之前保持向服务器6发送的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1823的内容。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802接收到切换通知1813时,就将中断通知1814发送给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805。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805将接收到上述中断1814的情况通知管理实体1807,从与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1823对应的服务器6接收HTTP的响应RESPONSE(数据)1819。这样,网关4的协议变换1806就将上述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变换为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与后面所述的REPLY<RESPONSE(数据)>1820相当的数据)。
然后,通过网关4的管理实体1807向网关5的管理实体1811通知事务信息(事务的状态、事务的ID等和变换后的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的内容)1816。
此后的中断确认1815和再次开始的处理顺序和图19一样,所以,省略其说明。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802与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809的对话再次开始时,在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809中,使用在事务信息1816中接收的事务的状态和事务ID,从对话层协议单元1809向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802发送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820。
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821的处理顺序和图19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这里,从服务器6发送的HTTP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819也可以不通过网关4的协议变换单元1806进行变换,而从网关4的管理实体1807向网关5的管理实体1811按事务信息1816进行发送,通过网关5的协议变换单元1810变换为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820。
另外,在没有从终端1、网关4和网关5发送ACK时,也可以进行和未发送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824、1821的处理顺序相同的程序,不一定必须进行ACK的程序。
另外,这时,如图21所示,也可以按事务信息1816将REQUEST内容通知给网关5,进行和从网关5向服务器6发送HTTP的指令的图21相同的处理顺序。另外,在再发送协议安装到终端1、网关4和网关5中时,也可以进行同样的程序。
从终端无ACK时的场合
下面使用图23说明由网关4从终端1接收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从服务器6接收HTTP的响应并向终端1发送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且在未从终端1反馈无线通信协议的ACK时从网关4的操作员发出服务器切换的指示时的处理顺序。
对于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924,除了未从终端1向网关4回送ACK外,切换通知1913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19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但是,在此期间,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924的再发送控制在网关4的再发送协议1904中进行。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902接收到切换通知1913时,就将中断通知1914发送至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905。
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905将接收到中断1914的情况通知管理实体1907,管理实体1907将事务信息(事务的状态、事务的ID再发送次数、再发送定时值的经过值等和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的内容)1916通知网关5的管理实体1911。
此后的中断确认1915和再次开始的处理顺序和图19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902与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909的对话再次开始时,由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909使用在事务信息1916中接收的事务的状态、事务的ID、再次发送次数、再次发送定时值将RESPONSE(数据)1926的内容从再次发送协议1908向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1902发送。
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927的处理顺序和图19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这时,RESPONCE(数据)1923由网关4的协议变换单元1906临时变换成无线通信协议的REPLY<RESPONSE(数据)>。但是,从网关4的管理实体1907发送至网关5的管理实体1911的、包含在事务信息1916中的RESPONSE(数据)的内容采取HTTP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的形式,也可以由网关5的协议变换单元1910再次变换成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1926。
另外,在未由网关4和网关5发送ACK时,也可以进行和未发送无线通信协议的ACK1922的处理顺序相同的程序。
另外,在再次发送协议安装到终端1和网关5中时,也可以进行同样的程序。
按照以上说明的处理顺序,即使没有接收到终端的应用程序要求的数据也可以进行终端的网关连接切换,从而可以进行对终端的应用程序和用户影响少的网关连接切换。
实施例5
即使是没有网关间的连接路径、或者通过网络的网关间连接以及即使是多个网关与服务器的连接单元也不能进行网关间的协商的例如图5那样的先有的结构,通过实施本发明也可以达到效果。
下面,使用图5和图24、25、26、27说明实施例5的没有网关间的信息交换单元时的网关切换处理顺序。网关11和12共享服务器6,将网络3与服务器6连接。另外,网关11和12不具有执行网关间的协商的信息交换单元。终端1通过基地台2、网络3和网关11或网关12与服务器6连接,利用服务器6具有的信息7执行应用程序。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2为了执行应用程序2001而通过网关11与服务器6的应用程序2011进行通信。另外,这时,由于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2和网关1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间的通信2003使用的通信协议与网关1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和服务器6间的通信2007使用的通信协议不同,所以,利用网关11的协议变换单元2005进行协议变换。
通信2003由上述协议变换单元2005变换为网关11与服务器6间的通信2007使用的通信协议,这样,便可进行终端1与服务器6的通信。但是,有时也不必利用应用程序进行协议变换,这时,就不进行网关中的协议变换。
在终端1与服务器6进行通信过程中,从操作员发出服务器切换指示2012时,网关11的管理实体2006为了使通信中的终端1向网关12进行连接切换而向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发出切换指示2013。
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根据切换通知2014将切换到的网关地址等信息通知给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2。这时,网关11所通知的切换到的网关的选择,可以根据网关11预先存储的其他网关的信息检索可以收容终端1的网关,或者根据操作员的指示进行。
终端1通过切换通知2014刚刚知道作为切换到的网关的网关12的地址信息。即,终端1根据网关11的切换通知2014接收用于服务器连接切换的信息,所以,不必将网关连接切换用的多个网关的信息总是预先保存在终端1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硬盘、IC卡、活动ROM、EEPROM、具有备用电池的RAM等中。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2接收到切换通知2014时,执行中的应用程序2001在未与服务器6的应用程序2011进行通信等可以中断对话的时刻将中断通知2015发送至网关1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
网关1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将接收到中断2015的情况通知管理实体2006,管理实体2006将中断指示2016通知给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
网关1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接收到中断指示2016时,将中断确认2017通知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2。
然后,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就中断。
但是,在终端1将中断通知2015发送给网关1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后,不论网关11的状态如何,都可以继续进行服务器连接切换处理顺序。
因此,既可以没有中断指示2016和中断确认2017,也可以没有中断指示2016而由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自主地将中断确认通知2017发送给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2。另外,也有只根据网关11的种类进行中断指示2016而没有中断确认2017的情形。
不论是哪种情况,在没有中断确认2017时,终端1的对话在通知中断2015后中断。另外,在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2接收到切换指示2014时,向应用程序2001进行网关切换显示。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2也可以根据应用程序2001的功能或用户的指示将中断通知2015发送给网关1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4。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2将包含终端地址、对话ID、最大数据长度、视窗尺寸等信息的再次开始通知2018发送给网关12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8。
网关12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8接收到再次开始2018时,就通知再次开始确认2019。其次,根据网关12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88的再次开始确认2019,已中断的终端1的对话再次开始。
对话再次开始时,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002为了执行应用程序2001,经过网关12的协议变换单元2009与服务器6的应用程序2011进行通信2020、2021。
以上说明的处理顺序是以网关11将具有可以收容终端1的性能的网关作为切换到的网关通知终端1为前提的。因此,在与切换到的网关进行连接切换后,在判定切换到的网关不具有收容终端1的性能时,不会发生再次与别的网关进行连接切换的效率差的连接切换。另外,可以进行对终端1的应用程序2001和用户的影响少的网关连接切换。
下面,使用图25说明在切换通知2113之后从终端1发生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时的处理顺序。
切换通知2113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24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网关4的协议变换单元2106将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2119变换为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2116,并向服务器6发送。
此时,网关4将HTTP的命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2116通知服务器6时,也把发送出与该REQUEST(get,//www.xxx/xyz.htm)2116对应的RESPONSE(数据)(这里为2116)的网关的地址通知过去。
上面通知的地址既可以相对于HTTP的命令而言作为其他信息来处理,也可以包含在HTTP的命令中。如果是后一场合,则由服务器为分析HTTP的命令,取出上面的地址。
此后的中断确认2115和再次开始的处理顺序和图24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然后,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102与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109的对话再次开始时,就由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109使用在再次开始2117中接收的事务的状态、事务的ID向终端1发送无线通信协议的ACK2121。从服务器6接收与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2116对应的HTTP的响应RESPONSE(数据)2122,由协议变换单元2110变换为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2123,并向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102发送。这里,无线通信协议的ACK2121也可以从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105向终端1发送。
以后,无线通信协议的ACK2124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19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下面,使用图26说明由网关4从终端1发送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指令INVOKE<REQUEST(get,//www.xxx/xyz.htm)2222→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2223),从网关4发送完ACK2224而在从服务器6接收到与HTTP的指令对应的HTTP的响应之前从网关4的操作员发出服务器切换的指示时的处理顺序。
切换通知2213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24及图19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202接收到切换通知2213时,就将中断通知2214发送给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205。
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205将接收到中断2214的情况通知给管理实体2207,网关4的管理实体2207向服务器6发送用于将HTTP的响应RESPONSE(数据)2216向网关5发送的通知2225。
此后的中断确认2215和再次开始的处理顺序和图24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202与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209的对话再次开始时,由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209使用在再次开始2217中接收的事务的状态、事务的ID从服务器6接收HTTP的响应RESPONSE(数据)2216,由协议变换单元2210变换为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2220,并向终端1发送。
无线通信协议的ACK2221的处理顺序和图19一样,故省略对其的说明。
下面,使用图27说明由网关4从终端1接收无线通信协议的指令、从服务器6接收HTTP的响应并向终端1发送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而在未从终端1反馈无线通信协议的ACK时从网关4的操作员发出服务器切换的指示时的处理顺序。
切换通知2313之前的处理顺序和图19、图24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但是,在此期间,图20所示的响应REPLY<RESPONSE(数据)>2324的再次发送控制在网关4的再次发送协议2304中进行。
下面,从此处开始说明图27的处理。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302接收到切换通知2313时,就将中断通知2314发送至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305。
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305将接收到中断2314的情况通知管理实体2307。
网关4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305在从终端1接收到无线通信协议的ACK2329之前保持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2320的内容。在该状态下,网关4向服务器6发送HTTP的指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2316。
这里,当网关4将HTTP命令REQUEST(get,//www.xxx/xyz.htm)2316通知服务器6时,也该发出与该REQUEST(get,//www.xxx/xyz.htm)2316对应的RESPONSE(数据)(这里为2327)的网关地址通知出去。
上面的通知地址既可以相对于HTTP命令而言的其他信息来处理,也可以包含在HTTP命令中。在后一场合下,由服务器6分析HTTP命令,并且取出上述的地址部分。
此后的中断确认2315和再次开始的处理顺序和图24一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302与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309的对话再次开始时,由网关5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309使用在再次开始2317中接收的事务的状态、事务的ID从服务器6接收HTTP的响应(数据)2337,由协议变换单元2310变换为无线通信协议的响应<REPLY(数据)>2328,并向终端1的对话层协议单元2302发送。
此后,直至无线通信协议的ACK 2329的处理顺序与图19相同,故省略对其的说明。
按照以上说明的处理顺序,在没有网关间协商单元时,终端的应用程序即使未接收到与请求对应的数据,也可以进行网关连接切换,从而可以进行对终端的应用程序和用户影响少的网关连接切换。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切换前的网关是在进行连接切换后就停止的,但是,并不是必须停止,也可以继续动作。
以上是以在终端从服务器接受到服务时有切换指示为前提的,但是,本发明并没有上述限定。即,即使未接受到上述服务,也可以从切换前的网关向终端发送切换通知。另外,除了上述通知外,也可以向终端发送建立起与切换到的网关的通信所需要的信息。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在与终端连接中的网关停止时,由于在网关停止之前在网关间进行连接切换协商,所以,在终端中不必终止执行中的应用程序就可以在短时间内重新与具有终端收容性能的其他网关连接。
另外,即使应用程序未接受到与要求对应的数据,也可以进行网关的切换。总之,切换前的网关将事务的状态转移给切换到的网关,所以,在终端侧不必考虑事务的状态就可以进行网关切换。
在不能在网关间直接进行连接切换协商时,即使应用程序未接受到与要求对应的数据也可以进行网关的切换,从而与以往相比可以在更短时间内重新与具有终端收容性能的其他网关连接。
不论是哪种情况,终端都不必总是保持多个网关的信息,因此,即使网络结构变化,终端也可以很容易地适应。
Claims (56)
1.一种通信系统,用于通过网关在无线智能终端(1)和为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提供服务的服务器(6)之间建立通信,并在必要时使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将所述网关切换为另一个特定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具备:用于接收切换目的网关的地址和网关切换通知的通信启动装置(9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启动装置根据所接收到的地址,执行开始序列从而与切换目的网关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具备重新开始启动装置(918),所述重新开始启动装置(918)用于切断与切换源网关的当前通信,和根据通信启动装置所接收到的地址执行重新开始序列从而与切换目的网关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息交换装置,用于如果在与切换源网关的通信被切断后还残留未完成的处理,则切换源网关在重新开始序列之前通过所述信息交换装置通知切换目的网关对终端的请求的响应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信息交换装置在切换源网关将一个切换通知传送到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之后产生了一个从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到服务器(6)的请求,但所述请求未到达服务器(6)情况下产生了未完成的处理时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信息交换装置在切换源网关将切换通知发送到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之前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产生的请求到达服务器(6),并且信息源网关响应所述请求向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回送ACK的情况下产生了未完成的处理时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信息交换装置在切换源网关将一个切换通知发送到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之前产生了一个从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到服务器(6)的请求,并且在处理中断时响应所述请求的ACK被发送到切换源网关,但未到达无线智能终端(1)的情况下产生了未完成的处理时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网关具备:信息交换装置,能够在切换源网关和切换目的网关之间进行切换,使得在信息源网关在无线智能终端(1)和服务器(6)之间中继通信的过程中接收到网关切换通知(915)时,通过切换目的网关接收无线智能终端(1)和服务器(6)之间通信所需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切换源网关和切换目的网关之间通过信息交换装置切换信息之前和之后,无线智能终端(1)中的通信条件不同于切换源网关中的通信条件的情况下,所述重新开始启动装置(918)从无线智能终端(1)向切换目的网关通知通过切换目的网关进行通信连接时的通信条件不相容的补充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于无线智能终端(1)和切换源网关装置之间的通信产生不相容的情况且在信息切换期间产生了所述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信息交换装置,如果在通过切换源网关的信息处理中断后还残留有未完成的处理,则切换源网关在重新开始序列之前向切换目的网关通知未完成处理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信息交换装置,从切换源网关传送到切换源网关(5)的信息包括终端容量的信息,在切换目的网关不能容纳终端容量的情况下,所述信息交换装置从切换目的网关向切换源网关通知切换目的网关能够容纳终端的容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无线智能终端(1)中的判断装置,用于根据所通知的容量判断与切换目的网关的通信是否应该重新开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切换源网关中的判断装置根据切换目的网关的容量判断是否能够与终端通信,如果不能则切断切换源网关。
15.根据权利要求8~1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信息交换装置,如果第一指定切换目的网关拒绝切换,则所述信息交换装置执行与其他指定切换目的网关的信息交换。
1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切换源网关和切换目的网关共用一个服务器(6)。
17.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切换源网关和切换目的网关分别使用自己的具有相同内容的服务器(6)。
1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切换源网关和切换目的网关分别包括具有相同内容的内置服务器(6)。
19.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切换源网关(4)发送网关切换通知(915)和切换目的网关的地址。
20.一种无线智能终端(1),用于经由网关与提供服务的服务器(6)建立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切换目的网关的地址和网关切换通知的通信启动装置;以及
用于切断与切换源网关的当前通信的重新开始启动装置(918)。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1),其特征在于:
通信启动装置根据所接收到的地址,为了与切换目的网关进行通信而执行开始序列。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1),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装置,用于在从通信中断开始到通信重新开始的期间,显示通信被中断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2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1),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装置,用于在切换目的网关拒绝与没有接收到切换通知的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如果从切换源网关接收到停止通知,则显示该停止通知。
24.根据权利要求20、22或23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1),其特征在于:
在切换源网关和切换目的网关之间切换切换所需的信息之前或之后,切换源网关的通信条件不相容的情况下,通过重新开始序列将不相容的补充信息发送到切换目的网关。
25.一种网关,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在无线智能终端(1)和向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提供服务的服务器(6)之间中继通信,其特征在于:
如果无线智能终端(1)的通信处理中断时还残留有未完成的处理,则所述网关在重新开始序列之前向服务器(6)通知终端请求的应答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在切换通知被发送到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之后产生了一个从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到服务器(6)的请求,但所述请求没有到达服务器(6)的情况下,出现未完成的处理。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在切换通知被发送到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之前由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产生的请求到达了服务器(6),响应所述请求的ACK被发送回无线智能终端(1)的情况下,出现未完成的处理。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在切换通知被发送到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之前产生了从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到服务器(6)的请求,在处理中断时响应所述请求的ACK还没到达无线智能终端(1)的情况下,出现未完成的处理。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在切换通知被发送到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之前由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产生的请求到达了到服务器(6),在处理中断时响应所述请求的ACK从服务器(6)被发送回切换源网关的情况下,出现未完成的处理。
30.根据权利要求25~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包括信息通知装置,用于在接收到网关切换通知时,向无线智能终端(1)通知产生了网关切换的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信息通知装置经由切换目的网关向无线智能终端(1)同时通知与服务器(6)通信所需的信息、以及在接收到网关切换通知时产生网关切换的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切换源网关具备:信息通知装置,用于向无线智能终端(1)通知与切换目的网关通信所需的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25~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切换源网关具备:信息交换装置,在切换源网关从无线智能终端(1)到服务器(6)之间进行中继的过程中接收到网关切换通知(915)时,能够与切换目的网关交换在无线智能终端(1)和服务器(6)之间经由切换目的网关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25~3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切换目的网关具备:信息交换装置,在切换源网关在从无线智能终端(1)到服务器(6)之间进行中继的过程中接收到网关切换通知(915)时,能够与切换源网关交换在无线智能终端(1)和服务器(6)之间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
35.一种通信方法,用于通过网关在无线智能终端(1)和向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提供服务的服务器(6)之间建立通信,和在必要时使得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将所述网关切换为另一个特定的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接收切换目的网关的地址和网关切换通知。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接收到的地址,执行开始序列从而与切换目的网关进行通信。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知产生了网关切换的信息和经由切换目的网关与服务器(6)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并且接收网关切换通知;以及
在从切换源网关接收到经由切换目的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后,执行用来与切换目的网关进行通信的重新开始序列。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切换源网关在无线智能终端(1)和服务器(6)之间进行中继通信的过程中接收到网关切换通知(915)时,向无线智能终端(1)通知在无线智能终端(1)和服务器(6)之间经由切换目的网关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和
执行用来与切换目的网关进行通信的重新开始序列,并在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从切换源网关接收到经由切换目的网关与服务器(6)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时,由所述无线智能终端(1)切断与切换源网关的通信。
39.根据权利要求35、37或3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从切换源网关向切换目的网关通知在无线智能终端(1)和服务器(6)之间经由切换目的网关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并且在切换源网关在无线智能终端(1)和服务器(6)之间进行中继的过程中接收网关切换通知(915)。
40.一种通信系统,用于通过网关在无线智能终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通信,其特征在于:
在无线智能终端需要从第一网关切换到第二网关的情况下,向无线智能终端通知经由第二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经由第二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包括第二网关的地址。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经由第二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包括第二网关的特性。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同时向无线智能终端通知产生了网关切换的信息、经由第二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经由无线基站、网络和第一或第二网关实现无线智能终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关和第二网关与同一个服务器进行通信。
46.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关和第二网关与不同的服务器进行通信。
47.一种无线智能终端,是通过网关与服务器建立通信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部件,用于在无线智能终端需要从第一网关切换到第二网关的情况下,接收经由第二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信控制部件,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建立与第二网关的通信。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通信控制部件在切断与第一网关的通信之后建立与第二网关的通信。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智能终端所执行的应用程序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执行从第一网关到第二网关的切换。
51.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经由第二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包括第二网关的地址。
52.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经由第二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包括第二网关的特性。
53.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件同时接收网关切换通知、经由第二网关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所需的信息。
54.根据权利要求47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经由无线基站、网络和第一或第二网关实现无线智能终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55.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关和第二网关与同一个服务器进行通信。
56.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无线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关和第二网关与不同的服务器进行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300698 | 1998-07-17 | ||
JP203006/98 | 1998-07-17 | ||
JP203006/1998 | 1998-07-17 | ||
JP27493898 | 1998-09-29 | ||
JP274938/1998 | 1998-09-29 | ||
JP274938/98 | 1998-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3370A CN1243370A (zh) | 2000-02-02 |
CN1221110C true CN1221110C (zh) | 2005-09-28 |
Family
ID=2651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11047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1110C (zh) | 1998-07-17 | 1999-07-16 | 通信系统及其网关、无线信息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03028B1 (zh) |
EP (3) | EP0973300B1 (zh) |
CN (1) | CN1221110C (zh) |
DE (1) | DE69937859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913209D0 (en) * | 1999-06-07 | 1999-08-04 | Nec Technologies Uk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FI113234B (fi) * | 2000-02-01 | 2004-03-15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ja laite ominaisuustiedon välittämiseksi |
JP3456189B2 (ja) * | 2000-03-31 | 2003-10-1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EP1148681B1 (en) | 2000-04-20 | 2005-12-0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
JP4095258B2 (ja) * | 2001-04-03 | 2008-06-0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関門交換機選択サーバ及び関門交換機選択方法 |
JP3948278B2 (ja) | 2001-12-27 | 2007-07-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外部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のための設定情報割当方法 |
US7984157B2 (en) * | 2002-02-26 | 2011-07-19 | Citrix Systems, Inc. | Persistent and reliable session securely traversing network components using an encapsulating protocol |
JP3957537B2 (ja) * | 2002-03-18 | 2007-08-1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サーバ |
US7110377B2 (en) * | 2002-10-10 | 2006-09-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rmant handoff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
EP1775891A1 (en) * | 2004-07-30 | 2007-04-1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ontro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976509B (zh) * | 2005-11-28 | 2011-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1039506B (zh) * | 2006-03-15 | 2011-02-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管理实体/用户面实体迁移方法 |
CN101114928B (zh) * | 2006-07-24 | 2011-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系统及方法 |
CN100584093C (zh) | 2006-08-15 | 2010-01-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转移用户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
KR20090060924A (ko) * | 2007-12-10 | 2009-06-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 개의 UPnP IGD 들을 이용한 인터넷 게이트웨이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GB2473019B (en) | 2009-08-27 | 2015-10-21 | Wireless Data Services Ltd | Device management |
KR101688857B1 (ko) | 2010-05-13 | 2016-12-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컨텐츠 중심 네트워크(ccn)에서 단말 및 허브의 통신 방법 및 컨텐츠 중심 네트워크를 위한 단말 |
EP2695426B1 (en) * | 2011-04-06 | 2017-12-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for managing handover of a user equipment |
JP6044882B2 (ja) * | 2012-03-02 | 2016-12-14 | 株式会社Pfu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管理端末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KR102090797B1 (ko) * | 2013-12-20 | 2020-04-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게이트웨이 장치,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홈 네트워크에서 마스터 게이트웨이 결정 방법 |
CN111770586B (zh) | 2019-04-02 | 2022-06-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会话处理的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98839A (en) * | 1986-06-03 | 1987-10-06 | Devaney David B | Mobile telephone switching office |
US5341496A (en) * | 1990-08-29 | 1994-08-23 | The Foxboro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host computer and computer nodes using redundant gateway data lists of accessible computer node data |
JP2773424B2 (ja) | 1990-11-20 | 1998-07-0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接続コンピュータ切替え方法 |
CA2040234C (en) * | 1991-04-11 | 2000-01-04 | Steven Messenger | Wireless coupling of devices to wired network |
US5457680A (en) * | 1993-05-18 | 1995-10-1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ata gateway for mobile data radio terminals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H086887A (ja) | 1994-06-17 | 1996-01-12 | Hitachi Ltd | サーバ接続切替方法 |
US5577022A (en) | 1994-11-22 | 1996-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signal searching technique for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
FI98586C (fi) * | 1995-01-10 | 1997-07-10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Pakettiradiojärjestelmä ja menetelmiä datapaketin reitittämiseksi protokollariippumattomasti pakettiradioverkoissa |
US5812819A (en) * | 1995-06-05 | 1998-09-22 | Shiva Corporation | Remote acc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which allow dynamic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 management |
US5991287A (en) * | 1996-12-30 | 1999-11-2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amless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 |
US6154461A (en) * | 1997-05-14 | 2000-11-28 | Telxon Corporation | Seamless roaming among multiple networks |
US6104929A (en) * | 1997-06-20 | 2000-08-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Data packet radio service with enhanced mobility management |
SE519638C2 (sv) * | 1997-07-02 | 2003-03-2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uppkopplande i ett telekommunikationsnät |
US6137783A (en) * | 1997-12-02 | 2000-10-24 | Ericsson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ed network information handovers |
US6122293A (en) * | 1998-02-13 | 2000-09-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nk adaptation having a variable update interval |
US6400954B1 (en) * | 1998-05-15 | 2002-06-04 | Tl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de selection based on access network capacity |
-
1999
- 1999-07-16 CN CNB991104781A patent/CN122111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7-19 EP EP99305713A patent/EP097330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19 EP EP06007659.3A patent/EP168446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19 EP EP10179320.6A patent/EP226217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19 DE DE69937859T patent/DE69937859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19 US US09/356,350 patent/US710302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9937859T2 (de) | 2008-12-18 |
EP0973300A2 (en) | 2000-01-19 |
EP1684468A1 (en) | 2006-07-26 |
CN1243370A (zh) | 2000-02-02 |
DE69937859D1 (de) | 2008-02-14 |
EP0973300B1 (en) | 2008-01-02 |
US7103028B1 (en) | 2006-09-05 |
EP1684468B1 (en) | 2013-11-06 |
EP2262176B1 (en) | 2013-07-10 |
EP2262176A1 (en) | 2010-12-15 |
EP0973300A3 (en) | 2001-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1110C (zh) | 通信系统及其网关、无线信息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84790C (zh) | 移动电话、gps、蓝牙一体型复合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54298C (zh) | 分布式网络计算系统及该系统用的信息交换装置和方法 | |
CN1299517C (zh) | 无线装置以及无线装置的切换控制方法 | |
CN1711784A (zh) | 用于发送sms以及文本消息的系统和方法 | |
CN1710973A (zh) | 移动终端、控制移动终端的程序、呼叫管理服务器程序和呼叫管理处理 | |
CN1894921A (zh) | 发送台、接收台、通信方法、通信程序和记录了通信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 |
CN1859123A (zh) | 一种动态内容续传方法及系统 | |
CN1820490A (zh) | 通信系统、呼叫连接服务器、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 |
CN1859393A (zh) | 一种协商设备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 |
CN1656738A (zh) | 在连接多个数据通信网络的中间网络元件处的接入控制 | |
CN101047974A (zh) | 一种演进网络系统及该系统切换时数据传输方法 | |
CN1289096A (zh) | 数据转换系统 | |
CN1564985A (zh) | 程序及信息处理方法和设备 | |
CN1756197A (zh) | 用于管理设备的系统、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890624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主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835505A (zh) | 会话中继装置 | |
CN101047705A (zh) | 用户代理档案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其用户终端 | |
CN1894992A (zh) | 位置信息通知系统和方法、终端位置特定装置和保密检查装置 | |
CN1652502A (zh) | 通信装置和通信程序 | |
CN1925519A (zh) | 电话呼叫的方法及电话终端 | |
CN1450818A (zh) | 移动节点、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程序 | |
CN1863176A (zh) | 一种在消息会话中继协议中消息的封装传输系统及方法 | |
CN1751482A (zh) | 网络管理装置、移动装置和使用这些装置的通信方法 | |
CN101064683A (zh) | 处理补充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