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8277A - 反射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射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58277A CN1358277A CN00809448A CN00809448A CN1358277A CN 1358277 A CN1358277 A CN 1358277A CN 00809448 A CN00809448 A CN 00809448A CN 00809448 A CN00809448 A CN 00809448A CN 1358277 A CN1358277 A CN 13582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layer
- reflective article
- layer
- width
- reflector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02B5/124—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plural refle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plate or shee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60—Upright bodies, e.g. marker posts or bollards; Supports for road signs
- E01F9/658—Upright bodies, e.g. marker posts or bollards; Supports for road sign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fixing
- E01F9/669—Upright bodies, e.g. marker posts or bollards; Supports for road sign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fixing for fastening to safety barriers or the lik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3—Sheet including cover or cas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19—Fold at edge
- Y10T428/24215—Acute or reverse fold of exterior compon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777—Edge fe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反射制品包括:衬底层和覆盖所述衬底层的表面的反光层。该反射制品设有基本上平坦的基底部分和被所述基底部分隔开并向所述反光层突出的多个凸起,在把反射制品固定于一物体的至少一个表面的情况下,通过把所述层之一的一边的至少一部分折起,从而包裹其中另一层的一边的至少一部分来防止衬底层与反射层彼此间的脱层。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一衬底层(sheet)和固定在该衬底层的一个主表面上的反光层的反射制品。该制品可粘到诸如隧道内壁、护栏或标牌等物体上,以增强黑暗时物体的可见度。尤其是,本发明涉及具有反射表面的反射制品,该反射表面具有基本上平坦的基底部分以及被基底部分隔开且向反光层突出的多个凸起,从而提供优良的宽入射性质,诸如宽范围内入射光的可见度。
通常所知的反射制品有诸如反射层以及具有一反射表面的板,该反射表面包括被一反光层所覆盖的基本上平坦的基底部分和由反光层所覆盖的多个凸起。例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告62-41804揭示了一种在表面上形成突出的反射层,以防止纸片粘到该反射层。该反射层是通过例如把反光层粘到一衬底层的表面上并对这些层进行压模(emboss)而在其表面形成凸起而制成的。但是,每个凸起的尺寸相对小(例如,宽为2mm和高为1mm)。另外,该公告没有揭示提供宽入射反射性质的反射层中凸起的大小或配置。
第WO97/01677和W097/01678号国际公告揭示的反光制品未经过压模,但覆盖有一种反光材料并设有像壁一样的反射凸起和一平坦表面。在这种反射制品中,可选择凸起的大小和配置以便改善宽入射反射性质。上述像壁一样的凸起如此连续地形成,从而它们能包围平坦表面。此外,这种凸起连续地形成,从而它们能包围平坦表面,使得要除去粘到此平坦表面上的水滴或固体异物变得相对困难。
另一方面,第10-333616号日本专利公告揭示了一种反射板,它通过对包含衬底层和固定在该衬底层表面上的反光层的层叠体进行压模而形成的,且它具有被一反光层覆盖的基本上平坦的基底部分以及被一反光层覆盖并具有通过基底部分分开设置的多个凸起的反射表面。这多个凸起如此安排,从而它们形成一规则重复的几何平面图案。该公告揭示了一种模式,其中通过基底部分分开安排上述凸起,而不是连续地形成像壁一样的凸起来包围平坦表面。在此模式中,要除去粘到平坦表面的水滴或固体异物是非常容易的。
如上述第10-333616号日本专利公开所揭示,反射凸起必需具有形成在宽入射反射性质优良的簿层状或板状的反射制品的预定尺寸和预定排列图案。尤其是,这对提高对入射角相对高(例如,相对于反射平面的法线成70°或更大)的光线的反射性质是重要的。当把反射制品用作露天用标志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必须要容易地通过冲洗操作(或清洗操作)除去诸如粘到反射表面的灰尘等固体异物。于是,可达到充分恢复诸如反射亮度等所需的性质。
在上述冲洗操作(或清洗操作)中,利用冲洗装置手工地冲洗反射制品是有效的。通过把高压水喷射到反射制品的表面或用诸如刷子等清洗工具洗刷反射表面来使用冲洗装置。例如,当把反射制品固定在隧道内壁表面上时,在用清洗设备清洗该反射制品的同时清洗内壁,该清洗设备喷射高压水并清洗隧道内壁。
然而,在反光层粘在衬底层上的反射元件中,通过上述冲洗操作使得反光层的边缘部分(沿朝向反射表面内部的方向位于反光层末端的边框部分)与衬底层脱层。尤其是,当反光层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时,沿具有相对长尺寸的宽度方向的末端部分的脱层是显著的。
所以,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反射制品以及一种制造能有效防止反光层的末端部分在冲洗操作中从衬底层脱层并剥落的反射制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揭示的内容旨在一种包括一衬底层和覆盖所述衬底层表面的一反光层的反射制品,其中该反射制品设有基本上平坦的基底部分以及被所述基底部分隔开并向所述反光层突出的多个凸起。通过把这些层之一的一边的至少一部分折起来,从而包裹其中另一层的一边的至少一部分,以把反射制品固定于物体的至少一个表面,这样来防止所述衬底层和所述反光层彼此脱层。上述反射制品可是这样的反射制品,其中衬底层和反光层都有长度和宽度方向,且围绕衬底层宽度方向的边缘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反光层这边上折起。
本揭示内容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制造反射制品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由具有树脂拉伸能力的金属制成的平坦衬底层;通过把一反光层固定到所述衬底层的表面来形成层叠体,其中反光层的宽度比衬底层的宽度短,当把反光层附着到衬底层时,在围绕沿衬底层宽度方向的一边的部分中形成沿衬底层宽度方向伸长的可折叠部分;通过把所述可折叠部分向被衬底层的所述反光层覆盖的所述表面的这一边来形成折起部分,从而覆盖住所述反光层的一个末端部分;通过把具有多个凸起部(boss)的压模工具支撑在衬底层的另一表面而使层叠体经受压模以产生所述凸起。
在本说明书中,“把这些层之一的一边的至少一部分折起来,从而包裹其中另一层的一边的至少一部分”指的是以下情况:
(i)用通过折叠衬底层的边框(边缘部分及其附近)而形成的折起部分来覆盖上述反光层的边框(边缘部分及其附近),或
(ii)用通过折叠反光层的边框(边缘部分及其附近)而形成的折起部分来覆盖上述衬底层的边框(边缘部分及其附近)。
在上述两种方式之间,(i)是较好的。其理由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反光层通常具有一光透膜的覆盖层,它覆盖诸如由空心小珠(bead)等反射制品制成的表面或由光透膜(立方角棱镜等)制成的反射制品。当以上述方式折叠反光层来形成相对尖锐的角度时,反光层的这种光透膜易于破碎。因此,反光层不折叠的上述模式(i)是较好的。虽然在上述模式(i)中,折起部分可在把反射制品固定到一物体表面之后形成,但是折起部分通常是在把反射制品固定到一物体表面之前形成的。
衬底层的长度一般比宽度相对长。但是,只要该长度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它可与宽度几乎相同。虽然反光层的长度一般比宽度相对长,但是,只要该长度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它可与宽度几乎相同。具有如此尺寸的衬底和/或反光层的反射制品一般具有比宽度相对长的长度,但只要该长度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它可与宽度几乎相同。
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反射凸起的形状是不受特别限制。但是,最好从反光层的一端沿宽度方向到其另一端连续排列这些凸起,从而形成一条凸起。这条凸起具有反射侧面(相对于基底部分突出的反射层表面),该侧面基本上垂直于纵向,并能反射入射到一宽的反射侧表面上的光线。所以,在反射制品如此设置而使反射制品的纵向基本上平行于道路的情况下,可特别有效地增强反射亮度。
最好用包括下列步骤的方法来生产具有一条凸起的反射制品:
(a)制备由具有树脂拉伸能力的金属制成的平坦衬底层,(b)通过把反光层固定到所述衬底层表面来形成层叠体,从而使宽度方向的长度比衬底层的长度短,以及在把反射层固定到该衬底层时,在围绕沿衬底层宽度方向的一边的部分中具有沿衬底层宽度方向延伸的可折叠部分,(c)通过把所述可折叠部分向被衬底层的所述反光层覆盖的表面这一侧折起来形成折起部分,从而覆盖住所述反光层的一个末端部分,以及(d)把具有多个凸起部的压模工具支撑在衬底层的另一表面而使层叠体经受压模,以产生所述凸起。
在此方法中,在压模前折叠衬底层,压模是提供具有直线或诸如此类形状的凸起的工序。由于折叠是在反光层的末端部分进行的而衬底层是平坦的,所以反射表面上的凸起不会妨碍衬底层的折叠,这使得折叠操作变得容易。当凸起不在反射层的边缘部分(例如,凸起未排成行,而是位于在反射表面上规则排列的多个点上)且不防碍衬底层折叠时,折叠可在压模后进行。
附图概述
图1是示出本发明反射制品的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
图2(a)、2(b)和2(c)是示出一生产过程中把本发明反射制品的边缘折起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3是用在生产本发明反射制品中使用的反光层的展开图。
图4是示出把一自纯化部件附着到本发明反射制品的反光层上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反射制品的一个模式的剖面示意图,图5(b)是示出反射制品几何图案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反射制品的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该反射制品包括衬底层(2)和覆盖衬底层(2)的表面的反光层(1)。反射制品具有基本上平坦的基底部分(4)和向反光层(1)的一侧突出并被基底部分(4)隔开的多个凸起。
反射制品通过把这些层之一边缘的边框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折叠,从而至少在把反射制品固定于物体表面时,层(1)或层(2)的边缘包裹层(1)或(2)中另一个的边缘,这样来防止反光层(1)与衬底层(2)脱层。
反射制品
把按照本发明的反射制品归类为一种宽入射反射制品。这里所使用的“宽入射反射制品”指对从靠近水平面的法线方向发射的光具有足够级别的反射亮度且对从靠近水平面的方向发射的光具有可见级别的反射亮度(例如,1.5 CPL或更大)的反射制品。换句话说,当入射从靠近反射制品的水平面的法线方向变到靠近水平面的方向时,本发明的反射制品具有如此充分的反射性质,从而反射亮度不会极度降低(例如,不会降到1 CPL或更低)。在表现出充分反射性质的本发明的反射制品中,入射角的范围至少是0-75°,而较佳的是0-86°,该角度是与反射制品基底部分的平坦表面的法线所夹的角。
下列关系式(I)示出适当地设计凸起尺寸与配置的各参数的相互关联。当凸起的配置和尺寸遵循此关系式时,凸起按照由规则重复一个或多个几何平面图案而形成的图案彼此分开排列。由于凸起是分开的且相互独立,所以粘到反射表面的固体异物很容易被除去。
0.05<h/P<0.60 (I)
P指在相互邻接的两个凸起之间的距离(间距),而H指从基底部分的表面测得的凸起高度。
当固定多个P时,利用最大的P。例如,在一斜方形(rhomb)的四个顶点上设置点状凸起(6)的情况下,把沿对角线的两个凸起(6)之间的距离取为P。当从反光层宽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连续地形成凸起时,P指如图1所示垂直于这行凸起(6)的剖面(沿反光层(1)纵向的剖面)中的两个凸起(6)之间的距离。
当一行凸起的设置和尺寸固定时,可设想如此放置这行凸起,从而其按照由规则地重复矩形而形成的图案横过矩形的两个顶点。即,凸起线形成在矩形的相互平行的边上,而这些线相互分开且独立。
当公式(I)的h/P值为0.05或更小时,对具有比较大入射角的光线的反射亮度易于退化。相反,当公式(I)的h/P值为0.60或更大时,可理解,不可把能获得充分的反射亮度的入射角设计得太大(例如,70°或更大)。从此观点来看,公式(I)的h/P值最好在从0.07到0.47的范围内,更佳的是0.08-0.30。
当能在突出部分以充分亮度反射的最大入射角为θ的情况下,公式(I)的h/P几乎与角(90-θ)的正切一样,即,tan(90-θ)。
公式(I)中的下限0.05和上限0.60几乎与θ的下限约为60°和上限约为87°具有同样的意义。
P一般是4mm或更大。如果P比该值小,则可理解,具有大的入射角的光线的反射性质不能得以改善。如果它太大,则凸起的配置密度变小了,从而易降低改善大入射角光线反射性质的效应。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P最好为8-30mm,而更佳为10-25mm。
另一方面,h一般是0.5mm或更大。如果小于0.5,则可理解,具有大入射角的光线的反射性质不能得以改善。如果它太大,则反光层(1)在形成凸起(6)时容易被损坏。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h最好为1-10mm,而更佳为1.5-5mm。在沿垂直方向的剖面(参阅图1)中,凸起的边界点与相邻基底部分(4)之间的距离一般是5mm或更大。如果它太小,则可理解,具有大入射角的光线的反射性质不能得以改善。如果凸起的宽度太大,则凸起(6)的配置密度变小,则容易降低改善大入射角的反射性质的效应。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宽度较佳为10-40mm,而更佳为15-35mm。
最好,凸起(6)与通过规则重复一个或多个几何平面图形而形成的图案相一致,且相互分开地设置在这些图形的所有顶角处。如此设置每个凸起(6),从而使得底部图形(在具有底部部分的边界表面中的水平剖面)的重心(在圆的情况下为圆心)基本上与该几何图形的一个顶角(凸起的设置中心)相一致。一个图形的重心可用数学技术获得。该几何图形的形状不限,只要它满足公式(I)。例如,在包括基底部分(4)的水平面上,它可是矩形、诸如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多边形或通过配置两个三角形使每个三角形的一边彼此接触而形成的斜方形。有一种多个几何平面图形存在于一种排列图案上的情况,所以要确定多个P值。但是,为改善大入射角的反射性质,所有的P值最好满足公式(I)。
凸起(6)的配置尺寸是这样来确定的,使得以相互邻接的两个凸起之间的间隔设置的基底部分(4)的水平方向(例如,直到图1中反光层(1)纵向的尺寸)的最小尺寸一般为2-20mm,而较佳为3-15mm。在配置密度不是太小就是太大的情况下,大入射角的反射性质容易被降低。作为凸起(6)在沿垂直方向的剖面中的形状,可利用例如,半圆、半椭圆、其顶部部分沿水平方向切掉的半圆或椭园、三角形、梯形或四边形。多个凸起可包括具有两个或更多实心形状的凸起,只要它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
通过压模形成的每个凸起(6)在衬底层背面的一侧是空心的。在此情况下,凸起容易因外力而变形,尽管它与衬底层的厚度有关。最好用树脂等填充这些凸起以进行加固。可采用可由紫外线、电子束、热度、湿度等固化的树脂。在固化树脂被填入中空处之后,通过固化可显示出这种固化树脂的加固效果。
当凸起(6)形成线后,这些线一般沿衬底层(2)的纵向通过基底部分(4)分开设置。在此情况下,这些线的纵向一般作得沿衬底层的宽度方向基本上平行。或者,最好作成垂直于入射光的方向。这可有效地加强反射制品的反射亮度。例如,当光基本上平行于衬底层(即,反射制品)的纵向进入时。凸起线的纵向最好沿衬底层的宽度方向基本上平行。另一方面,当光以与反射制品的纵向成预定角度的入射角被进入时,最好凸直线的纵向与衬底层的宽度方向不平行,而是垂直于光的入射角方向。在光以多个入射角进入的情况下,最好凸起线不是直的,而是扭转多个角或弯曲。
衬底层
衬底层(2)一般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其中,软金属或软塑料是较佳的,这是因为它们的拉伸性质优良。这种材料可容易地经受压模(以及折叠),从而可容易地形成凸起(6)和折起部分(3)。作为软金属,铝、铜、银、金等金属是较佳的。作为软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等塑料是较佳的,对诸如拉长强度等厚度或性质不作特别限制,只要它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但是,在反射制品通过稍后要描述的压模和折叠制成的情况下,则最好如下选择衬底层的性质。在金属的情况下,较佳的厚度范围为0.05-2mm,在塑料的情况下为0.1-5mm。它太簿时,该衬底层在通过压模而形成凸起时容易破碎。它太厚时,则使得通过压模形成凸起变得困难。较佳拉伸强度为1-15kg/mm2,而更佳则是2-12kg/mm2。当拉伸强度小于1kg/mm2时,衬底层在压模或折叠时就容易破碎。当拉伸强度在15kg/mm2以上时,可理解加工处理变得困难。
反光层
反光层(1)有一半透明膜涂层,并可在诸如不暴露小珠等反射制品表面处利用封壳(capsule)透镜或密封透镜。例如,可使用具有诸如立方角棱镜等棱镜反射制品的半透明膜并在半透明膜的背面上放置密封层来把棱镜反射制品密封成封壳状,这样可形成棱镜型反光层。在棱镜型反射层中,半透明膜的表面(一般是没有任何棱镜反射制品的平坦表面)是反射表面(5)。对于上述半透明膜,可使用聚丙烯树脂、聚酯树脂、氟树脂、聚烯烃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树脂。半透明膜的整个光传输率一般是80%或更大。
具有涂层的反射层的例子有由3M Innovative Properties公司生产的Scotch Light(注册商标)牌No.580、No.3810J和No.1570。棱镜型反射层的例子有由3M生产的Scotch Light(注册商标)牌No.981。不对反射层的诸如断裂伸长率、抗断强度和厚度等性质作特别限制,只要它们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但是,当反射制品通过压模制成时,按如下的选择是较佳。较佳的断裂伸长率为5-300%,而格外较佳的是10-280%。如果伸长率在300%以上,则在压模时,在反射表面上产生折痕是可理解的。相反,如果断裂伸长率在5%以下时,可理解,压模变得困难。较佳的抗断强度为1.0-10.0kg/25mm。而格外较佳的为3.0-7.0kg/25mm。当抗断强度在1.0kg/25mm以下时,则反射层在压模时容易破碎。相反,如果抗断强度在10kg/25mm以上时,则可理解压模变得困难。较佳的厚度范围为10-750μm。如果低于10μm,则在压模时,反射层易于破碎。相反,如果在750μm以上时,则可理解压模变得困难。
为了把反光层(1)固定到衬底层(2),例如,可用粘合剂(10)。作为粘合剂,可使用丙烯酸粘合剂、聚烯烃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硅酮粘合剂、环氧树脂等粘合剂。作为粘合剂,可使用压敏粘合剂、热敏粘合剂(包括热溶性)、固化粘合剂等粘合剂。其中,压敏粘合剂是较佳的,因为压敏粘合剂有高流动性,所以可通过压模容易地形成凸起。粘合剂(10)一般放在衬底层和反射层之间以形成层叠体,而该层叠体的厚度一般为5-50μm。
粘合剂层
可把粘合剂设在衬底层的背面上(未放反射层的表面)。粘合剂层用来把反射制品粘到诸如护栏等物体上。作为此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使用类似于以上所述的粘合剂。粘合剂层一般用衬垫(liner)来保护,较佳的衬垫是通过粘贴由聚乙烯、聚丙烯等制成的树脂层以及由诸如聚乙烯对苯二酸、聚乙烯、聚丙烯等树脂制成的纸或膜形成的隔离纸。
反射制品的制造
最好,通过一种包括压模而形成凸起(6)的操作在内的方法来生产反射制品。由于可准确地形成具有预定形状、尺寸和配置的凸起。对于压模,可把具有多个预定形状、尺寸和配置的凸起的压模工具从背面一侧抵住衬底层。如此设计形状、尺寸和配置,以便与反射制品的那些相符。用于压模的压力通常是1-100kg/cm2,而较佳的是20-80kg/cm2。压力是由诸如机械加压或压力减压等压力操作来施加的。可把由表面上具有上述凸起的板或滚筒构成的第一工具与紧靠在反光层表面上的第二工具组合起来使用。作为第二工具,可使用具有能容纳第一工具的凸起的凹陷的工具,或具有平坦表面且由能在第一工具从其背面抵住衬底层时变形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而作为第二工具(具有平坦表面的工具)的材料,则可用橡胶、合成橡胶等。
在用压模来生产的方法中,可使用同样的条件和同样的压模工具。如上所述,包括反光层(2)和由衬垫保护的粘合剂层的层叠体形成于衬底层的表面和背面上。具有多个凸起的压模工具压住该层叠体以形成凸起。或者,压模可在把字母、设计等标记被印上涂层表面之后来进行。除此之外,可以这样的方式来形成本发明的反射制品,即把反光层叠加在具有预先形成的凸起的衬底层上,然后,在减压下把反射层压到与衬底相接触。
另一方面,图2示出包括形成操作的用于生产保护反光层边缘部分的折起部分(3)的方法。首先,制备由有拉伸能力的金属或树脂制成的平坦衬底层作为衬底层。然后,把反光层(1)固定到衬底层(2)的表面上以形成层叠体。此时,反光层(1)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衬底层(2)宽度方向的长度。衬底层具有从反光层的宽度方向上一端被固定的部分处沿衬底层宽度方向延伸的可折叠部分。正如图3所示,最好,折起部分(3)覆盖反光层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所以,正如图2所示,反光层被固定在沿衬底层宽度的中心部分,从而反光层(1)的纵向与衬底层(2)的纵向基本上一致,而可折叠部分形成于衬底层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如此形成的可折叠部分向衬底层的表面这一侧折起,以形成覆盖反光层的末端部分及该末端部分附近的折起部分(3)。折叠可用手工或诸如折弯机等机器来完成。最好,折起部分(3)粘到反射层的表面(反射表面),以免在折起部分之间形成空隙。这是因为它可防止水滴或固体异物的进入,而当反射制品在户外使用的情况下,可加强折起部分的耐用度。
对折起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图中的情况下,沿衬底层宽度方向的尺寸)不作特别限制,只要它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它一般是2-30mm,而较佳是5-20mm。当折叠部分沿宽度方向的尺寸太小时,折起部分(3)在冲洗操作中容易脱层。当它太大时,则暴露的反射表面(5)(未被折起部分覆盖的部分)的面积变小,因而亮度容易变坏。在衬底层(2)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下,衬底层具有可延展性(或塑性变形性)。所以,在折叠之后很容易保持折起部分的状态。但是,在需要的时候,可把折起部分(3)连接到反射表面(5)。在衬底层由软塑料制成的情况下,存在衬底层高出反射表面(5)的情况,这是因为衬底层具有弹性的缘故,而折起部分(3)的弹性被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可按需要把该折起部分连接(包括融合)到反射表面。
一般来说,折起部分(3)沿反光层的纵向连续延伸。但是,折起部分(3)可沿反射层的纵向不连续延伸,只要它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在折起部分是不连续设置的情况下,可只配置在一部分基底部分(4)上。虽然,如图3所示,折起部分的一个开口端是线性的,但它也可以是波状的、锯齿状、梳状或非线性。在开口端为非线性的情况下,最好使反射表面的暴露面积尽可能放大。在这个情况下,最好使凸起一部分的折起部分的尺寸小于基底部分(4)的折起部分的尺寸。
折起部分可覆盖反光层纵向上的一个或两个末端部分。
反射制品的使用
本发明的反射制品对固定于例如汽车等头灯以以相当大的入射角照射的路旁或隧道内壁上的描画器或交通控制标志特别有用。另外,本发明的反射制品在晚间可加强固定着反射制品的护栏、标志牌、指示器等的可见度。就是说,通过在这类物体上设置反射制品,诸如驾驶员等观察者即使从相当远的位置也能发觉该物体。当把反射制品固定在上述物体之一时,除了上述粘合剂外,还可使用诸如螺丝或销钉等固定手段。
另外,正常地进行清洗以保持反射制品的反射表面清洁是良好的。如果能使受污染表面能在从完成清洗到下次清洗这一段时段内保持清洁则更好。所以,最好用包含诸如钛等轻溶剂的半透明保护膜来覆盖反射表面,或如图4所示使用自清洗部件(7)。图4的自清洗部件是布、膜等簿片制成的。把自清洗部件的一端固定在反射制品的反射表面上,从而使该部件在风中自然飘动,或在车辆驶过时飘动。当此簿片飘动时,簿片摩擦反射表面而呈现出自清洗效果。
顺便提一下,反射制品是这样来配置的,从而反射制品(衬底层和反光层)的纵向与道路的延伸方向基本上平行。所以,当风压不起作用时,该簿片沿垂直方向垂下。在此情况下,把一端固定于反射制品沿宽度方向即重力方向的上端。簿片最好是半透明的。半透明簿片由例如透明膜、筛网、网格、半透明材料、具有至少一个透视窗的非半透明簿片制成。替代簿片,可使用诸如线或细线等细绳。
如图4所示,自清洗部件(7)最好这样放置,使得在风压不起作用时,只有基底部分(4)被覆盖,而凸起的表面(反射一侧表面)不被覆盖。在把本发明的反射制品用作描画器等时,它一般反射具有相对大入射角的光,于是观察者察觉到光,所以,由凸起的反射侧表面反射的光比基底部分的反射光在增强可见度方面更有用。所以,如上所述来配置自清洗部件是较佳的。顺便提一下,如图4所示,自清洗部件如此固定,从而夹住待固定于增强部分和反光层之间的一端。可有效地防止自清洗部件从反射制品上掉落。另外,自清洗部件的待固定端可固定在能像钟摆一样摆动的点上。
对自清洗部件(7)的长度(从要被固定的端(18)到不固定的端(9)的距离)不作特别的限制。例如,在如图所示以沿宽度方向的间隔设置凸起以形成线的情况下,最好这个距离与从衬底部分的一端(固定端在宽度方向上所在的位置)到沿重力方向与基底部分邻接的凸起线的顶点(分隔线)下端的距离一样或更大。
例子
以下用例子和比较例子对本发明作更多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决不限制这些例子。
例1
把软铝(由Toyo Aluminum生产的AIN30H-O)作为衬底层,把由3M生产的No.981棱镜型反射层用作反光层。软铝的厚度为0.08mm,拉伸强度约为8kg/mm2。反射层的厚度约为170μm,抗断伸长率为200%,抗断强度为4.8kg/25mm。把反光层(1)用设在反射层背面上的一层丙烯酸压敏粘合剂粘到衬底层(2),以获得由反光层和衬底层构成的层叠体。衬底层和反射层彼此粘接,从而待形成折起部分(3)的边缘是由沿宽度方向的衬底层的两端部分中形成的。
在上述方式中获得的层叠体首先经受图2所示的折叠。图3所示的可折叠部分经过向衬底层表面这一侧折叠而形成覆盖反光层的末端部分及该末端部分附近的折起部分。折叠是用机器(折弯机)来完成的。把折起部分(3)附着到反射层的表面(反射表面),从而在反射层与折起部分之间不形成空隙。
接着,使层叠体经过压模以完成本发明的反射制品。压模是通过把压模工具上的多个凸起压到衬底层的背面(与反射层表面相对的表面)来完成的。压模是在约70kg/mm2的压模压力下,通过利用具有凸起的第一工具和具有能容纳第一工具的凸起的凹陷的第二工具完成的。具有凸起线的几何图案和基底部分示于图5(a)和5(b)。在本例中,凸起(6)形成多条线,它们沿衬底层的宽度方向(就是说,己完成的反射制品的宽度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凸起的宽度为25mm,间距为15mm,高为2.5mm。反射制品的长度为50cm和宽为20cm。
例2
除了并不提供折起部分外,以与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本发明的反射制品。
例1和例2的评估
首先,把在例1和例2中获得的反射制品固定到垂直于地面的壁上。用高压汽车冲洗机把水喷射到沿宽度方向的每个反射制品的末端部分和末端部分的附近以确认是否造成反射层末端部分脱层。水是在喷射头与反射制品的末端部分之间距离为30cm且喷射时间为1分钟的条件下喷射的。结果,用肉眼观察反射层末端部分的脱层。在例1中,反射制品在喷水前和喷射完成之后没有发现有区别。另一方面,在喷射完成后观察到反射层脱层。
本发明的反射制品至少在于把反射制品固定在诸如隧道内壁等物体表面的情况下。上述反光层的至少一端部分在宽度方向上用上述衬底层覆盖。所以,即使反射制品受到常规冲洗操作,反光层末端部分的脱层也可被有效地防止。
Claims (3)
1、一种反射制品,包括:
衬底层,以及
覆盖所述衬底层的表面的反光层;
其该反射制品设有基本上平坦的基底部分和被所述基底部分隔开且向所述反光层突出的多个凸起,在把反射制品固定于一物体的至少一个表面的情况下,通过把所述层之一的一边的至少一部分折起,从而包裹其中另一层的一边的至少一部分来防止所述衬底层与所述反射层彼此间的脱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反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层和所述反光层都有长度和宽度方向,围绕所述衬底层宽度方向的边缘的至少一个部分在反光层这一侧折起。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用于制造反射制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一由具有树脂拉伸能力的金属制成的平坦衬底层,
(b)通过把一反光层固定到所述衬底层的一表面上,使得宽度方向的长度比衬底层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以及在把反光层固定于衬底层时,在围绕沿衬底层宽度方向的边缘的部分中形成沿衬底层宽度方向伸长的可折叠部分,这样形成层叠体,以及
(c)通过把所述可折叠部分向衬底层的被所述反光层覆盖的表面一侧折起,从而覆盖住所述覆盖层的末端部分,这样来形成折起部分,以及
(d)通过把具有多个凸起部的压模工具紧靠在衬底层的另一表面,使层叠体经受压模而产生所述凸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9721/99 | 1999-06-25 | ||
JP17972199A JP4222689B2 (ja) | 1999-06-25 | 1999-06-25 | 反射材および反射材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58277A true CN1358277A (zh) | 2002-07-10 |
Family
ID=1607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809448A Pending CN1358277A (zh) | 1999-06-25 | 2000-06-22 | 反射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17923B1 (zh) |
EP (1) | EP1190267B1 (zh) |
JP (1) | JP4222689B2 (zh) |
KR (1) | KR100674452B1 (zh) |
CN (1) | CN1358277A (zh) |
AT (1) | ATE343802T1 (zh) |
AU (1) | AU5758400A (zh) |
BR (1) | BR0011895A (zh) |
CA (1) | CA2377022A1 (zh) |
DE (1) | DE60031534D1 (zh) |
MX (1) | MXPA01013433A (zh) |
NO (1) | NO20016287L (zh) |
WO (1) | WO2001001172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8834A (zh) * | 2020-07-29 | 2020-12-22 | 苏州正赞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心开口杆件的生产方法 |
CN113356105A (zh) * | 2021-06-24 | 2021-09-07 |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线形轮廓标及加工工艺 |
CN113785226A (zh) * | 2019-05-24 | 2021-12-10 | 3M创新有限公司 | 雷达回射制品 |
CN114424096A (zh) * | 2019-09-19 | 2022-04-29 | 未来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备用于提高逆反射系数的图案的逆反射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16029A (ja) * | 2002-09-24 | 2004-04-15 |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反射性物品 |
US20040146677A1 (en) * | 2003-01-24 | 2004-07-2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Flexible reflective sleeve |
KR100612979B1 (ko) * | 2004-08-17 | 2006-08-1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평활하지 않은 굴곡면에 안착성이 우수한 역반사 시트 및그 제조방법 |
US7121155B2 (en) * | 2004-12-29 | 2006-10-1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Pressure indicating structure |
BRPI0500848A (pt) | 2005-01-10 | 2006-09-05 | Avery Dennison Do Brasil Ltda | filme, substrato e uso do filme |
JP4705825B2 (ja) * | 2005-09-06 | 2011-06-22 | 株式会社昭和化成 | 箱型文字看板 |
US20070237578A1 (en) * | 2006-03-31 | 2007-10-1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Flexible sleeve |
US8224189B1 (en) * | 2007-02-02 | 2012-07-17 | Sunlight Photonics Inc. | Retro-directive target for free-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WO2008126110A1 (en) * | 2007-04-11 | 2008-10-23 | Irc International Reflective Company S.P.A. | A structured element for lateral road signals |
WO2008126109A1 (en) * | 2007-04-11 | 2008-10-23 | Irc International Reflective Company S.P.A. | A structured element for horizontal and/or lateral road signals |
JP5161538B2 (ja) * | 2007-10-31 | 2013-03-13 |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 防風雪シート |
ITMO20090241A1 (it) * | 2009-10-02 | 2011-04-03 | Giorgio Corradi | Elemento strutturato per segnaletica stradale orizzontale e/o laterale. |
ITMO20100212A1 (it) * | 2010-07-23 | 2012-01-24 | Giorgio Corradi | Elemento strutturato per segnaletica laterale con strato di ancoraggio. |
GB201016748D0 (en) * | 2010-10-05 | 2010-11-17 | Univ Leeds | Reflective substrate |
CN102967892B (zh) * | 2011-08-30 | 2015-12-02 |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光学式触控装置的反光镜及使用该反光镜的光学式触控装置 |
CN105277176B (zh) * | 2015-09-18 | 2017-03-08 | 北京林业大学 | Ccd组合全站仪摄影基站摄影测量方法 |
EP3504579B1 (en) | 2016-08-26 | 2023-01-04 | Filo, Andrew Simon | Modulating retroreflective piezoelectric multilayer film |
KR101861984B1 (ko) | 2016-08-31 | 2018-05-28 | 유선진 | 플러그를 눌러서 뽑는 콘센트 |
US10697138B2 (en) * | 2017-06-12 | 2020-06-30 | Driskell Holdings, LLC | Directional surface marking safety and guidance devices and systems |
US10221530B2 (en) * | 2017-06-12 | 2019-03-05 | Driskell Holdings, LLC | Directional surface marking safety and guidance devices and systems |
WO2021054777A1 (ko) * | 2019-09-19 | 2021-03-25 | 미래나노텍(주) | 재귀반사 계수의 향상을 위한 패턴을 포함하는 재귀 반사 시트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12867A (en) | 1983-03-09 | 1987-12-15 | Santa Barbara Research Center | Retroreflector |
JPS6241804A (ja) | 1985-08-20 | 1987-02-2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人車の誘導路 |
GB8707219D0 (en) * | 1987-03-26 | 1987-04-29 | Kt Technologies Inc | Cable shielding tape |
WO1991019857A1 (en) | 1990-06-20 | 1991-12-26 | Giorgio Corradi | Marker strip |
US5318822A (en) * | 1992-09-11 | 1994-06-07 | Davidson Textron Inc. | Hollow core instrument panel |
US5670264A (en) | 1994-05-10 | 1997-09-23 | Shertech, Inc. | Thermal barrier |
GB2297906B (en) | 1995-02-14 | 1999-03-17 | Artlines Ltd | Framing method and framing means |
MX9710351A (es) | 1995-06-29 | 1998-04-30 | Minnesota Mining & Mfg | Material marcador retrorreflectivo humedo. |
US6451408B1 (en) | 1995-06-29 | 2002-09-1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
ZA965382B (en) * | 1995-06-29 | 1997-12-25 | Minnesota Mining & Mfg | Wet reflective marking material. |
US5775835A (en) * | 1995-10-26 | 1998-07-07 | Szekely; Kenneth E. J. | Embedment tiles for pedestrian platforms and walkways |
US5975706A (en) | 1997-03-31 | 1999-11-0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Wide incident angle reflective plate |
JPH10333616A (ja) | 1997-03-31 | 1998-12-18 |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 広入射角反射プ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GB9706886D0 (en) * | 1997-04-04 | 1997-05-21 | Houghton Harry V | Three dimensional traffic safety products |
JP2001081735A (ja) | 1999-09-03 | 2001-03-27 |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清浄装置及び反射装置 |
JP4712867B2 (ja) * | 2006-03-29 | 2011-06-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端末 |
JP5775835B2 (ja) * | 2012-02-22 | 2015-09-09 | 安立計器株式会社 | ケースの防滴構造と携帯可能な温度計測器用ケース |
-
1999
- 1999-06-25 JP JP17972199A patent/JP422268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
- 2000-06-22 AU AU57584/00A patent/AU5758400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6-22 WO PCT/US2000/017182 patent/WO2001001172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0-06-22 CN CN00809448A patent/CN1358277A/zh active Pending
- 2000-06-22 EP EP00943058A patent/EP119026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2 KR KR1020017016562A patent/KR10067445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6-22 DE DE60031534T patent/DE60031534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2 MX MXPA01013433A patent/MXPA01013433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0-06-22 US US09/599,672 patent/US651792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2 AT AT00943058T patent/ATE343802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6-22 CA CA002377022A patent/CA237702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6-22 BR BR0011895-8A patent/BR0011895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1
- 2001-12-20 NO NO20016287A patent/NO20016287L/n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85226A (zh) * | 2019-05-24 | 2021-12-10 | 3M创新有限公司 | 雷达回射制品 |
CN113785226B (zh) * | 2019-05-24 | 2025-03-11 | 3M创新有限公司 | 雷达回射制品 |
CN114424096A (zh) * | 2019-09-19 | 2022-04-29 | 未来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备用于提高逆反射系数的图案的逆反射片 |
CN112108834A (zh) * | 2020-07-29 | 2020-12-22 | 苏州正赞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心开口杆件的生产方法 |
CN113356105A (zh) * | 2021-06-24 | 2021-09-07 |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线形轮廓标及加工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NO20016287L (no) | 2002-02-25 |
JP2001003324A (ja) | 2001-01-09 |
MXPA01013433A (es) | 2002-07-22 |
JP4222689B2 (ja) | 2009-02-12 |
WO2001001172A1 (en) | 2001-01-04 |
CA2377022A1 (en) | 2001-01-04 |
BR0011895A (pt) | 2002-04-02 |
AU5758400A (en) | 2001-01-31 |
EP1190267A1 (en) | 2002-03-27 |
ATE343802T1 (de) | 2006-11-15 |
NO20016287D0 (no) | 2001-12-20 |
KR20020021139A (ko) | 2002-03-18 |
DE60031534D1 (de) | 2006-12-07 |
US6517923B1 (en) | 2003-02-11 |
EP1190267B1 (en) | 2006-10-25 |
KR100674452B1 (ko) | 2007-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58277A (zh) | 反射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98988C (zh) | 为一表面提供后向反光性能的组合物和方法 | |
AU725377B2 (en) | Wide incident angle reflective plate | |
US4340319A (en) | Pavement marker | |
TW297865B (zh) | ||
CN1021353C (zh) | 后向反射路面标志 | |
US5941655A (en) | Direction-indicating pavement marking having raised protuberances and method of making | |
EP0223564A2 (en) | Transparent multi-layer cover film for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 |
JP2010170146A (ja) | 路面標示物品 | |
CN1119232C (zh) | 对多孔反光片的切割和封边 | |
CN111627319A (zh) | 防窥膜 | |
JP2004138671A (ja) | 再帰反射性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再帰反射性物品 | |
JP3950255B2 (ja) | 光反射材の製造法 | |
JPH10333616A (ja) | 広入射角反射プ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1081737A (ja) | 反射材および視線誘導構造 | |
KR200265847Y1 (ko) | 도로 반사경 | |
CN210865501U (zh) | 一种安健环标示牌 | |
CN217981906U (zh) | 一种防水夜光反光膜 | |
KR20170062821A (ko) | 반사 원단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반사 원단을 이용한 도어 손상 방지용 보호패드 | |
JP2001081735A (ja) | 清浄装置及び反射装置 | |
JP2007262865A (ja) | 道路用標示装置 | |
JPH06128916A (ja) | 道路標示材 | |
CN102031762A (zh) | 确保能见度的公路地标物结构 | |
KR200437832Y1 (ko) | 불법광고물부착방지용시트 | |
JP2004145042A (ja) | 光反射板、ブロックおよびブロック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