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7442C - 盒式盘和用于该盒式盘的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盒式盘和用于该盒式盘的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27442C CN1327442C CNB2004800010934A CN200480001093A CN1327442C CN 1327442 C CN1327442 C CN 1327442C CN B2004800010934 A CNB2004800010934 A CN B2004800010934A CN 200480001093 A CN200480001093 A CN 200480001093A CN 1327442 C CN1327442 C CN 132744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disk cartridge
- record
- main cartridge
- transcr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盒式盘以及用于该盒式盘的再现装置。所述盒式盘包括一光盘(2)以及可旋转地容纳所述光盘(2)的一主盒体单元(5)。作为主盒体单元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端的主盒体单元的一侧表面为半圆形的弧形部分(7),其将容纳在主盒体单元中的光盘的中心作为中心。主盒体单元进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方向可以方便地被识别,以实现平稳的装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诸如光盘之类的盘形记录介质固定其中的盒式盘以及用于该盒式盘的再现装置。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3年7月28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281395、日本专利申请No.2003-281391,以及2004年5月10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140491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至今,将诸如光盘的盘形记录介质可旋转地安装在其内部、装载于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并作为盘形记录介质容纳于其中的盒式盘已经被广泛使用。包括容纳于主盒体单元内部的盘形记录介质的这类盒式盘,可为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而装载/卸载处于保护状态的盘形记录介质。
作为这类盒式盘,包括可旋转地容纳于矩形主盒体单元中的盘形记录介质的一类受到普遍使用。
同时,在市场上可获得的容纳于盒式盘中的盘形记录介质之中,存在有尺寸相同而记录和/或再现系统不同的盘形记录介质。在记录和/或再现系统方面不相同的盘形记录介质,可能由于兼容性使其不能在通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予以记录和/或再现。容纳尺寸基本相同的盘形记录介质的盒式盘,同时具有外部基本相同的外形。也就是说,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具有基本相同外形而在记录和/或再现系统不同的盒式盘。在这些市场可得到的盒式盘中,具有用于识别盒式盘中所容纳的盘形记录介质种类的识别部件。这些识别部件利用带有盒式盘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设置的盒识别部件可进行机械或电气辨认,但很难以目测迅速辨认。
因此,人们已经提出基于主盒体单元的外形很容易辨认容纳于其中的盘形记录介质种类的盒式盘。在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H11-353845(专利公报1)中公开了这种盒式盘的一个示例。
在专利公报1中公开的这种盒式盘中,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插入端具有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端基本相同的弧形侧边,以便很容易地辨别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插入方向,同时很容易地防止误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发生。另外,由于侧边为弧形,盒式盘的尺寸比矩形盒式盘小。
在专利公报1中公开的盒式盘中,主盒体单元的侧边为弧形。可是,盒式盘的尺寸并没有相应于其中容纳的盘形记录介质而减小。
此外,至今广泛使用的矩形盒式盘,可被插入到为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设置的盒体固定器的盒体支撑部件中或从其中卸除。即,通过使矩形盒式盘沿为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设置的插入引导部件移动,可稳定地装载或卸除矩形盒式盘。
对于矩形盒式盘,如果设有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设置的弹出单元的配合啮合部分相啮合的啮合凹部,则很自然地将其设置在与插入方向平行的表面内。
如果为了减小保持容纳其中的盘形记录介质的盒式盘的尺寸,使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盒式盘中的(如专利公报1中所示的盒式盘中的)插入端为弧形,则很难在平行于插入方向延伸的平面内设置与为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设置的弹出单元的配合啮合部分进行啮合的啮合凹部。即,啮合凹部使得能够在将盒式盘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操作过程中稳定地操作弹出单元,但作为试图减小盒式盘尺寸的结果,也许造成不能在平行于插入方向的平面内设置这样的凹部。
在盒式盘中,为了进一步减小其尺寸,约插入端一半的区域被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造成不能在平行于插入方向延伸的平坦侧表面中设置与弹出单元的配合啮合部分进行啮合的啮合凹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相应于其中容纳的盘形记录介质进一步减小尺寸的盒式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便捷平稳地装载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的盒式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盒式盘,其中容纳于主盒体单元内部的盘的信号记录区域的一部分从盘的内边缘到外边缘可以可靠地被暴露于外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盒式盘,其中用于暴露容纳于主盒体单元内部的盘的一部分的一记录和/或再现孔可以可靠地被打开/关闭。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盒式盘,其中为主盒体单元设置的用于打开/关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孔的活门(shutter)单元可稳定地移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盒式盘,其中当相应于其中容纳的盘形记录介质进一步减小盒式盘的尺寸时,装载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的盘能够很容易地弹出。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盒式盘,其中与为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设置的弹出单元的啮合可以可靠地实现,以便获得稳定的弹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地装载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的盒式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上述盒式盘的再现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盒式盘,其包括一盘、以及将盘可旋转地容纳于其中的一主盒体单元,其中主盒体单元的一个侧表面为一基本上半圆形的弧形部分,该弧形部分将容纳于主盒体单元中的盘中心作为中心,两个侧边与所述弧形部分连续并彼此平行,一记录和/或再现孔用于跨越所述盘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将所述盘的信号记录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外部,其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孔形成为开设在所述主盒体单元的所述两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上,而在邻近所述主盒体单元的两个侧边中与主盒体单元的上述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的弧形部分的一部分上形成啮合凹部。
对于本发明的盒式盘,主盒体单元的一个侧表面被形成为将容纳于主盒体单元中的盘中心作为中心的一基本上半圆形的弧形部分,使得盒式盘的至少一侧边具有基本近似容纳于其中的盘的半圆,从而实现了主盒体单元尺寸的进一步减小。
在主盒体单元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插入侧上形成主盒体单元中设置的弧形部分。此外,主盒体单元与其形成为弧形部分的插入端相对的后侧为弯曲部分,其具有比弧形部分小的曲率。
对于这种将其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插入端形成为基本弧形的部分的盒式盘,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方向能够很容易地辨别,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的插入。
另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的插入端被形成为半圆形的弧形部分,所以可在宽角度范围上平稳地将盒式盘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设置的盒体装载/卸除开口内。
用于打开/关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孔的活门单元可移动地设置在主盒体单元上。该活门单元沿着除了主盒体单元的弧形部分以外的所述两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移动,以打开/关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孔。活门沿其移动的侧边优选为平行于活门单元移动方向的一侧。
在这种盒式盘中,记录和/或再现孔被形成为面向主盒体单元中除了其弧形部分以外的侧表面,由此用于打开/关闭记录和/或再现孔的活门元件可稳定、可移动地安装在主盒体单元上,以有效地关闭记录和/或再现孔。
本发明的盒式盘包括一盘、以及具有可旋转地容纳其中的盘的一主盒体单元,其中主盒体单元的一个侧表面为将容纳于主盒体单元中的盘中心作为中心的基本上半圆形的弧形部分。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开设的切口(cut-out)形成在与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方向相反的啮合凹部的侧面上。
在带有啮合凹部的主盒体单元的所述另一侧边上形成另一啮合凹部。
用于暴露至少一部分盘的记录和/或再现孔形成在主盒体单元中,而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被形成为开设在主盒体单元侧表面上,所述侧表面为除了主盒体单元中带有弧形部分以外的、形成有啮合凹部的侧表面。用于打开/关闭记录和/或再现孔的活门单元可移动地安装在主盒体单元上。
当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装载本发明的盒式盘时,弹出单元的一部分啮合在啮合凹部中。在此情况中,弹出单元的一部分可以被啮合在一切口内,该切口设置在与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方向相对的啮合凹部一侧,以沿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开设,由此所述弹出单元的一部分可被啮合在弧形啮合凹部中。即使是在以相对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倾斜的方向插入盒式盘的情况下,弹出单元的该部分也能与啮合凹部有效地啮合。
所述啮合凹部包括与设置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弹出单元的一部分啮合的第一啮合凹部;和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一部分啮合的第二啮合凹部。
此外,由于除与弹出单元的一部分相啮合的啮合凹部外,在盒式盘中设置了另一啮合凹部,所以在控制机构啮合在另一啮合凹部中用于定向控制时,可以使装载单元在所述另一个啮合凹部中啮合来实现装载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再现装置,其包括:用于固定盒式盘的盒体固定器和用于再现所述盒式盘中的盘上的数据的盘驱动单元。所述盒式盘具有盘和将所述盘可旋转地容纳于其中的主盒体单元;所述主盒体单元的一个侧表面为基本上半圆形的弧形部分,该弧形部分将容纳于所述主盒体单元中的所述盘的中心作为中心,两个侧边与所述弧形部分连续并彼此平行,一记录和/或再现孔用于跨越所述盘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将所述盘的信号记录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外部,其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孔形成为开设在所述主盒体单元的所述两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上,而在邻近所述主盒体单元的两个侧边中与主盒体单元的上述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的弧形部分的一部分上形成啮合凹部。
所述再现装置还可包括用于与所述啮合凹部啮合的弹出单元。
所述再现装置还可包括用于显示从所述盒式盘再现的数据的显示器;用于输出从所述盒式盘再现的数据的扬声器;和用于滚动所述显示器上的数据的控制键。
附图说明
在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尤其当结合附图阅读时,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的、从上半盒体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的、从下半盒体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的、从下半盒体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4为示出了活门单元和带有该活门单元的主盒体单元的透视图。
图5为示出了活门单元和安装在该活门单元上的活门锁定单元的透视图。
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带有活门单元的盒式盘侧面的侧视图。
图7为示出了置于主盒体单元上的活门单元的截面图。
图8为示出了被活门锁定单元锁定的活门的平面图。
图9为示出了处于未锁定状态的活门的平面图。
图10为示出了活门单元正沿着打开用于拾取头单元的孔的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1为示出了活门单元已经沿着打开用于拾取头单元的孔的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2为示出了开启状态的用于拾取头单元的孔的盒式盘侧视图。
图13为示出了在主盒体单元中设置的第三和第四啮合凹部的平面图。
图14为示出了本发明盒式盘的另一示例、从下半盒体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15为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盒式盘的盘驱动器的一个示例的透视图。
图16为示出了盒式盘正以一倾角插入盘驱动器的盒体插入/弹出开口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为示出了盒式盘正沿相反方向以一倾角插入盘驱动器的盒体插入/弹出开口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8为示出了盒式盘以受控的方向已经插入盒体固定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9为示出了盒式盘已经插入到盒体固定器以打开活门单元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0为示出了盒式盘已经插入到盒体固定器且已经移动活门单元打开记录和/或再现孔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1为示出了盒式盘已经装入盒体固定器中以便再现光盘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2为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的截面图,即光拾取器已经移至盒体装载部分上装载的盒式盘中所容纳的光盘外边缘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
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如图1和2所示,其中容纳有用作盘形记录介质而在其中旋转的光盘2,并包括由彼此邻接并啮合在一起的上半盒体3和下半盒体4构成的主盒体单元4。光盘2可旋转地设置在该主盒体单元4中。
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在其中容纳有光盘2,在该光盘上记录有用于执行例如电视游戏的程序数据或视频数据,并且该光盘具有非常小的尺寸。本发明的盒式盘1在其中容纳有具有直径在例如60mm量级的小型光盘2,并具有可由用户手掌握持的尺寸。
同时,容纳于本发明盒式盘1中的光盘2为具有预先记录在其上的如程序数据的信息信号的只读式盘。
构成主盒体单元5且容纳盒式盘1的上半盒体3和下半盒体4,由合成树脂材料模制而成,并在上半盒体与下半盒体3、4的边缘上分别形成直立的围壁部分3a、4a。使用彼此邻接的围壁部分3a、4a将上半盒体3和下半盒体4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于其中限定出盘容纳部分6的主盒体单元5。使用如超声波焊接技术的焊接技术,焊接彼此相对的上半盒体3和下半盒体4侧面上直立形成的凸起部分,将上半盒体3和下半盒体4彼此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主盒体单元5。
如图1至3所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的主盒体单元5具有形成为弧形部分7的前表面,其作为进入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盒式盘1的插入侧端部。如图3所示,将该弧形部分7形成为容纳于主盒体单元5的盘容纳部分6内的半径为R1的光盘2的半圆形,以光盘的中心作为半圆形的中心P0。即,将弧形部分7形成为与容纳于主盒体单元5内部的光盘2的半圆相当的半圆。
主盒体单元5中与其弧形部分7连续的外层(facing)侧边形成为彼此平行的侧边8、9,与弧形部分7相对的主盒体单元5的后侧形成为均匀平滑的弯曲部分10。即,将弧形部分7形成为基本与容纳于主盒体单元5内的光盘2的半圆形相对准的半圆形。
对于本发明的盒式盘1,其作为插入侧表面的前侧为曲率大于与此相对的另一侧的弧形部分7,使得当以插入式(slot-in)方式经由盒体插入/弹出开口插入盒式盘时,能够非常容易地辨别进入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方向。特别地,对于尺寸减小至可由手掌握持的盒式盘1,通过触觉感受来辨别插入方向,由此防止误插入,从而使得能够在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进行正确的装载。此外,对于本发明的盒式盘1,能够帮助实现向插入式类型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同时确保正向插入。
此外,相对于容纳于盒式盘1中的光盘,通过将插入端侧形成为基本半圆形的弧形部分7,以及通过将与弧形部分7相对的后侧类似地形成为弯曲部分10,能够进一步减小盒式盘1的尺寸。
如图2和3所示,在形成主盒体单元5下表面的下半盒体4的中间部分处,形成用于将容纳于主盒体单元5中的光盘2的中心孔11及其周边部分暴露于外部的圆形中心开口12。为其上装载有盒式盘1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设置的盘旋转驱动装置的例如转台的配合啮合部分被引入该中心开口12中。
在形成主盒体单元5下表面的下半盒体4中,为拾取头13形成用作记录/再现孔的孔。拾取头13的该孔被设置在主盒体单元5的侧边8上,并将其形成为尺寸足够大的矩形孔,以便允许容纳于主盒体单元5中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区域穿过光盘的内边缘和外边缘暴露于外部。即,将用于拾取头13的孔形成为开设在不同于主盒体单元5带有弧形部分7的前侧的线性平坦侧边8上。
用于打开/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活门单元15可移动地设置在盒式盘1上。活门单元15包括具有大小足以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矩形平板活门元件16、以及形成在活门元件16近端处具有U形横截面的保持部件17。
通过冲压和折叠薄金属板或通过将合成树脂材料成形来形成活门元件15。
设计活门单元15,使得盒体单元5的上半盒体3受保持部件17承载,并被承载以根据箭头A和B所示方向被移动,以打开/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即,通过保持部件17承载的滑动引导件18,将活门单元15安装成可在主盒体单元5上移动,如图4所示。由上半盒体3中部分的直立围壁部分3a形成滑动引导部分18。
参照图4和5,利用从活门单元16近端直立的连接片21以及向设置在连接片21远端处的活门单元16弯曲的第一啮合片22,形成活门单元15上所设置的保持部件17。在连接片21的两侧上,弯成L形的第二啮合片23形成在低于第一啮合片22的位置处。同时,第二啮合片23弯成L形,使得其远端朝第一啮合片22伸出。
活门单元15被设置在主盒体单元5上,使得活门元件16在用于拾取头13的孔上延伸,如图2所示。此时,如图6和7所示,活门单元15利用第一和第二啮合片22、23以钩合方式来固定保持部件17,其中保持部件17的第一啮合片22啮合在形成于滑动引导部分18的侧边中的啮合凹槽24中,而L形第二啮合片23与滑动引导部分18的远端啮合。以这种方式承载的活门单元15由保持部件17引导、沿箭头A和B所示的方向移动,以打开/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
由活门元件16所跨越的下半盒体4的区域,形成具有凹入的活门滑动部件19。该活门滑动部件19被形成为具有使得活门元件16不会从主盒体单元5的表面伸出的深度。
在本发明的盒式盘1中,在下板盒体4的直立围壁部分4a面向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区域内形成切口25,如图4和7所示。也就是说,用于拾取头13的孔起到暴露主盒体单元5从主盒体单元5的内边缘延伸至外边缘的区域的作用。
当如图7所示,装载于盒式盘1中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盒体装载部分之上的、在高度上处于适当位置的光盘2被装载在转盘上时,上半盒体3的滑动引导部分18面向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不伸出朝向下半盒体4的光盘下表面2a的高度H1。
对于上述盒式盘1,当移动活门单元15以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时,用作读取记录在光盘2上的信息信号的拾取头的光拾取器,可整个设置在主盒体单元5内。另外,当光拾取器已经移至扫描光盘2外边缘的位置时,对用于扫描光盘2信号记录区域的光束进行会聚的除物镜以外的光学模块可以设置在主盒体单元5的外部,而物镜设置在主盒体单元5内,以下将对此进行说明。
因此,对于本发明的盒式盘1,当光拾取器接近光盘2时,其可定位在主盒体单元5的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上。这样,可将信号记录区域形成直至光盘2的外边缘,从而增加了光盘2的记录容量。此外,由于光拾取器可能接近光盘2,所以物镜的数值孔径NA将更大,同时会聚在光盘2上的光束斑点将更小,从而增加了记录在光盘2上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密度。由于记录密度可随记录容量的增加而提高,所以可减小要求预定记录容量的光盘的直径。由于随着定位光拾取器以在主盒体单元5的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上移动可对光盘2进行扫描,所以能够减小主盒体单元5的尺寸,同时也能减小使用盒式盘1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尺寸。
在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中,如图1和2所示,用于打开/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活门单元15被安装成沿主盒体单元5的平坦侧表面8移动。这样,活门单元15随与平面侧表面8相接触的保持部件线性移动,从而可稳定移动。
对于本发明的盒式盘1,如图1和2所示,用于打开/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活门单元15被安装成随与平坦侧表面8相接触的保持部件线性移动。由于保持部件17沿平坦侧边18线性移动,所以活门单元15可稳定地移动。
因为用于拾取头13的孔形成在朝向主盒体单元5的平坦侧边8的位置上,所以带有切口25的下半盒体4的部分也被形成为线性表面。因此,利用形成有切口25并开设在主盒体单元5侧表面8上面向外部的用于拾取头13的孔,可以更可靠地关闭带有线性U形的保持部件17的矩形活门元件15。
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设置有用于在活门单元15已经移至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位置时,禁止活门单元15移动的锁定单元27。活门单元15的锁定单元27包括安装用于旋至活门单元15的锁杆28、和主盒体单元5上与该锁杆28啮合的啮合部件29,如图5和8所示。
形成锁定单元27锁定元件的锁杆28,被形成为细长的板形元件,其包括沿其侧边边缘延伸的直立推压部件30、以及位于相对侧上用于与啮合部件29相啮合的直立啮合片31。所述锁杆28可旋转地安装在设置于活门单元15上的锁杆安装片32上。锁杆安装片32被形成为从形成滑动引导件18的连接片21的上边缘的横向伸出活门元件16。
锁杆28可旋转地绕作为旋转中心的枢轴35安装,使得推压部件30在其一端处面向形成在连接片21中间部分处的矩形窗口33,如图1、6和8所示。此时,设置在锁杆28相对侧上的啮合片31横向伸出活门元件16,以沿锁杆安装片32延伸。
形成在活门单元15的连接片21中的窗口33与活门单元移动禁止弹簧相啮合,所述弹簧被设置用于禁止活门单元15移至安装有盒式盘1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活门单元15承载的锁杆28被绕枢轴35卷绕的旋转力施加弹簧37可旋转地沿图8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偏置,使推压部件30伸出窗口33。该旋转力施加弹簧37由扭转螺旋弹簧形成,并使一臂部37a被推压部件30固定,同时使另一臂部37b被活门单元15的连接片21的内表面固定,以便沿图8中箭头C所示方向偏置锁杆28。
旋转力施加弹簧27所引起的锁杆28的旋转位置通过带有推压部件30的锁杆28一侧抵靠连接片21而确定。
如上所述,通过使上半盒体3带有保持部件17,安装带有锁杆28的活门单元15,用于向主盒体单元5的移动。
当活门单元15处于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位置时,如图6和8所示,锁杆28在旋转力施加弹簧37的偏置力的作用下下,沿图8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旋转,以使推压部件30进入形成在连接片21中的窗口33。此时,锁杆28通过与主盒体单元5中设置的配合啮合部件29相啮合的啮合片31,禁止活门单元15的移动,同时保持用于拾取头13的孔处于被活门单元16关闭的状态。
主盒体单元5的配合啮合部件29被设置在下半盒体4的内表面的、处于盘容纳部分6的区域外部的区域上,其可在活门单元15处于关闭状态时与锁杆28的啮合片31相啮合。配合啮合部件29与下半盒体4形成为一者。配合啮合部件29被形成为在一侧上开设有啮合凹部29a。锁杆28上设置的啮合片31进入啮合凹部29a中。
当盒式盘1进入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时,已经将活门单元15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锁杆28,通过被活门单元移动禁止弹簧推从而插入连接片21中形成的窗口内并与其啮合的推压部件30,逆旋转力施加弹簧37的偏置力,沿图8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当锁杆28沿图8中箭头D的方向旋转时,啮合片31与配合啮合部件29的啮合凹部29a脱离,如图9所示,以便使啮合片31与配合啮合部件29的啮合凹部29a相分离,从而开启活门单元15。活门单元15现在可沿图2中箭头A的方向,即沿开设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方向移动。
同时,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打开/关闭取决于主盒体单元5和活门单元15之间的相对移动。以下详细说明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打开/关闭。
对于上述用于活门单元15的锁定单元27,其中将活门单元15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锁杆28可相对于主盒体单元5移动地安装在活门单元15上,锁杆可与活门单元15一起移动以实现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打开/关闭。因此,锁杆28可被设置成使得当活门单元15处于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时,至少推压部件30位于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上面,这样使得能够减小盒式盘1的尺寸。即,倘若锁杆28设置在主盒体单元5上,必须提供将锁杆28整个设置于主盒体单元5的空间。本发明的盒式盘没有这样的要求,其仅足以提供与锁杆28的一部分啮合的配合啮合部件29,从而主盒体单元5可以进一步缩减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可进一步设置活门打开/关闭单元38,其实现打开/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活门单元15的可靠移动,并将活门单元15可靠地固定在打开或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位置。
使用用于选择性地推压活门单元15沿两个方向,即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方向和关闭其的方向移动的双向施力(energizing)单元形成该活门打开/关闭单元38。具体而言,双向施力单元由扭转螺旋弹簧39形成,如图8所示。安装在活门单元15和主盒体单元5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39,被设置在一位置处,朝向该位置活门单元15沿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方向移动,如图8所示。具体而言,通过将臂部39a与形成在锁杆安装片32远端中的啮合开口40相啮合,以及通过使另一臂部39b远端处的环41与主盒体单元5内表面上凸起形成的支撑销42相啮合,来安装扭转螺旋弹簧39。
当扭转螺旋弹簧39处于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位置时,扭转螺旋弹簧39沿图8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偏置活门单元15,以便保持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状态。当盒式盘1装载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并且通过用于活门单元的锁定单元27从锁定状态被释放的活门单元15,相对于主盒体单元5沿图8中箭头A的方向移动以便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时,形成在处于未固定状态的弹簧的中心处的线圈部分39c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活门单元15沿该方向移动。当线圈部分39c进一步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并沿活门单元15的移动方向移至支撑销42位置的另一侧时,如图10所示,偏置方向倒转。在偏置方向倒转时,扭转螺旋弹簧39偏置活门单元15,使其沿图10中所示箭头A移动。这样,活门单元15沿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方向移动,以保持用于拾取头13的孔处于打开位置,如图11和12所示。
当在活门单元15将用于拾取头13的孔保持在打开位置状态下,通过执行弹出操作,将盒式盘1从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取出时,活门单元15沿图10中箭头B的方向相对于主盒体单元5、随沿箭头B的方向类似地移动的中心线圈部件39c而移动。当活门单元15沿箭头B的方向进一步移动而超过了沿活门单元15移动方向的支撑销42的位置时,偏置方向倒转。在偏置方向倒转时,扭转螺旋弹簧39偏置活门单元15,使其沿图9中箭头B移动,使得活门单元15沿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方向移动,从而保持用于拾取头单元的孔处于关闭状态。
在扭转螺旋弹簧39的偏置力作用下,将形成双向施力单元的扭转螺旋弹簧39所偏置的活门单元,运送到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位置以及打开孔的位置,从而可靠地维持在关闭或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中,不仅设置有将活门单元15锁定在关闭位置的用于活门单元的锁定单元27,而且设置有活门打开/关闭单元38,该活门打开/关闭单元38具有用于沿两个方向可选择地偏置活门单元15的双向施力单元。活门单元15可以被可靠地保持在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位置上,同时可实现对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可靠的打开/关闭操作。
为了可靠地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仅足以提供用于活门单元的锁定单元27。为了实现活门单元15的稳定的打开/关闭移动、维持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关闭状态、以及稳定地维持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打开状态,可以仅提供具有双向施力单元的活门打开/关闭单元38。
在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中,带有活门单元15的主盒体单元5的侧表面8形成有引导凹槽45a,设置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活门单元释放片被引入该凹槽中,如图1、6和12所示。
在主盒体单元5的下表面中,形成弯曲部分10的后表面的两侧上,形成与设置在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的定位销啮合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43和44,如图2和3所示。同时,第二定位孔44被形成为长形孔,其将与活门单元15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作为长半径。
在盒式盘1中用作盒式盘1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端的弧形部分7的两侧上,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啮合凹部45和46,所述啮合凹部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设置的盒体装载单元的一部分、或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设置的装载控制元件的一部分相啮合,如图1和2所示。
在接近弧形部分7的相对的侧边9的位置处,设有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设置的弹出单元的一部分相啮合的第三啮合凹部47,如图3所示。此外,在主盒体单元5的形成有用于弹出主盒体单元5的啮合凹部47的平坦侧边9中,形成第四啮合凹部48。
第三啮合凹部47形成为使得其一侧边在主盒体单元5的弧形部分7的侧边区域的纵向上接近中心P0,如图3所示。该纵向与主盒体单元5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方向一致。即,朝从中心P0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方向形成第三啮合凹部47。
在与进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方向E相对的第三啮合凹部47的表面中,形成有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的切口49,如图13所示。该切口限定出处在第三啮合凹部47的与进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方向E相反的位置处、沿插入方向伸出的凸块。
第四啮合凹部48形成为开设在主盒体单元5的侧表面9上的矩形凹部。
对于本发明的盒式盘1,其中在与进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第三啮合凹部47的表面上设有切口49,通过将作为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设置的弹出单元的一部分的弹出杆的远端与形成有切口49的表面相啮合,能够可靠地将弹出杆与盒式盘1相啮合。例如,即使将盒式盘1倾斜地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并且弹出杆倾斜地进入啮合凹部47,则倾斜的切口49能够补偿该倾斜以获得可靠的啮合。由于该盒式盘1能够与弹出单元可靠地啮合,作为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结果,用于弹出盒式盘1的偏置力可被存储在弹出单元中。从而,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盒式盘1,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能够实现可靠弹出的结果。
特别地,对于其中在弧形部分7中设有啮合凹部47并仍可实现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弹出单元的可靠啮合的这种盒式盘1,可减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尺寸,而无对弹出单元配置位置的限制。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盒式盘1,其中除与弹出单元的一部分啮合的第三啮合凹部47外,设有用作另一啮合凹部的第四啮合凹部48,当用于控制盒式盘1插入方向的部分的方向控制部件与例如第三啮合凹部47相啮合以便控制进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方向时,可仅使用侧表面9通过使装载单元与第四啮合凹部48啮合来实现向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装载。因为带有活门单元15的盒式盘1的侧边8,受用于卸除活门单元的活门卸除装置承载,所以可以通过仅使用盒式盘1的一个侧边9来实现装载操作。
根据本发明,由于装载单元可仅设置在盒式盘1的一侧上,可方便地减小配有装载单元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尺寸。
在主盒体单元5的侧边8、9或底面中,必须设置用于辨别光盘2类型的识别开口或识别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以半圆形弧形部分7作为插入端被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使得可在用户抓紧与弧形部分7相对的后侧弯曲部分10的情况下将其装载到装置中或从中卸除。除盒式盘1的插入端形成为半圆形弧形部分7外,盒式盘1被形成非常小的尺寸。因此,如图14所示,可在下半盒体4的后表面上设置防滑的粗糙表面78,以确保在装载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或从中卸除过程中可由手或手指牢牢抓紧。这种粗糙表面78设置在下半盒体4的形成为弯曲部分10的后表面上。
粗糙表面78也可设置在上半盒体3上。在此情况下,该粗糙表面78面向下半盒体4的粗糙表面78。
以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使用盒式盘1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中,容纳有已记录在其上的、执行例如TV游戏所需的程序数据或视频数据的光盘2。使用本发明的容纳有这种光盘2的盒式盘1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由承载盒式盘1并在其中封有用于再现至少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的盘驱动单元的装置主体单元51、以及用于示出光盘2中再现的图像数据或文本数据的显示器52构成,如图15所示。
在其中封有盘驱动单元的盘驱动器50的装置主体单元51中,如图15所示,设置一盒体装载单元(未示出),其包括用于在其上装载盒式盘1的盒体固定器。在形成装置主体单元51的一个侧边的前表面中,形成用于将盒式盘1插入盒体固定器以及用于弹出盒体固定器中装载的盒式盘1的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形成为大小恰好足以允许盒式盘1的插入/移除的开口,并具有分别略大于插入其中的盒式盘1的宽度W1和厚度D1的宽度W2和高度H2。在装置主体单元51中,设有面向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的盒体固定器54。
在装置主体单元51的前表面的一侧上,安装有用于弹出被盒体固定器54固定的盒式盘的弹出按钮55。
在装置主体单元51的上表面的一侧上,设有用于执行例如TV游戏的控制开关致动按钮56、57。在其另一侧上,设有用于滚动显示器52上显示的图像的控制键58。同时设置了用于播放光盘2中再现的声音信号的扬声器59。
尽管未示出,在装置主体单元51中设置了用于控制盘驱动单元的控制线轴(bobbin)、以及用于切换电源的致动按钮。
显示器52设置在与带有装置主体单元的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的前侧相对的后侧,以通过铰链单元60相对于装置主体单元51进行摆动。显示器52可转向装置主体单元51以被叠置于其上表面上。显示器52形成有液晶显示板。
以下说明如上述构造的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被装载到盘驱动单元50上的情况。
为了在盘驱动器50上装载盒式盘1,盒式盘1以弧形部分7作为插入侧,经由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被插入装置主体单元51中,使得被固定在盒体固定器54上,如图15所示。
同时,对于本发明的盒式盘1,其经由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的插入端被形成为近似半圆形的弧形部分7,使得即使是在沿着盒式盘横向的中心线P2相对于沿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的横向的中心线P1明显倾斜的情况下插入盒式盘1时,盒式盘亦能平稳地插入到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并由盒体固定器54可靠地固定。
也就是说,具有形成为近似半圆形的弧形部分7的插入端的盒式盘1,即使在盒式盘1经由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在沿着朝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的横向中心线P1的左边或右边倾斜至大约45°角的情况下被插入时,其也能在近似半圆形的弧形部分7处被插入装置主体单元51,如图16和17所示。此时,如图18所示,在盒式盘通过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插入的过程中,以弧形部分7抵靠于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的一侧的部分作为旋转中心,通过沿着使得中心线P1和P2重合的方向旋转盒式盘,可纠正盒式盘的定向。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即使是在其通过盒体插入/弹出开口53的插入方向明显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插入盒体固定器54中。
插入到盒体固定器54中的盒式盘1进一步进入盒体固定器54,从而活门单元15相对于装置主体单元51移动而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也就是说,当盒式盘1已经进入盒体固定器54的一半时,如图19所示,通过分割盒体固定器54一侧边上的L形盒体保持部件61的侧壁部分的一部分所形成的活门移动禁止弹簧62的一部分,进入活门单元15的连接片21中形成的窗口33中,从而如前所述,对推压部件30进行推压,使得锁杆28沿图9中箭头D所示方向旋转。当沿图9中箭头D所示方向旋转时,锁杆28与啮合片31的配合啮合部件29相脱离,以相对于主盒体单元5解除对活门单元15的锁定。当从主盒体单元5被放开时,活门单元15相对于主盒体单元5移动。
其上装载有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的盒体固定器54,还设置有活门释放片63。该活门释放片63进入形成在主盒体单元5侧表面8上的引导凹槽45a,直至其抵靠于活门单元15的侧边。
当插入到盒体固定器54的内部,在活门单元15打开之前时,活门释放片63抵靠于活门单元15的侧边,以禁止活门单元15相对于主盒体单元5移动,如图19所示。当盒式盘1从图19所示的位置沿箭头E所示的方向朝盒体固定器54的内侧部分进一步伸入时,主盒体单元5沿箭头E所示的方向移动,从而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如图20所示。
如果在禁止活门单元15移动的时候,盒式盘1沿图19中箭头E所示方向移动,同时主盒体单元5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则如上参照图9和10所述,形成活门打开/关闭单元38的扭转螺旋弹簧39被偏置。当主盒体单元5沿图19中箭头E所示的方向移动,使得线圈部分39c超出位于活门单元15移动方向上的支撑销42的位置,从而偏置扭转螺旋弹簧39时,扭转螺旋弹簧39的偏置方向被倒转。随后,活门单元15沿图18中箭头F的方向移动(该方向与主盒体单元5移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如图11、12和18所示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此时,活门单元15被扭转螺旋弹簧39偏置以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从而将用于拾取头13的孔可靠地保持在打开的状态。
盒式盘1插入到盒体固定器54中,同时通过上述操作打开用于拾取头13的孔,这时盒式盘1被装载到盘驱动器50中设置的盒体装载部分上,处于适当的位置。此时,光盘2装载到盘驱动单元中,处于适当的位置。由此,该盘驱动单元被启动以再现记录在光盘2上的程序数据来运行程序。
为了在再现光盘2之后弹出装载在光盘驱动装置50上的盒式盘1,按压弹出按钮55。按压弹出按钮的作用下,弹出装载到盒体装载部分上的盒式盘1。在完成弹出操作之后,通过上述的回复操作,活门单元15相对于主盒体单元5移动,返回初始的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位置,以将活门单元15锁定在该关闭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位置。通过将活门单元15回复至关闭位置的操作,盒式盘经由盒体记载/卸除开口53弹出,从而完成装载在盘驱动器50上的盒式盘1的弹出。
同时,盒体装载部分67被安装基座69上,所述基座装有盘旋转驱动单元65和用于再现光盘2上记录的数据的光拾取器68。盒体装载部分67设置有用于在平面方向上定位盒式盘1的定位销70、以及用于在高度方向上定位盒式盘1的定位凸块(未示出)。当通过与第一和第二定位孔43、44啮合的定位销70以及通过高度定位凸块支撑下表面,盒式盘1在平面和高度方向上被定位时,该盒式盘被装载在盒体装载部分67上。
对于本发明的盒式盘1,下半盒体4中直立围壁部分4a面向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部分,形成有切口25并从而被敞开。
如图7所示,当装载到盒体装载部分67上、在高度方向上处于适当位置的盒式盘1中的光盘2已经装载到转台6上适当的位置时,设置在上半盒体3中并承载活门单元15的所述滑动引导件的、面向用于拾取头13的孔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不伸出面向下半盒体4的光盘2下表面的高度H1。
如上构造的盒式盘1,不仅能够在活门单元15已经移动打开用于拾取头单元的孔时,如图21所示,在主盒体单元5中定位用作读出光盘上记录的信息信号的拾取头的整个光拾取器68,而且能够在光拾取器68已经移至扫描光盘2外边缘的位置时,如图22所示,将除了物镜71以外的、用于会聚光束、扫描记录在光盘2的记录区中的信号的光学模块72组件定位在主盒体单元5外部,而将物镜定位在主盒体单元5内部。
因此,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可在光拾取器保持接近光盘2时,将光拾取器68定位跨越主盒体单元5的内边缘和外边缘的可选位置处,由此可将信号记录区域设置成直到光盘2的外边缘,从而增加光盘2的记录容量。此外,由于光拾取器68可被定位成接近光盘2,所以能够增大物镜71的数值孔径NA,由此可减小会聚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区域上的光束斑点,从而提高记录在光盘2上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密度。另外,由于随记录密度的增加能够提高记录容量,所以可以减小具有预设记录容量的光盘2的尺寸。当光拾取器68位于跨越主盒体单元5的内边缘和外边缘的任意位置时,可扫描光盘2,并由此减小主盒体单元5以及使用其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尺寸。
尽管之前已经说明了其中容纳有只读式光盘2的盒式盘1,但本发明可类似地应用于适于重新记录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现光盘或具有相似优点的其他类型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不限于参照附图描述的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所述权利要求阐述和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十分清楚的各种修改或替换。
Claims (12)
1.一种盒式盘,包括:
一盘(2);和
将所述盘可旋转地容纳于其中的一主盒体单元(5);
所述主盒体单元的一个侧表面为基本上半圆形的弧形部分(7),该弧形部分将容纳于所述主盒体单元中的所述盘的中心作为中心,两个侧边(8、9)与所述弧形部分连续并彼此平行,一记录和/或再现孔用于跨越所述盘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将所述盘的信号记录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外部,其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孔形成为开设在所述主盒体单元的所述两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8)上,而在邻近所述主盒体单元的两个侧边中与主盒体单元的上述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9)的弧形部分的一部分上形成啮合凹部(46、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盘,其中所述弧形部分形成在所述主盒体单元进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式盘,其中所述主盒体单元与形成为弧形部分的插入端相对的后侧(10)为一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的曲率小于所述弧形部分的曲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盘,其中用于打开/关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孔的活门单元(15)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主盒体单元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式盘,其中所述活门单元沿除了所述主盒体单元的所述弧形部分以外的所述主盒体单元的两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移动,以打开/关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盒式盘,其中沿其移动所述活门单元的所述两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为平行于所述活门单元移动方向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盘,其中沿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开设的一切口(49)形成在所述啮合凹部的与进入所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式盘,其中在带有所述啮合凹部的所述主盒体单元的所述另一侧边(9)上形成另一啮合凹部(4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盘,其中所述啮合凹部包括:与设置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弹出单元的一部分啮合的啮合凹部(47);和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一部分啮合的另一啮合凹部(46)。
10.一种再现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盒式盘的盒体固定器(54),所述盒式盘具有盘(2)和将所述盘可旋转地容纳于其中的主盒体单元(5);所述主盒体单元的一个侧表面为基本上半圆形的弧形部分(7),该弧形部分将容纳于所述主盒体单元中的所述盘的中心作为中心,两个侧边(8、9)与所述弧形部分连续并彼此平行,一记录和/或再现孔用于跨越所述盘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将所述盘的信号记录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外部,其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孔形成为开设在所述主盒体单元的所述两个侧边中的一个侧边(8)上,而在邻近所述主盒体单元的两个侧边中与主盒体单元的上述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9)的弧形部分的一部分上形成啮合凹部(46、47),
用于再现所述盒式盘中的盘上的数据的盘驱动单元(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还包括:
用于与所述啮合凹部啮合的弹出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还包括:
用于显示从所述盒式盘再现的数据的显示器(52);
用于输出从所述盒式盘再现的数据的扬声器(59);和
用于滚动所述显示器上的数据的控制键(58)。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281391A JP2005050426A (ja) | 2003-07-28 | 2003-07-28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81391/2003 | 2003-07-28 | ||
JP281395/2003 | 2003-07-28 | ||
JP140491/2004 | 2004-05-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1379A CN1701379A (zh) | 2005-11-23 |
CN1327442C true CN1327442C (zh) | 2007-07-18 |
Family
ID=34266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109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7442C (zh) | 2003-07-28 | 2004-07-23 | 盒式盘和用于该盒式盘的再现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5050426A (zh) |
CN (1) | CN132744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65893B (zh) * | 2007-07-30 | 2012-10-10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片状线圈元器件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493A (ja) * | 1993-06-21 | 1995-01-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1357650A (ja) * | 2000-06-13 | 2001-12-26 | Hitachi Maxell Ltd |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JP2002032949A (ja) * | 2000-05-11 | 2002-01-31 | Sony Corp | 記録媒体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及び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
JP2002367268A (ja) * | 2001-06-04 | 2002-12-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ス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29638A (ja) * | 1999-12-08 | 2001-08-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
2003
- 2003-07-28 JP JP2003281391A patent/JP2005050426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7-23 CN CNB2004800010934A patent/CN132744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493A (ja) * | 1993-06-21 | 1995-01-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2032949A (ja) * | 2000-05-11 | 2002-01-31 | Sony Corp | 記録媒体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及び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
JP2001357650A (ja) * | 2000-06-13 | 2001-12-26 | Hitachi Maxell Ltd |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JP2002367268A (ja) * | 2001-06-04 | 2002-12-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スク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050426A (ja) | 2005-02-24 |
CN1701379A (zh) | 2005-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50050573A1 (en) | Disc cartridge | |
CN1327442C (zh) | 盒式盘和用于该盒式盘的再现装置 | |
CN100583280C (zh) | 盘盒的活门装置、盘盒和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DE69332603T2 (de) | Aufzeichnungs- und Wiedergabegerät | |
JP2705755B2 (ja) | 光磁気ディスクプレイヤのカートリッジ挿入/引出し装置 | |
US7475410B2 (en) | Disc recording and/or playback apparatus | |
KR101058852B1 (ko) | 디스크 카트리지 | |
US7188351B2 (en) | Disc cartridge | |
EP1650764B1 (en) | Disk cartridge | |
CN100559497C (zh) | 盘储存盒 | |
JP4706169B2 (ja)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
CN100573700C (zh) | 盘盒及盘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
JP4423945B2 (ja)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
JP3656761B2 (ja) | 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装置 | |
KR100189882B1 (ko) | 광자기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자기헤드 승강장치 | |
JP3473311B2 (ja)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JP2005063638A (ja)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 |
JPH05210927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
JPH0744971A (ja) | 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 |
JPH0744976A (ja) | 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 |
JP2005158194A (ja)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
JPH0744972A (ja) | 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 |
JPH0744970A (ja) | 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 |
JPH09270185A (ja)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
JPH07220357A (ja) | 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