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27277A - 具有改进触片的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触片的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7277A
CN1327277A CN01119453A CN01119453A CN1327277A CN 1327277 A CN1327277 A CN 1327277A CN 01119453 A CN01119453 A CN 01119453A CN 01119453 A CN01119453 A CN 01119453A CN 1327277 A CN1327277 A CN 1327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poon
insulating body
vertical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9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埃尔韦·布里科
伊夫·皮萨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filed Critical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327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72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4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a single cantilevered bea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气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可弹性变形的纵向触片,每一触片包括接触端部,其限定一接触区,接触匙上至少有一颊面,该颊面向下延伸朝向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接触匙的所述颊面近似于平面,该平面相对于绝缘本体的水平上表面倾斜,以便形成一滑坡,当连接器置入读写装置时,借助于滑坡,智能卡的边缘可与之接触。这种电器连接器可靠性高,便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触片的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该智能卡在其一主表面上具有数个触片,该触片平行于智能卡插入读写装置方向对准。
本发明更具体涉及这种类型的电气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触片保持体,用绝缘材料制成,该保持体具有沿彼此垂直的纵向及横向两个方向延伸的上水平面,和
数个导电触片,该触片为可弹性变形的形状,设置成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
每一触片包括:
曲线形的第一端部,用于与智能卡C上的相应触片接触,该端部穿过绝缘本体上的槽腔延伸,突出于绝缘本体的上平面之上;
中央部,用于将触片与绝缘本体连接;
第二端部,用于将触片与读写装置的处理线路连接;
具有总体形状为倒置匙形的曲线形接触端的这种形式的触片,其外突表面取向朝上,以便限定一触片的接触区或顶部,此外突表面绕纵向轴线及横向轴线在两个方向均成曲线形,以便至少限定接触匙的一总体沿纵向取向的横颊面,该横颊面向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延伸。
这种设计在文献US-A-5 527 192中作了说明,在此文献中,电气连接器以属于与一种读写装置协同工作的形式设计,智能卡,也称作芯片卡,沿纵向平行于绝缘本体的上平面插入该读写装置。
每一触片12通常相对于通过触片总体纵向轴线的垂直平面为对称设计,每一形状为接触匙的接触端30,也对称于此接触匙的纵向垂直中平面。每一接触匙于是具有两位于相反两侧的颊面即凸缘64,该颊面沿纵向取向并近似于平面,每一颊面从接触匙的圆顶部向下延长,以便逐渐垂直延伸成垂直于绝缘本体上平面22的纵向平面。
每一垂直取向的颊面也延伸“进入”绝缘本体,就是说,在触片处于静止位置时,颊面的下边缘处于绝缘本体上表面平面之下。
这种设计尤其可防止对触片的任何损坏,特别是防止试图借助于插入一物体以损坏装置的内部,为此目的,每一垂直颊面64的下边缘26设置成处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之下。
当智能卡就位或插入读写装置和/或不是按上述方向和/或取向取向进入连接器时,这种设计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特别是,在将智能卡沿平行于绝缘本体上表面平面从横向插入时的情况下,或者,例如像2000年2月18日申请的法国专利申请No.00/02006所介绍的,将智能卡以一种总体倾斜的方式放入的情况下,这种设计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此外,正如将在下面详细说明的,这种对具有两个高侧颊面的接触匙的对称设计,导致接触匙的横向扩展,接触匙的尺寸与相面对的两排接触匙以节距1.27mm的鳞状切割的工业化制造不相容。
为补救这些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形式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匙的所述颊面接近于平面,该颊面相对于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平面为倾斜表面,以便形成一种滑坡,当连接器放入读写装置就位时,借助于此滑坡,智能卡C的边缘能与之接触。
根据本发明之其它特征在于:
接触匙具有一种相对于纵向垂直中平面为不对称的设计;
接触匙的倾斜颊面制成相对于绝缘本体的水平上表面成45°夹角;
当触片处于静止状态时,触片之倾斜颊面的下纵向边的至少一部分,处于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平面之垂直下方;
当触片处于静止状态时,触片之倾斜颊面的下纵向边整个处于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平面之垂直下方;
接触匙之倾斜颊面具有一近似平面的中央部,该中央部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而该颊面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两部分相对于接触匙纵轴线为倾斜;
接触匙的倾斜颊面的中央部以接触匙的接触顶部为纵向中心;
接触匙的倾斜颊面从接触匙的中央圆顶区延伸;
触片的纵向中轴线处于接近接触匙的纵向垂直中平面处,并且[原文如此],接触顶相对于接触匙的纵向垂直中平面横向偏置;
触片的纵向中轴线相对于接触匙的纵向垂直中平面横向偏置,其中,接触顶处于接触匙的纵向垂直中平面内;
接触端部沿纵向向前延伸至凸台部,该凸台部通过其贴靠绝缘本体上的止挡表面而弹性地垂直向上施加压力,以便相对于绝缘本体确定触片的静止状态;
绝缘本体纵向以至少一后垂直端平面为边界,槽腔从该端面沿纵向制出,每一槽腔容纳一触片,触片从后向前纵向插入该槽腔就位,每一槽腔在绝缘本体的上平面有开口,该开口用于使所述曲线形接触端通过。
每一触片的中央连接部是弯曲成曲别针形状的部分,沿接近平行于绝缘本体的上平面延伸,中央连接部具有第一分支,其自由端延伸至触片的连接端部,此分支包括用于将触片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装置,中央部具有第二分支,其自由端延伸至触片的曲线形接触端,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通过指向连接器中心的中央U形弯曲部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阅读下述详细说明后将变得一目了然,为有助于了解需参看附图,其中: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作为说明性实例之电气连接器,该图为从左上方观察的轴侧透视图,该电气连接器设有图8所示触片;
图2为图1所示电气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气连接器的左侧视图;
图4为图1和2所示电气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从左上方观察的轴侧透视图;
图5为绝缘本体从右下方观察的轴侧透视图;
图6为沿通过图2中6-6线的垂直剖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7为沿通过图2中7-7线的垂直剖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8为设置在图1至7所示电气连接器中八个触片之一的放大透视图;
图9为类似于图8的视图,该图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之触片的替换实施例,其与图8不同之处在于其连接突舌的设计;
图10为类似于图1的视图,该图示出了类似于图1至8所示连接器的电气连接器的第一实例,不过根据本发明,该连接器在此具有三对触片;
图11为图10所示电气连接器沿图中箭头F11所示方向从右上方观察的透视图;
图12为原理图,该图说明了图10和11之电气连接器在读写装置中的设置情况,该读写装置允许智能卡C沿横向T水平插入;
图13为图10和11所示电气连接器底视透视图;
图14为图10和11所示电气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15A和15B分别为从图14中箭头F15A和F15B观察,并具有局部剖视的侧视图;
图16为沿图14中箭头F16观察的纵向端视图;
图17为类似于图8和9的视图,该视图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在图10至16所示电气连接器所设置的触片之一;
图18为类似于图17的视图,该视图图解说明在图10至16所示电气连接器触片的另一种设计,图17中触片接触匙的形状对称于图17中触片的横向中平面;
图19和20分别为图17和18中沿箭头F19和F20方向的上视透视图;
图21和22分别为图19和20中沿箭头F21和F22方向的下视透视图;
图23至33为类似于图10至12的视图,这些视图图解说明一种薄电气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该电气连接器设有根据本发明之触片;
图34为图32所示触片放大比例的顶视图;
图35为沿图34中箭头F35观察的侧视图;
图36为沿图34中箭头F36观察的纵向端视图;
图37为沿图34中37-37线剖切的横截面视图;
图38至41为类似于图34至37的视图,这些视图图解说明触片的替换实施例;
图42和43为类似于法国专利No.00/02006中图72至78的视图,该专利于2000年2月18日申请,这些图分别图解说明了将智能卡插入本发明连接器第三实施例中,和/或从连接器中抽出两种情况;
图44为一原理图,该图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之触片和接触匙的切割并制成条的过程。
在下述说明中,相同、相似或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字符表示。
为使权利要求的说明和制图更为容易,相应术语垂直、水平、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将无约束地使用,并在图中使用相应标记。
图1至7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之电气连接器10的图解实例。
根据1999年5月7日提出的法国专利申请No.99/05857的已知设计,电气连接器10本质上包括模制的绝缘塑料本体12,该本体设有制成触片保持部的支撑部,用于设置用电导材料制成的一组八个触片14。
通常,连接器10为双向对称设计,对称于纵向平面PL和横向平面PT的双重对称设计,该对称平面在图2中用两条直线表示,该两条直线的交点C即为连接器的中心。
在图1至7中,连接器10具有四对触片,该触片沿纵向成对对齐。
连接器10因此具有八个触片,每个触片可以通常已知的方式与智能卡上相应的导体片接触,该导体片在图1至7中并未示出。
绝缘本体12总体形状为平直矩形的平行六面体,该平行六面体的边界为:水平的上平面16,该平面沿彼此垂直的纵向L和横向T延伸;水平下平面18;纵向两侧的两垂直表面20;横向两侧的两垂直侧面22。
根据此已知的通常设计,绝缘本体12具有两排成对对齐、每排的四个槽腔24。
每一槽腔24在相应的后端面22沿纵向制成,并沿垂直方向向下在下平面18开口和垂直向上在上平面16上开口。
每一槽腔24沿横向总体以两平行平面27为边界,该平面与上表面16的的交线对应于在上平面形成的孔的上纵向边26。
每一槽腔24的纵向前边界,即朝向电气连接器中心C的一侧的边界,为垂直的横向隔板28。
每一槽腔24和[原文如此]设计成容纳一触片14,该触片用电导材料制成,可弹性变形。每一触片14由一经切割和折弯的导电元件构成。每一触片14沿纵向L并在平行于纵向对称平面PL的垂直平面内延伸。
每一触片14具有凸曲线形的第一接触端部30,其突出的方向垂直向上,该第一接触端部总体形状为匙形,设计以与智能卡上相应的触片接触,该智能卡可插入一种设有电气连接器10的读写装置(未示出)。
每一触片14的曲线形接触端部30纵向向后延伸至一接近水平方向的凸台部32,此凸台部的作用将在下面说明。
更具体说,此凸台部最好水平延伸,或大体沿接触端部30倾斜的纵向后部33的延伸方向延伸(见图6)。
每一触片14还具有连接端部34,在图1至图8所示实例中,该接触端部沿纵向水平延伸至绝缘本体12之相应后端面22之外,其下平面35位于绝缘本体10下平面18之同一平面内。
每一连接端部34包括一突舌,该突舌允许每一触片与图中未示出的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电气连接,例如通过使用表面安装技术的钎焊,或通过使用“无钎焊”技术。
每一触片14的曲线形接触端部30和连接端部34通过一曲别针形的中央连接部38连成一体。
因此,每一触片14的中央连接部38具有:第一分支40,该分支沿纵向以接近水平的方向并平行于绝缘本体12下表面18延伸(或作为替换,正如在文献FR A 2 714 539所介绍的,沿向下倾斜的方向延伸);第二分支,该分支与第一分支40形成一锐角,此两分支由从侧面观察呈U形的中央弯曲部44连接。
中央弯曲部44转而朝向连接器10的中心,即朝向中央横隔板28,从而当智能卡处于读写位置时,中央弯曲部位于与智能卡芯片上导电触片接近同一直线上。
这种几何设置使连接器十分紧凑而在印刷电路板卡上占据不大的空间,连接器的纵向尺寸相当于两横向端面22间的距离,而其横向尺寸相当于两纵向侧面20间的距离。
连接器各种组成部分的尺寸,特别是绝缘本体12的尺寸,设计成使从纵向侧平面20至与之紧邻的一对触片14之垂直中平面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触片14间标准化距离P的一半(见图2),即D=P/2。因此,相邻的连接器可通过将其侧平面贴靠而安装,从而使这样构成的连接器的全部触片14均以恒定的节距P分布。
由于这一特征,可将相应的绝缘本体组合在一起而使其具有十二对相邻导电触片,例如,为了将三个具有四对触片电气连接器组合,或将四个具有三对触片的电气连接器组合,从而可从每一侧同时插入十二个触片。这样装配成本得以降低且装配机的生产能力可以提高。
为了保证横向尺寸即绝缘本体12纵向侧平面20间宽度的良好的几何精度,每一侧平面的中部设有凹入部21,在此凹入部可设有从注射口来的流入物或设有用于处理元件的成型件。
每一触片14第一分支40的自由端46的宽度,比触片平均宽度更大,并沿纵向延伸,在垂直方向与曲线形接触端30的凸台部32对齐,并按已知的方式设置一孔45,当具有曲线形接触端30垂直向下弯曲时,凸台部32可穿入其中。
每一加宽的自由端46延伸至出突舌34。为了安装触片14并将其在槽腔24中保持就位,每一自由端46以已知的方式设有横向叉48和横向稳定突舌50,该横向突舌容纳在每一槽腔24中与之互补的相应横向槽52和54中。如图8所示,叉47的齿沿纵向切出的突舌制成,此突舌类似于突舌50,也具有使触片14在其槽腔24中稳定的功能。
每一槽腔24延伸至上平面16,在上平面中槽腔限定一槽60,如图2之顶视图所示,该槽由纵向平行的两边所限定,该槽允许触片14的曲线形接触端部30通过和中央连接部38第二分支40的部分通过。
根据本发明,每一槽60纵向前端以边缘62为边界,纵向后端以横梁66的横边64为边界,该横梁与绝缘本体12模注制成一体。
如图2所示,槽60在上表面16的中部留有一实体表面,该实体表面允许为置放目的,使用“拾取与置放”技术,借助于吸力拾取元件。
每一横梁66设置在槽腔24的上部,并在其后横端,设有如图所示的倒角68,以有利于智能卡沿纵向插入。
每一横梁66包括一止挡,借助于止挡倾斜的内下表面70,贴靠相应触片14的凸台部32以承受弹性力的作用,从而限定触片14的静止位置,例如如图6所示。
因此,每一触片14的曲线形端部30,以轻微的弹性预应力,被保持在精确的几何位置,特别是相当于上表面16。于是每一接触匙30的接触顶面S的垂直尺寸即相对于绝缘本体12上表面16平面的高度得以限定。
横梁66也正如下横梁74那样,共同起增强绝缘本体12刚性的作用。
由横梁66所提的供材料连续性,使可能防止拆卸触片14的接触匙30,接触匙的凸台部32可避免从后端沿纵向插入槽腔24一物体进行干扰的任何企图,槽腔的上部被横梁66所堵住,此上部是通过槽将智能卡插入读写装置的唯一可进入部分。
在图9所示触片实施例中,可以看出连接突舌34是短的。连接突舌34设置成使其整个处于连接器10之内,触片的最大长度尺寸对应于相反两端面22间的距离。不过,从外面可看见突舌34,并可借助于红外逆流钎焊束通过入口接近该突舌。
由于连接突舌34相对于第一分支40垂直向下偏置,且由于连接突舌34设置成在垂直方向与凸台部32对齐,或设置成沿触片对称中心线更接近电气连接器的中心,就没有必要设置孔45,突舌34与凸台部32间所存在的间距,允许触片14弯曲变形,这种弯曲变形或者是由于薄型电气连接器处于工作位置(智能卡插入)所引起,或者是当将触片沿纵向插入槽腔22所引起。当每一触片14通过纵向插入而被置入就位时,每一横梁66与突出之曲线形端部30的纵向前倾斜上表面31接合,以便使该倾斜上表面弹性地垂直向下运动,使凸台部32进入孔45中。
在现有技术各种已知的设计中,对两种触片特别在图8和9中示出,每一触片的接触匙形状通常是对称于通过触片纵向对称轴线的垂直平面,两相邻触片间的横向距离为两对称轴线AL间的距离。
根据现有技术的这种设计,适于将智能卡沿纵向插入读写装置或设备,即沿图2中箭头“I”所示方向插入,智能卡的整个平面于是接近于水平且平行于绝缘本体的上平面16。
当沿纵向插入时,智能卡的前横边与曲线形接触端部30的纵向倾斜的后部33接触(见图6)。这就产生使触片弯曲的滑坡作用,以便允许智能卡插入,自然,智能卡同时与设置在智能卡插入一侧触片排的四个平行的触片接触,并随后与另一排之每一触片凸起的曲线形接触部30纵向前部的倾斜上表面31接触,从而使其垂直向下弹性变形,也使凸台部32进入孔45中。
相反,实际上无论从绝缘本体的左侧或右侧不可能将智能卡沿纵向水平插入。特别是,当智能卡沿连接器上表面16滑动时。
正如在图6至9中所见,这是由于成倒置匙形状的每一接触端部30,具有两个总体沿纵向取向的横颊面或凸缘80,每一颊面总体为垂直取向的平面,即平行于纵向中平面PL垂直向下延伸。
每一横颊面,从匙形部的圆顶形上部垂直向下延伸,从而构成一种止挡,该止挡阻止智能卡沿横向T插入,横向插入此装置的智能卡的纵向侧边撞在所面对的两两对齐的触片的横颊面上。
当将卡水平平面插入,或即使如2000年2月18日提交的法国专利申请No.00/02006所述沿倾斜方向插入,存在的问题相同。
不过,正如在下面将要说明的,根据现有技术设计的触片,使用成鳞片切割加工工艺允许工业化生产。
为解决此问题,本发明推荐使用图10至22所示形式的连接器。
连接器的总体设计,整体上在各个方面均类似于参考图8至9所述之根据现有技术的连接器,除了绝缘本体12的某些细节结构特别是其高度之外,如图13所示,在连接器的中部下面留有一空间,例如用于放置连接器所安装其上的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
根据本发明正是根据本发明连接器的触片14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触片。
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各种实施例中,每一种接触匙30相对于通过纵向轴线AL的触片总体的对称平面具有不对称的设计。
这是由于每一种接触匙30在此具有形状为横颊面80的凸缘,该颊面具有相对于垂直平面及相对于绝缘本体12的水平上平面16大约倾斜45°的轮廓和形状,如图10至14所示。
每一触片14的全部倾斜颊面80,在此即指纵向对齐的三对触片14的六组颊面,均沿横向朝向连接器的同一侧面,在图10中即朝向左侧面。
相反,正如在图11中更清楚地看出的,每一触片30并不具有处于与倾斜颊面80相反方向的颊面。
不对称设计使有可能制成根据本发明之接触匙的触片,并可能将其集成于根据现有技术的连接器,而不必对此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和尺寸进行任何修改。就是说,不必对绝缘本体中的腔槽尺寸作特别的更改,根据制造与生产需求,该绝缘本体可能适合于根据现有技术的触片或根据本发明的触片。
自然,由于在绝缘本体同一侧的全部倾斜的颊面80朝向,连接器10所设置的触片14的接触匙30并不是全部相同的,需要两种形式的触片,就是说,三个触片是第一种形式,以便构成由三个触片构成一触片排,而三个触片是另一种形式,以便构成由相邻触片构成的另一触片排,成对对齐的触片,在其接触匙区域具有对称于横向平面PT的对称设计如图14所示。
优点在于,根据本发明的设计,使有可能同时切割两个属于一对面对的触片,该触片在触片条中呈鳞状。
在图14至16中特别可看出,接触匙30突出的圆顶S,是接触匙借以与印刷电路板上相应触片接触的接触点,此接触点相对于接触匙的纵向对称轴线AM横向偏置。
不过,这种顶部的横向偏置,与图2所示属于根据现有技术的、顶点处于纵向轴线AL上的触片相比,大约偏置0.25mm,与大约等于1.7mm的横向宽度比较起来,这个偏置量很小,大约等于1.7mm,对于智能卡上的触片或接触区,其设计允许这种偏置。
当设计具体的绝缘本体12,而该绝缘本体只适用于根据本发明之具有不对称接触匙的触片,容纳智能卡的槽腔也可设计成相对于触片保持体横向偏置以“重新定位”接触匙30的顶部S,使其接近智能卡上导电触片的中心。
研究本发明之每一接触匙30可以看出,倾斜颊面80本质上包括:中央部即小平面部82,该小平面部沿纵向接近于一平面,且倾斜45°;两端部即两个小平面,即前小平面84和后小平面86,该两小平面具有与中央小平面相同的总体相同的方向性,不过是逐渐地形成拱形,并沿纵向倾斜以便与接触匙30的其它部分和区域连接,接触匙的中央顶部即中央区域88总体形状为在各个方向均倒圆的圆顶形。
从图14可见,倾斜颊面80的中央小平面82,从中央圆顶88的纵向边90,沿垂直向下及横向方向延伸,相对于接触匙30的顶部S和圆顶88,沿纵向也对称设置。
在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特别如图11所示,可见每一倾斜颊面80的下纵向边92,当考虑每一触片14处于如图所示之其静止位置时,在垂直方向是处于绝缘本体12上水平面16之下。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之连接器10在构成读写装置或设备一部分的盒94中设置之第一实施例,该读写装置也具有槽96,用于将智能卡C插入此读写装置,所述卡的下表面接近于导电触片(未示出)。
读写装置及其所具有的电子装置的设计,允许将此智能卡沿平行于绝缘本体横向T的水平方向插入。
由于根据本发明之触片14的设计,可见智能卡C沿纵向L取向的边100,首先经过槽96进入装置,逐渐与相继遇的各接触匙的倾斜颊面80进入接触。
由于将智能卡C在方向T沿图12所示从右向左插入装置94时的推力即插入力作用的结果,边100通过其下止挡[原文如此]102与倾斜颊面80接触,以便借助由颊面80的大约45°倾斜取向所导致的滑坡作用而使接触匙30运动离开。
每一触片14具有倾斜颊面80的不对称接触匙30的总体设计,使其对于由智能卡C的边100、102与颊面80接触而产生的滑坡作用而言,整体具有足够的刚性,将作用力转换为作用在接触匙80(然后作用在整个触片14的上部)以大体垂直向下力,以便使触片在垂直面内变形。
通常可以理解,由于这种设计,智能卡可从三个方向沿绝缘本体12的上表面16滑动而插入。
只是不允许从与对应于盒94的槽96相反一侧横向插入。
因此,对于连接器重要的是,其外侧触片具有完全双向对称设计,在电子装置中以一种“正确”限定的取向安装。为此目的,在工业化批量生产中,连接器以带腔槽的条的形式供料是有利的,且每一连接器是以已知的方式在适合于该腔槽的条中可靠地取向。
安装元件时正确的取向,于是由通常所采用的技术所保证,特别是用所谓“拾取置放”技术。
图23至33示出了设置根据本发明触片的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
在此,每一连接器10也具有与已知现有技术总体相同的设计,不过,所安装的触片可具有对称的或不对称的接触匙,其颊面80类似于图10至22所述的结构。
图23至33所示连接器10及其绝缘本体12属于薄型,并使用总体为细长的触片,即没有曲别针形的180弯曲部,这种形式的简单细长触片又称为“跨式”触片。
图23至29薄型设计所设置的每一触片14的接触匙30与图10至22所示接触匙具有相同的设计。
对此可特别从图34至37所示触片的详细视图中看出,其中,可见每一触片具有不对称的整体设计。
根据本发明之触片的另一图解实例如图38至41所示。
根据这种设计,接触匙30相对于触片14的纵向中轴线AL整体横向偏置。
这种形式的横向偏置接触匙的触片,参考类似于图34至37所示所谓“跨式”触片图解说明。不过,自然也可用图10至21所示“悬臂梁”式触片。
接触匙30相对于纵向轴线AL的偏置,在图38中为横向向下,这种偏置使在纵向轴线AL上的接触匙30的顶部S重新定位。
自然,这种横向偏置接触匙的设计意味着绝缘本体的设计,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电气连接器而言必须修改,特别是相关腔槽的形状和尺寸,以便允许触片沿纵向插入其相应的腔槽。
例如,比较图34和38可清楚地看出,接触匙30的纵向中轴线AM与触片14的纵向中轴线AL,在图34至37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接近重合,而在图38至41所示实施例中,接触匙30的纵向中轴线AM相对于触片14的纵向中轴线AL横向偏置。
图42和43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之触片,当其用于供智能卡C插入即放入就位的连接器10时所具有的优点,智能卡进入连接器时,一方面可以沿总体为横向的方向插入,另一方面,可以使智能卡C的整个平面,沿相对于连接器10绝缘本体12水平的上平面16成较大的倾斜角插入。
正如可从图42所特别看出的那样,由于与智能卡C边缘100、102接触的倾斜颊面80的存在,可以从滑坡作用得到好处,以便使触片移开而使智能卡C容易插入。
根据本发明之具有倾斜颊面之不对称接触匙的设计,允许“横向”插入智能卡,而保持属于彼此相面对的触片对的接触匙能进行鳞状切割的工业化生产的优点。图44所示鳞状切割的工艺过程,允许节约所用金属,特别是节约覆盖接触匙上表面的贵重金属。
这种贵重的金属例如黄金,是在切割并形成接触匙之前诸步骤“涂覆”的,或者通过电镀法(贵重金属带的连续沉积),或者通过称为“镶嵌”的方法(将连续的贵重金属带与金属基片一同滚压而镶嵌于基片中)。
美国专利US-A-5 527 192的图3介绍了一种对称接触匙,该接触匙并不如图2所示突出于绝缘本体上表面高于三分之二高度,却允许智能卡横向插入。不过,这种触片制造昂贵,且从未使用“镶嵌”技术以工业生产的规模制造,因为这种接触匙的横向扩展本质上大于1.27mm,因此不允许鳞状切割。在这方面需要指出,触片是连接器中最昂贵的组成部分,因此是最重要的,为获得低成本的连接器,应能节约贵重金属并能以工业化生产的规模大量制造。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下列要求必须满足:
a)为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考虑智能卡相对于绝缘本体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一方面由于标准化智能卡厚度±0.08mm的变化量,另一方面由于制造和装配的公差)触片高出绝缘本体上表面之上至少为0.5mm;
b)为保证智能卡边缘与接触匙倾斜颊面正确地横向接触,颊面的下边缘92大约位于绝缘本体上表面16之下0.1mm;
c)为避免在接触时由智能卡作用的水平元件的横向作用力过大,不对称接触匙的倾斜颊面80制成相对于绝缘本体的水平上表面成大约45夹角;
d)当抽出智能卡时,为避免将卡擦坏(特别是这些触片锐边的接触,而这些触片具有接触匙的“横向”锐边,该锐边处于倾斜颊面80的边缘),因需要在接触匙顶部之外设置一大约0.2mm的圆顶部。
尽管如此,这使得在设计接触匙时,不对称接触匙的横向扩展等于: ( 0.5 + 0.1 ) × 2 + 0.2 = 1.05 mm
这一数值允许以1.27的节距作鳞状切割。
反之,即使具有0.35mm的“突起”高度,设有两倾斜对称颊面80的对称接触匙所具有的扩展可为: ( 0.35 + 0.1 ) × 2 × 2 = 1.273 mm
这一数值将不允许以1.27mm的节距作鳞状切割。
切割过程的原理如图44所示,图中的下部,示出了触片和接触匙在鳞状切割后的情况,图中上部示出触片和接触匙的最终形状。
此图示出覆盖接触匙30上表面的贵重金属带B的外轮廓,于是可以看出“在两相邻并相对的接触匙间的贵重金属废弃量极小。
同一排的触片一经切割并成型,则将其用横向带200以2.54mm的节距连接在一起,这使得允许将其沿图示纵向插入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然后将横向带在连接点202与其分离。

Claims (13)

1.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在智能卡(C)的主表面之一(98)上设有数个电气触片,此连接器包括:
触片保持体(12),用绝缘材料制成,该保持体具有沿彼此垂直的纵向(L)及横向(T)两个方向延伸的上水平面(16),和
数个导电触片(14),该触片为可弹性变形的形状,设置成平行于所述纵向(L),
每一触片(14)包括:
曲线形的第一端部(30),用于与智能卡(C)上的相应触片接触,该端部穿过绝缘本体上的槽腔延伸,突出于绝缘本体(12)的上平面之上;
中央部(38,40),用于将触片(14)与绝缘本体(12)连接;
第二端部(34),用于将触片(14)与读写装置的处理线路连接;
具有总体形状为倒置匙形的曲线形接触端部(30)这种形式的触片,其外突表面取向朝上,以便限定一触片(14,30)的接触区(88)或顶部(S),此外突表面绕纵向轴线及横向轴线在两个方向均成曲线形,以便至少限定接触匙(30)的一总体沿纵向取向的横颊面(80),该横颊面向绝缘本体(12)的上表面向下延伸,
其特征在于,接触匙(30)的所述颊面(80)为接近平面的表面,该表面相对于绝缘本体(12)的水平上表面(16)倾斜,以便形成一滑坡,当连接器放入读写装置(94)就位时,智能卡(C)的边缘(100,102)可与其接触。
2.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匙(30)具有一种相对于垂直纵向中平面(AM)为不对称的设计。
3.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匙(30)的所述倾斜颊面(80)制成相对于绝缘本体(12)的水平上表面(16)成45°夹角。
4.如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触片(14)处于静止状态时,触片(30)之所述倾斜颊面(80)的下纵向边(92)的至少一部分,处于绝缘本体(12)上表面(16)的平面之垂直下方。
5.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触片(14)处于静止状态时,触片之所述倾斜颊面(80)的下纵向边(92)整个处于绝缘本体(12)上表面(16)的平面之垂直下方。
6.如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匙之所述倾斜颊面(80)具有一近似平面的中央部(82),该中央部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L),而该颊面的前端部(84)和后端部(86)两部分相对于接触匙纵向轴线为倾斜。
7.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匙(30)的所述倾斜颊面(80)的中央部(82)以接触匙(30)的顶部(S)为纵向中心。
8.如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匙(30)的所述倾斜颊面(80)从接触匙(30)的中央圆顶区(88)延伸。
9.如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触片(14)的纵向中轴线(AL)处于接近接触匙(30)的纵向垂直中平面(AM)处,其中,接触顶(S)相对于接触匙(30)的纵向垂直中平面(AM)横向偏置。
10.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7其中之一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触片(14)的纵向中轴线(AL)相对于接触匙(30)的纵向垂直中平面(AM)横向偏置,其中,接触顶(S)处于接触匙(30)的纵向垂直中平面(AM)内。
11.如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部(30)沿纵向延伸至凸台部(32),该凸台部通过其贴靠绝缘本体(12)上的止挡表面而弹性地垂直向上施加压力,以便相对于绝缘本体(12)确定触片(14)的静止状态。
12.如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12)纵向以至少一后垂直端平面(22)为边界,槽腔(24)从该端面沿纵向制出,每一槽腔容纳一触片(14),触片从后向前纵向插入该槽腔就位,每一槽腔在绝缘本体(12)的上平面(16)有开口(60),该开口用于使所述曲线形接触端(30)通过。
13.如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触片(14)的中央连接部(38)是弯曲成曲别针形状的部分,沿接近平行于绝缘本体(12)的上平面(16)延伸,中央连接部具有第一分支(40),其自由端延伸至触片(14)的连接端部(34),此分支包括用于将触片(14)固定在绝缘本体(12)上的装置(47),该中央部具有第二分支(42),其自由端延伸至触片(14)的曲线形接触端部(30),第一分支(40)与第二分支(42)通过指向连接器中心的中央U形弯曲部(38)连接在一起。
CN01119453A 2000-06-05 2001-06-05 具有改进触片的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Pending CN13272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007139 2000-06-05
FR0007139A FR2809871B1 (fr) 2000-06-05 2000-06-05 Connecteur electrique a lames de contact perfectionnees pour le raccordement d'une carte a circuit(s) integr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7277A true CN1327277A (zh) 2001-12-19

Family

ID=8850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119453A Pending CN1327277A (zh) 2000-06-05 2001-06-05 具有改进触片的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454607B2 (zh)
EP (1) EP1162699A1 (zh)
JP (1) JP2002042933A (zh)
KR (1) KR20010110140A (zh)
CN (1) CN1327277A (zh)
CA (1) CA2345199A1 (zh)
FR (1) FR2809871B1 (zh)
SG (1) SG10197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7432C (zh) * 2002-11-08 2008-03-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856696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262095A (zh) * 2010-01-08 2013-08-21 数据逻辑Adc公司 具有低轮廓布置的数据读取系统和方法
CN101803116B (zh) * 2007-09-18 2013-10-16 特拉华资本构成有限公司 半导体电机械接触器
CN103746209A (zh) * 2014-01-15 2014-04-23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03622A (ja) * 2000-12-28 2002-07-19 D D K Ltd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6730134B2 (en) * 2001-07-02 2004-05-04 Intercon Systems, Inc. Interposer assembly
JP3746240B2 (ja) 2002-02-28 2006-02-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595939B2 (ja) * 2002-03-29 2004-1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707013B2 (ja) * 2002-05-10 2005-10-1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6695628B2 (en) * 2002-05-17 2004-02-2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Battery connector
DE10238661B3 (de) * 2002-08-23 2004-02-26 Lumberg Conne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Kontaktier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zur Verbindung einer Spannungsquelle mit einer elektronischen Schaltung
DE10243479A1 (de) * 2002-09-19 2004-03-25 Neutrik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erkontakt für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en
JP3682655B2 (ja) 2002-10-28 2005-08-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645261Y (zh) * 2003-01-30 2004-09-29 莫列斯公司 智能用户识别模块卡连接器及其端子
TWM249262U (en) * 2003-08-13 2004-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JP2008500682A (ja) * 2004-04-20 2008-01-10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711921Y (zh) * 2004-05-20 2005-07-20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连接器
US7641777B2 (en) 2004-09-07 2010-01-05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Biological testing system
CN1832267A (zh) * 2005-03-10 2006-09-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端子
US7350705B1 (en) 2005-03-28 2008-04-01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 Systems Corp. Compact robust smart card reader
TWM280586U (en) * 2005-04-01 2005-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7361060B2 (en) * 2005-08-04 2008-04-2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Connector with bifurcated conductor
JP2007149394A (ja) * 2005-11-24 2007-06-14 Jst Mfg Co Ltd コネクタ
TWM300874U (en) * 2006-06-02 2006-11-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Battery connector
CN100521381C (zh) * 2006-06-27 2009-07-2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的连接构造
US7341485B2 (en) * 2006-07-24 2008-03-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Land grid array socket
US8758047B2 (en) 2007-05-07 2014-06-24 Ortronics, Inc. Port replication assembly with adapter cable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US7628657B2 (en) * 2007-05-07 2009-12-08 Ortronics, Inc. Connector assembly for use with plugs and preterminated cables
US8182294B2 (en) 2007-05-07 2012-05-22 Ortronics, Inc. Connector assembly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CN201112761Y (zh) * 2007-07-19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713069B2 (en) * 2008-05-02 2010-05-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US20100323564A1 (en) * 2009-06-19 2010-12-23 Clark Stephen H Bifurcated Electrical Contact
US8118617B2 (en) * 2009-09-30 2012-02-21 Apple Inc. Jack assemblies with cylindrical contacts
CN201667425U (zh) * 2009-11-20 2010-12-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687717B2 (ja) 2010-02-25 2015-03-18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Thomson Licensing 隠れクイックリリーススナップを備えた小形多層放射冷却ケース
CN103262675B (zh) 2010-05-19 2016-03-30 汤姆森特许公司 能散失热负荷的机顶盒
CN201741894U (zh) * 2010-06-28 2011-02-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FR2966289A1 (fr) * 2010-10-19 2012-04-20 Radiall Sa Systeme d'interconnexion entre des cartes electroniques.
CN103858067A (zh) * 2011-03-09 2014-06-11 汤姆逊许可公司 具有卡扣式热沉和智能卡读取器的机顶盒或服务器
JP5792386B2 (ja) 2011-07-14 2015-10-14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Thomson Licensing スナップインヒートシンクとスマートカードリーダを有し、ヒートシンク保持用締め具を有するセットトップボックス
JP5919997B2 (ja) 2012-04-26 2016-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6025194B2 (ja) * 2012-11-12 2016-11-16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
KR200474113Y1 (ko) 2013-03-08 2014-08-22 히로세코리아(주) 유심카드 소켓
CN105449470B (zh) 2014-07-29 2018-02-16 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5337072B (zh) * 2014-07-29 2017-11-10 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US9590331B2 (en) 2014-10-28 2017-03-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ard connector
CN205282702U (zh) * 2015-12-03 2016-06-01 美国莫列斯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7492728A (zh) * 2017-01-12 2017-12-1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565237B (zh) * 2017-05-12 2020-04-2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7456096B2 (ja) * 2019-06-11 2024-03-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
DE102021116787B3 (de) * 2021-06-30 2022-11-24 Lisa Dräxlmaier GmbH Spannungsabgriff zum messen einer spannung
CN118786587A (zh) * 2022-01-18 2024-10-15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带有吸收材料的卡缘连接器
FI20226158A1 (en) * 2022-11-27 2024-05-28 Sisaeilmasepaet Oy A system comprising stackable modules for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a moving obje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6665A (en) * 1992-05-15 1993-02-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terminal
GB9306177D0 (en) * 1993-03-25 1993-05-19 Amp Gmbh Smart card connector
FR2713407B1 (fr) * 1993-12-01 1996-01-12 Pontarlier Connectors Cadre de contact et connecteur pour carte.
JPH11250966A (ja) * 1997-12-22 1999-09-17 Whitaker Corp:The コネクタ
FR2773275B1 (fr) * 1997-12-26 2000-01-28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nnecteur electrique de tres faible epaisseur pour le raccordement d'une carte a memoire electronique
DE19829551C2 (de) * 1998-07-02 2000-12-14 Amphenol Tuchel Elect Kontaktträger
TW383922U (en) * 1998-09-04 2000-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7432C (zh) * 2002-11-08 2008-03-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803116B (zh) * 2007-09-18 2013-10-16 特拉华资本构成有限公司 半导体电机械接触器
CN103262095A (zh) * 2010-01-08 2013-08-21 数据逻辑Adc公司 具有低轮廓布置的数据读取系统和方法
CN103262095B (zh) * 2010-01-08 2016-09-21 数据逻辑Adc公司 具有低轮廓布置的数据读取系统和方法
CN102856696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746209A (zh) * 2014-01-15 2014-04-23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809871A1 (fr) 2001-12-07
JP2002042933A (ja) 2002-02-08
US20010049231A1 (en) 2001-12-06
US6454607B2 (en) 2002-09-24
SG101978A1 (en) 2004-02-27
FR2809871B1 (fr) 2002-07-19
CA2345199A1 (en) 2001-12-05
KR20010110140A (ko) 2001-12-12
EP1162699A1 (en) 2001-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7277A (zh) 具有改进触片的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CN1246798C (zh) 插接智能卡的整体电气插座
US102838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9048601B2 (en) Connector
US8292639B2 (en) Compliant pin contro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679214A (zh) 连接器
CN1221237A (zh) 用于连接智能卡的极薄电连接件
CN1173750A (zh) 边缘插件连接器的电气接线端子的制造
CN1017851B (zh) 板式插座组件
CN1496534A (zh) 高容量存储卡的电连接器
CN105990760B (zh) 连接器
US1041873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993867A (zh) 连接器
US8241069B2 (en) Connector
CN1672294A (zh) 柔性电路的连接装置
CN1677753A (zh) 柔性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578967A (zh) 包括大致呈矩形的扁平载体的芯片卡
CN1819352A (zh) 阳性端子接头,用于该接头的板材以及形成该接头的方法
US10573985B2 (en) Assembly includ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and counterpart connector component
CN1097326C (zh) 用于电路板的连接器
CN1701340A (zh) 存储卡适配器
CN1301064A (zh) 接线盒触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255991A (zh) 用于接触具有集成电路的卡的电气连接器
US2018026193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791943Y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