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4014C - 记录控制装置、记录和再现装置和记录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控制装置、记录和再现装置和记录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4014C CN1314014C CNB2004100477977A CN200410047797A CN1314014C CN 1314014 C CN1314014 C CN 1314014C CN B2004100477977 A CNB2004100477977 A CN B2004100477977A CN 200410047797 A CN200410047797 A CN 200410047797A CN 1314014 C CN1314014 C CN 131401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 signal
- maximum likelihood
- likelihood decoding
- ma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476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700 radioactive tra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26683 trans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361 trans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508 accu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00032056 rs111033630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270302 rs141646026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00058451 rs8035820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53 t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Overwriting
- G11B7/0062—Overwriting strategies, e.g. recording pulse sequences with erasing level used for phase-change media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11B20/1005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11B20/1005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 G11B20/10111—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partial response PR(1,2,2,1)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481—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optimisation method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6—Recording strategies, e.g. pulse sequen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控制装置包括波形整流部分,用于接收由表示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信息的模拟信号产生的数字信号,并整流该数字信号的波形;最大似然解码部分,用于执行具有整流波形的数字信号的最大似然解码,以及产生表示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二进制信号;可靠性计算部分,用于基于具有整流波形的数字信号和二进制信号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以及调整部分,用于基于计算出的可靠性调整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信号的形状。
Description
该非临时申请基于2003年4月14日提交的符合35U.S.C§119(a)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3-108821并要求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此作为参考。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控制装置,一种记录和再现装置,以及一种使用最大似然解码法的记录控制方法。
2.背景技术
用于在一个便携式记录介质上记录初始数字信息或从一个便携式记录介质上再现某种信息的记录和再现装置中,在各个装置和记录介质中即使使用相同形状的记录脉冲,但在介质上形成的标记的形状可能存在一个偏差。这导致所再现的信号质量中的明显差别。为了避免由于变化使可靠性减小,例如,在记录介质被安装时,执行一个整流操作。整流操作是一种用于优化再现系统的特征设置、记录脉冲的形状等的控制操作,以保证用户数据的可靠性。
一般的信息再现装置包括一个PLL电路,用于提取包括在一个再现信号中的时钟信息以及基于被提取的时钟信息识别原始数字信息。
图14示出了一种传统的光盘驱动器。通过一个光头18将由光盘17反射的光转换成再现信号。再现信号通过一个波形均衡器19整流形状。通过一个比较器20将合成的再现信号二进制化。通常,比较器20的阈值被反馈控制从而使输出的二进制信号输出的累积结果是0。相位比较器21获得二进制信号输出和再现时钟之间的相位误差。通过一个LPF22均衡相位误差,基于该处理结果确定VCO23的控制电压。相位比较器21被反馈控制从而使通过相位比较器21输出的相位误差总是0。在其上以热的方式记录信息的记录介质中,在标记被记录之前和之后,在其上形成的标记的形状根据介质和记录模式的热干扰而变化。因此,必须设置对于于每种模式的记录是最佳的记录参数。
上述误差测试输出是一个用于评估记录参数的指标。记录参数被设置从而使误差测试输出尽可能的小。特别第,记录补偿电路27生成具有基于记录图形的指定模式的脉冲,该记录图形是使用一个最初设置的记录参数从模式生成电路26输出的。激光驱动电路28在光盘上记录信息。当信息从其上具有指定模式记录的一个轨迹中再现时,误差检测电路24累积来自比较器20的输出和来自VCO23的输出之间的相位误差的绝对值,从而获得一个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与再现时钟和二进制化脉冲边缘之间的抖动相关。记录和再现以不同的记录参数被重复执行。在检测值是最小时使用的记录参数被确定为一个优化的记录参数。
图15示出了误差检测电路24的具体操作。这里,使用具有6T,4T,6T和8T的重复的记录模式。对应于4T标记和6T间隔的组合的一个模式的标记结束边缘被优化。假定使用优化的记录参数来记录对应于8T标记和6T间隔的组合的一个模式的标记开始边缘,以及对应于8T标记和6T间隔的组合的一个模式的标记结束边缘。
当给定一个具有图15的(a)部分所示的周期的NRZI信号时,记录补偿电路27生成一个图15的(b)部分所示的激光波形脉冲。Tsfp是一个用于设定一个标记开始位置的参数,以及Telp是一个用于设定一个标记结束位置的参数。激光驱动电路28根据图15的(b)部分所示模式来调整光发射功率。通过激光在如图15(c)部分所示的轨迹上物理地形成一个非晶区域。当Telp变化为Telp1,Telp2以及Telp3时,标记形成的形状如图15的(c)部分所示的那样被改变。下面将讨论来自具有这样标记的轨迹的信息再现。
当在4T标记末端的记录参数是Telp2时,Telp2是优化值,获得图15的(d)部分用实线所示的一个再现信号。定义一个阈值,从而使来自比较器20输出的累积值是0。来自比较器20的输出和再现时钟之间的相位差被测试,以及产生再现时钟(图15的(e)部分)从而使相位误差的累积值是0。
在一个4T标记的末端的记录参数是Telp1时,其小于优化值,获得图15的(f)部分用实线所示的一个再现信号。由于4T标记的结束边缘在一个时间轴方向上改变,比较器20的阈值Tv比在图15的(d)部分所示的再现信号中的小,如图15的(f)部分中用点链线表明的那样。由于来自比较器20输出的改变,再现时钟的相位与图15(e)部分所示的再现时钟相比是在先的,从而使相位误差的累积值是0。结果,产生图15(g)部分所示的再现时钟。
在一个4T标记的末端的记录参数是Telp3时,其大于优化值,获得图15的(h)部分用实线所示的一个再现信号。由于4T标记的结束边缘在一个时间轴方向上改变,比较器20的临界值Tv比在图15的(d)部分所示的再现信号中的小,如图15的(h)部分中用点链线表明的那样。由于来自比较器20输出的改变,再现时钟的相位与图15(e)部分所示的再现时钟相比是在后的,从而使相位误差的累积值是0。结果,产生图15(i)部分所示的再现时钟。
标记结束边缘(一个再现信号的上升边缘)和再现时钟(所谓的数据时钟抖动)之间的时间差别的测量结果表明图15的(j)部分到(i)部分所示的分布。在这里假定4T标记结束边缘和8T标记结束边缘具有一个偏差从而使两个边缘都呈现相同偏差值的正态分布。
在图15的(d)部分所示的再现信号,以及图15的(e)部分所示的再现时钟的情况下,来自比较器20的输出和在标记结束边缘(上升边缘)的再现时钟之间的时间差分布是如图15的(K)部分所示的那样。在4T标记结束边缘的分布值的平均值以及在8T标记结束边缘的分布值的平均值都是0。
在一个4T标记的末端的记录参数是Telp1(小于优化值Telp2)时,无论在4T标记结束边缘的分布值的平均值,还是在8T标记结束边缘的分布值的平均值,都不是0,但是两者与0都相隔相同的距离,如图15的(j)部分所示的那样。因此,在上升边缘的总偏差大于图15的(k)部分的情况。
在一个4T标记的末端的记录参数是Telp 3(大于优化值Tep2)时,无论在4T标记结束边缘的分布值的平均值,还是在8T标记结束边缘的分布值的平均值,都不是0,但是两者与0都相隔相同的距离,如图15的(l)部分所示的那样。图15的(j)部分和(l)部分中,在4T标记结束边缘的分布和在8T标记结束边缘的分布都被倒置。在这种情况,在上升边缘的总偏差也大于图15的(k)部分的情况。
在相位误差的绝对值的累积结果是误差测试输出时,如图15的(m)部分所示的误差测试值变化与记录参数Telp的变化一致。相应的,记录参数被改变,以及当来自误差检测电路24的输出是最小时,记录参数被确定为一个优化记录参数。
在上述例子中,在4T标记的末端边缘的记录参数Telp被优化。对于其它的记录参数,执行使用各自的特定参数的检测记录,以及基于误差检测输出获得优化的记录参数。
图16是一个依据上述过程说明了用于获得所有记录参数的操作的流程图。访问其上将执行检测记录的介质的区域(S161),在标记开始的边缘或标记结束边缘的记录参数逐指定区域(例如,逐扇区)地被改变时,执行测试记录(S163)。信息从检测记录区域被再现,通过逐区域改变记录参数逐区域获得误差测试输出(S164)。在误差测试输出是最小时,记录参数被确定为一个优化记录参数(S165)。重复执行该操作直到获得所有的优化参数(S162)(见日本未决申请,公开号NO.2000-200418以及2001-109597)。
设定记录参数使抖动最小化的上述方法具有下述问题。在一个使用最大似然解码法的系统中,误差产生的概率未必是最小化的。典型地,通过最大似然解码法,从一个再现信号波形中估计出一个信号模式,相互比较再现信号波形和估计出的信号波形,从而使再现信号解码成具有最大似然的信号模式的信号。通过最大似然解码法,误差产生的概率随着再现信号波形和估计出的信号波形之间的差值的减小而降低。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记录控制装置包括波形整流部分,用于接收由表示从信息记录介质上再现的信息的模拟信号产生的数字信号,以及整流该数字信号的波形;最大似然解码部分,用于执行具有整流波形的数字信号的最大似然解码,以及产生一个表示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二进制信号;一个可靠性计算部分,用于基于具有整流波形的数字信号和二进制信号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一个调整部分,用于基于计算出的可靠性来调整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信号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整部分调整记录信号的指定部分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整部分调整记录信号的边缘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最大似然解码部分使用状态转换规则执行最大似然解码,该最大似然解码是通过具有2的一个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一个均衡系统PR(C0,C1,C0)确定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最大似然解码部分使用状态转换规则执行最大似然解码,该最大似然解码是通过具有2的一个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一个均衡系统PR(C0,C1,C1,C0)确定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最大似然解码部分使用通过具有2的一个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一个均衡系统PR(C0,C1,C2,C1,C0)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执行最大似然解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靠性计算部分基于对应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形成的记录标记的末端的数字信号和二进制信号计算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整部分调整记录信号的形状从而提高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整部分计算已计算出的可靠性的累积值和已计算出的可靠性的平均值中的一个,基于该累积值和平均值中的一个调整记录信号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整部分对记录标记长度和间隔长度的每一个组合计算已计算出的可靠性的累积值和已计算出的可靠性的平均值中的一个。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记录和再现装置包括再现部分,用于从表示由信息记录介质再现的信息的模拟信号中产生数字信号;一个波形整流部分,用于接收该数字信号,以及整流该数字信号的波形;一个最大似然解码部分,用于执行具有整流波形的数字信号的最大似然解码,以及产生一个表示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二进制信号;一个可靠性计算部分,用于基于具有整流波形的数字信号和二进制信号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一个调整部分,用于基于计算出的可靠性调整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信号的形状;以及一个记录部分,用于在基于记录信号的形状的调整结果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
仍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记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由表示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的信息的模拟信号中产生的数字信号并且整流数字信号波形;执行具有整流波形的数字信号的最大似然解码,以及产生一个表示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二进制信号;基于具有整流波形的数字信号和二进制信号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基于计算出的可靠性来调整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信号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步骤包括调整记录信号指定部分形状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步骤包括调整记录信号边缘的位置的步骤。
因而,在这里所说明的本发明中有可能产生优点,提供记录控制装置,记录和再现装置,以及当记录信息时用于优化记录参数的记录控制方法的优点,从而使在最大似然解码时的误差产生的概率是最小的。
参考相应的附图阅读和理解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装置的一个结构;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一个具有2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PR(1,2,2,1)均衡系统的一种组合的状态转换规则;
图3示出了一个与图2所示的状态转换规则相应的格构图;
图4A和4B示出了Pa-Pb的分布,其表明了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最大似然解码的可靠性;
图5A到5H示出了用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8种具体模式;
图6A和6B示出了当路径A是正确路径时再现波形和模式-1的记录标记移位之间的相互关系,Pa-1是8条具体路径之一;
图7A和7B示出了当路径B是正确路径时再现波形和模式-1的记录标记移位之间的相互关系,Pa-1是8条具体路径之一;
图8是一个表格,示出了将被优化的记录参数的列表;
图9是一个表格,示出了图5所示的8种模式中的哪个图形用于测试图8所示的记录模式;
图10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边缘转换检测电路;
图11是一个说明了图10所示的边缘转换检测电路的操作的时序图表;
图1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学习的记录模式;
图13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边缘移位检测电路;
图14示出了一种传统的光盘驱动器;
图15是一个说明了一种传统误差检测电路的操作的时序图表;
图16是一个说明了用于获得记录参数的传统操作的流程图;
图17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具有2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PR(a,b,a)均衡系统的一种组合的状态转换规则;
图18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具有2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PR(a,b,c,b,a)均衡系统的一种组合的状态转换规则;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通过参考附图借助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
首先,描述一种通过使用最大似然解码法来评价所获得的再现信号质量的方法。在下述例子中,使用具有2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以及整流信号的波形从而当记录和再现时信号的频率特征匹配于PR(1,2,2,1)。
其中瞬时记录符号是bk,紧邻的在前的记录信号是bK-1,在先两个时间的记录信号是bK-2,在先三个时间的记录信号是bK-3,与PR(1,2,2,1)匹配的理想输出值Levelv通过表达式1表达。
Levelv=bK-3+2bK-2+2bK-1+bK 表达式1
其中K是一个代表时间的整数,以及V是一个从0到6的整数。
其中在时间K的状态是S(bK-2,bK-1,bK),从而获得状态转换表(表1)。
表1:基于具有2T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PR(1,2,2,1)均衡系统的一种组合的状态转换
在时间K-1的状态S(bK-3,bK-2,bK-1) | 在时间k的状态S(bK-2,bK-1,bK) | BK/Levelv |
S(0,0,0) | S(0,0,0) | 0/0 |
S(0,0,0) | S(0,0,1) | 1/1 |
S(0,0,1) | S(0,1,1) | 1/3 |
S(0,1,1) | S(1,1,0) | 0/4 |
S(0,1,1) | S(1,1,1) | 1/5 |
S(1,0,0) | S(0,0,0) | 0/1 |
S(1,0,0) | S(0,0,1) | 1/2 |
S(1,1,0) | S(1,0,0) | 0/3 |
S(1,1,1) | S(1,1,0) | 0/5 |
S(1,1,1) | S(1,1,1) | 1/6 |
其中,为了简单起见,在时间K状态(0,0,0)K是S0K,在时间K状态(0,0,1)K是S1K,在时间K状态(0,1,1)K是S2K,在时间K状态(1,1,1)K是S3K,在时间K状态(1,1,0)K是S4K,在时间K状态(1,0,0)K是S5K,从而获得图2所示的状态转换图表。图2所示的状态转换图表表示由2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和PR(1,2,2,1)的均衡系统定义的状态转换规则。通过沿着时间轴扩展该状态转换图,从而获得图3所示的格构图。现在,将讨论在时间K的状态S0K和在时间K-4的状态S0K-4。图3示出了可以在状态S0K和S0K-4之间表示出的两种状态转换路径。其中一条这样的状态转换路径是路径A,路径A沿着状态S2K-4,S4K-3,S5K-2,S0K-1和S0K。其中另一条这样的状态转换路径是路径B,路径B沿着状态S2K-4,S3K-3,S4K-2,S5K-1和S0K。这里,由时间K-6到时间K产生的最大似然解码是(CK-6,CK-5,CK-4,CK-3,CK-2,CK-1,CK)。当获得的(CK-6,CK-5,CK-4,CK-3,CK-2,CK-1,CK)=(0,1,1,X,0,0,0)的解码结果时,其中X为0或1,状态转换路径A或B被估计为具有最大似然。路径A和路径B具有相同的似然程度,其在时间K-4的状态是状态S2K-4。路径A或路径B哪一条具有最大似然可以通过查找(i)在时间K-3到时间K再现信号yK-3到再现信号yK的值和(ii)路径A的期望值或路径B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值的平方的累积值来确定。其中(i)在时间K-3到时间K的再现信号yK-3到再现信号yK的值和(ii)路径A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值的平方的累积值是Pa,Pa通过表达式2表示。其中(i)在时间K-3到时间K的再现信号yK-3到再现信号yK的值和(ii)路径B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值的平方的累积值是Pb,Pb通过表达式3来表示。
Pa=(yk-3-4)2+(yk-2-3)2+(yk-1-1)2+(yk-0)2 表达式2
Pb=(yk-3-5)2+(yk-2-5)2+(yk-1-3)2+(yk-1)2 表达式3
在Pa和Pb之间的差值(即Pa-Pb)其表示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具有以下含义。当Pa<<Pb时一个最大似然解码部分以高置信度选择路径A,以及当Pa>>Pb时以高置信度选择路径B。当Pa=Pb时候,无论选择路径A还是路径B都没有发现异常。解码结果正确的概率是50%。通过从对应于一个指定时间或一个指定次数的解码结果中查找Pa-Pb,以获得如图4A和4B所表示的Pa-Pb分布。
图4A示出了一个当噪声被叠置在再现信号上的Pa-Pb分布。该分布具有2个频率波峰。一个波峰是当Pa=0时,另一个波峰是当Pb=0时。当Pa=0时Pa-Pb的值用-Pstd表示,以及当Pb=0时Pa-Pb的值用Pstd表示。计算出Pa-Pb的绝对值并获得|Pa-Pb|-Pstd。
图4B示出了一个|Pa-Pb|-Pstd的分布。获得图4B中示出的分布的标准偏差σ和平均值Pave。其中图4B示出的分布是一个正态分布,例如,解码结果|Pa-Pb|的可靠性的值是-Pstd或更少的状态为出现误差的状态,该误差概率P(σ,Pave)通过表达式4使用σ和Pave表示。该误差概率是在解码后再现信号不正确性的概率。
代表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二进制信号的误差概率可以从Pa-Pb的分布中计算的标准偏差σ和平均值Pave中预测出。即平均值Pave和标准偏差σ可以成为一个再现信号质量的指标。在上述的例子中,假设|Pa-Pb|分布是一个正态分布。在该分布不是正态分布的情况中,计数|Pa-Pb|-Pstd的值小于或等于预定参考值时的次数。获得的数可以成为再现信号质量指标。
在通过具有2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信号和均衡系统PR(1,2,2,1)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中,在下述数量的状态转换模式中具有两条可能的状态转换路径:从时间K-4到时间K的8种模式;从时间K-5到时间K的8种模式;以及从时间K-6到时间K的8种模式。在一个广泛的测试范围中,具有Pa-Pb模式,其是可靠性的程度。优选的使用可靠性Pa-Pb作为再现信号质量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不必测试所有的模式,通过只测试具有高误差概率的模式,这样的测试结果可以作为和误差概率相关的指标而被使用。一种具有高误差概率的模式是一种具有可靠性Pa-Pb为低值的模式。存在8种这样的模式,其中Pa-Pb=±10。这8种模式以及Pa-Pb概括在表2中。
表2:其中可能有的两种最短状态转换路径的模式
状态转移 | 解码结果的可靠性(Pa-Pb) | |
Pa=0 | Pb=0 | |
S2K-4→S0K | -10 | +10 |
S3K-4→S0K | -10 | +10 |
S2K-4→S1K | -10 | +10 |
S3K-4→S1K | -10 | +10 |
S0K-4→S4K | -10 | +10 |
S5K-4→S4K | -10 | +10 |
S0K-4→S3K | -10 | +10 |
S5K-4→S3K | -10 | +10 |
基于在上述的8种模式中的解码结果的可靠性Pa-Pb,获得表达式5。
模式1
当(CK-6,CK-5,CK-4,CK-3,CK-2,CK-1,CK)=(0,1,1,X,0,0,0)时,
Pa-Pb=(EK-3-FK-3)+(DK-2-FK-2)+(BK-1-DK-1)+(AK-BK)
模式2
当(CK-6,CK-5,CK-4,CK-3,CK-2,CK-1,CK)=(1,1,1,X,0,0,0)时,
Pa-Pb=(FK-2-GK-3)+(DK-2-FK-2)+(BK-1-DK-1)+(AK-BK)
模式3
当(CK-6,CK-5,CK-4,CK-3,CK-2,CK-1,CK)=(0,1,1,X,0,0,1)时,
Pa-Pb=(EK-3-FK-3)+(DK-2-FK-2)+(BK-1-DK-1)+(BK-CK)
模式4
当(CK-6,CK-5,CK-4,CK-3,CK-2,CK-1,CK)=(1,1,1,X,0,0,1)时,
Pa-Pb=(FK-3-GK-3)+(DK-2-FK-2)+(BK-1-DK-1)+(BK-CK)
模式5
当(CK-6,CK-5,CK-4,CK-3,CK-2,CK-1,CK)=(0,0,0,X,1,1,0)时,
Pa-Pb=(AK-3-BK-3)+(BK-2-DK-2)+(DK-1-FK-1)+(EK-FK)
模式6
当(CK-6,CK-5,CK-4,CK-3,CK-2,CK-1,CK)=(1,0,0,X,1,1,0)时,
Pa-Pb=(BK-3-CK-3)+(BK-2-DK-2)+(DK-1-FK-1)+(EK-FK)
模式7
当(CK-6,CK-5,CK-4,CK-3,CK-2,CK-1,CK)=(0,0,0,X,1,1,1)时,
Pa-Pb=(AK-3-BK-3)+(BK-2-DK-2)+(DK-1-FK-1)+(FK-GK)
模式8
当(CK-6,CK-5,CK-4,CK-3,CK-2,CK-1,CK)=(1,0,0,X,1,1,1)时,
Pa-Pb=(BK-3-CK-3)+(BK-2-DK-2)+(DK-1-FK-1)+(FK-GK)
表达式5
这里,Ak=(yk-0)2,Bk=(yk-1)2,Ck=(yk-2)2,Dk=(yk-3)2,Ek=(yk-4)2,Fk=(yk-5)2,Gk=(yk-6)2。从最大似然解码结果Ck获得满足表达式5的Pa-Pb。从Pa-PB的分布中,获得标准偏差σ10和平均值Pave10。其中Pa-Pb的分布被假定是一个正态分布,该误差概率P10通过表达式6表示。
在上述的8种模式中,出现一位移位误差。在其他模式中,出现2或更多位移位误差。PRML之后处理误差模式的分析值结果表明大多数的误差是一位移误差。因此,再现信号的误差概率可以通过表达式6估计。在该方式中,标准偏差σ10和平均值Pave10可以当作再现信号的质量指标使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检测上述8种模式对于每种记录模式(用于标记长度和紧邻该标记之前的间隔长度的每一个组合,以及对于标记长度和紧邻该际记之后的间隔长度的每一个组合)。确定用于优化记录信号的边缘位置的记录参数,特别注意记录信号的形状,尤其是标记开始边缘以及标记结束边缘。在所有模式的所有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Pa-Pb|中,只要注意具有最小|Pa-Pb|值的模式,意味着只需要注意记录标记的边缘。如上所述,具有Pa-Pb为小值的模式具有高误差概率。这意味着通过部分优化一个记录标记的边缘位置从而提高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而优化了全部的记录参数。一种用于优化记录标记的边缘位置的方法将在下文描述。
图5A到5H示出了8种模式的抽样值(模式1到模式8)。该水平轴表示时间。一个刻度表示一个信道时钟周期(TClK)。垂直轴表示信号电平(0到6)。虚线表示路径A,实线表示路径B。每一个抽样值对应参考表1在上面描述的最大似然解码从Levelv0到6的期望值。如图15的(c)部分和(d)部分所示,记录部分(非晶区域)表示为具有一个低于比较器阈值的信号电平,因为通过记录部分反射的光量比通过其他部分的反射的光量低。一个未记录部分(非-非晶区域)表示为具有高于比较器阈值的信号电平。图5A到图5H所示的8种模式中每个模式对应于记录部分(标记)和未记录部分(间隔)之间的边界(标记开始边缘或标记结束边缘)的再现波形。模式1,模式2,模式3以及模式4每一个对应于一个标记开始边缘。模式5,模式6,模式7和模式8每一个对应于一个标记结束边缘。
使用模式1作为一个例子描述用于测试标记开始边缘的移位的方法。
图6A和6B示出了模式1的再现波形和记录标记移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6A和6B中“Δ”表示一个输入信号。通过虚线表示的路径A是一条正确值状态转换路径。该输入信号是基于一个记录标记B1产生的。一个记录际记A1具有一个标记开始边缘的理想位置。在图6A中,记录标记B1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是在理想位置之后。输入信号(yk-3,yk-2,yk-1,yk)的抽样值为(4.2,3.2,1.2,0.2)。从表达式2和3分别通过表达式7和8获得路径A和输入信号之间的距离Pa。以及路径B和输入信号之间的距离Pb。
Pa=(4.2-4)2+(3.2-3)2+(1.2-1)2+(0.2-0)2=0.16 表达式7
Pb=(4.2-5)2+(3.2-5)2+(1.2-3)2+(0.2-1)2=7.76 表达式8
通过表达式9查找|Pa-Pb|-Pstd获得标记开始边缘的位移的数量和方向。
E1=|Pa-Pb|-Pstd=|0.16-7.76|-10=-2.4 表达式9
通过表达式9获得E1的绝对值是移位的数量,以及E1的符号是移位方向。在图6A记录标记B1的情况中E1=-2.4。这意味着记录标记B1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从参考值向后移位2.4。
在图6B中,记录标记B1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在理想位置之前。输入信号(yk-3,yk-2,yk-1,yk)的抽样值是(3.8,2.8,0.8,-0.2)。通过E2=|Pa-Pb|-Pstd获得E2。E2为2.4,这意味着记录标记B1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从参考值向前移位2.4。
图7A和7B示出了模式1的再现波形和记录标记移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7A和7B中,通过实线表示的路径B是一条正确的状态转换路径。这里也是用“Δ”表示一个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是基于记录标记B1产生的。记录标记A1具有标记开始边缘的理想位置。在图7A中,记录标记B1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是在理想位置之后。输入信号(yk-3,yk-2,yk-1,yk)的抽样值是(5.2,5.2,3.2,1.2)。通过E3=|Pa-Pb|-Pstd获得E3。E3为2.4。这意味着记录标记B1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从参考值向前移位2.4。在图7B中,记录标记B1的际记开始边缘位置在理想位置之前。输入信号(yk-3,yk-2,yk-1,yk)的抽样值是(4.8,4.8,2.8,0.8)。通过E4=|Pa-Pb|-Pstd获得E4。E4为-2.4。这意味着记录标记B 1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从参考值向前移位2.4。
将其中路径A是正确状态转换路径的图6A和6B的情况,和其中路径B是正确状态的转移路径的图7A和7B的情况进行比较,表示移位方向的标记符号是是相反的。该标记符号依赖于正确状态转换路径的期望值序列和输入信号序列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候选路径的期望序列和输入信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当输入信号和正确候选路径的期望值之间的误差如图6B和图7A的那么大时,通过表达式9获得的值具有一个正符号。即随着输入信号与不正确候选路径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别变大,最大似然解码的误差概率变低。基于这种考虑可以测试记录标记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的移位方向。在模式1中当路径A是正确状态转换路径时,模式1用于测试一个2T间隔和一个4T间隔或更长的标记的组合的记录标记的开始边缘。在模式1中当路径B是较准状态转移路径时,模式1用于测试一个3T间隔和一个3T间隔或更长的标记的组合的记录标记的开始边缘。使用上述方法,获得每个记录模式(即每一个标记长素/间隔长度组合)的累积值或平均值,并且设置一个记录参数使开始边缘和结束边缘位置的移位数量接近0。从而实现一种对最大似然解码记录方法优化的记录控制。
将描述一个记录参数的优化。记录符号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用m表示(在该例中,m=2)。在一个信息记录介质上形成的记录标记的开始边缘位置可以依赖于紧邻记录标记之前的间隔长度和记录标记自身的长度。例如,当紧邻记录标记之前的间隔长度是从mT到(m+b)T时,记录标记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依赖于紧邻记录标记之前的间隔长度。当紧邻记录标记之前的间隔长度是大于(m+b)T时,记录标记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不依赖于记录记之前相邻的间隔长度。当记录标记自身的长度是从mT到(m+a)T时,记录标记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依赖于记录标记自身的长度。当记录标记自身的长度大于(m+a)T时,记录标记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不依赖于记录标记自身的长度。
在信息记录介质上形成的记录标记的结束边缘位置可以依赖于紧邻记录标记之后的间隔长度和记录标记自身的长度。例如,当记录标记自身的长度是从mT到(m+a)T时,记录标记的标记结束边缘位置依赖于记录标记自身的长度。当记录标记自身的长度是大于(m+a)T时,记录标记的标记结束边缘位置不依赖于记录标记自身的长度。当紧邻记录标记之后的间隔长度是从mT到(m+b)T时,记录标记的标记结束边缘位置依赖于紧邻记录标记之后的间隔长度。当紧邻记录标记之后的间隔长度大于(m+b)T时,记录标记的标记结束边缘位置不依赖于紧邻记录标记之后的间隔长度。以上,“a”和“b”每一个都是0或者大于0的整数,以及记录符号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比m+a和m+b大。
考虑到一个记录标记的标记开始边缘的位置与标记结束边缘的位置,在标记开始边缘的参数Tsfp的优化必须在邻近一个具有(m+b)T或更小长度的间隔的记录标记上执行。在标记结束边缘的参数Telp的优化必须在一个具有(m+a)T或更小长度的记录标记上执行。其中简单的说,m=3,以及a=b=3,对于图8中示出的32种记录模式,该参数必须被优化。在图8中,例如2Ts2Tm,意味着器中在紧邻2T标记之前存在2T间隔的模式。
图9示出了8种模式(模式1到模式8)中的哪个模式被用于测试图8中所示的记录模式(即边缘模式)。例如,对应一个2Ts3Tm记录模式(图)8)的信号的位移量使用P3A(图9)来检测。P3A是其中路径A是正确状态转换路径的模式3。3Ts3Tm记录模式(图8)的信号的位移量使用P1B或P4A(图9)来检测。P1B是其中路径B是正确状态转换路径的模式1。P4A是其中路径A是正确状态转换路径的模式4。从上述可以意识到,对最大似然解码法优化的用于控制记录参数的方法要改变记录参数,从而使对应于图9所示的每一个记录模式的信号的位移量接近0。
在图9中,对应于每一个2Ts2Tm记录模式(紧邻2T标记之前存在的2T间隔)和每一个2Tm2Ts记录模式(紧邻2T标记之后存在2T间隔)的信号位移量不可以通过上述8种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来检测。因此,移位数量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优化。然而2Ts2Tm记录模式和2Tm2Ts记录模式具有一个相对大的可靠性Pa-Pb值,因此不包括在上述8种模式中。换句话说,在每一个2Ts2Tm记录模式和2Tm2Ts记录模式的记录标记的标记开始边缘或标记结束边缘,误差概率是低的;不必严格地优化这些记录模式的记录参数。因此,一个合适的初始值可以用作记录参数以代替对于每个信息记录介质的移位数量的优化。或者,2Ts2Tm记录模式和2Tm2Ts记录模式可以被优化从而使再现信号的相位误差的累积值是最小的。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的记录和再现装置100。该记录和再现装置100执行上述用于优化记录参数的方法。
该记录和再现装置100包括再现部分101,记录控制装置102,以及记录部分103,在记录和再现装置100上,可以安置信息记录介质1。该信息记录介质1用于信息记录和再现,例如一个光盘。
再现部分101包括光学头部2,前置放大器3,AGC4,波形的均衡器5,A/D转换器6,以及PLL电路7。再现部分101从表示信息记录介质1中再现的信息的模拟信号中产生一个数字信号。
记录控制部分102包括一个整流部分8,最大似然解码部分9,可靠性计算部分10,调整部分104。调整部分104包括模式检测电路11,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以及信息记录介质控制器13。记录控制部分102被制作为例如半导体芯片。
整流部分8,例如数字滤波器,接收再现部分101产生的数字信号,以及整流数字信号的波形,从而使数字信号具有一个指定的均衡特性。
最大似然解码部分9是,例如,一个Veterbi解码电路,执行具有通过整流部分8校正的波形的数字信号的最大似然解码,以及产生一个表示最大似然结果的二进制信号。
可靠性计算部分10是例如一个差分制检测电路,基于具有通过整流部分8整流的波形的数字信号以及从最大似然解码部分9输出二进制信号来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靠性计算部分10基于对应于在信息记录介质1上形成的记录标记的标记开始边缘和标记结束边缘的数字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来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
调整部分104基于由可靠性计算部分10计算出的可靠性,调整用于在记录介质1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信号的指定部分的状态。调整部分104例如,调整记录信号的边缘位置。通过调整部分104执行记录信号状态的调整,从而提高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信息记录介质控制器13是例如一个光盘控制器。
记录部分103包括模式生成电路14,记录补偿电路15,激光驱动电路16,以及光学头部2。记录部分103基于记录信号状态的调整结果在信息记录介质1上记录信息。在这个例子中,在再现部分101和记录部分103中都包含有光学头部2,并具有记录头和再现头的作用。记录头和再现头可以分别配置。下面将详细地描述记录和再现装置100的操作。
光学头部2生成一个表示从信息记录介质1读取的信息的模拟再现信号。该模拟再现信号通过前置放大器3被放大和AC耦合,接着输入到AGC4。AGC4调整模拟再现信号的增益从而使波形均衡器5(波形的均衡器5随后将处理该信号)的输出具有一个恒定的振幅。从AGC4输出的模拟再现信号具有通过波形均衡器5整流的波形。产生的模拟再现信号输出到A/D转换器6。A/D转换器6提取与PLL电路7输出的再现时钟同步的模拟再现信号。PLL电路7从通过A/D转换器6执行抽样得到的数字再现信号中提取再现时钟。
通过A/D转换器6执行抽样生成的数字再现信号输入到整流部分8。整流部分8调整数字再现信号的频率(即调整数字再现信号的波形),从而使数字再现信号的频率特征是在记录和再现时间通过最大似然解码部分9(在该例中,PR(1,2,2,1)均衡特征)假定的特征。
最大似然解码部分9执行具有通过整流部分8整流的波形的数字再现信号的最大似然解码,从而生成一个二进制信号。可靠性计算部分10接收具有通过整流部分8整流的波形的数字再现信号以及二进制信号。可靠性计算部分10基于识别结果和分支量度来识别根据二进制信号的状态转换,并且获得表示解码结果可靠性的|Pa-Pb|-Pstd(见表达式9;在下文,简单记为“Pabs”),其基于识别结果和分支尺度(branch metric)。基于二进制信号,模式检测电路11生成一种脉冲信号,用于对图9示出的每种记录模式分配上述8种模式(模式1到模式8),以及输出该脉冲信号到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逐个模式地累积地加上可靠性Pabs,根据优化值(即一个边缘移位)获得记录补偿参数的移位。信息记录介质控制器13改变记录参数(记录信号的波形),该记录参数是基于逐个模式相加的边缘移位数量被确定改变的。模式生成电路14输出一个记录补偿倾斜模式。
基于来自信息记录介质控制器13的记录参数,记录补偿电路15生成的与记录补偿倾斜模式一致的激光发射波形模式。依照产生的光发射波形模式,激光驱动电路16控制光学头部2的激光发射操作。
接着,将详细描述该例中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的操作。图10示出了模式检测电路11和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接收通过模式检测电路11获得的模式检测结果以及通过可靠性的计算部分10计算出的可靠性Pabs。考虑到由模式检测电路11产生的延迟,输入到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的可靠性Pabs数据被触发器(FF)延迟。相应于模式检测输出和检测输出点的可靠性Pabs数据被输入到一个加法器,模式测试结果输入到一个选择器。选择器根据测试模式选择直到那一点获得的累积结果并将选择的结果输入到加法器。加法器将累积结果和新输入的可靠性Pabs数据相加,并输出相加结果。相应于测试模式的特定寄存器,当接收一个使能信号时,存储该相加结果。
例如,在信息被记录在一个信息记录介质上时,其中信息是逐个地址管理的,假定使用图11的(b)部分和(c)部分所示的一个相加区域门信号和一个寄存器使能信号。图11的(a)部分示出了一个地址单元。在逐个地址的用户区域内执行测试记录以获得一个边缘移位数量时,必须执行一个控制以定义相加区域。当图11的(b)部分示出的相加区域门信号被输入到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时,相加区域门信号通过图10示出的两级触发器并通过FFO输入到触发器FF29。在图11的(b)部分示出的相加区域门信号的低区域内将触发器复位,并将相加结果保存在一个高区域内。在图11的(c)部分示出的寄存器使能信号是从相加区域门信号中产生的。在相加区域门信号的末端,寄存器使能信号用于将相加结果存储到寄存器REG29到REGO。表示逐个地址的边缘移位数量的数据被存储在寄存器REG29到REGO。由于这样一个电路配置,边缘移位测试电路12使用一个加法器可以获得对于优化记录参数所必须的所有边缘位移量。
在图10示出的例子中,在用于测试记录(例如随机模式)的记录模式中,记录模式的生成频率是根据用于优化记录参数所需的指定的标记长度和间隔的组合来改变的。测试到的30个边缘移位数量(R23T,R33T,......R45L,R55L)依赖于记录模式的生成频率。
图1示出的PLL电路7自动测试使用一个DC成分(一个包括在再现信号中的低频率成分)的切片机(未示出)的阈值以及使再现信号和再现时钟信号同步。因此,优选的是包含在测试记录模式中的DC成分数量尽可能的少,从而使反馈控制不会影响通过PLL电路7执行的时钟生成。考虑到用于优化所需要的时间和优化的精度,优选的是使用尽可能小的记录区域来获得具有高精度的测试结果。因此,下述记录模式是需要的:具有在同一频率用于记录参数优化所需要的标记长度/间隔长度组合的一种记录模式,其中该编码包括非DC成分(DSV),以及记录参数的优化所需的标记长度/间隔长度组合的每个单元区域的生成频率是高的。图12示出了这种记录模式的一个例子。
在图12中,2M表示一个2T标记,2S表示一个2T间隔。在该例中,2T到5T标记和2T到5T间隔的组合的30种模式的每一种在108位记录模式中生成一次。包含108位记录模式的符号“0”的个数和符号“1”的个数都是54,以及在记录模式中的DSV是0。在图10中,通过将记录模式应用到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中,每一种模式可以被测试到相同的次数。从而获得更精确的移位数量的测试结果。在该例子中,假定可以使用相同的记录参数记录5T或更长的标记或5T或更长的间隔。
图13示出了一个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a,其是边缘移位测试电路12的一种修改过的形式。在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a中,随机模式被用于测试记录。即,在不同的频率生成不同的测试记录模式。
模式检测电路11检测图9示出的每种具体模式(30种模式)的边缘。边缘移位测试电路12a累积对应每种模式的边缘移位数量,并计算出每种模式被检测过的次数。通过用各自的模式被检测过的次数来除边缘移位数量的每个累积结果,从而获得每个具体模式的平均边缘移位数量。因而,即使当随机模式被用于检测记录时,仍可以确定出哪一种模式是相应于具有将被改变的标记开始边缘位置或标记结束边缘位置的记录标记。
如上所述,包含在调整部分104中的边缘移位检测电路12对于每一个记录模式(即对于每一个标记长度/间隔长度组合)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的累积值或平均值中的一个,并基于获得的累积值或平均值调整记录信号的状态。
在上述的例子中,通过具有2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PR(1,2,2,1)的均衡系统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被最大似然解码部分9用来执行最大似然解码。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本发明适宜的应用,例如,通过具有一个3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PR(C0,C1,C1,C0)的均衡系统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以及通过具有2或3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PR(C0,C1,C0)的均衡系统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以及通过具有2或3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PR(C0,C1,C2,C1,C0)的均衡系统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C0,C1和C2每一个都是任意的正数。
表3示出了通过具有2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PR(a,b,a)的均衡系统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图17示出了一个表示状态转换规则的状态转换图。这里“a”和“b”每一个都是任意的正数。
表3:基于具有2T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和均衡系统PR(a,b,a)的记录符号的组合的状态转换。
在时间K-1的状态S(bK-3,bK-2,bK-1) | 在时间K的输入bk | 信号电平 |
S(0,0) | 0 | 0 |
S(0,0) | 1 | a |
S(0,1) | 1 | a+b |
S(1,0) | 0 | a |
S(1,1) | 0 | a+b |
S(1,1) | 1 | 2a+b |
表4示出了通过具有2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和PR(a,b,c,b,a)的均衡系统的记录符号所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图18示出了一个表示状态转换规则的状态转换图。其中“a”、“b”和“c”每一个都是任意的正数。
表4:基于具有2T的最小极性倒置间隔的记录符号和PR(a,b,c,b,a)的均衡系统的组合的状态转换
在时间K-1的状态S(bK-4,bK-3,bK-2,bK-1) | 在时间K的输入bK | 信号电平 |
S(0,0,0,0) | 0 | 0 |
S(0,0,0,0) | 1 | A |
S(0,0,0,1) | 1 | a+b |
S(0,0,1,1) | 0 | B+c |
S(0,0,1,1) | 1 | a+b+c |
S(0,1,1,0) | 0 | B+c |
S(0,1,1,1) | 0 | 2b+c |
S(0,1,1,1) | 1 | a+2b+c |
S(1,0,0,0) | 0 | A |
S(1,0,0,0) | 1 | 2a |
S(1,0,0,1) | 1 | 2a+b |
S(1,1,0,0) | 0 | A+b |
S(1,1,0,0) | 1 | 2A+b |
S(1,1,1,0) | 0 | A+b+c |
S(1,1,1,1) | 0 | A+2b+c |
S(1,1,1,1) | 1 | 2a+2b+c |
最大似然解码部分9可以使用表3、4和图17、18示出的状态转换规则来执行最大似然解码。
在上述的例子中,记录参数是用于控制一个记录标记的标记开始边缘的位置和标记结束边缘的位置。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使用参考图15描述的多脉冲信号执行激光发射时,引导脉冲(leading pulse)宽度、结束脉冲(terminating pulse)的宽度或冷却脉冲(cooling pulse)宽度可以基于最大似然解码的可靠性来调整。
记录和再现装置100的单元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来实现。例如,由较准部8,最大似然解码部分9,可靠性计算部分10,以及调整部分11的至少一个执行的操作可以通过一个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实现。
依据本发明,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是基于具有整流过的波形的数字信号和通过最大似然解码部分产生的二进制信号计算出的。基于该计算出的可靠性,用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信号的状态被调整。因而记录信号的状态可以被调整从而提高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从而减少在最大似然解码时间的误差概率。
依据本发明,当使用最大似然解码法解码信号时,设定用于最大似然解码法的优化参数从而使误差概率最小。对于对应于记录标记的标记开始边缘和标记结束边缘的信号部分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并且通过最大似然解码法而获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高误差概率。对每个标记长度/间隔长度组合执行该计算。基于计算结果,获得用于优化标记开始边缘位置和标记结束边缘位置的记录参数。执行信息记录反映了所获得的记录参数。通过优化在最大似然解码时间具有高误差概率的部分记录信号的记录参数,可以提高再现信息的可读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特别适用于记录控制装置,记录和再现装置,以及使用最大似然解码法的记录控制方法。
在不违背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的情况下,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调整都是显而易见的和很容易获得的。因此,目的并不在于将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局限于这里的阐述,而应该对权利要求进行广义的解释。
Claims (14)
1.一种记录控制装置,包括:
波形整流部分,用于接收由表示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的信息的模拟信号产生的数字信号,以及整流该数字信号的波形;
最大似然解码部分,用于对其波形已整流的数字信号执行最大似然解码,并产生表示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二进制信号;
可靠性计算部分,用于基于其波形已整流的数字信号和二进制信号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和
调整部分,包括模式检测电路,边缘移位检测电路,以及信息记录介质控制器,该调整部分用于基于计算出的可靠性调整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信号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控制装置,其中调整部分调整记录信号的指定部分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控制装置,其中调整部分调整记录信号的边缘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控制装置,其中最大似然解码部分使用通过具有最小极性倒置间隔为2的记录符号和均衡系统PR(C0,C1,C0)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来执行最大似然解码。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控制装置,其中最大似然解码部分使用通过具有最小极性倒置间隔为2的记录符号和均衡系统PR(C0,C1,C1,C0)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来执行最大似然解码。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控制装置,其中最大似然解码部分使用通过具有最小极性倒置间隔为2的记录符号和均衡系统PR(C0,C1,C2,C1,C0)确定的状态转换规则来执行最大似然解码。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控制装置,其中可靠性计算部分基于对应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形成的记录标记的末端的数字信号和二进制信号计算可靠性。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控制装置,其中调整部分调整记录信号的形状从而提高可靠性。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控制装置,其中调整部分计算已计算出的可靠性的累积值和已计算出的可靠性的平均值中的一个,基于所述累积值和所述平均值中的一个调整记录信号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记录控制装置,其中调整部分对记录标记长度和紧接在记录标记前的间隔长度的每一个组合和记录标记长度和紧接在记录标记后的间隔长度的每一个组合计算已计算出的可靠性的累积值和已计算出的可靠性的平均值中的一个。
11.一种记录和再现装置,包括
再现部分,用于由表示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的信息的模拟信号中产生数字信号;
波形整流部分,用于接收该数字信号,并整流该数字信号的波形;
最大似然解码部分,用于对其波形已整流的数字信号执行最大似然解码,并产生表示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二进制信号;
可靠性计算部分,用于基于其波形已整流的数字信号和二进制信号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
调整部分,包括模式检测电路,边缘移位检测电路,以及信息记录介质控制器,该调整部分用于基于计算出的可靠性调整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信号的形状;以及
记录部分,用于基于记录信号的形状的调整结果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
12.一种记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从表示由信息记录介质再现的信息的模拟信号中产生的数字信号;并整流该数字信号的波形;
对其波形已整流的数字信号执行最大似然解码,并产生表示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二进制信号;
基于其波形已整流的数字信号和二进制信号计算最大似然解码结果的可靠性;以及
基于计算出的可靠性调整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信号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记录控制方法,其中调整步骤包括调整记录信号的指定部分形状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记录控制方法,其中调整步骤包括调整记录信号的边缘位置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8821/03 | 2003-04-14 | ||
JP2003108821 | 2003-04-14 | ||
JP108821/2003 | 2003-04-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1604A CN1591604A (zh) | 2005-03-09 |
CN1314014C true CN1314014C (zh) | 2007-05-02 |
Family
ID=32985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477977A Expired - Lifetime CN1314014C (zh) | 2003-04-14 | 2004-04-14 | 记录控制装置、记录和再现装置和记录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7038869B2 (zh) |
EP (1) | EP1473723A3 (zh) |
JP (2) | JP4633831B2 (zh) |
KR (3) | KR101033795B1 (zh) |
CN (1) | CN1314014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38869B2 (en) * | 2003-04-14 | 2006-05-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cording control apparatus,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control method |
JP4154608B2 (ja) * | 2004-05-27 | 2008-09-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媒体への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
JPWO2006009204A1 (ja) * | 2004-07-22 | 2008-05-0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記録パルス制御方法、そ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WO2006093119A1 (ja) * | 2005-03-02 | 2006-09-08 | Pioneer Corporation | 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及び情報再生用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
JPWO2006112277A1 (ja) * | 2005-04-14 | 2008-12-1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へのデータ記録における記録パルス条件の最適化方法 |
JP4750488B2 (ja) * | 2005-07-08 | 2011-08-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評価装置、再生装置、評価方法 |
JP5054521B2 (ja) * | 2005-07-15 | 2012-10-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条件調整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方法 |
JP4655892B2 (ja) * | 2005-11-07 | 2011-03-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方法 |
JP4556912B2 (ja) * | 2006-05-29 | 2010-10-06 | Tdk株式会社 |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条件設定方法 |
JP5089939B2 (ja) * | 2006-08-11 | 2012-12-05 | ソニーオプティアーク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評価値演算方法 |
JP2008159229A (ja) * | 2006-12-26 | 2008-07-10 | Toshiba Corp |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
EP2043102A4 (en) | 2006-12-28 | 2011-07-06 | Panasonic Corp | Evaluation method for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ccess control device |
KR20100115699A (ko) * | 2008-02-28 | 2010-10-28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신호 평가 방법 및 신호 평가 장치 |
WO2009122642A1 (ja) * | 2008-03-31 | 2009-10-0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再生信号品質評価装置及び方法 |
CN101874268B (zh) * | 2008-10-01 | 2014-06-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信息记录介质及记录再生装置 |
US20100080095A1 (en) * | 2008-10-01 | 2010-04-0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ecording control method, recording/reproduction method, record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
US8289829B2 (en) * | 2008-10-01 | 2012-10-1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
US20100085851A1 (en) * | 2008-10-02 | 2010-04-0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US8179760B2 (en) * | 2008-10-02 | 2012-05-1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eproduction signal evaluation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EP2333776A4 (en) * | 2008-10-02 | 2012-06-13 | Panasonic Corp | METHOD FOR EVALUATING A REPRODUCED SIGN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LAY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DEVICE |
KR20110079791A (ko) * | 2008-10-09 | 2011-07-08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광 기록 방법, 광 기록 장치, 원반 노광 장치, 광학적 정보 기록 매체 및 재생 방법 |
WO2010067496A1 (ja) * | 2008-12-09 | 2010-06-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光記録方法、光記録装置、原盤露光装置、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再生方法 |
JPWO2010092821A1 (ja) * | 2009-02-12 | 2012-08-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
WO2011132381A1 (ja) | 2010-04-20 | 2011-10-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情報再生方法、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
KR102618118B1 (ko) | 2023-04-11 | 2023-12-27 | (주)하이세이브아시아 | 냉동시스템의 냉매를 증압 순환시키는 냉매액 펌프의 흡입측에 낮은 온도의 냉매를 공급 순환시키기 위한 액상냉매 순환방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21097A (ja) * | 1998-07-06 | 2000-01-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光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3006865A (ja) * | 2001-06-19 | 2003-01-10 | Sony Corp | 光信号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補償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41249A (en) * | 1992-08-27 | 1994-08-23 | Quantum Corporation | Disk drive using PRML class IV sampling data detection with digital adaptive equalization |
JPH0877726A (ja) * | 1994-09-06 | 1996-03-22 | Hitachi Ltd | ディジタル信号処理装置、誤り検出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
JP3599383B2 (ja) * | 1994-09-20 | 2004-12-08 | 株式会社日立グローバルストレージテクノロジーズ |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エラーレート測定方法 |
US5719843A (en) * | 1995-06-22 | 1998-02-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 Method of maximum likelihood decoding and digital information playback apparatus |
JP3674160B2 (ja) * | 1996-07-04 | 2005-07-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の余裕度検出装置 |
JP3762831B2 (ja) | 1998-05-08 | 2006-04-05 | 株式会社日立グローバルストレージテクノロジーズ | 情報記録再生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0200418A (ja) | 1998-11-06 | 2000-07-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パルス条件を求め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000156042A (ja) * | 1998-11-18 | 2000-06-06 | Fujitsu Ltd |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及び情報記憶装置並びに情報再生装置 |
JP4152542B2 (ja) | 1999-10-07 | 2008-09-17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
US6807134B2 (en) * | 1999-12-28 | 2004-10-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symmetry detection apparatus, jitter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
US6678230B2 (en) * | 2000-10-31 | 2004-01-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Waveform equalizer for a reproduction signal obtained by reproducing marks and non-marks recorded on a recording medium |
JP2002196099A (ja) | 2000-12-25 | 2002-07-10 | Yutaka Arima | α線照射型太陽電池 |
JP2002230917A (ja) * | 2001-01-30 | 2002-08-16 | Fujitsu Ltd |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
JPWO2002084653A1 (ja) * | 2001-04-09 | 2004-08-0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 |
JP4351813B2 (ja) * | 2001-04-20 | 2009-10-28 | 株式会社東芝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2003006864A (ja) * | 2001-06-18 | 2003-01-10 | Toshiba Corp |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 |
JP3926688B2 (ja) * | 2001-07-19 | 2007-06-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再生信号品質評価方法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
CN1306514C (zh) * | 2001-07-19 | 2007-03-2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再现信号质量的评价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JP3668178B2 (ja) * | 2001-11-09 | 2005-07-06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とその信号評価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媒体 |
JP3697409B2 (ja) * | 2001-11-09 | 2005-09-21 | 株式会社東芝 | 信号品質評価方法および記録補償方法 |
JP3958084B2 (ja) * | 2002-02-08 | 2007-08-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的記録再生方法 |
JP4695814B2 (ja) * | 2002-02-08 | 2011-06-08 | 株式会社日立グローバルストレージテクノロジーズ | データ復号方法・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3668202B2 (ja) * | 2002-03-13 | 2005-07-06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信号評価方法 |
US7038869B2 (en) * | 2003-04-14 | 2006-05-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cording control apparatus,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control method |
-
2004
- 2004-04-13 US US10/823,264 patent/US703886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4-14 EP EP04008799A patent/EP1473723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4-14 KR KR1020040025855A patent/KR10103379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04-14 CN CNB2004100477977A patent/CN131401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11-17 US US11/283,367 patent/US7417815B2/en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3-11 US US12/046,025 patent/US745365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8-08-07 JP JP2008204692A patent/JP463383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8-10-13 US US12/249,978 patent/US8018810B2/en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4-14 KR KR1020090032434A patent/KR10103379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
- 2010-08-06 JP JP2010178161A patent/JP487083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0-12-03 KR KR1020100122413A patent/KR10104969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21097A (ja) * | 1998-07-06 | 2000-01-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光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3006865A (ja) * | 2001-06-19 | 2003-01-10 | Sony Corp | 光信号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補償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018810B2 (en) | 2011-09-13 |
JP4633831B2 (ja) | 2011-02-16 |
US7038869B2 (en) | 2006-05-02 |
US20060067189A1 (en) | 2006-03-30 |
JP2008293651A (ja) | 2008-12-04 |
JP4870833B2 (ja) | 2012-02-08 |
US20050078579A1 (en) | 2005-04-14 |
KR101049695B1 (ko) | 2011-07-19 |
US7417815B2 (en) | 2008-08-26 |
KR101033799B1 (ko) | 2011-05-13 |
KR20100134542A (ko) | 2010-12-23 |
KR101033795B1 (ko) | 2011-05-13 |
US20080165651A1 (en) | 2008-07-10 |
KR20090045180A (ko) | 2009-05-07 |
KR20040088988A (ko) | 2004-10-20 |
JP2010272206A (ja) | 2010-12-02 |
CN1591604A (zh) | 2005-03-09 |
US7453658B2 (en) | 2008-11-18 |
EP1473723A2 (en) | 2004-11-03 |
EP1473723A3 (en) | 2007-10-10 |
US20090103412A1 (en) | 2009-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14014C (zh) | 记录控制装置、记录和再现装置和记录控制方法 | |
CN1287361C (zh) | 记录播放装置 | |
CN1282167C (zh) | 数据记录介质的记录和复制设备 | |
CN1417793A (zh) | 信号质量评估方法、信息记录/还原系统和记录校正方法 | |
CN1383133A (zh) | 光盘装置和光盘记录方法 | |
CN1301595C (zh) | 调制装置和方法及dsv控制比特生成方法 | |
CN1117367C (zh) | 从存储装置重现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 |
CN1306489C (zh) | 记录条件设定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信息记录装置 | |
CN1910660A (zh) | 在光盘介质上进行光记录的方法和设备 | |
US7636287B2 (en) | Reproduced signal equalizing method for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a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ing/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503258A (zh) | 记录/再现方法和记录/再现装置 | |
JP2008159231A (ja) |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 |
CN1335620A (zh) | 重放装置 | |
CN1492430A (zh) | 多值数据记录和再现装置 | |
CN1551183A (zh) | 控制和执行记录或再生的设备和方法和记录介质识别设备 | |
CN1314013C (zh) | 光盘装置和相位调整方法 | |
CN1902702A (zh) | 记录方法、记录装置、程序以及记录控制装置 | |
CN1628343A (zh) | 光学信息的记录条件调整方法、记录再生方法及装置 | |
CN1612253A (zh) | 信息再生方法及信息再生装置 | |
CN1774745A (zh) | 光记录方法和光记录装置 | |
CN1917075A (zh) | 用于光盘驱动器的预测最大似然数据检测器 | |
US8031572B2 (en) |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recording condition setting method | |
CN1993742A (zh) | 光盘记录脉冲控制方法、其控制装置和光盘装置 | |
JP4004913B2 (ja) | 情報記録方法と情報記録装置 | |
CN1783310A (zh) | 光盘装置及光盘评价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