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4013C - 光盘装置和相位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和相位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4013C CN1314013C CNB031522947A CN03152294A CN1314013C CN 1314013 C CN1314013 C CN 1314013C CN B031522947 A CNB031522947 A CN B031522947A CN 03152294 A CN03152294 A CN 03152294A CN 1314013 C CN1314013 C CN 131401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 signal
- delay
- clock signal
- bin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40000007320 Pinus strob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000624382 Homo sapiens Protein MON2 homolog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23396 Protein MON2 homolog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98959 MO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91875 Neurospora crassa (strain ATCC 24698 / 74-OR23-1A / CBS 708.71 / DSM 1257 / FGSC 987) apg-1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40844 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kinase CLK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9291 Homo sapiens 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kinase CLK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222—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clock-related aspects, e.g. phase or frequency adjustment or bit synchronisa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30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 G11B20/10398—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jitter, timing deviations or phase and frequency errors
- G11B20/1042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jitter, timing deviations or phase and frequency errors by counting out-of-lock events of a PLL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6—Recording strategies, e.g. pulse sequenc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Overwriting
- G11B7/0062—Overwriting strategies, e.g. recording pulse sequences with erasing level used for phase-change med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若使用激光器控制集成电路从记录时钟信号和调制信号产生记录策略来驱动激光二极管时不能在记录时钟信号和调制信号之间提供足够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光盘记录信息就不正确。为解决此问题,本发明提供用于记录时钟信号和调制信号的具有能改变这些信号的相位的可变延迟装置的激光器控制集成电路输入级。可变延迟装置根据光盘记录信息误差控制可变延迟装置的延迟量并优化记录时钟信号和调制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本发明提供:根据输入激光器控制集成电路的记录时钟信号和调制信号或该电路产生的内部时钟信号和调制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差而直接检测光盘记录信息误差的装置;和根据检测装置的输出优化记录时钟信号和调制信号之间相位关系的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待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二进制记录信号中产生写策略和供具有记录能力的光盘装置使用的记录时钟的激光驱动集成电路,还涉及其中包括所述激光驱动集成电路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盘的记录速度在不断地提高。准备将已调数据快速记录在光盘上时,需要向激光驱动器发送激光器控制信号,以便执行适用于待记录数据的写策略。在已知的控制信号传输方法里(由JP-A 283249/1999号或美国专利6483791号公开),从数据调制中导出的NRZ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被馈送至激光驱动器,激光驱动器进而在内部从NRZ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产生写策略。
图2示出美国专利6483791号中公开的光盘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信号调制电路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下文简称为DSP)203从主机或更高级装置(没有示出)所馈送的记录信号中产生记录时钟信号(下文称为CLK信号)和NRZ信号。然后所述产生的CLK和NRZ信号输入激光驱动器201,所述激光驱动器通过软电缆(下文称为FPC)208安装在拾取器(下文称为PUH)209之上。激光驱动器201根据输入的NRZ信号在光盘207上记录信号,方法是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控制、即、激光二极管205已记录功率电平发射光。当记录信号将被重放时,这样控制激光二极管205、使得其以重放功率电平发射光。发出的光由光盘207反射,由光电检测器206接收,并经历光电转换。作为光电转换的结果,获得了RF信号,所述信号输入读通道电路202。读通道电路202从输入的RF信号产生重放时钟信号和NRZ重放信号,并把它们输入上述的DSP 203。DSP 203把其获得的重放时钟信号和NRZ重放信号解调成重放数据,并把所述数据送至主机或其他更高级装置(没有示出)。
图3示出在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配置中使用的激光驱动器内部结构的例子。标志/间距检测器301利用通过PLL 302与CLK同步的内部时钟chCLK从NRZ信号产生标志/空间信息(M/S)和脉宽信息(代码),并在下一级把所产生的信息发送至记录波形发生器块303。记录波形发生器块303从M/S和代码信息中产生与记录脉冲定时和记录脉冲功率相关的信息,并把所产生的信息发送至电流控制块304。电流控制块304从关于记录脉冲定时和记录脉冲功率的信息中产生记录脉冲信号并驱动激光二极管205。所有上述的块均由激光驱动器的控制块305控制。控制块205由光盘装置中的控制器(在此例中为微型电子计算机204)通过界面306控制。
发明内容
在上述标志/间距检测器301中,M/S信息和代码信息一般通过在CLK边缘选通所述NRZ而产生。例如,如图4所示,当NRZ上升缘将被选通时,必须在CLK选通缘之前为数据结束提供足够的建立时间3001,并在CLK选通缘之后为完成选通和获取数据提供足够的保持时间。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NRZ下降缘被选通的情况。如果所提供的建立时间或保持时间不足,那么,将以不正确的方式产生上述M/S信号和代码信息、使得不正确的信息被记录在光盘上。
同时,NRZ和CLK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随着调制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更具体地说,随着如图2所示DSP 203的输出所产生的延迟和传输至激光驱动器的传输路径而变化,更具体地说,随着图2所示的FPC208所产生的延迟或在激光驱动器内产生的延迟而变化。当按照上述方法使用激光驱动器时,必需这样控制NRZ和CLK之间的相位关系、使得在一个CLK周期中提供足够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记录速度越快,此相位控制所要求的精确度就越高。
例如,如果在10X-快速DVD-R/RW记录中使用提供0.8ns建立时间和0.6ns保持时间的激光驱动器,那么,一个CLK周期为3.8ns。如果从3.8ns中减去上述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结果为2.4ns。必须这样控制NRZ和CLK之间的相位关系、使得NRZ边缘在2.4ns之内完成。
而且,上述NRZ和CLK之间的相位关系随着以下因素变化而变化:调制方式、传输路径、由激光驱动器产生的热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由激光驱动器周围环境引起的温度变化以及供电电压变化。因此必须为确定NRZ和CLK之间的相位关系提供足够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它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准确地调整NRZ和CLK之间的相位关系,即为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提供足够的余地,特别是在记录速度升高的情况下。
上述问题可以用配备有激光驱动器的光盘装置来解决,所述激光驱动器根据待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产生用于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光盘装置包括两个延迟电路: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电路和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前一延迟电路根据控制信号延迟二进制记录信号,而后一延迟电路根据控制信号延迟记录时钟信号。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边缘之间的相对定时可以通过改变这两个延迟电路所提供的延迟量来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光盘装置,它配备有激光驱动器、用于根据待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来产生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所述激光二极管,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激光驱动器的驱动波形发出激光;
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电路,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对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延迟处理;以及
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记录时钟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所述激光驱动器具有,
标志/空间解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电路输出和所述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的输出产生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
记录波形发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产生记录波形;和
电流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记录波形产生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所述驱动波形;
其中,改变由所述两个延迟电路提供的延迟量、以便调整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的边缘的相对定时,及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所述驱动波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光盘装置,它配备有激光驱动器、用于根据待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来产生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所述激光二极管,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激光驱动器的驱动波形发出激光;
其中所述激光驱动器包括:
相位同步装置,用于使准备输入到所述激光驱动器的记录时钟信号的相位和所述激光驱动器的内部时钟信号的相位同步;
内部时钟输出延迟电路,它设置在所述相位同步装置的内部时钟输出端的后级,
标志/空间解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和所述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的输出产生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
记录波形发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产生记录波形;和
电流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记录波形产生所述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
其中,改变所述内部时钟输出延迟电路所提供的延迟量、以便调整所述二进制记录时钟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的边缘的相对定时,及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所述驱动波形。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在检测到输入的二进制记录信号的值时根据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进行相位调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以输入已知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对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延迟处理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处理;以及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记录时钟信号进行延迟处理的记录时钟信号延迟处理,
从而改变加到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或所述记录时钟信号的延迟量时,将通过利用所述记录时钟信号对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锁存所获得的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与所述已知的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比较,
调整加到上述两种信号的延迟量,以使得包括在上述两种信号中的信息差变为零。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一种相位调整方法,用于调整配备有激光驱动器的光盘装置内的调制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所述激光驱动器用于根据准备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产生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把已知的二进制记录信号输入到所述激光驱动器以便将它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同时改变准备加到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或记录时钟信号上的所述延迟量;以及
在改变所述延迟量时,进行检测通过在所述光盘装置上重放所述记录信号而获得的重放信号和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之间的信息差的操作,从而
在所述延迟量变化期限内检测到所述信息差变为零,且所述延迟量被用作在所述检测到的延迟量变化期限内的延迟量。
根据本发明的别的一个方面,一种相位调整方法,用于调整配备有激光驱动器的光盘装置内的调制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所述激光驱动器用于根据准备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产生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可变延时电路对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或所述记录时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
根据所述延迟处理过的记录时钟信号产生比所述记录时钟信号频率为高的信号;
测量所述激光驱动器中用于选通所述二进制信号的所述记录时钟信号的边缘的反相边缘与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的边缘之间的相位差,同时根据所述边缘,借助于应用具有比所述记录时钟信号频率高的信号,改变准备加到所述二进制信号或记录时钟信号的所述延迟量;
检测所述可变延迟电路的延迟量变化期限:在该期限内所述相位差变为最小;以及
利用所述可变延迟电路的延迟量作为在所述检测到的延迟量变化期限内的延迟量。
根据本发明的还有一个方面,一种相位调整方法,用于调整配备有激光驱动器的光盘装置内的调制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所述激光驱动器用于根据准备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产生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把已知的二进制记录信号输入到所述激光驱动器,同时改变准备加到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或记录时钟信号上的所述延迟量;
检测延迟量变化期限:在该期限内,在通过用所述记录时钟信号锁存输入到所述激光驱动器的二进制记录信号而获得的信号和所述已知的二进制记录信号之间的信息差变为零;以及
利用所述延迟量作为所述检测到的延迟量变化期限内的延迟量。
根据本发明的还有一个方面,一种相位调整方法,用于调整配备有激光驱动器的光盘装置内的调制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所述激光驱动器用于根据准备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产生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改变加到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或所述记录时钟信号的延迟量时,根据通过利用输入到所述激光驱动器的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锁存输入到所述激光驱动器的所述记录时钟信号而获得的信号的变化和该信号的极性,检测二进制记录信号边缘的定时与用于选通所述激光驱动器中的调制信号的记录时钟信号边缘相位的反相边缘的定时的差变为最小时的所述延迟量,并
利用所述延迟量的值作为所述检测的延迟量。
根据本发明的还有一个方面,一种激光驱动器,用于根据待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时钟信号和二进制记录信号产生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所述激光驱动器包括:
二进制记录延迟电路,用于对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用于对所述记录时钟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输入装置,用于输入控制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电路或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的所述延迟量的控制信号,
标志/空间解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电路输出和所述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的输出产生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
记录波形发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产生记录波形;和
电流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记录波形产生所述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
其中,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改变所述两个延迟电路中任一个或所述两个延迟电路的所述延迟量、以便调整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的所述边缘之间的所述相对定时,及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所述驱动波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的内部电路图;
图2说明传统的光盘装置的配置;
图3是传统的激光驱动器的内部方框图;
图4说明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
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
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波形;
图7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如何调整CLK和NRZ之间的相位关系的流程图;
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的内部方框图;
图10是用于图7所示的激光驱动器的MON1块的内部方框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波形;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的内部方框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波形;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如何调整CLK和NRZ之间的相位关系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的内部方框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如何调整CLK和NRZ之间的相位关系的第一流程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如何调整CLK和NRZ之间的相位关系的第二流程图;
图1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波形的第一示意图;
图1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波形的第二示意图;
图20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如何调整CLK和NRZ之间的相位关系的第三流程图;
图2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波形的第三示意图;
图2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波形的第四示意图;
图23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如何调整CLK和NRZ之间的相位关系的第四流程图;
图2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波形的第五示意图;
图2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波形的第六示意图;
图26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如何调整CLK和NRZ之间的相位关系的第五流程图;
图2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波形的第七示意图;
图2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操作波形的第八示意图;
图29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的内部方框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的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的内部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使用的主要标号有:101,D触发器;201,激光驱动器;202,读通道;203,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04,微型电子计算机;205,激光二极管;206,光电转换器;207,可改写光盘;208,软电缆;301,标志/间距检测器;303,记录波形发生器块;305,激光驱动器控制块;306,激光驱动器控制界面块;401,第一可变延迟装置;402,第二可变延迟装置;701,第一监控信号发生器电路;801,启动/终止/复位计数器;1001,第二监控信号发生器电路;2501,“异”(EOR)门电路;2701,第三可变延迟装置;2702,第四可变延迟装置;2801,第五可变延迟装置;2901,延迟控制电路。
现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5说明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功能与图2所示的对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其分配到的标号与图2所示的对应部件的标号相同,它们的说明在此省略。图5的标号401和402表示可变延迟装置。这些可变延迟装置由微型计算机204控制。NRZ和CLK之间的相位关系通过改变这些可变延迟装置提供的延迟量进行调整。
按本实施例进行的调整NRZ和CLK之间的相位关系的操作将参考图6和图7进行说明。虽然有NRZ上升缘又有NRZ下降缘,但从现在开始,在作为参考的NRZ/CLK相位关系图中,只把NRZ上升缘的相位关系作为代表进行说明。在包括本实施例在内的所有优选实施例中,均假设NRZ数据选通发生在CLK的上升缘。
就由图5的DSP 203所输出的NRZ和CLK之间的相位关系而言,假设在CLK的下降缘(与选通缘相反的相位)进行同步,如图6所示,而DSP内部保证将NRZ边缘定时为在CLK下降缘之后具有固定时间dT1的延迟。与CLK相关的NRZ边缘根据上述中心位置进行调整。
现将参考图7的流程图说明相位调整的操作。我们分别定义DLI(401)的延迟量Td11为0,而DL2(402)的延迟量Td12为Dmax(601)。而且,规定延迟调整量Td=(Dmax-Td12)+Td11。
采用上述的设置,把“14T-14T”或其他已知的固定方式记录在光盘(602)。随后重放记录区,使DSP 203测量位错误Ber(603),通过改变Td11和Td12的值(605),重复上述的操作(604),以提高Td的值,直到Td11=Dmax,Td12=0(Td=d1)。例如,如果Td=0,那么NRZ边缘和CLK选通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少于建立时间,如图6所示。因此,就Ber值而言,在激光驱动器内的脉冲宽度读数中出现了误差,从而产生记录误差。结果,最后的重放数据带有高误码率(“全错”)。另一方面,如果Td=d3,就不会出现位错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
接着,进行搜索以确定这样的一个期间位置、在此期间内位错误少于阀值Vther(606)。由于在延迟量d2和延迟量d4之间的时间内,位错误少于阀值Vther(607),那么DL1和DL2的延迟量设置成使dT=dset=(d2+d4)/2(608)。现在完成NRZ/CLK之间的相位调整。
因为上述的理由,可以把CLK和NRZ之间的相位关系、也就是CLK和NRZ边缘时间坐标轴的位置,设置在离开当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被重放时引起位错误的相位关系最远的位置上。结果,上述的调整使得有可能把CLK和NRZ之间的相位关系设定在这样的位置上,该位置为光盘部件的温度变化、部件周围的温度变化、电路电源变化以及CLK和NRZ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的抖动感应变化提供足够的余地。因此简单地通过上述的调整就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例如,在对输出检查处理进行初步调整时。
图8说明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功能与图5所示的对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其分配到的标号与图5对应部件的标号相同,它们的说明在此省略。图8所示的光盘装置与图5所示的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配备有EOR装置2501,它设置在可变延迟装置402的下一级,以便改变CLK相位。CLK信号输入EOR装置2501的一个输入端,而CLK-INV-BIT输入另一个输入端。当CLK-INV-BIT=1时,EOR装置输出CLK2信号,所述信号与CLK信号的相位相同。另一方面,当CLK-INV-BIT=0时,EOR装置输出反相的CLK2信号。
例如,如果与图5所示的情况相反,在CLK的上升缘达到DSP 203输出的NRZ和CLK之间相位同步,那么,不能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调整相位。但是,可以使用上述的EOR电路来提供相位倒置、使得结果状态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状态一致。因此,第二实施例产生的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9说明按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的配置。功能与图3对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其分配到的标号与图3对应部件的标号相同,而且在此省略它们的说明。而且,由于光盘装置的配置与图5所示的配置相同,它的说明在此也省略。
图9所示的MON1块701是测量NRZ边缘附近的NRZ边缘和CLK边缘之间的时间差的电路。图10示出MON1块的电路配置实例。
图10所示的计数器801,配备有启动功能、终止功能和复位功能。HiCLK是由策略产生器块产生的时钟,带有记录脉冲边缘调整精确性(CKL周期的十分之几)。此时钟用于测量上述的时间差。计数所得的数据作为寄存器值发送至激光驱动器的控制器,然后通过界面转发至光盘装置的微型计算机。
现将参考图11,说明按本实施例的调整NRZ和CLK之间相位关系的操作。
如图11所示,数据选通发生于CLK的上升缘。因此,当考虑到NRZ/CLK抖动时,必须将NRZ边缘与CLK下降缘对准。
那样,图10的启动设置在CLK的下降缘,同时,复位设置在NRZ边缘(既设置在上升缘又设置在下降缘)。在监控CLK周期电平以下的计数值Cnt的同时,调整图5中所示的由DL1和DL2提供的延迟量直至计数值Cnt接近0为止。
本实施例不仅提供与本发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不必进行与光盘相关的记录/重放操作。因此,与第一、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可以防止在调整期间使用光盘区,并且在使用DVD-R光盘或其他一次写入式光盘时减少使用光盘空间来记录数据以外的东西。而且,本实施例需要的调整周期比第一、第二实施例的调整期短,因为本实施例不用同时进行记录操作和重放操作。同时,当与第一、第二实施例一样使用位错误时,将难以区别由光盘因素(例如光盘上的裂痕或指纹)导致的位错误和由相位调整导致的位错误。但是,本实施例不使用例如指纹之类的光盘因数。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比第一、第二实施例更高的调整精确度,因而有可能增加对于NRZ和CLK相位错误余地。
现将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假设第四实施例光盘装置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配置相同,如图5所示。还假设激光驱动器201向微型计算机204输出NRZ/CLK相位调整控制信号CDMON,它控制延迟装置401和402。
图12说明按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201的配置。功能与图3相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其分配到的标号与图3相应部件的标号相同,它们的说明在此省略。在此采用的配置与图3所示配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功能与图3的标志/间距检测器301相同的块3201输出控制信号CDMON,用于NRZ/CLK相位调整。随着CDMON信号,输出与输入的NRZ信号有关的由CLK在标志/间距检测器中选通的波形。
图13示出按本实施例的CDMON输出波形。图14是说明可变延迟装置401、402如何进行调整的流程图。现参考这些示意图说明按本实施例调整NRZ和CLK之间的相位关系的操作。
首先,将已知的固定模式信号输入到激光驱动器的NRZ输入端。在本实施例中,输入的模式为5T-5T模式。接着,为DL1(401)和DL2(402)设置起始延迟量Td11、Td12,使得在第一实施例中定义的延迟调整量Td为0。在结果状态中,使用微型计算机204验证CDMON的信号输出不是5T-5T。随后,改变DL1和DL2的延迟量Td11和Td12,以便为达到确定延迟调整量Td=d2这个目的而提高延迟调整量Td,在Td=d2时CDMON信号为5T-5T。然后提高Td值直到CDMON信号不再是5T-5T,以确定延迟调整量Td=d3、在该延迟调整量下CDMON信号不再是5T-5T。延迟调整量d2和d3之间的区域表示提供正确的NRZ数据探测的NRZ/CLK相位关系。为了使对于NRZ/CLK相位变化的余地达到最大值,调整DL1和DL2的延迟量Td11和Td12,直到延迟调整量Td满足以下的等式。当满足以下等式时,NRZ/CLK相位调整完成。
dT=dset=(d2+d3)/2
本实施例产生的效果与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产生的效果相同。而且,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不要求在激光驱动器内时钟具有乘以n的频率。因此,本实施例不但减少了调整所需的能耗,而且抑制了热的产生。结果,可以避免PUH壳体变形和其他由PUH内的激光驱动器所产生的局部热引起的问题。
现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假设第五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配置相同,如图5所示。还假设激光驱动装置201向微型计算机204输出NRZ/CLK相位调整控制信号SKMON,它控制延迟装置401,402。
图15示出按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201的配置。功能与图3所示的对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其分配到的标号与图3的对应部件的标号相同,而且它们的说明在此省略。图15所示的激光驱动器不同于图3的激光驱动器之处在于,前者额外配备有块MON2,它从NRZ产生用于NRZ/CLK相位调整的控制信号SKMON和内部时钟chCLK。
图1是说明上述MON2及其外围设备的电路方框图。图中的标号101表示D触发器101,它产生控制信号SKMON,用于NRZ/CLK相位调整。
图16是说明按本实施例进行的NRZ/CLK相位调整操作的流程图。现将参考图16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本实施例假设NRZ选通发生于CLK的上升缘,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一样。
首先,存储SKMON输出(1201),同时为第一实施例而定义的DL1(401),DL2(402)的延迟量Td11和Td12被改变,以便把延迟调整量Td从0改为d1(最大值)。接着,检查存储结果,确定边缘数目是0、1、2或3(1202-1204)。随后,为已确定的边缘数执行适当的控制(1205-1208)。
1.当边缘数目为3时(调整1-1,1205)
这种情况下NRZ/CLK延迟调整宽度大于一个CLK周期。图17的流程图说明如何调整延迟调整量Td。首先,进行检查以确定第二边缘上升缘或下降缘(1301)。
1.1当第二边缘下降缘时(1302)
这种情况下,DSP 203取得同步,如图18所示,此时NRZ和CLK相位下降(处于与选通缘相反的相位),DSP内部保证NRZ边缘定时在下降缘CLK之后具有固定时间dT2的延迟。由于进行NRZ/CLK相位调整的同时,把由DSP输出的NRZ和CLK相位作为起点来处理,因此在上述实例中第二边缘为下降缘。在这种情况下,当NRZ边缘位于与时钟选通缘相反的相位上时,目的就达到了。因此,调整DL1和DL2,直到获得以下Td值为止(1303):
Td=dset=(d2+d4)/2
如果确保的CLK占空度为50%,那么,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以便获得下面的Td值:
Td=dset=d3
如果建立时间Tsu和保持时间Thd已知(1304),考虑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来调整DL1和DL2的延迟时间值,直到Td值满足下面的等式:
Td=dset={(d2-Thd)+(d4-Tsu)}/2
结果,相比于不知道Thd和Tsu值的情况,此时可以为NRZ和CLK之间的关系变化提供更大的余地。
1.2当第二边缘为上升缘时
如图19所示,这种情况下的DSP 203达到同步时,NRZ和CLK相位处于上升缘时(与选通缘同相),而DSP内部保证NRZ边缘定时在下降缘CLK之后具有固定时间dT3的延迟。在这种情况下,调整DL1和DL2延迟量直到获得以下的Td值以便将NRZ边缘与具有与选通缘相反相位的CLK边缘对准:
Td=dset=d2或d4
2.当边缘数目为2时(调整1-2,1206)
在这种情况下NRZ/CLK延迟调整宽度小于一个CLK周期。例如,此例应用于CLK频率低于例1的频率的情况。图20的流程图说明如何调整延迟调整量Td。
首先,进行检查,确定第一边缘上升缘或下降缘(1601)。
2.1当第一边缘为下降缘时(1602)
此例类似于图21所示的例1.1。由于在NRZ/CLK相位调整的同时把由DSP输出的NRZ和CLK相位看作起点来处理,所以第一边缘为下降缘。在这种情况下,当NRZ边缘位于与时钟选通缘相位相反的位置上时,目的就可以达到了。因此,调整DL1和DL2的延迟量直到获得以下的Td值为止:
Td=dset=d2
2.2当第一边缘上升缘时(1603)
此例类似于图22所示的例1.2。由于用上述相同的方式可以确定与时钟选通缘的相位相反的位置,因此调整DL1和DL2的延迟量直到获得以下的Td值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Td=dset=d3。
3当边缘数目为1时(调整1-3,1207)
在这种情况下,NRZ/CLK的延迟调整宽度小于一个CLK周期,如例2的描述中所说明的。图23的流程图说明如何调整延迟调整量Td。首先,进行检查,确定第一边缘是上升缘还是下降缘(1901)
3.1当第一边缘为下降缘时(1902)
此例类似于图24的例1.1。由于用上述相同的方式可以确定与时钟选通缘的相位相反的位置,因此调整DL1和DL2的延迟量直到获得以下的Td值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Td=dset=d2。
3.2当第一边缘为上升缘时(1903)
此例类似于图25所示的例1.2。但是,在此不能确定与时钟选通缘相反相位的位置。因此,可以使NRZ边缘和CLK选通缘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为了达到此目的,可以在延迟调整量Td=0和Td=d1(最大值)时确定(1903)NRZ边缘和CLK选通缘之间的相位差。如果当Td=0时相位差增大,就调整DL1和DL2的延迟量使Td=0。反之,如果当Td=d1时,相位差增大,那么就调整DL1和DL2的延迟量使得Td=d1。
4.当边缘数目为0时(调整1-4,1208)
这种情况下NRZ/CLK延迟调整宽度小于半个CLK周期。图26的流程图说明如何调整延迟调整量。在使用SKMON输出而且边缘为0时,NRZ边缘和CLK边缘的关系是未知的。因此,从SKMON输出的状态(1或0)导出NRZ边缘和CLK边缘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NRZ/CLK边缘关系确定延迟调整量(2201)。
4.1当SKMON=1时(2202)
在这种情况下,由Td变化引起的NRZ边缘的变化范围定位在选通缘之后,如图27所示。因此,当调整DL1和DL2的延迟量直到Td等于d1(最大值)时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4.2当SKMON=0时(2203)
在这种情况下,由Td变化引起的NRZ边缘变化的范围定位于选通缘之前,如图28所示。因就,当调整DL1和DL2的延迟量直到Td等于0(最小值)时就可以达到目的。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不仅可以产生和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一样的效果,而且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提高:
(1)本实施例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出在于前者不要求固定形式的输入,或其他激光驱动器的专用信号。
(2)与第二实施例明显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不需要用高速时钟来进行边缘间隔测量,而且可以减少功率消耗以及热量的产生。
(3)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无须依靠由DSP产生的NRZ和CLK输出来调整延迟。
而且,即使NRZ相位调整的范围小于一个CLK周期,依然可以在相位调整范围内检测到最适宜的NRZ边缘位置。
图29说明按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光盘装置的配置。功能与图5的对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其分配到的标号与图5对应部件的标号相同,它们的说明在此省略。图30示出按本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201的配置。功能与图15的对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其分配到的标号与图15对应部件的标号相同,它们的说明在此省略。本实施例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激光驱动器中包括了可变延迟装置DL1和DL2、用于NRZ/CLK相位调整,并分别指定为DL3和DL4(2701,2702),它们位于激光驱动器201之前的级中。可变延迟装置DL3和DL4的调整方法与第五实施例相同。
本实施例产生的效果与第五实施例相同,但使用光盘装置部件的数量少于第五实施例。因此,本实施例有助于减小装置的大小和降低成本。本实施例可以用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方法来调整可变延迟装置DL3和DL4,而即使在使用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同的DL3/DL4相同的方法,也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
图31是电路方框图,说明按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里的PLL和标志/空间检测时钟。本实施例在光盘装置配置和激光驱动器配置方面与第六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免除了用于CLK相位调整的可变延迟装置DL4(2702),而设置可变延迟装置DL5(2801),用于对内部时钟chCLK的PLL输出进行相位调整,所述内部时钟chCLK通过PLL 302而与CLK同步。调整可变延迟装置DL3和DL4的方法与第五实施例相同。
本实施例产生的效果与第六实施例相同。由于内部时钟产生的占空度稳定性高于外部时钟,所以本实施例的配置可以提供比第五实施例更高的CLK/NRZ相位调整精确度。因此,可以为NRZ和CLK之间的相移提供增大的余地。本实施例使用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方法调整可变延迟装置DL3和DL4,但即使在使用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同的DL3/DL4调整方法时,也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
图32示出按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激光驱动器的方框图。功能与描述第六实施例的图30中的对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其分配到的标号与图30中的对应部件的标号相同,它们的说明在此省略。按第八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类似于图29所示的配置,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没有激光驱动器发送给微型计算机204的控制信号SKMON。图29和图32之间的区别如下:
1.免除了从MON2块到微型计算机204的SKMON输出,微型计算机204位于激光驱动器的外部。
2.增加了延迟控制块2901、使得可变延迟电路2701、2702的延迟量根据MON2产生的输出信号2902进行自动调节,无需与微型计算机203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延迟电路2701、2702遵循的延迟量调整顺序与第五实施例相同。
本实施例产生的效果与第五实施例相同。此外,与第四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需要较少的连接激光驱动装置201和微型计算机204以控制激光驱动装置的连接线,使用数量较少的FPC布线。而且,本实施例需要的控制时间周期也少于第四实施例,因为在调整中不涉及到微型计算机和其他部件。本实施例可以用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方法来调整可变延迟装置DL3和DL4,但即使使用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以及第七实施例相同的方法,也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而且,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与第六实施例相同的可变延迟装置的插入位置,但即使使用与第八实施例相同的插入位置,其产生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在第一至第八的实施例中,NRZ和CLK信号分别由可变延迟电路应用于相位调整,以达到调整NRZ/CLK相位的目的,即使可变延迟电路只应用NRZ信号或CLK信号于相位调整,也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
在以上描述中,NRZ信号用作二进制信号的一个示例。但是,无可否认,我们不仅可以使用NRZ信号作为二进制信号,而且还可以使用NRZI或其他信号作为本发明的二进制信号。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具有这样的装置:用于从记录时钟信号和待记录的调制信号产生称为记录策略的记录波形,因而使得有可能调整由DSP或其他产生调制信号的装置所发送的记录时钟信号和调制信号的相位、以便减小记录策略产生误差的可能性,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于所述两种信号之间的不正确的相位关系。
Claims (6)
1.一种光盘装置,它配备有激光驱动器、用于根据待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来产生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所述激光二极管,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激光驱动器的驱动波形发出激光;
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电路,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对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延迟处理;以及
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记录时钟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所述激光驱动器具有,
标志/空间解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电路的输出和所述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的输出产生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
记录波形发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产生记录波形;和
电流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记录波形产生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所述驱动波形;
其中,改变由所述两个延迟电路提供的延迟量、以便调整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的边缘之间的相对定时,及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所述驱动波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电路被包括在所述激光驱动器中。
3.一种光盘装置,它配备有激光驱动器、用于根据待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来产生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所述激光二极管,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激光驱动器的驱动波形发出激光;
其中所述激光驱动器包括:
相位同步装置,用于使准备输入到所述激光驱动器的记录时钟信号的相位和所述激光驱动器的内部时钟信号的相位同步;
内部时钟输出延迟电路,它设置在所述相位同步装置的内部时钟输出端的后级,
标志/空间解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和所述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的输出产生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
记录波形发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产生记录波形;和
电流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记录波形产生所述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
其中,改变所述内部时钟输出延迟电路所提供的延迟量、以便调整所述二进制记录时钟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的边缘之间的相对定时,及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所述驱动波形;
所述光盘装置还包括:
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电路,用于对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延迟处理,以及
其中,改变所述两个延迟电路所提供的延迟量、以便调整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的边缘之间的相对定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的前级设置用于对所述记录时钟信号进行反相的逻辑非门电路。
5.一种用于在检测到输入的二进制记录信号的值时根据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进行相位调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以输入已知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对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延迟处理的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处理;以及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记录时钟信号进行延迟处理的记录时钟信号延迟处理,
从而在改变加到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或所述记录时钟信号的延迟量时,将通过利用所述记录时钟信号对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锁存所获得的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与所述已知的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比较,
调整加到上述两种信号的延迟量,以使得包括在上述两种信号中的信息差变为零。
6.一种激光驱动器,用于根据待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时钟信号和二进制记录信号产生驱动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所述激光驱动器包括:
二进制记录延迟电路,用于对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用于对所述记录时钟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输入装置,用于输入控制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电路或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的所述延迟量的控制信号,
标志/空间解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延迟电路的输出和所述记录时钟信号延迟电路的输出产生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
记录波形发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标志/空间信息和脉宽信息产生记录波形;和
电流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记录波形产生所述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驱动波形;
其中,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改变所述两个延迟电路中任一个或所述两个延迟电路的所述延迟量、以便调整所述二进制记录信号和记录时钟信号的所述边缘之间的所述相对定时,及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激光二极管的所述驱动波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13623/2002 | 2002-10-29 | ||
JP313623/02 | 2002-10-29 | ||
JP2002313623A JP3931133B2 (ja) | 2002-10-29 | 2002-10-29 |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位相調整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4066A CN1494066A (zh) | 2004-05-05 |
CN1314013C true CN1314013C (zh) | 2007-05-02 |
Family
ID=32089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5229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4013C (zh) | 2002-10-29 | 2003-07-30 | 光盘装置和相位调整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136286A1 (zh) |
EP (1) | EP1416487B1 (zh) |
JP (1) | JP3931133B2 (zh) |
KR (1) | KR100562452B1 (zh) |
CN (1) | CN1314013C (zh) |
DE (1) | DE60316760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26802C2 (de) * | 2001-06-01 | 2003-05-08 |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über einen Bus und Bussystem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JP4310256B2 (ja) | 2004-10-22 | 2009-08-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レーザダイオード駆動装置および記録信号発生装置 |
US7394747B2 (en) * | 2004-11-02 | 2008-07-01 | Mediatek Incorporation | Optical storage system having integrated laser driver signal processor |
JP2007073147A (ja) * | 2005-09-08 | 2007-03-22 | Hitachi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集積回路 |
EP1955322A2 (en) * | 2005-10-31 | 2008-08-13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n optical drive having a laser driver device with an adjustable power level |
US8089842B2 (en) * | 2006-05-25 | 2012-01-03 | Mediatek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recording process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in sequential writing |
JP2009080928A (ja) * | 2008-11-26 | 2009-04-16 | Hitachi Ltd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レーザダイオード駆動装置および記録信号発生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018A (zh) * | 1995-02-21 | 1996-10-23 | 索尼公司 | 用于记录和/或重现数字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JPH1166591A (ja) * | 1997-08-22 | 1999-03-09 | Sharp Corp | 半導体レーザ駆動信号発生回路及びこの半導体レーザ駆動信号発生回路を備えた光記録再生装置 |
CN1249054A (zh) * | 1997-03-25 | 2000-03-29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信息再生装置和信息记录装置及基准标识检测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13429A (ja) * | 1998-01-30 | 1999-08-06 | Sony Corp | 相変化型光ディスクの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
US6721255B1 (en) * | 1998-10-28 | 2004-04-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to optical disk using recording pulse with corrected edge position |
JP3528692B2 (ja) * | 1999-07-30 | 2004-05-1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レーザドライバ、および、レーザドライバの駆動方法 |
JP2001202625A (ja) * | 2000-01-17 | 2001-07-27 | Toshiba Corp | 光ディスク用データ記録信号生成装置 |
JP3740413B2 (ja) * | 2001-12-20 | 2006-02-0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高周波重畳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
-
2002
- 2002-10-29 JP JP2002313623A patent/JP393113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7-25 DE DE60316760T patent/DE60316760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25 EP EP03254643A patent/EP141648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29 KR KR1020030052303A patent/KR10056245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7-30 CN CNB031522947A patent/CN131401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30 US US10/631,575 patent/US2004013628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018A (zh) * | 1995-02-21 | 1996-10-23 | 索尼公司 | 用于记录和/或重现数字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249054A (zh) * | 1997-03-25 | 2000-03-29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信息再生装置和信息记录装置及基准标识检测电路 |
JPH1166591A (ja) * | 1997-08-22 | 1999-03-09 | Sharp Corp | 半導体レーザ駆動信号発生回路及びこの半導体レーザ駆動信号発生回路を備えた光記録再生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16487A2 (en) | 2004-05-06 |
EP1416487A3 (en) | 2005-04-27 |
CN1494066A (zh) | 2004-05-05 |
US20040136286A1 (en) | 2004-07-15 |
DE60316760T2 (de) | 2008-07-17 |
DE60316760D1 (de) | 2007-11-22 |
EP1416487B1 (en) | 2007-10-10 |
KR100562452B1 (ko) | 2006-03-20 |
JP3931133B2 (ja) | 2007-06-13 |
JP2004152335A (ja) | 2004-05-27 |
KR20040038604A (ko) | 2004-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7361C (zh) | 记录播放装置 | |
CN1152374C (zh) | 激光二极管功率自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1314014C (zh) | 记录控制装置、记录和再现装置和记录控制方法 | |
CN1633691A (zh) | 信号处理装置以及信号处理方法 | |
CN1207707C (zh) | 光盘装置和光盘记录方法 | |
CN1260714C (zh) | 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记录/再现信息的方法 | |
CN1941100A (zh) | 动态写入策略修正方法及装置 | |
CN1882989A (zh) | 记录再现方法及记录再现装置 | |
CN1213416C (zh) | 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 |
CN1219731A (zh) | 光盘驱动装置和时序信号产生器及信息记录和再现方法 | |
CN1446356A (zh)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 | |
CN1503258A (zh) | 记录/再现方法和记录/再现装置 | |
CN1314013C (zh) | 光盘装置和相位调整方法 | |
CN1324480A (zh) | 激光功率控制部件及光盘装置 | |
CN1697061A (zh) | 数据重放装置 | |
CN1681014A (zh) | 光盘装置 | |
CN1224009C (zh) | 光盘装置 | |
CN1770284A (zh) | 一种光学储存装置及相关的激光驱动信号处理电路 | |
CN1720580A (zh) | 自适应均衡电路和自适应均衡方法 | |
CN1612253A (zh) | 信息再生方法及信息再生装置 | |
CN1354463A (zh) | 光盘设备 | |
CN1395236A (zh) | 盘驱动装置 | |
CN1853221A (zh) | 记录光学记录载体的方法、光学记录载体和用于写入信息的装置 | |
CN1902702A (zh) | 记录方法、记录装置、程序以及记录控制装置 | |
CN1595502A (zh) | 光盘再现设备以及光盘再现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Termination date: 2013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