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13919A - 多跨支承梁体 - Google Patents

多跨支承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3919A
CN1313919A CN00801142A CN00801142A CN1313919A CN 1313919 A CN1313919 A CN 1313919A CN 00801142 A CN00801142 A CN 00801142A CN 00801142 A CN00801142 A CN 00801142A CN 1313919 A CN1313919 A CN 1313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beam
multispan
arbitrary
concrete
prestr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1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迪特尔·赖歇尔
于尔根·费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BURGER CONSTRUCTION CO Ltd
Max Boegl Bauunternehmung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MAXBURGER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BURGER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BURGER CONSTRUC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3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3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00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3/00Electric propulsion for monorail vehicles, suspension vehicles or rack railways;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30Tracks for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vehicles
    • E01B25/305Rails or supporting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00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 E01D2/04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of the box-girde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20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1D2101/24Concrete
    • E01D2101/26Concrete reinforced
    • E01D2101/28Concrete reinforced prestres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由混凝土,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多跨支承梁(1),带有设置在支承梁(1)跨区的每一端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支承梁(1)尤其由至少一个混凝土预制件制成,支承梁(1)上至少设有一预应力元件,该预应力元件的位置、分布及/或预应力度使支承梁(1)获得一定形的预应力。多跨支承梁(1)用于高速交通中轨道车辆,尤其是磁悬浮列车的车道之配置中。

Description

多跨支承梁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混凝土,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符合独立权利要求之上位概念的多跨支承梁体。
背景技术
对于高速交通中轨道车辆的车道,如德国专利申请公开文本DE3335058A1所披露,其支承梁体一般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这种大部分情况下以预制件形式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横跨在两个支承它的桥墩之上,也称单跨支承梁体。这种所谓的单跨支承梁体在运行有极高速的磁悬浮列车时,存在噪音高、振动大等方面的缺点,此外,目前尽管梁的跨度做得已经很大,但梁与梁之间常有接缝存在,考虑到其置放热膨胀以及梁上要安置的磁悬浮列车功能性配件等各方面的因素,故支承梁的构成特别昂贵。
另外,多跨度支承梁也已有披露。迄今公知的多跨度梁的缺点是,这种支承梁,尤其是大跨度支承梁在其负重很大时会发生弯曲变形。这种弯曲变形对使用在高速公路桥或铁路桥的常规支承梁没有影响,但若使用在高速轨道车辆,尤其是磁悬浮列车则会影响其正常运行。磁悬浮列车必须与各种功能部件连接,这些部件设在支承梁上且必须满足其精确的定位要求。因此,如本发明人所知,带有钢轨等附件的运行磁悬浮列车的高速轨道的钢筋混凝土支承梁基于以上这些原因,迄今还未作为多跨支承梁而正式投入使用。
本发明的公开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克服以上存在的缺点,提供高质量的多跨支承梁,它既满足高速轨道,尤其是磁悬浮列车的要求,跨度又可做得极大,从而可经济合理地建造车道。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或2的特征的车道加以解决的。
根据本发明的多跨支承梁是由混凝土、尤其是钢筋或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并带有支座,该支座设置在支承梁跨区的两端。尤其是当支承梁由至少一个混凝土预制件,例如钢筋或预应力混凝土预制件构成时,可制得造型精确和稳定的多跨支承梁。这时,混凝土预制件可在一有良好气候条件的生产车间里制备,同样,混凝土预制件也可进行后续加工处理,从而多跨支承梁就可以精确预制好的建筑构件供应到建筑工地上。
如果多跨支承梁设有至少一预应力元件,其位置走向以及施加的预应力使多跨支承梁有一确定的预应力,则获得了根据本发明的多跨支承梁,其形状不因承受巨大的荷载而变化。通过多跨支承梁的确定的预应力,支承梁横截面形状可不因梁体的收缩或蠕动(Schwinden oderKriechen)而变化,如此相应施以预应力的支承梁仅有长度变化而没有横截面改变。为此,本发明的多跨支承梁在对支承梁定位要求极其精确,尤其在使用运行状态时也须如此的情况下投入使用则更显出其优越性。
本发明的由混凝土,尤其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多跨支承梁,特别适用于高速交通中轨道车辆的车道配置,尤其是磁悬浮列车车道的配置。多跨支承梁可因此建造形式而横越若干跨区,使得单一支承梁之间的接口或接缝的长度改变对高速交通无关紧要。由于接缝数量少,多跨支承梁特别适用于运行高灵敏度的车辆。本发明的多跨支承梁因而特别适用于需极精确运行的磁悬浮列车构成上。
同样,当梁的至少一个跨区,最好是多跨区由一个混凝土构件制成,多跨支承梁适用于轨道车辆的车道时也备有优点。如果多跨梁由多个混凝土预制件组合而得,则其组合应使支承梁的热膨胀如同一单一的支承梁一样。这就意味着,相邻多跨支承梁的热膨胀接缝不存在于多跨支承梁的单一跨区之间。为便于多跨支承梁特别是混凝土预制件支承梁的运输,多跨支承梁最好由多个各跨连一个跨区的单一混凝土预制件制成。当然,如果多跨支承梁由其唯一的混凝土预制件制成则是再好不过了,因为这样的话,多跨支承梁的尺寸精密度得以最佳保持。
如果一个或所有设在支承梁中的预应力件在水平方向以曲线状延伸,则可获得多跨支承梁的定形预应力。曲线状延伸局部看来似抛物线或波纹状,其中曲线的顶点位于底座区而其谷底大致位于各跨区的中部。尤其是当至少一个预应力件的形状延伸大致与承梁的力矩分布相对应时,则支承梁的定形的预应力得以保持。
如果设计将用以生产和/或矫正支承梁所需的定形预应力的力度加以变化,则可在装好支承梁或在支承梁中装好预应力元件后将力度如此调节,使之对支承梁单独形成一确定的预应力,就算在支承梁使用过程中定形预应力的关键参数有所改变时,也可对之进行修正。
有利的是,预应力元件与混凝土预制件固定连接,即在生产混凝土预制件时将之一并浇捣其中。由此预应力件可在混凝土预制件中精确地延伸定位,同时混凝土预制件中的预应力件由此也可锚固。但这里要注意的是预应力件应在混凝土预制件中可纵向移动地设置,以便能给混凝土预制件施加一相应的张力。
如果预应力元件是与混凝土预制件作可替换式的连接,则它就可以在混凝土预制件制成之后安放其中或其有损坏之后加以更换。这种可替换性保证混凝土预制件的长久使用,因为它的构造也是便于维护的。
支承梁至少有一个搭接壁,则从其弯曲方面的考虑这是支承梁较有利的横截面形状。通过该搭接壁,支承梁具有大致T-形的截面,特别是出于对支承梁弯曲度和其定形的预应力的考虑,这种截面很适合于建造高速交通工具的车道路基。
支承梁可以是实心或空心构成,对空心盒式或称空腔式支承梁而言,它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特别有利的定形长度变形性。
将预应力件设置在搭接壁中,可以获得目前认为是最佳的支承梁横截面形状和支承梁预应力之组合,支承梁长度变化时横截面保持不变。
预应力件在水平方向上曲线形延伸,局部呈抛物线或正弦曲线或波纹状,曲线的峰点位于底座范围内,而曲线的谷底大致位于支承梁每一跨区的中部,由此可优先实现支承梁每一跨区的预先弯曲。对一个双跨支承梁而言,特别有利的是曲线以峰点开始,在跨区内达到至少一个谷底且在底座范围内有另一个峰点,紧接着在第二跨区又至少有一谷底,最终在止挡块处又有最后一个峰点。通过这种预应力件的曲线状延伸,对其施以相应的预应力时获得一与通常支承梁下垂方向相反的弯度。通过张紧预应力件,它将试图取一直线形状从而抵御钢筋混凝土支承梁的弯垂,这就使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支承梁上的功能构件即使在车辆行驶时也保持对其运行理想的额定尺寸状态。
为了使预应力件获得一良好的预应力,支承梁的搭接壁与一垂直于支承梁纵向而设置的板块相连,它充当支承梁在端部,最好是支承梁每一底座范围内的止挡块。该作为止挡块的板块则保证了支承梁不致扭转,同时,给预应力件加以固定并在其上施以液压技术张紧预应力件。
为很好地张紧预应力件,也即为使预应力件相对支承梁可以滑移,预应力件设置在一套管中,套管最好是作为空管子浇注固定于混凝土中。为张紧预应力件,将之引入空管中而后在各卡固点上加以固定,套管以预应力件相应的延伸曲线状浇固在搭接壁中。为避免套管受腐蚀和冷凝气的侵蚀,在峰顶处设有一通风口。
对跨区长度约达到31m时,每个跨区最好通过预应力件向上预弯4mm,从而可保证目前磁悬浮列车安全可靠地运行。
为能正确施用液压技术,预应力件的端部始终保持水平,这样得到的较大的支承面用作液压工艺的止挡块。此外,当多个预应力件产生一定的重叠时,仍可保证荷载的传输也即保证支承梁获得一具体的预弯曲。
为置放支承梁,设有一固定支架和两个活动支架,也可选择三个活动支架以将支承梁固定到桥墩上,因为长大的多跨支承梁自重极大,无需担心它会任意移动。
为便于多跨支承梁的运输和/或生产,支承梁可以优选地分成几个构件部分,每一构件部分最好是支承梁全长的整数分之一,每一构件部分最终相互连接构成多跨支承梁,其连接如此进行,使得支承梁产生的力量和振动如同一整体的多跨梁,这样就能保持多跨梁的优点,而又不限制其相对常规单跨梁在生产、运输的可能性。
一种分部分构造方式证明是非常有优点的,就是多跨支承梁的每一跨区由单一构件部分构成,比如两跨支承梁由两个构件部分构成,其中每个构件部分具有一个跨区的长度。
对这种分部分构造方式而言,预应力件最好分隔地设置在每一构件部分,为此每一预应力件具有一个自己的套管,预应力件从多跨支承梁的自由端延伸至下一个跨区,即从一个峰点延伸至下一个峰点;而下一个构件部分的预应力件从前一个构件部分开始,延伸穿过第二个构件部分,如果这个第二构件部分已经是最后一个构件部分的话,这就是个两跨支承梁,预应力件则终止于第二构件部分的末端。对于一个大于两个跨区的多跨支承梁而言,第二构件部分的预应力件延伸至第三构件部分内,这就产生了预应力件的重叠现象。在中间底座或内部底座的范围内,存在预应力件重叠,这种重叠使得多跨支承梁,尽管它是由若干构件部分组合而成,其声学、振动、热膨胀方面的性能与单块构成的多跨支承梁毫无二致,因此这种多构件部分组成的支承梁保持了单块构成的支承梁的所有优点,而不存在由生产地运输到工地的运输问题以及现场精确定位等问题,因为这种单一构件部分易于用现有的生产、运输工具进行操作。
为由多构件部分建成方式生产出多跨支承梁,在每个构件部分与其它构件部分相连的端部设有一接缝,此接缝具有特殊的装置和构造以获得与相邻构件部分之间良好的连接。
如将接缝浇以混凝土则更好,此时采用特高标号的混凝土,这种高标号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浇捣接缝而不至于产生空隙。
接缝至少部分地填以泡沫塑料材料,这样使得接缝中没有填上泡沫材料的区域的压强相应增高,使接缝更好地夹紧,从而阻止可能对接缝混凝土造成损害的雨水的进入。接缝是这样制成的,即在工地上将两构件部分尽可能相互以一额定状态靠紧,浇出接缝,这时最好在接缝填料的一侧设置一分隔层,通过此分隔层使两构件部分在拆卸运至使用地点时,接缝的形状保持不变,而构件部分在现场方便地相互靠紧。通过分隔层使接缝填料与构件部分的一个侧面分隔,另外,接缝具有构件部分的端部的互补形状,使构件部分可在建筑现场方便地组合。
接缝填料的一侧设置有分隔层,而另一侧重要的是和另一构件部分有良好的接触。为获得构件部分和接缝填料之间良好的接触,构件部分靠接缝的端面加以打毛,由此而获得接缝填充料和支承梁构件部分之间良好的连接。
为获得两构件部分之间更好的连接,在接缝填料和构件部分的端面之间设有一形状连接,一种锯齿形连接已证明是非常好的连接方式。为此,接缝填料在构件部分的端面除打毛之外还设有锯齿,以获得接缝填料和构件部分间良好和持久的连接。如果接缝填料的另一侧设有分隔层,则两构件部分在建筑现场相互组合时,锯齿使构件部分之间精确定位。此时,在预制车间已量好定好的两构件部分的连接通过接缝填料和构件部分间相互啮合的锯齿而得以复原。
为达到不同方向的形状连接,同时将各方向力量施加到每个单一的构件部分上,支承梁构件部分的端面设有锯齿,此外,各构件部分在X-,Y-,Z-轴上的定位也由此明确确定。
为达到精确的定位连接,除接缝锯齿之外也可在构件部分的一端用混凝土灌浇一个或若干个导栓,此导栓伸出构件部分的端部插入接缝。接缝拆除混凝土之后产生导栓端部的互补形状。导栓用于构件部分间拆卸和组合时根据其浇灌接缝所在的位置作精确的定位。为使导栓易于插入,接缝里浇灌与导栓呈互补状的套筒。当套筒推接到导栓上时接缝即被充满。拆卸和组合各构件部分时套筒留在接缝填充料内,而导栓则脱开套筒。通过将导栓重新放入套管,则可获得构件部分的精确定位,为此套筒或称导栓的对应端呈锥状,各构件部分组装时导栓就很方便地插入套筒中。
为将构件部分相互组装,还可附带或选择性使用螺钉和膨胀螺丝连接。如果一个构件部分设有膨胀螺丝,则另一构件部分应有一通孔如设在支承梁板块上,以接纳螺钉。通过螺钉和膨胀螺丝的配合可将两构件部分或两接缝填料夹合紧固。
除螺钉和膨胀螺丝连接外还可附带或选择性地使用预应力件,它可以穿透构件部分支承梁的板块。预应力件露出的两端头用螺母旋紧而使构件部分夹紧。
为使多跨支承梁可进行热膨胀,紧接着的多跨支承梁最好有一自由接缝,此自由接缝用于平衡多跨支承梁的热膨胀,而不致使多跨支承梁在温差很大时产生过张紧或扭曲。
如果支承梁以空盒式支承梁结构构成,则其内部空腔可用作敷设线路或安置线路支承元件,这种线路可是馈电线或数据传输线等。
为在空腔内检修或敷设线路,空腔或支承梁设有入孔,维修或监理人员可以钻入空腔支承梁而从事必要的检修和作业。
附图的简要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通过附图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体构成的双跨支承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由两构件部分构成的双跨支承梁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双跨支承梁沿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双跨支承梁沿Ⅳ--Ⅳ线的剖视图。
图5是介于两构件部分之间的连接位示意图。
图6是构件部分的端面示意图。
图7为一接缝示意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多跨支承梁加以描述,这种多跨支承梁可用于配置磁悬浮轨道。图中所示的支承梁为空心盒式支承梁,当然也可以是带有唯一或多个全截面搭接壁的支承梁,预应力元件以张拉件即预应力件5示出。
图1所示的多跨支承梁是骑跨两个跨区的支承梁,也即双跨梁,该梁1有三个底座2.1,2.2,2.3,梁通过底座架在桥墩(图中未示出)上。支承梁1为一钢筋混凝土构件,有两个空腔3,按相应的强度要求,底座范围2.2内的空腔3的分隔壁也可取消。每空腔3有一供观察空腔3的入孔4,其大小应足以使维修人员进入并对空腔3和梁1的使用状态作监理。
支承梁1内,预应力件5以波纹状设置,呈正弦曲线状,局部成抛物线状。它在底座2.1,2.2,2.3区域内构成一峰点,曲线的谷底在每一跨区的中部构成。预应力件5固定在梁的两端,为此使用一板块8作阻挡块以达到足够的张力。预应力件5的张力给支承梁施以一预应力,使支承梁1相对预应力件5的曲线状进行弯曲,这就意味着支承梁1在底座2.1,2.2之间以及在底座2.2和2.3之间可相应按预应力件的应力向上弯,从而有效地使支承梁1抵消其自重以及梁上箍带6上设置的配件负荷,而回复到一确定的“额定尺寸”上。通过预应力可使支承梁的跨度造得很大,根据本发明,支承梁底座2.1和2.2或2.2和2.3之间的跨长可达30m以上,而不会因此对高速轨道列车,如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产生影响,这也就提供了一种建造高速舒适的列车轨道的极其经济、合理的方法。
通过图中支承梁1所示的预应力元件的设置,可获得作为多跨支承梁构成的混凝土预制件的精确的预应力,这样一来,支承梁就不会因长度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其横截面形状,从而避免支承梁的变形。
预应力件5始终固定在固定板块8上,通过使用常规的液压工艺(图中未示出)可将预应力件5施予应力并固定于作为止挡件的固定板块8上,预应力件5由此而获得持续不变的预应力。
为防止预应力件5受侵蚀,在底座2.2峰点区域设有一通风孔9,将淤积在预应力件5范围内或套装其的空管内之冷凝湿气排掉,从而减少监理维修的需要。
图2同样示出一双跨支承梁1的侧视图,和图1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它由两构件部分10.1和10.2组合而成,构件部分10.1通过底座2.1,2.2放在桥墩(图中未示出)上,底座2.2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归于支承梁构成部分10.1,而另一部分归于支承梁构成部分10.2,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以及底座2.2借助一接缝12相连,接缝12将在后面详述。每一支承梁构成部分10.1,10.2具有一空腔3,分别用板块8或板块8.1,8.2封死。每一支承梁构成部分和图1一样也有一入孔4(图中未示出)供维修人员出入空腔3。
预应力件同样也分成两部分,即预应力件5.1和5.2,二者在中部底座2.2或板块8.1,8.2之间的区域内重叠,每一预应力件5.1和5.2在其板块8.1和8.2上有一峰点,而谷底约位于支承梁构成部分10.1或10.2的中部。每一预应力件5.1和5.2固定在板块8.1或8.2的区域上,并用液压工艺(图中未示出)张紧,由此使构件部分10.1或10.2产生预应力。通过预应力件5.1和5.2在底座2.2区域内的重叠获得支承梁两构成部分10.1和10.2紧密的连接,其振动热膨胀以及声学方面的性能类似一单块构成的支承梁1,预应力件5.2的锚固可在支承梁构成部分10.2的空腔3中进行,而预应力件5.1的锚固则在构成部分10.1的空腔3中进行,从而使两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之前的连接非常稳固。另外,接缝12还借助设在底座2.2以及固定板8.1和8.2区域内的多个预应力件13作用,预应力件13辅助预应力件5.1和5.2,将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相对接缝12夹紧而获得紧密连接的多跨支承梁1。
图3是图2所示双跨支承梁沿Ⅲ--Ⅲ线的剖视图,支承梁构件部分10.1是带有上下箍带6以及侧搭接壁7的空腔形构形。为更好地承受荷载,横截面一般为梯形,上箍带6构成有悬臂,该悬臂用作托架33的固定和/或安装磁悬浮列车的配件。空腔3中设有一导线线路25,其中敷设有馈电、信号传输等线路。为便于空腔3内的维修作业,导线线路25当然也可设在空腔3的其它区域。
搭接壁7的下部用混凝土灌浇有一套管14,预应力件5.2或5.4在其中延伸,预应力件5.2或5.4在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制好后放入套管14中,在与其它支承梁构成部分相互夹紧后,或对于单构件支承梁,紧接着张拉出所需的预应力。套管14灌注在支承梁10.1中,形状位置与预应力件5相应,以使支承梁获得一预应力。
图4是图2所示双跨支承梁沿Ⅳ--Ⅳ线的剖视图,它示出了支承梁构成部分10.1紧连在底座2.2前的截面,此时,套管14或说预应力件5.2和5.4几乎位于其曲线的峰点,图中也可见到预应力件5.1和5.2或5.3和5.4之间相互重叠的开始,这时,预应力件5.2或5.4还在搭接壁7区域内延伸,而预应力件5.1和5.3已侧向偏移,通过这一侧向偏移使之与预应力件5.2或5.4的重叠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张紧预应力件5.1和5.3的液压工艺使用成为可能。预应力件5.1和5.3的止挡块位于板块8.1区域内并安全搭靠在支承梁构成部分10.1上。在板块8.1及底座2.2内设有预应力件13,此预应力件13为螺纹钢,它把一半底座2.2以及板块8.1以及未绘出的板块8.2相互连接,从而把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相对未示出的接缝夹紧。预应力件13(Spannglied张紧件)在这里只是稍加提及,它当然也可设置在横截面范围内其它和另外的位子上。
图5示出了中间底座部分2.2纵向俯视图,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在此中间底座2.2范围内相互夹紧连接。此连接借助穿过底座2.2一半,接缝12以及板块8.1和8.2延伸至空腔3中的预应力件13来完成,它最好是带螺母的螺纹钢杆,通过张紧而将支承梁10.1和10.2相对接缝12而夹紧。预应力件5.1至5.4置于搭接壁7或在板块8.1和8.2中,其端部朝空腔3水平偏置,由此使预应力件5.1至5.4相重叠且可将之张紧,因为预应力件5.1-5.4的端部伸至空腔3中。
为在接缝12范围内获得较高的压强,支承梁构成部分10.1,10.2的一部分接缝/口上设有弹性垫片15,弹性垫片15使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相互排斥的有效端面的面积减小,从而通过预应力件13以及5.1-5.4在接缝12范围内获得一较高的压强,这个较高的夹紧压强保证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之间的持久和稳定的连接,同时不因其多构件部分建造方式而拥有单构件多跨支承梁的优良性能。
图6为支承梁构成部分10.1的端面示意图,端面的一部分设有弹性垫片15以减少端面的有效压紧面积。为将支承梁构成部分10.1与未示出的支承梁构成部分10.2相连接,设置有若干预应力件13,搭接壁7中用混凝土浇注有供预应力件5置放的套管14,整个端面截面上设有许多锯齿18,锯齿18卡入未示出的接缝12中,使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相互进行不可滑移和精确的定位连接,此时锯齿18设为不同的定向以接纳支承梁截面各个方向的力量。
底座2.2置放在固定于桥墩30上的支座19上,支座19通过一未示出的混凝土模具,用置于底座2.2中的喷灌管20注入混凝土料填满模具,待混凝土硬化后拆模而成。在搭模和等待混凝土硬化期间,将支承梁构成部分10.1临时放置在桥墩30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制作支座19,比如将之先预成型而后为对齐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再设置一层找平层,当然,支座19也可以采用桥梁建筑中通常采用的方法而制得。
图7是接缝12的局部放大图,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在接缝12处夹紧,为使两者在接缝12制成后能相互分开,支承梁构成部分10.1或10.2的端面被打毛。此时,由高标号混凝土制得的接缝与相应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的一端面相互紧连,而支承梁构成部分10.1或10.2的相对的另一端面则设有分隔层使混凝土接缝12不致与此端面相连,因而当接缝的混凝土拆除后,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可相互拆分,同时接缝混凝土则粘附在打毛端面上。通过在两个端面上设置的锯齿18,一方面可以使接缝12混凝土与支承梁构成部分10.1或10.2的端面保持紧连,另一方面在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重新组合时可实现精确的定位配合,同时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之间的形状连接可承受接纳施加在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上的各个侧向力。
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连接的辅助定位和加强可通过一导栓21进行。导栓21用混凝土浇固于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并以其锥形端部伸入接缝12中。在浇捣接缝12前,导栓21的锥形端部套接一对应互补状的套管22而后与接缝12一道浇固。拆卸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时,将套管22与导栓的锥形端部分开。为使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组合夹紧,导栓21的锥形端部又插入套管22中,由此而使支承梁构成部分10.1和10.2如浇捣接缝12时一样相互定位。
除导栓21和套管22以及锯齿18外,带膨胀螺丝的螺钉连接也可用于辅助或替代之。将螺钉或螺纹杆设于一个支承梁构成部分中,而在另一支承梁构成部分放一膨胀螺丝,这样,即可获得一相应的配合或称形状连接。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尤其是借助所述的支承梁构成部分建筑方式可将多跨区相互连接,同时,如果本发明多跨支承梁一体构成,预应力件也可按要求设置。特别是,预应力件5的设置不仅仅限于空心支承梁的搭接壁中,尽管此种配置目前被看着是最有利的。对一体构成的支承梁,其预应力的施予可在制备支承梁之后,之时或在放置到相应的桥墩后进行,而对于多构件部分构成方式而言,其显著特点是预应力的施予是在单个支承梁构成部分置放到桥墩定位后才进行。
当然还有其它的实施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之内,尤其是各个单一的实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比如可将若干一体构成的双跨支承梁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单一支承梁构成部分组合而成一个多跨支承梁,也可由两个一体构成的双跨支承梁组合成一四跨梁,此外,也可通过对接缝的形状构造来获得不可脱卸而又不损坏接缝连接的连接,由此而制得不可分解而又可组合的多跨支承梁,这就是以应付某些使用场合。除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预应力施予状态外,根据本发明也可采用预应力台预应力(Spannbettvorspannung),带或不带复合的预应力,外部预应力或以上之组合式预应力等。

Claims (45)

1.由混凝土,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多跨支承梁(1),带有设置在支承梁(1)跨区的每一端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支承梁(1)尤其由至少一个混凝土预制件制成,支承梁(1)上至少设有一预应力元件,该预应力元件的位置、分布及/或预应力度使支承梁(1)获得一定形的预应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混凝土,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多跨支承梁(1),带有设置在支承梁(1)跨区的每一端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跨支承梁(1)用于高速交通中轨道车辆,尤其是磁悬浮列车的车道之配置中。
3.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为一张紧件(5)。
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是用混凝土浇固的、已张紧的钢筋(预应力台应力)。
5.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在用混凝土浇制支承梁(1)后与之相固连。
6.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不与支承梁(1)固连(非固连预应力)。
7.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设在支承梁(1)外部。
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跨支承梁(1)至少一个跨区,最好是多个跨区由一个混凝土,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预制件制成。
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单个或全部设在支承梁(1)中的预应力元件(5)在垂直方向上曲线状延伸,局部约呈抛物线状,曲线之峰高位于底座(2)区域内,而曲线之谷底大致在每一跨区的中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5)以直线和/或曲线状延伸设置于支承梁(1)中。
11.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的预应力元件(5)的延伸分布与支承梁(1)的力矩曲线相符合。
12.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以安置和/或矫正支承梁(1)所需的定形预应力的预张应力度是可变的。
13.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5)通过在制备混凝土预制件时置于其中一同浇固而与混凝土预制件固连。
1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5)可替换地与混凝土预制件连接,尤其可以在混凝土预制件制成后装入。
15.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置放在桥墩(30)上。
16.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1)至少有一搭接壁。
17.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1)为一全截面支承梁。
1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1)为一空腔式支承梁。
1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5)设在搭接壁(7)中。
20.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接壁(7)至少在支承梁(1)的端部,最好在每个底座(2)的区域内,与一个垂直于支承梁(1)之纵向设置的板块(8)相连。
21.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5)置放在用于张紧支承梁(1)的板块(8)中。
22.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设于一套管(14)中。
23.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14)在峰顶处通风。
2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1)的每一跨区有一预弯曲。
25.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单位跨区的长度约为31m时,每一跨区的向上预弯曲约为4mm。
26.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5)的端部水平设置。
27.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1)置放在一固定式支座和/或二个或三个松动式支座上。
2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1)细分成构成部分(10)。
2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跨支承梁(1)的每个跨区设置一个构成部分(10)。
30.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承梁(1)以构成部分的构成方式制作时,预应力元件(5)按每个构成部分(10)分开配置。
31.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元件(5)在中部底座(2.2)区域内重叠。
32.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构成部分的端部有一接缝(12)。
33.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缝(12)浇有混凝土。
3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缝(12)设有弹性垫片(15)。
35.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一分隔层安置在接缝(12)区域中的支承梁构成部分的端部。
36.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缝(12)区域内靠中部底座(2.2)的支承梁,构成部分的一端部已加以打毛,以更好地接触接缝填料。
37.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一锯齿(18)设于中部底座(2.2)区域内的支承梁构成部分(11)端部上。
3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锯齿(18)作用于不同方向。
3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一支承梁构成部分(10)的一端用混凝土浇固有一导栓(21)。
40.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缝(12)中用混凝土浇固有一锥形套筒(22)。
41.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构成部分(10)的相互连接,借助螺钉和膨胀螺丝进行。
42.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构成部分(10)的相互连接,借助张紧件(13)进行。
43.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车道的下一个多跨支承梁(1)设有一自由接缝。
4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式支承梁(1)中设有敷线线路(25)。
45.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跨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1)上设有一空腔(3)的入孔(4)。
CN00801142A 1999-08-09 2000-08-04 多跨支承梁体 Pending CN13139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936756A DE19936756A1 (de) 1999-08-09 1999-08-09 Fahrweg eines spurgebundenen Fahrzeuges
DE19936756.6 1999-08-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3919A true CN1313919A (zh) 2001-09-19

Family

ID=7917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801142A Pending CN1313919A (zh) 1999-08-09 2000-08-04 多跨支承梁体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EP (1) EP1204798A1 (zh)
JP (1) JP2003506599A (zh)
KR (1) KR20020046279A (zh)
CN (1) CN1313919A (zh)
AU (1) AU6992600A (zh)
BR (1) BR0013217A (zh)
CA (1) CA2381638A1 (zh)
CZ (1) CZ2002419A3 (zh)
DE (1) DE19936756A1 (zh)
EA (1) EA200200236A1 (zh)
PL (1) PL354616A1 (zh)
TR (1) TR200200335T2 (zh)
WO (1) WO200101114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35982A1 (fr) * 2001-10-26 2003-05-01 Shanghai Maglev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outre porteuse en beton precontraint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WO2003038189A1 (fr) * 2001-11-01 2003-05-08 Shanghai Maglev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poutre porteuse d'un chemin de fer a sustentation magnetique
CN116888324A (zh) * 2020-12-23 2023-10-13 德商马克思博格尔两合公司 磁浮列车的轨道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111462D1 (de) * 2000-09-12 2006-12-28 Boegl Max Bauunternehmung Gmbh Träger für ein spurgeführtes hochgeschwindigkeitsfahrzeug
DE10119687A1 (de) * 2001-04-20 2002-10-24 Boegl Max Bauunternehmung Gmbh Mehrfeldträger und Verfahren zum Koppeln von mindestens zwei Segmenten zu einem Mehrfeldträger
CN1143027C (zh) 2001-09-07 2004-03-24 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高速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
EP1481131A1 (de) * 2002-02-27 2004-12-01 Max Bögl Bauunternehmung GmbH & Co. KG Betonträger insbesondere für magnetschwebebahn
DE10240808A1 (de) * 2002-08-30 2004-03-11 Walter Bau-Ag Magnetbahnfahrweg aus Stahlträgern im Verbund mit Fahrwegelementen aus Betonfertigteilen
DE10321047B4 (de) * 2003-01-14 2007-04-12 Schmitt Stumpf Frühauf und Partner Ingenieurgesellschaft im Bauwesen mbH Fahrbahn für Magnetschwebebahnen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NL1030736C2 (nl) * 2005-12-22 2007-06-25 Movares Nederland Bv Betonnen overbruggingsconstructie en werkwijzen.
DE102006029130A1 (de) * 2006-06-22 2007-12-27 Max Bögl Bauunternehmung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egmentfertigteilbrücke und Segmentfertigteilbrücke
NL2000186C2 (nl) * 2006-08-16 2008-02-20 Spanbeton B V Dekconstructie, alsmede werkwijze voor het vormen van deze dekconstructie.
KR20140140730A (ko) * 2013-05-30 2014-12-10 김태희 Pc 강선이 구비된 만곡된 y자형 교각
CN103944100B (zh) * 2014-05-06 2017-02-15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仪器电缆过缝方法
KR101594370B1 (ko) * 2015-03-24 2016-02-16 이용호 지점부 휨 모멘트를 감소시키기 위한 교량용 이중 빔 거더
CN114658097B (zh) * 2022-03-31 2024-10-11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44347C (de) * 1950-09-06 1952-07-21 Max Dipl-Ing Dr-Ing Gosslar Spannbetontragwerk
DE916891C (de) * 1950-12-01 1954-08-19 Nanny Dischinger Geb Knigge Vorgespannte Stahlbetonbruecke mit nachtraeglichem Verbund
LU35022A1 (zh) * 1956-03-19
US3084481A (en) * 1958-12-19 1963-04-09 Silberkuhl Wilhelm Johannes Prestressed concrete bodies
US3225703A (en) * 1963-09-18 1965-12-28 Wegematic Monorail beamways
DE1658634A1 (de) * 1967-06-13 1970-11-12 Ve Spezialbaukombinat Verkehrs Tragwerk,insbesondere Brueckenueberbau
US3794433A (en) * 1971-07-08 1974-02-26 Schupack Ass Segmental precast concrete post-tensioned overpass bridges with cantilevered abutment
US3892096A (en) * 1971-08-02 1975-07-01 Romualdo Macchi Beam structures
FR2244869A1 (en) * 1973-09-21 1975-04-18 Campenon Bernard Europe Prefabricated box sections for bridges - adjacent faces of the sections have interengaging profiles
DE2717869B2 (de) * 1977-04-22 1979-05-31 Dyckerhoff & Widmann Ag, 8000 Muenchen Verfahren zum Aussteifen eines dünnwandigen Hüllrohrs und zum Einfädeln eines Spannglieds in das Hüllrohr
DE2932036A1 (de) * 1979-08-07 1981-02-26 Sager & Woerner Mehrfeldriges tragwerk fuer bruecken o.dgl. aus stahl- oder spannbeton
DE3244035A1 (de) * 1982-11-27 1984-05-30 Andrä, Wolfhart, Dr.-Ing., 7000 Stuttgart Abschnittsweise erneuerung von durchlauftraegern aus spannbeton
DE3335058A1 (de) * 1983-09-28 1985-04-04 Dyckerhoff & Widmann AG, 8000 München Zweibahnige, aufgestaenderte fahrwegkonstruktion fuer magnetschwebefahrzeuge
DE8716677U1 (de) * 1987-03-13 1988-02-11 Dyckerhoff & Widmann AG, 8000 München Korrosionsgeschütztes Zugglied, vornehmlich Spannglied für Spannbeton ohne Verbund
DE3723883A1 (de) * 1987-07-18 1989-01-26 Zerna Schultz Und Partner Inge Spannbetontraeger
IT1234461B (it) * 1989-06-21 1992-05-18 Carcassi Marco Procedimento ed attrezzatura di prefabbricazione di ponti ed opere simili, con getto simultaneo dei segmenti componenti una campata
US5231931A (en) * 1992-01-23 1993-08-03 J. Muller International Rapid transit viaduct system
DE19735480C2 (de) * 1997-08-16 1999-09-02 Stahlbau Lavis Gmbh Fahrwegelemen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35982A1 (fr) * 2001-10-26 2003-05-01 Shanghai Maglev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outre porteuse en beton precontraint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WO2003038189A1 (fr) * 2001-11-01 2003-05-08 Shanghai Maglev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poutre porteuse d'un chemin de fer a sustentation magnetique
CN116888324A (zh) * 2020-12-23 2023-10-13 德商马克思博格尔两合公司 磁浮列车的轨道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381638A1 (en) 2001-02-15
BR0013217A (pt) 2002-07-09
CZ2002419A3 (cs) 2002-06-12
KR20020046279A (ko) 2002-06-20
PL354616A1 (en) 2004-02-09
JP2003506599A (ja) 2003-02-18
AU6992600A (en) 2001-03-05
TR200200335T2 (tr) 2002-06-21
EP1204798A1 (de) 2002-05-15
DE19936756A1 (de) 2001-02-15
EA200200236A1 (ru) 2002-08-29
WO2001011142A1 (de) 2001-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3919A (zh) 多跨支承梁体
CN100346033C (zh) 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KR100742206B1 (ko) 모멘트 재분배에 의하여 장경간 및 저형고를 가지는 강합성라멘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WO2012079526A1 (zh) 板式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
CN1133373A (zh) 至少用于单线铁路的无碴轨道
CN1135279C (zh) 梯形轨枕和铁路轨道
KR100785634B1 (ko) 프리스트레스트 콘크리트 합성빔 교량의 연속화 구조 및 그공법
US6488215B2 (en) Two-block concrete railroad tie for a fixed rail carriageway
KR101405468B1 (ko) 철도 궤도용 콘크리트 블록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콘크리트 블록을 이용한 철도 궤도 부설방법
KR101161644B1 (ko) 힌지 연결부를 이용한 일부 타정식 사장교 및 그 시공 공법
CN210732811U (zh) 一种用于浇筑预应力梁的台座底模结构
KR101364613B1 (ko) 도상자갈용의 철도용 h형 침목
CN209024893U (zh) 用于减振地段的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
CN201264290Y (zh) 一种预制箱梁的限位调节装置
CN1995547A (zh) 预应力混凝土声屏障单元结构
CN1291106C (zh) 固定轨道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92077B1 (ko) 횡방향 프리스트레스트 거더부재를 이용한 케이블교의 시공방법
CN217997675U (zh) 一种预制装配可分离的凹凸槽连接式轨道结构
CN214737289U (zh) 一种装配式高架道路、桥梁安装结构
CN210657801U (zh) 一种普速及重载铁路波形钢腹板挡砟墙结构
CN101306556B (zh) 一种预制箱梁的限位调节装置
KR101128031B1 (ko) 도상자갈용의 철도용 h형 침목을 제작하기 위한 거푸집
CN217266881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斜梁稳固型结构
CN1198016C (zh) 用于快速运输的行车路面
CN214981840U (zh) 一种预制件的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