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6506C - 光盘装置以及信息记录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以及信息记录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06506C CN1306506C CNB2004800018387A CN200480001838A CN1306506C CN 1306506 C CN1306506 C CN 1306506C CN B2004800018387 A CNB2004800018387 A CN B2004800018387A CN 200480001838 A CN200480001838 A CN 200480001838A CN 1306506 C CN1306506 C CN 130650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optical disc
- light source
- amplitude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4000145845 chattering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3—Power control during transducing, e.g. by monitor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盘装置,包括:光源;物镜,其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光盘聚光;第一光检测出器,其检测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并作为第一信号输出;信号处理部,其接收所述第一信号,生成包含在所述光盘上记录的信息的信号;第二光检测出器,其检测由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并作为第二信号输出;光源驱动部,其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基于所述第二信号驱动所述光源以使所述光源的射出功率与目标值一致;和振幅变化检测部,其检测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光源的驱动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以及使用光盘装置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够记录大容量信息的记录型光盘以及与其对应的光盘装置得到了普及。图12表示仅限于进行再生的以往的光盘装置或者进行记录以及再生的以往的光盘装置的结构模式。进行记录的以往的光盘装置,一般来说也可以进行再生,所以本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将进行记录以及再生的光盘装置单纯地称为进行记录的光盘装置。
在图12所示的以往的光盘装置中,从激光器111射出的光被准直透镜102按照规定的聚光状态来聚光,入射到偏光束分光镜103(有时也可简称为PBS)中。偏光束分光镜103将入射的一部分光反射到前光检测器112。而入射光的大部分透过偏光分光镜,入射到1/4波长板104。在此,入射的光的偏光方向从直线偏光变换成圆偏光。
透过了1/4波长板104的光,在被主轴马达107所旋转的光盘101的记录层上,使其按照规定聚光状态,由执行机构106驱动的物镜105聚光。
被聚光于光盘101的记录层上的光在记录层反射,反射的光经由物镜105入射到1/4波长板104。1/4波长板104将反射光的偏光方向从圆偏光变换成直线偏光。此偏光方向从激光器111射出,与透过偏光束分光镜103后射向1/4波长板104的光的偏光方向相正交。
透过1/4波长板104的光入射到偏光束分光镜103中。这束光如上述的那样,因为偏光束分光镜103与光透过的偏光方向相正交,所以不是透过激光器111一侧,而是向光电探测器113反射。
在图13A与图13B分别表示前光检测器112以及连接到光电探测器113的光源驱动部120及信号处理部121的概略构成。
如图13A所示,在前光检测器112接收的光被变换成电信号,作为前光信号输出到光源驱动部120。光源驱动部120基于前光信号,按照使从激光器111射出的激光的射出功率为恒定那样去驱动激光器111。因此,光源驱动部120包括激光功率控制器(即下简称为LPC)114以及高频模块(以下简称为HFM)118。LPC114从前光信号抽取出低频成分,控制驱动激光器111的驱动电流,使前光信号的低频成分为恒定。HFM118将从LPC114接收到的驱动电流进行高频调制,再用调制的驱动电流去驱动激光器111。
另一方面,在光电探测器113接收到的光,如图13B所示,被变换成电信号,作为RF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部121。信号处理部121包括伺服控制部117以及RF检测部116,RF信号被输入到伺服控制部117以及RF检测部116。伺服控制部117基于RF信号,生成为使物镜向聚焦方向以及跟踪方向移动的聚焦信号以及跟踪信号等。此外,RF检测部116,从RF信号生成光盘101所记录的包括用户信息和地址信息等的再生信号。
1/4波长板104和偏光束分光镜103的偏光方向,是按照使从光盘101来的反射光的几乎全部都入射到光电探测器113中那样来设计的。但是,实际上由于光盘101的记录层表面基板的复折射量的不均匀性、1/4波长板104和偏光束分光镜103等的光学特性以及调整的不均匀性、激光器111波长的变动和不均匀性,造成偏光束分光镜103的偏光方向和反射光的偏光方向并不完全正交,因此向激光器111入射的光产生于实际的光盘装置。这种光叫作“返回光”。
一般说来,从激光器111射出的光一增大,返回光亦随之增大。但是,由于从激光器111射出的光和从光盘101来的反射光的相位差产生干涉,造成反射光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从激光器111射出的光若增大,返回光反而随之减小。往激光器111去的返回光被吸收于激光器111的半导体芯片内,因而有助于激光器的共振,也就是有助于发光。因此,只要存在返回光,激光器的发光效率就增大,射出功率亦增大。
图14为表示激光器的驱动电流与射出功率的关系的图解。图中的实线61表示往激光器的返回光的光量少时的关系,虚线62表示往激光器的返回光的光量多时的关系。
如前所述,通过利用前光信号的LPC114的控制,将激光器111的射出功率调节成恒定。在此处的射出功率是指从激光器来的射出光量。
光盘装置再生记录在光盘101上的信息时,通过对于形成于光盘101上的记录标记、凹坑、空区等的跟踪,反射光的光亮高速地变化。由此,往激光器111去的返回光的光量也发生变化。
但是,由于记录标记和空区造成的反射光的光量变化因LPC114的控制而足够快速,因反射光的光量变化,从返回光少的状态(图解中的白圈63)变化到返回光多的状态(图解中的黑圈64)时,射出功率在两个箭头之间的范围内变化。亦即驱动激光器111的电流虽然没有变化,射出功率却变化了。换言之,就是发光效率变化。这种射出功率的变动以下称为凹形(scoop)。
图15A与图15B表示记录标记、RF信号和前光信号的关系。如图15A所示,在光盘的记录轨道(track)130上,记录标记131和空区132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排列时,在记录标记131处反射率降低。然而在不发生凹形(scoop)的时候,前光信号134为恒定。亦即激光器111的射出功率不变。因此,如该图所示,可以获得具有正规波形的RF信号133。
对此,如图15B所示,返回光的光量一增大,与返回光的光量变化相应地激光器111的射出功率也变动,就发生凹形。因此前光信号也变动。由于凹形造成的前光信号136的变动比LPC114的控制速度足够快,LPC114就不随前光信号136的变动去控制激光器111的驱动电流。因此,RF信号135在随着记录标记131以及空区132的反射率和相位的变动而变化的同时,还加有由凹形而产生的发光效率的变动。例如,在以RF信号135的峰值强度为基准的场合,反射率的降低再加上发光效率的降低,就造成在记录标记131区域的强度更加减小。因此,与图15A的RF信号133相比,不对称性和调制度发生偏移。其结果就造成RF信号质量的降低,再生振颤和误差率劣化。
在进行记录和再生的光盘装置中向光盘上进行记录时,必须保证具有互换性,即形成满足规定的标准或者基准的记录标记,已经记录好了的光盘在其他的光盘装置上也能够正确地再生。因此,在这种光盘装置中,首先在光盘上记录规定的记录模式。然后,用光照射记录下来的标记,来评价通过进行再生所获得的RF信号的不对称性和调制度。光盘装置依照评价的结果,去调整用于记录的激光器的功率,以使所形成的记录标记满足规定的标准或者基准。
在进行此种学习的时候,激光器的射出功率若含有因凹形而造成的变动,就不能够像上述那样由形成的记录标记正确地评价RF信号。此外,不对称性如果失真,也就不能够正确地进行调整记录标记的前端和后端的边缘移位的记录补偿学习。
例如,为了减少这种对RF信号检测出有恶劣影响的凹形,例如,特开2001-189028号公报提议,将激光器射出面一侧的反射率提高以减少到激光器的返回光。而特开2001-143299号公报公开的方法是,在光盘再生的过程中,因凹形而造成振颤增加时,通过增大功率去抑制噪声。此外,特开平05-217193号公报提议的方法是,调节光盘再生半径而改变HFM的振荡频率和占空比去抑制凹形。
但是,特开2001-189028号公报的方法,在光盘反射率比激光器的射出端面还大时,反而会造成返回光增加,结果就造成再生振颤和误差率劣化。而特开2001-143299号公报的方法需要检测振颤,当再生信号的信号质量不好时达不到足够的效果。
还有,到激光器111的返回光量还会因为对在光盘101上形成的记录标记、凹坑、空区等的跟踪以外的因素而发生变化。例如,当再生中的光盘101发生翘曲时,激光器111和光盘101的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就发生变动。因此,从激光器111射出的光和从光盘101来的反射光的相位差也产生变动,因此造成光的干涉而引起返回光的强度发生变化。而返回光的这种变动也会发生凹形,进而引起RF信号质量的下降和再生振颤及误差率的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由凹形而引起的再生振颤和误差率等的劣化,从而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再生信号的光盘装置以及信息记录再生方法。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包括:光源;物镜,其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光盘聚光;第一光检测出器,其检测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并作为第一信号输出;信号处理部,其接收所述第一信号,生成包含在所述光盘上记录的信息的信号;第二光检测出器,其检测由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并作为第二信号输出;光源驱动部,其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基于所述第二信号驱动所述光源以使所述光源的射出功率与目标值一致;和振幅变化检测部,其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出所述第二信号的与所述第一信号同步的成分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光源的驱动特性。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驱动部具有:电流控制部,其接收所述第二信号,生成被控制成所述光源的射出功率与目标值一致的驱动电流;高频模块,其以规定的频率以及振荡功率调制所述驱动电流。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幅变化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高频模块的所述调制频率。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幅变化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高频模块的振荡功率。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规定频率成分,生成所述驱动电流,所述规定的频率成分为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的大约1/10以下。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幅变化检测部检测出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电流控制部的目标值。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幅变化检测部包含高通滤波器,检测出通过所述高通滤波器后的所述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幅变化检测部根据所述光盘的种类,改变振荡功率。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由光盘装置实施信息的记录和再生,所述光盘装置包括光源、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光盘聚光的物镜、检测出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并作为第一信号输出的第一光检测出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生成包含在所述光盘上记录的信息的信号的信号处理部。所述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包括:检测出由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并作为第二信号输出的步骤;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驱动所述光源以使所述光源的射出功率与目标值一致的步骤;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出所述第二信号的与所述第一信号同步的成分的振幅变化量并在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在驱动所述光源的步骤中的驱动特性的步骤。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驱动所述光源的步骤包括:接收所述第二信号生成被控制成所述光源的射出功率与目标值一致的驱动电流的步骤;以规定的频率以及振荡功率调制所述驱动电流的步骤。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改变驱动特性的步骤中,检测出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调制步骤的所述调制频率。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改变驱动特性的步骤中,检测出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调制步骤的所述振荡功率。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对光源驱动的步骤中,执行根据所述第二信号中的所述第一信号频率的大约1/10以下的频率成分而生成驱动电流的步骤。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改变驱动特性的步骤中,检测出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生成驱动电流步骤的目标值。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改变驱动特性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从第二信号除去低频成分的步骤,检测出除去所述低频成分后的信号的振幅变化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改变驱动特性的步骤中,根据所述光盘的种类,改变振荡频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光盘装置的光源驱动部以及振幅变化检测部的构成框图。
图3A以及图3B表示光源驱动部中的信号波形,图3C表示振幅变化检测部中的信号波形。
图4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下振幅检测部的更为详细的构成框图。
从图5A至图5C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下的振幅变化检测部各部分中的信号波形。
图6A以及图6B表示光盘的记录标记和RF信号以及前光信号的对应关系的模式示意图。
图7表示射出功率和位误差率的关系的一例的图示。
图8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下的主要部分,是表示光源驱动部以及振幅变化检测部的构成框图。
图9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下,振幅变化检测部的更为详细的构成框图。
图10A以及图10B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下振幅变化检测部各部分中的信号波形。
图11A以及图11B表示高频模块的振荡频率以及改变振荡功率的一例模式示意图。
图12表示以往的光盘装置的构成框图。
图13A以及图13B分别表示光源驱动部以及信号处理部的构成框图。
图14表示激光器的驱动电流与射出功率关系的图示。
图15A以及图15B表示光盘的记录标记和RF信号以及前光信号的对应关系的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下,特别说明在发生与RF信号同步的凹形(scoop)的情况时,抑制再生振颤和误差率等的劣化,取得高质量再生信号的光盘装置。与RF信号同步的凹形与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凹形相比,最易影响RF信号的波形变动或者变形。
图1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框图。光盘装置200除了对应于DVD-RAM和DVD-R/RW等光盘之外,还对应于用紫外线谱域的激光(例如405nm左右)进行记录的高密度光盘,正好适合于既能够进行再生也能够进行记录的光盘装置。
光盘装置200具备:激光器11;物镜5;光电探测器13;前光检测器12;光源驱动部31;振幅变化检测部15;信号处理部32。此外,光盘装置200优选还具备:准直透镜2;偏光束分光镜3;1/4波长板4;执行机构(actuator)6;主轴马达7。
激光器11被用作记录以及再生的光源,射出相应于光盘的种类或者标准的波长的激光。虽然在图1中激光器11只表示出一个,为使光盘装置200能够对应多个不同种类的光盘1,亦可具备多个激光器11和光电探测器13。
从激光器11射出的光,由准直透镜2按规定的聚光状态聚光,入射到偏光束分光镜3。偏光束分光镜3对一部份入射的光反射而入射到前光检测器12。而入射光的大部分则透过偏光束分光镜,入射到1/4波长板。在此,入射光的偏光方向从直线偏光变换成圆偏光。
透过了1/4波长板的光,在由主轴马达7所转动的光盘1的记录层上,被执行机构6所驱动的物镜5按照规定的聚光状态聚光。
在光盘1的记录层上聚光的光在记录层上反射,反射的光经由物镜5入射到1/4波长板。1/4波长板再把反射光的偏光方向从圆偏光变换成直线偏光。这个偏光方向与透过1/4波长板4后射向物镜5的光的偏光方向相正交。
透过1/4波长板的光,入射到偏光束分光镜3,再向光电探测器13反射。
光电探测器13起第一光检测器的作用。光电探测器13将接收到的光转换成电信号,作为第一信号的RF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部32。信号处理部32包括伺服控制部17以及RF检测部16,RF信号被输入到伺服控制部17以及RF检测部16。伺服控制部17基于RF信号,为了使按照规定的聚光状态将光束照射到旋转光盘的轨道上,生成使物镜向聚焦方向以及跟踪方向移动的聚焦信号以及跟踪信号等。RF检测部16从RF信号生成记录于光盘1上的包括用户信息和地址信息等在内的再生信号。
前光检测器12起第二光检测器的作用。在前光检测器12接收到的光被转换成电信号,作为第二信号的前光信号输出到光源驱动部31以及振幅变化检测部15。因为在前光检测器12检测出的光是激光器11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前光检测器12接收到的光以及前光信号与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成比例。
光源驱动部31基于前光信号,驱动激光器11使从激光器l1射出的激光的射出功率稳定于目标值。具体而言,光源驱动部31包括LPC14以及HFM18。LPC14从前光信号提取出低频成分,控制驱动激光器11的驱动电流,使前光信号的低频成分稳定,以保证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稳定不偏离目标值。而HFM18。是将从LPC14接收的驱动电流经过高频调制,再用调制过的驱动电流去驱动激光器11。
振幅变化检测部15,则检测出前光信号的振幅,当振幅变化量超出规定值时,改变光源驱动部31的驱动特性。被改变了的驱动特性,包括驱动激光器11的电流、高频调制时的调制频率以及振荡功率等。从激光器11来的返回光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轨道上的记录标记、凹坑或者空区(space)的变化而改变。即是说,返回光与上述RF信号同步变动。
因此,受返回光的影响,激光器11的发光效率也发生变化,记录标记和空区的振幅的变动产生于前光。故而,要通过检知振幅的变动来改变光源驱动部31的驱动特性,进而减小振幅变动,来达到使激光器11射出的光的凹形减小。
下面详细说明光源驱动部31以及振幅变化检测部15。图2是表示光源驱动部31的LPC14以及振幅变化检测部15的具体构成之一例的框图。LPC14包括,低通滤波器(LPF)14a以及电流控制部14b。LPC14需要具有比从光电探测器13得来的RF信号频率足够迟缓的响应特性,才能不随记录标记和空区产生的反射光的强弱反应而变动。因此,低通滤波器14a需要具有使比前光信号的RF信号频率足够低的频率的信号成分通过,除去为RF信号的频率成分高频成分的特性。例如,在光盘为DVD时,要使具有数十kHz以下的频率的信号成分通过。
图3A表示从前光光盘12输出的前光信号的波形。如上所述,因为返回光是随着RF信号同步变化的,所以前光信号也显示出与RF信号同步的变化。此外,在图中波形的箭头14c所标示的部分,信号的输出降低。这就意味着,激光器11的平均输出功率在图中箭头14c所表示的部分降低。
图3B表示通过低通滤波器14a的前光信号的波形。如图3B所示,通过低通滤波器14a的前光信号,因为被除去了为高频成分的RF信号,故仅显示出低频成分。
电流控制部14b接收前光信号,调节驱动激光器11的驱动电流,使低频成分稳定在规定的值上,再向HFM18输出。如图3B所示,该控制的结果,使图中实线所表示的前光信号的低频成分的信号如箭头所示,得到提升,从而稳定于虚线所示的值。由于前光信号与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成比例,前光信号的低频成分的信号变得稳定,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的低频成分也因而得到稳定。因此,将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设定为目标值,通过确定控制前光信号的值,激光器11也就受到控制而按照目标值的射出功率发光。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LPC14虽然包括低通滤波器14a,当电流控制部14b的频率特性(响应特性)在等同或者低于低通滤波器14a时,没有低通滤波器14a的亦可。即是说,LPC14,以从光盘1得来的RF信号频率的大约1/10以下的频率对前光信号产生响应,来调节驱动激光器11的驱动电流即可。
HFM18,为减小激光器11中凹形的影响,通过用高频调制接收到的驱动电流,将高频的交流电流叠加于驱动电流,再将调制的驱动电流印加于激光器11。
振幅变化检测部15检测前光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光源驱动部31的驱动特性。因此,振幅变化检测部15包括高通滤波器15a以及振幅检测部15b,接收前光信号,使其通过高通滤波器15a,再将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5a的前光信号输入到振幅检测部15b。振幅变化检测部15检测出前光信号的高频成分的变化。因此,高通滤波器15a具备遮断或者除去低于RF信号频率的低频信号的低频域成分的特性。当光盘1为DVD时,高通滤波器15a具备使高于数百kHz的高频率信号成分通过的特性。图3C为在图3A所示的由前光信号通过高通滤波器15a而得到的信号波形。如该图所示,虽然前光信号的波形在14c所示部分输出降低,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5a的前光信号仅含有高频成分,输出的平均变化就被除掉了。
振幅检测部15b检测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5a的前光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光源驱动部31的驱动特性。如图4所示,振幅检测部15b具备,例如除法器51、低通滤波器52和比较器53。
除法器51接收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5a的前光信号以及从光电探测器13来的RF信号,用RF信号对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5a的前光信号进行除法运算。图5A以及图5B表示输入到除法器51的RF信号以及除法器51的输出信号的波形。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5a的前光信号的波形表示于图3C。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5a的前光信号,包含有与RF信号同步的信号成分,此外,因凹形的影响而使其振幅在负值侧增大。因此,经过除法计算的信号,具有其振幅在负值侧大幅度扩大的波形。
低通滤波器52具有仅使由除法运算所得到的信号的直流成分通过的特性。当光盘1为DVD时,低通滤波器52使低于数百kHz以下的信号成分通过。图5C表示通过低通滤波器52的信号的波形。这样,信号就具有向负值侧偏置的直流成分。
比较器53将此信号与设定值相比较,当其超过设定值时,向光源驱动部31输出控制信号以改变驱动特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向电流控制部14b输出控制信号以改变射出功率的目标值。
图6A以及图6B表示,当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为0.5mW及1.0mW时,记录标记、RF信号和前光信号之间的关系。如该图所示,当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为0.5mW时,前光信号为恒定值,而RF信号亦具有正规波形。与此相对,当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为1.0mW时,返回光的光量增大,与返回光的光量变化相应地,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亦发生变动而产生了凹形。因此,前光信号26亦产生变动。另外,RF信号25在记录标记21的区域内强度变小。
在这种场合,比较器53如图5C所示,当检测出前光信号的振幅变化时,电流控制部14b使射出功率的目标值降低,从而以较低的驱动电流去驱动激光器11。由此,返回光的光量减少,凹形的产生亦因此得到抑制,而前光信号的变动,亦即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变动就被抑制。
图7表示如在图5A以及图5B中所说明的当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变大因而产生凹形时,从再生信号得到的数据的误差率(Byte Error Rate,以下简称BER)。因为产生凹形时,RF信号的对称性就会走形,因而就不能正确地再现数据,误差也就增大。如该图所示,当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为1.0mW时,BER为1×10-3,而当把射出功率降低为0.5mW时,BER亦降低到1×10-4。
这样,据本实施方式,在由于返回光而造成激光器的射出功率变化时,用前光信号来评价凹形的影响,当凹形的影响变大时,可以通过改变光源驱动部的驱动特性,来减少返回光。因此,就可以稳定激光器的射出功率。另外,还可以从RF信号除去或者减少对激光器射出功率的影响,防止波形对称性和再生振颤以及误差率的劣化。
还有,通过在可记录光盘装置中使用本发明,能够正确地进行记录功率的学习以及记录补偿的学习。即使对于仅能够进行再生的光盘装置,由于降低了再生振颤以及误差率的劣化,就可能以更高的精度更好地检测出RF信号。
另外,依据本实施方式,变更激光器的结构,还可以不必检测再生振颤即可降低再生振颤以及误差率的劣化。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振幅检测部15b中用RF信号对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5a的前光信号进行除法运算,来检测出得到的信号的振幅变化量。这是因为,在前光信号的振幅变化量中,对不与射出光成比例且仅出现于前光信号的电路系统的噪声不进行检测,而仅检测出与RF信号同步成分的缘故。使用能够排除电路系统噪声的构成,当检测出既包含有与RF信号同步的成分也包含有与RF信号不同步的成分的振幅变化量时,可以利用下述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当产生与RF信号不同步的凹形(scoop)时,抑制再生振颤和误差率等的劣化,取得高质量再生信号的光盘装置进行说明。对于与RF信号不同步的凹形而言,如上所述,可以举出因光盘的翘曲而产生的凹形。当再生具有翘曲的光盘时,激光器和光盘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返回光与从激光器射出的光的相位差也发生变化。因此,由于光的干涉返回光的强度就变化,激光器的射出功率亦随之变化。图8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用振幅变化检测部15’代替振幅变化检测部15。光源驱动部31和其他的构成要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振幅变化检测部15’检测出前光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光源驱动部31的驱动特性。因此,振幅变化检测部15’包括高通滤波器15a’和振幅变化检测部15b’,接收前光信号,使其通过高通滤波器15a’,再将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5a’的前光信号,输入到振幅变化检测部15b’。
振幅变化检测部15’,检测出没有由LPC14控制在规定值的前光信号的高频成分的变动。因此,高通滤波器15a’具有除去或者抑制低于因光盘的翘曲而产生的凹形的频率的低频域信号的低频成分的特性。由光盘的翘曲而产生的凹形的频率,因光盘翘曲程度的大小、从激光器11射出的光的波长、光盘的旋转速度等因素而定。当光盘1为DVD时,高通滤波器15a’具有使高于数百kHz的高频率信号成分通过的特性。
图10A表示受到因光盘翘曲而产生的凹形的影响的前光信号波形的模式。高通滤波器15a’,从图10A所示前光信号中除去或者抑制低频成分,生成如图10B所示的仅包含前光信号的高频成分的信号。由于除去了为低频成分的直流成分,就可以得到相对于基准电位(GND)在正值和负值两侧变动的信号。
如图9所示,振幅变化检测部15b’包括比较器53’,其将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5a’的前光信号与规定的设定值比较,当前光信号值超过设定值时,向光源驱动部31输出控制信号以改变驱动特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向电流控制部14b输出控制信号来改变射出功率目标值。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当因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增大,而造成由于光盘翘曲产生的凹形随之增大时,向电流控制部14b输出控制信号使射出功率的目标值减小。由此可以减少返回光,进而减小因光盘翘曲而产生的凹形。
这样,依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产生因光盘翘曲造成的凹形时,亦可通过用前光信号评价凹形的影响,当凹形的影响大时,通过改变光源驱动部的驱动特性,可以改变并减小来自激光器的反射光以及返回光。因此,就可以稳定激光器的射出功率。此外,通过稳定激光器的射出功率,还可以防止再生振颤和误差率的劣化。
再者,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凹形随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增大而增加的例子,事实上,凹形与激光器的射出功率的关系并不仅限于此。由于光学系统所使用的1/4波长板和偏光束分光镜等的特性的不均匀性和配置的不均匀性,在激光器射出的光和从光盘反射的光之间,如果存在互相消弱的相位差的关系时,激光器的射出功率增大时,由于反射光的光量增大,入射到激光器的返回光减少。在这种场合,只要控制增加在电流控制部14b设定的射出功率的目标值即可。
还有,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振幅变化检测部具备有高通滤波器,也可以没有高通滤波器。由于LPC的控制作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不从规定值变动到低频,前光信号的低频成分在实质上保持稳定。在此种场合下,由于振幅变化检测部的控制而改变射出功率,前光信号的低频成分值亦随之改变,优选在振幅检测部也将评价前光信号的振幅变化量的基准改变。
另外,关于凹形的产生与激光器11的射出功率的上述关系,由光盘装置200的光学系统的特性以及光盘的种类亦可能不同。因此,也可以检测出前光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学习来确定给予电流控制部14b的目标值的方法。具体而言,当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首先设定使激光器11的出射功率降低的目标,然后检查振幅变化量是否变小。当振幅变化量反而增大时,则重新设定较最初设定的激光器11的出射功率的目标值更大的目标值,再次检查振幅变化量。这样,经过反复学习,来确定给予电流控制部14b的目标值,使振幅变化量减小。考虑到随着凹形的增大而RF信号劣化,因而可能得不到正确的数据,首先调整降低射出功率,在前光信号的振幅变动未见改善时,优选增大射出功率进行调整。
在检测出凹形时的射出功率的调整量优选按照下述方法设定。当光盘1为记录型光盘时,上限值设定在不使光盘上形成的记录标记被再生光劣化的范围内为妥。例如,设定为标准射出功率的150%左右。下限值优选设定在不使从接收光信号的拾波器(pick up)和处理来自拾波器的信号的电路中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atio,以下简称SNR)劣化,且聚焦伺服(focus servo)以及跟踪伺服(tracking servo)不脱轨的范围内。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选择了作为光源驱动部的驱动特性的驱动电流,以改变电流控制部的驱动电流的目标值。但是,作为驱动特性,也可以选择HFM18的振荡频率和振荡功率,让其变化。在图11A以及图11B中,分别表示使射出功率为恒值,而改变振荡频率的情况,以及使振荡频率为恒值,而改变振荡功率的的情况。因光盘种类和标准的不同,记录层表面所设的基板的厚度也各异,由于光盘产生斜翘(tilt),而使从激光器的发光点到光盘的记录层的光路长度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调整HFM的频率和振荡功率,返回光和从激光器的射出光的相位差发生变化,就可以得到减小激光器功率变动的设定。
再者,当凹形为最低的HFM18的振荡频率或者振荡功率的设定和使RF信号的噪声为最小的HFM设定达到平衡(tradeoff)时,例如虽然当一提高HFM振荡功率,凹形就变小,而激光器和机器噪声却变大,其结果会使RF信号的SNR恶化时,就需要考虑两方面的情况来设定振荡频率或者振荡功率。
此外,通过再生的光盘,来改变HFM的振荡频率或者振荡功率亦可。由于光盘的种类和其各自的特性不同,其各自的反射率和折射率的量也各不相同,故到激光器的返回光量发生变化。因此影响到产生凹形的条件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HFM的振荡频率或者振荡功率,可限制产生凹形的条件,从而能够设定RF信号的SNR良好的条件。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依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由凹形产生的再生振颤和误差率劣化,从而取得高质量再生信号。因此,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进行再生或者记录的光盘装置。特别适用于对应于多种类型或者多个标准的光盘装置。
Claims (16)
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物镜,其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光盘聚光;
第一光检测出器,其检测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并作为第一信号输出;
信号处理部,其接收所述第一信号,生成包含在所述光盘上记录的信息的信号;
第二光检测出器,其检测由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并作为第二信号输出;
光源驱动部,其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基于所述第二信号驱动所述光源以使所述光源的射出功率与目标值一致;和
振幅变化检测部,其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出所述第二信号的与所述第一信号同步的成分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光源的驱动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驱动部具有:
电流控制部,其接收所述第二信号,生成被控制成所述光源的射出功率与目标值一致的驱动电流;
高频模块,其以规定的频率以及振荡功率调制所述驱动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幅变化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高频模块的所述调制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幅变化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高频模块的振荡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规定频率成分,生成所述驱动电流,所述规定的频率成分为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的大约1/1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幅变化检测部检测出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电流控制部的目标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幅变化检测部包含高通滤波器,检测出通过所述高通滤波器后的所述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幅变化检测部根据所述光盘的种类,改变振荡功率。
9、一种信息记录再生方法,由光盘装置实施信息的记录和再生,所述光盘装置包括光源、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光盘聚光的物镜、检测出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并作为第一信号输出的第一光检测出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生成包含在所述光盘上记录的信息的信号的信号处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包括:
检测出由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并作为第二信号输出的步骤;
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驱动所述光源以使所述光源的射出功率与目标值一致的步骤;
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出所述第二信号的与所述第一信号同步的成分的振幅变化量并在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在驱动所述光源的步骤中的驱动特性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光源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信号生成被控制成所述光源的射出功率与目标值一致的驱动电流的步骤;
以规定的频率以及振荡功率调制所述驱动电流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变驱动特性的步骤中,检测出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调制步骤的所述调制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变驱动特性的步骤中,检测出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所述调制步骤的所述振荡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光源驱动的步骤中,执行根据所述第二信号中的所述第一信号频率的大约1/10以下的频率成分而生成驱动电流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变驱动特性的步骤中,检测出第二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当所述振幅变化量超过规定值时,改变生成驱动电流步骤的目标值。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变驱动特性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从第二信号除去低频成分的步骤,检测出除去所述低频成分后的信号的振幅变化量。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变驱动特性的步骤中,根据所述光盘的种类,改变振荡频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41719/2003 | 2003-05-20 | ||
JP2003141719 | 2003-05-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3494A CN1723494A (zh) | 2006-01-18 |
CN1306506C true CN1306506C (zh) | 2007-03-21 |
Family
ID=33475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183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6506C (zh) | 2003-05-20 | 2004-05-19 | 光盘装置以及信息记录再生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60222B2 (zh) |
EP (1) | EP1626399A4 (zh) |
JP (1) | JP4580868B2 (zh) |
KR (1) | KR100711348B1 (zh) |
CN (1) | CN1306506C (zh) |
TW (1) | TW200428361A (zh) |
WO (1) | WO20041050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95369B (en) | 2005-09-13 | 2008-04-01 | Applied Res Lab | Insp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formation of lens |
US8111599B2 (en) | 2005-10-04 | 2012-02-0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Optical disc drive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reprodu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
JP2011134409A (ja) * | 2009-12-25 | 2011-07-07 |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
JP2014086107A (ja) | 2012-10-23 | 2014-05-12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02831A (ja) * | 1991-03-29 | 1992-10-26 | Sony Corp | レーザダイオードの高周波駆動装置 |
JPH05315687A (ja) * | 1992-04-17 | 1993-11-26 | Sony Corp | 半導体レーザの出射光制御装置 |
US20020163946A1 (en) * | 2001-05-07 | 2002-11-07 | Sony Corporation | Laser dr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51194A (en) * | 1989-04-17 | 1993-10-05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beam position and focus in optical disk drives |
JP2820808B2 (ja) * | 1991-03-29 | 1998-11-05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フォーカス制御機構 |
JPH05217193A (ja) | 1992-02-05 | 1993-08-27 | Sony Corp |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
JP3567472B2 (ja) * | 1993-09-29 | 2004-09-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磁気記録装置 |
DE69634616T2 (de) * | 1995-02-20 | 2006-03-02 | Mitsubishi Denki K.K. | Objektivlinsenantriebsvorrichtung und optische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wiedergabevorrichtung |
US6950378B1 (en) * | 1999-07-28 | 2005-09-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Laser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
JP2001143299A (ja) | 1999-11-12 | 2001-05-25 | Sony Corp |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学ディスク装置 |
JP3620822B2 (ja) | 1999-12-28 | 2005-02-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EP1130585B1 (en) * | 2000-02-28 | 2011-12-2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
JP2004005944A (ja) * | 2002-04-30 | 2004-01-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くさび型ビームスプリッタ |
-
2004
- 2004-05-19 EP EP04733982A patent/EP162639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5-19 WO PCT/JP2004/007154 patent/WO200410500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5-19 CN CNB2004800018387A patent/CN130650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5-19 US US10/557,292 patent/US766022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5-19 KR KR1020057008239A patent/KR10071134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5-19 JP JP2005506387A patent/JP458086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5-20 TW TW093114251A patent/TW200428361A/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02831A (ja) * | 1991-03-29 | 1992-10-26 | Sony Corp | レーザダイオードの高周波駆動装置 |
JPH05315687A (ja) * | 1992-04-17 | 1993-11-26 | Sony Corp | 半導体レーザの出射光制御装置 |
US20020163946A1 (en) * | 2001-05-07 | 2002-11-07 | Sony Corporation | Laser dr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3494A (zh) | 2006-01-18 |
US20060262672A1 (en) | 2006-11-23 |
JP4580868B2 (ja) | 2010-11-17 |
WO2004105006A1 (ja) | 2004-12-02 |
TW200428361A (en) | 2004-12-16 |
KR100711348B1 (ko) | 2007-04-27 |
EP1626399A1 (en) | 2006-02-15 |
EP1626399A4 (en) | 2008-09-10 |
JPWO2004105006A1 (ja) | 2006-07-20 |
US7660222B2 (en) | 2010-02-09 |
KR20050074566A (ko) | 2005-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9130C (zh) |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 |
CN1246840C (zh) | 光盘装置 | |
CN1235340A (zh) | 光盘装置及内装该光盘装置的电脑 | |
CN1858847A (zh) | 光学储存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操作光学储存媒体的方法 | |
CN1174391C (zh) | 光盘记录和/或再现设备以及像差调正方法 | |
CN1441411A (zh) | 光盘装置 | |
CN1206631C (zh) | 激光功率控制部件及光盘装置 | |
CN1265361C (zh) | 光盘装置和控制光盘转速的方法 | |
CN1306506C (zh) | 光盘装置以及信息记录再生方法 | |
CN1315119C (zh) | 激光功率调整方法及光记录再生装置 | |
CN1224009C (zh) | 光盘装置 | |
CN1551152A (zh) | 光盘装置、摄像装置和用于控制光发射操作的方法 | |
CN1167058C (zh) | 光盘机 | |
CN1277253C (zh)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信息记录媒体 | |
CN101079279A (zh) | 光盘设备及光盘增益调整方法 | |
CN101046993A (zh) | 光盘设备和光盘鉴别方法 | |
CN1252693C (zh) | 记录再现装置和等角速度记录时的激光器功率控制方法 | |
CN1310247C (zh) | 光盘装置 | |
CN1414542A (zh) | 信息丢失检出电路及光盘装置 | |
CN101080772A (zh) |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装置、光头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 |
US8040771B2 (en) |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verwrite power | |
CN1839440A (zh) | 摆动信号解调方法、摆动信号解调电路和光盘装置 | |
CN1300785C (zh) | 光盘驱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079286A (zh) | 光学单元、光拾取装置和光信息处理装置 | |
CN101034564A (zh) | 光盘驱动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