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0045A -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00045A CN1300045A CN00137336A CN00137336A CN1300045A CN 1300045 A CN1300045 A CN 1300045A CN 00137336 A CN00137336 A CN 00137336A CN 00137336 A CN00137336 A CN 00137336A CN 1300045 A CN1300045 A CN 13000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electrode part
- bonded
- pole plat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48—Sealing, e.g. se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eading-in 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6—Address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0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极板、使用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可防止在电极板上形成的电极剥离或变得不对齐。在电极板中,至少形成一个电极并通过厚膜或薄膜形成方法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在电极的所有未端中,至少一个与电源点的末端相反的末端以比电极其他部分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当电极板用做气体放电显示板中具有多对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时,至少一个与电源点上的末端相反的每一总线线路的末端坚固粘结到前面板玻璃的表面,防止在各透明电极上形成的总线线路变形或不对齐。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电极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gasdischarge panel)及其制造方法。
电极板用于多个应用中,例如在气体放电显示板中的具有显示电极的前面板,其中电极板中电极是通过在诸如玻璃板的极板的表面上将由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等制成的透明电极和由金属(Ag或Cr-Cu-Cr)等制成的总线线路进行层压而形成的。
由等离子体显示板(PDP)代表的气体放电显示板是一种有助于在大屏幕设备中使用的平面显示板(FDP)。50-英寸等级的设备已经使用PDP商业化。
在PDP中,两个薄玻璃板(前面板玻璃和后面板玻璃)面对面放置,中间放入隔离肋(barrier rib)。在相邻的隔离肋之间的间隙中形成荧光层。放电气体填充在两个玻璃板之间的放电空间中,并且两个玻璃板密封在一起以便成为气密的。多个显示电极对被置于朝向荧光层的前面板玻璃的表面上。通过启动在每一个放电空间中的气体的放电,产生紫外光。
图8A是显示包括前面板玻璃21和置于前面板玻璃21上的一对显示电极22和23的电极板示例的透视图。图8B是显示电极对22和23的从z轴方向向下看的顶视图。如图所示,显示电极22和23每一个都在这样一个方向上延伸(即y方向)以使得同隔离肋30相交。这些显示电极22和23由条形的ITO膜的透明电极220和230和分别沉积在透明电极220和230上的具有高导电性的Ag的总线线路(总线电极)221和231组成。相邻的隔离肋30之间的区域是栅元(cell)340,在其中形成有红(R)、绿(G)和蓝(B)三色中的每一个的荧光层(未显示)。在所述栅元340中,在显示电极22和23之间产生的紫外线与荧光层碰撞并且激发荧光层,其结果是发射出可见光并在屏幕显示中使用。在普通的PDP中,对于多个显示电极对、例如显示电极对22和23对准多个栅元、例如栅元340,从而形成一个矩阵。
这里,通过采用丝网印刷(薄膜或厚膜形成法)以预定模式将包含导电材料、有机材料和玻璃物质的糊状物加到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在总线线路221(231)的情况下是透明电极220(230)的表面)上、然后加以烧制来形成显示电极22(23)。
但是,当根据该制造方法在前面板玻璃21上形成显示电极22(23)时,显示电极22(23)可能变得未对齐或显示电极22(23)的一部分(例如总线线路221(231))可能从它附着的表面上剥离。这些问题由于下面的主要原因而出现。
首先,透明电极220(230)或总线线路221(231)同它所附着的表面(例如前面板玻璃21或透明电极220(230)的表面)之间的附着力依赖于两个部件之间的界面上的亲和力。如果亲和力不足,他们之间的附着力不强。因此,当显示电极22(23)遭受在烧制总线线路材料的过程期间或在所形成的显示电极22(23)上形成介电层的后续过程中的运输期间引起的振动时,上述问题可能出现。
第二,如前所述,通过烧制包含导电材料、有机材料和玻璃物质的糊状物来形成显示电极22(23)。在该烧制过程中,有机材料被破坏,使得显示电极22(23)在体积上轻微收缩。由于有机材料的这个破坏逐渐从糊状物的表面出现,透明电极220(230)或总线线路221(231)由包括翘曲的应力(变形应力)作用,结果变得易于从它所附着的表面上剥离。特别地,在其延伸方向(图8中的方向y)上总线线路221(231)的最外端容易从透明电极220(230)的表面剥离。本专利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当总线线路221(231)包含Ag时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即使在总线线路221(231)的形成中应用不同于丝网印刷的方法、例如喷镀,这些问题也可能出现。在喷镀方法中,由于例如喷镀期间内部空气压力和极板温度(前面板玻璃21的温度)等因素,应力作用于正在显现的总线线路材料的镀层上。然后使用光刻蚀法(photolithography)等蚀刻显现出的镀层以形成总线线路221(231)。在此蚀刻期间,由于上述应力,极板容易成为未对齐的或从透明电极220(230)剥离。
在其他平板显示器(FPD)技术的电极板(例如在液晶显示器中具有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中可以看到类似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直接的解决方案对于有效的FPD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本发明目的在于通过包含可以防止在极板上形成的电极的剥离或未校准的相对简单的结构来提供一种电极板及其制造方法、使用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所述目的可以通过在平板显示器中使用电极板实现,电极板包括极板和至少一个电极,该电极是使用薄膜形成方法或厚膜形成方法在极板的至少一个主表面形成并粘着到其上的,其中,在电源点上的电极的末端区域和与电源点上的末端区域相反的电极的末端区域中,至少电极的相反的末端区域使用比电极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
利用这种结构,在电极的两个末端中,至少与电源点上的末端相反的末端坚固地粘结在极板的主表面。结果,保持电极不变形并且不从极板上剥离或者变得偏离于极板上的预定位置。
这里,胶合剂可以用于加强至少电极的相反末端和极板的主表面之间的附着力。并且,可以在至少相反的电极末端所附着到的极板的主表面的部分上进行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例如喷砂处理、紫外线照射或等离子辐射,以加强附着力。
这里,玻璃极板容易得到,因此用作极板是合乎需要的。玻璃极板可以在表面镀上氧化硅或氧化氮薄膜。
本发明的电极板可以用在气体放电显示板中,作为在其上形成多对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
所述目的还可以由装备有上述具有多对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的气体放电显示板来实现。在这样的气体放电显示板中,多对显示电极被精确地对齐,使得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显示性能。
所述目的还可以由用在平面显示器中的电极板制造方法来实现,所述方法包括用于形成至少一个电极并使用薄膜形成方法或厚膜形成方法将该电极附着于极板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电极形成步骤,其中,在电极形成步骤中,在电源点上的电极的末端区域和与电源点上的末端区域相反的电极的末端区域中,至少电极的相反末端区域使用比电极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上。
所述目的还可以由根据上述电极板制造方法在前面板上形成多个显示电极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制造方法来完成。
从下面结合显示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优点和特性将变得显而易见。在图中: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PDP的主要结构的部分透视和截面图;
图2是在第一实施例中显示电极的部分顶视图;
图3是在变化1-1中显示电极的部分顶视图;
图4是在变化1-2中显示电极的部分顶视图;
图5A-5E是在其他变化1-3到1-7中显示电极的部分顶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显示电极的部分顶视图;
图7A是显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玻璃极板的吸湿度中的变化的特性示意图;
图7B是显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透明电极的吸湿度中变化的特性示意图;
图8A是在传统PDP中的显示电极的部分透视示意图;以及
图8B是图8A中所示的显示电极的部分顶视图。
1、第一实施例
1.1 PDP的结构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出表面放电AC等离子显示面板10(以后简称为“PDP 10”)的主要结构的部分透视和截面图。在图中,方向z对应于PDP 10的深度,平面xy对应于与PDP10的面板表面平行的平面。作为一个例子,PDP10按42英寸级VGA标准的尺寸制造,但其他尺寸也适用。
如图中所示,PDP10的结构可以广泛地分成彼此面对面放置的前面板20和后面板26。
在形成前面板20之基座的前面板玻璃21的内表面上,多对显示电极22和23(每对由X电极23和Y电极22组成)在方向x上排列以使得每一电极在方向y上延伸。通过在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放置0.1μm厚和150μm宽的带状透明电极220和230、然后分别在透明电极220和230上放置7μm厚和95μm宽的总线线路来形成每对显示电极22和23。并且,每对显示电极22和23电连接到面板驱动电路(图中未显示),靠近在宽度方向(方向y)上前面板玻璃21的一端。这里,Y电极22一同连接到面板驱动电路,而X电极23被单独地连接到面板驱动电路。因此,当功率从面板驱动电路供应给Y电极22和一特定的X电极23时,表面放电(持续放电)出现在X电极23和与X电极23成对的Y电极22之间的间隔(大约80μm宽)中。
每一X电极23也用作为一扫描电极,并且以地址电极28产生写放电(地址放电)。
大约30μm厚的介电层24覆盖在上面排列有所述多对显示电极22和23的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以便覆盖多对显示电极22和23。然后大约1.0μm厚的保护层25覆盖在介电层24的表面上。
在形成后面板26之基座的后面板玻璃27的内表面上,具有5μm厚和60μm宽的多个地址电极28排列在y方向使得每一电极在x方向延伸。这里,相邻的地址电极28具有一固定间距(大约150μm)。多个地址电极28分别连接到面板驱动电路以便被单独地供电。因此,当一特定的地址电极28被供电时,地址放电出现在地址电极28和特定X电极23之间。
大约30μm厚的介质薄膜29覆盖在后面板玻璃27的表面上以便覆盖所述多个地址电极28。然后根据相邻地址电极28之间的间距,将大约150μm高和大约40μm宽的多个隔离肋30排列在介质薄膜29的表面上以便在x方向上延伸。
红(R)、绿(G)和蓝(B)荧光层31、32和33在y方向上依次应用于相邻隔离肋30的侧面及其间的介质薄膜29的表面。
前面板20和后面板26被定位以使得多个地址电极28和多对显示电极22和23彼此交叉。然后将前面板20和后面板26沿它们的外缘彼此粘结在一起,结果是前面板和后面板20和26被密封在一起。
由一种或多种从He、Xe和Ne中选择的惰性气体(填充气体)以预定压力(一般大约是500-760Torr)填充到前面板和后面板20和26之间。相邻隔离肋30之间的空间是放电空间38。并且,多对显示电极22和23同多个地址电极28相交的放电空间38中的区域是用于图象显示的单元(对应于图8B中所示的单元340)。例如,单元间距在x方向大约为1080μm,在y方向大约为360μm。
这样构造的PDP 10以下列方式驱动。首先,脉冲电压从脉冲驱动电路加到特定地址电极28和特定X电极23以引起地址放电。此后,脉冲电压被加到特定显示电极对22和23以引起持续放电,结果是发射短波长的紫外光(以大约147nm的波长为中心的谐振线)。紫外光激励发射相应色彩光的荧光层31-33,从而产生图象显示。
1.2第一实施例的特性和作用
在常规上,当在前面板玻璃21上的显示电极22(23)的形成中执行烧制时或当在随后的在显示电极22(23)上形成介电层24的过程中运输显示电极22(23)时,显示电极22(23)易于变得不对齐或显示电极22(23)的一部分(例如总线线路221(231))易于剥离。
这些问题可以归因于一个因素,就是透明电极220(230)或总线线路221(231)和其所粘结的表面(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或透明电极220(230)的表面)之间的附着力依赖于两个部件之间的亲和力。如果亲和力不充分,则不能确保他们之间的强的附着力。换句话说,透明电极220(230)和前面板玻璃21之间或总线线路221(231)和透明电极220(230)之间亲和力的缺乏使得他们之间的附着力不充分,并且当显示电极22(23)受到在制造操作期间由运输产生的振动时将易于导致上述问题。如果介电层24和保护层25在这种未对齐的或剥离的显示电极22和23之上的前面板玻璃21上形成,则制造的PDP 10将不能执行正确的放电(地址放电和表面放电),这将导致图象显示性能的下降。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第一实施例中,与在电源供应点上的末端相反的总线线路221(231)的末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末端221a(231a))延伸到透明电极220(230)之外,并且粘结在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这里,延伸的末端221a(231a)的长度为30μm。一般地,总线线路221(231)和前面板玻璃21之间的亲和力大于透明电极220(230)和前面板玻璃21之间的亲和力,并且也大于总线线路221(231)和透明电极220(230)之间的亲和力。这个性质在本发明实施例的PDP10中采用,其中末端221a(231a)在总线线路221(231)的烧制之前和之后都坚固地粘结于前面板玻璃21。在这样的处理中,显示电极22(23)保持不会变得不对齐或从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剥落。
换句话说,当总线线路221(231)的末端221a(231a)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时,没有总线线路221(231)可能从透明电极220(230)剥离和出现与其他显示电极短路的危险,或没有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可能变得不均匀而导致不均匀、低质量显示的危险。因此,可以获得在每一色彩中平衡发光的极好的显示性能。
这里,为了强化末端221a(231a)同前面板玻璃21的粘结,末端221a(231a)可以做成比总线线路221(231)的其他部分包含更高的玻璃比例。
并且,透明电极220(230)和总线线路221(231)可以每一个都由多个单独的部分组成(例如,将总线线路221(231)置于由以确定准确位置模式排列的多个单独部分组成的透明电极220(230)上,以便与透明电极220(230)电接触)。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将总线线路221(231)的末端221a(231a)在y方向上的长度分别设定为30μm、60μm和100μm,对显示电极22(23)的状态进行了一个测试。结果,在所述情况的任一种情况下既没有剥离出现也没有未对齐出现。假定在本实施例中总线线路221(231)的宽度是95μm,则可以说末端221a(231a)在方向y的长度至少需要是总线线路221(231)的宽度的大约1/3(例如,近似30μm)。
1.3关于总线线路同透明电极和前面板玻璃的附着力的补充说明
下面将给出关于总线线路同透明电极或同前面板玻璃的附着力的解释。
一般地,两种不同的物质之间的附着力与一种物质同另一种物质的接触角、即可湿性相关。即使当一种物质是液体并且在固体表面上液体的润湿特性随着时间而改变(即,液体在固体表面逐渐变干)时,附着力和接触角之间的相关性通常也保持。
当这种相关性用于总线线路与透明电极或与前面板玻璃的附着力时,则可以说总线线路材料与前面板玻璃的接触角越小(也就是,前面板玻璃与总线线路材料的可湿性越高),粘结到前面板玻璃的总线线路表面更不易于剥离或未对齐(也就是,粘结的表面对于前面板玻璃具有高的亲和力)。对于由丝网印刷(厚膜或薄膜形成方法)运用的任何电极材料和电极材料所运用到的极板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
图7A是显示滴在前面板玻璃上的总线线路材料(包括Ag、有机物质和增塑剂)的接触角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坐标图。图7B是显示滴在透明电极上的总线线路材料的接触角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坐标图。这些图显示使用几个具有些微不同成分的样品总线线路材料进行的实验的结果。在图7A和图7B中,接触角随着时间而增加。这大概是因为由于水的吸收或外来材料的附着力,总线线路材料的表面被逐渐地污染。这些图显示总线线路材料在前面板玻璃上的接触角一般小于在透明电极上的接触角。这说明总线线路材料对于前面板玻璃有相对好的附着力。
1.4变化1-1
下面是对第一实施例的变化1-1的解释。在第一实施例中,与在电源点上的末端相反的总线线路221(231)的末端221a(231a)延伸到透明电极220(230)之外并且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见图2)上。在变化1-1中,除总线线路221(231)的末端221a(231a)之外,总线线路221(231)的一端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如图3中所示。
采用该结构,可以达到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进一步地,由于总线线路221(231)的一端沿着长度方向(方向y)坚固地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所以可以更可靠地消除透明电极220(230)和总线线路221(231)的剥离或未对齐。
尽管总线线路221(231)在这个变化中设置为长于透明电极220(230),但即使总线线路221(231)的长度等于或小于透明电极220(230)时也可以消除剥离或未对齐。
并且,即使当总线线路221(231)的所述端仅仅部分地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上时也可以预期一特定程度的效用。
1.5其他变化
图4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化1-2中的显示电极的部分顶视图。在该变化1-2中,将总线线路221(231)形成为沿着透明电极220(230)的整个边界跨过透明电极220(230)和前面板玻璃21。采用该结构,在变化1-2中得到的效果被进一步提高。
发明人通过将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上的总线线路221(231)的所述端部分的宽度在x方向分别设置为10μm、20μm和30μm,在显示电极22(23)的状态上进行测试。结果,在任何一种情况中都没有看到剥离或未对齐。因此,可以相信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上的总线线路221(231)的所述端部分的宽度最好为10μm或更大。
图5A到5E显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1-3至1-7中的显示电极。图5A-5C是在变化1-3至1-5中显示电极22的部分顶视图,图5D是在变化1-6中显示电极22的部分横截面图,图5E是在变化1-7中显示电极22和23的部分顶视图。尽管图5A到5D仅仅显示了显示电极22,这些变化中的每一个当然也可以应用于显示电极23。
在图5A和5B中所示的变化1-3和1-4中,总线线路221的末端221a分别定形为圆形和矩形,以扩大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的末端221a的面积。结果,与前面板玻璃21的附着力增强了,因此可以增强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在图5C中所示的变化1-5中,总线线路221的末端221a使用作为胶合剂的烧结玻璃221fg坚固地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
在图5D中所示的变化1-6中,总线线路221的末端221a所粘结到的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的部分21a已经被喷砂,以增强末端221a和前面板玻璃21之间的附着力。
图5E是在变化1-7中显示电极22和23的部分顶视图。通常,电源点上的总线线路221(231)的末端221c(231c)用作与面板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引线(连接器)电极部分。因为该引线电极部分221c(231c)不易于剥离或未对齐,所以如果尤其易于剥离和未对齐的总线线路221(231)的末端221a(231a)被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就应该足够了。但是,在变化1-7中,总线线路221(231)的全部末端区域221a-221c(231a-231c)直接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以进一步增强显示电极22(23)和前面板玻璃21之间的附着力。
2.第二实施例
图6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显示电极22和23的部分顶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在介电层24的形成之前,通过使用胶合剂221fg(231fg),总线线路221(231)的末端221a(231a)比总线线路221(231)的其他部分更坚固地粘结到透明电极220(230)的表面。该胶合剂221fg(231fg)由与用于介电层24的相同的玻璃材料构成。
采用这种结构,在形成总线线路221(231)的过程期间和在形成介电层24的随后过程期间,总线线路221(231)保持不会变成不对齐或不会从透明电极220(230)的表面剥离。因此,在完成的PDP10中确保显示电极22(23)的准确定位和构造。这样一个PDP10可以产生在每一色彩中有平衡光发射的极好的图象显示。
胶合剂221fg(231fg)不限于用于介电层24的玻璃材料,也可以使用其他玻璃材料或有机材料。这里,当胶合剂221fg(231fg)用于总线线路221(231)和透明电极220(230)之间时应该引起注意,因为将胶合剂221fg(231fg)用于太宽的区域将会增大电阻。
并且,代替使用胶合剂221fg(231fg),总线线路221(231)的末端221a(231a)可以做成比总线线路221(231)的其他部分包含更高比例的玻璃。在这样的处理中,末端221a(231a)和透明电极220(230)之间的粘合剂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被增强。
3.PDP制造方法
下面将描述上面实施例和变化中用于制造PDP10的例示方法。
3.1前面板20的制造
用大约2.6mm厚度的碱石灰玻璃制成的前面板玻璃21通过悬浮法形成,并且在前面板玻璃2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多对显示电极22和23。为了形成每对显示电极22和23,首先透明电极220(230)使用丝网印刷(薄膜或厚膜形成方法)和光刻以下列方式来形成。
这里,最好在所述表面上形成多对显示电极22和23之前,用氧化硅或氧化氮膜覆盖在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通过这样处理,透明电极22和23与前面板玻璃21的附着力增大了。
3.1.1透明电极22和23的制造
使用丝网印刷将厚度大约为2.0μm的光刻胶(例如:紫外线固化树脂)应用于前面板玻璃21的全部表面。然后,具有透明电极220(230)图型的遮光膜被固定在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并且运用紫外光。然后将其浸在显影液中以洗刷掉没有固化的光刻胶的那些部分。
接着,包含形成透明电极材料的ITO、有机物质和增塑剂的糊状物应用于前面板玻璃21上剩余的光刻胶部分之间的间隔,然后以烘干、清洗并烧制处理这样的顺序执行。以这种方式形成透明电极220(230)。
3.1.1总线线路221和231的制造(例1)
在第一实施例及其变化1-1、1-2、1-3、1-4和1-7中,总线线路221和231以下列方式形成。
包含Ag、光刻胶、增塑剂和玻璃材料的糊状物用作例示总线线路材料。使用丝网印刷,将该糊状物应用到已经在其上形成透明电极220和230的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将所得制品烘干。此后,将具有预定图型的遮光膜固定在表面上,并且糊状物的多余部分借助光刻法洗去。结果,形成了具有相应末端221a和231a的总线线路221和231。与传统技术不同,在本发明中,对应于末端221a和231a的总线线路材料用足够的胶合剂粘结到前面板玻璃21,使得总线线路221和231保持正确的对齐定位而不会剥离或未对齐。
在总线线路221和231的形式中,丝网印刷可以用来替代光刻法。
3.1.3总线线路221和231的制造(例2)
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化1-5中和在第二实施例中,总线线路221和231以下列方式形成。
首先,作为示例胶合剂,用于介电层24的玻璃材料(下面将进行说明)被熔化并滴在透明电极220和230的表面的部分上或末端221a和231a所粘结到的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的部分上。或者,在总线线路材料应用于透明电极220和230的表面或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后,玻璃材料可以滴在总线线路材料上。
使用丝网印刷,将包含Ag、光刻胶、增塑剂和玻璃材料的总线线路材料应用于具有显示电极220和230的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并且将其烘干。这个烘干是通过将前面板玻璃21装进一个干燥器中来完成的,其中干燥器被设置在最高为大约600℃的温度分布上。
这里,在常温中的烘干过程可能先于烧制过程执行。
在本发明中,在从总线线路材料的图案形成、烧制、至介电层24形成的操作期间,由预先滴下的玻璃材料来保持总线线路材料的足够的附着力。这样,即使当杂质例如光刻胶存在于总线线路材料和透明电极之间或总线线路材料在烘干或烧制期间收缩并且由变形应力作用时,总线线路材料在受来自外部振动影响时将不会剥离或未对齐。通过使用例如喷射的方法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3.1.4总线线路221和231的制造(例3)
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化1-6中,如下形成总线线路221和231。
在应用总线线路材料之前,在有总线线路221和231的末端221a和231a粘结到其上的前面板玻璃的表面部分上执行喷砂。喷砂仅是用于增加总线线路221和231和前面板玻璃21之间的亲和力的方法的一个例子,所以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例如紫外线照射或等离子处理。并且,发明人发现亲水生处理具有增加总线线路材料和前面板玻璃21之间的附着力的效果。因此,在末端221a和231a粘结到其上的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部分上执行至少清除有机物质的全面清洗处理。
在这样的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处理之后,使用丝网印刷(薄膜或厚膜形成方法)将包括Ag、光刻胶、增塑剂和玻璃材料的总线线路材料应用于在其上形成透明电极220和230的前面板玻璃21的表面上。然后对所运用的总线线路材料进行光刻法,结果形成显示电极22和23。
3.1.5介电层24的制造
下面,从粉状的玻璃物质(例如PbO玻璃)和有机粘结剂溶液(作为分散剂的0.2wt%的homogenol、作为增塑剂的2.5wt%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45wt%的乙基纤维素的混合物)按55∶45的重量比的混合物来形成糊状物。此糊状物应用于其上排列有多对显示电极22和23的前面板玻璃21的全部表面,然后在520℃烧制10分钟。结果,形成大约30μm厚的介电层24。
3.1.6保护层25的制造
一旦形成介电层24,约1.0μm厚的氧化镁(MgO)的保护层25在介电层24的表面上形成。
这完成了前面板20的形成。
3.2后面板26的制造
3.2.1地址电极28和介电膜29的制造
使用丝网印刷将以Ag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材料以条纹图案中的固定间隔应用到后面板玻璃27的表面,后者是通过悬浮从碱石灰玻璃以大约2.6mm的厚度形成的。这形成了多个地址电极28,每个电极厚度约5μm。
下面,用于介电层24的同样的糊状物以大约20μm的厚度应用到其上排列有多对地址电极28的后面板玻璃27的全部表面上,然后烧制,从而形成介电膜29。
3.2.2隔离肋30和荧光层31-33的制造
然后,使用与用于介电膜29的类型相同的玻璃材料在介电膜29表面上的相邻地址电极28之间的间隔中形成约120μm高的隔离肋30。例如通过重复使用包含上述由丝网印刷然后烧制所得的玻璃材料的糊状物可以形成隔离肋30。
一旦形成隔离肋30,包括红(R)、绿(G)和蓝(B)荧光物质中每一个的荧光油墨依次应用于相邻隔离肋30的侧面和暴露于相邻隔离肋30之间的介电膜29的表面上,然后烘干和烧制以形成荧光层31-33。
下面是荧光物质典型使用的例子。
红色荧光物质:(YxGd1-x)BO3:Eu3+
绿色荧光物质:Zn2SiO4:Mn
蓝色荧光物质:BaMgAl10O17:Eu3+(或BaMgAl14O23:Eu3+)
这里,颗粒直径约3μm的粉末可以用作荧光材料中的每一个。尽管存在应用荧光油墨的几个方法,本发明使用已知的称为“弯液面”的方法,该方法在形成一个弯液面(通过表面张力的桥)的同时从非常细微的墨管放出荧光油墨。本方法对于用荧光油墨均匀地覆盖所期望的表面是有效的。但是,发明不需要限制在这样一个方法,其他方法例如丝网印刷也是适用的。
因此后面板26的制造完成。
尽管将前面板玻璃21和后面板玻璃27描述为由碱石灰制成,这仅仅是可以使用的物质的一个例子,其他物质也可以使用。
3.3 PDP10的完成
制造的前面板20和后面板26同密封玻璃固定在一起。放电空间38的内部被排气以形成真空(大约8×10-7Torr)。然后放电空间38在特定压力(500-760Torr)下填充放电气体Ne-Xe、He-Ne-Xe或He-Ne-Xe-Ar。这完成了PDP10。
4其他考虑
尽管实施例描述了将本发明应用到显示电极22和23的例子,本发明也可以仅仅被应用于显示电极22和23中的一个。但是,为了增强本发明的效果,希望将本发明应用到两个显示电极22和23。
并且,实施例集中在PDP中的具有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上,但是本发明的电极板不限于这样使用。例如电极板可以应用到在气体放电显示板例如PDP中的具有地址(扫描)电极的后面板玻璃上。本发明的显示板还可以应用到在其他类型的FPD例如触摸屏和LCD中的具有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
并且,实施例描述了一个例子,其中制造了VGA-类型的PDP,但是当然本发明可以应用到其他标准的PDP或气体放电显示板。
并且,实施例描述了一个例子,其中显示电极由透明电极和总线线路组成,但即使当本发明应用于只由透明电极和总线线路中的一个所组成的显示电极上时,也可以预期一特定程度的效果。
并且,虽然发明人发现本发明当包含Ag的电极被粘结到玻璃板的表面时显示最大效果,在其上形成电极的极板也可以由玻璃以外的物质组成。
并且,为了确保本发明的效果,在电极的所有末端中,与在电源点上的末端相反的至少一个末端可以以比电极的其他部分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电极不需要是带状(长的长度),而是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在这样的情况中,在电极的末端中,与电源点上的末端相反的至少一个末端以比电极的其他部分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表面上。
并且,实施例公开了形成具有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的透明电极和总线线路的电极(显示电极)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此。例如,电极可以通过使用丝网印刷(薄膜或厚膜形成方法)从由其他类型的材料制成的两个电极部分形成。
尽管已经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完全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注意各种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改变和修改将认为是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的。
Claims (45)
1、一种用在平板显示器中的电极板,包括一个极板和至少一个用薄膜形成方法或厚膜形成方法形成并粘结在极板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在电源点上的电极的末端区域和与电源点上的末端区域相反的电极的末端区域中,至少所述电极的相反末端区域以比电极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上。
2、权利要求1的电极板,
其中,电极是带状的,以及
至少电极的相反末端区域比电极的其他区域宽,以便以比电极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
3、权利要求1的电极板,
其中,至少电极的相反末端区域使用胶合剂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以便以比电极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
4、权利要求1的电极板,
其中,至少电极的相反末端区域被粘结到至少经过一次表面处理的极板的主表面的一部分上,以便以比电极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
5、权利要求4的电极板,
其中,从包含紫外线照射、等离子辐射、喷砂和全面清洗的组中选择表面处理。
6、一种用在平板显示器中的电极板,包括一个极板和至少一个粘结在极板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电极,所述电极由(a)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上的第一电极部分和(b)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以便与第一电极部分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
在电源点上的第二电极部分的末端区域和与电源点上的末端区域相反的第二电极部分的末端区域中,至少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延伸到第一电极部分之外并直接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上。
7、权利要求6的电极板,
其中,极板是玻璃极板,并且第二电极部分包括Ag。
8、权利要求7的电极板,
其中,粘结了电极的极板的主表面被由从包括二氧化硅和氧化氮的组中选择出的材料制成的膜所覆盖。
9、权利要求6的电极板,
其中,至少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比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宽。
10、权利要求6的电极板,
其中,将至少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使用胶合剂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
11、权利要求10的电极板,
其中,胶合剂包含玻璃。
12、权利要求6的电极板,
其中,第二电极部分包含玻璃,以及
至少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包含比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更高比例的玻璃。
13、权利要求6的电极板,
其中,至少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粘结到至少进行了一次表面处理的极板的主表面的部分上。
14、权利要求13的电极板,
其中,从包含紫外线照射、等离子辐射、喷砂和至少清除有机物质的清洗的组中选择表面处理。
15、权利要求6的电极板,
其中,电极是由分别作为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的透明电极和总线线路组成的显示电极,以及
电极板是在气体放电显示板中具有多对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
16、一种气体放电显示板,包括具有多对显示电极的权利要求15的前面板玻璃。
17、一种用在平板显示器中的电极板,包括极板和至少一个粘结在极板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电极,所述电极由(a)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上的第一电极部分和(b)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以便与第一电极部分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
在电源点上的第二电极部分的末端区域和与电源点上的末端区域相反的第二电极部分的末端区域中,至少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以比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
18、权利要求17的电极板,
其中,极板是玻璃极板,并且第二电极部分包括Ag。
19、权利要求18的电极板,
其中,电极粘结到其上的极板的主表面被由从包括氧化硅和氧化氮的组中选择出的材料制成的膜所覆盖。
20、权利要求17的电极板,
其中,至少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比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宽,以便以比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
21、权利要求17的电极板,
其中,将至少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使用胶合剂粘结到第二电极部分,以便以比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
22、权利要求17的电极板,
其中,胶合剂包含玻璃。
23、权利要求17的电极板,
其中,第二电极部分包含玻璃,以及
至少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包含比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更高比例的玻璃。
24、权利要求17的电极板,
其中,电极是由分别作为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的透明电极和总线线路组成的显示电极,以及
电极板是在气体放电显示板中具有多对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
25、一种气体放电显示板,包括具有多对显示电极的权利要求24的前面板玻璃。
26、一种用在平板显示器中的电极板,包括极板和至少一个粘结到极板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电极,所述电极由(a)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上的第一电极部分和(b)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以便与第一电极部分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
第二电极部分的一侧区域在宽度方向上部分地或全部地延伸到第一电极部分以外并且以比第一电极部分与极板主表面之间的附着力和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与第一电极部分之间的附着力中的任何一个更强的附着力直接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上。
27、权利要求26的电极板,
其中,电极是由分别作为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的透明电极和总线线路组成的显示电极,以及
电极板是在气体放电显示板中具有多对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
28、一种气体放电显示板,包括具有多对显示电极的权利要求27的前面板玻璃。
29、一种用在平板显示器中的电极板制造方法,包括用于形成至少一个电极和使用薄膜形成方法或厚膜形成方法将电极粘结到极板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电极形成步骤,其特征在于,
在电极形成步骤中,在电源点上的电极的末端区域和与电源点上的末端区域相反的电极的末端区域中,至少电极的相反末端区域以比电极的其它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
30、权利要求29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其中,至少电极的相反末端区域粘结到至少经过一次表面处理的极板的主表面的部分上。
31、权利要求30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其中,从包含紫外线照射、等离子辐射、喷砂和全面清洗的组中选择表面处理。
32、权利要求29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其中,将至少电极的相反末端区域使用胶合剂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
33、权利要求29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其中,电极由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组成,
电极形成步骤包括:
用于将第一电极部分粘结到电极的主表面上的第一电极部分形成步骤,以及
用于将第二电极部分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使得第二电极部分与第一电极部分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分形成步骤,
其中,在第二电极部分形成步骤中,在电源点上的第二电极部分的末端区域和与电源点上末端区域相反的第二电极部分的末端区域中,至少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延伸到第一电极部分以外并以比第一电极部分与极板主表面之间的附着力和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与第一电极部分之间的附着力中的任何一个更强的附着力直接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
34、权利要求29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其中,电极形成步骤包括,
用于将包含玻璃的电极材料应用到极板的主表面上使得至少电极的相反末端区域包含比电极的其他区域更高比例的玻璃的电极材料应用步骤。
35、权利要求33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其中,极板是玻璃极板,以及
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分别是透明电极和包含Ag的总线线路。
36、一种用于在气体放电显示板中制造具有多对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的权利要求29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37、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前面板玻璃和后面板玻璃的气体放电显示板的方法,包括用于制造前面板玻璃的权利要求36的电极制造方法。
38、一种用在平板显示器中的电极板制造方法,形成至少一个由极板上的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组成的电极板,包括(a)用于将第一电极部分粘结到极板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第一电极部分形成步骤,和(b)用于将第二电极部分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使得第二电极部分与第一电极部分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分形成步骤,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电极部分形成步骤中,在电源点上的第二电极部分的末端区域和与电源点上末端区域相反的第二电极部分的末端区域中,至少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以比第二电极部分的其它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
39、权利要求38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其中,第二电极部分的至少相反末端区域使用胶合剂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
40、权利要求38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其中,第二电极部分包含玻璃,以及
在第二电极部分形成步骤中,将包含玻璃的电极材料应用到第一电极部分上使得至少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末端区域包含比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更高比例的玻璃。
41、权利要求38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其中,极板是玻璃极板,以及
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分别是透明电极和包含Ag的总线线路。
42、一种用于在气体放电显示板中制造具有多对显示电极的前面板玻璃的权利要求38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43、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前面板玻璃和后面板玻璃的气体放电显示板的方法,包括用于制造前面板玻璃的权利要求42的电极板制造方法。
44、一种用在平板显示器中的电极板制造方法,包括用于形成至少一个电极并且将所述电极粘结到极板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电极形成步骤,
电极形成步骤包括:
用于将包括玻璃的电极材料应用到极板的主表面上的应用步骤;以及
用于烧制所应用的电极材料的烧制步骤,
其中,执行烧制步骤,使得在电源点上的电极的末端区域和与电源点上的末端区域相反的电极的末端区域中,至少所述电极的相反末端区域以比电极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极板的主表面。
45、一种用在平板显示器中的电极板制造方法,形成至少一个由极板上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组成的电极,包括(a)用于将第一电极部分粘结到极板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的第一电极部分形成步骤,和(b)用于将第二电极部分粘结到第一电极部分上使得第二电极部分与第一电极部分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分形成步骤,
第二电极部分形成步骤包括:
用于将包含玻璃的电极材料应用到第一电极部分上的应用步骤;和
用于烧制所应用的电极材料的烧制步骤,
其中,执行烧制步骤,使得在电源点上的第二电极部分的末端区域和与电源点上的末端区域相反的第二电极部分的末端区域中,至少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的相反的末端区域以比第二电极部分的其他区域更强的附着力粘结到第一极板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5030199 | 1999-12-09 | ||
JP350301/1999 | 1999-12-09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925581A Division CN101295613A (zh) | 1999-12-09 | 2000-12-08 |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00045A true CN1300045A (zh) | 2001-06-20 |
Family
ID=184095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925581A Pending CN101295613A (zh) | 1999-12-09 | 2000-12-08 |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00137336A Pending CN1300045A (zh) | 1999-12-09 | 2000-12-08 |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925581A Pending CN101295613A (zh) | 1999-12-09 | 2000-12-08 |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6603262B2 (zh) |
KR (1) | KR100726912B1 (zh) |
CN (2) | CN101295613A (zh) |
TW (1) | TW49578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36369A (zh) * | 2020-04-09 | 2020-06-26 | 吴雪群 | 一种等离子显示屏驱动的等离子显示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34470A (en) * | 1997-03-21 | 2000-03-07 |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 Flat fluorescent lamp with specific electrode structuring |
US20040239246A1 (en) * | 2001-06-12 | 2004-12-02 | Hideki Asida | Plasma display panel, plasma display display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plasma display panel |
KR20040100055A (ko) * | 2003-05-21 | 2004-12-0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교류형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어드레스 전극형성방법 |
WO2005116695A1 (en) * | 2004-05-27 | 2005-12-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Light-absorbing member |
DE102004026778A1 (de) * | 2004-06-02 | 2005-12-29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Schutz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insassen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chutzeinrichtung |
KR100718963B1 (ko) * | 2005-02-17 | 2007-05-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씨오에프/티씨피 패키지 |
JP2010015857A (ja) * | 2008-07-04 | 2010-01-21 | Panason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082444B1 (ko) * | 2009-08-28 | 2011-11-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62597A (en) * | 1974-07-01 | 1976-06-0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Gas discharge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electrode connections in plurality of non-conductive layers |
JPH03101031A (ja) | 1989-09-13 | 1991-04-25 | Fujitsu Ltd | ガス放電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JP3084048B2 (ja) | 1990-06-21 | 2000-09-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JP3101031B2 (ja) | 1991-11-29 | 2000-10-23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電子ストレージリング用の伸縮チャンバ |
JPH05266801A (ja) | 1992-03-17 | 1993-10-15 | Ne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US5369238A (en) | 1992-08-20 | 1994-11-29 | Alps Electric Co., Ltd. | Spring-return switch |
JP2794151B2 (ja) * | 1992-08-25 | 1998-09-03 | テクトロニ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プラズマ・アドレス指定構体 |
JP2705530B2 (ja) * | 1993-09-06 | 1998-01-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571016B2 (ja) | 1994-04-27 | 1997-01-1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ガス放電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JPH08313887A (ja) * | 1995-05-12 | 1996-11-29 | Sony Corp | プラズマアドレス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142117B2 (ja) * | 1995-10-06 | 2008-08-27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486762B2 (ja) * | 1995-10-30 | 2004-01-13 | 株式会社ティーティーティー | 放電型表示装置の構造 |
US5909083A (en) * | 1996-02-16 | 1999-06-01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Process for produc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
JPH09245653A (ja) | 1996-03-13 | 1997-09-19 | Toshiba Corp | 表示装置 |
JP3793614B2 (ja) * | 1997-01-06 | 2006-07-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JPH10302642A (ja) * | 1997-02-26 | 1998-11-13 | Hitachi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608903B2 (ja) | 1997-04-02 | 2005-01-12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US5852347A (en) | 1997-09-29 | 1998-12-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es | Large-area color AC plasma display employing dual discharge sites at each pixel site |
US5998935A (en) | 1997-09-29 | 1999-12-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C plasma display with dual discharge sites and contrast enhancement bars |
JP3661398B2 (ja) | 1998-03-24 | 2005-06-1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JPH11283511A (ja) * | 1998-03-31 | 1999-10-15 | Toray Ind Inc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388049B (en) * | 1998-11-30 | 2000-04-21 | Acer Display Tech Inc | Plasma display panel |
US6118214A (en) * | 1999-05-12 | 2000-09-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C plasma display with apertured electrode patterns |
JP2001228823A (ja) * | 1999-12-07 | 2001-08-24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2000
- 2000-12-04 US US09/729,590 patent/US660326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12-08 TW TW089126256A patent/TW49578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12-08 CN CNA2008100925581A patent/CN101295613A/zh active Pending
- 2000-12-08 CN CN00137336A patent/CN1300045A/zh active Pending
- 2000-12-09 KR KR1020000074903A patent/KR10072691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
- 2003-04-18 US US10/418,456 patent/US712530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27 US US10/609,041 patent/US687910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30 US US10/610,034 patent/US678461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36369A (zh) * | 2020-04-09 | 2020-06-26 | 吴雪群 | 一种等离子显示屏驱动的等离子显示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879105B2 (en) | 2005-04-12 |
US20020008481A1 (en) | 2002-01-24 |
CN101295613A (zh) | 2008-10-29 |
US6603262B2 (en) | 2003-08-05 |
KR20010062296A (ko) | 2001-07-07 |
US20040027070A1 (en) | 2004-02-12 |
US20040090181A1 (en) | 2004-05-13 |
KR100726912B1 (ko) | 2007-06-11 |
US7125303B2 (en) | 2006-10-24 |
US20040095067A1 (en) | 2004-05-20 |
US6784614B2 (en) | 2004-08-31 |
TW495784B (en) | 2002-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19244A (zh) | 气体放电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641823A (zh) | 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253913C (zh) | 电子发射性薄膜和用它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47334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538488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300045A (zh) |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881515A (zh) | 电极端子部分连接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694206A (zh) |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411606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975975A (zh) | 等离子显示板以及包括该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 |
CN1581408A (zh) | 具有改进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83209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92106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684217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285094C (zh) |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90596A (zh) | 显示装置 | |
CN1661754A (zh) |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917125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436358A (zh) | 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 |
CN1870212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37982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61018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862752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941259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JP2001229839A (ja) | 電極付きプレ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ガス放電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