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3539C - 旋转型丝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型丝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3539C CN1283539C CN03819589.5A CN03819589A CN1283539C CN 1283539 C CN1283539 C CN 1283539C CN 03819589 A CN03819589 A CN 03819589A CN 1283539 C CN1283539 C CN 128353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k thread
- bench board
- capstan head
- crimping roller
- winding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9730 filament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2—Drive contact pressure control, e.g. press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4—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 B65H67/048—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having winding heads arranged on rotary capstan hea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性好,丝线的挂丝性高,而且空间效率高的多端旋转型自动卷绕机,其结构是,把两个转塔工作台(3、3′)配置成夹住丝道,使对一个转塔工作台(3)设置的压接辊(9)与对另一个转塔工作台(3′)设置的压接辊(9′)的旋转方向相互相反,同时一个转塔工作台(3)与另一个转塔工作台(3′)的转动方向相互相反,在卷绕丝线中,管筒夹或与卷绕中的丝线接触的压接辊(9、9′)的各中心位于,把突出设置在一个转塔工作台(3)上的两根管筒夹(4、5)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与把突出设置在另一个转塔工作台(3′)上的两根管筒夹(4′、5′)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之间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型自动卷绕机。更详细说就是,本发明涉及在单元壳体上设置能转动的转塔工作台,安装有卷绕丝线用绕线管的多个管筒夹承载在转塔工作台上能旋转,当一个管筒夹上卷绕的丝线达到规定量时,切换成安装在另一个管筒夹上的绕线管来卷绕丝线,这样的旋转型自动卷绕机。
背景技术
把从纺丝机的喷丝模喷出的丝线进行连续卷绕时,一般使用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结构包括:转塔工作台,其设置在单元壳体上能转动;两个管筒夹,其承载在转塔工作台上能旋转,上面安装有卷绕丝线用绕线管;可动框体,其在垂直方向上升降;压接辊,其安装在可动框体上能旋转;横动装置,其在丝线丝道方向看是位于压接辊的上游侧。
作为这种现有丝线卷绕机的结构,其如图12所示,是把两台卷绕机邻接配置,把来自上游送给辊的丝线分离并挂在两台卷绕机上。
作为其他的现有技术,日本特开平1-267270号公报(1989年10月25日公开)公开的是,在一个机框上把多个转塔工作台上下方向配置。
作为又其他的现有技术,日本特表2002-515388号公报(2002年5月28日公开)公开的是,在一个机框上把两个转塔工作台上下配置,并把这样构成的单元左右对称地配置。
丝线卷绕机,由于近年来生产量的增加,其有多端化的倾向,把卷绕机组合而设置多端在实施。在该情况下就要求提高每生产量的空间效率和降低设备费用,提高挂丝效率,改善卷绕姿势。
对该要求,图12所示的现有装置,由于其是把两台卷绕机并列配置的结构,所以进入两台卷绕机的丝线间隔大,从送给辊出来的两根丝线所成的角度α大。其结果是,丝线与导向G的接触角大,摩擦阻力大,有在丝线上产生起毛的问题。
作为其的对策,是把丝线与导向G的接触角变小和把送给辊的位置提高,但这有操作性变坏的问题。
特开平1-267270号公报公开的现有装置中,是把转塔工作台纵向(上下)配置多个,所以机械高度变高,操作性显著变坏。
特表2002-515388号公报公开的现有装置中,在最初的挂丝时,其是把多根丝线一边用丝线吸引装置吸引一边经过横动支点导向,把丝线挂在与配置在横动装置下游的压接辊接触并旋转的管筒夹上安装的绕线管上,所以有以下问题。
卷绕装置是上下且左右对称配置的。因此,挂丝时为了避免丝线与卷绕机部分的干涉,就必须一边吸引多根丝线,一边从上面或下面的卷绕机开始一台一台地实施挂丝。其结果是挂丝需要的时间长,废丝增加,效率变坏。
在对左右的卷绕装置挂丝时,压接辊与管筒夹也是以横向并列状态接触,所以在挂丝时需要把丝线在横向上进行大的弯曲,有挂丝成功率低下的问题。
随着丝线的绕粗,压接辊向水平方向退避,所以卷绕机的宽度变大,设置空间的效率明显变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现有技术随带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好,丝线的挂丝性高,而且空间效率高的多端旋转型自动卷绕机。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所述目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在两个转塔工作台上至少分别安装两个管筒夹能旋转,与该管筒夹对应把压接辊和横动装置配置在各转塔工作台的上游侧,在一个管筒夹上安装的绕线管上卷绕的丝线达到规定量时,切换成安装在另一个管筒夹上的绕线管并卷绕丝线,该旋转型自动卷绕机中,所述两个转塔工作台配置成夹住丝道,使对一个转塔工作台设置的压接辊与对另一个转塔工作台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相互相反,同时所述一个转塔工作台与另一个转塔工作台的转动方向相互相反,在卷绕丝线中,所述管筒夹或与卷绕中的丝线接触的压接辊的各中心位于,把突出设置在所述一个转塔工作台上的所述两根管筒夹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与把突出设置在所述另一个转塔工作台上的所述两根管筒夹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之间的位置上。
这时,连接压接辊旋转中心与管筒夹旋转中心的假想线段最好对垂直线d成45度以下的角度β。
分别把两个管筒夹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c′,最好至少在丝线开始绕时成“八”字形状。
而且分别与卷绕侧的管筒夹对应地配置有导纱装置,导纱装置具备导纱器,导纱器最好在存入时,是位于安装在突出设置于转塔工作台上的管筒夹的绕线管的外径在转塔工作台转动时画出的轨迹a、a′夹住的存入位置,在挂丝时能从该存入位置向多个导纱器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到越过压接辊与接触在压接辊上并旋转的绕线管的外径的切线b、b′的挂丝位置。
随着安装在管筒夹上的绕线管上卷绕的丝线绕粗,也可以使压接辊能移动,以使压接辊与管筒夹的轴芯间隔扩大。
随着安装在管筒夹上的绕线管上卷绕的丝线绕粗,为了使管筒夹和压接辊的轴芯间隔扩大,也可以使突出设置有管筒夹的转塔工作台能移动。
压接辊也可以能直线移动,也可以是压接辊支承在臂31、31′的一端上能旋转,而臂31、31′的一端作为摇动中心32、32′能移动的卷绕机。
把对称的卷绕单元1、1′并列,同时发出挂丝、切换信号,也能构成本发明,得到本发明的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旋转型自动卷绕机一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例装置初期挂丝时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接续该实施例装置图2初期挂丝时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例装置初期挂丝时的正面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例向安装在管筒夹上的绕线管卷绕丝线中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丝线切换状态的正面图;
图7是表示丝线切换时对管筒夹从直角方向看的侧面图;
图8是表示管筒夹与压接辊位置关系的图;
图9、图10和图11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12是现有装置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和图2中,把从纺丝机的喷丝模(未图示)连续供给的多根(本实施例是8根)丝线Y挂丝在送给辊R1、R2上。在送给辊R2的出口处配置有把多根丝线Y分离成规定间隔用的丝线导向G。
在送给辊R2的下游配置有横动支点导向12、12′,通过横动支点导向12、12′把多根丝线限制成卷绕在卷绕机W上的多个丝线卷的间隔。横动支点导向12、12′沿水平设置在送给辊R2下游的横动支点导向移动装置11能轴向移动。
卷绕机W的单元壳体1本体是长方体形状,底座2在单元壳体1的底部延伸设置,直到前方(图2的左侧)的操作空间近旁。在单元壳体1的前面,圆板状的转塔工作台3、3′被设置成能围绕其水平中心轴线转动,通过电机等驱动装置(未图示),转塔工作台3顺时针方向,转塔工作台3′逆时针方向地相互向逆方向转动。
转塔工作台3、3′在与图1纸面垂直的方向(图2的纸面方向)上,突出设置各两个管筒夹4、5、4′、5′能旋转。管筒夹4、5、4′、5′连接在驱动装置(未图示)上,以规定的速度,两个管筒夹4、5顺时针方向,另两个管筒夹4′、5′逆时针方向地旋转。本实施例的管筒夹4、5、4′、5′上各自安装有8个绕线管6。
本实施例对直接使用电动机驱动管筒夹的主轴驱动卷绕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是使用电动机驱动压接辊,把管筒夹压接在压接辊上而被驱动的摩擦驱动方式的卷绕机。
两根滑动轨道(未图示)垂直安装在单元壳体1的内部,升降框8利用流体气缸(未图示)能沿滑动轨道升降。
安装在管筒夹4、5、4′、5′上的绕线管6,或与在其上形成的丝线层接触的压接辊9、9′和使丝线Y在绕线管6轴向上横动的横动装置10都承载在升降框8、8′上。压接辊9、9′的至少一个对升降框8是独立的,以能摇动的状态支承在升降框8上。
压接辊9、9′,在把丝线Y向安装在管筒夹4、5、4′、5′上的绕线管6上卷绕时,其把丝线Y向绕线管6送出的同时,压接在绕线管6或其上形成的丝线层上,使丝线卷的形状良好,并且以提高丝线卷硬度为目的接触在丝线卷表面上。
实施例在两个压接辊9、9′之间设置了一个横动装置10。横动装置10具有通过驱动装置(未图示)旋转的圆筒状凸轮(未图示),与凸轮槽卡合的排线导向左右往复移动,使卡合在排线导向中的丝线Y在排线范围内在绕线管6轴向上横动。
实施例采用的是凸轮式横动装置,但本发明也可以是旋转叶片方式的横动装置等。
本发明中,与管筒夹4、5、4′、5′接触的压接辊9、9′的中心是位于,把突出设置在一个转塔工作台3上的两根管筒夹4、5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与把突出设置在另一个转塔工作台3′上的两根管筒夹4′、5′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之间的位置上。
本发明中,两个转塔工作台配置成夹住丝道,使对一个转塔工作台设置的压接辊与对另一个转塔工作台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相互相反,同时所述一个转塔工作台与另一个转塔工作台的转动方向相互相反。因此,能缩小整个卷绕机的宽度。因此卷绕机的设置空间变小,提高了空间效率。
丝线切换开始时,即转塔工作台开始转动时,由于转塔工作台有加速度,所以由该加速度而管筒夹有把压接辊推上去的倾向。与此相反,本发明中是把压接辊9、9′配置成与转塔工作台3、3′是特别的几何位置关系,即,使与管筒夹4、5、4′、5′接触的压接辊9、9′的中心是位于,把突出设置在一个转塔工作台3上的两根管筒夹4、5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与把突出设置在另一个转塔工作台3′上的两根管筒夹4′、5′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之间的位置上。利用该几何配置结构,能使管筒夹不由转塔工作台3、3′转动开始时的加速度而把压接辊推上去,能使管筒夹顺利旋转,能防止转塔工作台转动开始时的丝线卷表层丝线的靠向中间和由压接引起的损坏,有能提高丝线质量的优点。
有上述的几何配置结构,再加上把丝线卷绕中连接压接辊9、9′的旋转中心与管筒夹4、5旋转中心的假想线段与垂直线d所成的角度β设定是45度以下,就能使压接辊9、9′的移动方向大致是垂直方向。因此能缩小卷绕机的宽度,能提高设置空间的效率。(参照图8)
使分别把两个管筒夹4、5、4′、5′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c′,至少在丝线开始绕时成“八”字形状。即,使空绕线管4、4′的间隔小于安装有绕满丝线卷时的间隔L,且大于刚切换后绕满的丝线卷不干涉状态的间隔,这样能缩小机器的宽度。
如前所述,在横动装置的上方与管筒夹平行地大致水平地设置有横动支点导向移动装置11,在横动支点导向移动装置11上配置有多个横动支点导向12、12′,其与安装在管筒夹4、5、4′、5′上的绕线管6、6′对应。
横动支点导向12、12′是在管筒夹4、5、4′、5′的轴向上能移动的结构。这样,横动支点导向12、12′,在丝线卷绕时就固定在与向安装在管筒夹4、5、4′、5′上的绕线管6上卷绕的丝线卷的中央对应的位置上,而在把丝线向绕线管上挂丝时,其则向管筒夹的前端侧,即操作侧移动。
导纱装置14、14′的下端部14a、14′a被成为支点地安装在单元壳体1的中央部下部,导纱装置14、14′能围绕下端部14a、14′a摇动,能通过气缸(未图示)在单元壳体1中央部下方的复原位置(图1)与初期挂丝时的动作位置(图4)之间移动。
即与各自卷绕侧的管筒夹4、5对应而配置有导纱装置14、14′,导纱装置14、14′在另一下端部前端具备有初期导纱器15、15′。导纱装置14、14′在存入时存入于存入位置(图1),在挂丝时能从存入位置移动到挂丝位置(图4)。在此,存入位置是转塔工作台3、3′转动时分别突出设置的安装在管筒夹上的绕线管的外径所画出的轨迹a、a′夹住的位置。而挂丝位置是越过压接辊9、9′与接触在压接辊9、9′上并旋转的绕线管6外径的切线b、b′的位置,在挂丝位置多个初期导纱器15、15′能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
导纱装置14、14′从单元壳体1前面与管筒夹4、5、4′、5′平行地向与图2的纸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到操作空间近旁,初期导纱器15、15′通过流体压气缸(未图示)能沿导纱装置14、14′移动。
断面成L字状的板18、18′的一端部18a、18′a被成为支点地安装在单元壳体1的中央部上部,板18、18′能围绕其一端部18a、18′a摇动。板18、18′上安装有把丝线向绕线管6的丝线捕捉槽内引导的丝线引导导向16、16′,和为了在规定量的丝线上卷绕的丝线不从端面落下而限制丝道的丝道限制导向17、17′。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初期挂丝时和绕满绕线管切换时的动作。
<初期挂丝时>
在纺丝机的喷丝模下方,把丝线Y一边利用吸引装置SG吸引,一边挂丝在送给辊R1、R2和丝线导向G上。
接着如图2所示,把横动支点导向移动装置11的横动支点导向12、12′分别(从与绕线管的中央对应的位置)向挂丝操作侧移动,使丝线通过横动支点导向12、12′。
然后使安装在管筒夹4、4′上的绕线管6、6′与压接辊9、9′接触后,使初期导纱器15、15′移动到图2所示的初期挂丝位置上。然后,在使丝线通过初期导纱器15、15′后,如图2~图4所示那样,使吸引装置SG位于卷绕机操作侧下方的位置。
图3表示的是,启动管筒夹4、4′和压接辊9、9′的旋转,达到规定的转速,刚要进行初期挂丝前的状态。如图3所示,利用流体压气缸(未图示)使初期导纱器15、15′向与管筒夹4、4′上安装的绕线管6上形成的丝线捕捉槽对应的位置移动。
然后利用气缸(未图示)使丝装置14、14′摇动,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即利用流体压气缸(未图示)使导纱装置14、14′摇动到越过把压接辊9、9′的外周与绕线管6、6′的外周连接的假想线段b、b′的位置,使在初期导纱器15、15′上弯曲的丝线卡合在绕线管6、6′上形成的丝线捕捉槽内,开始进行丝线的卷绕。
然后,为了使安装在管筒夹上的绕线管外周不与导纱装置14、14′接触,把初期导纱装置14、14′向安装在管筒夹上的绕线管外径所画出的轨迹a、a′区域外复原。
<卷绕时>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装置的从开始卷绕到卷绕终了的动作。
管筒夹4顺时针方向、管筒夹4′逆时针方向旋转,向管筒夹4、4′上安装的绕线管6卷绕丝线。
本发明中开始卷绕位置的管筒夹4、4′的中心间距离L小于绕满丝线卷的外径。因此,若在开始卷绕位置卷绕到卷绕终了时,则管筒夹4的绕满丝线卷与管筒夹4′的绕满丝线卷就会发生干涉(冲突)。
本发明为了在绕满丝线卷间保持规定的间隔,在丝线绕粗的同时使相互的卷绕丝线卷向退避的方向移动。即在开始卷绕丝线时,把转塔工作台3、3′固定在一定位置上,向管筒夹4、4′上安装的绕线管6卷绕丝线,随着丝线卷径的绕粗,而压接辊9、9′与升降框8一起向上方移动。
在卷绕的丝线卷的径达到规定的径时,使转塔工作台3、3′向压接辊9、9′与管筒夹4、4′的间隔扩展的方向转动。即升降框8上升到规定位置后,通过驱动装置(未图示)一边使转塔工作台3向顺时针方向、转塔工作台3′向逆时针方向微速转动,一边向管筒夹4、4′上安装的绕线管6卷绕丝线。
<切换绕满的绕线管时>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装置切换绕满的绕线管时的动作。
如前所述,在卷绕的丝线达到规定量时,使转塔工作台3向顺时针方向、转塔工作台3′向逆时针方向高速转动,如后所述,丝线引导导向16、16′和丝道限制导向17、17′分别在管筒夹4与管筒夹5间和管筒夹4′与管筒夹5′间进出,把丝线卡合在安装在管筒夹上的绕线管6的丝线捕捉槽内,利用丝线捕捉槽握持力把丝线切断,下次,向管筒夹5、5′上安装的绕线管6卷绕丝线。
下面把其动作,特别是丝线引导导向16、16′和丝道限制导向17、17′的动作根据图5进行说明。图5表示的是在管筒夹4、4′上安装的绕线管6上卷绕的丝线达到了规定的量,将要进行丝线切换前的状态。
在该状态,利用流体压气缸(未图示)使板18、18′的前端被举起来,丝线引导导向16、16′和丝道限制导向17、17′被位于与丝线不干涉的复原位置。
通过驱动装置(未图示)使转塔工作台3向顺时针方向、转塔工作台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成为图6的状态。在此,利用流体压气缸(未图示)使板18、18′的前端下降(参照图6),丝线引导导向16、16′和丝道限制导向17、17′开始从复原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
接着如图7所示,通过丝道限制导向17、17′来限制在规定量的丝线上卷绕的丝线从端面落下,使丝线引导导向16、16′向图7纸面上的左方向移动,使丝线卡合在空绕线管6的丝线捕捉槽内。
卷绕在安装于管筒夹4、4′上的绕线管6上的绕满丝线卷,在管筒夹4、4′的旋转停止后,通过落纱装置(未图示)向卷绕机外排出。
板18、18′和丝线引导导向16、16′和丝道限制导向17、17′,在向安装于管筒夹5、5′上的空绕线管6进行挂丝,和卷绕在安装于管筒夹4、4′上的绕线管6上的绕满丝线卷的排出,以及把空绕线管向管筒夹4、4′上的安装等规定的操作完成的时刻,从动作位置返回到复原位置。
如前所述,在两个压接辊9、9′支承在一个升降框8上的同时,成为至少一个对升降框8是独立的能移动的结构,这样,能修正双方在管筒夹上形成的丝线卷卷径的差。
在两个转塔工作台3、3′的中央部设置导纱装置,把使用一个转塔工作台上安装的管筒夹卷绕的丝线和使用另一个转塔工作台上安装的管筒夹卷绕的丝线,顺次向丝线导向引导后,使导纱装置动作而同时挂丝,这样就缩短了挂丝时间。
实施例所示的丝线卷绕机,是在两个压接辊间配置横动丝线用的横动装置,但也可以如图9~图11所示,在两个压接辊的上游分别配置与压接辊对应的横动丝线用的横动装置30、30′。
而且横动装置也可以是使多个旋转叶片相互逆旋转,而使丝线横动的所谓叶片横动装置。
本发明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在两个转塔工作台上至少分别安装两个管筒夹能旋转,与该管筒夹对应把压接辊和横动装置配置在各转塔工作台的上游侧,在一个管筒夹上安装的绕线管上卷绕的丝线达到规定量时,切换成安装在另一个管筒夹上的绕线管并卷绕丝线,该旋转型自动卷绕机中,所述两个转塔工作台配置成夹住丝道,使对一个转塔工作台设置的压接辊与对另一个转塔工作台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相互相反,同时所述一个转塔工作台与另一个转塔工作台的转动方向相互相反,在卷绕丝线中,所述管筒夹或与卷绕中的丝线接触的压接辊的各中心位于,把突出设置在所述一个转塔工作台上的所述两根管筒夹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与把突出设置在所述另一个转塔工作台上的所述两根管筒夹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之间的位置上,由于是这种结构,所以能缩小机器的宽度,提高卷绕机的设置空间效率。
丝线切换开始时,即转塔工作台开始转动时,能防止由转塔工作台开始转动时的加速度,而管筒夹把压接辊推上去的情况,管筒夹能顺利旋转,即使在高速的转塔速度下,也能防止转塔工作台转动开始时的丝线卷表层丝线的靠向中间和由压接引起的损坏,能提高卷绕的丝线的质量。
有上述的几何结构,再加上把连接压接辊9、9′的旋转中心与管筒夹4、5旋转中心的假想线段与垂直线d所成的角度β设定是45度以下,就能使压接辊9、9′的移动方向大致是垂直方向,因此能缩小卷绕机的宽度L,能提高设置空间的效率。因此提高了每生产量的空间效率和达到降低设备费用。
而且,最好使分别把两个管筒夹4、5、4′、5′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c′,至少在丝线开始绕时成“八”字形状。即,使安装在管筒夹4、5、4′、5′上的空绕线管4、4′的间隔小于安装有绕满丝线卷时的间隔,且大于刚切换后绕满的丝线卷不干涉状态的间隔,这样能缩小机器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能把从送给辊向卷绕机进入的丝线的角度α设定成在20度以下,使丝线的弯曲变小,提高丝线的质量。
Claims (13)
1、一种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在旋转型自动卷绕机中,在两个转塔工作台上能旋转地至少分别安装两个管筒夹,与该管筒夹对应把压接辊和横动装置配置在各转塔工作台的上游侧,在一个管筒夹上安装的绕线管上卷绕的丝线达到规定量时,切换成安装在另一个管筒夹上的绕线管并卷绕丝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塔工作台配置成夹住丝道,使对一个转塔工作台设置的压接辊与对另一个转塔工作台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相互相反,同时所述一个转塔工作台与另一个转塔工作台的转动方向相互相反,在卷绕丝线中,所述管筒夹或与卷绕中的丝线接触的压接辊的各中心位于,把突出设置在所述一个转塔工作台上的所述两根管筒夹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与把突出设置在所述另一个转塔工作台上的所述两根管筒夹的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之间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压接辊旋转中心与所述管筒夹旋转中心的假想线段对垂直线d成45度以下的角度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分别把两个所述管筒夹中心连接的假想线段c、c′,至少在丝线开始卷绕时成“八”字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分别与所述卷绕侧的管筒夹对应地配置有导纱装置,该导纱装置具备导纱器,该导纱器,在存入时是位于安装在突出设置于所述转塔工作台上的管筒夹的绕线管的外径在转塔工作台转动时画出的轨迹a、a′夹住的存入位置,在挂丝时能从该存入位置向多个导纱器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到越过所述压接辊与接触在该压接辊上并旋转的绕线管的外径的切线b、b′的挂丝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压接辊间配置横动丝线用的横动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压接辊的上游分别配置与压接辊对应并横动丝线用的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使多个旋转叶片相互逆旋转,而使丝线横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随着安装在所述管筒夹上的绕线管上卷绕的丝线绕粗,能使所述压接辊移动,以使所述压接辊与所述管筒夹的轴芯间隔扩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随着安装在所述管筒夹上的绕线管上卷绕的丝线绕粗,能使突出设置有所述管筒夹的转塔工作台转动,以使所述压接辊与所述管筒夹的轴芯间隔扩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辊能直线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辊能直线移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辊被能旋转地支承在臂的一端上,而能以该臂的另一端为摇动中心移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辊被能旋转地支承在臂的一端上,而能以该臂的另一端为摇动中心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丝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绕机的上游配置送给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39860A JP4128412B2 (ja) | 2002-08-20 | 2002-08-20 | レボルビング型糸条巻取機 |
JP239860/2002 | 2002-08-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5118A CN1675118A (zh) | 2005-09-28 |
CN1283539C true CN1283539C (zh) | 2006-11-08 |
Family
ID=31943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3819589.5A Expired - Lifetime CN1283539C (zh) | 2002-08-20 | 2003-02-05 | 旋转型丝线卷绕机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10115B2 (zh) |
JP (1) | JP4128412B2 (zh) |
CN (1) | CN1283539C (zh) |
AU (1) | AU2003207223A1 (zh) |
DE (1) | DE10392967B4 (zh) |
TR (1) | TR200500561T2 (zh) |
WO (1) | WO2004018340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97145C (zh) * | 2004-03-03 | 2009-06-10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卷绕多根长丝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190211A (zh) * | 2010-03-18 | 2011-09-21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卷绕设备及纺丝卷绕设备中的生头方法 |
CN103305944A (zh) * | 2012-03-08 | 2013-09-18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牵引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11431A (ja) * | 1993-10-13 | 1995-04-25 | Wanotetsuku Japan:Kk | 電子部品用ケース |
JP4176428B2 (ja) | 2002-09-17 | 2008-11-05 | Tstm株式会社 | 綾振り装置 |
JP4074545B2 (ja) * | 2003-04-24 | 2008-04-09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レボルビング型自動巻取機の糸条案内装置 |
DE502005003839D1 (de) * | 2004-02-27 | 2008-06-05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mehrerer fäden |
CN1938210B (zh) * | 2004-04-02 | 2010-04-14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卷绕装置 |
EP1794076A1 (de) * | 2004-07-28 | 2007-06-13 | Saurer GmbH & Co. KG | Aufspulvorrichtung |
DE502006008358D1 (de) * | 2005-12-15 | 2010-12-30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Fadenaufwickelverfahren und -maschine |
JP2008290835A (ja) | 2007-05-24 | 2008-12-04 | Tmt Machinery Inc | 糸条巻取機 |
KR100936248B1 (ko) * | 2007-11-21 | 2010-01-12 | 일진에이테크 주식회사 | 트윈 드럼 와인더 |
JP5519435B2 (ja) * | 2010-07-13 | 2014-06-11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巻取装置 |
JP6793666B2 (ja) * | 2015-05-12 | 2020-12-02 | エーリコン テクスティ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巻取り機 |
CN109281047A (zh) * | 2018-11-30 | 2019-01-29 | 广州赫伽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压纱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627643C2 (de) * | 1976-06-19 | 1983-03-10 | F.M.N. Schuster GmbH & Co KG, 5030 Hürt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führen von Fäden, Garnen u.dgl. in eine Spuleinrichtung |
US4505437A (en) * | 1983-01-29 | 1985-03-19 |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g |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plurality of yarns |
JPH01267270A (ja) * | 1988-04-16 | 1989-10-25 | Teijin Seiki Co Ltd | ターレット型自動切替え糸条巻取機 |
EP0757658B1 (de) * | 1995-02-24 | 1999-05-12 | Barmag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echseln von vollspulen gegen leerhülsen an einer aufwickelmaschine für einen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 |
JPH08301522A (ja) * | 1995-05-01 | 1996-11-19 | Murata Mach Ltd | 巻取機 |
TW483866B (en) * | 1997-03-25 | 2002-04-21 | Barmag Barmer Maschf | Method of winding an advancing yarn and takeup machine for carrying out such method |
US6158689A (en) * | 1997-07-10 | 2000-12-12 | Barmag-Spinnzwirn Gmbh |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6015113A (en) * | 1997-10-06 | 2000-01-18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Winder for synthetic filaments |
EP1028908B1 (en) | 1997-10-06 | 2002-07-24 |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Winder for synthetic filaments |
JPH11116139A (ja) * | 1997-10-16 | 1999-04-27 | Du Pont Toray Co Ltd | 弾性糸の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方法 |
JP2000327228A (ja) | 1999-05-14 | 2000-11-28 | Teijin Seiki Co Ltd | 巻取機の糸掛装置 |
JP4128367B2 (ja) * | 2002-02-12 | 2008-07-30 | Tstm株式会社 | レボルビング型自動巻取機 |
-
2002
- 2002-08-20 JP JP2002239860A patent/JP412841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
- 2003-02-05 WO PCT/JP2003/001180 patent/WO200401834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2-05 TR TR2005/00561T patent/TR200500561T2/xx unknown
- 2003-02-05 AU AU2003207223A patent/AU200320722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2-05 US US10/522,890 patent/US741011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05 DE DE10392967.3T patent/DE10392967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05 CN CN03819589.5A patent/CN128353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97145C (zh) * | 2004-03-03 | 2009-06-10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卷绕多根长丝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190211A (zh) * | 2010-03-18 | 2011-09-21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卷绕设备及纺丝卷绕设备中的生头方法 |
CN102190211B (zh) * | 2010-03-18 | 2014-12-17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卷绕设备及纺丝卷绕设备中的生头方法 |
CN103305944A (zh) * | 2012-03-08 | 2013-09-18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牵引装置 |
CN103305944B (zh) * | 2012-03-08 | 2017-04-12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牵引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128412B2 (ja) | 2008-07-30 |
AU2003207223A1 (en) | 2004-03-11 |
US7410115B2 (en) | 2008-08-12 |
TR200500561T2 (tr) | 2005-07-21 |
DE10392967T5 (de) | 2007-02-08 |
CN1675118A (zh) | 2005-09-28 |
US20060054732A1 (en) | 2006-03-16 |
DE10392967B4 (de) | 2014-07-10 |
WO2004018340A1 (ja) | 2004-03-04 |
JP2004075340A (ja) | 2004-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3539C (zh) | 旋转型丝线卷绕机 | |
CN1688500A (zh) | 横动设备 | |
CN1630613A (zh) | 旋转型纱线卷绕机 | |
CN1206676C (zh) | 线圈缠绕器和绕线方法 | |
CN101736460B (zh) | 涂蜡装置 | |
CN1068296C (zh) | 转台式纱线绕线机 | |
CN1530478A (zh) | 纺纱机 | |
CN1038737C (zh) | 丝条卷取机 | |
CN110820090B (zh) | 一种用于条筒转换的圈条装置、具有其的纺织机械及组合 | |
CN1273559A (zh) | 合成纤维卷绕器 | |
CN1861507A (zh) | 自动络纱机的落纱装置 | |
CN106976755A (zh) | 丝线卷绕机、生头部件及丝线卷绕机的生头方法 | |
CN1579913A (zh) | 卷绕机 | |
CN1317442A (zh) | 自动络纱机和绒毛倒伏装置 | |
CN1313343C (zh) | 卷曲变形机和用于行进中的长丝生头的方法 | |
WO2009076898A1 (zh) | 氨纶丝卷绕头 | |
CN1189915A (zh) | 偏转线圈的绕线装置和绕线方法 | |
CN1738758A (zh) | 用于回转型自动络纱机的纱线引导装置 | |
CN209797121U (zh) | 导丝轮组、导丝机构及光纤收卷装置 | |
CN1284891C (zh) | 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 | |
CN1741948A (zh) | 用于热塑纤维的具有多个释放路径的络筒机 | |
CN1023784C (zh) | 丝条的往复导丝装置 | |
CN1654294A (zh) | 用来卷绕多股丝束的装置 | |
CN109823917B (zh) | 导丝轮组、导丝机构、光纤收卷装置及光纤丝收卷新工艺 | |
CN2714506Y (zh) | 绕线机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JAPAN TMT MACHINER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STM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821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821 Address after: Osaka Patentee after: TMT Machinery, Inc. Address before: Ehime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STM Co.,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8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