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0105C - 片材输送装置和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及配有这些的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装置和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及配有这些的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60105C CN1260105C CNB03150003XA CN03150003A CN1260105C CN 1260105 C CN1260105 C CN 1260105C CN B03150003X A CNB03150003X A CN B03150003XA CN 03150003 A CN03150003 A CN 03150003A CN 1260105 C CN1260105 C CN 126010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aterial
- aforementioned
- transfer guide
- sheet
-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1269 treatment regime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275 binding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2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the nip between moving belts or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2—Stationary guides or smooth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6—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 B65H2301/42262—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acting on surface of outermost articles of the pile, e.g. in nip between pair of belts or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2—Tripp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Discharge By Other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片材后续处理装置,配有:对利用输送片材的中间辊进行输送的片材进行导向的一对输送上下导向件,在该输送上下导向件的下游侧排出、输送片材的片材排出上下旋转体,具有片材排出上旋转体且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臂,向上方抬起臂并使片材排出上旋转体与片材排出下旋转体分离的凸轮,配置在从中间辊起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对层叠载置于输送下导向件上的片材进行处理的订书机,当利用凸轮使臂向上方位移时、使输送上导向件向上方位移的连接部,连杆;订书机和片材排出上下旋转体顺次配置在中间辊的下游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输送装置,对片材进行处理的后续处理装置,和在装置主体上配有这些装置并利用片材输送装置输送片材、或者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后利用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对该片材进行处理的成像装置。尤其涉及以片材通道占据的上下方向的空间缩窄的方式构成的片材输送装置、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和配有这些装置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片材的后续处理装置,进行例如在中间层叠部对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接受的片材的端部的对齐整理,和例如在用订书机进行装订的片材后续处理部的后续处理,排出并堆积放置。在中间层叠部中,配有作为片材后续处理机构的片材后续处理部和中间辊和排纸辊等。片材后续处理部配置在中间辊的夹持部分的片材输送方向上游侧。
因而,现有技术中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在片材后续处理模式中,以使通过了中间辊的片材转回的方式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输送该通过了中间辊的片材,使之与基准壁碰撞、对片材的后端进行整理。然后,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在该位置上利用片材后处理部对片材进行后续处理,最后利用排纸辊将片材排出并层叠到层叠托盘上。
但是,由于现有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是将片材后续处理部配置在中间辊的上游侧的,因而,为了使通过了中间辊的片材转回到上游侧,在上下分两层配置第一片材通路和第二片材通路,其中,第一片材通路从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入口至中间辊,第二片材通路从基准壁至排纸辊。因而,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使装置主体的高度加高,造成设备大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缩小了片材通路所占的上下方向的空间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在装置主体中,配有缩小了片材通路所占的上下方向的空间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配有: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机构,对利用前述片材输送机构输送的片材进行导向的、可以移动的输送导向件,输送由前述输送导向件导向的片材、可以与前述输送导向件联动而移动的片材输送旋转体,将前述输送导向件和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从片材输送位置移动至各自的与前述片材输送位置分离开的退避位置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当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位于前述片材输送位置上时,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的周面从前述输送导向件的片材导向面突出,当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位于前述退避位置时,上述周面从前述输送导向件的片材导向面退避开。
在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利用前述移动机构移动的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的移动距离,设定得比前述输送导向件的移动距离长。
在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中,配置具有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的、可移动的臂状构件,利用前述移动机构移动前述臂状构件。
在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中,配有当利用前述移动机构移动前述臂状构件时,与之联动并移动前述输送导向件的联动机构。
在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当借助前述移动机构使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向前述退避位置移动时,在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从前述输送导向件的片材导向面退避开之后,前述联动机构使前述输送导向件移动。
在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前述联动机构具有设置在前述输送导向件和前述臂状构件上、且可以相互接触和分离的一对接触部,前述一对接触部相互接触而使前述输送导向件移动。
在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前述联动机构具有连接前述输送导向件和前述臂状构件的弹性体,前述臂状构件经由前述弹性体移动前述输送导向件。
在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前述移动机构具有凸轮,该凸轮通过与前述臂状构件始终接触并旋转,使前述臂状构件移动。
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在前述输送导向件和前述臂状构件之间,配有将前述输送导向件向前述片材输送位置侧加载的加载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配有:配有片材输送装置,和配置在前述片材输送机构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对容纳在前述输送导向件内的片材实施处理的后续处理机构。其中,片材输送装置配有: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机构,对利用前述片材输送机构输送的片材进行导向的、可以移动的输送导向件,输送由前述输送导向件导向的片材、可以与前述输送导向件联动而移动的片材输送旋转体,将前述输送导向件和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从片材输送位置移动至各自的与前述片材输送位置分离开的退避位置的移动机构。当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位于前述片材输送位置上时,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的周面从前述输送导向件的片材导向面突出,当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位于前述退避位置时,上述周面从前述输送导向件的片材导向面退避开。
在本发明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中,具有第一处理模式和第二处理模式,其中,在第一处理模式中,使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位于前述片材输送位置上,利用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输送前述片材,使其通过前述输送导向件;在第二处理模式中,使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向前述退避位置移动,在被输送的前述片材通过了前述片材输送机构的位置上,对规定张数的片材进行在前述输送导向件中的中间阶段的容纳,利用前述片材后续处理机构对前述规定张数的片材进行后续处理,之后,使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向前述片材输送位置移动,利用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输送前述规定张数的片材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成像装置配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机构、和在利用前述成像机构形成图像的片材上进行后续处理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前述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为上述任何一种片材后续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在从片材输送机构起的片材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片材后续处理机构,并且在其下游侧配置片材排出上旋转体和片材排出下旋转体,因而,从片材输送机构至片材排出上旋转体和片材排出下旋转体的片材路径可以大致呈直线状,可以缩窄片材路径所占的上下方向的空间,降低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自身高度。
本发明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由于片材排出上旋转体可以与片材排出下旋转体分离,并使臂状构件和输送上导向件联动(连接),所以在片材单纯层叠的模式中,使片材排出上旋转体和输送上导向件位于下降的位置上,可以缩窄输送上导向件和输送下导向件的下游端上下方向的间隔,将片材可靠地送入到片材排出上旋转体以及片材排出下旋转体之间,可以可靠地排出片材。
并且,本发明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在片材后续处理模式中,以片材的前端(下游端)不碰撞退避的片材排出上旋转体的周面的方式,首先使片材排出上旋转体从输送上导向件的片材导向面向上方退避开,稍后使输送上导向件与臂状构件联动(连接)、与输送下导向件分离开,因而,在缩窄片材通路所占的上下方向的空间的状态下,可以确保片材厚度方向的间隔较宽,可以确保片材摞的整理性能。
并且,本发明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由于输送上导向件、臂状构件、以及片材排出上辊的旋转中心位置相同,且借助共同的升降机构使输送上导向件和臂状构件位移,因而,可以实现最小限度的构件组成、低成本、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配有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成像装置的、例如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作为第二个处理模式的片材后续处理模式的操作的图示。
图4是在图2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中、排出装订好的片材的状态的图示。
图5是在图2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中,处于作为第二处理模式的片材后续处理模式状态的图示。
图6是在图2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中,当处于作为第二处理模式的片材后续处理模式状态中时,左右撞纸器支承片材的图示。
图7是在图2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中,当处于作为第二处理模式的片材后续处理模式的状态下时,左右撞纸器的间隔扩宽、片材下落的图示。
图8是在图2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中,当处于作为第二处理模式的片材后续处理模式的状态下时,左右撞纸器的间隔扩宽、片材下落到层叠托盘上的图示。
图9是在图2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中,当处于作为第一处理模式的单纯层叠模式的状态下时,排纸辊对和输送上导向件的周边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在图9中,凸轮开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的图示。
图11是表示在图10中,凸轮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的状态的图示。
图12是表示在图11中,凸轮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的状态的图示。
图13是用于说明当排纸上辊上升时、不能顺畅地进行片材的输送时的排纸上辊和输送上导向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示。
图14是表示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示。
图15是在图14中,利用拉伸弹簧牵引输送上导向件、并且向上方旋转的状态的图示。
图16是表示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和作为在装置主体中配有该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成像装置的激光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
在成像装置中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将它们组合起来的组合设备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可以设置在前述各种成像装置中,所以不限于仅设置在打印机中。
(打印机)
图1是表示作为配有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的成像装置的例如打印机A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作为打印机A的结构要素之一配置在装置主体Aa的上部。
打印机A是这样一种装置,即其装置主体Aa单独连接到计算机上、或者连接到LAN等网络上,根据从计算机或网络发送的图像信息或打印信号等,利用规定的成像处理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打印),并将该片材排出。另外,该打印机A可以配有读取原稿的读取部,根据该读取部读取的信息将原稿的图像复印到片材上并排出。
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将从装置主体Aa送入的片材按原样排出,进行片材的宽度整理,在片材形成摞状之后,利用订书机11装订并排出。排出的片材、或片材摞以面朝下的状态层叠在层叠托盘4上。
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和装置主体Aa,利用图中未示出的电缆连接件进行电连接。并且,容纳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各部的盖部Ba可自由拆装地装配到后面所述的装置主体Aa上。
其次,沿着输送片材C的输送路径说明装置主体Aa各部的结构和动作。
在装置主体Aa内的供纸盒21内层叠多张片材C。利用各种辊从最上方的位置将多张片材C一张一张地顺次分开并进行供纸。而且,在装置主体Aa内,从供纸盒21送出的片材C,借助由计算机或网络提供的规定的打印信号,在作为借助所谓激光束方式的成像处理而形成调色剂像的成像机构的例如成像部22中、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C的上表面上。另外,将片材C送入成像部22中时,已利用墨盒24内的调色剂在成像部22的感光鼓23上形成了调色剂像。
接着,利用下游侧的定影器25对片材加热、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图像被定影的片材C,借助从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部而来的控制信号根据进行切换的装置主体Aa的舌门26的位置,选择排出到设置在装置主体Aa上部的面朝下(FD)的排出部27,或排出到片材后处理装置B1的层叠托盘4上。
当舌门26切换到虚线位置上时,片材被舌门26导向,沿直到排出辊对28的大致U字形的片材输送路径折曲返回,使图像面反转,以图像面处于下侧的状态、利用排出辊对28,从装置主体Aa面朝下地排出到面朝下排出部27。
打印机A,在根据从计算机等预先输出的指令、由订书机11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在已装订好的片材C被送至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之前,利用图中未示出的螺旋线圈使舌门26从虚线位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与制动件29接触,停止在实线位置上,借此,将片材C输送至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
因此,借助舌门26的导向,将片材C输送至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的入口。输送入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的片材C被入口传感器30检测到。然后,片材C被入口辊对1向上方输送。
(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
图2是表示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入口辊对1接受从装置主体Aa送入的片材,送入作为片材输送机构的中间辊2。中间辊2将接受的片材送入到排纸辊对3中。排纸辊对3将片材排出到层叠托盘4中。
撞纸器5将沿着片材输送方向的片材端部对齐(宽度整理)。拨纸棒6使片材与基准壁10接触并对片材的后端部进行整理。沿输送方向进行整理并碰撞的基准壁10,位于后面所述的中间辊2的附近、且在中间辊2的下游侧,而且,从后面所述的输送下导向件9b向着中间辊2大致垂直地形成。
中间层叠部D是包含中间辊2、拨纸棒6、后面所述的订书机11等的部分。整理部E是含有撞纸器5的部分。
图2是说明作为第一处理模式的单纯层叠载置模式的操作的图示。排纸辊对3的排纸上辊3a相对于排纸下辊3b下降。在这种状态下,从成像装置A接受的单一片材C,经过入口辊对1、中间辊2,由排纸辊对3排出至层叠载置托盘4并进行层叠载置,不会停留于中间层叠载置部D上。另外,排纸辊对3是片材排出机构的一个例子。排纸上辊3a是片材排出上旋转体的一个例子。排纸下辊3b是片材排出下旋转体的一个例子。
图3是用于说明作为第二处理模式的片材后续处理模式的操作说明图。排纸辊对3的排纸上辊3a与排纸下辊3b分离。在这种状态下,从成像装置A接受的单一片材C,经过入口辊对1、中间辊2,被导向至撞纸器5。而且,片材C在其后端脱离了中间辊2之后,被例如拨纸棒6,即作为从实线位置向顺时针旋转至虚线位置的返回机构沿着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与基准壁10碰撞,对片材的后端进行整理。
另外,当输送下导向件9b的上游侧比下游侧低时,片材可以借助自重在输送下导向件上向上游侧下滑、并与基准壁10接触。因此,拨纸棒6不是必需的。不过,配置拨纸棒6可以可靠地对片材后端进行整理。
然后,利用可以沿图中的近前-里侧方向运动的撞纸器5,对片材C进行宽度方向的整理,并且定位于规定的位置上。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对于后续的片材也利用中间层叠载置部D进行同样的整理操作,当结束所需张数的片材整理之后,利用配置在中间辊2的附近、且位于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作为片材后续处理机构的订书机11,对片材的后端进行装订。
然后,如图4所示,通过使排纸上辊3a再度下降,用排纸上辊3a和排纸下辊3b夹住装订起来的片材摞F,然后,通过旋转该排纸辊对3,将片材摞F排出并层叠载置到层叠载置托盘4上。
其次,根据图5至图8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立体图,说明撞纸器5的操作和片材排出操作。
图5所示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处于对应于作为前述第二处理模式的片材后续处理模式的状态下。撞纸器5的一个撞纸器5L相对于另一个撞纸器5R敞开可接受片材的间隔G,处于待机状态。从打印机A的装置主体Aa排出的片材进入撞纸器5,并且如图6所示,由左右撞纸器5L、5R支承,在进行片材整理、和后续处理之后,成摞地排出。
如图7、图8所示,当撞纸器5L、5R扩宽到比片材宽度(与片材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宽的间隔H时,片材Ca下落层叠到层叠载置托盘4上。
其次,说明排纸辊对3、和输送上导向件9a的结构。
图9是处于第一处理模式的状态下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的排纸辊对3和输送上导向件9a的周边部分的放大图。
如前面所述,在单纯的层叠载置模式中,从打印机A的装置主体Aa送入到中间层叠载置部D中的片材,通过中间层叠载置部D,排出到层叠载置托盘4。
排纸上辊3a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作为臂状构件的例如臂8的轴承部8c上。臂8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设置在壳体部Ba中的支点轴12上。并且,输送上导向件9a以对片材的上表面进行导向的方式构成,与臂8一起可沿上下方向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支点轴12上。输送下导向件9b以对片材的下表面进行支承并导向的方式构成。输送上导向件9a和输送下导向件9b构成中间层叠载置部D的一部分。输送上导向件9a和输送下导向件9b为导向机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9所示,通过设置在输送上导向件9a上的制动销9a-1与壳体部Ba侧的制动件13碰撞,使输送上导向件9a停止在图中的原始位置上。连杆9a-2突出设置于输送上导向件9a的上侧。连杆9a-2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与设置在臂8上的连接部8a分离。借此,臂8和输送上导向件9a形成不联动的状态。另外,连杆9a-2和连接部8a为联动机构的一个例子、也是接触部的一个例子。
作为升降机构的例如凸轮7,始终与臂8的下表面8b接触。图9所示的凸轮7使臂8以及轴支承在臂8上的排纸上辊3a下降并停止在最下方的位置。
在旋转轴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多个排纸上辊3a和排纸下辊3b。因而,当凸轮7处于图9所示的下降位置时,排纸上辊3a和排纸下辊3b将进入到辊子之间的片材成波浪状夹持,并向片材输送方向旋转。这时,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从输送上导向件9a下表面的片材导向面9aa向下方伸出。
因而,片材伸入排纸辊对3的周面,利用下降并旋转的排纸上辊3a、和排纸下辊3b,而被形成为波浪状并被夹持输送,单纯地排出到层叠载置托盘4上。另外,虽然排纸上辊3a、和排纸下辊3b在旋转轴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有多个,但是也可以不相互错开地配置、而是相互接触地配置,不形成波状、平坦地输送并排出片材。
图10至图12是用于说明当凸轮7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臂8和输送上导向件9a的操作的图示。图10表示凸轮7开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另外,由臂8使向上方移动的排纸上辊3a的上升距离,设定得比向输送上导向件9a的上方的旋转距离长。
借助凸轮7的旋转,臂8的下表面8b被推压,开始以支点轴12为中心向上方旋转。这时,轴支承在臂8上的排纸上辊3a也与臂8成一体地向上方移动,开始与排纸下辊3b分离。但是,由于臂8的连接部8a和连杆9a-2之间还有间隙,所以与臂8同样轴支承在支点轴12上的输送上导向件9a处于不与臂8联动的状态(未开始连接的状态)。因而,仅有臂8和排纸上辊3a继续向与排纸下辊3b分离的上方移动。在这一阶段,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从输送上导向件9a的片材导向面9aa向下方突出。
图11是表示凸轮7进一步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的图示。借助图7的旋转,臂8的连接部8a与输送上导向件9a的连杆9a-2接触,此后,随着臂8向上方旋转,输送上导向件9a也向上方旋转。即,臂8和输送上导向件9a形成连接状态。并且,在这一阶段,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从输送上导向件9a的片材导向面9aa向上方退避开α1的距离。此后,使排纸上辊3a、以及输送上导向件9a处于保持其位置关系的状态(连接状态),一起向上方旋转。然后,排纸上辊3a与排纸下辊3b分离,输送上导向件9a与输送下导向件9b分离。
图12是表示凸轮7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的状态的图示。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臂8和排纸上辊3a结束旋转。因此,与图11一样,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从输送上导向件9a的片材导向面9aa向上方退避开α1的距离。这样,排纸上辊3a退避到其周面3aa在输送上导向件9a的片材导向面9aa上方的位置,而且排纸上辊3a处于离开排纸下辊3b最远的位置,进而在输送上导向件9a处于与输送下导向件9b离开最远的状态,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接受从成像装置而来的片材。
以上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中,在排纸上辊3a上升、排纸上辊3a与排纸下辊3b完全分离时,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和输送上导向件9a的片材导向面9aa的位置关系处于反转状态的臂8和输送上导向件9a的联动机构(连接结构)。
在片材后续处理模式中,送入的片材C与中间辊2脱离,层叠载置于作为中间层叠载置部D的输送下导向件9b上。然后,在图12中,拨纸棒6从由符号6a所示的位置至符号6b所示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符号6b所示的位置上,与片材接触,片材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然后,片材的后端与基准壁10碰撞,由拨纸棒6对片材进行纵向整理。然后,拨纸棒6继续顺时针旋转,返回到原始位置6a。在片材后端与基准壁10碰撞之后,由撞纸器5进行片材的横向整理。
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反复进行上述操作,在对规定张数的片材进行整理之后,由订书机11将前述规定张数的片材进行装订、成摞。
然后,凸轮7继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图12所示的位置旋转至图9所示的最初的位置,使臂8和排纸上辊3a下降。同时,输送上导向件9a向下方旋转,停止在不从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向下方移动的位置上。然后,排纸辊对3将片材摞排出并层叠载置在层叠载置托盘4上。
当片材摞的后端通过排纸辊对3时,利用中间辊2将下一片材摞的最初的片材输送至中间层叠载置部D上,因而,凸轮7再次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且臂8、排纸上辊3a和输送上导向件9a向上方移动的同时,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从输送上导向件9a的片材导向面9aa向上方退避。
也可以在片材摞的后端通过了排纸辊对3、下一片材摞的最初的片材的前端借助排纸辊对3从中间层叠载置部D刚进入到撞纸器5中之后使凸轮7开始旋转。利用排纸辊对3仅输送最初的片材,是为了利用排纸辊对3可靠地跨越中间层叠载置部D和撞纸器5之间的间隙。在输送第二张以后的片材时,排纸上辊3a从排纸下辊3b完全退避开,最初的片材成为搭桥,间隙不会对片材的输送造成妨碍。
图13是用于说明当排纸上辊3a上升时,片材的输送不能顺畅进行时的排纸上辊3a和输送上导向件9a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示。
图13表示这样一种状态,即,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从输送上导向件9a的片材导向面9aa向下方伸出距离α2、排纸上辊3a与排纸下辊3b的分离结束。在这种状态下送入的片材C,前端C-1被引至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不能顺畅地输送,因此,有可能堵塞在输送上导向件9a和输送下导向件9b之间。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如前面所述,由于输送上导向件9a的片材导向面9aa与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相比位于靠下的位置上,因而,片材不会堵塞在输送上导向件9a和输送下导向件9b之间。
如上面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将订书机11配置在中间辊2的辊隙部的下游侧,在其下游侧配置排纸辊对3,因而,由从中间辊2至排纸辊对3的片材路径14形成的中间层叠载置部D可以形成大致直线状的笔直的通道,可缩窄上下间隔。即,片材通道14所占的上下方向的空间比现有技术的窄,可以降低装置本身的高度。
进而,通过使片材通道14形成笔直的通道,单纯层叠载置模式和片材后续处理模式可以在同一笔直的通道上进行,可以简化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操作。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在片材单纯层叠载置模式下,使排纸上辊3a、以及输送上导向件9a下降,缩窄输送上导向件9a和输送下导向件9b的前端(下游侧端部)9ab、9bb之间的间隔,将片材的前端可靠地送入到排纸辊对3的辊隙部中,可以可靠地排出片材。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在片材后续处理模式中,为了使片材的前端不碰撞退避的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首先使排纸上辊3a从输送上导向件9a的片材导向面9aa向上方退避,稍后,使臂8与输送上导向件9a连接,使得输送上导向件9a与输送下导向件9b分离开,因而,片材通道14所占的上下方向的空间能设定得比现有技术的窄,在片材后续处理时,可以确保片材厚度方向的较宽间隔的处理空间,可以可靠地确保片材摞的整理性能。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将构成中间层叠载置部D片材通道可动部的主要构件(输送上导向件9a、臂8以及排纸上辊3a)轴支承在作为公共的旋转中心位置的支点轴12上,可由同一凸轮7驱动,因而,可以实现最小限度的构件结构、低成本、节省空间的中间层叠载置部D的可动部。
并且,在装置主体上装配上述高度较低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打印机的高度也可以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
图14是表示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示。
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以通过连接部8a与连杆9a-2接触使臂8和输送上导向件9a联动的方式构成。但是,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2,以臂和输送上导向件借助作为联动机构的弹性体构成的拉伸弹簧201联动的方式构成。在这一点上两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的结构不同,由于其它结构是相同的,所以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图14中,将排纸上辊3a轴支承在臂200上。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2,借助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中的凸轮7形状相同的图中未示出的凸轮的旋转,使臂200向上方旋转以使排纸上辊3a与排纸下辊3b分离开,这时,如图15所示,输送上导向件202被拉伸弹簧201牵引,向上方旋转。
另外,当臂200下降旋转时,由于拉伸弹簧201不向上方牵引输送上导向件202,所以臂200和输送上导向件202的联动被解除。臂200借助位于臂200中途的压缩弹簧203推压输送上导向件202,停止在图14所示的位置上。即,如图9所示,制动销9a-1与制动件13接触,阻止输送上导向件202向下方的旋转。这时,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从输送上导向件202的下表面202aa向下方突出。这样,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2中的输送上导向件202和排纸上辊3a的周面3aa的位置关系也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一样。
另外,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2,除了具有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相同的效果之外,在臂200向下方旋转时,由于输送上导向件202借助作为加载机构的例如压缩弹簧203向下方加载,从而使输送上导向件202可靠地下降,即使片材进入到输送上导向件202中,输送上导向件202也不会被片材抬起,可以进一步提高单纯层叠载置时的输送性能。
(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
图16所示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3的结构中使用例如皮带300来代替第一、第二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B2中示出的输送上导向件9a,该皮带300伴随着作为片材排出上旋转的例如排纸上辊301的旋转而循环转动。在该结构中,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升降机构使排纸上辊301向上方移动,同时皮带300以支点轴12为中心向上方旋转。因而,皮带300和排纸上辊301之间没有突起部分,因而,可以顺畅地输送片材。
虽然皮带300从动于排纸上辊301循环,但是也可以仅排纸上辊301旋转,皮带300不作从动旋转而被固定。在使用固定皮带的情况下,最好所使用材质相对于片材摩擦较小且滑动性良好的皮带。
另外,在图14、15中,符号205表示检测排出片材的通过的片材检测传感器杆。当输送片材时,该片材检测传感器杆205被片材压位,因而向下游侧倾斜运动,对片材进行检测。
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3,除了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具有相同效果之外,在单纯层叠载置模式、片材后续处理模式任何一种处理模式下,均可以通过改变排纸上辊301的上升位置,选择任意的片材通路的上下方向间隔(片材厚度方向的间隔),从而能把输送下导向件9b的皮带300的间隔量、下降量设定在相应位置上,根据片材的装订张数,能控制最佳的片材间隔,进一步提高片材的整理性。
(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虽然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B1、B2、B3中的臂8、输送上导向件9a、皮带300向上下方向旋转,但是,也可以向上下方向平行移动。
并且,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不限于订书机。还可以是对片材穿孔的穿孔装置、将片材彼此粘结起来的粘结装置、用线装订片材摞的线装机构等。
进而,片材排出上旋转体和片材排出下旋转体不限于辊。还可以是环形的循环皮带。
Claims (17)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配有: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机构,对利用前述片材输送机构输送的片材进行导向的、可以移动的输送导向件,输送由前述输送导向件导向的片材、可以与前述输送导向件联动而移动的片材输送旋转体,将前述输送导向件和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从片材输送位置移动至各自的与前述片材输送位置分离开的退避位置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当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位于前述片材输送位置上时,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的周面从前述输送导向件的片材导向面突出,当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位于前述退避位置时,上述周面从前述输送导向件的片材导向面退避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前述移动机构移动的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的移动距离,设定得比前述输送导向件的移动距离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置具有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的、可移动的臂状构件,利用前述移动机构移动前述臂状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有当利用前述移动机构移动前述臂状构件时,与之联动并移动前述输送导向件的联动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借助前述移动机构使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向前述退避位置移动时,在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从前述输送导向件的片材导向面退避开之后,前述联动机构使前述输送导向件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联动机构具有设置在前述输送导向件和前述臂状构件上、且可以相互接触和分离的一对接触部,前述一对接触部相互接触而使前述输送导向件移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联动机构具有连接前述输送导向件和前述臂状构件的弹性体,前述臂状构件经由前述弹性体移动前述输送导向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移动机构具有凸轮,该凸轮通过与前述臂状构件始终接触并旋转,使前述臂状构件移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输送导向件和前述臂状构件之间,配有将前述输送导向件向前述片材输送位置侧加载的加载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在相向的旋转轴上相互错开地配置有多个。
11.一种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配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和配置在前述片材输送机构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对容纳在前述输送导向件内的片材实施处理的后续处理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片材输送机构、前述输送导向件、前述片材后续处理机构、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大致呈直线状配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而,具有上下相向设置的输送导向件对,前述输送导向件位于前述输送导向件对中的上侧,前述片材后续处理机构对层叠载置于与前述输送导向件相向的下侧的固定输送导向件上的片材实施处理。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配有返回机构,该返回机构进行转动而将容纳在前述输送导向件中的片材向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推回,前述输送导向件和前述返回机构以旋转中心位置相同的方式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处理模式和第二处理模式,其中,在第一处理模式中,使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位于前述片材输送位置上,利用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输送前述片材,使其通过前述输送导向件;在第二处理模式中,使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向前述退避位置移动,在被输送的前述片材通过了前述片材输送机构的位置上,对规定张数的片材进行在前述输送导向件中的中间阶段的容纳,利用前述片材后续处理机构对前述规定张数的片材进行后续处理,之后,使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向前述片材输送位置移动,利用前述片材输送旋转体输送前述规定张数的片材摞。
16.一种成像装置,配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机构、和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片材输送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
17.一种成像装置,配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机构、和对利用前述成像机构形成有图像的片材实施后续处理的后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为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24143A JP4047091B2 (ja) | 2002-07-31 | 2002-07-31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24143/2002 | 2002-07-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8711A CN1478711A (zh) | 2004-03-03 |
CN1260105C true CN1260105C (zh) | 2006-06-21 |
Family
ID=30112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5000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0105C (zh) | 2002-07-31 | 2003-07-29 | 片材输送装置和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及配有这些的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988730B2 (zh) |
EP (1) | EP1386870B1 (zh) |
JP (1) | JP4047091B2 (zh) |
KR (1) | KR100541902B1 (zh) |
CN (1) | CN1260105C (zh) |
DE (1) | DE60304942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47091B2 (ja) * | 2002-07-31 | 2008-02-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3733361B2 (ja) * | 2003-07-15 | 2006-01-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058391B2 (ja) * | 2003-07-16 | 2008-03-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用紙束排出装置,用紙束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36638B2 (ja) * | 2003-12-03 | 2009-09-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31933B2 (ja) * | 2004-04-01 | 2011-07-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46954B2 (ja) * | 2004-10-29 | 2011-08-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08845B2 (ja) * | 2005-04-26 | 2011-06-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90298B2 (ja) | 2005-04-26 | 2010-12-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12880B2 (ja) * | 2005-08-29 | 2011-01-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JP4679407B2 (ja) * | 2006-03-27 | 2011-04-27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媒体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1878913B1 (en) * | 2006-07-14 | 2013-03-13 | OpenHydro Group Limited | Bi-directional tidal flow hydroelectric turbine |
US8004717B2 (en) * | 2006-07-25 | 2011-08-23 | Dst Output | Stack flipping document handling system for utilization with printing lazy-portrait formatted documents |
JP5094438B2 (ja) * | 2007-01-26 | 2012-12-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7530566B2 (en) * | 2007-04-02 | 2009-05-12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
KR101249830B1 (ko) * | 2007-08-09 | 2013-04-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배출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DE602007008924D1 (de) * | 2007-12-12 | 2010-10-14 | Openhydro Group Ltd | Generatorkomponente für eine hydroelektrische Turbine |
JP2009179415A (ja) * | 2008-01-29 | 2009-08-13 | Noritsu Koki Co Ltd | ペーパー排出機構 |
EP2112370B1 (en) * | 2008-04-22 | 2016-08-31 | OpenHydro Group Limited | A hydro-electric turbine having a magnetic bearing |
JP5279600B2 (ja) * | 2009-04-30 | 2013-09-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26699B2 (ja) | 2009-10-21 | 2014-06-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00737B2 (ja) | 2011-08-23 | 2016-10-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12410B2 (ja) | 2012-11-05 | 2016-10-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579785B2 (ja) * | 2015-04-17 | 2019-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CN114131999B (zh) * | 2021-11-30 | 2023-08-18 | 江苏鑫城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酒盒包装用衬纸自动粘贴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74965A (ja) | 1982-04-08 | 1983-10-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288062A (en) | 1992-05-26 | 1994-02-22 | Xerox Corporation | High capacity compiler with vertically adjustable sheet discharge and acquire means |
JP3110662B2 (ja) | 1994-11-07 | 2000-1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585350B2 (ja) | 1997-08-28 | 2004-11-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JP2000072323A (ja) | 1998-09-01 | 2000-03-07 | Canon Inc | 搬送路切替手段を備える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ソータ |
DE19844230C2 (de) | 1998-09-26 | 2001-02-22 | Bdt Buero Datentech Gmbh | Weiche für die Umkehr der Transportrichtung eines Beleges oder dergleichen |
US6382616B1 (en) | 1999-01-19 | 2002-05-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ligning device for sheet finisher |
US6302606B1 (en) | 1999-01-20 | 2001-10-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receiving/stack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US6371479B1 (en) | 1999-02-25 | 2002-04-16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Switchback device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427997B1 (en) | 1999-06-15 | 2002-08-06 | Konica Corporation | Sheet stacker with aligning/conveying roller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2001031313A (ja) | 1999-07-22 | 2001-02-06 | Canon Inc | シート材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36897B2 (ja) | 2000-10-02 | 2010-09-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661995B2 (en) | 2001-08-31 | 2003-12-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JP4047091B2 (ja) * | 2002-07-31 | 2008-02-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2002
- 2002-07-31 JP JP2002224143A patent/JP404709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7-21 US US10/622,474 patent/US698873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29 CN CNB03150003XA patent/CN126010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29 DE DE60304942T patent/DE6030494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29 EP EP03017185A patent/EP138687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30 KR KR1020030052498A patent/KR10054190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
- 2005-11-01 US US11/262,914 patent/US719202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40012526A (ko) | 2004-02-11 |
US20060071418A1 (en) | 2006-04-06 |
KR100541902B1 (ko) | 2006-01-11 |
US6988730B2 (en) | 2006-01-24 |
JP4047091B2 (ja) | 2008-02-13 |
EP1386870A1 (en) | 2004-02-04 |
EP1386870B1 (en) | 2006-05-03 |
DE60304942D1 (de) | 2006-06-08 |
DE60304942T2 (de) | 2006-11-30 |
JP2004059313A (ja) | 2004-02-26 |
US20040104528A1 (en) | 2004-06-03 |
US7192029B2 (en) | 2007-03-20 |
CN1478711A (zh) | 2004-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60105C (zh) | 片材输送装置和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及配有这些的成像装置 | |
CN1251880C (zh) | 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48865C (zh) | 纸张堆积对齐装置、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19655C (zh) | 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64073C (zh) | 具有错位安放机构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 |
CN1831657A (zh) | 纸后处理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 |
CN1854047A (zh) | 薄片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26622A (zh) | 纸张叠放装置 | |
CN1380588A (zh) | 成象设备 | |
CN1661487A (zh) | 片材排出装置及具有其的片材处理装置 | |
CN1526626A (zh) | 片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26625A (zh) |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 |
JP4657911B2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方法 | |
JP2006124165A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
CN1677259A (zh) |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40400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7168965A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
CN1941823A (zh) | 自动输稿器、原稿供给方法和计算机可使用的介质 | |
CN1526621A (zh) |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 |
CN1541925A (zh) | 平张纸印刷机的排纸装置 | |
CN1893519A (zh) | 双面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及双面文档进给方法 | |
JP4495079B2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
CN1974357A (zh) | 折纸装置和纸后处理装置 | |
JP2006124169A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
JP2006124170A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