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1568C - 旋转式耕耘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耕耘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51568C CN1251568C CNB951949748A CN95194974A CN1251568C CN 1251568 C CN1251568 C CN 1251568C CN B951949748 A CNB951949748 A CN B951949748A CN 95194974 A CN95194974 A CN 95194974A CN 1251568 C CN1251568 C CN 125156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oughing
- weeding
- rake
- pawl
- rake paw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333 wee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515 too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313 f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6-oxabicyclo[3.2.1]oct-3-en-7-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1C=CC2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287680 Garcinia dulc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8 pulveriz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3/00—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3/00—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 A01B33/08—Tools; Details, e.g. adaptations of transmissions or gearings
- A01B33/12—Arrangement of the tools; Screening of the too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3/00—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 A01B33/02—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with tools on horizontal shaft transverse to direction of travel
- A01B33/021—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with tools on horizontal shaft transverse to direction of travel with rigid too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耕耘机,设计得能以高速从事一种耕耘作业。耕耘机包括多只耕耘耙爪,设置在一耕耘耙爪轴上,用于从事在一块农田上同一耕耘线的耕耘,所述每一耕耘耙爪设置得使其运动路径在地面下沿长度方向叠合。其次,多只耕耘耙爪成多排设置在垂直于旋转式耕耘机的耕耘耙爪轴的同一平面之内而使每一排中的各个耕耘耙爪向左、或向右弯曲,以致在对置的各耕耘耙爪尖端之间保持较大空隙的情况下完成耕耘。各平地机刮刀设置在预定的耕耘耙爪各排之间以便在耕耘期间切割土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旋转式耕耘机,用于以高速从事耕耘作业,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旋转式耕耘机,可改变旋转式耕耘机耕耘耙爪的数量和配置以及耕耘耙爪轴的转数以提高耕耘速度,从而可望减少耕耘作业时间。
背景技术
通常,旋转式耕耘机装接于一施拉机或一机动耕耘机的后部以便实施耕耘作业。不过,耕耘作业是很单调乏味的,而当耕耘一片宽阔农田或者承包耕耘作业时,多半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作业。
因而,当运行速度变高时,作业速度虽然提高了,但不便的是,耕耘节距会较大,以致不可能实现一种均匀的耕耘作业。
为了消除以上的不便之处,一种PTO传动装置可与加快的运行速度成比例地改变速度,从而可使旋转式耕耘机的转数增大。
不过,当旋转式耕耘机的转数按照这样的运行速度予以增大时,所需功率则增大到不当的程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耕耘机,包括:一水平轴;安装于所述水平轴的多对轴向弯曲的耕耘耙爪,所述耕耘耙爪的夹持器位于与所述水平轴垂直的轴向间隔开的各平行平面上,其中,所述每一对耙爪设置成它们的轴向弯曲指向相同的轴向方向,且每一对耙爪的夹持器之间具有180°旋转角度差;其中,分别在位于所述水平轴轴向最端部处的平面以外的各部平面处,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对耙爪,所述第一对耙爪的轴向弯曲指向与第二对耙爪的轴向弯曲相反的轴向方向;其特征在于,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对耙爪的夹持器之间具有不同于90度的相位差;以及每一平面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对耙爪的夹持器的相位不同于相邻平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对耙爪的夹持器的相位。
优选地,每一所述耙爪制成为弹性耙爪并朝向端部弯曲。
优选地,轴向上朝向彼此弯曲的、任一所述平面上的所述第一对耙爪的每一耙爪与所述平面中一相邻平面上的第二对耙爪的每一耙爪的端部之间具有沿所述轴的轴向间隙,从而使沿所述轴的、由所述旋转式耕耘机进行耕耘操作的地面整个范围的70-90%与所有耕耘耙爪直接接触。
优选地,用于切割土块的竖向延伸的平地机刮刀在任一对相邻平面上的、轴向上朝向彼此弯曲的、第一对耙爪与第二对耙爪之间安装于所述旋转式耕耘机。
优选地,沿所述轴的轴线观看时,所述平地机刮刀的位于地面附近的部分位于所述耕耘耙爪的转动轨迹之内。
优选地,沿所述轴的轴线观看时,所述平地机刮刀的下端位于所述耕耘耙爪的转动轨迹下端的上方。
本发明的设计是,旋转式耕耘机设置有多个耕耘耙爪,用于在有待由各耕耘耙爪切割和耕耘的各耕耘线的一耕耘线上对农田进行切割和耕耘,多个耕耘耙爪的多组安装底座分别左右设置在与一耕耘耙爪轴的轴线相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同一平面上形成一排的各耕耘耙爪交替地向左和向右弯曲。即使在机动耕耘机运行速度变高以致各转动耕耘耙爪的轨迹在正常转数下不叠合从而留下一未耕区域或者残余未耕土壤的情况下,每一转内作用于同一耕耘线上的耕耘耙爪数量也是两个以上的,以便使各耙爪的轨迹叠合并以较小的所需动力把残余未耕土壤局限于一最小值,从而指望能缩短作业时间和降低制造成本。
耕耘耙爪侧向弯曲以构成弹性耙爪,一预定的间隙形成在相邻各耕耘耙爪最端部的轨迹之间,而两只耕耘耙爪以180度的间距设置在耕耘耙爪轴上。加宽左与右耕耘耙爪之间的间隙虽然耕耘土壤时留有残余未耕土壤但仍能在残余未耕土壤减至最少的情况下完成作业。因而,所需最小数量的耕耘耙爪可减少预定的功率并能使耕耘作业以高速完成。
在由于扩大各耕耘耙爪尖端之间的间隙而残留有残余未耕土壤的部位,设置一平地机刮刀,以致各耕耘耙爪尖端之间的土块被打碎而提高了碎土效率,并且也没有残余未耕土壤在不直接由各耕耘耙爪予以耕耘的部分处留下来。
其次,在耕耘耙爪离开地下时耕耘耙爪的轨迹与地面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被确保超过一预定角度,以致在从地下脱出时耕耘耙爪的弹力可促进举升土壤,而且碎土力量增大,把残余未耕土壤的产生减至最小限度,从而可望耕耘作业得以改进。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和另外一些目的和新颖特性从以下结合各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将会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
图1是连接于一施拉机后部的本发明旋转式耕耘机的完整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旋转式耕耘机的侧视图,
图3是同一耕耘机的平面视图,
图4是同一耕耘机的各耕耘耙爪和各平地机刮刀的后视图,
图5表明一耕耘耙爪轴、各耕耘耙爪和各平地机刮刀的连续配置,
图6是旋转式耕耘机的侧视图,配备总共六只耕耘耙爪,分左右两组,每组一排三只耙爪,
图7是一展开视图,表明旋转式耕耘机各耕耘耙爪扎入土壤的部分,此耕耘机配备图6的总共6只耙爪,分左右两组,每组三只耙爪,
图8是旋转式耕耘机各耕耘耙爪的侧视图,配置总共四只耙爪,分左右两组,每组一排两只耙爪,
图9是表示形成于各相邻耕耘耙爪之间的间隙的一后视图,
图10是耕耘耙爪的侧视图,
图11是耕耘耙爪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各耕耘耙爪运动轨迹的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各耕耘耙爪运动轨迹的具体图示,
图14是传统耕耘耙爪运动轨迹的图示,以及
图15是传统耕耘耙爪运动轨迹的具体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1至4中,一拖拉机1具有前轮2和后轮3,各前轮2由司机座位4前面的一转向杆手柄5控制。拖拉机1通过一下拉杆7装有一侧驱动型旋转式耕耘机8。在其中心处设置一齿轮箱9,而一带有万向接头的驱动轴10a从位于齿轮箱9处的输入轴9a向前伸出并连接于拖拉机1的一动力输出轴10,以借此传递动力。各横梁11从齿轮箱9的两侧侧向伸出,一支承板12固定于各横梁11的中部,从支承板12的前端伸出一轴销,用于可枢转地支承下拉杆7,支承板12在其后端可枢转地支承一耕深机架(depth frame)13的前端,而在一臂杆14的前端处为一上拉杆15构成了一可枢转的连接。
在横梁11外端的上部处固定着一传动链壳体16,一耕耘耙爪轴17沿铅直方向安装于传动链壳体16的下部,而在耕耘耙爪轴17上沿径向安装着许多包括刮刀式耙爪(hatched type claw)的耕耘耙爪18。
一圆弧盖罩(rotary cover)19罩在耕耘耙爪18的转动轨迹的上方,而一侧面盖罩20罩住其两侧。
耕耘耙爪轴17由齿轮箱9中的输入轴9a通过箱中的伞齿轮9b和9c、位于横梁11中的传动轴11a、链轮16a和16b以及一链条16c来驱动,以使各耕耘耙爪18转动而从事耕耘作业。
一平板21固定在传动链壳体16上部内表面的前部,支承杆22水平地安装在平板21的前端,一安装板23固定于支承杆22,各平地机刮刀24在其上部固定于安装板23上。
此外,四个平地机刮刀24沿着耕耘机的宽度方向安装,分别设置在几只耕耘耙爪18处。各平地机刮刀24在中间部分处向后弯曲,以致此中间部位于耕耘耙爪18转动轨迹的前部里面,而中间部分以下的最外端朝着设备的前方倾斜。
简略地说,当从侧面观看时,平地机刮刀24中间部分叠合耕耘耙爪18转动轨迹的前部,在平地机刮刀24与耕耘耙爪18之间的间距被减小而不造成残留的未耕土壤,而且平地机刮刀24的地面以下的切进动作限制旋转式耕耘机8由于耕耘作业期间的耕耘阻力而抬起,于此,各耕耘耙爪18不需要在它们之间在每一间距处配置平地机刮刀24,而是可以适当地扩大间距以便不产生耕耘阻力。
此外,在图2中,一由钢板制成的第一后盖26通过一第一支点轴25可回转地连接于耕耘耙爪18上方的圆弧盖罩19的后端,而一由诸如合成树脂或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后盖27在前端处安装于第一后盖26的后端。
一由钢板制成的第三后盖28在其前端处安装于第二后盖27的后端,而第一后盖26后端处的第二支点轴29和第三后盖28前端处的第三支点轴30连接于一对左、右联杆31。
第一吊杆33在其下端可枢转地支承于一基本上与第三支点轴30同轴的一第四支点轴32,一对第二左、右吊杆35在下端连接于第三后盖28后端处的一第五支点轴34。
第一吊杆33和一第二吊杆35在其上端沿铅直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后盖26的各支承件36,吊杆33和35以及第三后盖28在从侧面观看时构成一三解形。
还有,一连接第二支点轴29、第三支点轴30和第五支点轴34的线条在从侧面观看时构成一三角形。
第三后盖28可围绕第二支点轴29或第三支点轴30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向上移动。因而,第二支点轴29、支承件36以及杆33和35的两个杠杆装置允许第三后盖28在箭头C的方向上向后向上移动,其向前移动则分别由杆33和35的向下拉紧动作予以调整。
这样,如图3所示,第三后盖28沿箭头A、B和C的方向移动而允许第三后盖28的两侧从事在平面上观看时沿箭头D的方向前后移动的一种浮移动作(floating action)。
一对左、右气体阻尼器37连接于第五支点轴34与第一后盖26的支承件36之间。可以在所有冲程中获得大致均匀的弹簧常数并形成大冲程的各气体阻尼器37支承着第三后盖28,以致,即使在拖拉机1侧向倾斜时,第三后盖28沿侧向均匀受压而能使耕耘地面平整。此外,代替气体阻尼器37,油阻尼器或者多圈弹簧也可采用。
第一吊杆33和第二吊杆35上端分别自由地插进在各支承件36处的各轴承38之中,以致抵靠各轴承38上部表面的第一吊杆33和第二吊杆35的各轴销防止杆33和35向下离脱并阻挡第三后盖28在相反于箭头A、B和C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其上缠有弹簧39的一对左、右杆件40在下端处连接于第一后盖26的上部表面,并在上端可滑动地安装于圆弧盖罩19的一支承件41,以致第一后盖26适于由各弹簧39加压。
在第三后盖28的上部表面上可拆卸地装有各耙齿支座42,而固定于其上的各耙齿43则伸向第三后盖28的后面。
此外,如图3所示,各气体阻尼器37在其上端连接于分别支承着第二吊杆35上端的支承件36的轴44,以致各第二吊杆35和各气体阻尼器37设置得尽可能地靠近并基本上彼此平行。一对左、右尾轮46通过一支架45装设于耕深支架13的后端,各耙齿43则设置在左、右尾轮46之间。
一个第一吊杆33设置在各个后盖26、27和28侧向宽度的大约中问处,各杆件40设置在第一吊杆33的左、右两侧,左、右两对第二吊杆35和气体阻尼器37分别设置在左、右杆件40的左外侧和右外侧,而左、右联杆31设置在第二吊杆35和气体阻尼器37的左外侧和右外侧,以便把第一后盖26和第二后盖27的侧向端部通过左、右联杆31连接起来。
如图4所示,输入给输入轴9a的驱动力通过横梁11之中的传动轴11a和传动链壳体16之中的链条16c传递给耕耘耙爪轴17,以便转动各耕耘耙爪18,用于扩大耕耘宽度的左、右偏心耙爪47装设于耕耘耙爪轴17的两轴向端部,许多耕耘耙爪18以均匀间距并列设置于左、右偏心耙爪47之间。
各耕耘耙爪18各自都是夹持安装式的,而且多个耕耘耙爪相对于耕耘耙爪轴17沿径向配置在同一平面内,四个头持器48a和48b从轴17的外围沿径向伸出成一列,其间每一间距为90度角。
各夹持器48a和48b配备有戟形刮刀式耕耘耙爪18,它们在最端部处相对于耕耘耙爪轴17交替地向左或向右弯曲,以便切割和随后翻转土壤。彼此以180度角相对置的每两个耙爪在左或右的相同方向上弯曲并装设于在同一截面上配装于耕耘耙爪轴17上的四个夹持器48a和48b。
如图9所示,装设于各夹持器48a和48b的各相对的耕耘耙爪18在根部处由一较大的基本间隙T间隔开来,而各耙爪最端部的轨迹L由一大约是1的间隙t(T∶1≈5∶1)间隔开来。在此实施例中,当一转动半径a被认为是大约245毫米时,基本间隙T是200毫米而间隙t是大约40毫米,以致基本间隙T做得较大以减小所装耕耘耙爪18的数量,从而所需的动力可望减小。因此,在耕耘机以同一功率运作时,过剩动力被赋予操作速度,以使高速耕耘作业成为可能。
如图4所示,各平地机刮刀24在其上部安装于安装板23,高度可调。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四个平地机刮刀24沿侧向对称地装设于耕耘耙爪轴17,但有待安装的平地机刮刀的数量和位置并未确定。不过,没有必要在所有各耕耘耙爪18之间设置平地机刮刀24,而且也没有必要以非对称方式设置各平地机刮刀24。
如图2所示,各平地机刮刀24上部制成直的而在下部向后弯曲,以致平地机刮刀下部设置得从侧面观看时与耕耘耙爪18转动轨迹的前部叠合。
各平地机刮刀24,在从前方观看时,设置在各预定的耕耘耙爪18之间,以致,在耕耘耙爪轴17转动时,平地机刮刀24不会干涉耕耘耙爪18。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六只耕耘耙爪18设置在一排或一垂直于耕耘耙爪轴17的平面之内时,如图4所示,各平地机刮刀24分别设置在轴17两轴端处的各排耕耘耙爪18、轴端各排耙爪内侧的各排耙爪以及与轴端耙爪相距两排间隔的各排耙爪之间。
同样,当如图8所示四只耕耘耙爪18设置在一排中时,各平地机刮刀24分别设置在轴17两轴端处的各排耕耘耙爪18、轴端耕耘耙爪轴向内侧的耕耘耙爪以及与平地机刮刀24相距三排间隔的耙爪之间,这些平地机刮刀24可以设置在从轴端起的第二耕耘耙爪与第三耕耘耙爪之间,而在两端以内各间距为两或三排。
设置在各耕耘耙爪之间的各平地机刮刀24在耕耘作业期间铲刨耕耘耙爪之间的泥土,而在拖拉机运行速度增大时,旋转式耕耘机8往往抬起,但各平地机刮刀24会防止抬起。
多个耕耘耙爪18,在此实施例中为四或六只,设置在垂直于耕耘耙爪轴17的同一平面之内,以致,即使在拖拉机以高速行驶时,旋转式耕耘机8也不需增大其转动速度。
在例向设置有两组三只耕耘耙爪、总共6只耙爪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夹持器48a和48b沿径向设置成一排并各自间隔120度,且如图5所示,各偏心耙爪47装设在耕耘机的两端。在轴两端处的两排之间,多排夹持器48a和48b从耕耘耙爪轴17伸出并以一致的间距间隔开来,各耕耘耙爪18则分别安装于夹持器48a和48b。
各耕耘耙爪18是刮刀式耙爪并在最端部处交替地向左或向右弯曲,以便切割和随后翻转土壤,并安装于夹持器48a和48b,而在同一平面内彼此相邻的夹持器48a和48b交替设置,且安装角以不一致的间距间隔开来。简略地说,相邻的夹持器48a和48b以较大或较小的安装角度差交替地设置。
各夹持器48a和48b,如图7所示,在每排处安装角略有差别,以便形成一相位差,而且夹持器的中心线沿径向设定得在从侧面观看时不会彼此叠合,并避免了各耕耘耙爪18同时进入农田,从而可指望力度得以分散。
如图9所示,耕耘耙爪轴17上面的弯曲并彼此对置的各耕耘耙爪18尖端之间的间隙t比传统的敞开得大一些。两端处各排耕耘耙爪的耕耘动作宽度S1和内部各耕耘耙爪的耕耘动作宽度S2总共占旋转式耕耘机8耕耘动作宽度的70至90%,最好是80%。各排耕耘耙爪之间的未耕耘部分并不直接由各耙爪18切割,而是翻转土壤的力量对这部分施加作用,从而没有未耕土壤留下,而泥块由适当设置的各平地机刮刀24予以切割以便耕作。
下面,将对耕耘耙爪18的安装结构作出说明,当旋转式耕耘机8的各耕耘耙爪18装在耕耘耙爪轴17上时,有一种凸缘型,其中多排盘状凸缘固定在耕耘耙爪轴17上,而一或多只耕耘耙爪18沿径向固定于凸缘;以及一种夹持器型,其中在垂直于耕耘耙爪轴17的同一平面内,在从侧面观看时,沿径向设置一些U字形或方管形夹持器,而且相位各异,一般,一或两只耕耘耙爪装接在耕耘耙爪轴17的两轴端。
在此实施例中,使用了前述夹持器型,其中多只(四或六)耕耘耙爪18设置在垂直于耕耘耙爪轴17的同一平面之内,以致提供的旋转式耕耘机8即使在拖拉机以高速行驶时也不需要增大转动速度。
首先,说明如图6所示的情况,其中六只耕耘耙爪18设置在一排之内并位于垂直于耕耘耙爪轴17的同一平面之内。围绕耕耘耙爪轴17,如图4和5所示,夹持器48a和48b沿径向从两端伸出并各自以120度间隔设置成一排,且各耕耘耙爪的爪座嵌入段18a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之内,而各相邻夹持器48a和48b交替设置,且安装角度不均匀。简略地说,相邻夹持器48a和48b的安装角度差是或大或小相交替的。
下面,将说明其中四只耕耘耙爪18装设在耕耘耙爪轴17上面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如上述那样,各耕耘耙爪18装设在耕耘耙爪轴17的两端,而那些沿轴向在轴17里侧的耙爪则配装于在垂直于耕耘耙爪轴17的基本同一平面伸出的夹持器48a和48b,夹持器48a和48b相位错移180度,而夹持器48a和48b之间的相位差是不同于90度的值,以致夹持器48a和48b以非一致的间距间隔开来,相邻各排中夹持器48a和48b之间的相位差是不同的,从而各耕耘耙爪18调配得不会同时切割农田。
下面,将说明如图10和11所示的戟形刮刀式耙爪的结构以显示其弹性。如图10所示,耕耘耙爪在从侧面观看时弯成一倒C形,刀刃18c设置在倒C形曲线的鼓起部分上,并且象传统那样朝向刀刃18c转动,但有待插进爪座插入段的一部分18a移离了耕耘耙爪轴17的中心01以形成一快速安装耙爪以利插装,从而插入段18a的一楔形部分由夹持器48a或48b咬住而予以固定。
在各耕耘耙爪18装设在耕耘耙爪轴17上面的情况下,与耕耘耙爪轴17一起转动的耕耘耙爪18的转动半径用a来表示(在此实施例中,a=大约245毫米),耕耘耙爪18,如图11所示,在平面上观看时朝向最端部逐渐弯曲,而从曲率中心02的曲率半径e是大约120毫米,曲率半径e对转动半径a的比值做成是大约1∶2,具有土壤掏起表面的弯曲部分18b形成在刀刃18c与背部18d之间,借以显现弹性。
此外,耕耘耙爪18的厚度朝着最端部逐渐减小,减小了的厚度肯定会显现弹性。在此实施例中,在底部起抬段处曲率半径e是大约5毫米,最端部的厚度减小至大约3毫米,而底部厚度C对最端部厚度d的比值是大约5至3。
从爪座嵌入段18a的端部朝向侧向突起最端部的侧向弯曲部分的宽度b对转动半径a的比值是大约1∶3,以致宽度b做得大于传统的具有显现出塑性的弯曲部分宽度的耙爪,从而更为显现弹性。
换言之,耕耘耙爪18从制作得在切除之后掏起土壤的中间部分朝最端部一侧较大地侧向弯曲,以便形成易于变形关具有较大弯曲宽度b(b≈80毫米)的弯曲部分18b的弹性耙爪。因此,当各耕耘耙爪18被扎进土壤时,一种由水平分力沿弯曲部分的侧向推压土壤的力量和一种当耕耘耙爪18因土壤的阻力在反弯曲方向产生弹性变形时所造成的侧向推力,使得已掏起的土壤处于它基本上沿平行于耕耘耙爪轴17并沿耕耘机的侧向受推压的状态,从而在对置的左、右耕耘耙爪18的最端部的轨迹之间的残余未耕土壤的部分土壤会被压碎,从而有效地防止产生残余未耕土壤。
在此情况下,当各耕耘耙爪18转动到结束切割作业位置附近从而土壤阻力减小时,在各耕耘耙爪18扎入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所造成的弹性恢复力会侧向压碎残余未耕土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粉碎效果并给予被切割土壤一种由弹性恢复力所造成的变形力量以便把泥块打碎成柔细土壤。
这样,旋转式耕耘机8的耕耘耙爪18的数量是传统设备的比如大约70%,从而能够以两倍于传统设备的运行速度从事高速耕耘。
如图12和13所示,在正常耕耘作业期间,拖拉机1的运行速度是标准速度V的两倍。
一般,如图14所示,当一只耕耘耙爪在农田上同一条耕耘线上耕耘土壤,拖拉机以标准速度V行驶且耕耘作业按照如图11所示最端部轨迹L1进行时,由阴影表示的未耕土壤部分M1留了下来。当耕耘作业采用传统技术在转数一样、以两倍大的运行速度且按照最端部轨迹L2进行时,最端部轨迹L2没有纵向叠合且耕耘节距2P两倍于标准耕耘节距P,以致主要由阴影表示的残余未耕土壤M2留了下来。
因此,为了在两倍大的驱动速度下将残余未耕土壤M2减至最小,本发明设置了两只耙爪并以180°角度间隔开,并采用了如图12所示的两只耕耘耙爪18,利用耕耘耙爪轴17的每圈转动相位错移180°的两个最端部轨迹L2执行耕耘作业,使得耕耘节距P与在标准速度V下的相同,且阴影表示的未耕土壤M3减至最小。在耕耘耙爪转数相同且运行速度2V两倍于标准速度V的情况下,可实现耕耘节距相同的耕耘作业,因而可望减少耕作时间和降低生产成本,而无需增加所需动力。
图15表明传统作业中耕耘节距P为174毫米时的最端部轨迹L1,其中,耕耘作业在1.8公里/小时(0.5米/秒)的标准运行速度V下进行,一只耙爪,耙爪转动半径为120毫米,耕耘耙爪轴的转数为172rpm。
图13表明耕耘节距P与上述相同而为174毫米时的最端部轨迹L2,此时耕耘作业在3.6公里/小时(1.0米/秒)的两倍运行速度2V下进行,两只耕耘耙爪,且转数为172rpm,从而即使当运行速度增大一倍时,残余未耕土壤的粗糙度也与以标准速度V从事耕耘作业时是一样的。
简略地说,即使运行速度很高时,最端部轨迹L1和L2总是叠合到最大程度,以致使残余未耕土壤M1、M2和M3最小的耕耘作业成为可能。在别的另一实施例中,耕耘耙爪轴转数相同、运行速度3V三倍于标准速度V且使用三只耕耘耙爪的耕耘作业,可获得与此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耕耘耙爪轴转数相同而运行速度两倍或三倍于标准速度的情况下,在耕耘耙爪18即将从地表G离开时,地表G与轨迹L2之间的一逃逸角(escapeargle)或交咬角α2变得大于标准速度V下的交咬角α1(α2>α1),以致,当耕耘耙爪18从地表G离开时,土壤的举升力增大,以致进一步促进切割、翻转和粉碎土壤,从而使耕耘效率得以提高。
此外,最为可取的一种耕耘作业是在以下条件下进行:两只耕耘耙爪18,拖拉机速度为1至1.5米/秒,各耕耘耙爪18的转动半径a为大约240至250毫米,耕耘耙爪轴转数为大约150至470rpm以及耕耘节距P为大约240至300毫米。
从上述可见,本发明的设计是,用于在同一耕耘线(caltivating line)上耕耘土壤的多只耕耘耙爪18设置在耕耘耙爪轴17上,各耙爪18的最端部轨迹L2在设备的纵向在地表G以下相叠合,从而即便当拖拉机的运行速度高于正常速度,也可以实现一种不增大所需动力而把残余未耕土壤限于最小的适当的耕耘作业,从而可望劳作时间减少和制造成本降低。
换言之,由于四或六只耕耘耙爪18设置在垂直于耕耘耙爪轴17的同一平面之内,即使返回速度增大时耕耘节距P也不是粗略的(rough)。由于同一平面之内的多只耕耘耙爪18在安装角度差上是交替地或大或小的,以及它们在弯曲的方向上是交变的,所以,安装角差度较小的耕耘耙爪18的向前方向上的切入力减小了而使马力损失得以减小。同样,由于在相邻各排耕耘耙爪18之间存在相位差,不会同时切入农田,从而切割力得以分散而不致大大受载。
耕耘耙爪18侧向弯曲而形成弹性耙爪,并在相邻各耕耘耙爪18的最端部轨迹之间形成有间隙t,而且对于六只耙爪,三只分别以120度的间距装设于耕耘耙爪轴17。对于四只耙爪,两只分别以180度的间距装设于轴17。因此,虽然加大左和右耕耘耙爪18之间的间隙t进行农田耕耘而遗留有残余耕土壤,但仍可以进行具有最小残余未耕土壤的耕耘作业,从而可由所需数量最少的耕耘耙爪18和较小的动力来进行高速耕耘作业。
间隙t形成于左、右弯曲耕耘耙爪18之间,同时设置有穿过每一间隙t的各平地机刮刀24,从而各平地机刮刀24可以铲刨间隙t处的土层从而事实上尽管存在较大的间隙也不会造成残余未耕土壤。
各耕耘耙爪18采用弹性材料做成为可挠曲的,以致一经挠曲的耕耘耙爪18的恢复力可以粉碎产生在各最端部之间的间隙t之中的残余未耕土壤,从而少量耕耘耙爪可以耕耘具有较大耕耘宽度的农田。
成排的各耕耘耙爪的耕耘操作总宽度S1和S2是旋转式耕耘机耕耘操作宽度的70至90%,从而耕耘可在遗留最小未耕土壤宽度的情况下进行,从而可在较小耕耘负荷和最大耕耘宽度的条件下进行耕耘作业。
由于在相邻各排耕耘耙爪18之间形成有相位差,所以各耕耘耙爪扎进土壤的定时被推后了,而各耕耘耙爪可以设置得可在最小负荷下重复扎入,从而可减小负荷并加强耕耘耙爪18的转动平衡。
此外,可以获得大于预定值的离开地下时耕耘耙爪18最端部的轨迹L2与地面G之间的交咬角,以致,在各耕耘耙爪18离开地下时,耕耘耙爪18的弹力可以促进举升土壤,从而可以获得增大土壤粉碎力和把残余未耕土壤的产生局限至最小的显著效果,提高了耕耘效率。
尽管,在此实施例中,说明了装设在拖拉机后部的旋转式耕耘机,但此机也可用作装设在一种行走式耕耘机后部处的旋转式耕耘机。
虽然已经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一项最佳实施例,但这种说明只为例证目的,并且应当理解,可以在不偏离以下各项权利要求的精神或范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动。
Claims (7)
1.一种旋转式耕耘机,包括:
一水平轴(17);
安装于所述水平轴(17)的多对轴向弯曲的耕耘耙爪(18),所述耕耘耙爪的夹持器(48a、48b)位于与所述水平轴(17)垂直的轴向间隔开的各平行平面上,其中,所述每一对耙爪(18)设置成它们的轴向弯曲指向相同的轴向方向,且每一对耙爪(18)的夹持器(48a、48b)之间具有180°旋转角度差;
其中,分别在位于所述水平轴(17)轴向最端部处的平面以外的各部平面处,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对耙爪(18),所述第一对耙爪(18)的轴向弯曲指向与第二对耙爪(18)的轴向弯曲相反的轴向方向;
其特征在于,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对耙爪(18)的夹持器(48a、48b)之间具有不同于90度的相位差;以及
每一平面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对耙爪(18)的夹持器(48a、48b)的相位不同于相邻平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对耙爪的夹持器的相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耕耘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耙爪制成为弹性耙爪并朝向端部弯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耕耘机,其特征在于,轴向上朝向彼此弯曲的、任一所述平面上的所述第一对耙爪(18)的每一耙爪与所述平面中一相邻平面上的第二对耙爪(18)的每一耙爪的端部之间具有沿所述轴(17)的轴向间隙,从而使沿所述轴(17)的、由所述旋转式耕耘机进行耕耘操作的地面整个范围的70-90%与所有耕耘耙爪(18)直接接触。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耕耘机,其特征在于,用于切割土块的竖向延伸的平地机刮刀(24)在任一对相邻平面上的、轴向上朝向彼此弯曲的、第一对耙爪(18)与第二对耙爪(18)之间安装于所述旋转式耕耘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耕耘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17)的轴线观看时,所述平地机刮刀(24)的位于地面附近的部分位于所述耕耘耙爪(18)的转动轨迹之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耕耘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17)的轴线观看时,所述平地机刮刀(24)的下端位于所述耕耘耙爪(18)的转动轨迹下端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耕耘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17)的轴线观看时,所述平地机刮刀(24)的下端位于所述耕耘耙爪(18)的转动轨迹下端的上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1629794A JP3647906B2 (ja) | 1994-09-09 | 1994-09-09 | 高速ロータリ耕耘装置 |
JP216297/94 | 1994-09-09 | ||
JP6217715A JP2731728B2 (ja) | 1994-09-12 | 1994-09-12 | ロータリ耕耘装置 |
JP217715/94 | 1994-09-12 | ||
JP22148694A JP3647908B2 (ja) | 1994-09-16 | 1994-09-16 | ロータリ耕耘装置による耕耘方法 |
JP221486/94 | 1994-09-16 | ||
JP289211/94 | 1994-10-28 | ||
JP6289211A JP2741350B2 (ja) | 1994-10-28 | 1994-10-28 | 耕耘ロータリ作業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140A CN1159140A (zh) | 1997-09-10 |
CN1251568C true CN1251568C (zh) | 2006-04-19 |
Family
ID=27476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519497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568C (zh) | 1994-09-09 | 1995-09-04 | 旋转式耕耘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780047B1 (zh) |
KR (1) | KR100316459B1 (zh) |
CN (1) | CN1251568C (zh) |
AU (1) | AU3355195A (zh) |
WO (1) | WO19960073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238194B1 (es) * | 2004-12-23 | 2006-11-16 | Howard Iberica S.A. | Maquina agricola. |
KR101258332B1 (ko) | 2010-12-27 | 2013-04-25 | 김준환 | 예초부가 형성된 경운날을 가진 배토기 |
KR200478414Y1 (ko) | 2013-10-30 | 2015-10-07 | 대한민국 | 잔유물제거장치를 포함하는 부분경운이앙기 |
CN104118491B (zh) * | 2014-07-16 | 2016-07-13 | 沈阳农业大学 | 运动轨迹测试装置 |
CN105928481B (zh) * | 2016-04-22 | 2018-11-09 | 扬州大学 | 悬挂式农业机械上的耕深检测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250277A (de) * | 1945-10-09 | 1947-08-31 | Frueh Jun Jakob | Zugmaschine mit von dieser angetriebener, an einem in der Höhe verschwenkbaren Ausleger angeordneter Egge. |
CH291122A (de) * | 1951-02-27 | 1953-06-15 | Frueh Jun Jakob | Für den Anschluss an eine Zugmaschine eingerichtete Spatenegge. |
DE1053226B (de) * | 1957-01-11 | 1959-03-19 | Fahr Ag Maschf | Bodenbearbeitungsgeraet mit Mittelantrieb |
AU445441B2 (en) * | 1969-03-04 | 1974-02-07 | Rotary Hoes Limited | Tillage device |
NL7305802A (zh) * | 1973-04-26 | 1974-10-29 | ||
US4191259A (en) * | 1978-06-19 | 1980-03-04 | Boren Charles F | Rotary cultivator and mulcher |
US4365673A (en) * | 1981-09-10 | 1982-12-28 | Faulkner Arnold T | Tiller head with shiftable blades |
JPS6264202U (zh) * | 1985-10-07 | 1987-04-21 | ||
US4805704A (en) * | 1985-10-12 | 1989-02-21 | Kobashi Kogyo Co., Ltd. | Rotary tilling device |
JPS62202105U (zh) * | 1986-06-13 | 1987-12-23 | ||
JPH0445442Y2 (zh) * | 1986-08-23 | 1992-10-26 |
-
1995
- 1995-09-04 KR KR1019970701484A patent/KR10031645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09-04 WO PCT/JP1995/001758 patent/WO1996007306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5-09-04 CN CNB951949748A patent/CN125156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09-04 AU AU33551/95A patent/AU3355195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5-09-04 EP EP95930040A patent/EP078004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970705334A (ko) | 1997-10-09 |
EP0780047A1 (en) | 1997-06-25 |
KR100316459B1 (ko) | 2002-01-12 |
AU3355195A (en) | 1996-03-27 |
EP0780047A4 (en) | 1998-11-18 |
EP0780047B1 (en) | 2002-12-11 |
CN1159140A (zh) | 1997-09-10 |
WO1996007306A1 (fr) | 1996-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46438U (zh) | 湿地旋耕器 | |
JPH01317301A (ja) | 土壌曝気装置 | |
US4133389A (en) | Hand-held power driven cultivator | |
US4148363A (en) | Soil cultivating implements | |
US4044839A (en) | Soil cultivating machines | |
US3960219A (en) | Soil cultivating implements | |
CN1251568C (zh) | 旋转式耕耘机 | |
CN112655293A (zh) | 一种油菜铲锹式联合耕整机 | |
US3841411A (en) | Cultivator and tines | |
GB1587289A (en) | Soil cultivating implements | |
AU4914699A (en) | Ploughing machine comprising several disc gangs rotating about a common axis | |
EP2401899B1 (en) | Agricultural implement | |
US4109730A (en) | Soil tilling machines | |
JPS6274201A (ja) | 斜め方向の軸のまわりに駆動されるロ−タを備える耕うん機 | |
CA1092420A (en) | Soil cultivating implements | |
CN206149730U (zh) | 旋耕机 | |
RU2602606C1 (ru) | Мотокультиватор со стреловидным расположением осей фрез - мксф | |
AU7189200A (en) | Combination rotary & ripper cultivator | |
US4189006A (en) | Soil cultivating implements | |
GB2127262A (en) | A soil cultivating machine | |
US4181180A (en) | Soil cultivating machines | |
CN209105578U (zh) | 一种农田起垄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旋耕起垄一体机 | |
US4884640A (en) | Soil cultivating implements | |
GB2129263A (en) | Soil cultivating implements | |
US4149600A (en) | Soil cultivating machin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9 Termination date: 2009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