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4985A -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与分组交换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与分组交换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4985A CN1244985A CN98802094A CN98802094A CN1244985A CN 1244985 A CN1244985 A CN 1244985A CN 98802094 A CN98802094 A CN 98802094A CN 98802094 A CN98802094 A CN 98802094A CN 1244985 A CN1244985 A CN 12449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red
- mentioned
- group
- special
- user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19—Network Node Interface, e.g. tandem connections, transit switching
- H04L2012/5624—Path aspects, e.g. path bund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29—Admission control
- H04L2012/5631—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 H04L2012/5632—Bandwidth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29—Admission control
- H04L2012/5631—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 H04L2012/5632—Bandwidth allocation
- H04L2012/5634—In-call negot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ATM传输线路上,对于其频带有保证的专用的VP,使其中的频带对一批具有一定或较多通信量的用户进行多路复用以高效地利用此频带。此外,使其频带无保证的共用VP为低通信量的用户所使用,而在下述条件下进行从共用VP到专用VP或从专用VP到共用VP的切换:(1)在通过专用VP进行通信时,按规则的时间间隔监控用户通信量,当此通信量低于某个阈值时,将专用VP切换为共用VP;(2)当通过共用VP进行通信时,按规则的时间间隔监控用户通信量,当此通信量超过某个域值时,将共用VP切换为专用VP,(3)在条件(2)之外,要是共用VP中的频带不足,则将高通信量用户的VP从共用VP切换为专用VP。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分组交换网络中的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与分组交换网络系统。
现有的固定网络中的分组传送技术可以分为(1)共用路径的多路复用通信方法和(2)专用路径通信方法这样两种分组通信方法。
共用路径的多路复用通信方法是在分组交换节点之间为多个分组用户预设共用的传送链路,于共用传送链路内将包含用户专用的地址信息的各用户的分组多路复用,通过节点间传送。然后在接收节点处,从共用链路中取出分组,参考各用户的专用地址,在对应于此地址的输出传送线路的共用链路中再次多路化传送出,由此顺次地将用户分组送至目标节点,最后到达目标的对方终端。
作为共用通道多路通信方法的例子,一般有如分组交换和帧中继等。是在具有一定频带量的物理链路内进行用户分组多路复用的方法。对于ATM(异步传送方式)的传送,可以举出例如在VP(虚拟路径)链路或者还有在AAL(ATM适应层)类型2之类的VC(虚拟路径)链路内,使用户分组多路化的方法。但一般在通向共用链路的多路复用部中,不进行频带保证而采用FIFO方式。
专用路径的通信方法是在分组交换节点之间为各个分组用户设定专用的有频带保证的传送链路,从而进行路由选择以进行通信的方法。
在各分组交换节点,通过进行交换处理使在各用户的节点之间建立起专用设定的链路,而到达目标方的终端。
作为专用路径通信方法的例子,主要的可举出采用STM(同步传送方式)传送和频带保证型的ATM传送等的分组通信。
研究上述两种分组通信方法可知,共用路径多路复用通信方法的优点是,许多用户能以统计的方式复用某个一定的共用分组链路的频带,因而有良好的传送效率。但是由于同一共用分组链路中多路复用的其他用户的分组通信状况会制约各个用户的分组通信速度,成为“竭尽全力”型的作业方式。
专用路径通信方法同共用路径多路复用通信方法正相反,由于能给各用户以专用的分组链路,就有能保证各个用户的通信频带的优点。但这时,由于其他用户不能利用已分配给各用户的资源,特别是在进行可变速度通信时,在按最宽频带将资源分配给各用户时,会产生分配损耗而致降低传送效率的缺点。
如前所述,现有的共用路径多路复用通信方由于是在同一共用分组链路中多路复用,取决于其他用户的分组通信状况,各用户的分组通信速度受到制约。而在现有的专用路径通信方法中,虽然能保证各用户的通信频带,但由于其他用户不能利用已分配给某个用户的资源,就会有降低传送效率的缺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它提供了通过在进行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和不进行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之间进行切换,来保证可给予用户的频带同时能有效地应用网络内传输路径的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与分组交换网络系统。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第一项发明是这样一种分组交换网络中的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它能切换传送数据的分组交换网络中传送该分组数据的传送连接,其特征在于,此方法包括有:对上述分组数据在上述分组交换网络中的通信业务量进行监控的监控步骤;根据此通信业务量与预定阈值比较的结果,使上述传送连接在对传送上述分组的各用户终端装置进行通信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和不进行保证的传送连接之间进行切换的步骤。
最好是,前述分组交换网络是ATM交换连接,对传送上述分组的各用户终端装置进行通信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是在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中设定的连接,不进行上述保证的传送连接是在共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中的设定的连接,而上述监控步骤是监控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分组数据在前述ATM交换网络中的通信业务量,上述切换步骤则是根据所述用户终端装置的分组数据的前述通信业务量和预定阈值比较的结果,在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和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之间切换前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
所述监控步骤包括测定通信业务量的测定步骤,所述切换步骤则包括:当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连接是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时,将上述测定步骤求得的通信业务量与第一预定阈值比较,在上述通信业务量比第一预定阈值低时,给出使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从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的指令,而当上述所用的连接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时,则将上述测定步骤求得的所述通信业务量和第二预定阈值相比较,当此通信业务量比第二预定阈值高,即给出使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从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的指令这样的步骤;以及根据上述给出切换指令的步骤的指令来切换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连接的步骤。
上述监控步骤还包括测定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通信中用户总的通信量或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备用容量的共用VP或共用VC组的频带监控步骤;
上述切换步骤还可包括,当根据上述共用VP或共用VC组频带监控步骤的调查结果,在共用VP或共用VC组的频带中产生拥挤的情形,则在共用VP内将通信量较多的用户的连接从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的步骤。
上述ATM交换网是具有用户终端装置所连接的基地台、与该基地台连接的交换台、与该交换台连接的网间连接中心以及与此网间连接中心连接的其他网络方终端装置的移动网,该方法还包括:在由上述用户终端装置呼叫时,从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属的前述基地台通过上述交换台,在网间连接台之间于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或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中设定连接的步骤;在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方接收呼叫时,对该用户终端装置的位置登录,根据此登录的用户终端装置的位置,在网间连接中心与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连接的基地台之间,于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或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中设定连接的步骤。
所述测定通信业务量的步骤也可以是在由于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移动而上述所属基地台变更时,重新开始测定的步骤。
从所述用户终端装置呼叫时或是从其他ATM交换网络有来话要求时,可以使用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第二项发明是这样一种分组数据交换网络系统,它能在传送分组数据的分组交换网络中切换传送该分组数据的传送连接,其特征在于,此系统包括:监控上述分组数据在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通信业务量的监控装置;根据上述通信业务量与预定阈值比较的结果,在传送上述分组的各用户终端装置进行通信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和不进行保证的传送连接之间切换前述传送连接的切换装置。
上述分组交换网络是ATM交换网络,对上述传送分组的各用户终端装置进行通信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是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不进行前述保证的传送连接是共用VP或共用VC组内的VC,且最好设置有:在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分组数据的所述ATM交换网络中监控通信业务量的监控装置;处理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分组数据的分组交换装置,即在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和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组内的VC之间,根据前述通信业务量切换所用连接的分组交换装置。
上述监控装置包括:测定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分数据通信业务量的测定装置;使各用户终端装置具有相应前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VP或VC组的类别的状态管理装置;以及给出切换指令的装置,它当此状态管理装置所保持的用户终端装置所用连接的类别是专用VP或专用VC组时,将上述通信业务量同第一预定阈值比较,当此通信业务量比第一阈值低时,给出使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设定从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的指令,当此状态管理装置所保持的连接的类别是共用V或共用VC组时,当上述通信业务量同第二预定阈值相比较而比此第二预定阈值高时,则给出指令,使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设定从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而前述数据交换装置则包括有根据此切换指令装置的指令,切换该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的装置。
所述监控装置还设有对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通信中用户的总通信量或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备用容量进行测定的共用VP或共用VC组的频带监控装置;而所述分组交换装置则设有,根据上述共用VP或共用VC组频带监控装置的调查结果,当共用VP或共用VC组的频带中产生拥挤时,则在共用VP内将通信量较多的用户的连接从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的切换装置。
还设有连接上述ATM交换网络和其他ATM交换网络而根据由此其他ATM交换网络送来的分组数据识别此上述ATM交换网络的用户终端装置的网间连接中心,以及对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位置进行登录的业务控制装置,而前述分组交换装置还设有:根据来自此业务控制装置的位置,在上述用户终端装置连接的基地台和前述ATM交换网络内的所述网间连接中心之间,在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中或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中设定连接的装置。
上述测定通信业务量的装置也可以是由于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移动致上述访问者位置基地台变更时,重新开始测定的装置。
上述分组交换装置当从所述用户终端装置呼叫时或是从其他ATM交换网络有来话要求时,可以使用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
图1概示固定分组网络。
图2概示移动通信网络。
图3示明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移动分组通信网络中切换状态的迁移过程。
下面参照附图,分别就分组网络为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情形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实施形式1(固定网络情形)
在此实施形式1中,按照网络结构、通信设定和切换方法的顺序,说明固定网络情形的ATM交换网络中信道控制程序。
(网络结构)
图1示明固定分组交换网络。图1中,分组交换部210、220等是对来自用户终端205的分组数据进行处理的部分,具有可以用于ATM交换网络290、295中的ATM传送功能。此外,作为分组交换部210、220等功能的一部分,可以加入具体确定分组数据量的通信量测定部250、260等的功能和专用/共用VP切换部的功能(后述)。这里所述的分组数据量的单位,可以使用能测定每单位时间的用户分组数据量等稳定通信量的单位。
指示部270具有通过使来自分组交换部210、220等的结果同状态管理部280中所存在的用户状态相比较,而使用的VP的判定、指示功能。在使用的VP中,存在着在ATM传送路径中进行频带保证的专用VP和不进行频带保证的共用VP,根据条件对于各个用户可以进行从共用VP到专用VP或是从专用VP到共用VP的切换。各个用户当前所用的是哪一种VP则记录于状态管理部280。
指示部270具有下述功能:相对于各分组交换部210、220等进行各用户通信量的测定和所用VP类别的指示,相对于指示部270的一部分时间计测部进行计时开始与时间单位的指示,相对于状态管理部280进行用户状态的查询和改写的功能。
状态管理部280是存储各用户所用VC、VP的数据库,具有根据指示部270的指示,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加载和更新的功能。
(通信设定)
有关网络内所用通信设定程序假设已由用户预先完成了通信设定,在本说明书中予以略去。
在通信设定阶段,作为初始值所使用的VP的类别需预先设定,可根据网络内通信量的特点或用户应用特点来确定作为初始值的专用/共用VP。在本说明书中将初始时使用的VP类别作为共用VP。
(通信中从专用VP到共用VP的切换)
通信中,指示部270根据时间测定部275的时间已到的指示,相对于属于分组交换部210、220的通信测定部250、260等,给出用户分组通信量的测定指示。通信量测定部250、260等,将测定结果返送回指示部270。指示部270相对于状态管理部280查询用户状态。
当用户用的VP是专用VP时,比较通信量结果和用户状态,尽管用户使用了专用VP,但当通信量低于阈值时,仍将所用的VP从专用VP切换为共用VP。
当采用共用VP时,由于是在1VP内收发多个用户的ATM分组,这些分组的传送连接的识别通过VC进行。此外,作为共用VP的特殊形式,如AAL类型2那样,当在1VC内收发多个用户的分组时,也可以考虑由用户专用的ID(CID:复合的用户ID)进行传送连接的识别。对于专用VP所用的传送连接的标识符VCd(专用VC)、切换为共用VP时所用的传送连接的标识符VCm(多路复用VC)、或是采用AAL类型2等时的用户标识符CID的切换,都是用某些个切换逻辑或切换数据进行。
作为最简单的例子,不论是专用VP或是共用VP,当设VCd和VCm(或是CID)的值相同时,仅仅切换VP的值(切换为类型2时,追加类型2用的VC,读出VCd作为CID),即可从专用VP切换为共用VP。从共用VP切换为专用VP时也与此相同。
(通信中从共用VP到专用VP的切换)
通信中,指示部270根据来自时间测定部275的时间已到的指示,相对于属于分组交换部210、220的通信测定部250、260等,给出用户分组通信量的测定指示。通信量测量部250、260等将测定结果返送回指示部270。指示部270相对于状态管理部280查询用户状态。
当用户所用的VP是共用VP时,比较通信量结果和用户状态,尽管用户使用了共用VP,但当通信量高于阈值时,仍将所用的VP从共用VP切换为专用VP。
作为从共用VP到专用VP切换的触发机制,可以利用由于共用VP内的通信中用户的信息量增加而产生的共用VP的频带的紧张,这时可以从共用VP中使用了较多频带的用户切换为专用VP。
实施形式2(移动网络情形)
在此实施形式2中,按照网络结构、通信设定和切换方法的顺序,说明移动网络情形的ATM交换网络中信道控制程序。
图2示明移动分组通信网。图2的移动分组通信网与图1的固定分组交换网不同,具有进行用户的位置登录的功能(这里不仅是在等待接收状态,还包括伴随通信中通信路径变更的位置登录),附设有服务控制装置(SCP)397。此外,还可附加对移动分组通信网外接收的其他的IP分组与移动分组通信网内用于识别用户的移动机构(例如移动机构305)的序号进行识别的功能模块(NIM)393。在本实施形式2中,于上述服务控制装置397中含有与实施形式1所用状态管理部280有同样功能的管理部396。
(初始通信设定和移动方呼叫)
移动台309通过所属基地台(BS)312相对交换台(MSC)发送分组通信开始要求信号。在此,移动台309具有用户终端301、适配器303以及移动机构305。MSC根据接收的信号,分析和判定接收目的地,设定到达与接收目的地连接的网间连接中心(PGW)322的路径。对接收目的地的分析与判定可以在MSC317中通过所具有的位置或地点数据解决,或也可以将此位置数据预存于SCP 397中,以MSC 317查询SCP 397的形式进行。
这时,所准备的ATM网络1的VP类别,作为初始值选择能获取构成网络的特征。例如,由于BS 312~MS 317之间的传输频带少,当判断需更好地节约VP资源时,作为初始设定采用共用VP。相反,在为了能不使用户受到通信量拥挤的影响时,作为初始值则可采用专用VP。
(初始通信设定和移动台呼叫)
移动台309处于等待接收状态时,监控着从BS 312定期地发送的寻呼信道,识别属于接收状态最佳的位置区。移动台309在进入新的位置区时,通过所属的BS 312、MSC 317,对SCP 397发送位置登录要求。
从网间连接中心322接收到通信开始要求信号时,在网间连接中心322中根据接收的分组地址识别移动机构305的序号,相对于SCP397查询移动台所属的位置区。查询的结果能通过MSC 317、BS 312进行移动台309的呼叫。
ATM交换网络309、395内采用的VP类别,作为初始值选择能获取构成网络的特征。例如,由于BS 312~MS 317之间的传输频带少,当判断需更好地节约VP资源时,作为初始设定采用共用VP。相反,在为了能使用户不受到通信量拥挤的影响时,作为初始设定则可采用专用VP。
(通信中从专用VP到共用VP的切换)
通信中,指示部370根据时间计测部375的时间已到的指示,相对于分组交换部310、315、320等所属的通信量测定部350、355、360等中的至少一个,给出用户分组通信量的测定的指示。接收到此指示的通信量测定部350、355、360等将测定结果返回指示部370。指示部370相对于状态管理部询问用户的状态。在由于移动台309的移动而使访问者位置BS 312变动时,由于需要根据至目的地的新路径中通信量状况来判断VP的切换,也可参考以所用的ATM网络390中路径的变化作为触发机制来送出通信量测定要求的情形。上述情形取决于网络的构成的。
当用户使用的VP是专用VP时,比较通信量结果与用户状态,尽管用户使用了专用VP,但当通信量低于阈值时,仍将所用的VP从专用VP切换为共用VP。
当采用共用VP时,由于是在1VP内收发多个用户的ATM分组,这些分组的传送连接的识别通过VC进行。此外,作为共用VP的特殊形式,如AAL类型2那样,当在1VC内收发多个用户的分组时,也可以考虑由用户专用的ID(CID:复合的用户ID)进行传送连接的识别。对于专用VP所用的传送连接的标识符VCd(专用VC),切换共用VP时所用的传送连接的标识符VCm(多路复用VC)、或是采用AAL类型2等时的用户标识符CID的替换,都是用某些个切换逻辑或切换数据进行。作为最简单的例子,不论是专用VP或是共用VP,当设VCd和VCm(或是CID)的值相同时,仅仅切换VP的值(切换为类型2时追加类型2用等的VC,读出VCd作为CID),即可从专用VP切换为共用VP。从共用VP切换为专用VP时也与此相同。
(通信中从共用VP到专用VP的切换)
通信中,指示部370根据时间计测部的时间已到的指示,相对于分组交换部312、315、320等所属的通信量测定部350、355、360等中的至少一个,给出用户分组通信量测定的指示。接收到指示的通信量测定部350、355、360等将测定结果返回指示部370。指示部370相对于状态管理部390询问用户状态。在由于移动台309的移动而使访问者位置BS312变动时,也可考虑以ATM网390的路径的变动为触发机制而发送通信量测定要求的情形。这种情形取决于网络的构成。
当用户所用VP为共用VP时,比较通信量结果和用户状态,尽管用户使用了共用VP,但当通信量超过了阈值时,也将所用的VP从共用VP切换为专用VP。
此外,作为从共用VP切换为专用VP的触发机制,当共用VP内通信中用户的通信量增加而致此共用VP的频带发生拥挤时,便从共用VP中使用更多频带的用户切换为专用VP。
图3示明上述实施形式2的状态迁移情形。
图3中,当用户存在呼叫要求时(S10),首先分配共用VP内的VC(S20)。也即通信状态成为频带共用型(S30)。在此,经过一定时间,当时间已到时(S40),进行通信量监控(S50),当通信量<阈值时返回步骤S40,改变为等待时间的到达;当通信量>阈值时,即分配专用VP内的VC(S60)。也即通信状态成为频带保证型(S80)。另外,当时间已到时,也可以以共用VP内的频带拥挤为触发机制,使特定用户以后进入专用VP(S70)。此时,当经过一定时间而时间已到时(S90),进行通信量的监控(S100),当通信量>阈值时,返回步骤S90,改变为等待时间的到达,而当通信量<阈值时,分配共用VP内的VC(S20)。在步骤S100,通信量=阈值时,可以返回步骤S90等待,也可转移到步骤S20。
此外,当相对于步骤S50中转移到专用VP时的阈值A来降低步骤100中转移到共用VP时的阈值B时,还可防止切换中的颤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ATM传输线路中,通过使进行频带保证的专用VP内频带为一定通信量之上的多个用户多路复用,可以使其高效地利用。此外,为使存在对于低通信量用户用的不进行频带保证的共用VP,可根据以下条件从共用VP切换为专用VP或从专用VP切换为共用VP。
(1)在由专用VP的通信中,每隔一定时间监控用户的通信量,当低于某个阈值之下时,从专用VP切换为共用VP。
(2)在由公用VP的通信中,每隔一定时间监控用户的通信量,当超过某个阈值时,从共用VP切换为专用VP。
(3)在上述条件(2)之外再加上,当共用VP内产生频带不够时,即把高通信量的用户从共用VP切换为专用VP。
由此就能给共用VP内的低通信量用户提供有实效的频带保证。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2的图2中,示明了在交换台(MSC)317中设置了时间计测部375、指示部370,但此时间计测部375与指示部370也可设置于服务控制装置(SCP)之中。
再有,实施形式1与实施形式2的指示部270、370,时间计测部275、375以及状态管理部280、396也可分散布置于各通信量测定部分250、260、350、355、360中。这时,各通信量测定部进行独立的时间管理、测定管理与状态管理,在判断专用VP和共用VP的切换时,进行与各节点的连接管理部的通信,对各用户进行节点间使用VP的匹配。
各实施形式的通信量测定部250、260、350、355、360,最好是把上下连接另设于设定连接的各链路单位上。其理由是,由于节点间的链路使所设定的共用VP的频带或共用VP内多路复用的用户不同,致使各链路中共用VP的拥挤状况不同。
各实施形式中所用的共用/专用频带,不仅是按VP分而且是在VP之内分成若干不同的频带,也可以将其中之一作为进行频带保证的VC组(专用VC组),而将其中的另一作为不进行频带保证的VC组(共用VC组)。这时,共用/专用的频带控制即以此VC组为对象。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数据的带宽控制方法和分组交换网系统,通过进行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和进行频带共用的传送连接的两个接点在通信中进行切换,就可以根据通信量给予用户以恰当的频带,从而使可以经济地利用网内资源的数据交换网络内的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和分组交换网络系统成为可能。
Claims (14)
1.分组交换网络中的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该网络能传送数据,能切换传送该分组数据的传送连接,其特征在于,此方法包括有:对上述分组数据在上述分组交换网络中的通信业务量进行监控的监控步骤;根据此通信业务量与预定阈值比较的结果,使上述传送连接在对传送上述分组的各用户终端装置进行通信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和不进行保证的传送连接之间进行切换的步骤。
2.权利要求1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数据的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分组交换网络是ATM交换网络,对传送上述分组的各用户终端装置进行通信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是在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中设定的连接,不进行上述保证的传送连接是在共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中的设定的连接,而上述监控步骤是监控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分组数据在前述ATM交换网络中的通信业务量,上述切换步骤则是根据所述用户终端装置的分组数据的前述通信业务量和预定阈值比较的结果,使前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在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和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之间进行切换。
3.权利要求2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控步骤包括测定通信业务量的测定步骤,所述切换步骤则包括:当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连接是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时,将上述测定步骤求得的通信业务量与第一预定阈值比较,在上述通信业务量比第一预定阈值低时,给出使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从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的指令,而当上述所用的连接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时,则将上述测定步骤求得的所述通信业务量和第二预定阈值相比较,当此通信业务量比第二预定阈值高,即给出使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从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的指令这样的步骤;以及根据上述给出切换指令的步骤的指令来切换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连接的步骤。
4.权利要求3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监控步骤还可包括测定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通信中用户总的通信量或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备用容量的共用VP或共用VC组的频带监控步骤;
上述切换步骤还可包括,当根据上述共用VP或共用VC组频带监控步骤的调查结果,在共用VP或共用VC组的频带中产生紧迫的情形,则在共用VP内将通信量较多的用户的连接从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共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的步骤。
5.权利要求3或4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ATM交换网是具有用户终端装置所连接的基地台、与该基地台连接的交换台、与该交换台连接的网间连接中心以及与此网间连接中心连接的其他网络方终端装置的移动网,该方法还包括:在由上述用户终端装置呼叫时,从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属的前述基地台通过上述交换台,在网间连接台之间于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或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中设定连接的步骤;在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方接收呼叫时,对该用户终端装置的位置登录,根据此登录的用户终端装置的位置,在网间连接中心与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连接的基地台之间,于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或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中设定连接的步骤。
6.权利要求5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通信业务量的步骤也可以是由于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移动致上述所属基地台变更时,重新开始测定的步骤。
7.权利要求5或6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用户终端装置呼叫时或是从其他ATM交换网络有来话要求时,可以使用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
8.一种分组数据交换网络系统,它能在传送分组数据的分组交换网络中切换传送该分组数据的传送连接,其特征在于,此系统包括:监控上述分组数据在所述分组交换网中通信业务量的监控装置;根据上述通信业务量与预定阈值比较的结果,在传送上述分组的各用户终端装置进行通信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和不进行保证的传送连接之间切换前述传送连接的切换装置。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组交换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组交换网络是ATM交换网络,对上述传送分组的各用户终端装置进行通信频带保证的传送连接是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不进行前述保证的传送连接是共用VP或共用VC组内的VC,且设置有:在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分组数据的所述ATM交换网络中监控通信业务量的监控装置;处理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分组数据的分组交换装置,即在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和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组内的VC之间,根据前述通信业务量切换所用连接的分组交换装置。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组交换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监控装置包括:测定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分组数据通信业务量的测定装置;使各用户终端装置具有相应前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VP或VC组的类别的状态管理装置;以及给出切换指令的装置,它在此状态管理装置所保持的用户终端装置所用连接的类别是专用VP或专用VC组时,将上述通信业务量同第一预定阈值比较,当此通信业务量比第一阈值低时,给出使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设定从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的指令,当此状态管理装置所保持的连接的类别是共用V或共用VC组时,当上述通信业务量同第二预定阈值相比较而比此第二预定阈值高时,则给出指令,使上述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设定从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而前述数据交换装置则包括有根据此切换指令装置的指令,切换该用户终端装置所用的连接的装置。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组交换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还设有对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通信中用户的总通信量或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备用容量进行测定的共用VP或共用VC组的频带监控装置;而所述分组交换装置则设有,根据上述共用VP或共用VC组频带监控装置的调查结果,当共用VP或共用VC组的频带中产生紧迫时,则在共用VP内将通信量较多的用户的连接从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切换为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的切换装置。
12.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分组交换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ATM网络是移动网络,而且还设有连接上述ATM交换网络和其他ATM交换网络而根据由此其他ATM交换网络送来的分组数据识别此上述ATM交换网络的用户终端装置的网间连接中心,以及对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位置进行登录的业务控制装置,而前述分组交换装置还设有:根据来自此业务控制装置的位置,在上述用户终端装置连接的基地台和前述ATM交换网络内的所述网间连接中心之间,在专用VP内或专用VC组内的VC中或是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中设定连接的装置。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组交换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测定通信业务量的装置也可以是由于上述用户终端装置的移动致上述访问者位置基地台变更时,重新开始测定的装置。
14.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分组交换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组交换装置当从所述用户终端装置呼叫时或是从其他ATM交换网络有来话要求时,可以使用共用VP内或共用VC组内的VC。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99220/1997 | 1997-10-30 | ||
JP29922097A JP3471588B2 (ja) | 1997-10-30 | 1997-10-30 | パケット交換網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データの帯域制御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交換網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4985A true CN1244985A (zh) | 2000-02-16 |
CN1120597C CN1120597C (zh) | 2003-09-03 |
Family
ID=17869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8020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0597C (zh) | 1997-10-30 | 1998-10-30 |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与分组交换网络系统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97370B1 (zh) |
EP (1) | EP0967755B1 (zh) |
JP (1) | JP3471588B2 (zh) |
KR (2) | KR100395609B1 (zh) |
CN (1) | CN1120597C (zh) |
CA (1) | CA2276417C (zh) |
DE (1) | DE69834905T8 (zh) |
WO (1) | WO1999023788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39579B2 (en) | 2002-10-30 | 2006-11-21 | Kabushika Kaisha Toshiba | Relay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0382538C (zh) * | 2003-07-17 | 2008-04-1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频带监视方法及具有频带监视功能的包传送装置 |
CN102083142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频带控制系统、负载分散装置以及频带控制装置 |
CN101516045B (zh) * | 2003-02-03 | 2011-07-27 |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 信息传送网络系统、分组交换机以及分组线路交换机 |
CN111599228A (zh) * | 2020-04-29 | 2020-08-28 | 滨州学院 | 一种在线教育培训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46765B2 (ja) | 1999-07-09 | 2004-07-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転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US7120934B2 (en) * | 2000-03-30 | 2006-10-10 | Ishikawa Mark M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identifying and responding to fraudulent requests on a network |
EP1244256A3 (de) * | 2001-03-21 | 2004-03-1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ynamischen Regelung der Ressourcenaufteilung in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 |
DE102005053686B3 (de) * | 2005-11-10 | 2007-05-31 | Musictrace Gmbh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Überwachen eines Datensenders |
JP2008098798A (ja) * | 2006-10-10 | 2008-04-24 | Nec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伝送状況判定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
KR20130017058A (ko) * | 2011-08-09 | 2013-02-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그 hec 연결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30837A (ja) * | 1990-11-26 | 1992-11-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Atmセル速度調整方式 |
JP3278865B2 (ja) * | 1991-06-28 | 2002-04-3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トラヒック制御方法 |
JPH05304541A (ja) | 1992-04-27 | 1993-11-16 | Fujitsu Ltd | 端末装置 |
JP2987258B2 (ja) * | 1992-07-13 | 1999-12-06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非同期転送モード通信網におけるトラヒック監視方式 |
KR960002684B1 (ko) * | 1992-12-29 | 1996-02-24 | 재단법인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소 | 비동기 전달 모드(atm)망에서 평균 셀 전송 속도를 감시하는 사용 파라미터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WO1995003657A1 (fr) * | 1993-07-21 | 1995-02-02 | Fujitsu Limited | Central mta |
JPH07154397A (ja) * | 1993-11-26 | 1995-06-16 | Nec Corp | セル廃棄低減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KR960004709B1 (ko) * | 1993-11-30 | 1996-04-12 | 한국전기통신공사 | 비동기 전송모드(atm)망에서 공용 대역을 이용한 전송 대역 할당 및 관리 방법 |
DE69430627T2 (de) * | 1994-06-28 | 2002-10-17 | Hewlett-Packard Co. (N.D.Ges.D.Staates Delaware), Palo Alto |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Plannung von Zellenübertragung von virtuellen Kanälen mit garantierter Bandbreite |
JP2625388B2 (ja) | 1994-08-24 | 1997-07-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間接続装置 |
KR970002749B1 (ko) * | 1994-11-23 | 1997-03-10 | 양승택 | 적응제어 대역관리 방법 |
JP3155164B2 (ja) * | 1995-03-09 | 2001-04-09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マルチクラスデータ通信方法,データ交換機およびデータ端末 |
JP3327315B2 (ja) * | 1995-07-25 | 2002-09-2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Atm通信網 |
WO1997004564A1 (en) | 1995-07-19 | 1997-02-06 |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 Allocated and dynamic bandwidth management |
JPH1028123A (ja) | 1996-07-11 | 1998-01-27 | Toshiba Corp | ネットワークのデータ通信方式 |
US5982748A (en) * | 1996-10-03 | 1999-11-09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dmission of connection requests |
US6097722A (en) * | 1996-12-13 | 2000-08-01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Bandwidth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systems for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networks using variable virtual paths |
US6148001A (en) * | 1997-06-12 | 2000-11-14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Multipoint-to-point system which multiplexes complete packets comprised of ATM cells on to a single virtual channel connection |
US6075772A (en) * | 1997-08-29 | 2000-06-1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ontrolling data flow for guaranteed bandwidth connections on a per connection basis |
US6141329A (en) * | 1997-12-03 | 2000-10-31 | Natural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 Dual-channel real-time communication |
-
1997
- 1997-10-30 JP JP29922097A patent/JP347158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
- 1998-10-30 KR KR10-2002-7004736A patent/KR10039560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10-30 KR KR10-1999-7005922A patent/KR10042120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10-30 CA CA 2276417 patent/CA2276417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10-30 EP EP98950465A patent/EP096775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10-30 WO PCT/JP1998/004922 patent/WO1999023788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8-10-30 CN CN98802094A patent/CN112059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10-30 DE DE1998634905 patent/DE69834905T8/de active Active
-
1999
- 1999-06-30 US US09/343,488 patent/US669737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39579B2 (en) | 2002-10-30 | 2006-11-21 | Kabushika Kaisha Toshiba | Relay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516045B (zh) * | 2003-02-03 | 2011-07-27 |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 信息传送网络系统、分组交换机以及分组线路交换机 |
CN100382538C (zh) * | 2003-07-17 | 2008-04-1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频带监视方法及具有频带监视功能的包传送装置 |
CN102083142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频带控制系统、负载分散装置以及频带控制装置 |
CN111599228A (zh) * | 2020-04-29 | 2020-08-28 | 滨州学院 | 一种在线教育培训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421200B1 (ko) | 2004-03-04 |
CA2276417C (en) | 2003-10-21 |
WO1999023788A1 (fr) | 1999-05-14 |
DE69834905D1 (de) | 2006-07-27 |
JP3471588B2 (ja) | 2003-12-02 |
EP0967755A1 (en) | 1999-12-29 |
KR100395609B1 (ko) | 2003-08-25 |
DE69834905T2 (de) | 2007-05-24 |
KR20020045608A (ko) | 2002-06-19 |
KR20000069783A (ko) | 2000-11-25 |
US6697370B1 (en) | 2004-02-24 |
CA2276417A1 (en) | 1999-05-14 |
EP0967755B1 (en) | 2006-06-14 |
CN1120597C (zh) | 2003-09-03 |
EP0967755A4 (en) | 2003-06-18 |
DE69834905T8 (de) | 2007-12-13 |
JPH11136255A (ja) | 1999-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45690B2 (en) | Selective comb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FI103457B (fi) | Menetelmä pakettivälitteiseen tiedonsiirtoon | |
JPS61127250A (ja) | パケツト交換方式 | |
CN1192679C (zh) | 异步传送模式交换机中的自配置处理器 | |
CN1156945A (zh) | 保持在切换期间传输数据的构成 | |
JPH0646082A (ja) | 情報転送制御方式 | |
CN1244985A (zh) |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分组数据的频带控制方法与分组交换网络系统 | |
CN1159267A (zh) | 用于分组方式数据连接的路由再选的方法 | |
JPH05136898A (ja) | 可変帯域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48369C (zh) | 在异步传输模式操作的通信系统中分配通信技术资源的方法 | |
CN1820471A (zh) | 用于通信网络的自适应连接高速缓存 | |
CN1082793A (zh) | 一种用于具有“快电路”特性的开关排队系统 | |
EP0731620B1 (en) | Handover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ATM switch | |
KR0152390B1 (ko)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국과 기지국간의 다중화된 중계선 경로 구성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100648580B1 (ko) | 용량이 다른 데이터 패킷의 효율적 이용을 위한 방법 및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중앙 제어국과 가입자 장치 | |
KR100312310B1 (ko) | 무선 가입자망에서 다수의 무선링크를 관리하는 방법 | |
JP2510875B2 (ja) | トラヒック監視方式 | |
US7130267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bandwidth in a network node | |
KR100281423B1 (ko) | 대용량 통신처리 시스템에서 각 망정합 장치간 브로드 캐스팅을이용한 경로 설정 방법 | |
US20080002577A1 (en) |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shapers | |
JP3325244B2 (ja) | 帯域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網 | |
FI110348B (fi) | ISDN-kuulostus | |
JP3558753B2 (ja) | フレーム転送優先処理装置 | |
KR100296033B1 (ko)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에이-티-엠 전송 방법 | |
EP1264510B1 (en) | Adaptation of transmission capacity in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using atm-cell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903 Termination date: 2015103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