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复方胃蛋白酶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药用组合物,具体来说,是一种复方胃蛋白酶散剂,该复方胃蛋白酶散剂具有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用途,以及该复方胃蛋白酶散剂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是常见病之一,中药治疗一般采用汤剂,丸剂制成口服药,但一般药物经消化道以后,部分有效成分难于吸收,且消化道内药效仅能维持几小时,须一日服用多次,并长期服药,且熬煮制药过程中,部分有效成分被破坏,使药物药效不能充分发挥。尤其小儿吃药十分困难,且上医院看病、拿药熬药均十分麻烦。
CN1104514A公开了一种治疗肠胃消化病小儿软骨病的中成药,该中成药包括以下中药材成分及其各成分重量克数:东参20-55g、穿山甲13-40g、白术31-63g、积壳30-65g、鸡内金13-45g、雷丸30-65g、玉片40-70g、朱砂18-45g、使君子70-140g、二丑10-70g和干姜5-25g。这些中药材成分重量克数需要视治疗之病人不同、疾病不同与病情不同而适量加减。
(三)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复方胃蛋白酶散剂,该复方胃蛋白酶散剂能够有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等症,并且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复方胃蛋白酶散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
本复方胃蛋白酶散剂,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胃蛋白酶20-40份 白术380-420份 山楂550-630份
山药550-630份 鸡内金370-420份 蔗糖950-1000份。
所述组分优选配比是:
胃蛋白酶31.6份 白术400份 山楂600份
山药600份 鸡内金400份 蔗糖970份。
上述实施方案所提到的中药材的来源如下:
胃蛋白酶:为猪、牛、羊的胃粘膜中提取的胃蛋白酶,有助消化的功效。
白术(炒):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山药:为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
山楂:蔷薇科植物山桂的干燥成熟果实。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效。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的功效,用于食积不消。
本发明的上述组方可以直接研磨成粉或经过本领域常规提取技术如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的提取精制作为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药物的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组合制成各种药学剂型如散剂、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注射剂、胶囊剂等等。其中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根据不同的剂型而选择。所用的这些载体或赋形剂对于制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可以决定的。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可以按照以下三种方法制备:
第一种方法,它含有下列步骤:按照上述用量称取原料中药材;将上述药材除胃蛋白酶外,其余干燥粉碎成细粉,另加蔗糖粉按比例与胃蛋白酶配研,过筛,混匀,分装制成。
第二种方法,它含有下列步骤:按照上述用量称取原料中药材;将上述药材除胃蛋白酶外,其余干燥粉碎成粗粉,以50-60%的乙醇为溶媒在60-70℃回流提取,提取液经回收乙醇后,低温浓缩成稠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另加蔗糖粉按比例与胃蛋白酶配研,过筛,混匀,分装制成。
第三种方法,它含有下列步骤:按照上述用量称取原料中药材;将上述药材除胃蛋白酶外,其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3小时,第二次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澄清,低温蒸发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另加蔗糖粉按比例与胃蛋白酶配研,过筛,混匀,分装制成。
【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治疗小儿积食、食后腹胀、大便清稀、消化不良等症。用该组合物粉末或其提取物作活性成分制成的药剂对治疗小儿积食、食后腹胀、大便清稀、消化不良等症的总疗效为95-100%。经急性与长期毒性试验,加大到常用量200倍表明无毒副作用。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试验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散剂的制备
按照下列用量称取这些原料中药材:
胃蛋白酶31.6份 白术400份 山楂600份
山药600份 鸡内金400份 蔗糖970份
将上述药材除胃蛋白酶外,其余干燥粉碎成细粉,另加蔗糖粉按比例与胃蛋白酶配研,过筛,混匀;制成。
实施例2:散剂的制备
按照下列用量称取这些原料中药材
胃蛋白酶31.6份 白术400份 山楂600份
山药600份 鸡内金400份 蔗糖970份
将上述药材除胃蛋白酶外,其余干燥粉碎成粗粉,以50-60%的乙醇为溶媒在60-70℃回流提取,提取液经回收乙醇后,低温浓缩成稠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另加蔗糖粉按比例与胃蛋白酶配研,过筛,混匀,制成。
实施例3:散剂的制备
按照下列用量称取这些原料中药材
胃蛋白酶31.6份 白术400份 山楂600份
山药600份 鸡内金400份 蔗糖970份
将上述药材除胃蛋白酶外,其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3小时,第二次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澄清,低温蒸发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另加蔗糖粉按比例与胃蛋白酶配研,过筛,混匀,制成。
试验例1:本发明物对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年龄在产后40天-10周岁儿童,男性和女性儿童;中医辩证为:
脾气虚兼乳食内伤:见(1)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2)脉细弱,指纹沉滞;(3)体倦无力;(4)神疲懒言。
脾虚者:主症见1、胃纳食少或食欲差;2、大便不正常(溏烂、先硬后溏、时溏时硬)3、食后腹胀或午后腹胀,次症见:口淡不渴,喜热饮,口流清涎,腹痛绵绵,喜安喜温,恶心呕吐、脘闷、肠鸣、消瘦、面色萎黄等。
脾气度挟湿症:症见脾气虚症加大便溏泄、舌苔白腻。
脾肾阳虚症:症见脾气虚症加胃寒肢冷,食入即泻,大便清稀,顽固不化,面色胱白,囟门凹陷。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散剂,口服,一次0.75g,一日2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给予CN1104514A的中成药治疗6个月。
(3)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对患者临床常见症状、进行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内分别做血尿便常规化验、心、肝、肾功能指标检测,用常规方法测定。
(4)疗效指标:
1、本发明实施例1的散剂对小儿脾虚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其中:临床痊愈率为68.9%,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总有效率为84.6%,显痊愈为17.30%,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散剂对小儿脾虚患者的临床观察
组别 |
临床分级 |
病例数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本发明物 |
轻 |
45 |
32 |
11 |
2 | |
100 |
中 |
58 |
39 |
14 |
5 | |
100 |
重 |
16 |
11 |
3 |
2 | |
100 |
对照组 |
轻 |
18 |
3 |
6 |
5 |
4 |
77.8 |
中 |
21 |
4 |
11 |
3 |
3 |
85.7 |
重 |
13 |
2 |
7 |
3 |
1 |
92.3 |
2.本发明实施例1的散剂对小儿脾气虚挟湿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其中临床痊愈率为56.5%,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75%,临床痊愈率为18.8%,其总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散剂对小儿脾气虚挟湿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组别 |
临床分级 |
病例数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本发明物 |
轻 |
52 |
31 |
17 |
2 |
2 |
96.1 |
中 |
36 |
21 |
8 |
6 |
1 |
97.2 |
重 |
27 |
13 |
5 |
6 |
3 |
88.9 |
对照组 |
轻 |
22 |
3 |
11 |
3 |
5 |
77.3 |
中 |
14 |
4 |
5 |
2 |
3 |
78.6 |
重 |
12 |
2 |
4 |
2 |
4 |
66.7 |
3、本发明实施例1的散剂对小儿脾阳虚患者的临床观察,其总有效率为94.6%,其中痊愈为64%,而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75.4%,痊愈率为19.7%,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3。
表3本发明物对小儿脾阳虚患者的临床观察
组别 |
临床分级 |
病例数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本发明物 |
轻 |
52 |
34 |
18 |
2 |
2 |
96.4 |
中 |
42 |
29 |
10 |
1 |
2 |
95.2 |
重 |
13 |
8 |
1 |
2 |
2 |
84.6 |
对照组 |
轻 |
23 |
4 |
8 |
5 |
6 |
73.9 |
中 |
21 |
5 |
7 |
5 |
4 |
81 |
重 |
17 |
3 |
5 |
4 |
5 |
70.6 |
4、本品临床观察最短为一个月,最长为2个月,在治疗期间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本品对小儿泄泻尤其是绿便,顽固不化、泄泻不止者有药到立止之效,亦是本产品的显著特点之一。
试验例2:本发明物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方法:
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动物:Wistar大鼠6-8周龄购自北京动物中心
试剂:均为市售
(2)试验方法:取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雄雌20只,雄雌皆用,1组为空白对照组,给生理盐水20ml/kg,2组、3组均分别给本发明物沉悬液,剂量为24g/kg、12g/kg。连续给药8周。每4周称体重一次,随时观察大鼠活动情况,于末次给药后2小时,从眼眶采血测定每组大鼠血象血液生化指标,后处死全部动物,尸检并剖取主要脏器做组织学检查。
(3)试验结果:
一、对动物一般情况和体重增长的影响:
给药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的一般情况如行为、活动、毛发、食欲、粪便等均无明显异常,给药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物对大鼠体重净增值(X、g)的影响
组别 |
大鼠数 |
始重 |
4周 |
8周 |
对照 |
20 |
168±22 |
222±40 |
269±36 |
低剂量 |
20 |
164±24 |
230±37 |
274±34 |
高剂量 |
20 |
165±32 |
236±30 |
280±41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二、血液学检查结果
分别于给药8周后由眼眶静脉采血,测定外周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血红蛋白含量,结果给药8周各项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物对大鼠血象的影响
|
大鼠数(只) |
红细胞1012/L |
血红蛋白g/L |
血小板108/L |
白细胞 |
总数108/L |
淋巴% |
中性% |
对照 |
20 |
9.5±1.4 |
110±5 |
234±38 |
9.6±2.1 |
75±4.6 |
24.7±5.2 |
低剂量 |
20 |
9.5±2.0 |
107±7 |
253±52 |
10.2±2.8 |
75.3±3.7 |
24.8±5.4 |
高剂量 |
20 |
9.4±1.8 |
112±8 |
247±48 |
10.6±2.7 |
74.8±4.4 |
25.4±5.0 |
三、血液生化指标
分别于给药8周后采血测定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结果表明,给药8周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结果见表3。
表3本发明物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组别 |
大鼠数(只) |
ALP(白蛋白)(U/L) |
ALP(白蛋白)(U/L) |
ALP(白蛋白)(U/L) |
Gr(肌酐)(umol/L) |
对照 |
20 |
38±3 |
84±9 |
10.3±2.5 |
70.8±11.9 |
低剂量 |
20 |
39±2 |
86±10 |
10.6±2.7 |
72.3±11.7 |
高剂量 |
20 |
37±3 |
88±12 |
10.8±3.1 |
70.6±12.1 |
注: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大于0.05。
四、组织学检查
1、脏器系数:给药8周后分别测定大鼠的心,肝、脾、肺、肾的脏器系数。结果表明,两个给药组大鼠的所有脏器系数与空白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4。
表4本发明物对脏器重量(脏器重/体重,×10
-8)的影响
组别 |
大鼠数 |
心 |
肝 |
肾 |
肺 |
脾 |
对照组 |
20 |
2.80±0.34 |
17.83±1.87 |
3.48±0.72 |
4.04±0.52 |
2.16±0.24 |
低剂量 |
20 |
3.10±0.36 |
18.14±1.72 |
3.49±0.68 |
3.98±0.46 |
2.17±0.26 |
高剂量 |
20 |
3.18±0.35 |
17.54±1.43 |
3.57±0.77 |
4.02±0.58 |
2.20±0.26 |
注:各剂量组对照组比较P值均大于0.05。
2、组织学检查:给药8周处死动物解剖各组动物,对其主要脏器进行大体标本检查均未见有异常病理变化。取本品高剂量组及空白组大鼠心、肝、脾、肺、肾和胃标本固定取材,做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可见本品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均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