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207746C - 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及特性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及特性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7746C
CN1207746C CNB021302006A CN02130200A CN1207746C CN 1207746 C CN1207746 C CN 1207746C CN B021302006 A CNB021302006 A CN B021302006A CN 02130200 A CN02130200 A CN 02130200A CN 1207746 C CN1207746 C CN 120774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electron emission
electron
voltage
pu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302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02294A (zh
Inventor
青木修司
小口高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02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2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77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77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85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using tables for spatial correction of displa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Manufacture Of Electron Tubes, Discharge Lamp Vessels, Lead-In Wires, And The Like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及特性调整装置,以简易的工序使多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及调整时间基本相同。上述特性调整方法包括:设定特性调整目标值的工序;对每个特性移动电压值制作特性调整表的工序;对每个电子发射元件,使特性移动到特性调整目标值的移动工序;以及监视上述电子发射特性的变化,再设定特性移动条件的工序。

Description

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及特性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表面传导型发射元件的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及特性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作为电子发射元件已知有热阴极元件和冷阴极元件两种。其中,冷阴极电子源已知有例如场致发射型元件(以下记为FE)、金属/绝缘层/金属型元件(以下记为MIME)、表面传导型电子发射元件(以下记为SCE)等。
如日本专利特开平0-342636号公报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申请人对多个SCE进行单纯矩阵布线的多电子源以及应用此多电子源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了研究。
构成多电子源的SCE,由于工序上的变动,各个元件的电子发射特性会产生多多少少的偏差,在用其制作显示装置的场合,存在其特性的偏差表现为亮度偏差的问题。针对这一点,利用SCE的电子发射特性的记忆性而使特性一致的发明已经由本申请人在特开平10-228867号公报中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上述已有的技术(特开平10-228867号公报)的SCE的电子发射特性的记忆性,使多电子源的特性均匀化,在这一点上是与已有技术相同的,但其改进之处是使其适于电子源显示屏的批量化工程。
在现有技术的构成中,在将特性均匀化加工引入电子源制造工艺加工工序中时,在每个电子发射元件的特性调整的调整时间上容易产生偏差,其结果是每个电子源显示屏的特性调整的调整时间及调整后的电子发射特性可能发生偏差。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构成多电子源的SCE的电子发射特性的记忆性,对每个电子发射元件各不相同或者在多个电子源显示屏之间变化,也可以以大致相同的加工时间制造具有大致相同的电子发射特性的电子源显示屏的制造工艺。
就是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简易的工序使多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及调整时间基本相同的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及特性调整装置。
在本发明中,在特性调整前,对全部元件的初始电子发射电流进行测定并设定特性调整目标值,同时,利用一部分元件对多个特性移动电压值的每一个测定发射电流变化特性,根据测定的特性的平均值制作特性调整表。之后,对各元件的每一个参照特性调整表,相对于作为初始电子发射电流和特性调整目标值之差的特性移动量,确定用于特性移动的电压的脉冲峰值、脉冲宽度及脉冲数,并进行特性移动驱动。此外,监测特性移动驱动时的电子发射特性的变化,根据需要,对特性移动条件,即上述特性移动电压的脉冲峰值、脉冲宽度及脉冲数进行再设定。
本发明的代表性方案可概括如下:
(1)一种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该多电子源具有配置于基板上的多个电子发射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上述各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发射特性进行测定,设定特性调整目标值的工序;对上述多个电子发射元件中的一些,施加具有离散的值的多个特性移动电压,对这些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发射特性进行测定,根据测定到的电子发射特性的变化率制作特性调整表的工序;以及通过参照为上述每个电子发射元件制作的上述特性调整表,从上述多个特性移动电压值中选择规定的特性移动电压值并施加于上述电子发射元件上,使特性向特性调整目标值移动的工序。
(2)一种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装置,用来调整配置在多电子源的基板上的多个电子发射元件中的每一个的电子发射特性,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构成多电子源的上述电子发射元件的选择控制电路;设定在上述电子发射元件中的每一个上要施加的电压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在用上述选择电路选择的上述电子发射元件上施加由上述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设定的电压的驱动电路;测定在用上述驱动电路驱动时从电子发射元件发出的电子发射电流的电路:存放上述电子发射电流的测定值的存储器;用上述选择控制电路选择上述多个电子发射元件中的一些,用上述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设定具有离散的值的多个特性移动电压,由上述驱动电路驱动一些电子发射元件,根据在施加各特性移动电压时由上述测定电路的测定值算出上述的一些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发射特性的变化率的平均值,根据该算出的平均值制作用来调整上述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特性的特性调整表的运算电路;存放上述特性调整表以及要施加到上述电子发射元件上的特性移动电压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的存储器;以及根据上述特性调整表及电子发射电流对上述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的设定值进行再设定的控制电路。
附图说明
图1A、1B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SCE的特性调整信号的一例的示图。
图2为示出移动电压施加时间和特性移动量的关系曲线图。
图3A、3B为说明相对于SCE的驱动电压的发射电流的特性的差异的示图。
图4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特性调整用波形信号施加于多电子源的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5为利用图4的装置对电子源的各SCE进行特性调整的流程图。
图6为接着图5的流程图的特性调整的流程图。
图7为说明在多种驱动电压的每一种连续施加于元件时的电子发射电流的变化量的特性曲线图。
图8为示出在图4的装置中相对于为了特性调整而施加的离散的特性移动电压值的各个SCE的电子发射电流范围的示图。
图9为示出在图4的装置中在判定即使在SCE上施加最初确定的数目的脉冲也达不到调整目标值时施加的特性调整信号的一例的示图。
图10为示出在图4的装置中在判定为在SCE上施加最初确定的数目的脉冲超过调整目标值时施加的特性调整信号的一例的示图。
图11为接着图6的流程图的特性调整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予以说明。
本申请人发现,为了改善SCE的特性,在制造工序中,在通常的驱动之前,通过进行在特开2000-310973、特开2000-243256号公报中公开的预备驱动,可降低亮度的随时间的变化。本实施例,将预备驱动和电子源的特性调整一体化。
所谓预备驱动,就是对实施了稳定化工序的SCE,在以Vpre电压驱动规定期间之后,测定以Vpre电压驱动时元件的电子发射部附近的电场强度的工序。其后,以电场强度减小的通常驱动电压Vdrv驱动通常的图像显示。可认为,通过利用施加Vpre电压的驱动,预先以大电场强度驱动元件的电子发射部,在短期间内集中地发现作为特性随时间的不稳定性的原因的结构构件的变化,可减少作为显示装置使用时的以通常驱动电压Vdrv驱动的显示亮度变化主要原因。
对于实施了预备驱动的元件,利用SCE显示的电子发射特性的记忆功能进行的电子发射特性的特性调整方法只进行大概说明,详细内容在上述特开2000-243256号公报中有记载。
图1为对构成多电子源的元件中的一个施加的预备驱动和特性调整信号的电压波形的示图,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施加于SCE上的电压(以下记为元件电压Vf)。
此处的驱动信号使用如图1A所示的连续的矩形电压脉冲,将特性调整驱动期间的电压脉冲的施加期间分为第1期间~第3期间共3个期间,在各期间内施加1~1000个脉冲。施加的脉冲峰值及脉冲数根据元件的不同而不同。图1A的电压脉冲的波形的一部分放大示于图1B。
作为具体的驱动条件,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T1=1[msec],脉冲周期T2=10[msec]。另外,为了使施加到元件上的有效电压脉冲的上升时间Tr及下降时间Tf在100[ns]以下,将从驱动信号源到元件的布线线路的阻抗充分降低进行驱动。
此处,元件电压Vf在预备驱动期间Vf=Vpre,在特性调整期间中,在第1期间和第3期间Vf=Vdrv,在第2期间Vf=Vshift。这些元件电压Vpre,Vdrv,Vshift都是比元件的电子发射阈值电压大的电压,而且满足条件Vdrv<Vpre≤Vshift。但是,因为根据SCE的形状及材料的不同,电子发射阈值电压也不同,所以针对作为测定对象的SCE适当地进行设定。
对一个元件进行上述驱动之后,通过对全部元件实施同样的工序,结束对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工序。
可是,特性调整时施加的移动电压的施加时间和特性的移动量是相关的。图2为示意地示出施加不小于电子发射阈值电压移动电压的的某一特性移动电压Vshift时的特性移动量Shift和电压的施加时间的相关曲线图。曲线的X轴是以对数表示的移动电压施加时间,Y轴是特性移动量Shift。如图2所示,特性移动量的增加大致与移动电压的施加时间的对数成正比。
图3A为从另一个方面观察图2的关系,示出在第2期间中,随着Vf=Vshift的施加脉冲数增多,发射电流特性向右方移动。在移动脉冲施加前具有Iec(1)的特性的元件在施加1个Vshift的脉冲后变成状态Iec(2)。在施加3个Vshift的脉冲时,发射电流特性曲线变成Iec(3),在施加10个Vshift的脉冲时,发射电流特性曲线变为Iec(5),在施加100个Vshift的脉冲时,发射电流特性曲线变为Iec(6)。发射电流特性曲线上的发射电流Iec(5)在通常驱动电压Vdrv中是发射电流Ie5,发射电流Ie(6)在通常驱动电压Vdrv中是发射电流Ie6。如果利用此特性变化,增减在第2期间对元件施加的Vshift的脉冲数,变成所要求的发射电流特性曲线,就可以使第3期间的通常驱动电压Vdrv的电子发射电流变为特定值。
在图3A中,说明具有多电子源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在预备驱动后施加Vf=Vdrv时为Ie4,通过增加移动电压(Vshift)的施加次数,施加Vf=Vdrv时电子发射量发生Ie3→Ie5→Ie6的变化。多电子源由多个元件构成,预备驱动施加后的特性也各不相同。本申请人认真研究了在对预备驱动后的电子发射特性各不相同的元件施加了特性移动电压时,电子发射电流如何变化。结果,本申请人发现,施加特性移动电压时的特性变化率与移动电压施加前的电子发射量的多少无关而是大致恒定。即,虽然如图3B所示,具有与图3A不同的初始特性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在预备驱动后,施加Vf=Vdrv时是Ie4’,但通过增加移动电压(Vshift)的施加次数,施加Vf=Vdrv时电子发射量发生Ie3’→Ie5’→Ie6’的变化。此时,如果观察图3A及图3B中所示的Ie的变化率,则在图3A的元件(1)上施加Vshift时的Ie及变化率的变化分别为:Ie是Ie4(开始)→Ie3(1脉冲)→Ie5(10脉冲)→Ie6(100脉冲);Ie的变化率是Ie3/Ie4→Ie5/Ie4→Ie6/Ie4。另外,在图3B的元件(2)上施加Vshift时的Ie及变化率的变化分别为:Ie是Ie4’(开始)→Ie3’(1脉冲)→Ie5’(10脉冲)→Ie6’(100脉冲);Ie的变化率是Ie3’/Ie4’→Ie5’/Ie4’→Ie6’/Ie4’。本申请人发现,如果比较各个的变化率Ie3/Ie4和Ie3’/Ie4’,Ie5/Ie4和Ie5’/Ie4’,Ie6/Ie4和Ie6’/Ie4’,则大致相等。如果利用这一特性,即使是对初始Ie多少有些不同的元件,也可使用相同的发射电流特性曲线进行元件特性的调整。
于是发现,在多数元件之中,即使是同样的发射电流特性变化曲线,上述变化率也有很大的差异,施加一次Vshift电压后的变化率,与发射电流特性曲线上的变化率相比,存在变化的比率非常慢的元件和非常快的元件。已经发现,对这样的元件数目很少而变化率差别很大的元件,通过增减施加的脉冲宽度来施加脉冲,可以使用相同的发射电流特性曲线进行元件特性的调整。
于是,在本发明中,首先利用多电子源的一部分元件,取得针对特性移动电压施加的发射电流特性的变化曲线,基于它来调整全体多电子源的特性。详细情况见后述,但可以在施加的移动电压值离散的任何阶段选择而取得数据,在要求的时间内调整全部电子源的特性。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示出将特性调整用波形信号施加于构成采用多电子源的显示屏301的各SCE上,用来改变各个SCE的电子发射特性的驱动电路的构成框图。在图4中,301是显示屏。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在显示屏301中多个SCE以单纯矩阵状布线,成形处理及活化处理已结束,正处于稳定化工序中。
显示屏301,是将以矩阵状配设有多个SCE的基板和具有在此基板上分离设置的利用SCE发射的电子发光的荧光体的面板等,在真空容器中进行装配得到的。并且,经行方向布线端子Dx1~Dxn及列方向布线端子Dy1~Dym与外部的电气电路相连接。301a是显示屏301内的以矩阵状配设有多个SCE的基板中的一部分,配设有特性调整用数据取得元件。
302是从高压电源头311向显示屏301的荧光体施加高电压用的端子。303,304是开关矩阵,通过分别选择行方向布线和列方向布线来选择用来施加脉冲电压的SCE。306,307是脉冲发生电路,可产生脉冲波形信号Px,Py。308是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通过输出脉冲设定信号Lpx,Lpy,确定由脉冲发生电路306,307分别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309是控制电路,控制整个特性调整的流程,输出用来由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308设定脉冲峰值及宽度值的数据Tv。另外,309a是CPU,控制控制电路309的动作。CPU309a的动作,将在后面参照图5、图6及图11的流程图进行描述。
在图4中,309b是用来存储各元件的用于特性调整的特性的存储器。具体说,309b存放施加通常驱动电压Vdrv时的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Ie。309c是在一部分元件301a上施加电压,取得数据而制作的参照用的查找表,供特性调整参照用(详述见后)。309d是用来存储符合各工序的施加脉冲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的脉冲设定存储器,也用于对在特性调整时上述变化率差异很大的电子源中的脉冲宽度的再设定。310是开关矩阵控制电路,通过输出开关切换信号Tx,Ty,控制开关矩阵303,304的开关的选择,来选择施加脉冲电压的SCE。
下面对特性调整过程所必需的数据的取得予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调整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对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Ie进行测定和存放。关于此电子发射电流Ie测定的详细情况见后述。为了特性调整,至少有必要测定在施加通常驱动电压Vdrv时流过的电子发射电流Ie,对此予以说明。根据控制电路309发出的开关矩阵控制信号Tsw,开关矩阵控制电路310选择开关矩阵303及304确定的行方向布线或列方向布线,进行切换连接,以驱动所要求的SCE。
另一方面,控制电路309,向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308输出和通常驱动电压Vdrv相对应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数据Tv。由此,从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308向脉冲发生电路306,307分别输出脉冲峰值及宽度值数据Lpx及Lpy。根据此脉冲峰值及宽度值数据Lpx及Lpy脉冲发生电路306,307分别输出驱动脉冲Px及Py,此驱动脉冲Px及Py施加于由开关开阵303,304选择的元件。此处,此驱动脉冲Px及Py对于元件,设定成是通常驱动电压Vdrv(脉冲峰值)的1/2振幅,且极性互相不同的脉冲。同时,由高压电源311向显示屏301荧光体施加规定的电压。
SCE的电子发射特性是,在施加超过阈值电压的元件电压时电子发射电流Ie急剧增加,而在施加低于阈值电压的元件电压时几乎检测不到电子发射电流Ie。就是说,SCE是具有相对于电子发射电流Ie的明确的阈值电压Vth的非线性元件。因此,在驱动脉冲Px及Py的振宽度值为Vdrv的1/2且极性互相不同,只有由开关矩阵303,304选择的元件有电子发射。于是,可以利用电流检出器305来测定利用驱动脉冲Px及Py驱动元件时的电子发射电流Ie。
下面,利用图5、图6及图11的流程图说明构成多电子源的各个SCE的电子发射特性的调整过程。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进行了预备驱动和特性调整驱动,说明包含这两个驱动过程。
该过程包括:在显示屏301的所有元件上施加预备驱动电压Vpre后,测定施加通常驱动电压Vdrv时的电子发射特性,设定进行特性调整时的基准目标电子发射电流值Ie-t的阶段I(与图5的流程图、图1A的预备驱动期间和特性调整期间的第1期间相对应);利用在图像显示中几乎不会产生障碍的场所301a的一部分元件,在元件上交互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和通常驱动电压Vdrv,导出电子发射电流变化量,制作查找表的阶段II(与图6的流程图、图1A的特性调整期间的第2、第3期间相对应);根据用于特性调整的查找表,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的脉冲波形信号,以及为了判定特性调整是否结束,施加通常驱动电压Vdrv测定电子发射特性的阶段III(与图11的流程图、图1A的特性调整期间的第2、第3期间相对应)。
首先,对阶段I(图5的流程图)予以说明。在步骤S11中,输出开关矩阵控制信号Tsw,利用开关矩阵控制电路310切换开关矩阵303,304,从显示屏301选择一个元件。之后,在步骤S12中,将施加于所选择的元件上的由脉冲设定存储器309d预先设定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数据Tv输出到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308。测定用脉冲的脉冲峰值是预备驱动电压值Vpre=16V,脉冲宽度值为1msec。于是,在步骤S13中,由脉冲发生电路306,307经开关矩阵303,304向在步骤S11中选择的元件施加预备驱动电压Vpre的脉冲信号。在步骤S14中,为了评价将执行预备驱动电压的元件降低到通常驱动电压Vdrv而进行驱动时的电子发射特性,将脉冲设定存储器309d预先设定的通常驱动电压Vdrv=14.5V及脉冲宽度值1msec设定为施加于所选择的元件上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数据Tv。于是,在步骤S15中,在步骤S11中所选择的元件上施加通常驱动电压Vdrv的脉冲信号。在步骤S16中,为了特性调整将通常驱动电压Vdrv的电子发射电流Ie存放于脉冲设定存储器309d中。
在步骤S17中,调查否是对显示屏301的所有的SCE都已经进行了测定,并且在不是时进入步骤S18,设定选择下一个元件的开关矩阵控制信号Tsw,进入步骤S11。另一方面,在步骤S17中,在对所有的SCE的测定处理结束时,则在步骤19中,对显示屏301的全部SCE,比较通常驱动电压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Ie,设定基准目标电子发射电流值Ie-t。
基准目标电子发射电流值Ie-t采用以下的方法设定。
如图3A所示,通过施加特性移动电压,使任何元件的Ie-Vf曲线都向右方移动。所以,将目标值设定为施加Vdrv时的Ie中的较小值。然而,如果目标值过小,会使特性调整后的多电子源的平均电子发射量大大降低。在本实施例中,对整个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值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出其平均电子发射电流Ie-ave和标准偏差σ-Ie。于是,基准目标电子发射电流值Ie-t为:
Ie-t=Ie-ave-σ-Ie
通过这样设定基准目标电子发射电流值Ie-t,可以使特性调整后的多电子源的平均电子发射电流不会有很大的降低,可以降低各个元件的电子发射量的偏差。
其次,对阶段II(图6的流程图)予以说明。
在制作查找表时,选择4阶段(Vshift1~Vshift4)的离散电压值作为特性移动电压,分别观测各个电压的特性移动量。特性移动电压的范围,如前所述,Vshift≤Vpre,Vshift的电压范围可根据SCE的形状及材料适当地设定,通常可以在大约1V范围内分为数个台阶来设定,由此进行特性调整。
首先,在图6的流程图中,对于在多个元件上施加分别具有4个特性移动电压值Vshift1、Vshift2、Vshift3、Vshift4(1~100脉冲)特性移动电压时的电子发射电流Ie的变化量的测定步骤予以说明。
在步骤S21中,设定在多个SCE上施加4个特性移动电压的每一个的区域、元件数、各特性移动电压值、脉冲宽度值以及施加脉冲数。对多个元件施加的4个特性移动电压的每一个的显示屏301内的区域,选定在显示图像上几乎不会招致障碍的场所301a,对每个特性移动电压将元件数设定为20个元件。在步骤S22中,输出开关矩阵控制信号Tsw,由开关矩阵控制电路310对开关矩阵303,304进行切换,从显示屏301中选择一个元件。在步骤S23中,将施加于所选择的元件上的由脉冲设定存储器309d预先设定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数据Tv输出到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308。特性移动电压用脉冲的脉冲峰值的预备驱动电压值Vpre=16V,特性移动电压值为Vshift1=16.25V、Vshift2=16.5V、Vshift3=16.75V、Vshift4=17V中的任意一个,脉冲宽度对哪一个都是1msec。于是,在步骤S24中,由脉冲发生电路306,307经开关矩阵303,304向在步骤S21中选择的元件施加作为特性移动电压的首次的预备驱动电压Vpre的脉冲信号。
在步骤S25中,为了评价将执行特性移动电压施加的元件降低到通常驱动电压Vdrv进行驱动时的电子发射电流特性,将脉冲设定存储器309d预先设定的通常驱动电压Vdrv=14.5V及脉冲宽度值1msec设定为在所选择的元件上施加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数据Tv。于是,在步骤S26中,在步骤S22中所选择的元件上施加通常驱动电压Vdrv的脉冲信号。在步骤S27中,将Vdrv电压时的电子发射电流Ie作为相应于特性移动电压施加脉冲数的电子发射量变化数据存储于存储器309b。在步骤S28中,调查是否是对在步骤22中所选择的元件施加了规定次数的特性移动电压,并且在不是时进入步骤S23。
另一方面,在步骤S28中,在特性移动电压达到了规定的施加次数时,就进入步骤S29。在步骤S29中,调查是否是对多个规定的元件都已经进行了测定,并且在不是时进入步骤S30,设定选择下一个元件的开关矩阵控制信号Tsw,进入步骤S22。另一方面,在步骤S29中,在对规定的元件的测定处理结束时,把对多个规定的元件施加(1~100个脉冲)具有5个特性移动电压值Vshift0(=Vpre)、Vshift1、Vshift2、Vshift3、Vshift4中的每一个的特性移动电压时的元件发射电流的变化量用图形表示。
图7示出在将5个特性移动电压值Vshift0(=Vpre)、Vshift1、Vshift2、Vshift3、Vshift4中的每一个施加(1~100个脉冲)在多个元件上时的电子发射电流的变化量(平均值)的示图。另外,此时的元件发射电流值是在把各特性移动电压每施加一个脉冲的通常驱动(Vdrv)时测定的值。5个特性移动电压值的关系是Vshift4>Vshift3>Vshift2>Vshift1>Vpre。
如图7所示,增加特性移动电压施加数或增大特性移动电压可使元件特性的变化量变大,即调整量变大。利用如图7所示的特性变化曲线对多电子源全体进行调整,以下面的两个步骤进行。
(1)根据由图5的Ie测定结果设定的目标电子发射电流值Ie-t设定特性移动电压范围及平均施加脉冲数。就是说,到此为止,成为制作用来进行特性调整的查找表的阶段。
(2)根据由(1)确定的设定值,对各元件的每一个设定特性移动电压。于是,反复进行特性移动电压施加和电子发射电流特性测定,使特性移动到目标值为止。也就是说,成为为了判定根据特性调整用的查找表而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的脉冲波形信号及特性调整是否结束,施加通常驱动电压Vdrv测定电子发射特性的阶段(与图11的流程图、图1A的特性调整期间的第2、第3期间相对应)。
但是,如前所述,虽然数目少但存在具有如图7所示的特性变化曲线的施加脉冲数的变化率差异很大的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源。对这样的电子源,通过在大多数的电子源的特性调整(1)、(2)的步骤中纳入后述的应对方法,也可以进行特性调整。
下面对(1)、(2)详细说明。
(1)将在图5中测定的最大电流值设为Iemax,则可利用下式求得在图5中设定的目标Ie-t的最大调整率Dmax。
Dmax=Ie-t/Iemax
例如,如果目标Ie-t=0.9μA,Iemax=1.2μA,则Dmax=0.75是必需的。此时,由图7可知,即使是施加最大移动电压Vshift4,采用1个脉冲也不能调整全部。另一方面,如增加特性移动电压施加脉冲数,特性调整时间变长,也不能说最好。于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平均施加10个脉冲,可以进行特性调整。此时,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估计为10个脉冲的施加时间与具有不小于目标Ie-t的元件数的乘积。
由图7可读出施加10个脉冲时的Ie的调整率D0~D4。
此处,在将某一特性移动电压Vshift以10个脉冲施加后希望会立即达到目标电子发射电流Ie-t,而在初次刚刚将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上限值Ie-u可以以下式表示:
Ie-u=Ie-t/D。
即,如果假设以10个脉冲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1时的调整率为D1,此时的将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的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上限值Ie-u1则为:
Ie-u1=Ie-t/D1。
同样,如果假设以10个脉冲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2时的调整率为D2,此时的将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的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上限值Ie-u2则为:
Ie-u2=Ie-t/D2。
如果假设以10个脉冲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3时的调整率为D3,此时的将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的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上限值Ie-u3,则为:
Ie-u3=Ie-t/D3。
如果假设以个10个脉冲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4时的调整率为D4,此时的将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的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上限值Ie-u4则为:
Ie-u4=Ie-t/D4。
另外,如果假设以10个脉冲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0时的调整率为D0,此时的将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的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上限值Ie-u0则为:
Ie-u0=Ie-t/D0。
如果利用这各个电子发射电流上限值制作用来进行特性调整的查找表,就成为图8。在图8中,施加预备驱动电压Vpre(=特性移动电压Vshift0)而实施特性调整的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的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范围从目标Ie-t变到Ie-u1。同样,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1而实施特性调整的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的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范围从目标Ie-u1变到Ie-u2,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2而实施特性调整的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的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范围从目标Ie-u2变到Ie-u3,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3而实施特性调整的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的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范围从目标Ie-u3变到Ie-u4,施加特性移动电压Vshift4而实施特性调整的预备驱动Vpre以1个脉冲施加后的通常驱动(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范围变得比目标Ie-u4更大。在预备驱动电压Vpre后的通常驱动电压Vdrv下的电子发射电流比Ie-u4更大时,施加Vshift4。
例如,在以10个脉冲施加各个特性移动电压时的调整率D0=0.9、D1=0.81、D2=0.72、D3=0.6、D4=0.5、目标Ie-t=0.9μA、Ie最大值=1.55μA时,施加各个特性移动电压的元件的Ie的范围为0.9<Ie≤1.0μA(在Vshift0时),1.0<Ie≤1.11μA(在Vshift1时),1.11<Ie≤1.25μA(在Vshift2时),1.25<Ie≤1.5μA(在Vshift3时),1.5<Ie(在Vshift4时)。
下面,对具有相对于如图7所示的特性变化曲线的施加脉冲数的变化率差异很大的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源的应对方法予以说明。
如上所述,以图7所示的特性变化曲线为基础以平均施加脉冲数为10制作查找表,通过参照此表确定特性移动电压,由此可以对每个元件以10个数脉冲以下将电子发射特性大致设定于目标Ie-t附近。在后述的特性调整中,将平均施加脉冲数的2倍即20个脉冲设定为最大施加脉冲数。此时,尽管实施了特性调整仍未到达目标Ie-t附近的元件,有虽然施加了最大施加脉冲数20个脉冲仍未达到目标Ie-t的元件,还有在特性调整中低于目标Ie-t过多的元件。即,意味着它们是相对于图7所示的特性变化曲线的施加脉冲数变化率差异很大的元件。
下面,描述减少这种特性调整未结束的元件或电子源的方法。首先,为了推测是不是这种特性调整未结束的元件,把在初次施加特性移动电压后施加通常驱动电压Vdrv而测定的电子发射电流Ie值与设想的变化率导致的电子发射电流Ie值进行比较。作为设想的变化率,下限为即使是施加最大施加脉冲数20个脉冲也不能达到目标Ie-t的变化率D-ll,而上限为估计通过第二次脉冲施加仍旧低于目标Ie-t的变化率D-ul。图7所示的特性变化曲线,因为可以以对数函数表示,所以,例如移动电压Vshift0下脉冲宽度1[msec]的特性变化曲线可表示为:
y=A0·logx+B0。
其中x是脉冲数,y是Ie的变化量,A0及B0是常数。
此处,下限的变化率D-ll0可表示如下。在初次施加特性移动电压时的变化率为下限变化率D-ll0的场合,特性变化曲线
y=A0·log1+D-100
=D-100。
在此特性曲线中,脉冲施加20次时的变化率为:
y=A0·log20+D-ll0。
在此值超过当初设定的特性变化曲线的施加10次脉冲时的变化率的值时,因为特性调整在最大施加脉冲数20个脉冲施加中不可能达到目标Ie-t,所以可以表示为:
A0·log20+D-ll0<A0·log10+B0。
所以,下限的变化率D-ll0可表示为:
D-ll0<A0·log10+B0-A0·log20<B0-A0·log2≈B0-0.3·A0。
在初次施加脉冲电压时的变化率小于此下限的变化率D-ll0时,可以期待在最大施加脉冲数20个脉冲施加以内达到目标Ie-t,在大于下限变化率D-ll0时,不能期待达到目标Ie-t。于是,在初次施加脉冲电压时的变化率大于此下限的变化率D-ll0时,如图9的特性调整期间的第2期间所示,在第2次以后施加脉冲时要将施加脉冲波形的宽度加大。这使得每个1次脉冲施加的变化量加大,可期待在平均施加脉冲数前后达到目标Ie-t。在本实施例中,第2次以后的施加脉冲的宽度从1[msec]变为2倍即2[msec]。
其次,上限变化率D-ul0可表示如下。在初次施加特性移动电压时的变化率为上限变化率D-ul0时,特性变化曲线为
y=A0·log1+D-ul0
=D-ul0。
在此特性曲线中,脉冲施加2次时的变化率为:
y=A0·log2+D-ul0。
在此值小于当初设定的特性变化曲线的施加10次脉冲时的变化率的值时,因为估计特性调整在2次施加脉冲施加中低于目标Ie-t,所以可以表示为:
A0·log2+D-ul0>A0·log10+B0。
所以,上限的变化率D-ul0可表示为:
D-ul0>A0·log10+B0-A0·log2>B0+A0·log5≈B0×0.7A0。
于是,在初次施加脉冲电压时的变化率小于上限的变化率D-ul0时,如图10的特性调整期间的第2期间所示,在第2次以后施加脉冲时要将施加脉冲波形的宽度减小。这使得每个1次脉冲施加的变化量减小,可期待在平均施加脉冲数前后达到目标Ie-t。在本实施例中,第2次以后的施加脉冲的宽度从1[msec]变为十分之一即0.1[msec]。
同样,在各特性移动电压Vshift1~4中也可算出下限的变化率D-ll1~D-ll4及上限的变化率D-ul1~ul4,也可设定超过各下限的变化率时的脉冲宽度值及小于各上限的变化率时的脉冲宽度值。如上所述,为了对使相对于图7所示的特性变化曲线的施加脉冲数的变化率差异很大的元件,在制作上述查找表时,算出各移动电压Vshift0~4的下限变化率D-ll0~D-ll4及上限变化率D-ul0~D-ul4,把超过下限变化率时的脉冲宽度值及低于上限变化率时的脉冲宽度值一起存放于脉冲设定存储器309d。
其次,对阶段III(图11的流程图)予以说明。
首先,在步骤S51中,对显示屏301中的实施特性调整的SCE的每个元件设定特性调整时施加的最大施加脉冲数。最大施加脉冲数是平均施加脉冲数的2倍即20个脉冲。之后,在步骤S52中,输出开关矩阵控制信号Tsw,由开关矩阵控制电路310对开关矩阵303,304进行切换,从显示屏301中选择一个元件。在步骤S53中,读出对所选择的元件的预备驱动后的施加通常驱动电压Vdrv时的电子发射电流值。在步骤S54中,读出特性调整查找表。在步骤S55中,将在步骤S53中读出的所选择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值与特性调整的目标值Ie-t比较,判断是否实施调整。在步骤S53中读出的所选择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值与特性调整的目标值Ie-t相等或比它小时,不实施特性调整进入步骤S66。
在步骤S53中读出的所选择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值比特性调整的目标值Ie-t大时,参照在步骤S54中读出的特性调整查找表,在脉冲设定存储器309d中设定与所选择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值相对应的特性移动电压值Vshift0~Vshift4中的任一个和脉冲宽度1[msec]。于是,在步骤S56中,将施加于所选择的元件上的由脉冲设定存储器309d预先设定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数据Tv输出到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308。在步骤S57中,由脉冲发生电路306,307经开关矩阵303,304向在步骤S52中选择的SCE施加特性移动电压值Vshift0~Vshift4中的任何一个脉冲信号。例如,在步骤S52中选择的SCE的电子发射电流值为Ie-p,如果在下述范围内,则根据特性调整查找表图8,特性移动电压值为Vshift2。
Ie-u2<Ie-p≤Ie-u3。
在步骤S58中,为了对在低于通常驱动电压Vdrv时驱动已进行了特性调整的元件进行评价,将通常驱动电压Vdrv、脉冲宽度1[msec]设定成作为施加于所选择的元件的由脉冲设定存储器309d预先设定的脉冲信号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数据Tv。于是,在步骤S59中,对在步骤S52中选择的元件施加通常驱动电压值Vdrv脉冲电压。此时的电子发射电流在步骤S60中存放于测定存储器。在步骤S61中,当在步骤S60中测定的电子发射电流值大于特性调整目标Ie-t时,就进入步骤S62的初次脉冲施加检查。另一方面,在步骤S60中测定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值与特性调整的目标值Ie-t相等或小时,不实施特性调整进入步骤S66。
在步骤S62中,检查脉冲施加是否是初次,在初次的场合,进入步骤S63。在第2次以后的场合,进入在步骤S65的特性调整驱动最大施加脉冲数的累积脉冲施加数检查。在步骤S63中,为了判定所选择的元件是不是如图7所示的对特性变化曲线的施加脉冲数的变化率差异很大的元件,从上述脉冲设定存储器309d读出与施加到所选择的元件的特性移动电压相对应的下限的变化率和上限的变化率。于是,对所选择的元件的预备驱动后的通常驱动电压Vdrv施加时的电子发射电流值与下限的变化率相乘的值作为下限Ie值,将与上限的变化率相乘的值作为上限Ie值,与在步骤S60中测定的电子发射电流值进行比较。接着,在步骤S64中,当在步骤S60中测定的电子发射电流值大于下限Ie值时,就对施加脉冲波形的宽度值从1[msec]再设定为其2倍即2[msec],而在小于上限Ie值时,就对施加脉冲波形的宽度值从1[msec]再设定为其1/10倍即1/10[msec],为了第2次进行脉冲施加,进入步骤S56。
另一方面,在步骤65中,检查对第2次以后的脉冲施加所选择的元件的累积脉冲施加数是否达到特性调整驱动最大施加脉冲数设定值,在未达到时,为了与前次的脉冲施加一样施加脉冲,进入步骤S56,而在达到时,进入步骤S66。在步骤S66中,调查是否是对显示屏301的所有的SCE都已经进行了特性调整,并且在不是时进入步骤S67,输出选择下一个元件的开关矩阵控制信号Tsw而进入步骤S52。在步骤S66中,对于所有的元件,如果流程结束则特性调整完成,所有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均匀化。到此步骤(2)结束。此时,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大致为初期Ie为比目标Ie-t大的元件数和10个脉冲移动电压施加时间的乘积。
作为对在本实施例中叙述的图7所示的特性变化曲线的施加脉冲数的变化率差异很大的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源的应对方法,除上述方法以外,也可以采用对变化率差异很大的电子源施加的任何一个的特性移动电压值Vshift0~4进行电压值增减,通过第2次以后的脉冲施加,接近设想的变化率而到达目标Ie-t的方法。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对每个显示屏301制造特性调整查找表,根据该特性调整查找表进行调整的步骤,但在使同一批次内的显示屏301中SCE的目标电子发射电流值Ie-t相同而进行特性调整时,可以只对最初的第1个显示屏制作特性调整查找表,在第2个以后的显示屏中,在显示屏301的全部SCE施加预备驱动电压Vpre后,只要通常驱动电压Vdrv施加时的电子发射特性的测定结果是可以设定SCE的基准目标电子发射电流值Ie-t的范畴,即使是未取得图7所示的特性变化曲线的全部而只取得确认一部分的数据,也可以利用最初的第1个显示屏的特性调整查找表进行特性调整,可以削减第2个以后的显示屏的特性调整过程的处理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了测定电子发射电流使其均匀化的特性调整,但在测定由于从SCE发射的电子引起发光的荧光体的发光亮度时存在亮度偏差时,也可进行校正使其均匀化。即,在驱动每个元件时,利用CCD等测定从该元件发射的电子引起发光的荧光体的发光亮度,将该测定的亮度变换为与上述电子发射电流相当的值也可实现均匀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的是显示屏内301a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元件,但也可以形成在图像显示时不进行驱动的伪元件以从它们中取得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具有配设多个SCE的多电子源的电子发生装置中,利用简单的构成,在可以使各个SCE的特性调整工序的时间均匀化的同时,在批量生产制造工序中,可以抑制特性调整后的电子源显示屏之间的电子发射特性及特性调整时间的偏差,制造工序容易管理。

Claims (7)

1.一种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该多电子源具有配置于基板上的多个电子发射元件(A+B),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上述各电子发射元件(A+B)的电子发射特性进行测定,并设定特性调整目标值的工序;
对上述多个电子发射元件中的一些(A),施加具有离散的值的多个特性移动电压,对这些电子发射元件(A)的电子发射特性进行测定,根据测定到的电子发射特性的变化率制作特性调整表的工序;以及
通过参照为上述每个电子发射元件(B)制作的上述特性调整表,从上述多个特性移动电压值中选择规定的特性移动电压值并将其施加于上述电子发射元件(B)上,使特性向特性调整目标值移动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移动工序后还包括监视上述电子发射特性的变化,以再设定特性移动条件的工序。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特性调整表是通过测定向上述多电子源的上述一些电子发射元件施加不同特性移动电压时的发射电流的变化而制作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发射特性是电子发射电流或发光亮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特性移动条件的再设定工序包括:
判断施加初次的特性移动脉冲之后的电子发射特性的变化率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工序,以及
在上述变化率不在上述规定范围内时,对上述特性移动电压的脉冲宽度进行再设定的工序。
6.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规定的范围是由在施加预先设定的最大施加脉冲数的特性移动电压时的电子发射特性的变化率的上限值及下限值所确定的范围。
7.一种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装置,用来调整配置在多电子源的基板上的多个电子发射元件中的每一个的电子发射特性,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构成多电子源的上述电子发射元件的选择控制电路;
设定在上述电子发射元件中的每一个上要施加的电压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
在用上述选择控制电路选择的上述电子发射元件上施加由上述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设定的电压的驱动电路;
测定由上述驱动电路驱动的从电子发射元件发出的电子发射电流的电路:
存放上述电子发射电流的测定值的存储器;
以下述方式制作特性调整表的运算电路,即,用上述选择控制电路选择上述多个电子发射元件中的一些,用上述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设定具有离散的值的多个特性移动电压,由上述驱动电路驱动一些电子发射元件,根据在施加各特性移动电压时上述测定电路的测定值,算出上述的一些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发射特性的变化率的平均值,根据该算出的平均值制作用来调整上述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发射电流特性的特性调整表;
存放上述特性调整表以及要施加到上述电子发射元件上的特性移动电压的脉冲峰值及宽度值的存储器;以及
根据上述特性调整表及电子发射电流对上述脉冲峰值及宽度值设定电路的设定值进行再设定的控制电路。
CNB021302006A 2001-08-27 2002-08-23 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及特性调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77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5932/2001 2001-08-27
JP2001255932A JP3667264B2 (ja) 2001-08-27 2001-08-27 マルチ電子源の特性調整方法及び装置ならびにマルチ電子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2294A CN1402294A (zh) 2003-03-12
CN1207746C true CN1207746C (zh) 2005-06-22

Family

ID=19083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3020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7746C (zh) 2001-08-27 2002-08-23 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及特性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6661179B2 (zh)
EP (1) EP1288894A3 (zh)
JP (1) JP3667264B2 (zh)
KR (1) KR100498741B1 (zh)
CN (1) CN120774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2660B2 (en) * 2001-08-06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 sour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 source
JP3667264B2 (ja) * 2001-08-27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ルチ電子源の特性調整方法及び装置ならびにマルチ電子源の製造方法
JP5022547B2 (ja) * 2001-09-28 201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特性調整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特性調整装置
JP4115330B2 (ja) 2002-05-08 2008-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40100426A1 (en) * 2002-11-21 2004-05-27 Madhukar Gaganam Field emission display brightness uniformity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2005257791A (ja) * 2004-03-09 2005-09-22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6106148A (ja) * 2004-09-30 2006-04-20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US8169133B2 (en) * 2006-12-27 2012-05-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functional film
JP5373289B2 (ja) 2008-01-10 2013-1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平面型表示装置の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7072B2 (ja) 1992-12-29 2001-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A2112431C (en) 1992-12-29 2000-05-09 Masato Yamanobe Electron source,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5455597A (en) 1992-12-29 1995-10-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designation of electron beam diameter at image-forming member i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3251466B2 (ja) 1994-06-13 2002-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数の冷陰極素子を備えた電子線発生装置、並びに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応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376220B2 (ja) * 1995-10-03 2003-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59753A (ja) * 1996-01-16 1997-10-03 Canon Inc 電子発生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と調整方法
EP0803892B1 (en) * 1996-02-23 2003-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electron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387768B2 (ja) 1996-02-23 2003-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発生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231412B1 (en) * 1996-09-18 2001-05-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adjusting electron source array
US6534924B1 (en) 1998-03-31 2003-03-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 source, and method manufactur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285622B1 (ko) * 1998-06-27 2001-04-02 구자홍 전계 방출 디스플레이의 휘도 보정장치
JP2000066633A (ja) * 1998-08-24 2000-03-03 Canon Inc 電子発生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55555A (ja) * 1998-09-16 2000-06-06 Canon Inc 電子放出素子の駆動方法及び、該電子放出素子を用いた電子源の駆動方法、並びに該電子源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0228867A (ja) * 1999-02-05 2000-08-15 Haruyuki Akita 交流ファラデー発電機
JP2000243256A (ja) * 1999-02-22 2000-09-08 Canon Inc マルチ電子源及び電子発生装置の特性調整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JP2000310973A (ja) * 1999-02-23 2000-11-07 Canon Inc 発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駆動方法
JP3437519B2 (ja) * 1999-02-25 2003-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放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調整方法
KR100334018B1 (ko) * 2000-04-26 2002-04-26 김순택 전계 방출 디스플레이의 휘도 보정 장치
JP3673761B2 (ja) * 2001-02-09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源の特性調整方法及び電子源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特性調整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712660B2 (en) * 2001-08-06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 sour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 source
JP3667264B2 (ja) * 2001-08-27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ルチ電子源の特性調整方法及び装置ならびにマルチ電子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2294A (zh) 2003-03-12
US6958578B1 (en) 2005-10-25
JP2003068205A (ja) 2003-03-07
JP3667264B2 (ja) 2005-07-06
US6661179B2 (en) 2003-12-09
KR20030019091A (ko) 2003-03-06
EP1288894A3 (en) 2005-02-02
KR100498741B1 (ko) 2005-07-01
EP1288894A2 (en) 2003-03-05
US20030057850A1 (en) 200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02225B1 (ko) 구동회로, 표시장치 및 구동방법
CN1223980C (zh) 驱动信号发生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232942C (zh) 使用电流驱动型发光元件的显示设备以及驱动该设备的方法
CN1264132C (zh) 校正有机发光显示器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JP41153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207746C (zh) 多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及特性调整装置
CN1426039A (zh) 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和设备
CN1481542A (zh) 场致发射器件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JP45333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928980A (zh) 显示装置用驱动装置
CN1855216A (zh) 用于电子发射设备的驱动装置和驱动方法
CN100336091C (zh) 视频显示装置
CN1577431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信息处理装置、修正值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573850A (zh) 显示装置
JP2005004118A (ja) 表示装置
CN1310269C (zh) 具有多个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源的特性调整方法
CN1934607A (zh) 显示器和显示方法
JP2005062464A (ja) 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667683A (zh)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电视机装置
US8054305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orrection circuit thereof and method for driving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5221525A (ja) 表示装置
CN1655216A (zh) 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JP2004226582A (ja) 電界放出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駆動装置及び電界放出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3123634A (ja) 電子源の特性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源の製造方法
CN1892760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