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085158A - 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085158A
CN119085158A CN202411258418.2A CN202411258418A CN119085158A CN 119085158 A CN119085158 A CN 119085158A CN 202411258418 A CN202411258418 A CN 202411258418A CN 119085158 A CN119085158 A CN 119085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refrigerant
temperature
hea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2584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冰
李新平
朱宏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4112584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0851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9085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085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6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of fluid flow rever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该冷媒换热结构包括:冷媒换热管,冷媒换热管为室外换热器和过冷器之间的部分冷媒管路,用于与待换热组件进行换热;中间换热器,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冷媒换热管之间;中间换热管,第一端与过冷器的过冷支路连接,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吸气管连接,冷媒换热管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与中间换热管在中间换热器处进行换热,用于在待换热组件需要散热时通过过冷支路的冷媒对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进行降温。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媒换热结构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冷媒散热效果和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稳定性。

Description

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主流多联机空调产品均采用冷媒散热形式给驱动板进行散热。虽然冷媒散热形式相较于风冷散热效果改善明显,但是受冷媒温度与短期循环冷媒量影响,在系统循环冷媒量偏少时,制冷运行时模块散热冷媒量不足,会导致机组出现模块高温保护情况;制热运行时,会导致待换热组件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导致机组出现凝露问题。
另外,目前冷媒冷却位置制冷热均处于中压位置,制冷运行时位于冷凝器后采用的是与空气换热后的冷媒,冷媒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并未完全达到最优的散热效果。
针对相关技术中冷媒换热结构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媒换热结构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媒换热结构,应用于空调机组上,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过冷器、室内换热器;所述冷媒换热结构包括:冷媒换热管,所述冷媒换热管为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过冷器之间的部分冷媒管路,用于与待换热组件进行换热;中间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冷媒换热管之间;中间换热管,第一端与所述过冷器的过冷支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连接,所述冷媒换热管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与所述中间换热管在所述中间换热器处进行换热,用于在所述待换热组件需要散热时通过所述过冷支路的冷媒对进入所述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用于在所述待换热组件需要加热时将所述压缩机排气管的冷媒通入所述过冷器,之后汇入所述冷媒换热管,提高进入所述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所述冷媒换热结构还包括:中间换热控制阀,位于所述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中间换热管的通断;散热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连通;加热流量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排气管进入所述中间换热管的冷媒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过冷器的过冷支路还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连接;所述冷媒换热结构还包括:过冷电磁阀,位于所述过冷支路上,用于控制所述过冷支路的冷媒流量;过冷控制阀,位于所述过冷支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过冷支路的冷媒进入所述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过冷器、室内换热器,以及如上述的冷媒换热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空调机组,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是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在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时,进一步检测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进行过冷控制;在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不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至少包括:机组压力、压缩机排气温度;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进行过冷控制,包括:在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判断所述机组压力是否位于预设压力范围内且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是否位于预设排气温度范围内;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过冷电磁阀的开度;否则,保持所述空调机组的当前运行状态不变。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过冷电磁阀的开度,包括:获取第一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与第一温差之和;对比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与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过冷电磁阀的调节开度;按照所述调节开度在所述过冷电磁阀的当前开度的基础之上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包括:将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模式,并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结构的阀门的开关或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运行模式至少包括:散热模式和加热模式;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模式,包括:在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散热模式;在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加热模式;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结构的阀门的开关或开度,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所述散热模式时,控制中间换热控制阀、散热控制阀开启,过冷电磁阀打开第一预设开度,之后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过冷电磁阀的开度;其中,所述过冷电磁阀的开度K1=第一预设开度C1+f(a-m,Tipm),a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m为第二预设温差,a-m为第二目标温度,Tipm为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f为目标温度和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与所述过冷电磁阀的调节开度的对应关系式,所述目标温度大于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时,f为负值,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时,f为正值;在所述运行模式为所述加热模式时,控制所述中间换热控制阀、所述过冷电磁阀开启,加热流量控制阀打开第二预设开度,之后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加热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其中,所述加热流量控制阀的开度K2=第二预设开度C2+f(b+n,Tipm),b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n为第二预设温差,b+n为第三目标温度,Tipm为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的空调机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冷媒换热结构,冷媒换热结构,应用于空调机组上,该冷媒换热结构采用中间换热器,调节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在中间换热器内,中间换热管与冷媒换热管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进行换热,中间换热管与过冷器的过冷支路连接,以在待换热组件需要散热时通过过冷支路的冷媒降低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通过上述中间换热器和中间换热管引入过冷支路的低温冷媒,增加散热冷量,在保证机组正常运行的同时,解决了常规冷媒散热受冷媒量以及冷媒压力影响容易出现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冷媒散热效果,有效调节待换热组件如机组驱动板的温度,使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稳定运行,延长待换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组及冷媒换热结构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组控制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2、室外换热器;3、室外制热电磁阀;4、中间换热器;5、冷媒换热管;6、待换热组件;7、过冷电磁阀;8、过冷器;9、小阀门;10、大阀门;11、加热流量控制阀;12、中间换热控制阀;13、过冷控制阀;14、散热控制阀;15、四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控制器,但这些控制器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与不同设备连接的控制器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控制器,类似地,第二控制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控制器。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冷媒换热结构,应用于空调机组上,采用空调机组的冷媒为待散热组件进行散热,待散热组件可以是空调机组的主控板、驱动板、电器盒等设置,也可以不是空调机组的部件,如其它需要散热的大功率电器或设备。
具体来说,图1示出该空调机组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机组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过冷器8、室内换热器;压缩机1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还设置有四通阀15,实现空调机组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冷媒换热结构包括:
冷媒换热管5,冷媒换热管5为室外换热器2和过冷器8之间的部分冷媒管路,用于与待换热组件6进行换热;采用室外换热器2和过冷器8之间的部分冷媒管路为待换热组件换热,如制冷模式下采用室外换热器2之后的低温冷媒,在冷媒进入冷媒换热管5后降低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但如前所述,该处冷媒处于中压位置,冷媒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并未完全达到最优的散热效果,容易造成待换热组件温度过高,导致如驱动板类的设备烧毁;
中间换热器4,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冷媒换热管之间,与冷媒换热管5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的冷媒管路进行换热,以调节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中间换热器4在冷媒换热管5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如图1所示的,并不是直接与冷媒换热管换热,而是与冷媒换热管5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的冷媒管路进行换热,进而控制进入冷媒换热管5内的冷媒温度,以实现对待换热组件更好的换热效果;
中间换热管,第一端与过冷器8的过冷支路连接,第二端与压缩机1的吸气管连接,中间换热管通过中间换热器4与冷媒换热管5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的冷媒管路进行换热,用于在待换热组件需要散热时通过过冷支路的冷媒降低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中间换热管与冷媒换热管5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的冷媒管路进行换热,中间换热器4内可设置换热介质,实现两条管路的换热,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冷媒换热结构,冷媒换热结构,应用于空调机组上,该冷媒换热结构采用中间换热器,调节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在中间换热器内,中间换热管与冷媒换热管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进行换热,中间换热管与过冷器的过冷支路连接,以在待换热组件需要散热时通过过冷支路的冷媒降低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通过上述中间换热器和中间换热管引入过冷支路的低温冷媒,增加散热冷量,在保证机组正常运行的同时,解决了常规冷媒散热受冷媒量以及冷媒压力影响容易出现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冷媒散热效果,有效调节待换热组件如机组驱动板的温度,使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稳定运行,延长待换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存在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导致待换热组件出现凝露的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冷媒换热结构一般只采用冷媒进行散热,并没有考虑低温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待换热组件需要加热升温的情况,或者对此需要升温的情况设置了另一条换热管路或换热结构。本发明中还将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连接,用于在待换热组件需要加热时将所述压缩机排气管的冷媒通入过冷器,之后汇入冷媒换热管,提高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如图1所示的,在待换热组件需要加热时(通常空调机组运行在制热模式),引入压缩机1排气管的冷媒,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冷媒进入过冷器,之后流向冷媒换热管,提高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从而提高待换热组件的温度,避免凝露等问题,使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位于最佳温度范围内。
因此,本发明中的冷媒换热结构,引入高温气体及低温冷媒,实现待换热组件温度可调节,扩展了冷媒换热结构的功能,并且通过一条中间换热管实现高、低温冷媒的引入,实现散热和加热两种换热方式,在各种环境下都可以保证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稳定。
如图1所示的,待换热组件处还设置有待换热组件温度检测器,位于待换热组件6处,用于检测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的吸气管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冷媒换热结构还包括:
中间换热控制阀12,位于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点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中间换热管的通断;
散热控制阀14,位于第一连接点与压缩机1的吸气管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的吸气管连通;
加热流量控制阀11,位于第一连接点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压缩机1排气管进入中间换热管的冷媒流量。
通过上述控制阀以及流量控制阀的设置,可以实现中间换热管实现高、低温冷媒的引入,切换散热和加热两种换热方式,在各种环境下都可以保证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稳定,并可以根据对应的参数评估判断流量控制阀的开度,更加精确、合理控制待散热组件的温度。
本发明中,还包括完整的过冷流路,如图1所示的,过冷器8的过冷支路还与压缩机1的吸气管连接,冷媒换热结构还包括:过冷电磁阀7,位于过冷支路上,用于控制过冷支路的冷媒流量;过冷控制阀13,位于过冷支路与压缩机1的吸气管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过冷支路的冷媒进入压缩机1。因此,在需要单独采用过冷器8进行过冷时,控制过冷控制阀13打开,并根据需要调节过冷电磁阀7的开度,以调节过冷度。
下表1示出空调机组不同运行模式下不同换热形式对应的阀体控制方案:
表1
在上述阀体控制中,不加热不冷却模式下,相关阀体已关闭,只留下过冷度控制逻辑相关控制阀,可能存在死区的位置开阀不影响。
通过上述待换热组件的控制方案,实现在不影响现机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待换热组件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位于合理范围内,延长待换热组件如驱动板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1中提供的冷媒换热结构,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2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如图1所示的,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过冷器8、室内换热器;压缩机1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还设置有四通阀15,实现空调机组的运行模式的切换;以及如上述的冷媒换热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冷媒换热结构,冷媒换热结构,应用于空调机组上,该冷媒换热结构采用中间换热器,调节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在中间换热器内,中间换热管与冷媒换热管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进行换热,中间换热管与过冷器的过冷支路连接,以在待换热组件需要散热时通过过冷支路的冷媒降低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通过上述中间换热器和中间换热管引入过冷支路的低温冷媒,增加散热冷量,在保证机组正常运行的同时,解决了常规冷媒散热受冷媒量以及冷媒压力影响容易出现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冷媒散热效果,有效调节待换热组件如机组驱动板的温度,使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稳定运行,延长待换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3中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2中的空调机组。具体来说,图2示出该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02-S206:
S202:检测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是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S204:在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进一步检测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根据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进行过冷控制;
S206:在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不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根据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冷媒换热结构,冷媒换热结构,应用于空调机组上,该冷媒换热结构采用中间换热器,调节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在中间换热器内,中间换热管与冷媒换热管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进行换热,中间换热管与过冷器的过冷支路连接,以在待换热组件需要散热时通过过冷支路的冷媒降低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通过上述中间换热器和中间换热管引入过冷支路的低温冷媒,增加散热冷量,在保证机组正常运行的同时,解决了常规冷媒散热受冷媒量以及冷媒压力影响容易出现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冷媒散热效果,有效调节待换热组件如机组驱动板的温度,使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稳定运行,延长待换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其中,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至少包括:机组压力、压缩机排气温度;根据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进行过冷控制,包括:在空调机组的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判断机组压力是否位于预设压力范围内且压缩机排气温度是否位于预设排气温度范围内;如果是,则根据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过冷电磁阀的开度;否则,保持空调机组的当前运行状态不变。根据机组压力、压缩机排气温度判断空调机组是否需要进行过冷控制,如果是,则调节过冷电磁阀的开度,以实现过冷度的调节,使空调机组位于最佳运行状态,提高空调机组的运行效率和用户的舒适性。
具体地,根据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过冷电磁阀的开度,包括:获取第一目标温度;其中,第一目标温度为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与第一温差之和;对比第一目标温度与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根据对比结果确定过冷电磁阀的调节开度;按照调节开度在过冷电磁阀的当前开度的基础之上进行调节。例如,若检测到b≤待换热组件的温度Tipm≤a,则机组按常规运行模式控制,t1min后,检测到g<机组压力P<h且i<压缩机排气温度Tdis<j,则机组相关阀体按上述表1不同模式对应的阀体控制进行调节,过冷电磁阀立刻调整到k步,后续以b+x为目标温度进行控制,阀体开度=当前开度+f(b+x,Tipm),若连续t2时间检测到Tipm<b则重新进入相关判断。若检测到t1min后不满足g<机组压力P<h且i<压缩机排气温度Tdis<j,则机组维持常规过冷控制。通过上述方案调节空调机组的过冷运行,维持空调机组的高效运行。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包括:将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模式,并根据运行模式控制冷媒换热结构的阀门的开关或开度。预设温度范围为待换热组件的最佳温度范围,超出该范围时则需要冷媒换热结构进行相应的温度调节,以实现待换热组件的稳定运行。
其中,运行模式至少包括:散热模式和加热模式;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模式,包括:在待换热组件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确定运行模式为散热模式;在待换热组件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确定运行模式为加热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冷媒换热结构引入高温气体及低温冷媒,扩展了冷媒换热结构的功能,实现散热和加热两种换热方式。
根据运行模式控制冷媒换热结构的阀门的开关或开度,包括:在运行模式为散热模式时,控制中间换热控制阀、散热控制阀开启,过冷电磁阀打开第一预设开度,之后根据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过冷电磁阀的开度;其中,过冷电磁阀的开度K1=第一预设开度C1+f(a-m,Tipm),a为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m为第二预设温差,a-m为第二目标温度,Tipm为待换热组件的温度,f为目标温度和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与过冷电磁阀的调节开度的对应关系式,目标温度大于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时,f为负值,目标温度小于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时,f为正值;在运行模式为加热模式时,控制中间换热控制阀、过冷电磁阀开启,加热流量控制阀打开第二预设开度,之后根据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加热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其中,加热流量控制阀的开度K2=第二预设开度C2+f(b+n,Tipm),b为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n为第二预设温差,b+n为第三目标温度,Tipm为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上述温度控制方式,通过检查待换热组件当前温度及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等条件,判断需要执行的换热形式并对并相应流量控制阀进行控制来实时调节换热,以实现对待换热组件温度的合理化控制,保证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稳定。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3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具体来说,图3示出该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01-S307:
S301:开机运行tmin;
S302:温度特殊控制标志1是否生效,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03,否则进入S305;
S303:按目标温度范围控制;
S304:是否停机,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01,否则进入S303;
S305:按常规温度控制;
S306:温度特殊控制标志2是否生效,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07,否则进入S305;
S307:按目标温度控制,返回S306。
以下进行示例性说明:
根据机组现有运行状态进行待换热组件温度保护性控制时,即温度特殊控制标志置1后的控制,其目标是保护待换热组件的温度在预定的范围内,有效保证机组的可靠性。控制方式如下:
a.机组开机运行tmin后,若检测为待换热组件温度Tipm>a,温度特殊控制标志1生效,则阀体动作按上述表格1中制冷/热模式下待换热组件温度冷却方案控制阀体,其中过冷电磁阀进入待换热组件温度控制,阀体立刻调整到c步,后续以a-m为目标温度进行控制,过冷电磁阀体开度=当前开度+f(a-m,Tipm),仅当机组停机重新开机才会清除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特殊控制置标志1,重新判断执行何种控制。
b.若检测为待换热组件温度Tipm<b,温度特殊控制标志1生效,则按制冷/热模式下模块加热时相关阀体动作进行控制。其中加热流量电磁阀进入温度特殊控制,阀体立刻调整到e步,后续以b+n为目标温度进行控制,加热流量阀体开度=当前开度+f(b+n,Tipm),仅当机组停机重新开机才会清除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特殊控制置标志1,重新判断执行何种控制。
其中温度a与b,是与环境温度,湿度、机组负荷相关的参数,基于实验获得的不同负荷情况下待换热组件温度合理范围值。
机组开机运行tmin后,若检测到b≤待换热组件温度Tipm≤a,则机组待换热组件温度的特殊控制标志1失效,机组按常规散热控制,相关阀体控制参见上表1中不加热不冷却方案的阀体控制,同时检测并判断机组运行参数是否在合适范围内,以确定是否进入待换热组件温度舒适优化控制,详细控制如下:
a.若检测到t1min后,若检测到b≤待换热组件的温度Tipm≤a,则机组按常规运行模式控制,t1min后,检测到g<机组压力P<h且i<压缩机排气温度Tdis<j,则机组相关阀体按上述表1不同模式对应的阀体控制进行调节,过冷电磁阀立刻调整到k步,后续以b+x为目标温度进行控制,阀体开度=当前开度+f(b+x,Tipm),若连续t2时间检测到Tipm<b则重新进入相关判断。
b.若检测到t1min后不满足g<机组压力P<h且i<压缩机排气温度Tdis<j,则机组维持常规过冷控制。通过上述方案调节空调机组的过冷运行,维持空调机组的高效运行。
其中,压力及温度g、h、j,是与环境温度、负荷相关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验确定,以符合机组的运行状态。
通过上述待换热组件温度控制方式,实现在不影响现机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待换热组件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位于合理范围内,延长待换热组件如驱动板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实施例3中提供的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4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的空调机组控制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冷媒换热结构,冷媒换热结构,应用于空调机组上,该冷媒换热结构采用中间换热器,调节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在中间换热器内,中间换热管与冷媒换热管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进行换热,中间换热管与过冷器的过冷支路连接,以在待换热组件需要散热时通过过冷支路的冷媒降低进入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通过上述中间换热器和中间换热管引入过冷支路的低温冷媒,增加散热冷量,在保证机组正常运行的同时,解决了常规冷媒散热受冷媒量以及冷媒压力影响容易出现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冷媒散热效果,有效调节待换热组件如机组驱动板的温度,使待换热组件的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稳定运行,延长待换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冷媒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空调机组上,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过冷器、室内换热器;所述冷媒换热结构包括:
冷媒换热管,所述冷媒换热管为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过冷器之间的部分冷媒管路,用于与待换热组件进行换热;
中间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冷媒换热管之间;
中间换热管,第一端与所述过冷器的过冷支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连接,所述冷媒换热管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与所述中间换热管在所述中间换热器处进行换热,用于在所述待换热组件需要散热时通过所述过冷支路的冷媒对进入所述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用于在所述待换热组件需要加热时将所述压缩机排气管的冷媒通入所述过冷器,之后汇入所述冷媒换热管,提高进入所述冷媒换热管内的冷媒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所述冷媒换热结构还包括:
中间换热控制阀,位于所述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中间换热管的通断;
散热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中间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连通;
加热流量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排气管进入所述中间换热管的冷媒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器的过冷支路还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连接;所述冷媒换热结构还包括:
过冷电磁阀,位于所述过冷支路上,用于控制所述过冷支路的冷媒流量;
过冷控制阀,位于所述过冷支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过冷支路的冷媒进入所述压缩机。
5.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过冷器、室内换热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换热结构。
6.一种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空调机组,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是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时,进一步检测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进行过冷控制;
在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不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至少包括:机组压力、压缩机排气温度;根据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进行过冷控制,包括:
在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判断所述机组压力是否位于预设压力范围内且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是否位于预设排气温度范围内;
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过冷电磁阀的开度;
否则,保持所述空调机组的当前运行状态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过冷电磁阀的开度,包括:
获取第一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与第一温差之和;
对比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与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过冷电磁阀的调节开度;
按照所述调节开度在所述过冷电磁阀的当前开度的基础之上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包括:
将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进行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模式,并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结构的阀门的开关或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至少包括:散热模式和加热模式;
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冷媒换热结构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时,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散热模式;
在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加热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结构的阀门的开关或开度,包括:
在所述运行模式为所述散热模式时,控制中间换热控制阀、散热控制阀开启,过冷电磁阀打开第一预设开度,之后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过冷电磁阀的开度;其中,所述过冷电磁阀的开度K1=第一预设开度C1+f(a-m,Tipm),a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值,m为第二预设温差,a-m为第二目标温度,Tipm为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f为目标温度和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与所述过冷电磁阀的调节开度的对应关系式,所述目标温度大于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时,f为负值,所述目标温度小于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时,f为正值;
在所述运行模式为所述加热模式时,控制所述中间换热控制阀、所述过冷电磁阀开启,加热流量控制阀打开第二预设开度,之后根据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调节加热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其中,所述加热流量控制阀的开度K2=第二预设开度C2+f(b+n,Tipm),b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值,n为第二预设温差,b+n为第三目标温度,Tipm为所述待换热组件的温度。
11.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组控制方法。
CN202411258418.2A 2024-09-09 2024-09-09 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90851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58418.2A CN119085158A (zh) 2024-09-09 2024-09-09 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58418.2A CN119085158A (zh) 2024-09-09 2024-09-09 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085158A true CN119085158A (zh) 2024-12-06

Family

ID=93664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258418.2A Pending CN119085158A (zh) 2024-09-09 2024-09-09 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0851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415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efrigeration system
KR101479458B1 (ko) 냉동 장치
CN101809372B (zh) 压缩机的运转控制装置及其包括它的空调装置
US20230065130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20170090290A (ko) 공기조화기
JPH06159738A (ja) 空気調和機の発熱素子の冷却装置
CN106440560B (zh) 冷凝面积可调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40414A (zh) 空调系统、蓄热控制方法及化霜控制方法
JP7105933B2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装置
EP4184080A1 (en) Outdoor unit for refrigeration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ame
WO2018221052A1 (ja) 制御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マルチ型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624529B1 (ko)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공기조화기
EP1334852A2 (en) Air conditioner having engine cooling apparatus
JP5424706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10421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356386B2 (ja) 冷媒切換式冷凍機を用いた環境試験装置
CN119085158A (zh) 冷媒换热结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45809B (zh) 冷却装置、空调系统和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0667167B1 (ko) 멀티 에어컨 시스템의 운전제어방법
JP2016095102A (ja) 外調機の制御装置
KR100885566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15200243A (zh) 一种磁悬浮冷却机组及控制方法
CN211177163U (zh) 室外机冷凝器、室外机及变频空调器
JPH1183128A (ja) 異能力マルチエアコンシステム
CN114061026A (zh)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