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850120B - 一种缆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缆车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850120B CN118850120B CN202411347599.6A CN202411347599A CN118850120B CN 118850120 B CN118850120 B CN 118850120B CN 202411347599 A CN202411347599 A CN 202411347599A CN 118850120 B CN118850120 B CN 1188501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door
- cable car
- fixed
- wind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2/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1B7/00 - B61B11/00
- B61B12/002—Cabins; Ski-lift sea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61D19/003—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door
- B61D19/008—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door both swinging and sli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61D19/02—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for carria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5/00—Window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rail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缆车结构,包括:上顶组件,下底组件,立柱组件,立柱组件的前侧内部固定有门框,在门框的内部安装有门组件,门组件分别通过摇臂组件和滑杆组件实现相对缆车的启闭动作,在门组件的顶部设置有门雨帽组件,在门组件的两侧设置有前玻璃;在后侧立柱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后玻璃;在缆车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座椅的座椅支撑件和用于支撑靠背的靠背支撑件;在缆车的内部还设置有对应的电器配件;从而将缆车整体结构通过上述各分体结构制造而成,通过采用分体式结构,降低了缆车整体的自重,既降低了缆车的制造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其运输成本;同时分体式的结构也有利于缆车后期局部位置的装卸及维护,操作简单耗时较少,便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缆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缆车结构。
背景技术
缆车是由驱动机带动钢丝绳,牵引车厢在沿着铺设好的轨道(通常会带有坡度)上运行,用以提升或下放人员和货物的运输机械。它多用作工矿区、城市或风景游览区的交通工具。
现有技术中的缆车,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1)现有的缆车结构往往采用整体式骨架,在提高缆车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同时,不便于缆车的整体制造、装卸、运输及维护;
2)现有的缆车上顶组件和下底组件往往采用封闭式钢板整体结构或分体式内芯及外蒙皮结构;其中,封闭式钢板整体结构在提高了缆车顶部和底部的整体强度的同时,提高制作成本且增大缆车自重,不利于缆车的整体制造成型及高空运输作业;而分体式内芯及外蒙皮结构通常通过固定件实现顶部和底部与立柱组件的连接,连接位置空间区域小,无法保证各边梁与内芯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无法保证与立柱组件的良好连接配合;
3)现有的缆车结构不具备顶部翻窗组件或翻窗组件效果不佳,影响缆车内部的通风效果;
4)现有的缆车结构的门组件往往以与门框相平行的方式实现门组件的启闭,既不利于进出缆车空间的释放,又会对乘客构成安全隐患。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缆车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缆车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缆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车结构包括:
上顶组件,所述上顶组件包括位于外侧的上边梁和位于上边梁围成空间内部的上内芯,在上连接角片的顶部还固定有吊挂组件;
下底组件,所述下底组件包括位于外侧的下边梁和位于下边梁围成空间内部的下内芯;
立柱组件,所述立柱组件固定于所述上顶组件的底部转角位置与所述下底组件的顶部转角位置之间;
所述立柱组件的两侧内部的底部分别固定有中腰及扣板,且所述扣板固定于中腰的底部;所述立柱组件的两侧内部的顶部固定有翻窗组件,在翻窗组件的底部与中腰的顶部之间还固定有侧玻璃;
所述立柱组件的前侧内部固定有门框,在所述门框的内部安装有门组件,所述门组件分别通过摇臂组件和滑杆组件实现相对缆车的启闭动作,在所述门组件的顶部设置有门雨帽组件,在所述门组件的两侧设置有前玻璃;在后侧所述立柱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后玻璃;
在所述缆车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座椅的座椅支撑件和用于支撑靠背的靠背支撑件;在所述缆车的内部还设置有对应的电器配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边梁包括上前边梁、上左边梁、上后边梁及上右边梁,上前边梁、上左边梁、上后边梁及上右边梁首尾依次连接围成上矩形框架,在相邻边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上连接角片;固定于所述上矩形框架内部的上内芯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芯横梁及上芯纵梁,上芯横梁与上芯纵梁的连接位置以及上内芯与上矩形框架内壁的连接位置还固定设置有上增强角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吊挂组件包括与上连接角片的内壁固定连接的吊挂外缘,在所述吊挂外缘的顶部固定有吊挂支板,在所述吊挂支板的内部固定穿设有吊挂定位块,在所述吊挂定位块的顶部固定有吊挂轴,在所述吊挂定位块的底部外缘与两侧吊挂外缘的内壁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吊挂加强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底组件中,所述下边梁包括下前边梁、下左边梁、下后边梁及下右边梁,下前边梁、下左边梁、下后边梁及下右边梁首尾依次连接围成下矩形框架,在相邻边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下连接角片;固定于所述下矩形框架内部的下内芯包括相互连接的下芯横梁及下芯纵梁,下芯横梁与下芯纵梁的连接位置以及下内芯与下矩形框架内壁的连接位置还固定设置有下增强角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立柱组件包括固定于相邻上边梁连接位置顶部的上顶封口板,以及固定于相邻下边梁连接位置底部的下底封口板,立柱本体呈外凸的曲线型,且立柱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上顶封口板及下底封口板固定连接,且立柱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连接角片及下连接角片的外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翻窗组件包括与两侧立柱本体铰接的翻窗底座以及与两侧立柱本体固定的翻窗上顶,所述翻窗底座的顶部固定有翻窗本体,所述翻窗本体的顶部位于所述翻窗上顶底部的翻窗限位槽内部,所述翻窗上顶的顶部还活动设置有翻窗锁定件,在所述翻窗上顶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翻窗雨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顶组件的顶部固定有上顶外蒙皮,所述上顶外蒙皮的内部开设有对应的电器安装口;所述上顶组件的底部固定有上顶内蒙皮,所述上顶内蒙皮的内部开设有对应的电器通风口;
所述下底组件的顶部固定有地板,所述地板的外缘固定有压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门组件包括门上横梁及门下横梁,在所述门上横梁及门下横梁的两端之间连接有门侧梁,在所述门上横梁、门下横梁及门侧梁围成的门框架的内侧顶部固定有门网板,在所述门框架的内侧底部固定有门玻璃,在所述门玻璃的外侧固定有门护栏,在所述门网板及门玻璃的连接位置外侧设置有门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摇臂组件设置于门框与门组件之间,所述摇臂组件包括与门框固定连接的门框轴支撑件以及与门组件固定连接的门组件轴支撑件,摇臂的一端通过门框轴与门框轴支撑件铰接,摇臂的另一端通过门组件轴与门组件轴支撑件铰接,在所述摇臂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减重孔,在所述减重孔的内部填充有防撞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滑杆组件包括通过两端螺母固定于下底组件内部的滑杆,所述滑杆上套设有与所述门组件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能够相对滑杆轴向滑动,所述滑杆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前止动部和后止动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实现的技术效果包括:
1)本发明提供一种缆车结构,将缆车结构设置为上顶组件、下底组件以及位于两者间实现两者连接的立柱组件,再在立柱组件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中腰、扣板、翻窗组件、侧玻璃、门框及门组件,从而将缆车整体结构通过上述各分体结构制造而成,通过采用分体式结构,降低了缆车整体的自重,既降低了缆车的制造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其运输成本;同时分体式的结构也有利于缆车后期局部位置的装卸及维护,操作简单耗时较少,便于推广使用。
2)本发明提供一种缆车结构,将上顶组件和下底组件分别设置有包括对应边梁及内芯的分体式结构,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钢板结构,减轻缆车自重的同时,便于整体成型及运输作业,节约制造成本及运输成本,同时在相邻边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对应的上、下连接角片,在实现对相邻边梁之间的连接效果的同时,也能够节约边梁之间连接位置的耗费及折弯耗时,同时通过上、下连接角片可以为吊挂组件及立柱组件的连接安装提供空间,保证各边梁与内芯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有效保证与吊挂组件及立柱组件的良好连接配合;在对应内芯的连接位置以及内芯与矩形框架内壁的连接位置还固定设置有上、下增强角片,从而通过上、下增强角片进一步提高对应内芯的连接强度以及内芯与对应矩形框架内壁的连接强度,也为内芯之间以及内芯与对应矩形框架内壁之间增大了连接空间,方便连接固定。
3)本发明提供一种缆车结构,通过设置有翻窗组件,进一步提高缆车内部与外部的通风换气效果;同时通过在翻窗上顶的底部设置有翻窗限位槽,从而对翻窗的角度进行对应限制,避免因翻窗角度过大而引起的非预期不利效果;通过在翻窗上顶的顶部活动设置有翻窗锁定件,从而在不需要使用翻窗组件时实现对翻窗组件的锁定,在需要使用时才实现对翻窗组件的开启,因而提高翻窗组件的使用安全性。
4)本发明提供一种缆车结构,通过设置有摇臂组件和滑杆组件,且设置门组件分别通过摇臂组件和滑杆组件实现相对缆车的启闭动作,从而通过摇臂组件实现启闭时门组件相对缆车的倾斜及平行动作切换,而通过滑杆组件实现启闭时门组件相对缆车的滑动动作,从而使得门组件在关闭时与门框保持平行,而在开启时与门框保持倾斜,通过外扩式的倾斜出口对进出缆车空间进行释放,进一步增大乘客上下缆车过程中的所在区域面积,增大乘客换乘时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由于门组件在开启时与门框保持倾斜,相对于门框保持平行的方式,门上的门锁及门护栏会更加远离乘客,从而进一步降低在上下缆车过程中对乘客构成的非预期剐蹭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缆车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缆车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上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下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立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吊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翻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摇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图10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一种缆车结构,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缆车结构包括:
上顶组件100,上顶组件100的作用是为缆车内部提供顶部遮挡,同时为顶部电器件(例如空调等)及吊挂件提供支撑;上顶组件包括位于外侧的上边梁和位于上边梁围成空间内部的上内芯;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顶组件100中,上边梁包括上前边梁101、上左边梁103、上后边梁102及上右边梁104,上前边梁101、上左边梁103、上后边梁102及上右边梁104首尾依次连接围成上矩形框架,在相邻边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上连接角片105,上连接角片105设置为圆角弯折的L形,且在上连接角片105的弯折位置外侧无上边梁包覆,以在实现对相邻边梁之间的连接效果的同时,也能够节约边梁之间连接位置的耗费及折弯耗时,同时通过上连接角片105可以为吊挂组件及立柱组件300的连接安装提供空间,保证各边梁与内芯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有效保证与吊挂组件及立柱组件的良好连接配合;固定于上矩形框架内部的上内芯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芯横梁106及上芯纵梁107,上芯横梁106与上芯纵梁107的连接位置以及上内芯与上矩形框架内壁的连接位置还固定设置有上增强角片108,上增强角片108设置为圆角弯折的L形,从而通过上增强角片108进一步提高对应内芯的连接强度以及内芯与对应矩形框架内壁的连接强度,也为内芯之间以及内芯与对应矩形框架内壁之间增大了连接空间,方便连接固定。
在上连接角片的顶部还固定有吊挂组件1400,吊挂组件1400用于实现与顶部铺设轨道的连接,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吊挂组件1400包括与上连接角片105的内壁固定连接的吊挂外缘1401,通过吊挂外缘1401实现与上连接角片105的固定连接,在吊挂外缘1401的顶部固定有吊挂支板1402,吊挂支板1402用于实现对缆车内部密封遮挡的同时,也为内部吊挂定位块1403及吊挂轴1404提供支撑,在吊挂支板1402的内部固定穿设有吊挂定位块1403,吊挂定位块1403优选为阶梯轴以实现在吊挂支板1402内部的轴向定位效果,在吊挂定位块1403的顶部固定有吊挂轴1404,通过吊挂轴1404实现与顶部铺设轨道的连接,在吊挂定位块1403的底部外缘与两侧吊挂外缘1401的内壁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吊挂加强筋1405,通过吊挂加强筋1405进一步增加与两侧吊挂外缘1401的连接及支撑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缆车结构还包括下底组件200,下底组件包括位于外侧的下边梁和位于下边梁围成空间内部的下内芯;下底组件200的作用是为缆车内部提供底部遮挡,同时为缆车内部座椅和靠背以及其他内部附件提供底部安装支撑。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底组件200中,下边梁包括下前边梁201、下左边梁203、下后边梁202及下右边梁204,下前边梁201、下左边梁203、下后边梁202及下右边梁204首尾依次连接围成下矩形框架,在相邻边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下连接角片205,下连接角片205也设置为对应的圆角弯折的L形,且在下连接角片205的弯折位置外侧无下边梁包覆,以在实现对相邻边梁之间的连接效果的同时,也能够节约边梁之间连接位置的耗费及折弯耗时,同时通过下连接角片205可以为立柱组件300的连接安装提供空间,保证各边梁与内芯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有效保证与立柱组件的良好连接配合;固定于下矩形框架内部的下内芯包括相互连接的下芯横梁206及下芯纵梁207,下芯横梁206与下芯纵梁207的连接位置以及下内芯与下矩形框架内壁的连接位置还固定设置有下增强角片208,下增强角片208设置为圆角弯折的L形,从而通过下增强角片208进一步提高对应内芯的连接强度以及内芯与对应矩形框架内壁的连接强度,也为内芯之间以及内芯与对应矩形框架内壁之间增大了连接空间,方便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在上顶组件100的顶部固定有上顶外蒙皮,上顶外蒙皮的内部开设有对应的电器安装口,例如空调安装口等,以便于其顶部空调外机的固定及安装;上顶组件100的底部固定有上顶内蒙皮,上顶内蒙皮的内部开设有对应的电器通风口,以便于对缆车内部空气环境温度进行对应调节;下底组件200的顶部固定有地板,地板可以为缆车内部的座椅及靠背提供固定支撑,在地板的外缘固定有压边以保持地板稳定固定于下底组件200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的缆车还包括立柱组件300,立柱组件固定于上顶组件100的底部转角位置与下底组件200的顶部转角位置之间,立柱组件300用于连接顶部上顶组件100和底部下底组件200的同时,也起到对上连接角片及下连接角片的外侧包覆保护作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立柱组件300包括固定于相邻上边梁连接位置顶部的上顶封口板301,以及固定于相邻下边梁连接位置底部的下底封口板302,上顶封口板301和下底封口板302分别为立柱本体303的两端提供支撑和固定区域,保证立柱本体303的两端支撑及固定稳定;本实施例中的立柱本体303呈外凸的曲线型,且立柱本体303的两端分别与上顶封口板301及下底封口板302固定连接,在保证外形美观的同时,进一步增大缆车内部空间,同时也尽可能通过外凸的圆滑曲线形状进一步在碰撞时实现减震和衰减作用;立柱本体30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连接角片105及下连接角片205的外周,以对上连接角片及下连接角片的外侧实现包覆保护作用。
如图1所示,在立柱组件300的两侧内部的底部分别固定有中腰400及扣板500,且扣板500固定于中腰400的底部,中腰400及扣板500在对缆车内部实现封闭的同时,为顶部侧玻璃1100提供安装支撑;立柱组件300的两侧内部的顶部固定有翻窗组件600,在翻窗组件600的底部与中腰400的顶部之间还固定有侧玻璃1100,通过设置有翻窗组件,进一步提高缆车内部与外部的通风换气效果。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翻窗组件600包括与两侧立柱本体303铰接的翻窗底座601以及与两侧立柱本体303固定的翻窗上顶602,翻窗底座601的顶部固定有翻窗本体603,翻窗底座601可以带动其顶部翻窗本体603相对于两侧立柱本体303实现翻转动作,从而实现对翻窗组件600的开启或关闭动作;翻窗本体603的顶部位于翻窗上顶602底部的翻窗限位槽6021内部,通过在翻窗上顶的底部设置有翻窗限位槽,从而对翻窗的角度进行对应限制,避免因翻窗角度过大而引起的外物进入等非预期不利效果;翻窗上顶602的顶部还活动设置有翻窗锁定件604,从而在不需要使用翻窗组件时实现对翻窗组件的锁定,在需要使用时才实现对翻窗组件的开启,因而提高翻窗组件的使用安全性;在翻窗上顶602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翻窗雨帽605,以实现在雨雪天气中对底部翻窗组件600的雨雪遮挡效果。
如图1-图2所示,立柱组件300的前侧内部固定有门框700,在门框700的内部安装有门组件1000,门组件1000分别通过摇臂组件和滑杆组件实现相对缆车的启闭动作,在门组件1000的顶部设置有门雨帽组件1300,以在雨雪天气中实现对顶部雨雪的遮挡效果;在门组件1000的两侧设置有前玻璃1200;在后侧立柱组件300的内部设置有后玻璃,以便于内部乘客实时观察缆车运行过程中的外部环境。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门组件1000包括门上横梁1001及门下横梁1002,在门上横梁1001及门下横梁1002的两端之间连接有门侧梁1003,在门上横梁1001、门下横梁1002及门侧梁1003围成的门框架的内侧顶部固定有门网板1004,门网板可以有效实现防护效果的同时,实现对应的减重及同气效果,在门框架的内侧底部固定有门玻璃1005,以便于靠近门组件1000位置的内部乘客可以实时观察缆车运行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在门玻璃1005的外侧固定有门护栏1006,便于在启闭门组件时进行手部抓取持握,在门网板1004及门玻璃1005的连接位置外侧设置有门锁1007,以实现对门组件1000启闭的锁定及解锁功能;作为优选,门锁1007应当选用电子锁与机械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电子锁实现远程控制启闭,而在断电或其他突发状况下通过机械锁实现门组件1000的启闭解锁。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摇臂组件设置于门框700与门组件1000之间,摇臂组件包括与门框700固定连接的门框轴支撑件A1以及与门组件1000固定连接的门组件轴支撑件A2,摇臂A3的一端通过门框轴A4与门框轴支撑件A1铰接,摇臂A3的另一端通过门组件轴A5与门组件轴支撑件A2铰接,摇臂A3的一端可以通过门框轴A4相对门框700转动,摇臂A3的另一端则可以通过门组件轴A5相对门组件1000转动,这样设置就使得门组件1000可以相对门框700发生转动,从而在门组件1000关闭时,门组件1000可以位于门框700内部并保持平行(优选为齐平),而在门组件1000开启时,门组件1000可以位于门框700外侧并与门框700呈倾斜角度,此时摇臂A3的位置如图9中所示,从而通过外扩式的倾斜出口对进出缆车空间进行释放,进一步增大乘客上下缆车过程中的所在区域面积,增大乘客换乘时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由于门组件在开启时与门框保持倾斜,相对于门框保持平行的方式,门上的门锁及门护栏会更加远离乘客,从而进一步降低在上下缆车过程中对乘客构成的非预期剐蹭等安全隐患。作为优选,在摇臂A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减重孔A31以尽可能减少摇臂A3的自重从而便于制造成型及转动过程,在减重孔A31的内部填充有防撞垫A32以在发生碰撞过程中通过柔性材质的防撞垫A32实现碰撞衰减效果。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滑杆组件包括通过两端螺母B3固定于下底组件200内部的滑杆B1,滑杆B1上套设有与门组件1000固定连接的滑块B2,滑块B2能够相对滑杆B1轴向滑动,从而带动与滑块B2固定连接的门组件1000相对于缆车的滑动;作为优选,滑杆B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前止动部B4和后止动部B5,前止动部B4和后止动部B5优选为橡胶等弹性材质制作,以在滑块B2滑动至与前止动部B4或后止动部B5接触位置时可以实现良好的减震作用。
如图1所示,在缆车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座椅的座椅支撑件800和用于支撑靠背的靠背支撑件900,以分别在座椅支撑件800的顶部安装座椅,以及在靠背支撑件900的顶部安装靠背,在缆车的内部还设置有对应的电器配件,以满足对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可以在缆车的内部设置对应的检测器件以满足对缆车内部的温度、湿度、图像及声音等参数的实时检测;也可以在缆车的内部设置对应的娱乐器件以满足缆车内部乘客的不同娱乐需求,例如麦克风、音响及显示屏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缆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车结构包括:
上顶组件(100),所述上顶组件包括位于外侧的上边梁和位于上边梁围成空间内部的上内芯,在上连接角片的顶部还固定有吊挂组件(1400);
下底组件(200),所述下底组件包括位于外侧的下边梁和位于下边梁围成空间内部的下内芯;
立柱组件(300),所述立柱组件固定于所述上顶组件(100)的底部转角位置与所述下底组件(200)的顶部转角位置之间;
所述立柱组件(300)的两侧内部的底部分别固定有中腰(400)及扣板(500),且所述扣板(500)固定于中腰(400)的底部;所述立柱组件(300)的两侧内部的顶部固定有翻窗组件(600),在翻窗组件(600)的底部与中腰(400)的顶部之间还固定有侧玻璃(1100);
所述立柱组件(300)的前侧内部固定有门框(700),在所述门框(700)的内部安装有门组件(1000),所述门组件(1000)分别通过摇臂组件和滑杆组件实现相对缆车的启闭动作,在所述门组件(1000)的顶部设置有门雨帽组件(1300),在所述门组件(1000)的两侧设置有前玻璃(1200);在后侧所述立柱组件(300)的内部设置有后玻璃;
在所述缆车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座椅的座椅支撑件(800)和用于支撑靠背的靠背支撑件(900),在所述缆车的内部还设置有对应的电器配件;
所述摇臂组件设置于门框(700)与门组件(1000)之间,所述摇臂组件包括与门框(700)固定连接的门框轴支撑件(A1)以及与门组件(1000)固定连接的门组件轴支撑件(A2),摇臂(A3)的一端通过门框轴(A4)与门框轴支撑件(A1)铰接,摇臂(A3)的另一端通过门组件轴(A5)与门组件轴支撑件(A2)铰接,在所述摇臂(A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减重孔(A31),在所述减重孔(A31)的内部填充有防撞垫(A32);
所述滑杆组件包括通过两端螺母(B3)固定于下底组件(200)内部的滑杆(B1),所述滑杆(B1)上套设有与所述门组件(1000)固定连接的滑块(B2),所述滑块(B2)能够相对滑杆(B1)轴向滑动,所述滑杆(B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前止动部(B4)和后止动部(B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组件(100)中,所述上边梁包括上前边梁(101)、上左边梁(103)、上后边梁(102)及上右边梁(104),上前边梁(101)、上左边梁(103)、上后边梁(102)及上右边梁(104)首尾依次连接围成上矩形框架,在相邻边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上连接角片(105);固定于所述上矩形框架内部的上内芯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芯横梁(106)及上芯纵梁(107),上芯横梁(106)与上芯纵梁(107)的连接位置以及上内芯与上矩形框架内壁的连接位置还固定设置有上增强角片(1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缆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组件(1400)包括与上连接角片(105)的内壁固定连接的吊挂外缘(1401),在所述吊挂外缘(1401)的顶部固定有吊挂支板(1402),在所述吊挂支板(1402)的内部固定穿设有吊挂定位块(1403),在所述吊挂定位块(1403)的顶部固定有吊挂轴(1404),在所述吊挂定位块(1403)的底部外缘与两侧吊挂外缘(1401)的内壁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吊挂加强筋(14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缆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组件(200)中,所述下边梁包括下前边梁(201)、下左边梁(203)、下后边梁(202)及下右边梁(204),下前边梁(201)、下左边梁(203)、下后边梁(202)及下右边梁(204)首尾依次连接围成下矩形框架,在相邻边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下连接角片(205);固定于所述下矩形框架内部的下内芯包括相互连接的下芯横梁(206)及下芯纵梁(207),下芯横梁(206)与下芯纵梁(207)的连接位置以及下内芯与下矩形框架内壁的连接位置还固定设置有下增强角片(2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缆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组件(300)包括固定于相邻上边梁连接位置顶部的上顶封口板(301),以及固定于相邻下边梁连接位置底部的下底封口板(302),立柱本体(303)呈外凸的曲线型,且立柱本体(303)的两端分别与上顶封口板(301)及下底封口板(302)固定连接,且立柱本体(30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连接角片(105)及下连接角片(205)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缆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窗组件(600)包括与两侧立柱本体(303)铰接的翻窗底座(601)以及与两侧立柱本体(303)固定的翻窗上顶(602),所述翻窗底座(601)的顶部固定有翻窗本体(603),所述翻窗本体(603)的顶部位于所述翻窗上顶(602)底部的翻窗限位槽(6021)内部,所述翻窗上顶(602)的顶部还活动设置有翻窗锁定件(604),在所述翻窗上顶(602)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翻窗雨帽(6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车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顶组件(100)的顶部固定有上顶外蒙皮,所述上顶外蒙皮的内部开设有对应的电器安装口;所述上顶组件(100)的底部固定有上顶内蒙皮,所述上顶内蒙皮的内部开设有对应的电器通风口;
所述下底组件(200)的顶部固定有地板,所述地板的外缘固定有压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组件(1000)包括门上横梁(1001)及门下横梁(1002),在所述门上横梁(1001)及门下横梁(1002)的两端之间连接有门侧梁(1003),在所述门上横梁(1001)、门下横梁(1002)及门侧梁(1003)围成的门框架的内侧顶部固定有门网板(1004),在所述门框架的内侧底部固定有门玻璃(1005),在所述门玻璃(1005)的外侧固定有门护栏(1006),在所述门网板(1004)及门玻璃(1005)的连接位置外侧设置有门锁(100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347599.6A CN118850120B (zh) | 2024-09-26 | 2024-09-26 | 一种缆车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347599.6A CN118850120B (zh) | 2024-09-26 | 2024-09-26 | 一种缆车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850120A CN118850120A (zh) | 2024-10-29 |
CN118850120B true CN118850120B (zh) | 2024-11-29 |
Family
ID=93167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347599.6A Active CN118850120B (zh) | 2024-09-26 | 2024-09-26 | 一种缆车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8501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141164A (zh) * | 2024-11-21 | 2024-12-17 | 徐州驷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缆车的制备方法 |
CN119225056B (zh) * | 2024-11-28 | 2025-03-11 | 徐州驷马科技有限公司 | 缆车轿厢的透光底板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3538A (zh) * | 2004-07-07 | 2006-02-15 | Cwa建筑有限公司 | 空中索道座舱 |
CN106114527A (zh) * | 2016-08-15 | 2016-11-16 | 王珊珊 | 一种城市交通轨道自行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98496B2 (ja) * | 1991-11-22 | 1998-01-19 | 川鉄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空中懸垂型索輪装置 |
CA2167441C (en) * | 1995-01-19 | 2005-07-05 | Masao Mutaguchi | Vibration damping arrangement for cable car |
FR3006653B1 (fr) * | 2013-06-05 | 2016-07-29 | Pomagalski Sa | Dispositif de maintenance d'une installation de transport par cable aerien, notamment un telesiege ou telecabine |
CN208498480U (zh) * | 2018-05-07 | 2019-02-15 | 清远博云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旅游观光用观景设备 |
CN213799628U (zh) * | 2020-11-14 | 2021-07-27 | 贵州山顺缆车有限公司 | 一种景区观光缆车用吊厢 |
-
2024
- 2024-09-26 CN CN202411347599.6A patent/CN1188501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3538A (zh) * | 2004-07-07 | 2006-02-15 | Cwa建筑有限公司 | 空中索道座舱 |
CN106114527A (zh) * | 2016-08-15 | 2016-11-16 | 王珊珊 | 一种城市交通轨道自行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850120A (zh) | 2024-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850120B (zh) | 一种缆车结构 | |
US6212724B1 (en) | Passenger boarding bridge for narrow body aircraft | |
CN109204330B (zh) | 一种大视野悬挂式空轨列车 | |
HU177510B (en) | Gangway structure between two vehicles connected with one another | |
EP3153761B1 (en) | Entertainment display mount | |
GB2409195A (en) | Detrainment device for a rail vehicle | |
WO2001070572A1 (fr) | Installation d'embarquement presentant des structures de passage et une ossature portante | |
US6543076B1 (en) | Cabin for a telescopic gangway | |
EP3632763B1 (en) | Sleeping car compartment and sleeping car | |
CN215244823U (zh) | 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 |
CN111216753A (zh) | 一种可翻转座椅及安装有该座椅的交通工具 | |
CN105849349A (zh) | 用于门板的安装装置 | |
JP7496299B2 (ja) | 鉄道車両 | |
KR20130024068A (ko) | 철도 차량용 가동 발판 장치 | |
CN112141150B (zh) |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363798U (zh) | 站台门显示屏装置 | |
RU2266838C2 (ru) | Защи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межкузовного перехода между двумя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 расположенными кузовами салонов одного и того же наземного шарнирно сочлененного пассажирск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CN209738966U (zh) | 一种具有延伸结构的车用显示屏翻转机构 | |
JP3464685B2 (ja) | 鉄道車両の客室用の下扉を有する荷物棚を含む装置 | |
CN119141164A (zh) | 一种缆车的制备方法 | |
CN207747888U (zh) | 动车组用贯通道及动车组 | |
JP5822809B2 (ja) | 鉄道車両 | |
CN111376933B (zh) | 一种列车侧墙的门罩板及列车 | |
CN112339785A (zh) | 升降车窗及轨道车辆 | |
JP2019043288A (ja) | 跨座型モノレール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