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8469C - 一种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8469C CN1188469C CNB021295506A CN02129550A CN1188469C CN 1188469 C CN1188469 C CN 1188469C CN B021295506 A CNB021295506 A CN B021295506A CN 02129550 A CN02129550 A CN 02129550A CN 1188469 C CN1188469 C CN 118846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
- toughening
- powdered
- combination according
- polyamide comb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聚酰胺和混合橡胶组分经共混得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中混合橡胶组分为平均粒径不大于0.3μm、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和下列至少一种物质混合组成:未硫化的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及其与极性单体的接枝物。该增韧聚酰胺组合物所含橡胶相的形态和粒径分布可通过改变所混入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的粒径及选择适当的未硫化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来进行控制,具有良好韧性和加工性能,并同时保持有较好的强度和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韧塑料,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增韧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应用十分广泛。但在许多场合下,特别是在较低的温度下,其低温冲击性能较低,因此需要进行增韧改性。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使用弹性体对聚酰胺进行增韧。所用的弹性体一般是烯烃共聚物,如乙丙橡胶、SBS等。但由于此类弹性体与聚酰胺的相容性差,必须通过羧酸或酸酐接枝弹性体来改进相容性。目前,主要用马来酸酐改性。如美国Dupont公司的PA合金——Zyte1801以及日本东丽株式会社以商品名UTN销售的同类产品均是以马来酸酐接枝的乙丙胶增韧尼龙。将马来酸酐接枝乙丙胶用作聚酰胺增韧剂的技术的相关专利有:法国阿托化学公司的专利FR8519421、FR8803877、FR9512701、FR9609148、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的专利JP127503/97以及日本岸本产业株式会社的专利JP190634/97、JP190635/97等。
根据美国杜邦公司的Souheng Wu八十年代提出的塑料增韧的逾渗理论,指出在橡胶增韧塑料中,分散的橡胶相粒径越小,增韧塑料越容易发生脆韧转变。在现有的增韧聚酰胺的技术中,是接枝弹性体作为增韧剂与聚酰胺共混而得到增韧聚酰胺。但弹性体接枝成本较高,而且这种接枝弹性体与聚酰胺共混,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在目前的橡塑加工的共混条件下,作为分散相的弹性体粒径难以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一般平均弹性体粒子直径大于200nm。若要实现脆韧转变,则需要较大份数的弹性体,从而造成增韧聚酰胺刚性的降低;(2)弹性体分散相的粒径不稳定,随着加工过程中剪切速率等因素的变化,增韧聚酰胺中的弹性体分散相粒径一直在变化中;(3)弹性体分散相粒径很不均匀;(4)弹性体含量不能超过40%,否则易出现“海—海”相态结构,甚至出现相反转,使增韧聚酰胺的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在利用共混法增韧聚酰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采用小粒径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与未硫化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混合使用来增韧聚酰胺,可达到很好的增韧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以上所述的这种增韧聚酰胺,其具有良好韧性的同时保持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增韧聚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是包括聚酰胺和混合橡胶组分共混而得。其中混合橡胶组分是由平均粒径为0.02μm~0.3μm、优选为0.05μm~0.2μm、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和下列至少一种物质混合组成:未硫化的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未硫化的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与极性单体的接枝物。其中未硫化的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及未硫化的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与极性单体的接枝物可以任意配比混合。混合橡胶组分与塑料的重量比为5∶95~40∶60,优选为10∶90~35∶65,更优为10∶90~30∶70。其中粉末橡胶占混合橡胶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为20%~95%,优选为50%~70%。
作为本发明增韧聚酰胺分散相的增韧组分中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优选为均相结构的橡胶粒子,其凝胶含量在60%重量或更高,优选80%重量或更高。
该种粉末橡胶优选采用按照本申请人于1999年12月3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99125530.5(其国际专利申请的公开号为WO01/40356)所制备的全硫化粉末橡胶。在本发明中优先选用与聚酰胺相容性好的全硫化粉末橡胶,其包括以下全硫化粉末橡胶的至少一种:全硫化粉末羧基丁苯橡胶、全硫化粉末羧基丁腈橡胶或全硫化粉末丙烯酸酯橡胶等。该种全硫化粉末橡胶是指凝胶含量达60%重量或更高,更优为75%重量或更高,干燥后无需加隔离剂即可自由流动的橡胶微粉。该粉末橡胶的粒径为0.02μm~2μm,优选为0.03μm~1.5μm,更优为0.05μm~0.5μm。该全硫化粉末橡胶中的每一个微粒都是均相的,即单个微粒在组成上都是均质的,在现有显微技术的观察下微粒内没有发现分层、分相等不均相的现象。该粉末橡胶是通过将相应的橡胶胶乳辐照交联而将橡胶粒子粒径固定的。
作为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主体塑料的聚酰胺包括各种类型的聚酰胺,可选自尼龙6、尼龙66、尼龙46或尼龙1010。
作为本发明增韧聚酰胺分散相的增韧组分,其中的未硫化橡胶优先选用与聚酰胺相容性好的橡胶,其包括以下橡胶或以下橡胶与极性单体(如马来酸酐、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的接枝物中的至少一种:羧基丁苯橡胶、羧基丁腈橡胶或丙烯酸酯橡胶等;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优先选用与聚酰胺相容性好的弹性体,其包括以下所述弹性体或以下所述弹性体与极性单体(如马来酸酐、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的接枝物中的至少一种:三元乙丙共聚物(EPDM)、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氢化SBS(SEBS)、氢化SIS(SEPS)或乙烯共聚物(POE)热塑性弹性体等。以上所述的各种未硫化橡胶及其接枝物和各种热塑性弹性体及其接枝物可以分别单独或以任意方式组合,作为增韧组分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上述各种未硫化橡胶或各种热塑性弹性体与极性单体的接枝物的接枝率范围为0.5~8.0%。
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
将聚酰胺和混合橡胶组分通过橡塑熔融共混方法而制得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所用的混合橡胶组分由平均粒径为0.02μm~0.3μm、优选为0.05μm~0.2μm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和下列至少一种物质混合组成:未硫化的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未硫化的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与极性单体的接枝物,其中未硫化的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未硫化的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与极性单体的接枝物可以任意配比混合。上述的混合橡胶组分与塑料的重量比为5∶95~40∶60,优选为10∶90~35∶65,更优为10∶90~30∶70。其中粉末橡胶占混合橡胶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为20%~95%,优选为50%~70%。
本方法中所用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粒子优选为均相结构的橡胶粒子,其凝胶含量在60%重量或更高,优选80%重量或更高。
该种粉末橡胶可采用按照本申请人于1999年12月3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99125530.5(其国际专利申请的公开号为WO01/40356)所制备的全硫化粉末橡胶。在制备过程中优先选用与聚酰胺相容性好的全硫化粉末橡胶,其包括以下全硫化粉末橡胶的至少一种:全硫化粉末羧基丁苯橡胶、全硫化粉末羧基丁腈橡胶或全硫化粉末丙烯酸酯橡胶等。该种全硫化粉末橡胶是指凝胶含量达60%重量或更高,更优为75%重量或更高,干燥后无需加隔离剂即可自由流动的橡胶微粉。该粉末橡胶的粒径为0.02μm~2μm,优选为0.03μm~1.5μm,更优为0.05μm~0.5μm。该全硫化粉末橡胶中的每一个微粒都是均相的,即单个微粒在组成上都是均质的,在现有显微技术的观察下微粒内没有发现分层、分相等不均相的现象。该粉末橡胶是通过将相应的橡胶胶乳辐照交联而将橡胶粒子粒径固定的。
本方法中所用的聚酰胺包括各种类型的聚酰胺,可选自尼龙6、尼龙66、尼龙46或尼龙1010等。
本方法中所用的未硫化橡胶优先选用与聚酰胺相容性好的橡胶,其包括以下橡胶或以下橡胶与极性单体(如马来酸酐、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的接枝物中的至少一种:羧基丁苯橡胶、羧基丁腈橡胶或丙烯酸酯橡胶等;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优先选用与聚酰胺相容性好的弹性体,其包括以下所述弹性体或以下所述弹性体与极性单体(如马来酸酐、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的接枝物中的至少一种:三元乙丙共聚物(EPDM)、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氢化SBS(SEBS)、氢化SIS(SEPS)或乙烯共聚物(POE)热塑性弹性体等。以上所述的各种未硫化橡胶和各种热塑性弹性体可以分别单独或以任意方式组合,作为增韧组分中的组成部分之一。
上述各种未硫化橡胶或各种热塑性弹性体与极性单体的接枝物可通过自制或市售而得。其接枝率范围为0.5~8.0%。自制时的接枝方法为塑料加工中常用的塑料接枝方法,即一般将熔融状态的未硫化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与极性单体(如马来酸酐、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在引发剂(如过氧化物)的引发作用下熔融共混反应,得到未硫化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与极性单体的接枝物。
在制备过程中,物料的共混温度即为通常聚酰胺加工中所用的共混温度,可根据聚酰胺的具体材料的熔融温度而定,应该在既保证基体聚酰胺材料完全熔融又不会使其分解的范围内选择。如尼龙6的共混温度一般约在230~250℃的范围内,而尼龙66的共混温度一般约在250~275℃的范围内。此外,根据加工需要,可在共混物料中适量加入塑料加工的常规助剂和增容剂。
本方法所使用的共混设备为橡塑加工业中的通用共混设备,可以是双螺杆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开炼机或密炼机等。
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作为分散相的增韧组分的形态和粒径分布可通过改变所混入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的粒径及选择适当的未硫化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及其极性单体接枝物与之相配合来进行控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加工性能,并保持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本发明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所得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刚韧平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中提出。
实施例1~6:
将全硫化羧基丁苯粉末橡胶(在燕山石化生产的牌号为XSBRL-54B1羧基丁苯乳液中,按羧基丁苯乳液干胶重量的3%混入交联助剂丙烯酸异辛酯后,进行辐照硫化,辐照剂量为2.5Mrad,经喷雾干燥得到,平均粒径为150nm,凝胶含量为92.6%)、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POE(POE-g-GMA,自制,接枝率为4.6%)与尼龙6(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牌号1013B)及硬脂酸钙(北京长阳华工厂生产 化学纯)、硬脂酸钠(北京长阳华工厂生产 化学纯)均匀混合。采用德国WP公司的ZSK-25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挤出机各段温度分别为:230℃、235℃、240℃、245℃、240℃和235℃(机头温度)。具体配方见表1,其中全硫化粉末羧基丁苯橡胶、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POE与尼龙6的组分含量均以重量份数计,其它助剂以占以上各组分总和的重量百分数计。粒料烘干后经注塑法制成标准样条,进行各项力学性能测试。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POE的制备方法:
将重量百分数为96.4%的POE、重量百分数为5%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重量百分数为0.4%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240~250℃的温度下经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反应挤出,螺杆转速:350rpm。得到接枝物的接枝率约为4.6%;POE由杜邦道化学公司生产,牌号为8150。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过氧化二异丙苯均为市售。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中的尼龙6及硬脂酸钙、硬脂酸钠均匀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配方、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2
将实施例1中的尼龙6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POE(同实施例1)及所述的硬脂酸钙、硬脂酸钠均匀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配方见表1,其中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POE与尼龙6的组分含量均以重量份数计,其它助剂以占以上各组分总和的重量百分数计。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将实施例1中的全硫化羧基丁苯粉末橡胶替换为全硫化丙烯酸酯粉末橡胶(在北京东方化工厂生产的牌号为BC-01的丙烯酸酯胶乳中,按丙烯酸酯乳液干胶重量3%加入丙烯酸异辛酯,进行辐照硫化,辐照剂量为2.5Mrad,经喷雾干燥得到,平均粒径为100nm,凝胶含量为85.7%),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配方、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表1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实施例5 | 实施例6 | 对比例1 | 对比例2 | 单位 | 标准 | |||
尼龙6 | 75 | 75 | 75 | 95 | 65 | 90 | 100 | 75 | - | - | ||
全硫化羧基丁苯粉末橡胶 | 20 | 5 | 15 | 4 | 30 | 8 | - | - | - | - | ||
POE-g-GMA | 5 | 25 | 10 | 1 | 5 | 2 | - | 25 | - | - | ||
硬脂酸钠 | 0.3% | 0.3% | 0.3% | 0.3% | 0.3% | 0.3% | 0.3% | 0.3% | -- | -- | ||
硬脂酸钙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 | -- | ||
拉伸强度 | 51.8 | 49.6 | 53.2 | 68.9 | 41.2 | 61.7 | 78.2 | 43.9 | MPa | ASTMD638 | ||
断裂伸长率 | 102.6 | 87.3 | 192 | 15.2 | 89.8 | 23.8 | 10.8 | 39.2 | % | ASTMD638 | ||
弯曲强度 | 51.2 | 48.6 | 52.8 | 75.3 | 43.1 | 64.7 | 85.6 | 44.5 | MPa | ASTMD790 | ||
弯曲模量 | 1.52 | 1.50 | 1.57 | 2.12 | 1.28 | 2.03 | 2.3 | 1.18 | GPa | ASTMD790 | ||
Charpy缺口冲击 | 23℃ | 52.9 | 46.1 | 65.8 | 9.2 | 58.7 | 25.8 | 6.7 | 35.9 | KJ/m2 | ISO179 | |
-40℃ | 18.6 | 17.1 | 23.7 | 5.6 | 19.3 | 11.3 | 4.6 | 15.8 | ||||
热变形温度 | 0.46MPa | 156.5 | 157.3 | 153.8 | 196.6 | 148.6 | 182.7 | 203.6 | 149.1 | ℃ | ASTMD648 | |
1.82MPa | 56.3 | 56.9 | 55.6 | 65.2 | 52.6 | 62.6 | 68.1 | 52.3 |
实施例8
将实施例1中的全硫化羧基丁苯粉末橡胶替换为全硫化羧基丁腈粉末橡胶(在兰化胶乳研制中心生产的牌号为XNBRL的羧基丁腈乳液中,按羧基丁腈乳液干胶质量的3%加入交联助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后,进行辐照硫化,辐照剂量为10Mrad,经喷雾干燥后得到,凝胶含量97.1%重量),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配方、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对比例3
将实施例1中的尼龙6与POE(由杜邦道化学公司生产,牌号8150)及所述的硬脂酸钙、硬脂酸钠均匀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配方见表3,其中POE与尼龙6的组分含量均以重量份数计,其它助剂以占以上各组分总和的重量百分数计。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9~14:
将全硫化羧基丁苯粉末橡胶(同实施例1)、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POE(同实施例1)与尼龙66(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 牌号1300s)及硬脂酸钙(北京长阳华工厂生产 化学纯)、硬脂酸钠(北京长阳华工厂生产 化学纯)均匀混合。采用德国WP公司的ZSK-25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挤出机各段温度分别为:255℃、260℃、265℃、270℃、270℃和265℃(机头温度)。具体配方见表2,其中全硫化粉末羧基丁苯橡胶、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POE与尼龙66的组分含量均以重量份数计,其它助剂以占以上各组分总和的重量百分数计。粒料烘干后经注塑法制成标准样条,进行各项力学性能测试。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2所示。
对比例4:
将实施例4中的尼龙66及硬脂酸钙、硬脂酸钠均匀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其余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具体配方、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2所示。
对比例5
将实施例4中的尼龙66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POE(同实施例1)及所述的硬脂酸钙、硬脂酸钠均匀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配方见表1,其中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POE与尼龙66的组分含量均以重量份数计,其它助剂以占以上各组分总和的重量百分数计。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5
将实施例9中的全硫化羧基丁苯粉末橡胶替换为全硫化丙烯酸酯粉末橡胶(在北京东方化工厂生产的牌号为BC-01的丙烯酸丁脂胶乳中,按丙烯酸酯乳液干胶重量3%加入丙烯酸异辛酯,进行辐照硫化,辐照剂量为2.5Mrad,经喷雾干燥得到,平均粒径为100nm,凝胶含量为85.7%),其余条件与实施例9相同。具体配方、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6
将实施例9中的全硫化羧基丁苯粉末橡胶替换为全硫化羧基丁腈粉末橡胶(在兰化胶乳研制中心生产的牌号为XNBRL的羧基丁腈乳液中,按羧基丁腈乳液干胶质量的3%加入交联助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后,进行辐照硫化,辐照剂量为10Mrad,经喷雾干燥后得到,凝胶含量97.1%重量),其余条件与实施例9相同。具体配方、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对比例6
将实施例9中的尼龙66与POE(由杜邦道化学公司生产,牌号8150)及所述的硬脂酸钙、硬脂酸钠均匀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配方见表3,其中POE与尼龙66的组分含量均以重量份数计,其它助剂以占以上各组分总和的重量百分数计。测试标准及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实施例9 | 实施例10 | 实施例11 | 实施例12 | 实施例13 | 实施例14 | 对比例4 | 对比例5 | 单位 | 标准 | |||
尼龙6 | 75 | 75 | 75 | 95 | 65 | 90 | 100 | 75 | - | - | ||
全硫化羧基丁苯粉末橡胶 | 20 | 5 | 15 | 4 | 30 | 8 | - | - | - | - | ||
POE-g-GMA | 5 | 20 | 10 | 1 | 5 | 2 | - | 25 | - | - | ||
硬脂酸钠 | 0.3% | 0.3% | 0.3% | 0.3% | 0.3% | 0.3% | 0.3% | 0.3% | - | - | ||
硬脂酸钙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 | - | ||
拉伸强度 | 54.2 | 52.1 | 53.8 | 75.7 | 46.7 | 64.2 | 82.5 | 49.8 | MPa | ASTMD638 | ||
断裂伸长率 | 37.8 | 31.6 | 75.2 | 15.2 | 82.1 | 21.7 | 11.2 | 32.8 | % | ASTMD638 | ||
弯曲强度 | 58.1 | 56.3 | 55.2 | 91.6 | 50.3 | 65.9 | 96.3 | 53.7 | MPa | ASTMD790 | ||
弯曲模量 | 1.62 | 1.49 | 1.59 | 2.42 | 1.39 | 2.17 | 2.58 | 1.28 | GPa | ASTMD790 | ||
Charpy缺口冲击 | 23℃ | 41.3 | 38.2 | 52.6 | 9.8 | 49.7 | 20.6 | 5.6 | 32.5 | KJ/m2 | ISO179 | |
-40℃ | 12.9 | 12.2 | 15.9 | 4.8 | 15.6 | 8.7 | 3.2 | 11.2 | ||||
热变形温度 | 0.46MPa | 59.4 | 58.2 | 58.6 | 221.5 | 162.5 | 203.6 | 82.5 | 57.3 | ℃ | ASTMD648 | |
1.82MPa | 167.3 | 166.8 | 166.7 | 78.2 | 51.3 | 72.9 | 227.6 | 165.8 |
表3
实施例7 | 实施例8 | 对比例3 | 实施例15 | 实施例16 | 对比例6 | 单位 | 标准 | |||
尼龙6 | 75 | 75 | 75 | - | - | - | ||||
尼龙66 | - | - | - | 75 | 75 | 75 | - | - | ||
POE-g-GMA | 5 | 5 | - | 5 | 5 | - | - | - | ||
POE | -- | -- | 25 | -- | -- | 25 | ||||
全硫化丙烯酸酯粉末橡胶 | 20 | -- | -- | 20 | -- | -- | ||||
全硫化羧基丁腈粉末橡胶 | -- | 20 | -- | -- | 20 | -- | ||||
硬脂酸钠 | 0.3% | 0.3% | 0.3% | 0.3% | 0.3% | 0.3% | -- | -- | ||
硬脂酸钙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 | -- | ||
拉伸强度 | 48.7 | 45.2 | 36.3 | 51.2 | 49.8 | 42.3 | MPa | ASTMD638 | ||
断裂伸长率 | 82.2 | 123.6 | 30.5 | 32.9 | 81.7 | 21.2 | % | ASTMD638 | ||
弯曲强度 | 52.7 | 43.8 | 39.3 | 61.3 | 53.2 | 49.7 | MPa | ASTMD790 | ||
弯曲模量 | 1.46 | 1.39 | 1.02 | 1.57 | 1.51 | 1.15 | GPa | ASTMD790 | ||
Charpy缺口冲击 | 23℃ | 46.8 | 52.7 | 12.3 | 31.7 | 36.5 | 15.3 | KJ/m2 | ISO179 | |
-40℃ | 16.2 | 18.2 | 7.1 | 9.6 | 13.2 | 5.7 | ||||
热变形温度 | 0.46MPa | 158.3 | 151.2 | 142.8 | 168.2 | 165.6 | 157.4 | ℃ | ASTMD648 | |
1.82MPa | 57.1 | 50.8 | 50.2 | 59.7 | 57.9 | 52.6 |
Claims (11)
1.一种增韧聚酰胺组合物,是包含有聚酰胺塑料和混合橡胶组分共混而成,其中混合橡胶组分是由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和下列至少一种物质组成:未硫化的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未硫化的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与极性单体的接枝物;其中所述的混合橡胶组分与聚酰胺塑料的重量比为5∶95~40∶60,所述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的平均粒径为0.02μm~0.3μm,粉末橡胶占混合橡胶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为20%~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聚酰胺包括尼龙6、尼龙66、尼龙46或尼龙1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为均相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的平均粒径为0.05μm~0.2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凝胶含量为60%重量或更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凝胶含量为80%重量或更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交联结构的粉末橡胶为全硫化粉末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全硫化粉末橡胶包括以下物质的至少一种:全硫化粉末羧基丁苯橡胶、全硫化粉末羧基丁腈橡胶或全硫化粉末丙烯酸酯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粉末橡胶占混合橡胶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为50%~7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橡胶组分与塑料的重量比为10∶90~35∶65。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之任一项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酰胺与混合橡胶组分熔融共混而制得所述的增韧聚酰胺组合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21295506A CN1188469C (zh) | 2002-09-03 | 2002-09-03 | 一种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21295506A CN1188469C (zh) | 2002-09-03 | 2002-09-03 | 一种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80489A CN1480489A (zh) | 2004-03-10 |
CN1188469C true CN1188469C (zh) | 2005-02-09 |
Family
ID=3414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29550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88469C (zh) | 2002-09-03 | 2002-09-03 | 一种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846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4198A (zh) * | 2012-04-27 | 2012-08-15 | 常熟市发东塑业有限公司 | 改性的高韧性尼龙复合材料 |
CN102850788A (zh) * | 2012-04-27 | 2013-01-02 | 常熟市发东塑业有限公司 | 改性的高韧性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0042725B (zh) * | 2019-05-10 | 2022-01-07 | 广东中星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一种耐冲击超弹性的塑胶跑道 |
CN113968939B (zh) * | 2021-11-16 | 2024-05-28 | 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尼龙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02
- 2002-09-03 CN CNB021295506A patent/CN118846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80489A (zh) | 2004-0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087C (zh) | 一种增韧聚烯烃用填充母粒的制备方法 | |
CN1155652C (zh) | 一种增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16055A (zh) | 一种提高热塑性硫化胶流动性的方法 | |
CN102391431B (zh) | 一种尼龙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322774A (zh) | 通讯光缆护套管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459793A (zh) | 刚韧均衡的超韧性聚乳酸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8469C (zh) | 一种增韧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02065C (zh) | 一种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 | |
CN1227285C (zh) | 热塑性硫化胶的制备方法 | |
CN1218998C (zh) |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97615C (zh) | 一种可喷涂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511872A (zh) | 一种尼龙粒子增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137194C (zh) | 一种高韧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7933C (zh) | 一种高刚高韧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29254C (zh) | 一种复合交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80012C (zh) | 一种耐油型全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29437C (zh) |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79113C (zh) |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4692C (zh) | 一种增韧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64663C (zh) | 一种全硫化丁腈橡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57032A (zh) | 用于热塑性合金的改性剂和使用这种改性剂生产的合金 | |
CN1113924C (zh) | 含固化剂的母料 | |
CN1445278A (zh) | 一种超韧尼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2406C (zh) | 一种高韧性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88165A (zh) | 高韧性高流动性改性聚丙烯母粒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09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