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806C - 通信系统、发送机及接收机、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发送机及接收机、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5806C CN1185806C CNB008024359A CN00802435A CN1185806C CN 1185806 C CN1185806 C CN 1185806C CN B008024359 A CNB008024359 A CN B008024359A CN 00802435 A CN00802435 A CN 00802435A CN 1185806 C CN1185806 C CN 118580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transmission
- frame
- time
- transmission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9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10 comprom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08 confectioner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3—Pow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mobi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1—Reducing phase shif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when the channel is in stand-b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age mode, e.g. hands-free, data transmission or telepho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2—Aspects of the step siz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4—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interruption of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系统,备有能按照通常方式、或按照能设定规定的无传输时间的压缩方式工作的发送机(1A)及接收机(2A),发送机(1A)对各方式的帧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在该通信系统中,在用上述压缩方式工作的情况下,发送机(1A)变更空闲时间的位置,以便空闲时间后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最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适应移动体通信、卫星通信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特别是涉及能实现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通信系统中的压缩方式传输时降低特性劣化的通信系统、发送机及接收机、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以下,说明现有的通信系统。例如,在CDMA网络系统中,为了在单元内反复使用同一载波频率,在同一系统内没有必要进行频率转接。可是,如果考虑到与积存的系统原有的系统共存的情况,则不同的载波频率之间的转接是必要的。以下,关于不同的载波频率之间发生转接的具体情况举出三点。
作为第一点,是相邻单元之间进行转接的情况。例如,在通信量大的场所,由于随着入网者人数增多,相邻单元中分别使用其他载波频率,所以该单元之间的转接成为必要。作为第二点,是在伞形单元结构的单元之间进行转接的情况。例如,在伞形单元结构时,不同的载波频率被分配给大小单元,该单元之间的转接成为必要。然后,作为第三点,是在W(Wide)-CDMA系统这样的第三代系统和现行的携带电话系统这样的第二代系统之间进行转接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这样的状态中进行转接的情况下,有必要检测不同的频率载波的功率。而且为了实现该检测,接收机必须能对两个频率进行检波。可是,接收机在对两个频率进行检波的情况下,由于其结构的原因,接收机的结构增大,或者其结构变得复杂。
另外,作为转接的方法,可以考虑这样两种:移动机主导的转接(Mobile Assisted Handover:MAHO)和网络主导的转接(NetworkAssisted Handover:NAHO)。例如,对MAHO和NAHO进行比较时,虽然NAHO这一方移动机的负担小,但因此而在基站中与各移动机同步成为必要,另外,为了能跟踪一个一个的移动机,基站/网络结构更复杂而且庞大。
基于这种情况,希望在移动机中实现MAHO,但为了判断“进行”转接或“不进行”转接,有必要观测两种不同的频率载波强度。可是,CDMA网络系统与第二代使用的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方式不同,发送/接收通常都采用连续发送的形态。因此,为了观测两种不同的频率载波的强度,只要不准备对应于两种频率的接收装置,在一旦停止了发送或接收时刻的状态下,就有必要观测其他频率。
因此,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对通常方式的发送信息进行时间压缩,在短时间内发送,在剩余的时间观测其他频率载波这样的压缩方式(Compressed Mode:压缩方式)。作为其一例,例如有特开平8-500475号公报中记载的“DS-CDMA系统中的无缝转接用的不连续发送”。在该公报中公开了通过降低使用的扩展码的扩展率,实现压缩数据发送时间的压缩方式的方法。
这里,说明上述公报中的压缩方式的实现方法。图20是表示现有的CDMA网络系统中的通常方式及压缩方式的发送例。在图20中,纵轴表示功率速度/发送功率,横轴表示时间,在通常传输的帧之间插入压缩方式传输。例如,在压缩方式时的传输中,在下一帧(压缩帧)内设有无传输时间,该时间能任意设定。而且,该无传输时间成为测定其他频率载波强度用的空闲时间。这样,在现有的CDMA系统中,将空闲时间插入压缩方式帧传输之间,实现时隙式传输。
另外,在这样的压缩方式传输中,由于发送功率随着空闲时间和帧(压缩方式帧)传输时间之比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如图20所示,与通常方式的帧相比,压缩方式帧能用大发送功率传输。因此,在压缩方式的帧传输中也能保持传输品质。
除此以外,作为有关压缩方式的文献,有例如Gustafsson,M.et al:“Compressed Mode Techniques for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in a Wide-band DS-CDMASystem”,Proc.of 8th IEEE PIMRC‘ 97.。在该文献中,除了使扩展率下降的情况以外,还公开了使编码速度增加的情况、采用多码传输的情况、以及采用16QAM等多位传输调制方式的情况时的压缩方式的实现方法。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CDMA网络系统中,为了解决来自近的站的非希望信号对来自远的站的希望信号干扰的“远近问题”,进行对移动站的发送功率控制,以便使各基站的接收功率均等。因此,在现有的CDMA网络系统中,利用分段等的影响修正呈时间性变化的线路状态,确保接收站所需要的通信品质,同时能有效地使用线路容量。以下按照附图说明现有的通信系统的发送功率控制。
图21是表示现有的通信系统的通常方式传输时的发送功率控制情况。首先,在接收站中确定成为目标的接收功率、即目标功率,以便满足所需要的通信品质。另外,这时关于作为目标的所需要的通信品质,不限于接收功率,例如也可以采用希望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功率比(SIR:Signal-Interference Ratio)。其次,在接收站中对接收的希望信号的功率和目标功率进行比较,在希望信号的功率大的情况下,将发送功率控制命令(TPC)发送给发送站,以便使发送功率下降,另一方面,在希望信号的功率小的情况下,将发送功率控制命令(TPC)发送给发送站,以便使发送功率上升。然后,在收到了TPC命令的发送站中,根据TPC命令的内容,利用规定的功率幅度:Δ,改变发送功率。这时,为了跟踪图示的信道状态(线路状态)的变化,用称为时隙的时间单位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另外,Δ的值既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根据某一定规则变化的值。
图22是表示现有的通信系统的压缩方式传输时的发送功率控制情况。另外,这里为了说明的方便,通常方式传输时和压缩方式传输时虽然不变更目标功率,但通常为了保证压缩方式传输时所需要的品质,有时变更目标功率的设定值。在图22中,例如关于信道状态的变化的基本工作,即使在压缩方式传输时也与通常方式传输时一样。可是,在压缩方式传输时,接收站在压缩方式的空闲时间内不接收信号,所以不能对发送站正确地发送发送功率控制命令(TPC)。因此,在发送侧不能跟踪信道状态的变化,再开始发送时,如图所示,变成用进入压缩方式之前的发送功率发送信号,所以发生“发送功率控制误差”。因此,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例如采用使功率幅度Δ增大的方法,尽可能快地使由压缩方式传输发生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另外,以下将从上述发送再开始时至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为止的期间(即,发送功率恢复到目标功率附近为止的期间)称为发送功率控制收敛时间。
另外,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为了获得交叉存取的效果,如图23所示,将压缩方式时的空闲时间(无传输时间)的设定位置配置在用多个时隙构成的帧内的中央附近,将帧作为基本单元进行交叉存取。这时,为了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将空闲时间配置在使帧中的位在时间上分散的帧的中央附近的方法比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帧的端部而使交叉存取后的位的范围狭窄的方法要好。
可是,上述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压缩方式传输时,在实际的发送时间被压缩了的状态下,为了补偿1帧内的数据量,例如采用使扩展率下降而使传输速度上升的方法,或者采用降低编码率而提高传输速度的方法。因此,如对现有技术说明的那样,在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帧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变成使扩展率下降的时隙或使编码率下降的时隙被配置在发送功率控制收敛时间内,信号的解调精度大幅度劣化。即,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存在空闲时间产生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比通常帧大许多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为了降低空闲时间产生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提出了将空闲时间分散成多个、在时间上分离配置的方法。可是,在该方法中,由于一次性的空闲时间变短,所以如果考虑处理时间等,则存在观测不同的频率载波强度时的效率变坏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获得不使压缩方式传输时的空闲时间分散在帧内,能实现降低空闲时间产生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通信系统、发送机及接收机、以及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它备有能按照通常方式、及按照能设定规定的无传输时间的压缩方式工作的发送机及接收机,该发送机对各方式的帧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该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机包括:发送控制器,在上述压缩方式下,以比上述无传输时间前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大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对上述无传输时间后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扩展器,在上述压缩方式下,使用比上述通常方式的扩展码扩展率低的扩展码压缩上述帧,从而生成压缩帧,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的中心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以及无线频率发送机,根据上述发送控制器指示的发送功率发送由上述扩展器生成的压缩帧。
根据本发明,将压缩方式中的无传输时间(空闲时间)配置在其中心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进后方。再者,根据本发明,考虑到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来确定压缩帧中的无传输时间的位置,例如使其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进后方,并观测该无传输时间内不同的频率载波。
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机包括对编码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重新排列,并输出到上述扩展器的交叉存取器。
如果根据本发明,则可以减少传输错误的影响。
其次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压缩帧包含多个时隙时,上述扩展器将至少一个时隙配置在该压缩帧的上述无传输时间后。
如果根据本发明,则能够在压缩帧内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
其次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展器横跨连续的2个压缩帧配置上述无传输时间,同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设定为前一帧大一些而后一帧小一些。
其次在本发明的发送机中,它按照通常方式、及能设定规定的无传输时间的压缩方式工作,对各方式的帧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该发送机的特征在于:
包括:发送控制器,在上述压缩方式下工作时,以比上述无传输时间前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大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对上述无传输时间后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扩展器,在上述压缩方式下,使用比上述通常方式的扩展码扩展率低的扩展码压缩上述帧,从而生成压缩帧,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的中心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以及无线频率发送机,根据上述发送控制器指示的发送功率发送由上述扩展器生成的压缩帧。
根据本发明,将压缩方式中的无传输时间(空闲时间)配置在其中心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进后方。再者,根据本发明,考虑到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来确定压缩帧中的无传输时间的位置,例如使其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进后方,并观测该无传输时间内不同的频率载波。
其次在本发明的发送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机包括对编码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重新排列,并输出到上述扩展器的交叉存取器。
如果根据本发明,则可以减少传输错误的影响。
其次在本发明的发送机中,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压缩帧包含多个时隙时,上述扩展器将至少一个时隙配置在该压缩帧的上述无传输时间后。
如果根据本发明,则能够在压缩帧内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
其次在本发明的发送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展器横跨连续的2个压缩帧配置上述无传输时间,同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设定为前一帧大一些而后一帧小一些。
其次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它包括按照通常方式、及按照能设定规定的无传输时间的压缩方式工作的发送步骤及接收步骤,在该发送步骤中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步骤包括:发送控制步骤,在上述压缩方式下,以比上述无传输时间前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大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对上述无传输时间后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扩展步骤,在上述压缩方式下,使用比上述通常方式的扩展码扩展率低的扩展码压缩上述帧,从而生成压缩帧,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的中心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以及无线频率发送步骤,根据上述发送控制步骤指示的发送功率发送由上述扩展步骤生成的压缩帧。
根据本发明,将压缩方式中的无传输时间(空闲时间)配置在其中心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进后方。再者,根据本发明,考虑到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来决定压缩帧中的无传输时间的位置,例如使其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进后方,并观测该无传输时间内不同的频率载波。
其次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步骤中包括对编码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重新排列的交叉存取步骤,在上述扩展步骤中,对进行了交叉存取的帧进行压缩,从而生成压缩帧。
如果根据本发明,则可以减少传输错误的影响。
其次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压缩帧包含多个时隙时,在上述扩展步骤中,将至少一个时隙配置在该压缩帧的上述无传输时间后。
如果根据本发明,则能够在压缩帧内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
其次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接收步骤中,推断最大多普勒频率,将该最大多普勒频率与预先设定的多普勒频率的阈值进行比较,在上述最大多普勒频率比阈值高的情况下,与发送机进行协商,以便不进行有关无传输时间的位置变更的控制,
在上述发送步骤中,在上述最大多普勒频率比阈值低的情况下,将上述压缩方式的无传输时间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同时
在设想高速移动的区域不进行有关无传输时间的位置变更的控制,在未设想高速移动的区域,将上述压缩方式的无传输时间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
其次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送步骤及上述接收步骤中通过协商,将发送功率控制中的功率阶距设定得比作为基准值设定的规定值大,另外,减少无传输时间后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收敛所必要的时隙数。
其次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展步骤中,横跨连续的2个压缩帧配置上述无传输时间,同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设定为前一帧大一些而后一帧小一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实施形态1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发送控制器11A的与发送功率控制有关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发送控制器21A的与发送功率控制有关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压缩方式传输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的图,
图5是表示考虑了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情况下的空闲时间的最佳位置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压缩方式传输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的图,
图8是表示空闲时间后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对后面的帧的影响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实施形态3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形态3的发送控制器21B的与发送功率控制有关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形态3的压缩方式发送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分段频率低的情况)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形态3的压缩方式发送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分段频率高的情况)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形态3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实施形态4的结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发送控制器11C的与发送功率控制有关的结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压缩方式发送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的图,
图17是表示减少了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的时隙数情况下的空闲时间的最佳位置的图,
图18是表示减少了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的时隙数情况下的空闲时间的最佳位置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现有的CDMA网络系统的通常方式及压缩方式的发送例的图,
图21是表示现有的通信系统的通常方式发送时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图,
图22是表示现有的通信系统的压缩方式发送时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图,
图23是表示现有的通信系统的压缩方式发送时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的实施形态。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形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实施形态1的结构图。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通信系统的一例,说明CDMA(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系统,但不限于此,例如能适用于使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所有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体通信、卫星通信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由发送机1A及接收机2A构成。另外,该发送机1A及接收机2A被设置在构成系统的基站、各个移动站中,这里,基站和各移动站按照CDMA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
首先,说明构成上述通信系统的发送机1A。在图1中,发送机1A备有:发送控制器11A、错误修正编码器12、交叉存取器13、帧化/扩展器14、以及无线频率发送机15。在发送控制器11A中,主要通过与接收机2A协商,控制交叉存取器13、帧化/扩展器14及无线频率发送机15的工作。例如该发送控制器11A通过与接收机2A协商,用帧数指示分别适用于通常方式(非压缩方式)、压缩方式的交叉存取对象。另外,在压缩方式时,该发送控制器11A对帧化/扩展器14指示扩展率的变更和发送压缩方式时的帧用的发送时刻。另外,该发送控制器11A对无线频率发送机15指示发送功率的增加/减少。
另外,错误修正编码器12对发送数据系列进行错误修正编码,生成编码数据。然后,在交叉存取器13中,例如在传输时由于分段而损失了发送信号的连续的位的情况(发生了突发性的数据错误的情况)下,由于能使传输错误的影响最小,所以对编码数据以位为单元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重新排列(交叉存取)。另外,用交叉存取器13能进行多个帧的交叉存取,从发送控制器11A指示交叉存取对象帧数,对应于该帧数进行交叉存取。
用帧化/扩展器14对应于通常方式、以及各压缩方式,用每个使用者的扩展码在宽频带中扩展,形成对应于各方式的帧。另外,如果从发送控制器11A指示对应于各方式的发送时刻,则该帧化/扩展器14在该发送时刻将帧输出给无线频率发送机15。另外,在压缩方式时从发送控制器11A指示扩展率的变更,该帧化/扩展器14根据该指示,用比通常方式低的扩展率生成发送信号。
在无线频率发送机15中,将用帧化/扩展器14获得的发送信号变换成无线频率后发送。该无线频率发送机15按照发送控制器11A的控制,增减发送功率,输出发送信号。例如与通常方式相比,增加压缩方式时的平均发送功率,输出发送信号。
其次,说明构成上述通信系统的接收机2A。在图1中,接收机2A备有:接收控制器21A、错误修正译码器22、反交叉存取器23、反帧化/反扩展器24、无线频率接收机25A。在接收控制器21A中,主要通过与发送机1A协商,控制反交叉存取器23及反帧化/反扩展器24的工作。例如,该接收控制器21A与发送机1A协商时,用帧数指示适合于通常方式、以及各种压缩方式的反交叉存取对象。另外,该接收控制器21A在压缩方式时,对反帧化/反扩展器24指示扩展率的变更和接收压缩方式时的帧用的接收时刻。
在无线频率接收机25A中,对从图中未示出的天线发送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在反帧化/反扩展器24中,对应于通常方式、以及各种压缩方式,用分配给接收机2A的使用者的扩展码,形成对应于各方式的帧。另外,如果从接收控制器21A指示对应于各方式的接收时刻,则该反帧化/反扩展器24在该接收时刻从无线频率接收机25A取入接收信号。另外,在压缩方式时,从接收控制器21A指示频率的变更,该反帧化/反扩展器24根据该指示,用比通常方式低的扩展率生成接收信号。
在反交叉存取器23中,按照与发送机1A中的交叉存取器13相反的顺序,对由反帧化/反扩展器24生成的帧以位为单元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重新排列(反交叉存取)。该反交叉存取器23配合交叉存取器13,能进行横跨多个帧的反交叉存取,根据从接收控制器21A指示的反交叉存取对象帧数,进行反交叉存取。另外,用错误修正译码器22对反交叉存取的信号进行错误修正译码,生成译码数据、即接收数据串。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发送控制器11A及接收控制器21A的特征性的工作。图2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发送控制器11A的关于发送功率控制的结构图。在图2中,111A是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112A是发送功率控制器。在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111A中,通过与接收机2A协商,确定向压缩方式转移的时刻,将扩展率的变更及发送时刻指示给帧化/扩展器14。同时,为了抑制随着压缩方式时的数据压缩而发生的通信品质的劣化,将平均发送功率的增加指示给发送功率控制器112A。然后,在指示了平均发送功率的增加的发送功率控制器112A中,根据该平均发送功率和来自接收机2A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TPC命令),确定时隙单元的发送功率,将该确定结果指示给无线频率发送器15。
图3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接收控制器21A的关于发送功率控制的结构图。在图3中,211A是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212A是接收功率控制器。在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211A中,通过与发送机1A协商,确定向压缩方式转移的时刻,将扩展率的变更、接收时刻指示给反帧化/反扩展器24。然后,在通常方式及压缩方式时,为了满足所需要的通信品质,在接收功率控制器212中对所设定的目标功率和根据从无线频率接收机25B通知的接收功率控制信息得知的接收信号的功率进行比较,将发送功率控制命令通知发送机1A,以便在接收信号功率大的情况下,发送机1A使发送功率下降规定的功率幅度Δ,另一方面,在接收信号功率小的情况下,发送机1A使发送功率上升规定的功率幅度Δ。
其次,按照附图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压缩方式传输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图4是表示压缩方式传输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之一例图。另外,这里将交叉存取的单元作为1帧。例如,在压缩方式时,由于将数据压缩后传输,所以如果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相同,则与通常方式时的帧相比,由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导致的解调特性的劣化变大。因此,在本实施形态的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111A中,用图2所示的发送时刻指示,控制空闲时间,使其比压缩帧的中心靠后。然后,收到了该指示的帧化/扩展器14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压缩帧内的所希望的位置。
这时,如果压缩帧内的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少,则压缩帧内的交叉存取的效果变小,所以为了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的效果,使压缩帧内的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至少为1。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将交叉存取的单元作为1帧,所以虽然使压缩帧内的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为1以上,但例如在交叉存取的单元横跨多个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为0。
这样,在将空闲时间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央靠后的情况下,空闲时间后的时隙、即配置在发送功率控制收敛时间内的使扩展率下降的时隙、或使编码率下降的时隙变得比图23所示的现有的时隙数少,与此相伴随,信号的解调精度大幅度提高。即,在本实施形态的通信系统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空闲时间引起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变得非常小。另外,在使压缩帧内的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为1以上的情况下,发送功率控制收敛时间被分割在前后帧中,所以横跨两个帧,后面帧的解调精度的劣化也被缓和了。
另外,在使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为0的情况下,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变为最小,但在此情况下,时隙集中在压缩帧的前方,所以有时反而不能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考虑交叉存取效果和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使空闲时间位于压缩帧的后方,而且使压缩帧内的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为1以上。
图5(a)及(b)是表示考虑了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的情况下的空闲时间的最佳位置的图。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例如说明使通常帧的1帧为15个时隙的情况。另外,图示的TGL(传输间隙长度)表示压缩方式的空闲时间的时隙数,b表示压缩方式的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15-TGL-b表示压缩方式的空闲时间前的时隙数,RL(恢复)表示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另外,在图5中,使压缩方式的空闲时间时隙数TGL为7个时隙,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RL为7个时隙。
例如,在压缩方式时的空闲时间为TGL=7的情况下,在(15-TGL)=8个时隙时,发送机1A需要发送所有的数据(位)。这里,在由于空闲时间产生的影响而发生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为RL=7的情况下,如果改变时隙数b(0~4),则由于发送功率控制误差而受影响的比例、即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b时隙)对发送数据的时隙数(B时隙)的比例c能表示成图5所示。这里可知,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b越少,空闲时间产生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也越小。但是,为了使连续发生的错误随机化,充分获得引出错误修正编码的效果的交叉存取效果,有必要在某种程度上考虑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
其次,按照附图说明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将压缩方式时的空闲时间配置在上述最佳位置的情况下发送机1A及接收机2A之间的具体的通信方法。图6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在发送机1A的发送控制器11A及接收机1A的接收控制器21A中,在开始压缩方式传输之前通过通常方式传输时的协商,确定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用的帧时刻的偏置(步骤S1)。其次,在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111A及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211A中,根据不同的载波频率的观测所需要的空闲时间,确定交叉存取方法(交叉存取对象帧数等)、关于压缩方式的收发时刻、扩展率、平均发送功率等的参数(步骤S2)。然后,发送机1A及接收机1B采用指定的交叉存取方法(步骤S21),进行通常方式的收发,直至确定了压缩帧时刻为止(步骤S22,否;步骤S31,否)。
在该状态下,如果到达压缩帧时刻(步骤S22,是;步骤S31,是),则在发送机1A中,发送控制器11A对帧化/扩展器14进行扩展率的变更、以及发送时刻指示,收到了这些指示的帧化/扩展器14根据交叉存取后的数据,生成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压缩帧内的后方的发送数据帧(步骤S23)。然后,无线频率发送机15根据通过发送控制器11A的控制指示的平均发送功率(步骤S24),输出压缩方式的发送信号(步骤S25)。
另一方面,在接收机2A中,接收控制器21A对反帧化/反扩展器24进行扩展率的变更、以及接收时刻指示,收到了这些指示的反帧化/反扩展器24通过无线频率接收机25A,根据接收的接收信号生成接收数据帧(步骤S33),另外,反交叉存取器23用规定的方法进行反交叉存取(步骤S34),最后获得解调精度高的数据。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考虑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和交叉存取的效果,确定压缩方式中的空闲时间的位置,以便使该位置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所以能防止与不同的频率载波的观测相伴随的通信品质的劣化。
以上,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用上述的方法将空闲时间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而不象以往那样采用使压缩方式无传输中的空闲时间分散在帧内的方法,能降低由空闲时间产生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确定了将交叉存取的单元作为1帧情况下的空闲时间的位置,但在例如将交叉存取的单元作为多个帧的情况下,也考虑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和交叉存取的效果,确定压缩方式中的空闲时间的位置。
图7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压缩方式传输的空闲时间设定位置图。在本实施形态中,设想压缩方式的空闲时间横跨两个帧,而且将交叉存取的单元作为1帧的情况。另外,关于本实施形态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发送控制器的结构、以及接收控制器的结构与前面说明的实施形态1的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相同,所以这里标以相同的符号,说明从略。另外,本实施形态的通信系统的压缩方式时的通信方法也与前面说明的图6中的流程相同,所以说明从略。
例如,在设想了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空闲时间后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如图7所示,只对后面的帧有影响。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例如在使TGL=7、RL=4、以及空闲时间横跨两个帧的压缩帧为30个时隙(通常方式的1帧为15个时隙)的情况下,如果将空闲时间配置在(a)的位置,则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对后面的帧的影响变为4时隙/12时隙。另一方面,如果将空闲时间配置在(b)的位置,则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对后面的帧的影响变为4时隙/14时隙。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的发送控制器11A的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111A中,在空闲时间横跨前后帧的情况下,考虑发送功率控制误差对后面的帧的影响,为了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前面的帧中大一些,配置在后面的帧中小一些(参照图7)。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空闲时间横跨两个帧的情况下,也考虑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在后面的帧中配置空闲时间,以便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所以能抑制压缩方式产生的通信品质的劣化。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实施形态3的结构图。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与前面说明的实施形态1所示的图1中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符号,说明从略。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通信系统的一例,虽然进行关于CDMA系统的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能适用于使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所有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体通信、卫星通信等)。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由发送机1A及接收机2B构成。该发送机1A及接收机2B被设置在构成系统的基站、各个移动站中,这里,基站和各移动站按照CDMA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另外,由于发送机1A与实施形态1相同,所以说明从略,这里只说明接收机2B与实施形态1不同的结构。
在图9中,接收机2B备有接收控制器21B、错误修正译码器22、反交叉存取器23、反帧化/反扩展器24、无线频率接收机25B。在接收控制器21B中,主要通过与发送机1A协商,控制反交叉存取器23及反帧化/反扩展器24的工作。另外,在该接收控制器21B中,在压缩方式时,对反帧化/反扩展器24指示扩展率的变更和接收压缩帧用的接收时刻。另外,在该接收控制器21B中,对从无线频率接收机25B作为分段信息通知的最大多普勒频率(多普勒频率)的推断值、预定的最大多普勒频率的阈值进行比较,在推断值的频率高的情况下与发送机1A进行协商,以便不进行空闲时间的位置控制,即,以便将空闲时间的位置设定在帧的中心附近。
在无线频率接收机25B中,对从图中未示出的天线发送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另外,根据接收信号推断最大多普勒频率,将它作为分段信息通知接收控制器21B。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接收控制器21B的与接收控制器21A不同的工作。图10是表示本实施形态中的接收控制器21B的关于发送功率控制的结构的图。在图10中,211B是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211B通过与发送机1A协商,确定向压缩方式转移的时刻,将扩展率的变更、接收时刻指示给反帧化/反扩展器24。另外,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211B对从无线频率接收机25B通知的分段信息和预定的最大多普勒频率的阈值进行比较,在作为分段信息通知的关于最大多普勒频率的推断值的频率高的情况下,与接收机1A进行协商,以便进行空闲时间的调整。
其次,按照附图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压缩方式传输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图11及图12是表示压缩方式传输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之一例图。另外,本实施形态能适用于最大多普勒频率比上述的实施形态1高的情况。
例如,在分段(图示的信道状态)频率高的情况下,由于接收功率降落的时间间隔比较短,所以错误的发生时间分散。因此,通过发送功率控制进行的通信品质改善的效果随着信道状态的跟踪性的劣化而变小,相反地通过错误修正编码/交叉存取进行的通信品质改善的效果增大。因此,例如在分段频率高的情况下,如果与实施形态1同样地将空闲时间位置配置在压缩帧的后方,则被压缩的数据位偏向于压缩帧内的前方,由交叉存取产生的随机化的效果受到损害。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接收控制器21B对从无线频率接收机25B通知的分段信息和预定的最大多普勒频率的阈值进行比较,在作为分段信息通知的最大多普勒频率的推断值的频率低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与实施形态1相同,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压缩帧的后方。
另一方面,接收控制器21B对从无线频率接收机25B通知的分段信息和预定的最大多普勒频率的阈值进行比较,在作为分段信息通知的最大多普勒频率的推断值的频率高的情况下,与发送机1A进行协商,以便不进行空闲时间的调整,如图12所示,例如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压缩帧的中心附近。
这样,通过对应于分段频率的高低,变更压缩帧的空闲时间的位置,能进行使分段频率高时的交叉存取的效果和分段频率低时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效果不劣化的控制。另外,例如在未设想高速移动的区域中(分段频率低的情况下),与实施形态1相同,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压缩帧的后方,在设想了高速移动的区域中(分段频率高的情况下),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压缩帧的中心附近,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其次,按照附图说明在图8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将压缩方式时的空闲时间配置在上述最佳位置时的发送机1A及接收机2B之间的具体的通信方法。图13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另外,与上述实施形态1相同的步骤标以相同的符号,说明从略。
首先,接收机2B的无线频率接收机25B在进行压缩方式传输之前的通常方式传输时,根据接收的接收信号,推断最大多普勒频率,将该推断值作为分段信息通知接收控制器21B(步骤S41)。然后,在接收了分段信息的接收控制器21B中,对该分段信息和预先设定的最大多普勒频率的阈值进行比较,在推断值的频率高的情况下(步骤S42,否),停止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用空闲时间的偏置的设定(步骤S43),进行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压缩帧的中心附近的处理。另外,在推断值的频率低的情况下(步骤S42,是),以下与实施形态1相同,进行将空闲时间配置在压缩帧的后方附近的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能获得与实施形态1同样的效果,同时由于还对应于分段频率的高低,变更压缩帧的空闲时间的位置,所以能进行使分段频率高时的交叉存取的效果和分段频率低时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效果不劣化的控制。
另外,不一定通过测定接收信号,来实现最大多普勒频率的推断。例如,在网络通信中,一般对于对汽车或火车等移动速度快的移动机的服务来说,基站提供的通信服务的单元半径大,对于对步行或半固定站等准静止的移动机的服务来说,单元半径小。因此,可以说一般在单元半径大的情况下分段频率高,在单元半径小的情况下分段频率低。因此,在此情况下,通过根据单元半径的大小,推断多普勒频率(分段频率),进行上述控制,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实施形态4的结构图。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与前面说明的实施形态1中的图1所示的结构或实施形态2中的图9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符号,说明从略。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通信系统的一例,虽然就CDMA系统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能适用于采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所有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体通信、卫星通信等)。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由发送机1C及接收机2C构成。该发送机1C及接收机2C被设置在构成系统的基站、各个移动站中,这里,基站和各移动站按照CDMA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另外,这里只说明发送机1C及接收机2C与实施形态1或2不同的结构。
首先,说明构成上述通信系统的发送机1C。在图14中,发送机1C备有发送控制器11C、错误修正编码部12、交叉存取器13、帧化/扩展器14、无线频率发送器15。
图15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发送控制器11C的关于发送功率控制的结构图。在图15中,111C是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112C是发送功率控制器。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111C根据从接收机2C通知的分段信息,与接收机2C进行协商,确定发送功率控制阶距,将阶距指示信号通知发送功率控制器112C。同时,根据上述分段信息和上述发送功率控制阶距,推断压缩方式时的空闲时间后发生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收敛时间。然后,考虑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和交叉存取的效果,决定空闲时间的位置。另外,除此以外的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111C的工作与实施形态1相同。
另外,发送功率控制器112C按照从通常方式/压缩方式判断器111C送来的阶距指示信号,控制发送功率控制的功率幅度。另外,除此以外的发送功率控制器112C的工作与实施形态1相同。
其次,说明构成上述通信系统的接收机2C。在图14中,接收机2C分别备有接收控制器21C、错误修正译码器22、反交叉存取器23、反帧化/反扩展器24、无线频率接收机25B。
接收控制器21C主要通过与发送机1C协商,控制反交叉存取器23及反帧化/反扩展器24的工作。另外,该接收控制器21C在压缩方式时对反帧化/反扩展器24指示扩展率的变更、以及接收压缩帧用的接收时刻。另外,该接收控制器21C将从无线频率接收机25B作为分段信息通知的最大多普勒频率的推断值通知给发送机1C,通过与发送机1C协商,推断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确定发送功率控制阶距、以及空闲时间的偏置量。
图16是表示通过上述工作设定的压缩方式传输中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位置、以及发送控制阶距之一例图。另外,在图16中,设压缩帧的空闲时间前的阶距为Δ,空闲时间后的阶距为aΔ(a>1)。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将发送控制阶距设定得比实施形态1时的大,减少空闲时间后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收敛所需要的时隙数。
另外,图17(a)~(e)及图18(a)~(c)是表示在上述工作中通过变更发送控制阶距,减少了空闲时间后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的时隙数时的压缩方式的空闲时间的最佳位置的图。从这些图可知,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b越少,由空闲时间引起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越小。但是,为了使连续发生的错误随机化,充分地获得引出错误修正编码的效果的交叉存取的效果,有必要在某种程度上考虑空闲时间后的时隙数。
其次,按照附图说明在图14所示的系统中将压缩方式时的空闲时间配置在上述最佳位置时发送机1C及接收机2C之间的具体的通信方法。图19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另外,与上述实施形态1相同的步骤标以相同的符号,说明从略。
首先,接收机2C的无线频率接收机15B在进行压缩方式传输之前的通常方式传输时,根据接收的接收信号,推断最大多普勒频率,将该推断值作为分段信息通知接收控制器21C(步骤S51)。然后,在接收机2C中,再将上述推断的最大多普勒频率通知给发送机1C的发送控制器11C(步骤S52)。然后,在发送控制器11C及接收控制器21C中,根据通知的多普勒频率,确定发送功率控制中的阶距,推断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的时间,同时进行确定空闲时间位置的协商(步骤S53)。另外,以下的工作与实施形态1相同。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根据分段频率确定发送功率控制的阶距,另外,根据该阶距推断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所以能进行考虑了空闲时间产生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和交叉存取效果的压缩方式中的空闲时间的设定,与此相伴随,能抑制压缩方式引起的通信品质的劣化。
另外,不一定通过测定接收信号,来实现最大多普勒频率的推断。例如,在网络通信中,一般对于对汽车或火车等移动速度快的移动机的服务来说,基站提供的通信服务的单元半径大,对于对步行或半固定站等准静止的移动机的服务来说,单元半径小。因此,可以说一般在单元半径大的情况下分段频率高,在单元半径小的情况下分段频率低。因此,在此情况下,通过根据单元半径的大小,推断多普勒频率(分段频率),进行上述控制,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将压缩方式中的无传输时间(空闲时间)配置在其中心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由此,具有如下效果:不需要象以往那样采用使压缩方式传输时的无传输时间分散在帧内的方法,能获得可降低无传输时间产生的发送功率误差影响的通信系统。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获得如下效果:由于对编码数据进行了交叉存取,因而能够获得一种可减少传输错误影响的通信系统。
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在压缩帧内的无传输时间后配置至少1个时隙的数据,因而具有下述效果:能够在压缩帧内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并能够获得这样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够改善信号的调制精度,并提高伴随观测不同的频率载波的通信品质。
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即使在无传输时间横跨前后帧的情况下,也考虑发送功率控制误差对后一帧的影响,将无传输时间配置在前一帧中大一些,配置在后一帧中小一些,以便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所以具有下述效果:可获得能抑制压缩方式引起的通信品质劣化的通信系统。
如果采用本发明,将压缩方式中的无传输时间(空闲时间)配置在其中心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由此,具有如下效果:不需要象以往那样采用使压缩方式传输时的无传输时间分散在帧内的方法,能获得可降低无传输时间产生的发送功率误差影响的通信系统。
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对编码数据进行交叉存取,所以具有下述效果:可获得能够减少传输错误影响的发送机。
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在压缩帧内的无传输时间后配置至少1个时隙的数据,因而具有下述效果:能够在压缩帧内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并能够获得这样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够改善信号的调制精度,并提高伴随观测不同的频率载波的通信品质。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即使在无传输时间横跨前后帧的情况下,也考虑发送功率控制误差对后一帧的影响,将无传输时间配置在前一帧中大一些,配置在后一帧中小一些,以便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所以具有能获得能抑制压缩方式引起的通信品质的劣化的通信系统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获得下述效果:通过将压缩方式中的无传输时间(空闲时间)配置在其中心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从而获得一种不需要象以往那样采用使压缩方式传输时的无传输时间分散在帧内的方法便能够降低无传输时间所产生的发送功率误差影响的通信系统,而且,根据本发明,考虑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来确定压缩方式中无传输时间的位置以便使其位于例如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因而,能够获得一种可防止通信品质劣化的通信方法,该通信品质劣化是观测不同频率载波所引发的。
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对编码数据进行了交叉存取,因而具有下述效果:能够获得可减少传输错误影响的通信方法。
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在压缩帧内的无传输时间后配置至少1个时隙的数据,因而具有下述效果:能够在压缩帧内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并能够获得这样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能够改善信号的调制精度,并提高伴随观测不同的频率载波的通信品质。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对最大多普勒频率的推断值和预定的最大多普勒频率的阈值进行比较,在推断值的频率比阈值低的情况下,将无传输时间配置在压缩帧的后方。另一方面,在推断值的频率比阈值高的情况下进行协商,将无传输时间配置在压缩帧的中心附近,以便不进行无传输时间的调整。这样通过对应于分段频率的高低,变更压缩帧的无传输时间的位置,能获得能控制分段频率高时的交叉存取的效果、以及分段频率低时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效果不劣化的通信方法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对应于分段频率确定发送功率控制的阶距,另外,根据该阶距推断发送功率控制误差收敛时间,所以能进行考虑了无传输时间产生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影响和交叉存取的效果的无传输时间的设定,另外,具有能获得能抑制压缩方式引起的通信品质的劣化的通信方法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即使在无传输时间横跨前后帧的情况下,也考虑发送功率控制误差对后一帧的影响,将无传输时间配置在前一帧中大一些,配置在后一帧中小一些,以便获得充分的交叉存取效果,所以具有能获得能抑制压缩方式引起的通信品质的劣化的通信方法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发送机及接收机、以及通信方法适用于移动体通信、卫星通信等无线通信,特别适用于压缩方式时观测其他频率载波,根据该观测结果进行转接的CDMA通信系统。
Claims (14)
1.一种通信系统,它备有能按照通常方式、及按照能设定规定的无传输时间的压缩方式工作的发送机及接收机,该发送机对各方式的帧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该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机包括:发送控制器,在上述压缩方式下,以比上述无传输时间前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大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对上述无传输时间后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扩展器,在上述压缩方式下,使用比上述通常方式的扩展码扩展率低的扩展码压缩上述帧,从而生成压缩帧,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的中心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以及无线频率发送机,根据上述发送控制器指示的发送功率发送由上述扩展器生成的压缩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机包括对编码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重新排列,并输出到上述扩展器的交叉存取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压缩帧包含多个时隙时,上述扩展器将至少一个时隙配置在该压缩帧的上述无传输时间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展器横跨连续的2个压缩帧配置上述无传输时间,同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设定为前一帧大一些而后一帧小一些。
5.一种发送机,它按照通常方式、及能设定规定的无传输时间的压缩方式工作,对各方式的帧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该发送机的特征在于:
包括:发送控制器,在上述压缩方式下工作时,以比上述无传输时间前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大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对上述无传输时间后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扩展器,在上述压缩方式下,使用比上述通常方式的扩展码扩展率低的扩展码压缩上述帧,从而生成压缩帧,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的中心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以及无线频率发送机,根据上述发送控制器指示的发送功率发送由上述扩展器生成的压缩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机包括对编码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重新排列,并输出到上述扩展器的交叉存取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压缩帧包含多个时隙时,上述扩展器将至少一个时隙配置在该压缩帧的上述无传输时间后。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展器横跨连续的2个压缩帧配置上述无传输时间,同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设定为前一帧大一些而后一帧小一些。
9.一种通信方法,它包括按照通常方式、及按照能设定规定的无传输时间的压缩方式工作的发送步骤及接收步骤,在该发送步骤中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步骤包括:发送控制步骤,在上述压缩方式下,以比上述无传输时间前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大的发送功率控制幅度对上述无传输时间后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扩展步骤,在上述压缩方式下,使用比上述通常方式的扩展码扩展率低的扩展码压缩上述帧,从而生成压缩帧,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的中心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以及无线频率发送步骤,根据上述发送控制步骤指示的发送功率发送由上述扩展步骤生成的压缩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步骤中包括对编码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重新排列的交叉存取步骤,在上述扩展步骤中,对进行了交叉存取的帧进行压缩,从而生成压缩帧。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压缩帧包含多个时隙时,在上述扩展步骤中,将至少一个时隙配置在该压缩帧的上述无传输时间后。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接收步骤中,推断最大多普勒频率,将该最大多普勒频率与预先设定的多普勒频率的阈值进行比较,在上述最大多普勒频率比阈值高的情况下,与发送机进行协商,以便不进行有关无传输时间的位置变更的控制,
在上述发送步骤中,在上述最大多普勒频率比阈值低的情况下,将上述压缩方式的无传输时间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同时
在设想高速移动的区域不进行有关无传输时间的位置变更的控制,在未设想高速移动的区域,将上述压缩方式的无传输时间配置在比压缩帧的中心更靠近后方。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送步骤及上述接收步骤中通过协商,将发送功率控制中的功率阶距设定得比作为基准值设定的规定值大,另外,减少无传输时间后的发送功率控制误差的收敛所必要的时隙数。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展步骤中,横跨连续的2个压缩帧配置上述无传输时间,同时将上述无传输时间设定为前一帧大一些而后一帧小一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41217/1999 | 1999-08-27 | ||
JP24121799A JP4387001B2 (ja) | 1999-08-27 | 1999-08-27 | 移動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36047A CN1336047A (zh) | 2002-02-13 |
CN1185806C true CN1185806C (zh) | 2005-01-19 |
Family
ID=17070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802435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85806C (zh) | 1999-08-27 | 2000-06-29 | 通信系统、发送机及接收机、以及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29489B2 (zh) |
EP (7) | EP2251990B1 (zh) |
JP (1) | JP4387001B2 (zh) |
KR (1) | KR100409148B1 (zh) |
CN (1) | CN1185806C (zh) |
CA (1) | CA2348511C (zh) |
DE (1) | DE60043840D1 (zh) |
WO (1) | WO20010171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936806T2 (de) * | 1998-03-26 | 2008-04-30 | Mitsubishi Denki K.K. | Spreizspektrumnachrichtenübertragungsverfahren |
ES2211465T3 (es) * | 2000-02-08 | 2004-07-16 | Alcatel | Un metodo para ajustar un valor deseado de calidad de transmision para control de potencia en un sistema de radiocomunicaciones moviles. |
JP2001230756A (ja) * | 2000-02-17 | 2001-08-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Cdma方式を適用した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
KR100800884B1 (ko) * | 2001-03-29 | 2008-02-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링크의 송신 제어 방법 |
EP1422853A4 (en) | 2001-08-30 | 2009-09-30 | Ntt Docomo Inc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TRANSMISSION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STATION APPARATUS, USED IN THIS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
DE50101572D1 (de) | 2001-12-04 | 2004-04-01 | Alcatel Sa | Basisstation für UMTS zur Übertragung von Zeitschlitztypen |
JP3574446B2 (ja) * | 2002-09-19 | 2004-10-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US7664523B2 (en) | 2004-07-22 | 2010-02-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apparatus |
KR100719339B1 (ko) * | 2004-08-13 | 2007-05-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을통한 프레임 송수신 방법 |
US20060068831A1 (en) * | 2004-09-30 | 2006-03-30 | Stewart Kenneth A | Predictive power control in a digital diversity receiver |
JP4730562B2 (ja) * | 2006-01-04 | 2011-07-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局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
WO2008050833A1 (fr) * | 2006-10-25 | 2008-05-0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Procédé d'émission et dispositif d'émission |
US8064855B2 (en) | 2006-10-25 | 2011-11-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ler |
US8094554B2 (en) | 2006-10-26 | 2012-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pressed mode operation and power control with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
US8000663B2 (en) * | 2006-12-14 | 2011-08-1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Mode shift calibration in power amplifiers |
EP2152017A1 (en) * | 2007-05-31 | 2010-02-1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Gap support measuring method |
CN101889425B (zh) | 2007-12-14 | 2013-10-30 | 汤姆逊许可公司 | 通过可变带宽信道进行同播的设备和方法 |
EP2225840A1 (en) | 2007-12-18 | 2010-09-08 | Thomson Licensing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le size estimation over broadcast networks |
EP2282581B1 (en) * | 2008-05-29 | 2018-07-04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femtocell radio base station |
JP5109856B2 (ja) | 2008-07-30 | 2012-12-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
EP2489039B1 (fr) * | 2009-10-15 | 2015-08-12 | Orange | Codage/décodage paramétrique bas débit optimisé |
CN102196542B (zh) * | 2011-05-27 | 2014-06-25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
WO2015163013A1 (ja) * | 2014-04-25 | 2015-10-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17028373A (ja) | 2015-07-16 | 2017-02-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 |
US9516617B1 (en) * | 2015-11-04 | 2016-12-06 | The Boeing Company | High-speed platform telemetry system |
CN109417711B (zh) * | 2016-07-12 | 2023-06-06 | 索尼公司 | 管理服务器、通信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14652A (en) | 1983-07-13 | 1985-04-30 |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Liquid cooled high speed synchronous machine |
NZ267747A (en) * | 1993-06-14 | 1997-07-2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Transmission time alignment of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down link |
TW306102B (zh) * | 1993-06-14 | 1997-05-2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
JP3302168B2 (ja) * | 1994-04-05 | 2002-07-15 | 株式会社東芝 |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5883899A (en) | 1995-05-01 | 1999-03-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Code-rate increased compressed mode DS-CDMA systems and methods |
US5896368A (en) * | 1995-05-01 | 1999-04-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ulti-code compressed mode DS-CDMA systems and methods |
JP3407558B2 (ja) * | 1996-08-23 | 2003-05-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受信装置、多元接続方法及び多元接続システム |
UA53669C2 (uk) * | 1996-11-18 | 2003-02-17 | Сіменс Акцієнгезельшафт | Спосіб та система базової станції для конфігурування радіоінтерфейсу між мобільною станцією та базовою станцією мобільної радіосистеми пакетної передачі даних з часовим мультиплексуванням |
JP2914444B2 (ja) * | 1997-07-22 | 1999-06-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送受信機 |
JPH1198066A (ja) * | 1997-09-19 | 1999-04-09 | Hitachi Denshi Ltd | 復調器及び復調方法 |
JP3043729B2 (ja) * | 1997-12-04 | 2000-05-22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ハンドオフ装置及び方法 |
KR100377394B1 (ko) | 1997-12-04 | 2003-06-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핸드오프수행장치및방법 |
IL132349A (en) * | 1998-02-19 | 2003-01-12 | Qualcomm Inc | Synchronization of forward link base station power levels during handoff between base station sectors in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512750B1 (en) * | 1999-04-16 | 2003-01-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ower setting in CDMA systems employ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
-
1999
- 1999-08-27 JP JP24121799A patent/JP438700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
- 2000-06-29 EP EP20100173034 patent/EP225199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9 EP EP20000940874 patent/EP113307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9 CN CNB008024359A patent/CN118580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9 EP EP20100173030 patent/EP225198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9 EP EP20080006013 patent/EP193683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9 EP EP20080006014 patent/EP193684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9 KR KR10-2001-7005231A patent/KR10040914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0-06-29 WO PCT/JP2000/004288 patent/WO200101713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0-06-29 CA CA 2348511 patent/CA2348511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9 EP EP20100173031 patent/EP225198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9 EP EP20100173032 patent/EP228805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9 DE DE60043840T patent/DE60043840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
- 2001-04-27 US US09/843,101 patent/US682948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936839A2 (en) | 2008-06-25 |
EP1936840A3 (en) | 2008-07-09 |
JP4387001B2 (ja) | 2009-12-16 |
EP1936840A2 (en) | 2008-06-25 |
EP2251990A1 (en) | 2010-11-17 |
US20020013156A1 (en) | 2002-01-31 |
CA2348511C (en) | 2005-11-01 |
CN1336047A (zh) | 2002-02-13 |
EP1133079A1 (en) | 2001-09-12 |
EP2251988B1 (en) | 2013-10-16 |
US6829489B2 (en) | 2004-12-07 |
EP1936840B1 (en) | 2012-06-06 |
EP2288052B1 (en) | 2013-04-03 |
EP1936839A3 (en) | 2008-07-09 |
DE60043840D1 (de) | 2010-04-01 |
EP2251989B1 (en) | 2013-12-04 |
EP2251988A1 (en) | 2010-11-17 |
EP1133079A4 (en) | 2008-01-23 |
EP2288052A1 (en) | 2011-02-23 |
JP2001069075A (ja) | 2001-03-16 |
EP2251990B1 (en) | 2014-05-07 |
KR100409148B1 (ko) | 2003-12-11 |
EP1936839B1 (en) | 2013-09-25 |
EP1133079B1 (en) | 2010-02-17 |
CA2348511A1 (en) | 2001-03-08 |
KR20010082253A (ko) | 2001-08-29 |
EP2251989A1 (en) | 2010-11-17 |
WO2001017139A1 (fr) | 2001-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5806C (zh) | 通信系统、发送机及接收机、以及通信方法 | |
CN1115904C (zh) |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及其所用基站和移动台 | |
CN1240190C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多信道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236564C (zh) | 控制数据流的发射功率电平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78548C (zh) | 高速无线通信网络中闭环资源分配 | |
KR100863162B1 (ko) | Cdma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채널의 전송 전력을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18943C (zh) | 收发装置和收发方法 | |
CN1247044C (zh) | Cdma通信系统中时间共享信道化码的方法和设备 | |
US8064398B2 (en) | Seamless interfrequency handoff in a high data rate wireless system | |
KR101136247B1 (ko) | Cdma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 | |
CN1255959C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前向链路调度方法和设备 | |
CN1263681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及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 |
CN1791242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移动台 | |
CN1148013C (zh) | 改进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和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 | |
CN1175595C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613199A (zh) | 用于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337796A (zh) | Cmda移动通信方法、系统和移动站设备 | |
CN1381155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通信终端装置 | |
CN1295390A (zh) | 码分多址-时分双工方式发送接收装置及发送接收方法 | |
CN1631015A (zh) | 网络中的通信管理方法及相应信号、发射器装置与接收器终端 | |
CN101080939A (zh) | 无线线路控制站、基站、移动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 |
CN1144495C (zh) | 基站装置及线路品质恶化防止方法 | |
CN1338882A (zh) | 用于移动无线网中通信业务负荷控制的方法 | |
CN1898886A (zh) | 时分双工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开环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7878C (zh) | 移动台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SONY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00713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7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on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