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57578B - 散热座及手持焊接机 - Google Patents
散热座及手持焊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357578B CN118357578B CN202410780606.5A CN202410780606A CN118357578B CN 118357578 B CN118357578 B CN 118357578B CN 202410780606 A CN202410780606 A CN 202410780606A CN 118357578 B CN118357578 B CN 1183575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 base
- mounting
- heat dissipation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21—Bonding by wel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7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3K26/702—Auxiliary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座及手持焊接机,涉及焊接设备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座包括:基座,沿所述基座的轴向由后向前,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分;每个所述安装部分的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安装位置,所述安装位置用于安装器件;所述安装位置处设置有散热槽,且所述器件覆盖所述散热槽;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设置有向前侧延伸的总进液孔;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进液支路,所述进液支路的一端与总进液孔连通,另一端与散热槽连通;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出液支路,所述出液支路的一端与散热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座及手持焊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持焊接机内具有激光器,激光器包括散热座、芯片和冷却机构,芯片安装在散热座上,冷却机构与散热座内部的冷却液流道连通,通过对散热座进行散热,从而对芯片进行间接的散热,这样会导致芯片的散热效果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座及手持焊接机,以缓解现有的激光器散热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散热座,包括:基座,沿所述基座的轴向由后向前,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分;每个所述安装部分的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安装位置,所述安装位置用于安装器件;所述安装位置处设置有散热槽,且所述器件覆盖所述散热槽;
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设置有向前侧延伸的总进液孔;
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进液支路,所述进液支路的一端与总进液孔连通,另一端与散热槽连通;
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出液支路,所述出液支路的一端与散热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安装部分中,靠前的一个所述安装部分为第一安装部分,靠后的一个所述安装部分为第二安装部分;所述第一安装部分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横截面的面积,以避免所述第一安装部分阻挡所述第二安装部分上的器件发出的光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分上的散热槽为第一散热槽;所述第二安装部分上的散热槽为第二散热槽;
所述进液支路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支路的外端与第一散热槽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内端与所述总进液孔连通;所述出液支路包括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二支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三支路平行于所述基座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支路的外端与第一散热槽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内端与所述第三支路的前端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的后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所述进液支路包括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四支路的外端与第二散热槽连通,所述第四支路的内端与所述总进液孔连通;所述出液支路包括沿第五支路和第六支路,所述第五支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六支路平行于所述基座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五支路的外端与第二散热槽连通,所述第五支路的内端与所述第六支路的前端连通,所述第六支路的后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周向上每一个平面均形成一个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的横截面的形状一致,且周向外壁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安装部分上的每一个安装位置沿其周向并排设置两个第二散热槽;
同一个安装位置上的两个第二散热槽对应的第四支路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第三支路;
所有所述第三支路轴线所在的圆位于所有所述第六支路轴线所在的圆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总进液孔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分中,相邻两个安装位置中,设其中一者为第一安装位置,另一者为第二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中靠近第二安装位置的第二散热槽和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中靠近第一安装位置的第二散热槽共用一个第六支路。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座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通孔;
所述端盖的前端面设置有位于所述通孔周向外侧的环形开槽,所述端盖的背面具有与所述环形开槽连通的总出口;
所述端盖的前端面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对接,以使所述通孔与所述总进液孔对接,所述环形开槽与所述第三支路和第六支路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分上的安装位置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上的安装位置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总进液孔包括靠近所述基座后端面的粗孔部和远离所述基座后端面的细孔部,所述粗孔部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所述粗孔部和细孔部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阶梯面,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自所述阶梯面朝向所述基座的后端面延伸的延伸柱,所述延伸柱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的安装位置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三支路通过所述延伸柱,且所述第三支路的后端开口位于所述延伸柱的后端面上;
所述进液支路还包括第七支路,所述第七支路平行于所述基座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七支路的后端开口与阶梯面连通,所述第七支路的前端开口与所述第四支路的内端连通。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持焊接机,包括上述的散热座。
本发明的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座包括:基座,沿所述基座的轴向由后向前,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分;每个所述安装部分的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安装位置,所述安装位置用于安装器件;所述安装位置处设置有散热槽,且所述器件覆盖所述散热槽;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设置有向前侧延伸的总进液孔;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进液支路,所述进液支路的一端与总进液孔连通,另一端与散热槽连通;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出液支路,所述出液支路的一端与散热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第一方面,本方案采用立体的基座,并在其周向侧壁上布置器件,从而利用了轴向空间,降低了径向空间的占用率,从而可以使激光器制作的更加小巧。第二方面,呈周向排布的器件朝向前方发射激光后,可以形成环形光斑,环形光斑的焊接质量更高。第三方面,安装位置上的每一个散热槽均通过独立的进液支路和出液支路循环供给冷却液,并且,流经散热槽的冷却液,可以直接对器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更好,从而能够负载更高的功率。
本发明提供的手持焊接机包括上述的散热座。因为本发明提供的手持焊接机引用了上述的散热座,所以,本发明提供的手持焊接机也具备散热座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座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座的基座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座的基座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3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2中E-E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座的端盖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座的端盖的后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散热座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散热座的基座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散热座的基座的后视图;
图14为图13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3中G-G方向的剖视图。
图标:110-第一安装部分;111-第一散热槽;120-第二安装部分;121-第二散热槽;
210-第一支路;220-第二支路;230-第三支路;240-第四支路;250-第五支路;260-第六支路;270-第七支路;280-总进液孔;281-粗孔部;282-细孔部;283-阶梯面;
310-通孔;320-环形开槽;330-总出口;
400-延伸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座安装在手持焊接机的外壳的内部,散热座上安装器件,器件包括热沉和芯片,热沉与散热座连接,芯片安装在热沉上,器件朝前方发射激光,用于焊接。外壳内还设置了与散热座连接的冷却液循环供给机构,将冷却液导入和导出散热座。
具体的,散热座包括:基座。基座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或者多棱柱。为了方便描述结构,本方案中,沿激光发射方向,以待焊接物一侧为前侧,以靠近用户一侧为后侧,如图1所示。
沿所述基座的轴向由后向前,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分,本实施例中,安装部分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安装部分110和第二安装部分120。每个所述安装部分的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安装位置,所述安装位置用于安装器件,具体的,安装部分具有沿周向排布的且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平面,以使安装部分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呈正多边形。
所述安装位置处设置有向内侧凹陷的散热槽,且所述器件覆盖所述散热槽。散热槽和器件围成流道,供冷却液通过。
如图4-图8所示,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设置有沿轴向朝向前侧延伸的总进液孔280,总进液孔280一直延伸至最后一个安装部分。基座的内部设置有进液支路,所述进液支路的一端与总进液孔280连通,另一端与散热槽连通;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出液支路,所述出液支路的一端与散热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进液支路和出液支路的数量均与散热槽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冷却液首先进入到总进液孔280内,然后分别流入到各个进液支路,进而进入到各个散热槽内,从散热槽流出的冷却液分别从各自的出液支路排出基座。
第一方面,本方案采用立体的基座,并在其周向侧壁上布置器件,而非在阶梯平面上布置器件,利用了轴向空间,降低了径向空间的占用率,从而可以使激光器制作的更加小巧。第二方面,呈周向排布的器件朝向前方发射激光后,可以形成环形光斑,环形光斑的焊接质量更高。第三方面,每一个散热槽均通过独立的进液支路和出液支路循环供给冷却液,并且,流经散热槽的冷却液,可以直接对器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更好。
安装部分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本实施例中,以安装部分的数量为两个进行功能描述。
如图1所示,基座呈塔状,相邻的两个安装部分中,靠前的一个安装部分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靠后的一个安装部分的横截面的面积,以避免靠前的安装部分阻挡靠后的安装部分上的器件发光。轴向排布的各个安装部分上均安装有器件,从而提高了器件的总数量,进而提高了出光强度。
如图1所示,为了清楚的说明结构之间的关系,设相邻的两个安装部分中,靠前的一个安装部分为第一安装部分110,靠后的一个安装部分为第二安装部分120;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上的散热槽为第一散热槽111;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20上的散热槽为第二散热槽121。
如图7所示,所述进液支路包括第一支路210,所述第一支路210的延伸方向与基座的轴向垂直,具体的,第一支路21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其对应安装位置垂直,所述第一支路210的外端与第一散热槽111连通,所述第一支路210的内端与所述总进液孔280连通。其中,本申请中的“内”和“外”是相对于基座的轴线而定,径向上朝轴线的为内侧,背向轴线的为外侧。
如图6所示,所述出液支路包括第二支路220和第三支路230,所述第二支路2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三支路230平行于所述基座的轴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二支路220和第三支路230垂直设置,二者呈“L”型,其中,第二支路22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其对应安装位置垂直。所述第二支路220的外端与第一散热槽111连通,所述第二支路220的内端与所述第三支路230的前端连通,所述第三支路230的后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如图5和图4所示,同样的,所述进液支路包括第四支路240,所述第四支路24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四支路240的外端与第二散热槽121连通,所述第四支路240的内端与所述总进液孔280连通,其中,第四支路24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其对应安装位置垂直。所述出液支路包括沿第五支路250和第六支路260,所述第五支路25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六支路260平行于所述基座的轴向延伸,二者呈“L”型,第五支路25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其对应安装位置垂直。所述第五支路250的外端与第二散热槽121连通,所述第五支路250的内端与所述第六支路260的前端连通,所述第六支路260的后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和第二安装部分120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和第二安装部分120周向上每一个平面均形成一个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和第二安装部分120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和第二安装部分120的横截面的形状一致,均为八边形,且周向外壁平行设置,即前后对应的两个安装位置所在平面彼此平行。
如图5所示,因为第二安装部分120外径更大,因此第二安装部分120的安装位置的面积大于第一安装部分110的安装位置的面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以在第二安装部分120的安装位置上沿其周向并排设置两个第二散热槽121。同一个安装位置上的两个第二散热槽121对应的第四支路240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第三支路230,即第三支路230从两个第四支路240之间穿过,利用了两个第四支路240之间的空间,从而使基座内部空间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如图2所示,所有所述第三支路230轴线所在的圆位于所有所述第六支路260轴线所在的圆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总进液孔280的外侧。方便对所有的第三支路230和第六支路260进行统一的排液,不会影响进液,方便对端盖进行设计。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20中,相邻两个安装位置中,设其中一者为第一安装位置,另一者为第二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中靠近第二安装位置的第二散热槽121和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中靠近第一安装位置的第二散热槽121共用一个第六支路260,从而减少了第六支路260的数量,使制备更加简单。
并且,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中靠近第二安装位置的第二散热槽121所对应的第四支路240和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中靠近第一安装位置的第二散热槽121对应的第四支路240呈“X”型交叉连通。第三支路230也位于两个“X”交叉点之间,从而使基座内部空间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散热座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通孔310。所述端盖的前端面设置有位于所述通孔310周向外侧的环形开槽320,所述端盖的背面具有与所述环形开槽320连通的总出口330;所述端盖的前端面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对接,以使所述通孔310与所述总进液孔280对接,所述环形开槽320与所述第三支路230和第六支路260对接。
端盖与基座连接后,端盖后端面连接循环系统的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与通孔310连接,直接向总进液孔280内注入冷却液。从第三支路230和第六支路260流出的冷却液可以一起流入到环形开槽320内,然后统一进入到出液管内。通孔310与环形开槽320分隔且彼此独立。
实施例2
如图11-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20上的安装位置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上的安装位置的数量。具体的,第二安装部分120上的安装位置的数量为16个,而第一安装部分110上的安装位置的数量为8个。
所述总进液孔280包括靠近所述基座后端面的粗孔部281和远离所述基座后端面的细孔部282,所述粗孔部281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所述粗孔部281和细孔部282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阶梯面283,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自所述阶梯面283朝向所述基座的后端面延伸的延伸柱400,延伸柱400可以与基座一体成型。
所述延伸柱40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的安装位置的数量一致,且轴向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三支路230通过所述延伸柱400,且所述第三支路230的后端开口位于所述延伸柱400的后端面上,第三支路230的出口更靠后,从而与阶梯面283在轴向上间隔,方便密封。所述进液支路还包括第七支路270,所述第七支路270平行于所述基座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七支路270的后端开口与阶梯面283连通,所述第七支路270的前端开口与所述第四支路240的内端连通。
冷却液通过端盖(未图示)先进入到总进液孔280的粗孔部281,一部分冷却液从阶梯面283进入到第七支路270内,然后依次经过第四支路240、散热槽、第五支路250和第六支路260后排出。另一部分冷却液进入到吸孔部内,然后依次经过第一支路210、散热槽、第二支路220和第三支路230后排出。
本发明提供的手持焊接机包括上述的散热座。因为本发明提供的手持焊接机引用了上述的散热座,所以,本发明提供的手持焊接机也具备散热座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散热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沿所述基座的轴向由后向前,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分;每个所述安装部分的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安装位置,所述安装位置用于安装器件;所述安装位置处设置有散热槽,且所述器件覆盖所述散热槽;
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设置有向前侧延伸的总进液孔(280);
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进液支路,所述进液支路的一端与总进液孔(280)连通,另一端与散热槽连通;
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出液支路,所述出液支路的一端与散热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相邻的两个安装部分中,靠前的一个所述安装部分为第一安装部分(110),靠后的一个所述安装部分为第二安装部分(120);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20)横截面的面积,以避免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阻挡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20)上的器件发出的光束;
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上的散热槽为第一散热槽(111);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20)上的散热槽为第二散热槽(121);
所述进液支路包括第一支路(210),所述第一支路(21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支路(210)的外端与第一散热槽(111)连通,所述第一支路(210)的内端与所述总进液孔(280)连通;所述出液支路包括第二支路(220)和第三支路(230),所述第二支路(2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三支路(230)平行于所述基座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支路(220)的外端与第一散热槽(111)连通,所述第二支路(220)的内端与所述第三支路(230)的前端连通,所述第三支路(230)的后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所述进液支路包括第四支路(240),所述第四支路(24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四支路(240)的外端与第二散热槽(121)连通,所述第四支路(240)的内端与所述总进液孔(280)连通;所述出液支路包括沿第五支路(250)和第六支路(260),所述第五支路(25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轴向垂直,所述第六支路(260)平行于所述基座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五支路(250)的外端与第二散热槽(121)连通,所述第五支路(250)的内端与所述第六支路(260)的前端连通,所述第六支路(260)的后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和第二安装部分(120)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和第二安装部分(120)周向上每一个平面均形成一个安装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和第二安装部分(120)的横截面的形状一致,且周向外壁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20)上的每一个安装位置沿其周向并排设置两个第二散热槽(121);
同一个安装位置上的两个第二散热槽(121)对应的第四支路(240)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第三支路(230);
所有所述第三支路(230)轴线所在的圆位于所有所述第六支路(260)轴线所在圆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总进液孔(280)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20)中,相邻两个安装位置中,设其中一者为第一安装位置,另一者为第二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安装位置中靠近第二安装位置的第二散热槽(121)和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中靠近第一安装位置的第二散热槽(121)共用一个第六支路(26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端面的通孔(310);
所述端盖的前端面设置有位于所述通孔(310)周向外侧的环形开槽(320),所述端盖的背面具有与所述环形开槽(320)连通的总出口(330);
所述端盖的前端面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对接,以使所述通孔(310)与所述总进液孔(280)对接,所述环形开槽(320)与所述第三支路(230)和第六支路(260)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20)上的安装位置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上的安装位置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液孔(280)包括靠近所述基座后端面的粗孔部(281)和远离所述基座后端面的细孔部(282),所述粗孔部(281)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面连通;
所述粗孔部(281)和细孔部(282)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阶梯面(283),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自所述阶梯面(283)朝向所述基座的后端面延伸的延伸柱(400),所述延伸柱(40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10)的安装位置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三支路(230)通过所述延伸柱(400),且所述第三支路(230)的后端开口位于所述延伸柱(400)的后端面上;
所述进液支路还包括第七支路(270),所述第七支路(270)平行于所述基座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七支路(270)的后端开口与阶梯面(283)连通,所述第七支路(270)的前端开口与所述第四支路(240)的内端连通。
8.一种手持焊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780606.5A CN118357578B (zh) | 2024-06-18 | 2024-06-18 | 散热座及手持焊接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780606.5A CN118357578B (zh) | 2024-06-18 | 2024-06-18 | 散热座及手持焊接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357578A CN118357578A (zh) | 2024-07-19 |
CN118357578B true CN118357578B (zh) | 2024-09-27 |
Family
ID=91885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780606.5A Active CN118357578B (zh) | 2024-06-18 | 2024-06-18 | 散热座及手持焊接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357578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37231A (zh) * | 2024-03-25 | 2024-04-26 | 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900145U (zh) * | 2014-06-20 | 2014-10-29 | 林喜民 | 一种改进的平板电脑散热底座挤压模具 |
DE102018125375A1 (de) * | 2018-10-14 | 2020-04-16 | Han Xu Hardware Plastic Technological Co., Ltd. | Wassergekühlte hocheffizienz-wärmeableitungsvorrichtung |
CN112652945B (zh) * | 2019-10-12 | 2021-12-31 |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基板及具有所述散热基板的发光装置 |
CN212182755U (zh) * | 2020-05-15 | 2020-12-18 | 珠海光恒科技有限公司 | 激光器壳体及激光器 |
CN212659823U (zh) * | 2020-09-16 | 2021-03-05 | 苏州度亘光电器件有限公司 | 激光器的冷却结构及激光装置 |
CN220623970U (zh) * | 2023-08-28 | 2024-03-19 | 浙江晨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灯具散热结构 |
CN118174133B (zh) * | 2024-05-14 | 2024-07-09 | 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散热块及散热装置 |
-
2024
- 2024-06-18 CN CN202410780606.5A patent/CN1183575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37231A (zh) * | 2024-03-25 | 2024-04-26 | 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357578A (zh) | 2024-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91161B2 (en) | Lighting device | |
US5216688A (en) | Solid state laser with pumping laser diodes | |
JP6098760B2 (ja) |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用冷却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90335619A1 (en) | Loop heat transfer device with gaseous and liquid working fluid channels separated by partition wall | |
US5287371A (en) | Laser pump module | |
EP0864827A1 (en) | Dispersion type multi-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fluid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pplicable to the system | |
CN118357578B (zh) | 散热座及手持焊接机 | |
US20130063960A1 (en) | Vehicle lighting apparatus | |
US20130176734A1 (en) | Light head | |
CN102227669A (zh) | 交织激光束 | |
JP2020023965A (ja) | 車両の冷却システム | |
JP2019018198A (ja) | 流水殺菌モジュール | |
CN107131455B (zh) | 新型大功率led灯具灯体 | |
CN110932062A (zh) | 激光能量吸收装置 | |
CN105026659B (zh) | 包括安装壳体的射流调节器 | |
US20090039502A1 (en) | Heatsink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heatsink | |
CN206247199U (zh) | Led车灯模组 | |
EP2781831A1 (en) | Led lighting device | |
CN218533274U (zh) | 一种环形风冷手持式焊枪 | |
CN222735564U (zh) | 散热座及激光器 | |
CN211017725U (zh) | 带冷却流道的激光能量吸收装置 | |
CN215393136U (zh) | 传感器和激光加工装置 | |
JP6485745B2 (ja) | レーザー装置、点火装置およびレーザー装置の調整方法 | |
CN221281504U (zh) | 一种具有控制组件的液冷散热器 | |
CN218976016U (zh) | 半导体激光阵列封装装置以及半导体激光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