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941189A - 护线套单元及止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护线套单元及止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1189A
CN117941189A CN202280062062.8A CN202280062062A CN117941189A CN 117941189 A CN117941189 A CN 117941189A CN 202280062062 A CN202280062062 A CN 202280062062A CN 117941189 A CN117941189 A CN 117941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mmet
hole
bracket
wir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20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谷健太郎
远藤知彦
德山优介
村田拓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41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11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7/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17/56Insulating bodies
    • H01B17/58Tubes, sleeves, beads, or bobbins through which the conductor passes
    • H01B17/583Grommets; Bush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7/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17/56Insulating bodies
    • H01B17/58Tubes, sleeves, beads, or bobbins through which the conductor pa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按照本公开的一方式的护线套单元(13)具备第1护线套(20)、第2护线套(40)、第1支架(30)以及第2支架(50)。第1支架(30)以覆盖开口(15)的方式装配于车身面板(14)。第1支架(30)具有第1护线套(20)插通的第1贯穿孔(31)和第2护线套(40)插通的第2贯穿孔(32)。第2支架(50)以覆盖第2贯穿孔(32)的方式装配于第1支架(30)。并且,第2支架(50)具有第3贯穿孔(52),第3贯穿孔(52)设置于与第2贯穿孔(32)重叠的位置,供第2护线套(40)插通。

Description

护线套单元及止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护线套单元及止水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护线套单元,该护线套单元覆盖设置于车辆的车身面板的开口。在专利文献1中,多条电线在车身面板的开口通过。护线套单元具备由橡胶等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的护线套主体、和将护线套主体固定于车身面板的支架。护线套主体通过被车身面板和支架夹着,从而将多条电线通过的车身面板的开口密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31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包括上述那样的护线套单元及多条电线的线束的组装步骤,首先,在使多条电线通过护线套单元后,进行针对各电线的端部安装端子等必要的处理。然后,使各电线在车身面板的开口通过,并且将护线套单元组装于车身面板的开口。因此,需要采取如下不现实的复杂步骤:在将先组装的电线及护线套单元暂且拆卸后,使后安装的电线通过护线套单元。
另外,在想要使组装工序不同的电线通过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多个孔,所以会产生需要确保空间或追加固定部位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简化组装的护线套单元及止水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护线套单元以覆盖设置于装配对象的开口的方式装配,供通过所述开口的第1电线和第2电线插通,所述护线套单元具备:第1护线套,具有可挠性,供所述第1电线插通;第2护线套,具有可挠性,供所述第2电线插通;第1支架,具有比所述第1护线套及所述第2护线套高的刚性;以及第2支架,具有比所述第1护线套及所述第2护线套高的刚性,所述第1支架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装配于所述装配对象,具有供所述第1护线套插通的第1贯穿孔和供所述第2护线套插通的第2贯穿孔,所述第2支架以覆盖所述第2贯穿孔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1支架,具有第3贯穿孔,所述第3贯穿孔设置于与所述第2贯穿孔重叠的位置,供所述第2护线套插通。
另外,本公开的止水结构具备装配对象和上述的护线套单元,所述装配对象具有供第1电线和第2电线双方插通的一个开口,所述护线套单元以覆盖所述一个开口的方式装配于所述装配对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护线套单元及止水结构,能简化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护线套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该方式的护线套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方式的护线套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4-4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护线套单元,
[1]以覆盖设置于装配对象的开口的方式装配,供通过所述开口的第1电线和第2电线插通,所述护线套单元具备:第1护线套,具有可挠性,供所述第1电线插通;第2护线套,具有可挠性,供所述第2电线插通;第1支架,具有比所述第1护线套及所述第2护线套高的刚性;以及第2支架,具有比所述第1护线套及所述第2护线套高的刚性,所述第1支架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装配于所述装配对象,具有供所述第1护线套插通的第1贯穿孔和供所述第2护线套插通的第2贯穿孔,所述第2支架以覆盖所述第2贯穿孔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1支架,具有第3贯穿孔,所述第3贯穿孔设置于与所述第2贯穿孔重叠的位置,供所述第2护线套插通。
根据该结构,能在将第1电线、第1护线套及第1支架组件化的结构先装配于装配对象后,将第2电线、第2护线套及第2支架组件化的结构后安装于第1支架的第2贯穿孔。因此,在多条电线通过的护线套单元中,能简化组装。
[2]从所述第1电线的插通方向观看,所述第2支架不与所述第1贯穿孔重叠。
根据该结构,第2支架能构成为不与通过第2贯穿孔的第1护线套及第1电线干涉。
[3]上述的护线套单元具有在所述开口的周围被所述装配对象和所述第1支架夹着的第1密封部、和在所述第2贯穿孔的周围被所述第1支架和所述第2支架夹着的第2密封部。
根据该结构,利用被装配对象和第1支架夹着的第1密封部,能将装配对象的开口密封。另外,利用被第1支架和第2支架夹着的第2密封部,能将第2贯穿孔密封。
[4]所述第1支架具有被所述第2密封部压紧的平面部。
根据该结构,能用第1支架的平面部和第2支架适当地夹着第2密封部的全周。其结果,能使第2密封部的止水性更加提高。
[5]所述第1密封部与所述第1护线套设置成一体。
根据该结构,因为第1密封部与第1护线套形成一体,所以能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6]所述第1护线套具有呈筒状延伸并插通于所述第1贯穿孔的第1筒部、和从所述第1筒部向外周侧延伸的第1凸缘部,所述第1凸缘部具有所述第1密封部。根据该结构,能设为在第1筒部一体地具有被装配对象和第1支架夹着的第1密封部的第1护线套的结构。
[7]所述第1凸缘部具有设置于与所述第2贯穿孔及所述第3贯穿孔重叠的位置的护线套侧贯穿孔。
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包括第1密封部的第1凸缘部的第1护线套的结构中,能将第2电线、第2护线套及第2支架组件化的结构后安装于第1支架的第2贯穿孔。
[8]所述第2密封部与所述第2护线套设置成一体。
根据该结构,因为第2密封部与第2护线套形成一体,所以能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9]所述第2护线套具有呈筒状延伸并插通于所述第3贯穿孔的第2筒部、和从所述第2筒部向外周侧延伸的第2凸缘部,所述第2凸缘部具有所述第2密封部。根据该结构,能设为在第2筒部一体地具有被第1支架和第2支架夹着的第2密封部的第2护线套的结构。
[10]本公开的止水结构具备:装配对象,具有供第1电线和第2电线双方插通的一个开口;和上述的护线套单元,所述护线套单元以覆盖所述一个开口的方式装配于所述装配对象。
根据该结构,在利用护线套单元将装配对象的开口密封的止水结构中,能得到与上述的护线套单元同样的效果。另外,在该止水结构中,将被装配护线套单元且第1电线及第2电线插通的装配对象的开口设为一个。因此,在装配对象中,能将本止水结构占据的空间抑制得较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护线套单元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此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使用的“筒状”不仅包括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形成有周壁的筒状,也包括将多个部件组合而形成筒状的形状、如C字状那样在周向的一部分具有缺口等的形状。另外,“筒状”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以及具有尖或者圆角的多边形。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具备第1电线11、第2电线12以及护线套单元13。护线套单元13装配于作为装配对象的车辆的车身面板14。护线套单元13以覆盖设置于车身面板14的开口15的方式组装。由护线套单元13和车身面板14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止水结构S。第1电线11及第2电线12插通于护线套单元13及开口15,从车身面板14的一侧面侧向另一侧面侧布设。此外,在车身面板14中,由护线套单元13覆盖的开口15的数量例如是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条第1电线11。多条第1电线11包括例如与高压电池连接的高压线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一条第2电线12。第2电线12例如是与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等连接的电动机线缆。
(护线套单元13)
如图1和图2所示,护线套单元13具备第1护线套20、第1支架30、第2护线套40以及第2支架50。朝向远离车身面板14的方向依次重叠设置有第1护线套20、第1支架30、第2护线套40、第2支架50。
第1护线套20由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第1护线套20的材料,例如能使用橡胶、弹性体等。
第2护线套40由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第2护线套40的材料,例如能使用橡胶、弹性体等。构成第2护线套40的材料无论是与构成第1护线套2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还是不同的材料都可以。
第1支架30及第2支架50分别由具有比第1护线套20及第2护线套40高的刚性的材料构成。第1支架30及第2支架50分别是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板状构件。第1支架30及第2支架50分别由金属板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
如图3及图4所示,第1护线套20例如一体地具有呈筒状延伸的第1筒部21和从第1筒部21向外周侧延伸的第1凸缘部22。
第1筒部21具有将第1筒部21的内侧的中空部分封闭的封闭部23和从封闭部23呈筒状延伸的电线插通部24。第1电线11以紧贴状态在电线插通部24通过。由此,可确保第1电线11与第1筒部21之间的止水性。此外,在设置多条第1电线11的情况下,电线插通部24也与第1电线11对应地设置多个。并且,在多个电线插通部24分别通过有第1电线11。
第1凸缘部22形成比车身面板14的开口15的尺寸大的形状,并且覆盖开口15。第1凸缘部22具有第1密封部25,第1密封部25形成沿着开口15的周缘的环形。第1密封部25在开口15的周围被车身面板14的侧面和第1支架30夹着。即,第1密封部25在开口15的周围以压缩状态介于车身面板14与第1支架30之间。由此,开口15被第1密封部25密封。
第1支架30在其与车身面板14之间夹着第1凸缘部22并且覆盖开口15。第1支架30螺栓固定于车身面板14。第1支架30具有多个螺栓插通孔30a。在多个螺栓插通孔30a分别插通从车身面板14延伸的未图示的固定用螺栓。
如图2及图4所示,第1支架30具有第1护线套20插通的第1贯穿孔31和第2护线套40插通的第2贯穿孔32。
第1贯穿孔31的周缘例如通过内缘翻边加工等向与第1凸缘部22相反的一侧弯折。在第1贯穿孔31中插通第1护线套20中的第1筒部21。在第1筒部21的外周面设置有第1嵌合槽26,第1贯穿孔31的周缘与第1嵌合槽26嵌合。通过第1贯穿孔31的周缘与第1嵌合槽26嵌合,从而第1护线套20固定于第1贯穿孔31。在第1贯穿孔31及第1筒部21中插通第1电线11。
在第1护线套20中,第1密封部25具有从第1密封部25的一侧面及其反侧的侧面分别突出的第1唇部27。一方的第1唇部27在开口15的周围与车身面板14的侧面接触。另一方的第1唇部27与第1支架30的侧面接触。各第1唇部27通过被车身面板14和第1支架30夹着压缩,从而将车身面板14与第1支架30之间有效地密封。
另外,第1护线套20的第1凸缘部22具有护线套侧贯穿孔28。护线套侧贯穿孔28设置于在第2电线12的插通方向上与第2贯穿孔32重叠的位置。
第2护线套40设置于第1支架30与第2支架50之间。第2护线套40例如一体地具有呈筒状延伸的第2筒部41和从第2筒部41向外周侧延伸的第2凸缘部42。第2电线12以紧贴状态在第2筒部41通过。由此,可确保第2电线12与第2筒部41之间的止水性。第2筒部41及第2电线12插通于第1护线套20的护线套侧贯穿孔28、第1支架30的第2贯穿孔32以及后述的第2支架50的第3贯穿孔52。
第2凸缘部42形成比第1支架30的第2贯穿孔32的尺寸大的形状,并且覆盖第2贯穿孔32。第2凸缘部42具有第2密封部43,第2密封部43形成沿着第2贯穿孔32的周缘的环形。第2密封部43在第2贯穿孔32的周围被第1支架30和第2支架50夹着。即,第2密封部43在第2贯穿孔32的周围以压缩状态介于第1支架30与第2支架50之间。由此,第2贯穿孔32被第2密封部43密封。
另外,如图4所示,第1支架30具有被第2密封部43压紧的平面部33。平面部33例如形成与第2贯穿孔32的贯穿方向垂直的平面状。另外,第2贯穿孔32的贯穿方向上的第2密封部43的投影的一部分与第1密封部25重叠。由此,在车身面板14的面方向上能实现护线套单元13的小型化。
第2支架50在与第1支架30之间夹着第2凸缘部42并且覆盖第2贯穿孔32。第2支架50螺栓固定于第1支架30。如图2所示,第2支架50具有多个螺栓插通孔51。在多个螺栓插通孔51分别插通从第1支架30延伸的固定用螺栓34。另外,从第1电线11的插通方向观看,第2支架50不与第1贯穿孔31重叠。
如图2及图4所示,第2支架50具有第3贯穿孔52,第3贯穿孔52设置于在第2电线12的插通方向上与第1支架30的第2贯穿孔32及第1护线套20的护线套侧贯穿孔28重叠的位置。在第3贯穿孔52中插通第2电线12及第2护线套40的第2筒部41。
第3贯穿孔52的周缘例如通过内缘翻边加工等向与第1支架30相反的一侧弯折。第2护线套40的第2凸缘部42具有与第3贯穿孔52的周缘嵌合的第2嵌合槽44、和将第2嵌合槽44和第2筒部41的外周面连接的连结部45。通过第3贯穿孔52的周缘与第2嵌合槽44嵌合,从而第2护线套40固定于第3贯穿孔52。另外,连结部45通过比第2护线套40中的其他部位薄,从而成为可挠性高的部位。由此,能提高第2筒部41相对于第2电线12的追随性。
在第2护线套40中,第2密封部43具有从第2密封部43的一侧面及其反侧的侧面分别突出的第2唇部46。一方的第2唇部46在第2贯穿孔32的周围与第1支架30的侧面接触。另一方的第2唇部46与第2支架50的侧面接触。各第2唇部46通过被第1支架30和第2支架50夹着压缩,从而将第1支架30与第2支架50之间有效地密封。
接着,对线束10的组装步骤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构成包括第1电线11、第1护线套20及第1支架30的第1组件部件。在此,在使第1电线11通过第1护线套20的电线插通部24后,进行针对第1电线11的端部安装未图示的端子等必要的处理。另外,使第1护线套20的第1筒部21与经由第1贯穿孔31通过第1电线11的第1支架30的第1贯穿孔31嵌合。由此,包括第1电线11、第1护线套20及第1支架30的第1组件部件完成。
然后,使该第1组件部件中的第1电线11通过开口15,并且将第1支架30以覆盖开口15的方式固定于车身面板14。由此,第1密封部25以压缩状态介于车身面板14与第1支架30之间。
接着,构成包括第2电线12、第2护线套40及第2支架50的第2组件部件。在此,在使第2电线12通过第2护线套40的第2筒部41后,进行针对第2电线12的端部安装未图示的端子等必要的处理。另外,使第2护线套40的第2嵌合槽44与经由第3贯穿孔52通过第2电线12的第2支架50的第3贯穿孔52嵌合。由此,包括第2电线12、第2护线套40及第2支架50的第2组件部件完成。
然后,将该第2组件部件中的第2电线12通过上述第1组件部件中的第2贯穿孔32及护线套侧贯穿孔28,并且将第2支架50以覆盖第2贯穿孔32的方式固定于第1支架30。由此,第2密封部43以压缩状态介于第1支架30与第2支架50之间。根据上述结构,针对供组装工序相互不同的第1电线11及第2电线12双方插通的一个开口15,能用护线套单元13确保止水性。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第1支架30以覆盖开口15的方式装配于车身面板14。第1支架30具有供第1护线套20插通的第1贯穿孔31和供第2护线套40插通的第2贯穿孔32。第2支架50以覆盖第2贯穿孔32的方式装配于第1支架30。并且,第2支架50具有第3贯穿孔52,第3贯穿孔52设置于与第2贯穿孔32重叠的位置,供第2护线套40插通。
根据该结构,能将第2电线12、第2护线套40及第2支架50组件化的结构后安装到先安装于车身面板14的状态的第1支架30的第2贯穿孔32。因此,在第1电线11及第2电线12通过的护线套单元13中,能简化组装。
(2)从第1电线11的插通方向观看,第2支架50不与第1贯穿孔31重叠。根据该结构,第2支架50能构成为不与通过第2贯穿孔32的第1护线套20及第1电线11干涉。
(3)护线套单元13具有在开口15的周围被车身面板14和第1支架30夹着的第1密封部25、和在第2贯穿孔32的周围被第1支架30和第2支架50夹着的第2密封部43。
根据该结构,利用被车身面板14和第1支架30夹着的第1密封部25,能将车身面板14的开口15密封。另外,利用被第1支架30和第2支架50夹着的第2密封部43,能将第2贯穿孔32密封。
(4)第1支架30具有被第2密封部43压紧的平面部33。
根据该结构,能由第1支架30的平面部33和第2支架50适当地夹着第2密封部43的全周。其结果,能使第2密封部43的止水性更加提高。
(5)第1密封部25与第1护线套20设置成一体。
根据该结构,因为第1密封部25与第1护线套20形成一体,所以能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6)第1护线套20具有呈筒状延伸并插通于第1贯穿孔31的第1筒部21、和从第1筒部21向外周侧延伸的第1凸缘部22。并且,第1凸缘部22具有第1密封部25。根据该结构,能设为在第1筒部21一体地具有被车身面板14和第1支架30夹着的第1密封部25的第1护线套20的结构。
(7)第1凸缘部22具有设置于与第2贯穿孔32及第3贯穿孔52重叠的位置的护线套侧贯穿孔28。
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包括第1密封部25的第1凸缘部22的第1护线套20的结构中,能将第2电线12、第2护线套40及第2支架50的组件部件后安装于第1支架30的第2贯穿孔32。
(8)第2密封部43与第2护线套40设置成一体。
根据该结构,因为第2密封部43与第2护线套40形成一体,所以能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9)第2护线套40具有呈筒状延伸并插通于第3贯穿孔52的第2筒部41、和从第2筒部41向外周侧延伸的第2凸缘部42。并且,第2凸缘部42具有第2密封部43。根据该结构,能设为在第2筒部41一体地具有被第1支架30和第2支架50夹着的第2密封部43的第2护线套40的结构。
(10)第1支架30螺栓固定于车身面板14。另外,第2支架50螺栓固定于第1支架30。
根据该结构,能将第1支架30更可靠地固定于车身面板14。另外,能将第2支架50更可靠地固定于第1支架30。
(11)止水结构S具备车身面板14和护线套单元13,车身面板14具有供第1电线11和第2电线12双方插通的一个开口15。并且,护线套单元13以覆盖一个开口15的方式装配于车身面板14。
根据该结构,将被装配护线套单元13且第1电线11及第2电线12插通的车身面板14的开口15设为一个。因此,在车身面板14中,能将本止水结构S占据的空间抑制得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护线套40的第2筒部41也可以插通于第1支架30的第2贯穿孔32,但是不卡止于第2贯穿孔32的孔缘。第2护线套40的第2凸缘部42也可以不插通于第1支架30的第2贯穿孔32,而是插通于第2支架50的第3贯穿孔52并卡止于第3贯穿孔52的孔缘。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第1护线套20中,第1凸缘部22也可以从第1筒部2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电线插通部24也可以是直径比第1筒部21的直径小且与第1筒部21连续的筒,封闭部23也可以是以将第1筒部21和电线插通部24封闭地连结的方式在第1筒部21的径向内侧面与电线插通部24的径向外侧面之间扩展的隔膜或者可挠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嵌合槽26也可以在第1筒部21的外周面遍及全周地设置。第1密封部25也可以沿着第1凸缘部22的外周缘部的全周连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第2护线套40中,第2凸缘部42也可以具有以包围第2筒部41的外周的方式设置的筒状部分、和从该筒状部分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平面状部分,连结部45也可以是以将第2凸缘部42的筒状部分和第2筒部41封闭地连结的方式在第2凸缘部42的筒状部分的径向内侧面与第2筒部41的径向外侧面之间扩展的隔膜或者可挠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嵌合槽44也可以在第2凸缘部42的筒状部分的外周面遍及全周地设置。第2密封部43也可以沿着第2凸缘部42的平面状部分的外周缘部的全周连续。
本实施方式能按如下变形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形例能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护线套单元13中,第1密封部25与第1护线套20设置成一体,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1密封部25设为与第1护线套20分体,并设置于第1支架30中的与车身面板14对置的侧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护线套单元13中,第2密封部43与第2护线套40设置成一体,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2密封部43设为与第2护线套40分体,并设置于第2支架50中的与第1支架30对置的侧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电线11及第2电线12双方插通的一个开口15设置于车身面板14,护线套单元13覆盖该一个开口15,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车身面板14中,分别单独地设置第1电线11插通的第1开口和第2电线12插通的第2开口,并且将那些第1开口及第2开口用护线套单元13堵住。根据该结构,能将车身面板14的开口面积抑制得较小,其结果,能有助于车身面板14的刚性提高。
·第1电线11及第2电线12各自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根据车辆的结构等适当变形。
·关于第1护线套20、第1支架30、第2护线套40及第2支架50各自的形状等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起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和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适用于组装于车身面板14的开口15的护线套单元13,但是也能适用于除此以外的护线套单元。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即,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 线束
11 第1电线
12 第2电线
13 护线套单元
14 车身面板(装配对象)
15 开口
20 第1护线套
21 第1筒部
22 第1凸缘部
23 封闭部
24 电线插通部
25 第1密封部
26 第1嵌合槽
27 第1唇部
28 护线套侧贯穿孔
30 第1支架
30a 螺栓插通孔
31 第1贯穿孔
32 第2贯穿孔
33 平面部
34 固定用螺栓
40 第2护线套
41 第2筒部
42 第2凸缘部
43 第2密封部
44 第2嵌合槽
45 连结部
46 第2唇部
50 第2支架
51 螺栓插通孔
52 第3贯穿孔
S 止水结构

Claims (10)

1.一种护线套单元,以覆盖设置于装配对象的开口的方式装配,供通过所述开口的第1电线和第2电线插通,所述护线套单元具备:
第1护线套,具有可挠性,供所述第1电线插通;
第2护线套,具有可挠性,供所述第2电线插通;
第1支架,具有比所述第1护线套及所述第2护线套高的刚性;以及
第2支架,具有比所述第1护线套及所述第2护线套高的刚性,
所述第1支架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装配于所述装配对象,具有供所述第1护线套插通的第1贯穿孔和供所述第2护线套插通的第2贯穿孔,
所述第2支架以覆盖所述第2贯穿孔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1支架,具有第3贯穿孔,所述第3贯穿孔设置于与所述第2贯穿孔重叠的位置,供所述第2护线套插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
从所述第1电线的插通方向观看,所述第2支架不与所述第1贯穿孔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
所述护线套单元具有在所述开口的周围被所述装配对象和所述第1支架夹着的第1密封部、和
在所述第2贯穿孔的周围被所述第1支架和所述第2支架夹着的第2密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
所述第1支架具有被所述第2密封部压紧的平面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
所述第1密封部与所述第1护线套设置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
所述第1护线套具有呈筒状延伸并插通于所述第1贯穿孔的第1筒部、和从所述第1筒部向外周侧延伸的第1凸缘部,
所述第1凸缘部具有所述第1密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
所述第1凸缘部具有设置于与所述第2贯穿孔及所述第3贯穿孔重叠的位置的护线套侧贯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
所述第2密封部与所述第2护线套设置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
所述第2护线套具有呈筒状延伸并插通于所述第3贯穿孔的第2筒部、和从所述第2筒部向外周侧延伸的第2凸缘部,
所述第2凸缘部具有所述第2密封部。
10.一种止水结构,具备:
装配对象,具有供第1电线和第2电线双方插通的一个开口;和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单元,
所述护线套单元以覆盖所述一个开口的方式装配于所述装配对象。
CN202280062062.8A 2021-09-24 2022-09-12 护线套单元及止水结构 Pending CN1179411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5995A JP7621921B2 (ja) 2021-09-24 2021-09-24 グロメットユニット及び止水構造
JP2021-155995 2021-09-24
PCT/JP2022/034021 WO2023047998A1 (ja) 2021-09-24 2022-09-12 グロメットユニット及び止水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1189A true CN117941189A (zh) 2024-04-26

Family

ID=8572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2062.8A Pending CN117941189A (zh) 2021-09-24 2022-09-12 护线套单元及止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387076A1 (zh)
JP (1) JP7621921B2 (zh)
CN (1) CN117941189A (zh)
WO (1) WO202304799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3079B2 (ja) * 2011-07-27 2015-06-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組立部品
JP7221800B2 (ja) 2019-06-03 2023-02-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カバー固定式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7998A1 (ja) 2023-03-30
JP2023047072A (ja) 2023-04-05
JP7621921B2 (ja) 2025-01-27
US20240387076A1 (en) 2024-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6861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端末防水構造
CN113346430B (zh) 索环和线束
US9748704B2 (en) Shield connector structure
WO2014024785A1 (ja) グロメット
JP2003197037A (ja) 機器取付け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11242016B2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US10486625B1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JP5367881B1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JP2020184856A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4006328A (zh) 索环以及线束
EP3702221B1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CN117941189A (zh) 护线套单元及止水结构
JP5550399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のグロメット
JP2022053331A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77993B2 (ja) グロメットユニット
JP2006140011A (ja) 防水グロメット
JP7651520B2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261411B2 (ja) 配線用ダストカバー及び配線用ダストカバー組み付け方法
JP2020198699A (ja) カバー固定式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7175742A (ja) グロメット
JP2023169975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H069016U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構造
JP2001006466A (ja) グロ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