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8655A - 滑轨总成 - Google Patents
滑轨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18655A CN117918655A CN202211259809.7A CN202211259809A CN117918655A CN 117918655 A CN117918655 A CN 117918655A CN 202211259809 A CN202211259809 A CN 202211259809A CN 117918655 A CN117918655 A CN 1179186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l
- feature
- wall
- slide
- longitud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40—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一种滑轨总成,包含有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助滑装置以及一保持件。该第二轨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的一通道,且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且该助滑装置包含一卡掣特征;该保持件安排在该第一轨且包含一弹性部;该保持件的弹性部包含一预定特征,该第一轨包含一限制特征。该限制特征用以防止该弹性部因受力而变形;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往一开启方向位移且从该第一轨的通道卸下时,该助滑装置处于一预定位置,且该助滑装置透过该卡掣特征能卡掣至该保持件的预定特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上具有可靠性的滑轨总成。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公告号US 6,851,773B2揭露一种抽屉滑轨的助滑件定位构造,其包含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助滑件以及一定位件。该助滑件活动地安装至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且该助滑件的前端设置一卡槽;该定位件设置于该第一轨的通道口处。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往一开启方向位移且从该第一轨的通道卸下时,该定位件透过一弹性钩杆(的钩部)能够卡掣至该助滑件的卡槽,以防止该助滑件相对该第一轨任意地滑动,有助于该第二轨重新插入该第一轨的通道内的支撑性或稳定性。
虽然上述专利案已揭露助滑件定位构造的相关技术特征,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同,如何开发一种不同且有助于可靠度提升的滑轨产品,便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靠性的滑轨总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观点,一种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助滑装置以及一保持件。该第一轨包含一通道;该第二轨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的通道,且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纵向地位移;该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且该助滑装置包含一卡掣特征;该保持件安排在该第一轨,该保持件包含一弹性部;其中,该保持件的弹性部包含一预定特征,该第一轨包含一限制特征,且该限制特征用以防止该弹性部往一横向的活动;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往一开启方向位移且从该第一轨的通道卸下时,该助滑装置处于一预定位置,且该助滑装置透过该卡掣特征能卡掣至该保持件的弹性部的预定特征。
较佳地,该预定特征与该限制特征的其中之一为一空间,且该预定特征与该限制特征的其中之另一为一凸部;该凸部用以伸入该空间内。
较佳地,该空间为一孔,且该孔由复数个孔壁所定义而成。
较佳地,该第一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以及一纵向墙,该纵向墙连接在该第一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该第一轨的第一墙、第二墙与纵向墙共同定义该通道;该保持件还包含一主体部连接至该第一轨的纵向墙,该弹性部具有一第一端段与一第二端段,该弹性部的第一端段连接至该主体部,且该预定特征安排在该弹性部的第二端段。
较佳地,该弹性部的第二端段包含一第一导引特征与一第二导引特征;该预定特征安排在该第一导引特征与该第二导引特征之间。
较佳地,该保持件的主体部具有一支撑段,用以支撑该弹性部。
较佳地,该预定特征的尺寸实质上大于该卡掣特征的尺寸。
较佳地,该第二轨包含一释放特征;当该第二轨从该第一轨的通道外往一收合方向重新插入该第一轨的通道内的过程中,该第二轨透过该释放特征能带动该保持件的弹性部,使该助滑装置的卡掣特征自该保持件的弹性部的预定特征解掣,用以允许该助滑装置从该预定位置往该收合方向位移。
较佳地,该助滑装置还包含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以及一纵向部,该纵向部连接在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之间,该第一部、该第二部以及该纵向部分别对应该第一轨的第一墙、第二墙与纵向墙;该助滑装置的第一部与第二部皆配置有复数个滚珠,用以分别支撑该第一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
较佳地,该助滑装置的卡掣特征为一卡勾。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一种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助滑装置以及一保持件。该第一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以及一纵向墙,该纵向墙连接在该第一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该第一轨的第一墙、第二墙与纵向墙共同定义一通道;该第二轨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的通道,且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纵向地位移;该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且该助滑装置包含一卡掣特征;该保持件安排在该第一轨的纵向墙,该保持件包含一弹性部;其中,该保持件的弹性部包含一空间,该第一轨的纵向墙包含一凸部,且该凸部用以伸入该空间内;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往一开启方向位移且从该第一轨的通道卸下时,该助滑装置透过该卡掣特征伸入至该保持件的弹性部的空间内,用以防止该助滑装置相对该第一轨任意地位移。
较佳地,该空间为一孔,且该孔由复数个孔壁所定义而成。
较佳地,该保持件还包含一主体部连接至该第一轨的纵向墙,该弹性部具有一第一端段与一第二端段,该弹性部的第一端段连接至该主体部,且该空间安排在该弹性部的第二端段。
较佳地,该弹性部的第二端段包含一第一导引特征与一第二导引特征;该空间安排在该第一导引特征与该第二导引特征之间。
较佳地,该保持件的主体部具有一支撑段,用以支撑该弹性部。
较佳地,该空间的尺寸实质上大于该卡掣特征的尺寸。
较佳地,该第二轨包含一释放特征;当该第二轨从该第一轨的通道外往一收合方向重新插入该第一轨的通道内的过程中,该第二轨透过该释放特征能带动该保持件的弹性部,使该助滑装置的卡掣特征自该保持件的弹性部的空间解掣,用以允许该助滑装置从一预定位置往该收合方向位移。
较佳地,该助滑装置还包含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以及一纵向部,该纵向部连接在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之间,该第一部、该第二部以及该纵向部分别对应该第一轨的第一墙、第二墙与纵向墙;该助滑装置的第一部与第二部皆配置有复数个滚珠,用以分别支撑该第一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
较佳地,该助滑装置的卡掣特征为一卡勾。
较佳地,该保持件的弹性部配置有一延伸段相邻该空间,且当该助滑装置透过该卡掣特征伸入至该保持件的弹性部的该空间内时,该卡掣特征对应该延伸段。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2A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一保持件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一第一轨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一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往一开启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继续往该开启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进一步往该开启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该第一轨相对一第三轨处于一延伸位置,且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往该开启方向卸下的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该第二轨往一收合方向重新插入该第一轨的通道的示意图。
图9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往该收合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继续往该收合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进一步往该收合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滑轨总成20包含一第一轨22、一第二轨24、一助滑装置26以及一保持件28。较佳地,还包含一第三轨30。该第一轨22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三轨30与该第二轨24之间,且该第一轨22可用以延长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三轨30的位移行程。于此实施例中,该第三轨30(例如是外轨)、该第一轨22(例如是中轨)与该第二轨24(例如是内轨)可相对彼此纵向地位移。如图1中,以X轴为纵向(或滑轨的长度方向),Y轴为横向(或滑轨的侧向),且Z轴为垂直方向(或滑轨的高度方向)。
该第一轨22包含一通道32。较佳地,该第一轨22包含一第一墙34a、一第二墙34b以及一纵向墙36,该纵向墙36连接在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4a与第二墙34b之间,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4a、第二墙34b与纵向墙36共同定义该通道32。该第一轨22具有一前端22a与一后端22b。
该第二轨24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22的通道32,且该第二轨24可相对该第一轨22纵向地位移。该第二轨24包含一第一墙38a、一第二墙38b以及一纵向墙40,该纵向墙40连接在该第二轨24的第一墙38a与第二墙38b之间。该第二轨24包含一释放特征37,例如是一凸出物,且该释放特征37包含一第一导引结构39a与一第二导引结构39b;该第一导引结构39a与该第二导引结构39b为一斜面或一弧面,但实施上不局限。
该助滑装置26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22与该第二轨24之间,且该助滑装置26包含一卡掣特征42,该卡掣特征42例如是一卡勾。较佳地,该助滑装置26还包含一第一部44a、一第二部44b以及一纵向部46,该纵向部46连接在该第一部44a与该第二部44b之间,且该第一部44a、该第二部44b以及该纵向部46分别对应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4a、第二墙34b与纵向墙36;该助滑装置26的第一部44a与第二部44b皆安排有复数个滚珠48(由于视角的关系,图1与图2中仅绘示该第二部44b上的这些滚珠48),该第一部44a的滚珠48与该第二部44b的滚珠48用以分别支撑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4a与第二墙34b,以及用以分别支撑该第二轨24的第一墙38a与第二墙38b,据此,有助于该第二轨24与该第一轨22相对彼此位移时的顺畅度。
该保持件28安排在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36,且该保持件28相邻该第一轨22的前端22a。该保持件38包含一弹性部50(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2、图2A、图3与图4),该弹性部50例如是一弹性臂,但实施上不局限。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包含一预定特征52;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36包含一限制特征54。
较佳地,该预定特征52与该限制特征54的其中之一为一空间,且该预定特征52与该限制特征54的其中之另一为一凸部;该凸部用以伸入该空间内(如图3与图4所示)。于此,以该预定特征52为一空间,且该限制特征54为一凸部伸入该空间内为例,但实施上不局限。较佳地,该空间为一孔,且该孔由复数个孔壁所定义而成,例如,该弹性部50包含一第一孔壁56a、一第二孔壁56b、一第三孔壁56c与一第四孔壁56d,这些孔壁56a、56b、56c、56d共同定义出具有一预定形状的轮廓。
较佳地,该保持件28还包含一主体部58连接(例如固接)至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36,该弹性部50具有一第一端段60与一第二端段62,该弹性部50的第一端段60连接至该主体部58,该第二端段62自该第一端段60延伸且可相对该第一端段60弹性地活动,其中,该预定特征52安排在该弹性部50的第二端段62。
较佳地,该弹性部50的第二端段62包含一第一导引特征64与一第二导引特征66;该预定特征52安排在该第一导引特征64与该第二导引特征66之间。该第一导引特征64与该第二导引特征66为一斜面或一弧面。
较佳地,该保持件28的主体部58具有一支撑段68,且该支撑段68用以支撑该弹性部50。于此,以该支撑段68相对该主体部58弯折,且该支撑段68支撑在该弹性部50的底部为例。透过该支撑段68可支撑该弹性部50,有助于该弹性部50活动时的稳定性。其中,该主体部58、该弹性部50与该支撑段68可整合为一体,使该保持件28成为单一构件(如图2A所示)。
如图4所示,该助滑装置26的卡掣特征42具有一导引段70,该导引段70为一斜面或一弧面。另一方面,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处于一第一状态S1。此外,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安排有一延伸段72相邻该预定特征52,例如该延伸段72自该第一孔壁56a朝该第一轨22的第二墙34b延伸。
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从一收合位置往一开启方向D1位移至一预定行程时,上述释放特征37透过第一导引结构39a与该第一导引特征64的接触,使释放特征37可易于越过该弹性部50,且该助滑装置26回应该第二轨24的位移也往该开启方向D1活动,于此过程中,该助滑装置26的卡掣特征42(的导引段70)会接触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的第一导引特征64,由于此部分为熟悉该领域的通常知识者能够理解的技术范畴,于此不另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该第二轨24往该开启方向D1的位移速度太快,导致该释放特征37(的第一导引结构39a)或该助滑装置26的卡掣特征42(的导引段70)接触该弹性部50的第二端段62(的第一导引特征64)的瞬间力量过大时,该限制特征54可防止该弹性部50的第二端段62往特定的方向或角度产生变形或翘曲,其中,透过该延伸段72可增加该第一孔壁56a对应该限制特征54的面积,有助于防止该弹性部50的第二端段62(的第一导引特征64)因受力而变形;或者,透过该限制特征54可阻挡该第四孔壁56d,据此可用以防止该弹性部50的第二端段62因非预期的受力而往一横向T的活动或变形。其中,该横向T(例如上述Y轴方向,或该第一轨22的侧向,如图4所示)。
如图5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继续往该开启方向D1位移时,透过该助滑装置26的卡掣特征42(的导引段70)与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的第一导引特征64的相互接触能产生一作用力,使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从该第一状态S1活动至一第二状态S2,此时,该弹性部50累积一弹力。
如图6与图7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进一步往该开启方向D1位移且从该第一轨22的通道32卸下时(如图7所示),该助滑装置26活动至一预定位置K而相邻于该第一轨22的前端22a,且该助滑装置26透过该卡掣特征42能卡掣至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的预定特征52(如图6所示)。
具体而言,当该助滑装置26处于该预定位置K时,该助滑装置26的卡掣特征42对应该弹性部50的预定特征52,且该弹性部50释放该弹力,使该弹性部50从该第二状态S2恢复至该第一状态S1(例如锁定状态),该助滑装置26透过该卡掣特征42伸入至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的预定特征52内,该卡掣特征42对应该第一孔壁56a,用以防止该助滑装置26相对该第一轨22任意地位移,例如透过该第一孔壁56a(与该延伸段72)可阻挡该卡掣特征42,用以防止该助滑装置26相对该第一轨22从该预定位置K往一收合方向D2位移(如图6所示)。其中,当该助滑装置26处于该预定位置K,且该卡掣特征42卡掣至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的预定特征52时,该卡掣特征42与该限制特征54相互横向地(或侧向地)错开而不会相互干涉。
如图8所示,该助滑装置26处于该预定位置K,且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处于该第一状态S1(例如锁定状态),可用以锁定该助滑装置26的卡掣特征42。当该第二轨24从该第一轨22的通道32外往该收合方向D2重新插入该第一轨22的通道32内时,该第二轨24的第一墙38a与第二墙38b可预先分别由该助滑装置26的第一部44a的滚珠48与第二部44b的滚珠48支撑,如此有助于该第二轨24往该收合方向D2插入该第一轨22的通道32内时的稳定性或顺畅性。
如图9、图10与图11所示,当该第二轨24继续往该收合方向D2插入该第一轨22的通道32内的过程中,该第二轨24透过该释放特征37能带动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使该助滑装置26的卡掣特征42自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的预定特征52解掣,用以允许该助滑装置26从该预定位置K往该收合方向D2位移。
具体而言,当该第二轨24继续往该收合方向D2插入该第一轨22的通道32内的过程中,该第二轨24的释放特征37(的第二导引结构39b)会接触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的第二导引特征66)而产生另一作用力,使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从该第一状态S1(例如锁定状态,如图9所示)活动至该第二状态S2(例如解锁状态,如图10所示),令该助滑装置26的卡掣特征42自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的预定特征52解掣,此时,该弹性部50累积一弹力。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进一步往该收合方向D2位移时,该助滑装置26回应该第二轨24的位移而能从该预定位置K往该收合方向D2活动,且该弹性部50释放该弹力能从该第二状态S2(如图10所示)恢复至该第一状态S1(如图11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9所示,该预定特征52的尺寸实质上大于该卡掣特征42的尺寸。具体而言,该预定特征52(例如孔)的纵向尺寸实质上大于(或略大于)该卡掣特征42(例如卡勾)的纵向尺寸,使该预定特征52容纳该卡掣特征42时,具有预定的宽松度。根据此配置,当该第二轨24往该收合方向D2插入该第一轨22的通道32内,且该第二轨24透过该释放特征37(的第二导引结构39b)带动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从该第一状态S1活动至该第二状态S2时,由于所述预定宽松度,该助滑装置26的卡掣特征42可易于自该保持件28的弹性部50的预定特征52解掣,因此具有避免该卡掣特征42与预定特征52相互卡掣过紧而难以相互解掣或由于相互卡掣过紧造成相互解掣时,该卡掣特征42与该弹性部50的第二端段62可能变形或损坏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20包含以下的特点:
a.透过该第一轨22上的限制特征54,可防止该弹性部50因受力而变形,有助于提升该滑轨总成20于使用上的可靠性。
b.该预定特征52的尺寸实质上大于该卡掣特征42的尺寸。
c.该主体部58、该弹性部50与该支撑段68可整合为一体,使该保持件28成为单一构件。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助滑装置及一保持件,其中,该第一轨包含一通道,该第二轨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的通道,且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纵向地位移;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且该助滑装置包含一卡掣特征;以及
所述保持件安排在该第一轨,该保持件包含一弹性部;
其中,该保持件的弹性部包含一预定特征,该第一轨包含一限制特征,且该限制特征用以防止该弹性部往一横向的活动;
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往一开启方向位移且从该第一轨的通道卸下时,该助滑装置处于一预定位置,且该助滑装置透过该卡掣特征能卡掣至该保持件的弹性部的预定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特征与该限制特征的其中之一为一空间,且该预定特征与该限制特征的其中之另一为一凸部;该凸部用以伸入该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为一孔,且该孔由复数个孔壁所定义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以及一纵向墙,该纵向墙连接在该第一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该第一轨的第一墙、第二墙与纵向墙共同定义该通道;该保持件还包含一主体部连接至该第一轨的纵向墙,该弹性部具有一第一端段与一第二端段,该弹性部的第一端段连接至该主体部,且该预定特征安排在该弹性部的第二端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的第二端段包含一第一导引特征与一第二导引特征;该预定特征安排在该第一导引特征与该第二导引特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的主体部具有一支撑段,用以支撑该弹性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特征的尺寸实质上大于该卡掣特征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包含一释放特征;当该第二轨从该第一轨的通道外往一收合方向重新插入该第一轨的通道内的过程中,该第二轨透过该释放特征能带动该保持件的弹性部,使该助滑装置的卡掣特征自该保持件的弹性部的预定特征解掣,用以允许该助滑装置从该预定位置往该收合方向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滑装置还包含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以及一纵向部,该纵向部连接在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之间,该第一部、该第二部以及该纵向部分别对应该第一轨的第一墙、第二墙与纵向墙;该助滑装置的第一部与第二部皆安排有复数个滚珠,用以分别支撑该第一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滑装置的卡掣特征为一卡勾。
11.一种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助滑装置及一保持件,其中,该第一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以及一纵向墙,该纵向墙连接在该第一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该第一轨的第一墙、第二墙与纵向墙共同定义一通道,该第二轨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的通道,且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纵向地位移;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且该助滑装置包含一卡掣特征;以及
所述保持件安排在该第一轨的纵向墙,该保持件包含一弹性部;
其中,该保持件的弹性部包含一空间,该第一轨的纵向墙包含一凸部,且该凸部用以伸入该空间内;
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往一开启方向位移且从该第一轨的通道卸下时,该助滑装置透过该卡掣特征伸入至该保持件的弹性部的空间内,用以防止该助滑装置相对该第一轨任意地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为一孔,且该孔由复数个孔壁所定义而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还包含一主体部连接至该第一轨的纵向墙,该弹性部具有一第一端段与一第二端段,该弹性部的第一端段连接至该主体部,且该空间安排在该弹性部的第二端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的第二端段包含一第一导引特征与一第二导引特征;该空间安排在该第一导引特征与该第二导引特征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的主体部具有一支撑段,用以支撑该弹性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的尺寸实质上大于该卡掣特征的尺寸。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包含一释放特征;当该第二轨从该第一轨的通道外往一收合方向重新插入该第一轨的通道内的过程中,该第二轨透过该释放特征能带动该保持件的弹性部,使该助滑装置的卡掣特征自该保持件的弹性部的空间解掣,用以允许该助滑装置从一预定位置往该收合方向位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滑装置还包含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以及一纵向部,该纵向部连接在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之间,该第一部、该第二部以及该纵向部分别对应该第一轨的第一墙、第二墙与纵向墙;该助滑装置的第一部与第二部皆安排有复数个滚珠,用以分别支撑该第一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滑装置的卡掣特征为一卡勾。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的弹性部安排有一延伸段相邻该空间,且当该助滑装置透过该卡掣特征伸入至该保持件的弹性部的该空间内时,该卡掣特征对应该延伸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59809.7A CN117918655A (zh) | 2022-10-14 | 2022-10-14 | 滑轨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59809.7A CN117918655A (zh) | 2022-10-14 | 2022-10-14 | 滑轨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18655A true CN117918655A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76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59809.7A Pending CN117918655A (zh) | 2022-10-14 | 2022-10-14 | 滑轨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18655A (zh) |
-
2022
- 2022-10-14 CN CN202211259809.7A patent/CN11791865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92100B1 (en) | Slide rail assembly | |
JP7177894B2 (ja) | スライドレールアセンブリ | |
TWI839886B (zh) | 滑軌總成 | |
EP3378353A1 (en) | Synchronization system for slide rail assembly | |
EP3821762B1 (en) | Slide rail assembly | |
TWI815701B (zh) | 滑軌總成 | |
CN108720382A (zh) | 滑轨总成 | |
TW202207841A (zh) | 滑軌總成 | |
JP7078827B2 (ja) |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ロック装置 | |
CN117918655A (zh) | 滑轨总成 | |
CN108720377A (zh) | 滑轨总成 | |
CN107956983A (zh) | 托架装置 | |
CN111248668A (zh) | 滑轨总成 | |
CN114847691B (zh) | 滑轨总成 | |
TWI863855B (zh) | 滑軌總成 | |
CN112237346B (zh) | 滑轨总成 | |
CN112237345B (zh) | 滑轨总成 | |
CN117941930A (zh) | 滑轨总成 | |
CN108720380B (zh) | 滑轨总成 | |
CN112754197B (zh) | 滑轨总成 | |
CN113455843B (zh) | 滑轨总成 | |
CN215258779U (zh) | 医疗设备及其折叠锁定装置 | |
JP7365508B2 (ja) | ロック装置 | |
CN114087288B (zh) | 滑轨总成 | |
CN112932117B (zh) | 滑轨总成及其回归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