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882C - 聚酯的聚合催化剂、聚酯和用于制备聚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酯的聚合催化剂、聚酯和用于制备聚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882C CN1177882C CNB99814312XA CN99814312A CN1177882C CN 1177882 C CN1177882 C CN 1177882C CN B99814312X A CNB99814312X A CN B99814312XA CN 99814312 A CN99814312 A CN 99814312A CN 1177882 C CN1177882 C CN 117788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formula
- compound
- polyester
- polymeriz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7—Non-metals or inter-compound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26—Meta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63/83 - C08G63/86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3—Alkali metals, alkaline earth metals, beryllium, magnesium, copper, silver, gold, zinc, cadmium, mercury, manganese, or compound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4—Boron, aluminium,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earth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5—Germanium, tin, lead,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or compound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要组成为除了锑化合物或锗化合物的成分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表现出良好的催化剂活性,并产生高度热稳定的聚酯,不需要任何灭活或除去催化剂其熔化过程的热降解被有效抑制,应用所述聚酯聚合催化剂获得的聚酯,应用所述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酯的方法。聚酯聚合催化剂为不含有锑或锗的那些,其活性参数(AP)符合关系式:AP(分)<2T(分),当用于聚合时,其得到的最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热稳定度(TD)符合关系式:TD(%)<25,其含有含金属成分和具有Ar-O-和/或Ar-N<单元的有机化合物成分。该聚酯可以用于多种模制物品,如纤维、膜、小片和中空物品。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聚合催化剂,应用其制备的聚酯,用于制备聚酯的方法,应用这些聚酯的产品如纤维、模制品和薄膜,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不使用锗或锑化合物的新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应用其制备的聚酯,用于制备聚酯的方法,应用这些聚酯的产品如纤维、模制品和薄膜。
发明背景
本发明下面描述了具有多种组成的聚酯,其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领域。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其后简称为PET)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性能、透明度、耐热性和阻气性,可以用于多种产品,如服装和工业材料的纤维,包装或磁带的薄膜或薄层,模制品如瓶子和工程塑料。
PET的工业制备是通过将对苯二酸或二甲基对苯二酸酯与乙二醇进行酯化或酯基转移,形成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然后在高温、高真空下应用催化剂进行缩聚反应。
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冲击性、透明度、阻气性、UV-屏蔽性能和耐化学性能,可以用于瓶子、薄膜、薄层和工业材料的纤维。
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的工业制备是通过将萘二羧酸或二甲基萘二羧酸酯与乙二醇进行酯化或酯基转移,形成低分子量低聚体,然后在高温、高真空下应用催化剂进行缩聚反应。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热性、机械性能、耐化学性能等,可广泛用于多种模制品的材料,如汽车部件和电或电子部件。
PBT的工业制备是通过将对苯二酸或二甲基对苯二酸酯与1,4-丁二醇进行酯化或酯基转移,形成低分子量低聚体,然后在高温、高真空下应用催化剂进行缩聚反应。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抗冲击性、透明度、耐化学性能、耐久性、电性能、柔韧性等,因此广泛用于纤维、薄膜、汽车部件、电或电子部件等。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工业制备是通过将对苯二酸或二甲基对苯二酸酯与丙二醇进行酯化或酯基转移,形成低分子量低聚体,然后在高温、高真空下应用催化剂进行缩聚反应。
环己烷二甲醇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其后简称为CHDM-改性的PET)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透明度、阻气性、耐化学性能、可循环再利用等,因此可用于多种模制品如薄层。
CHDM-改性的PET的工业制备是通过将对苯二酸与乙二醇和环己烷二甲醇进行酯化,或二甲基对苯二酸酯与乙二醇和环己烷二甲醇进行酯基转移,形成低分子量低聚体,然后在高温、高真空下应用催化剂进行缩聚反应。
应用上述聚酯的聚酯纤维,特别是PET或PEN,为有机纤维,其在物理性能与成本之间有良好的平衡,广泛和大量用于不仅是服装而且是内部物品以及工业材料如浸轧材料或不织布的细丝或纤维。
作为在缩聚形成上述聚酯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即缩聚催化剂,三氧化锑被广泛使用。尽管三氧化锑是具有良好催化剂活性的价格低廉的催化剂,但是一旦聚合就出现金属锑沉淀,这会导致在最终的聚酯中出现变灰或异物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需要不含锑的聚酯。
对于膜聚酯中,金属锑沉淀导致聚酯中出现异物,其不仅会导致挤出后在冲模中出现杂质,而且会出现膜表面缺陷。并且当用作模制中空物品的起始材料时,它会使聚酯迅速结晶,以至特别难于得到满意的透明模制中空物品。
聚酯中的异物其后成为纤维中的异物,这会导致强度减小,纺纱后在冲模中出现杂质。主要考虑到聚酯纤维加工中的操作,需要不产生异物的聚酯聚合催化剂。
已进行一些努力使用三氧化锑作为缩聚催化剂,而同时抑制PET的变灰或形成异物。例如在日本专利266652中,三氧化锑与铋和硒化合物一起用作缩聚催化剂,以抑制PET中黑色异物的形成。并且在JP-A-9-291141中,使用含钠和铁氧化物的三氧化锑作为缩聚催化剂,以抑制氧化锑沉淀。然而,这种缩聚催化剂不能达到还原含有的所有量的锑。
在需要透明度的应用中,如用于PET瓶子,需要解决与锑催化剂有关的问题,例如通过确定锑化合物与磷化合物的比例以改善透明度,如在JP-A-6-279579中所描述。然而,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聚酯形成的模制中空物品透明度仍不满意。
JP-A-10-36495中还公开了应用三氧化锑、磷酸和磺酸化合物用于制备具有高透明度的聚酯的连续方法。然而,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聚酯具有差的热稳定性,最终的模制中空物品具有有疑问的高的乙醛含量。
作为能够提供具有良好的催化剂活性和高的热稳定性的聚酯的催化剂,除了锑化合物外,实际中已使用锗化合物,但是它问题是价格昂贵,并且在聚合中易于从反应系统中蒸馏出来,这会导致反应系统中催化剂含量的改变,其导致难于控制聚合。
因此需要除了锑或锗化合物以外的聚合催化剂,其具有良好的催化剂活性,可以提供具有高的热稳定性的聚酯,在铸模熔化中它几乎不会发生热降解。
作为能够提供具有良好的催化剂活性的聚合催化剂,除了锑化合物或锗化合物外,已提出使用钛化合物如四烷氧基钛酸盐或锡化合物,但是应用该化合物制备的聚酯在铸模熔化中易于出现热降解,可能会出现聚酯变色的问题。
使用钛化合物如四烷氧基钛酸盐或锡化合物制备的聚酯纤维在铸模熔化中易于出现热降解,可能会出现聚酯变色的问题。
在JP-A-10-259296中公开了使用钛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的制备的聚酯的铸模过程中抑制热降解的尝试,其包括使用钛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以得到聚酯,然后加入基于磷的化合物。尽管通过加入稳定剂如基于磷的化合物以使催化剂失活,可能改善聚酯的热稳定性,但是一旦聚合完成后将添加剂有效地加入到聚合物中,不仅具有技术困难,而且增加了费用,因此实际中没有使用。由于它会增加费用,因此不优选使用添加剂。
另一个在聚酯的铸模过程中抑制热降解的尝试是从聚酯中除去催化剂。从聚酯中除去催化剂的方法例如有将聚酯树脂与提取溶剂(在酸性物质存在下,其为超临界流体)相接触,如JP-A-10-251394中所描述。然而不优选使用这种超临界流体的方法,是由于它涉及技术上的困难以及增加费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时提供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主要组成为除锑化合物或锗化合物外的成分,其具有良好的催化剂活性,能够生产出具有高的热稳定性的聚酯,这种聚酯的在铸模过程中热降解被有效抑制,不需要任何灭活或除去催化剂,一种应用所述聚酯聚合催化剂得到的聚酯,和应用所述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酯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应用上述聚酯聚合催化剂以及其制备方法得到的PET,PBT,PEN,CHDM-改性的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模制物品、薄膜、纤维、用于工业材料的纤维、改性纤维和阻燃纤维。
发明概述
目前我们意外地发现第一种成分与第二种成分的共存(两种本身都不具有足够的缩聚催化剂活性),可以产生实际上足够的、提高的缩聚催化剂活性,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为不含有锑或锗化合物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在不除去或灭活所述催化剂条件下,其活性参数(AP)符合下示的式[1],应用其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热稳定度(TD)符合下示的式[2]。
[1]AP(分)<2T(分)
其中AP为应用该催化剂在275℃、0.1托的减压下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其特性粘度为0.5 dl/g)聚合所需的时间(分)。T为当三氧化锑用作催化剂时观察到的AP。三氧化锑的加入量为0.05mol%(锑原子基于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酸成分的量);和
[2]TD(%)<25
其中TD为在将1g PET(其初始特性粘度为0.6dl/g)在氮气、300℃温度下熔化状态下在玻璃管中保持2小时后,再将PET在130℃、真空下干燥12小时后的特性粘度降低的百分量。
优选的关系为AP(分)<T1.5(分),更优选为AP(分)<T(分)。
对于TD,优选的关系为TD<22%,更优选为TD<18%。应用TD为25%或更高的催化剂聚合得到的聚酯在铸模加工中倾向易于热降解,导致强度明显减小,得到的纤维或膜明显变色。
所述催化剂优选组成为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包括本质上不能被认为是具有催化剂活性的那些和本质上具有催化剂活性但其催化剂活性不足的那些),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包括本质上不能被认为是具有催化剂活性的那些和本质上具有催化剂活性但其催化剂活性不足的那些)。
在上述本发明中,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1和/或式2表示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1:Ar-O-
式2:Ar-N<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
本发明还为包括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1和/或式2表示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1:Ar-O-
式2:Ar-N<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
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成分还可以是同时具有式1和式2表示部分的化合物,如氨基酚(其中N和O都结合到苯环上)及其衍生物。
本发明为本质上具有催化剂活性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包括至少两种成分,第一种本质上不具有催化剂活性,第二种本质上不具有催化剂活性。至少第一种成分优选为含金属成分,同时至少第二种成分优选为有机化合物成分。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聚合获得聚酯的方法,其中向形成聚酯的起始材料中,同时或以一定时间间隔加入第一种成分和第二种成分。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作为本发明第一种成分的优选的含金属成分例如可以是选自一种碱金属、一种碱土金属、一种5A族金属、一种6A族金属、一种7A族金属、一种8族金属、一种1B族金属、一种2B族金属、一种3B族金属、铅、铋、碲、硅、硼、锆、铪、钪、钇、镧系元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金属的化合物例如可以是这些金属与饱和脂肪族羧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草酸等形成的盐,与不饱和脂肪族羧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形成的盐,与芳香族羧酸如苯甲酸形成的盐,与含有卤素的羧酸如三氯醋酸形成的盐,与羟基羧酸如乳酸、柠檬酸、水杨酸等形成的盐,与无机酸如碳酸、硫酸、硝酸、磷酸、膦酸、碳酸氢盐、磷酸氢盐、硫化氢、亚硫酸、硫代硫酸、盐酸、氢溴酸、氯酸、溴酸等形成的盐,与有机磺酸如1-丙烷磺酸、1-戊烷磺酸、萘磺酸等形成的盐,与有机硫酸如十二烷醇硫酸形成的盐,醇盐如甲醇盐、乙醇盐、正丙醇盐、异丙醇盐、正丁醇盐、叔丁醇盐等,螯合化合物如与乙酰基丙酮盐形成的螯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其中优选饱和脂肪族羧酸盐,更优选乙酸盐。在一种碱金属、一种碱土金属、一种5A族金属、一种6A族金属、一种7A族金属、一种8族金属、一种1B族金属、一种2B族金属、一种3B族金属、铅、铋、碲、硅、硼、锆、铪、钪、钇、镧系元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特别优选的为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
本发明的至少一种本质上不具有聚酯聚合活性的化合物优选为金属或其化合物。至少另一种本质上不具有聚酯聚合活性的化合物优选为有机化合物。
本发明的本质上不具有聚酯聚合催化剂活性的金属为Na、K、Rb、Cs、Be、Ca、Sr、Si、V、Cr、Ru、Rh、Pd、Te、Cu等及其化合物,其中优选Na、K、Rb、Cs、Be、Si、Cu及其化合物。这些金属的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与饱和脂肪族羧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草酸等形成的盐,与不饱和脂肪族羧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形成的盐,与芳香族羧酸如苯甲酸形成的盐,与含有卤素的羧酸如三氯醋酸形成的盐,与羟基羧酸如乳酸、柠檬酸、水杨酸等形成的盐,与无机酸如碳酸、硫酸、硝酸、磷酸、膦酸、碳酸氢盐、磷酸氢盐、硫化氢、亚硫酸、硫代硫酸、盐酸、氢溴酸、氯酸、溴酸等形成的盐,与有机磺酸如1-丙烷磺酸、1-戊烷磺酸、萘磺酸等形成的盐,与无机硫酸如十二烷醇硫酸形成的盐,醇盐如甲醇盐、乙醇盐、正丙醇盐、异丙醇盐、正丁醇盐、叔丁醇盐等,螯合化合物如与乙酰基丙酮盐形成的螯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其中优选饱和脂肪族羧酸盐,更优选乙酸盐。
一种碱金属、一种碱土金属、一种5A族金属、一种6A族金属、一种7A族金属、一种8族金属、一种1B族金属、一种2B族金属、一种3B族金属、铅、铋、碲、硅、硼、锆、铪、钪、钇、镧系元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量范围可以是1×10-6-0.1摩尔,更优选5×10-6-0.05摩尔,基于最终聚合物的羧酸成分(如二羧酸和多羧酸)的全部组成单元的摩尔数。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本质上不具有聚酯聚合催化剂活性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一种选自具有式1和/或式2表示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具有式1和/或式2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即Ar-O-和/或Ar-N<,其用作本发明的聚酯聚合催化剂的添加剂,优选至少一种选自特定地具有如下所示式3和/或式4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X1、X2和X3每一个独立表示氢、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团,
其中所述式3和/或式4中的Ar为芳基基团,选自式5-12表示的部分的基团:
式5:
式6:
式7:
式8:
式9:
式10:
式11
式12:
含有Ar-O-X1和/或Ar-N(-X2)-X3的化合物的例子(其中Ar如式5所表示),可以是选自式13和14表示的线型酚化合物和线型苯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选自式15和16表示的支链线型酚化合物和支链线型苯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和/或选自式17和18表示的环状酚化合物和环状苯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这些化合物中,更优选线型酚化合物和线型苯胺化合物或环状酚化合物和环状苯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式13:
式14:
式15:
式16:
式17:
式18:
其中每个R1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R2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Y相同或不同,表示直接键合,C1-C10亚烷基基团,-(亚烷基)-O-,-(亚烷基)-S-,-O-,-S-,-SO2-,-CO-或-COO-,n表示1-100的整数,每个a和c为1-3的整数,每个b和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1≤a+b≤5,1≤c+d≤4,每个d可以相同或不同,及其衍生物。
并且,在线型酚化合物和线型苯胺化合物或环状酚化合物和环状苯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如下这些化合物更加优选,选自式45表示的2,2’-双酚或式46表示的2-氨基联苯的化合物,选自式47表示的2,2’-二羟基二苯基醚、式48表示的2,2’-硫双(4-叔-辛基酚)或式49表示的2,2’-亚甲基双(6-叔-丁基-对-甲酚)的化合物,选自式50表示的亚甲基桥连线型酚化合物(二聚物至100聚物的混合物)或式51表示的亚甲基桥连线型对-叔-丁基酚化合物(二聚物至100聚物的混合物)的化合物,和/或选自式52表示的Calix[4]芳烃、式53表示的Calix[6]芳烃、式54表示的Calix[8]芳烃、式55表示的对-叔-丁基Calix[4]芳烃、式56表示的对-叔-丁基Calix[6]芳烃、或式57表示的对-叔-丁基Calix[8]芳烃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式45:
式46:
式47:
式48:
式49:
式50:
其中n为1-99的整数,
式51:
其中n为1-99的整数,及其衍生物。
式52:
式53:
式54
式55:
式56:
式57:
含有Ar-O-X1和/或Ar-N(-X2)-X3结构(其中Ar由式88表示)的化合物的例子可以是如下式表示的那些,杂环化合物如式19和式20表示的香豆素衍生物,式21和式22表示的色酮衍生物,式23和式24表示的双氢香豆素衍生物,式25和式26表示的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式27和式28表示的异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式29和式30表示的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式31和式32表示的异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其中优选香豆素衍生物、色酮衍生物和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在这些香豆素衍生物、色酮衍生物和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中,特别优选的是下示的式58表示的6,7二羟香豆素,式59表示的7-氨基-4-甲基-香豆素,式60表示的5,7二羟黄酮,式61表示的桑色素,式62表示的2-氨基色酮,式63表示的表儿茶素,式64表示的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其衍生物。
式19:
式20:
式21:
式22: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j和b为0或1-3的整数,每个m和d为0或1-2的整数,条件是0≤i+b≤4,0≤m+d≤2,和1≤j+m≤5。本文提到的烃基指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其中在其分子中可以含有取代基如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
式23:
式24:
式25:
式26:
式27:
式28: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或含醚键烃基基团,a为1-3的整数,b为0或1-3的整数,每个c和d为0或1-2的整数,条件是1≤a+b≤4和0≤c+d≤2。本文提到的烃基指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其中在其分子中可以含有取代基如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
式29:
式30:
式31:
式32: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或含醚键烃基基团,a为1-3的整数,b为0或1-3的整数,每个c和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1≤a+b≤4和0≤c+d≤3。本文提到的烃基指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其中在其分子中可以含有取代基如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
式58:
式59:
式60:
式61:
式62:
式63:
式64:
含有Ar-O-X1和/或Ar-N(-X2)-X3结构(其中Ar由式89表示)的化合物可以是如下式表示的那些,如式33和式34表示的萘衍生物,式35和式36表示的二萘基衍生物,其中优选式65表示的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二钠,式66表示的1,8-二氨基萘,式67表示的萘酚AS,式68表示的1,1’-二-2-萘酚,或式69表示的1,1’-二萘基-2,2’-二胺,及其衍生物,特别优选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二钠或1,8-二氨基萘,或其衍生物。
式33:
式34: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或含醚键烃基基团,j、b、c和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0≤j+b≤4,0≤c+d≤4,和1≤j+c≤6。本文提到的烃基指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其中在其分子中可以含有取代基如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
式35:
式36: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或含醚键烃基基团,Y表示直接键合,C1-C10亚烷基基团,-(亚烷基)-O-,-(亚烷基)-S-,-O-,-S-,-SO2-,-CO-或-COO-,每个j、b、c、d、e、f、g和h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0≤j+b≤4,0≤c+d≤3,0≤e+f≤4,0≤g+h≤3,和1≤j+c+e+g≤12。本文提到的烃基指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其中在其分子中可以含有取代基如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
式65:
式66:
式67:
式68:
式69:
含有Ar-O-X1和/或Ar-N(-X2)-X3结构(其中Ar由式90和式9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是如下式表示的那些,如式37和式38表示的蒽衍生物,其中优选式70表示的脱氧茜素,式71表示的9,10-二甲氧基蒽,式72表示的2-氨基蒽,及其衍生物,特别优选脱氧茜素或其衍生物。
式37:
式38: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或含醚键烃基基团,j、b、e和f为0或1-3的整数,每个p和q为0或1-2的整数,条件是0≤j+b≤4,0≤P+q≤2,0≤e+f≤4,和1≤j+p+e≤8。本文提到的烃基指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其中在其分子中可以含有取代基如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
式70:
式71:
式72:
含有Ar-O-X1和/或Ar-N(-X2)-X3结构(其中Ar由式92表示)的化合物可以是如下式表示的那些,如式39和式40表示的苯醌衍生物,其中优选式73表示的2,5-二羟基苯醌和其衍生物。
式39:
式40: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k、l、p和q为0或1-2的整数,条件是0≤k+l≤2,0≤p+q≤2,和1≤k+p≤4。本文提到的烃基指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其中在其分子中可以含有取代基如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
式73:
含有Ar-O-X1和/或Ar-N(-X2)-X3结构(其中Ar由式93或式94表示)的化合物可以是如下式表示的那些,如式41和式42表示的萘醌衍生物,其中优选式74表示的5,8-二羟基-1,4-萘醌或式75表示的2-氨基萘醌,和其衍生物。
式41:
式42: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k和l为0或1-2的整数,每个c和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0≤k+l≤2,0≤c+d≤4,和1≤k+c≤5。本文提到的烃基指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其中在其分子中可以含有取代基如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
式74:
式75:
含有Ar-O-X1和/或Ar-N(-X2)-X3结构(其中Ar由式95表示)的化合物可以是如下式表示的那些,如式43和式44表示的蒽醌衍生物,其中优选式76表示的醌茜素,式77表示的茜素,式78表示的醌茜,式79表示的蒽绛酚,式80表示的大黄素(emodine),式81表示的1,4-二氨基蒽醌,式82表示的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或式83表示的酸性蓝25,和其衍生物,特别优选1,4-二氨基蒽醌和其衍生物。
式43:
式44: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或其取代型,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如磺酸基或磺酸盐(或酯),含磷酰基基团如膦酸基或膦酸盐(或酯),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j、b、c和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0≤j+b≤4,0≤c+d≤4,和1≤j+c≤6。本文提到的烃基指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其中在其分子中可以含有取代基如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
式76:
式77:
式78:
式79:
式80:
式81:
式82:
式83:
这些添加剂的优选用量是0.01-100摩尔,更优选为0.05-50摩尔,基于共存的含金属成分的摩尔数。
按照本发明的聚酯可以按照已知方法制备。例如,聚合得到PET可以通过对苯二酸与乙二醇进行酯化、然后缩聚进行,或通过对苯二酸酯的烷基酯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二醇如乙二醇进行酯交换进行。聚合装置可以是分批型或连续加工型。
本发明的催化剂产生催化活性不仅在缩聚反应中,而且在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中。例如,对苯二酸酯的烷基酯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二醇如乙二醇通过酯交换进行聚合,通常在酯交换催化剂如钛化合物存在下进行,这些化合物可以被本发明的催化剂替换或与本发明的催化剂共存。本发明的催化剂不仅在熔化聚合中能产生催化活性,而且在固态聚合和溶液聚合中也能产生催化活性,能够以任何方法制备聚酯。
尽管本发明的缩聚催化剂优选在缩聚开始前被加入到反应系统中,但是它也可以在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开始前加入,或在反应过程中任何时间加入。
本发明的缩聚催化剂可以作为粉末或颗粒加入,或者也可以以稀浆或溶液(溶剂如乙二醇)中加入。也可以将作为添加剂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预先形成的混合物加入,其也可以分别加入。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可以同时加入到聚合系统中,或在不同时间加入到聚合系统中。
本发明的缩聚催化剂可以与其它缩聚催化剂组合使用,如锑化合物,钛化合物,锗化合物等,每一个的量根据上述性能、加工性能和聚酯的最终产品确定,但不相反地影响反应。
然而,锑化合物加入量优选在50ppm的锑原子或更低,基于聚合后得到的聚酯。更优选地,加入量为30ppm或更低。50ppm或更高量的锑可导致金属锑沉淀,其可以导致出现在最终的聚酯中变黑或产生异物的问题。
锗化合物加入量优选在20ppm的锗原子或更低,基于聚合后得到的聚酯。更优选地,加入量为10ppm或更低。不优选20ppm或更量的锗,是由于它不利地产生过高的成本。
被优选加入的锑化合物为三氧化锑,五氧化锑,醋酸锑,锑glycoxide等,其中特别优选三氧化锑。锗化合物例如可以是二氧化锗,四氯化锗,其中特别优选二氧化锗。
其它的聚合催化剂如钛化合物、锡化合物、钴化合物等例如可以是钛酸四正丙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钛酸四异丁酯,钛酸四叔丁酯,钛酸四环己酯,钛酸四苯酯,钛酸四苄酯等,其中优选钛酸四丁酯。锡化合物例如可以是二丁基锡氧化物,甲基苯基锡氧化物,四乙基锡,六乙基二锡氧化物,三乙基锡氢氧化物,单丁基羟基锡氧化物,三异丁基锡醋酸盐,二苯基锡二月桂酸盐,单丁基锡三氯化物,二丁基锡硫化物,二丁基羟基锡氧化物,甲基锡酸,乙基锡酸等,其中优选使用单丁基羟基锡氧化物。
本文提及的聚酯是指组成为至少一个选自多羧酸(包括二羧酸)及其衍生物和至少一个选自多羟基醇(包括二醇)的那些,或者组成为羟基羧酸及其酯衍生物的那些,或者组成为环状酯的那些。
这些二羧酸例如可以是饱和脂肪族二羧酸,如草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癸烷二羧酸,十二烷二羧酸,十四烷二羧酸,十六烷二羧酸,3-环丁烷二羧酸,1,3-环戊烷二羧酸,1,2-环己烷二羧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2,5-将冰片烷二羧酸,二聚酸,以及其形成酯的衍生物,不饱和脂肪族二羧酸,如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以及其形成酯的衍生物,芳香族二羧酸,如邻苯二甲酸,异酞酸,对苯二酸,5-(碱金属)硫代异酞酸,联苯酸,1,3-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4,4’-联苯二羧酸,4,4’-联苯砜二羧酸,4,4’-联苯醚二羧酸,1,2-双(苯氧)乙烷p,p’-二羧酸,pamoic acid,蒽二羧酸,及其形成酯的衍生物。
除了上述列出的二羧酸,多羧酸例如可以是乙烷三羧酸,丙烷三羧酸,丁烷四羧酸,均苯四酸,苯偏三酸,苯均三酸,3,4,3’,4’-联苯四羧酸,及其形成酯的衍生物。
二醇例如可以是脂肪族二醇,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2,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1,2-环己二醇,1,3-环己二醇,1,4-环己二醇,1,2-环己二甲醇,1,3-环己二甲醇,1,4-环己二甲醇,1,4-环己二乙醇,1,10-癸二醇,1,12-十二烷二醇,聚乙二醇,聚三亚甲基乙二醇,聚丁二醇等,芳香族二醇,如对苯二酚,4,4’-二羟基双酚1,4-双(β-羟基乙氧苯基)砜,双(对羟基苯基)醚,双(对羟基苯基)砜,双(对羟基苯基)甲烷,1,2-双(对羟基苯基)乙烷,双酚A,双酚C,2,5-萘二醇,以及其环氧乙烷加合物。
除了上述列出的二醇,多羟基醇例如可以是三羟甲基甲烷,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甘油,己三醇等。
羟基羧酸例如可以是乳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羟基乙酸,3-羟基丁酸,对羟基苯甲酸,对-(2-羟基乙氧基)苯甲酸,4-羟基环己羧酸,及其形成酯的衍生物。
环酯例如可以是ε-己内酯,β-丙内酯,β-甲基-β-丙内酯,δ-戊内酯,乙交酯,丙交酯等。
多羧酸或羟基多羧酸的形成酯的衍生物例如可以是其烷基酯、酰基氯和酸酐。
本发明的可以含有作为共聚成分的已知基于磷的化合物。这些基于磷的化合物优选为双官能团基于磷的化合物,如二甲基苯基膦酸酯,二苯基苯基膦酸酯,(2-羧基乙基)甲基膦酸,(2-羧基乙基)苯基膦酸,甲基(2-甲氧羧基乙基)苯基膦酸,甲基(4-甲氧羰基苯基)苯基膦酸,[2-(β-羟基乙氧羰基)乙基]甲基膦酸的乙二醇酯,(1,2-二羧基乙基)二甲基磷化氢氧化物,9,10-二氢-10-氧杂-(2,3-羧丙基)-10-磷酸菲-10-氧化物等。这些作为聚合成分的基于磷的化合物的存在,可以用于改善最终聚酯的性质如阻燃性质。
本发明的聚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CHDM-改性的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酯,及其共聚物,其中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本文提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指其主要重复单元组成为对苯二甲酸亚乙酯的聚酯,它包括70%(摩尔比)或更高的、优选80%(摩尔比)或更高的、更优选90%(摩尔比)或更高的对苯二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基于全部酸成分的总量。优选的聚酯为其二醇成分为乙二醇的聚酯,它包括70%(摩尔比)或更高的、优选80%(摩尔比)或更高的、更优选90%(摩尔比)或更高的乙二醇,基于全部二醇成分的总量。
本文提到的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酯是指其主要酸成分为对萘二羧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的聚酯,它主要的二醇成分为乙二醇。其主要酸成分为对萘二羧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的聚酯是指一种聚酯,它包括70%(摩尔比)或更高的、优选80%(摩尔比)或更高的、更优选90%(摩尔比)或更高的萘二羧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基于全部酸成分的总量。主要的二醇成分为乙二醇的聚酯是指一种聚酯,它包括70%(摩尔比)或更高的、优选80%(摩尔比)或更高的、更优选90%(摩尔比)或更高的乙二醇,基于全部二醇成分的总量。
用作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酯起始材料的对萘二羧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可以优选为1,3-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在上述列出的这些,特别优选2,6-萘二羧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
PBT是指其主要酸成分为对苯二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的聚酯,它主要的二醇成分为1,4-丁二醇。其主要酸成分为对苯二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的聚酯是指一种聚酯,它包括70%(摩尔比)或更高的、优选80%(摩尔比)或更高的、更优选90%(摩尔比)或更高的对苯二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基于全部酸成分的总量。主要的二醇成分为1,4-丁二醇的聚酯是指一种聚酯,它包括70%(摩尔比)或更高的、优选80%(摩尔比)或更高的、更优选90%(摩尔比)或更高的1,4-丁二醇,基于全部二醇成分的总量。
当本发明的催化剂用作聚合催化剂获得PBT时,作为副产物的四氢呋喃的形成可以有效被抑制。
本文提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是指其主要酸成分为对苯二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的聚酯,它主要的二醇成分为1,3-丙二醇。其主要酸成分为对苯二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的聚酯是指一种聚酯,它包括70%(摩尔比)或更高的、优选80%(摩尔比)或更高的、更优选90%(摩尔比)或更高的对苯二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基于全部酸成分的总量。主要的二醇成分为1,3-丙二醇的聚酯是指一种聚酯,它包括70%(摩尔比)或更高的、优选80%(摩尔比)或更高的、更优选90%(摩尔比)或更高的1,3-丙二醇,基于全部二醇成分的总量。
本文提到的环己烷二甲醇(CHDM-PET)的共聚酯是指其主要酸成分为对苯二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的共聚酯,它主要的二醇成分为乙二醇或环己烷二甲醇。其主要酸成分为对苯二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的共聚酯是指这样一种共聚酯,它包括90%(摩尔比)或更高的对苯二酸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基于全部酸成分的总量。主要的二醇成分为乙二醇或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酯是指这样一种共聚酯,它包括(根据该共聚酯中的二醇成分)90-5%(摩尔比)的乙二醇和10-95%(摩尔比)的环己烷二甲醇,以及10%(摩尔比)或更少的除乙二醇或环己烷二甲醇以外的二醇。
本文中使用的环己烷二甲醇可以优选为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在上述列出的这些中,特别优选1,4-环己烷二甲醇。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上述那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CHDM-改性的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酯中任何一个,除了其主要成分如酸和二醇成分,适当的成分包括上述多羧酸或多羟基醇,如果需要也可以被共聚。
应用聚合催化剂(用于制备本发明的聚酯)聚合得到聚酯可以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因此,例如PET的情形,将一定量的对苯二酸和二倍摩尔量的乙二醇置于装有搅拌器的分批型高压釜中,在压力2.5kg/cm2、温度245℃下进行酯化反应,蒸馏掉反应系统中形成的水,制备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当通过蒸馏掉的水量计算的酯化百分比达到95%时,释放压力。加入本发明的催化剂,混合物在245℃、氮气、常压下搅拌10分钟或更长。然后在50分钟内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275℃,并逐渐减少系统压力至0.1托,在该条件下,在275℃恒速搅拌下进一步进行缩聚,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该缩聚需要的时间被称为聚合时间。
本发明中的AP为应用上述方法聚合得到特性粘度为0.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需的时间(分)。用于测定T的三氧化锑可以是三氧化锑的商业产品,如由ALDRICH制备的锑(III)氧化物,其纯度为99.999%,将其溶解在乙二醇中,浓度大约10g/L,在150℃下搅拌大约1小时形成溶液,然后以锑原子浓度0.05%(摩尔比)加入,基于最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酸成分。
本文提到的对于聚酯聚合本质上不具有催化活性的化合物是指活性参数限制(LP)符合以下关系式:LP(分)>2T(分)的那些,其中LP为应用上述方法聚合得到特性粘度为0.3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需的时间(分)。
对于聚酯聚合本质上具有催化活性的化合物是指符合以下关系式:AP(分)<2T(分)的那些。优选关系式AP(分)<1.5T(分),更优选关系式AP(分)<T(分)。
本发明的聚酯可以含有基于磷、硫或胺的稳定剂或基于酚或芳香胺的抗氧化剂,通过加入至少一种该添加剂,聚酯的热稳定性可以进一步提高。这些基于磷的稳定剂例如可以是磷酸和磷酸酯如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亚磷酸酯如亚磷酸三苯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四个(2,4-二-叔丁基苯基)4,4’-二亚苯基二亚磷酸酯等,亚膦酸酯如二硬脂酰五赤藻糖醇二亚磷酸酯,膦酸包括甲基膦酸和苯基膦酸,以及一-或二-烷基膦酸酯。基于酚的抗氧化剂例如可以是四个-[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和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酚)。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聚合形成聚酯后,通过从聚酯中除去催化剂或通过加入基于磷的化合物使催化剂失活,可以进一步提高聚酯的热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聚酯中,可以加入蓝色赋予剂如钴化合物,有机、无机、或有机金属调色剂和荧光增白剂,由此抑制聚酯不需要的变色如变为黄色。也可以加入其它的任选聚合物或添加剂如稳定剂、抗氧剂、抗静电剂、消泡剂、染色修饰剂、染料、颜料、消光剂和荧光增白剂。
为了在模制物品如汽车部件或电/电子部件中使用本发明的聚酯如PBT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可以优选加入增强剂如玻璃纤维和无机填充剂,以加强模制物品的空间稳定性、强度和刚性。
本发明聚酯的熔化和揉和通过已知方法如挤出或砑光,然后猝灭得到非取向膜,然后进行连续双轴取向、同时双轴取向、纵向单轴取向、横向单轴取向或其组合,形成取向膜。通过连续双轴取向而不管方向的顺序,可以有效完成双轴取向。尽管根据用途可以改变取向放大率,优选在纵向和横向的每个方向上为2-7倍。通过双轴取向获得的双轴取向膜用于多种用途,特别适合于磁带。
当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取向2.5-7.0倍、优选3.0-6.0倍,然后在与第一个方向成直角的另一个方向进行取向1.0-2.0倍、优选1.1-1.8倍,可以获得具有良好的热收缩性能的膜。在这种情况,在第一个方向上的取向主要是获得高的热收缩性能,而在与第一个方向成直角的另一个方向进行取向是有效掩盖在第一个方向取向后的膜的不足的抗冲击性和抗断强度。由此得到的热收缩膜用于包装,特别是食品或药品的包装,以及其它多种产品的包装,以指示该产品的内容物和供应商,还用作包装标签或容器的密封盖,以作为安全屏蔽用于防止异物污染、包装产品降解和陈列物品的损坏和变脏,可以进一步用作捆扎物品的包装材料。
对于取向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是滚动取向,长间隙取向(long gap orientation),扩布机和管状取向。理所应当应用取向所需要的热定形。膜的厚度优选为1-300μm。应用本发明的催化剂的聚酯膜含有更少量的来自聚合催化剂的异物,在熔化加工中进行更少的热降解。因此,还可以减少挤出中模具的污物和膜表面的缺陷或变色。
作为本发明的聚酯膜的起始材料的聚酯优选含有用于获得滑爽的润滑剂(slipping agent)。这些润滑剂例如可以是二氧化硅,氧化铝,铝硅酸盐,BaSO4和CaSO4。
本发明的聚酯还适合模制物品,特别是模制中空物品如PET瓶,其优选由PEN或PET形成,更优选由PET形成。
模制中空物品的聚酯的特性粘度,如PET瓶为0.57-0.90dl/g,优选为0.58-0.88dl/g,更优选为0.60-0.85dl/g。0.57dl/g或更低的特性粘度导致模制中空物品的机械性能变差。0.90dl/g或更高的特性粘度导致应用成型机进行的熔化加工中树脂温度提高,这会导致过多的热降解,导致一些问题如增加游离低分子量化合物,这会对风味维持(flavor-maintaining)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以及所模制的中空物品变黄。
用于模制中空物品的PET含有1.5-5.0%(摩尔比)、1.6-4.5%(摩尔比)、更优选1.7-4.0%(摩尔比)的作为二醇的二甘醇,基于二醇成分的量。1.5%(摩尔比)或更低的二甘醇含量可以导致最终的模制中空物品差的透明度。5.0%(摩尔比)或更高的二甘醇含量可以导致聚酯的玻璃转化点降低,这会导致最终的模制中空物品的耐热性降低,并伴随有差的热稳定性使成型后含有的乙醛含量明显增加,这会相反地影响风味维持(flavor-maintaining)能力。
对于模制中空物品的聚酯如PET瓶,含有10ppm或更少的、优选8ppm或更少的、更优选5ppm或更少的乙醛。乙醛含量10ppm或更低的聚酯会导致包装模制品中含有的产品的风味变差。
起始聚酯中乙醛含量可以通过进行固体状态聚合而降低。
对于模制中空物品的聚酯优选含有0.35%重量或更低、更优选0.33%重量或更低、更加优选0.32%重量或更低的环状三聚物。当从本发明的聚酯制备的耐热模制中空物品在加热的模具中进行热处理时,环状三聚物含量0.35%重量或更高会导致沉积到加热的模具表面上的低聚体迅速增加,这会导致最终的模制中空物品特别差的透明度。
使用本发明的聚酯的模制中空物品的制备可以通过常规的熔化成型方法,如注坯吹塑方法,直接吹塑(direct blow)方法,取向吹塑(orientationblow)方法。
在制备取向的模制中空物品中,可以使用已知的热雏形(hot parison)或冷雏形(cold parison)方法,以从本发明的聚酯制备透明、高度耐热的模制中空物品。当本发明的聚酯用于制备取向的模制中空物品时,通过注射模塑开始制备初步的模制物品,然后通过取向吹塑成型得到瓶子。注射模塑通常在温度大约265-300℃、注射压力大约30-70kg/cm2下进行,得到初步的模制物品。加热该初步模制物品的开口,以进行结晶。在冷雏形(cold parison)方法中预加热至大约80-120℃或在热雏形(hotparison)方法中冷却至大约80-120℃,由此得到初步的模制物品。将该初步的模制物品在大约120-210℃下吹塑进行取向吹塑成型,然后进行热处理大约0.5-30秒。该取向放大率在纵向上通常为1.3-3.5倍,在环形方向上为2-6倍。
本发明的聚酯还可以用于模制多层中空物品。
优选使用本发明的聚酯作为纤维。在聚酯形成的纤维中,80%(摩尔比)或更高的重复单元优选组成为对苯二甲酸亚乙酯或对萘二甲酸亚乙酯单元。本发明聚酯的制备使用常规的纺纱条件,其中纺纱速度为700-8000m/分钟,优选2000-5000m/分钟。
纺纱速度为700m/分钟或更低是不实际的,是由于它会导致低的生产率和高的成本。纺纱速度为8000m/分钟或更高也不优选,是由于它会导致一明显的问题,涉及在纺纱中出现伴随性流动(其应该被技术控制)和线的咬住(其不能避免除非改善纺纱机器),尽管在理论上该速度可产生更高的产率。
将这样拉出的跨度纱(spanned yarn)进行缠绕,然后进行定向过程,或者可以进行不缠绕取向,并用作取向纱(oriented yarn)。该纱可以是超细的,为1dpf,或者可以增粗至100dpf。根据其应用,该纱可以被预缠绕或收缩,截面积可以是圆形、三角形、中空的或任何其它形状。还可以与其它材料一同进行双组分纤维纺丝。
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取向放大率1.3倍或更低不能得到足够的强度。取向放大率3.5倍或更高在普通取向加工中不能稳定地完成。
如本领域所公知,当用于纤维,纤维长度优选3-200mm,更优选10-150mm。如本领域所公知,收缩百分比优选5-35%,更优选8-30%。
当本发明的聚酯用作工业聚酯纤维,优选断裂强度为6g/d或更高,断裂伸长率为12%或更高,其中断裂强度更优选7g/d或更高。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具有金属磺酸酯基的化合物作为纤维聚酯的成分进行聚合。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染色性能不足,只能通过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在染色深度和颜色鲜艳度方面会有困难。为了改善可染性,经常将含金属磺酸酯基的异酞酸化合物共聚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骨架上,以获得应用阳离子染料的染色。无论如何,常规的含金属磺酸酯基的聚酯倾向于出现不溶异物,其可以归因于含金属磺酸酯基的异酞酸化合物以单体存在于聚合物中,使在熔融纺丝中喷嘴的背压(back pressure)大量增加,其可以导致纺丝性能下降的问题。
按照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不溶异物的形成特别是含金属磺酸酯基改性的聚酯大多可以被控制,由此可以降低在熔融纺丝中喷嘴的背压增加量,其可以获得满意的纺丝和染色,可广泛用于染色。
用作聚合单体的含金属磺酸酯基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5-硫代异酞酸钠,2-硫代对苯二酸钠,5-硫代异酞酸锂,2-硫代对苯二酸锂,5-硫代异酞酸钾,2-硫代对苯二酸钾,及其低级烷基酯衍生物。在本发明中,优选5-硫代异酞酸钠或其形成酯的衍生物。
要共聚合的含金属磺酸酯基化合物的量在0.3-10.0%(摩尔比)、更优选0.80-5.0%(摩尔比),基于构成聚酯的酸成分。更少量的共聚合导致应用阳离子染料染色变差,而更大量导致纺丝性能变差和该聚酯熔化粘度不期望的升高,这会导致纤维强度变差。含金属磺酸酯基化合物以2.0%(摩尔比)或更高量共聚合,会使最终的改性聚酯纤维具有在常压下染色的性能。可以选择适当的易于染色的单体,以减少含金属磺酸酯基化合物的量。这些易于染色的单体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长链二醇化合物,如聚乙二醇和聚丁二醇,脂肪族二羧酸,如己二酸、癸二酸和壬二酸。另外,能够用作聚酯增塑剂的任何化合物可以用作易于染色的单体。这些易于染色的单体用量在0.5-7.0%重量,基于最终改性的聚酯。
本发明的含金属磺酸酯基的聚酯纤维可以进行类似于已知含金属磺酸酯基的聚酯纤维的苛性碱处理。
本发明还可以用于核-鞘结构或后-前结构的双组分纤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加入改性的聚酯纤维,作为可以含有的核-鞘组分或后-前组分之一。
本发明的聚酯纤维优选含有磷化合物。使用磷化合物可以使纤维具有阻燃性。
使聚酯纤维具有阻燃性的方法例如可以是在制备聚合物中聚合或混合阻燃剂的方法,在制备过程中揉和阻燃剂的方法,纤维表面用阻燃剂涂覆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纤维表面用阻燃剂涂覆的方法导致织物粗糙,或导致效率降低,这是由于通过洗涤或摩擦阻燃剂脱落。揉和阻燃剂的方法可以导致在模制物品的制备加工中阻燃剂流出的问题。相反,在制备聚合物中聚合或混合阻燃剂的方法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因此在工业上最有价值。
然而,通过与作为阻燃的磷化合物共聚得到的阻燃聚酯纤维表现出不利的纺丝性能变差。这些不利的性能归因于锑化合物如三氧化锑,其为在缩聚中使用的催化剂,和磷化合物的共存引起效果降低,导致促进金属锑沉淀生成,其可以导致纺丝性能下降。
按照上述本发明,可以获得不昂贵、具有满意的热稳定性和纺丝性能的阻燃聚酯。
用作本发明的阻燃聚酯纤维的聚合单体的磷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磷酸酯及其衍生物,膦酸及其衍生物,磷化氢及其衍生物,其可以单独使用或互相组合使用。磷酸酯及其衍生物例如可以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等。膦酸及其衍生物例如可以是苯基膦酸、二甲基膦酸、二乙基膦酸等,次膦酸及其衍生物例如可以是(2-羧基乙基)甲基膦酸,(2-羧基乙基)乙基膦酸,(2-甲氧羰基乙基)甲基膦酸,甲基(2-β-羟基乙氧羰基乙基)甲基磷酸酯,(2-羧基乙基)苯基膦酸,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马来酸加合物或衣康酸加合物。不必要所有的磷化合物与聚酯聚合。加入的作为磷原子的磷化合物的量应该为0.2-3.0%重量,基于纤维的总重量。磷原子含量优选为0.3-2.0%重量,更优选为0.30-1.0%重量。更少量的磷化合物导致阻燃性能不足,而更大量导致纺丝性能变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含有金属磺酸酯基与磷化合物的聚酯纤维。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磷原子的磷化合物的量优选为0.2-3.0%重量,基于纤维的总重量,而且用量为0.3-10%(摩尔比),基于构成聚酯的全部二羧酸成分。
实施例
在下文实施例中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
在每一个实施例和对照实施例中,聚酯的物理参数、IV和TD如下所描述测定。
特性粘度(IV):IV的测定是在30℃下应用对氯苯酚/1,1,2,2-四氯丙烷的6/4溶剂混合物(重量比)进行的。
热稳定度(TD):将1g IV为0.6dl/g的PET置于玻璃管中,在真空、130℃下干燥12小时,在氮气、300℃下熔化2小时,测定IV降低百分比,其被认为是TD。
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指定为下示的符号。
(A)醌茜素
(B)茜素
(C)大黄素(Emodine)
(D)1,4-二氨基蒽醌
(E)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
(F)5,8-二羟基-1,4-萘醌
(G)2,5-二羟基苯醌
(H)脱氧茜素
(I)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
(J)七叶亭
(K)桑色素
(L)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M)亚甲基桥联的线型酚化合物(单体至100聚物的混合物)
(N)亚甲基桥联的线型对丁基酚化合物(单体至100聚物的混合物)
(O)Calix[8]芳烃
(P)对叔丁基Calix[8]芳烃
(Q)2,2’-双酚
(R)2,2’-二羟基二苯基醚
(S)2,2’-硫代双(4-叔-辛基酚)
(T)1,1’-二-2-萘酚
(U)酸性蓝25
(V)2-氨基萘醌
(W)1,1’-二萘基-2,2’-二胺
(X)表儿茶素
(Y)2-氨基联苯
(Z)1,8-二氨基萘
(AA)2-氨基色酮
(BB)7-氨基-4-甲基-香豆素
(CC)蒽绛酚
实施例1
实施例1-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23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IV)如表1-1所示。
实施例1-2至1-18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1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1-1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为(A)醌茜素,(B)茜素,(C)大黄素(Emodine),(D)1,4-二氨基蒽醌,(E)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F)5,8-二羟基-1,4-萘醌,(G)2,5-二羟基苯醌,(H)脱氧茜素,(I)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J)七叶亭,(K)桑色素,(L)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M)亚甲基桥联的线型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N)亚甲基桥联的线型对丁基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O)Calix[8]芳烃,(P)对叔丁基Calix[8]芳烃,(Q)2,2’-双酚,(R)2,2’-二羟基二苯基醚,其在表中以符号表示。
对照实施例1-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1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IV)如表1-1所示。
对照实施例1-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1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1-1所示。
实施例1-19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29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钠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1-2所示。
实施例1-20至1-36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19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1-2所示。
对照实施例1-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19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IV)如表1-2所示。
实施例1-37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34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钾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1-3所示。
实施例1-38至1-5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37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1-3所示。
对照实施例1-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37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1-3所示。
实施例1-55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36体积份的10g/L的乙酸铍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IV)如表1-4所示。
实施例1-56至1-7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55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1-4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类似于实施例1-2至1-18使用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1-5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55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1-4所示。
实施例1-73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19体积份的10g/L的乙酸镁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 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1-5所示。
实施例1-74至1-90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73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1-5所示。
对照实施例1-6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73的条件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1-5所示。
实施例1-9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23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相当于0.05%(摩尔比)乙酸锂中的锂原子)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氮气流、常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然后在275℃、0.1托下进行缩聚。提高PET的IV至0.5dl/g所需的聚合时间如表1-6(1)所示。还通过上述聚合方法制备IV为0.6dl/g的PET,检测热稳定度(TD)。熔融试验后的IV和TD如表1-6(1)所示。
实施例1-92至1-118和对照实施例1-7至1-9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73的过程,除了应用其它催化剂。使用的每种催化剂成分、将PET的IV提高至0.5dl/g所需的时间和TD值如表1-6(1)、(2)和1-8所示。该量基于PET中的酸成分。金属催化剂的量为金属原子的量。
对照实施例1-10,对照实施例1-24
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9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PET,除了不使用醌茜素。由于缩聚180分钟后IV达不到0.5dl/g,聚合以失败而终止。即使加入的乙酸锂的量增加至0.3%(摩尔比),也观察到同样的结果。
对照实施例1-15,对照实施例1-25
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9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PET,除了不使用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由于缩聚180分钟后IV达不到0.5dl/g,聚合以失败而终止。即使加入的醌茜素的量增加至0.2%(摩尔比),也观察到同样的结果。
实施例1-119至1-13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91的过程,除了应用其它催化剂。使用的每种催化剂成分、将PET的IV提高至0.5dl/g所需的时间和TD值如表1-7(1)、(2)所示。该量基于PET中的酸成分。金属催化剂的量为金属原子的量。
对照实施例1-12
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100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只是不使用醌茜素。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IV提高至0.3dl/g所需的聚合时间如表1-8所示。
对照实施例1-13
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100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只是不使用乙酸钠的乙二醇溶液。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IV提高至0.3dl/g所需的聚合时间如表1-8所示。
对照实施例1-14至1-23
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9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只是应用不同类型和量的催化剂。使用的每种催化剂成分、将每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IV提高至0.3dl/g所需的聚合时间如表1-8所示。该量基于PET中的酸成分。金属催化剂的量为金属原子的量。
对照实施例1-26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9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三氧化锑作为催化剂。加入的三氧化锑的量为0.05%(摩尔比)的锑原子,基于PET中的酸成分。将PET的IV提高至0.5dl/g所需的聚合时间和熔融试验后的IV和TD值如表1-8所示。
实施例2
实施例2-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71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铝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2-1所示。
实施例2-2至2-19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2-1所示。
对照实施例2-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2-1所示。
对照实施例2-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酸铝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2-1所示。
实施例2-20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1.28体积份的5g/L的乙酰基丙酮酸镓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2-2所示。
实施例2-21至2-38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20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2-2所示。
对照实施例2-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20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2-2所示。
实施例2-39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1.35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铋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在常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2-3所示。
实施例2-40至2-57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39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2-3所示。
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为2,2’-双酚(Q),亚甲基桥联的线型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M),亚甲基桥联的线型对丁基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N),Calix[8]芳烃(O),对叔丁基Calix[8]芳烃(P),七叶亭(J),桑色素(K),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I),脱氧茜素(H),2,5-二羟基苯醌(G),5,8-二羟基-1,4-萘醌(F),醌茜素(A),茜素(B),大黄素(Emodine)(C),1,4-二氨基蒽醌(D),和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E)。
对照实施例2-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39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2-3所示。
实施例3
实施例3-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60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铬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3-1所示。
实施例3-2至3-19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3-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A)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3-1所示。
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为茜素(B),(Emodine)(C),大黄素1,4-二氨基蒽醌(D),和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E),酸性蓝25(U),2-氨基萘醌(V),脱氧茜素(H),1,1’-二萘基2,2’-二胺(W),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I),七叶亭(J),桑色素(K),表儿茶素(X),亚甲基桥联的线型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M),亚甲基桥联的线型对丁基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N),Calix[8]芳烃(O),对叔丁基Calix[8]芳烃(P),2-氨基联苯(Y),和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
对照实施例3-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3-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3-1所示。
对照实施例3-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3-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酸铬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3-1所示。
实施例3-20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62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镍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3-2所示。
实施例3-21至3-38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3-20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3-2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3-2至3-19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3-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3-20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3-2所示。
实施例4
实施例4-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68体积份的5g/L的氯化钇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4-1所示。
实施例4-2至4-19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4-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4-1所示。
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为2,2’-双酚(Q),亚甲基桥联的线型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M),亚甲基桥联的线型对丁基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N),Calix[8]芳烃(O),对叔丁基Calix[8]芳烃(P),七叶亭(J),桑色素(K),表儿茶素(X),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I),1,1’-二-2-萘酚(T),脱氧茜素(H),5,8-二羟基-1,4-萘醌(F),醌茜素(A),茜素(B),大黄素(Emodine)(C),1,4-二氨基蒽醌(D),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E),和酸性蓝25(U)。
对照实施例4-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4-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4-1所示。
对照实施例4-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4-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氯化钇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4-1所示。
实施例4-20至4-38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13体积份的50g/L的正-丁氧基锆的正-丁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4-2所示。
实施例4-21至4-38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4-20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4-2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4-2至4-19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4-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4-20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4-2所示。
实施例4-39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1.12体积份的5g/L的氯化铪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4-3所示。
实施例4-40至4-57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4-39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4-3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4-2至4-19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4-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4-39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4-3所示。
实施例5
实施例5-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1.39体积份的5g/L的乙酰基丙酮酸钌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5-1所示。
实施例5-2至5-18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5-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A)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5-1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为茜素(B),大黄素(Emodine)(C),1,4-二氨基蒽醌(D),和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E),2-氨基萘醌(V),脱氧茜素(H),1,1’-二-2-萘酚(T),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I),七叶亭(J),桑色素(K),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亚甲基桥联的线型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M),亚甲基桥联的线型对丁基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N),Calix[8]芳烃(O),对叔丁基Calix[8]芳烃(P),2-氨基联苯(Y),和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另外按照类似于实施例5-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酯。每个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5-1所示。
对照实施例5-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5-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5-1所示。
对照实施例5-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5-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酰基丙酮酸钌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5-1所示。
实施例5-19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79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钯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5-2所示。
实施例5-20至4-36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5-20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A)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5-2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5-2至5-18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5-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5-19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5-2所示。
实施例6
实施例6-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64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6-1所示。
实施例6-2至6-19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6-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6-1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为2-氨基联苯(Y),亚甲基桥联的线型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M),亚甲基桥联的线型对丁基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N),Calix[8]芳烃(O),对叔丁基Calix[8]芳烃(P),七叶亭(J),桑色素(K),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I),1,1’-二-2-萘酚(T),脱氧茜素(H),2,5-二羟基苯醌(G),5,8-二羟基-1,4-萘醌(F),醌茜素(A),茜素(B),大黄素(Emodine)(C),1,4-二氨基蒽醌(D),和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E)。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6-1所示。
对照实施例6-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6-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6-1所示。
对照实施例6-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6-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6-1所示。
实施例6-20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58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银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6-2所示。
实施例6-21至6-38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6-20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6-2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6-2至6-19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6-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6-20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6-2所示。
实施例7
实施例7-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5.5重量份的乙酸镧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7-1所示。
实施例7-2至7-18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1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为茜素(B),大黄素(Emodine)(C),1,4-二氨基蒽醌(D),和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E),酸性蓝25(U),5,8-二羟基-1,4-萘醌(F),脱氧茜素(H),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I),七叶亭(J),桑色素(K),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亚甲基桥联的线型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M),亚甲基桥联的线型对丁基酚化合物(单体-100聚物的混合物)(N),Calix[8]芳烃(O),对叔丁基Calix[8]芳烃(P),和2,2’-硫代双(4-叔-辛基酚)(S)。
对照实施例7-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1所示。
对照实施例7-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酰基丙酮酸钌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1所示。
实施例7-19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5.6重量份的乙酸铈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7-2所示。
实施例7-20至7-36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20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A)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2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7-2至7-18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7-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19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2所示。
实施例7-37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5.6重量份的乙酸钐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7-3所示。
实施例7-38至7-5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37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A)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3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7-2至7-18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7-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37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3所示。
实施例7-55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5.8重量份的乙酸铕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7-4所示。
实施例7-56至7-7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55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A)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4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7-2至7-18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7-5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55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4所示。
实施例7-73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5.9重量份的乙酸钆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聚合,在同样温度下进行180分钟。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7-5所示。
实施例7-74至7-90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73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A)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5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7-2至7-18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7-6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7-73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5所示。
实施例8
实施例8-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15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锌(II)二水合物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mmHg),然后在275℃、0.1托下进行缩聚180分钟,得到聚酯。
实施例8-2至8-18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8-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得到聚酯。得到的聚合物的物理参数如表7-1所示。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为茜素(B),1,4-二氨基蒽醌(D),和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E),酸性蓝25(U),5,8-二羟基-1,4-萘醌(F),脱氧茜素(H),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I),1,8-二氨基萘(Z),1,1’-二-2-萘酚(T),1,1’-二萘基2,2’-二胺(W),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桑色素(K),2-氨基色酮(AA),七叶亭(J),7-氨基-4-甲基-香豆素(BB),对叔丁基Calix[8]芳烃(P),和Calix[8]芳烃(O)。
对照实施例8-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8-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A)得到聚酯。
对照实施例8-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8-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5g/L的乙酸锌(II)二水合物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酯。
实施例8-1至8-18和对照实施例8-1和8-2得到的每个聚酯的特性粘度测定结果总结在表8-1中。
实施例8-19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18体积份的10g/L的乙酸镁(II)四水合物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mmHg),然后在275℃、0.1托下进行缩聚180分钟,得到聚酯。
实施例8-10至8-36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8-19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A)得到聚酯。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8-2至8-18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8-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8-19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A)得到聚酯。
实施例8-19至8-36和对照实施例8-3得到的每个聚酯的特性粘度测定结果总结在表8-2中。
实施例8-37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08体积份的20g/L的乙酸钴(II)四水合物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醌茜素(A),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mmHg),然后在275℃、0.1托下进行缩聚180分钟,得到聚酯。
实施例8-38至8-5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8-19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应用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代替醌茜素(A)得到聚酯。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成分为类似于实施例8-2至8-18的那些。
对照实施例8-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8-37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醌茜素(A)得到聚酯。
实施例8-37至8-54和对照实施例8-4得到的每个聚酯的特性粘度测定结果总结在表8-2中。
实施例9
实施例9-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0.46体积份的5g/L的乙酸铟的乙二醇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1%(摩尔比)的1,1’-二萘基2,2’-二胺(W),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mmHg),然后在275℃、0.1托下进行缩聚180分钟,得到聚酯。
实施例9-2至9-18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9-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1,1’-二萘基2,2’-二胺(W)被下列化合物替换:1,1’-二-2-萘酚(T),7-氨基-4-甲基-香豆素(BB),桑色素(K),2-氨基色酮(AA),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表儿茶素(X),Calix[8]芳烃(O),对叔丁基Calix[8]芳烃(P),茜素(B),蒽绛酚(CC),大黄素(Emodine)(C),1,4-二氨基蒽醌(D),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E),5,8-二羟基-1,4-萘醌(F),脱氧茜素(H),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I),或1,8-二氨基萘(Z)。
对照实施例9-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9-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1,1’-二萘基2,2’-二胺(W)得到聚酯。
对照实施例9-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9-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酸铟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酯。
实施例9-1至9-18和对照实施例9-1和9-2得到的每个聚酯的特性粘度测定结果总结在表9-1中。
实施例10
实施例10-1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作为催化剂成分的1.4重量份的乙酸钠混合,然后加入基于聚酯中酸成分0.05%(摩尔比)的醌茜素,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缩聚,在同样温度下进行3小时。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10所示。
实施例10-2至10-8和对照实施例10-1至10-1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0-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得到聚酯。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10-1和表10-2所示。
对照实施例10-1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0-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催化剂得到聚酯。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10-2所示。
实施例10-13(参考实施例)
将8900重量份的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5g/L的三氧化锑的乙二醇溶液混合,锑原子的量为0.05%(摩尔比),基于聚酯中酸成分,在常压下、245℃下搅拌10分钟。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该压力下进行缩聚,在同样温度下进行3小时。最终聚合物的参数如表10-2所示。
实施例11
实施例11-1
将100重量份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70重量份的1,4-丁二醇与0.1重量份的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乙酸镁四水合物混合,开始在150℃下搅拌混合物,然后温度升高至210℃,将副产物甲醇蒸馏掉。180分钟后,加入0.07重量份的三甲基磷酸终止酯交换反应。随后,加入成分类似于实施例1-92中使用的缩聚催化剂,将混合物在氮气流、常压下、220℃下搅拌10分钟,然后在4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20-250℃,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250℃、0.1托下进行缩聚40分钟。最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参数如表11所示。
实施例11-2至11-26和对照实施例11-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1-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使用其它缩聚催化剂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使用的每种催化剂成分、每个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所需时间和最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1-1所示。
实施例11-27
将100重量份的对苯二酸和95重量份的1,4-丁二醇装入反应容器中,向其加入11-1中使用的缩聚催化剂,在常压下、210℃下搅拌混合物,蒸馏掉副产物四氢呋喃,由此使酯交换有效进行150分钟。然后在4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10-250℃,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然后在250℃、0.1托下进行缩聚40分钟。最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特性粘度为0.93dl/g。
对照实施例11-2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1-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茜素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缩聚时间和最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1所示。
对照实施例11-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1-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缩聚时间和最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1所示。
实施例12
实施例12-1
将100重量份的二甲基2,6-萘二羧酸酯和56重量份的乙二醇与0.03重量份的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乙酸镁四水合物混合,开始在150℃下搅拌混合物,然后温度升高至220℃,将副产物甲醇蒸馏掉。120分钟后,加入0.021重量份的三甲基磷酸终止酯交换反应。随后,加入成分类似于实施例1-92中使用的缩聚催化剂,将混合物在氮气流、常压下、220℃下搅拌10分钟,然后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35-28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285℃、0.1托下进行缩聚40分钟。最终聚萘酸亚乙酯的参数如表12所示。
实施例12-2至12-26和对照实施例12-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2-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其它缩聚催化剂。使用的每种催化剂成分、每个聚合得到聚萘酸亚乙酯所需时间和最终聚萘酸亚乙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2所示。
实施例12-27
将100重量份的二甲基2,6-萘二羧酸和63重量份的乙二醇装入反应容器中,在压力2.5kg cm-2、温度250℃下搅拌混合物,然后温度升高至220℃,将副产物水蒸馏掉。240分钟后,当已基本上没有副产物水,释放压力。随后,加入类似于实施例12-1中使用的缩聚催化剂,将混合物在氮气流、常压、235℃下搅拌10分钟,然后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35-28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285℃、0.1托下进行缩聚37分钟。最终聚萘酸亚乙酯的IV值为0.63dl/g。
对照实施例12-2
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2-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除了不使用茜素。由于缩聚180分钟后IV值达不到0.5dl/g,聚合以失败终止。还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2-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萘酸亚乙酯。聚合时间和最终聚萘酸亚乙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2所示。
对照实施例12-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2-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萘酸亚乙酯。聚合时间和最终聚萘酸亚乙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2所示。
实施例13
实施例13-1
将100重量份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78重量份的1,3-丙二醇与0.038重量份的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乙酸镁四水合物混合,开始在180℃下搅拌混合物,然后温度升高至230℃,将副产物甲醇蒸馏掉。120分钟后,加入0.027重量份的三甲基磷酸终止酯交换反应。随后,加入成分类似于实施例1-92中使用的缩聚催化剂,将混合物在氮气流、常压、230℃下搅拌10分钟,然后在45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30-260℃,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260℃、0.1托下进行缩聚80分钟。最终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参数如表13所示。
实施例13-2至13-26和对照实施例13-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3-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使用其它缩聚催化剂得到。使用的每种催化剂成分、每个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所需时间和最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3所示。
实施例13-27
将100重量份的对苯二酸和92重量份的1,3-丙二醇装入反应容器中,在压力2.0kg/cm2、温度230℃下搅拌混合物,将副产物水蒸馏掉。210分钟后,当已基本上没有副产物水,释放压力。随后,加入类似于实施例1中使用的缩聚催化剂,将混合物在氮气流、常压、230℃下搅拌10分钟,然后在45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30-260℃,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260℃、0.1托下进行缩聚75分钟。最终聚萘酸亚丙酯的IV值为0.83dl/g。
对照实施例13-2
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3-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除了不使用茜素。由于缩聚180分钟后IV值达不到0.5dl/g,聚合以失败终止。还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3-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合时间和最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3所示。
对照实施例13-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3-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合时间和最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3所示。
实施例14
实施例14-1
将100重量份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54重量份的乙二醇和23重量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与0.038重量份的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乙酸镁四水合物混合,开始在190℃下搅拌混合物,然后温度升高至220℃,将副产物甲醇蒸馏掉。120分钟后,加入0.026重量份的三甲基磷酸终止酯交换反应。随后,加入成分类似于实施例1-92中使用的缩聚催化剂,将混合物在氮气流、常压、240℃下搅拌15分钟,然后在75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40-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275℃、0.1托下进行缩聚70分钟。最终的共聚酯参数如表14所示。
实施例14-2至14-26和对照实施例14-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4-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使用其它缩聚催化剂得到。使用的每种催化剂成分、每个聚合得到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酯的所需时间和最终每个共聚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4所示。
实施例14-27
将100重量份的对苯二酸、52重量份的乙二醇和32重量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装入反应容器中,在压力2.5kg/cm2、温度240℃下搅拌混合物,将副产物水蒸馏掉。105分钟后,当已基本上没有副产物水,释放压力。随后,加入类似于实施例14-1中使用的缩聚催化剂,将混合物在氮气流、常压、240℃下搅拌15分钟,然后在75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40-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在275℃、0.1托下进行缩聚65分钟。最终共聚酯减少的粘度为0.77dl/g。
对照实施例14-2
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4-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酯,除了不使用茜素。聚合时间和最终共聚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4所示。
对照实施例14-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4-1的过程进行聚合,除了不使用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得到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酯。聚合时间和最终共聚酯的物理参数如表14所示。
实施例15(用作膜的实施例)
应用下列方法作为评价膜中异物的方法,由此评价本发明的膜。
膜中异物水平:将膜夹在玻璃片之间,熔化,通过放大200倍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暗视野像,计数每10cm2的亮点。异物计数小于40不引起特别的问题,而计数为60或更高产生实际应用的问题。
实施例15-1
应用实施例1-92中使用的催化剂和实施例1中的方法,进行PET聚合,同时当聚合物的IV值达到0.63,通过标准方法将聚合物浇铸成型为小片。干燥该聚合物,在单轴挤出机中熔化,从模具中将聚合物挤到冷却的浇铸鼓上,得到未取向的膜。然后将未取向的膜在纵向上90W下取向3.3倍,横向上110W下取向3.6倍,然后在190℃下进行热处理,由此得到聚酯膜。该膜几乎没有异物,膜表面上也没有缺陷。该聚合物膜的异物水平测定结果如表15所示。
实施例15-2至15-26和对照实施例15-1至15-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5-1的过程,除了使用不同的催化剂,进行聚合得到每个PET。测定每个最终PET膜的异物水平,以及使用催化剂的组成,如表15所示。对照实施例15-1聚合缓慢,因此没有实际价值。对照实施例15-2和15-3得不到满意的聚合物,因此未测定异物水平。
对照实施例15-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5-1的过程,除了使用三氧化锑作为催化剂,进行聚合得到PET。加入三氧化锑的量为0.05%(摩尔比)的锑原子,基于PET中的酸成分(相当于对照实施例1-26中的催化剂)。测定最终PET膜的异物水平,以及使用催化剂的组成,如表15所示。对照实施例15-4的样品表现出实际的聚合速率,但是聚合物的异物水平特别高。
实施例16模制中空物品
模制中空物品的主要参数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二甘醇的含量,在下文中称为“DEG含量”
通过甲醇分解聚酯,通过气相色谱定量DEG,其用比率表示(%摩尔比),基于所有二醇含量。
乙醛的含量,在下文中称为“AA含量”
将树脂小球/蒸馏水(1g/2ml)置于充氮的玻璃安瓿中,将顶端开口熔合密封,然后在160℃提取2小时,冷却,进行高灵敏度的气相色谱,测定提取物中的乙醛水平,其用ppm表示。
聚酯中的环状三酯含量
将树脂小球溶解在六氟异丙醇/氯仿的混合物中,然后用氯仿稀释。然后加入甲醇沉淀聚合物,然后过滤。将滤液蒸发至干燥,用二甲基甲酰胺提取,然后进行LPLC,定量聚酯中的环状三酯。
混浊(混浊不清)(%)
从模制中空物品主干的一块切片进行下述浊度计(NIPPONDENSHOKU)测定。
模制物品制备
将干燥的聚酯进行M-100型塑料注射成型机(MEIKISEISAKUSHO),其气缸温度为290℃,在分段(step-shaped)平面铸模中进行浇铸成型,在0℃下冷却,得到分段(step-shaped)模制物品。将该分段(step-shaped)模制物品置于成型片上,每个大约为3cm×5cm,厚度为2、3、4、5、6、7、8、9、10或11mm,分段排列,重量大约146g。切割厚度为5mm的成型片,测定混浊(混浊不清)(%)。
实施例16-1
应用实施例1-92中使用的催化剂作为聚酯聚合催化剂和通过实施例1中PET聚合的方法,进行聚合,同时当聚合物的IV值达到0.60,通过标准方法将聚合物浇铸成型为小片。在氮气、大约205℃下进行固体状态聚合。得到的PET的IV值为0.75,DEG含量为2.6%(摩尔比),AA含量为3.3ppm,环状三酯含量为0.30%重量。通过上述方法从PET得到的5mm厚的成型片表现出满意的混浊,为4.7%。
实施例16-2至16-26和对照实施例16-1至16-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6-1的过程,除了使用其它的催化剂。每种使用的催化剂的组成、固体状态聚合后每个成型片的混浊如表16所示。对照实施例16-1至16-3表现出聚合时间长的问题。任何最终的PET的DEG含量范围为1.7-3.5%(摩尔比),AA含量为5ppm或更低,环状三酯含量为0.31%重量或更低。
对照实施例16-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6-1的过程,除了使用三氧化锑作为催化剂,进行聚合。加入三氧化锑的量为0.05%(摩尔比)的锑原子,基于PET中的酸成分(相当于对照实施例1-26中的催化剂)。固体状态聚合后每个成型片的混浊如表16所示。尽管最终的聚合物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它的透明度特别差。最终的PET的DEG含量、AA含量和环状三酯含量分别为2.5%(摩尔比)、5ppm和0.31%重量。
实施例17用作工业材料的实施例
使用下列方法作为评价用于工业材料纤维的聚酯中含有的异物水平的方法。
异物水平:将聚酯浇铸成厚度0.1mm的双轴取向膜,目视观察异物水平,以每克数目表示。
实施例17-1
将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酸酯与作为催化剂的5g/L的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锂原子基于酸成分的0.3%(摩尔比))和基于酸成分的0.2%(摩尔比)茜素混合,在常压、245℃下搅拌10分钟。该催化剂组分类似于实施例1-02。随后在5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然后在275℃、0.1托下进行聚合。当聚合物的IV值降低至0.63,通过标准方法将该聚合物浇铸成型为小片。然后在230℃、0.01托的真空下进行固体状态聚合,得到IV值为1.0的小片。当在310℃下进行纺丝,几乎没有注意到脏物,纺丝性能满意。异物水平为0个/g。
实施例17-2至17-26和对照实施例17-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的过程,除了使用其它的催化剂。当每个聚合物的IV值达到0.63,通过标准方法将该聚合物浇铸成型为小片。然后在230℃、0.01托的真空下进行固体状态聚合,得到IV值为1.0的小片。当在310℃下进行纺丝,几乎没有注意到脏物,纺丝性能满意。异物个数如表17所示。对照实施例17-1表现出的问题是聚合时间延长。
对照实施例17-2和17-3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7-1的过程,除了使用其它的催化剂。结果如表5所示,即使聚合180分钟后IV值也未达到0.5。
对照实施例17-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7-1的过程,除了使用三氧化锑作为催化剂,进行聚合。加入三氧化锑的量为0.05%(摩尔比)的锑原子,基于PET中的酸成分(相当于对照实施例1-26中的催化剂)。当聚合物的IV值降低至0.63,通过标准方法将该聚合物浇铸成型为小片。然后在230℃、0.01托的真空下进行固体状态聚合,得到IV值为1.0的小片。当在310℃下进行纺丝,观察到明显的脏物,纺丝性能差。树脂变黑,观察到显著数量的异物。
实施例18用作纤维的实施例
向不锈钢高压容器中加入1700份对苯二酸和1160份乙二醇,向其中加入4.0份三乙胺,在230℃、2.5kg/cm2下有效进行酯化2小时,除去产生的水。随后,加入作为催化剂的5g/L的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锂原子基于酸成分的0.3%(摩尔比))和基于酸成分的0.2%(摩尔比)茜素混合,在1小时内将反应系统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然后在该条件下进行缩聚。使用的催化剂的成分类似于实施例1-92。
当聚合物通过标准方法浇铸成型为小片。然后在290℃通过标准方法进行纺丝,几乎没有注意到脏物,纺丝性能满意。聚合所需时间和最终共聚酯的IV如表18所示。
实施例18-2至18-26和对照实施例18-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8-1的过程聚合,得到每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每个缩聚所需时间和最终共聚酯的IV如表18所示。未显示使用的每种催化剂的成分。每种聚酯表现出满意的纺丝性能。
对照实施例18-2
试图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8-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除了不使用茜素。由于缩聚180分钟后IV值达不到0.5dl/g,聚合以失败终止。还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但是没有成功,如表18所示。
对照实施例18-3
试图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8-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除了不使用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由于缩聚180分钟后IV值达不到0.5dl/g,聚合以失败终止。还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8-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但是没有成功,如表18所示。
对照实施例18-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的过程,除了使用三氧化锑作为催化剂,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加入三氧化锑的量为0.05%(摩尔比)的锑原子,基于PET中的酸成分(相当于对照实施例1-26中的催化剂)。缩聚时间和IV如表18所示。金属催化剂的量为金属原子的量。纺丝性能较差,观察到线的突然绷断。
实施例19含金属磺酸酯的纤维
纤维的染色性能通过下述测定的a%染色吸收进行评价。
染色吸收百分比
仪器:MINI彩色染色机
染色:Nichiron Black KB 200%(阳离子染色剂:NISSEIKASEI)
浓度:4.0%owf
辅助试剂:10%乙酸(2mL/L),10%乙酸钠(2mL/L)
温度:130℃
时间:45分钟
浴比:1∶50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染色,测定其染色吸收百分比。通过应用分光光度计(UV32 10:NIPPON BUNKO)测定,然后测定在染浴染色前后吸收度之间的差异,然后根据下述公式进行计算,得到A%染色吸收。
%染色吸收=((DB-DA)×100)/DB
其中DA表示在染浴染色后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DB表示在染浴染色前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
实施例19-1
将1000重量份的对苯二甲酸、787重量份的乙二醇、19重量份的22%重量的氧化钛的乙二醇混悬液和3重量份的三乙胺装入不锈钢高压容器中,然后充入氮气,压力调节至2.5kg/cm2,在245℃下有效进行酯化,除去通过浓缩器连续产生的水。反应100分钟后,释放压力,酯化的低聚体为95%。将该低聚体转移至缩聚反应容器中,向其中加入21.6重量份的5-钠硫代异酞酸二羟基乙酯、12.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其分子量为1000)、0.6重量份的作为抗氧剂的Irganox 1330(Ciba-geigy)和成分类似于实施例1-92中使用的缩聚催化剂,在60分钟内将反应系统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3托。然后在该压力、相同温度下进行缩聚。通过标准方法将该聚合物浇铸成型为小片,然后在290℃下进行纺丝。模具中几乎没有脏物,纺丝性能满意。聚合所需时间和聚酯的IV如表2所示。最终的50-但尼尔、24-丝、取向纱的%染色吸收满意,为97%。
实施例19-2至19-26和对照实施例19-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9-1的过程聚合,除了使用其它的缩聚催化剂,聚合得到每种含金属磺酸酯改性的纤维。聚合所需时间和IV如表19所示。加入的每种催化剂的量为金属原子的量。每种聚合物表现出满意的纺丝性能。每种聚合物的%染色吸收满意,为95%或更高。
实施例19-27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9-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改性聚酯,除了加入90%重量的5-钠硫代异酞酸二羟基乙酯。尽管最终聚酯的IV值低至0.40dl/g,在100℃的%染色吸收高达90%,表明在常压下被着色的能力。纺丝性能还满意。
对照实施例19-2
试图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除了不使用茜素。由于缩聚180分钟后IV值达不到0.5dl/g,聚合以失败终止。还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含金属磺酸酯基的改性聚酯,但是没有成功,如表19所示。
对照实施例19-3
试图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除了不使用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由于缩聚180分钟后IV值达不到0.5dl/g,聚合以失败终止。还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9-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含金属磺酸酯基的改性聚酯,但是没有成功,如表19所示。
对照实施例19-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1的过程,除了使用三氧化锑作为缩聚催化剂,进行聚合得到含金属磺酸酯基的改性聚酯。加入三氧化锑的量为0.05%(摩尔比)的锑原子,基于PET中的酸成分(相当于对照实施例1-26中的催化剂)。缩聚时间和IV如表19所示。金属催化剂的量为金属原子的量。尽管染色性能满意,染色吸收百分比为96%,纺丝性能较差,后压增加,观察到线的突然绷断。
实施例20阻燃纤维的实施例
阻燃聚酯纤维的阻燃性质通过下述方法进行评价。
阻燃性质:按照JIS L-1091 D进行评价。然后纺丝后获得的50-但尼尔、24-丝编织样品进行取向,与火焰进行连续接触。当与火焰接触3次或更多,该样品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实施例20-1
向不锈钢高压容器中加入401份对苯二酸和45份下式84表示的磷化合物和300份的乙二醇,然后向其中加入1.7份三乙胺,在230℃、2.5kg/cm2下有效进行酯化2小时,除去产生的水。随后,加入作为催化剂的5g/L的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锂原子基于酸成分的0.3%(摩尔比))和基于酸成分的0.2%(摩尔比)茜素混合,在1小时内将反应系统温度升高至275℃,同时将反应系统压力逐渐降低至0.1托。然后在该条件下进行缩聚。通过标准方法将该聚合物浇铸成型为小片,然后在290℃下进行纺丝。模具中几乎没有注意到脏物,纺丝性能满意。聚合所需时间和最终聚酯的IV如表20所示。由于与火焰接触数为5,该阻燃性质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式84
实施例20-2至20-26和对照实施例20-1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0-1的过程聚合,除了使用其它的缩聚催化剂,聚合得到每种磷化合物共聚的聚酯。该聚合时间和IV如表20所示。每种聚酯表现出满意的纺丝性能。
由于与火焰接触数为5,每种聚合物的阻燃性质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对照实施例20-2
试图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0-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除了不使用茜素。由于缩聚180分钟后IV值达不到0.5dl/g,聚合以失败终止。还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20-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磷化合物共聚的聚酯,但是没有成功,如表20所示。
对照实施例20-3
试图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0-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除了不使用乙酸锂的乙二醇溶液。由于缩聚180分钟后IV值达不到0.5dl/g,聚合以失败终止。还试图通过类似于实施例20-1的过程进行聚合,得到磷化合物共聚的聚酯,但是没有成功,如表20所示。
对照实施例20-4
应用类似于实施例20-1的过程,除了使用三氧化锑作为缩聚催化剂,进行聚合得到磷化合物共聚的聚酯。加入三氧化锑的量为0.05%(摩尔比)的锑原子,基于PET中的酸成分(相当于对照实施例1-26中的催化剂)。缩聚时间和IV如表20所示。尽管与火焰接触数为5,阻燃性质被认为是可接受的,纺丝性能较差,观察到线的突然绷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高度耐热的聚酯,其制备是通过除了锑化合物或锗化合物以外的聚合催化剂,涉及用于制备所述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和涉及应用所述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酯的方法。这些聚酯例如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环己烷二甲醇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这些聚酯可以用于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纺丝性能的聚酯纤维,其适合用于服装,内部物品,材料如浸轧材料(padding stuff)或非织布,用于适合用于工业材料的聚酯纤维中,例如用于增强橡胶如轮胎帘线或三角皮带的工业材料的聚酯纤维。该聚酯还可以用于高度透明的模制中空物品,如瓶子以及膜和薄片。该聚酯还可以广泛用于汽车部件和电或电子部件,其它多种用途的模制物品,以及颜料和粘合剂。
表1-1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1-1 | 乙酸锂 | (A) | 0.58 |
实施例1-2 | (B) | 0.61 | |
实施例1-3 | (C) | 0.62 | |
实施例1-4 | (D) | 0.56 | |
实施例1-5 | (E) | 0.60 | |
实施例1-6 | (F) | 0.58 | |
实施例1-7 | (G) | 0.57 | |
实施例1-8 | (H) | 0.62 | |
实施例1-9 | (I) | 0.61 | |
实施例1-10 | (J) | 0.57 | |
实施例1-11 | (K) | 0.65 | |
实施例1-12 | (L) | 0.57 | |
实施例1-13 | (M) | 0.62 | |
实施例1-14 | (N) | 0.58 | |
实施例1-15 | (O) | 0.63 | |
实施例1-16 | (P) | 0.60 | |
实施例1-17 | (Q) | 0.57 | |
实施例1-18 | (R) | 0.57 | |
对照实施例1-1 | - | 0.31 | |
对照实施例1-2 | - | (A) | 0.25 |
表1-2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1-19 | 乙酸钠 | (A) | 0.60 |
实施例1-20 | (B) | 0.58 | |
实施例1-21 | (C) | 0.55 | |
实施例1-22 | (D) | 0.61 | |
实施例1-23 | (E) | 0.61 | |
实施例1-24 | (F) | 0.58 | |
实施例1-25 | (G) | 0.57 | |
实施例1-26 | (H) | 0.61 | |
实施例1-27 | (I) | 0.59 | |
实施例1-28 | (J) | 0.56 | |
实施例1-29 | (K) | 0.63 | |
实施例1-30 | (L) | 0.55 | |
实施例1-31 | (M) | 0.60 | |
实施例1-32 | (N) | 0.61 | |
实施例1-33 | (O) | 0.60 | |
实施例1-34 | (P) | 0.58 | |
实施例1-35 | (Q) | 0.54 | |
实施例1-36 | (R) | 0.55 | |
对照实施例1-3 | - | 0.27 |
表1-3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1-37 | 乙酸钾 | (A) | 0.56 |
实施例1-38 | (B) | 0.60 | |
实施例1-39 | (C) | 0.57 | |
实施例1-40 | (D) | 0.59 | |
实施例1-41 | (E) | 0.60 | |
实施例1-42 | (F) | 0.55 | |
实施例1-43 | (G) | 0.56 | |
实施例1-44 | (H) | 0.58 | |
实施例1-45 | (I) | 0.59 | |
实施例1-46 | (J) | 0.58 | |
实施例1-47 | (K) | 0.61 | |
实施例1-48 | (L) | 0.59 | |
实施例1-49 | (M) | 0.61 | |
实施例1-50 | (N) | 0.60 | |
实施例1-51 | (O) | 0.59 | |
实施例1-52 | (P) | 0.57 | |
实施例1-53 | (Q) | 0.57 | |
实施例1-54 | (R) | 0.58 | |
对照实施例1-4 | - | 0.27 |
表1-4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1-55 | 乙酸铍 | (A) | 0.61 |
实施例1-56 | (B) | 0.59 | |
实施例1-57 | (C) | 0.56 | |
实施例1-58 | (D) | 0.60 | |
实施例1-59 | (E) | 0.63 | |
实施例1-60 | (F) | 0.61 | |
实施例1-61 | (G) | 0.58 | |
实施例1-62 | (H) | 0.60 | |
实施例1-63 | (I) | 0.61 | |
实施例1-64 | (J) | 0.57 | |
实施例1-65 | (K) | 0.61 | |
实施例1-66 | (L) | 0.58 | |
实施例1-67 | (M) | 0.60 | |
实施例1-68 | (N) | 0.61 | |
实施例1-69 | (O) | 0.61 | |
实施例1-70 | (P) | 0.58 | |
实施例1-71 | (Q) | 0.59 | |
实施例1-72 | (R) | 0.60 | |
对照实施例1-5 | - | 0.26 |
表1-5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1-73 | 乙酸镁 | (A) | 0.68 |
实施例1-74 | (B) | 0.67 | |
实施例1-75 | (C) | 0.63 | |
实施例1-76 | (D) | 0.66 | |
实施例1-77 | (E) | 0.68 | |
实施例1-78 | (F) | 0.65 | |
实施例1-79 | (G) | 0.61 | |
实施例1-80 | (H) | 0.69 | |
实施例1-81 | (I) | 0.66 | |
实施例1-82 | (J) | 0.65 | |
实施例1-83 | (K) | 0.71 | |
实施例1-84 | (L) | 0.64 | |
实施例1-85 | (M) | 0.69 | |
实施例1-86 | (N) | 0.67 | |
实施例1-87 | (O) | 0.65 | |
实施例1-88 | (P) | 0.66 | |
实施例1-89 | (Q) | 0.65 | |
实施例1-90 | (R) | 0.63 | |
对照实施例1-6 | - | 0.38 |
表1-6(1)
催化剂成分 | PET聚合催化剂量(mol%)) | 聚合时间(分) | 熔融试验后的IV(dl/g) | TD(%) | |
实施例1-91 | 乙酸锂醌茜素 | 0.050.1 | 62 | 0.49 | 18 |
实施例1-92 | 乙酸锂茜素 | 0.30.2 | 55 | 0.46 | 23 |
实施例1-93 | 乙酸钠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 | 0.10.1 | 65 | 0.46 | 23 |
实施例1-94 | 乙酸钾桑色素 | 0.050.2 | 59 | 0.50 | 17 |
实施例1-95 | 乙酸钠桑色素 | 0.50.5 | 54 | 0.46 | 23 |
实施例1-96 | 乙酰基丙酮酸钾1,4-二氨基蒽醌 | 0.070.01 | 75 | 0.48 | 20 |
实施例1-97 | 乙酸铍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0.080.15 | 72 | 0.49 | 18 |
实施例1-98 | 乙酸镁对叔丁基Calix[8]芳烃 | 0.050.05 | 51 | 0.48 | 20 |
实施例1-99 | 乙酸钠Calix[8]芳烃 | 0.050.08 | 53 | 0.48 | 20 |
实施例1-100 | 乙酸钠醌茜素 | 0.10.2 | 63 | 0.46 | 23 |
实施例1-101 | 乙酸钾茜素 | 0.050.1 | 67 | 0.47 | 22 |
实施例1-102 | 乙酸钠醌茜素 | 0.10.2 | 66 | 0.46 | 23 |
实施例1-103 | 乙酸钾醌茜素 | 0.10.1 | 65 | 0.46 | 23 |
实施例1-104 | 硫酸钠醌茜素 | 0.0080.05 | 106 | 0.51 | 15 |
实施例1-105 | 乙酰基丙酮酸钾醌茜素 | 0.010.08 | 98 | 0.50 | 17 |
实施例1-106 | 乙酸锶桑色素 | 0.20.1 | 61 | 0.47 | 22 |
实施例1-107 | 乙酸钡1,4-二氨基蒽醌 | 0.10.5 | 63 | 0.47 | 22 |
实施例1-108 | 乙酸铷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 | 0.050.2 | 69 | 0.49 | 18 |
实施例1-109 | 乙酸钠5,8-二羟基-1,4-萘醌 | 0.10.1 | 83 | 0.47 | 22 |
实施例1-110 | 乙酸镁2,5-二羟基苯醌 | 0.050.1 | 115 | 0.46 | 23 |
实施例1-111 | 乙酸锂Calix[8]芳烃 | 0.050.1 | 50 | 0.50 | 17 |
实施例1-112 | 甲醇钠醌茜素 | 0.10.08 | 64 | 0.47 | 22 |
实施例1-113 | 乙酸锂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 | 0.20.2 | 78 | 0.46 | 23 |
实施例1-114 | 乙酸钾七叶亭 | 0.050.1 | 93 | 0.48 | 20 |
实施例1-115 | 氯化钾桑色素 | 0.10.25 | 57 | 0.47 | 22 |
实施例1-116 | 乙酸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0.10.1 | 77 | 0.47 | 22 |
实施例1-117 | 乙酸镁2,2’-双酚 | 0.050.2 | 109 | 0.46 | 23 |
实施例1-118 | 乙酸镁2,2’-二羟基二苯基醚 | 0.030.5 | 172 | 0.47 | 22 |
表1-7(1)
催化剂成分 | PET聚合催化剂量(mol%)) | 聚合时间(分) | 熔融试验后的IV(dl/g) | TD(%) | |
实施例1-119 | 乙酸镁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 | 0.030.1 | 85 | 0.48 | 20 |
实施例1-120 | 乙酸钴醌茜素 | 0.010.05 | 80 | 0.46 | 23 |
实施例1-121 | 乙酸锌1,4-二氨基蒽醌 | 0.0080.01 | 85 | 0.47 | 22 |
实施例1-122 | 乙酸镁Calix[8]芳烃 | 0.020.08 | 50 | 0.50 | 17 |
实施例1-123 | 乙酰基丙酮酸铁(III)5,8-二羟基-1,4-萘醌 | 0.020.05 | 77 | 0.47 | 22 |
实施例1-124 | 乙酸镍脱氧茜素 | 0.10.1 | 85 | 0.47 | 22 |
实施例1-125 | 乙酰基丙酮酸钌七叶亭 | 0.050.2 | 86 | 0.47 | 22 |
实施例1-126 | 乙酰基丙酮酸铑醌茜素 | 0.050.1 | 87 | 0.47 | 22 |
实施例1-127 | 乙酸铋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钠 | 0.20.1 | 74 | 0.46 | 23 |
实施例1-128 | 乙酸钯桑色素 | 0.50.5 | 62 | 0.46 | 23 |
实施例1-129 | 乙酸银脱氧茜素 | 0.10.3 | 79 | 0.46 | 23 |
实施例1-130 | 四丁氧锆对叔丁基Calix[8]芳烃 | 0.050.1 | 50 | 0.49 | 18 |
实施例1-131 | 氯化铪醌茜素 | 0.070.15 | 61 | 0.46 | 23 |
实施例1-132 | 乙酸铟2,2’-二羟基二苯基醚 | 0.050.4 | 115 | 0.47 | 22 |
实施例1-133 | 乙酸镧醌茜素 | 0.050.05 | 94 | 0.47 | 22 |
实施例1-134 | 四乙氧硅烷桑色素 | 0.10.2 | 65 | 0.46 | 23 |
表1-8
催化剂成分 | PET聚合催化剂量(mol%)) | 聚合时间(分) | 熔融试验后的IV(dl/g) | TD(%) | |
对照实施例1-7 | 四丁氧钛酸盐 | 0.003 | 54 | 0.42 | 30 |
对照实施例1-8 | 乙酸锂醌茜素 | 0.0050.01 | 166 | 0.52 | 13 |
对照实施例1-9 | 乙酸镁2,2’-双酚 | 0.50.5 | 59 | 0.38 | 37 |
对照实施例1-10 | 乙酸锂 | 0.05 | >180 | - | - |
对照实施例1-11 | 醌茜素 | 0.1 | >180 | - | - |
对照实施例1-12 | 乙酸钠 | 0.1 | 144 | - | - |
对照实施例1-13 | 醌茜素 | 0.2 | 162 | - | - |
对照实施例1-14 | 乙酸钾 | 0.05 | 168 | - | - |
对照实施例1-15 | 乙酸铷 | 0.05 | 175 | - | - |
对照实施例1-16 | 乙酸铯 | 0.1 | 180 | - | - |
对照实施例1-17 | 乙酸铍 | 0.08 | 152 | - | - |
对照实施例1-18 | 四乙氧硅烷 | 0.1 | 163 | - | - |
对照实施例1-19 | 乙酸钙 | 0.05 | 147 | - | - |
对照实施例1-20 | 乙酸锶 | 0.2 | 191 | - | - |
对照实施例1-21 | 乙酰基丙酮酸钌 | 0.05 | 159 | - | - |
对照实施例1-22 | 乙酰基丙酮酸铑 | 0.05 | 170 | - | - |
对照实施例1-23 | 乙酸钯 | 0.5 | 158 | - | - |
对照实施例1-24 | 乙酸锂 | 0.3 | >180 | - | - |
对照实施例1-25 | 茜素 | 0.2 | >180 | - | - |
对照实施例1-26 | 三氧化锑 | 0.05 | 66 | 0.46 | 23 |
注1:在对照实施例1-7至1-11和1-24至1-26中为IV=0.5所需时间
注2:在对照实施例1-12至1-23中为IV=0.3所需时间
表2-1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2-1 | 乙酸铝 | (S) | 0.60 |
实施例2-2 | (Q) | 0.55 | |
实施例2-3 | (M) | 0.58 | |
实施例2-4 | (N) | 0.59 | |
实施例2-5 | (O) | 0.61 | |
实施例2-6 | (P) | 0.58 | |
实施例2-7 | (J) | 0.56 | |
实施例2-8 | (K) | 0.63 | |
实施例2-9 | (L) | 0.60 | |
实施例2-10 | (I) | 0.61 | |
实施例2-11 | (T) | 0.57 | |
实施例2-12 | (H) | 0.60 | |
实施例2-13 | (G) | 0.55 | |
实施例2-14 | (F) | 0.56 | |
实施例2-15 | (A) | 0.61 | |
实施例2-16 | (B) | 0.62 | |
实施例2-17 | (C) | 0.59 | |
实施例2-18 | (D) | 0.62 | |
实施例2-19 | (E) | 0.58 | |
对照实施例2-1 | - | 0.36 | |
对照实施例2-2 | (S) | 0.25 |
表2-2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2-20 | 乙酰基丙酮酸镓 | (S) | 0.62 |
实施例2-21 | (Q) | 0.60 | |
实施例2-22 | (M) | 0.60 | |
实施例2-23 | (N) | 0.62 | |
实施例2-24 | (O) | 0.60 | |
实施例2-25 | (P) | 0.61 | |
实施例2-26 | (J) | 0.62 | |
实施例2-27 | (K) | 0.65 | |
实施例2-28 | (L) | 0.60 | |
实施例2-29 | (I) | 0.60 | |
实施例2-30 | (T) | 0.61 | |
实施例2-31 | (H) | 0.63 | |
实施例2-32 | (G) | 0.59 | |
实施例2-33 | (F) | 0.62 | |
实施例2-34 | (A) | 0.60 | |
实施例2-35 | (B) | 0.65 | |
实施例2-36 | (C) | 0.61 | |
实施例2-37 | (D) | 0.64 | |
实施例2-38 | (E) | 0.63 | |
对照实施例2-3 | - | 0.38 |
表2-3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2-39 | 乙酸铋 | (S) | 0.59 |
实施例2-40 | (Q) | 0.56 | |
实施例2-41 | (M) | 0.61 | |
实施例2-42 | (N) | 0.62 | |
实施例2-43 | (O) | 0.61 | |
实施例2-44 | (P) | 0.58 | |
实施例2-45 | (J) | 0.57 | |
实施例2-46 | (K) | 0.61 | |
实施例2-47 | (L) | 0.58 | |
实施例2-48 | (I) | 0.60 | |
实施例2-49 | (T) | 0.59 | |
实施例2-50 | (H) | 0.63 | |
实施例2-51 | (G) | 0.56 | |
实施例2-52 | (F) | 0.57 | |
实施例2-53 | (A) | 0.61 | |
实施例2-54 | (B) | 0.63 | |
实施例2-55 | (C) | 0.63 | |
实施例2-56 | (D) | 0.60 | |
实施例2-57 | (E) | 0.62 | |
对照实施例2-4 | - | 0.35 |
表3-1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3-1 | 乙酸铬 | (A) | 0.62 |
实施例3-2 | (B) | 0.64 | |
实施例3-3 | (C) | 0.62 | |
实施例3-4 | (D) | 0.65 | |
实施例3-5 | (E) | 0.66 | |
实施例3-6 | (U) | 0.64 | |
实施例3-7 | (V) | 0.59 | |
实施例3-8 | (H) | 0.64 | |
实施例3-9 | (W) | 0.55 | |
实施例3-10 | (I) | 0.60 | |
实施例3-11 | (J) | 0.58 | |
实施例3-12 | (K) | 0.61 | |
实施例3-13 | (X) | 0.57 | |
实施例3-14 | (M) | 0.60 | |
实施例3-15 | (N) | 0.61 | |
实施例3-16 | (O) | 0.58 | |
实施例3-17 | (P) | 0.63 | |
实施例3-18 | (Y) | 0.55 | |
实施例3-19 | (S) | 0.58 | |
对照实施例3-1 | - | 0.25 | |
对照实施例3-2 | - | (A) | 0.25 |
表3-2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3-20 | 乙酸镍 | (A) | 0.60 |
实施例3-21 | (B) | 0.63 | |
实施例3-22 | (C) | 0.59 | |
实施例3-23 | (D) | 0.64 | |
实施例3-24 | (E) | 0.63 | |
实施例3-25 | (U) | 0.64 | |
实施例3-26 | (V) | 0.58 | |
实施例3-27 | (H) | 0.60 | |
实施例3-28 | (W) | 0.62 | |
实施例3-29 | (I) | 0.58 | |
实施例3-30 | (J) | 0.57 | |
实施例3-31 | (K) | 0.60 | |
实施例3-32 | (X) | 0.55 | |
实施例3-33 | (M) | 0.59 | |
实施例3-34 | (N) | 0.62 | |
实施例3-35 | (O) | 0.56 | |
实施例3-36 | (P) | 0.61 | |
实施例3-37 | (Y) | 0.55 | |
实施例3-38 | (S) | 0.60 | |
对照实施例3-3 | - | 0.33 |
表4-1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4-1 | 氯化钇 | (S) | 0.55 |
实施例4-2 | (Q) | 0.56 | |
实施例4-3 | (M) | 0.59 | |
实施例4-4 | (N) | 0.56 | |
实施例4-5 | (O) | 0.58 | |
实施例4-6 | (P) | 0.58 | |
实施例4-7 | (J) | 0.57 | |
实施例4-8 | (K) | 0.62 | |
实施例4-9 | (X) | 0.54 | |
实施例4-10 | (I) | 0.57 | |
实施例4-11 | (T) | 0.59 | |
实施例4-12 | (H) | 0.59 | |
实施例4-13 | (F) | 0.55 | |
实施例4-14 | (A) | 0.58 | |
实施例4-15 | (B) | 0.61 | |
实施例4-16 | (C) | 0.62 | |
实施例4-17 | (D) | 0.57 | |
实施例4-18 | (E) | 0.59 | |
实施例4-19 | (U) | 0.56 | |
对照实施例4-1 | - | 0.26 | |
对照实施例4-2 | - | (S) | 0.25 |
表4-2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4-20 | 丁氧锆 | (S) | 0.57 |
实施例4-21 | (Q) | 0.54 | |
实施例4-22 | (M) | 0.58 | |
实施例4-23 | (N) | 0.62 | |
实施例4-24 | (O) | 0.59 | |
实施例4-25 | (P) | 0.60 | |
实施例4-26 | (J) | 0.56 | |
实施例4-27 | (K) | 0.63 | |
实施例4-28 | (X) | 0.60 | |
实施例4-29 | (I) | 0.57 | |
实施例4-30 | (T) | 0.55 | |
实施例4-31 | (H) | 0.64 | |
实施例4-32 | (F) | 0.61 | |
实施例4-33 | (A) | 0.60 | |
实施例4-34 | (B) | 0.63 | |
实施例4-35 | (C) | 0.58 | |
实施例4-36 | (D) | 0.62 | |
实施例4-37 | (E) | 0.64 | |
实施例4-38 | (U) | 0.64 | |
对照实施例4-3 | - | 0.32 |
表4-3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4-39 | 氯化铪 | (S) | 0.54 |
实施例4-40 | (Q) | 0.55 | |
实施例4-41 | (M) | 0.57 | |
实施例4-42 | (N) | 0.60 | |
实施例4-43 | (O) | 0.56 | |
实施例4-44 | (P) | 0.61 | |
实施例4-45 | (J) | 0.55 | |
实施例4-46 | (K) | 0.61 | |
实施例4-47 | (X) | 0.58 | |
实施例4-48 | (I) | 0.57 | |
实施例4-49 | (T) | 0.54 | |
实施例4-50 | (H) | 0.61 | |
实施例4-51 | (F) | 0.56 | |
实施例4-52 | (A) | 0.60 | |
实施例4-53 | (B) | 0.59 | |
实施例4-54 | (C) | 0.55 | |
实施例4-55 | (D) | 0.56 | |
实施例4-56 | (E) | 0.59 | |
实施例4-57 | (U) | 0.60 | |
对照实施例4-4 | - | 0.26 |
表5-1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5-1 | 乙酰基丙酮酸钌 | (A) | 0.56 |
实施例5-2 | (B) | 0.60 | |
实施例5-3 | (C) | 0.57 | |
实施例5-4 | (D) | 0.58 | |
实施例5-5 | (E) | 0.60 | |
实施例5-6 | (V) | 0.58 | |
实施例5-7 | (H) | 0.55 | |
实施例5-8 | (T) | 0.54 | |
实施例5-9 | (I) | 0.57 | |
实施例5-10 | (J) | 0.55 | |
实施例5-11 | (K) | 0.60 | |
实施例5-12 | (L) | 0.56 | |
实施例5-13 | (M) | 0.59 | |
实施例5-14 | (N) | 0.59 | |
实施例5-15 | (O) | 0.57 | |
实施例5-16 | (P) | 0.60 | |
实施例5-17 | (Y) | 0.56 | |
实施例5-18 | (S) | 0.54 | |
对照实施例5-1 | - | 0.24 | |
对照实施例5-2 | - | (A) | 0.25 |
表5-2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5-19 | 乙酸钯 | (A) | 0.56 |
实施例5-20 | (B) | 0.59 | |
实施例5-21 | (C) | 0.55 | |
实施例5-22 | (D) | 0.57 | |
实施例5-23 | (E) | 0.57 | |
实施例5-24 | (V) | 0.53 | |
实施例5-25 | (H) | 0.56 | |
实施例5-26 | (T) | 0.55 | |
实施例5-27 | (I) | 0.58 | |
实施例5-28 | (J) | 0.56 | |
实施例5-29 | (K) | 0.54 | |
实施例5-30 | (L) | 0.56 | |
实施例5-31 | (M) | 0.55 | |
实施例5-32 | (N) | 0.58 | |
实施例5-33 | (O) | 0.56 | |
实施例5-34 | (P) | 0.59 | |
实施例5-35 | (Y) | 0.55 | |
实施例5-36 | (S) | 0.57 | |
对照实施例5-3 | - | 0.25 |
表6-1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6-1 | 乙酸铜 | (S) | 0.61 |
实施例6-2 | (Y) | 0.58 | |
实施例6-3 | (M) | 0.60 | |
实施例6-4 | (N) | 0.62 | |
实施例6-5 | (O) | 0.61 | |
实施例6-6 | (P) | 0.65 | |
实施例6-7 | (J) | 0.57 | |
实施例6-8 | (K) | 0.63 | |
实施例6-9 | (L) | 0.59 | |
实施例6-10 | (I) | 0.60 | |
实施例6-11 | (T) | 0.56 | |
实施例6-12 | (H) | 0.58 | |
实施例6-13 | (G) | 0.56 | |
实施例6-14 | (F) | 0.59 | |
实施例6-15 | (A) | 0.62 | |
实施例6-16 | (B) | 0.65 | |
实施例6-17 | (C) | 0.62 | |
实施例6-18 | (D) | 0.66 | |
实施例6-19 | (E) | 0.61 | |
对照实施例6-1 | - | 0.25 | |
对照实施例6-2 | - | (S) | 0.25 |
表6-2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6-20 | 乙酸银 | (S) | 0.59 |
实施例6-21 | (Y) | 0.56 | |
实施例6-22 | (M) | 0.58 | |
实施例6-23 | (N) | 0.60 | |
实施例6-24 | (O) | 0.61 | |
实施例6-25 | (P) | 0.58 | |
实施例6-26 | (J) | 0.57 | |
实施例6-27 | (K) | 0.62 | |
实施例6-28 | (L) | 0.57 | |
实施例6-29 | (I) | 0.60 | |
实施例6-30 | (T) | 0.55 | |
实施例6-31 | (H) | 0.63 | |
实施例6-32 | (G) | 0.56 | |
实施例6-33 | (F) | 0.58 | |
实施例6-34 | (A) | 0.61 | |
实施例6-35 | (B) | 0.64 | |
实施例6-36 | (C) | 0.59 | |
实施例6-37 | (D) | 0.63 | |
实施例6-38 | (E) | 0.62 | |
对照实施例6-3 | - | 0.27 |
表7-1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7-1 | 乙酸镧 | (A) | 0.55 |
实施例7-2 | (B) | 0.57 | |
实施例7-3 | (C) | 0.54 | |
实施例7-4 | (D) | 0.59 | |
实施例7-5 | (E) | 0.61 | |
实施例7-6 | (U) | 0.58 | |
实施例7-7 | (F) | 0.52 | |
实施例7-8 | (H) | 0.58 | |
实施例7-9 | (I) | 0.55 | |
实施例7-10 | (T) | 0.52 | |
实施例7-11 | (J) | 0.54 | |
实施例7-12 | (K) | 0.58 | |
实施例7-13 | (L) | 0.52 | |
实施例7-14 | (M) | 0.56 | |
实施例7-15 | (N) | 0.55 | |
实施例7-16 | (O) | 0.54 | |
实施例7-17 | (P) | 0.57 | |
实施例7-18 | (S) | 0.53 | |
对照实施例7-1 | - | 0.30 | |
对照实施例7-2 | - | (A) | 0.25 |
表7-2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7-19 | 乙酸铈 | (A) | 0.61 |
实施例7-20 | (B) | 0.57 | |
实施例7-21 | (C) | 0.58 | |
实施例7-22 | (D) | 0.61 | |
实施例7-23 | (E) | 0.56 | |
实施例7-24 | (U) | 0.59 | |
实施例7-25 | (F) | 0.54 | |
实施例7-26 | (H) | 0.61 | |
实施例7-27 | (I) | 0.59 | |
实施例7-28 | (T) | 0.53 | |
实施例7-29 | (J) | 0.58 | |
实施例7-30 | (K) | 0.56 | |
实施例7-31 | (L) | 0.54 | |
实施例7-32 | (M) | 0.59 | |
实施例7-33 | (N) | 0.58 | |
实施例7-34 | (O) | 0.54 | |
实施例7-35 | (P) | 0.56 | |
实施例7-36 | (S) | 0.52 | |
对照实施例7-3 | - | 0.33 |
表7-3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7-37 | 乙酸钐 | (A) | 0.64 |
实施例7-38 | (B) | 0.61 | |
实施例7-39 | (C) | 0.60 | |
实施例7-40 | (D) | 0.63 | |
实施例7-41 | (E) | 0.65 | |
实施例7-42 | (U) | 0.66 | |
实施例7-43 | (F) | 0.57 | |
实施例7-44 | (H) | 0.64 | |
实施例7-45 | (I) | 0.56 | |
实施例7-46 | (T) | 0.55 | |
实施例7-47 | (J) | 0.60 | |
实施例7-48 | (K) | 0.63 | |
实施例7-49 | (L) | 0.61 | |
实施例7-50 | (M) | 0.58 | |
实施例7-51 | (N) | 0.60 | |
实施例7-52 | (O) | 0.62 | |
实施例7-53 | (P) | 0.61 | |
实施例7-54 | (S) | 0.56 | |
对照实施例7-4 | - | 0.31 |
表7-4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7-55 | 乙酸铕 | (A) | 0.62 |
实施例7-56 | (B) | 0.59 | |
实施例7-57 | (C) | 0.58 | |
实施例7-58 | (D) | 0.57 | |
实施例7-59 | (E) | 0.61 | |
实施例7-60 | (U) | 0.58 | |
实施例7-61 | (F) | 0.55 | |
实施例7-62 | (H) | 0.57 | |
实施例7-63 | (I) | 0.61 | |
实施例7-64 | (T) | 0.58 | |
实施例7-65 | (J) | 0.54 | |
实施例7-66 | (K) | 0.60 | |
实施例7-67 | (L) | 0.56 | |
实施例7-68 | (M) | 0.54 | |
实施例7-69 | (N) | 0.54 | |
实施例7-70 | (O) | 0.57 | |
实施例7-71 | (P) | 0.60 | |
实施例7-72 | (S) | 0.55 | |
对照实施例7-5 | - | 0.30 |
表7-5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7-73 | 乙酸钆 | (A) | 0.54 |
实施例7-74 | (B) | 0.55 | |
实施例7-75 | (C) | 0.58 | |
实施例7-76 | (D) | 0.59 | |
实施例7-77 | (E) | 0.54 | |
实施例7-78 | (U) | 0.57 | |
实施例7-79 | (F) | 0.56 | |
实施例7-80 | (H) | 0.60 | |
实施例7-81 | (I) | 0.56 | |
实施例7-82 | (T) | 0.52 | |
实施例7-83 | (J) | 0.55 | |
实施例7-84 | (K) | 0.54 | |
实施例7-85 | (L) | 0.54 | |
实施例7-86 | (M) | 0.52 | |
实施例7-87 | (N) | 0.58 | |
实施例7-88 | (O) | 0.57 | |
实施例7-89 | (P) | 0.55 | |
实施例7-90 | (S) | 0.57 | |
对照实施例7-6 | - | 0.27 |
表8-1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8-1 | 乙酸锌 | (A) | 0.59 |
实施例8-2 | (B) | 0.62 | |
实施例8-3 | (D) | 0.59 | |
实施例8-4 | (E) | 0.63 | |
实施例8-5 | (U) | 0.57 | |
实施例8-6 | (F) | 0.61 | |
实施例8-7 | (H) | 0.57 | |
实施例8-8 | (I) | 0.55 | |
实施例8-9 | (Z) | 0.58 | |
实施例8-10 | (T) | 0.57 | |
实施例8-11 | (W) | 0.56 | |
实施例8-12 | (L) | 0.58 | |
实施例8-13 | (K) | 0.62 | |
实施例8-14 | (AA) | 0.62 | |
实施例8-15 | (J) | 0.60 | |
实施例8-16 | (BB) | 0.63 | |
实施例8-17 | (P) | 0.68 | |
实施例8-18 | (O) | 0.67 | |
对照实施例8-1 | - | 0.45 | |
对照实施例8-2 | - | (A) | 0.25 |
表8-2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8-19 | 乙酸镁 | (A) | 0.59 |
实施例8-20 | (B) | 0.54 | |
实施例8-21 | (D) | 0.56 | |
实施例8-22 | (E) | 0.55 | |
实施例8-23 | (U) | 0.60 | |
实施例8-24 | (F) | 0.55 | |
实施例8-25 | (H) | 0.51 | |
实施例8-26 | (I) | 0.58 | |
实施例8-27 | (Z) | 0.58 | |
实施例8-28 | (T) | 0.55 | |
实施例8-29 | (W) | 0.53 | |
实施例8-30 | (L) | 0.56 | |
实施例8-31 | (K) | 0.54 | |
实施例8-32 | (AA) | 0.56 | |
实施例8-33 | (J) | 0.55 | |
实施例8-34 | (BB) | 0.57 | |
实施例8-35 | (P) | 0.65 | |
实施例8-36 | (O) | 0.64 | |
对照实施例8-3 | - | 0.42 |
表8-3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8-37 | 乙酸钴 | (A) | 0.60 |
实施例8-38 | (B) | 0.57 | |
实施例8-39 | (D) | 0.52 | |
实施例8-40 | (E) | 0.50 | |
实施例8-41 | (U) | 0.51 | |
实施例8-42 | (F) | 0.55 | |
实施例8-43 | (H) | 0.50 | |
实施例8-44 | (I) | 0.55 | |
实施例8-45 | (Z) | 0.56 | |
实施例8-46 | (T) | 0.57 | |
实施例8-47 | (W) | 0.61 | |
实施例8-48 | (L) | 0.61 | |
实施例8-49 | (K) | 0.58 | |
实施例8-50 | (AA) | 0.57 | |
实施例8-51 | (J) | 0.55 | |
实施例8-52 | (BB) | 0.53 | |
实施例8-53 | (P) | 0.68 | |
实施例8-54 | (O) | 0.66 | |
对照实施例8-4 | - | 0.44 |
表9
金属化合物 | 添加剂 | IV(dl/g) | |
实施例9-1 | 乙酸铟 | (W) | 0.57 |
实施例9-2 | (T) | 0.56 | |
实施例9-3 | (BB) | 0.57 | |
实施例9-4 | (K) | 0.57 | |
实施例9-5 | (AA) | 0.59 | |
实施例9-6 | (L) | 0.53 | |
实施例9-7 | (X) | 0.51 | |
实施例9-8 | (O) | 0.63 | |
实施例9-9 | (P) | 0.65 | |
实施例9-10 | (B) | 0.55 | |
实施例9-11 | (CC) | 0.51 | |
实施例9-12 | (C) | 0.59 | |
实施例9-13 | (D) | 0.55 | |
实施例9-14 | (E) | 0.57 | |
实施例9-15 | (F) | 0.51 | |
实施例9-16 | (H) | 0.58 | |
实施例9-17 | (I) | 0.59 | |
实施例9-18 | (Z) | 0.53 | |
对照实施例9-1 | - | 0.39 | |
对照实施例9-2 | - | (W) | 0.25 |
表10-1
催化剂成分 | PET聚合催化剂量(mol%)) | IV(dl/g) | |
实施例10-1 | 乙酸钠醌茜素 | 0.050.05 | 0.51 |
实施例10-2 | 乙酸钾醌茜素 | 0.050.05 | 0.48 |
实施例10-3 | 乙酸铷脱氧茜素 | 0.050.05 | 0.45 |
实施例10-4 | 乙酸铯Calix[8]芳烃 | 0.050.05 | 0.52 |
实施例10-5 | 乙酰基丙酮酸铍桑色素 | 0.050.05 | 0.47 |
实施例10-6 | 乙酸硅桑色素 | 0.050.05 | 0.51 |
实施例10-7 | 乙酸铜Calix[8]芳烃 | 0.050.05 | 0.60 |
实施例10-8 | 乙酸钠Calix[8]芳烃 | 0.050.05 | 0.56 |
表10-2
催化剂成分 | PET聚合催化剂量(mol%)) | IV(dl/g) | |
对照实施例10-1 | 乙酸钠 | 0.05 | 0.27 |
对照实施例10-2 | 乙酸钾 | 0.05 | 0.27 |
对照实施例10-3 | 乙酸铷 | 0.05 | 0.29 |
对照实施例10-4 | 乙酸铯 | 0.05 | 0.29 |
对照实施例10-5 | 乙酰基丙酮酸铍 | 0.05 | 0.27 |
对照实施例10-6 | 乙酸硅 | 0.05 | 0.26 |
对照实施例10-7 | 乙酸铜 | 0.05 | 0.26 |
对照实施例10-8 | 醌茜素(A) | 0.05 | 0.25 |
对照实施例10-9 | 脱氧茜素(H) | 0.05 | 0.26 |
对照实施例10-10 | 桑色素(K) | 0.05 | 0.25 |
对照实施例10-11 | Calix[8]芳烃 | 0.05 | 0.27 |
对照实施例10-12 | 没有 | - | 0.25 |
对照实施例10-13 | 三氧化锑(参考) | 0.05 | 0.57 |
表11
催化剂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 |||
聚合时间(分) | 减少的粘度(dl/g) | |||
实施例 | 11-1 | 实施例1-92 | 40 | 0.92 |
11-2 | 实施例1-100 | 50 | 1.01 | |
11-3 | 实施例1-94 | 45 | 0.95 | |
11-4 | 实施例1-119 | 50 | 0.94 | |
11-5 | 实施例1-101 | 50 | 0.91 | |
11-6 | 实施例1-106 | 55 | 1.02 | |
11-7 | 实施例1-107 | 45 | 0.93 | |
11-8 | 实施例1-97 | 45 | 0.96 | |
11-9 | 实施例1-99 | 40 | 0.98 | |
11-10 | 实施例1-120 | 45 | 0.95 | |
11-11 | 实施例1-121 | 50 | 0.91 | |
11-12 | 实施例1-122 | 40 | 0.97 | |
11-13 | 实施例1-123 | 50 | 0.96 | |
11-14 | 实施例1-124 | 55 | 1.02 | |
11-15 | 实施例1-125 | 50 | 0.87 | |
11-16 | 实施例1-126 | 50 | 0.92 | |
11-17 | 实施例1-127 | 55 | 0.95 | |
11-18 | 实施例1-128 | 50 | 1.03 | |
11-19 | 实施例1-129 | 45 | 0.97 | |
11-20 | 实施例1-130 | 40 | 1.01 | |
11-21 | 实施例1-131 | 50 | 0.96 | |
11-22 | 实施例1-116 | 55 | 1.00 | |
11-23 | 实施例1-108 | 55 | 0.94 | |
11-24 | 实施例1-132 | 65 | 0.86 | |
11-25 | 实施例1-133 | 50 | 0.92 | |
11-26 | 实施例1-134 | 55 | 0.90 | |
对照实施例 | 11-1 | 对照实施例1-8 | 90 | 0.75 |
11-2 | 对照实施例1-24 | 90 | 0.43 | |
11-3 | 对照实施例1-25 | 90 | 0.38 |
表12
催化剂 | 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 |||
聚合时间(分) | IV(dl/g) | |||
实施例 | 12-1 | 实施例1-92 | 40 | 0.57 |
12-2 | 实施例1-100 | 45 | 0.58 | |
12-3 | 实施例1-94 | 40 | 0.57 | |
12-4 | 实施例1-119 | 45 | 0.56 | |
12-5 | 实施例1-101 | 45 | 0.54 | |
12-6 | 实施例1-106 | 45 | 0.56 | |
12-7 | 实施例1-107 | 45 | 0.57 | |
12-8 | 实施例1-97 | 45 | 0.55 | |
12-9 | 实施例1-99 | 40 | 0.60 | |
12-10 | 实施例1-120 | 45 | 0.56 | |
12-11 | 实施例1-121 | 45 | 0.53 | |
12-12 | 实施例1-122 | 40 | 0.60 | |
12-13 | 实施例1-123 | 50 | 0.51 | |
12-14 | 实施例1-124 | 45 | 0.58 | |
12-15 | 实施例1-125 | 55 | 0.50 | |
12-16 | 实施例1-126 | 55 | 0.52 | |
12-17 | 实施例1-127 | 50 | 0.57 | |
12-18 | 实施例1-128 | 40 | 0.58 | |
12-19 | 实施例1-129 | 45 | 0.58 | |
12-20 | 实施例1-130 | 40 | 0.62 | |
12-21 | 实施例1-131 | 45 | 0.55 | |
12-22 | 实施例1-116 | 45 | 0.55 | |
12-23 | 实施例1-108 | 45 | 0.56 | |
12-24 | 实施例1-132 | 60 | 0.50 | |
12-25 | 实施例1-133 | 55 | 0.53 | |
12-26 | 实施例1-134 | 45 | 0.59 | |
对照实施例 | 12-1 | 对照实施例1-8 | 120 | 0.56 |
12-2 | 对照实施例1-24 | 120 | 0.36 | |
12-3 | 对照实施例1-25 | 120 | 0.32 |
表13
催化剂 |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 |||
聚合时间(分) | IV(dl/g) | |||
实施例 | 13-1 | 实施例1-92 | 80 | 0.75 |
13-2 | 实施例1-100 | 75 | 0.68 | |
13-3 | 实施例1-94 | 80 | 0.70 | |
13-4 | 实施例1-119 | 75 | 0.77 | |
13-5 | 实施例1-101 | 75 | 0.72 | |
13-6 | 实施例1-106 | 85 | 0.81 | |
13-7 | 实施例1-107 | 80 | 0.73 | |
13-8 | 实施例1-97 | 80 | 0.75 | |
13-9 | 实施例1-99 | 75 | 0.81 | |
13-10 | 实施例1-120 | 80 | 0.74 | |
13-11 | 实施例1-121 | 80 | 0.73 | |
13-12 | 实施例1-122 | 75 | 0.82 | |
13-13 | 实施例1-123 | 80 | 0.80 | |
13-14 | 实施例1-124 | 75 | 0.72 | |
13-15 | 实施例1-125 | 80 | 0.74 | |
13-16 | 实施例1-126 | 80 | 0.73 | |
13-17 | 实施例1-127 | 80 | 0.81 | |
13-18 | 实施例1-128 | 85 | 0.82 | |
13-19 | 实施例1-129 | 75 | 0.78 | |
13-20 | 实施例1-130 | 75 | 0.84 | |
13-21 | 实施例1-131 | 75 | 0.76 | |
13-22 | 实施例1-116 | 80 | 0.81 | |
13-23 | 实施例1-108 | 80 | 0.75 | |
13-24 | 实施例1-132 | 85 | 0.67 | |
13-25 | 实施例1-133 | 80 | 0.71 | |
13-26 | 实施例1-134 | 85 | 0.73 | |
对照实施例 | 13-1 | 对照实施例1-8 | 150 | 0.58 |
13-2 | 对照实施例1-24 | 180 | 0.31 | |
13-3 | 对照实施例1-25 | 180 | 0.25 |
表14
催化剂 | CHDM改性的聚酯 | |||
聚合时间(分) | 减少的粘度(dl/g) | |||
实施例 | 14-1 | 实施例1-92 | 70 | 0.84 |
14-2 | 实施例1-100 | 65 | 0.78 | |
14-3 | 实施例1-94 | 70 | 0.75 | |
14-4 | 实施例1-119 | 70 | 0.82 | |
14-5 | 实施例1-101 | 70 | 0.76 | |
14-6 | 实施例1-106 | 75 | 0.85 | |
14-7 | 实施例1-107 | 75 | 0.82 | |
14-8 | 实施例1-97 | 70 | 0.73 | |
14-9 | 实施例1-99 | 60 | 0.81 | |
14-10 | 实施例1-120 | 65 | 0.78 | |
14-11 | 实施例1-121 | 65 | 0.75 | |
14-12 | 实施例1-122 | 60 | 0.83 | |
14-13 | 实施例1-123 | 65 | 0.81 | |
14-14 | 实施例1-124 | 60 | 0.77 | |
14-15 | 实施例1-125 | 65 | 0.72 | |
14-16 | 实施例1-126 | 65 | 0.74 | |
14-17 | 实施例1-127 | 60 | 0.78 | |
14-18 | 实施例1-128 | 65 | 0.84 | |
14-19 | 实施例1-129 | 60 | 0.77 | |
14-20 | 实施例1-130 | 60 | 0.85 | |
14-21 | 实施例1-131 | 65 | 0.81 | |
14-22 | 实施例1-116 | 65 | 0.73 | |
14-23 | 实施例1-108 | 65 | 0.77 | |
14-24 | 实施例1-132 | 75 | 0.68 | |
14-25 | 实施例1-133 | 70 | 0.76 | |
14-26 | 实施例1-134 | 75 | 0.75 | |
对照实施例 | 14-1 | 对照实施例1-8 | 140 | 0.66 |
14-2 | 对照实施例1-24 | 150 | 0.32 | |
14-3 | 对照实施例1-25 | 150 | 0.29 |
表15
使用的催化剂 | PET膜中的异物(片/克) | ||
实施例 | 15-1 | 实施例1-92 | 21 |
15-2 | 实施例1-100 | 25 | |
15-3 | 实施例1-94 | 12 | |
15-4 | 实施例1-119 | 3 | |
15-5 | 实施例1-101 | 24 | |
15-6 | 实施例1-106 | 35 | |
15-7 | 实施例1-107 | 23 | |
15-8 | 实施例1-97 | 10 | |
15-9 | 实施例1-99 | 15 | |
15-10 | 实施例1-120 | 5 | |
15-11 | 实施例1-121 | 4 | |
15-12 | 实施例1-122 | 8 | |
15-13 | 实施例1-123 | 10 | |
15-14 | 实施例1-124 | 7 | |
15-15 | 实施例1-125 | 5 | |
15-16 | 实施例1-126 | 4 | |
15-17 | 实施例1-127 | 25 | |
15-18 | 实施例1-128 | 24 | |
15-19 | 实施例1-129 | 15 | |
15-20 | 实施例1-130 | 19 | |
15-21 | 实施例1-131 | 12 | |
15-22 | 实施例1-116 | 14 | |
15-23 | 实施例1-108 | 10 | |
15-24 | 实施例1-132 | 6 | |
15-25 | 实施例1-133 | 3 | |
15-26 | 实施例1-134 | 12 | |
对照实施例 | 15-1 | 对照实施例1-8 | 5 |
15-2 | 对照实施例1-24 | - | |
15-3 | 对照实施例1-25 | - | |
15-4 | 对照实施例1-26 | 65 |
表16
使用的催化剂 | 模制PET片的混浊(%) | ||
实施例 | 16-1 | 实施例1-92 | 4.7 |
16-2 | 实施例1-100 | 3.5 | |
16-3 | 实施例1-94 | 4.3 | |
16-4 | 实施例1-119 | 3.2 | |
16-5 | 实施例1-101 | 3.3 | |
16-6 | 实施例1-106 | 4.5 | |
16-7 | 实施例1-107 | 5.3 | |
16-8 | 实施例1-97 | 3.7 | |
16-9 | 实施例1-99 | 3.1 | |
16-10 | 实施例1-120 | 3.3 | |
16-11 | 实施例1-121 | 2.8 | |
16-12 | 实施例1-122 | 2.7 | |
16-13 | 实施例1-123 | 3.6 | |
16-14 | 实施例1-124 | 4.1 | |
16-15 | 实施例1-125 | 3.8 | |
16-16 | 实施例1-126 | 4.5 | |
16-17 | 实施例1-127 | 4.6 | |
16-18 | 实施例1-128 | 6.9 | |
16-19 | 实施例1-129 | 4.4 | |
16-20 | 实施例1-130 | 3.2 | |
16-21 | 实施例1-131 | 4.0 | |
16-22 | 实施例1-116 | 3.7 | |
16-23 | 实施例1-108 | 4.5 | |
16-24 | 实施例1-132 | 5.7 | |
16-25 | 实施例1-133 | 3.8 | |
16-26 | 实施例1-134 | 4.4 | |
对照实施例 | 16-1 | 对照实施例1-8 | 2.7 |
16-2 | 对照实施例1-24 | - | |
16-3 | 对照实施例1-25 | - | |
16-4 | 对照实施例1-26 | 24.5 |
表17
使用的催化剂 | PET纤维中的异物(片/克) | ||
实施例 | 17-1 | 实施例1-92 | 0 |
17-2 | 实施例1-100 | 0 | |
17-3 | 实施例1-94 | 1 | |
17-4 | 实施例1-119 | 1 | |
17-5 | 实施例1-101 | 0 | |
17-6 | 实施例1-106 | 1 | |
17-7 | 实施例1-107 | 1 | |
17-8 | 实施例1-97 | 1 | |
17-9 | 实施例1-99 | 0 | |
17-10 | 实施例1-120 | 0 | |
17-11 | 实施例1-121 | 0 | |
17-12 | 实施例1-122 | 0 | |
17-13 | 实施例1-123 | 1 | |
17-14 | 实施例1-124 | 0 | |
17-15 | 实施例1-125 | 0 | |
17-16 | 实施例1-126 | 0 | |
17-17 | 实施例1-127 | 1 | |
17-18 | 实施例1-128 | 0 | |
17-19 | 实施例1-129 | 0 | |
17-20 | 实施例1-130 | 1 | |
17-21 | 实施例1-131 | 0 | |
17-22 | 实施例1-116 | 0 | |
17-23 | 实施例1-108 | 0 | |
17-24 | 实施例1-132 | 2 | |
17-25 | 实施例1-133 | 0 | |
17-26 | 实施例1-134 | 0 | |
对照实施例 | 17-1 | 对照实施例1-8 | 0 |
17-2 | 对照实施例1-24 | - | |
17-3 | 对照实施例1-25 | - | |
17-4 | 对照实施例1-26 | 15 |
表18
催化剂 | CHDM改性的聚酯 | |||
聚合时间(分) | IV(dl/g) | |||
实施例 | 18-1 | 实施例1-92 | 74 | 0.63 |
18-2 | 实施例1-100 | 80 | 0.61 | |
18-3 | 实施例1-94 | 78 | 0.61 | |
18-4 | 实施例1-119 | 104 | 0.62 | |
18-5 | 实施例1-101 | 87 | 0.62 | |
18-6 | 实施例1-106 | 80 | 0.63 | |
18-7 | 实施例1-107 | 81 | 0.61 | |
18-8 | 实施例1-97 | 94 | 0.61 | |
18-9 | 实施例1-99 | 71 | 0.62 | |
18-10 | 实施例1-120 | 99 | 0.62 | |
18-11 | 实施例1-121 | 105 | 0.61 | |
18-12 | 实施例1-122 | 70 | 0.61 | |
18-13 | 实施例1-123 | 95 | 0.61 | |
18-14 | 实施例1-124 | 102 | 0.63 | |
18-15 | 实施例1-125 | 104 | 0.62 | |
18-16 | 实施例1-126 | 108 | 0.62 | |
18-17 | 实施例1-127 | 93 | 0.61 | |
18-18 | 实施例1-128 | 84 | 0.61 | |
18-19 | 实施例1-129 | 102 | 0.61 | |
18-20 | 实施例1-130 | 69 | 0.62 | |
18-21 | 实施例1-131 | 79 | 0.62 | |
18-22 | 实施例1-116 | 96 | 0.61 | |
18-23 | 实施例1-108 | 90 | 0.61 | |
18-24 | 实施例1-132 | 141 | 0.61 | |
18-25 | 实施例1-133 | 120 | 0.61 | |
18-26 | 实施例1-134 | 87 | 0.62 | |
对照实施例 | 18-1 | 对照实施例1-8 | 205 | 0.60 |
18-2 | 对照实施例1-24 | - | - | |
18-3 | 对照实施例1-25 | - | - | |
18-4 | 对照实施例1-26 | 88 | 0.63 |
表19
催化剂 | 改性的PET | |||
聚合时间(分) | IV(dl/g) | |||
实施例 | 19-1 | 实施例1-92 | 80 | 0.55 |
19-2 | 实施例1-100 | 90 | 0.56 | |
19-3 | 实施例1-94 | 90 | 0.57 | |
19-4 | 实施例1-119 | 120 | 0.55 | |
19-5 | 实施例1-101 | 100 | 0.58 | |
19-6 | 实施例1-106 | 90 | 0.58 | |
19-7 | 实施例1-107 | 90 | 0.56 | |
19-8 | 实施例1-97 | 105 | 0.56 | |
19-9 | 实施例1-99 | 80 | 0.58 | |
19-10 | 实施例1-120 | 115 | 0.56 | |
19-11 | 实施例1-121 | 120 | 0.59 | |
19-12 | 实施例1-122 | 80 | 0.57 | |
19-13 | 实施例1-123 | 110 | 0.60 | |
19-14 | 实施例1-124 | 115 | 0.58 | |
19-15 | 实施例1-125 | 115 | 0.57 | |
19-16 | 实施例1-126 | 125 | 0.57 | |
19-17 | 实施例1-127 | 105 | 0.59 | |
19-18 | 实施例1-128 | 95 | 0.57 | |
19-19 | 实施例1-129 | 115 | 0.58 | |
19-20 | 实施例1-130 | 80 | 0.58 | |
19-21 | 实施例1-131 | 90 | 0.57 | |
19-22 | 实施例1-116 | 105 | 0.56 | |
19-23 | 实施例1-108 | 100 | 0.56 | |
19-24 | 实施例1-132 | 160 | 0.55 | |
19-25 | 实施例1-133 | 135 | 0.57 | |
19-26 | 实施例1-134 | 100 | 0.56 | |
对照实施例 | 19-1 | 对照实施例1-8 | 200 | 0.55 |
19-2 | 对照实施例1-24 | - | - | |
19-3 | 对照实施例1-25 | - | - | |
19-4 | 对照实施例1-26 | 95 | 0.57 |
表19
催化剂 | 阻燃PET | |||
聚合时间(分) | IV(dl/g) | |||
实施例 | 20-1 | 实施例1-92 | 80 | 0.62 |
20-2 | 实施例1-100 | 95 | 0.63 | |
20-3 | 实施例1-94 | 85 | 0.62 | |
20-4 | 实施例1-119 | 110 | 0.65 | |
20-5 | 实施例1-101 | 95 | 0.64 | |
20-6 | 实施例1-106 | 85 | 0.61 | |
20-7 | 实施例1-107 | 85 | 0.61 | |
20-8 | 实施例1-97 | 105 | 0.64 | |
20-9 | 实施例1-99 | 80 | 0.64 | |
20-10 | 实施例1-120 | 115 | 0.63 | |
20-11 | 实施例1-121 | 120 | 0.63 | |
20-12 | 实施例1-122 | 80 | 0.65 | |
20-13 | 实施例1-123 | 115 | 0.63 | |
20-14 | 实施例1-124 | 125 | 0.65 | |
20-15 | 实施例1-125 | 120 | 0.64 | |
20-16 | 实施例1-126 | 125 | 0.63 | |
20-17 | 实施例1-127 | 110 | 0.64 | |
20-18 | 实施例1-128 | 90 | 0.63 | |
20-19 | 实施例1-129 | 115 | 0.65 | |
20-20 | 实施例1-130 | 80 | 0.65 | |
20-21 | 实施例1-131 | 90 | 0.64 | |
20-22 | 实施例1-116 | 100 | 0.63 | |
20-23 | 实施例1-108 | 105 | 0.63 | |
20-24 | 实施例1-132 | 150 | 0.61 | |
20-25 | 实施例1-133 | 130 | 0.62 | |
20-26 | 实施例1-134 | 100 | 0.62 | |
对照实施例 | 20-1 | 对照实施例1-8 | 195 | 0.62 |
20-2 | 对照实施例1-24 | - | - | |
20-3 | 对照实施例1-25 | - | - | |
20-4 | 对照实施例1-26 | 95 | 0.63 |
Claims (89)
1.一种不含有锑或锗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1和/或式2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1:Ar-O-
式2:Ar-N<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选自式5-12表示的部分:
式5:
式6:
式7:
式8:
式9:
式10:
式11:
式12:
在不除去或灭活所述催化剂条件下,该聚酯聚合催化剂活性参数(AP)符合下示的式[1],应用其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热稳定度(TD)符合下示的式[2]:
[1]AP(分)<2T(分)
其中AP为应用该催化剂在275℃、13.33帕斯卡的减压下得到特性粘度为0.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所需的时间(分),T为当三氧化锑用作催化剂时观察到的AP,三氧化锑的加入量基于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酸成分的量为0.05mol%锑原子;和
[2]TD(%)<25
其中TD为在将1g初始特性粘度为0.6dl/g的PET在氮气、300℃温度下熔化状态下在玻璃管中保持2小时后,再将PET在130℃、真空下干燥12小时后的特性粘度降低的百分量。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其化合物的成分。
3.按照权利要求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为选自Li、Na、K、Rb、Cs、Be、Mg、Ca、Sr和Ba中的至少一种。
4.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Al、Ga、Tl、Pb、Bi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5.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Tl、Pb、Bi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6.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Cr、Ni、Mo、Tc、Re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7.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Cr、Ni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8.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Sc、Y、Zr、Hf、V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9.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Sc、Y、Zr、Hf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Ru、Rh、Pd、Os、Ir、Pt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Ru、Pd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12.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Cu、Ag、Au、Cd、Hg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13.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Cu、Ag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14.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镧系元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15.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La、Ce、Sm、Eu、Gd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16.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In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17.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Mn、Co、Zn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18.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Fe、Nb、Ta、W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19.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Fe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20.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Si、Te、B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22.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1和/或式2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1:Ar-O-
式2:Ar-N<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选自式5-12表示的部分:
式5:
式6:
式7:
式8:
式9:
式10:
式11:
式12:
23.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其化合物的成分。
24.按照权利要求23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为选自Li、Na、K、Rb、Cs、Be、Mg、Ca、Sr和Ba中的至少一种。
25.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Al、Ga、Tl、Pb、Bi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26.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Tl、Pb、Bi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27.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Cr、Ni、Mo、Tc、Re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28.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Cr、Ni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29.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Sc、Y、Zr、Hf、V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30.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Sc、Y、Zr、Hf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31.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Ru、Rh、Pd、Os、Ir、Rt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32.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Ru、Pd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33.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Cu、Ag、Au、Cd、Hg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34.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Cu、Ag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35.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镧系元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36.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La、Ce、Sm、Eu、Gd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37.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In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38.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少一种选自Mn、Co、Zn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39.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Fe、Nb、Ta、W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40.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Fe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41.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Si、Te、B及其化合物的成分。
42.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中含有式1和/或式2表示部分的每个化合物为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部分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X1、X2和X3每一个独立表示氢、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
43.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13和14表示的化合物:
式13:
式14:
其中每个R1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R2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Y相同或不同,表示直接键合,C1-C10亚烷基基团,-(亚烷基)-O-,-(亚烷基)-S-,-O-,-S-,-SO2-,-CO-或-COO-,n表示1-100的整数,每个a和c为1-3的整数,每个b和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1≤a+b≤5,1≤c+d≤4,每个d可以相同或不同。
44.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I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15和16表示的化合物:
式15:
式16:
其中每个R1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R2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Y相同或不同,表示直接键合,C1-C10亚烷基基团,-(亚烷基)-O-,-(亚烷基)-S-,-O-,-S-,-SO2-,-CO-或-COO-,每个n相同或不同,并表示1-100的整数,每个c相同或不同,为1-3的整数,每个d相同或不同,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1≤c+d≤4。
45.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17和18表示的化合物:
式17:
式18:
其中每个R1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Y相同或不同,表示直接键合,C1-C10亚烷基基团,-(亚烷基)-O-,-(亚烷基)-S-,-O-,-S-,-SO2-,-CO-或-COO-,n表示1-100的整数,c为1-3的整数,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1≤c+d≤4,每个d可以相同或不同。
46.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19和式20表示的化合物,式21和式22表示的化合物:
式19:
式20:
式21:
式22: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j和b为0或1-3的整数,每个m和d为0或1-2的整数,条件是0≤j+b≤4,0≤m+d≤2,和1≤j+m≤5。
47.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23和24表示的化合物,式25和式26表示的化合物,或者式27和式28表示的化合物:
式23:
式24:
式25:
式26:
式27:
式28: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a为1-3的整数,b为0或1-3的整数,每个p和q为0或1-2的整数,条件是1≤a+b≤4和0≤p+q≤2。
48.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29和式30表示的化合物,式31和式32表示的化合物:
式29:
式30:
式31:
式32: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a为1-3的整数,b为0或1-3的整数,每个c和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1≤a+b≤4和0≤c+d≤3。
49.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33和式34表示的化合物,式35和式36表示的化合物:
式33:
式34: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3-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j、b、c和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0≤j+b≤4,0≤c+d≤4,和1≤j+c≤6,
式35:
式36: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Y表示直接键合,C1-C10亚烷基基团,-(亚烷基)-O-,-(亚烷基)-S-,-O-,-S-,-SO2-,-CO-或-COO-,每个j、b、c、d、e、f、g和h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0≤j+b≤4,0≤c+d≤3,0≤e+f≤4,0≤g+h≤3,和1≤j+c+e+g≤12。
50.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37和式38表示的化合物:
式37:
式38: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j、b、e和f为0或1-3的整数,每个p和q为0或1-2的整数,条件是0≤j+b≤4,0≤p+q≤2,0≤e+f≤4,和1≤j+p+e≤8。
51.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39和式40表示的化合物:
式39:
式40: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k、l、p和q为0或1-2的整数,条件是0≤k+l≤2,0≤p+q≤2,和1≤k+p≤4。
52.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41和式42表示的化合物:
式41:
式42: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k和1为0或1-2的整数,每个c和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0≤k+1≤2,0≤c+d≤4,和1≤k+c≤5。
53.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43和式44表示的化合物:
式43:
式44:
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表示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卤素基团,羧基基团或其酯,甲酰基基团,酰基基团,由(酰基)-O-表示的基团,氨基基团,一或二烷基氨基基团,酰胺基团,羟基基团,烷氧基基团,烷基硫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硝基基团,氰基基团或硫氰基基团,每个X相同或不同,表示氢,C1-C20烃基基团,带有羟基基团或卤素基团的C1-C20烃基基团,酰基基团,含磺酰基基团,含磷酰基基团,或含醚键烃基基团,每个j、b、c和d为0或1-3的整数,条件是0≤j+b≤4,0≤c+d≤4,和1≤j+c≤6。
54.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45表示的2,2’-双酚或式46表示的2-氨基联苯的化合物:
式45:
式46:
55.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47表示的2,2’-二羟基二苯基醚、式48表示的2,2’-硫双(4-t-辛基酚)或式49表示的2,2’-亚甲基双(6-叔-丁基-对-甲酚)的化合物:
式47:
式48:
式49:
56.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50表示的亚甲基桥连线型酚化合物(二聚物至100聚物的混合物)或式51表示的亚甲基桥连线型对-叔-丁基酚化合物(二聚物至100聚物的混合物)的化合物:
式50:
其中n为1-99的整数,
式51:
其中n为1-99的整数。
57.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52表示的杯[4]芳烃、式53表示的杯[6]芳烃、式54表示的杯[8]芳烃、式55表示的对-叔-丁基杯[4]芳烃、式56表示的对-叔-丁基杯[6]芳烃、或式57表示的对-叔-丁基杯[8]芳烃的化合物:
式52:
式53:
式54:
式55:
式56:
式57:
58.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58表示的6,7-二羟香豆素、式59表示的7-氨基-4-甲基-香豆素的化合物:
式58:
式59:
59.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60表示的5,7-二羟黄酮、式61表示的桑色素、或式62表示的2-氨基色酮的化合物:
式60:
式61:
式62:
60.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1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63表示的表儿茶素或式64表示的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化合物:
式63:
式64:
61.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65表示的4,5-二羟基萘-2,7-二磺酸二钠、式66表示的1,8-二氨基萘、式67表示的萘酚AS、式68表示的1,1’-二-2-萘酚、或式69表示的1,1’-二萘基-2,2’-二胺的化合物:
式65:
式66:
式67:
式68:
式69:
62.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70表示的脱氧茜素、式71表示的9,10-二甲氧基蒽、或式72表示的2-氨基蒽的化合物:
式70:
式71:
式72:
63.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73表示的2,5-二羟基苯醌的化合物:
式73:
64.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74表示的5,8-二羟基-1,4-萘醌或式75表示的2-氨基萘醌的化合物:
式74:
式75:
65.一种聚酯聚合催化剂,它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不含有锑或锗的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的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含金属成分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及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有机化合物成分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有式3和/或式4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式3:Ar-O-X1
式4: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其中含有所述式3和/或式4表示结构的化合物为选自式76表示的醌茜素、式77表示的茜素、式78表示的醌茜、式79表示的蒽绛酚、式80表示的大黄素、式81表示的1,4-二氨基蒽醌、式82表示的1,8-二氨基-4,5-二羟基蒽醌、或式83表示的酸性蓝25的化合物:
式76:
式77:
式78:
式79:
式80:
式81:
式82:
式83:
66.一种本质上具有催化活性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包括至少两种成分,第一种成分本质上不具有聚酯聚合催化活性,第二种成分本质上不具有聚酯聚合催化活性,其中所述第一种成分是金属和/或金属化合物,其中所述金属是选自Li、Na、K、Rb、Cs、Be、Mg、Ca、Sr、Ba、Al、Ga、Tl、Pb、Bi、Cr、Ni、Mo、Tc、Re、Sc、Y、Zr、Hf、V、Ru、Rh、Pd、Ir、Pt、Cu、Ag、Au、Cd、Hg、La、Ce、Sm、Eu、Gd、Mn、Co、Zn、In、Fe、Nb、Ta、W、Si的至少一种;而所述第二种成分是有机化合物成分,其是选自含有式1和/或式2表示的部分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式1:Ar-O-
式2:Ar-N<
其中Ar表示芳基基团,选自式5-12表示的部分:
式5:
式6:
式7:
式8:
式9:
式10:
式11:
式12:
其中本质上具有催化活性的聚酯聚合催化剂是指符合以下关系式:AP(分)<2T(分)的那些,其中AP为应用该催化剂在275℃、13.33帕斯卡的减压下得到特性粘度为0.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所需的时间(分),T为当三氧化锑用作催化剂时观察到的AP,三氧化锑的加入量基于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酸成分的量为0.05mol%锑原子;对于聚酯聚合本质上不具有催化活性的成分是指活性参数限制(LP)符合以下关系式:LP(分)>2T(分)的那些,其中LP为应用上述方法聚合得到特性粘度为0.3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需的时间(分)。
67.按照权利要求66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在制备聚酯中的应用。
68.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在制备聚酯中的应用。
69.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在制备聚酯中的应用。
70.按照权利要求69的应用,其中所述聚酯的二羧酸成分主要组成为对苯二酸和萘二羧酸中的至少一个。
71.按照权利要求69或70的应用,其中所述聚酯的二醇成分主要组成为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中的至少一个。
72.按照权利要求69的应用,其中所述聚酯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73.按照权利要求69的应用,其中所述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74.按照权利要求69的应用,其中所述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75.按照权利要求69的应用,其中所述聚酯为环己烷二甲醇共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76.应用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酯的方法。
77.应用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酯的方法。
78.按照权利要求77的制备聚酯的方法,其中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被同时加入。
79.按照权利要求77的制备聚酯的方法,其中含金属成分和有机化合物成分以一定间隔被加入。
80.按照权利要求77的制备聚酯的方法,其二羧酸成分主要组成为对苯二酸和萘二羧酸中的至少一个。
81.按照权利要求77或78的制备聚酯的方法,其二醇成分主要组成为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中的至少一个。
82.应用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的方法。
83.应用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的方法。
84.应用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方法。
85.应用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方法。
86.应用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方法。
87.应用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方法。
88.应用按照权利要求1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环己烷二甲醇共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方法。
89.应用按照权利要求22的聚酯聚合催化剂制备环己烷二甲醇共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0269298 | 1998-10-23 | ||
JP302692/1998 | 1998-10-23 | ||
JP328598/1998 | 1998-11-18 | ||
JP32859898A JP2000154241A (ja) | 1998-11-18 | 1998-11-18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 |
JP328597/1998 | 1998-11-18 | ||
JP328596/1998 | 1998-11-18 | ||
JP32859698A JP3722260B2 (ja) | 1998-11-18 | 1998-11-18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 |
JP10328597A JP2000154240A (ja) | 1998-11-18 | 1998-11-18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 |
JP34745198A JP2000169569A (ja) | 1998-12-07 | 1998-12-07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 |
JP347450/1998 | 1998-12-07 | ||
JP34745098A JP2000169568A (ja) | 1998-12-07 | 1998-12-07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 |
JP347451/1998 | 1998-12-07 | ||
JP34897098A JP2000169570A (ja) | 1998-12-08 | 1998-12-08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 |
JP348970/1998 | 1998-12-08 | ||
JP10449099A JP4482772B2 (ja) | 1999-04-12 | 1999-04-12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JP104490/1999 | 1999-04-12 | ||
JP11134878A JP2000319371A (ja) | 1999-05-14 | 1999-05-14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並びに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JP134878/1999 | 1999-05-14 | ||
JP135258/1999 | 1999-05-17 | ||
JP13525899A JP2000327763A (ja) | 1999-05-17 | 1999-05-17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並びに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JP257900/1999 | 1999-09-10 | ||
JP25790099A JP2001081169A (ja) | 1999-09-10 | 1999-09-10 | 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6403199A JP2001081163A (ja) | 1999-09-17 | 1999-09-17 |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64032/1999 | 1999-09-17 | ||
JP26403299A JP2001081164A (ja) | 1999-09-17 | 1999-09-17 |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6402999A JP2001081162A (ja) | 1999-09-17 | 1999-09-17 | ポリプロピ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64029/1999 | 1999-09-17 | ||
JP264031/1999 | 1999-09-17 | ||
JP265716/1999 | 1999-09-20 | ||
JP26571699A JP2001089556A (ja) | 1999-09-20 | 1999-09-20 | 中空成形品用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ポリエステル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中空成形品 |
JP26742099A JP4314504B2 (ja) | 1999-09-21 | 1999-09-21 | シクロヘキサンジメタノールのコ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67420/1999 | 1999-09-21 | ||
JP270792/1999 | 1999-09-24 | ||
JP27079599A JP4348580B2 (ja) | 1999-09-24 | 1999-09-24 | 産業資材用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7079399A JP2001089936A (ja) | 1999-09-24 | 1999-09-24 |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7079499A JP4348579B2 (ja) | 1999-09-24 | 1999-09-24 |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7079299A JP2001089934A (ja) | 1999-09-24 | 1999-09-24 | 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70793/1999 | 1999-09-24 | ||
JP270794/1999 | 1999-09-24 | ||
JP270795/1999 | 1999-09-24 | ||
JP11277399A JP2000191764A (ja) | 1998-10-23 | 1999-09-29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ならびに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JP277399/1999 | 1999-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30672A CN1330672A (zh) | 2002-01-09 |
CN1177882C true CN1177882C (zh) | 2004-12-01 |
Family
ID=2758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14312X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7882C (zh) | 1998-10-23 | 1999-10-25 | 聚酯的聚合催化剂、聚酯和用于制备聚酯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01373B1 (zh) |
EP (1) | EP1153953B1 (zh) |
CN (1) | CN1177882C (zh) |
AT (1) | ATE413424T1 (zh) |
WO (1) | WO20000248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27117B1 (en) | 1999-08-24 | 2004-12-01 |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for polyesters, polyesters produced with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polyesters |
CN1230458C (zh) | 2000-01-05 | 2005-12-07 |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 聚酯聚合催化剂、使用该催化剂制备的聚酯以及聚酯的制备方法 |
EP1327648B1 (en) | 2000-09-12 | 2007-06-13 |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for polyester, polyester produced with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
CA2437220C (en) | 2001-02-23 | 2009-11-17 |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 Polyester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polyester produced by us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
CN101029126B (zh) * | 2001-02-23 | 2012-08-29 |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 聚酯聚合催化剂、利用其制得的聚酯和聚酯的制造方法 |
JP2002275256A (ja) * | 2001-03-19 | 2002-09-25 | Tendou Seiyaku Kk | 乳酸オリゴマーの製造方法 |
US6953768B2 (en) | 2002-11-26 | 2005-10-11 | Teck Cominco Metals Ltd. | Multi-component catalyst system for the polycondensation manufacture of polyesters |
EP1672000A1 (en) * | 2003-10-08 | 2006-06-21 | Aies Co., Ltd. |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or molding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US7745368B2 (en) | 2006-07-28 | 2010-06-29 |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 Non-precipitating alkali/alkaline earth metal and aluminum compositions made with organic hydroxyacids |
US7709593B2 (en) | 2006-07-28 | 2010-05-04 |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 Multiple feeds of catalyst metals to a polyester production process |
US7709595B2 (en) | 2006-07-28 | 2010-05-04 |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 Non-precipitating alkali/alkaline earth metal and aluminum solutions made with polyhydroxyl ether solvents |
CN101946032B (zh) * | 2009-01-16 | 2013-03-20 |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 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该聚酯纤维的轮胎帘线、轮胎、皮带增强用纤维材料及皮带 |
KR101660076B1 (ko) * | 2009-06-05 | 2016-09-26 |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용기의 랩어라운드 라벨용 이축배향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용기의 랩어라운드용 라벨 |
US8513454B2 (en) * | 2011-12-08 | 2013-08-20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Preparation of (phosphonyl) aromatic diesters and acids |
US8722846B2 (en) | 2011-12-08 | 2014-05-13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Preparation of homopolymer and copolymers of (phosphonyl)aromatic diesters and acids |
KR101554317B1 (ko) * | 2013-05-24 | 2015-09-1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아크롤레인 및 아크릴산 제조용 링 촉매 및 이의 용도 |
US20160130394A1 (en) * | 2014-11-07 | 2016-05-12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Isoflavone-based polymer, lens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the same |
US10011549B2 (en) * | 2015-07-06 | 2018-07-03 | Robert Bosch Gmbh |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agents for pH modulation in biological buffers |
DE202015005969U1 (de) | 2015-08-27 | 2015-09-28 | Carl Freudenberg Kg | Vliesstoff umfassend antimonfreien Polyester |
TWI579334B (zh) * | 2015-11-24 | 2017-04-21 |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 Modified copolyester composition |
EP3466389B1 (en) | 2017-10-06 | 2020-05-20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 carded resin-bonded nonwoven web with fibers comprising antimony-fre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EP3466385B1 (en) | 2017-10-06 | 2020-05-27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 or wipe comprising a nonwoven material with bicomponent fibers comprising antimony-fre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EP3466388B1 (en) | 2017-10-06 | 2020-05-20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 nonwoven material with antimony-fre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JP7530370B2 (ja) | 2018-10-08 | 2024-08-07 | イーストマン ケミカル カンパニー | 樹脂混合物製の結晶化可能な収縮性フィルムおよび熱成形性シート |
CN110639617B (zh) * | 2019-10-11 | 2020-12-01 | 江南大学 | 有机-金属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mpv反应中的应用 |
CN110655497B (zh) * | 2019-10-11 | 2021-07-27 | 江南大学 | 一种有机-金属催化剂一锅法制备γ-戊内酯的方法 |
WO2021192962A1 (ja) * | 2020-03-26 | 2021-09-30 | 東洋紡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ポリエステル樹脂製ブロー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CN119505210A (zh) * | 2025-01-15 | 2025-02-25 | 安徽永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不含锡环保型聚酯树脂的制备工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29651A (en) * | 1964-08-10 | 1967-07-04 | Monsanto Co | Phenylene antimonate iii polyester catalysts |
US3528945A (en) * | 1967-08-30 | 1970-09-15 | Fmc Corp | Acetylacetonates as polycondensation catalysts in the direct esterifica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esters |
US3528946A (en) * | 1967-08-30 | 1970-09-15 | Fmc Corp | Acetylacetonates as polycondensation catalysts in transesterifica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esters |
US3533973A (en) * | 1968-11-04 | 1970-10-13 | Fmc Corp | Polyester polyconden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tic amount of a trivalent aluminum salt |
GB1348146A (en) | 1971-05-17 | 1974-03-13 | Ici Ltd | Polyesters |
US4101517A (en) | 1977-02-22 | 1978-07-18 | Monsanto Company | Preparation of polyesters of 1,2-bis(hydroxyphenyl)ethanes and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s |
JPS6053532A (ja) * | 1983-09-01 | 1985-03-27 | Mitsubishi Chem Ind Ltd |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JPS6054326B2 (ja) | 1984-03-15 | 1985-11-29 | 株式会社クラレ | 酸化チタンを含む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US4565845A (en) * | 1984-09-05 | 1986-01-21 |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and block copolymer thereof |
JPS61101527A (ja) | 1984-10-24 | 1986-05-20 | Toray Ind Inc |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US4829113A (en) | 1986-02-25 | 1989-05-09 | Celanese Corporation | Stabilized aromatic polyester compositions |
USH766H (en) | 1989-05-31 | 1990-04-03 | Hoechst Celanese Corp. | Polyarylate compositions |
JPH03231918A (ja) * | 1990-02-07 | 1991-10-15 | Teijin Ltd |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
JPH043409A (ja) * | 1990-04-20 | 1992-01-08 | Elna Co Ltd | 電解コンデンサ用アルミニウム箔のエッチング方法 |
JP2707807B2 (ja) * | 1990-06-19 | 1998-02-0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圧電トランスdc/dcコンバータ |
JP2671568B2 (ja) * | 1990-06-19 | 1997-10-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
US5210155A (en) | 1990-08-24 | 1993-05-11 |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 Phenol terminated diester composition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polyester polymers or alkyd polymers, and curabl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ame |
KR940010346B1 (ko) | 1991-06-12 | 1994-10-22 |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 폴리부틸렌테레프탈레이트계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
JP3200943B2 (ja) | 1992-04-13 | 2001-08-20 | 東レ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US5260246A (en) * | 1992-09-18 | 1993-11-09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Catalyst system for nylon 6 synthesis |
EP0622390B1 (en) * | 1993-04-27 | 1999-12-01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by ring-opening copolymerization |
JP3254309B2 (ja) * | 1993-08-17 | 2002-02-04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高分子量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
ES2112046T3 (es) | 1994-02-21 | 1998-03-16 | Degussa | Procedimiento para teñir fibras de poli(tereftalato de trimetileno) asi como uso de fibras teñidas obtenidas segun este procedimiento. |
US5554720A (en) | 1994-12-21 | 1996-09-10 |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 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polymers containing aryl thioethers and having reduced fluorescene |
JP3055001B2 (ja) * | 1995-07-14 | 2000-06-19 | 日本コーンスターチ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グラフト重合澱粉アロイ |
JP2742892B2 (ja) * | 1995-03-03 | 1998-04-22 | 日本コーンスターチ株式会社 | エステル化ポリエステルグラフト化澱粉 |
US5512340A (en) | 1995-06-08 | 1996-04-30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Catalys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
US5596069A (en) | 1995-06-08 | 1997-01-21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Catalys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catalyst |
JP3517857B2 (ja) | 1995-11-30 | 2004-04-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の製造法 |
JP3517856B2 (ja) | 1995-11-30 | 2004-04-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の製造法 |
JP3517858B2 (ja) | 1995-11-30 | 2004-04-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の製造法 |
US5770682A (en) | 1995-07-25 | 1998-06-23 | Shimadzu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lactic acid |
KR0174066B1 (ko) * | 1995-08-14 | 1999-04-01 | 김상응 | 항균방취 섬유용 폴리에스테르의 제조방법 |
US5847011A (en) | 1995-12-05 | 1998-12-08 | Mitsui Chemicals, Inc. | Degradable copolymer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
CN1050621C (zh) | 1995-12-25 | 2000-03-22 | 鞍山钢铁学院 | 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DE19631068B4 (de) | 1996-08-01 | 2006-06-01 | Zimmer Ag | Verfahren zur Beschleunigung der Polykondensation von Polyester |
US5869582A (en) | 1997-01-22 | 1999-02-09 | Alliedsignal Inc. | Diblock polyester copolymer and process for making |
JPH10259296A (ja) * | 1997-03-21 | 1998-09-29 | Kuraray Co Ltd | 熱安定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 |
DE69815016T2 (de) | 1997-03-25 | 2004-03-18 | Toray Industries, Inc. | Katalysator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ster,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ster mit verwendung dieser katalysator |
JP3651242B2 (ja) | 1997-03-25 | 2005-05-25 | 東レ株式会社 | 成形加工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059360B2 (ja) | 1997-06-04 | 2008-03-12 | 東レ株式会社 | 繊維用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繊維用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並びに繊維用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の製造方法 |
US6034202A (en) * | 1998-03-06 | 2000-03-07 | Alliedsignal Inc.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for polyesters |
TWI221861B (en) | 1998-04-22 | 2004-10-11 | Toyo Boseki | Agent for treating metallic surface, surface-treated metal material and coated metal material |
JP2000063504A (ja) | 1998-08-25 | 2000-02-29 | Toray Ind Inc |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JP3753219B2 (ja) | 1999-04-20 | 2006-03-08 |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JP3758068B2 (ja) | 1999-07-16 | 2006-03-22 |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ならびに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JP3506236B2 (ja) | 1999-08-24 | 2004-03-15 |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ならびに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JP4734699B2 (ja) | 1999-09-29 | 2011-07-27 |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ならびに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JP3292874B2 (ja) | 1999-11-05 | 2002-06-17 |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 高分子量化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法 |
JP5152608B2 (ja) | 2000-01-26 | 2013-02-27 | 東洋紡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並びに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
1999
- 1999-10-25 US US09/830,223 patent/US750137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10-25 CN CNB99814312XA patent/CN117788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10-25 AT AT99949387T patent/ATE41342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10-25 EP EP99949387A patent/EP115395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10-25 WO PCT/JP1999/005866 patent/WO2000024804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153953B1 (en) | 2008-11-05 |
ATE413424T1 (de) | 2008-11-15 |
EP1153953A4 (en) | 2002-12-04 |
WO2000024804A1 (fr) | 2000-05-04 |
US7501373B1 (en) | 2009-03-10 |
CN1330672A (zh) | 2002-01-09 |
EP1153953A1 (en) | 2001-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7882C (zh) | 聚酯的聚合催化剂、聚酯和用于制备聚酯的方法 | |
CN1240749C (zh) | 聚(芳族二羧酸乙二醇酯)树脂的生产方法及树脂产物 | |
CN1511168A (zh) | 聚酯聚合催化剂、利用其制得的聚酯和聚酯的制造方法 | |
CN1230458C (zh) | 聚酯聚合催化剂、使用该催化剂制备的聚酯以及聚酯的制备方法 | |
CN1194026C (zh) | 聚酯聚合反应催化剂和通过使用它而制成的聚酯和聚酯生产方法 | |
CN1271111C (zh) | 聚酯树脂及由它制成的成形品,以及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576292A (zh) | 聚酯的制造方法、聚酯组合物和聚酯纤维 | |
CN100346014C (zh) | 异形截面聚酯纤维 | |
CN1111152C (zh) | 生产芳族碳酸酯的方法 | |
CN1127533C (zh) | 生产聚酯的催化剂和采用上述催化剂生产聚酯的方法 | |
CN100341918C (zh) | 用于聚酯的聚合反应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生产方法和用该催化剂生产聚酯的方法 | |
US7691304B2 (en) |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derived therefrom | |
CN101616990B (zh) | 热塑性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源于它的制品 | |
US9346949B2 (en) | High reflectance polycarbonate | |
CN1646598A (zh) | 非晶性聚酯切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晶性聚酯切片的保存方法 | |
CN1133602A (zh) | 聚酯调色剂 | |
CN1781986A (zh) | 聚酯嵌段共聚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TW200831566A (en) |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king,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 |
CN1764628A (zh) | 将丙烯非均相催化部分气相氧化成丙烯酸的方法 | |
CN1756862A (zh) | 聚酯纤维针织物和机织物 | |
CN1051185A (zh) | 热致变性芒族其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50601C (zh) | 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 | |
CN1942506A (zh) | 制备嵌段共聚物的改进方法和由此制备的嵌段共聚物 | |
CN1486336A (zh) | 聚酯聚合催化剂、聚酯以及聚酯的制备方法 | |
CN1675284A (zh) | 聚酯树脂及其生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