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74624A - 轴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74624A CN117774624A CN202311266194.5A CN202311266194A CN117774624A CN 117774624 A CN117774624 A CN 117774624A CN 202311266194 A CN202311266194 A CN 202311266194A CN 117774624 A CN117774624 A CN 1177746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leg
- receiving device
- clamping device
- contact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轴杆接收装置,包括:主体和夹持装置,主体限定容纳空间和保持通道,容纳空间被配置为容纳轴杆,保持通道具有将其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的主体开口;夹持装置包括:接触部和保持部,所述接触部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主体开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接触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保持部件与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其中,所述保持部被设置为阻止所述接触部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脱离所述保持通道。本申请中的夹持装置具有良好的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接收轴杆的装置,尤其是应用于车辆中的接收轴杆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轴杆接收装置被固定到车辆的顶棚上,以接收枢转的防晒板的轴杆。轴杆接收装置包括夹持装置,夹持装置能够产生弹力以夹持轴杆。在乘客打开和关闭防晒板时,防晒板的轴杆会向夹持装置施加作用力。经过一定次数后,现有技术的夹持装置会因疲劳或蠕变等因素失去弹性,甚至发生断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轴杆接收装置,所述轴杆接收装置用于接收轴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夹持装置,所述主体限定容纳空间和保持通道,所述容纳空间被配置为容纳轴杆,所述保持通道具有将其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主体开口;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接触部和保持部,所述接触部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主体开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接触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其中,所述保持部被设置为阻止所述夹持装置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脱离所述保持通道。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保持部包括至少一个腿部,所述至少一个腿部与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腿部位于所述保持通道中,并与所述保持通道相配合以阻止所述夹持装置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脱离所述保持通道,其中,所述腿部配置为能够发生形变从而具有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压紧力。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至少一个腿部包括弯曲部,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腿部能够发生形变;所述弯曲部由所述至少一个腿部朝向所述保持通道的中心线弯曲形成。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至少一个腿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具有夹角,从而形成所述弯曲部,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50°-130°。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保持通道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腿部相配合以阻止所述夹持装置从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脱离所述保持通道;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保持通道的内壁上的接收槽。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至少一个腿部的远端具有操作开口;所述接收槽包括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能够和所述操作开口配合。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至少一个腿部包括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所述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分别与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至少一个腿部包括一个腿部,所述一个腿部与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中的一个腿部具有弯曲部开口,所述弯曲部开口被配置为使得另一个腿部的弯曲部能够进入所述弯曲部开口。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保持部还包括一对肩部,所述一对肩部分别连接至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分别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超过所述接触部,所述一对肩部位于所述保持通道中,所述至少一对腿部与所述一对肩部中的一个或两个连接;所述保持通道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一对肩部相配合以阻止所述夹持装置从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脱离所述保持通道;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保持通道的内壁上的台阶面。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一对肩部中的每一个肩部具有凸部,所述凸部突出于相应的肩部的上表面,所述凸部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一对颈部,所述一对颈部与所述一对肩部以及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由金属片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制成。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所述接触部包括拱起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拱起部的相对的两侧;所述主体具有插入口,所述插入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轴杆能够从所述插入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着轴杆的插入方向布置,在轴杆的插入方向上,所述夹持装置的拱起部的外轮廓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
如上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在所述第一端或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拱起部包括中心部和与所述中心部的两端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中心部的外轮廓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朝向彼此弯折。
本申请中的夹持装置由金属片一体成型制成,并具有一对腿部。腿部具有弯曲部,以使得夹持装置具有较好的弹性,不易失效。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申请的轴杆接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轴杆接收装置的分解图;
图2A是图1A中的主体从上向下看的立体图;
图2B是图2A中的主体的剖视图;
图2C是图2A中的主体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3A是图1B中夹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3B是图3A中夹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3C是图3A中夹持装置的另一角度的侧视图;
图4是图1A中的轴杆接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5A是本申请中轴杆接收装置与轴杆的剖视图,其中轴杆位于轴杆接收装置的外部;
图5B是本申请中轴杆接收装置与轴杆的剖视图,其中轴杆部分地轴杆接收装置;
图5C是本申请中轴杆接收装置与轴杆的剖视图,其中轴杆在轴杆接收装置中安装到位;
图6是本申请中轴杆接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中轴杆接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A是本申请中夹持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B是图8A中夹持装置第四实施例的一个侧视图;
图8C是图8A中夹持装置的另一个方向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本申请中使用的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图1A是根据本申请的轴杆接收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轴杆接收装置100的分解图,用于示出轴杆接收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和具体组成部分。轴杆接收装置100用于可拆卸地固定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杆状部件,例如用于将车辆的防晒板的轴固定在车辆的顶棚上。如图1A和图1B所示,轴杆接收装置100包括主体101和夹持装置102。主体101被配置为接收防晒板的轴杆(如图5A和5B所示的轴杆590)。主体101连接在车辆的顶棚上。夹持装置102部分地设置在主体101内,并且通过与主体101的配合将轴杆590(如图5A和5B所示)保持在主体101内。
图2A是图1A中的主体从上向下看的立体图,图2B是图2A中的主体的剖视图,图2C是图2A中的主体另一角度的剖视图,用以显示主体101外观和结构。
如图2A-2C所示,主体101具有长度方向L1,高度方向H1,和宽度方向W1。主体101包括身部212和连接至身部212的头部211,在主体101的高度方向上,头部211位于身部212的上方。身部212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部241和底部242。其中顶部具有顶部表面221。头部211从身部212的顶部表面221延伸而出。头部211的近端213连接至身部212,头部211的远端216为自由端。头部211的近端213和远端216之间的内侧表面223大致为弧形,从而头部211的内侧表面223与身部212的顶部表面221共同形成为“C”形的形状,以限定主体101的用于容纳轴杆590的容纳空间210。头部211还包括从内侧表面223突起的凸筋284和285,其中凸筋284位于头部211的中段,凸筋285们位于头部211的远端216处。
头部211的远端216与身部212的顶部表面22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10的插入口299,以便于插入轴杆。主体101还包括贯穿身部212的顶部表面221和底部表面222的主体开口214,主体开口214与容纳空间210连通。主体开口214大体呈矩形。
主体101还包括与身部212的底部242连接的尾部215。尾部215从底部242外边缘217往外延伸并超过身部212,从而身部212和尾部215共同形成帽状的结构。尾部215形成背对身部212的顶部表面221的抵靠面224。当轴杆接收装置100将例如车辆的防晒板固定在车辆的顶棚上,尾部215的抵靠面224抵靠车辆的顶棚上。
主体101还包括保持通道265,保持通道265从身部212的主体开口214沿着主体101的高度方向朝向远离头部211的方向延伸,并贯穿主体101。从而保持通道265形成两端具有开口的通道,其顶部的开口(即靠近头部211的开口)为第一开口218,底部的开口(即远离头部211的开口)为第二开口219。第一开口218与身部212的开口214重合,第二开口219形成夹持装置的安装入口。其中主体开口214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219的尺寸。
保持通道265具有一对沿着主体101的宽度方向W1和高度方向H1延伸的宽度侧壁251和252,以及一对沿着主体101的长度方向L1和高度方向H1延伸的长度侧壁253和254,宽度侧壁251和252以及长度侧壁253和254共同围成保持通道265。保持通道265具有中心线C1,中心线C1与宽度侧壁251和252的中线以及长度侧壁253和254的中线对齐。保持通道265具有前段261,中段262和后段263。其中前段261靠近第一开口218,后段263靠近第二开口219,中段262位于前段261和后段263之间。宽度侧壁251和252在前段261处的间距的小于在中段262处的间距,从而宽度侧壁251和252在前段261和中段262的连接处形成分别形成台阶面268和269。台阶面268和269分别形成第二限位部。台阶面268和269能够与夹持装置102配合,限制夹持装置102朝向主体101的头部211移动从而脱离保持通道265。宽度侧壁251和252具有一对接收槽277和278,接收槽277和278从宽度侧壁251和252各自的内侧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并向下倾斜延伸。接收槽277和278位于后段263处。接收槽277和278形成第一限位部,能够容纳夹持装置102的一端,以限制夹持装置102沿着主体101的高度方向H1朝向远离头部211的方向移动。宽度侧壁251和252的下部分别具有钩部275和276。在高度方向H1上,钩部275和276向上延伸超过接收槽277和278的底部。钩部275和276的内侧形成接收槽277和278侧壁。
接收槽277和278中的每一个具有分隔部290,分隔部290位于接收槽277或接收槽278的中部,从而将接收槽277或接收槽278分隔为第一部分2771和和第二部分2772。
主体101还包括连接部295,连接部295位于保持通道265的一侧,连接部295具有安装孔,以便于主体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车辆连接。
图3A是图1B中夹持装置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中夹持装置的侧视图,图3C是图3A中夹持装置的另一角度的侧视图,图3A-图3C示出了夹持装置的结构。
如图3A-图3C所示,夹持装置102具有长度方向L2,宽度方向W2和高度方向H2。当夹持装置102装入主体101中时,夹持装置102的长度方向L2与主体101的长度方向L1一致,夹持装置102的宽度方向W2与主体的宽度方向W1一致,夹持装置102的高度方向H2与主体101的高度方向H1一致。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夹持装置102由金属片冲压一体成型制成,金属片具有相对均匀的厚度。
夹持装置102包括接触部330和保持部340。沿着夹持装置102的宽度方向W2看去,接触部330包括向上弯曲的拱起部338以及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为接触部330在夹持装置102的长度方向L2的两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夹持装置102长度方向L2上,也就是轴杆590的插入方向上,接触部330的外轮廓大致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接触部330的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为弧形的两端。也就是说,接触部330形成拱起部338。拱起部338的外表面形成弧形的压紧面334。在夹持装置102宽度方向W2上,也就是第一端321或第二端322的延伸方向上,拱起部338的外轮廓大致为直线形。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接触部330的其中一段形成拱起部338,拱起部形成能够与轴杆接触的压紧面334,接触部330的其余部分为平面。
保持部340包括一对颈部351和356、一对肩部352和357以及一对腿部353和358。接触部330沿着夹持装置102的宽度方向W2延伸一定距离。一对颈部351和356各自的近端分别与接触部330的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连接,颈部351和356各自的远端分别与一对肩部352和357连接。颈部351和356大致沿着夹持装置102的高度方向H2延伸。
肩部352和肩部357结构类似,以下以肩部352为例介绍肩部的结构。
肩部352具有水平部分361和竖直部分362,水平部分361与颈部351的一端连接,并从颈部351向外沿夹持装置102的长度方向L2延伸一段距离,竖直部分362与水平部分361的远端连接,并沿着高度方向H2延伸。也就是说,肩部352在长度方向L2上相对于接触部330突出设置。水平部分361的延伸方向大约垂直于颈部351的延伸方向,竖直部分362的延伸方向大约平行于颈部351的延伸方向。水平部分361具有上表面363,上表面363朝向主体101的台阶面268布置。肩部352具有凸出于上表面363的凸部364,凸部364从竖直部分362与水平部分361的连接处向上延伸。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宽度方向W2上,凸部364位于肩部352的中部,凸部364由金属片切割并弯折形成,从而水平部分361上形成相应的镂空部。
肩部357与的肩部352对称布置,肩部357具有凸部365。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肩部352和肩部357仅包括水平部分361,而不包括竖直部分362。
腿部353和肩部357结构类似,以下以腿部353为例介绍腿部的结构。
腿部353的近端与肩部352连接,远端396能够进入主体101的接收槽277。腿部353包括第一段373和第二段374,第一段373从上端371向下并向靠近第二腿部358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段374从第一段373的底部向下并向远离第二腿部358的方向倾斜延伸,从而第一段373与第二段374共同形成弯曲部391。弯曲部391为腿部353中朝向第二腿部358弯曲的部分。夹持装置102受到沿着高度方向H2的压力时,弯曲部391易于发生形变,从而夹持装置102的拱起部338向下移动。
在腿部353的自由状态,第二段374与第一段373的夹角范围在50°-130°,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段374与第一段373的夹角为90°左右。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弯曲部朝向远离保持通道265的中心线的方向弯曲。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弯曲部包括多个。
腿部353包括弯曲部开口355,弯曲部开口355贯穿腿部353的内侧和外侧,并位于弯曲部391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弯曲部开口355为贯穿腿部353的矩形孔。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弯曲部开口355为从腿部353的侧边缘向内凹陷的凹部。
腿部353的第二段374包括从内侧表面突起的爪部388,在宽度方向W2上,爪部988位于腿部353的中部,爪部388由金属片切割并弯折形成,从而腿部353的具有爪部388对应的操作开口378。在夹持装置102的高度方向H2上,爪部388和操作开口378靠近腿部353的远端396。
第二腿部358与第一保持部353结构类似,第二腿部358的近端328与接触部330连接,远端398为自由端。第二腿部358与肩部357连接,并具有弯曲部392,弯曲部392的弯曲方向大致与第一腿部353的弯曲部391的弯曲方向对称。腿部353的弯曲部392与弯曲部391与腿部358的结构有所区别,区别点在于:弯曲部392具有在夹持装置102的宽度方向上较细的腰部395,腰部395能够进入第一腿部353的弯曲部开口355,以避免在夹持装置102发生形变时,弯曲部392与弯曲部391之间发生干涉。
腿部358具有爪部389和操作开口379,爪部389和操作开口379靠近腿部358的远端398爪部389和操作开口379与第一腿部353的爪部388和操作开口378对称布置。操作开口378和378用于和主体的分隔部290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腿部具有操作开口,但不包含爪部。
腿部353和腿部358分别具有朝向彼此弯曲的弯曲部391和392,弯曲部391和392使得夹持装置102在受到沿着高度方向H2易于发生形变,从而便于轴杆的安装和拆卸。
以下将结合图4介绍夹持装置102与主体101之间配合。
图4是图1A中的轴杆接收装置的剖视图,示出了主体与夹持装置的配合关系。
如图4所示,夹持装置102位于保持通道265中。在安装夹持装置102时,先将夹持装置102的接触部330与保持通道265的第二开口219对齐,接着将夹持装置102从第二开口219插入保持通道265中。其中夹持装置102的接触部330穿过主体开口214,并且接触部330的至少一部分高于主体开口214。肩部352和357被主体101的台阶面268和269阻挡,从而夹持装置不能进一步朝向主体101的头部211移动。继续向夹持装置102施加朝向头部211的压力,则夹持装置102的第一腿部353和第二腿部358发生形变,使得第一腿部353和第二腿部358各自的远端能够进入主体101的接收槽277和278中。当腿部353和腿部358各自的远端进入主体101的接收槽277和278中时,撤消施加在夹持装置102上的外力,则第一腿部353和第二腿部358各自的远端396和398抵靠在接收槽277和278底部,不能从主体101中脱出,则夹持装置102安装在主体101中。钩部275和276限制能够第一腿部353的远端396和第二腿部358的远端398朝向彼此移动。沿着主体的高度方向H1,夹持装置在主体101中处于压缩状态。
主体101的分隔部290进入夹持装置102的操作开口378和378,以限制夹持装置相对于主体101沿宽度方向W1移动。
图5A是本申请中轴杆接收装置与轴杆的剖视图,其中轴杆位于轴杆接收装置的外部,图5B是本申请中轴杆接收装置与轴杆的剖视图,其中轴杆部分地轴杆接收装置,图5C是本申请中轴杆接收装置与轴杆的剖视图,其中轴杆在轴杆接收装置中安装到位。
如图5A所示,沿着主体101的高度方向H1,在未接收轴杆590时,接触部330与头部211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轴杆590的直径。
将轴杆590装入主体101中时,将轴杆590与主体101的“C”形的开口对齐,并将轴杆590插入容纳空间210,使得轴杆590与接触部330的拱起部338接触。继续向轴杆590施加压力,则轴杆590挤压接触部330迫使夹持装置102发生形变。夹持装置102的第一腿部353的弯曲部391和第二腿部358的弯曲部392朝向彼此移动,夹持装置102的接触部330向下移动,以使得轴杆590进入容纳空间210。
图5B示出了轴杆挤压接触部330使得夹持装置102发生最大形变时的状态,此时夹持装置102的肩部352和357离开台阶面268和269。弯曲部392部分地进入弯曲部391的弯曲部开口335。腿部353和腿部358各自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变小,夹持装置102的高度最小。
如图5C所示,继续向轴杆590施加推力,则轴杆590完全进入容纳空间210,并与凸筋284和285接触。在轴杆590从图5B到图5C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轴杆590与接触部330的拱起部338的表面保持接触。夹持装置102部分地恢复形变,接触部330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在图5C所示的位置,夹持装置102被压缩,夹持装置102利用自身被压缩而产生的弹力向轴杆590施加压力,以将轴杆590保持在容纳空间210中。此外,由于接触部330具有光滑的弧形表面,并且能够在受力时沿高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轴杆590在被夹持接触部330和头部211之间的状态下可以容易地产生枢转,能够满足一些使用场合的需要。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腿部353和第二腿部358均能够提供弹力,并且具有相似的结构。在夹持装置102发生形变的过程中,第一腿部353和第二腿部358共同作用,使得夹持装置102受力均匀。
图6是本申请中轴杆接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与图1A所示的轴杆接收装置类似,所不同的是,图6中的夹持装置602仅包含一个腿部658。腿部658与肩部657连接。肩部652的远端为自由端。保持通道656中设有肩限位部630,肩限位部630位于肩部652的远端的下方,并与肩部652的远端具有间距,以限制肩部652向下移动的距离。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夹持装置602的弹力主要由的腿部658所发生的形变提供。
图7是本申请中轴杆接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与图6所示的轴杆接收装置类似,所不同的是,图中的夹持装置702包含延伸部740。延伸部740与肩部752连接,并沿着保持通道756的延伸方向延伸一定距离。保持通道656中设有限位部730,限位部730位于延伸部740的远端的下方,并与限位部730的远端接触,使得延伸部740不能向下移动。腿部758与肩部757连接。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夹持装置702的弹力主要由的腿部758所发生的形变提供。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740可以为任意长度。
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夹持装置仅包含一个腿部658或腿部758,腿部658或腿部758在保持通道中设置在轴杆590的插入方向上的上游的一侧,也就是如图6和图7所示的保持通道右侧。在本申请中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腿部658或腿部758在保持通道中设置在轴杆590的插入方向上的下游的一侧,也就是如图6和图7所示的保持通道左侧。
图8A是本申请中夹持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中夹持装置第四实施例的一个侧视图,图8C是图8A中夹持装置的另一个方向的侧视图。图8A-8C所示的夹持装置802与图3A所示的夹持装置102结构相似,所不同的是,夹持装置802的拱起部838与夹持装置302的拱起部338的形状不同。
如图8B所示,在夹持装置802长度方向L2上,也就是轴杆590的插入方向上,与图3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拱起部338的外轮廓大致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拱起部338的第一端821和第二端822为弧形的两端。
如图8C所示,在夹持装置102宽度方向L2上,也就是第一端321或第二端322的延伸方向上,与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不同,拱起部838包括中心部851、第一延伸部861和第二延伸部862。第一延伸部861和第二延伸部862与中心部851的两端连接。其中,中心部851的外轮廓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第一延伸部861和第二延伸部862从中心部851的两端向下并朝向彼此弯折。
图8A-8C中所示的夹持装置的中心部851避免了在加工过程中拱起部838向内凹陷而产生的棱角磨损轴杆。第一延伸部861和第二延伸部862向下弯折,以避免第一延伸部861和第二延伸部862的外侧边缘处可能产生的毛刺与轴杆接触,从而磨损轴杆。
在本申请的一种应用中,轴杆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安装在车辆顶棚上的防晒板。防晒板的轴杆需要可枢转地被接收在轴杆接收装置中,以便于车辆乘坐者能够容易地翻转防晒板,从而可以展开或收起防晒板。并且防晒板的轴杆也能够由车辆的乘坐者使用手插入轴杆接收装置的容纳空间中,或者从轴杆接收装置的容纳空间中拔出,以改变防晒板在顶棚上的位置,例如从顶棚的斜前方换到顶棚的斜侧方,实现用同一个防晒板遮挡从车辆的不同方位照射过来的太阳光。
现有的轴杆接收装置中,夹持装置容易在反复将轴杆装入和拔出轴杆接收装置的过程中因疲劳而失效。在本申请中,夹持装置102具有弯曲部,在夹持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易于产生形变,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提供较大的弹性压紧力,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将轴杆590保持在容纳空间210中,使得轴杆590不会无意中从轴杆接收装置100中脱出,并且该弹性压紧力的大小也使得车辆的乘坐者能够使用手将轴杆590插入轴杆接收装置的容纳空间中或者将轴杆590从轴杆接收装置的容纳空间中拔出。本申请中的夹持装置耐久度较好,在反复使用多次之后仍然能提供很好的弹性力,因此即使经常将轴杆590插入轴杆接收装置的容纳空间中或者将轴杆590从轴杆接收装置的容纳空间中拔出,或者枢转轴杆590,也不会损害夹持装置102的弹力。且申请中的夹持装置102具由金属片冲压并一体成型制成。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尽管已经结合以上概述的实施例的实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对于本领域中至少具有普通技术的人员而言,各种替代方案、修改、变化、改进和/或基本等同方案,无论是已知的或是现在或可以不久预见的,都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效果和/或技术问题是示例性而不是限制性的;所以本说明书中的披露可能用于解决其他技术问题和具有其他技术效果。因此,如上陈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实例旨在是说明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因此,本公开旨在包括所有已知或较早开发的替代方案、修改、变化、改进和/或基本等同方案。
Claims (15)
1.一种轴杆接收装置,所述轴杆接收装置用于接收轴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限定容纳空间和保持通道,所述容纳空间被配置为容纳轴杆,所述保持通道具有将其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主体开口;以及
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主体开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接触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其中,所述保持部被设置为阻止所述夹持装置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脱离所述保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包括至少一个腿部,所述至少一个腿部与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腿部位于所述保持通道中,并与所述保持通道相配合以阻止所述夹持装置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脱离所述保持通道,其中,所述腿部配置为能够发生形变从而具有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压紧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腿部包括弯曲部,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腿部能够发生形变;
所述弯曲部由所述至少一个腿部朝向所述保持通道的中心线弯曲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腿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具有夹角,从而形成所述弯曲部,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50°-1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通道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腿部相配合以阻止所述夹持装置从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脱离所述保持通道;
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保持通道的内壁上的接收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腿部的远端具有操作开口;
所述接收槽包括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能够和所述操作开口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腿部包括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所述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分别与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腿部包括一个腿部,所述一个腿部与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中的一个腿部具有弯曲部开口,所述弯曲部开口被配置为使得另一个腿部的弯曲部能够进入所述弯曲部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还包括一对肩部,所述一对肩部分别连接至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并分别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超过所述接触部,所述一对肩部位于所述保持通道中,所述至少一对腿部与所述一对肩部中的一个或两个连接;
所述保持通道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一对肩部相配合以阻止所述夹持装置从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脱离所述保持通道;
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保持通道的内壁上的台阶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肩部中的每一个肩部具有凸部,所述凸部突出于相应的肩部的上表面,所述凸部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颈部,所述一对颈部与所述一对肩部以及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装置由金属片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包括拱起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拱起部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主体具有插入口,所述插入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轴杆能够从所述插入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着轴杆的插入方向布置,在轴杆的插入方向上,所述夹持装置的拱起部的外轮廓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轴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端或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拱起部包括中心部和与所述中心部的两端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中心部的外轮廓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朝向彼此弯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2394 | 2022-09-29 | ||
CN2022112123948 | 2022-09-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74624A true CN117774624A (zh) | 2024-03-29 |
Family
ID=90391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66194.5A Pending CN117774624A (zh) | 2022-09-29 | 2023-09-27 | 轴杆接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74624A (zh) |
-
2023
- 2023-09-27 CN CN202311266194.5A patent/CN11777462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65602B1 (ko) | 안테나 홀더 | |
US5540603A (en) | Female contact | |
TWI311474B (en) | Buckle | |
US9827890B2 (en) | Cover fastening clip | |
US20080098554A1 (en) | Wiper blade assembly | |
EP0794353A1 (en) | Cord fastener | |
US20090293243A1 (en) | Buckle | |
CN108778835B (zh) | 用于将辅助把手组件固定于车辆部件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9070838B (zh) | 具有偏转元件的带扣舌片 | |
EP1832791A1 (en) | A fixture | |
CN112092765A (zh) | 紧固夹 | |
US7575267B2 (en) | Metal clip for vehicle accessory fixation and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 |
CN109153365B (zh) | 带偏转器 | |
CN108223510B (zh) | 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 | |
US6293832B1 (en) | Female metal terminal | |
US7166002B2 (en) | Connection terminal | |
JPH08509281A (ja) |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 |
CN111971854A (zh) | 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的夹紧弹簧以及轨装式端子 | |
CN206398185U (zh) | 一种可调节固定卡扣 | |
CN117774624A (zh) | 轴杆接收装置 | |
WO2011161801A1 (ja) | フロントリリースバックル | |
US6364722B1 (en) | Female metal terminal | |
CN111919340B (zh) | 轨装式端子 | |
JP6336907B2 (ja) | ベルトアジャスター | |
US11509074B2 (en) | Spring-force terminal connection and conductor connection termin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