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17A - 鱼介类饵料 - Google Patents
鱼介类饵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417A CN1172417A CN96191255A CN96191255A CN1172417A CN 1172417 A CN1172417 A CN 1172417A CN 96191255 A CN96191255 A CN 96191255A CN 96191255 A CN96191255 A CN 96191255A CN 1172417 A CN1172417 A CN 11724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mino acid
- juice
- plant
- fishes
- shellfish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8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aquatic animals, e.g. fish, crustaceans or mollusc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2—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by ferment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e.g. of vegetable material, animal waste material or biomas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23K10/37—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from waste materia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23K20/142—Amino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02A40/818—Alternative feeds for fish, e.g. in aquacultur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6/00—Food or edible material: processes, compositions, and products
- Y10S426/805—Pet food for dog, cat, bird, or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Bird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以植物废弃物榨汁渣作为原料并且摄食效率高的鱼介类饵料,对渔业和水产业作出了贡献。所说的鱼介类饵料是在含植物榨汁渣的微生物发酵物或其粉碎物的基质材料中,其中碳原子数为2~3的低级氨基酸A和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高级氨基酸B的摩尔比A/B=1~4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植物废弃物为原料的鱼介类饵料。本发明中所说的鱼介类是指鱼类、贝类(螺、双壳贝、墨鱼、章鱼)和甲壳类节肢动物(虾、蟹),它们在海水、微碱水、淡水中栖息。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鱼介类的栽培、养殖、畜养的饵料,在渔业、水产业等当中利用。
背景技术
在微生物发酵物用于鱼介类饵料的研究中,关于石油蛋白的研究曾经相当盛行,但因其含致癌物,在日本未能应用。另一方面,植物种子油分离渣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其中含有难以消化的多糖和为不挥发性有毒成分的植物杀菌素,难以直接饵料化,在进行若干改性后才能用作配合饵料。酒槽是优良的蛋白质源,但具有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的平衡以及鱼介类嗜好性问题,圆酵母属酵母和小球藻虽说已实用化,但不能期望直接摄饵效果和消化效率,仅仅或是作为配合饲料成分,或是作为特殊鱼介类饵料,或是在某些情况下作为钓饵的混合材料使用。圆酵母属酵母是利用产朊假丝酵母对亚硫酸纸浆废液作用得到的,所以纸浆酵母细胞膜非常坚固,进行加热干燥破碎后,或在制造肌苷酸调味料的目的中,进行除去核糖核酸那样的抽提作业,使细胞膜弱化后使用,籍此提高消化效率。小球藻用纤维素酶处理时,相当大地提高了消化率,但市售纤维素酶难以完全去除其细胞膜。
发明公开
本发明人鉴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诸问题,以提供有用的鱼介类饵料为技术目的,用预备研究中得到的各种微生物发酵物制取鱼介类饵料,并在同生饵、冷冻生饵、鱼粉或市售配合饵料作比较的同时,进行了为判断其作为鱼介类用饵料的价值的试验研究。
另外,本发明人在基础研究中发现,在水中最初引起鱼介类敏锐反应的是附着在饵料标本上的氨基酸,同时证实了氨基酸首先作为鱼介类的嗅觉物似乎比作为味觉物更起作用。
鱼类嗅觉器官-鼻腔与口腔没有明显的直接连结,是在通过由眼前的前鼻腔吸水,由后鼻腔排水的过程中嗅觉神经作用的,如果前鼻腔闭塞,一般情况下嗅觉就失去。另外发现有些鱼的侧线好象也与嗅觉有关,但这部分除了振动感觉以外,无很强作用。另一方面,味觉只有通过分布在口腔周围、口腔、咽头部和鳃腔的味蕾接近、接触饵料才实现。而鱼介类嗅觉传递是采取由嗅觉物在水中的扩散,比预料的更迅速到达嗅觉细胞这样的方式,本发明人也正在研究其机理。另外,贝类嗅觉器官位于鳃腔入水口部,节肢动物在铗足基部有一对嗅觉小触角。从上述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进行技术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一种鱼介类饵料,其中在含植物榨汁渣的微生物发酵物或其破碎物的基质材料中,碳原子数为2~3的低级氨基酸(A)和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高级氨基酸(B)的摩尔比A/B=1~40。
本发明的构成详细说明如下。
该植物榨汁渣是将至少一种选自植物汁、植物果汁、植物精油、植物加工物抽提汁、植物乳汁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的汁液从植物体中分离除去后的残渣。植物榨汁渣基本上不含除甲基嘌呤衍生物以外的生物碱和有毒配糖物,特别希望它是由不含上述成分的植物得到的。
碳原子数为2~3的低级氨基酸(A)是至少一种选自甘氨酸、α-丙氨酸、β-丙氨酸、肌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和牛磺酸的氨基酸,碳原子数4以上的高级氨基酸(B)是至少一种选自必需氨基酸和非蛋白性氨基酸的氨基酸。前述代表性植物涉及云苔科、蔷薇科、茄科、豆科、云香科、葡萄科、山茶科、茜科、凤梨科和禾本科等。一般情况下属于相同科或相近科的植物多数含有同族生物碱,而嘌呤衍生物例外。例如,除茜科(咖啡)、山茶科(茶)外,有无患子科(巴西可可)、冬青科(马黛茶)和梧桐科(可可和可乐),而且嘌呤衍生物含量少的还有蕃荔枝科、紫茉莉科、牻牛儿苗科和夹竹桃科等各种植物。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等的甲基嘌呤衍生物被称为模拟生物碱,与通常生物碱早已区分。就是说含嘌呤核的6-羟基嘌呤、黄嘌呤、鸟嘌呤、腺嘌呤、1-甲基嘌呤、6-甲氨基嘌呤、6-二甲氨基嘌呤、2-甲基丙氨酸、2-甲氨基-6-羟基嘌呤等都是核酸碱,与广泛存在于细菌、酵母、RNA中的含有其它毒性的普通生物碱存在意义大大不同,属于嘌呤类的化合物即使从植物化学观点也不称之为不挥发性植物杀菌素那样的二次代谢产物,即使在本发明中所指植物榨汁渣中含有嘌呤类化合物也没任何妨碍。除植物萜烯化合物以外的不挥发性植物杀菌素有有毒配糖物。所说的有毒配糖物指的是即使在本发明中加热和水解也难以消除其毒性的配糖物,例如海芒果素、海芒果硷、乌本苷、毛地黄毒苷配质、毛地黄毒苷、欧鼠李葡萄糖苷、芦荟总苷、皂角苷,含有它们的植物或植物榨汁渣希望尽可能地排除在本发明的原料之外,但根据苷元(配糖物糖以外部分)的构造或种类也容许存在。例如,即使含有柠檬苦素、桔皮素等也无妨碍。一般情况下鱼介类大多对毒性强的生物碱和配糖物极其敏感,不象陆地动物那样有较大的容许力。
植物榨汁渣的原料主要是柑橘类(云香科)果汁残渣、果实果汁渣、咖啡豆提取渣、植物油提取渣、淀粉类洗涤渣、谷类洗涤渣、各种茶类(绿茶、乌龙茶、红茶、粗茶、胶木茶、柿叶茶、格姆涅玛茶(gymnematea)、甘草茶、麦茶、粗米茶、薏米茶、艾茶、普洱茶、巴纳巴茶、哈普茶(harb tea)、竹叶青茶、枸杞茶、蕺菜茶、莲茶、路易波斯茶(ruibostea)、天台鸟药茶)的提取渣、糖类提取渣、蔬菜汁渣、果物、蔬菜屑、海藻处理屑等,通常情况下或是遗弃,或是焚烧,或是当作不期待效果的肥料,或是作为饵料增量剂等,其利用价值甚少。它们的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丹宁和若干量糖分,粗纤维占相当比例,即使从鱼介类对饵的摄食状况看也不是鱼介类喜好物。所谓微生物发酵物是在前述植物榨汁渣中,在适当条件下使有用的细菌、酵母、霉菌、担子菌或藻类繁殖,通过生物化学方法,使之变成含有有用的蛋白质材料的生成物。
在本发明中,上述有用的细胞可示例为乳酸菌、丙酸菌、醋酸菌、假单细胞属细菌、氮单胞菌属细菌、芽胞杆菌属细菌、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固氮菌属细菌、根瘤菌属细菌、棒杆菌属细菌、短杆菌属细菌、柠檬菌属细菌等。
有用的酵母可示例为糖酵母属酵母、接合糖酵母属酵母、壳鲁维氏酵母属酵母、裂殖糖酵母属酵母、汉逊酵母属酵母、毕赤酵母属酵母、假丝酵母属酵母(含圆酵母)、红酵母属酵母等。
有用的霉菌有担子菌或藻类如链霉菌属放线菌、毛霉菌属菌、根霉菌属菌、曲霉菌属菌、青霉菌属菌、红曲霉菌属菌、链孢霉菌属菌、半知菌,葡萄孢菌属菌、绿木霉菌属菌或丝囊霉菌类、螺旋藻类等。
单独或混合使用这些细菌、酵母、霉菌、担子菌、藻类。
这些微生物中,本发明特别优选的是乳酸菌、醋酸菌、假单细胞菌属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梭状芽孢杆菌属细菌、固氮菌属细菌、酵母属酵母、接合酵母属酵母、汉逊酵母属酵母、假丝酵母属酵母(含圆酵母)、红酵母属酵母、链霉菌属放线菌、毛霉菌属菌、根霉菌属菌、曲霉菌属菌、青霉菌属菌、红曲霉属菌、链孢霉属菌、木霉菌属菌。
微生物中如小球藻、藻类、蓝藻那样利用光的光合成微生物一般细胞核坚硬。因此并不是我们希望的直接饵料。
细菌和酵母一般情况下主要适于在液相中反应,霉菌、担子菌主要适于在固相中反应,但并无明确划分。最适生殖温度,细菌为30~40℃,酵母为20~30℃,霉为25~35℃,无论任何情况下其生殖必需下述培养基成分和水分。
即,培养基成分必需糖成分(如葡萄糖碳水化合物)、含氮成分(如含氮化合物、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胶或玉米浆)、磷酸盐等。细菌、酵母、霉菌属菌分别需用如下水溶液。例如醋酸菌适用葡萄糖20g、酵母提取5g、蛋白胶5g、KH2PO4 6g、MgSO4·7H2O 0.6g、MnSO4·7H2O0.3g、CH3COONa·3H2O 25g、冰醋酸1ml、水1000ml的混合液(pH5.4)。酵母适用葡萄糖30g、酵母提取物3g、蛋白胶5g、NaNO31g、KH2PO4 3g、K2HPO4 3g、MgSO4·7H2O 0.3g、水1000ml的混合液(pH7.0)。霉菌适用葡萄糖10g、酵母提取物5g、蛋白胶5g、KH2PO42g、MgSO4·7H2O 0.3g、水1000ml的混合液(pH7.0)。也可以用直链淀粉与纤维素和酵母与酶的反应液来代替葡萄糖,当然也可以用NH4NO3、(NH4)2SO4或(NH2)2CO来代替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胶。
发酵方式有:(A)直接加入蛋白质同化微生物,使蛋白质生成的方法,和(B)用糖化酶、酸、碱或化学氧化剂等处理后,用蛋白质同化微生物使蛋白质生成的方法。选择哪种方式因原料种类而异。在微生物中,从工业上看,细菌、酵母和霉的发酵方便,且通过引入酶基因从而具有高效率的优点。对于柑橘类果汁榨汁残渣那样残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场合,方法(A)是优选的方法。这样所得的微生物发酵物,无论粗生成物还是精制物,作为一般的由植物生成的合成产物,都在酵母蛋白等的外侧有比较坚硬的类似纤维素的外壳,不利于消化。为了用作鱼介类饵料的基质材料,无论微生物发酵物形状如何,例如无论粉末状或是糊状,最好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使类似纤维素的外壳破碎脆弱化。这是因为鱼介类消化系统内只有含碳水化合物消化酶的微生物。但是,在本发明中也有即使未进行脆弱化处理也能使用的情况,另外,不仅完全破碎所有的壳,而且部分破碎壳也能使用。破碎外壳的方法有加热(烘烤)法、球磨法、爆碎法、微波照射法、碱溶法、酶分解法、电解法等中的任何一种。加热法通常温度为100℃以上,最好120~180℃,可用适宜加热方法进行。球磨法可以选择传统球磨粉碎法,可使用各种球磨机。爆碎法即爆裂破碎外壳方法,例如在谷粒爆碎和麦粉的制造中为我们所熟知的方法。碱溶法用碱部分溶解去除外壳,可以使用能溶解外壳的碱性物质,通常选用碱性物质水溶液进行。酶分解法即用酶溶解去除外壳的方法,最好选择合适的能溶解外壳的酶。上述破碎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几种方法并用。由于其破碎物(包括部分破裂物、烘烤破坏物、完全破坏物等)构成饵料的基本物质,所以含破碎物的基质材料转移到下一步混合氨基酸的工序。这也是因为微生物发酵物难以直接刺激一般鱼介类嗜好性。
在仅由植物榨汁渣的微生物发酵物的破碎物构成时,和破碎物中混入其它成分构成时,在此都可称为基质(也有人称为原料)。无论哪种构成,基质的主体都是优良的固体蛋白质和附在原料上的植物杂质的混合物,有时是和人为添加的固体粉末等的混合物。
该基质材料中含有碳原子数为2~3的低级氨基酸(A)与碳原子数4以上的高级氨基酸(B),摩尔比A/B=1~40。其含有方式基本上有以下各种。另外,A/B=1~40的比例是根据鱼介类嗅觉嗜好性实验选定的,不进行氨基酸赋香处理的话,饵料的价值降低。其主要处理方法如下。
①A和B氨基酸以粉末状或糊状含于基质材料中,此时A和B氨基酸无论是各自单独的,或是它们的混合物均可。
②A和B氨基酸各自单独,或是混合,作为水溶液含于基质材料中。此时A和B氨基酸无论是各自单独的,或是它们的混合物均可。
③上述方法①、②中,再与糊料并用,含于基质材料中,易于附着。此种情况特别适于②,另外,使用A和B氨基酸的混合水溶液时,最好预先加该糊料。
上述③中,糊料可以使用各种糊料,但天然糊料比合成糊料更好。此时的天然糊料例如可举出糖密类(糖浆)、淀粉类、糖稀类、魔芋粉(葡萄糖甘露醇糖)、槐豆胶、塔拉胶、瓜耳胶、色列普(白及)甘露聚糖、酵母甘露聚糖、短梗芽孢糖、角叉藻胶、聚氨基葡萄糖、明胶等,而合成糊料例如可举出羧甲基纤维素盐、聚乙烯醇等。
使用颗粒状鱼介类饵料时,③那样的糊料作为基质材料的粘合剂起作用,由喷嘴压出与基质材料的混合物,切断后干燥即成为干粉。此工艺中需进行粒子设计。
糊状基质材料最好加③中的混合物混合,根据情况在其后由喷嘴压出切断后不完全干燥,或是添加油脂或乳化液等,即可成为湿粉。
氨基酸混合时,在前或后步工序中,按需要可添加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增量剂、矿物质成分、鱼粉、植物种子蛋白、血粉、麦粉、动物蛋白、防腐剂、抗氧化剂、维他命剂、脂类(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和强化添加剂(胡萝卜素、短缺氨基酸和氨基酸低聚物等)等。氨基酸和蛋白质这样的两性电解质,其等电点(pI)有利于评价其物性,pI中的饱和溶解度即定义为它们的溶解度。本发明致力于把分别有固定pI的A和B按特殊比例混合,使pI错开一些,使其对鱼介类嗅觉效果发挥作用。氨基酸水合物有许多不同结构,而形成pI不同的氨基酸复离子水合物(笼形化合物的一种),对鱼介类嗅觉有很大的影响,并且也刺激鱼介类味觉,提高了鱼介类摄食效果。除发现的“马味”以外,还不十分清楚其它对类似此氨基酸有摄食效果的陆地动物。
本发明人在基础研究中发现氨基酸对鱼介类的作用因l一体、d一体及d,l一体而不同。光学非活性低级氨基酸(A)有甘氨酸、牛磺酸、肌氨酸、β-丙氨酸,特别是前两种氨基酸对鱼介类显示出些许引诱效果。一般鱼介类的嗜好性顺序是l一体>d,l一体>d一体,d一体可用作水栖动物的忌避剂。
氨基酸的二肽、三肽、四肽等的齐聚物中难溶于水的大多对鱼介类并没呈现类似氨基酸的强烈嗅觉效果。微生物发酵物的特性类似于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用作饵料的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有减少的趋势,因此此时,即使与嗅觉和味觉无关,可以作为营养强化剂加入其衍生物或齐聚物。
高级氨基酸(B)主要是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甜菜碱、苏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谷氨酰胺、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脯氨酸、色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其大多数为必需氨基酸,它们单独或作为混合物使用。
非蛋白性氨基酸有α-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鸟氨酸、海星红素酸、刀豆酸、刀豆素、瓜氨酸、二溴泰乐霉素、二羟基苯丙氨酸、今可豆氨酸、高胱氨酸、二碘泰乐霉素、异谷氨酸、犬尿烯酸、犬尿素、N-甲基羟基脯氨酸、戊氨酸、己氨酸、羟基脯氨酸、章鱼碱、羟基赖氨酸、甲状腺素、N-甲基酪氨酸、硫组氨酸甲基内盐、磷丝氨酸、甲基亚磺酰丁胺基蛋氨酸、甲基磺酰丁氨酸、甲基蛋胺酰锍盐、磺基丙氨酸、胱氨酸二亚砜、苯基甘氨酸、异缬氨酸等。大多与必需氨基酸并用,用量较少。
混合物A和B摩尔比为A/B=1~40,表示相对鱼介类嗅觉主体B有必要加入等量摩尔以上的A来相乘地补助嗅觉效果。此混合法及对基质材料的配合法已描述,以下详细说明上述③的场合混合方法的例子。
向一个3升烧瓶中加入l一谷氨酸147.13g(1mol)和甘氨酸225.21g(3mol),向其中加水使之到1升。烧瓶上连接回流冷却器,煮沸后,混合物完全溶解变成透明溶液。冷却此溶液时,谷氨酸晶体、其它的水合物等会析出。为防止析出,加入天然糊料可得到稳定液,室温下就能混合成基质材料。本配合剂中不用糊料时,调制成A/B=4~5,最好5~10,且有必要加水稀释。
不过,作为难溶的例子,用l-酪氨酸代替谷氨酸时,A/B=10~40,如果不稀释就得不到稳定溶液。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举例说明上述使用l-谷氨酸和甘氨酸的混合的糊料溶液。
洗涤葡萄柚(柑桔)果实,用压榨机榨汁后得到液汁和榨汁渣,大体各一半。将此榨汁渣在搅拌器中磨碎,加石灰乳调pH为5.3。这样糊状物易于脱液,因此将其再度压缩得到相当于最初柚约20%的液体。减压浓缩此液体时,得到糖分37%,pH5.3的糖浆。
作为培养基组成,培养NaH2PO4 0.6g/l、KH2PO2 0.4g/l、MgSO4·7H2O 0.2g/l、FeCl3·6H2O 16.7mg/l、CuCl2·2H2O 0.80mg/l、ZnSO4·6H2O 0.18mg/l、MnSO4·4H2O 0.15mg/l、CoCl2·6H2O 0.18mg/l、(NH4)2SO4共计15g/l(分次添加,在此记合计量)、(NH2)2CO共计7g/l(分次添加,在此记合计量),调整pH为5.8,制成1升的培养基溶液。向其中加入前面得到的糖浆600g和实用假丝酵母20g,在30℃下通风反应60小时。反应后,过滤沉淀,水洗,干燥,得到135g葡萄柚酵母,干燥粉碎,得到含粗蛋白55%的基质材料。
向该基质材料中散布上述含l-谷氨酸、甘氨酸混合物(摩尔比为1∶3)的糊状物10g,在乳钵中充分混合。然后将此混合物74g、麦麸10g、东方狐油10g、矿物质(磷酸钙40份、乳酸钙20份、磷酸钾20份、硫酸镁10份、柠檬酸铁10份的混合物)4g、维他命剂(维他命B1、抗坏血酸钙、胆碱、烟酸、泛酸钙、维他命B2混合物)1g、褐藻酸钠1g混合,加若干水,混练,使混练物粒状化,低温干燥得到湿粉。从7月上旬开始连续6周,将其用于
鱼养殖,
鱼生长不逊于生饵区。另外用1/3上述的甘氨酸置换l-α-丙氨酸和l-脯氨酸等量混合物时,鱼诱引率达100%,用该湿粉饲育的
鱼同生饵区的相比味道特别好,商品性也不错。
为观察作为鱼介类饵料的效果,在天然海水、人工海水、淡水中用鱼介类进行实验。此时,与天然海水相比,一般用人工海水再现性好。另外,鱼介类预先在人工海水中养殖后判定比由天然海水采捞后马上判定更易得到结果。
从植物榨汁渣中得到的微生物发酵物被直接用作饵料,最好精制成微生物蛋白以提高营养价值。精制过程为加碱处理发酵物,提取蛋白质,去除碳水化合物和盐,然后加酸进行等电点沉淀,分离沉淀物,脱水、干燥后球磨粉碎成粉末即可。
实施例
本发明人对本发明作了许多实验,而从中选出足以说明本发明技术内容的代表性例子,作为实施例在下面示出。因此,本发明不应该仅仅限定解释为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在不离开本发明宗旨和思想前提下,当然可以任意改变实施方式加以实施。
实施例1
洗涤温州桔(黄橙)果实,用压榨机榨汁时,得到大体相当的液汁(果汁中含若干d-柠檬苦素的混合物)和榨汁渣。该榨汁渣中含水分约80%,含d-柠檬苦素O.5~几%,将其干燥,成分含碳水化合物15~20%,粗纤维1.5~2.0%,粗脂肪约0.2%,粗蛋白约1.0%,总氮含量约1.0%,灰分0.5~1.0%,pH4.0~4.5。因为其中含果胶质,所以向干燥前的榨汁渣中加入石灰乳中和(pH5.0~5.5),搅拌后,再压缩,得到相当于原料果实约20%的液体,将其在50~60℃下减压浓缩。浓缩物是含水分20~25%,糖分35~40%,蔗糖12~20%,总氮约0.5~0.6%,灰分0.2~1.0%,pH5.0~5.5的糖浆。
另一方面,作为培养基组成,制作由85%H3PO4 3.2g/l、KOH1.2g/l、NaOH 0.02g/l、MgSO4·7H2O 1.0g/l、FeCl3·6H2O 1.5mg/l、CnSO4·5H2O 0.1mg/l、K 10.2mg/l、MnSO4·H2O 1.5mg/l、ZnSO4·6H2O 1.0mg/l、(NH4)2SO4计16g/l(分次添加,在此记合计量),(NH2)2CO计8g/l(分次添加,在此记合计量)构成的溶液,准备调至pH5.5~6.6。向此1.2l水溶液中加入上述的200g柑桔糖浆混合,向该培养液中加入10g假丝酵母,在25~35℃下一边搅拌一边通风,进行发酵48小时。反应后静置得到沉淀,将其过滤水洗减压干燥,得到约50g(收率约71%)柑桔酵母。其中含水份4.5%,粗蛋白质50~60%,脂质0.5%,碳水化合物19~20%,灰分2.5%,所含成分不比鱼粉、大豆油渣、亚麻油渣差。只是其本身直接引起鱼介类嗅觉的部分少,不能构成饵料,因此,下面说明氨基酸赋香方法及饵料加工法等。
实施例2~17
将实施例1中所得柑桔酵母50g加入小型球磨机中,向充分粉碎后的基质中加入6g 0.1mol表1所示氨基酸溶解或分散的0.5%淀粉水溶液,在乳钵中混练,在压片机上分别成型为0.5g锭剂,室温干燥,在干燥器中减压保存。可在锭剂圆板中央打孔,用不锈钢制针吊在水槽中保持。向塑料水槽中加入淡水或海水150l,放入至少5条预先养殖的同种中等大小鱼介类,静态通风并水循环过滤。在相对较暗照明下,在水槽一端水中静态插入吊下上述锭剂,观察鱼介类活动。将实验开始后60分钟内总数60%以上的鱼介类聚集在锭剂附近进行类似摄饵行动的情况判断为实现诱引。以贝类伸出水管或足将要进行探索行动的数目进行判断。其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实施例18~28
由实施例2~17的结果出发,为制取更强力的饵料,按表2所示摩尔比混合低级氨基酸A和高级氨基酸B,使混合物在短梗孢糖(α-1,4′-;α-1,6′-葡聚糖)的1%水溶液中溶解,分散。将3ml所得混合液加入50g实施例1的柑桔酵母(基质)中混练,与实施例2~17一样压片,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29
将实施例l的温州柑桔(柑果)榨汁渣250g和水100g加入搅拌器中,充分粉碎,使之成糊状。由于糊状物中含油溶性成分,因此用乙醇将其提取,去除柠檬烯和其它的萜烯类,黄酮类。将该除油后的糊状物减压干燥,粉碎成粉末。用此粉末充填玻璃管,其一端连结加入50g无水硝酸的玻璃安瓿,NO2气体自发地常压接触粉末,在冷暗室中保存一周,使所得氧化粉末可完全溶解于稀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将此氧化粉末混合到实施例1所示培养基组成的1000ml水溶液中,调整pH为5.5~5.6后,加入10g假丝酵母,搅拌通风,在20~30℃下反应50小时。过滤,分离反应混合物。水洗、干燥、粉末化后得到约40g柑桔酵母(水分4.7%,粗蛋白质59%,脂质0.6%,碳水化合物17%,灰分5.3%)。采取此方式将大部分柑桔榨汁渣固态物变成基质材料。不过,其本身并不刺激鱼介类嗅觉,因此同实施例18~28一样,进行氨基酸赋香,使其集鱼效果和摄饵效果得到提高。
实施例30~38
将1mol l-谷氨酸和3mol甘氨酸溶于1升热水中,加入天然多糖类糊料葡萄糖甘露聚糖使之稳定化,喷雾添加10g稳定后的氨基酸溶液到50g表3中所示各种含植物榨汁渣的微生物发酵物破碎物的基质材料中,干燥后粉碎,使其成为杂食性淡水鱼饵料粉末。基质材料是通过将表3所示原料的干燥粉末100g加入玻璃管中,象实施例29那样进行部分化学氧化,将所得物用表3所示酵母同实施例1一样进行发酵而制备的。
表3
实施例 | 原料 | 酵母 | 微生物发酵物的用途 |
30 | 咖啡豆提取渣 | 绿色木霉 | 鲤鱼、鲫鱼饵料 |
31 | 绿茶榨汁渣 | 黑曲霉 | 罗非鱼饵料 |
32 | 乌龙茶榨汁渣 | 串珠镰孢 | 罗非鱼饵料 |
33 | 麦茶榨汁渣 | 异常汉逊氏酵母 | 金鱼饵料 |
34 | 胶木茶榨汁渣 | 热带假丝酵母 | 黑鲈饵料 |
35 | 粗茶榨汁渣 | 皱摺假丝酵母 | 金鱼饵料 |
36 | 红茶榨汁渣 | 产朊假丝酵母 | 鲤鱼、鲫鱼饵料 |
37 | 萝卜榨汁渣 | 产朊假丝酵母 | 鳝鱼饵料 |
38 | 土豆榨汁渣 | 产朊假丝酵母 | 鳝鱼饵料 |
实施例39
洗净巴伦西亚桔(中国桔)的果实,将其用压榨机榨汁,得到数量大致相当的液汁(果汁中含若干d-柠檬苦素混合物)和榨汁渣。榨汁渣中含水分约80%,d-柠檬苦素约0.7~约1.2%。将其干燥后含碳水化合物14~18%,粗纤维2.2~2.5%,粗脂肪约0.2%,粗蛋白约1.0%,总氮含量约1.0%,灰分0.8%,pH为3.7,向其中加入0.6%的石灰乳中和,混练后放置30分钟,发生脱水,因此将其再压缩,得到相当初始原料果实约20%的液体。将该液体减压浓缩,得到含糖分约40%的糖浆。
将200g该糖浆混合到实施例1的培养基组成液中,加8g驯化的柑桔酵母,通风发酵6小时,分离,干燥并粉碎,得到约60g由巴伦西亚橙酵母构成的基质材料。它含有约60%的粗蛋白质,并不逊色于鱼粉的饵料原料,但成分与鱼粉相比赖氨酸、蛋氨酸和维他命略显不足,因此对此需另外添加强化。并对此强化饵料进行满足鱼介类嗜好性的赋香处理。最一般的赋香料是含1mol l-α-丙氨酸、1mol甘氨酸、1mol l-谷氨酸的水性糊状物(糊剂是明胶),将3%该糊状物加入前述巴伦西亚酵母中,在搅拌器中充分混碎、压片成型后干燥。
此外,作为小鱼、仔鱼饵料时,将混碎物适当通过网状筛,自然干燥即可。
此饵料可以替代一般养鱼用鱼粉和大豆油渣使用。在需要提高营养价值的脂质时,可向上述混碎物中单独或以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加入合计量为1~5%的卵磷脂、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这对小鱼和仔鱼的生长带来很好的效果。
实施例40
混合水洗采用果汁的同重量葡萄柚(柑桔属)、夏桔(夏酸橙)、中国原产柑桔(Cirtrus reticulata)的小粒果实。在搅拌器中充分破碎100g将其用压榨机榨汁后的榨汁渣和100g水的混合物,成为糊浆状。用乙醚洗涤该糊状物,除去d-柠檬苦素、其它的萜烯和油状物。然后,向该糊状物中加入1ml 10%过氧化氢水溶液,再与100g水混合,将所得混合物放入搅拌器中充分混合。向此混合物中加入1升培养基〔NaHPO4 0.6g/l、KH2PO2 0.4g/l、MgSO4·7H2O 0.2g/l、FeCl3·6H2O 16.7g/l、CuCl2·2H2O 0.66mg/l、ZnSO4·6H2O0.18mg/l、CuSO4·5H2O 0.16mg/l、MnSO4·4H2O 0.15mg/l、CoCl2·6H2O 0.18mg/l、(NH4)2SO4计15g/l(分次添加,在此记合计量),(NH2)2CO计7g/l(分次添加,在此记合计量)调整pH为5.5~6.0〕,向此混合液中加入10g驯化的巴伦西亚酵母,吹进混入2%酶的空气,在25℃~30℃下反应50小时。反应后,过滤生成的沉淀,水洗、干燥后粉碎,得到大约70%收率的有用酵母(粗蛋白61%)。向此酵母基质中喷入5~6ml含0.2mol l-α-丙氨酸、0.2mol牛磺酸、0.05mol l-谷氨酸、0.05mol l-天冬氨酸和0.05mol l-赖氨酸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后成型。将此成型品粉碎即成为热带观赏鱼用饵料。
实施例41
将实施例40的基质按其用途混入鱼粉、大豆油渣。不过,对
鱼来说,混入30%以上的大豆油渣时,有消化率下降,从而生长迟缓的趋势。但无论鱼粉配合量多少都有良好生长结果。这种配合基质的饵料以干粉、软干粉、湿粉等形式提供给
鱼做实验,但不管哪种都得考虑必需氨基酸平衡问题,并且必须减少碳水化合物含量。应用此基质制取的配合饵料使原鱼粉使用量减少到约一半以下。向实施例40的酵母基质中喷入10~11ml含0.2mol l-α-丙氨酸、0.2mol牛磺酸、0.2mol d,1-蛋白酶、0.2mol l-赖氨酸和0.3mol谷氨酸的瓜耳胶水溶液,充分混合后成型,再加工成不均匀颗粒、碎粉等,大大改善了
鱼的摄饵效率。
实施例42
用粉碎机粉碎将温州桔(黄橙)果实榨汁得到的干燥榨汁渣(包含:碳水化合物15~20%,粗纤维1.5~2.0%,粗脂肪约0.2%,粗蛋白质约0.1%,总氮含量约1.0%,灰分0.5~1.0%,pH4.0~4.5),成为l~2mm大的粒状物。将500ml水(含1g KH2PO4、3g NH4NO3)加到500g此粒状物中,混合后,在120℃下保持20分钟进行热杀菌,冷却至30℃后,加入10g米曲霉,在25~30℃下搅拌通风发酵70~80小时。接着干燥该混合物,粉碎得到约600g粉末。它是含水分20~30%,粗蛋白质30~45%,脂质0.5~1%,碳水化合物15~20%,灰分3~5%的有类似啤酒酵母臭气的淡褐色至褐色的粉末,按照实施例20所示方法,用含0.6mol甘氨酸和0.1mol l-谷氨酸的普鲁兰水溶液进行氨基酸赋香处理。它对菱体兔牙海鲷、
鱼、黑鲷的引诱率为70~80%。
实施例43
用实施例42中的曲霉菌可在液相中反应。将200g糖分50%以上的废糖蜜或糖浆混合成1.21培养液,将其置于内容积51的发酵罐中,加入10g米曲霉,一边以1vvm通风,一边缓慢搅拌,且在30℃下进行反应72小时。培养液是通过将12.0g CH3COONa·3H2O、7.0gCH3COONH4、1.0g K2HPO4、1.0g MgSO4·7H20、0.1gFeSO4·7H2O、1.0g玉米浆溶解在1l水中,调节pH至6.0(醋酸浓度l~2%)得到的。与细菌和酵母不同,另外使用霉菌时,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菌丝生长,并在其顶端产生胞子囊或分生胞子,而发生增殖的情况,因此应该避免枝柄物理性损伤,同时温和通气、搅拌、延长反应时间为佳。培养结束后,过滤悬浊物,水洗干燥得到约60g(收率约80%)的菌体。它含有:水分5%、粗蛋白质50~60%、脂质5%、碳水化合物18~20%、灰分5%,并且是略有臭气的黄褐色粉末。该生成物与实施例42一样进行氨基酸赋香处理,成为优良的海水鱼饵料。
实施例44~50
用10g表4所示微生物代替实施例42中的米曲霉,进行同样操作,得到表4生成物。反应温度为27~30℃。
表4
实施例 | 微生物 | 生成物 | 水分(%) | 粗蛋白(%) | 脂质(%) | 碳水化合物(%) | 灰分(%) |
44 | 啤酒糖酵母 | 褐色粉末 | 22 | 44 | 0.6 | 18 | 5 |
45 | 变黑色根霉 | 茶色粉末 | 30 | 45 | 0.6 | 15 | 6 |
46 | 黑曲霉 | 茶色粉末 | 25 | 46 | 0.8 | 16 | 5 |
47 | 异常汉逊酵母 | 淡褐色粉末 | 28 | 41 | 0.4 | 17 | 5 |
48 | 短芽孢杆菌 | 黄褐色粉末 | 27 | 42 | 0.3 | 18 | 4 |
49 | 醋酸化酐杆菌 | 淡褐色粉末 | 26 | 40 | 0.5 | 20 | 3 |
50 | 保加利亚乳芽孢杆菌 | 褐色粉末 | 23 | 41 | 0.5 | 19 | 4 |
实施例51
在实施例42中,反应时间为35小时的情况下,得到含水28%、粗蛋白质30%、脂质0.2%、碳水化合物33%、灰分4%的褐色粉末。它的粗蛋白含量低,不适于海水鱼,但进行适当的赋香处理后,可以用作草食性或杂食性鲤鱼科鱼类的养殖饵料使用。
即,散布10g氨基酸水溶液(11水中溶解0.01mol l-异亮氨酸、0.01mol l-谷氨酸、0.3mol甘氨酸,并加入淀粉糊制成水溶液)于所得的100g褐色粉末中,充分混合,从喷嘴压出成线香状,切断,在120℃下干燥,加入乳钵中,轻轻敲打,所得碎团块即是鲤鱼、鲫鱼、金鱼等的有用饵料。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物是以在含植物榨汁渣微生物发酵物或其破碎物的基质材料中,含碳原子数为2~3的低级氨基酸(A)和碳原子数4以上的高级氨基酸(B),摩尔比A/B=1~40作为特征的鱼介类饵料。通过在本发明物中所含的在水中溶出的特定氨基酸刺激鱼介类嗅觉,进而也刺激味觉,以提高摄饵效率。
另外,通过在本发明物制造工艺中进行加热处理和其它操作,容易达到无菌、无病毒、无毒性,能够预防目前易发生的鱼介类疾病和生长不良现象,增加养鱼效果,同时将品质优良味美的鱼介类肉廉价而大量地供给市场。因此,作为代替鱼粉和大豆油渣的材料,本发明物向水产界提供了新产品,今后将给渔业和水产业带来极大利益。
Claims (5)
1.鱼介类饵料,其特征在于,在含植物榨汁渣的微生物发酵物或其破碎物的基质材料中,碳原子数为2~3的低级氨基酸(A)和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高级氨基酸(B)的摩尔比A/B=1~4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介类饵料,其特征在于,植物榨汁渣是将至少一种选自植物汁、植物果汁、植物精油、植物加工提取汁、植物乳汁及它们的混合物的液汁从植物体中分离去除得到的残渣。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介类饵料,其特征在于,植物榨汁渣基本上不含除甲基嘌呤衍生物以外的生物碱和有毒配糖物。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介类饵料,其特征在于,碳原子数为2~3的低级氨基酸(A)是至少一种选自甘氨酸、α-丙氨酸、β-丙氨酸、肌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和牛磺酸的氨基酸。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介类饵料,其特征在于,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高级氨基酸(B)是至少一种选自必需氨基酸和非蛋白性氨基酸的氨基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4844195 | 1995-09-01 | ||
JP248441/95 | 1995-09-01 | ||
JP214300/96 | 1996-07-24 | ||
JP8214300A JPH09121783A (ja) | 1995-09-01 | 1996-07-24 | 魚介類用餌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417A true CN1172417A (zh) | 1998-02-04 |
Family
ID=26520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91255A Pending CN1172417A (zh) | 1995-09-01 | 1996-08-23 | 鱼介类饵料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733539A (zh) |
EP (1) | EP0796564A4 (zh) |
JP (1) | JPH09121783A (zh) |
CN (1) | CN1172417A (zh) |
ES (1) | ES2109898T1 (zh) |
WO (1) | WO1997008959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89771A (zh) * | 2013-11-13 | 2014-02-19 | 江南大学 | 一种机械预处理结合固态发酵提高啤酒糟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
CN105145508A (zh) * | 2015-08-04 | 2015-12-16 | 安徽宏飞钓具有限公司 | 易成型的环保钓具鱼饵 |
CN109170366A (zh) * | 2018-09-19 | 2019-01-11 | 广西大学 | 一种草食性鱼类蔗梢叶蛋白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
CN109221610A (zh) * | 2018-09-19 | 2019-01-18 | 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 | 一种草食性鱼类蔗渣蛋白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
TWI735007B (zh) * | 2018-07-17 | 2021-08-01 | 日商龜甲萬股份有限公司 | 篩選用於鰻魚之嗜好性成份之方法 |
CN116114806A (zh) * | 2022-12-15 | 2023-05-16 | 三峡大学 | 一种黄鳝幼苗开口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83027B (en) | 1998-10-30 | 2004-04-11 | Shell Int Research |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 hydrogenation catalyst system |
WO2001003675A1 (en) * | 1999-07-09 | 2001-01-18 | Martek Biosciences Corporation | Extrusion of biomass to make tablets with high lipid levels |
GB0212538D0 (en) * | 2002-05-30 | 2002-07-10 | Oceanbait Ltd | Fish bait |
JP2006508651A (ja) * | 2002-10-24 | 2006-03-16 | アドバンスド バイオニュートリション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エビおよびその生産 |
US6977093B2 (en) * | 2003-03-24 | 2005-12-20 | Hung Chien-Lung | Health food processing process using germinated rice to make health food containing natural eatable fibers, GABA, IP6, and probiotic |
US20040259218A1 (en) * | 2003-05-06 | 2004-12-23 | Weimer Paul J. | Wood adhesives containing solid residues of biomass fermentations |
US20050013897A1 (en) * | 2003-07-14 | 2005-01-20 | Meyer John M. | Long-lasting crustacean bait for use in trap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JP4434927B2 (ja) * | 2004-11-17 | 2010-03-17 | 株式会社ニチレイフーズ | γ−アミノ酪酸含有食品の製造方法、及びγ−アミノ酪酸高生成能を有する酵母 |
EP2040567B1 (en) * | 2006-06-30 | 2014-06-11 | Lars Edebo | Zygomycetes for fish feed |
US20080263933A1 (en) * | 2007-04-30 | 2008-10-30 | Troy Gibson | Fishing lure including coffee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
US20120177779A1 (en) * | 2008-07-30 | 2012-07-12 | Patrick Mills | Fish feeding stimulant and product |
DE102009002044A1 (de) * | 2009-03-31 | 2010-10-07 | Evonik Degussa Gmbh | Dipeptide als Futtermitteladditive |
CH704486A2 (de) * | 2011-02-05 | 2012-08-15 | Hanspeter Steffen | Vegetarisches Fütterungsverfahren für karnivore Fische und Shrimps mit Spirulina und Chlorella Algen unter Verwendung von Elektrolysewasser und Natriumthiosulfat, Guar und Oligofructanen als Zusätze. |
FR2998450A1 (fr) * | 2012-11-26 | 2014-05-30 | Dominique Hooreman | Utilisation d'un complexe enzymatique dans l'alimentation des animaux d'elevage |
CN105188402A (zh) * | 2013-12-27 | 2015-12-23 | 起源生物技术株式会社 | 含有麦角硫因的鸡蛋与产该鸡蛋的蛋鸡的饲料以及喂食饲养方法 |
JP6043386B2 (ja) * | 2015-03-06 | 2016-12-14 | 昌幸 熊谷 | 水産用餌飼料および水産用餌飼料の製造方法 |
CN107647113A (zh) * | 2017-10-13 | 2018-02-02 | 宁波市鄞州区超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促进淡水养殖鱼生长饲料的制备方法 |
CN112293605A (zh) * | 2019-07-25 | 2021-02-02 | 领袖生物技术农业会社法人 | 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 |
KR102187522B1 (ko) * | 2020-05-18 | 2020-12-08 | 주식회사 삼다 | 양돈 혈액 발효물의 제조 방법과 그 발효물을 이용한 양계 사료 조성물 |
KR102216577B1 (ko) * | 2020-08-25 | 2021-02-17 | 농업회사법인 주식회사 엘바이오텍 | 유산균을 이용하여 어류용 팰렛사료에 흡착 발효시켜 면역활성, 성장촉진효과를 갖는 어류용 압축 건 부상 발효배합사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CN112602827A (zh) * | 2020-12-30 | 2021-04-06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 一种提高尖裸鲤抗氧化能力的发酵饲料 |
CN112903844B (zh) * | 2021-01-19 | 2022-12-16 | 皖西学院 | 一种蕨菜中原蕨苷含量的检测方法 |
CN112931441A (zh) * | 2021-04-13 | 2021-06-11 | 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 | 一种鱼饵料精油及其使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03260A (en) * | 1973-06-21 | 1975-09-02 | Syntex Inc |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culturing and/or capturing fish and crustacea |
JPS53112197A (en) * | 1977-03-10 | 1978-09-30 | Nippon Paint Co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food for fish |
JPS53127189A (en) * | 1977-04-04 | 1978-11-07 | Kenichi Suga | Fish gathering agents |
JPS5581550A (en) * | 1978-12-18 | 1980-06-19 | Fumiyoshi Onodera | Feed |
FR2530124B1 (fr) * | 1982-07-13 | 1985-07-26 | Gerard Jean Pierre | Procede de production, a partir de tourteaux d'origine vegetale, d'une composition pour la fabrication d'aliments pateux pour animaux, aliments ainsi obtenus et distributeur pour ces aliments |
JPS60168348A (ja) * | 1984-02-13 | 1985-08-31 | Nouji Kumiai Houjin Sakita Kumiai | 餌飼料 |
EP0394347B1 (en) * | 1987-12-30 | 1997-10-15 | DEXTER, Lee B. | Cellulolytic, n 2?-fixing bacteria and use therefor |
-
1996
- 1996-07-24 JP JP8214300A patent/JPH09121783A/ja active Pending
- 1996-08-23 WO PCT/JP1996/002374 patent/WO1997008959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08-23 EP EP96927898A patent/EP079656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6-08-23 US US08/817,645 patent/US5733539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8-23 CN CN96191255A patent/CN1172417A/zh active Pending
- 1996-08-23 ES ES96927898T patent/ES2109898T1/es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89771A (zh) * | 2013-11-13 | 2014-02-19 | 江南大学 | 一种机械预处理结合固态发酵提高啤酒糟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
CN103589771B (zh) * | 2013-11-13 | 2015-02-11 | 江南大学 | 一种机械预处理结合固态发酵提高啤酒糟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
CN105145508A (zh) * | 2015-08-04 | 2015-12-16 | 安徽宏飞钓具有限公司 | 易成型的环保钓具鱼饵 |
TWI735007B (zh) * | 2018-07-17 | 2021-08-01 | 日商龜甲萬股份有限公司 | 篩選用於鰻魚之嗜好性成份之方法 |
CN109170366A (zh) * | 2018-09-19 | 2019-01-11 | 广西大学 | 一种草食性鱼类蔗梢叶蛋白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
CN109221610A (zh) * | 2018-09-19 | 2019-01-18 | 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 | 一种草食性鱼类蔗渣蛋白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
CN116114806A (zh) * | 2022-12-15 | 2023-05-16 | 三峡大学 | 一种黄鳝幼苗开口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S2109898T1 (es) | 1998-02-01 |
EP0796564A4 (en) | 1998-01-14 |
EP0796564A1 (en) | 1997-09-24 |
JPH09121783A (ja) | 1997-05-13 |
US5733539A (en) | 1998-03-31 |
WO1997008959A1 (fr) | 1997-03-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2417A (zh) | 鱼介类饵料 | |
CN103478427B (zh) | 一种浒苔多糖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757320A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专用功能性配合饲料 | |
KR101945291B1 (ko) | 반려동물용 영양보충제 조성물 및 그 조성물로 제조되는 영양보충제 | |
CN104172141A (zh) | 食用菌保健粉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02747C (zh) | 海参营养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53622A (zh) | 一种蓝孔雀养殖专用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586658B (zh) | 高营养人造海鲜的制备方法 | |
CN107348229A (zh) | 一种鲶鱼饲料诱食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31095A (zh) | 一种青虾幼虾复合诱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青虾配合饲料 | |
CN107361241A (zh) | 水产动物肝脏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饲料、保健品 | |
CN106614306B (zh) | 一种土鸡饲养方法 | |
CN107865267A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6805007A (zh) | 一种高产鲶鱼饲料诱食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615692A (zh) | 一种鲶鱼饲料复合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721525A (zh) | 一种高消化利用率鲶鱼饲料 | |
CN102273636A (zh) | 一种天然有机沙棘果酸及其加工方法 | |
KR102395146B1 (ko) | 농작물 성장촉진 비료제조방법 | |
CN105192311A (zh) | 一种畜禽用复合饲料添加剂 | |
CN107691772A (zh) | 梭子蟹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813113A (zh) | 一种促进海参体内多糖合成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JP3596777B1 (ja) | 健康食品及び経口用抗腫瘍剤 | |
CN106937731A (zh) | 蜂王幼虫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8354086A (zh) | 含有贻贝多糖对虾诱食剂的制备方法 | |
KR101670717B1 (ko) | 염기 분해 및 효소 분해의 결합 공정을 이용한 농축된 꽃게 농축 추출액의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