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10A - 通过无线分组通信进行一对多数据传输的传输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过无线分组通信进行一对多数据传输的传输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610A CN1168610A CN97104974A CN97104974A CN1168610A CN 1168610 A CN1168610 A CN 1168610A CN 97104974 A CN97104974 A CN 97104974A CN 97104974 A CN97104974 A CN 97104974A CN 1168610 A CN1168610 A CN 11686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signal
- signal
- base station
- access control
- control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6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comprising mechanisms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e.g. status reports
- H04L12/1868—Measures taken after transmission, e.g. acknowledg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无线分组通信实施一对多数据传输的传输控制系统,各有通过无线分组通信系统连接的多个通信终端,和确定存取控制及传输数据的接收发射定时的无线基地台;通信终端在不能接收由通信基地台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发射未接收确认信号;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未接收确认信号情况下,再发射未作相应接收的分组信号;发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在接收由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眼下发射的分组信号。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进行无线分组通信中数据传输的控制的传输控制系统;尤其是有关在根据一对多通信的数据传输时进行送达确认的传输控制系统。
在采取如在无线LAN等实现的不连至固定纲的ad hoc network结构之网络的一对多通信中,为使每个网络节可靠地采取接收确认而进行送达确认处理。这种送达确认处理与一对一通信时的送达确认处理是相同的。与此相反,在使用卫星通信的一对多通信中,通过全通信终端采取接收确认其效率差,就是在接收确认本身的可靠性方面也无实用性,所以往往不作送达确认处理。
然而,由于全部不作送达确认其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明显差,所以建议为信号的传输高可靠性而使数据字组化作接收确认。作为该已有技术,如有下述文件记载:(Calo.S.B.et al:″A Broadcast Protocol for FileTransfers to Multiple Site″,IEEE Trans.Commun.Vol.COM-29,No.11pp.1701-1707,Nov.1981)。
但是,既便在使上述数据字组化而进行接收确认的已有技术中,其缺点是:一旦数据的1个字组大小加大,则通信终端必须具有与此对应的容量缓冲器,这使得设备成本增加,而且随着数据字组化的处理而引起处理进一步复杂化了。
为了避免效率下降,还提出了这样的方案,无接收确认,通过通知接收不确认进行送达确认。该已有技术如有: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昭和60年-35851号“通信方式”。在该公报上,展示了当接收终端不能正确接收分组信号时,发出接收未确认信号(以下称NAK信号),特定的接收终端通过与发射的接收确认信号(以下称为ACK信号)或NAK信号相干挠,识别数据传输失败,对发射终端要求再次发射。
然而,在上述已有技术中,其缺点在于与ACK信号或NAK信号是否正常接收无关,在检测ACK信号/NAK信号或ACK信号和NAK信号的冲突之间需要时间。
如上所述,在用已有的卫星的一对多通信中,通常不作送达确认,使信号传输可靠性下降。
并且,即使在使数据字组件进行接收确认情况下,其缺点在于随着缓冲器的增大使硬件设备成本也增加,以及随着数据的字组化使处理也变得复杂。
而且,即使是通过通知接收未确认进行送达确认情况下,在识别数据传输失败之前需要时间,不能作出快速反应。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控制系统,克服已有缺点,在发射终端不增加多余负担,可进行分组信号的再发射的处理,在根据一对多通信的数据传输中,高效地实施送达确认。
在上述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控制系统,不会引起硬设备成本增加和处理的复杂化,能实现效率良好的送达确认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输控制系统,利用无线分组通信进行一对多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具备有通过无线分组通信系统连接的一组通信终端和确定存取控制及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定时的无线基地台;所述通信终端不能接收自通信基地台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发射未接收确认信号;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再发射该未接收的分组信号;发射所述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在接收由所述通信基地应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当前发射的分组信号。
在其他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了的分组信号上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所述通信终端参照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
在其他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所述通信终端参照附加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并且,发射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通信终端,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在把接收的分组信号确认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进行该分组信号的接收处理;没有发射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通信终端,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在把接收的分组信号确认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接收的分组信号。
在其他的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了的分组信号上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所述通信终端参照附加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并且,发射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通信终端,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在把接收的分组信号确认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作该分组信号的接收处理,而且,在把接收的分组信号确认为不是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该分组信号及与该分组信号相连延长的分组信号直至接收新的分组信号全都废弃;没有发射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通信终端,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在把接收的分组信号识别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接收的分组信号。
在其他的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所述通信终端参照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通过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并且,所述通信基地台在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情况下,作为予先确定的指定值发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及分组信号的一部分的数据;发射所述通信基地台不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在接收具有所述指定的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的情况下再发射所述通信基地台不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的所述通信终端,在接收具有所述指定的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的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设置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在其他的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所述通信终端参照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通过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而且,所述通信基地台在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情况下,作为予定的指定值发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及存取信号的一部分数据,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在接收具有所述特定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的所述通信终端,在接收具有所述特定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设置在下一个分组信息的接收中,而且,所述通信基地台在连续2次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情况下,发射包括没有接收该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号;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在接收包括没有接收所述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息情况下,再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的所述通信终端,在接收包括没有接收所述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设置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在其他的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备有一组槽,发射接收使用在与所述通信基地台之间独立的一组无线信道的分组信号。
在其他的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备有: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产生存取控制信息;冲突和NAK信号检出部,检测通信线路的分组信号和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冲突或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接收;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所述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生成的存取控制信息,同时,根据所述冲突和NAK信号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再发射必要的分组信号;接收发射部,接收包括由所述通信终端送至的分组信号的所述通信线路的一定信号,根据所述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的控制,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分组信号;所述通信终端备有:接收发射部,向所述通信基地台发射所述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输出的分组信号,接收从所述通信基地台送至的分组信号,同时作为完成发射终端功能部分备有: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从由所述通信基地台传送的分组信号中检出存取控制信号进行分析;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根据一定的规则形成分组信号输出,而且,在判断为接收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的情况下,眼前再次输出发射了的分组信号;作为实现接收终端功能的部分备有:各组信号接收部,接收由所述通信基地台传送的分组信号并分析;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从由所述通信基地台传送的分组信号中检出存取控制信息并分析;和NAK信号产生部,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不能接收分组信号的情况下,产生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并输出。
在其他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取控制信息至少包括表示查询端地址的信息,和表示所述通信线路是使用中还是待机中的区别信息。
在其他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和所述分组信号接收部,参照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
在其他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参照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在判断出是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接收的分组信号;所述分组信号接收部,根据对在所述NAK信号产生部输出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之后,从由所述通信基地台传送的分组信号之中检出的存取控制信息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作分析结果,当判断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情况下,作通常的分组信号接收处理,并且,当判断为不是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将该分组信号及与该分组信号接续的连接分组信号直到接收新的分组信号全都废弃。
在其他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是所述通信基地台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在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情况下,控制所述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作为予先设定的指定值发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及分组信号的一部分数据;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接收具有所述特定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所述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发射具有所述特定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设置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在其他最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在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情况下,控制所述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作为予定的指定值发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及分组信号一部分数据;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上不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接收具有所述特定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上不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的所述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接收具有所述特定的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设置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接收中;并且,所述通信基地台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在多次连续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的情况下,发射包括不接收该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号;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上不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控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接收包括不接收所述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上不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所述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定为接收包括不接收所述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备置于下一个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及效果可通过下面的具体说明了解到。
图1表示本发明1个实施例的传输控制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上行分组信号构成;
图3表示本实施例的下行分组信号构成;
图4表示本实施例的未接收确认信号构成;
图5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1个动作例子的顺序;
图6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动作例的顺序;
图7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动作例的顺序;
图8是说明本实施例中传输系统的另一动作例的顺序图;
图9~图13分别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其他动作例的顺序图;
图14~图16分别表示在本实施例中作多个信道的分组传输时接收终端动作的一部分或另一部分的程序方框图;
图17是说明根据图14情况下的本实施例的动作顺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最佳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输控制系统的构成方框图。
本发明传输控制系统的构成包括,一组通信终端和确定存取控制及传输数据的接收发射定时的无线基地台。所谓通信终端和无线基地台不接在固定网中,通过无线分组通信系统连接。下面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功能上把通信终端分成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但所有通信终端也能成为发射终端、接收终端及无线基地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传输控制系统包括,发射分组信号的发射终端10、接收分组信号的接收终端20、和位于发射终端10和接收终端20之间进行传输控制的通信基地台30。其中,把从发射终端10向通信基地台30传送的分组信号定义为上行分组信号;把从通信基地台30向接收终端20传送的分组信号定义下行分组信号。图2表示上行分组信号的构成;图3表示下行分组信号的构成。
如图所示,上行分组信号50包括表示该传输数据发射端地址的目标地址、表示与该传输数据连续的用户数据有无的连续毕特、表示该传输数据发射源地址的发射源地址、作为传输数据的上行用户数据。下行分组信号60包括表示查询端的地址的查询地址、表示通信线路是在使用中(Busy)还是待机中(Idle)的区别的Busy/Idle标志、目标地址、连续毕特、作为传输数据的下行用户数据。其中,查询地址和Busy/Idle标志在本实施例中是用于存取控制的存取控制信息。
参照图1,发射终端10备有产生分组信号并输出的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11,从由通信基地台30传送的下行分组信号60中检出存取控制信息并分析的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12,和进行通信基地台30和数据接收发射的接收发射部13。
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11的作用通过如作程序控制的CPU和存储器实现,在用户数据上附加目标地址、连续毕特、发射源地址等的文献目录数据,产生上行分组信号50,经接收发射部13向通信基地台30发射。并且随着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12的控制,再发射所有发射的上行分组信号50。
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12由如程序控制的CPU和存储器完成其功能,从由通信基地台30传送的下行分组信号60中取出作为存取控制信息的查询地址和Busy/Idle标志,并作分析。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向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11作出指示,或发射包括连续用户数据的新上行分组信号50,或再发射眼前发射了的上行分组信号50。
接收终端20包括,分组信号接收部21,接收分析由通信基地台30传送的下行分组信号60;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22,从下行分组信号60中检出存取控制信息并分析;NAK信号产生部23,产生NAK信号并输出;和接收发射部24,进行与通信基地台30的数据的接收发射。
分组信号接收部21通过如程序控制的CPU和存储器实现,接收下行分组信号60,同时,参照连续毕特识别是否有接续分组信号60。当存在连续毕特情况下等待接续的下行分组信号60的接收。当以规定定时无接续分组信号60接收时,在NAK信号生成部23中指示NAK信号的产生。并且,如下面所述,随着通过存取控制信息分析22的指示,或废弃接收的分组信号,或清除接收缓冲器。
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22,通过如程序控制的CPU和存储器来实现,把来自通信基地台30的下行分组信号中的存取控制信息取出分析。因此,根据分析结果,指示分组信号接收部21废除该分组信号,如果接收缓冲器清除,则指示废除该分组信号以后的接续的全部分组信号。
NAK信号生成部23由如程序控制的CPU和存储器实现,根据分组信号接收部21的指示产生NAK信号,经接收发射部24向通信基地台30发射。图4表示NAK信号的结构。如图所示,NAK信号70是与上行分组信号同样构成,目标地址为“0”。
通信基地台30备有:存取控制信号产生部31,产生存取控制信息;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控制分组信号的接收发射;冲突和NAK信号检测部33,检测通信线路的分组信号和NAK信号的冲突或NAK信号70的接收;接收发射部34,作与通信终端的数据的接收发射。
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31,用如程序控制的CPU和存储器实现,产生查询地址和Busy/Idle标志,附加在分组信号上。根据冲突和NAK信号检测部33,在检测上行分组信号50和NAK信号的冲突或NAK信号70的接收情况下,设查询地址值为“0”。Busy/Idle标志在线路使用中为Busy,待机中为Idle。
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例如由程序控制的CPU和存储器实现,将自发射终端10传送的上行分组信号50变更为下行分组信号60,经接收发射部34向接收终端20发射。这时,把上行分组信号50的目标地址、连续毕特、上行用户数据转换成下行分组信号60的目标地址、连续毕特、下行用户数据,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并且,从上行分组信号50取出发射源地址并存储。并且,根据冲突和NAK信号检测部33,在检测上行分组信号50和NAK信号70的冲突,或NAK信号70的接收情况下,或者没有接收应用规定定时传送的上行分组信号50的情况下,根据发生的事态,或再发送设查询地址值为“0”的当前下行分组信号60,或发出设目标地址值为“0”的分组信号60。另外,在设目标地址值为“0”发射下行分组信号60的情况下,在该分组信号中不包括用户数据。
冲突和NAK信号检测部33,例如由程序控制的CPU和存储器实现,在检出通信线路的上行分组信号50和NAK信号70的冲突或NAK信号70的接收的情况下,告知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31和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
下面以本实施例的工作、一些具体状态为例进行说明。
图5至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控制例的顺序图。在各图中,Busy/Idle标志,设Busy时为B,Idle时为I,在查询地址值为a情况下,若在通信线路使用中把存取控制信息表示为(B,a),若在待机中表示为(I,a)。并且,CS为通信基地台,PS1,PS2,PS3分别为具有地址1、2、3的通信终端。各通信终端PS1、PS2、PS3具有共同的组地址。在图示的例子中,把PS1作为发射终端,把PS2、PS3作为接收终端,通过发射终端PS1发射分组信号D0、D1、D2、D3、D4。并且,尤其只要不指定,通过通信基地台的发射要把目标地址作为在各通信终端上共同的组地址进行。在各图中,用实线表示的分组信号指定目标地址,表示包括用户数据的分组信号;用虚线表示的分组信号设目标地址为哪个通信终端都不指定之值“0”,表示不包括用户数据的分组信号。
图5中,虽然通过通信基地台CS发射分组信号,但没有达到接收终端PS2,由于通过接收终端PS2发射NAK信号,所以表示下一个分组信号和NAK信号冲突产生时的动作。
参照图5,首先无线基地台CS作为下行分组信号存取控制信号发射(I、O)。各通信终端PS接收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存储上行信号的发射定时。
发射终端PS1一旦用上行信号的发射定时发射分组信号D0,则无线基地台CS接收该分组信号D0,根据上行用户数据和连续毕特判断接续分组信号有无并存储,同时相应于接收上行分组信号的定时,发出下行分组信号。这时,把上行分组信号变换成下行分组信号。
接收下行分组信号的发射终端PS1,查阅该分组信号的存取控制信息,确认本台是发射的数据,设置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发射中。
接收下行分组信号的接收终端PS2取入下行用户数据,同时,参照连续毕特判断是否有接续分组信号并存储好。
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发射定时,发射终端PS1发射接续分组信号D1,通信基地台CS及发射终端PS1、接收终端PS2与前述一样进行处理。
接着,用同样顺序通过发射终端PS1发射的接续分组信号D2,由无线基地台CS接收,虽然作为下行分组信号发射,但规定在接收终端PS2不接收。这种情况下,在接收终端PS2,分组信号接收部21根据存储了的连续毕特,判断为用应接收的定时不能接收下行分组信号。然后,NAK信号产生部23产生NAK信号,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发射定时发射。这时,用同样的发射定时,发射终端PS1发射接续分组信号D3,从而,在无线线路上引起冲突。
在无线基地台CS中,是否冲突和NAK信号检测部33检得上行分组信号的冲突,一旦通过捕捉效果接收NAK信号,则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31根据存储的连续毕特信息判定为通过接收终端PS2发射NAK信号,设存取控制信息为(B,0)。然后,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把新的存取控制信息(B,0)作为用当前下行发射定时发射的接续分组信号D2的用户数据以及再发射部分的下行分组信号发出。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成为(B、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11判定为当前发射的D3没有到达无线基地台CS,设置于接续分组信号D3的再发射中。
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成为(B,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分组信号接收部21判定为受理再发射要求,实施接收的下行分组信号的下行用户数据接收处理。
下面同样地实施接续分组信号D3、D4的传输。
图6虽然通过通信基地台CS发射分组信号,但不达到接收终端PS2,直至通过接收终端PS2发射NAK信号虽然与图5工作例子为一样的,但该NAK信号表示没有到达通信基地台CS情况下的工作。
如图所示,NAK信号因没有到达通信基地台CS,所以通信基地台CS通过发射终端PS1接收接续分组信号D3。因此,无线基地台CS与正常接收时一样进行处理,设存取控制信息为(B,1),与接收的分组信号D3的用户数据同时作为下行分组信号发出。
一旦接收终端PS2接收下行分组信号,则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22根据存取控制信息为(B,1)判断为在无线基地台CS中没有接收NAK信号。然后分组信号接收部21清除接收缓冲器,只要接收在该分组信号上接续的分组信号,继续废弃该接续分组信号。
图7表示一组接收终端,发射某个接收终端不能接收分组信号的NAK信号时的工作。
发射终端PS1发射分组信号D2,直至通信基地台CS接收的通信基地台CS及发射终端PS1、接收终端PS2的工作与图5的工作例子一样。
通过无线基地台CS发射对应于分组信号D2的下行分组信号,接收终端PS2可接收该下行分组信号,接收终端PS3要接收该下行分组信号。
在接收终端PS2中,分组信号接收部21根据存储的连续毕特判定为用应接收的定时不能接收下行分组信号。然后,NAK信号产生部23生成NAK信号,用下一个上行信号的发射定时发出。这时,用同样的发射定时,发射终端部PS1发射接续分组信号D3。因此,在无线线路上发生冲突。
在无线基地台CS中,冲突和NAK信号检测部33是否测得上行分组信号的冲突,一旦根据捕捉效果接收NAK信号,则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31根据存储的连续毕特判定为通过接收终端PS2发射NAK信号,设存取控制信息为(B,0)。然后,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把新的存取控制信息(B,0)作为用眼下下行发射定时发射的接续分组信号D2的用户数据及再发射部分的下行分组信号发出。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11判断为眼前发射的D3没有达到无线基地台CS,设置于接续分组信号D3的再发射中。
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分组信号接收部判定受理再发射要求,进行接收的下行分组信号的下行用户数据的接收处理。
接收终端PS3自身由于接收了与没有发射NAK信号也无关的存取控制信息成为(B,0)的下行分组信号,所以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22判定为其他接收终端发出NAK信号,无线基地台CS再发射眼前的分组信号;分组信号接收部21废弃接收了的下行分组信号。这种处理与参考图6说的工作例不同,废弃的只是该分组信号,从由下一行定时接收的接续分组作连续接收处理。
图8中,接收终端有多个,任何接收终端不能接收分组信号,对于发射了的NAK信号,虽然通信基地台CS又发射了分组信号,但其他接收终端不接收该再发射的分组信号,表示了发射NAK信号时的工作。
发射终端PS1发射分组信号D1,直至通信基地台CS接收的通信基地台CS及发射终端PS1、接收终端PS2、PS3的工作与图7工作例一样。然后,通过无线基地台CS发射对应于分组信号D1的下行分组信号,使接收终端PS2不接收该下行分组信号,接收终端PS3接收该下行分组信号。
在接收终端PS2,分组信号接收部21根据存储了的连续毕特,判定为不能接收用应接收的定时的分组信号。然后,NAK信号产生部23生成NAK信号,用下一个上行信号的发射定时发出。这时,用同样的发射定时,发射端PS1发射接续分组信号D2。因此,在无线线路上引起冲突。
在无线基地台CS中,冲突和NAK信号检测部33是否检得上行分组信号的冲突,一旦利用捕捉效果接收NAK信号,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31判定为根据存储的连续毕特的信息,通过接收终端发射NAK信号,设存取控制信息为(B,0)。然后,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把新的存取控制信息(B,0)作为用眼前下行发射定时发射的接续分组信号D1的用户数据随同再发射部分的下行分组信号发出。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存取检测信息为(B,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分组信号发射检测部11判定为眼下发射的D2没有到达无线基地台CS,设置于接续分组信号D2的再发射。
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号为(B,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分组信号接收部21判定为受理再发射要求,实施接收的下行分组信号的下行用户数据的接收处理。
其中,接收终端PS3当作没有接收该发射部分的下行分组信号。接收终端PS3的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22确认分组信号接收失败,NAK信号产生部23生成NAK信号发射。该NAK信号与用同样发射定时由发射终端PS1发射的接续信号D2相冲突。
在无线基地台CS中,冲突和NAK信号检测部33是否检得上行分组信号的冲突,根据捕捉效果若接收NAK信号,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判断对再发射的分组信号输出NAK信号,设目标地址值为“0”,再一次发射眼下发射的再发射部分下行分组信号。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11判断为眼下再发射的D2没有到达无线基地台CS,设置于接续分组信号D2的再发射中。
接收终端PS2、PS3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目标地址值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分组信号接收部21判断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是再发射部分的分组信号,废弃该分组信号,备置在接续的下行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图9表示由发射终端PS1发射的上行分组信号在通信基地台CS上没有接收的情况。
直至发射终端PS1发射接续分组信号D1的工作与图5的工作例子一样。其中,当作通信基地台CS没有接收接续分组信号D1。通信基地台CS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根据连续毕特信息,判定没有使来自接收终端的分组信号到达,设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31为存取控制信息(B,1),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设目标地址值为“0”,发射下行分组信号。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有取控制信息为(B,1),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判定眼下发射的分组信号D1没有到达无线基地台CS,作再次发射分组信号D1的准备。然后,用下一个上行的分组信号的定时再发射。
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1),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判定没有使来自发射终端的分组信号到达无线基地台CS,废弃该目标地址为“0”的分组信号,备置于接续的下行分组信号中。
之后,用下一个上行分组信号的发射定时从发射终端PS1发送分组信号,在无线基地台CS中一旦正常接收则进行通常的接收时的处理。
接着,从发射终端PS1发射分组信号D2,当无线基地台CS没有接收情况下,与上述处理一样地通过无线基地台CS发射把存取控制信息作为(B,1),把目标地址值作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然后,发射终端PS1与上述情况一样地再发射分组信号D2。并且,接收终端PS2废弃该目标地址为“0”的分组信号,备于继续的下行分组信号的接收之中。
在此,规定由发射终端PS1再发射的分组信号D2没有再到达通信基地台CS。
无线基地台CS的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根据存储了的连续毕特信息,判断为来自接收终端的分组信号没有连续到达,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31把存取控制信息作为(B,0),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32把目标地址值作为“0”,发射下行分组信号。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判断为眼下发射的分组信号D2没有达到无线基地台CS,再次准备分组信号D2的发出,用下一个上行分组信号定时再发射。
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判断为来自发射终端的分组信号没有到达无线基地台CS,废弃该目标地址为“0”的分组信号,备于接续的下行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图10表示的情况是发射终端PS1没有接收通信基地台CS发射的下行分组信号。
直至通信基地台CS接收由发射终端PS1发射的分组信号D1的动作是与至此的工作例子一样。这里,要使得对相应于通信基地台CS发射的分组信号D1的下行分组信号,发射终端PS1不接收,接收终端PS2接收。
发射终端PS1由于不能接收下行分组信号,所以不作以下一个发射定时的发射。并且,接收终端PS2由于正常地接收下行分组信号,所以不发射NAK信号,等待下一个下行分组信号的发射。
无线基地台CS由于用应接收接续分组的上行分组信号的定时没有接收任何分组信号,所以发射把存取控制信息作为(B,1),把目标地址作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1),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眼下发射终端PS1判断为无线基地台CS接收上次发射的分组信号D1,发射下一个接续分组信号D2。
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1),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判定来自发射终端的上行分组信号没有到达无线基地台CS,废弃目标地址为“0”的分组信号,备于接续的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图11表示的情况是发射终端PS1及接收终端PS2两者都没有接收通信基地台CS发射的下行分组信号。
直至通信基地台CS接收由发射终端PS1发射的分组信号D1的动作与图10的动作例子是相同的。其中,使得对相应于通信基地台CS发射的分组信号D1的下行分组信号,发射终端PS1及接收终端PS2两者都没有接收。
发射终端PS1由于不能接收下行分组信号,所以不作用下一个发射定时的发射。另一方面,接收终端PS2由于不能接收用应接收的定时的下行分组信号,所以发射NAK信号。
无线基地台CS由于用应接收接续分组的上行分组信号的定时接收NAK信号,所以把存取控制信息(B,0),眼下作为下行分组信号发射的用户数据随同作为新的下行分组信号发射。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包括再发射的用户数据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判定为无线基地台CS接收分组信号D1,发射下一个分组信号D2。
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号为(B,0)的下行分组信号,判定为受理再发射要求,进行该下行分组信号的下行用户数据受理处理。
图12表示下述情况动作,没有接收来自发射终端PS1的上行分组信号的通信基地台输出下行分组信号,不使发射终端PS1接收该下行分组信号,接收终端PS2接收。
直至发射终端PS1发射分组信号D1的工作与图10的工作例子一样。其中,通信基地台CS不接收该分组信号D1,通信基地台CS与发射存取控制信息为(B,1),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都无关,发射终端PS1不接收该下行分组信号,规定仅接收终端PS2接收。
发射终端PS1因不能接收下行分组信号,所以不进行用存取控制信息定时的发射。并且,接收终端PS2由于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B,1),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所以判断为自发射终端PS1的分组信号没有达到无线基地台CS,该目标地址废弃“0”以下的分组信号,备置于接续的下行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无线基地台CS由于用上行分组信号定时没有接收任何分组信号,所以连续地从发终端PS1没有接收上行分组信号。于是发射设存取控制为(B,0),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判定在无线基地台CS没有接收分组信号D,1再发射分组信号D1。
接收终端PS2由于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所以判定为来自发射终端PS1的分组信号没有到达无线基地台CS,废弃该存取控制信息为(B,0),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备于接续的下行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图13表示下述情况的工作,没有接收来自发射终端PS1的上行分组信号的通信基地台输出下行分组信号,发射终端PS1及接收终端PS2的两者没有接收该下行分组信号。
直至发终端PS1接收分组信号D1的工作与图10的工作例相同。其中,通信基地台CS不接收该分组信号D1,通信基地台CS与发射存取控制信息为(B,1),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无关,规定发射终端PS1及接收终端PS2的两者都没有接收该下行分组信号。
发射终端PS1由于不能接收下行分组信号,所以不作用下一个发射定时的发射。另一方面,接收终端PS2由于不能用应接收的定时接收下行分组信号,所以发射NAK信号。
无线基地台CS用下一个上行分组信号定时接收NAK信号,由于不能连续地通过发射终端PS1接收上行分组信号,所以发射没存取控制信号为(B,0),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判定为在无线基地台CS上没有接收分组信号D1,再次发射分组信号D1。
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0),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判断为来自发射终端的上行分组信号没有到达无线基地台CS,废弃该存取控制信息为(B,0),目标地址为“0”的分组,备置于连续的分组信号之接收。
如上述动作例的说明,本发明的接收终端不依赖于在发射终端是否再发射分组信号,由于可使发射终端的根据发射顺序的信号组合,所以可作使用独立的多个无线信道的分组传输。这种情况下,比起单独分组的分组传输,因信号的组合顺序变得复杂,所以在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接收终端的工作。
图14~图16是表示在TDMA/TDD方式的通信控制中,对应于多槽(slot)独立的多个无线信道的接收终的接收工作程序方框图。
在接收终端,当接收发射部24接续的分组信号的接收一开始,则分组信号接收部21使接收指示字(Poimter)和再发射标志初始化(步骤110)。分组信号规定用接收终的Si槽(第i个槽)接收分组信号(步骤120)。分组信号接收部21首先作根据CRC的检查(步骤130)。若根据CRC检查检出错误,则判断是否本台使分组信号连续处于接收中(步骤131)。若是连续接收中,则NAK信号产生部23发射NAK信号,分组信号接收部21使再发射标志设定为再发射(步骤132)。若不是连续接收中,则在该Si槽的下一个顺序的Si,1槽中等待接收(步骤133)。
若用CRC的检查没有检出错误,则判断Busy/Idle标示是否为Busy(步骤140)。在Busy/Idle标示不是Busy情况下,判断所用的槽是否都为Idle(步骤141)。在只是槽的一部分为Idle情况下,在下一个顺序的槽中等待接收(步骤133)。另一方面,在槽的全部成为Idle的情况下,返回初始状态。
Busy/Idle标示若是Busy,则判断所述接收分组目标地址是否为“0” (步骤200)。当目标地址为“0”时,则判断所述接收的分组信号存取控制信息的查询地址是否为“0” (步骤300)。当所述查询地址为“0”时,使接收指示字的值加1,同时把所述接收指示字之值代入对应于接收分组信号的槽的无线信道保留指示字中(步骤330)。然后,把再发射标示设定为再再发射后(步骤340),在下一个顺序的槽中等待接收(步骤350)。
当所述查询地址不为“0”的情况下,使接收指示字之值加1,同时,将所述接收查询值代入对应于接收分组信号的槽的无线信道指示字中(步骤310)。然后把再发射标志设定为再发射之后(步骤320),在下一个顺序的槽中等待接收(步骤350)。
在步骤200中,当所述目标地址不为“0”的情况下,判断是否为在任何终端上设有分配所述接收的分组信号存取控制查询地址的“0”(步骤400)。在所述查询地址为“0”情况下,判断本台在该槽中是否眼下发射NAK信号(步骤410)。在发射NAK信号情况下,把所述接收分组存储在对应于接收分组信号的槽的无线信道指示字表示的接收缓冲器位置(步骤420)。然后,使接收指示字之值加1,将所述接收指示字之值代入所述无线信道指示字中(步骤310),把再发射标志设定为再发射之后(步骤320),在下一个顺序槽中等待接收(步骤350)。
在所述判断(步骤410)中,没有发射NAK信号情况下,使接收缓冲器不存储所述接收分组,向步骤310转移,使接收指示字之值加1,同时把所述接收指示字之值代入相应接收分组信号的槽的无线信道指示字中。然后,把再发射标志设定为再发射之后(步骤320),在下一个顺序的槽中等待接收(步骤350)。
在所述判断(步骤400)中,当所述存取控制信息查询地址不是“0”的情况下,判断本台在该槽中是否眼下发射NAK信号(步骤500)。在没有发射NAK信号的情况下,等待当前使用的所有无线信道成为Idle(步骤510)。
另一方面,在步骤500的判断中,当发射NAK信号情况下,判断是否把再发射标志设定为再发射(步骤600)。在设定为再发射情况下,使所述接收分组存储于相应接收分组信号的槽的无线信道指示字表示的接收缓冲器位置上(步骤620),使再发射标志初始化之后(步骤630),在下一个顺序中等待接收(步骤350)。
在步骤600的判断中,当没有设定为再发射时,判断是否把再发射标志设定为再发射(步骤700)。在没有设定为再发射情况下,使接收指示字之值加1,把所述接收指示字的值代入相应接收分组信号的槽的无线信道指示字之中(步骤610)。然后,使所述接收分组存储在所述无线信道指示字表示的接收缓冲器位置上(步骤620),使再发射标志初始化之后(步骤630),在下一个顺序的槽中等待接收(步骤350)。
在步骤700的判断中,当设定为再发射情况下,把所述接收分组存储在对应于接收分组信号的槽的无线信道指示字表示的接收缓冲器的位置上(步骤710)。然后,把以与所述无线信道指示字相同的槽为对象的无线信道保留指示字之值代入(步骤720),把再发射标志设定为再发射之后(步骤730),在下一个顺序的槽中等待接收(步骤350)。
图17是表示如上所述对应多个槽独立的多个无线信道的接收终端规定局面的工作顺序。此外,在该实施例,说明以下内容,TDMA/TDD方式的槽0及槽1的2个槽对应多个无线信道。
在图中,CS为通信基地台,PS1、PS2分别为具有地址1、2的通信终端。并且各通信终端PS1、PS2具有公共的组地址。在图示的例子中,把PS1作为发射终端、把PS2作为接收终端。通过发射终端PS1发射分组信号D1、D2、D3、D4、D5。并且,尤其是只要不指定,通过通信基地台的发射把目标地址作为各通信终端上公共组地址进行。
参照同一附图,首先无线基地台CS作为下行分组信号的存取控制信息经二次发射(I、0)。各通信终端PS接收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存储上行信号的发射定时。
一旦发射终端PS1以2次上行信号的发射定时分别发射分组信号D1、D2,则无线基地台CS首先接收分组信号D1,根据上行用户数据和连续毕特,判定接续分组信号的有无并存储。然后,把上行分组信号转移改变成下行分组信号。无线基地台CS连续接收分组信号D2,作相同处理。这之后,无线基地台CS用对应于分别接收的分组信号的下行发射定时发射下行分组信号。
接收下行分组信号D1的接收终端PS2把接收指示字设为“1”,把接收指示字之值“1”代入对应槽1的无线信道指示字0中,存储接收的分组信号D1于所述无线信道指示字0表示的接收缓冲器(store[j])的“1”位置上。接着,当接收分组信号D2,通过同样处理存储在接收缓冲器的“2”位置上。
其次,虽然由发射终端PS1发射分组信号D3,但在无线基地台CS上不接收,接着通过发射终端PS1发射分组信号D4,要在无线基地台CS接收分组信号D4。
无线基地台根据存储3的连续毕特的信息,判断通过发射PS1没有使分组信号到达。在对应应该接收D3的槽的槽中,把存取控制信息作为(B,1),把目标地址作为“0”,发射下行分组信号。
发射终端PS1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1),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眼下发射的分组信号D3判断为没有到达无线基地台CS,则准备再次发射分组信号D3,用上行分组信号定时再发射。
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存取控制信息为(B,1),目标地址为“0”的下行分组信号,则判定没有使来自发射终端PS1给无线基地台CS的分组信号到达,废弃该目标地址为“0”接收的分组信号,备置于连续的下行分组信号之接收中。并且,接收终端PS2把使接收指示字加1的值设定为“3”,将新接收指示字之值“3”代入对应于槽0的无线信道指示字0中,把对应于槽0的再发射标志0设定为再发射。下面,接着当在接收终端PS2上正常接收连续从发射终端PS1传送的分组信号D4,则接收终端PS2使接收指示字加1,将值设为“4”,把新的接收指示值“4”代入对应槽1的无线信道指示字1。然后,在所述无线信道指示字1表示的接收缓冲器的“4”位置上存储接收了的分组信号D4。
接着通过发射终端PS1以槽0再发射分组信号D3,接收与连续用前述同期正常送达的分组信号D4接续的分组信号D,同时在无线基地台CS上接收,并且在接收终端PS2上正常接收。
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分组信号D3,由于使再发射标志0设定成再发射,所以不增加接收指示字,把接收的D3存储在无线信道指示字0存储的接收缓冲器“3”的位置上。
然后接收终端PS2一旦接收连续发送的分组信号D5,则使接收指示字加1,使其值为“5”,把新的接收指定字之值“5”代入对应于槽1的无线信道指示字1中,把接收的分组信号D5存储在所述无线信道指示字1表示的接收缓冲器的“5”位置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传输控制系统,在应接收的定时中不能接收分组信号的接收终端通过发射表示未接收确认的信号,使向发射终端的连续发射延迟,为了实施给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要求,在发射终端上不加过剩负荷,可作为组信号的再发射。
并且利用在下行分组信号上附加的存取控制信息,由于可判别是否再发射无线基地台发射的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所以仅必须作该分组信号再发射的终端可作接收处理,使一对多通信的送达确认及程序控制变得可能。
而且,利用使存取控制信息及目标地址成为特定值,全部通信终端都判别对于无线基地台发射的再发射分组信号实施再发射要求,所以有可能作对再发射的分组信号的送达确认。
并且,无线基地台存储对于用上次,上上次应接收的定时的分组信号的接收、未接收的区别,利用把其信息作为存取控制信息公报,即便存在向发射终端应送达的分组信号的暂时欠缺情况下,也能作适当地作发射控制。
而且,在发射终端并不依赖于是否再发射分组信号,在接收终端可按照发射终端的发射顺序组合信号,所以有可能作使用独立的多个无线信道的分组传输。
Claims (14)
1、一种传输控制系统,利用无线分组通信进行一对多的数据传输,其特征是备有通过无线分组通信系统连接的一组通信终端和确定存取控制及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定时的无线基地台;作为接收终端的所述通信终端不能接收自通信基地台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发射未接收确认信号;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再发射该未接收的分组信号;作为发射所述分组信号的发射终端的通信终端在接收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当前发射的分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是所述通信终端在与其他通信终端的关系中,起发射终端、接收终端、无线基地台作用。
3、如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了的分组信号上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所述通信终端参照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
4、如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所述通信终端参照附加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并且,发射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通信终端,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在把接收的分组信号确认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进行该分组信号的接收处理;没有发射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通信终端,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在把接收的分组信号确认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接收的分组信号。
5、如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了的分组信号上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所述通信终端参照附加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并且,发射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通信终端,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在把接收的分组信号确认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作该分组信号的接收处理,而且,在把接收的分组信号确认为不是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该分组信号及与该分组信号相连延长的分组信号直至接收新的分组信号全都废弃;没有发射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通信终端,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在把接收的分组信号识别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接收的分组信号。
6、如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所述通信终端参照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通过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并且,所述通信基地台在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情况下,作为予先确定的指定值发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及分组信号的一部分的数据;发射所述通信基地台不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在接收具有所述指定的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的情况下再发射所述通信基地台不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的所述通信终端,在接收具有所述指定的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的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设置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7、如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存取控制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所述通信终端参照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通过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而且,所述通信基地台在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情况下,作为予定的指定值发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及存取信号的一部分数据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在接收具有所述特定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的所述通信终端,在接收具有所述特定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设置在下一个组分信息的接收中;而且,所述通信基地台在连续2次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情况下,发射包括没有接收该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号;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在接收包括没有接收所述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息情况下,再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的所述通信终端,在接收包括没有接收所述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设置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8、如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备有一组槽,发射接收使用在与所述通信基地台之间独立的一组无线信道的分组信号。
9、如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备有: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产生存取控制信息;冲突和NAK信号检出部,检测通信线路的分组信号和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冲突或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的接收;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所述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生成的存取控制信息,同时,根据所述冲突和NAK信号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再发射必要的分组信号;接收发射部,接收包括由所述通信终端送至的分组信号的所述通信线路的一定信号,根据所述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的控制,向所述通信终端发射分组信号;所述通信终端备有:接收发射部,向所述通信基地台发射所述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输出的分组信号,接收从所述通信基地台送至的分组信号,同时作为完成发射终端功能部分备有: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从由所述通信基地台传送的分组信号中检出存取控制信号进行分析;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根据一定的规则形成分组信号输出,而且,在判断为接收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的分组信号的情况下,眼前再次输出发射了的分组信号;作为实现接收终端功能的部分备有:各组信号接收部,接收由所述通信基地台传送的分组信号并分析;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从由所述通信基地台传送的分组信号中检出存取控制信息并分析;和NAK信号产生部,根据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不能接收分组信号的情况下,产生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并输出。
10、如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取控制信息至少包括表示查询端地址的信息,和表示所述通信线路是使用中还是待机中的区别信息。
11、如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和所述分组信号接收部,参照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判断是否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
12、如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参照在接收的分组信号上附加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在判断出是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接收的分组信号;所述分组信号接收部,根据对在所述NAK信号产生部输出所述未接收确认信号之后,从由所述通信基地台传送的分组信号之中检出的存取控制信息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作分析结果,当判断为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情况下,作通常的分组信号接收处理,并且,当判断为不是由所述通信基地台再发射该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将该分组信号及与该分组信号接续的连接分组信号直到接收新的分组信号全都废弃。
13、如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通信基地台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在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情况下,控制所述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作为予先设定的指定值发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及分组信号的一部分数据;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接收具有所述特定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没有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所述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发射具有所述特定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设置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14、如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地台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在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情况下,控制所述存取控制信息产生部,作为予定的指定值发射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及分组信号一部分数据;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上不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发射控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接收具有所述特定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上不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的所述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接收具有所述特定的存取控制信号及数据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设置在下一个分组信号的接收中;并且,所述通信基地台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发射控制部,在多次连续用应接收分组信号的定时不能接收的情况下,发射包括不接收该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号;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上不接收的分组信号的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控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断为接收包括不接收所述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再发射在所述通信基地台上下接收的分组信号;其他所述通信终端的所述分组信号接收部,利用所述存取控制信息分析部的分析结果,在判定为接收包括不接收所述分组信号的标的信息的分组信号情况下,废弃该分组信号,备置于下一个分组信号的接收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4427396A JP2897711B2 (ja) | 1996-02-05 | 1996-02-05 | 伝送制御システム |
JP44273/96 | 1996-02-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610A true CN1168610A (zh) | 1997-12-24 |
CN1095299C CN1095299C (zh) | 2002-11-27 |
Family
ID=1268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049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299C (zh) | 1996-02-05 | 1997-02-05 | 通过无线分组通信进行一对多数据传输的传输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892759A (zh) |
JP (1) | JP2897711B2 (zh) |
CN (1) | CN1095299C (zh) |
AU (1) | AU734108B2 (zh) |
GB (1) | GB2310117B (zh) |
HK (1) | HK1001989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7870C (zh) * | 2003-12-10 | 2007-05-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保证一点到多点传输数据可靠性的方法 |
CN1933388B (zh) * | 2005-09-13 | 2010-05-1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数据中继装置和数据中继方法 |
CN110583100A (zh) * | 2017-05-08 | 2019-12-17 |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 通过分析设备控制信息形成设备的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15962B (en) | 1996-07-31 | 2001-07-04 | Internat Mobile Satellite Org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
JPH1188547A (ja) * | 1997-09-08 | 1999-03-30 | Fujitsu Ltd | 音声/データ共有通信システム |
US6112323A (en) * | 1998-06-29 | 2000-08-2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fficiently and reliably sending small data messages from a sending system to a large number of receiving systems |
US6373842B1 (en) * | 1998-11-19 | 2002-04-1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Unidirectional streaming services in wireless systems |
US6721281B1 (en) * | 1999-06-18 | 2004-04-1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Random access channel access and backoff mechanism |
JP3655130B2 (ja) * | 1999-07-26 | 2005-06-0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同報通信方法、その同報通信方法を用い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 |
EP1100228A3 (en) | 1999-11-09 | 2009-03-2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used therefor |
US6967937B1 (en) | 1999-12-17 | 2005-11-22 | Cingular Wireless Ii, Llc | Collision-free multiple access reservation scheme for multi-tone modulation links |
FI109071B (fi) * | 2000-01-17 | 2002-05-15 | Nokia Corp | Signalointimenetelmä |
CN1586048B (zh) * | 2001-11-16 | 2012-07-1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 |
JP3675417B2 (ja) * | 2002-03-07 | 2005-07-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中継方法、通信中継装置、通信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決定方法、通信方法、通信端末装置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ネームサーバ装置。 |
GB2394386A (en) * | 2002-10-16 | 2004-04-21 | Nokia Corp | Multicast data transfer |
US8085806B2 (en) * | 2003-09-26 | 2011-12-27 | Agere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collision in 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system |
CN101136759A (zh) * | 2006-09-01 | 2008-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发送处理方法及系统 |
JP6248924B2 (ja) * | 2012-02-21 | 2017-12-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データ受信端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35851A (ja) * | 1983-08-08 | 1985-02-23 | Canon Inc | 通信方式 |
US4888767A (en) * | 1984-12-25 | 1989-12-19 | Nec Corporation | Repeat reques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multi-station packet communication |
JPS6251326A (ja) * | 1985-08-30 | 1987-03-06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タ通信における再送制御方式 |
GB2197827B (en) * | 1986-11-28 | 1990-08-22 | Trw Cam Gears Ltd | Power assistance means for a steering gear and a steering gear assembly which includes such means |
FR2644655A1 (fr) * | 1989-03-17 | 1990-09-21 | Trt Telecom Radio Electr |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s dans un reseau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par voie radioelectrique et systeme pour lequel est mis en oeuvre le procede |
US5610595A (en) * | 1991-12-09 | 1997-03-11 | Intermec Corporation | Packet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tocol |
FI92125C (fi) * | 1992-10-30 | 1994-09-26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Radiopuhelinjärjestelmä |
US5555266A (en) * | 1993-10-04 | 1996-09-10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reducing transmission delays in a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
US5657326A (en) * | 1994-12-20 | 1997-08-12 | 3Com Corporation | Radio based collision det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553083B1 (en) * | 1995-01-19 | 2000-05-16 | Starburst Comm Corp | Method for quickly and reliably transmitting frames of data over communications links |
JP2919293B2 (ja) * | 1995-03-02 | 1999-07-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通信方式 |
GB2302243B (en) * | 1995-06-12 | 2000-03-01 | Comm & Control Electronics Ltd | Communication system message acknowledgement |
-
1996
- 1996-02-05 JP JP4427396A patent/JP289771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
- 1997-02-04 AU AU12507/97A patent/AU73410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7-02-05 GB GB9702303A patent/GB2310117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2-05 CN CN97104974A patent/CN109529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2-05 US US08/795,888 patent/US5892759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
- 1998-02-11 HK HK98101045A patent/HK1001989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7870C (zh) * | 2003-12-10 | 2007-05-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保证一点到多点传输数据可靠性的方法 |
CN1933388B (zh) * | 2005-09-13 | 2010-05-1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数据中继装置和数据中继方法 |
CN110583100A (zh) * | 2017-05-08 | 2019-12-17 |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 通过分析设备控制信息形成设备的组 |
CN110583100B (zh) * | 2017-05-08 | 2021-12-24 |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 便于控制照明设备的系统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897711B2 (ja) | 1999-05-31 |
HK1001989A1 (en) | 1998-07-24 |
AU1250797A (en) | 1997-08-14 |
AU734108B2 (en) | 2001-06-07 |
US5892759A (en) | 1999-04-06 |
GB2310117A (en) | 1997-08-13 |
GB2310117B (en) | 2000-06-07 |
JPH09214526A (ja) | 1997-08-15 |
CN1095299C (zh) | 2002-11-27 |
GB9702303D0 (en) | 1997-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8610A (zh) | 通过无线分组通信进行一对多数据传输的传输控制系统 | |
CN1310537C (zh) |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站和无线控制装置 | |
CN1144397C (zh) | 无线电通信装置以及无线电信道分配方法 | |
CN1140968C (zh) | 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45283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指定专用通信的反向公共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70391C (zh) | 高速分组传输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 |
CN1185835C (zh) | 网络系统和网络构成方法 | |
CN1159110A (zh) |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访问方式、移动台和基台 | |
CN1069154A (zh) | 数字蜂窝覆盖网络 | |
CN113573285A (zh) | 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1068137A (zh) | 在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使用自动重复请求的装置和方法 | |
CN1692605A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
CN1277523A (zh) | 单工方式正向链路高速分组数据服务的主传送 | |
CN1770774A (zh) |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 | |
CN1665195A (zh) |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 |
CN1842007A (zh) | 信息传送方法和信息传送系统 | |
CN1277498A (zh) | 码分多址系统中高速分组数据服务的低回程再激活延迟 | |
CN101060390A (zh) | 数据接收设备和数据接收方法 | |
CN1951052A (zh) | 用于增强um rlc数据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 |
CN1722652A (zh) |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改变发射时间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 |
CN1574719A (zh) | 用于网络通信的知道时间的最大努力的填孔再试方法和系统 | |
CN1914846A (zh) | 利用同步重发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 | |
CN1277524A (zh) | 利用去耦功率控制子信道控制反向链路信道功率 | |
CN1168611A (zh) | 一种采用多元扩展码的发射/接收设备 | |
CN101053220A (zh) | 发送确认予网状网络中入口网点的方法及媒体存取控制帧格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237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