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68C - 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968C CN1140968C CNB011233001A CN01123300A CN1140968C CN 1140968 C CN1140968 C CN 1140968C CN B011233001 A CNB011233001 A CN B011233001A CN 01123300 A CN01123300 A CN 01123300A CN 1140968 C CN1140968 C CN 114096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request repeat
- repeating transmission
- radio terminal
- deliv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6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306 recur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69799 Perca fluviati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58 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L1/1678—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where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is for timing, e.g. time stam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特点是:当某信息有必要重发时,无线电终端以本台所确定时刻发送请求重发信号;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该信号后,向服务区内各无线电终端通告示意该请求重发成立的重发表示信息,并以规定时刻进行重发;无线电终端若在所说所确定时刻到来之前接收到重发表示信息而得知已有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就不请求重发,而等待重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中的重发控制方法及系统,尤其是一种由信息递送装置介于无线电线路对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区域内无线电终端实行多点传播信息重发控制的重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按着上述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实行处理的重发控制装置、无线电基地台及无线电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象通过利用着有线网络的英特网进行音乐及图像等信息递送的应用程序、以及实现多用户之间共同操作或是举行遥控会议的应用软件,业已达到实用化阶段。
随着携带电话及PHS终端(简单型携带终端)等携带电话终端、笔记本电脑等携带信息终端的普及,预计对无线电方式的多点传播服务的需要将会增长。
无线电方式多点传播服务,在对服务区域内多个无线电终端进行信息递送时,实行重发控制、以确保多点传播服务质量。即,在对无线电终端递送信息当中,一旦丢掉了一个分组信息,就立即进行ARQ(自动请求重发)、以补上该分组。
在实行上述无线电方式多点传播服务的系统中,无线电基地台BS与无线电终端MS之间的重发控制(以下称ARQ)如图12所示。
根据图12,无线电基地台BS把分组编号为#1至#3的多点传播信息发送给各个无线电终端MS(譬如无线电终端A、B、C)。其中,无线电基地台BS所发送的分组#1没能被无线电终端MS正常接收。
各个无线电终端MS一经检出分组(P)#1丢失,就立即向无线电基地台B S返送对应于被丢失分组编号(在此为#1)的请求重发信号、即NACK(否定确认)信号(在此为NACK#1)。无线电基地台BS接收到该由无线电终端MS发来的NACK信号后,就对每一无线电终端MS分设无线电信道、对该NACK所指分组进行重发(RP)。
如果在无线电区域接受相同多点传播服务的无线电终端很多的话,当在多个无线电终端有同一内容分组被丢失时,这些个无线电终端就都要向无线电基地台发送对应于该同一内容分组的NACK信号。这时候,无线电基地台就会重复地接收到同一内容NACK信号,无疑会造成其缓冲区及处理单元等负担过高。另外,无线电基地台是对应于每一无线电终端发来的NACK信号进行分组重发的,故当有多个无线电终端因丢失了同一内容分组而发出NACK信号时,发出了多少NACK信号,无线电基地台就要通过无线电线路重发多少次分组信号。所以,即便是对同一内容分组进行重发,无线电基地台也必须是在每次接收到NACK信号时重新设定无线电终端与无线电基地台之间的无线电信道。故不利于有效利用无线电资源。
一方面,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115051号中,提出了一种消减无线电基地台接到的无线电终端应答次数的方法。根据该方法,无线电基地台发送了多点传播信息之后,只对属于特定接收台群的各个无线电终端实行轮询、请求其应答。而其它没有被轮询的无线电终端则是对被轮询无线电终端的应答进行监视,当其应答为肯定应答而本台却没有正确接收到多点传播信息时,就于一定时间后向无线电基地台发送否定应答。
然而,根据上述方法,对被轮询无线电终端的应答进行监视的无线电终端的有关处理比较复杂,以至于该无线电基地台负荷变得非常大。而且,为监视被轮询无线电终端的应答必须要持续使用无线电资源,故也同前面提到的已有技术例子一样,存在着不利于有效利用无线电资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要目的就在于避免以上弊端,提供一种尽可能有效利用无线电资源的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其二,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按着该重发控制方法实行处理的重发控制装置与无线电基地台。
其三,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按着该重发控制方法实行处理的无线电终端。
一.本发明第1目的实现如下。
(1)本发明为一种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由信息递送装置通过无线电线路对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递送多点传播信息,其中,无线电终端,当某信息有必要重发时,以本终端所确定时刻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对该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信息递送装置,当从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后,就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通告示意该请求重发成立的重发表示信息,并以规定时刻对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进行重发;所说无线电终端,若在所说本终端所确定时刻到来之前接收到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并且该表示信息里记述有要请求重发之该某信息的话,就不发送对相关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而对以所说规定时刻由所说信息递送装置所重发的该某信息进行接收。
根据上述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当某信息有必要重发时,一达到无线电终端所确定的时刻,就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于是,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该请求重发信号后,就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通告重发表示信息、以示意该请求重发已成立,并以规定时刻对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进行重发。于是,在无线电终端对信息递送装置所重发的该某信息进行接收。
无线电终端,若在所说本终端所确定时刻到来之前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并且该表示信息里记述有要请求重发之该某信息的话,就不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而以所说规定时刻对所说信息递送装置所重发的该某信息进行接收。
通过上述重发控制,当接受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多个无线电终端都需要被重发同一信息时,由各个无线电终端确定发送对该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的时刻。由于对同一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的发送时刻由各个无线电终端各自确定,故该发送时刻可能因台而异。所以,可能有的无线电终端在其所确定时刻到来之前,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在此显示出本台要请求重的信息已被请求重发),故没有必要再发送请求重发信号。因此,即便是接受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多个无线电终端都需要被重发同一信息的场合,也可以防止这些个无线电终端都发送对该同一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
上述信息递送装置只要是可以介于无线电线路递送多点传播信息的装置即可,既可以是同无线电终端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基地台,也可以是同无线电基地台连接的其它装置。另外,还可以把信息递送装置功能分散于无线电基地台和同该无线电基地台连接的其它装置中。
另外,就接受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多个无线电终端而言,其各自确定的发送请求重发信号的时刻最好是因台而异。为此,各个无线电终端可以在每次出现某信息有必要重发的情况时随机地确定请求重发信号的发送时刻。也可以是在每次出现这一情况时改变该时刻的确定方式。
然而,当出现接受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多个无线电终端都需要被重发同一信息的场合,至少应该可以防止这些个无线电终端都发送对该同一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从这一观点出发,上述确定方式并不局限于某种方式,只要是使得至少有一个无线电终端所确定的请求重发信号的发送时刻同其它无线电终端所确定的发送时刻不同即可。
(2)在上述(1)项发明基础之上,本发明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进一步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点:信息递送装置,对在所说规定时刻到来之前接收到的所有对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之同一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实施集中处理,以所说规定时刻重发该被集中处理的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
当出现接受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多个无线电终端都需要被重发同一信息的场合,可能会有若干无线电终端,其各自所确定的请求重发信号发送时刻都一样:或者,会有若干无线电终端,尽管其各自所确定的发送时刻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发送时刻都在接收重发表示信息(因其它无线电终端发送了请求重发信号而被发送)之前到来。其结果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接受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若干个无线电终端都发送了对同一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那么,在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也最好让信息递送装置在通告所说重发表示信息时节约无线电资源。上述发明(2)就是基于这一观点而提出的。
(3)从无线电终端应该更准确无误地接收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和被重发信息这一观点出发,在上述发明(1)或(2)基础之上,本发明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进一步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点:信息递送装置,把与对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进行重发的时刻即所说规定时刻有关的信息包括在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内,并且还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通告有关该重发表示信息通告用发送信道及发送时刻的信息、和有关信息重发所用发送信道的信息,无线电终端依据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的上述有关该重发表示信息通告用发送信道及发送时刻的信息,对所说重发表示信息进行接收,和依据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的上述有关信息重发所用发送信道的信息并与所说规定时刻有关的信息,对信息递送装置重发的信息进行接收。
(4)从让无线电基地台分散地对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进行重发这一观点出发,在上述发明(1)、(2)或(3)基础之上,本发明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进一步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点:信息递送装置依据一定规则对被请求重发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按类管理信息重发的时序。
根据这种重发控制方法,被请求重发的信息被分属于不同的类、在不同时刻被发送。
(5)从可以顺应所递送多点传播信息特点(特性、重要性等)对信息重发次数进行控制这一观点出发,在上述任一项发明基础之上,本发明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进一步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点:信息递送装置视所递送多点传播信息特点对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的重发次数上限值进行控制。
(6)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系统,由信息递送装置通过无线电线路对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递送多点传播信息,其中,无线电终端具有如是时刻确定单元:当某信息有必须要重发时对发送对该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的时刻加以确定,和如是第1重发控制单元:以该时刻确定手段所确定的时刻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信息递送装置具有如是重发控制信息管理单元:当从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后,对示意该请求重发成立的重发表示信息进行管理,和如是第2重发控制单元:以规定时刻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重发所说重发表示信息所示意之请求重发所指信息:所说无线电终端,若在所说时刻确定单元所确定时刻到来之前接收到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并且该表示信息里记述有要请求重发之该某信息的话,就中止第1重发控制单元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请求重发信号,而对以所说规定时刻由所说信息第送装置所重发的该信息进行接收。
二,本发明第2目的实现如下。
首先,本发明为一种重发控制装置,设置于通过无线电线路对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递送多点传播信息的信息递送装置中,实施信息的重发控制,其中,具有如是重发信息发送控制单元:当从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后把示意该请求重发成立的重发表示信息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进行通告,和如是重发控制单元:以规定时刻发送所说重发表示信息所示意之请求重发所指信息:所说无线电终端,当某信息有必要重发时,参照所说重发信息发送控制单元所通告的重发表示信息来判断是否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
其二,本发明是一种无线电基地台,对服务区内复数无线电终端递送多点传播信息,其中,具有如是通告单元:响应其服务区内任意无线电终端来的请求重发信号,把示意据该请求重发信号而有某一定信息已被请求重发的重发表示信息,向其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通告。
另外,在上述无线电基地台基础之上,本发明无线电基地台还可以具有如是重发单元:以可以任意设定的时刻,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重发上述据该请求重发信号而被请求重发的该某一定信息。
进一步,可以让无线电基地台的上述重发单元,在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重发该某一定信息之前,若于其服务区内有一个以上发出了对该某一定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的话,则针对该等对该某一定信息的请求重发,只实施一次对该某一定信息的重发。
三,本发明第3目的实现如下。
首先,本发明是一种无线电终端,接收由信息递送装置通过无线电线路递送的多点传播信息,并依据重发控制,接收信息递送装置重发的信息,其中,具有如是时刻确定单元:当某信息有必要重发时对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的时刻加以确定,和如是重发控制单元:以该时刻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时刻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在所说时刻确定单元所确定时刻到来之前,若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示意请求重发已成立的重发表示信息并且该重发表示信息里记述有要请求重发之该某信息的话,就中止重发控制手段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请求重发信号,而对以规定时刻由所说信息递送装置所重发的该某信息进行接收。
另外,本发明还是这样一种无线电终端,其可以在任意服务区使用,其中,包括如是请求重发单元:当某一定信息有必要重发时,向无线电基地台发送请求重发信号:和如是控制单元:在该请求重发单元发出请求重发信号之前的某时刻,若被无线电基地台通告了重发表示信息并且该重发表示信息示意已有该任意服务区内其它无线电终端发出了对该某一定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就让该请求重发单元中止发送对该某一定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由附图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根据本发明重发控制方法第1实施例的重发控制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地台之基本结构框图。
图3是递送信息表结构示意图。
图4是重发控制信息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无线电基地台信息递送控制装置之重发控制单元的处理流程图。
图6是例示重发控制信息表以及重发分组的发送时刻的时序图。
图7是无线电终端接收到重发分组之前所应接收的各信息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8各个无线电终端的处理流程图。
图9是采用本发明重发控制方法第2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第2实施例的无线电基地台与无线电终端之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详细说明第2实施例的无线电基地台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一种已有重发控制方法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1至11对本发明细节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的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重发控制方法之第1实施例采用本发明重发控制系统、重发控制装置、无线电基地台以及无线电终端的各自第1实施例。
根据图1,无线电基地台20对多点传播递送服务规定的信息(以下称多点传播信息)以分组为单位面向服务区(无线电区域)ES实行多点传播递送。处于该服务区ES内的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则对无线电基地台20所递送多点传播信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接收。在这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当出现接受多点传播信息递送的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对某个分组接收失败的情况时,基本上是要进行如下重发控制处理。
对分组P1接收失败的无线电终端10A、10B、10C,以任意时刻(时序)向无线电基地台20发送请求重发信号。当从某个譬如是无线电终端10A接收到对分组P1的请求重发信号(参见图1中箭头所示)时,无线电基地台20就向服务区ES内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通告示意该对分组P1的请求重发已成立的重发表示信息。于是,若无线电终端10B和10C在应发送请求重发信号的某任意时刻到来之前接收到该通告的话,就会中止发送对分组P1的请求重发信号(参见图1中带×的箭头)。一方面,无线电基地台20在发送出该通告之后,以规定时刻(时序)对分组P1进行重发、即再次进行多点传播递送。那么,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则进行对该被再次多点传播递送的分组P1的接收处理。
通过上述重发控制,当接受同一多点传播递送服务的多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都对某个分组接收失败时,不必象前述已有技术那样都分别发送如NACK等请求重发信号。故此,有利于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电资源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无线电基地台20从无线电终端10A接收到对分组P1的请求重发信号之后,若在应对该分组P1进行重发的规定时刻到来之前又从无线电终端10B接收到对分组P1的请求重发信号时,则对该等对同一分组P1的请求重发信号实施集中处理,即不对应各个请求重发信号分别重发分组P1。无线电基地台20即便是从多个无线电终端接收到对同一分组P1的请求重发信号,也只是按上述规定时刻发送这多个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分组P1。
通过上述重发控制,即便是在对同一分组P1有多个无线电终端发送出请求重发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节约重发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分组P1时所使用无线电资源。
下面对上述移动通信系统进一步作详细说明。
无线电基地台20结构譬如图2所示。
根据图2,无线电基地台20包括信号接发装置21、数据管理装置22以及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其中,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具有重发控制单元23a。数据管理装置22同网络NW(图中省略)相连接、从而从网络获得应递送多点传播信息并加以保存。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实行控制、以使得通过信号接发装置21把数据管理装置22所保存的多点传播信息以分组为单位向服务区ES内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递送。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内的重发控制单元23a实施如是控制(以下称重发控制):对信号接发装置21所接收到的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发的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分组,通过信号接发装置21重发出去。
须指出的是:应由无线电基地台20进行递送的多点传播信息并不仅限于通过网络获得的信息。
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依据图3所示递送信息表对各种应递送信息的发送信道、发送时刻等进行管理。另外,通过对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通告该递送信息表,可以实现向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通知与目前正实施的多点传播递送服务的种类、各多点传播递送服务的发送信道及重发等有关的信息。
在图3所示递送信息表中包括的信息有:无线电基地台20递送的多点传播信息、用于进行重发控制的重发控制信息表所关连的重发表信息、对应于请求重发的重发分组信息(其中分别对各个重发分组记述其发送信道等)。即,同服务信息A、B、C......(分别对某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进行特定)相对应地,记述有如是信息: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所用发送信道#1、#2、#3......,和与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有关的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信道#11、#21......,及发送周期与发送周期基准时刻(发送周期/时刻)10/0、5/1......,和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中重发分组的发送信道#101、#201......,以及重发次数上限值3、10(无限制)。还有,须指出的是:多点传播信息中所指发送信道同重发分组信息中所指发送信道即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根据这种递送信息表,譬如可以了解到这些情况:被服务信息A所特定的多点传播信息(文本)的递送服务使用发送信道#1、与该递送服务有关的重发控制信息表以发送信道#11并从基准时刻″0″开始以发送周期″10″进行递送、与该递送服务有关的重发分组以发送信道#101最多进行3次重发。
对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进行特定的服务信息A、B、C......只要是可以对递送服务进行特定即可、并不特别规定,可以是递送服务的标题、IP地址等。各个发送信道可以信道识别标志(用于对无线电基地台20与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之间信息接发用信道进行识别的标志)进行指定。譬如,在TDMA(时分多址连接)方式下,可以用无线电帧内时隙编号以及频率编号唯一地确定出发送信道。另外,还可以预先赋予各个发送信道以信道编号#1、#2等,让无线电基地台20和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具有该信道编号与时隙编号及频率编号的对应表,据此,只用信道编号即可识别发送信道。再者,除了TDMA、在其它方式下,只要把该对应表中的记述作适当改变即可。譬如,在CDMA(码分多址连接)方式下,让信道编号与码编号及频率编号对应即可。
上述重发控制信息表,不仅在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的重发控制单元23a实施分组重发控制之际被使用,而且,还可以用于如是情况:无线电基地台20从某无线电终端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之际,把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请求重发内容通告给也接受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其它无线电终端,借此来抑制其它无线电终端也发送同一内容的请求重发信号。至于该重发控制信息表的详细情况将结合图4后述。该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周期以及基准时刻譬如以帧为单位进行表示,其中基准时刻的缺省值(譬如为0)预先依据上述递送信息表的接收时刻等来确定。
上述递送信息表中各项之值可以视所递送多点传播信息的特性任意地设定。譬如,被服务信息A所特定的文本多点传播递送服务,其多点传播信息(文本)传送速度比较小、分组错误率也比较低,故,在接受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中分组丢失的概率就比较低。那么这时候,无线电基地台就没有必要频繁地对请求重发分组之际各个无线电终端所要参照的重发控制信息表进行发送。所以,可以把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周期设得大一些、譬如为10。又由于分组错误率比较低,重发分组的重发次数限定在数次(譬如为3次)以内、并要抑制分组错误率增大。
当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周期设得比较大时,可以减低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频度.有利于在发送重发控制信息表时节约无线电资源。
又譬如在服务信息B所特定的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场合,其递送的是一种不容许有一个比特出错的文件,也即无论延迟有多大也要求在无线电终端进行完全无误地分组接收。这时候,不对重发分组的重发次数作限制,这种情况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定义为″10″,故把重发次数上限值设定为″10″。这时候,不难预计到分组纠错次数会增多。所以最好是无线电基地台20频繁地对请求重发分组之际各个无线电终端所要参照的重发控制信息表进行发送。以此来看,就该项服务来说,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周期应该设定得比在上述服务A所特定服务情况下的发送周期(上述为10)小一些(比如为5)。
再譬如是服务信息C所特定的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场合,其递送的是一种图像信息。这样的被递送信息有连续性(实时性),通常要求不得延迟,故不能重发。这时候,重发信息表信息中各项之值与重发分组信息各项之值都设为″0″(这是通信系统内对表示不予重发进行定义的值)。无线电基地台20通过把如此设定的递送信息表发送给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就可以通知各个无线电基地台10A、10B、10C不进行重发,进而可以禁止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发送请求重发信号。
上面提到,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的重发控制单元23a依据重发控制信息表实施重发控制的,那么,以下参照附图4举例说明一下重发控制信息表的结构。
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包括″请求重发受理″项和″重发分组″项。前者为有关于请求重发受理的管理项目,而后者为有关重发分组的管理项目。在前一管理项目中,把分组编号分成若干个范围1至50、51至100、101至150......,列出,并对应各个范围列出剩余重发次数。该剩余重发次数初始值设为上述递送信息表所管理重发分组的重发次数之上限值。该剩余重发次数正如下述那样每进行一次分组重发就减去1。另一方面,在有关重发分组的管理项目中,包括上述各个分组编号范围中业已对请求重发作受理的分组编号项和重发时刻项。
譬如,在上述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显示出:对于分组编号范围″1至50″之中分组编号″2,5,10,34,45,47″各自对应的分组,已有请求重发、该范围内的分组的剩余重发次数为″3″,这些分组的发送时刻为″0″。其中,发送时刻″0″表示当前时刻正是应该发送(重发)分组编号″2,5,10,34,45,47″各自对应的分组的时刻。发送时刻之值正如后述那样,无线电基地台20每发送一次重发控制信息表就减去1。
图3所示递送信息表,是在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的控制下,按规定时刻由无线电基地台20发送给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而对应于各个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如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以及重发分组,则是在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的重发控制单元23a控制下,按规定时刻由无线电基地台20发送给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
另外,下列这些数据可以当做重发控制信息预先含在介于网络由服务器提供给无线电基地台20的多点传播信息之中:(1)如图3所示信息递送表中按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划分的各个记录中的″重发次数上限值″,(2)对应于上述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如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中的″分组编号范围″以及″发送时刻″值。譬如,拿被服务A所特定的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来说,在上述多点传播信息之中含有的重发控制信息为:″分组编号范围″=50,″重发次数上限值″=3,″发送时刻″=4。
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把这些个作为重发控制信息而被提供的数据值当做缺省值,对上述信息递送表以及重发控制信息表中对应的项目进行设定。另外,无线电资源使用情况因无线电区域而异,故,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还可以视无线电区域内无线电资源使用状况,对上述″分组编号范围″、″重发次数上限值″以及″发送时刻″等数据值进行适当变更。
还有,关于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譬如,每当有同某个″分组编号范围″值相同数目的分组被递送之时,就把对应于该分组编号范围的记录登记于表中。
关于重发控制信息表的结构,虽然在本例中所说的是:按各个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即图3所示服务信息A、B、C来设定的,但并不限于此。
上述重发控制单元23a的分组重发处理譬如是按图5所示步骤进行。
根据图5,首先,于步骤S1,判断一下是否从接受某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哪个无线电终端接收到如后述请求重发信号。当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步骤S1的判断结果为YES时,进入步骤S2,把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分组追加到如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该表对应于上述该某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重发分组管理项中。若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分组已在重发控制信息表中登记时,该分组只不过是对已登记于重发控制信息表上的分组进行重写,实际上并没作追加登记。所以,对同一分组的复数请求重发信号被集中处理。在上述把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分组向重发控制信息表中追加之后,或者是,判断为没有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步骤S1的判断结果为NO时,进入步骤S3,参照重发控制信息表(其对应于图3所示递送信息表中记述的该某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发送时刻,判断一下是否到了该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时刻。
当判断为到了该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时刻、即步骤S3的判断结果为YES时,进入步骤S4,以该递送信息表中记述的发送信道递送该重发控制信息表。在步骤4之后、或者是步骤S3的判断结果为NO时,进入步骤S5,把重发控制信息表中发送时刻项之各值减去1。其后,进入步骤S6,判断一下是否到了重发分组的发送时刻。该判断是依据重发控制信息表中各个记录(各自由分组编号范围、剩余重发次数、分组编号、发送时刻所构成)当中譬如最上面的一个内的发送时刻项是否为″0″来进行。那么,若其值为″0″时,就判断为当前时刻是重发分组的发送时刻,否则就判断为当前时刻不是重发分组的发送时刻。
当判断为到了重发分组的发送时刻、即步骤S6的判断结果为YES时,进入步骤S7,参照重发控制信息表,进一步判断一下是否存在应进行重发的分组。该判断是依据重发控制信息表中各个记录当中最上面的一个内的分组编号项是否登记有分组来进行。当判断为存在应发送分组、即步骤S7的判断结果为YES时,进入步骤S8,无线电基地台20以该递送信息表中记述的重发分组之发送信道,对所说最上面记录内的分组编号项所登记的各个分组依次进行递送、即重发。譬如,拿图3所示递送信息表以及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来说,对应于分组编号范围1至50即最上面记录的分组编号项之中登记有分组编号″2,5,10,34,45,47″,那么,无线电基地台20譬如以被服务信息A所特定的服务的重发分组的发送信道#101,把这些个分组依次向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重发。
当上述分组重发结束时,进入步骤S9,对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最上面记录的分组编号项之中登记的分组编号进行清零,同时,对剩余重发次数项值减1。于是,进入步骤S10,判断一下该剩余重发次数项之值是否为″0″,若该剩余重发次数项值不为″0″、即步骤S10判断结果为NO时,进入步骤S12,进行重发控制信息表更新处理。在该重发控制信息表更新处理中,依据一定规则对最上面记录中发送时刻项之值重新设定、并把该记录移到重发控制信息表的最下面。其它记录则各升一格。
另外,当没到重发分组的发送时刻时,即,于步骤S3、S4、S5对重发控制信息表发送时每发送一次都对发送时刻项减去1、而于步骤S6仍作出最上面记录内的发送时刻项不为″0″的判断、判断结果仍为NO时,就不进行步骤S7至S12中有关分组重发的处理,结束重发控制。
上述处理反复实行,其过程如图6所示。譬如,拿采用图3所示递送信息表以及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来说,正如递送信息表中所记述那样,从基准时刻″0″开始以周期″10″、并使用发送信道#11,反复发送对应于被服务信息A所特定的服务的重发控制信息表。而对应于被服务信息B所特定的服务的重发控制信息表,则也如图3的递送信息表中所记述那样,从基准时刻″1″开始以周期″5″、并使用发送信道#21,被反复发送。
图6是例示重发控制信息表以及重发分组的发送时刻的时序图。在图6中,TB表示对应于被服务信息B所特定的服务的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时刻(时序),其中使用发送信道#21、发送周期为″5″;TA表示和对应于被服务信息A所特定的服务的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时刻(时序),其中,使用发送信道#11、发送周期为″10″;Tp表示分组的发送时刻(时序),其中,使用发送信道#101、发送周期为T。另外,图6中的时间轴(t)是以帧为单位的,下部所示″(1-50)″和″(51-100)″以及″(101-150)″分别表示被发送分组的编号范围。
那么,看一下被服务信息A所特定的服务,在分组编号范围1至50内的分组编号″2,5,10,34,45,47″所指分组被依次重发之后,分组编号范围51至100所对应的记录就移到重发控制信息表最上面去了。这一状态下的重发控制信息表,以上述步骤S3、S4、S5,被发送4次。于是,当分组编号范围51至100所对应发送时刻项之值变成″0″、即于步骤S6的判断结果为YES时,以步骤S7、S8,依次重发分组编号范围51至100内的分组编号″57,72,81″所指分组。可见,在依据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与被服务信息A所特定的服务对应)实施重发控制过程中,每发送4次重发控制信息表就进行一轮重发分组的发送。
在上述处理反复实施过程中,重发分组逐一被发送出去。那么,当在下一轮发送时刻到来时,若尚未接收到对相应的分组编号范围内的分组的请求重发信号、重发控制信息表最上面记录中分组编号项没有登记时,即步骤S7的判断结果为NO时,就处理结束。另外,在步骤S8处理完毕(重发控制信息表最上面记录中分组编号项所登记的各个分组依次递送完毕)、并且经过步骤S9处理(对剩余重发次数项值减1)后剩余重发次数变成″0″时,即步骤S10判断结果为YES时,由于这意味着已按设定次数完成了重发,故于步骤S11把相应记录从重发信息控制表中删除。
另外,如上述,在递送信息表中有的服务(如服务B)所对应的重发次数上限值设为″10″,那么,若在该服务所对应重发控制表中把剩余重发次数项的各初期值设为″10″的话,在步骤S8之后就不实施步骤S9的对剩余重发次数项值减1的处理。这时,上述处理反复实施,直到分组编号项再没有被登记分组为止。于是,当登记分组已经没有了、步骤S7的判断结果为NO时,处理就结束。
根据上述按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分别实施的重发控制,通过图5所示步骤S1至S6,在规定时间(按规定次数发送重发控制信息表所需时间)内对规定范围(分组编号范围)内的请求重发信号加以集中处理,于是,当图5所示步骤S6的判断结果为YES时,就按步骤S7及S8发送(重发)一批分组,即以规定时刻把该被集中处理的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分组发送出去。在此,被集中处理的复数请求重发信号既可能是都指同一分组,也可能指向不同分组。因此,可以减少无线电基地台20重发次数、有利于节约无线电资源,进一步还可以减轻无线电基地台20处理负担。
另一方面,在服务区ES内接受无线电基地台20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实施以下处理。
一般,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电基地台20对服务区ES内所有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同步发送汇集树信道(Perch Channel)信号。该汇集树信道具有向无线电终端10A、10B、10C通知移动通信系统控制信息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包含对无线电终端10A、10B、10C使用信道进行指定的有关信道构成的信息等。
图7是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在接收重发分组之前所应该接收的各种信息之关系示意图。根据图7,接受所希望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无线电终端,对上述汇集树信道信号进行接收,依据该汇集树信道信号所包含的信息①(递送信息表的发送信道以及发送时刻),接收图3所示递送信息表。无线电终端一接收到该递送信息表,就依据该表所记述信息②(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信道以及发送周期/时刻),接收与本终端所接受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对应的重发控制信息表(图4)。于是,当出现分组丢失时,无线电终端就依据该重发控制信息表所记述信息③(分组编号、发送时刻)接受被重发的该被丢失分组。若被丢失分组没有在重发控制信息表中登记,无线电终端就发送请求重发信号。
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就是依据上述步骤接收对被丢失分组的重发分组信号。然而,有时递送信息表的发送信道以及发送时刻等会随时变化,这时,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就在接收递送信息表之前先接收汇集树信道信号、以对是否有变更进行确认。另外,有时图3所示递送信息表所记述信息(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重发控制信息表、重发分组)的发送信道以及发送时刻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就在接受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中接收每一次由无线电基地台20所发送的递送信息表,以对是否有变更进行确认。而无线电基地台20,在递送信息表及重发控制信息表所记述的发送信道以及发送时刻等信息发生变化的场合,要在发送各表之前对其内容进行更新。
接受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的具体处理步骤如图8所示。
根据图8,在象上述那样通过汇集树信道对递送信息表的发送信道及发送时刻加以确认后,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就于步骤S21以该发送信道及发送时刻接收无线电基地台20发送来的图3所示递送信息表,然后,进入步骤S22参照该递送信息表判断一下本终端正接受的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是否为进行分组重发的递送服务。该判断譬如可以这样进行:检查一下图4所示递送信息表,其中的与本台所接受递送服务有关项目(重发控制信息表&重发分组)之值是否被设定为″0″。譬如,在图4中,拿被服务信息C所特定的图像信息递送服务来说,通过步骤S22就可以判断出不是进行分组重发的递送服务。
在这一判断处理上,若判断出本终端正接受的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是进行分组重发的递送服务、即步骤S22判断结果为YES时,就在步骤S23,再判断一下本终端所接收分组是否存在应该纠错的分组。当判断为存在应该纠错的分组、即步骤S23判断结果为YES时,就进入步骤S24,参照于步骤S21所接收到的递送信息表实施—监视处理,即监视一下本终端正接受的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所对应的重发控制信息表的接收时刻是否到来。
该重发控制信息表,同上述图5的步骤S3及S4和图6所述一样,由无线电基地台20从规定基准时刻开始并以规定周期进行递送。在此状态下,若判断出重发控制信息表的接收时刻已经到来、即步骤S24判断结果为YES时,就进入步骤S25,以上述递送信息表的重发控制信息表项中所记述的发送信道,接收该重发控制信息表。
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于步骤S26,判断一下在已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是否登记有上述应纠错分组。当对本终端应纠错分组没有其它无线电终端发出请求重发信号、即还没有在重发控制信息表中登记该分组时,步骤S26的判断结果就为NO,于是,进入步骤S27,对随机计时器是否正在计时进行判断。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本身具有通常结构,那么,随机计时器可以是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的处理器之内部计时器,也可以是外部计时器。若该随机计时器没有启动,步骤S27的判断结果就为NO。于是,进入步骤S28,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的随机计时器(各个终端所设定的随机时间为各自独有)开始启动。接着,于步骤S29实施对随机计时器是否到计时终点进行监视的处理,和于步骤S30实施对重发控制信息表下次接收时刻进行监视的处理。步骤S29和S30反复进行。
在上述过程中,若参照递送信息表判断出重发控制信息表的接收时刻已经到来、即步骤S30的判断结果为YES时,就进入步骤S25,以递送信息表中所记述的发送信道接收该重发控制信息表,接着,进入步骤S26,判断一下在已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是否登记有应纠错分组。若尚没有登记应纠错分组、即步骤S26判断结果为NO,就反复进行步骤S29的对随机计时器计时终点的监视处理,和步骤S30的对重发控制信息表下次接收时刻的监视处理。
此后,在反复进行随机计时器计时终点的监视处理、和对重发控制信息表下次接收时刻的监视处理的过程中,每当到来一次重发控制信息表的接收时刻、即每当于步骤30作出一次YES判断时,就实施一次步骤S25以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和实施一次步骤S26以判断一下在已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是否登记有应纠错分组。通过这样的处理,在对应纠错分组没有其它无线电终端发出请求重发信号即还没有在重发控制信息表中登记该分组情况下,若随机计时器已到了计时终点时,步骤S29的判断结果就为YES,于是进入步骤S31向无线电基地台20发送对其应纠错分组的请求重发信号,而后结束重发控制。
无线电基地台20一接收到该请求重发信号,就象上述图4及图5的步骤S1及S2所显示那样,在与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接受的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对应的重发控制信息表中,对上述应纠错分组进行登记。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每当到来一次重发控制信息表的接收时刻、即每当于步骤30作出一次YES判断时,就实施一次步骤S25以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和实施一次步骤S26以判断一下在已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是否登记有应纠错分组。那么,在这一连串步骤的实施过程之中,若有其它无线电终端针对所说应纠错分组发出了请求重发信号、使得这一应纠错分组被登记在了上述已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时,步骤26就会作出YES判断,于是进入到步骤S32、进行是否到了这一应纠错分组的重发时刻的判断。该判断可以这样进行:检查一下在已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图4)中与包含这一应纠错分组在内的分组编号范围对应的记录,看其是否已处于重发控制信息表的最上面,且其中的发送时刻项之值是否为″0″。
若没到这一分组的重发时刻,步骤S32的判断结果就为NO,于是又回到步骤S24,判断一下是否到了重发控制信息表的接收时刻。当该接收时刻已经到来、即步骤S24判断结果为YES时,就于步骤S25接收该重发控制信息表。然后,于步骤S26,判断一下在已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是否登记有上述应纠错分组。若判断结果为YES,就进入到步骤S32、进行是否到了这一分组的重发时刻的判断。此后,每当到来一次重发控制信息表的接收时刻、即每当于步骤24作出一次YES判断时,就实施一次步骤S25以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和实施一次步骤S26以判断一下在已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是否登记有这一应纠错分组。若步骤26的判断结果为YES,就进入到步骤S32、进行是否到了这一应纠错分组的重发时刻的判断。
那么,若判断出已到了这一纠错分组的重发时刻,即步骤S32的判断结果就为YES,就于步骤S33,以递送信息表所记述的相应递送服务的重发分组的发送信道,对无线电基地台20于上述图5的步骤S8发送的重发分组进行接收,而后结束重发控制。
另外,如上所述,于步骤S31发出了请求重发信号、进行其后续步骤处理之际,由于应纠错分组已被登记在了已接收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故步骤26的判断结果为YES。又由于步骤S32的判断结果也为YES,故进入到步骤S33、以该分组的重发时刻对所说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分组进行接收。
从上述可见,通过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的上述处理,当存在应纠错分组时,在随机计时器计时终点之前,若因有其它接受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的无线电终端发出请求重发信号而使得所说应纠错分组被登记在了重发控制信息表中时,就进行步骤26作出YES判断情况下的处理,于是无线电终端就可以中止发送请求重发信号,而接受无线电基地台20在重发控制信息表所记述的重发时刻重发的这一应纠错分组。所以,可以节约分组重发中所使用无线电资源。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的处理中使用的随机计时器的设定值之上限值可以按直到重发分组被重发的时间、即图6所示周期T而设定。据此,各个无线电终端10A、10B、10C可以在重发分组的发送时刻到来之前发出请求重发信号。
譬如,设:上述随机计时器的上限值以帧为单位来表示。由于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内的″发送时刻″值是以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次数为单位来表示的,所以,在设定随机计时之际,随机计时器之上限值就取如是两者之积:(1)″发送时刻″值(分组编号范围为51至100时,为4)、和(2)重发控制信息表的″发送周期/时刻″项中的″发送周期″值(拿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A来说,就是10)。
还有,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移动通信系统里无线电基地台20当做信息递送装置使用,故带重发控制单元23a的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被设置于无线电基地台20内,然而,移动通信系统结构不局限于此,若信息递送装置设置于无线电基地台20之外的话,则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也设置于无线电基地台20之外。
在上述实施例中,无线电基地台20相当于信息递送装置,而带重发控制单元23a的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则相当于重发控制装置。另外,图4所示重发空子信息表既对应于重发表示信息也对应于管理手段。
图8所示步骤S27、S28、S29、30中的处理对应于(第1)重发控制手段,图8所示步骤S24、S25、S26、S32、33中的处理对应于(第1)重发控制手段,图5所示步骤S3、S4中的处理对应于重发信息发送控制手段,图5所示步骤S6、S7、S8中的处理对应于第2重发控制手段。
还有,图5所示步骤S1、S2、S6中的处理对应于递送信息管理手段,无线电基地台20的汇集树信道的发送控制对应于(第2)重发控制手段,图4所示重发控制信息表中剩余重发次数之初期值的设定处理对应于重发控制信息管理手段。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递送信息表和重发控制信息表两种表,但是,各个表里面所包含的信息并不仅限于图3及图4所示出的信息。另外,本发明也并不一定要使用表。
也即,只要无线电基地台BS具有如是结构(手段)即可:当无线电基地台BS服务区SA内某无线电终端MS1发出请求重发信号时,响应该请求重发信号,把重发表示信息(示意已存在对信息I的请求重发)向无线电终端MS1和同一服务区SA内各个无线电终端MS2至MSn进行通告。无线电基地台BS还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手段):无线电基地台BS以可任意设定的时刻,向服务区BS内各个无线电终端MS2至MSn重发因请求重发信号而被请求重发的信息I。进一步,无线电基地台BS还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手段):在向其服务区SA内各个无线电终端MS1至MSn重发信息I之前,若于其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MS1至MSn之中有一个以上(譬如无线电终端MS2也加入进来)发出了对同一信息I的请求重发信号的话,则针对该等无线电终端MS1及MS2的请求重发,实施集中处理只实施一次对该信息I的重发。
另一方面,各个无线电终端MS1至MSn也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手段):当信息I有必要重发时向无线电基地台BS发送请求重发信号:同时,若在发出请求重发信号之前的某时刻被无线电基地台BS通告了上述重发表示信息,就不发送对该信息I的请求重发信号。
以下,对本发明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采用重发控制方法第2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如图9所示。该重发控制方法之第2实施例采用本发明重发控制系统、重发控制装置、无线电基地台以及无线电终端的各自第2实施例。在图9中,与图2相同部分采用相同符号。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图9所示的无线电基地台101、无线电终端111。在同一服务区SA内存在多个无线电终端111。无线电基地台101包括用于通过网络(图中省略)输入多点传播信息的输入端102、信号接发装置21、数据管理装置22以及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其中,信号接发装置21包括发送器104和接收器105,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包括递送信息管理单元23c和重发控制信息管理单元23b以及重发控制单元23a。而无线电终端11则包括:用于输出多点传播信息给无线电终端111的其它单元(图中省略)的输出端112、重发控制单元113、发送器114、接收器115以及发送时刻管理单元116。数据管理装置22和信息递送控制装置23或者至少是重发控制单元23a可以由CPU等处理器及内存等组成的公知基本构造来构成。另外,重发控制单元113和发送时刻控制单元116或者至少是重发控制单元113也可以由CPU等处理器及内存等组成的公知基本构造来构成。
在无线电基地台101,由输入端102输入的多点传播信息被提供给数据管理单元22。重发控制单元23a以时隙为单位对多点传播信息进行分割、并附加便于以时隙为单位检错的CRC等检错码、而后提供给发送器104。发送器104对重发控制单元23a来的多点传播信息进行调制、把调制后的多点传播信息107发送给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111。
在服务区SA内的各个无线电终端111中,接收器115对多点传播信息107进行接收、解调后提供给重发控制单元113。当被接收多点传播信息107有错时,重发控制单元113以发送时刻管理单元116所管理的发送时刻向发送器114提供请求重发信号。于是,通过上行信道106,该请求重发信号被无线电基地台101的接收器105所接收。另一方面,当多点传播信息107没有错时,则不输出请求重发信号,而是接收后续多点传播信息107。
基地台101的接收器105把通过上行信道106接收到的信号又通过递送信息管理单元23c及重发控制信息管理单元23b提供给重发控制单元23a。在重发控制单元23a,一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就在递送信息管理单元23c管理下以任意设定的时刻临时中断发送器104对从输入端102输入的多点传播信息进行发送,而重发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的多点传播信息给服务区SA内各个无线电终端111。若没有请求重发时,重发控制单元23a就控制发送器104发送后续多点传播信息。
另外,无线电终端101的重发控制单元23a,当服务区SA内任意无线电终端111发出请求重发信号时,在递送信息管理单元23c管理下以任意设定的时刻通过发送器104向服务区SA内各个无线电终端111递送重发表示信息,该重发表示信息至少含有可以示意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多点传播信息的分组编号等。
无线电终端111,接收到重发表示信息后,当欲请求重发的信息同接收到的该重发表示信息中所示意的信息一致时,即使已经到了发送时刻管理单元116所管理的发送时刻,重发控制单元113也会使得请求重发信号被中止发送、等待从无线电基地台101重发所欲请求重发的信息。
第2实施例的无线电基地台101与无线电终端111之动作如流程图10所示。图10与构成无线电基地台101之重发控制单元23a的处理器、和构成无线电终端111之重发控制单元113的处理器所实施的处理相对应。
根据图10,在无线电基地台101,于步骤S41,由发送器104把上述多点传播信息发送给服务区SA内各个无线电终端111。
在服务区SA内的各个无线电终端111,实施步骤S51至S59。于步,骤S51,把由接收器115接收到的多点传播信息及/或重发表示信息输入给重发控制单元113。于步骤S52,就是否在该接收到的多点传播信息中检出有错进行判断。当步骤S52的判断结果为NO时,进入步骤S53,处于对后续多点传播信息的接收等待状态、处理又返回到步骤S51。而当步骤S52的判断结果为YES时,则进入步骤S54,由重发时刻管理单元116来确定请求重发信号的发送时刻。于步骤S55,对如是两信息一致性进行判断:(1)在上述重发表示信息(通过接收器115及重发控制单元113由无线电基地台101取得)中用于示意预计重发之多点传播信息的信息、即相关分组编号等信息,和(2)发送时刻管理单元116所管理的用于示意本终端111欲请求重发之信息的信息、即相关分组编号等信息。当判断(1)与(2)一致时,即判断结果为YES时,进入步骤S56,即中止发送请求重发信号。
而当步骤S55的判断结果为NO时,则进入步骤S57,把请求重发信号放到重发控制单元113内加以保存。于步骤S58,判断一下由发送时刻管理单元116所管理(按各个欲请求重发多点传播信息来管理)的请求重发信号的发送时刻是否到来。若判断结果为YES,就于步骤S59,在发送时刻管理单元116管理下,通过发送器114向无线电基地台101发送请求重发信号。
在无线电基地台101,当从一个以上服务区SA内无线电终端111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时,进入步骤S42、实施重发处理。
第2实施例的无线电基地台101的动作具体如流程图11所示。图11同构成无线电基地台101之重发控制单元23a的处理器相对应。
根据图11,于步骤S41,在递送信息管理单元23c管理下,由发送器104向服务区SA内各个无线电终端111发送多点传播信息。于步骤S43,判断一下是否通过接收器105接收到服务区SA内无线电终端111发来的请求重发信号。当判断结果为NO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41。而步骤S43的判断结果为YES时,进入步骤S44,依据递送信息管理单元23c及重发控制信息管理单元23b所管理的信息,判断一下是否已经受理了对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多点传播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即是否已存在相同请求重发信号)、并且是否该多点传播信息尚未被重发。若步骤S44的判断结果为YES,就进入步骤S45,放弃该对同一多点传播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
而若步骤S44的判断结果为NO、或者经过步骤S45之后,就进入步骤S46。于步骤S46,依据重发控制信息管理单元23b所管理的信息,判断一下是否到了被任意设定的重发表示信息的发送时刻。若判断结果为YES,则进入步骤S47,由发送器104向服务区SA内各个无线电终端111发送重发表示信息。接着,于步骤S48,依据递送信息管理单元23c所管理的信息,判断一下已经受理的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多点传播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的重发时刻(任意设定)是否到来。若步骤S48的判断结果为NO,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43。反之,若步骤S48的判断结果为YES,就进入步骤S49,由发送器104向服务区SA内各个无线电终端111重发所受理的请求重发信号所指多点传播信息,而后处理又返回到步骤S41。
在构成无线电基地台101的诸手段之中,图11对应于通告手段和重发手段,尤其是,步骤S44至S47对应于通告手段,步骤S48、S49对应于重发手段。
另外,在构成无线电终端111的诸手段之中,图10对应于请求重发手段和控制手段,尤其是,步骤S54、S57至S59对应于请求重发手段,步骤S55、S56对应于控制手段。
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情况下可以有变形和修改。
Claims (21)
1.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由信息递送装置通过无线电线路对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递送多点传播信息,其中,
无线电终端,当某信息有必要重发时,以本终端所确定时刻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
信息递送装置,当从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后,就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通告示意该请求重发成立的重发表示信息,并以规定时刻对该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进行重发;
所说无线电终端,若在所说本终端所确定时刻到来之前接收到所说重发表示息并且该表示信息里记述有要请求重发之该某信息的话,就不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而对以所说规定时刻由所说信息递送装置所重发的该某信息进行接收。
2.按权利要求1所说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其中,
信息递送装置,对在所说规定时刻到来之前接收到的所有对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之同一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实施集中处理,以所说规定时刻重发该被集中处理的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说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其中,
信息递送装置,把与对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进行重发的时刻即所说规定时刻有关的信息包括在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内,并且还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通告有关该重发表示信息通告用发送信道及发送时刻的信息、和有关信息重发所用发送信道的信息,
所说无线电终端,依据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的上述有关该重发表示信息通告用发送信道及发送时刻的信息,对所说重发表示信息进行接收,和依据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的上述有关信息重发所用发送信道的信息并与所说规定时刻有关的信息,对信息递送装置重发的信息进行接收。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说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其中,信息递送装置依据一定规则对被请求重发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按类管理信息重发的时序。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说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其中,信息递送装置视所递送多点传播信息特点对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的重发次数上限值进行控制。
6.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系统,由信息递送装置通过无线电线路对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递送多点传播信息,其中,
无线电终端具有如是时刻确定单元:当某信息有必须要重发时对发送对该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的时刻加以确定,和
如是第1重发控制单元:以该时刻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时刻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
信息递送装置具有如是重发控制信息管理单元:当从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后,对示意该请求重发成立的重发表示信息进行管理,和
如是第2重发控制单元:以规定时刻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重发所说重发表示信息所示意之请求重发所指信息;
所说无线电终端,若在所说时刻确定单元所确定时刻到来之前接收到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并且该表示信息里记述有要请求重发之该某信息的话,就中止第1重发控制单元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请求重发信号,而对以所说规定时刻由所说信息递送装置所重发的该某信息进行接收。
7.按权利要求6所说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系统,其中,
信息递送装置具有如是递送信息管理单元:对在所说规定时刻到来之前接收到的所有对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之同一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实施集中处理,
所说第2重发控制单元以所说规定时刻重发该被递送信息管理单元集中处理的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
8.按权利要求6或7所说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系统,其中,
与对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进行重发的时刻即所说规定时刻有关的信息被包括在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内,
信息递送装置具有如是第2重发控制单元: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通告有关该重发表示信息通告用发送信道及发送时刻的信息、和有关信息重发所用发送信道的信息,
所说无线电终端之第1重发控制单元,依据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的上述有关该重发表示信息通告用发送信道及发送时刻的信息,对所说重发表示信息进行接收,和依据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的上述有关信息重发所用发送信道的信息并与所说规定时刻有关的信息,对信息递送装置重发的信息进行接收。
9.按权利要求6或7所说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系统,其中,信息递送装置具有如是管理单元:依据一定规则对被请求重发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按类管理信息重发的时序。
10.按权利要求6或7所说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系统,其中,信息递送装置具有如是重发控制信息管理单元:视所递送多点传播信息特点对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的重发次数上限值进行管理。
11.重发控制装置,设置于通过无线电线路对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递送多点传播信息的信息递送装置中,实施信息的重发控制,其中,
具有如是重发信息发送控制单元:当从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接收到请求重发信号后把示意该请求重发成立的重发表示信息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进行通告,和
如是重发控制单元:以规定时刻发送所说重发表示信息所示意之请求重发所指信息;
所说无线电终端,当某信息有必要重发时,参照所说重发信息发送控制单元所通告的重发表示信息来判断是否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
12.按权利要求11所说重发控制装置,其中,
具有如是递送信息管理单元:对在所说规定时刻到来之前接收到的所有对同一多点传播信息递送服务之同一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实施集中处理,
所说重发控制单元以所说规定时刻重发该被递送信息管理单元集中处理的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
13.按权利要求11或12所说重发控制装置,其中,
与对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进行重发的时刻即所说规定时刻有关的信息被包括在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内,
所说重发控制单元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通告有关该重发表示信息通告用发送信道及发送时刻的信息、和有关信息重发所用发送信道的信息,
所说无线电终端,依据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内所含信息以及所说重发控制单元所通告信息,对被重发的信息进行接收。
14.按权利要求11或12所说重发控制装置,其中,具有如是管理单元:依据一定规则对被请求重发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按类管理信息重发的时序。
15.按权利要求11或12所说重发控制装置,其中,具有如是重发控制信息管理单元:视所递送多点传播信息特点对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的重发次数上限值进行管理。
16.无线电终端,接收由信息递送装置通过无线电线路递送的多点传播信息,并依据重发控制,接收信息递送装置重发的信息,其中,
具有如是时刻确定单元:当某信息有必要重发时对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的时刻加以确定,和
如是重发控制单元:以该时刻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时刻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对该某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
在所说时刻确定单元所确定时刻到来之前若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示意请求重发已成立的重发表示信息并且该重发表示信息里记述有要请求重发之该某信息的话,就中止重发控制单元向信息递送装置发送请求重发信号,而对以规定时刻由所说信息递送装置所重发的该某信息进行接收。
17.按权利要求16所说无线电终端,其中,
与对请求重发信号所指信息进行重发的时刻即所说规定时刻有关的信息被包括在所说重发表示信息内,
所说重发控制单元,依据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的上述有关该重发表示信息通告用发送信道及发送时刻的信息,对所说重发表示信息进行接收,和依据从信息递送装置接收到的上述有关信息重发所用发送信道的信息并与所说规定时刻有关的信息,对信息递送装置重发的信息进行接收。
18.无线电基地台,对服务区内复数无线电终端送多点传播信息,其中,具有如是通告单元:响应其服务区内任意无线电终端来的请求重发信号,把示意据该请求重发信号有某一定信息已被请求重发的重发表示信息,向其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通告。
19.按权利要求18所说无线电基地台,其中,
还具有如是重发单元:以可以任意设定的时刻,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重发上述据该请求重发信号被请求重发的该某一定信息。
20.按权利要求19所说无线电基地台,其中,所说重发单元,在向服务区内各个无线电终端重发该某一定信息之前,若于其服务区内无线电终端之中有一个以上发出了对该某一定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的话,则针对该等对该某一定信息的请求重发,只实施一次对该某一定信息的重发。
21.无线电终端,可以在任意服务区使用,其中,包括
如是请求重发单元:当某一定信息有必要重发时,向无线电基地台发送请求重发信号;和
如是控制单元:在该请求重发单元发出请求重发信号之前的某时刻,若被无线电基地台通告了重发表示信息而且该重发表示信息示意已有该任意服务区内其他无线电终端发出了对该某一定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就让该请求重发单元中止发送对该某一定信息的请求重发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0236161 | 2000-08-03 | ||
JP236161/2000 | 2000-08-03 | ||
JP2001226139A JP3908490B2 (ja) | 2000-08-03 | 2001-07-26 | マルチキャスト配信サービスにおける再送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再送制御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
JP226139/2001 | 2001-07-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37790A CN1337790A (zh) | 2002-02-27 |
CN1140968C true CN1140968C (zh) | 2004-03-03 |
Family
ID=26597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2330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0968C (zh) | 2000-08-03 | 2001-08-03 | 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020028687A1 (zh) |
EP (1) | EP1178624B1 (zh) |
JP (1) | JP3908490B2 (zh) |
KR (1) | KR100434604B1 (zh) |
CN (1) | CN1140968C (zh) |
DE (1) | DE60144000D1 (zh) |
SG (1) | SG11539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44957B2 (ja) * | 2000-11-15 | 2006-11-1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再送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US20020078184A1 (en) * | 2000-12-18 | 2002-06-20 | Eiji Ujyo | Record medium, multicast delivery method and multicast receiving method |
JP3840108B2 (ja) | 2001-12-27 | 2006-11-01 | 株式会社 Sen−Shi・アクセリス カンパニー | イオンビーム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
WO2003062955A2 (en) * | 2002-01-22 | 2003-07-31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knowledgement of multi-cast traffic |
KR100876765B1 (ko) * | 2002-05-10 | 2009-0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US7379738B2 (en) * | 2002-08-05 | 2008-05-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formation service broadcast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3643360B2 (ja) * | 2002-08-12 | 2005-04-2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7289500B1 (en) * | 2003-07-17 | 2007-10-30 | Novell,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liable multicast data transmission |
AU2002339530A1 (en) * | 2002-09-07 | 2004-03-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s for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link control in mobile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2004165712A (ja) | 2002-09-19 | 2004-06-10 | Ntt Docomo Inc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制御装置 |
JP4008843B2 (ja) | 2002-09-19 | 2007-11-1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及び無線制御装置 |
US7869399B2 (en) * | 2003-01-06 | 2011-01-1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ultimedia broadcast services |
US20050136910A1 (en) * | 2003-12-18 | 2005-06-23 | Qinghua Li | Multicast SDMA training polls |
GB0407902D0 (en) | 2003-08-15 | 2004-05-12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Feedback signalling for multicast data transmission |
US10225696B2 (en) | 2003-08-15 | 2019-03-05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Feedback signaling for multicast data transmission |
EP1667395A4 (en) * | 2003-09-18 | 2010-05-26 | Nomura Res Inst Co Ltd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FER CONTROL METHOD |
WO2005041459A2 (en) * | 2003-10-22 | 2005-05-06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delivery to mobile devices |
US7447148B2 (en) * | 2003-10-28 | 2008-11-04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for supporting scalable and reliable multicast in TDMA/TDD systems using feedback suppression techniques |
US7801297B2 (en) * | 2003-11-20 | 2010-09-21 | Ntt Docomo,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AU2004313262B2 (en) * | 2003-12-17 | 2009-06-04 | Cedraeus Inc. | Method for a random-base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
US8699508B2 (en) * | 2003-12-18 | 2014-04-15 | Intel Corporation | Response scheduling for multiple receivers |
CN101931518A (zh) * | 2004-11-09 | 2010-12-2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络控制站、移动台及无线基站 |
FR2880499A1 (fr) * | 2005-01-03 | 2006-07-07 | France Telecom | Exploitation d'une tra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au sein d'un systeme d'au moins trois equipements emetteurs-recepteurs radio |
WO2006081454A2 (en) * | 2005-01-26 | 2006-08-03 | Internet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 Layered multicast and fair bandwidth allocation and packet prioritization |
JP4481858B2 (ja) * | 2005-03-30 | 2010-06-1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情報伝送システム |
EP1869814A1 (en) | 2005-04-12 | 2007-12-26 | STMicroelectronics S.r.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multicast packets over a local area network,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
US7586930B2 (en) * | 2005-05-10 | 2009-09-08 | Harris Corporation | Multicast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
US8427994B2 (en) * | 2006-01-25 | 2013-04-23 | France Telecom | Burn-in system for multicast data transmission |
KR20070112573A (ko) * | 2006-05-22 | 2007-11-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반송파 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US8897193B2 (en) * | 2006-08-01 | 2014-11-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cast packet transmitting method o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
JP4805081B2 (ja) * | 2006-09-29 | 2011-11-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中継装置、無線中継方法および無線中継プログラム |
KR20100014293A (ko) * | 2006-12-30 | 2010-02-10 | 톰슨 라이센싱 | 데이터 송신을 위한 적응적 에러 정정 방법 및 그 디바이스들 |
JP4411328B2 (ja) | 2007-02-01 | 2010-02-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
JP4969342B2 (ja) | 2007-07-03 | 2012-07-0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受信端末及び受信方法 |
JP2009044581A (ja) | 2007-08-10 | 2009-02-26 | Fujitsu Ltd | 通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 |
EP2131516A1 (en) | 2008-06-04 | 2009-12-09 | THOMSON Licensing | A cell dependent multi-group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for multicast in wireless networks |
EP2173054A1 (en) * | 2008-10-06 | 2010-04-07 | Thomson Licensing |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blocks |
CN101729228B (zh) * | 2008-10-31 | 2014-04-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丢包抑制重传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
KR101882152B1 (ko) * | 2008-11-04 | 2018-07-25 | 애플 인크. | 무선 디바이스에 의한 확인응답 정보의 제공 |
JP2010213150A (ja) * | 2009-03-12 | 2010-09-24 | Nec Corp | 送信装置、大容量ファイル配信システム、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ファィル再送制御方法、再送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8520676B2 (en) * | 2010-11-09 | 2013-08-2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cknowledgement messages in a very large computer network |
US9155078B2 (en) * | 2012-04-19 | 2015-10-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ultireceiver timing advance provisioning |
CN103269260A (zh) * | 2013-06-03 | 2013-08-2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端、数据发送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
US10412553B2 (en) | 2014-06-30 | 2019-09-10 | Sony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for using a threshold to control multicast retransmission |
KR102211004B1 (ko) * | 2014-11-18 | 2021-02-0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단말에서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JPWO2016174884A1 (ja) * | 2015-04-27 | 2018-02-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EP3496307B1 (en) * | 2016-08-12 | 2023-02-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JP7391862B2 (ja) | 2017-12-08 | 2023-12-05 | ネット-サンダー,エル・エル・シー | 自動的に配備される情報技術(it)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KR102237937B1 (ko) | 2019-10-04 | 2021-04-08 | (주) 해봉 | 첨가물 투입 병마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36230A (en) * | 1994-05-31 | 1997-06-03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eliminating a receiving data unit as a source of excessive resend requests |
JP3406991B2 (ja) * | 1996-03-28 | 2003-05-19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大容量データ配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US6308061B1 (en) * | 1996-08-07 | 2001-10-23 | Telxon Corporation | Wireless software upgrades with version control |
US5905871A (en) * | 1996-10-10 | 1999-05-1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multicasting |
JPH10200577A (ja) * | 1997-01-08 | 1998-07-31 | Nec Corp | パケット配信システム |
EP0951198A2 (en) | 1998-04-14 | 1999-10-20 | Nec Corporation | IP multicast over a wireless ATM network |
US6505253B1 (en) * | 1998-06-30 | 2003-01-07 | Sun Microsystems | Multiple ACK windows providing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iable multicast protocol |
JP2000115051A (ja) * | 1998-10-09 | 2000-04-21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無線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EP1006689B1 (en) * | 1998-11-30 | 2008-02-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 Packet retransmission control using priority information |
JP2000236161A (ja) | 1999-02-15 | 2000-08-29 | Nippon Avionics Co Ltd |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
US6269080B1 (en) * | 1999-04-13 | 2001-07-31 | Glenayre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multicast file distribu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
JP3692830B2 (ja) * | 1999-05-14 | 2005-09-0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システム |
JP3618600B2 (ja) * | 1999-09-28 | 2005-02-09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端末局 |
JP3831202B2 (ja) * | 2000-06-05 | 2006-10-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制御方法 |
US6807578B2 (en) * | 2001-03-14 | 2004-10-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Nack suppression for multicast protocols in mostly one-way networks |
-
2001
- 2001-07-26 JP JP2001226139A patent/JP390849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7-31 SG SG200104612A patent/SG115392A1/en unknown
- 2001-08-01 KR KR10-2001-0046541A patent/KR10043460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8-02 DE DE60144000T patent/DE60144000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8-02 US US09/919,858 patent/US2002002868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08-02 EP EP01306636A patent/EP117862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8-03 CN CNB011233001A patent/CN114096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3-05 US US11/682,084 patent/US2007016281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2124935A (ja) | 2002-04-26 |
US20020028687A1 (en) | 2002-03-07 |
KR20020011890A (ko) | 2002-02-09 |
JP3908490B2 (ja) | 2007-04-25 |
EP1178624A2 (en) | 2002-02-06 |
EP1178624A3 (en) | 2006-01-18 |
US20070162810A1 (en) | 2007-07-12 |
SG115392A1 (en) | 2005-10-28 |
CN1337790A (zh) | 2002-02-27 |
DE60144000D1 (de) | 2011-03-24 |
KR100434604B1 (ko) | 2004-06-05 |
EP1178624B1 (en) | 2011-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968C (zh) | 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39205C (zh) | 关于多点传播服务系统的重发控制方法与信息配送装置及无线电终端 | |
CN100341265C (zh) | 数据接收设备和数据接收方法 | |
CN1136677C (zh) | 多点传播服务方法与信息配送装置及无线电终端 | |
CN101646163B (zh) | 处理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 |
CN1199480C (zh) | 用于在数字通信系统执行话音调度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 |
US8639996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s | |
RU2409894C2 (ru) | Обратная связь для mbms и передача сообщения о параметрах соседней ячейки | |
RU2408168C2 (ru) | Передача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 |
CN1165132C (zh) | 基于分级结构的提供因特网广播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 |
CN1842007A (zh) | 信息传送方法和信息传送系统 | |
CN1574719A (zh) | 用于网络通信的知道时间的最大努力的填孔再试方法和系统 | |
CN1069154A (zh) | 数字蜂窝覆盖网络 | |
CN1665195A (zh) |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 |
CN1855935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 |
CN1770725A (zh) | 异步网络系统、信息处理设备、数据发送及接收管理方法 | |
CN1328734A (zh) | 对于无线分组传输的有效的误码控制 | |
CN101651531A (zh) | 处理一传输时间间隔集束的重传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 |
CN1426647A (zh) | 无线网络系统和方法 | |
CN1675865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可靠传送信息包的方法以及设备 | |
CN1767688A (zh) | 位置登记方法、信息分配方法、移动通信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 |
CN1951052A (zh) | 用于增强um rlc数据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 |
CN1976272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反馈信号的可靠性的方法和装置 | |
CN1674490A (zh) | 用于动态自动重发请求窗口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044698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信令方式发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的用户设备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