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6926A - 支撑板、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板、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96926A CN116696926A CN202210187785.2A CN202210187785A CN116696926A CN 116696926 A CN116696926 A CN 116696926A CN 202210187785 A CN202210187785 A CN 202210187785A CN 116696926 A CN116696926 A CN 1166969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plate
- holes
- hole
- bending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板、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支撑板具有三个弯折区域,三个弯折区域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弯折区域均贯穿地开设有多个通孔而呈网状;支撑板呈平板状结构,且能够在三个弯折区域均弯折。支撑板在被应用于柔性显示屏而处于折叠状态时,位于中间的弯折区域能够弯折形成水滴形状的底部,而位于相邻两个弯折区域之间的区域可用于与折叠机构连接,并在相邻两个弯折区域之间构成平滑过渡,而位于两侧的两个弯折区域可被弯折而构成自连接区域向展平区域的平滑过渡,如此,支撑板不仅可以满足柔性显示屏弯折形成水滴形状的要求,而且,在柔性显示屏处于折叠状态下,支撑板不会由于内在应力而抵顶屏幕,从而避免对屏幕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柔性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板、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柔性显示屏中,通常将屏幕叠置于一支撑板上,通过支撑板对屏幕进行支撑,同时支撑板还能够变形以匹配屏幕弯曲的需要。在柔性显示屏呈书页式折叠时,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域容易出现弯折过渡而导致屏幕过折出现折痕,因而,弯折区域呈水滴形的方案将会解决屏幕过程出现折痕的问题,但是,常规的支撑板无法满足弯折呈水滴形的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水滴形弯折需要的支撑板,同时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支撑板的柔性显示屏,而且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一种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三个弯折区域,三个所述弯折区域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弯折区域均贯穿地开设有多个通孔而呈网状;所述支撑板呈平板状结构,且能够在三个所述弯折区域均弯折。
上述支撑板在被应用于柔性显示屏而处于折叠状态时,位于中间的弯折区域能够弯折形成水滴形状的底部,而位于相邻两个弯折区域之间的区域可用于与折叠机构连接,并在相邻两个弯折区域之间构成平滑过渡,而位于两侧的两个弯折区域可被弯折而构成自连接区域向展平区域的平滑过渡,如此,支撑板不仅可以满足柔性显示屏弯折形成水滴形状的要求,而且,在柔性显示屏处于折叠状态下,支撑板不会由于内在应力而抵顶屏幕,从而避免对屏幕造成损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呈长条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h1,0.08mm≤h1≤0.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通孔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通孔列,相邻两个所述通孔列之间的间距为h2,0.12mm≤h2≤0.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为碳纤维材质,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H,0.1mm≤H≤0.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碳纤维基层,多个所述碳纤维基层呈层叠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碳纤维基层的纤维方向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碳纤维基层中,距离最远的两个所述碳纤维基层的纤维方向相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域分为中间区域及两个边缘区域,两个所述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沿所述第一方向,随着逐渐远离所述中间区域,两个所述边缘区域的所述通孔的密集程度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通孔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通孔列,任一所述通孔列内的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区域及/或所述边缘区域中,对于位于同一区域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通孔列,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列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而形成间隔部,另一个所述通孔列中的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所述间隔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另一个所述通孔列中任一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一中点,任一所述间隔部在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中点,多个所述第一中点与多个所述第二中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孔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通孔列分为多个第一通孔列及多个第二通孔列,所述第一通孔列与所述第二通孔列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列中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支撑板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域中,所述中间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通孔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边缘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长度小于所述中间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随着逐渐远离所述中间区域,两个所述边缘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长度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义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弯折区域的中间区域为第一中间区域,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弯折区域的中间区域为第二中间区域;两个所述第二中间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长度相等,且均小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长度。
一种柔性显示屏,包括屏幕及上述的支撑板,所述屏幕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层叠设置。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柔性显示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柔性显示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柔性显示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柔性显示屏中支撑板的区域简图;
图5为图4所示支撑板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电子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保护一种柔性显示屏10。柔性显示屏10包括屏幕20及支撑板30,屏幕20连接于支撑板30,并与支撑板30层叠设置。可以理解,屏幕20具有用于显示的显示面(图未标),支撑板30连接于屏幕20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以对屏幕20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板30能够配合屏幕20弯曲,从而使柔性显示屏10具有可弯折能力,进而使柔性显示屏10被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40中。电子设备40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40或者智能手表、电子阅读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40。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40包括柔性显示屏10及机壳50,柔性显示屏10设于机壳50。机壳50包括折叠机构51及两个壳体52,折叠机构51连接于两个壳体52之间,从而将两个壳体52连接在一起。随折叠机构51的展开或折叠,两个壳体52相对运动,从而使柔性显示屏10被折叠或展开。
具体地,壳体52为中空结构,电子设备4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图未示)、电池(图未示),电路板及电池均可以设置于壳体52内部。电路板可以集成电子设备40的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存储单元和基带芯片等。柔性显示屏10中屏幕20与电路板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屏幕20及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供电。当然,电子设备4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图未示),摄像头模组与电路板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摄像头模组供电。
具体在本申请中,柔性显示屏10具有折弯区域11及两个平面区域12,两个平面区域12分别位于折弯区域11的相对两侧。两个平面区域12分别设于两个壳体52,折弯区域11设于折叠机构51。如此,在折叠机构51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壳体52呈堆叠设置,或者可以理解为,在折叠机构51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壳体52可被看作两页叠置在一起的书纸,因而柔性显示屏10位于两个壳体52之间而被折叠,此时,整个机壳50可以对柔性显示屏10起到保护作用。当柔性显示屏10被折叠时,其两个平面区域12大致贴合在一起,而折弯区域11被弯折呈水滴形状,如此,水滴形状的折弯区域11具有较大的弯折半径,因而,可以避免过折出现折痕。而当柔性显示屏10被展开而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平面区域12及折弯区域11共面而被用于显示。
由此,本申请所要保护的支撑板30上对应于折弯区域11的部分,需要能够较为自然的被弯折呈水滴形状。
结合图1至图5所示,具体地,支撑板30具有三个弯折区域31,三个弯折区域31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弯折区域31均贯穿地开设有多个通孔32而呈网状。支撑板30呈平板状结构,且能够在三个弯折区域31均弯折。可以理解,通过开设通孔32的方式,可以使弯折区域31的刚度减小而相比其他未开设通孔32的区域更容易弯折变形。
三个弯折区域3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因此,相邻两个弯折区域31之间形成有未开设通孔32的区域,定义该区域为连接区域33,两个连接区域33由于未开设通孔32而刚度较大,不容易被弯曲,而且,在柔性显示屏10连接于机壳50时,两个连接区域33均与折叠机构51连接。具体地,折叠机构51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平板511,在折叠状态下,两个限位平板511相对倾斜设置,而两个连接区域33分别对应胶粘于两个限位平板511。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位于两侧的两个弯折区域31关于对称轴M-M呈对称的设置于位于中间位置的弯折区域31的两侧。而对于位于中间的弯折区域31,其自身也关于对称轴M-M呈轴对称设置。三个弯折区域31及两个连接区域33所构成的整体对应于柔性显示屏10的折弯区域11。
此外,支撑板30具有对应于平面区域12的部分,定义该部分为展平区域34,则整个支撑板30沿第一方向依次为展平区域34-弯折区域31-连接区域33-弯折区域31-连接区域33-弯折区域31-展平区域34。在柔性显示屏10连接于机壳50时,两个展平区域34与两个壳体52一一对应连接。
由此,在柔性显示屏10被折叠时,位于中间的弯折区域31能够弯折形成水滴形状的底部,而位于其两侧的两个连接区域33可用于与折叠机构51连接,并在相邻两个弯折区域31之间构成平滑过渡,而位于两侧的两个弯折区域31可被弯折而构成自连接区域33向展平区域34的平滑过渡,如此,支撑板30不仅可以满足柔性显示屏10弯折形成水滴形状的要求,而且,在柔性显示屏10处于折叠状态下,支撑板30不会由于内在应力而抵顶屏幕20,从而避免对屏幕20造成损伤。
具体地,对于弯折区域31所开设的通孔32,通孔32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呈长条形。结合图3至图5所示,设定X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Y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Z轴的方向为支撑板30的第三方向,则屏幕20与支撑板30沿第三方向层叠设置。在本申请中,通孔32沿Y轴方向延伸,则在多个通孔32的作用下,弯折区域31在第一方向的刚度减小而更容易被弯折。需要指出的是,后文所提到的“通孔32的长度”均是指通孔32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即通孔32沿第二方向相隔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结合图5与图6所示,具体地,通孔3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h1,则0.08mm≤h1≤0.1mm。可以理解,如果通孔32在第一方向的宽度过大,则会在使用者触控屏幕20时出现膜印的问题,影响触感,且降低使用体验。而如果通孔32在第一方向的宽度过小,则会提高加工难度,而且也会由于通孔32对弯折区域31的刚度降低不足而导致弯折区域31弯折困难的问题。因此,通过对通孔3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进行设计,可以在弯折区域31能够满足弯折需要的同时避免屏幕20出现膜印的问题。具体地,h1可以为0.08mm、0.09mm、0.1mm等数值。需要指出的是,通孔3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具体是指通孔32在第一方向相隔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弯折区域31内的多个通孔32分为沿第一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通孔列321,相邻两个通孔列321之间的间距为h2,0.12mm≤h2≤0.15mm。可以理解,若相邻两个通孔列321之间的间距过大,则会导致弯折区域31在弯折后出现棱角呈现类似多边形的折弯效果,从而导致屏幕20过折受损。若相邻两个通孔列321之间的间距过小,则会提高加工难度,而且也会使得弯折区域31的刚度过小而无法对屏幕20起到有效支撑,进而导致操作者触控屏幕20时出现凹陷。因此,通过对相邻通孔列321之间的间距进行设计,并使多个通孔列321沿第一方向均匀分布,可以使弯折区域31在确保对屏幕20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呈现较为平滑的弯曲效果。具体地,h2可以为0.12mm、0.135mm、0.15mm等数值。
再次参阅图3,具体在本申请中,支撑板30为碳纤维材质,支撑板30的厚度为H,0.1mm≤H≤0.15mm。可以理解,常规的支撑板30采用钢材质,由于钢材质的密度大于碳纤维材质,从而使得支撑板30的重量较大,影响电子设备40的重量表现力,而采用碳纤维材质的支撑板30可以达到减重的目的。此外,常规的支撑板30由于采用钢材质,因而只能通过蚀刻加工的方式加工通孔32,因而,通孔3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要在0.12mm以上,进而导致使用者在触控屏幕20时出现膜印的问题,影响显示效果。而采用碳纤维材质的支撑板30,加工通孔32时,采用专用治具支撑支撑板30,并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将支撑板30固定,之后采用纳秒或皮秒激光加工,利用激光的瞬时高温将碳纤维气化,从而获得宽度尺寸符合要求的通孔32。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支撑板30的厚度过大,将占用较大的空间,且不利于支撑板30弯折变形,而支撑板30的厚度过小,则会导致对屏幕20起不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具体地,支撑板30的厚度H可以为0.1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等数值。
具体地,支撑板30包括多个碳纤维基层,多个碳纤维基层呈层叠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碳纤维基层的纤维方向相垂直。可以理解,碳纤维是一种各向异性材质,其不仅密度非常小而很轻,而且沿纤维方向其强度、模量较高,但垂直于纤维方向其强度、模量则较低。例如,东丽T700碳纤维材料,其沿纤维方向强度可以达到2300MPa、模量130Gpa,但是垂直于纤维方向则强度只有80MPa、模量只有9GPa。因而,要想使支撑板30能够支撑屏幕20,就需要使多个碳纤维基层层叠设置。此外,相邻两个碳纤维基层的纤维方向相垂直,如此能够呈现类似编席子的效果。另外,一些碳纤维基层的纤维方向沿第一方向,其余碳纤维基层的纤维方向沿第二方向,如此,可以使得整个支撑板30在未开设通孔32时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具有较为一致的性能,仅通过开设通孔32达到使弯折区域31在第一方向刚度减小的目的。
进一步地,多个碳纤维基层中,距离最远的两个碳纤维基层的纤维方向相一致。可以理解,碳纤维基层的数量为奇数,如此,可以沿支撑板30的厚度方向使支撑板30两侧的性能保持一致。在一实施方式中,支撑板30包括三个碳纤维基层,且三个碳纤维基层的纤维型号可以依次为T700、M40、T700,且三个碳纤维基层的厚度依次为0.03mm、0.09mm、0.03mm。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撑板30包括五个碳纤维基层,且五个碳纤维基层的纤维型号均为T700,且各碳纤维基层的厚度均为0.03mm。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碳纤维基层的纤维型号为T800或T1000或M30等。此外,对于单个碳纤维基层,其厚度不低于0.03mm,因而根据支撑板30的总厚度,可对各碳纤维基层的厚度进行自由设置,且支撑板30中各碳纤维基层的厚度可以相等或不等。
因而,在制作支撑板30时,提前将多个碳纤维基层的预浸料层叠的铺设好,确保相邻两个碳纤维基层的纤维方向相垂直,之后在100℃以上高温模压30min,之后进行激光加工出通孔32,从而形成三个弯折区域31,如此即可使所得到的支撑板30既能支撑屏幕20,又能满足柔性显示屏10折叠的需要。
结合图4至图5所示,具体在本申请中,弯折区域31分为中间区域311及两个边缘区域312,两个边缘区域312位于中间区域311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沿第一方向,随着逐渐远离中间区域311,两个边缘区域312的通孔32的密集程度逐渐减小。可以理解,随着逐渐远离中间区域311,边缘区域312的通孔32的密集程度逐渐减小,将会使得边缘区域312的刚度逐渐增大,从而使得边缘区域312在中间区域311及未开设通孔32的区域之间形成刚度的逐渐过渡,避免由于刚度突变导致弯折区域31在弯折时与未开设通孔32的区域之间出现弯折棱角而对屏幕20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弯折区域31内的多个通孔32分为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通孔列321,任一通孔列321内的多个通孔32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可以理解,弯折区域31内的多个通孔32可以按照列队的方式形成多个通孔列321,而多个通孔列321可沿第一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也可以间距不等。而对于同一通孔列321内的多个通孔32,各通孔32沿第二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其可以理解为,任意相邻两个通孔32之间保持相等的间隔,如此可以确保弯折区域31在第二方向上不会出现弯曲扭转。
具体在本申请中,弯折区域31中,中间区域311内的多个通孔列321沿第一方向均匀分布,且中间区域311内的多个通孔32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等。如此,在中间区域311的通孔32排列较为规整,可以使整个中间区域311在弯折时达到较为顺滑的曲面弯折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两个边缘区域312内通孔32的长度小于中间区域311内通孔32的长度。沿第一方向,随着逐渐远离中间区域311,两个边缘区域312内通孔32的长度逐渐减小。可以理解,整个中间区域311的通孔32的长度均大于边缘区域312内通孔32的长度。且通过使通孔32长度逐渐减小的方式来达到使边缘区域312的通孔32的密集程度逐渐减小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边缘区域312内多个通孔列321沿第一方向均匀分布,且任意相邻两个通孔列321之间的间距与中间区域311内任意相邻两个通孔列321之间的间距相等。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边缘区域312的通孔32的密集程度逐渐减小,还可以通过逐渐增大相邻两个通孔列321之间的间距来达到,或者,还可以通过使通孔32的长度逐渐减小及相邻两个通孔列321之间间距逐渐增大两种方式同步进行来达到。因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边缘区域312内多个通孔列321沿第一方向还可以不为均匀分布。此外,对于边缘区域312,其通孔列321中的多个通孔32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或者还可以是两种长度的通孔32根据长短交替设置的方式沿第二方向形成通孔列321。
具体地,如图5所示,定义位于中间位置的弯折区域31的中间区域311为第一中间区域311a,位于两侧的两个弯折区域31的中间区域311为第二中间区域311b。两个第二中间区域311b内通孔32的长度相等,且均小于第一中间区域311a内通孔32的长度。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中间区域311a的弯曲变形能力大于第二中间区域311b的弯曲变形能力,而两个第二中间区域311b的弯曲变形能力一致。而第一中间区域311a由于变形能力较大,因而在整个柔性显示屏10弯折的过程中对应于水滴形状的底部,呈现较为顺滑的圆弧形。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于弯折区域31中的中间区域311及两个边缘区域312内的通孔列321,存在以下特征。对于位于同一区域的任意相邻两个通孔列321,其中一个通孔列321中的任意相邻两个通孔32在第二方向间隔而形成间隔部322,另一个通孔列321中的多个通孔32与多个间隔部322在第一方向一一对应。可以理解,对于同一区域的任意相邻两个通孔列321在第一方向上并不存在相互对齐的两个通孔32,而两个通孔列321在第二方向是呈错位设置,从而使得任意一个通孔32都在第一方向上对应于相邻通孔列321中的两个通孔32之间的间隔处。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多个间隔部322较为分散,从而分散使用者的触控作用力,进而减轻屏幕20的膜印程度。
进一步地,另一个通孔列321中任一通孔32在第二方向具有第一中点G1,任一间隔部322在第二方向具有第二中点G2,多个第一中点G1与多个第二中点G2在第一方向一一对应。可以理解,第一中点G1即为通孔32的长度中点,而第二中点G2为相邻两个通孔32的沿第二方向相距最近的两个点的连线的中点。在相邻两个通孔列321沿第二方向错位设置的基础上,使得第一中点G1与第二中点G2的连线与第一方向平行,从而达到相对应的状态。而对于相邻两个通孔列321,其中一个通孔列321中多个通孔32就存在多个第一中点G1,而另一个通孔列321中多个间隔部322就存在多个第二中点G2,多个第一中点G1与多个第二中点G2一一对应,从而实现间隔部322更为分散、均匀的分布,从而较好的分散使用者的触控作用力,进一步减轻屏幕20的膜印程度。
具体在本申请中,多个通孔列321沿第一方向均匀分布,多个通孔列321分为多个第一通孔列321a及多个第二通孔列321b,第一通孔列321a与第二通孔列321b沿第一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通孔列321a中沿第二方向位于两端的两个通孔32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贯穿支撑板30的边缘。可以理解,多个第一通孔列321a与多个第二通孔列321b共同构成了弯折区域31内的全部通孔列321。通过使第一通孔列321a中沿第二方向位于两端的两个通孔32贯穿支撑板30的边缘,如此就可以使得弯折区域31沿第二方向的两边缘位置呈锯齿状,从而使弯折区域31在第二方向的边缘处刚度减小,以容易被弯折。而对于第一通孔列321a内其他通孔32及第二通孔列321b内的全部通孔32,均未贯穿支撑板30的边缘而呈两端封闭的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本申请的支撑板30,三个弯折区域3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对于弯折区域31内通孔32的长度范围也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三个弯折区域,三个所述弯折区域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弯折区域均贯穿地开设有多个通孔而呈网状;所述支撑板呈平板状结构,且能够在三个所述弯折区域均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呈长条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为h1,0.08mm≤h1≤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通孔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通孔列,相邻两个所述通孔列之间的间距为h2,0.12mm≤h2≤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碳纤维材质,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H,0.1mm≤H≤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碳纤维基层,多个所述碳纤维基层呈层叠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碳纤维基层的纤维方向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碳纤维基层中,距离最远的两个所述碳纤维基层的纤维方向相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域分为中间区域及两个边缘区域,两个所述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沿所述第一方向,随着逐渐远离所述中间区域,两个所述边缘区域的所述通孔的密集程度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通孔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通孔列,任一所述通孔列内的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区域及/或所述边缘区域中,对于位于同一区域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通孔列,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列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而形成间隔部,另一个所述通孔列中的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所述间隔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所述通孔列中任一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一中点,任一所述间隔部在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中点,多个所述第一中点与多个所述第二中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一一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通孔列分为多个第一通孔列及多个第二通孔列,所述第一通孔列与所述第二通孔列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列中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支撑板的边缘。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域中,所述中间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通孔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边缘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长度小于所述中间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随着逐渐远离所述中间区域,两个所述边缘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长度逐渐减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定义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弯折区域的中间区域为第一中间区域,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弯折区域的中间区域为第二中间区域;两个所述第二中间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长度相等,且均小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内所述通孔的长度。
16.一种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幕及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板,所述屏幕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层叠设置。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柔性显示屏。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87785.2A CN116696926A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支撑板、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PCT/CN2022/138359 WO2023160130A1 (zh) | 2022-02-28 | 2022-12-12 | 支撑板、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87785.2A CN116696926A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支撑板、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96926A true CN116696926A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7764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87785.2A Pending CN116696926A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支撑板、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96926A (zh) |
WO (1) | WO202316013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92316A (zh) * | 2024-08-28 | 2024-09-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97122B (zh) * | 2023-09-27 | 2024-05-0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门板组件、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018198A (ja) * | 2014-07-11 | 2016-02-01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N106061154B (zh) * | 2016-05-27 | 2019-01-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及显示装置 |
CN110809794A (zh) * | 2017-08-03 | 2020-02-18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终端 |
CN110062077A (zh) * | 2019-02-01 | 2019-07-2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式终端设备用支撑片及可折叠式终端设备 |
CN210627726U (zh) * | 2019-12-24 | 2020-05-26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折叠显示装置 |
CN111986571A (zh) * | 2020-08-06 | 2020-11-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屏 |
CN112509466A (zh) * | 2020-11-27 | 2021-03-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12908171B (zh) * | 2021-01-29 | 2022-08-1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可弯曲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02-28 CN CN202210187785.2A patent/CN11669692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2-12 WO PCT/CN2022/138359 patent/WO202316013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92316A (zh) * | 2024-08-28 | 2024-09-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60130A1 (zh) | 2023-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696926A (zh) | 支撑板、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JP4213730B2 (ja) | ノート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 |
CN112991959A (zh) | 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208401905U (zh) | 可折叠电子装置 | |
US20190229404A1 (en) | Antenna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CN111510527A (zh) | 折叠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1682000A (zh) | 折叠屏及显示装置 | |
CN111627330B (zh) |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显示屏组件 | |
BRPI0509536B1 (pt) |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móvel que compreende uma antena interna não planar sem sobreposição no plano do terra | |
US1216096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oldable flexible plate | |
BRPI0600213B1 (pt) |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móvel compreendendo antena e teclado integrados e métodos relacionados | |
CN110177160A (zh) |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JP4401889B2 (ja) |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 |
JP4472408B2 (ja) | 携帯端末装置 | |
CN114980638A (zh) | 支撑板、壳体组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6745730A (zh) | 包括可折叠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 |
CN101388917B (zh) | 手机的超薄超小型化方法及其结构 | |
CN114980494A (zh) | 柔性线路板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01073182B (zh) | 用于无线终端的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vb-h)天线 | |
CN110649376B (zh) | 一种天线和电子设备 | |
CN117255148A (zh) | 传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WO2023246026A1 (zh) | 屏幕支撑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JP4241464B2 (ja) | 携帯無線機のための広帯域アンテナ | |
US20070200771A1 (en) | Foldable Mobile Telephone Terminal With Antenna And Ground Plane Made In One Piece | |
CN114629980A (zh)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