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29C - 输入日文的方法和便携式移动单元 - Google Patents
输入日文的方法和便携式移动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829C CN1165829C CNB011168536A CN01116853A CN1165829C CN 1165829 C CN1165829 C CN 1165829C CN B011168536 A CNB011168536 A CN B011168536A CN 01116853 A CN01116853 A CN 01116853A CN 1165829 C CN1165829 C CN 116582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consonant
- input
- letter
- fun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5000016496 Panda oleos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8
- 240000000220 Panda ole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CVOFKRWYWCSDMA-UHFFFAOYSA-N 2-chloro-n-(2,6-diethylphenyl)-n-(methoxymethyl)acetamide;2,6-dinitro-n,n-dipropyl-4-(trifluoromethyl)anili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C)=C1N(COC)C(=O)CCl.CCCN(CCC)C1=C([N+]([O-])=O)C=C(C(F)(F)F)C=C1[N+]([O-])=O CVOFKRWYWCSDM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86 mem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8—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riental charac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1—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controlled by voice recogn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7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methods for entering alphabetical characters, e.g. multi-tap or dictionary disambigu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7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with voice recogni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移动单元,包括:输入字母或数字的输入部分,该输入部分具有至少十四个输入键、五个表示日文元音字母分配给所述十四个输入键中的五个输入键、表示日文辅音中清辅音的九个字母分配给九个输入键,由此利用输入其它辅音的输入键完成浊辅音或半浊辅音的输入。因此,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单元允许以类似于日文的罗马字母输入法用少量的键操作即可容易地输入日文。本发明还提供了用该移动单元输入日文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单元,其使用输入键来进行字母或字符的输入,特别是涉及当将数字键用作其输入键时适合容易输入日文的便携式移动单元。
背景技术
当互联网功能加到便携式电话装置时,便携式电话装置,作为代表性的例子便携式移动单元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输入日文的方法不能说成容易处理。具有输入日文的装置,关于日文字处理机装置(包括安装了日文字处理机软件的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作″字处理机″)确定标准的方法,许多人熟悉该过程并具有高速输入的技巧。在该字处理机中,该功能分配到或多或少一百(100)个按键开关,然而在便携式电话装置和/或便携式无绳电话装置中,因为该装置自身尺寸小,只提供大约二十(20)按键开关。因此,在便携式电话装置中,字处理机几个键的功能必须指定到一个键,并存在需要麻烦的输入日文操作的问题。
在用户手工输入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中,描述了三种方法,即(1)拨号光标输入、(2)拨号键输入、和(3)字母或字符码输入,正如代表性的一些。(1)拨号-光标输入是一种方法,其中依靠显示器上所表示字母中的光标选择字母或字符,而且通过用光标选择显示器其它部分表示的内容来进行诸如浊音符号等等的调整,由此选择。此方法具有容易理解的优点,因为能在视觉上确定其内容的同时执行该操作,而且一旦学会后不再需要进一步记住其它的事件。(2)拨号键输入是一种方法,其中每个键被反复按下直到指定的字母出现,而且它是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基本输入方法。此方法通用于各种机器并可应用于几乎所有的模式,因为可以依靠拨号键完成输入。然而,作为字母或字符的输入方法,其自身的缺点在于平均而言键操作的数目太大。(3)字母码输入是一种方法,其中在选择诸如kana(日文音节表)或英文数字字母的输入之后,输入两位(2)数字的字母码,这广泛用于寻呼机等等。其缺点在于必须预先记住该字母码等等。
在日本专利特许公开11-15584(1999)中描述了一种不同于上述的例子,其中电话装置的十二(12)个拨号键区分为单独的键和码键,每个单独的键被高频使用和被分配单独的字母,通过按下多个码键确定字母,通过组合这些键输入字母,从而,将输入的句子转换成日文。
在上述从(1)到(3)的传统技术中,希望将(2)和(3)装入该装置作为与其它类型的机器共享的通用技术,和作为取代(1)或其它的新技术,目的在于更容易地输入日文。为实现此目的,正如上面所提及的,在尽可能多的方面与广泛用于字处理机的输入方法通用的方法最好。根据此视点,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字母或字符的输入方法,此输入方法可广泛用于日文的输入方法并尽可能少量的使用字母(即,键),但尽可能少的改变。对于此隐含目的,有必要使输入辅音所必需键操作的次数仅为两(2)次或更少。除了完成上面提到的目的,提供输入方法的目的也同样重要,其中可以用简单而通用的方法执行通常所用符号的输入以及转换字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单元,其中,虽然数字键主要用作输入键,但用少量的键操作进行日文字母表的(或罗马)字母输入也是可能的,因此易于处理。
根据本发明,根据日文字母输入方法,通过使用用于其它辅音输入的输入键可以容易地完成浊辅音或半浊辅音的输入,只用少量的输入键,以类似于日文字母输入方法的方式,从而实现上面提到的目的。
更详细地,为了实现上面提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入日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五个表示日文元音的字母″a″、″i″、″u″、″e″、″o″分配给五个输入键;将九个表示日文清辅音的字母″h″、″k″、″m″、″n″、″r″、″s″、″t″、″y″、″w″分配给九个输入键;将表示日文P-音的一个字母分配给一个输入键;将清辅音变成浊辅音的功能分配给表示清辅音的字母的其中一个输入键和表示P-音的字母的输入键;以及通过组合表示所述清辅音的字母的键、表示所述元音的字母的键、及分配给表示清辅音的字母的输入键和表示P-音的字母的输入键中的一个键的键操作,输入浊辅音,用于将清辅音变成浊辅音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单元,包括:输入字母或数字的输入部分;显示包括经所述输入部分输入的数字的字母信息的显示部分;处理包含来自所述输入部分的信息的信息和输出信息到所述显示部分的处理部分;和储存在所述处理部分处理所必需的数据的存储部分,其中:所述输入部分至少具有十四个输入键;五个表示日文元音的字母分配给所述十四个输入键中的五个输入键;和九个表示日文辅音中清辅音的字母分配给九个输入键,并且进一步包括:输入键,分配有表示日文辅音中清辅音的其中一个字母和使清辅音变成浊辅音的功能,其中:通过组合表示所述清辅音的键和分配给所述变成半浊辅音功能的键以及表示所述元音的键的键操作,来完成半浊辅音的输入。
根据本发明,有可能用少量的键操作完成日文字母输入从而获得可以很容易使用的便携式移动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移动单元的字母或字符键分布的正视图;
图2是从前面正右上方倾斜看过去,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移动单元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移动单元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功能菜单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用于输入字母方法的选择屏幕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关于功能键Fnc14功能选择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准字母表的(或罗马)字母输入方法或模式的流程图(1);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准字母输入方法的流程图(2);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准字母输入方法的流程图(3);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用于选择字母模式的显示屏幕的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依靠准罗马字母输入方法输入例子的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表示字母输入过程内容的图;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通过组合功能键和数字键可以选择的模式表格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表示字母和符号种类及其输入方法的图;和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表示每个功能和键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1到15全面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表示了一个例子,其中本发明应用于便携式电话装置200。近年来,便携式电话装置逐渐成为所谓的多功能终端装置,其不仅安装了作为移动电话装置的功能,还具有作为互联网终端的功能,以及诸如再现电话呼叫高音质旋律或游戏机的娱乐功能。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200也具有上面提到的功能。图2表示的是全景。正表面上,以从上到下的顺序布置了接收机(或耳机)1、使用彩色LCD的显示器2、按键开关3A和话筒(或麦克风)4,发光二极管5位于上半部分的右前方。后表面上,该图未示出,布置了位于LCD显示器2对立面的高音质扬声器,和位于按键开关3A对立面的电池组,天线6位于后表面的左手侧。下面的外部连接器终端位于下和侧表面;右手侧的表面按键开关,通过该按键开关操作者可以确定其功能,和用于转换左上侧表面模式的开关。
便携式电话装置200具有的功能可以大致分成,即电话装置的基本功能、用于互联网的主页浏览器功能、电子邮件(E-mail)功能、音乐再现功能、游戏功能等。为了更有效地获得互联网功能和/或音乐再现功能,加宽并彩色化显示器表面的LCD显示,该装置还包含大于用于电话交谈的接收机1的高音质扬声器。
依靠按键开关3A执行这些功能选择。电源开/关键11、用于转换电话装置开和关机的发送(传送)键12、和包含类似于按键电话装置的数字键和诸如″*″和″#″符号键的拨号键13,构成基本的功能开关。作为选择显示器2上所示图标的键,为了使用上面提到的大量功能,提供键14、15、16和17用于移动显示上下左右方向的光标,和决定键(输入键)18。而且,作为设置高频使用功能的键,为了直接启动这些功能,还提供软键L19和R20以及直接键A21和B22。
将参照图3给出便携式电话装置200的电路方框图的解释。天线ANT51和高频电路RF52提供通信功能。高频电路RF52具有:用于从天线ANT51收到的无线电波提取编码成数字信息的基带处理功能,和用于将编码的信息转换和放大成用于传输信息的传输功能。高频电路RF52实现接口总线BUS69之间信令的输入/输出。用户的话音通过话筒(麦克风)M1C59转换成模拟电信号,并通过模数转换器ADM6O进一步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传送到接口总线BUS69。此信息在话音转换器V0C73中压缩成必要数字信息的最小量,该话音转换器V0C73以微型计算机内的程序形式构成。而且,话音转换器V0C73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通过放大器AMR62驱动接收机REC61,该数字信号从话音转换并通过接口总线BUS69接收。按键开关的开/关状况通过开关53的接口IF54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接口总线BUS69传送到微型计算机MPU72。因为LCD显示器2使用液晶板LDC62,和从微型计算机MPU72输出的用于信息显示的信号提供给液晶驱动器LDCDRV68,从而转换成用于液晶驱动器LDCRV68中液晶板的信号,因此驱动液晶板LDC62,因此信号作为信息显示在液晶板LCD62上。当收到电话呼叫或电子邮件时,驱动信号从微型计算机MPU72通过接口总线BUS69输入到发光二极管驱动器DRL56或/和电机驱动器DRM58,从而使发光二极管LED55闪动或电机M0T69转动以用作振动器。这些操作的组合和/或每个操作模式以用于控制的数据形式存入半静态存储器EPROM71。为了警告电话呼叫的到来,不是传统技术蜂鸣声的简单声音,而逐渐常见的是听起来更舒服的音乐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该目的,使用优于声音再现特性的扬声器SPK64(高音质扬声器)。作为驱动扬声器SPK64的电路,提供数字模拟转换器DAS66和放大器AMS65。操作上述组成部件的控制程序和各种数据存入甚至可以非导电保存的半静态存储器EPROM71。而当前处理必需的信息存入随机存储器RAM7O。
接下来,将给出便携式电话装置200功能的解释。便携式电话装置200的基本功能包括作为便携式电话的通信功能和电子邮件的传送功能。为了做出大量的设定,为了容易地使用这些功能以及容易理解的存储器功能,设置下面的功能和步骤。首先,按下电源开/关键使得初始的屏幕(等待屏幕)出现在显示器2上。在此情况下,在通过拨号键13输入某人的电话号码之后,按下发送键12允许用户进行电话呼叫。而且,当收到来自呼叫人的电话呼叫时,所述便携式电话装置执行下面的操作;诸如,使到达灯5闪烁、振动器操作、或从高音质扬声器发出到达旋律等等,当用户按下发送键12,接收机1(即,扬声器)发出通话人的话音同时麦克风4输入该用户的话音。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菜单方法设置便携式电话装置200的各种功能。菜单功能的结构具有分级结构,如图4所示。在初始情况下,当按下决定(输入)键12时,显示器2改变菜单屏幕。菜单屏幕具有十二(12)个排列的图标,从而可以通过按下十二(12)个拨号键的其中一个选择期望的功能组,这些拨号键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
接下来,将更详细地给出便携式电话装置200中字母或字符输入系统的解释。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装置200具有三(3)个模式或方法;字母输入系统的第一个方法是拨号键方法、第二个是字母码方法、和根据字母输入方法的第三个字母输入方法。
在第一个拨号键模式中,日文字母的五十(50)音(10行)图最高一行从「ぁ(a)」到「わ(a)」的音分别分配给每个拨号键″1″到″0″,其它的「を(wo)」和「ん(nn)」分配给拨号键″0″。例如,如果试图输入「つ(tu)」,因为「つ」的元音是「ぅ(u)」并且位于顶部为「ぁ(a)」的第三列,则必须按下分配「た(ta)」的键(即,键″4″)三(3)次。
在第二个方法的字母码模式中,键入为每个日文字母预定的码。在此方法中,首先区分大小写,然后执行字母的输入。这些字母与五十(50)音图一致,垂直线中元音「ぁ(a)」位于第一行的顶部,并增加补充的符号,其中两位数字码的十位数表示垂直方向地行和列的单位数。例如,可以通过总共按下键″44040301″输入「でんわ(dennwa:电话)」,因为可以分别通过输入表示「た(ta)」行第四个音的码″44″、之后表示浊音符号的码″04″,即″4404″、码″03″的「ん(nn)」、和码″01″的「わ(wa)」来输入「で(de)」。然而,不管以什么方式,必须在心里画出一代码表来进行输入,因此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是一项很难的工作。
接着,在根据第三个方法的字母输入模式中(以下,准字母表的或准罗马字母输入模式),使用了接近通用字处理机所使用的字母输入方法。在第三种方法中,为了减少使用字母的次数,当用字母描述日本字时,使用一种部分不同于传统字母输入方法的规则。
在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中,为了选择字母输入方法,在等待情况下通过在菜单选择屏幕上输入键″M38″或相应的键,则显示字母输入方法的选择屏幕,如图5所示。图5中,″1″表示第三种方法的准罗马字母输入方法、″2″表示第一种方法的拨号键输入方式、″3″表示第二种方法的字母码输入方法。在此情况下,当输入向上的箭头键14或向下的箭头键15时,为了将光标移到字母输入方法期望的位置,则输入决定键18,字母输入方法改变到选择的一个,然后根据所选择方式输入字母。当选择屏幕上的“1”以选择字母输入方法和输入决定键时,改变成准罗马字母输入模式。在完成准字母表的(或罗马)字母输入后,在准字母输入期间,完成任何一个过程(151)并完成键输入(152),然后确定该过程是否涉及处理(153)、是否改变字母模式(154)、是否改变字母输入模式(155)、和是否完成输入(156),此后回到下一个键输入。功能选择涉及字母模式选择,用于选择输入符号、kana(日文字母)、字母表的和/或数字(字母数字的)字母,和/或涉及输入的完成等等。由功能键Fnc14和之后的输入键确定该功能选择。当输入涉及功能选择(151-是)时,由其后的输入选择功能。在输入涉及字母模式(154-是)的情况下,改成选择字母模式(即,hirakana、katakana(都是日文字母)和英文字母及数字),从下一个输入开始根据新的字母模式输入字母。在输入选择字母输入模式(155-是)的情况下,返回到字母输入的屏幕,其等同于在上述等待情况下输入“M38”。而且,在完成字母输入(156-是)的情况下,所确定的输入字母存入存储器,此后其回到开始该字母输入的状态。综上所述,表示在图12中。
接下来,将参照图7到9给出准字母输入方式中kana(日文字母)变换过程的解释。因为便携式电话装置200的键数是二十二(22)个,所以不可能象字处理机一样将高频使用的字母和/或符号分别分配到每个键。然后,通过考虑日文的发音特点,在本实施例中字母分配给下面主要的键:
(1)元音″a、i、u、e、o″;
(2)清辅音的辅音″k、s、t、n、h、m、y、r、w″;
(3)半浊辅音″p″;
(4)决定″Ent″;
(5)功能“Fnc”;
(6)箭头″→、←″;
(7)标点符号“。,、”;和
(8)清空。
如图1所示,为每个键右上部分的字母分配上述的二十二(22)个键。在上述的解释中,″字母键″称为字母分配的键。而且,当决定输入功能键Fnc14旁边的键时,″数字键″称为分配拨号键数字的键。因此,分配了字母和数字的键可以根据情形称作下面解释的单独的名字,即使它们是相同的键。只使用清除键,正如最初使用的。以为十二(12)个拨号键加入三个键的形式安排包含元音和辅音的十五(15)个键,其中五(5)个元音位于左手侧端的垂直线,同时十(10)个辅音位于右手侧端的两行。具有这种布置,可以很容易把握辅音和元音间的位置差别。在五十(50)音的次序表中,不包含″p″线,也没有直接决定其应该放置位置的标准,但根据本发明,它位于右手行和中心高度的位置,以满足较少移动手指的要求和输入浊辅音时容易理解其位置,这将在后面提到。利用不同于字母的功能键,按照原来使用决定键18,光标键用作相应箭头方向的箭头键16和17。功能选择分配给最顶行的中心键14,剩余的两(2)个键19和20分配给高频使用的符号,诸如标点符号和括号。关于电话装置基本功能的键必须位于与其它便携式电话装置相同的位置。因此,例如,关于准字母输入的表示为了每个键而离开了右上方的键。
接下来,将参照图7到9和图13、14和15解释本实施例的日文输入方法。
图7到9的每一个图分别表示流程图的一部分,每个符号表示彼此连接的同一符号,其中用圆圈标记数字1到5(以下,连接点1到5)。图7主要表示当输入字母时变换成日文,图8和9主要表示功能选择和输入符号。
通过图14所示的输入方法实现日文输入。图14的Nos.1到11表示日文输入的基本部分。它们表示的键和字母输入的例子用输入例子列中的箭头表示。在图14和下面给出的解释中,清辅音是指构成清辅音的辅音。分别通过图14中的Nos.12到16表示的键操作来完成高频使用但不是日文基本部分的符号输入,诸如长元音″-″、逗号″,″和句号″。″。
而且,分别通过图15所示的Nos.1到4的键操作完成包含诸如插入空格、决定kana字母(日文字母)指定、指定kana(汉字字符)变换光标指定kana字母区域。
在光标指定的情况下,对过程的没有影响直到完成该区域的设置。用黑白相反的字母表示光标指定的区域。完成第二次输入后通过键操作处理光标指定的区域,并在该过程之后取消该区域。取消该区域的指定即使下一个过程没有意义。
设置准字母表的(罗马)字母输入模式相应于图7所示的头部。然后,实现键输入(101)。在输入键的情况下,如果可以确定″kana″(日文字母表的)字母(102-否)输入但没有完成″kana″变换的部分转换成″kana″字母(109),另一方面,确定直到所输入键前方的部分,如果还没确定″kana″表示(110-否),则过程进行到下一个步(103),如果确定(110-是),则确定所输入键是否是字母键。如果不是字母键(103-否),因为它是活动处理或符号输入,该过程通过连接点3分成单独的过程分组。如果是字母键(103-是),确定是否键输入之前输入的键此时是否是功能键Fnc14。如果是功能键(104-是),因为改变模式的可能性很大,则该过程通过连接点4进行方式改变过程。如果之前输入的键不是功能键Fnc14,则确定此时输入的键是否是辅音(105)。当过程经过步骤(103)和(104)达到步骤(105),应该输入字母,然后确定是否为辅音(105)。如果上述的确定是元音(105-否),则通过此输入确定日文的音,该过程通过连接点2进行到上述的″kana″变换过程(109)。
以下是上述确定是辅音的情况(105-是)。如果输入的键是″Y″(106-是),和如果以前输入的键是辅音(107-是),为促音的可能性很高,该过程设置为促音模式(108)同时等待下一个应输入的元音。如果输入的键是″Y″(106-是)和如果之前输入的键不是辅音(107-否),因为之前输入的键应该是元音,已经对该部分进行″kana″变换直到之前输入的键和此时输入的″Y″是新的音的头部。I如果键输入不是″Y″(106-否),则确定之前输入的键是否是第一辅音(112)。这里,第一辅音是相应于浊辅音的清辅音的一组辅音的名称,即″K″、″S″、″T″和″H″以及″P″。如果之前输入的键是第一辅音(112-是),和如果此时输入的键是″P″(113-是),则当之前输入的键是″P″(114-是)时,下一个应该输入元音,该过程设置为用于处理双辅音的双辅音模式。然后,该过程回到键输入。如果之前输入的键不是″P″(114-否),从通过下一个应该输入的元音确定第一辅音开始,该过程设置为用于处理相应于除了″P″之外辅音的浊辅音的浊辅音模式
然后,该过程回到键输入。如果之前输入的键不是第一个辅音(112-否),则确定此时是否重复输入同一键(117),和如果它们不同(117-否),它们的拼写没有意义,然后它们停留于字母的形式。该过程回到键输入,把它们确定为下一个确定中决定的键。是如果此时输入的键是之前输入的同一键(117-是),和如果输入的键是″N″,设置为「ん(nn)」,经过连接点1,并在决定下一个确定时确定(111)。如果输入的键不是″N″,该过程设置为用于处理双辅音的通过下一个输入的元音确定的双辅音模式。而且,该过程回到键输入。回到前面,此时输入的键是第一辅音但不是″P″,确定是否是重复同一键,如上所述,此后执行步骤(117)之后相同的过程。
回到此时输入的键不是字母键的情况(103-否),将不同于上述情况的解释。功能键Fnc14执行诸如非字母键功能的重要功能。功能键Fnc14执行组合其它键的符号输入,不同于上述的″kana″输入,或变为其它的方式等等。决定键Ent18确定″kana″输入,或变换成所输入字的汉字字符。如上所述,将给出此时所输入键为字母键和之前所输入键是功能键Fnc14(114)情况的解释。在输入功能键Fnc14之后,图10所示的屏幕表示在显示器2上。在此情况下,如果此时通过连接点4输入的键是数字键(固有的拨号键)(121-是),该过程进入结合图13所示功能键Fnc14确定的模式(122)该过程进入的模式是不同于准字母处理的模式(123-否),在现状下确定是否保存输入的消息文件,完成准字母输入,从而进入以前的方式。如果该过程进入的模式是变到准字母输入模式等等内输入符号的方式(123-是),则在这些模式下输入下一个。在katakana(日文字母)输入的方式下,该过程基本上相同于上述的″kana″输入,通过连接点5回到下一个键输入。
如果此时输入的键不是数字键(121-否),因为没有检测功能,不处理通过连接点5输入的下一个键不完成该过程。接下来,该过程从步骤(103-否)经过连接点3进行到步骤(124),其中确定此时输入的键是否是功能键Fnc14。如果它是功能键Fnc14(124-是),该过程设置长元音″-″,和如果从上次继续输入两(2)次同一键(125-是),则经过连接点5进行下一个键输入。如果此时输入的键不是功能键Fnc14(125-否),则设置功能方式,并根据下一个输入决定变为哪一种模式。关于此,称作上述步骤之后的过程(104-是)。如果此时输入的键不是功能键Fnc14(124-否),确定是否是决定键Ent18。如果此时输入的键是决定键Ent18(128-是),则确定是否连续输入两次Ent18,如果不是连续输入Ent18(129-否),则完成kana输入的确定或汉字字符的变换,然后该过程通过连接点5进行到下一个字母输入。另一方面,如果连续输入同一键(129-是),实现变换汉字字符(130)。在如果指定为目标的光标区域完成汉字字符变换,在作为没有指定为目标的其它部分没有完成汉字字符的变换。而且,该过程通过连接点5进行到下一个字母输入。如果该输入键不是决定键Ent18(128-否),则确定它是否是软键R20或L19(132)。
如果是任何一个上述键(132-是),确定是否连续两次输入同一键,如果连续输入同一键(133-是),设置括号(″或″),如果软键R20或L19之后输入不同的键,设置句号″。″或逗号″,″。在这种情况下,软键R20或L19的连续(两次)输入分别设置了括号″(″或″)″,单独输入软键R20或L19之后,输入不同的键会分别设置句号″。″或逗号“,”。
如果此时的输入键不是软键R20或L19(132-否),通过连接点6(136)确定是否是″←″键16或″→″键17。如果前面的输入是功能键Fnc14(137-是),则沿″←″键16或″→″键17移动光标,移动的区域黑白相反(138)。而且,通过连接点5过程进行到下一个输入。如上所述,黑白相反的区域称作光标区域,通过决定键Ent18等等在作为目标的区域完成该处理。如果前面的输入不是功能键Fnc14(137-否),因为已经确定光标位置(139-是),如果此时的输入是″→″键17(140-是),光标右手侧输入的字母和光标一起移到右边,同时移动光标后插入空格(141)。而且,通过连接点5过程进行到下一个输入。如果此时的输入是″←″键16(140-否),只移动光标。如果没有确定光标位置(139-是),沿所输入键的方向移动光标。也通过连接点5进行到下一个输入。
如果现在输入的键是清除键(143-是),如果建立光标区域(144-是),删除所建立的光标区域,光标区域右手侧的字母移到左边,从而填充所删除的区域(145)。而且,通过连接点5过程进行到下一个输入。如果没有设置光标区域(144-否)但如果已经确定输入的字母(146-是),光标删除左手侧的字母并通过一个字母的空格移到左边(147)。而且,通过连接点5过程进行到下一个输入。如果没有确定输入的字母(146-否),只在删除前执行该过程并通过连接点5进行到下一个输入。如果现在输入的键不是清除键(143-否),因为这指的是没有输入任何键可这不可能出现,但是如果出现,该过程什么也不做通过连接点5进行到下一个输入。
参照图11,将给出利用不同于准字母输入的字母输入方式输入一简单句的例子的解释。现在,考虑消息「今日はC309H(今天是C309H)」输入到消息存储文件的情况。在等待屏幕下,输入″M38″,以使其转入选择字母输入方法的屏幕,并通过″向上箭头″键或″向下箭头″键选择准字母输入方法。然后屏幕进入准字母输入的屏幕。假设之前没有输入字母,当输入键″k″、″y″、″o″、u″、″h″、″a″,它们转换成kana「きょうは」并显示,如图11(A)所示。此后,如果连续输入两(2)次决定键Ent18,则它们转换成中文字母。如图11(B)所示,变换成汉字字符的第一候选黑白相反地表示在显示kana(日文字母),下面表示汉字字符的下一个候选。所显示汉字字符候选左手侧的箭头表示如果输入该方向的箭头,它将转换成汉字字符。在这种情况下,因为「きょう」是指″今天″,选择包含意思是今天的汉字字符的候选即「今日」。当试图输入在完成汉字字符变换部分的下一个字母数字时,输入功能键Fnc14旁边的″5″键,从而改变为准字母输入模式中字母数字输入模式的方式。在如图11(c)所示的上述输入字母数字模式中,数字、字母和四个基本运算(+、-、×、÷)位于下四(4)行,其中通过指定从顶端计算的行数和从左手侧计算的列数选择字母数字或计算符号。当尝试输入上述的例子时,输入键″2″、″3″、″1″、″3″、″1″、″0″、″1″、″9″″2″和″8″,然后输入″C309H″。之后,输入决定键Ent18以确定,并输入功能键Fcn14之后输入″19″,从而回到″hirakana″模式。在″C309H″之后输入其它hirakana字母「を」的情况下,通过依次输入″w″和″o″,「を(wo)」显示在显示屏幕上。然后,输入该消息,此消息存储在预定存储文件中。
浊辅音的输入方法不应该被限定为相应清辅音和″p″结合,它可以是相应清辅音和另一个字母组合,如果该组合不可能出现在日文中。然而,如果选择上述的的第一个辅音的区域内,最好不要这样因为不能区别于双辅音。对于不同于第一个辅音的字母″y″有可能混淆省略辅音的输入;因此不是最好的。考虑上述的情况,作为进行浊辅音的候选,保持″n″、″m″、″r″和″w″。如果该字母是进行浊辅音的″n″,输入″kna″足以代替输入″kpa″,以获得图14所示No.4的变换结果。
应用考虑上述的半浊辅音的方式,并假设话音辅音是相应于″n″的清辅音和半浊辅音是″m″,则通过组合相应的清辅音和″m″得到半浊辅音。例如,为了得到图14所示No.3的变换结果,因为相应的清辅音是″ha″,则可以输入″hma″代替输入″hpa″。
通过这么做,如上所述,该键没有分配给″p″,通过十四(14)个键可以输入准-字母。用此方法,因为此方法中可以同时完成浊音符号和半浊音符号的输入操作,在传统的方法中用全角的一个字母处理每个该输入操作,该键输入可通过每个字母两(2)次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在图9的流程图中,步骤(113)和(114)确定″n″或″m″是否涉及浊辅音或半浊辅音的输入代替确定输入键是否是″p″。因此包含在确定过程的步骤来到流程图的高数目然而,理论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因此在实现终端装置时没有问题。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她/他必须记住哪个键是浊辅音,哪个键是半浊辅音,可能感到有些麻烦,因此从实用的角度最好将″p″分配给该键。
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其它结合也是可能的,特别是将功能分配给功能键Fnc14和其它字母键的组合存在大量的选择。例如,在字母数字输入模式的输入方法中,替代上述的实施例,也可以考虑直接提供改变上述拨号键方法的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在输入第一个辅音(但除了″p″)之后输入″p″开始输入浊辅音,然而与此正相反,可以在输入″p″之后输入第一个辅音(但,除了″p″)。
在上述构成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软键R20或L19输入逗号″,″、句号″。″、括号″(″和″)″,然而也可以分配改变为其它输入模式的功能,等等。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得到能以类似于普通日文字母表的输入方法的方式用十四(14)个键输入字母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并能允许输入辅音必需的键操作对每个字母等于或少于两(2)次,因而易于操作。
虽然已经根据本发明描述了若干实施例,应当理解,所披露的实施例易于改变和修改而没有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我们不希望受到这里描述的实施例的限制,而希望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的所有的这种改变和修改,例如即使键的布局、屏幕显示或其过程顺序发生改变。
Claims (10)
1.一种输入日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五个表示日文元音的字母″a″、″i″、″u″、″e″、″o″分配给五个输入键;
将九个表示日文清辅音的字母″h″、″k″、″m″、″n″、″r″、″s″、″t″、″y″、″w″分配给九个输入键;
将表示日文P-音的一个字母分配给一个输入键;
将清辅音变成浊辅音的功能分配给表示清辅音的字母的其中一个输入键和表示P-音的字母的输入键;以及
通过组合表示所述清辅音的字母的键、表示所述元音的字母的键、及分配给表示清辅音的字母的输入键和表示P-音的字母的输入键中的一个键的键操作,输入浊辅音,用于将清辅音变成浊辅音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输入日文的方法,其中所述分配给所述变成浊辅音功能的所述字母设置为不同于表示所述清辅音的九个字母的字母,也不同于表示所述清辅音的九个输入键中的任何一个,由此通过组合分配给所述变成浊辅音功能的键和表示所述元音的键的键操作,来完成半浊辅音的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输入日文的方法,其中表示所述清辅音的九个字母之一分配给用于变成浊辅音的所述功能的字母,和
不同于表示所述浊辅音的九个字母,被分配给所述变换成浊辅音功能的一个字母,被分配给变成半浊辅音的功能,由此通过组合表示所述清辅音的键和分配给所述变成半浊辅音功能的键以及表示所述元音的键的键操作,来完成半浊辅音的输入。
4.根据权利要求2的输入日文的方法,其中表示半浊辅音符号的辅音字母是″p″,通过将″p″放在相应的清辅音的前面或后面来表示浊辅音。
5.一种便携式移动单元,包括:
输入字母或数字的输入部分;
显示包括经所述输入部分输入的数字的字母信息的显示部分;
处理包含来自所述输入部分的信息的信息和输出信息到所述显示部分的处理部分;和
储存在所述处理部分处理所必需的数据的存储部分,其中:
所述输入部分至少具有十四个输入键;
五个表示日文元音的字母分配给所述十四个输入键中的五个输入键;和
九个表示日文辅音中清辅音的字母分配给九个输入键,并且进一步包括:
输入键,分配有表示日文辅音中清辅音的其中一个字母和使清辅音变成浊辅音的功能,其中:
通过组合表示所述清辅音的键和分配给所述变成半浊辅音功能的键以及表示所述元音的键的键操作,来完成半浊辅音的输入。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便携式移动单元,其中所述表示所述日文元音的字母是″a″、″e″、″i″、″o″,″u″,表示辅音中清辅音的字母是″h″、″k″、″m″、″n″、″r″、″s″、″t″、″y″和″w″,表示半浊辅音符号的辅音字母是″p″,通过将″p″放在相应的清辅音的前面或后面来表示浊辅音。
7.根据权利要求5的便携式移动单元,其中表示所述日文元音的键对齐在一条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便携式移动单元,其中表示所述日文辅音的键对齐在表示所述元音的键的线附近的两条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5的便携式移动单元,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做出确定的键和做出选择的键。
10.根据权利要求5的便携式移动单元,其中
表示所述清辅音的九个输入键的其中一个被分配给具有变成浊辅音功能的输入键;
表示所述清辅音的九个输入键的另一个键被分配给具有变成半浊辅音功能的输入键;
通过对表示所述清辅音字母的输入键、分配给所述变成浊辅音功能的输入键、和表示所述元音字母的输入键的操作,完成浊辅音的输入;和
通过对表示所述清辅音字母的输入键、分配给所述变成半浊辅音功能的输入键、和表示所述元音字母的输入键的键操作,完成半浊辅音的输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76565/2000 | 2000-12-06 | ||
JP376565/00 | 2000-12-06 | ||
JP2000376565A JP2002175148A (ja) | 2000-12-06 | 2000-12-06 | 携帯端末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58046A CN1358046A (zh) | 2002-07-10 |
CN1165829C true CN1165829C (zh) | 2004-09-08 |
Family
ID=1884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1685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5829C (zh) | 2000-12-06 | 2001-02-28 | 输入日文的方法和便携式移动单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70528B2 (zh) |
JP (1) | JP2002175148A (zh) |
KR (1) | KR100370528B1 (zh) |
CN (1) | CN116582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91742A1 (en) * | 2001-01-05 | 2002-07-11 | Infowave Software, Inc. | Method, apparatus, signals and media for providing custom output in response to user input and e-mail system employing same |
KR100498323B1 (ko) * | 2001-01-16 | 2005-07-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특수문자 선택방법 |
US7353416B2 (en) * | 2001-07-25 | 2008-04-0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Wireless access point seek mode for wireless access clients |
USD511507S1 (en) * | 2004-01-14 | 2005-11-15 | Qualcomm, Inc.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JP2006163651A (ja) * | 2004-12-03 | 2006-06-22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フォントデータ |
CN100354805C (zh) * | 2006-06-28 | 2007-12-12 | 梁金宝 | 手机智能日文输入法 |
US20080259028A1 (en) * | 2007-04-19 | 2008-10-23 | Brenda Teepell | Hand glove mouse |
US20100201625A1 (en) * | 2007-07-16 | 2010-08-12 | Walter Urbach | Wearable Computer Mous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ler |
KR100948606B1 (ko) * | 2008-04-03 | 2010-03-18 | 천강일 | 일본어 문자 입력방법 및 장치 |
KR20110100394A (ko) * | 2010-03-04 | 2011-09-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이모티콘 편집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DE102022127225A1 (de) * | 2022-10-17 | 2024-04-18 | Inventus Engineering Gmbh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von Tasteneinheit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72196A (en) * | 1988-07-18 | 1989-10-03 | Motorola, Inc. | Telephone keypad input technique |
JPH05199318A (ja) * | 1992-01-20 | 1993-08-06 | Michitoshi Watanabe | 電話機のプッシュボタン信号を用いる文字通信方法 |
JPH1115584A (ja) | 1997-06-25 | 1999-01-22 | Chubu Nippon Denki Software Kk | キーボードによる文字入力方式および電子機器 |
TWM251204U (en) * | 1998-03-03 | 2004-11-21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Chinese character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
JP2000276288A (ja) * | 1999-03-29 | 2000-10-06 |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 携帯端末 |
JP3267270B2 (ja) | 1999-06-21 | 2002-03-1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キー入力装置 |
JP2001028621A (ja) | 1999-07-13 | 2001-01-30 | Fainakkusu:Kk | 電話装置 |
JP2001265503A (ja) * | 2000-03-21 | 2001-09-28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情報処理装置 |
JP2001265502A (ja) * | 2000-03-21 | 2001-09-28 | Brother Ind Ltd | キー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方法 |
-
2000
- 2000-12-06 JP JP2000376565A patent/JP2002175148A/ja active Pending
-
2001
- 2001-02-23 KR KR10-2001-0009196A patent/KR10037052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2-27 US US09/793,527 patent/US687052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2-28 CN CNB011168536A patent/CN116582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58046A (zh) | 2002-07-10 |
US6870528B2 (en) | 2005-03-22 |
KR20020045479A (ko) | 2002-06-19 |
JP2002175148A (ja) | 2002-06-21 |
KR100370528B1 (ko) | 2003-02-06 |
US20020069231A1 (en) | 2002-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18041C (zh) | 具有用于解释用户输入的能力的电子设备及其方法 | |
JP4118817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における文字入力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6307541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putting chinese-characters through virtual keyboards to data processor | |
CN101840300B (zh) | 用于接收触敏显示设备上的文本输入的方法和系统 | |
CN1834865A (zh) | 一种小键盘上数字编码的汉语拼音和注音多字连续输入法 | |
CN1229316A (zh) | 输入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
CN1777858A (zh) | 用于触摸屏和简化的键盘系统的准确文本输入方法 | |
CN101809524A (zh) | 用于字符输入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65829C (zh) | 输入日文的方法和便携式移动单元 | |
EP170019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tering data with a four way input device | |
US6674372B1 (en) | Chinese character input method using numeric keys and apparatus thereof | |
KR100566204B1 (ko) | 성조가 표기된 한어 병음 입력 방법 및 장치 | |
US754886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putting Chinese characters | |
CN1663225A (zh) | 电子机器 | |
CN1918535A (zh) | 数据录入的方法 | |
KR100365284B1 (ko) | 통신용 단말기의 문자/숫자 입력장치 및 입력방법 | |
CN101098357B (zh) | 支持盲文输入的通信终端及在该终端上发送盲文的方法 | |
CN1472979A (zh)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日语输入装置和方法 | |
CN200959624Y (zh) | 盲人通信终端 | |
CN1293449C (zh) | 数字键盘上选择式中文拼音输入法 | |
KR20040003092A (ko) | 새로운 확장형 키패드를 통한 한글 입력 방법 및 장치 | |
CN1744005A (zh) | 手机码手机输入平台 | |
US20050156899A1 (en) | Using a matrix input to improve stroke-ent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to a computer | |
JP2002318655A (ja) | 文字入力機能付き電話機、及び文字入力プログラム | |
CN1308795C (zh) | 一种实现文本输入的遥控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