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1899B - 吸尘器用捕捉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用捕捉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01899B CN115701899B CN202180038408.6A CN202180038408A CN115701899B CN 115701899 B CN115701899 B CN 115701899B CN 202180038408 A CN202180038408 A CN 202180038408A CN 115701899 B CN115701899 B CN 1157018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cher
- cleaner
- dust collector
- suction port
- s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55925 Di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674044 Blattod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7303 Hymeno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07479 Yersinia pes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93 paper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9290 Aran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5783 Bombyc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8920 Chilo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6602 Iso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320508 Pentatom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5628 Taban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5/00—Catching insects in fields, gardens, or forests by movable appliances
- A01M5/02—Portable applian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3/00—Manual implements, other than sprayers or powder distributor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e.g. butterfly ne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3/00—Manual implements, other than sprayers or powder distributor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e.g. butterfly nets
- A01M3/04—Manual implements, other than sprayers or powder distributor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e.g. butterfly nets with adhesive surfa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5/00—Catching insects in fields, gardens, or forests by movable appliances
- A01M5/04—Wheeled machines, with means for stripping-off or brushing-off insects
- A01M5/06—Wheeled machines, with means for stripping-off or brushing-off insects with adhesive surfa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7/00—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 A47L7/009—Details of suction cleaner tools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6—Nozzles with fixed, e.g. adjustably fixed brushes or the like
- A47L9/0693—Specially shaped nozzles, e.g. for cleaning radiators, tubes, fans or the like; Dus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02—Dust separators
- A47L9/104—Means for intercepting small objec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2—Dry filters
- A47L9/122—Dry filters fla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4—Hoses or pipes; 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47L9/24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oses or pip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用捕捉器,在利用吸尘器吸引到捕捉物后,能够从吸尘器安装部容易卸下,且能够防止捕捉物逃出。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捕捉器主体(2)形成为大致筒状,在轴向的一端形成吸入捕捉物的吸入口(4a),在另一端形成被插入吸尘器(20)的插入口(5a)。在捕捉器主体(2)的内表面(8b)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粘接剂(9)。吸尘器用捕捉器(1)具备网部(3)。网部(3)堵塞捕捉器主体(2)的与轴向正交的面。在网部(3)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能够使从吸入口(4a)吸入的空气透过的网(3a)。捕捉器主体(2)在外表面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装拆地装配于吸尘器的吸引软管并利用吸尘器的吸引力捕捉捕捉物的吸尘器用捕捉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捕捉蟑螂、苍蝇等各种捕捉物的方法,提出利用电动吸尘器的吸引力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捕捉物捕捉用袋在从电动吸尘器的吸引软管的接头插入吸引软管内的状态下使用。该捕捉物捕捉用袋具有:入口部分,其具有比吸引软管大的直径;底部分;主体部分,其能够插通于入口部分及底部分之间的吸引软管内部,该捕捉物捕捉用袋沿着主体部分的规定的内周范围附着粘接件而成。而且,该捕捉物捕捉用袋能够设为在使用后从吸引软管的接缝卸下且能够立即处理的一次性形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790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尘器用捕捉器(捕捉物捕捉用袋)通过将主体部分插入吸引软管内而装配于吸引软管。此时,为了使主体部分压接于吸引软管,吸尘器用捕捉器的使用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将主体部分强力地推入吸引软管内。另外,吸尘器用捕捉器在捕捉到捕捉物后,从吸引软管卸下并更换成新的捕捉器。但是,由于主体部分压接于吸引软管,不仅对吸引软管造成负担,而且还难以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另外,在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时,需要与入口部分直接接触,可能与捕捉的捕捉物接触。即,现有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存在相对于吸引软管不能容易卸下之类的问题点。
而且,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在使用后,在入口部分开启的状态下卸下。该吸尘器用捕捉器通过设置于主体部分的粘接剂捕捉捕捉物,但难以从吸引软管卸下,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点,当用力猛地卸下时,捕捉物可能从入口部分逃脱。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用捕捉器,在利用吸尘器吸引到捕捉物后,能够从吸尘器安装部容易卸下,且能够防止捕捉物逃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尘器用捕捉器,其能够装拆地装配于吸尘器的吸引软管,利用吸尘器的吸引力捕捉捕捉物。吸尘器用捕捉器具备:大致筒状的捕捉器主体,其在一端形成吸入捕捉物的吸入口,在另一端形成插入吸尘器的吸引软管的插入口;以及网部,其以堵塞捕捉器主体的与轴向正交的面的方式安装于捕捉器主体,在至少一部分具有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透过的网。捕捉器主体在轴向中央部在外表面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捕捉器主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粘接剂。
据此,吸尘器用捕捉器具备从捕捉器主体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因此,吸尘器用捕捉器能够通过对突出部施加外力,而从吸尘器的吸引软管容易卸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突出部具有与捕捉器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内部空间。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粘接剂也设置于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由此,被吸尘器用捕捉器捕捉的捕捉物陷入突出部的内部空间。即使在捕捉物活着的情况下,通过脚落至该突出部的内部空间,捕捉物也难以从吸尘器用捕捉器逃出。特别是通过在突出部的内部空间中也设置粘接剂,捕捉物也被粘接剂缠绕,更难以从吸尘器用捕捉器逃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在捕捉器主体的插入口附近形成沿轴向延伸且在径向上向内侧凹陷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由此,在将吸尘器用捕捉器安装于吸尘器的吸引软管时,第一凹槽的底面凹陷,第一凹槽的宽度变窄,插入口的外径变小,因此,吸尘器用捕捉器向吸引软管的装配、及吸尘器用捕捉器从吸引软管的卸下变得容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在捕捉器主体的吸入口附近形成沿周向延伸且在径向上向外侧鼓起的至少一个防漏液槽。由此,假设将轴向设为上下而保管吸尘器用捕捉器,设置于捕捉器主体的内部的粘接剂不会滴下至比防漏液槽靠下方,在保管时能够防止粘接剂泄漏至捕捉器主体的外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在捕捉器主体的吸入口附近具有沿轴向延伸且在径向上向内侧凹陷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由此,当在吸入捕捉物且利用后述的弹性球堵塞吸入口的状态下利用吸尘器进一步吸引时,捕捉器主体的内部的压力下降,捕捉器主体的直径变小。其结果是,弹性球和捕捉器主体的内表面的间隙进一步消失,捕捉到的捕捉物更难以逃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捕捉器主体具备:大致筒状的筒主体部,其具有吸入口;以及大致筒状的连接部,其具有与筒主体部的吸入口相反侧的端面连接的台阶部、及具有插入口的锥形部。连接部的内径在台阶部和锥形部的连结部最大。台阶部的内径从与筒主体部连接的端面朝向连结部逐渐变大。锥形部的外径从连结部朝向插入口逐渐变小。从筒主体部到台阶部设置突出部。
在该情况下,吸尘器的吸引软管能够与连接部的锥形部连接,因此,也能够在吸引软管的内径不同的吸尘器中使用。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网部在锥形部安装于内径比台阶部的与筒主体部连接的一侧的端面的内径大的部分。网具有与台阶部的与筒主体部连接的一侧的端面的与轴向正交的面的面积大致相等的面积。
在该情况下,网部安装于捕捉器主体的内部,因此,在使用者从吸尘器的吸引软管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时,不会与被网部捕捉到的捕捉物接触。另外,在锥形部,网部安装于内径比筒主体部的内径大的部分,因此,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捕捉捕捉物。另外,网具有与筒主体部的与轴向正交的面的面积大致相等的面积,因此,网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充分通过。由此,通过网部能够抑制缩小内部空间的内径而减弱吸尘器的吸引力,能够提高吸尘器的吸引效率。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吸入口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捕捉器主体的轴以锐角的倾斜角度倾斜形成。在该情况下,与吸入口相对于轴向形成为直角的情况相比,吸引口的长度变大,因此,能够吸引大尺寸的捕捉物。另外,倾斜角度倾斜的吸入口不仅在害虫停在地面上的情况,例如在害虫停在墙面上的情况下,也容易吸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捕捉器主体的吸入口附近的直径朝向吸入口变大。由此,吸引口的长度更大,容易吸引移动的捕捉物或大尺寸的捕捉物。
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具备至少一个从吸入口能够插入的弹性球。吸尘器用捕捉器具备的弹性球的全部从吸入口被吸入捕捉器主体,由此,堵塞捕捉器主体的与轴向正交的面。
在该情况下,弹性球被装配于插入口的吸尘器吸引,弹性球被保持于捕捉器主体的内部,由此,能够防止捕捉物露出至外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突出部具有沿着捕捉器主体的轴向朝向插入口延伸的钩挂部。钩挂部在与捕捉器主体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在该情况下,通过对突出部的一部分即钩挂部施加外力,吸尘器用捕捉器能够从吸尘器的吸引软管更容易地卸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捕捉器主体由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构成。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是将捕捉器主体沿着轴向平分的形状。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利用铰链部能够开闭地连接。通过闭合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网部被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夹持地安装,通过打开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网部能够进行装拆。
在该情况下,网部被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夹持地安装,因此,安装容易。另外,网部在打开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时能够进行装拆,因此,更换容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铰链部形成于突出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互接触的接触部被接合,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接合部件被闭合。
在该情况下,捕捉器主体由一连串的部件形成,因此,降低零件成本。另外,因为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利用接合部件闭合接触部,所以吸引到的捕捉物不会露出至外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用捕捉器中,第一主体在周向端面整体一体具备覆盖于第二主体的周向端部的包覆部。由此,因为在吸尘器用捕捉器和吸引软管的连接部分形成凹凸,所以摩擦力提高,吸尘器用捕捉器难以从吸引软管脱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在利用吸尘器吸引到捕捉物后,能够从吸尘器安装部容易卸下,且能够防止捕捉物逃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网部的立体图,(a)是网部的分解图,(b)是组装了网部的图,(c)是表示在吸尘器用捕捉器上装配了网部3的状态的图。
图4是图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立体图,是相对于图2进行了180°旋转的图。
图5是表示使用图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捕捉捕捉物的状态的图,(a)是剖视图,(b)是(a)的B视图,(c)是(a)的C视图。
图6是表示利用图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捕捉到捕捉物后,吸引弹性球来堵塞吸入口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从吸尘器安装部卸下图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过程的图,(a)表示使用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状态,(b)表示从吸尘器安装部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时对突出部施加外力的状态,(c)表示从吸尘器安装部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并下落至垃圾箱(未图示)等的状态。
图8是表示可以对图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连接部装配直径不同的吸尘器安装部的剖视图,(a)表示装配有能够装配于连接部的最大直径的吸尘器安装部的状态,(b)表示装配有能够装配于连接部的最小直径的吸尘器安装部的状态,(c)表示在连接部装配有(a)和(b)之间的直径的吸尘器安装部的状态。
图9是打开图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捕捉器主体的图,(a)为俯视图,(b)为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第一主体的右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安装于图10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网部的图,(a)是网部的分解图,(b)是组装了网部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第一主体的右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吸尘器用捕捉器的第一主体的右侧视图。
图1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吸尘器用捕捉器捕捉到捕捉物的状态的图,是将第二主体省略表示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能够由本发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捕捉的捕捉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蟑螂、苍蝇、蚊子、蜜蜂、牛虻、蚕蛾、蚂蚁、白蚁、蜘蛛、蜈蚣、蝽象等害虫。或者,不限于害虫,独角仙等昆虫也是对象。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进行说明。
<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图2及图4说明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整体结构。吸尘器用捕捉器1能够装拆地装配于吸尘器20的吸引软管20b,利用吸尘器20的吸引力捕捉捕捉物30。
吸尘器用捕捉器1具备捕捉器主体2和安装于捕捉器主体2的网部3。
捕捉器主体2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大致筒状。捕捉器主体2在一端形成吸入捕捉物30的吸入口4a,在另一端形成插入吸尘器20的吸引软管20b的插入口5a。捕捉器主体2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具有圆形状、椭圆形状、多边形状等任意的形状。插入口5a优选为与使用的吸尘器20的吸引软管20b的前端的吸尘器安装部20a的形状一致的形状。捕捉器主体2例如具有50~300mm,优选具有80~250mm的长度。
以下,以将吸入口4a和插入口5a连结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也称为轴向),将吸入口4a一侧设为前侧,将插入口5a一侧设为后侧。另外,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将图1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将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图1、图5、图6及图8是沿着前后方向切断吸尘器用捕捉器1时的剖视图。
具体而言,捕捉器主体2具备具有吸入口4a的大致筒状的筒主体部4和具有插入口5a的大致筒状的连接部5。筒主体部4的与吸入口4a相反侧的端面和连接部5的与插入口5a相反侧的端面相互连接。
如图5的(a)所示,筒主体部4的吸入口4a的端部4b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捕捉器主体2的轴(前后方向)以锐角的倾斜角度θ倾斜地形成。如图5的(b)所示,从以倾斜角度θ倾斜的方向(B视图)观察吸入口4a时,开口长度为开口长14a。如图5的(c)所示,从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C视图)观察时,开口长度为开口长14b。开口长14a大于开口长14b。
在图5的(a)中表示吸入口4a以倾斜角度θ为约45度的方式倾斜地形成的例子。倾斜角度θ越小,开口长14a与开口长14b的差越大。筒主体部4的开口长14b(直径)只要能够捕捉捕捉物30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20~40mm,优选为30mm。筒主体部4的开口长14a只要能够捕捉捕捉物30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30~60mm,优选为45mm。
连接部5具有与筒主体部4的与吸入口4a相反侧的端面连接的台阶部6和具有插入口5a的锥形部。就连接部5的内径而言,台阶部6和锥形部的连结部最大。台阶部6的内径从与筒主体部4连接的端面朝向连结部变大。即,台阶部6的内径的至少一部分大于筒主体部4的内径。连接部5的外径从连结部朝向插入口5a变小。即,台阶部6中周长最长的第一外周长5b比插入口5a中的第二外周长5c长。作为一例,插入口5a的外径约为29mm。这与在市场中流通的吸尘器20的吸尘器安装部20a的尺寸一致。
连接部5的锥形部的外周面也可以被进行提高摩擦系数的处理,使得在装配吸尘器安装部20a时不容易脱落。例如,可以在连接部5的锥形部表面设置极少的凹凸,也可以将摩擦系数高的材料涂布于连接部5的锥形部的外周面。或者,也可以通过橡胶等摩擦系数高的材质形成连接部5整体。
捕捉器主体2在轴向中央部在外表面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7。在本实施方式1中,突出部7位于捕捉器主体2的台阶部6及一部分筒主体部4的下侧。此外,突出部7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突出部7能够设置于捕捉器主体2的下侧、上侧、右侧或左侧的任意位置。另外,突出部7也可以设置于捕捉器主体2的下侧及上侧、右侧及左侧、或外周整体。在突出部7设置于捕捉器主体2的外周整体的情况下,也称为凸缘部7。
突出部7用于在使用者不使手接触的情况下从吸尘器20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1。突出部7具有一部分沿着前后方向(轴向)朝向插入口5a延伸的钩挂部7b。钩挂部7b在与捕捉器主体2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7c。如图1等所示,钩挂部7b从突出部7的下侧的端部朝向前后方向的后侧即插入口5a的一侧且吸尘器安装部20a的一侧延伸。
如图5等所示,间隙7c为了在此可插入吸尘器安装部20a的一部分而设置,用于向该间隙7c进一步插入垃圾箱的端部或用于施加外力的部件(例如棒那样的钩挂部件)。另外,如图4所示,在钩挂部7b,在左侧及右侧形成向宽度方向突出的钩挂肋7d。钩挂肋7d遍及形成有钩挂部7b的前后方向的大致总长而形成。
捕捉器主体2的内部即筒主体部4及连接部5的内部形成从吸入口4a到插入口5a的内部空间8。突出部7的内部也为空洞,突出部7的内部空间8与捕捉器主体2的内部空间8、即筒主体部4及连接部5的内部空间8连通。内部空间8是为了将从吸入口4a吸入的捕捉物30保持于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内部而形成的空间。
在形成内部空间8的内表面(内周壁)8b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粘接剂9。粘接剂9可以设置于内表面8b的整个面,也可以设置于筒主体部4的一部分等、限定有配置粘接剂9的区域。粘接剂9优选设置于形成突出部7的内部空间8的内表面。
粘接剂9可以是直接涂布于内表面8b的类型,也可以是贴附双面粘接带9b的类型。粘接剂9的表面可以被剥离部件(未图示的)覆盖,也可以露出。在粘接剂9的表面被剥离部件覆盖的情况下,如后述,需要在制造工序中剥离或使用者在使用之前剥离。在粘接剂9的表面未被剥离部件覆盖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干燥而粘合力降低。与此相对,具有如下方法,粘接剂9选择即使干燥,在某程度上也维持粘合力的粘接剂,或者在工厂出库时,将吸尘器用捕捉器1设为密闭状态,使用者在使用时进行开封等。
捕捉器主体2具备在内部空间8从前侧及后侧夹入网部3而卡合的卡合部8a。网部3与卡合部8a卡合,堵塞捕捉器主体2的与轴向正交的面。
如图3所示,网部3在至少一部分具有使从吸入口4a吸入的空气透过的网3a。具体而言,网部3由网3a、筒状的外框3b、及筒状的内框3c构成。
外框3b具有与安装网部3的位置的内部空间8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大致相等的外形。内框3c具有夹入网3a的间隙并具有嵌入外框3b的内部的外形。外框3b及内框3c具有前后方向的长度嵌入卡合部8a之间的长度。
网3a通过由金属、树脂、无纺布、其它材质构成的片状的部件形成。网3a的颜色能够选择各种颜色,但优选为黑色。通过将网3a的颜色设为黑色,内部空间8的辨识性提高,容易确认是否捕捉到捕捉物30。捕捉物30能够从连接部5的插入口5a一侧一边向内部空间8照射光一边目视来辨识。另外,网3a的网眼的粗细可以根据设为对象的捕捉物30的尺寸进行大小的设定。
网部3通过将网3a的外缘折弯,使其卷绕于内框3c的外侧并嵌入外框3b的内侧而形成。图3的(b)表示组装了网部3的状态,图3的(c)表示将网部3安装于捕捉器主体2的状态(在此,网部3以虚拟线表示)。此时,优选网3a具有与和筒主体部4连接的端面的与轴向正交的面的面积大致相等的面积。如图1所示,组装的网部3在连接部5以网3a成为插入口5a一侧即前后方向的后侧的方式安装。
此外,网部3不限于使用外框3b及内框3c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将网3a通过粘接等固定于外框3b的结构。
如图1所示,卡合部8a形成于包含台阶部6的连接部5。安装网部3的部分的连接部5的内径5d大于将筒主体部4和连接部5连接的连接部的内径4d。即,网部3在连接部5中安装于内径5d的部分,该内径5d大于台阶部6的与筒主体部4连接一侧的端面的内径4d。因此,网部3能够在比筒主体部4的内径4d更大的范围内堵塞捕捉器主体2的与轴向正交的面。
如图3的(c)所示,前侧的卡合部8a形成为棱柱状,后侧的卡合部8a形成为圆柱状。卡合部8a的形状不限定于这些形状,只要是夹入网部3的形状,就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在内部空间8的内表面8b形成台阶而设置卡合部8a。另外,也可以在内表面8b形成供网部3嵌入的凹部而设置卡合部8a。卡合部8a具有与网部3的内框3c和外框3b卡合的凸部或台阶,特别期望前侧的卡合部8a为不堵塞网3a的突出量或高低差。这是为了防止从吸尘器20吸引时通过网部3而产生的负压由于卡合部8a而降低。
网部3被卡合部8a夹持而固定,因此,在前后方向上不会移动而被稳定地固定。此外,网部3可以被压入并固定于卡合部8a之间,也可以将外框3b和内表面8b粘接。
如图6所示,吸尘器用捕捉器1也可以具备能够从吸入口4a插入的弹性球11。弹性球11通过被装配于插入口5a的吸尘器20吸引,被保持于内部空间8中。具体而言,弹性球11被保持于内部空间8中比网部3靠前侧。弹性球的数量没有限制,能够具备1个或2个以上。
弹性球11由海绵、橡胶、毛毡、其它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弹性球11只要能够插入吸入口4a,大小、形状、硬度(弹性)等就没有特别限制。吸尘器用捕捉器1具备的弹性球11的全部从吸入口4a被吸入捕捉器主体2时,只要堵塞捕捉器主体2的与轴向正交的面即可。例如,在吸尘器用捕捉器1具备1个弹性球11的情况下,1个弹性球11的直径优选为比筒主体部4的内表面8b的直径大,从吸入口4a被吸入时,产生弹性变形而保持于内表面8b的尺寸。在吸尘器用捕捉器1具备2个以上的弹性球11的情况下,1个弹性球11的直径可以小于筒主体部4的内表面8b的直径,只要由多个弹性球11堵塞内表面8b的与轴向正交的面即可。
<捕捉器主体2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9更具体地说明捕捉器主体2的结构的例子。捕捉器主体2由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构成。第一主体2a及第二主体2b为将捕捉器主体2沿着前后方向(轴向)平分的形状。即,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为对称的形状。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利用铰链部7a能够开闭地连接。
铰链部7a形成于突出部7。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利用铰链部7a打开180°。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相互接触的接触部10以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打开180°的状态排列于同一平面上。在闭合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时,接触部10接合,形成内部空间8。接触部10的至少一部分被接合部件12闭合(参照图2、图4)。如果接触部10的全部以密闭状态接合,则吸尘器20产生的吸引效率进一步提高。
捕捉器主体2能够通过纸浆模塑成型或树脂成型而一体成型。另外,将第一主体2a、第二主体2b及铰链部7a设为单独的部件,也可以将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利用铰链部7a连接而构成一连串的部件。
卡合部8a分别形成于第一主体2a及第二主体2b。通过闭合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形成内部空间8,网部3被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夹持地安装。通过打开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能够装拆网部3。
钩挂部7b遍及第一主体2a及第二主体2b这两者而相连,通过在铰链部7a折弯而重合。在通过纸浆模塑成型或树脂成型制造捕捉器主体2的情况下,钩挂部7b形成为壁厚均等的板状。钩挂部7b通过在铰链部7a重合,板厚成为2倍,强度变高。
该捕捉器主体2能够使用各种材料制作。作为材料,可使用例如卡片纸等厚纸、瓦楞纸、树脂、木材、橡胶、金属等。另外,例如在通过纸浆模塑而成型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报纸或瓦楞纸之类的废纸等对环境环保的材料。而且,能够适当选择这些材料而使用。网部3的外框3b和内框3c也能够与捕捉器主体2同样地选择各种材料。
在通过纸浆模塑来形成捕捉器主体2的情况下,捕捉器主体2能够轻量化,实现零件成本的降低,因此,能够将吸尘器用捕捉器1设为一次性类型。另外,作为材料,纸浆模塑能够使用报纸、瓦楞纸等废纸,因此,对环境环保。
另外,在通过树脂成型而形成捕捉器主体2的情况下,捕捉器主体2能够在铰链部7a开闭,因此,能够通过更换网部3而重复使用。另外,粘接剂9如果使用相对于内表面(内周壁)8b可剥离的粘接带,则可以重贴。
此外,包含由其它材料形成的情况在内,吸尘器用捕捉器1能够适当选择设为仅一次的一次性类型、或能够重复使用的类型。
<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制造方法>
接着,参照图9对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第一,捕捉器主体2设为打开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的状态。在第一主体2a及第二主体2b的内表面8b设置粘接剂9。粘接剂9可以向内表面(内周壁)8b直接涂布粘性件9a来设置,也可以贴附设置被剥离部件(未图示)覆盖的双面粘接带9b。在使用双面粘接带9b的情况下,在贴附于内表面8b之后,追加剥离剥离部件的工序。此外,如后述,在重复使用捕捉器主体2的情况下,使用者也可以在使用前剥离剥离部件。
第二,将网部3安装于第一主体2a或第二主体2b中任一方的卡合部8a之间。网部3可以通过粘接剂等粘接固定于内表面8b,也可以压入固定于卡合部8a之间。网部3在通过压入方式固定于内表面8b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装拆。在该情况下,通过更换网部3,能够重复使用捕捉器主体2。此外,网部3不一定需要固定。这是由于当闭合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时,网部3被固定。
第三,闭合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利用接合部件12接合接触部10。如图2及图4所示,筒主体部4在接触部10接触的状态下,向实施了阴影的区域(外周)卷绕粘接带12b进行接合。另外,如图2所示,接触部10中的上侧在沿着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贴附粘接带12a。如图2所示,贴附粘接带12a的区域是形成于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未弯曲的平面部2c。通过向该平面部2c贴附粘接带12a,能够防止贴附后的粘接带12a的起皮等。在将吸尘器用捕捉器1设为一次性类型的情况下,作为粘接带12a、12b,选择粘合力较强且不易剥离的粘接带。在重复使用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情况下,作为粘接带12a、12b,使用再剥离类型的粘接带。
另外,虽然在图4中未图示,但也可以在突出部7及连接部5的下侧的接触部10贴附粘接带进行接合。另外,钩挂部7b也可以在重合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时粘接。此外,在此,作为接合方法,说明了使用粘接带12a、12b的方法,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钩状的卡子,也可以使用磁铁进行接合,还可以使用其它的接合方法。
<吸尘器用捕捉器的使用方法>
接着,参照图1~图6及图8说明利用吸尘器用捕捉器1捕捉捕捉物30的方法。首先,参照图8的(a)~(c)说明将连接部5装配于吸尘器安装部20a的状态。图8的(a)表示将连接部5装配于可装配的最大尺寸的吸尘器安装部20a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连接部5被装配至吸尘器安装部20a的端部与突出部7接触的位置。图8的(b)表示将连接部5装配于可装配的最小尺寸的吸尘器安装部20a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连接部5在吸尘器安装部20a的端部与锥形部的外周接触的状态下被装配。图8的(c)表示吸尘器安装部20a为图8的(a)和图8的(b)之间的尺寸的情况。使用者根据持有的吸尘器20的吸尘器安装部20a的尺寸,以图8的(a)~(c)中的任一形式将吸尘器用捕捉器1装配于吸尘器20的吸尘器安装部20a(参照图1)。
然后,如图5所示,使用者使吸尘器20工作,从吸入口4a吸入捕捉物30。捕捉物30被吸入至网部3,而贴附于粘接剂9或停留于网部3。另外,如图6所示,当从吸入口4a吸入弹性球11时,弹性球11被保持于内表面8b。捕捉物30假设即使未贴附于粘接剂9,也会被弹性球11和网部3夹持而不会从内部空间8露出至外部。
接着,参照图7说明从吸尘器20的吸尘器安装部20a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方法。图7的(a)表示将吸尘器用捕捉器1装配于吸尘器安装部20a的状态。在使用后,如图7的(b)所示,通过对突出部7的钩挂部7b施加箭头方向的外力,能够从吸尘器安装部20a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1。
例如,使用者通过将突出部7的钩挂部7b钩挂于垃圾箱的缘并施加外力,能够在不与吸尘器用捕捉器1接触的情况下向垃圾箱废弃吸尘器用捕捉器1。参照图7的(c)(垃圾箱未图示)。或者,使用者通过推压突出部7或钩挂部7b并推压部件(例如棒那样的部件),能够从吸尘器安装部20a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1。据此,使用者能够在手不直接接触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情况下向垃圾箱等废弃吸尘器用捕捉器1。
另外,使用者通过使吸尘器20的吸尘器安装部20a附近与垃圾箱的缘抵接,使吸尘器用捕捉器1下落至垃圾箱内,而能够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1。此时,优选突出部7位于下侧。通过设置突出部7,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重心位于下侧,自然下落垃圾箱中。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0~图12对实施方式2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进行说明。关于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事项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主体2a及第二主体2b分别独立地形成。第一主体2a在周向端面整体上一体形成覆盖于第二主体2b的周向端部的包覆部2d。包覆部2d从第一主体2a的周向端面沿周向突出且向径向外侧扩展第二主体2b的厚度的量。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通过粘接剂将包覆部2d的内周面和第二主体2b的周向端部的外周面粘接。由此,形成捕捉器主体2。
捕捉器主体2的筒主体部4的吸入口4a附近的直径朝向吸入口4a变大。
在捕捉器主体2的插入口5a附近即连接部5形成沿轴向延伸且在径向上向内侧凹陷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3。具体而言,第一凹槽13从插入口5a沿前后方向(轴向)延伸而形成。在图10的方式中,在第一主体2a上具有1个(未图示)第一凹槽13,在第二主体2b上具有1个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也能够沿周向分开地设置多个。
第一凹槽13只要厚度比连接部5的径向厚度薄即可,也可以是向内侧鼓起的形状。另外,第一凹槽13也能够作为贯通至内部空间8的狭缝而形成。
突出部7向捕捉器主体2的下侧突出。不具有实施方式1那样的钩挂部7b。
卡合部8a遍及周向整体使连接部5的外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而形成。卡合部8a优选卡合部8a的位置处的捕捉器主体2的与轴向正交的面的直径与筒主体部4和连接部5连接的端面的内径相等或比内径大。前侧的卡合部8a和后侧的卡合部8a以无间隙地夹持网部3的距离分开地配置。此外,卡合部8a不需要遍及周向整体而形成,也可以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多个卡合部8a。另外,卡合部8a也可以是作为其它部件形成,并安装于捕捉器主体2的内表面8b的结构。
如图12所示,网部3由网3a和固定网3a的一对平板环状的框体3d构成,该网3a由无纺布构成。框体3d的外径具有能够与卡合部8a卡合,且可收纳于连接部5中的内部空间8的大小。框体3d的内径具有与卡合部8a的内径相等或比卡合部8a的内径大的大小。框体3d例如优选使用涂层卡片纸。通过利用无纺布形成网3a,利用涂层卡片纸形成框体3d,且通过纸浆模塑形成捕捉器主体2,在废弃使用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时不需要注意分类等,成为对环境环保的结构。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13及图14对实施方式3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进行说明。关于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事项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第一主体2a及第二主体2b的内周面上,在捕捉器主体2的吸入口4a附近,更具体而言在筒主体部4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在径向上向外侧鼓起的至少一个防漏液槽15。防漏液槽15从第一主体2a及第二主体2b的一周向端面到另一周向端面沿周向延伸形成。在图13及图14的方式中,防漏液槽15在前后方向上分开地设置两个。此外,防漏液槽15的数量不限定于两个,能够设为任意的数量(例如,1个、3个以上等)。
粘接剂9涂布于比防漏液槽15靠后侧、且比网部3靠前侧、及突出部7的形成内部空间8的内表面。
[实施方式4]
接着,参照图15及图16对实施方式4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进行说明。关于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相同的事项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捕捉器主体2的吸入口4a附近即筒主体部4形成沿轴向延伸且在径向上向内侧凹陷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7。具体而言,第二凹槽17从吸入口4a遍及筒主体部4的整体沿前后方向(轴向)延伸形成。在图15的方式中,在第一主体2a上具有2个(未图示)第二凹槽17,在第二主体2b上具有2个第二凹槽17。此外,第二凹槽17能够在第一主体2a及第二主体2b上分别各设置1个,或3个以上等任意的个数。
第二凹槽17只要厚度比筒主体部4的径向厚度薄即可,也可以是向内侧鼓起的形状。另外,第二凹槽17也能够作为贯通至内部空间8的狭缝形成。
<吸尘器用捕捉器的解决课题及其效果>
以上说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解决各种课题,且发挥效果。现有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存在相对于吸尘器的吸尘器安装部不能容易卸下之类的课题。另外,在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时,需要与入口部分直接接触,可能与捕捉到的捕捉物接触。另外,在处理由吸尘器用捕捉器捕捉到的捕捉物时,捕捉物可能从入口部分逃脱。本发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解决该课题。
如图1等所示,本发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具备从外表面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突出的突出部(凸缘部)7。因此,吸尘器用捕捉器1通过对突出部7施加外力,能够从吸尘器安装部20a容易卸下。如图7所示,例如,使用者通过将突出部7钩挂于垃圾箱等并施加外力,能够容易地将吸尘器用捕捉器1从吸尘器安装部20a卸下,并能够直接废弃到垃圾箱等中。或者,使用者通过将手直接放在突出部7,能够容易地从吸尘器安装部20a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1。在该情况下,使用者也仅与突出部(凸缘部)7接触,不会与被捕捉到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内部空间8的捕捉物30接触。
网部3设置于捕捉器主体2的内部空间8,堵塞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由此,从吸入口4a吸入的捕捉物30停留在内部空间8中。因此,在使用者从吸尘器20的吸尘器安装部20a卸下吸尘器用捕捉器1时,不会与被网部3捕捉到的捕捉物30接触。
另外,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突出部7要求为能够从吸尘器安装部20a更容易地卸下的形状。与此相对,实施方式1的突出部7形成有沿着捕捉器主体2的前后方向朝向插入口5a延伸的钩挂部7b,在钩挂部7b和捕捉器主体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7c。因此,通过对突出部(凸缘部)7的一部分即钩挂部7b施加外力,吸尘器用捕捉器1能够从吸尘器安装部20a更容易地卸下。另外,在钩挂部7b,在左侧及右侧形成有向宽度方向突出的钩挂肋7d。因此,钩挂部7b的刚性变高,能够抑制对钩挂部7b施加外力时的变形。
另外,在实施方式2~4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在连接部5形成第一凹槽13或狭缝。由此,在吸尘器用捕捉器1向吸尘器安装部20a装配、及吸尘器用捕捉器1从吸尘器安装部20a卸下时,通过第一凹槽13的底凹陷或狭缝变窄,第一凹槽13或狭缝的宽度变窄,插入口5a的外径变小,因此,吸尘器用捕捉器1向吸尘器安装部20a的装配、及吸尘器用捕捉器1从吸尘器安装部20a的卸下变得容易。
另外,在实施方式2~4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第一主体2a在周向端面整体一体具备覆盖于第二主体2b的周向端部的包覆部2d。由此,在吸尘器用捕捉器1和吸尘器安装部20a的连接部分形成凹凸,摩擦力提高,在使用吸尘器用捕捉器1时,吸尘器用捕捉器1不易从吸尘器安装部20a脱落。
吸尘器用捕捉器1存在使从吸入口4a吸引的捕捉物30停留于内部空间8内而未被吸引至吸尘器20的内部的课题。这是由于如果捕捉物30被吸入吸尘器20的内部,则捕捉物30在吸尘器20的内部腐烂,考虑到恶臭的产生及菌的产生等不良影响。同时,需要在内部空间8中防止网部3移动,使得捕捉的捕捉物30不会移动到插入口5a且向吸尘器20移动。本发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解决该课题。
网部3被卡合部8a从前侧及后侧夹入,不会在内部空间8中移动而被固定。因此,从吸入口4a吸入的捕捉物30被网部3限制内部空间8内的移动,能够防止被吸入到吸尘器20的内部。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网部3在连接部5被安装为网3a成为插入口5a一侧即前后方向的后侧。于是,从吸入口4a吸入的捕捉物30停留于网部3的内框3c的内侧。在重复使用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情况下,能够在更换网部3的同时回收捕捉物30。例如,当向网3a的表面涂布网用粘接剂(未图示的)时,捕捉物30停留于网部3的可能性变高。
网部3在连接部5的锥形部安装于其内径比筒主体部4的内径大的部分。因此,网部3能够在比筒主体部4的内径大的范围内堵塞内部空间8。
另外,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使用的吸尘器20的吸尘器安装部20a存在具有各种尺寸,且需要与其对应的课题。本发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解决该课题。
连接部5的外表面从台阶部6和锥形部的连结部到插入口5a,至少一部分形成为锥形状。因此,如图8的(a)~(c)所示,吸尘器用捕捉器1即使在吸尘器安装部20a的尺寸不同的情况下,只要是从图8的(a)所示的最大尺寸到图8的(c)所示的最小尺寸之间,就能够使用。连接部5中,在外表面为锥形状的部分(锥形部),外径从连结部遍及插入口5a变化,因此,即使吸尘器安装部20a的尺寸稍微不同也可以使用。
另外,存在连接部5以稳定的状态装配于吸尘器安装部20a的课题。对于该课题,因为突出部7与台阶部6相邻地形成,所以在连接部5的前后方向上形成锥形的区域变长,倾斜变缓。因此,吸尘器安装部20a能够在锥形状的部分(锥形部)更可靠地装配。另外,突出部7形成于连接部5的外表面中外径大的部分,因此,在从吸尘器20的吸尘器安装部20a卸下时容易施加外力。
另外,吸尘器用捕捉器1存在要在有限的区域的内部空间8中有效地捕捉捕捉物30之类的课题。即,存在要在内部空间8中,网部3通过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堵塞内部空间8,而可靠地捕捉捕捉物30的课题。另外,存在不会由于内部空间8通过在前后方向的中途使内径相对于吸入口4a变窄而降低吸尘器20的吸引效果的课题。
对于这些课题,网部3在连接部5的锥形部安装于连接部5的内径5d比筒主体部4的内径4d大的部分,因此,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捕捉捕捉物30。而且,网3a具有与筒主体部4的与轴向正交的面的面积大致相等的面积,因此,网3a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充分通过。由此,通过网部3,能够防止缩小内部空间8的内径并减弱吸尘器20的吸引力,能够提高吸尘器20的吸引效率。
另外,吸尘器用捕捉器1存在要捕捉各种尺寸的捕捉物30之类的需求。特别是存在当为了捕捉大尺寸的捕捉物30而增大吸入口4a的尺寸时,吸尘器用捕捉器1整体的尺寸变大而不易处理的课题。另外,存在如下课题,在装配于吸尘器20时,吸入口4a吸入捕捉物30时容易操作。本发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解决该课题。
吸入口4a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筒主体部4的轴以锐角的倾斜角度θ倾斜地形成。如图5的(b)、及(c)所示,开口长14a大于开口长14b。因此,与吸入口4a相对于前后方向形成为直角的情况相比,开口的长度变大,因此,能够吸引大尺寸的捕捉物30。另外,吸入口4a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倾斜成锐角,因此,在安装于吸尘器20时沿着地面,容易吸入捕捉物30。特别是在实施方式2~4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吸入口4a附近的直径朝向吸入口4a变大。由此,吸入口4a的开口的长度变得更大,也能够更容易地吸引大尺寸的捕捉物30。而且,通过使突出部7位于捕捉器主体2的下侧等的周向的一部分,能够向家具等间隙插入吸尘器用捕捉器1,也容易吸入处于家具等间隙的捕捉物30。
另外,存在如下课题,吸尘器用捕捉器1在将捕捉物30吸引到筒主体部4的内部空间8后,捕捉物30不会从吸入口4a露出。例如,考虑到捕捉物30的尺寸小,在与网部3碰撞后未被粘接剂9粘合而飞出的情况。本发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解决该课题。
突出部7具有内部空间8,在突出部7的内部空间8也设置粘接剂9。由此,如图17所示,被吸尘器用捕捉器1捕捉到的捕捉物30陷入突出部7的内部空间8。即使在捕捉物30活着的情况下,通过脚落至该突出部7的内部空间8,捕捉物30也难以从吸尘器用捕捉器1逃出。特别是通过在突出部7的内部空间8中设置粘接剂9,捕捉物30也被粘接剂9缠绕,更难以从吸尘器用捕捉器逃出。此外,图17使用实施方式3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示出,但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4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也同样。
另外,吸尘器用捕捉器1具备能够从吸入口4a插入的弹性球11。利用吸尘器20从吸入口4a吸引弹性球11,由此,弹性球11被保持于内表面8b。因此,捕捉物30即使在与网部3碰撞后未与粘接剂9粘合,利用弹性球11也不会露出至外部。另外,假设即使捕捉物30停留于吸入口4a附近,通过吸入弹性球11,也能够将捕捉物30向内部空间8推入。
另外,在实施方式2~4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吸入口4a附近的直径朝向吸入口4a变大。由此,能够容易吸入在吸入捕捉物30后吸入的弹性球11。
另外,在实施方式2~4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在筒主体部4形成第二凹槽17或狭缝。由此,当在吸入捕捉物30且利用弹性球11堵塞吸入口4a的状态下利用吸尘器20进一步吸引时,捕捉器主体2的内部的压力下降,捕捉器主体2的直径变小。其结果,弹性球11和捕捉器主体2的内表面的间隙进一步消失,捕捉到的捕捉物30更难以逃出。
另外,吸尘器用捕捉器1需要将网部3安装于内部空间8,因此,存在克服组装上的困难性之类的课题。该课题通过利用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构成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捕捉器主体2而被解决。因此,网部3被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夹持地安装,因此,安装容易。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网部3在打开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时能够装拆,因此,更换容易。进而,卡合部8a分别形成于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因此,网部3也能够安装于任一主体上。
另外,吸尘器用捕捉器1存在特别是在一次性类型的情况下,降低零件成本的课题。对于该课题,在实施方式1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捕捉器主体2由一连串的部件形成,因此,可以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通过纸浆模塑成型或树脂成型一体成型。因此,能够降低捕捉器主体2的零件成本。
另外,存在为了提高吸尘器20的吸引效率而提高内部空间8的密闭度的课题。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相互接触的接触部10被接合,筒主体部4的至少一部分利用接合部件12密闭接触部10。因此,能够提高内部空间8的密闭度。此外,接合部件12只要在需要提高密闭度的部分使用即可,未必需要在所有的接触部10使用。
另外,在实施方式2~4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通过形成包覆部2d,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的连接部分位于包覆部2d的内侧,粘接第一主体2a和第二主体2b的粘接剂不会从捕捉器主体2露出。由此,能够改善捕捉器主体2的外观。
一般而言,在销售吸尘器用捕捉器1时,大多情况下以小空间陈列于销售架上。因此,优选将吸尘器用捕捉器1的前后方向设为上下进行陈列。在该情况下,当使用作为捕虫用粘接剂而广为人知的水溶性的粘接剂作为粘接剂9时,由于重力的影响,粘接剂9可能向下方向滴下。吸尘器用捕捉器1当将插入口5a侧设为下方时,粘接剂9滴下到网部3上,损坏网部3使空气透过的功能,因此,大多将吸入口4a侧设为下方进行陈列。于是,粘接剂9从吸入口4a漏出到捕捉器主体2的外侧。但是,在实施方式3及4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中,通过在第一主体2a及第二主体2b的内表面设置防漏液槽15,粘接剂9进入防漏液槽15内,由此,防止从此处下落,因此,能够防止粘接剂9漏出到捕捉器主体2的外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就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另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可以形成各种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捕捉器主体2由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捕捉器主体2也可以不分为两个物品,而通过纸浆模塑成型以一个物品形成。此时,也可以设为在捕捉器主体的外表面设置与内部连通的开口,从该开口安装网部3的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吸尘器用捕捉器1能够在通过装配于吸尘器的吸引软管而捕捉捕捉物,且用于在捕捉到捕捉物的状态下废弃的用途中使用。
(标号说明)
1吸尘器用捕捉器
2捕捉器主体
2a第一主体
2b第二主体
2c在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未弯曲的平面部
3网部
3a网
3b环状的外框
3c环状的内框
3d框体
4筒主体部
4a吸入口
4b端部
4d筒主体部内径
5连接部
5a插入口
5b第一外周长
5c第二外周长
5d连接部内径
6台阶部
7突出部(凸缘部)
7a铰链部
7b钩挂部
7c间隙
7d钩挂肋
8内部空间
8a卡合部
8b内表面(内周壁)
9粘接剂
10接触部
11弹性球
12接合部件
12a、12b粘接带
13第一凹槽
14a、14b开口长
15防漏液槽
17第二凹槽
20吸尘器
20a吸尘器安装部
20b吸尘器软管
30捕捉物
θ倾斜角度。
Claims (9)
1.一种吸尘器用捕捉器,其能够装拆地装配于吸尘器的吸引软管,利用吸尘器的吸引力捕捉捕捉物,所述吸尘器用捕捉器具备:
大致筒状的捕捉器主体,其在一端形成吸入捕捉物的吸入口,在另一端形成插入吸尘器的吸引软管的插入口;以及
网部,其以堵塞所述捕捉器主体的与轴向正交的面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捕捉器主体,在至少一部分具有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透过的网,
所述捕捉器主体通过从由瓦楞纸、纸浆模塑、树脂、木材以及橡胶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个材料而形成,所述捕捉器主体由1个第一主体和1个第二主体构成,
所述第一主体在周向端面整体上一体形成有覆盖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周向端部的包覆部,
所述包覆部从所述第一主体的周向端面沿周向突出且向径向外侧扩展所述第二主体的厚度的量,
所述捕捉器主体在轴向中央部在外表面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捕捉器主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粘接剂,
在所述捕捉器主体的所述插入口附近,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形成沿轴向延伸且在径向上向内侧凹陷的一个第一凹槽;以及在所述捕捉器主体的所述吸入口附近,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形成沿周向延伸且在径向上向外侧鼓起的两个防漏液槽,
所述吸入口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捕捉器主体的轴以锐角的倾斜角度倾斜形成,所述捕捉器主体的所述吸入口附近的直径朝向所述吸入口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其中,
所述突出部具有与所述捕捉器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内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其中,
所述粘接剂也设置于形成所述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其中,
所述捕捉器主体具备:
大致筒状的筒主体部,其具有所述吸入口;以及
大致筒状的连接部,其具有与所述筒主体部的与所述吸入口相反侧的端面连接的台阶部、及具有所述插入口的锥形部,
所述连接部的内径在所述台阶部和所述锥形部的连结部最大,所述台阶部的内径从与所述筒主体部连接的端面朝向所述连结部逐渐变大,
所述锥形部的外径从所述连结部朝向所述插入口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其中,
在所述锥形部,所述网部安装于内径比所述台阶部的与所述筒主体部连接一侧的端面的内径大的部分,
所述网具有与所述台阶部的与所述筒主体部连接一侧的端面的与轴向正交的面的面积大致相等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其中,
所述吸尘器用捕捉器具备至少一个从所述吸入口能够插入的弹性球,
所述吸尘器用捕捉器具备的所述弹性球的全部从所述吸入口被吸入到所述捕捉器主体的内部空间,由此,堵塞所述捕捉器主体的与轴向正交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其中,
所述突出部具有沿着所述捕捉器主体的轴向朝向所述插入口延伸的钩挂部,
所述钩挂部在与所述捕捉器主体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为沿着轴向将所述捕捉器主体平分的形状,
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通过铰链部能够开闭地连接,
通过闭合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网部被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夹持地安装,
通过打开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网部能够进行装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用捕捉器,其中,
所述铰链部形成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互接触的接触部被接合,
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接合部件被闭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13892 | 2020-07-01 | ||
JP2020113892 | 2020-07-01 | ||
JP2020-182826 | 2020-10-30 | ||
JP2020182826 | 2020-10-30 | ||
PCT/JP2021/024847 WO2022004821A1 (ja) | 2020-07-01 | 2021-06-30 | 掃除機用捕獲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01899A CN115701899A (zh) | 2023-02-14 |
CN115701899B true CN115701899B (zh) | 2024-02-27 |
Family
ID=7931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38408.6A Active CN115701899B (zh) | 2020-07-01 | 2021-06-30 | 吸尘器用捕捉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71743B2 (zh) |
JP (1) | JP7118489B2 (zh) |
CN (1) | CN115701899B (zh) |
WO (1) | WO2022004821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57893U (ja) * | 1998-09-21 | 1999-06-08 | 清 滝沢 | 電気掃除機用捕虫器 |
EP1040756A1 (en) * | 1999-03-31 | 2000-10-04 | AK Industrial Co. Ltd. | Insect catching apparatus |
US6202343B1 (en) * | 1999-02-01 | 2001-03-20 | Daka Development Ltd. | Portable electric vacuum wired to terminate and dispose of pests |
JP2003033130A (ja) * | 2001-07-25 | 2003-02-04 | Shigeru Waku | 虫捕獲器 |
FR2848778A1 (fr) * | 2002-12-23 | 2004-06-25 | Anecot Guy Christian Moureu | Piege a insectes |
CN201312523Y (zh) * | 2007-08-15 | 2009-09-23 | 株式会社修三 | 害虫捕捉器 |
JP4378663B1 (ja) * | 2008-07-22 | 2009-12-09 | 弘美 平尾 | 害虫捕獲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17278U (zh) * | 1979-02-13 | 1980-08-19 | ||
JPS55117278A (en) | 1979-03-02 | 1980-09-09 | Chiyou Lsi Gijutsu Kenkyu Kumiai | Fabrication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GB9027510D0 (en) * | 1990-12-19 | 1991-02-06 | Ho Wai C | Grooming device |
JP3057893B2 (ja) | 1992-04-28 | 2000-07-04 | 三菱化学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 積層フィルム |
US5768748A (en) * | 1996-05-16 | 1998-06-23 | Silvera; Curtis | Vacuum attachment for grooming cats and dogs |
JPH10179001A (ja) | 1996-12-20 | 1998-07-07 | Sumiko Iura | 害虫捕獲用袋 |
KR100540426B1 (ko) | 2000-12-29 | 2006-01-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진공청소기 |
JP3114853U (ja) * | 2005-07-15 | 2005-10-27 | 忠志 山北 | 粘着捕獲部材および害虫捕獲器 |
JP2007136120A (ja) * | 2005-11-15 | 2007-06-07 | Toshifumi Hirayama | 虫取りカートリッジ |
US7798177B1 (en) * | 2006-09-07 | 2010-09-21 | Superior Tire & Rubber Corporation | Removable transition sleeve for a transition tube of a vacuum sweeper |
JP4970124B2 (ja) * | 2007-04-23 | 2012-07-04 | 誠 ▲高▼野 | 害虫用捕獲具、及びこの害虫用捕獲具を備えた吸引装置 |
SE533038C2 (sv) * | 2009-07-13 | 2010-06-15 | Primaform Produktion Ab | Dammsugare med en i en sugledning anordnad avskiljaranordning |
US8701338B1 (en) * | 2011-08-09 | 2014-04-22 | Norman Walsh, Jr. | Automated vacuum-based pest control system |
WO2018176129A1 (en) * | 2017-03-28 | 2018-10-04 | Terramera, Inc. | Cleaning apparatus for removing pest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
CN217645116U (zh) * | 2019-06-26 | 2022-10-25 |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 真空工具 |
-
2021
- 2021-06-30 JP JP2022508977A patent/JP7118489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6-30 CN CN202180038408.6A patent/CN115701899B/zh active Active
- 2021-06-30 WO PCT/JP2021/024847 patent/WO202200482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6-30 US US17/928,393 patent/US1187174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57893U (ja) * | 1998-09-21 | 1999-06-08 | 清 滝沢 | 電気掃除機用捕虫器 |
US6202343B1 (en) * | 1999-02-01 | 2001-03-20 | Daka Development Ltd. | Portable electric vacuum wired to terminate and dispose of pests |
EP1040756A1 (en) * | 1999-03-31 | 2000-10-04 | AK Industrial Co. Ltd. | Insect catching apparatus |
JP2003033130A (ja) * | 2001-07-25 | 2003-02-04 | Shigeru Waku | 虫捕獲器 |
FR2848778A1 (fr) * | 2002-12-23 | 2004-06-25 | Anecot Guy Christian Moureu | Piege a insectes |
CN201312523Y (zh) * | 2007-08-15 | 2009-09-23 | 株式会社修三 | 害虫捕捉器 |
JP4378663B1 (ja) * | 2008-07-22 | 2009-12-09 | 弘美 平尾 | 害虫捕獲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118489B2 (ja) | 2022-08-16 |
WO2022004821A1 (ja) | 2022-01-06 |
JPWO2022004821A1 (zh) | 2022-01-06 |
US20230189781A1 (en) | 2023-06-22 |
US11871743B2 (en) | 2024-01-16 |
CN115701899A (zh) | 2023-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630290A (en) | Insect swatting and collecting apparatus | |
US20080040967A1 (en) | Bug trap device | |
US5915950A (en) | Fly and roach eliminator | |
WO2020009032A1 (ja) | 歩行性害虫捕獲装置 | |
CN115701899B (zh) | 吸尘器用捕捉器 | |
US4593489A (en) | Insect swatter | |
US20200344993A1 (en) | Insect catching tool | |
JPH11332446A (ja) | 捕虫材及び捕虫具 | |
CN214856378U (zh) | 一种清洁装置 | |
JP2015084768A (ja) | 害虫捕虫容器 | |
JP4894850B2 (ja) | 捕虫紙 | |
JP3114853U (ja) | 粘着捕獲部材および害虫捕獲器 | |
JPH09172936A (ja) | 捕虫器具 | |
JP2018143125A (ja) | 捕虫器及びその収納容器 | |
JP2003235427A (ja) | 害虫捕獲具 | |
JP3138754U (ja) | 虫取り器 | |
JPWO2019176840A1 (ja) | 捕虫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捕虫具 | |
CN110708955A (zh) | 送风装置 | |
JP2006158337A (ja) | 吸引式害虫用捕獲具 | |
JP3116542U (ja) | 虫取り具 | |
JP3057893U (ja) | 電気掃除機用捕虫器 | |
JP3734930B2 (ja) | 捕獲器 | |
JPH08308458A (ja) | 昆虫等採取用網 | |
JP3064481U (ja) | 吸引捕虫機の補助具 | |
JP2003033130A (ja) | 虫捕獲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