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1703B - 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01703B CN115701703B CN202110882080.8A CN202110882080A CN115701703B CN 115701703 B CN115701703 B CN 115701703B CN 202110882080 A CN202110882080 A CN 202110882080A CN 115701703 B CN115701703 B CN 1157017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 barrier
- baffle
- rigid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0000020347 spindle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225 polyester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45 polyester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acoustic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柔性屏裸露的技术问题。防护器件包括刚性挡板和柔性挡板,刚性挡板与转轴组件固定连接;在平行于柔性屏的显示面的方向上,刚性挡板的投影覆盖柔性屏的部分侧边;柔性挡板通过第一注塑体与刚性挡板固定连接,在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上,柔性挡板的投影覆盖柔性屏的部分所述显示面;在可折叠设备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挡板能够产生弯曲形变,并对柔性屏的显示面起到良好的遮蔽作用,在遭受异物撞击时,柔性挡板和刚性挡板能够对异物进行有效的阻挡,从而能够保证柔性屏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背景技术
可折叠设备由于兼顾良好的便携性和较大使用面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以可折叠手机为例,在折叠后,可折叠手机具有较小的体积,因此,便于用户进行携带。当展开后,柔性屏可提供较大的显示面积,因此,能够明显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在实际应用中,可折叠手机的四周会设置边框,从而能够对柔性屏起到遮挡和保护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的边框通常不易被弯折,因此,在可折叠手机中,边框并不会覆盖至产生弯折的区域,因此,该区域的柔性屏的侧边会处于裸露的状态。在遭受外力时,容易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柔性屏裸露的边缘进行有效遮挡的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组件和柔性屏;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轴组件连接,以相对折叠或展开。柔性屏具有显示面和背面,背面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其中,可折叠设备还包括防护器件。防护器件可以包括刚性挡板和柔性挡板。刚性挡板与转轴组件固定连接。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刚性挡板的投影覆盖柔性屏的部分侧边,从而能够对柔性屏的侧边起到良好的遮蔽作用,并有效衔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对异物或灰尘等杂质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另外,刚性挡板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衔接处时,能够有效提升可折叠设备的连贯性,从而有利于保证可折叠设备的一体性。柔性挡板通过第一注塑体与刚性挡板固定连接。在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上,柔性挡板的投影覆盖柔性屏的部分显示面。当可折叠设备由完全展开状态逐渐折叠时,柔性屏的弯折区产生弯曲形变,柔性屏的表面与柔性挡板相抵,并驱使柔性挡板随柔性屏产生弯曲形变。当可折叠设备由完全折叠状态逐渐展开时,柔性屏的弯折区产生弯曲形变。另外,在柔性挡板的自身弹性下,柔性挡板与柔性屏之间始终保持有效的贴合。概括来说,在可折叠设备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挡板能够对柔性屏的显示面起到良好的遮蔽作用,在遭受异物撞击时,柔性挡板能够对异物进行有效的阻挡,从而能够保证柔性屏的安全性。
概括来说,在刚性挡板和柔性挡板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全方位的对柔性屏裸露的边缘部分进行有效遮挡,且不会影响到柔性屏的正常折叠和展开,从而能够对柔性屏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能够保证可折叠设备的一体性。
在具体应用时,柔性挡板可以为长条状结构。具体来说,柔性挡板可以是平直的长条状结构,也可以是局部弯曲或具有一定弧度的长条状结构。或者,柔性挡板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本申请对柔性挡板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另外,在材料选择上,柔性挡板可以选用柔性较好,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例如,柔性挡板的材质包括涤纶树脂或聚酰亚胺等。其中,柔性挡板12的模量可以大于或等于2GPa且小于或等于3GPa。以使柔性挡板12具有较好的刚性,同时,也能够具备良好的可弯折性。
在具体应用时,刚性挡板和柔性挡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刚性挡板和柔性挡板之间可以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具体来说,刚性挡板的第一板面具有凸出的连接部,且连接部朝向柔性挡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柔性挡板具有贯穿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的通孔。第一注塑体包括填充在第一凹槽内的注塑体和填充在通孔内的注塑体,从而实现刚性挡板和柔性挡板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刚性挡板的第一板面可以设置第二凹槽。第一注塑体的一部分注塑体填充在第二凹槽内,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第一注塑体与刚性挡板之间的结合面积,以防止第一注塑体和刚性挡板之间产生脱落等不良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凹槽可以是矩形、椭圆形或圆形等槽状结构,本申请对第二凹槽的具体形状轮廓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凹槽的底壁可以设置注塑孔,第一注塑体的一部分可以填充在注塑孔内,从而可以提升第一注塑体与刚性挡板之间的结合面积,有利于提升第一注塑体和刚性挡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为了防止填充在注塑孔内的注塑体从注塑孔内脱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塑孔的两端的截面积可以大于注塑孔的两端之间的截面积。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注塑孔的两端为扩口状。当注塑体受到平行于注塑孔的轴心方向的拉拔力时,通过注塑体与扩口之间的抵接,可防止注塑体从注塑孔内拔出。从而可以有效提升第一注塑体和刚性挡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为了便于实现刚性挡板与转轴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时,刚性挡板可以具有凸缘。凸缘用于插设在转轴组件的凹槽内,并通过填充在凹槽内的第二注塑体与转轴组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凸缘的侧面可以设置凸台。向凸缘与凹槽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第二注塑体后,凸台可以嵌设在第二注塑体内,便可实现刚性挡板与第二注塑体之间的机械连接,能有效防止凸缘与第二注塑体相脱离。
另外,为了提升第二注塑体的填充效果,在凸台的两侧可以设置挡墙筋。具体来说,对第二注塑体进行填充时,在挡墙筋的作用下,便于将第二注塑体充分的填充在凸缘与凹槽之间的间隙内。并且,有利于保证每个凸台的外表面均被第二注塑体充分包裹。因此,有利于提升刚性挡板与第二注塑体之间的连接效果。
在具体应用时,刚性挡板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内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壳体与柔性屏的侧边之间),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刚性挡板与第一壳体之间出现明显缝隙,从而能够提升刚性挡板与第一壳体之间的密闭性,以对灰尘和异物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相应的,刚性挡板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内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壳体与柔性屏的侧边之间)。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刚性挡板与第二壳体之间出现明显缝隙,防止刚性挡板与第二壳体之间产生明显缝隙。
另外,在具体应用时,柔性挡板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内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壳体与柔性屏的显示面之间),以避免柔性挡板与第一壳体之间产生明显缝隙,从而能够提升柔性挡板与第一壳体之间的密闭性,以对灰尘和异物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相应的,柔性挡板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内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壳体与柔性屏的显示面之间),以避免柔性挡板与第二壳体之间产生明显缝隙,从而能够提升柔性挡板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密闭性,以对灰尘和异物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时,柔性挡板延伸至第一边框内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置。相应的,柔性挡板延伸至第二边框内的长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另外,在具体应用时,为了提升可折叠设备的密闭性。第一壳体与柔性屏之间可以设置第一密封件,第二壳体与柔性屏之间可以设置第二密封件。其中,第一密封件与第一壳体的和柔性屏密闭连接,以防止灰尘、水汽等杂质进入第一壳体内部。第二密封件与第二壳体的和柔性屏密闭连接,以防止灰尘、水汽等杂质进入第二壳体内部。
在进行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柔性挡板的一端伸入第一壳体内的长度会有所变化,相应的,柔性挡板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壳体内的长度也会有所变化。因此,为了防止柔性挡板触碰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柔性挡板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的连接长度。
另外,在具体应用时,防护器件也可以应用到多种不同类型的可折叠设备中。本申请对防护器件的具体应用场景不作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折叠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器件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器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器件的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器件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局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其应用场景。
如图1所示,以可折叠设备01为可折叠手机为例,此时可折叠手机处于展开状态。可折叠手机可以包括第一壳体011、第二壳体012、转轴组件(图中未示出)和柔性屏013。柔性屏013的背面(即与显示面相背离的表面)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固定连接。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通过转轴组件进行连接,以使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能够相对折叠或展开。可折叠手机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会大致处于同一个平面上,柔性屏013展开为平直状态,从而可以提供较大的显示面积和可操作面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所示,可折叠手机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相向贴合,柔性屏013可以位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当可折叠手机在跌落或受到外力时,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能够对柔性屏013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能够保证柔性屏013的安全性。另外,当可折叠手机处于折叠状态后,由于其占用面积会得到有效的缩减,因此,会有效提升便携性。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通常由铝合金等结构强度较高的材料制作而成,不易产生形变。因此,当可折叠手机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为了避免第一壳体011、第二壳体012和柔性屏013之间产生干涉,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衔接处会留有一定的空间。或者,也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柔性屏013的边缘部分A(包括一部分侧边B和一部分显示面C)会处于裸露的状态。在用户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灰尘等杂质容易从柔性屏013裸露的边缘部分A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缝隙进入可折叠手机内部,从而对可折叠手机的正常使用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也会降低可折叠手机的一体性和美观性。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器件的可折叠设备,将防护器件设置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衔接处,当可折叠设备01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柔性屏013裸露的边缘部分A进行有效遮挡,从而能够提升柔性屏013的安全性。另外,还能够提升可折叠设备01的整体性和密闭性。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和“该”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器件10包括刚性挡板11和柔性挡板12。
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5。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例如图中的第一方向),刚性挡板11的投影覆盖柔性屏013的部分侧边。具体来说,刚性挡板11具有第一板面11a和第二板面11b,第一板面11a朝向柔性屏013的侧边设置,从而能够对柔性屏013的侧边起到良好的遮蔽作用,并有效衔接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以对异物或灰尘等杂质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另外,刚性挡板11位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衔接处时,能够有效提升可折叠设备的连贯性,从而有利于保证可折叠设备的一体性。另外,由于刚性挡板11与转轴组件固定连接,因此,不需要在第一壳体011或第二壳体012上设置用于与刚性挡板11进行连接的相应结构,因此,有利于实现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的轻薄化设计。或者,可以理解的是,若刚性挡板11与第一壳体011或第二壳体012进行连接,则需要在第一壳体011或第二壳体012中设置相应的连接结构,因此,会增加第一壳体011或第二壳体012的厚度等尺寸,因此,不利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的轻薄化设计。
在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上(例如图中的第二方向),柔性挡板12的投影覆盖柔性屏013的部分显示面。具体来说,柔性挡板12位于刚性挡板11的第一板面11a的一侧,并与刚性挡板11固定连接。其中,柔性挡板12具有第三板面12a和第四板面12b,且第三板面12a朝向柔性屏013的显示面设置。当可折叠设备由完全展开状态逐渐折叠时,柔性屏013的弯折区产生弯曲形变,柔性屏013的表面与第三板面12a相抵,并驱使柔性挡板12随柔性屏013产生弯曲形变。当可折叠设备由完全折叠状态逐渐展开时,柔性屏013的弯折区产生弯曲形变。另外,在柔性挡板12的自身弹性下,柔性挡板12与柔性屏013之间始终保持有效的贴合。概括来说,在可折叠设备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挡板12能够对柔性屏013的显示面起到良好的遮蔽作用,在遭受异物撞击时,柔性挡板12能够对异物进行有效的阻挡,从而能够保证柔性屏013的安全性。概括来说,在刚性挡板11和柔性挡板12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全方位的对柔性屏013裸露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的边缘部分进行有效遮挡,且不会影响到柔性屏013的正常折叠和展开,从而能够对柔性屏013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能够保证可折叠设备的一体性。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首先对防护器件1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对于柔性挡板12,在具体应用时,柔性挡板12可以为长条状结构。在进行制备时,可以采用涤纶树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材料进行制作。其中,柔性挡板12具备较好的耐热性。当采用嵌件注塑工艺实现柔性挡板12和刚性挡板11进行处理时,柔性挡板12能够避免被融化而导致形变。另外柔性挡板12还能够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在遭受外力时,能够对外力进行有效的阻挡,因此,能够对柔性屏013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另外,柔性挡板12还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容易产生弹性形变。因此,可以随柔性屏013的折叠或展开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不会对柔性屏013的正常折叠和展开形成阻挡。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时,柔性挡板12可以是平直的长条状结构,也可以是局部弯曲或具有一定弧度的长条状结构。或者,柔性挡板12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本申请对柔性挡板12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挡板12的第三板面12a可以设置成磨砂面或进行镀膜处理,以降低柔性挡板12与柔性屏013之间的摩擦阻力,防止柔性挡板12干扰到柔性屏013的正常折叠和展开。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时,柔性挡板12的模量可以大于或等于2GPa且小于或等于3GPa。以使柔性挡板12具有较好的刚性,并且,具备良好的可弯折性。概括来说,当柔性挡板12的模量较低时,柔性就越大,且耐弯折性也比较好,但受力性能较弱。相反的,当柔性挡板12的模量较大时,刚性就越大,受力性能较好,但耐弯折性较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柔性挡板12的模量可以大于或等于2GPa且小于或等于3GPa。因此,能够有效兼顾耐弯折性和强度。当柔性挡板12在遭受外力时,能够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从而对外力进行有效的阻挡。另外,当柔性屏013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柔性挡板12能够较为顺畅的产生形变,从而不会阻碍柔性屏013的正常折叠和展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柔性挡板12还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对于刚性挡板11,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刚性挡板11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进行制作。简单来说,MIM是一种将金属粉末与粘结剂的增塑混合料注射于模型中的成型方法。在进行制备时,可以先将金属粉末与粘结剂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料进行制粒再注射成所需的形状。该制备工艺适合大批量生产小型、精密、三维形状复杂以及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金属零部件的制作。因此,采用MIM工艺对刚性挡板11进行制备后,能够保证刚性挡板11的成型效果,并且,还能便于批量制作,有利于提升制备效率并降低制备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刚性挡板11也可以采用压铸或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精密机械加工等制备工艺进行制作,本申请对刚性挡板11的制备工艺不作限制。另外,刚性挡板11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和塑料的混合物,也可以是铝合金或其他具有较好结构强度的材料进行制作,本申请对刚性挡板11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
另外,在具体应用时,刚性挡板11和柔性挡板12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刚性挡板11和柔性挡板12之间可以通过第一注塑体13进行固定连接。
具体来说,刚性挡板11的第一板面11a具有凸起的连接部111,且悬臂111朝向柔性挡板12的一侧(图中的下侧)具有第一凹槽1111。柔性挡板12具有贯穿第三板面12a和第四板面12b的通孔121。
第一注塑体13包括填充在第一凹槽1111内的注塑体13a和填充在通孔内的注塑体(图中未标示出)。注塑体从而实现刚性挡板11和柔性挡板12之间的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悬臂111,可便于实现刚性挡板11与柔性挡板12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悬臂111由于在柔性挡板12的第四板面12b的一侧,因此,能够对第一注塑体13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防止第一注塑体13外露。从而能够提升可折叠设备在外观上的一体性和美观性。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提升刚性挡板11和柔性挡板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凹槽1111的开口面积可以大于通孔121的截面面积,以使注塑体13a的截面积大于通孔121的截面积。并且,注塑体13b的截面面积也可以大于通孔121的截面积。从而使得柔性挡板12能够被限位在注塑体13a和注塑体13b之间,防止柔性挡板12与第一注塑体13之间产生脱落等不良情况。
具体来说,在垂直于通孔121的轴心的平面内,第一注塑体13位于第一凹槽1111的注塑体13a的截面面积大于通孔121的截面面积。第一注塑体13位于第三板面12a的注塑体13b的截面面积也大于通孔121的截面面积。因此,第一注塑体13与柔性挡板12之间会形成卡接结构。或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注塑体13与第三板面12a、第四板面12b和通孔121的内壁进行有效贴合,另外,第一注塑体13和柔性挡板12之间还存在卡接的机械连接,因此,会明显提升第一注塑体13和柔性挡板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第一注塑体13和柔性挡板12之间出现脱落等不良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三板面12a设置凹槽(图中未示出),且凹槽的截面大于通孔121的截面,以使第一注塑体13能够填充在凹槽内,防止第一注塑体13凸出于第三板面12a,以避免第一注塑体13与柔性屏013相接触。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柔性挡板12中也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通孔121,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柔性挡板12与第一注塑体13之间的连接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通孔121的设置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刚性挡板11上也可以通过结构设计来提升与第一注塑体13之间的连接强度。
例如,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面11a设有第二凹槽112。第一注塑体13的一部分注塑体13c填充在第二凹槽112内,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第一注塑体13与刚性挡板11之间的结合面积,以防止第一注塑体13和刚性挡板11之间产生脱落等不良情况。
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凹槽112的形状结构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12大致呈十字状结构。当刚性挡板11与柔性挡板12之间存在平行于第一板面11a方向的拉拔力或扭转力时,第二凹槽112的侧壁与第一注塑体13之间会相互抵持,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刚性挡板11和第一注塑体13之间的受力强度,防止第一注塑体13和刚性挡板11之间产生脱落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112也可以是矩形、椭圆形或圆形等槽状结构,本申请对第二凹槽112的具体形状轮廓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注塑体13位于第二凹槽112内的注塑体13c与第一注塑体13位于第三板面12a注塑体13a也可以接合,以有效提升刚性挡板11、第一注塑体13和柔性挡板12之间的连接强度。
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12的底壁具有贯穿至第二板面11b的注塑孔113和注塑孔114。第一注塑体13的一部分注塑体13d填充在注塑孔113内,第一注塑体13的一部分注塑体13e填充在注塑孔114内。通过注塑孔113和注塑孔114,可以有效提升刚性挡板11与第一注塑体13之间的结合面积,从而有利于保证刚性挡板11与第一注塑体13之间的连接强度。
为了防止位于注塑孔113内的注塑体13d从注塑孔113内脱落、防止位于注塑孔114内的注塑体13e从注塑孔114内脱落。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注塑孔113的两端的截面积大于注塑孔113的两端之间的截面积。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注塑孔113的两端扩口状。相应的注塑孔114的两端的截面积大于注塑孔114两端之间的截面积。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注塑孔114的两端为扩口状。当注塑体13d受到平行于注塑孔113的轴心方向的拉拔力时,通过注塑体13d与扩口之间的抵接,可防止注塑体13d从注塑孔113内拔出。相应的,当注塑体13e受到平行于注塑孔114轴心方向的拉拔力时,通过注塑体13e与扩口之间的抵接,可防止注塑体13e从注塑孔114内拔出。从而可以有效提升第一注塑体13和刚性挡板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注塑孔113和注塑孔114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另外,注塑孔的设置数量和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本申请对注塑孔的形状、数量和设置位置不作限定。
另外,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实现刚性挡板11与转轴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刚性挡板11具有凸缘115。凸缘115用于插设在转轴组件的第三凹槽0142内,并通过填充在第三凹槽0142内的第二注塑体(图中未示出)与转轴组件固定连接。
具体来说,转轴组件可以包括基座0141,第三凹槽0142可以设置在基座0141中。当凸缘115插设在第三凹槽0142内后,凸缘115与第三凹槽0142之间具有用于填充第二注塑体的间隙,以实现刚性挡板11与基座0141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8所示,为了提升刚性挡板11与基座014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凸缘115的侧面具有三个凸台,分别为凸台1151、凸台1152和凸台1153。向凸缘115与第三凹槽0142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第二注塑体后,凸台1151、凸台1152和凸台1153可以嵌设在第二注塑体内,便可实现刚性挡板11与第二注塑体之间的机械连接,能有效防止凸缘115与第二注塑体相脱离。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凸缘115的侧面设置有三个凸台,且三个凸台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凸台的设置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如图8所示,为了提升第二注塑体的填充效果,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三个凸台的两侧均设有挡墙筋。具体来说,凸台1151的两侧分别设有挡墙筋1154和挡墙筋1155、凸台1152的两侧分别设有挡墙筋1155和挡墙筋1156、凸台1153的两侧分别设有挡墙筋1156和挡墙筋1157。在对第二注塑体进行填充时,在挡墙筋的作用下,便于将第二注塑体充分的填充在凸缘115与第三凹槽014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有利于保证每个凸台的外表面均被第二注塑体充分包裹。因此,有利于提升刚性挡板11与第二注塑体之间的连接效果。
或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挡墙筋,还能够有效提升凸缘115的力学性能。当凸缘115遭受使其弯折的外力时,挡墙筋能够对外力进行有效分担,从而能够提升凸缘115的力学性能,防止凸缘115出现弯折、断裂等不良情况。
在具体实施时,凸台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挡墙筋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或者,也可以在凸缘115的两侧均设置凸台和挡墙筋。或者,凸台和挡墙筋也可以设置在第三凹槽0142内。本申请对凸台和挡墙筋的设置数量、位置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转轴组件的类型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转轴组件可以包括基座0141、转轴015和转轴016。在具体应用时,转轴015可以与第一壳体011进行可转动连接。转轴016可以与第二壳体012进行转动连接。另外,转轴015和转轴016朝向基座0141的一端可以均与基座014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也可以采用目前较为常用的转轴组件进行连接,以实现可折叠设备的可折叠功能。本申请对转轴组件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在具体应用时,防护器件10可以应用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可折叠设备中。
例如,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手机,包括第一壳体011、第二壳体012和转轴组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通过转轴组件连接,以使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能够相对折叠或展开。柔性屏013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和背面,背面与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连接。当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相向贴合时,柔性屏013被折叠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当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相对展开且大致处于同一个平面上时,柔性屏013随之展开为平直状态。
其中,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能够对柔性屏013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异物磕碰柔性屏013的边缘。具体来说,第一壳体011的侧边(图中的右侧)具有第一边框0111、第二壳体012的侧边(图中的右侧)具有第二边框0121。当柔性屏013安装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内后,第一边框0111会包围柔性屏013的一部分边缘、第二边框0121也会包围柔性屏013的一部分边缘。但是,为了防止可折叠手机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产生干涉,柔性屏013位于第一边框0111和第二边框0121衔接的部分的边缘会处于裸露的状态。因此,防护器件1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之间的衔接处,并与转轴组件(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对裸露的柔性屏013的边缘进行有效遮挡。
另外,在具体实施时,刚性挡板11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一边框0111的内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边框0111与柔性屏013的侧边之间),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刚性挡板11与第一边框0111之间出现明显缝隙,从而能够提升刚性挡板11与第一壳体011之间的密闭性,以对灰尘和异物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相应的,刚性挡板11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二壳体012的内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边框0111与柔性屏013的侧边之间)。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刚性挡板11与第二壳体012之间出现明显缝隙,防止刚性挡板11与第二壳体012之间产生明显缝隙。
另外,在具体应用时,柔性挡板12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一边框0111的内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边框0111与柔性屏013的显示面之间),以避免柔性挡板12与第一边框0111之间产生明显缝隙,从而能够提升柔性挡板12与第一壳体011之间的密闭性,以对灰尘和异物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相应的,柔性挡板12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二边框0121的内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边框0111与柔性屏013的显示面之间),以避免柔性挡板12与第二边框0121之间产生明显缝隙,从而能够提升柔性挡板12与第二壳体012之间的密闭性,以对灰尘和异物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时,柔性挡板12延伸至第一边框0111内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置。相应的,柔性挡板12延伸至第二边框0121内的长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例如,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可折叠手机的密闭性。第一壳体011与柔性屏013之间具有第一密封件0112,第二壳体012与柔性屏013之间具有第二密封件0122。其中,第一密封件0112与第一壳体的011和柔性屏013密闭对接,以防止灰尘、水汽等杂质进入第一壳体011内部。第二密封件0122与第二壳体的012和柔性屏013密闭对接,以防止灰尘、水汽等杂质进入第二壳体012内部。
在进行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柔性挡板12的一端伸入第一壳体011内的长度会有所变化,相应的,柔性挡板12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壳体012内的长度也会有所变化。因此,为了防止柔性挡板12触碰到第一密封件0112和第二密封件0122,柔性挡板12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密封件0112和第二密封件0122之间的连接长度。其中,第一密封件0112和第二密封件0122之间的连接长度指的是,沿柔性挡板1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密封件0112和第二密封件0122之间的距离。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仅以防护器件10应用到内折式可折叠手机中为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防护器件10也可以应用到外折式可折叠手机中。具体来说,在外折式可折叠手机中,当可折叠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013位于外侧。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柔性屏013包裹在第一壳体011和第二壳体012的外侧。
在具体应用时,防护器件10也可以应用可折叠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折叠电子书等其他类型的可折叠设备中,本申请对可折叠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组件;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连接;
柔性屏,具有显示面和背面,所述背面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防护器件,所述防护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衔接处;
其中,所述防护器件包括:
刚性挡板,与所述转轴组件固定连接;
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所述刚性挡板的投影覆盖所述柔性屏的部分侧边;
柔性挡板,通过第一注塑体与所述刚性挡板固定连接;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所述柔性挡板的投影覆盖所述柔性屏的部分所述显示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板为长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板的材质包括涤纶树脂或聚酰亚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板的模量大于或等于2GPa且小于或等于3GPa。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挡板具有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朝向所述柔性屏的所述侧边;
所述第一板面具有凸起的连接部,所述柔性挡板通过所述第一注塑体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板具有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所述柔性挡板还具有贯穿至所述第三板面和所述第四板面的通孔;
所述柔性挡板的所述第三板面、所述第四板面和所述通孔内均具有所述第一注塑体;
其中,位于所述第四板面一侧的所述第一注塑体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柔性挡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注塑体的一部分填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挡板的所述第一板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注塑体的一部分填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挡板还具有第二板面,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具有贯穿至所述第二板面的注塑孔,且所述第一注塑体的一部分填充在所述注塑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孔的两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注塑孔的两端之间的截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第三凹槽;
所述刚性挡板具有凸缘,所述凸缘插设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并通过填充在所述第三凹槽内的第二注塑体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侧面具有凸台,且所述凸台嵌设在所述第二注塑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侧面还具有挡墙筋,所述挡墙筋位于所述凸台的两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挡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柔性屏的侧边之间,所述刚性挡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柔性屏的侧边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柔性屏的显示面之间、所述柔性挡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柔性屏的显示面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柔性屏的显示面之间具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柔性屏的显示面之间具有第二密封件;
所述柔性挡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的连接长度。
17.一种防护器件,应用在可折叠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转轴组件和柔性屏;
所述防护器件包括:
刚性挡板,与所述转轴组件固定连接;
在平行于所述柔性屏的显示面的方向上,所述刚性挡板的投影覆盖所述柔性屏的部分侧边;
柔性挡板,通过第一注塑体与所述刚性挡板固定连接;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上,所述柔性挡板的投影覆盖所述柔性屏的部分所述显示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板为长条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板的材质包括涤纶树脂或聚酰亚胺。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板的模量大于或等于2GPa且小于或等于3GPa。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挡板具有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朝向所述柔性屏的所述侧边;
所述第一板面具有凸起的连接部,所述柔性挡板通过所述第一注塑体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挡板具有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所述柔性挡板还具有贯穿至所述第三板面和所述第四板面的通孔;
所述柔性挡板的所述第三板面、所述第四板面和所述通孔内均具有所述第一注塑体;
其中,位于所述第四板面一侧的所述第一注塑体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柔性挡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注塑体的一部分填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挡板的所述第一板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注塑体的一部分填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挡板还具有第二板面,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具有贯穿至所述第二板面的注塑孔;
所述第一注塑体的一部分填充在所述注塑孔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孔的两个端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注塑孔的两端之间的截面积。
27.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挡板具有凸缘;
所述凸缘用于插设在所述转轴组件的第三凹槽内,并通过填充在所述第三凹槽内的第二注塑体与所述转轴组件固定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侧面具有凸台,且所述凸台嵌设在所述第二注塑体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侧面还具有挡墙筋,所述挡墙筋位于所述凸台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82080.8A CN115701703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
PCT/CN2022/109304 WO2023011384A1 (zh) | 2021-08-02 | 2022-07-30 | 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82080.8A CN115701703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01703A CN115701703A (zh) | 2023-02-10 |
CN115701703B true CN115701703B (zh) | 2024-05-03 |
Family
ID=85142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82080.8A Active CN115701703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01703B (zh) |
WO (1) | WO202301138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56029B (zh) * | 2023-03-03 | 2024-05-1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设备 |
CN117156030B (zh) * | 2023-03-15 | 2024-08-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设备 |
CN119072037A (zh) * | 2023-05-31 | 2024-12-0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复位组件、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98871A (ko) * | 2015-02-11 | 2016-08-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방수 케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기 |
WO2017114469A1 (zh) * | 2015-12-29 | 2017-07-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终端 |
CN109859630A (zh) * | 2019-02-22 | 2019-06-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
WO2019127420A1 (zh) * | 2017-12-29 | 2019-07-04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弯折组件、支撑部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
CN110012132A (zh) * | 2019-02-28 | 2019-07-1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组件和柔性屏终端 |
CN210781745U (zh) * | 2019-11-14 | 2020-06-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1477115A (zh) * | 2020-05-27 | 2020-07-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
CN111866236A (zh) * | 2019-04-30 | 2020-10-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支撑结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12396963A (zh) * | 2020-11-16 | 2021-02-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模组及装置 |
CN113141423A (zh) * | 2020-01-19 | 2021-07-20 |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551880B1 (en) * | 2015-09-11 | 2020-02-04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s and hinges |
KR101894456B1 (ko) * | 2017-03-24 | 2018-09-05 | 주식회사 세네카 | 케이스 장치 |
CN207909434U (zh) * | 2017-12-29 | 2018-09-25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弯折组件、支撑部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
EP3800871A4 (en) * | 2018-07-13 | 2021-08-0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CN110364085B (zh) * | 2019-08-29 | 2021-07-2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
KR102727844B1 (ko) * | 2019-12-23 | 2024-11-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
KR20210097258A (ko) * | 2020-01-29 | 2021-08-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CN111343811B (zh) * | 2020-03-05 | 2021-02-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散热系统、壳体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
-
2021
- 2021-08-02 CN CN202110882080.8A patent/CN115701703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7-30 WO PCT/CN2022/109304 patent/WO202301138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98871A (ko) * | 2015-02-11 | 2016-08-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방수 케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기 |
WO2017114469A1 (zh) * | 2015-12-29 | 2017-07-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终端 |
WO2019127420A1 (zh) * | 2017-12-29 | 2019-07-04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弯折组件、支撑部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
CN109859630A (zh) * | 2019-02-22 | 2019-06-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
CN110012132A (zh) * | 2019-02-28 | 2019-07-1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组件和柔性屏终端 |
CN111866236A (zh) * | 2019-04-30 | 2020-10-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支撑结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210781745U (zh) * | 2019-11-14 | 2020-06-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141423A (zh) * | 2020-01-19 | 2021-07-20 |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477115A (zh) * | 2020-05-27 | 2020-07-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
CN112396963A (zh) * | 2020-11-16 | 2021-02-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模组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11384A1 (zh) | 2023-02-09 |
CN115701703A (zh) | 2023-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701703B (zh) | 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 |
JP6460633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含む電子装置 | |
KR100584397B1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 | |
JP5805072B2 (ja) | 防水構造、防水方法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WO2012011236A1 (ja) |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EP4020513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6341227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effect of mismatches and increasing the rigidi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
WO2007023847A1 (ja) | 携帯機器の筐体 | |
KR102686705B1 (ko) | 스피커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106128827A (zh) | 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110365827A (zh) | 电子设备 | |
US8356388B2 (en) | Biaxial hing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210073178U (zh) | 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 |
CN112822879A (zh) | 电子设备 | |
CN217242983U (zh) | 一种折叠式电子产品保护套 | |
CN113596680B (zh) |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 |
CN210041891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4959816U (zh) | 电子设备 | |
JP5593780B2 (ja) | 筐体構造 | |
JP3450566B2 (ja) | 電子機器筐体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
CN220570574U (zh) | 一种多功能保护壳 | |
CN214851348U (zh) | 电子设备 | |
CN222366304U (zh) | 一种终端保护壳 | |
CN117714566B (zh) | 铰链组件及电子设备 | |
JP2826488B2 (ja) | 小型電子機器のストラップ取付柱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