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6749A - 压合治具 - Google Patents
压合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96749A CN115696749A CN202110875792.7A CN202110875792A CN115696749A CN 115696749 A CN115696749 A CN 115696749A CN 202110875792 A CN202110875792 A CN 202110875792A CN 115696749 A CN115696749 A CN 1156967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
- pressing
- fit
- workpiece
- jig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合治具,所述压合治具包括:基座、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所述基座上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上适于放置工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压合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便压合所述工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可移动相连,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多个压合部,在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多个所述压合部运动至第三位置,所述工件的侧面在第三位置被多个压合部压合。本发明的压合治具可以对工件的上表面和侧面进行压合,且压合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合治具。
背景技术
手机制造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产业,对于功能和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客户对手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研发堆叠阶段,采取极致堆叠以提高PCB板的空间利用率,以至于屏蔽罩开窗粘贴铜箔的区域空间不足,从而需要将铜箔侧面折弯贴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件先垂直放置在压合治具中,待工件垂直压合之后,然后再手动对铜箔的侧面折弯贴合,但是人工作业容易导致铜箔的侧面贴合的效果不佳,且贴合之后很容易起翘,导致铜箔的屏蔽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可以对工件的上表面和侧面进行压合,且压合效果较好的压合治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合治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上适于放置工件;第一压合组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压合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便压合所述工件的上表面,第二压合组件,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可移动相连,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多个压合部,在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多个所述压合部运动至第三位置,所述工件的侧面在第三位置被多个压合部压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合治具在对工件进行压合时,将第一压合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对工件的上表面进行压合,由于第二压合组件相对第一压合组件可移动,可以通过第二压合组件的多个压合部对工件的侧面进行压合,从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合治具可以对工件的上表面和侧面进行压合,且压合效果较好,生产效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合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相连,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杆的轴线正交于所述安装位所在的平面,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压合部相连,所述压合部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可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合部包括第一压合部和第二压合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可摆动,以使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对所述工件的两个侧面进行压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合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相连,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合部包括压合件、联动件和手持件,所述压合件设于所述联动件的第一端,所述手持件设于所述联动件的第二端,所述手持件与所述连接杆相连且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可摆动,所述手持件用于带动所述联动件移动,以推动所述压合件压合所述工件的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包括联动杆和第一弹性件,所述联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压合件相连,所述联动杆沿其轴向与所述手持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联动杆的第一端和所述手持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合件包括支架、按压头、推动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相连,所述按压头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按压头之间,所述推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联动杆抵接,所述推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按压头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头上设有与所述工件的侧面贴合的仿形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杆与所述按压头可拆卸地连接,以便更换不同型号的按压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合部相对所述基座的位置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盖板和垂直压合部件,所述盖板与所述基座相连且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所述垂直按压部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均与所述盖板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压合部件包括手持板、连接柱和压合板,所述手持板设于所述盖板的第一端,所述压合板设于所述盖板的第二端,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盖板,所述连接柱的第一端与所述手持板相连,所述连接柱的第二端与所述压合板相连,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压合板适于压合所述工件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沿其轴向与所述盖板滑动连接,所述垂直压合部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压合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合板邻近基座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压合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槽口,所述槽口构成所述安装位,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基座可拆卸地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在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去除第二压合组件之后、在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B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中的压合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基座;101、安装块;1011、安装位;
200、第一压合组件;201、垂直压合部件;2011、手持板;2012、连接柱;2013、压合板;20131、安装槽;2014、第三弹性件;202、盖板;203、支撑块;
300、第二压合组件;310、第一压合部;320、第二压合部;301、压合部;3011、压合件;30111、支架;30112、按压头;301121、仿形部;30113、推动杆;30114、第二弹性件;3012、联动件;30121、联动杆;30122、第一弹性件;3013、手持件;302、连接杆;40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合治具包括基座100、第一压合组件200和第二压合组件300,基座100上设有安装位1011,安装位1011上适于放置工件400。工件400包括主板和铜箔,在对工件400进行压合时,主板和铜箔位于安装位1011上,且铜箔位于主板的上侧。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压合组件200与基座100相连,第一压合组件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位置,第一压合组件200邻近安装位1011以便压合工件400的上表面,在第二位置,第一压合组件200远离安装位1011以便释放工件400。即,第一压合组件200可以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便压合工件400的上表面。
第二压合组件300与第一压合组件200可移动相连,第二压合组件300包括多个压合部301,在第一压合组件20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压合组件300的多个压合部301运动至第三位置,工件400的侧面在第三位置被多个压合部301压合。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压合部301均可以在安装位1011所在的平面内(如图1中基座100的上表面)移动,从而第二压合组件300可以同时对工件400的多个侧面进行压合,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合治具可以根据工件400的实际生产需求,增加或减少压合部301的数量,以适应不同型号或种类的工件400,从而扩大了压合治具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压合治具的压合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合治具在对工件400进行压合时,先将工件400放置到安装位1011上,然后将第一压合组件200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对工件400的上表面进行压合。由于第二压合组件300相对第一压合组件200可移动,例如,第二压合组件300可以在安装位1011所在的平面内(如图1中基座100的上表面)移动,以向工件400提供一个横向的推力,进而对工件400的侧面进行压合。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合治具可以对工件400的上表面和侧面进行压合,且压合后的铜箔与主板紧密贴合,铜箔的侧面不易翘起,信号屏蔽效果较好,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压合组件300还包括连接杆302,连接杆302的第一端(如图2中连接杆302的上端)与第一压合组件200相连。在第一位置,连接杆302的轴线正交于安装位1011所在的平面,连接杆302的第二端(如图2中连接杆302的下端)与压合部301相连,压合部301沿连接杆302的周向可摆动,以对工件400的侧面进行压合。
例如,如图2所示,压合部301包括第一压合部310和第二压合部320,在第一位置,第一压合部310和第二压合部320均沿连接杆302的周向可摆动,以使第一压合部310与第二压合部320对工件400的两个侧面进行压合。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压合部310和第二压合部320可相对转动,且第一压合部310和第二压合部320的连接结构大体呈X型,第一压合部310和第二压合部320的枢接点位于连接杆302的轴线上。另外,工件400的两个侧面可以是工件400上相邻的两个侧面。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合治具可以通过剪刀式的压合部301对工件400的两个侧面进行压合,使得压合治具的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且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使用。
可选地,第二压合组件300还包括驱动件(未示出),驱动件可以为气缸、油缸或者电机。驱动件与第一压合部310与第二压合部320相连,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压合部310和第二压合部320沿连接杆302的周向摆动。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压合部310和第二压合部320对工件400的侧面进行压合时,驱动件可以自主驱动第一压合部310和第二压合部320摆动,从而提高了压合治具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地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由于压合治具的压合部320采用自动控制,从而压合治具的侧向压合的力比较稳定,且一致性较好,使得工件400的良品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压合部301包括压合件3011、联动件3012和手持件3013,压合件3011设于联动件3012的第一端(如图5中联动件3012的左端),手持件3013设于联动件3012的第二端(如图5中联动件3012的右端),手持件3013与连接杆302相连且沿连接杆302的周向可摆动,手持件3013用于带动联动件3012移动,以推动压合件3011压合工件400的侧面。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合治具采用人工手持的方式带动压合部301摆动,从而降低了压合治具的生产成本,实用性较好。
具体地,如图2、图5和图6所示,联动件3012包括联动杆30121和第一弹性件30122,联动杆30121的第一端(如图5中联动杆30121的左端)与压合件3011相连,联动杆30121沿其轴向(如图5的左右方向)与手持件3013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30122设于联动杆30121的第一端和手持件3013之间。例如,第一弹性件30122为弹簧,第一弹性件30122套设在联动杆30121上。当操作人员操作手持件3013摆动时,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30122的弹性作用对压合件3011进行缓冲,避免压合件3011受到较大的冲击,从而减少压合件3011与工件400因碰撞而损坏的问题,并且还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30122的弹性作用以辅助手持件3013进行回弹,从而便于操作人员的使用,实用性较好。
进一步地,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压合件3011包括支架30111、按压头30112、推动杆30113和第二弹性件30114。第二弹性件30114可以为弹簧。支架30111与第一压合组件200相连,例如,支架30111的横截面为n形,支架30111与第一压合组件200可拆卸地连接。按压头30112与支架30111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30114设于支架30111和按压头30112之间,推动杆30113的第一端(如图6中推动杆30113的右端)与联动杆30121抵接,推动杆30113的第二端(如图6中推动杆30113的左端)与按压头30112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由于推动杆30113的第一端(如图6中推动杆30113的右端)与联动杆30121抵接,从而可以使得推动杆30113与联动杆30121相对移动时,可以允许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换言之,虽然联动杆30121沿连接杆302的周向摆动,但是推动杆30113可以沿其轴向往复移动,以侧向水平按压工件400的侧面,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压合治具的压合效果。
另外,由于第二弹性件30114设于支架30111和按压头30112之间,从而第二弹性件30114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力对按压头30112进行抵接,以使得按压头30112具有朝工件400的侧面运动的趋势,进一步地提高压合治具的压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按压头30112上设有与工件400的侧面贴合的仿形部301121,可以理解的是,仿形部301121的表面按照工件400侧面的形状进行仿形设计,从而便于按压头30112对工件400的侧面进行压合,并且提高了按压头30112的按压效果,使得工件400的良品率较高。
进一步地,推动杆30113与按压头30112可拆卸地连接,以便更换不同型号的按压头30112,进而当需要按压不同型号的工件400时,可以更换不同大小的按压头30112,从而使得压合治具可以对不同的工件400进行压合,提高了压合治具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压合组件200包括盖板202和垂直压合部件201,盖板202与基座100相连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垂直压合部件201和连接杆302均与盖板202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盖板202以使垂直压合部件201对工件400的上表面进行压合,从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合治具的结构较为简单,且便于操作人员的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垂直压合部件201包括手持板2011、连接柱2012和压合板2013。手持板2011设于盖板202的第一端(如图1中盖板202的上端),压合板2013设于盖板202的第二端(如图1中盖板202的下端),连接柱2012穿过盖板202,连接柱2012的第一端(如图1中连接柱2012的上端)与手持板2011相连,连接柱2012的第二端(如图1中连接柱2012的下端)与压合板2013相连,在第一位置,压合板2013适于压合工件400的上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压合治具对工件400进行压合时,操作人员通过手持部带动盖板202翻转,然后利用重力将压合板2013压合在工件400的上表面。
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连接柱2012沿其轴向(如图5的上下方向)与盖板202滑动连接,垂直压合部件201还包括第三弹性件2014,第三弹性件2014设于盖板202和压合板2013之间。例如,第三弹性件2014为弹簧,第三弹性件2014套设在连接柱2012上。在压合治具对工件400进行压合时,压合板2013可以通过第三弹性件2014的缓冲作用,避免压合板2013与工件400硬接触,从而减少压合板2013对于工件400的冲击力,降低了工件400损坏的概率。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压合组件200还包括支撑块203,支撑块203设于基座100上,在第一位置,支撑块203与盖板202抵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合治具通过设置支撑块203可以避免压合板2013直接与工件400抵接,因此可以通过支撑块203的限位作用,避免操作人员因用力过大造成工件400损坏的现象,提高了压合治具的压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压合组件200和第二压合组件30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连接杆302与盖板202可拆卸地连接,当压合治具不需要对工件400侧向压合时,可以将第二压合组件300拆卸下来,从而扩大了压合治具的使用范围,实用性较好。
可选地,如图3所示,压合板2013邻近基座100的一侧设有安装槽20131,压合部301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槽20131内,例如,压合部301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槽20131内,从而便于压合部301的更换,以便于压合治具后期的维护工作,降低了压合治具的使用成本。
可选地,压合部301相对基座100的位置可调,可以理解的是,压合部301相对压合板2013上的位置可调,即压合部301可以安装在压合板2013的不同位置,以适于压合不同形状、不同位置或者不同型号的工件400,从而进一步地的提供了压合治具的兼容性。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压合治具还包括安装块101,安装块101上设有槽口,槽口构成安装位1011,安装块101与基座100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在安装块101发生磨损或者工件400的型号发生改变时可以对安装块101进行更换,进而满足了压合治具的不同工况的使用需求,实用性较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上适于放置工件;
第一压合组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压合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便压合所述工件的上表面,
第二压合组件,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可移动相连,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多个压合部,在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多个所述压合部运动至第三位置,所述工件的侧面在第三位置被多个压合部压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相连,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杆的轴线正交于所述安装位所在的平面,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压合部相连,所述压合部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可摆动。
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部包括第一压合部和第二压合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可摆动,以使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对所述工件的两个侧面进行压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相连,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部包括压合件、联动件和手持件,所述压合件设于所述联动件的第一端,所述手持件设于所述联动件的第二端,所述手持件与所述连接杆相连且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可摆动,所述手持件用于带动所述联动件移动,以推动所述压合件压合所述工件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包括联动杆和第一弹性件,所述联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压合件相连,所述联动杆沿其轴向与所述手持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联动杆的第一端和所述手持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件包括支架、按压头、推动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相连,所述按压头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按压头之间,所述推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联动杆抵接,所述推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按压头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上设有与所述工件的侧面贴合的仿形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与所述按压头可拆卸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部相对所述基座的位置可调。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盖板和垂直压合部件,所述盖板与所述基座相连且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所述垂直按压部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均与所述盖板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压合部件包括手持板、连接柱和压合板,所述手持板设于所述盖板的第一端,所述压合板设于所述盖板的第二端,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盖板,所述连接柱的第一端与所述手持板相连,所述连接柱的第二端与所述压合板相连,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压合板适于压合所述工件的上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沿其轴向与所述盖板滑动连接,所述垂直压合部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压合板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板邻近基座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压合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槽口,所述槽口构成所述安装位,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基座可拆卸地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5792.7A CN115696749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压合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5792.7A CN115696749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压合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96749A true CN115696749A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59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75792.7A Pending CN115696749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压合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96749A (zh)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110875792.7A patent/CN11569674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10088255A1 (en) | Pressing apparatus for pressing heat sinks on a circuit board and pressing tool thereof | |
CN109795127A (zh) | 一种机器人自动冲焊快换设备及加工方法 | |
CN115696749A (zh) | 压合治具 | |
CN221473246U (zh) | 连续模内新型翻板成型结构 | |
CN102416546B (zh) | 耕作机挡泥板组焊工装 | |
CN214920803U (zh) | 加工设备 | |
CN210547246U (zh) | 一种钣金压槽装置 | |
CN111790780B (zh) | 一种薄铁皮异形件连续折弯机 | |
CN212917872U (zh) | 一种余料切割装置 | |
CN214025598U (zh) | 对中工装、对中加工工装以及长中尾灯加工工装 | |
CN114769459A (zh) | 一种5g及新能源汽车电感弯脚成型高精密模具机构 | |
CN100343016C (zh) | 用于电动斜切割机的分度定位机构 | |
CN220127955U (zh) | 一种汽车钣金件焊接定位工装 | |
CN213916358U (zh) | 一种新型的刨槽机工件台及刨槽机 | |
CN214026112U (zh) | 一种红木加工切割设备 | |
CN111673460A (zh) | 一种用于金属板带生产的在线切边装置及在线切边方法 | |
KR200472632Y1 (ko) | 자동차의 부품 작업대의 지그판 각도 조절 장치 | |
CN212527943U (zh) | 一种防水板切割机 | |
CN215473188U (zh) | 粘框机 | |
CN213916356U (zh) | 一种刨槽机的前置压脚机构及刨槽机 | |
CN220992510U (zh) | 一种冲床的模具移动调节结构 | |
CN215280110U (zh) | 一种用于钢结构加工的剪板机 | |
CN217990652U (zh) | 折弯治具 | |
CN212917877U (zh) | 一种立式带锯机床 | |
CN213318185U (zh) | 管子打孔治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