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4716B - 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和包括这种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 Google Patents
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和包括这种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94716B CN115494716B CN202210304550.7A CN202210304550A CN115494716B CN 115494716 B CN115494716 B CN 115494716B CN 202210304550 A CN202210304550 A CN 202210304550A CN 115494716 B CN115494716 B CN 1154947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atural
- escape wheel
- escapement
- escape
- tee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5/00—Escapements
- G04B15/06—Free escapements
- G04B15/08—Lever escapement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5/00—Escapements
- G04B15/14—Component part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struction of the lever or the escape wheel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3/00—Gearwor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其执行一系列操作循环,每个操作循环均包括摆轮机构的第一和第二半周期,摆轮机构包括摆轮,摆轮板在摆轮的轴线上被调节,该自然式擒纵机构包括布置成由秒轮驱动的第一擒纵轮,第一擒纵轮进而驱动第二擒纵轮,摆轮板承载摆轮销,摆轮板通过摆轮销引起锚式擒纵叉在第一和第二半周期均枢转,围绕枢转轴线枢转的第一杆件经由至少一个枢轴接头连接到锚式擒纵叉的第一臂,锚式擒纵叉包括延伸出第二杆件的第二臂,第一和第二杆件布置成在一个操作循环的第二和第一半周期期间分别暂时锁定第一和第二擒纵轮,第一和第二杆件的枢转位移受到限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自然式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也称为切向冲击擒纵机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背景技术
自然式擒纵机构的原理是由亚伯拉罕·路易斯·宝玑(Abraham Louis Breguet)在19世纪初设计的。宝玑自然式擒纵机构的优点尤其在于它是一种自由擒纵机构,因为摆轮仅在其振荡的一小部分受到擒纵机构的操作的干扰。宝玑自然式擒纵机构的优点还在于它在每一个半周期向摆轮机构提供直接的切向冲击。换句话说,能量直接从擒纵轮传递到摆轮而不经过锚式擒纵叉。此外,能量仅切向地传递,从而限制了擒纵机构运行所产生的摩擦。与天文钟擒纵机构的摆轮不同,自然式擒纵机构的摆轮不包括没有冲击的半周期(coupperdu);它以对称的和更均匀的方式在每个半周期接收类似的冲击,从而抑制在每个没有冲击的半周期的机械能损失。所有这些品质使自然式擒纵机构成为最有效的擒纵机构之一。
然而,宝玑随后发现他所设想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具有某些缺点,其中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当第一轮提供冲击时或当第一轮休止时,最后的擒纵轮未处于齿轮系的张力之下。因此,齿轮系中的各种游隙以及组装宝玑自然式擒纵机构所使用的各种部件的制造品质可能会导致最后的擒纵轮的不正确定位,从而导致擒纵机构故障并伴有寄生噪音。此外,由于擒纵轮是自由的,因此其位置不稳定,使得这种自然式擒纵机构的运转安全性较差。
当然,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已经对原有的宝玑自然式擒纵机构做出了很多改进。然而,尽管历届手表制造商做出了努力,但困难依然存在。一些制表师因此提出将两个擒纵轮叠加,这样的方案当然增加了机芯的厚度,并使得这种机芯难以整合到表壳中。继而,另一些制表师提出将锚式擒纵叉定位在两个擒纵轮之间,并位于后者的平面内。这种解决方案也很臃肿,即,这次是在机芯平面中臃肿。另外,无论是将擒纵轮叠加还是将锚式擒纵叉设置在两个擒纵轮之间,已经认识到实际上制表师都难以接近擒纵机构的各个部件,尤其是在需要调节锚式擒纵叉的进入和退出叉瓦对第一和第二擒纵轮的齿的穿入深度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来克服上述问题以及其它问题,该自然式擒纵机构的运行尤其是能够被更精确地调节。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其执行一系列操作循环,每个操作循环都包括摆轮机构的第一半周期和第二半周期,该摆轮机构包括摆轮,摆轮板在该摆轮的轴线上被调节,该自然式擒纵机构包括布置成由秒轮驱动的第一擒纵轮,该第一擒纵轮进而驱动第二擒纵轮,摆轮板承载摆轮销,该摆轮板通过该摆轮销引起锚式擒纵叉在第一和第二半周期均枢转,绕枢转轴线枢转的至少一个第一杆件经由至少一个枢轴接头连接到锚式擒纵叉的第一臂,锚式擒纵叉包括通过第二杆件延伸的第二臂,这些第一和第二杆件布置成在一个操作循环的第二和第一半周期期间分别暂时锁定第一和第二擒纵轮,第一和第二杆件的枢转位移受到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
-第一和第二杆件围绕各自的枢转轴线枢转,并且经由至少一个枢轴接头分别连接到锚式擒纵叉的第一和第二臂;
-枢轴接头均由伸入长圆形开口中的凸起部形成;
-枢轴接头均由接合在叉头中的凸块形成;
-枢轴接头均由柔性叶片形成;
-第一和第二限位抵靠部是桩钉;
-第一和第二抵靠部是在钟表机芯的固定元件中加工而成的;
-第一和第二限位抵靠部是偏心件;
-第一杆件制成为一体件,并且其几何形状履行第一止动叉瓦的功能,用以在第二半周期期间暂时锁定第一擒纵轮,以及,第二杆件制成为一体件,并且其几何形状履行第二止动叉瓦的功能,用以在第一半周期期间暂时锁定第二擒纵轮;
-第一杆件包括第一止动叉瓦,用以在第二半周期期间暂时锁定第一擒纵轮,并且第二杆件包括第二止动叉瓦,用以在第一半周期期间暂时锁定第二擒纵轮;
-摆轮板承载第一和第二冲击叉瓦,通过这些冲击叉瓦,该摆轮板接收分别来自第一擒纵轮和第二擒纵轮的直接的切向驱动冲击;
-第一擒纵轮包括驱动齿部以及冲击和休止齿部,这些齿部在单个平面或两个平行平面中延伸,并且该第一擒纵轮通过这些齿部与第二擒纵轮啮合以及向摆轮板提供直接的切向驱动冲击;
-第二擒纵轮包括驱动齿部以及冲击和休止齿部,这些齿部在单个平面或两个平行平面中延伸,并且该第二擒纵轮通过这些齿部与第一擒纵轮啮合以及向摆轮板提供直接的切向驱动冲击;
-第一和第二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齿数介于3与14之间;
-第一和第二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齿数等于10;
-第一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齿数与第二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齿数不同;
-第一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齿数等于3,第二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齿数等于10;
-第一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齿数等于10,第二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齿数等于3;
-锚式擒纵叉包括由第一和第二角部形成的叉头,摆轮板通过其摆轮销在第一半周期期间抵靠叉头的第二角部,从而引起锚式擒纵叉沿第一方向枢转,并在第二半周期期间抵靠第一角部,从而引起锚式擒纵叉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枢转;
-叉头承载叉头钉,该叉头钉与摆轮板配合,以防止叉头在称为附加圆弧的时段内发生意外移位;
-第一和第二擒纵轮均一体地制成,且均包括单层级齿部;
-在秒轮和第一擒纵轮之间设置有减速运动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类型的自然式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归功于这些特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然式擒纵机构,其中根据锚式擒纵叉的臂与杆件之间的各种杠杆臂/杠杆作用的尺寸,可以非常精确地调节这种自然式擒纵机构的不同运行阶段,即第一和第二擒纵轮的触发和停止序列,第一和第二擒纵轮对摆轮板施加的冲击序列,以及第一和第二擒纵轮从第一和第二杆件被释放的速度。在限制第一和第二枢转杆件的位移的限位抵靠部是偏心件的情况下,同样允许精确调节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的运行。而且,自然式擒纵机构的运行的精细调节也可以通过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分离的事实来实现,使得第一擒纵轮的运行阶段可以独立于第二擒纵轮的运行阶段进行设置和调节,以便在必要时可以获得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的不对称运行。位于第一和第二擒纵轮的体积之外的锚式擒纵叉更容易制造并且体积更小得多,因此与放置在两个擒纵轮之间相比,它更容易被收纳在钟表机芯中。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还为制表师提供了更容易的接近路径,允许他们进行更方便的测量和调节。此外,在第一和第二擒纵轮均一体制成并且均包括单层级齿部的情况下,这些第一和第二擒纵轮不是在两个不同的分级层次上起作用,因此它们体积更小并且更容易加工。另外,避免了在使用两个叠加的擒纵轮时用于将驱动冲击传递到摆轮板的齿的必要分度/定位。实际上,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擒纵轮的单个齿部的分度(indexing)——其既确保了这两个驱动轮的彼此啮合,又确保了驱动冲击传递到摆轮板——源自于该齿部的特定形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更清楚地显现,该示例是结合附图仅以纯粹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的方式给出的,在附图中:
-图1是处于其休止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的顶视图,在该休止位置第二擒纵轮支靠在第二杆件上;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处于以下位置的顶视图:其中,摆轮销接触叉头的第二角部,这将引起第二擒纵轮从其与第二杆件的接合中开始释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处于以下位置的顶视图:其中,摆轮板驱动锚式擒纵叉和这些杆件,这通过使第二擒纵轮从其与第二杆件的接合中释放而导致第一次落下的开始;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处于以下位置的顶视图:其中,第一擒纵轮支靠在第一冲击叉瓦上并开始向摆轮板提供冲击,这标志着第一次落下的结束;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处于以下位置的顶视图:其中,第一擒纵轮将冲击传递给摆轮板,同时第二杆件抵靠在第二限位抵靠部上;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处于以下位置的顶视图:其中,第一擒纵轮完成向摆轮板施加冲击,这标志着第二次落下的开始,同时第二杆件支靠在第二限位抵靠部上;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处于以下位置的顶视图:其中,第一擒纵轮支靠在第一杆件上,这标志着第二次落下的结束,同时摆轮板自由地结束其半周期;
-图8的顶视图示意性示出了这样的情形:其中,用以将这些杆件连接到锚式擒纵叉的臂的枢轴接头均由接合在叉头中的凸起部形成;
-图9的顶视图示意性示出了这样的情形:其中,这些杆件借助于柔性叶片连接到锚式擒纵叉的臂;
-图10的顶视图示意性示出了这样的情形:其中,用以将这些杆件连接到锚式擒纵叉的臂的枢轴接头均由2齿条型传动系部分形成;
-图11的顶视图示意性示出了第一和第二限位抵靠部为偏心件的情形;
-图12的顶视图示意性示出了这些杆件承载止动叉瓦的情形;
-图13是示出了以下情形的底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杆件的自由端具有凹部,通过将第一擒纵轮或第二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一个齿压靠在这些凹部上,这些凹部允许这些第一和第二杆件履行限位抵靠功能;
-图14是示出了以下情形的底视图:其中,第一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齿数等于10,并且第二擒纵轮的冲击和休止齿部的齿数等于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源自于以下的总体发明构思:即,为自然式擒纵机构——也称为切向冲击擒纵机构——的锚式擒纵叉的至少其中一个臂设置杆件,所述杆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并经由至少一个枢轴接头连接到锚式擒纵叉的所述臂。归功于该特征,通过调节锚式擒纵叉的所述臂与连接到该臂的杆件之间的杠杆臂/杠杆作用,可以非常精细地调节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的不同运行阶段。而且,由于第一和第二擒纵轮仅在单个层级上起作用,因此它们更薄,并因而体积更小且更容易进行机加工。此外,它们的冲击齿的分度源于它们的齿部的特定形状,而不是源于两个叠加的擒纵轮的繁琐组装。
总体上用总附图标记1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在图1中被示出处于其休止位置。该自然式擒纵机构1被布置成由秒轮2驱动,根据一个优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秒轮2与固定地安装在第一擒纵轮10的轴线6上的小齿轮4啮合。该第一擒纵轮10又经由第一驱动齿部12与绕轴线18枢转的第二擒纵轮16的第二驱动齿部14啮合。
自然式擒纵机构1还包括摆轮机构20,该摆轮机构20包括摆轮22,摆轮板26在该摆轮22的轴线24上被调节。该摆轮板26承载摆轮销28以及第一和第二冲击叉瓦30和32,下面将描述它们各自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还包括围绕擒纵叉轴36枢转的锚式擒纵叉34。该锚式擒纵叉34包括擒纵叉主体38,该擒纵叉主体38承载由第一角部42a和第二角部42b形成的叉头40以及叉头钉44。该叉头钉44与摆轮板26配合,以防止叉头40在通常称为附加圆弧的时段——在此期间摆轮板26接近其称为升角的中间休止位置——之外的意外位移。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观察图1可以看出的,擒纵叉主体38包括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它们优选地但以非限制性方式对称地布置在叉头40的两侧。围绕各自的枢转轴线50和52枢转的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经由枢轴接头53连接到擒纵叉主体38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在本发明的这种简化实施例中,第一杆件48a制成一体件,并且其几何形状在自然式擒纵机构1的一个操作循环期间履行第一止动叉瓦的功能以暂时锁定第一擒纵轮10,并且第二杆件48b的几何形状在自然式擒纵机构1的同一操作循环期间履行第二止动叉瓦的功能以暂时锁定第二擒纵轮1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分别承载凸块54、56,这些凸块分别伸入形成在擒纵叉主体38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中的长圆形开口58、60内。当然,凸块54和56可以由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承载,并且长圆形开口58、60可以形成在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中。因此,通过将凸块54、56接合在长圆形开口58、60中,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能够相对于擒纵叉主体38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枢转。
根据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长圆形开口58、60可以用叉头72代替,设置在面向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的端部处的凸起部73接合在这些叉头72中。
根据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借助于柔性叶片74连接到擒纵叉主体38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此实施例允许将擒纵叉主体38与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制成一体。
根据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用以将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连接到擒纵叉主体38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的枢轴接头53均由两个传动系部分形成,每个传动系部分构成一个齿条75。最后,自然式擒纵机构1包括桩钉类型的第一限位抵靠部62和第二限位抵靠部64,其限制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的枢转位移。
在附图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的该实施例中,假设为自然式擒纵机构1提供其运行所需的能量的秒轮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秒轮2因此趋向于使小齿轮4和小齿轮4被固定在其轴线6上的第一擒纵轮1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使第二擒纵轮1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的一个操作循环包括两个半周期(alternation),在这两个半周期期间,摆轮板26将相继从第一极限位置经过中间休止位置来到第二极限位置,然后从其第二极限位置再次经过中间休止位置来到其第一极限位置。因此,在一个循环开始时(见图1),摆轮板26通过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朝向其中间休止位置旋转,同时第二擒纵轮16支靠在第二杆件48b上。
在图2中所示的摆轮板26的位移的给定时刻,摆轮板26到达一个位置,在该位置,摆轮板26通过其摆轮销28抵靠在叉头40的第二角部42b上,并开始使锚式擒纵叉34沿逆时针方向枢转。锚式擒纵叉34沿逆时针方向的枢转具有开始将第二擒纵轮16从其与第二杆件48b的接合中释放的效果,这将允许秒轮2经由第一擒纵轮10沿顺时针方向驱动第二擒纵轮16。
在图3中,自然式擒纵机构1处于这样的位置,其中,摆轮板26驱动锚式擒纵叉34,这会通过将第二擒纵轮16从其与第二杆件48b的接合中释放而引起第一次落下的开始。“落下(drop)”是指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的这样的运行时段:即,在此期间,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不与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中的任一者接触,也不与第一冲击叉瓦30和第二冲击叉瓦32中的任一者接触。
应理解的是,在第一擒纵轮10驱动第二擒纵轮16顺时针枢转的同时,第一擒纵轮10也开始经由驱动第一冲击叉瓦30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的一个齿66向摆轮板26提供驱动冲击(见图4)。这种驱动冲击被称为直接的和切向的,因为它由第一擒纵轮10直接提供给摆轮板26,并且齿66的路径与摆轮板26的第一冲击叉瓦30的路径相切,这允许几乎点状的接触并且没有摩擦。还应注意,第一擒纵轮10的齿66与摆轮板26的第一冲击叉瓦30的接触标志着第一次落下的结束。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处于以下位置的顶视图:在该位置,第一擒纵轮10向摆轮板26施加冲击,而第二杆件48b围绕其枢转轴线52枢转并支靠在第二限位抵靠部64上。该运动由锚式擒纵叉34控制,由摆轮销28驱动的锚式擒纵叉34围绕其擒纵叉轴36沿逆时针方向枢转。
在图6中,第一擒纵轮10完成向摆轮板26施加冲击,这标志着第二次落下的开始。实际上可以看出,第一擒纵轮10的齿66将不再与摆轮板26的第一冲击叉瓦30接触。此外,第二杆件48b支靠在第二限位抵靠部64上。
最后,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处于其另一休止位置的顶视图,在该位置,第一擒纵轮10支靠在第一杆件48a上,这标志着第二次落下的结束,而摆轮板26通过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自由地结束其半周期。其中摆轮板26将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下一个半周期以相反的顺序对称地再现了与图2至7中所示的功能相同的功能。
图8示意性示出了这样的情形:其中,用以将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连接到锚式擒纵叉34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的枢轴接头53均由接合到叉头72中的凸起部73形成。
图9示意性示出了这样的情形:其中,用以将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连接到锚式擒纵叉34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的枢轴接头53均由柔性叶片74形成。
图11示意性示出了第一限位抵靠部62和第二限位抵靠部64是偏心件76的情形。第一和第二限位抵靠部也可以在固定元件如钟表机芯的底板或桥夹板中加工而成。
图12示意性示出了这样的情形:其中,用于在第一半周期期间暂时锁定第二擒纵轮16的第二止动叉瓦78附接在第二杆件48b上,并且用于在第二半周期期间暂时锁定第一擒纵轮10的第一止动叉瓦80附接在第一杆件48a上。这些第一止动叉瓦80和第二止动叉瓦78例如由红宝石制成。
图13以底视图示出了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的自由端具有凹部82的情形,通过分别使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70支靠在这些凹部82上,这些凹部82履行限位抵靠部62、64的功能。因此,此实施例允许省去限位抵靠部62、64,同时保持与上文结合图1和7描述的运行模式相似的运行模式。实际上,例如当第二擒纵轮1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其冲击和休止齿部70的齿之一支靠在第二杆件48b的凹部82上时,该第二擒纵轮16将倾向于通过拉动来引起第二杆件48b围绕其枢转轴线52沿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然而,尽管没有限位抵靠部62并因此不能对抗第一杆件48a的枢转,但是通过将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70的齿之一压靠在形成于该第二杆件48b的自由端处的凹部82上,可以防止第二杆件48b枢转。这种支靠可以对抗拉力。当锚式擒纵叉34沿顺时针方向枢转时,第二杆件48b脱离其锁定位置,这具有使该第二杆件48b沿逆时针方向枢转的效果,同时第一杆件48a也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并接近第一擒纵轮10。应注意,绕它们各自的枢转轴线50、52枢转的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经由枢轴接头53连接到擒纵叉主体38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在所示示例中,该枢轴接头53由凸块55形成,凸块55由擒纵叉主体38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承载,并伸入形成在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中的相应的圆形开口57中。
图14示出了这样的情形:其中,第一擒纵轮10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的齿数等于10,并且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70的齿数等于3。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的此特定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保持不变:围绕它们各自的枢转轴线50、52枢转的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经由枢轴接头53连接到擒纵叉主体38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在所示示例中,该枢轴接头53由凸块55形成,凸块55由擒纵叉主体38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承载,并伸入形成在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中的相应的圆形开口57中。
不言而喻,本发明不限于刚才描述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各种改型和简单变型。特别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已结合其臂46a、46b连接有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的锚式擒纵叉34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但在本发明的一个简化实施例中,非常可行的是,可以考虑仅设置一个可枢转地连接到锚式擒纵叉的臂之一的杆件,另一杆件与锚式擒纵叉34的第二臂一体制成。还应注意,可以在秒轮2与第一擒纵轮10之间设置减速运动件。第一擒纵轮10包括第一驱动齿部12,第一擒纵轮10通过该第一驱动齿部12与第二擒纵轮16的第二驱动齿部14啮合。而且,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各自包括它们用以向摆轮板26提供直接的切向的驱动冲击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70。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中的每一者的驱动装置12、14以及冲击和休止齿部68、70在单个平面中或在两个平行的平面中延伸。优选地,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均一体制成。第一擒纵轮10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的齿数可以不同于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70的齿数。该数目可以介于3与14之间,例如等于10。在一个特定示例中,第一擒纵轮10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的齿数等于10,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70的齿数等于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类型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的钟表机芯。
附图标记
1.自然式擒纵机构
2.秒轮
4.小齿轮
6.轴线
10.第一擒纵轮
12.第一驱动齿部
14.第二驱动齿部
16.第二擒纵轮
18.轴线
20.摆轮机构
22.摆轮
24.轴线
26.摆轮板
28.摆轮销
30.第一冲击叉瓦
32.第二冲击叉瓦
34.锚式擒纵叉
36.擒纵叉轴
38.擒纵叉主体
40.叉头
42a.第一角部
42b.第二角部
44.叉头钉
46a.第一臂
46b.第二臂
48a.第一杆件
48b.第二杆件
50.枢转轴线
52.枢转轴线
53.枢轴接头
54.凸块
55.凸块
56.凸块
57.圆形开口
58.长圆形开口
60.长圆形开口
62.第一限位抵靠部
64.第二限位抵靠部
66.齿
68.冲击和休止齿部
70.冲击和休止齿部
72.叉头
73.凸起部
74.柔性叶片
75.齿条
76.偏心件
78.第二止动叉瓦
80.第一止动叉瓦
82.凹部
Claims (25)
1.一种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该自然式擒纵机构(1)执行一系列操作循环,每个操作循环均包括摆轮机构(20)的第一半周期和第二半周期,所述摆轮机构(20)包括摆轮(22),摆轮板(26)在所述摆轮(22)的轴线(24)上被调节,该自然式擒纵机构(1)包括布置成由秒轮(2)驱动的第一擒纵轮(10),该第一擒纵轮(10)进而驱动第二擒纵轮(16),所述摆轮板(26)承载摆轮销(28),该摆轮板(26)通过所述摆轮销(28)引起锚式擒纵叉(34)在所述第一半周期和第二半周期均枢转,围绕枢转轴线(50)枢转的第一杆件(48a)经由至少一个枢轴接头(53)连接到所述锚式擒纵叉(34)的第一臂(46a),所述锚式擒纵叉(34)包括延伸出第二杆件(48b)的第二臂(46b),所述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布置成在一个操作循环的第二半周期和第一半周期期间分别暂时锁定所述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所述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的枢转位移受到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绕各自的枢转轴线(50,52)枢转,并且经由至少一个枢轴接头(53)分别连接到所述锚式擒纵叉(34)的第一臂(46a)和第二臂(46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枢轴接头(53)由伸入长圆形开口(58,60)中的凸块(54,56)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枢轴接头(53)由接合在叉头(72)中的凸起部(73)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枢轴接头(53)由柔性叶片(74)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枢轴接头(53)由两个传动系部分形成,每个传动系部分均构成齿条(7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的枢转位移由第一限位抵靠部(62)和第二限位抵靠部(64)限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抵靠部(62)和第二限位抵靠部(64)是桩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抵靠部(62)和第二限位抵靠部(64)是在所述钟表机芯的固定元件中加工而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抵靠部(62)和第二限位抵靠部(64)是偏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48a)是一体制成的,并且具有在所述第二半周期期间履行第一止动叉瓦的功能以暂时锁定所述第一擒纵轮(10)的几何形状,所述第二杆件(48b)是一体制成的,并且具有在所述第一半周期期间履行第二止动叉瓦的功能以暂时锁定所述第二擒纵轮(16)的几何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48a)包括附接成在所述第二半周期期间暂时锁定所述第一擒纵轮(10)的第一止动叉瓦(80),并且所述第二杆件(48b)包括附接成在所述第一半周期期间暂时锁定所述第二擒纵轮(16)的第二止动叉瓦(78)。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轮板(26)承载第一冲击叉瓦(30)和第二冲击叉瓦(32),所述摆轮板(26)通过所述第一冲击叉瓦和第二冲击叉瓦分别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擒纵轮(10)和所述第二擒纵轮(16)的直接的切向驱动冲击。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擒纵轮(10)包括第一驱动齿部(12),所述第一擒纵轮(10)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齿部(12)与所述第二擒纵轮(16)的第二驱动齿部(14)啮合,并且所述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各自包括冲击和休止齿部(68,70),所述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通过所述冲击和休止齿部向所述摆轮板(26)提供直接的切向驱动冲击,所述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中的每一者的驱动齿部(12,14)与冲击和休止齿部(68,70)在单个平面中或两个平行平面中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均制成一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擒纵轮(10)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的齿数不同于所述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70)的齿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70)的齿数介于3与14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擒纵轮(10)和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70)的齿数等于10。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擒纵轮(10)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的齿数等于3,并且所述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70)的齿数等于10。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擒纵轮(10)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的齿数等于10,并且所述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70)的齿数等于3。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的自由端具有凹部(82),通过将所述第一擒纵轮(10)或第二擒纵轮(16)的冲击和休止齿部(68,70)的一个齿压靠在所述凹部(82)上,所述凹部(82)允许限制所述第一杆件(48a)和第二杆件(48b)的枢转位移。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式擒纵叉(34)包括由第一角部(42a)和第二角部(42b)形成的叉头(40),所述摆轮板(26)通过其摆轮销(28)在所述第一半周期期间抵靠在所述叉头(40)的所述第二角部(42b)上并引起所述锚式擒纵叉(34)沿第一方向枢转,并在所述第二半周期期间抵靠在所述第一角部(42a)上并引起所述锚式擒纵叉(34)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枢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头(40)承载叉头钉(44),所述叉头钉(44)与所述摆轮板(26)配合,以防止所述叉头(40)在称为附加圆弧的时段期间发生意外位移。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其特征在于,该自然式擒纵机构(1)包括布置成设置在所述秒轮(2)与所述第一擒纵轮(10)之间的减速运动件。
25.一种钟表机芯,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然式擒纵机构(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21180088.3 | 2021-06-17 | ||
EP21180088.3A EP4105731B1 (fr) | 2021-06-17 | 2021-06-17 | Échappement naturel pour mouvement d'horlogerie et mouvement d'horlogerie comprenant un tel échappeme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94716A CN115494716A (zh) | 2022-12-20 |
CN115494716B true CN115494716B (zh) | 2023-10-10 |
Family
ID=7652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04550.7A Active CN115494716B (zh) | 2021-06-17 | 2022-03-21 | 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和包括这种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17771B2 (zh) |
EP (1) | EP4105731B1 (zh) |
JP (1) | JP7386907B2 (zh) |
CN (1) | CN115494716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458503A1 (de) * | 1974-12-11 | 1976-06-16 | Graesslin Feinwerktech | Hemmung, insbesondere fuer zeitlaufwerke |
CH701921A2 (fr) * | 2009-10-09 | 2011-04-15 | Telos Watch Sa | Echappement à ancre et pièce d'horlogerie comportant un tel échappement. |
CN104898397A (zh) * | 2014-03-06 | 2015-09-09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CN104898396A (zh) * | 2014-03-06 | 2015-09-09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CN108572538A (zh) * | 2017-03-13 | 2018-09-25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CH714200A1 (fr) * | 2017-09-29 | 2019-03-29 | Louis Vuitton Malletier Sa | Dispositif d'échappement pour mouvement de montre mécanique comportant un échappement avec deux mobiles d'échappe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04582A (en) * | 1970-10-15 | 1972-12-05 | Timex Corp | Indexing mechanism for horological instrument |
CH599585B5 (zh) * | 1975-08-05 | 1978-05-31 | Ebauchesfabrik Eta Ag | |
EP1221637B1 (fr) | 2001-01-09 | 2008-03-12 | Ulysse Nardin S.A. | Echappement pour garde-temps |
DE60314156T2 (de) * | 2003-12-04 | 2008-01-24 | Montres Breguet S.A. | Chronometerhemmung für Armbanduhren |
EP1967919B1 (fr) * | 2007-03-09 | 2009-06-03 |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 Echappement à impulsions tangentielles |
DE602007004447D1 (de) | 2007-04-18 | 2010-03-11 | Eta Sa Mft Horlogere Suisse | Ankerhemmung für Uhren |
EP2487546B1 (fr) | 2011-02-11 | 2021-06-30 | Montres Journe S.A. | Echappement bi-axial à haute performance, soit EBHP |
-
2021
- 2021-06-17 EP EP21180088.3A patent/EP4105731B1/fr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1-27 US US17/585,839 patent/US12117771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2-07 JP JP2022016847A patent/JP7386907B2/ja active Active
- 2022-03-21 CN CN202210304550.7A patent/CN1154947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458503A1 (de) * | 1974-12-11 | 1976-06-16 | Graesslin Feinwerktech | Hemmung, insbesondere fuer zeitlaufwerke |
CH701921A2 (fr) * | 2009-10-09 | 2011-04-15 | Telos Watch Sa | Echappement à ancre et pièce d'horlogerie comportant un tel échappement. |
CN104898397A (zh) * | 2014-03-06 | 2015-09-09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CN104898396A (zh) * | 2014-03-06 | 2015-09-09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CN108572538A (zh) * | 2017-03-13 | 2018-09-25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CH714200A1 (fr) * | 2017-09-29 | 2019-03-29 | Louis Vuitton Malletier Sa | Dispositif d'échappement pour mouvement de montre mécanique comportant un échappement avec deux mobiles d'échappemen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94716A (zh) | 2022-12-20 |
EP4105731B1 (fr) | 2024-01-03 |
US20220404771A1 (en) | 2022-12-22 |
EP4105731A1 (fr) | 2022-12-21 |
JP7386907B2 (ja) | 2023-11-27 |
JP2023001000A (ja) | 2023-01-04 |
US12117771B2 (en) | 2024-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42378B2 (en) | Detent escapement for timepiece | |
CN102971678B (zh) | 用于齿轮的制动装置 | |
US8556499B2 (en) | Anti-trip device for an escape mechanism | |
TW201234145A (en) | Synchronous escapement for a timepiece mechanism | |
CN116300366A (zh) | 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和包括这种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 |
CN115494716B (zh) | 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和包括这种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 |
CN108572537B (zh) |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
CN112368648B (zh) | 具有锁定锚固件的擒纵机构和具有该擒纵机构的钟表 | |
CN114995084B (zh) | 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和包括这种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 |
JP2019203894A (ja) | 時計のための自動始動するかつ安定化させた戻止脱進機 | |
CN116256959B (zh) | 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和包括这种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 |
JP7428695B2 (ja) | 計時器のための自由ダイレクト脱進機構 | |
CN114995085B (zh) | 用于钟表机芯的自然式擒纵机构和包括这种擒纵机构的钟表机芯 | |
CN113608424B (zh) | 用于钟表的天文钟擒纵机构 | |
JP7441835B2 (ja) | 脱進機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測定装置 | |
US20230106693A1 (en) | Mechanical regulator for horology comprising a semi-detached self-starting escapement with low lift angle | |
Colpo et al. | Immobilizing device for a toothed wheel | |
CN113267984A (zh) | 擒纵调速器、钟表用机芯和钟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93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