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485152B -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 Google Patents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5152B
CN115485152B CN202180032568.XA CN202180032568A CN115485152B CN 115485152 B CN115485152 B CN 115485152B CN 202180032568 A CN202180032568 A CN 202180032568A CN 115485152 B CN115485152 B CN 1154851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tread
less
pneumatic radial
passeng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25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85152A (zh
Inventor
富崎由佳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85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5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85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5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60C1/0016Compositions of th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41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 B60C11/005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with cap and bas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void or net-to-gross ratios of the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3/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 B60C3/04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dimensions of the section, e.g. low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08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d rubber
    • B60C2011/0016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08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d rubber
    • B60C2011/0016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 B60C2011/0025Modulus or tan del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5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7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6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兼具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本发明是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设置有胎体和胎面;胎面被组装在标准轮辋中;当内压为标准内压时,轮胎的截面宽度Wt(mm)和外径Dt(mm)满足1963.4≤(Dt2×π/4)/Wt≤2827.4;胎面在胎面行驶面上包括至少一个沿胎面周向延伸的主沟;并且胎面行驶面中陆海比大于55%且小于85%;在频率10Hz、初始应变2%和动态应变率1%下测定时,形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的损耗角正切(tanδ)使得|20℃tanδ-50℃tanδ|至少为0.01且小于0.15,|5℃tanδ-20℃tanδ|大于0.15且小于0.70。

Description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特别是一种兼具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的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乘用车的重量和速度的增加,经常使用子午线轮胎(下文中也简称为“轮胎”)作为乘用车用充气轮胎。
该子午线轮胎通常具备以环状横跨一对胎圈部的具有径向排列帘线的胎体和设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考虑燃油效率和行驶时车内舒适性而将子午线轮胎成型。
对于这种子午线轮胎,从最近的环境问题和安全措施出发,越来越需要在配备轮胎的乘用车中兼顾舒适的乘坐性和稳定的操纵性能(操控稳定性)。
因此,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对构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的组成(例如,专利文献1和2)和胎面花纹(例如,专利文献3和4)进行了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2-229285A
专利文献2:JP2013-107989A
专利文献3:JP2014-177238A
专利文献4:JP2015-147543A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传统技术在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方面均不够充分。特别需要兼具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下的操控稳定性的子午线轮胎。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兼具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下的操控稳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下述发明来解决,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1)所述的发明是:
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所述充气子午线轮胎包含胎体和胎面,所述胎体具有径向排列帘线并以环状横跨一对胎圈部,而所述胎面设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其中,
当所述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且内压为标准内压,轮胎的截面宽度为Wt(mm)且外径为Dt(mm)时,所述胎面满足1963.4≤(Dt2×π/4)/Wt≤2827,并且
在胎面行驶面上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胎面周向延伸的主沟,
所述胎面行驶面中陆海比大于55%且小于85%;并且
对于在频率10Hz、初始应变2%且动态应变率1%的条件下测定的形成所述胎面的橡胶组合物的损耗角正切(tanδ),
|20℃tanδ-50℃tanδ|为0.01以上且小于0.15,并且
|5℃tanδ-20℃tanδ|大于0.1且小于0.70。
(2)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20℃tanδ-50℃tanδ|大于0.08且小于0.12。
(3)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或(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5℃tanδ-20℃tanδ|大于0.30且小于0.40。
(4)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在轮胎轴向上被三个以上主沟和一对接地端划分为四个以上区域,并且
在所述四个以上区域的每一个中,轮胎周向上每单位长度的平均胎面面积之差为15%以下。
(5)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由跨着穿过胎面花纹的轴心的中心线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分为中央陆部区域和两个胎肩陆部区域,
所述胎肩主沟的沟宽大于4mm且小于20mm,且沟宽中心位于从胎面接地端起接地宽度的25%宽度位置的中央侧;并且
所述中央陆部面积占轮胎接地面积的整个陆部面积的40%以上。
(6)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由构成所述胎面行驶面的冠部橡胶层和位于所述冠部橡胶层内部的基底橡胶层组成,
所述冠部橡胶层的硬度高于所述基底橡胶层的硬度,且JIS A硬度大于45且小于75。
(7)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形成所述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含有35质量%以上的二烯类橡胶作为橡胶成分;并且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橡胶成分,含有35质量份以上的BET比表面积大于140m2/g且小于250m2/g的二氧化硅。
(8)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中央陆部区域设置有在横跨陆部的方向上延伸的横沟和/或横向刀槽花纹。
(9)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当所述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且内压为250kPa时,所述轮胎的外径为Dt(mm)且轮胎的截面高度为Ht(mm)时,(Dt-2×Ht)为470(mm)以上。
(10)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扁平比为40%以上。
(11)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0)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扁平比为45%以上。
(12)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6)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扁平比为47.5%以上。
(13)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扁平比为50%以上。
(14)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在沿所述胎面的周向延伸的所述主沟的最大深度的80%深度处的沟宽L80与所述主沟在接地面的沟宽L0的比值(L80/L0)为0.3至0.7。
(15)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由跨着穿过胎面花纹的轴心的中心线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划分为中央陆部区域和两个胎肩陆部区域,并且具有沿所述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横沟,并且所述多个横沟的总体积为所述胎面的体积2.0%至5.0%。
(16)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5)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横沟中的至少一个是沟宽/沟深为0.50至0.80的横沟。
(17)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当所述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且内压为250kPa,所述轮胎外径为Dt(mm)时,Dt小于685(mm)。
(18)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截面宽度Wt(mm)小于205mm。
(19)所述的发明是:
根据(18)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截面宽度Wt(mm)小于200mm。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兼具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方式具体描述本发明。
[1]本发明的轮胎的特征
首先,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特征。
本发明人认为,胎面的形状和橡胶的物性既关系到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也关系到高速行驶下的操控稳定性,它们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进行了各种实验和研究,发现为解决上述问题,胎面需要具有下文所示的形状和橡胶物性,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首先,关于胎面的形状,发现当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且内压为标准内压时,当轮胎的截面宽度为Wt(mm)且外径为Dt(mm)时,需满足1963.4≤(Dt2×π/4)/Wt≤2827.4,需在胎面行驶面上具有至少一个沿胎面周向延伸的主沟,且需经成型而使胎面行驶面的陆海比大于55%且小于85%。
其次,关于胎面的橡胶物性,对于在频率10Hz、初始应变2%、动态应变率1%的条件下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需要|20℃tanδ-50℃tanδ|为0.01以上且小于0.15,并且|5℃tanδ-℃tanδ|大于0.15且小于0.70,并且发现需要使用经配制而表现出这种橡胶物性的橡胶组合物。
如上所述,由于胎面具有适当的形状和橡胶物性,因此可以提供兼具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下的操纵稳定性的轮胎。
即,通过将胎面形成为上述形状,能够确保充分的轮胎接地面积。另一方面,由于胎面具有如上所述的橡胶物性,因此能够适当地维持胎面橡胶的硬度,能够充分抑制行驶时的胎面形状的变化。在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中,协同发挥出基于胎面形状的效果和基于胎面橡胶的物性的效果,使得即使在高速行驶时或在低温下也可以保持优化的胎面接地形状,并且可以同时实现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
[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方式具体描述本发明。
1.胎面形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是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首先具有以环状横跨一对胎圈部的径向排列帘线的胎体,以及设置在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乘用车轮胎是指安装在四轮行驶的车辆上且最大负载能力为1000kg以下的轮胎。在此,最大负载能力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各标准为每种轮胎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例如,在JATMA标准(日本汽车轮胎协会标准)的情况下,它是基于负载指数(LI)的最大负载能力;在TRA(Tire and Rim Association,Inc.(轮胎和轮辋协会))的情况下,它是“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各种冷膨胀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中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它是“INFLATION PRESSURE(膨胀压力)”。
当轮胎的截面宽度为Wt(mm)、外径为Dt(mm)时,当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内压为标准内压时,满足1963.4≤(Dt2×π/4)/Wt≤2827.4。
上式表明,相对于轮胎的截面宽度Wt,从横向观察的轮胎面积[(Dt/2)2×π)=(Dt2×π/4)]比传统轮胎更大。通过满足公式指定的数值范围,轮胎滚动时的惯性矩变大,可以提高操控稳定性。
在上面的描述中,“标准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标准在内的标准系统中为每个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在JATMA(日本汽车轮胎协会标准)的情况下,它是在“JATMAYEARBOOK(JATMA年鉴)”中描述的可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在“ETRTO(The European Tire andRim Technical Organization(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的情况下,它是“STANDARDSMANUAL(标准手册)”中描述的“Measuring Rim(测定轮辋)”。在TRA(Tire and RimAssociation,Inc.(轮胎和轮辋协会))的情况下,是“YEAR BOOK(年鉴)”中描述的“DesignRim(设计轮辋)”。如果轮胎不是标准中规定的,则是指可组装并能保持内压的轮辋,即轮辋与轮胎之间不发生漏气、轮辋直径最小、然后轮辋宽度最窄的轮辋。
“标准内压”是标准为每个轮胎规定的气压。在JATMA的情况下,它是最大气压;在TRA的情况下,它是“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膨胀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表中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它是“INFLATIONPRESSURE(膨胀压力)”。
轮胎的外径Dt是将轮胎组装到标准轮辋上、内压为250kPa(乘用车轮胎的标准内压)且未施加载荷的状态下的轮胎外径。轮胎的截面宽度Wt(mm)是指在将轮胎组装到标准轮辋上、内压为250kPa(乘用车轮胎的标准内压)且未施加载荷的状态下,从包括轮胎侧面的所有图案、字母等的胎侧之间的直线距离(轮胎的总宽度)中减去轮胎侧面的花纹、文字等而得的轮胎宽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行驶面具有至少一个沿胎面的周向延伸的主沟(周向主沟)。
通过在胎面行驶面上设置这样的周向主沟,能够在充分确保轮胎的接地面积的同时确保稳定的行驶品质。
在上述说明中,“胎面行驶面”是指轮胎在组装到标准轮辋上、施加标准内压且轮胎在标准负载的负载下滚动时,与路面接触的轮胎的外周面。“标准负载”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各标准为每种轮胎规定的负载,指轮胎上所能负载的最大质量。在JATMA的情况下,它是最大负载能力;在TRA的情况下,它是表“TIRE LOAD LIMITS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膨胀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中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它是“LOAD CAPACITY(负载能力)”。
“周向主沟”是指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积为10mm2以上的沟。形成在胎面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周向主沟称为胎冠主沟,形成在胎面宽度方向端部的周向主沟称为胎肩主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成型为使得胎面行驶面的陆海比大于55%且小于85%。“陆海比”是胎面行驶面上的陆部面积(接地部的总表面积)与海部面积(整个沟底面的面积)之比。
通过设置上述周向主沟并将胎面行驶面上的陆海比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以确保充分的轮胎接地面积并确保稳定的乘坐舒适性。
2.胎面橡胶组合物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胎面由橡胶组合物形成,所述橡胶组合物以如下方式混配而得:对于在频率10Hz、初始应变2%、动态应变率1%的条件下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20℃tanδ-50℃tanδ|为0.01以上且小于0.15,并且|5℃tanδ-20℃tanδ|大于0.15且小于0.70。
在上文中,tanδ是例如在5℃、20℃、50℃时,使用GABO制造的“Iplexer(注册商标)”粘弹性测定装置,在频率10Hz、初始应变2%、动态应变率1%的条件下测定的损耗角正切。
上述|20℃tanδ-50℃tanδ|更优选大于0.08且小于0.12,并且|5℃tanδ-20℃tanδ|更优选大于0.30且小于40。
通过使用具有上述形状和橡胶特性的胎面的轮胎,可以优化在低温下或在高速行驶时的轮胎的胎面接地形状,并且能够以高水平实现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
3.胎面的优选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更优选胎面以如下的方式形成。
(1)首先,胎面在轮胎轴向上由三个以上主沟和一对接地端划分为四个以上区域,在四个以上区域的各区域中,轮胎周向上的每单位长度(10cm)的平均胎面面积的差优选为15%以下。结果,可以使胎面的接地面与路面更充分地接触,从而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三个以上主沟将胎面沿轮胎轴向划分为四个以上区域。由于该区域是沿轮胎轴向划分的区域,因此各区域沿周向形成。
然后,着眼于在某一个周向上形成的区域,从某个位置测定轮胎周向上单位长度(10cm)的平均胎面面积,然后从另一个位置测定轮胎周向上单位长度(10cm)的平均胎面面积,比较两者的测定结果,两者之差设为15%以下。无论测定的位置如何,上述内容均成立,并且无论测定的位置如何,每单位长度的平均胎面面积之差为15%以下。
不仅在一个周向区域中,而且在四个以上区域的每个区域中均与上述相同。
(2)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被跨着胎面花纹在轮胎轴向上的中心(即穿过胎面花纹的轮胎轴向中心的中心线)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延伸胎肩主沟划分为中央陆部区域和两个胎肩陆部区域。优选胎肩主沟的沟宽大于4mm且小于20mm,并且位于从胎面接地端起接地宽度的25%宽度位置的中央侧,并且中央陆部面积占轮胎接地面积的整个陆部面积的40%以上。结果,可以使胎面的接地面与路面更充分地接触,从而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下的操控稳定性。
在此,“接地端”是指“胎面接地宽度”中轮胎轴向的外端,而“胎面接地宽度”是指当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并填充“标准内压”、并将轮胎以垂直姿势静止放置在平板上、并施加与“标准负载”对应的负载时,与平板的接触面上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大直线距离。
(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由构成胎面行驶面的冠部橡胶层和位于冠部橡胶层内侧的基底橡胶层组成,且冠部橡胶层的硬度优选高于基底橡胶层的硬度,优选JIS A硬度大于45且小于75。
这样,当胎面形成为冠部橡胶层和基底橡胶层的两层结构、冠部橡胶层的硬度高于基底橡胶层的硬度、冠部橡胶层的JIS A硬度大于45且小于75时,硬的冠部橡胶层可以保证高速时的稳定性,同时软的基底橡胶层吸收冲击力。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
(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在胎面的中央陆部区域设置有沿与陆部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横沟和/或横向刀槽花纹。
通过提供这样的横沟和/或横向刀槽花纹,能够保持胎面中央陆部区域的耐磨性并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行驶过程中乘坐舒适性的稳定性,轮胎的外径Dt(mm)和轮胎截面高度Ht(mm)(胎圈底面到胎面顶面的距离,为轮胎外径与标称轮辋直径之差的1/2)的轮胎在内压为250kPa且无负载的状态下,优选满足(Dt-2×Ht)为450(mm)以上、更优选为47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80(mm)以上。另一方面,考虑到胎面部的变形,优选小于560(mm),更优选小于530(mm),甚至更优选小于510(mm)。
考虑到轮胎的耐久性,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扁平比优选为40%以上。
上述扁平比(%)可使用内压为250kPa时轮胎的截面高度Ht(mm)和截面宽度Wt(mm)由下式获得。
(Ht/Wt)×100(%)
扁平比更优选为4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7.5%以上。此外,更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52.5%以上,最优选为55%以上。
此外,在主沟的接地面积中,主沟的最大深度的80%深度处的沟宽L80与主沟的沟宽L0的比值(L80/L0)优选为0.3至0.7。其结果是,能够在胎面部的陆部底面抑制整个陆部的移动,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的稳定性。该比值更优选为0.35至0.65,进一步优选为0.40至0.60,特别优选为0.45至0.55。
上述L0和L80分别是指在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内压为250kPa、无负载的状态下的轮胎的胎面周向主沟的胎面表面上的沟边缘之间的直线距离(L0),以及主沟深度的80%处的沟壁之间的最小距离(L80)。简而言之,可以通过将沿径向切出的、宽度为2cm至4cm的胎圈部分按照轮辋宽度置于按压状态而获得。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被夹着穿过胎面花纹的轮胎轴向中央部的中心线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划分为中央陆部区域和两个胎肩陆部区域,且具有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横沟。多个横沟的总体积优选为胎面体积的2.0%至5.0%。结果,能够抑制胎面部的移动并实现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更优选为2.2%至4.0%,进一步优选为2.5%至3.5%,特别优选为2.7%至3.0%。
上述横沟的体积是指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内压为250kPa且处于无负载状态的轮胎中由连接横沟端部和沟壁的表面组成的体积的总体积。简单来说,可以在将沿径向切出的、宽度为2cm至4cm的胎圈部分按照轮辋宽度按压的状态下,通过计算每个横沟的体积并乘以沟的数量来获得。此外,可以通过从上述部分中计算不包括横沟的胎面部的面积并乘以外径来计算胎面部的体积,然后得到该计算结果与横沟的体积的差值。
从抑制胎面的偏磨损和提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这些横沟中的至少一个的沟宽比(Gw/Gd)、即沟宽Gw与沟深Gd之比为0.50至0.80。该比值更优选为0.53至0.77,进一步优选为0.55至0.75,特别优选为0.60至0.70。
上述横沟的沟宽和沟深分别是指在内压为250kPa、无负载的状态下的轮胎中,连接横沟的胎面端并垂直于沟方向的直线的最大长度、以及横沟的最大深度。简单来说,可以通过将沿径向切出的、宽度为2cm至4cm的胎圈部分按照轮辋宽度置于按压状态而计算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中,当轮胎组装进标准轮辋并且内压为250kPa时,具体的外径Dt(mm)例如优选为515mm以上。更优选为558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85mm以上,特别优选为658mm以上,最优选为673mm以上。另一方面,优选小于843mm,更优选小于725mm,进一步优选小于707mm,特别优选小于685mm,最优选小于675mm。
具体的截面宽度Wt(mm)例如优选为115mm以上,更优选为13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m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70mm以上,甚至更优选为185mm以上,最优选为193mm以上。另一方面,优选小于305mm,更优选小于245mm,进一步优选小于210mm,特别优选小于205mm,最优选小于200mm。
具体的截面高度Ht(mm)例如优选为37mm以上,更优选为87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mm以上。另一方面,优选小于180mm,更优选小于112mm,甚至更优选小于101mm。
4.胎面橡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橡胶中,胎面是使用橡胶组合物形成的,该橡胶组合物经混配而使得对于在频率10Hz、初始应变2%和动态应变率1%的条件下测定的形成胎面的橡胶组合物的损耗角正切(tanδ)而言,|20℃tanδ-50℃tanδ|为0.01以上且小于0.15,并且|5℃tanδ-20℃tanδ|大于0.15且小于0.70。
(1)胎面橡胶组合物
具有这种橡胶性能的橡胶组合物可以由下述橡胶成分和其他混配材料获得。特别是,通过调整橡胶成分的种类和用量、二氧化硅的种类和用量、炭黑的种类和用量、增塑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硫磺的用量,可以容易地实现所需的橡胶物性。
(A)橡胶成分
作为橡胶成分,优选含有35质量%以上的二烯类橡胶。二烯橡胶的具体实例包括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系橡胶、丁二烯橡胶(BR)、苯乙烯丁二烯苯橡胶(S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氯丁橡胶(CR)、丁基橡胶(IIR)和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SIBR)。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B)异戊二烯系橡胶
当橡胶组合物含有异戊二烯类橡胶时,异戊二烯类橡胶在100质量%的橡胶成分中的含量(总含量)例如为大于5质量%且小于100质量%。异戊二烯类橡胶的实例包括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重整NR、改性NR和改性IR。
作为NR,例如可以使用轮胎工业中常见的SIR20、RSS#3、TSR20等。IR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轮胎工业中常用的IR2200等。重整NR包括脱蛋白天然橡胶(DPNR)、高纯度天然橡胶(UPNR)等。改性天然橡胶包括环氧化天然橡胶(ENR)、氢化天然橡胶(HNR)、接枝天然橡胶等。改性IR包括环氧化异戊二烯橡胶、氢化异戊二烯橡胶、接枝异戊二烯橡胶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B)SBR
当橡胶组合物含有SBR时,SBR在100质量%的橡胶成分中的含量例如为大于5质量%且小于100质量%。SBR的重均分子量例如为大于100000且小于2000000。SBR中的苯乙烯量例如为大于5质量%且小于50质量%。SBR的乙烯基量(1,2-键合丁二烯单元量)例如为大于5质量%且小于70质量%。
SBR的结构鉴定(苯乙烯量和乙烯基量的测定)例如可以使用JEOL Ltd.(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造的JNM-ECA系列装置来进行。
SBR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乳液聚合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E-SBR)和溶液聚合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SBR)等。SBR可以是未改性SBR,也可以是改性SBR。
改性SBR可以是任何具有与填料如二氧化硅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SBR。其实例包括:
末端改性SBR(在末端具有上述官能团的末端改性SBR),其中SBR的至少一个末端被具有上述官能团的化合物(改性剂)改性;
主链上具有上述官能团的主链改性SBR;
在主链和末端具有上述官能团的主链末端改性SBR(例如,在主链上具有上述官能团并且具有至少一个被上述改性剂改性的末端的主链末端改性SBR;以及
被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个环氧基团的多官能化合物改性(偶联)而引入了环氧基团或羟基的末端改性SBR。
上述官能团的实例包括氨基、酰胺基、甲硅烷基、烷氧基甲硅烷基、异氰酸酯基、亚氨基、咪唑基、脲基、醚基、羰基、氧羰基、巯基、硫基、二硫基、磺酰基、亚磺酰基、硫代羰基、铵基、酰亚胺基、肼基、偶氮基、重氮基、羧基、腈基、吡啶基、烷氧基、羟基、氧基和环氧基。此外,这些官能团可以具有取代基。
此外,作为改性SBR,例如,可以使用由下式表示的化合物(改性剂)改性的SBR。
[化学式1]
式中,R1、R2和R3相同或不同,并且代表烷基、烷氧基、甲硅烷氧基、缩醛基、羧基(-COOH)、巯基(-SH)或它们的衍生物。R4和R5相同或不同,代表氢原子或烷基。R4和R5可以与氮原子结合形成环结构。n表示整数。
作为由上式表示的化合物(改性剂)改性的改性SBR,可以使用如下SBR:其中溶液聚合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SBR)的聚合末端(活性末端)被上式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JP-A-2010-111753中描述的改性SBR)改性。
作为R1、R2和R3,烷氧基是合适的(优选具有1至8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更优选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作为R4和R5,烷基(优选具有1至3个碳原子的烷基)是合适的。n优选为1至5,更优选为2至4,甚至更优选为3。此外,当R4与R5与氮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环状结构时,优选为4至8元环。烷氧基还包括环烷氧基(环己氧基等)和芳氧基(苯氧基、苄氧基等)。
上述改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2-二甲基氨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氨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3-二甲基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二乙基氨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二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二乙基氨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二乙基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作为改性SBR,也可以使用以下的化合物(改性剂)改性的改性SBR。改性剂的实例包括:
多元醇的多缩水甘油醚,例如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乙烷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
具有2个以上酚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多缩水甘油醚,例如二缩水甘油化双酚A;
多环氧化合物,例如1,4-二缩水甘油基苯、1,3,5-三缩水甘油基苯、多环氧化液态聚丁二烯;
含环氧基的叔胺,例如4,4'-二缩水甘油基-二苯基甲胺和4,4'-二缩水甘油基-二苄基甲胺;
二缩水甘油基氨基化合物,例如二缩水甘油基苯胺、N,N'-二缩水甘油基-4-缩水甘油氧基苯胺、二缩水甘油基邻甲苯胺、四缩水甘油基亚甲氧基二苯胺、四缩水甘油基氨基二苯甲烷、四缩水甘油基-对苯二胺、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和四缩水甘油基-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
含氨基的酰氯,例如双-(1-甲基丙基)氨基甲酸酯氯化物、4-吗啉甲酰氯、1-吡咯烷甲酰氯、N,N-二甲基脲酰氯、N,N-二乙基脲酰氯;
含环氧基的硅烷化合物,例如1,3-双-(缩水甘油氧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五甲基二硅氧烷;
含有硫化物基团的硅烷化合物,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硫化物、(三甲基甲硅烷基)[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硫化物、(三甲基甲硅烷基)[3-(三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硫化物、(三甲基甲硅烷基)[3-(三丁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硫化物、(三甲基甲硅烷基)[3-(甲基二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硫化物、(三甲基甲硅烷基)[3-(甲基二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硫化物、(三甲基甲硅烷基)[3-(甲基二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硫化物和(三甲基甲硅烷基)[3-(甲基二丁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硫化物;
N-取代的氮丙啶化合物,例如乙撑亚胺和丙撑亚胺;
烷氧基硅烷,例如甲基三乙氧基硅烷、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
具有氨基和/或被取代的氨基的(硫代)二苯甲酮化合物,例如4-N,N-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4-N,N-二叔丁基氨基二苯甲酮、4-N,N-二苯氨基二苯甲酮、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4,4'-双(二苯基氨基)二苯甲酮、和N,N,N',N'-双-(四乙基氨基)二苯甲酮;
具有氨基和/或被取代的氨基的苯甲醛化合物,例如4-N,N-二甲基氨基苯甲醛、4-N,N-二苯基氨基苯甲醛、4-N,N-二乙烯基氨基苯甲醛;
N-取代的吡咯烷酮,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吡咯烷酮、N-苯基-2-吡咯烷酮、N-叔丁基-2-吡咯烷酮和N-甲基-5-甲基-2-吡咯烷酮;
N-取代的哌啶酮,例如甲基-2-哌啶酮、N-乙烯基-2-哌啶酮和N-苯基-2-哌啶酮;
N-取代的内酰胺,例如N-甲基-ε-己内酰胺、N-苯基-ε-己内酰胺、N-甲基-ω-月桂内酰胺、N-乙烯基-ω-月桂内酰胺、N-甲基-β-丙内酰胺和N-苯基-β-丙内酰胺;和
N,N-双-(2,3-环氧丙氧基)-苯胺、4,4-亚甲基-双-(N,N-缩水甘油基苯胺)、三-(2,3-环氧丙基)-1,3,5-三嗪-2,4,6-三酮、N,N-二乙基乙酰胺、N-甲基马来酰亚胺、N,N-二乙基脲、1,3-二甲基亚乙基脲、1,3-二乙烯基亚乙基脲、1,3-二乙基-2-咪唑啉酮、1-甲基-3-乙基-2-咪唑啉酮、4-N,N-二甲基氨基苯乙酮、4-N,N-二乙基氨基苯乙酮、1,3-双(二苯氨基)-2-丙酮和1,7-双(甲基乙基氨基)-4-庚酮。可通过已知的方法利用上述化合物(改性剂)进行改性。
作为SBR,例如可以使用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Ltd.)、JSR株式会社(JSR Corporation)、旭化成株式会社(Asahi Kasei Co.,Ltd.)、吉翁株式会社(Zeon Corporation)等制造并销售的SBR。SBR可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C)BR
当橡胶组合物含有BR时,BR在100质量%的橡胶成分中的含量例如为大于5质量%且小于100质量%。BR的重均分子量例如大于100000且小于2000000。BR中的乙烯基量例如为大于1质量%且小于30质量%。BR的顺式量例如为大于1质量%以下且小于98质量%。BR的反式量例如为大于1质量%且小于60质量%。
BR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顺式含量高(顺式含量为90%或更多)的BR、顺式含量低的BR、含有间规聚丁二烯晶体的BR等。BR可以是非改性BR,也可以是改性BR,改性BR的实例包括导入了上述官能团的改性BR。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顺式含量可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来测定。
作为BR,例如可以使用宇部兴产株式会社(Ube Kosan Co.,Ltd.)、JSR株式会社、旭化成株式会社(Asahi Kasei Co.,Ltd.)、日本吉翁株式会社(Nippon ZeonCorporation)的产品等。
(B)橡胶成分以外的混配材料
(A)二氧化硅
橡胶组合物优选含有二氧化硅作为填充增强剂。从获得良好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二氧化硅的BET比表面积优选大于140m2/g,更优选大于160m2/g。另一方面,从获得在高速行驶时的良好的滚动阻力的观点出发,优选小于250m2/g,更优选小于220m2/g。上述BET比表面积是根据ASTM D3037-93通过BET法测得的N2SA值。
当二氧化硅用作填充增强剂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二氧化硅的含量优选为3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2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下。
二氧化硅的实例包括干二氧化硅(无水二氧化硅)和湿二氧化硅(水合二氧化硅)。其中,优选湿二氧化硅,因为它具有大量的硅烷醇基团。
作为二氧化硅,可以使用例如德固赛(Degussa)、罗迪亚(Rhodia)、东曹二氧化硅有限公司(Tosoh Silica Co.,Ltd.)、索尔维日本有限公司(Solvay Japan Co.,Ltd.)、德山公司(Tokuyama Corporation)等的产品。
(B)硅烷偶联剂
橡胶组合物优选含有二氧化硅和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没有特别限定。硅烷偶联剂的实例包括:
硫化物类,例如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双(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四硫化物、双(4-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丁基)四硫化物、双(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双(2-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乙基)四硫化物、双(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三硫化物,双(4-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丁基)三硫化物、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硫化物、双(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二硫化物、双(4-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丁基)二硫化物、双(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硫化物、双(2-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乙基)二硫化物、双(4-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丁基)二硫化物、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酰基四硫化物、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酰基四硫化物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单硫化物;
巯基类,例如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巯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迈图(Momentive)制造的NXT、NXT-Z等;
乙烯基类,例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氨基类,例如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环氧丙氧基类,例如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硝基类,例如3-硝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硝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
氯代物类,例如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例如德固赛(Degussa)、迈图(Momentive)、信越有机硅(Shinetsu Silicone Co.,Ltd.)、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Tokyo Chemical IndustryCo.,Ltd.)、Azumax Co.,Ltd.、Toray Dow Corning Co.,Ltd.等制造的产品。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例如为大于3质量份且小于25质量份。
(C)炭黑
橡胶组合物优选包含炭黑。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炭黑的含量例如为1质量份以上且200质量份以下。
作为炭黑,没有特别限定,其实例包括:炉黑(炉炭黑),例如SAF、ISAF、HAF、MAF、FEF、SRF、GPF、APF、FF、CF、SCF和ECF;乙炔黑(乙炔炭黑);热黑(热法炭黑),例如FT、MT;以及槽黑(槽法炭黑),例如EPC、MPC、CC。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炭黑的氮吸附比表面积(N2SA)例如大于30m2/g且小于250m2/g。被炭黑吸附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量例如为大于50ml/100g且小于250ml/100g。炭黑的氮吸附比表面积根据ASTM D4820-93测定,并且根据ASTM D2414-93测定吸附的DBP量。
对具体的炭黑没有特别限定,其实例包括N134、N110、N220、N234、N219、N339、N330、N326、N351、N550和N762。市售产品包括例如Asahi Carbon Co.,Ltd.、Cabot JapanCo.,Ltd.、Tokai Carbon Co.,Ltd.、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itsubishi ChemicalCorporation)、Lion Corporation、Shin Nikka Carbon Co.,Ltd.、Columbia Carbon Co.,Ltd.的产品。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D)聚合物成分
橡胶组合物可以包含除了橡胶成分之外的聚合物成分,例如液态聚合物或固态聚合物。
液态聚合物是在室温(25℃)下呈液态的聚合物,固态聚合物是在室温(25℃)下呈固态的聚合物。液态聚合物和固态聚合物的实例包括法呢烯类聚合物、液体二烯类聚合物、苯乙烯树脂、香豆酮-茚树脂、萜烯树脂、对叔丁基苯酚乙炔树脂、酚树脂、C5树脂、C9树脂、C5C9树脂、丙烯酸系树脂。
法呢烯类聚合物是通过将法呢烯聚合而获得的聚合物,并且具有基于法呢烯的结构单元。法呢烯包括异构体,例如α-法呢烯((3E,7E)-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和β-法尼烯(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
法呢烯类聚合物可以是法呢烯的均聚物(法呢烯均聚物)或法呢烯与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法呢烯-乙烯基单体共聚物)。
乙烯基单体的实例包括:
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例如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2,4-二异丙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5-叔丁基-2-甲基苯乙烯、乙烯基乙基苯、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萘、叔丁氧基苯乙烯、乙烯基苄基二甲胺、(4-乙烯基苄基)二甲基氨基乙醚、N,N-二甲基氨基乙基苯乙烯、N,N-二甲基氨基甲基苯乙烯、2-乙基苯乙烯、3-乙基苯乙烯、4-乙基苯乙烯、2-叔丁基苯乙烯、3-叔丁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乙烯基二甲苯、乙烯基萘、乙烯基甲苯、乙烯基吡啶、二苯基乙烯和含叔氨基的二苯基乙烯;和
共轭二烯化合物,例如丁二烯和异戊二烯。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法呢烯类聚合物,可以使用液态法呢烯类聚合物。液态法呢烯类聚合物是一种在室温(25℃)下呈液态、重均分子量(Mw)大于3000且小于300000的法呢烯类聚合物,。
法呢烯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例如高于-100℃且低于-10℃。Tg是依据JIS-K7121:1987使用TAInstruments Japan,Inc.制造的差示扫描量热计(Q200)在升温速度10℃/分钟的条件下测定的值。
法呢烯类聚合物的熔融粘度例如为大于0.1Pa·s且小于500Pa·s。熔融粘度是使用Brookfield型粘度计(BROOKFIELD ENGINEERING LABS INC.制造)在38℃下测定的值。
在法呢烯-乙烯基单体共聚物中,法呢烯与乙烯基单体的以质量计的共聚比(法呢烯/乙烯基单体)例如为40/60至90/10。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法尼烯类聚合物的含量例如为大于1.0质量份且小于50.0质量份。
作为法呢烯类聚合物,例如可以使用可乐丽公司(Kuraray Co.,Ltd.)的产品等。
液态二烯聚合物的实例包括液态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液态SBR)、液态丁二烯聚合物(液态BR)、液态异戊二烯聚合物(液态IR)、液态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液态SIR)。
液态二烯聚合物的聚苯乙烯当量的重均分子量(Mw)(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例如为大于1.0×103且小于2.0×105。在本说明书中,液态二烯聚合物的Mw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值。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液态聚合物的含量(液态法呢烯类聚合物、液态二烯类聚合物等的总含量)例如为大于1质量份且小于100质量份。
香豆酮-茚树脂是含有香豆酮和茚作为构成树脂骨架(主链)的单体成分的树脂。骨架中所含的除香豆酮和茚以外的单体成分的实例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茚和乙烯基甲苯。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香豆酮-茚树脂的含量例如为大于1.0质量份且小于50.0质量份。
香豆酮-茚树脂的羟值(OH值)例如为大于15mgKOH/g且小于150mgKOH/g。OH值是当1g树脂乙酰化时,中和与羟基键合的乙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量,其以毫克表示。它是通过电位滴定法(JIS K0070:1992)测定的。
香豆酮-茚树脂的软化点例如为高于30℃且低于160℃。软化点是采用环-球式软化点测定仪测定达到JIS K6220-1:2001所规定的软化点时球落下的温度。
苯乙烯树脂是一种以苯乙烯单体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其实例包括将作为主要成分(50质量%以上)的苯乙烯单体聚合而获得的聚合物。具体而言,它包括通过将苯乙烯单体(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苯基苯乙烯、邻氯苯乙烯、间氯苯乙烯、对氯苯乙烯等)单独聚合而得的均聚物、由两种以上苯乙烯单体共聚得到的共聚物、此外还有由苯乙烯单体和其他可以与苯乙烯单体共聚的单体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
其他单体的实例包括:丙烯腈类,例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酯;不饱和羧酸,例如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不饱和羧酸酯,例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烯类,例如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烯烃类,例如1-丁烯、1-戊烯;α,β-不饱和羧酸,例如马来酸酐及其酸酐。
萜烯树脂的实例包括聚萜烯、萜烯酚和芳香族改性萜烯树脂。聚萜烯是通过将萜烯化合物聚合而获得的树脂及其氢化产物。萜烯化合物是具有(C5H8)n组成的烃或其含氧衍生物,其是以分类为单萜(C10H16)、倍半萜(C15H24)、二萜烯(C20H32)等的萜烯为基本骨架的化合物。其实例包括α-蒎烯、β-蒎烯、二戊烯、柠檬烯、月桂烯、别罗勒烯(アロオシメン)、欧西烯(オシメン)、二萜烯(α-フェランドレン)、α-萜品烯、γ-萜品烯、萜品烯、1,8-桉叶素(シネオール)、1,4-桉叶素、α-萜品醇、β-萜品醇和γ-萜品醇。
聚萜烯的实例包括萜烯树脂,例如由上述萜烯化合物制成的α-蒎烯树脂、β-蒎烯树脂、柠檬烯树脂、二戊烯树脂和β-蒎烯/柠檬烯树脂,以及通过使萜烯树脂氢化而得到的萜烯树脂。萜烯酚的实例包括通过将上述萜类化合物和酚化合物共聚而获得的树脂、以及将上述树脂氢化而得到的树脂。具体而言,可举出将上述萜烯化合物、酚化合物和福尔马林缩合而成的树脂。酚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苯酚、双酚A、甲酚和二甲酚。
芳香族改性萜烯树脂的实例包括通过用芳香族化合物对萜烯树脂进行改性而获得的树脂,以及通过对上述树脂进行氢化而获得的树脂。上述芳香族化合物只要是具有芳香环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其实例包括:酚化合物,例如苯酚、烷基苯酚、烷氧基苯酚和含不饱和烃基的苯酚;萘酚化合物,例如萘酚、烷基萘酚、烷氧基萘酚、含不饱和烃基的萘酚;苯乙烯衍生物,例如苯乙烯、烷基苯乙烯、烷氧基苯乙烯、含不饱和烃基的苯乙烯;香豆酮和茚。
丙烯酸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不含溶剂的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不含溶剂的丙烯酸系树脂,通过高温连续聚合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合物)(高温连续块聚合法:美国专利4414370号、JP 84-6207A、JP 93-58805A、JP 89-313522A、美国专利5010166号、东亚合成研究年报(Toa Synthetic Research AnnualReport)TREND 2000第3号第42-45页等中描述的方法等)而尽量不使用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有机溶剂等作为辅助原料。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系是指甲基丙烯酸系和丙烯酸系。
构成丙烯酸系树脂的单体成分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如(甲基)丙烯酸酯(烷基酯、芳基酯、芳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
另外,作为构成丙烯酸系树脂的单体成分,可以将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乙烯基萘、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萘等与(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一起使用。
丙烯酸系树脂可以是仅由(甲基)丙烯酸系成分构成的树脂,也可以是还具有(甲基)丙烯酸系成分以外的成分的树脂。此外,丙烯酸系树脂可以具有羟基、羧基、硅烷醇基等。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固态聚合物的含量(固态香豆酮-茚树脂等的总含量)例如为大于1.0质量份且小于100.0质量份。
液态聚合物、固态聚合物等的聚合物成分的实例包括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Maruzen Petrochemical Co.,Ltd.)、住友电木株式会社(Sumitomo Bakelite Co.,Ltd.)、安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Yasuhara Chemical Co.,Ltd.)、东曹株式会社(Toso Co.,Ltd.)、Rutgers Chemicals Co.,Ltd.、巴斯夫(BASF Co.,Ltd.)、亚利桑那化学公司(Arizona Chemical Co.,Ltd.)、日涂化学株式会社(Nitto Chemical Co.,Ltd.)、日本触媒株式会社(Nippon Catalyst Co.,Ltd.)、JX Energy Co.,Ltd.、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Arakawa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田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Taoka ChemicalIndustry Co.,Ltd.)等的产品。
(E)油
橡胶组合物可以含有油。油的含量例如为大于1.0质量份且小于100.0质量份。油的含量还包括橡胶(涂油橡胶)中所含的油量。
油的实例包括加工油、植物油脂及其混合物。作为加工油,例如可以使用石蜡加工油、芳香族类加工油、环烷加工油等。植物油脂的实例包括蓖麻油、棉籽油、芝麻油、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椰子油、花生油、松香、松油、松焦油、妥尔油、玉米油、米油、贝尼花油、芝麻油、橄榄油、葵花油、棕榈仁油、山茶油、荷荷巴油、澳洲坚果油和桐油。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可以使用的油的实例包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Idemitsu Kosan Co.,Ltd.)、三共油化工业株式会社(Sankyo Yuka Kogyo Co.,Ltd.)、日本能源株式会社(Japan EnergyCo.,Ltd.)、Orisoi Co.,Ltd.、H&R Co.,Ltd.、丰国制油株式会社(Toyokuni Seiyu Co.,Ltd.)、昭和壳牌石油(Showa Shell Sekiyu Co.,Ltd.)和富士兴产株式会社(Fuji KosanCo.,Ltd.)的产品。
(F)低温增塑剂
橡胶组合物可以含有低温增塑剂。低温增塑剂的实例包含液体组分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三(2乙基己基)磷酸酯(TOP)和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OS)。当包含低温增塑剂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的含量例如为大于1质量份且小于60质量份。
(G)蜡
橡胶组合物优选含有蜡。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蜡的含量例如为大于0.5质量份且小于20质量份。
对蜡没有特别限定,其实例包括:石油蜡,例如石蜡、微晶蜡;天然蜡,例如植物蜡、动物蜡;以及合成蜡,例如乙烯和丙烯等的聚合物。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蜡,可以使用例如大内新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Ouchi Shinko KagakuKogyoCo.,Ltd.)、日本精蜡株式会社(Nippon Seiro Co.,Ltd.)、精工化学株式会社(SeikoKagaku Co.,Ltd.)的产品。
(H)抗老化剂
橡胶组合物优选含有抗老化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抗老化剂的含量例如为大于1质量份且小于10质量份。
抗老化剂的实例包括:萘胺类抗老化剂,例如苯基-α-萘胺;二苯胺类抗老化剂,例如辛基化二苯胺、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对苯二胺类抗老化剂,例如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N,N'-二-2-萘基-对苯二胺;喹啉类抗老化剂,例如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的聚合物;单酚类抗老化剂,例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苯乙烯化苯酚;双酚类抗老化剂、三酚类抗老化剂、多酚类抗老化剂,例如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抗老化剂,可以使用例如精工化学株式会社(Seiko Chemical Co.,Ltd.)、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Ltd.)、大内新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OuchiShinko Kagaku Kogyo Co.,Ltd.)、Flexis Co.,Ltd.等的产品。
(I)硬脂酸
橡胶组合物可以含有硬脂酸。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硬脂酸的含量例如为大于0.5质量份且小于10.0质量份。
作为硬脂酸,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硬脂酸,例如,日油株式会社(NOFCorporation)、日油株式会社(NOF Corporation)、花王株式会社(Kao Corporation)、富士胶片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Fuji film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千叶脂肪酸株式会社(Chiba Fatty Acid Co.,Ltd.)等的产品。
(J)氧化锌
橡胶组合物可以含有氧化锌。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锌的含量例如大于0.5质量份且小于10质量份。作为氧化锌,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氧化锌,例如,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Mitsui Metal Mining Co.,Ltd.)、东邦锌业株式会社(Toho Zinc Co.,Ltd.)、白水科技株式会社(Hakusui Tech Co.,Ltd.)、正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Shodo ChemicalIndustry Co.,Ltd.)、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Sakai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等的产品。
(K)交联剂和硫化促进剂
橡胶组合物优选含有硫等交联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交联剂的含量例如为大于0.1质量份且小于10.0质量份。
硫的实例包括橡胶工业中常用的粉状硫、沉淀硫、胶体硫、不溶性硫、高分散性硫和可溶性硫。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硫,可以使用例如鹤见化学工业株式会社(Tsurumi Chemical IndustryCo.,Ltd.)、轻井泽硫磺株式会社(Karuizawa Sulfur Co.,Ltd.)、四国化学株式会社(Shikoku Chemicals Corporation)、Flexis Co.,Ltd.、日本关良工业株式会社(NipponKanryo KogyoCo.,Ltd.)、细井化学工业株式会社(Hosoi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等的产品。
除硫以外的交联剂的实例包括:田岡化学株式会社(Taoka Chemical IndustryCo.,Ltd.)制造的Tackilol V200、Flexis制造的DURALINK HTS(1,6-六亚甲基二硫代硫酸钠二水合物)、朗盛(Lanxess)制造的KA9188(1,6-双(N,N'-二苄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二硫代)己烷);和有机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二异丙苯。
橡胶组合物优选含有硫化促进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成分,硫化促进剂的含量例如为大于0.3质量份且小于10.0质量份。
硫化促进剂的实例包括:
噻唑类硫化促进剂,例如2-巯基苯并噻唑、二-2-苯并噻唑基二硫化物和N-环己基-2-苯并噻唑基亚磺酰胺;
秋兰姆类硫化促进剂,例如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二硫化四苄基秋兰姆(TBzTD)、二硫化四(2-乙基己基)秋兰姆(TOT-N);
亚磺酰胺类硫化促进剂,例如N-环己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N-叔丁基-2-苯并噻唑基亚磺酰胺、N-氧乙烯-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N-氧乙烯-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和N,N'-二异丙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和
胍类硫化促进剂,如二苯基胍、二邻三胍和二邻甲苯胍(オルトトリルビグアニジン)。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L)其他
除了上述成分,橡胶组合物还可以含有轮胎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例如有机过氧化物、碳酸钙、滑石、氧化铝、粘土、氢氧化铝、云母、石墨等填料。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这些添加剂的含量例如为大于0.1质量份且小于200质量份。
(2)胎面橡胶组合物的制造
橡胶组合物通过一般方法制造,例如包括将橡胶成分与填料如二氧化硅或炭黑混炼的基炼步骤和将在基炼工序中得到的混炼物与交联剂混炼的终炼步骤的制造方法。
混炼可以使用班伯里密炼机、混炼机、开式辊等公知的(密闭)混炼机来进行。
基炼步骤的混炼温度例如为高于50℃且低于200℃,混炼时间例如为大于30秒且小于30分钟。在基炼过程中,除上述成分外,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添加和混炼橡胶工业中常用的混配剂,例如油、硬脂酸、氧化锌等软化剂、抗老化剂、蜡、硫化促进剂等。
在终炼步骤中,将在基炼步骤中获得的混炼物和交联剂混炼。终炼步骤的混炼温度例如为室温以上且低于80℃,混炼时间例如为大于1分钟且小于15分钟。在终炼步骤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添加和混炼硫化促进剂、氧化锌等。
5.轮胎制造
本发明的轮胎由使用终炼工序中得到的未硫化橡胶组合物通过通常的方法而制造。即,将未硫化橡胶组合物按照胎面的各轮胎构件的形状挤出,并在轮胎成型机上通过常规方法与其他轮胎构件一起成型以制造未硫化轮胎。
具体而言,将内衬层(作为确保轮胎气密性的构件)、胎体(作为承受轮胎承受的负载、冲击和充气压力的构件)、带束层(作为强力收紧胎体以增加胎面的刚度的构件)卷绕在成型鼓上,并将胎体的两端固定于两侧边缘,配置胎圈部(作为用于将轮胎固定于轮辋的构件),并成型为环状。然后将胎面粘贴在外周的中央,并将胎侧部分(保护胎体和承受弯曲的构件)粘贴在径向外侧以制造未硫化轮胎。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设置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大于55°且小于75°的角度延伸的倾斜带束层作为带束层。作为结果,确保了轮胎的耐久性,同时能够充分保持胎面的刚性。
然后,将制造的未硫化轮胎在硫化机中加热和压制以得到轮胎。可以通过应用已知的硫化方法来进行硫化步骤。硫化温度例如为高于120℃且低于200℃,硫化时间例如为大于5分钟且小于15分钟。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1]实验1
首先,制造具有不同陆海比和胎面橡胶物性的轮胎,并将制造的轮胎安装在乘用车上。然后进行了行驶实验,评价了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
1.胎面用橡胶组合物的制造
首先,制造胎面用橡胶组合物。
(1)混配材料
首先,准备如下所示的各混配材料。
(a)橡胶成分
(A)NR:TSR20
(B-1)SBR1:旭化成株式会社(Asahi Kasei Corporation)制造的T3830(S-SBR,充油产品)
(B-2)SBR2:JSR株式会社(JSR Corporation)制造的SBR1723(E-SBR)
(B-3)SBR3:日本吉翁株式会社(Nippon Zeon Co.,Ltd.)制造的Nipol NS522(充油产品)
(B-4)SBR4:陶氏化学(Dow Chemical Co.,Ltd.)制造的SLR6430(S-SBR,充油产品)。
(B-5)SBR5:Synthos制造的SYNTION 3041(充油产品)
(B-6)SBR6:根据下一段落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改性SBR(苯乙烯用量:25质量%,乙烯基键合量:60质量%,Mw:400000)
(B-7)SBR7:旭化成株式会社(Asahi Kasei Corporation)制造的T4850
(C-1)BR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Ube Kosan Co.,Ltd.)制造的BR150
(C-2)BR2:宇部兴产株式会社(Ube Kosan Co.,Ltd.)制造的BR360
(C-3)BR3:宇部兴产株式会社(Ube Kosan Co.,Ltd.)制造的BR730
SBR6是按照如下所示的程序制造的。首先,将环己烷、四氢呋喃、苯乙烯和1,3-丁二烯装入氮气置换后的高压釜反应器中。在将反应器内容物的温度调节至20℃后,加入正丁基锂以引发聚合。聚合在绝热条件下进行,最高温度达到85℃。当聚合转化率达到99%时,加入1,3-丁二烯,然后再聚合5分钟。然后,添加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进行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加入2,6-二叔丁基-对甲酚。然后,通过汽提除去溶剂并通过调节至110℃的热辊干燥以获得SBR6。
(b)橡胶成分以外的混配材料
(A-1)二氧化硅1:罗迪亚(Rhodia)制造的ZEOSIL 1115MP(BET比表面积:115m2/g)
(A-2)二氧化硅2:德固赛(Degussa)制造的Ultrasil VN3(BET比表面积:167m2/g)
(B-1)硅烷偶联剂1:德固赛(Degussa)制造的Si266(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硫化物)
(B-2)硅烷偶联剂2:迈图(Momentive)制造的NXT(3-辛酰基硫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C)炭黑: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钻石黑N220
(D)油:日本能源株式会社(Japan Energy Co.,Ltd.)制造的ProcessX-140
(E)树脂:安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Yasuhara Chemical Co.,Ltd.)制造的YSPolystar U130(萜烯酚树脂)
(F)蜡:日本精蜡株式会社(Nippon Seiro Co.,Ltd.)制造的Ozoace0355
(G)抗老化剂:大内新兴化学株式会社(Ouchi Shinko Kagaku Co.,Ltd.)制造的Nocrack 6C(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
(H)硬脂酸:日油株式会社(NOF CORPORATION)制造的硬脂酸“TSUBAKI”
(I)氧化锌:三井矿业株式会社(Mitsui Mining&Smelting Co.,Ltd.)制造的两种氧化锌
(J)交联剂和硫化促进剂硫:
硫:鹤见化学工业株式会社(Tsurumi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的硫磺粉
硫化促进剂1:大内新兴化学株式会社(Ouchi Shinko Kagaku Co.,Ltd.)制造的Noxeller NS/CZ(N-叔丁基-2-苯并噻唑基硫磺酰胺/N-环己基-2-苯并噻唑基硫磺酰胺)
硫化促进剂2:大内新兴化学株式会社(Ouchi Shinko Kagaku Co.,Ltd.)制造的Noxeller DPG(1,3-二苯基胍)
(2)橡胶组合物的制造
按照表1所示配方,使用班伯里密炼机在150℃的条件下将除硫磺和硫化促进剂以外的材料混炼5分钟,得到混炼物。各混配量为质量份。
[表1]
2.轮胎制造
接着,在得到的胎面用橡胶组合物中添加硫磺和硫化促进剂,使用开式辊在80℃的条件下混炼5分钟,得到未硫化橡胶组合物。将得到的未硫化橡胶组合物以具有表2和表3中所示的各个陆海比的方式成型为胎面,然后与其他轮胎构件粘合在一起以形成未硫化轮胎。将形成的未硫化轮胎在170℃下压制10分钟,然后进行硫化以制造测试轮胎(尺寸:175/80R16 91S,截面宽度Wt:175mm,外径Dt:689mm,(Dt2×π/4)/Wt=2130.5)。周向主沟的数量设定为四个。
3.性能评价测试
(1)胎面的物性
从各测试轮胎的胎面部的橡胶层内侧以轮胎周向为长边的方式采集长20mm、宽4mm、厚1mm的粘弹性测定样品。使用GABO制造的“Iplexer(注册商标)”,在频率10Hz、初始应变2%、动态应变率1%的条件下,分别测定5℃、20℃或50℃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结果如表1所示。样品的厚度方向为轮胎径向,各测定结果为从具有相同组成的每个样品中测定的值的平均值。
(2)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评价测试
每个测试轮胎安装在车辆(日本产FF车,排量2000cc)的所有车轮上,在5℃的环境中以40km/h的速度在干沥青面的测试路线上行驶。由驾驶员对此时的乘坐舒适性进行感官评价。评价方面,计算了10位驾驶员五级评价的总和(从1分到5分,分数越高越好),利用以下公式进行指数化来进行评价。数字越高,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越好。
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测试轮胎的总评价值)/(比较例1的总评价值)]×100
(3)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评价试验
将每个测试轮胎安装到车辆(日本产FF车,排量2000cc)的所有车轮上,车辆以80km/h的速度在干沥青面测试路线上进绕圈,测定单圈时间用于评价。基于与另外制备的参比轮胎的单圈时间之差,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指数化来评价。数值越大,操控特性越好,操控稳定性越好。
操控稳定性=[(测试轮胎的单圈时间-参比轮胎的单圈时间)/(比较例1的单圈时间-参比轮胎的单圈时间)]×100
(4)评价结果
表2和表3示出了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温时的操控稳定性评价试验的结果。然后,根据两者的指数之和进行综合评价。
[表2-1]
[表2-2]
[表3]
从表2和表3可知,当陆海比大于55%且小于85%、并且当在胎面橡胶组合物中|20℃tanδ-50℃tanδ|为0.01以上且小于0.15并且|5℃tanδ-20℃tanδ|大于0.15且小于0.70时,无论是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还是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都超过指数100,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可以提供兼具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的轮胎。当|20℃tanδ-50℃tanδ|大于0.08且小于0.12、并且|5℃tanδ-20℃tanδ|大于0.30且小于0.40时,表明可以提供更加兼具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的轮胎。
[2]实验2
1.实验方法
除了周向主沟的数量设置为1、2、3、4个,以及将由周向主沟划分的区域的轮胎周向的每单位长度的接地面积的平均值(平均胎面面积)的差值改变为表4所示的值之外,按与实验1相同的方式制造并评价了轮胎。胎面橡胶使用配方2的橡胶组合物,陆海比固定为80%。
2.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示于表4。在本实验中,以实施例16的轮胎的结果作为参照(评价值:100)进行评价;不同于其中评价的结果是以比较例1的轮胎的结果作为参照进行评价的实验1。
[表4]
由表4可知,如果周向主沟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则可以实现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此外,当数量为3个以上且平均胎面面积之差为15%以下时,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
[3]实验3
1.实验方法
接下来,除了周向主沟设置为4条(2条中央主沟和2条胎肩主沟),将胎肩主沟的沟宽、沟宽中心的位置(距胎面接地端的距离与接地宽度之比)、以及中央陆部区域占轮胎接地区域的整个陆部区域的面积比改变为表5所示之外,按照同样的方式制作轮胎并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评价。胎面橡胶使用配方5。
2.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示于表5。在本实验中,以实施例26的轮胎的结果作为参照(评价值:100)进行评价;不同于其中以比较例1的轮胎的结果作为参照进行评价的实验1。
[表5]
由表5可知,当胎肩主沟的沟宽大于4mm且小于20mm、且沟宽的中心位于从胎面接地端起接地宽度的25%宽度位置的中央侧、中央陆部面积的面积比为40%以上时,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
[4]实验4
1.实验方法
接着,如表6所示,制造具有胎面部为2层结构(其中,冠部橡胶层和基底橡胶层的配方不同)的轮胎,并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评价。周向主沟数量设为4个,陆海比设为80%。
2.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示于表6。在表6中,一并示出了橡胶硬度(JIS A硬度),其是使用从冠部橡胶层和基底橡胶层切下的硬度测定样品,按照JIS K6253在23℃下将A型硬度计从接地面侧压在样品上测得的。在本实验中,以实施例28的轮胎的结果作为参照(评价值:100)进行评价;不同于其中以比较例1的轮胎的评价结果作为参照进行评价的实验1。
[表6]
由表6可知,当胎面行驶面由冠部橡胶层和基底橡胶层组成、冠部橡胶层的硬度高于基底橡胶层的硬度、JIS A硬度大于45且小于75时,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
[5]实验5
1.实验方法
在上述实验1到4中,轮胎尺寸固定为175/80R16并进行了实验。接着,变更轮胎尺寸即改变(Dt2×π/4)/Wt,同样地进行评价。胎面橡胶使用配方2的橡胶组合物,周向主沟的数量固定为4,陆海比固定为80%,平均胎面面积之差固定为20%。此外,在各测试轮胎中,将上述(L80/L0)设为0.5,将包括沟宽/沟深为0.65的横沟在内的横沟的总体积设为胎面部的体积的3.5%。
2.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示于表7。在本实验中,以比较例8的轮胎的结果作为参照(评价值:100)进行评价;不同于其中以比较例1的轮胎的评价结果作为参照进行评价的实验1。
[表7]
由表7可知,在陆海比大于55%且小于85%、周向主沟数量为1个以上的条件下,当满足1963.4≦(Dt2×π/4)/Wt≦2827.4时,表明能够实现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此时,当(Dt-2×Ht)为470(mm)以上时,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低温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
尽管上面已经基于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与本发明相同和等同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6)

1.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所述充气子午线轮胎包含胎体和胎面,所述胎体具有径向排列帘线并以环状横跨一对胎圈部,而所述胎面设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其中,
当所述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且内压为标准内压,轮胎的截面宽度为Wt(mm)且外径为Dt(mm)时,所述胎面满足1963.4≤(Dt2×π/4)/Wt≤2827,并且
在胎面行驶面上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胎面周向延伸的主沟,
所述胎面行驶面中陆海比大于55%且小于85%,其中陆海比是胎面行驶面上的接地部的总表面积与整个沟底面的面积之比;并且
对于在频率10Hz、初始应变2%且动态应变率1%的条件下测定的形成所述胎面的橡胶组合物的损耗角正切(tanδ),
|20℃tanδ-50℃tanδ|大于0.08且小于0.12,
|5℃tanδ-20℃tanδ|大于0.30且小于0.40,并且
其中,所述胎面由跨着穿过胎面花纹的轴心的中心线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划分为中央陆部区域和两个胎肩陆部区域,并且具有沿所述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横沟,并且所述多个横沟的总体积为所述胎面的体积的2.0%至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在轮胎轴向上由三个以上主沟和一对接地端划分为四个以上区域,并且
在所述四个以上区域的每一个中,轮胎周向上每单位长度的平均胎面面积之差为1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由跨着穿过胎面花纹的轴心的中心线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分为中央陆部区域和两个胎肩陆部区域,
所述胎肩主沟的沟宽大于4mm且小于20mm,且沟宽中心位于从胎面接地端起接地宽度的25%宽度位置的中央侧;并且
所述中央陆部面积占轮胎接地面的整个陆部面积的4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由构成所述胎面行驶面的冠部橡胶层和位于所述冠部橡胶层内部的基底橡胶层组成,
所述冠部橡胶层的硬度高于所述基底橡胶层的硬度,且JIS A硬度大于45且小于7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形成所述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含有35质量%以上的二烯类橡胶作为橡胶成分;并且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橡胶成分,含有35质量份以上的BET比表面积大于140m2/g且小于250m2/g的二氧化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中央陆部区域设置有在横跨陆部的方向上延伸的横沟和/或横向刀槽花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当所述轮胎的外径为Dt(mm)且轮胎的截面高度为Ht(mm),且所述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且内压为250kPa时,(Dt-2×Ht)为470(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扁平比为4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扁平比为45%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扁平比为47.5%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扁平比为50%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在沿所述胎面的周向延伸的所述主沟的最大深度的80%深度处的沟宽L80与所述主沟在接地面的沟宽L0的比值(L80/L0)为0.3至0.7。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横沟中的至少一个是沟宽/沟深为0.50至0.80的横沟。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当所述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且内压为250kPa,所述轮胎外径为Dt(mm)时,Dt小于68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截面宽度Wt(mm)小于20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截面宽度Wt(mm)小于200mm。
CN202180032568.XA 2020-05-07 2021-04-12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Active CN1154851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2030 2020-05-07
JP2020082030A JP6804054B1 (ja) 2020-05-07 2020-05-07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PCT/JP2021/015177 WO2021225060A1 (ja) 2020-05-07 2021-04-12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5152A CN115485152A (zh) 2022-12-16
CN115485152B true CN115485152B (zh) 2025-03-18

Family

ID=73836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2568.XA Active CN115485152B (zh) 2020-05-07 2021-04-12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2179523B2 (zh)
EP (1) EP4147881A4 (zh)
JP (1) JP6804054B1 (zh)
CN (1) CN115485152B (zh)
WO (1) WO20212250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667521B2 (ja) * 2023-01-06 2025-04-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タイヤ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5259A (en) * 1990-07-16 1992-02-0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US5479977A (en) * 1992-10-30 1996-01-0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with carcass structure for increased sidewall rigid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4370A (en) 1981-01-09 1983-11-08 S. C. Johnson & Son, Inc. Process for continuous bulk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 monomers
US4529787A (en) 1982-06-15 1985-07-16 S. C. Johnson & Son, Inc. Bulk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high solids and uniform copolymers
US5010166A (en) 1987-03-05 1991-04-23 S. C. Johnson & Son, Inc.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olyol polymers and polyol polymers so produced
JPH0558805A (ja) 1991-08-28 1993-03-09 Green Cross Corp:The イソチオシアン酸アリルガス発生方法
JP2000079805A (ja) 1998-09-07 2000-03-2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20092591A1 (en) * 2001-01-17 2002-07-18 Max Cortes Tapered tire groove configuration
JP2007313522A (ja) 2006-05-23 2007-12-06 Nissan Motor Co Ltd プレス型およびプレス加工方法
JP4397954B2 (ja) * 2008-06-13 2010-01-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81362B2 (ja) 2008-11-05 2012-02-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及びタイヤ
WO2012144487A1 (ja) 2011-04-22 2012-10-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107989A (ja) 2011-11-21 2013-06-0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20329B2 (ja) 2011-04-22 2014-11-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700671A4 (en) 2011-04-22 2014-11-26 Sumitomo Rubber Ind RUBBER COMPOSITION AND AIR TIRES
EP2724871B1 (en) * 2011-06-22 2020-04-0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assenger vehicle
US20130048169A1 (en) 2011-08-30 2013-02-28 Boris Erceg Pneumatic tire with dual tread cap
JP5973942B2 (ja) 2013-03-15 2016-08-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92748B2 (ja) * 2013-04-30 2018-09-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986593B2 (ja) 2014-02-07 2016-09-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28524B2 (ja) * 2014-05-20 2016-06-0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457924B (zh) * 2014-05-30 2018-11-0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JP6258177B2 (ja) * 2014-09-25 2018-01-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タイヤ
JP6445916B2 (ja) * 2015-04-01 2018-12-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346125B2 (ja) * 2015-06-18 2018-06-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784066B2 (ja) * 2016-06-08 2020-11-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34585B1 (ja) * 2017-08-22 2018-12-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135877B2 (en) 2017-09-19 2021-10-0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JP6943107B2 (ja) * 2017-09-19 2021-09-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19093830A (ja) * 2017-11-21 2019-06-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06211B2 (ja) * 2017-12-06 2022-01-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450325B2 (ja) * 2017-12-27 2024-03-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ッド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20152B2 (ja) * 2018-02-02 2022-02-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006871A (ja) * 2018-07-11 2020-01-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5259A (en) * 1990-07-16 1992-02-0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US5479977A (en) * 1992-10-30 1996-01-0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with carcass structure for increased sidewall rigid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47881A4 (en) 2023-09-06
CN115485152A (zh) 2022-12-16
EP4147881A1 (en) 2023-03-15
JP2021176723A (ja) 2021-11-11
WO2021225060A1 (ja) 2021-11-11
JP6804054B1 (ja) 2020-12-23
US12179523B2 (en) 2024-12-31
US20230191834A1 (en)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33875B (zh) 充气轮胎
JP6699079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6157280A (zh) 充气轮胎
JP6699791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4466752B (zh) 轮胎
EP4190590A1 (en) Pneumatic tire
CN116056914A (zh) 充气轮胎
JP754049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5485152B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JP7278538B1 (ja) タイヤ
US20230415516A1 (en) Tire
EP4209360A1 (en) Pneumatic tire
EP3608127B1 (en) Pneumatic tire
CN115666967A (zh) 充气轮胎
JP7321429B1 (ja) タイヤ
JP7282320B1 (ja) タイヤ
US20230416508A1 (en) Tire
JP202307878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307876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240375443A1 (en) Pneumatic tire
EP4177070A1 (en) Pneumatic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