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3620A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73620A CN115473620A CN202211155917.XA CN202211155917A CN115473620A CN 115473620 A CN115473620 A CN 115473620A CN 202211155917 A CN202211155917 A CN 202211155917A CN 115473620 A CN115473620 A CN 1154736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 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peri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29 gener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问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其在无线复用通信中使得既可以高效使用无线通信资源又可以稳定接收性能。[解决方案]提供了该通信设备,设置有: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从多个其他通信设备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并将包括表示第一发送时段的信息的第一帧发送到前述多个设备;控制单元,基于从多个设备接收到的前述第一信息来确定前述第一发送时段;以及处理单元,生成前述第一帧。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80057236.1、申请日为2015年8月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5/071919、进入国家阶段日为2017年04月21日、发明名称为“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以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为代表的无线局域网(LAN)近年来已经广泛传播,导致传送内容的信息量和支持无线LAN产品的数量的增加。因此,为了改进整个网络的通信效率,标准IEEE 802.11仍在增强。
在作为标准IEEE 802.11的示例增强版本的802.11ac标准中,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被采用用于下行链路(DL)。MU-MIMO是一种用于允许通过空分复用在相同时间段期间发送多个信号的技术。例如,该技术可以改进频率的使用效率。
然而,不同的通信装置可以在不同的发送时间段期间发送帧。在这种情况下,复用帧的数量在接收到帧时的时间段期间波动。因此,接收复用帧的通信装置的接收功率在接收时间段期间波动。接收功率的波动可能对接收的性能有影响。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在相等发送时间段期间发送帧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适当地将填充添加到具有不同发送时间段的多个帧,从而在相等的发送时间段期间发送多个帧。
另外,专利文献2描述了一种通信方法,其中充当接入点(AP)的通信装置发送指定UL帧的发送时间段的上行链路(UL)许可信息,并且接收到UL许可信息的通信装置在指定的发送时间段发送UL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0-263490A
专利文献2:JP 2010-263493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发明,存在难以高效地使用无线通信资源的情况。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发明,无线通信资源被与数据不相关的填充消耗。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发明,AP在指定UL帧的发送时间段的时间点不知道发送UL帧的每个通信装置所期望的发送时间段,因此可能指定比期望的发送时间段更长的发送时间段。因此,存在发送UL帧的所有通信装置都将发送填充的概率。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新的和改进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其可以协调无线通信资源的高效使用与无线复用通信中的接收性能的稳定。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以及将包括指示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第一帧发送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多条第一信息确定第一发送时间段;以及处理单元,被配置为生成第一帧。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以及向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第一帧;基于多条第一信息确定第一发送时间段;以及生成第一帧。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提供了可以协调无线通信资源的高效使用与无线复用通信中的接收性能的稳定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注意,上述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与上述效果一起或代替上述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中的任何一种或可从本说明书领会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例配置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站的示意性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3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中的主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中的从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概念性地示出进行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的主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主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从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由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执行的帧交换序列的示例的示图。
图10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中的主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概念性地示出执行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的主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从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由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执行的帧交换序列的示例的示图。
图14是示出由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执行的帧交换序列的示例的示图。
图15是示出智能电话的示例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图16是示出汽车导航设备的示例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图17是示出无线接入点的示例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在该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解释。
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向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末尾附加不同的编号,以在一些情况下使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配置的多个组件互相区分。例如,根据需要区分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多个组件,诸如通信站10#1和10#2。然而,当没有必要区分基本相同的功能配置时,仅向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例如,当不是特别有必要使通信站10#1和10#2互相区分时,它们被简单地称为通信站10。
另外,将按照以下次序进行描述。
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概述
2.第一实施例(空分复用通信的示例)
3.第二实施例(分割UL帧的示例)
4.第三实施例(多播通信的示例)
5.第四实施例(频分复用通信的示例)
6.应用示例
7.结论
<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概述>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概述。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例配置的示图。
通信系统配置有多个通信装置(在下文中,也称为通信站)10。通信站10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并且利用复用进行通信。此外,通信站10作为AP或终端而操作。在下文中,作为AP操作的通信站也将被称为主站,并且作为终端操作的通信站将被称为从站。因此,在通信系统中,利用复用的一对多通信在主站和从站之间是可能的。这里,从主站到从站的通信被称为下行链路(DL),并且从从站到主站的通信被称为上行链路(UL)。
例如,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通信站10#0至10#4。作为主站的通信站10#0和作为从站的通信站10#1至10#4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并且互相之间直接发送和接收帧。例如,主站10#0是遵守IEEE802.11ac的通信站,并且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进行空分多址(SDMA)。
这里,当由多个从站分别发送的帧的发送时间段不同时,复用帧的数量通常在接收到帧的时间段期间波动。因此,接收帧的主站的接收功率在接收时间段期间急剧改变,并且接收功率的改变可能对主站的接收性能有影响。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提出一种方法,其中主站指定UL帧的发送时间段并且从站使UL帧的发送时间段与指定的发送时间段相同。然而,根据该方法,主站在UL帧的发送时间段被指定的时间点不知道发送UL帧的每个从站所期望的发送时间段,因此可能指定比期望的发送时间段更长的发送时间段。因此,存在发送UL帧的所有从站都将发送填充的概率。另一方面,当比期望的发送时间段更短的发送时间段被指定时,要发送的UL帧不符合指定的发送时间段,并且还存在从站将难以发送UL帧的概率。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可以协调无线通信资源的高效使用与无线复用通信中的接收性能的稳定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下面将描述其细节。这里,虽然在图1中描述了其中通信站10#0是主站的通信系统的示例,但是另一通信站10可以是主站,或者通信站10#0可以是与其他通信站10#1至10#4具有多个直接链路的通信站。在后一种情况下,前述UL可以用“从一个站到多个站的同时发送”代替,并且前述UL可以用“从多个站到一个站的同时发送”代替。此外,为了便于描述,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通信站10通过将对应于实施例的编号附加到其末尾来进行区分,诸如通信站10-1和通信站10-2。
<2.第一实施例(空分复用通信的示例)>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站10-1。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站10-1之中的主站基于从从站接收到的指示发送时间段的信息来确定UL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此后,从站基于允许发送时间段来发送UL帧。
<2-1.通信装置的配置>
首先,将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站10-1的配置。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站10-1的示意性功能配置的框图。
如图2所示,通信站10-1包括数据处理单元11、通信单元12和控制单元17。首先,将描述通信站10-1的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
数据处理单元11进行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处理。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基于来自更高级通信层的数据来生成帧,并将生成的帧提供给下面描述的调制/解调单元13。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根据数据生成帧(或分组),并且对生成的帧进行诸如媒体访问控制(MAC)的MAC报头的添加、错误检测码的添加等的处理。数据处理单元11还从接收到的帧中提取数据,并将提取的数据提供给更高级的通信层。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通过对接收到的帧进行MAC报头的分析、代码错误的检测和校正、重新排序处理等来获得数据。
如图2所示,通信单元12包括调制/解调单元13、信号处理单元14、信道估计单元15和无线电接口单元16。
调制/解调单元13对帧进行调制处理等。具体地,调制/解调单元13根据由控制单元17设置的编码和调制方案等对由数据处理单元11提供的帧进行编码、交错和调制,以生成符号流。此后,调制/解调单元13将生成的符号流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14。调制/解调单元13还对由信号处理单元14提供的符号流进行解调和解码等以获得帧,并将获得的帧提供给数据处理单元11或控制单元17。
信号处理单元14进行空分复用通信中所涉及的处理。具体地,信号处理单元14对由调制/解调单元13提供的符号流进行空间分离中所涉及的信号处理,并且将通过该处理获得的符号流提供给各个无线电接口单元16。信号处理单元14还对从无线电接口单元16获得的符号流进行诸如符号流分离处理等的空间处理,并且将通过该处理获得的符号流提供给调制/解调单元13。
信道估计单元15估计信道增益。具体地,信道估计单元15根据包含在从无线电接口单元16获得的符号流中的信号的前导码部分或训练信号部分来计算复杂信道增益信息。注意,计算出的复杂信道增益信息通过控制单元17而被提供给调制/解调单元13和信号处理单元14,并且被用在调制处理和空间分离处理等中。
包括天线的无线电接口单元16通过天线发送和接收信号。具体地,无线电接口单元16将包含在从信号处理单元14提供的符号流中的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对该模拟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频率上变频。此后,无线电接口单元16通过天线发送经处理的信号。无线电接口单元16还对来自天线的信号进行与对信号发送进行的处理相反的处理,诸如频率下变频、数字信号转换等,并且将通过处理获得的信号提供给信道估计单元15和信号处理单元14。
这里,从站可以不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4、信道估计单元15和两个无线电接口单元16。此外,调制/解调单元13、信号处理单元14、信道估计单元15和无线电接口单元16统称为通信单元12。
控制单元17控制通信站10-1的整体操作。具体地,例如,控制单元17在每个功能之间传递信息,设置通信参数,并且在数据处理单元11中调度帧(或分组)。
((作为主站操作的情况的功能))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通信站10-1作为主站操作的情况的功能。
(与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相关的功能)
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与利用空分复用的通信的在先通信相关的帧。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请求从站发送包括用于估计用于空分复用的天线权重的基准信号的帧的帧。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训练请求(TRQ)帧。
此外,数据处理单元11包括指示作为TRQ帧的目的地的多个从站的信息。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将指示从站的MAC地址和用于对从站进行分组的组标识符中的任意一个的信息包含在TRQ帧中。这里,组标识符被认为对于从站是已知的。
此外,数据处理单元11包括用于分离各个帧(例如,作为对TRQ帧的响应从从站发送的训练反馈(TFB)帧)的信息。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将指定用于将包含在TFB帧中的基准信号正交化的编码方法的信息包含在TRQ帧中。这里,分离TFB帧的方法不限于前述方法,并且可以使用各种通用方法。
此外,数据处理单元11从由通信单元12接收的TFB帧获取天线权重。具体地,当通信单元12接收到TFB帧时,通信单元12基于指定编码方法的信息和包含在TFB帧中的编码的基准信号来分离TFB帧。此后,数据处理单元11基于分离的TFB帧的各个基准信号来获取各个从站的天线权重。这里,所获取的天线权重由控制单元17管理。
通信单元12进行与空分复用通信的在先通信相关的帧的发送和接收。具体地,通信单元12将由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的TRQ帧发送到每个从站,并且作为对TRQ帧的响应从各个从站接收TFB帧。
(与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相关的功能)
控制单元17基于作为从多个从站获得的第一信息的指示发送时间段(在下文中也称为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在下文中也称为反向请求(RDR)信息)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这里,RDR信息指示期望在由每个从站保留的用户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时间长度。此外,用户数据可以是数据帧或管理帧。具体地,控制单元17基于包含在由通信单元12从多个从站接收到的TFB帧中的各条RDR信息所指示的发送时间段之中的比其他发送时间段更长的发送时间段(在下文中也称为Rmax)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
例如,控制单元17基于表达式Rmax+Tack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这里,Tack指示从主站到从站的触发帧的确认(在下文中也称为ACK)帧的发送时间段(在下文中也称为ACK发送时间段)。这里,各个从站中的确认帧的调制方案或调制速率被认为是相同的。
上面已经描述了控制单元17基于Rmax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的示例,但是控制单元17可以基于包含在从多个从站接收到的TFB帧中的各条RDR信息所指示的发送时间段的模式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在这种情况下,与利用基于Rmax(换句话说,取决于由RDR信息指示的发送时间段的偏差的最大值)的允许发送时间段从从站发送UL帧的情况相比,可以改进无线通信资源的使用效率。
此外,当所确定的允许发送时间段大于阈值时,控制单元17可以将允许发送时间段确定为等于或小于阈值的发送时间段。例如,当所确定的允许发送时间段Rmax+Tack超过阈值Glimit时,控制单元17将阈值Glimit确定为允许发送时间段。换句话说,控制单元17基于例如min(Glimit,Rmax+Tack)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发送时间段被减少到阈值或更小,从而可以应付甚至能够分配给从站的发送时间段由于无线通信资源的状态、主站的通信策略等而被抑制的情况。
此外,可以基于指示无线信道的空闲时间的信息或与主站的通信相关的业务量来确定阈值Glimit。例如,无线通信资源的状态可以由被确定为空闲或忙碌的主站中的载波侦听结果的时间比(在下文中也称为空闲时间比)、与连接到主站的通信站的通信量等来指示。此后,基于空闲时间比、业务量等来确定阈值Glimit,使得不为从从站的UL帧的发送分配过多资源,并且不妨碍其他通信。
此外,上面已经描述了RDR信息是指示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示例,但是RDR信息可以是使得能够计算发送时间段的信息。例如,RDR信息可以是指示要发送的数据量的信息的集合和指示调制速率的信息。此外,上面已经描述了RDR信息是指示发送时间段本身的信息的示例,但是RDR信息可以是通过将发送时间段量化到预定的粒度级而获得的信息。
(与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相关的功能)
作为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包括指示作为第一发送时间段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在下文中也称为反向许可(RDG)信息))的帧作为第一帧。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包括指示由控制单元17为每个从站确定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的RDG信息的DL帧。这里,对应的DL帧是用于从站的UL帧的发送的触发,因此在下文中也将被称为触发帧。
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将RDG信息包含在触发帧的MAC报头的持续时间/ID字段等中。这里,添加RDG信息的方法不限于此。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向触发帧添加分离的字段,并且将RDG信息包含在添加的字段中。此外,对应的触发帧在下面可被描述为数据帧。然而,对应的触发帧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诸如控制帧、管理帧等的其他帧。
通信单元12通过复用包含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帧来将对应的帧发送到多个从站。具体地,利用通过TFB帧已知的每个从站的天线权重,通信单元12对由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的并包括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各个帧进行空分复用。
((作为从站操作的情况的功能))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通信站10-1作为从站操作的情况的功能。
(与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相关的功能)
数据处理单元11作为对从主站接收到的并且与空分复用通信的在先通信相关的帧的响应而生成帧。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获取包含在从主站接收到的对应帧中的指示作为帧的目的地的从站的信息,并且确定对应的信息是否包括从站。当对应的信息包括从站作为目的地时,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包含基准信号的帧作为对对应的帧的响应。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TFB帧作为对从主站接收到TRQ帧的响应。这里,基准信号可被插入到前导码部分中。
此外,数据处理单元11基于用于分离TFB帧的信息将处理添加到基准信号。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根据包含在TRQ帧中的编码方法对包含在TFB帧中的基准信号进行编码。
此外,数据处理单元11将RDR信息包含在TFB帧中。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基于由控制单元17确定的发送时间段来生成RDR信息,并且将生成的RDR信息包含在TFB帧中。这里,RDR信息指示期望在由每个从站保留的用户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时间长度。此外,用户数据可以是数据帧或管理帧。
与主站的情况一样,通信单元12进行与空分复用通信的在先通信相关的帧的发送和接收。具体地,通信单元12从主站接收TRQ帧,并且在接收到TRQ帧之后的预定时间将由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的TFB帧发送到主站。对应的预定时间对于每个从站是相同的,并且可以是例如短帧间空间(SIFS)等。这里,主站可以通过TRQ帧等提供对应的预定时间的通知,或者对应的预定时间可以是预先存储在从站中的时间。
控制单元17确定主站被通知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具体地,控制单元17基于要发送的数据量来确定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例如,控制单元17参照发送缓冲器来计算要发送的数据量。此后,控制单元17基于计算出的数据量和调制方案来确定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
(与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相关的功能)
数据处理单元11基于允许发送时间段生成帧。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帧,使得发送时间段变成允许发送时间段。更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从主站接收到的触发帧的确认帧所连接到的UL帧,使得UL帧的发送时间段变成允许发送时间段。
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首先基于要发送的数据生成数据帧,随后生成触发帧的ACK帧。此后,数据处理单元11通过将数据帧和ACK帧连接在一起来生成UL帧。这里,UL帧中的ACK帧的位置是任意的。
另外,当UL帧的发送时间段比允许发送时间段更短时,数据处理单元11通过向UL帧添加填充来使UL帧的发送时间段与允许发送时间段相同。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所生成的UL帧的发送时间段等于或小于允许发送时间段的示例,但是在生成的UL帧的发送时间段超过允许发送时间段时,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调整UL帧。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使数据帧与UL帧分离。
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计算通过从UL帧的发送时间段减去ACK发送时间段而获得的发送时间段(在下文中也称为可用发送时间段),并且确定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段是否超过可用发送时间段。当确定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段超过可用发送时间段时,数据处理单元11利用诸如分段之类的方法来分割数据帧,使得发送时间段变得等于或短于可用发送时间段。这里,当数据帧是聚合帧时,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通过断开数据帧的一些子帧来改变数据帧,使得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段变得等于或短于可用发送时间段。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在通知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之后生成新的发送请求或者在主站中将允许发送时间段抑制到阈值或更低时,也确保了发送的机会,并且可以改进通信效率。
<2-2.通信装置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3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和通信站10-1的处理。首先,将参照图3描述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流程。图3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流程图。
(整体处理的流程)
首先,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步骤S101)。具体地,TRQ帧被从主站发送到从站,并且包括指示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RDR信息的TFB帧作为对对应的TRQ帧的响应而被从从站发送到主站。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进行处理。
接下来,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步骤S102)。具体地,基于从从站接收到的TFB帧中包含的RDR信息,在主站处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例如,如图6所示进行处理。
接下来,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步骤S103)。具体地,从主站向从站发送包括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RDR信息的触发帧,并且从每个从站向主站发送基于允许发送时间段的UL帧。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进行处理。
(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描述作为图3中的步骤S101的处理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的细节。首先,将参照图4描述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中的主站的处理。图4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中的主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主站生成TRQ帧(步骤S201)。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包括指示作为TRQ帧的目的地的从站的信息以及指示对基准信号进行编码的方法的信息的TRQ帧。
接下来,主站发送TRQ帧(步骤S202)。具体地,通信单元12将由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的TRQ帧发送到每个从站。
接下来,主站确定在预定时间内是否已经接收到TFB帧(步骤S203)。具体地,控制单元17等待预定时间来接收TFB帧。此后,当对应的预定时间过去时,控制单元17确定是否从作为TRQ帧的目的地的每个从站接收到TFB帧。例如,当在对应的预定时间期间接收到TFB帧时,通信单元12根据从站通过TRQ帧已知的编码方法来分离TFB帧。此后,当经过对应的预定时间时,控制单元17确定是否已经从作为TRQ帧的目的地的所有从站接收到通过分离获得的TFB帧。
当确定在预定时间内尚未接收到TFB帧时,主站确定TRQ帧的重传的数目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步骤S204)。具体地,当确定在预定时间内尚未从作为TRQ帧的目的地的任意一个从站接收到TFB帧时,控制单元17确定TRQ帧的重传的数目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
当确定TRQ帧的重传的数目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时,主站返回到步骤S202并且进行TRQ帧的重传。具体地,当确定TRQ帧的重传的数目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时,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向与尚未接收到的TFB帧相关的从站重传TRQ帧。这里,TRQ帧可以被重传到作为TRQ帧的原始目的地的所有从站。
当在步骤S203中确定在预定时间内已经接收到TFB帧时,主站继续处理并切换到作为下一处理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这里,当在步骤S204中确定TRQ帧的重传的数目超过预定次数时,主站结束处理而不重传TRQ帧。
接下来将参照图5描述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中的从站的处理。图5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中的从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从站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发给从站的TRQ帧(步骤S301)。具体地,当通信单元12接收到TRQ帧时,数据处理单元11参照包含在TRQ帧中的指示作为目的地的从站的信息来确定对应的TRQ帧是否是发给从站的TRQ帧。
当确定已经接收到发给从站的TRQ帧时,从站计算要发送到TRQ发送源的数据量(步骤S302)。具体地,当接收到发给从站的TRQ帧时,控制单元17参照发送缓冲器来计算要发送的数据量。
接下来,从站基于数据量和调制方案来确定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步骤S303)。具体地,控制单元17基于计算出的数据量和所选择的调制方案来确定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例如,控制单元17基于由数据量和调制方案决定的调制速率来确定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
接下来,从站生成包括指示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TFB帧(步骤S304)。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指示由控制单元17确定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RDR信息。此后,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包括根据通过TRQ帧已知的编码方案编码的基准信号和RDR信息的TFB帧。
接下来,从站在接收到TRQ帧之后的预定时间发送TFB帧(步骤S305)。具体地,当在接收到TRQ帧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时,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将TFB帧发送到主站。
(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的流程)
将参照图6连续地描述作为图3中的步骤S102的处理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的细节。图6是概念性地示出进行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的主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主站从每个TFB帧获取天线权重和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步骤S401)。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基于由通信单元12分离的TFB帧的基准信号来计算天线权重。此外,数据处理单元11从TFB帧获取指示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信息。
接下来,主站指定所获取的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之中的最大值(步骤S402)。具体地,控制单元17将从TFB帧获取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互相进行比较,并且指定对应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之中的最大值Rmax。
接下来,主站确定是否存在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步骤S403)。具体地,控制单元17确定是否已经设置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这里,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是否已被设置以及该值可以预先存储在通信站10-1中分离地设置的存储单元等中,或者可以根据无线通信资源的状态、主站的通信策略等而被改变。这里,无线通信资源的状态可以通过例如主站处的载波感测的每单位时间的空闲时间比、主站与连接到主站的伙伴之间的业务量等来指示。此后,基于空闲时间比、业务量等来设置阈值Glimit,使得没有分配过多的资源用于来自从站的UL帧的发送,并且不妨碍其他通信。此外,当阈值是否已被设置是固定的时,可以不进行本处理。
当确定不存在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时,主站基于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最大值和ACK发送时间段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404)。具体地,控制单元17将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最大值Rmax和ACK发送时间段Tack之和确定为允许发送时间段。
当确定存在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时,主站基于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最大值、ACK发送时间段和该阈值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405)。具体地,控制单元17将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最大值Rmax和ACK发送时间段Tack之和与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Glimit之间的较小值确定为允许发送时间段。
(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描述作为图3中的步骤S103的处理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的细节。首先,将参照图7描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主站的处理。图7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主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主站生成包括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触发帧(步骤S501)。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指示由控制单元17确定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的RDG信息,并生成包括生成的RDG信息的触发帧。
接下来,主站发送利用天线权重而被空分复用的触发帧(步骤S502)。具体地,通信单元12进行利用计算出的天线权重对触发帧进行空分复用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触发帧发送到从站。
接下来,主站确定在预定时间内是否已经接收到UL帧(步骤S503)。具体地,控制单元17等待预定时间来接收UL帧。此时,控制单元17保留已经用于发送触发帧的天线权重。此后,当对应的预定时间过去时,控制单元17确定是否已经从作为触发帧的目的地的每个从站接收到UL帧。例如,当在对应的预定时间期间接收到UL帧时,通信单元12利用保留的天线权重来分离UL帧。此后,控制单元17确定在经过对应的预定时间之后是否已经从作为触发帧的目的地的所有从站接收到通过分离获得的UL帧。在本处理中,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从UL帧获取数据。
当确定在预定时间内已经接收到UL帧时,主站发送接收到的UL帧的ACK帧(步骤S505)。具体地,当确定在预定时间内已经接收到UL帧时,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与每个UL帧对应的ACK帧。此后,通信单元12进行用于对生成的ACK帧进行空分复用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ACK帧发送到从站。
当确定在预定时间内尚未接收到UL帧时,主站确定触发帧的重传的数目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步骤S505)。当确定触发帧的对应的重传的数目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时,主站返回到步骤S502并重新发送触发帧。这里,由于该处理具有与图4中的步骤S204的处理基本相同的细节,其描述将被省略。
接下来将参照图8描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从站的处理。图8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从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从站在触发帧被接收到之前等待(步骤S601)。
当接收到触发帧时,从站从接收到的触发帧获取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602)。具体地,当接收到触发帧时,通信单元12利用对应的触发帧的前导码(物理层(PHY)前导码等)中的信号来校正基准振荡器相对于主站的频率偏移。这是因为当主站和从站的频率彼此不完全相同时,从接收到的发送波中提取信号可能是非常困难的。此后,数据处理单元11从对应的触发帧获取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RDG信息。
接下来,从站基于允许发送时间段来计算数据帧的可用发送时间段(步骤S603)。具体地,控制单元17通过计算允许发送时间段与ACK发送时间段之间的差来计算数据帧的可用发送时间段。
接下来,从站确定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段是否等于或短于可用发送时间段(步骤S604)。具体地,控制单元17确定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段是否等于或短于计算出的可用发送时间段。
当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段不等于或短于可用发送时间段时,从站将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段调整为等于或短于可用发送时间段(步骤S605)。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进行分段,使得通过将数据帧分段而获得的数据帧的任意一部分的发送时间段变得等于或短于可用发送时间段。
接下来,从站生成配置有接收到的触发帧的ACK帧和数据帧的UL帧(步骤S606)。具体地,当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段变得等于或短于可用发送时间段时,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数据帧并且还生成触发帧的ACK帧。此后,数据处理单元11通过将数据帧和ACK帧连接在一起来生成UL帧。
接下来,从站确定UL帧的发送时间段是否短于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607)。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确定UL帧的发送时间段是否比允许发送时间段更短。
当确定UL帧的发送时间段比允许发送时间段更短时,从站将填充插入到UL帧中(步骤S608)。具体地,当确定UL帧的发送时间段比允许发送时间段更短时,数据处理单元11将填充插入到UL帧中,直到UL帧的发送时间段变得与允许发送时间段长度相同为止。
接下来,从站在接收到触发帧之后的预定时间发送UL帧(步骤S609)。具体地,当在接收到触发帧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时,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将生成的UL帧发送到主站。
(本实施例中的帧交换序列)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的处理。接下来,将参照图9描述在通信系统中进行的帧的发送和接收。图9是示出由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进行的帧交换序列的示例的示图。
首先,主站10-1#0向从站10-1#1至10-1#4中的每个发送TRQ帧。例如,通过广播、多播等发送TRQ帧。
接下来,从站10-1#1至10-1#4中的每个发送TFB帧作为对TRQ帧的响应。例如,如图9所示,TFB帧中的每个包括基准信号所位于的训练(training)信号部分Training#1至Training#4中的任意一个以及RDR信息。这里,训练信号部分被编码。
接下来,主站10-1#0利用空分复用方案将触发帧发送到各个从站10-1#1至10-1#4。例如,每个触发帧包括数据部分数据#01至数据#04中的任意一个和RDG信息,如图9所示。
接下来,从站10-1#1至10-1#4中的每个向主站10-1#0发送UL帧。例如,如图9所示,从站10-1#2的UL帧仅配置有ACK帧和数据帧,因为由从站10-1#2的TFB帧中的RDR信息指示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是最大的。另一方面,向从站10-1#1、10-1#3和10-1#4的UL帧添加填充以补偿发送时间段的不足。
接下来,主站10-1#0将接收到的UL帧的ACK帧发送到从站10-1#1至10-1#4。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主站从多个从站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并且向多个从站发送包括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第一帧。此外,主站基于多条第一信息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并且生成对应的第一帧。从而,确定适合于从站的情况的允许发送时间段,并且使要发送的帧的发送时间段与对应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相同。以这种方式,可以协调无线通信资源的高效使用与接收性能的稳定。此外,由于主站侧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并且向从站通知允许发送时间段,所以在从站侧不进行确定发送时间段的处理,并且可以实现从站处的处理简化和省电。
此外,第一信息包括指示多个从站所期望的将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因此,根据由从站调度的发送时间段直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使得可以简化在主站侧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的处理。
此外,基于要发送的数据量来确定发送时间段。因此,可以根据可变量的发送数据来改变允许发送时间段,因此可以向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的处理赋予灵活性。
此外,主站基于由各条第一信息指示的发送时间段之中的比其他发送时间段更长的发送时间段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因此,不存在要求比其他从站更长的发送时间段的从站的UL帧的发送时间段的过多或不足,因此可以抑制要使用的无线通信资源的浪费。
此外,包括第一信息的帧包括基准信号,并且主站向多个从站发送指示包括第一信息的帧的发送请求的帧。因此,通过在交换TRQ/TFB帧的传统处理中获取用于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可以改进通信效率。
此外,包括第一信息的帧通过对基准信号进行编码而被复用。因此,各个从站可以在相同时刻发送TFB帧,并且可以缩短由交换TRQ/TFB帧的处理占用的发送时间段,并且进一步减少所使用的无线通信资源。
此外,主站基于对应的基准信号获取天线权重,并且通过利用对应的天线权重对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来将第一帧发送到多个从站。因此,在相同时刻发送触发帧,从而可以改进频率使用和通信的效率。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从站将包括第一信息的帧发送到主站,并且接收第一帧,所述第一帧包括指示由主站基于多条第一信息确定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另外,从站基于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来生成帧。因此,确定适合于从站的情况的发送时间段,从而可以协调主站侧的接收功率的稳定与无线通信资源的高效使用。
此外,从站生成帧,使得发送时间段变成允许发送时间段。因此,通过使从从站发送的帧的发送时间段与允许发送时间段相同,在主站处的复用帧的接收期间抑制了接收功率的突然改变,并且可以稳定接收性能。
此外,从站生成作为第一帧的确认的帧所连接到的帧。因此,不同于独立地发送确认帧和数据帧的情况,不提供每个帧的发送间隔,并且可以缩短与两帧的发送相关的时间段。
此外,当发送时间段比允许发送时间段更短时,从站向帧添加填充。因此,即使当难以使发送时间段与只有数据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相同时,也可以稳定接收性能。
<2-3.变体>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这里,本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例。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第一至第三变体。
(第一变体)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变体中,主站可以不允许请求大于阈值的发送时间段的从站发送UL帧。具体地,控制单元17控制数据处理单元11或通信单元12,使得触发帧不被发送到作为包括指示大于阈值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RDR信息的帧的发送源的从站。
例如,控制单元17可以使数据处理单元11不生成发给与大于阈值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相关的从站的触发帧,或者从触发帧的目的地排除与大于阈值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相关的从站。此外,控制单元17可以使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不包括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RDG信息的帧而不是触发帧,并且可以不使通信单元12发送所生成的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变体,控制单元17控制数据处理单元11,使得触发帧不被发送到作为包括指示大于阈值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RDR信息的帧的发送源的从站。因此,当确定比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更短的允许发送时间段时,在从站中不提供调整要发送的UL帧的处理,并且可以简化从站的处理。
(第二变体)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变体中,可以控制由从站用来发送UL帧的发送功率。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将指定发送功率的信息包含在触发帧中。
例如,控制单元17基于预先从从站接收到的各个帧的接收功率来生成指定每个从站的发送功率的信息。这里,可以仅针对多个从站中的一些来生成指定发送功率的信息。
接下来,数据处理单元11将指定由从站用来发送UL帧的发送功率的信息包含在触发帧中。此后,通信单元12发送由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的触发帧。
已经接收到包括指定发送功率的信息的触发帧的从站根据包含在触发帧中的对应的信息来设置发送功率。此后,从站利用设置的发送功率向主站发送UL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变体,主站中的数据处理单元11将指定用于从多个从站发送到主站的帧的发送功率的信息包含在触发帧中。因此,可以动态地改变发送功率,从而可以稳定主站的接收性能。
此外,指定发送功率,使得在通信装置处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到该通信装置的各个帧之间的接收功率的差异小。因此,当发送功率根据从站而变化时,可以防止比其他从站的发送功率更低的发送功率所用于的发送波被其他从站的发送波削弱,并且可以防止UL帧的通信质量降级。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主站指定发送功率的示例,但是即使当主站不进行发送功率的指定时,从站也可以控制发送功率。例如,控制单元17基于预先获取的关于主站处的接收功率的信息来估计发送波的传播损耗。这里,接收功率信息可被包含在触发帧中。随后,控制单元17基于所估计的传播损耗来设置发送功率,使得主站侧处的接收功率变成预定值。此后,通信单元12利用设置的发送功率向主站发送UL帧。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用于指定发送功率的通信,并且可以将无线通信资源用于其他目的或用途。
(第三变体)
在本实施例的第三变体中,主站可以利用从对应的UL帧获得的天线权重来分离空分复用的UL帧。具体地,UL帧包括基准信号,并且通信单元12分离在接收到的复用UL帧中包含的基准信号。此后,数据处理单元11根据分离的基准信号来计算天线权重,并且通信单元12利用计算出的天线权重来分离复用的UL帧。这里,基准信号可以针对不同的从站利用不同的正交码等来编码,使得它们是可分离的。
更具体地,从站将包括基准信号的UL帧发送到主站,所述基准信号通过由于TRQ帧等而由主站预先指定的编码方法来编码。
在主站中,当从从站接收到UL帧时,通信单元12根据由从站使用的编码方法来分离UL帧的基准信号。随后,数据处理单元11基于分离的基准信号来计算天线权重,并且控制单元17用计算出的天线权重来更新所保留的天线权重,例如在上述TRQ/TFB帧交换时的天线权重。此后,通信单元12利用更新后的天线权重来分离空分复用的UL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三变体,主站利用从对应的UL帧获得的天线权重来分离空分复用的UL帧。因此,即使在预先未获得天线权重时,也可以分离空分复用帧。此外,即使当天线权重可以被预先获取时,也可以利用较新的天线权重来进行分离帧的处理,并且可以改进通信质量。
<3.第二实施例(分割UL帧的示例)>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1。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2。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2之中的从站将UL帧分割为确认帧和数据帧,并且在独立的发送时间段中将每个分割帧发送到主站。
<3-1.通信装置的配置>
通信装置10-2的功能配置基本上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配置相同,但是数据处理单元11和控制单元17在主站和从站中都具有部分不同的功能。这里,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功能基本相同的功能的描述。
((作为主站操作的情况的功能))
首先,将详细描述通信站10-2作为主站操作的情况的功能。
(与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相关的功能)
数据处理单元11为作为发送目的地的每个从站生成TRQ帧。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将TRQ帧的目的地设置为单个从站,并且仅将使得能够指定单个从站的信息(例如,单个MAC地址等)包含在TRQ帧中。这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不将指示用于对TFB帧的基准信号进行编码的编码方法的信息包含在TRQ帧中。这是为了与每个单个从站交换TRQ/TFB帧的目的。
控制单元17针对每个目标从站进行TRQ/TFB帧交换处理。具体地,控制单元17使数据处理单元11为作为通信目标的每个从站生成TRQ帧,并使通信单元12发送生成的TRQ帧。
(与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相关的功能)
当从站被指示分割UL帧时,控制单元17确定两种允许发送时间段。具体地,当包括RDR信息的TFB帧中的任意一个指示从站不发送UL帧作为对触发帧的响应时,控制单元17为确认帧和UL帧分别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
例如,控制单元17确定由从从站接收到的TFB帧中包含的RDR信息所指示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是否为0或者对应于0的值。当确定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为0或者对应于0的值时,控制单元17确定ACK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为Tack,并且基于表达式Rmax+TIFS+Tack来确定UL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这里,TIFS指示ACK帧与后续数据帧之间的发送间隔帧间空间(IFS)。这里,指示ACK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也被称为RDG0,并且指示UL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也被称为RDG1。
此外,当为允许发送时间段设置阈值时,控制单元17可以基于表达式min(Glimit,Rmax+TIFS+Tack)来确定UL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
(与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相关的功能)
数据处理单元11将指示分割由从站发送的UL帧的信息包含在触发帧中。具体地,当包括RDR信息的TFB帧中的任意一个指示从站不发送UL帧作为对触发帧的响应时,数据处理单元11将指示在独立的发送时间段中发送触发帧的确认帧的信息包含在触发帧中。
例如,触发帧可以包括标志Split_Ack_Flag作为指示在独立的发送时间段中发送触发帧的确认帧的信息。数据处理单元11确定从从站接收到的TFB帧中包含的RDR信息所指示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是否为0或者对应于0的值。当确定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为0或者对应于0的值时,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在触发帧中的预定位置(例如,MAC报头中的保留区域的一部分)处插入被打开的标志,换句话说,Split_Ack_Flag=1。这里,对应的标志的插入位置不限于此。例如,另一专用字段可被添加到触发帧,并且对应的标志可被插入到所添加的字段中。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当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为0时标志被包含在触发帧中的示例,但是当未接收到包括指示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RDR信息的TFB帧时,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将对应的标志包含在触发帧中。
此外,数据处理单元11将指示两种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包含在触发帧中。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将指示ACK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的RDG信息和由控制单元17确定的UL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包含在触发帧中。
这里,当ACK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对于从站已知时,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不将指示ACK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包含在触发帧中。此外,数据处理单元11可以不将UL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包含在与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为0的从站相关的触发帧中。
((作为从站操作的情况的功能))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通信站10-2作为从站操作的情况的功能。
(与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相关的功能)
由于数据处理单元11除了包含在TFB帧中的基准信号不被编码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功能基本相同的功能,因此其描述将被省略。
当没有要发送的数据时,控制单元17将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确定为0。具体地,当在发送缓冲器中没有要发送的数据时,控制单元17将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确定为0或者对应于0的值。这里,当不存在要发送的数据时,控制单元17可以进行控制,使得数据处理单元11不生成TFB帧或者通信单元12不发送TFB帧。此外,当没有要发送的数据时,控制单元17可以使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包括指示不存在要发送的数据、不发送UL帧等的信息的TFB帧。
(与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相关的功能)
当指示分割UL帧的信息被包含在触发帧中时,数据处理单元11分割UL帧。具体地,当指示在独立的发送时间段中发送对触发帧的确认的信息被包含在触发帧中时,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作为独立发送的对应确认的帧。
例如,当接收到触发帧时,数据处理单元11确定标志是被包含还是标志的内容为预定内容,例如,标志被打开,换句话说,Split_Ack_Flag=1。当确定标志被打开时,数据处理单元11基于ACK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来生成触发帧的ACK帧。
接下来,数据处理单元11确定是否存在要发送的数据,换句话说,由包含在TFB帧中的RDR信息指示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为0。当确定存在要发送的数据时,数据处理单元11基于UL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来生成数据帧。此时,考虑到ACK帧与数据帧之间的发送间隔TIFS来生成数据帧。此外,当确定不存在要发送的数据时,既不生成也不发送数据帧。
当UL帧被分割时,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在每个分割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中发送每个分割帧。具体地,当分别生成ACK帧和数据帧两者时,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首先在与其他从站相同的发送时间段中(换句话说,在ACK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中)仅将ACK帧发送到主站。此外,当在对应的ACK帧的发送之后经过预定的发送间隔时,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在允许发送时间段中将数据帧发送到主站。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在数据帧之前发送ACK帧的示例,但是可以在数据帧之后发送ACK帧。
<3-2.通信装置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10至图12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站10-1的处理。这里,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不同的处理。
(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的流程)
首先,将参照图10描述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中的主站的处理。图10是概念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段通知处理中的主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主站生成TRQ帧(步骤S211)。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包括指示作为TRQ帧的目的地的单个从站的信息的TRQ帧。这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指示对基准信号进行编码的方法的信息未被包含在TRQ帧中。
接下来,主站发送TRQ帧(步骤S212),并且确定在预定时间内是否已经接收到TFB帧(步骤S213)。
当确定在预定时间内尚未接收到TFB帧时,主站确定TRQ帧的重传的数目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步骤S214),并且当对应的重传的数目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时重传TRQ帧。
当确定在预定时间内已经接收到TFB帧时,主站确定是否已经从触发帧的所有发送目标站接收到TFB帧(步骤S215)。具体地,控制单元17基于TFB帧的过去接收结果来确定是否已经从触发帧的所有发送目标站接收到TFB帧。当确定尚未从触发帧的所有发送目标站接收到TFB帧时,控制单元17返回到步骤S211或步骤S212,并将TRQ帧发送到尚未从其接收到TFB帧的从站。
(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参照图11描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图11是概念性地示出进行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的主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主站从每个TFB帧获取天线权重和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步骤S411),并且指定所获取的请求发送时间段之中的最大值(步骤S412)。
接下来,主站确定是否存在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步骤S413),并且当确定不存在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时基于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最大值和ACK发送时间段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414)。具体地,控制单元17确定是否存在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并且确定指示ACK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的RDG0信息和指示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段的RDG1信息。
此外,当确定存在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时,主站基于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最大值、ACK发送时间段和该阈值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415)。
接下来,主站确定是否存在其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为0的TFB帧(步骤S416)。具体地,控制单元17确定是否存在其中RDR信息指示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为0或者对应于0的值的TFB帧。
当确定存在其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为0的TFB帧时,主站确定打开标志(步骤S417),并且在相反的情况下,主站确定关闭标志(步骤S418)。具体地,当由控制单元17确定存在其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为0或者对应于0的值的TFB帧时,数据处理单元11将其值为开的标志(换句话说,Split_Ack_Flag=1)插入到触发帧中。在相反的情况下,数据处理单元11将其值为闭的标志(换句话说,Split_Ack_Flag=0)插入到触发帧中。
(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参照图12描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图12是概念性地示出进行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的从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主站在接收到触发帧之前等待(步骤S611)。当接收到触发帧时,主站从对应的触发帧获取标志和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612)。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从触发帧获取标志Split_Ack_Flag和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RDG信息。
接下来,主站确定标志是否被打开(步骤S613),并且当确定标志被打开时基于允许发送时间段的ACK发送时间段(步骤S614)来发送ACK帧。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确定所获取的标志是否被打开,换句话说,Split_Ack_Flag=1。当确定标志被打开时,数据处理单元11仅生成ACK帧,并且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在ACK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TACK中发送ACK帧。此外,由于在确定标志被关闭的情况下的处理(步骤S617至S620)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接下来,主站确定是否存在数据帧(步骤S615)。当存在数据帧时,主站基于数据帧生成UL帧(步骤S616)。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参照发送缓冲器等来确定是否存在要发送的数据,并且当存在要发送的数据时生成数据帧。此后,当存在数据帧时,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在UL帧的允许发送时间段(例如,时段Rmax+TIFS+Tack)过去之后发送对应的数据帧。
接下来,主站确定UL帧的发送时间段是否短于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621),并且当确定对应的发送时间段比允许发送时间段更短时将填充插入到UL帧中(步骤S622)。
接下来,主站发送UL帧(步骤S623)。具体地,当标志被打开时,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在发送ACK帧之后的预定时间发送UL帧。此外,当标志关闭时,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在发送触发帧之后的预定时间发送配置有ACK帧和数据帧的UL帧。
(本实施例中的帧交换序列)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处理。接下来,将参照图13描述在通信系统中进行的帧的发送和接收。图13是示出由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进行的帧交换序列的示例的示图。这里,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基本相同的部分的描述将被省略。
首先,主站10-2#0将TRQ帧发送到从站10-2#1。例如,TRQ帧通过单播等来发送,并且从站10-2#1作为对TRQ帧的响应而发送TFB帧。利用其他从站10-2#2至10-2#4中的每个进行该TRQ/TFB帧交换。
接下来,主站10-2#0利用空分复用将触发帧发送到各个从站10-2#1至10-2#4。
接下来,从站10-2#1至10-2#4中的每个首先向主站10-2#0发送ACK帧。此后,当预定时间过去时,从站10-2#1和10-2#2连续向主站发送仅数据帧的UL帧,并且从站10-2#3和10-2#4不发送后续UL帧。这是因为从站10-2#3和10-2#4没有要发送的数据。
接下来,主站10-2#0向从站10-2#1和10-2#2发送接收到的UL帧的ACK帧。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当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中的任意一个指示从站不发送UL帧作为对触发帧的响应时,主站将指示在独立的发送时间段中发送对触发帧的确认的信息包含在第一帧中。
这里,当针对作为通信目标的所有从站一致地确定了允许发送时间段时,没有要发送的数据的从站在插入数据帧的位置处插入填充,并且无用的发送时间段延长,换句话说,电力被浪费。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没有要发送的数据的从站可以仅发送ACK帧,并且发送时间段被优化,使得从站处的功耗可以被降低。
此外,指示公共发送时间段的信息被包含在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中。因此,即使可以分配给从站的ACK帧的发送时间段变化,从站也可以应付对应的变化,并且可以增加关于通信情况的改变的灵活性。
<3-3.变体>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注意,该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例。现在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变体。
在本实施例的变体中,即使当从站指示没有发送UL帧作为对触发帧的响应时,从站也可以发送UL帧。具体地,如果从站在指示没有发送UL帧作为对触发帧的响应之后需要发送UL帧,则当包括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帧被接收到时,从站在对应的允许发送时间段中发送UL帧。
例如,在从站中,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包括指示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为0或者对应于0的值的信息的TFB帧,并且由通信单元12将对应的TFB帧发送到主站。
已经接收到对应的TFB帧的主站基于其他从站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并且将包括指示所确定的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触发帧发送到从站。
当对应的触发帧被从站接收到并且要发送的数据在TFB帧的发送之后被生成时,数据处理单元11基于包含在对应的触发帧中的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来生成UL帧。此后,控制单元17在对应的允许发送时间段中发送UL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变体,如果从站在指示没有发送UL帧作为对触发帧的响应之后需要发送UL帧,则当接收到包括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帧时,从站在对应的允许发送时间段中发送UL帧。因此,即使当要发送的数据的生成时间点和TFB帧的发送时间点不按顺序时,从站也被使得能够在从站被设置为发送的目标的同时发送数据。因此,可以减少用于无线通信资源的分配的等待时间并改进通信效率。
<4.第三实施例(多播通信的示例)>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2。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3。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3之中的主站利用多播方案发送触发帧。
<4-1.通信装置的配置>
通信装置10-3的功能配置基本上与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功能配置相同,但是数据处理单元11和控制单元17在主站中具有部分不同的功能。这里,将省略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功能基本相同的功能的描述。
((与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相关的功能))
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一个包括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帧。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不生成包括作为发送的目标的每个从站的RDG信息的触发帧,而是生成一个触发帧。
控制单元17使通信单元12利用多播方案发送触发帧。
<4-2.通信装置的处理>
除了在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中发送触发帧的方法从空分复用改变为多播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10-3的处理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的处理基本相同。因此,将利用帧交换序列来示意性地描述本实施例的处理。
(本实施例中的帧交换序列)
将参照图14描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进行的帧的发送和接收。图14是示出由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进行的帧交换序列的示例的示图。这里,将省略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基本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首先,主站10-3#0向从站10-3#1至10-3#4中的每个发送TRQ帧,并且从站10-3#1至10-3#4中的每个发送TFB帧作为对TRQ帧的响应。
接下来,主站10-3#0利用多播方案向从站10-3#1至10-3#4中的每个发送触发帧。例如,一个触发帧被生成,并且从站10-3#1至10-3#4被指定为目的地。
接下来,从站10-3#1至10-3#4中的每个向主站10-3#0发送UL帧,并且主站10-3#0将接收到的UL帧的ACK帧发送到从站10-3#1至10-3#4。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主站利用多播方案向多个从站发送触发帧。因此,与空分复用触发帧的情况相比,空分复用处理被省略,从而可以简化触发帧的发送所涉及的处理。
<5.第四实施例(频分复用通信的示例)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3。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4。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4利用频分复用方案代替空分复用方案来进行通信。
<5-1.通信装置的配置>
通信装置10-4具有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功能配置基本相同的功能配置,然而,在主站中,其具有数据处理单元11、通信单元12和控制单元17的部分不同的功能。注意,将不再描述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功能基本相同的功能。
((基本功能))
通信单元12中的调制/解调单元13和信号处理单元14进行频分复用所涉及的处理。具体地,调制/解调单元13将从数据处理单元11提供的帧分割成数目与子载波的数目相等的部分,并且对通过分割获得的帧的每个部分进行调制。此后,调制/解调单元13组合通过调制获得的信号,并将通过组合获得的信号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14。信号处理单元14对从调制/解调单元13提供的信号进行诸如添加保护间隔等的处理,并且将通过该处理获得的信号(即,符号流)提供给无线电接口单元16。
信号处理单元14对与从无线电接口单元16提供的接收到的波相关的符号流进行诸如去除保护间隔等的处理,并且将通过该处理获得的信号提供给调制/解调单元13。调制/解调单元13从从信号处理单元14提供的信号提取子载波信号,并解调每个子载波。此后,调制/解调单元13组合通过解调获得的帧,并将组合后的帧提供给数据处理单元11。
这里,将与通信装置10-4的处理一起描述数据处理单元11和控制单元的功能。
<5-2.通信装置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6至图8描述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和通信站10-4的处理。这里,由于图4和图5中所示出的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基本相同,因此其描述将被省略。
(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的流程)
将参照图6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间段确定处理。
首先,主站从每个TFB帧获取频率和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步骤S401)。具体地,数据处理单元11从TFB帧获取指示分配给从站的子载波和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信息。
接下来,主站指定所获取的请求发送时间段之中的最大值(步骤S402),并且确定是否存在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步骤S403)。
当确定没有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时,主站基于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最大值和ACK发送时间段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404)。具体地,控制单元17将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最大值Rmax和ACK发送时间段Tack的和确定为允许发送时间段。
这里,控制单元17将允许发送时间段确定为与频分复用对应的值。具体地,控制单元17将由频分复用引起的数据速率的降级的效果应用于允许发送时间段。例如,当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是在不假设要发送的帧被频分复用的情况下获得的值时,控制单元17将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乘以与频率分割数目对应的值。例如,当频带被四等分并分配给各个从站时,每个从站的数据速率被四等分,从而通过将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乘以4而获得的值被用于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
当确定存在允许发送时间段的阈值时,主站基于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的最大值、ACK发送时间段和该阈值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405)。
(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首先,将参照图7描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主站的处理。
首先,主站生成包括指示允许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触发帧(步骤S501),并发送被频分复用的触发帧(步骤S502)。具体地,通信单元12利用不同的子载波对由数据处理单元11生成的各个触发帧进行调制和复用,并发送复用的触发帧。这里,数据处理单元11将指示分配给各个从站的子载波的子载波信息包含在触发帧中。例如,子载波信息可被插入到PHY报头部分中。假设利用整个频带来调制PHY报头。此外,从站可被预先通知子载波信息,或者子载波信息对于每个从站可以是固定的。这里,已经描述了与对应的触发帧的复用(下行链路复用)相关的子载波信息和与作为对对应的触发帧的响应而被发送的UL帧的复用(上行链路复用)相关的子载波信息相同的示例,但是这些条子载波信息可以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从站被分别通知与下行链路复用和上行链路复用相关的各条子载波信息。
接下来,主站确定在预定时间内是否已经接收到UL帧(步骤S503)。具体地,通信单元12等待预定时间来接收UL帧。此时,通信单元12利用由包含在触发帧中的子载波信息指示的子载波来进行分离UL帧的处理。此外,即使在触发帧的发送之前,通信单元12也可以保留已经向从站通知的子载波信息,并且利用对应的子载波信息来进行分离UL帧的处理。这里,当与下行链路复用相关的子载波信息和作为对触发帧的响应而发送的并且与上行链路复用相关的子载波信息不同时,基于与上行链路复用相关的子载波信息来进行对应的分离处理。
当确定在预定时间内已经接收到UL帧时,主站发送接收到的UL帧的ACK帧(步骤S505)。具体地,通信单元12利用保留的子载波信息来进行用于对生成的ACK帧进行频分复用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ACK帧发送到从站。
当确定在预定时间内尚未接收到UL帧时,主站确定触发帧的重传的数目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步骤S505)。
接下来将参照图8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复用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从站的处理。
首先,从站在接收到触发帧之前等待(步骤S601)。当接收到触发帧时,从站从对应的触发帧获取允许发送时间段(步骤S602)。具体地,通信单元12从接收到的触发帧获取子载波信息。例如,通信单元12从触发帧的PHY报头获取指示发给从站的子载波的子载波信息。此后,通信单元12对由对应的子载波信息指示的子载波进行帧解调处理等。此外,对应的子载波信息被保留以用于后级处理。这里,当与下行链路复用相关的子载波信息和与上行链路复用相关的子载波信息不同时,在对应的解调处理等中使用与下行链路复用相关的子载波信息,并且将与上行链路复用相关的子载波信息保留以用于后级处理。
接下来,从站进行步骤S603至S609的处理。这里,将对应的处理中的发送时间段作为已经考虑到频分复用的值进行处理。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帧交换序列与第一实施例的帧交换序列基本相同,因此其描述将被省略。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主站对第一帧进行频分复用并将复用的第一帧发送到多个从站。因此,即使在应用目标中包括遵守不支持空分复用方案的无线通信标准的装置等,也从而可以进一步改进通信效率。
<6.应用示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通信装置10可以实现为诸如智能电话、平板PC(个人计算机)、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或数字相机之类的移动终端、诸如电视接收机、打印机、数字扫描仪或网络存储装置之类的固定型终端或者诸如汽车导航设备之类的车载终端。另外,通信装置10可以实现为进行M2M(机器对机器)通信的终端(也称为MTC(机器型通信)终端),诸如智能电表、自动售货机、远程控制的监视设备或POS(销售点)终端。此外,通信装置10可以是安装在这样的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由一个管芯配置的集成电路模块)。
另一方面,例如,通信装置10的主站可以被实现为具有路由器功能或不具有路由器功能的无线LAN接入点(也称为无线基站)。通信装置10的主站可以被实现为移动无线LAN路由器。通信装置10的主站也可以是安装在该设备上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由一个管芯配置的集成电路模块)。
<6-1.第一应用示例>
图15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的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3、天线开关914、天线915、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CPU(中央处理单元)或SoC(片上系统),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其他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装置903可以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的接口904是用于将诸如存储卡或USB(通用串行总线)设备之类的外部附接的设备连接到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相机906具有用来生成捕获图像的图像传感器,例如CCD(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907可以包括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例如包括定位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成音频信号。输入设备90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设备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开关等,以接收来自用户的操纵或信息输入。显示设备910具有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以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3支持IEEE 802.11a、11g、11n、11ac和11ad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标准,以执行无线LAN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在基础设施模式下经由无线LAN接入点与另一设备进行通信。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13在诸如自组织(ad hoc)模式或Wi-FiDirect(注册商标)之类的直接通信模式下可以与另一设备直接通信。Wi-Fi Direct与自组织模式不同,因此两个终端之一作为接入点操作。然而,在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3通常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RF(射频)电路、功率放大器等。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是其上集成有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该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芯片模块。除了无线LAN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3还可以支持诸如蜂窝通信方案、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或接近无线通信方案之类的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案。天线开关914为包含在无线通信接口913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切换天线91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15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来自无线通信接口913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注意,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例如,用于无线LAN的天线或用于接近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等),而不限于图15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省略天线开关914。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的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3和辅助控制器919相互连接。电池918经由在图中由虚线部分地指示的电源线向图15中所示的智能电话900的每个块供应电力。辅助控制器919例如使智能电话900的必需的最少功能在睡眠模式下操作。
在图15中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参照图2描述的数据处理单元11、通信单元12和控制单元17可以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13中。至少一些功能可以安装在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上。例如,控制单元17基于接收到的所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使得可以改进通信效率。
注意,当处理器901执行应用级处的接入点的功能时,智能电话900可以作为无线接入点(软件AP)操作。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具有无线接入点的功能。
<6-2.第二应用示例>
图16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GPS(全球定位系统)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天线开关934、天线935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控制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导航功能和其他功能的CPU或SoC。存储器922包括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的RAM和ROM。
GPS模块924利用从GPS卫星接收到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位置(例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例如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气动传感器等。数据接口926经由例如未例示出的终端而被连接到车载网络941以获取在车辆侧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例如,CD或DVD)中存储的内容。输入设备92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设备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开关等,以接收来自用户的操纵或信息输入。显示设备930具有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以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再现的内容的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IEEE 802.11a、11g、11n、11ac和11ad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标准,以执行无线LAN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在基础设施模式下可以经由无线LAN接入点与另一设备进行通信。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在诸如自组织模式或Wi-Fi Direct之类的直接通信模式下可以与另一设备直接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通常可以具有基带处理器、RF电路、功率放大器等。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是其上集成有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该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芯片模块。除了无线LAN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支持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接近无线通信方案或蜂窝通信方案。天线开关934为包含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切换天线93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35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来自无线通信接口933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注意,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而不限于图16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920的配置省略天线开关934。
电池938经由在图中由虚线部分地指示的电源线向图16中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每个块供给电力。另外,电池938积累从车辆供应的电力。
在图16中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中,参照图2描述的数据处理单元11、通信单元12和控制单元17可以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至少一些功能可以安装在处理器921上。例如,控制单元17基于接收到的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使得可以改进通信效率。
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作为上述通信装置10而操作,并且向乘坐车辆的用户所拥有的终端提供无线连接。此时,例如,可以增加用户所拥有的终端与汽车导航设备920之间的通信速度。
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实现为包括上述汽车导航设备920、车载网络941和车辆侧模块9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侧模块942生成诸如车辆速度、发动机旋转的数目或故障信息之类的车辆侧数据,并将生成的数据输出到车载网络941。
<6-3.第三应用示例>
图17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无线接入点95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无线接入点950包括控制器951、存储器952、输入设备954、显示设备955、网络接口957、无线通信接口963、天线开关964和天线965。
控制器951可以是例如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并且操作无线接入点950的因特网协议(IP)层和更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访问限制、路由、加密、防火墙和日志管理)。存储器95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95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控制数据(例如,终端列表、路由表、加密密钥、安全设置和日志)。
输入设备954包括例如按钮或开关,并且从用户接收操纵。显示设备955包括LED灯,并显示无线接入点950的操作状态。
网络接口957是将无线接入点950连接到有线通信网络958的有线通信接口。网络接口957可以包括多个连接端子。有线通信网络958可以是诸如以太网(注册商标)之类的LAN,或者可以是广域网(WAN)。
无线通信接口963支持IEEE 802.11a、11g、11n、11ac和11ad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标准,以向作为接入点的邻近终端供应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963通常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RF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无线通信接口963可以是其中集成有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该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芯片模块。天线开关964在包含在无线通信接口963中的多个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6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65包括一个天线元件或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接口963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在图14中所示的无线接入点950中,参照图2描述的数据处理单元11、通信单元12和控制单元17可以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63上。至少一些功能可以安装在控制器951上。例如,控制单元17基于接收到的请求的发送时间段来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使得可以改进通信效率。
<7.结论>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在适合于从站的情况的允许发送时间段中从从站发送帧,从而可以协调无线通信资源的高效使用与无线复用通信中的接收性能的稳定。此外,由于主站侧确定允许发送时间段并且向从站通知允许发送时间段,所以在从站侧不进行确定发送时间段的处理,并且可以在从站处实现处理的简化和省电。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没有要发送的数据的从站仅需要发送ACK帧,并且发送时间段被优化,使得从站处的功耗可以被降低。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与对触发帧进行空分复用的情况相比,空分复用处理被省略,从而可以简化触发帧的发送中所涉及的处理。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即使在应用目标之中包括遵守不支持空分复用方案的无线通信标准的装置等,也从而可以进一步改进通信效率。
上面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而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发现各种变型和修改,并且应当理解,它们将自然地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通信站10中的任意一个是主站或从站,但是本技术不限于这些示例。例如,AP装置可以作为主站操作,并且终端装置可以作为从站操作。
此外,可以作为请求发送(RTS)/清除发送(CTS)帧交换的一部分来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TRQ/TFB帧交换处理。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将诸如请求的发送时间段(RDR)、允许发送时间段(RDG)、标志(Split_Ack_Flag)等的信息存储在MAC报头等中的示例,但是可以将对应的信息存储在如图9、13、14等所示的帧中的末尾或任意位置处。
此外,不仅包括其中按照所描述的顺序以时间序列方式进行在上述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的处理,还包括其中不一定以时间序列方式处理步骤但是并行或单独执行步骤的处理。此外,不言而喻的是即使按时间序列方式处理的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在顺序上适当地改变。
此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例示性或示例性的效果,而不是限制性的。也就是说,与上面的效果一起或者代替上面的效果,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清楚的其他效果。
另外,本技术也可以如下配置。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配置为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以及向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第一帧;
控制单元,配置为基于多条第一信息来确定第一发送时间段;以及
处理单元,配置为生成第一帧。
(2)根据(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第一信息包括指示期望由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在用户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发送时间段的信息。
(3)根据(2)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各条第一信息指示的发送时间段中的比其他发送时间段更长的发送时间段来确定第一发送时间段。
(4)根据(2)或(3)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当基于由各条第一信息指示的发送时间段中的比其他发送时间段更长的发送时间段确定的第一发送时间段大于阈值时,控制单元将第一发送时间段确定为等于或小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
(5)根据(4)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阈值是基于指示无线信道的空闲时间的信息或指示与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相关的业务量的信息来确定的。
(6)根据(4)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避免向作为包括指示大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的第一信息的帧的发送源的另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帧。
(7)根据(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当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中的任意一帧指示所述其他通信装置中的一个不期望发送用户数据作为对第一帧的响应时,所述处理单元将指示在独立发送时间段中发送对第一帧的确认的信息包含在第一帧中。
(8)根据(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将指定用于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的帧的发送功率的信息包含在第一帧中。
(9)根据(8)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功率被指定为使得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通信装置的各个帧之间的接收功率中的差异在所述通信装置处为小。
(10)根据(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包括第一信息的帧包括基准信号,并且
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指示对发送包括第一信息的帧的请求的帧。
(11)根据(10)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通过对所述基准信号进行编码来复用包含第一信息的帧。
(12)根据(10)或(1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基准信号获取天线权重,并且
所述通信单元利用所述天线权重对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并将复用的第一帧发送到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13)根据(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对第一帧进行频分复用,并将复用的第一帧发送到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14)根据(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利用多播方案将第一帧发送到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15)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以及接收包括指示由第一通信装置基于多条第一信息确定的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第一帧;以及
处理单元,配置为基于指示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来生成帧。
(16)根据(15)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生成所述帧,使得发送时间段变为第一发送时间段。
(17)根据(16)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生成其中作为第一帧的确认的帧被连接到用户数据的帧。
(18)根据(16)或(17)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在生成所述帧时,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帧的发送时间段超过第一发送时间段时分割所述帧。
(19)根据(16)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在生成所述帧时,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帧的发送时间段比第一发送时间段更短时向所述帧添加填充。
(20)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以及向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第一帧;
基于多条第一信息确定第一发送时间段;以及
生成第一帧。
(2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通信单元,配置为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以及向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第一帧;
控制单元,配置为基于多条第一信息来确定第一发送时间段;以及
处理单元,配置为生成第一帧。
(22)一种使计算机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
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以及向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的第一帧的通信功能;
基于多条第一信息来确定第一发送时间段的控制功能;以及
生成第一帧的处理功能。
附图标记列表
10通信装置
11数据处理单元
12通信单元
13调制/解调单元
14信号处理单元
15信道估计单元
16收发机单元
17控制单元
Claims (16)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该第一信息是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有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的发送时间段即第一发送时间段,
所述通信单元对发送了所述帧的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和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的一个第一帧,
所述控制单元当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大于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确定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
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包括用于估计在空分复用中使用的天线权重的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利用所述天线权重对所述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并发送给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单元对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指示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的发送请求的帧,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指示所述发送请求的帧而发送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
所述控制单元当确定为在预定时间内未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时,控制重传指示所述发送请求的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中的未接收到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的所述至少一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指示发送请求的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重传指示所述发送请求的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是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通过参照发送缓冲器而计算出的要发送的数据量有关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指示期望由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在用户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发送时间段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各条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的发送时间段中的比其他发送时间段更长的发送时间段来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
7.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该第一信息是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有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的发送时间段即第一发送时间段,
所述通信单元对发送了所述帧的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和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的一个第一帧,
所述控制单元当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大于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确定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
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包括用于估计在空分复用中使用的天线权重的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利用所述天线权重对所述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并发送给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所述阈值是基于指示无线信道的空闲时间的信息或指示与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相关的业务量的信息来确定的。
8.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该第一信息是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有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的发送时间段即第一发送时间段,
所述通信单元对发送了所述帧的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和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的一个第一帧,
所述控制单元当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大于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确定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
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包括用于估计在空分复用中使用的天线权重的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利用所述天线权重对所述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并发送给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单元避免向作为包括指示大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的第一信息的帧的发送源的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第一帧。
9.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该第一信息是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有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的发送时间段即第一发送时间段,
所述通信单元对发送了所述帧的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和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的一个第一帧,
所述控制单元当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大于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确定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
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包括用于估计在空分复用中使用的天线权重的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利用所述天线权重对所述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并发送给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装置还具备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生成所述第一帧,
当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中的任意一帧指示所述其他通信装置不期望发送用户数据作为对所述第一帧的响应时,所述处理单元将指示在独立发送时间段中发送对第一帧的确认响应的信息包含在第一帧中。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功率被指定为使得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通信装置的各个帧之间的接收功率中的差异在所述通信装置处为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包括第一信息的帧包括基准信号,通过对所述基准信号进行编码来复用包含第一信息的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基准信号获取天线权重,
所述通信单元利用所述天线权重对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并将复用的第一帧发送到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13.一种由计算机执行的通信方法,具有:
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该第一信息是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有关的信息,
基于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的发送时间段即第一发送时间段,
对发送了所述帧的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和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的一个第一帧,
在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时,当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大于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确定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
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包括用于估计在空分复用中使用的天线权重的信息,
利用所述天线权重对所述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并发送给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在发送所述一个第一帧时,对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指示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的发送请求的帧,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指示所述发送请求的帧而发送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
在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时,当确定为在预定时间内未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时,控制重传指示所述发送请求的帧。
14.一种由计算机执行的通信方法,具有:
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该第一信息是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有关的信息,
基于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的发送时间段即第一发送时间段,
对发送了所述帧的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和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的一个第一帧,
在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时,当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大于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确定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
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包括用于估计在空分复用中使用的天线权重的信息,
利用所述天线权重对所述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并发送给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所述阈值是基于指示无线信道的空闲时间的信息或指示与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相关的业务量的信息来确定的。
15.一种由计算机执行的通信方法,具有:
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该第一信息是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有关的信息,
基于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的发送时间段即第一发送时间段,
对发送了所述帧的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和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的一个第一帧,
在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时,当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大于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确定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
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包括用于估计在空分复用中使用的天线权重的信息,
利用所述天线权重对所述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并发送给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在发送所述一个第一帧时,避免向作为包括指示大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的第一信息的帧的发送源的其他通信装置发送第一帧。
16.一种由计算机执行的通信方法,具有:
从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帧,该第一信息是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有关的信息,
基于从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上行链路复用发送时的发送时间段即第一发送时间段,
对发送了所述帧的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发送包括指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的信息和指示所述上行链路复用发送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的一个第一帧,
在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时,当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大于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段确定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发送时间段,
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帧包括用于估计在空分复用中使用的天线权重的信息,
利用所述天线权重对所述第一帧进行空分复用,并发送给所述多个其他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方法还具有生成所述第一帧,
在生成所述第一帧时,当包括第一信息的帧中的任意一帧指示所述其他通信装置不期望发送用户数据作为对所述第一帧的响应时,将指示在独立发送时间段中发送对第一帧的确认响应的信息包含在第一帧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55917.XA CN115473620B (zh) | 2014-10-28 | 2015-08-03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19223 | 2014-10-28 | ||
JP2014-219223 | 2014-10-28 | ||
CN202211155917.XA CN115473620B (zh) | 2014-10-28 | 2015-08-03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201580057236.1A CN107079476A (zh) | 2014-10-28 | 2015-08-03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PCT/JP2015/071919 WO2016067693A1 (ja) | 2014-10-28 | 2015-08-03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57236.1A Division CN107079476A (zh) | 2014-10-28 | 2015-08-03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73620A true CN115473620A (zh) | 2022-12-13 |
CN115473620B CN115473620B (zh) | 2024-09-17 |
Family
ID=558570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55917.XA Active CN115473620B (zh) | 2014-10-28 | 2015-08-03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201580057236.1A Pending CN107079476A (zh) | 2014-10-28 | 2015-08-03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57236.1A Pending CN107079476A (zh) | 2014-10-28 | 2015-08-03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10212718B2 (zh) |
EP (5) | EP3214887B1 (zh) |
JP (3) | JPWO2016067693A1 (zh) |
CN (2) | CN115473620B (zh) |
ES (2) | ES2788694T3 (zh) |
RU (1) | RU2698249C2 (zh) |
SG (1) | SG11201703087WA (zh) |
TW (2) | TWI753342B (zh) |
WO (1) | WO201606769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32258A2 (ko) | 2014-08-27 | 2016-03-03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291299B2 (en) * | 2015-09-07 | 2019-05-14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0932292B2 (en) * | 2016-05-25 | 2021-02-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using same |
WO2019105569A1 (en) * | 2017-12-01 | 2019-06-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1146311B2 (en) | 2019-03-21 | 2021-10-12 | Marvell Asia Pte, Ltd. | Coordinated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with multiple access points |
WO2020194749A1 (ja) * | 2019-03-28 | 2020-10-0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20220151556A (ko) * | 2021-05-06 | 2022-11-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다중 링크를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의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02539A1 (en) * | 2000-06-14 | 2003-01-02 | Keiichi Soda |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packet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for making computer execute the method recorded thereon |
CN1902862A (zh) * | 2004-01-08 | 2007-01-24 | 索尼株式会社 | 用于多标准无线局域网中多个站共存的分组结构 |
CN102415027A (zh) * | 2009-05-08 | 2012-04-11 | 索尼公司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和通信系统 |
JP2013115582A (ja) * | 2011-11-28 | 2013-06-10 | Canon Inc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3162321A2 (ko) * | 2012-04-26 | 2013-10-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A53669C2 (uk) * | 1996-11-18 | 2003-02-17 | Сіменс Акцієнгезельшафт | Спосіб та система базової станції для конфігурування радіоінтерфейсу між мобільною станцією та базовою станцією мобільної радіосистеми пакетної передачі даних з часовим мультиплексуванням |
KR20020034640A (ko) * | 2000-11-02 | 2002-05-09 | 윤종용 | 협대역 시분할 코드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부프레임전송 타임 슬럿을 랜덤하게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US6721302B1 (en) * | 2000-11-17 | 2004-04-13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packet data in a SDMA (Spac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cheme |
US6657988B2 (en) * | 2001-01-12 | 2003-12-02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ing adjustment for uplink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in wid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KR100433893B1 (ko) * | 2001-01-15 | 2004-06-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협대역 시분할 듀플렉싱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의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KR100917042B1 (ko) * | 2002-08-14 | 2009-09-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방송 및 멀티캐스트 데이터의전송 방법 |
US6951160B2 (en) | 2003-07-22 | 2005-10-04 | David Wu | Cutting device for spring manufacturing machines |
US8233462B2 (en) * | 2003-10-15 | 2012-07-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nd direct link protocol |
US7379446B2 (en) * | 2004-10-14 | 2008-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d beacon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8600336B2 (en) * | 2005-09-12 | 2013-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heduling with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175021B2 (en) * | 2005-11-04 | 2012-05-08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unicast control in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
US9451491B2 (en) * | 2005-12-22 | 2016-09-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initial and additional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 sets in a wireless system |
US7869390B2 (en) * | 2006-01-03 | 2011-01-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save multi-poll (PSMP)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
US8014818B2 (en) * | 2006-01-04 | 2011-09-06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efficient operation of multiple modes in a WLAN system |
CN101395835A (zh) * | 2006-02-28 | 2009-03-25 | 诺基亚公司 | 无线网络中用于省电传送的使用mac报头的多播组地址信令 |
EP1909523A1 (en) * | 2006-10-02 | 2008-04-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mproved acquisit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of another cell |
EP1909520A1 (en) * | 2006-10-02 | 2008-04-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upon changing connectivity or point of attach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417937B1 (ko) * | 2007-02-06 | 2014-08-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
US9450711B2 (en) * | 2008-04-02 | 2016-09-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ed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
US7948991B1 (en) * | 2008-05-09 | 2011-05-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transmissions with acknowledgement scheduling |
AR072700A1 (es) * | 2008-07-07 | 2010-09-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Metodo y aparato para retransmision cooperativa en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
US8295395B2 (en) * | 2008-09-30 | 2012-10-23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within wireless networks |
KR101289944B1 (ko) * | 2008-12-12 | 2013-07-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초고처리율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236950B2 (en) * | 2009-02-27 | 2019-03-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SDMA |
JP5493459B2 (ja) | 2009-05-08 | 2014-05-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JP5391816B2 (ja) | 2009-05-08 | 2014-01-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US9002354B2 (en) * | 2009-06-12 | 2015-04-07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Interference control, SINR optimization and signaling enhancement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OTDOA measurements |
US9344312B2 (en) * | 2009-08-26 | 2016-05-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frame transmission for supporting MU-MIMO |
WO2011035807A1 (en) * | 2009-09-24 | 2011-03-3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an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of a user equipment |
KR101711657B1 (ko) | 2009-10-20 | 2017-03-0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고용량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관리 방법 |
JP2011109205A (ja) | 2009-11-13 | 2011-06-02 | Sony Corp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CN102088343B (zh) * | 2009-12-03 | 2014-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US20110149731A1 (en) * | 2009-12-17 | 2011-06-23 | Gong Michelle X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with a group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s |
US9357565B2 (en) | 2010-03-09 | 2016-05-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user uplink communication using EDCA with polling |
JP5592839B2 (ja) * | 2011-06-13 | 2014-09-1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9001720B2 (en) * | 2011-08-31 | 2015-04-07 | Maarten Menzo Wentink | Power save with data fetch time, with end of data indication, and with more data acknowledgement |
WO2013141672A1 (ko) * | 2012-03-23 | 2013-09-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스테이션 장치와,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액세스 포인트 장치 |
US20130272347A1 (en) * | 2012-04-11 | 2013-10-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vid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
TWI637648B (zh) * | 2012-04-30 | 2018-10-01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802.11站(sta)及在其中使用的方法 |
US9204335B2 (en) * | 2012-05-02 | 2015-12-01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discovery using a reduced traffic load process |
WO2013165206A1 (ko) * | 2012-05-03 | 2013-11-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JP5800240B2 (ja) * | 2012-07-06 | 2015-10-2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9426763B2 (en) * | 2013-04-17 | 2016-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timing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ing devices |
US10097315B2 (en) | 2013-04-19 | 2018-10-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roup scheduling and acknowledgement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
US9565593B2 (en) * | 2013-05-20 | 2017-0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electing subframe type or for interleaving sign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ver unlicensed spectrum |
US9723616B2 (en) * | 2013-07-10 | 2017-08-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redictable scheduler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US20150063190A1 (en) | 2013-08-28 | 2015-03-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
KR20160055136A (ko) * | 2013-09-13 | 2016-05-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랜에서 멀티캐스트 프레임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681418B2 (en) * | 2013-09-27 | 2017-06-13 | Apple Inc. | Wireless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
US8942201B1 (en) * | 2013-10-07 | 2015-0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con frame scheduling in an 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 network |
US10333737B2 (en) * | 2013-11-21 | 2019-06-25 |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align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9867054B2 (en) * | 2014-04-10 | 2018-01-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patterns of signal transmissions or reference signals over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
KR102700839B1 (ko) | 2014-06-08 | 2024-08-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다중 사용자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20150359000A1 (en) * | 2014-06-09 | 2015-12-10 | Qinghua Li | Multi-user scheduling channel status reporting for wi-fi |
US9705643B2 (en) * | 2014-07-15 | 2017-07-1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cknowledgements during schedul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
WO2016021831A1 (ko) | 2014-08-07 | 2016-02-11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949290B2 (en) | 2014-10-16 | 2018-04-17 | Newracom, Inc. | Bandwidth determination for multiple user transmission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AN |
US9763221B2 (en) * | 2014-10-16 | 2017-09-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of a neighbor aware network |
KR20160045023A (ko) * | 2014-10-16 | 2016-04-26 | 뉴라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 고효율 무선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6067696A1 (ja) * | 2014-10-31 | 2016-05-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10075950B2 (en) * | 2014-12-12 | 2018-09-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ffic advertisement in neighbor aware network (NAN) data path |
US10028142B2 (en) * | 2015-04-21 | 2018-07-17 | Newracom,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hannel access in WLAN |
US9832792B2 (en) * | 2015-04-30 | 2017-11-28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e-association frame exchange using random access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
AT516707B1 (de) | 2015-05-06 | 2016-08-15 | Henn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Rohres, für flüssige oder gasförmige Medien, mit einem Steckverbinder |
WO2017029465A1 (en) * | 2015-08-20 | 2017-02-23 | Toshiba Research Europe Limited | Integrated circuitr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
WO2017047875A1 (ko) * | 2015-09-16 | 2017-03-23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098135B2 (en) * | 2016-02-22 | 2018-10-09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ction frame for schedule update in a NAN |
JP6422903B2 (ja) * | 2016-02-25 | 2018-11-14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170265105A1 (en) * | 2016-03-14 | 2017-09-14 | Shahrnaz Azizi | Coexistence through use of less power constrained assisted devices |
WO2018012114A1 (ja) * | 2016-07-15 | 2018-01-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8132261A1 (en) * | 2017-01-13 | 2018-07-19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llocation of tones within a device identifier range |
KR102454598B1 (ko) * | 2017-02-02 | 2022-10-17 | 아이피엘에이 홀딩스 인크. | 스위핑된 다운링크 빔들에서 페이징 블록들의 전송을 위한 장치들 |
US11849369B2 (en) * | 2020-06-18 | 2023-12-19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device wireless sensing |
-
2015
- 2015-08-03 ES ES15853801T patent/ES2788694T3/es active Active
- 2015-08-03 CN CN202211155917.XA patent/CN115473620B/zh active Active
- 2015-08-03 ES ES20157851T patent/ES2900663T3/es active Active
- 2015-08-03 JP JP2016556395A patent/JPWO2016067693A1/ja active Pending
- 2015-08-03 US US15/520,067 patent/US10212718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3 WO PCT/JP2015/071919 patent/WO201606769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03 CN CN201580057236.1A patent/CN107079476A/zh active Pending
- 2015-08-03 EP EP15853801.7A patent/EP3214887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3 EP EP20157851.5A patent/EP3678439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3 EP EP20157868.9A patent/EP3678440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3 EP EP20185875.0A patent/EP3742826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3 EP EP20157853.1A patent/EP3675565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3 SG SG11201703087WA patent/SG11201703087WA/en unknown
- 2015-08-03 RU RU2017113755A patent/RU2698249C2/ru active
- 2015-10-14 TW TW108147910A patent/TWI753342B/zh active
- 2015-10-14 TW TW104133687A patent/TWI683553B/zh active
-
2019
- 2019-01-11 US US16/245,693 patent/US1064571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0-30 JP JP2019197041A patent/JP2020025323A/ja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4-08 US US16/843,021 patent/US11178674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5-24 JP JP2021087258A patent/JP7160140B2/ja active Active
- 2021-10-25 US US17/509,508 patent/US1167195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02539A1 (en) * | 2000-06-14 | 2003-01-02 | Keiichi Soda |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packet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for making computer execute the method recorded thereon |
CN1902862A (zh) * | 2004-01-08 | 2007-01-24 | 索尼株式会社 | 用于多标准无线局域网中多个站共存的分组结构 |
CN102415027A (zh) * | 2009-05-08 | 2012-04-11 | 索尼公司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和通信系统 |
JP2013115582A (ja) * | 2011-11-28 | 2013-06-10 | Canon Inc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3162321A2 (ko) * | 2012-04-26 | 2013-10-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60140B2 (ja)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US11350371B2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which use uplink 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
US10361816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11425715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