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8133A - 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38133A CN115338133A CN202211108516.9A CN202211108516A CN115338133A CN 115338133 A CN115338133 A CN 115338133A CN 202211108516 A CN202211108516 A CN 202211108516A CN 115338133 A CN115338133 A CN 1153381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detection
- rotating disk
- driving
- s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4—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02—Measures preceding sorting, e.g. arranging articles in a stream orient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07C5/361—Processing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e.g. escort memory
- B07C5/362—Separating or distributor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07C5/38—Collecting or arranging articles in group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涉及汽车拉手转子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改善了对转子进行阻尼力检测分类的过程不够方便的问题,其包括上料机构、检测机构、分类机构以及运输机构,所述上料机构、检测机构以及分类机构均位于运输机构的周侧,所述运输机构包括转动盘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转动盘上圆周阵列有四个定位座,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以及上料轨道,所述上料轨道的一端与振动盘固定连接,所述分类机构包括淘汰组件以及保留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使转动盘周期性转动90°,所述转动盘每次转动后,所述上料轨道远离振动盘的一端通往一定位座。本申请能够方便对转子进行阻尼力检测分类,提高检测分类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拉手转子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拉手转子实质上是一种安装于拉手转动连接位置处的阻尼器,转子的作用在于吸收能量,降低频率响应的最大值,然后缓缓释放能量,从而达到消除突然的能量冲击。例如,汽车拉手在没有安装转子时,将拉手取出后松手,拉手就会“砰”的一声非常生硬的收回去;汽车拉手安装转子后,将拉手取出后松手,拉手会缓慢优雅的收回去。
现有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芯体以及盖体,壳体的外形为圆柱体,壳体的中心沿轴线贯穿有供拉手转轴穿过的穿设孔,且壳体上于穿设孔的周侧开设有供芯体插入安装的安装槽,安装槽贯穿壳体轴线方向的一端,壳体的外侧具有与拉手卡接用的凸条;芯体整体为空心圆柱体结构,芯体于安装槽中安装前,壳体于安装槽中涂有阻尼油,芯体于安装槽中安装后,芯体与壳体沿壳体的轴线转动连接,且芯体靠近壳体安装槽开口的一端具有两个凸块,两凸块位于芯体同一直径方向上的两端;盖体整体为圆盘结构,盖体的一端面上具有两个配合槽,盖体的另一端面上于配合槽对应位置具有凸起部,盖体于壳体靠近安装槽开口的一端盖合后,芯体的两凸块分别插入两配合槽中。
转子在使用前需要对其阻尼力的大小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判断其阻尼力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并将不合格的转子筛选淘汰。传统对转子进行阻尼力检测的过程通常需要操作人员手持检测用设备对转子一一进行检测,自动化程度较低,且操作较为麻烦,故亟需一种方便对转子进行阻尼力检测分类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对转子进行阻尼力检测分类的过程不够方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包括用于上料的上料机构、用于对转子进行阻尼力检测的检测机构、用于对转子根据检测结果分类的分类机构以及用于携带转子移动的运输机构,所述上料机构、检测机构以及分类机构均位于运输机构的周侧,所述运输机构包括转动盘以及用于驱使转动盘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转动盘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所述转动盘上圆周阵列有四个供转子固定的定位座,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以及上料轨道,所述上料轨道的一端与振动盘固定连接,所述分类机构包括用于供不合格产品离开转动盘的淘汰组件以及用于供合格产品离开转动盘的保留组件,所述上料轨道、检测机构、淘汰组件以及保留组件于转动盘的周侧依次排布且也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一驱动件驱使转动盘周期性转动90°,所述转动盘每次转动后,所述上料轨道远离振动盘的一端通往一定位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转子在上料机构的作用下在预定状态下移动至定位座上定位,检测机构对安装座上的转子进行阻尼力检测,分类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将转子分类,转动盘转动使转子按顺序经过不同的工序,各种机构的配合使检测分类装置自动化程度更高,从而使对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过程更加方便高效。
可选的,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供转子进入的定位槽以及与转子上凸条相适配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一端与定位槽相通,所述让位槽的另一端贯穿定位座的顶部,所述上料轨道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件,两所述引导件远离上料轨道的一端之间存在供转子上凸条通过的让位空间,所述转动盘每次转动结束后,所述让位空间与让位槽沿直线方向对齐且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转子在上料轨道上移动的过程中保持预定的位置状态不变,从而方便转子从上料轨道移动至定位座上固定,降低转子在移动过程中位置状态出现偏差而无法进入定位槽中于定位座上固定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引导件远离转动盘的一端具有倒角,两所述引导件远离转动盘一端之间让位空间更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从振动盘中移动出的转子进行引导,方便转子顺利进入上料轨道中,同时能够对移动中的转子的位置状态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转动盘的外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包围转动盘,所述挡板相对于转动盘位置固定,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四个进出口,四个所述进出口与四个安装座一一对应;
所述挡板靠近转动盘的一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引导轨道,若干所述引导轨道均位于所述转子于定位座上固定后,所述盖体上的两凸起部位于定位座与挡板之间,所述转动盘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凸起部与若干引导轨道相抵,所述盖体相对于壳体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引导轨道的作用下,转动盘带动转子整体转动的过程中,盖体带动芯体相对于壳体发生转动,从而使转子内部的阻尼油在阻尼力检测之前能够更加均匀,进而提高对转子进行阻尼力检测的精度。
可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用于对转子进行检测的检测体、用于驱使检测体移动的第二驱动件、用于驱使检测体转动的第三驱动件以及用于收集检测数据的控制件,所述检测体靠近转动盘的一端具有两个与凸起部配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件驱使检测体移动后,第三驱动件驱使检测体转动,检测体转动的过程中两凸起部能够进入对应的凹槽中,检测体继续转动带动盖体以及芯体相对于壳体发生转动,降低了检测过程中检测体对转子的挤压磨损,同时也能够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第三驱动件每次驱使检测体转动后,转动后所述凹槽于检测体上的位置与转动前相同,所述检测体上的两凹槽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引导轨道为弧形结构,所述转子移动经过若干引导轨道后,所述盖体上的两凸起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盘将转子转动至靠近检测机构的位置时,检测体上的两凹槽与转子盖体上的两凸起部一一对应,第二驱动件驱使检测体移动后,两凸起部即可进入对应的凹槽中,省去了检测体转动使凹槽与凸起部对齐的步骤,使检测机构对转子进行阻尼力检测的过程更加方便,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阻尼力检测过程中对转子的磨损。
可选的,所述淘汰组件包括用于与转子接触的第一移动件、用于驱使第一移动件移动的第四驱动件以及用于收集被淘汰转子的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一移动件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移动件的端部滑动穿过定位座上的让位槽,所述第一收集盒位于转动盘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能够方便分类机构将检测不合格的转子统一收集。
可选的,所述保留组件与淘汰组件结构相似,包括第二移动件、第五驱动件以及第二收集盒,还包括用于对检测合格转子进行分类的分类件以及用于驱使分类件移动的第六驱动件,所述分类件上开设有若干分类通道,所述分类件移动后总有一分类通道与相邻的进出口对齐相通,所述第二收集盒上具有若干互相独立的收集槽,若干所述分类通道远离转动盘的一端分别与若干收集槽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构,能够方便分类机构将检测合格的转子进行收集,并且能够将检测合格的转子根据阻尼力的大小分类收集。
可选的,若干所述分类通道均倾斜设置,且所述分类通道的倾斜程度朝远离转动盘的方向递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逐渐降低检测合格的转子沿分类通道移动的速度,从而降低收集过程中转子落至第二收集盒中收集时对转子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自动对转子实现上料以及检测,并且能够根据检测结果自动将不合格的转子淘汰收集、将合格的转子分类收集,使转子的阻尼力检测过程更加方便高效;
2.在运输转子至检测位置的过程中,能够在检测前使转子的芯体相对于壳体发生转动,从而使转子内部的阻尼油更加均匀,降低转子因其内部阻尼油分布不均匀而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
3.转子被运输至检测位置时,转子上盖体的两凸起部能够与检测体上的两凹槽一一对应,使检测过程更加方便,同时能够降低检测过程对转子造成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分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分类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输机构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子经过第一个以及第二个引导轨道过程中的模拟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转子;11、壳体;111、安装槽;112、穿设孔;113、凸条;12、芯体;121、凸块;13、盖体;131、配合槽;132、凸起部;2、机体;3、上料机构;31、振动盘;32、上料轨道;321、引导件;3211、倒角;322、让位空间;4、运输机构;41、转动盘;411、定位座;4111、定位槽;4112、让位槽;42、第一驱动件;43、挡板;431、进出口;432、引导轨道;4321、转动部;4322、固定部;433、下料斗;5、检测机构;51、检测体;511、凹槽;52、控制件;53、第二驱动件;54、第三驱动件;55、底座;6、分类机构;61、淘汰组件;611、第一移动件;612、第四驱动件;613、第一收集盒;62、保留组件;621、第二移动件;622、第五驱动件;623、第二收集盒;624、分类件;6241、分类通道;625、第六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
参照图1和图2,检测分类装置用于对转子1中芯体12与壳体11相对转动过程中存在的阻尼力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转子1进行分类。转子1包括壳体11、芯体12以及盖体13,转子1整体为圆柱体结构。
参照图3和图4,检测分类装置包括机体2、上料机构3、运输机构4、检测机构5以及分类机构6,上料机构3、运输机构4、检测机构5以及分类机构6均安装于机体2上,机体2的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若干转子1通过上料机构3逐个移动至运输机构4上,运输机构4将转子1移动至检测机构5位置对其自身的阻尼力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后,运输机构4再将转子1移动至分类机构6位置,分类机构6根据检测结果将转子1在不同的位置进行下料收集。
参照图5和图6,上料机构3包括振动盘31以及上料轨道32,振动盘31内装盛有若干转子1,振动盘31能够逐个运输转子1,并且在运输转子1的过程中使转子1以预定的位置状态进行运输。当转子1即将从振动盘31运输离开时,此时转子1的轴线水平,且壳体11的凸条113位于此时壳体11的顶部位置。本实施例中,由于振动盘31为常见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
参照图3和图6,上料轨道32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振动盘31的出口位置固定连接,转子1从振动盘31运输离开后能够保持其位置状态沿上料轨道32继续移动,转子1于上料轨道32上的移动方向与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一致。
参照图6和图7,上料轨道32的两侧均安装有用于进一步调整转子1位置状态的引导件321,两引导件321与上料轨道32共同围合形成供转子1移动通过的空间。两引导件321的一端分别与上料轨道32的两侧固定连接,两引导件321的另一端之间存在供转子1壳体11上的凸条113移动通过的让位空间322,引导件321于让位空间322靠近振动盘31一端的位置开设有倒角3211,转子1从振动盘31运输离开后,转子1壳体11上的凸条113与引导件321的倒角3211位置接触,在倒角3211的辅助下,转子1壳体11上的凸条113相对于壳体11的位置逐渐居中,最终使转子1保持壳体11上的凸条113位于壳体11的竖直上方的位置状态于上料轨道32上继续移动。
参照图3和图7,上料轨道32远离振动盘31的一端通往运输机构4,运输机构4包括用于携带转子1移动的转动盘41以及用于驱使转动盘41转动的第一驱动件42。第一驱动件42的底部与机体2固定连接,转动盘41与第一驱动件42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盘41为圆盘状结构,转动盘41的转动轴线竖直,且转动盘41的转动轴线与其自身的轴线重合。
参照图7和图8,运输机构4还包括用于降低转子1从转动盘41上甩出概率的挡板43,挡板43相对于转动盘41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挡板43的底部与机体2固定连接。挡板43沿转动盘41的周沿布置,挡板43将转动盘41包围,转动盘41与挡板43之间存在便于转动盘41转动的极小间距。挡板43上开设有四个供转子1进出的进出口431,四个进出口431于挡板43上以转动盘41的轴线为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上料轨道32远离振动盘31的一端与挡板43固定连接,且上料轨道32远离振动盘31的一端与其中一进出口431相通。
转动盘41上安装有四个供转子1固定的定位座411,四个定位座411均位于转动盘41靠近挡板43的位置,且四个定位座411于转动盘41上也以转动盘41的轴线为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第一驱动件42每次驱使转动盘41转动1/4周,且第一驱动件42的启闭具有周期性,转动盘41每次转动结束后,总有一个定位座411沿上料轨道32上转子1的移动方向与进出口431对齐。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驱动件42为电机。
参照图2和图8,定位座411上开设有供转子1进入固定的定位槽4111以及让位槽4112,定位槽4111沿水平方向开设,定位槽4111的一端贯穿定位座411靠近挡板43的一侧,让位槽4112位于定位槽4111的上方,让位槽4112与定位槽4111相通,且让位槽4112贯穿定位座411靠近挡板43的一侧、定位座411远离挡板43的一侧以及定位座411的顶部。转子1从上料轨道32离开并穿过进出口431后能够沿原本的移动方向进入定位槽4111以及让位槽4112中,转子1进入定位槽4111以及让位槽4112中后,转子1沿其轴线方向的转动被定位座411限制,此时转子1盖体13上的凸起部132位于定位槽4111外且与挡板43之间存在间距。
参照图3和图4,检测机构5位于转动盘41一侧靠近另一进出口431的位置,检测机构5对应的进出口431与上料机构3对应的进出口431相邻,转子1上料至定位座411上固定后,转动盘41转动驱使该转子1朝检测机构5移动靠近。
参照图3和图5,检测机构5包括用于对转子1的阻尼力进行检测的检测体51、用于收集检测数据的控制件52、用于驱使检测体51移动的第二驱动件53、用于驱使检测体51转动的第三驱动件54以及用于支撑上述结构的底座55。检测体51整体为圆柱体结构,检测体51的轴线水平且与另一进出口431对齐,第三驱动件54与检测体51远离转动盘4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53与第三驱动件54固定连接,且第二驱动件53位于第三驱动件54远离检测体51的一侧,底座55的底部与机体2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53固定安装于底座55上。第三驱动件54以及检测体51均与底座55滑动连接,第二驱动件53驱使第三驱动件54以及检测体51沿水平方向滑动,检测体51滑动过程中能够从进出口431进出,第二驱动件53驱使检测体51沿其自身轴线为轴发生转动。控制件52的底部也与机体2固定连接,控制件52位于底座55的一侧。
参照图2和图5,检测体51远离第二驱动件53的一端具有两个用于与盖体13上凸起部132相适配的凹槽511,第二驱动件53驱使检测体51穿入进出口431且与定位座411上的转子1相抵后,第三驱动件54驱使检测体51转动,检测体51通过凹槽511与凸起部132的插接配合带动盖体13转动,盖体13转动带动芯体12与壳体11相对转动,检测体51将转动盖体13所需力的数据传输至控制件52,控制件52通过计算将该转子1的阻尼力显示出来。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53优选为气缸,第三驱动件54优选为电机。
参照图3和图9,挡板43靠近转动盘41的一侧还安装有若干引导轨道432,若干引导轨道432均位于挡板43上上料机构3对应进出口431与检测机构5对应进出口431之间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优选引导轨道432共安装有四个,此时转子1在从上料机构3移动至检测机构5的过程中,芯体12与壳体11之间将发生270°-360°的相对转动,根据不同的转动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安装更多的引导轨道432。
参照图2、图8和图9,四个引导轨道432均为弧形板结构,引导轨道432的倾斜程度沿转子1的移动方向逐渐减小,引导轨道432沿转子1的移动方向向上倾斜,引导轨道432一端的法线方向竖直,引导轨道432另一端的法线方向水平。转动盘41转动的过程中,定位座411与引导轨道432之间存在间距,而转子1盖体13上的凸起部132将与引导轨道432接触。
第一个引导轨道432用于驱使盖体13相对壳体11发生转动至盖体13上的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该引导轨道432靠近其法线方向竖直一端的部分为转动部4321且另一部分为固定部4322,固定部4322与挡板43固定连接,转动部4321能够相对于固定部4322发生转动,引导轨道432于转动部4321的转动连接位置处安装有驱使转动部4321保持与固定部4322浑然一体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该结构为扭簧,由于扭簧为常见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转动部4321能够朝靠近转动盘41的方向转动,转动部4321转动后将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参照图2和图9,当转子1以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状态移动时,该转子1能够保持原状顺利通过第一个引导轨道432;当转子1以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状态移动时,盖体13上一凸起部132将先与固定部4322接触,转子1移动的过程中,该凸起部132在固定部4322的引导下朝远离固定部4322的方向转动,两凸起部132所在直线开始倾斜且倾斜度逐渐增大,直至倾斜下端的凸起部132与转动部4321接触,此时转子1若继续移动,则倾斜上端的凸起部132受其与固定部4322接触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驱使倾斜上端的凸起部132朝远离固定部4322的方向转动同时驱使倾斜下端的凸起部132朝靠近转动部4321的方向转动,此时倾斜下端的凸起部132对转动部4321具有两种作用力,两作用力之和大于扭簧对转动部4321的作用力,倾斜下端的凸起部132将驱使转动部4321转动,同时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所在直线的倾斜度逐渐增大,直至倾斜下端的凸起部132与转动部4321分离后,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所在直线的倾斜度将继续增大直至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此时该转子1能够以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竖直线的状态通过第一个引导轨道432;
当转子1以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所在直线倾斜且倾斜方向与第一个引导轨道432相反时,转子1移动的过程中,位于倾斜下端的凸起部132将先与转动部4321接触,此时转子1移动导致的倾斜下端的凸起部132对转动部4321的作用力小于扭簧对转动部4321的作用力,转子1继续移动将驱使盖体13相对壳体11发生转动至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此时该转子1能够以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竖直线的状态通过第一个引导轨道432;
当转子1以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所在直线倾斜且倾斜方向与第一个引导轨道432相同时,转子1移动的过程中,两凸起部132均可能先与引导轨道432接触,当倾斜上端的凸起部132先与固定部4322接触时,转子1继续移动将驱使盖体13相对于壳体11朝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趋势转动,在此期间,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的变化与上述情况相同,故在此不做赘述;当倾斜下端的凸起部132先与转动部4321接触时,转子1继续移动将驱使倾斜上端的凸起部132朝靠近固定部4322的方向发生转动直至两凸起部132分别对应与固定部4322以及转动部4321接触,之后转子1继续移动将驱使盖体13相对于壳体11朝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趋势转动,在此期间,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的变化与上述情况相同,故在此也不做赘述。
转子1无论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何,转子1移动经过第一个引导轨道432的引导后,转子1上盖体13的两凸起部132均会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参照图2和图9,第二个引导轨道432用于驱使盖体13相对壳体11发生转动至盖体13上的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个引导轨道432的倾斜方向与第一个引导轨道432的倾斜方向一致。转子1移动经过第一个引导轨道432后,盖体13上位于下方的凸起部132将先与第二个引导轨道432接触,此时转子1继续移动,盖体13上位于下方的凸起部132将朝远离该引导轨道432的方向转动且上方的凸起部132将朝靠近该引导轨道432的方向转动,直至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后,转子1方能够保持其现在的位置状态顺利通过第二个引导轨道432。
第三个引导轨道432与第一个引导轨道432的结构相同,第四个引导轨道432与第二个引导轨道432的结构相同,转子1移动经过第三个引导轨道432以及第四个引导轨道432时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的位置变化与上述同理,故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参照图1和图5,转动盘41转动带动上料后的转子1移动1/4周后,此时该转子1的轴线与检测体51的轴线重合,且该转子1盖体13上的两凸起部132与检测体51上的两凹槽511一一对齐。为使检测体51上的凹槽511每次对转子1检测时都能够与转子1盖体13上的凸起部132对齐,第三驱动件54驱使检测体51转动前后,检测体51上两凹槽51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检测体51上两凹槽511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参照图3和图4,分类机构6包括用于淘汰检测不合格转子1的淘汰组件61,淘汰组件61位于转动盘41远离上料机构3的一侧。淘汰组件61包括用于驱使转子1与定位座411分离的第一移动件611、用于驱使第一移动件611移动的第四驱动件612以及用于收集不合格转子1的第一收集盒613。第一收集盒613固定安装于机体2上,且第一收集盒613位于转动盘41的一侧,第一收集盒613上具有单独的收集槽,收集槽开口竖直向上,检测不合格的转子1与定位座411分离后穿过进出口431能够落入第一收集盒613的收集槽中。
第一移动件611以及第四驱动件612相对于转动盘41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第四驱动件612与机体2固定连接,第一移动件611与第四驱动件612固定连接,且第一移动件611位于第四驱动件612靠近转动盘41的一侧。第四驱动件612驱使第一移动件611沿平行于上料轨道32上转子1移动方向的方向移动,第一移动件611远离第四驱动件612的一端在第一移动件611的移动过程中能够穿过相邻定位座411的让位槽4112。挡板43于靠近淘汰组件61的一端安装有便于其落至第一收集盒613中收集的下料斗433,下料斗433位于挡板43背离转动盘41的一侧且倾斜向下,下料斗433与相邻的进出口431相通。本实施例中,优选第四驱动件612为气缸。
参照图3和图4,分类机构6还包括用于将检测合格的转子1根据检测数值分类收集的保留组件62,保留组件62位于转动盘41远离检测机构5的一侧。保留组件62包括用于驱使转子1与定位座411分离的第二移动件621、用于驱使第二移动件621移动的第五驱动件622以及用于供检测合格转子1分类收集的第二收集盒623。本实施例中,第二移动件621、第五驱动件622以及第二收集盒623对应与第一移动件611、第四驱动件612以及第一收集盒613结构相似且与对应定位座411的相对位置关系同理,第五驱动件622也优选为气缸,故在此不另作介绍。
第二收集盒623与第一收集盒613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二收集盒623上具有若干相互独立的收集槽供分类后不同的转子1落入收集,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检测合格的转子1根据其阻尼力的检测数值大小分为低、中、高三类,具体分类标准由操作人员于控制件52上进行设定。控制件52收集检测数据后能够分别对淘汰组件61以及保留组件62进行控制,从而使转子1根据自身检测数据在合适的地方与定位座411分离并进入对应的收集槽中。
参照图3和图4,为便于转子1与定位座411分离后落入第二收集盒623上对应的收集槽中,保留组件62还包括分类件624以及用于驱使分类件624移动的第六驱动件625。第六驱动件625相对于转动盘41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第六驱动件625与机体2固定连接,分类件624与第六驱动件625固定连接,且分类件624位于挡板43背离转动盘41的一侧,第六驱动件625驱使分类件624移动的方向与第一移动件611的移动方向平行。本实施例中,第六驱动件625优选为气缸。
分类件624上对应开设有三条分类通道6241,三条分类通道6241靠近挡板43的一端相邻,三条分类通道6241远离挡板43的一端互相均留有间距。分类通道6241靠近挡板43的一端与相邻的进出口431相通,分类通道6241远离挡板43的一端位于第二收集盒623的上方。分类通道6241均倾斜向下,且分类通道6241上各部分的倾斜程度与其与挡板43之间的距离呈反比。
控制件52将转子1的阻尼力检测数值与预设值对比确定该转子1的分类类型,并控制第六驱动件625驱使分类件624移动至对应类型的分类通道6241与相邻的进出口431相通,待转动盘41转动带动该转子1移动至靠近该进出口431的位置时,控制件52再控制第五驱动件622驱使第二移动件621推动该转子1,使该转子1与定位座411分离并通过对应的分类通道6241落入第二收集盒623上对应的收集槽中收集。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若干待阻尼力检测的转子1通过振动盘31进行上料同时对上料中的转子1进行初步位置状态的调整,接着转子1进入上料轨道32中,上料轨道32对转子1进行二次位置状态的调整,转子1从上料轨道32离开后穿过进出口431于定位座411上固定,然后第一驱动件42驱使转动盘41转动1/4周,将转子1朝靠近检测机构5的方向移动,转子1在移动过程中,若干引导轨道432驱使盖体13带动芯体12相对于壳体11发生转动,使转子1内部的阻尼油分布更加均匀,提高阻尼力检测数值的精确度;同时,若干引导轨道432将驱使移动后的转子1保持其盖体13上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接着第二驱动件53驱使检测体51移动使两凸起部132分别插入两凹槽511中,然后第三驱动件54驱使检测体51转动带动盖体13以及芯体12转动,同时控制件52在转动过程中收集检测数值,并通过检测数值对分类机构6进行控制;
当转子1的阻尼力检测结果不合格时,第一驱动件42驱使转动盘41又一次转动,转子1移动至靠近淘汰组件61的位置后,控制件52将控制第四驱动件612驱使第一移动件611将转子1与定位座411分离并通过进出口431以及下料斗433落至第一收集盒613的收集槽中收集;
当转子1的阻尼力检测结果合格时,控制件52将根据检测数据对转子1进行分类,并控制第六驱动件625驱使分类件624移动至对应的分类通道6241与进出口431以及第二收集盒623上对应的收集槽相通,接着第一驱动件42驱使转动盘41再一次转动,转子1移动至靠近保留组件62的位置后,控制件52将控制第五驱动件622驱使第二移动件621将转子1与定位座411分离并通过对应的分类通道6241落至第二收集盒623对应的收集槽中收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上料的上料机构(3)、用于对转子(1)进行阻尼力检测的检测机构(5)、用于对转子(1)根据检测结果分类的分类机构(6)以及用于携带转子(1)移动的运输机构(4),所述上料机构(3)、检测机构(5)以及分类机构(6)均位于运输机构(4)的周侧,所述运输机构(4)包括转动盘(41)以及用于驱使转动盘(41)转动的第一驱动件(42),所述转动盘(41)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所述转动盘(41)上圆周阵列有四个供转子(1)固定的定位座(411),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振动盘(31)以及上料轨道(32),所述上料轨道(32)的一端与振动盘(31)固定连接,所述分类机构(6)包括用于供不合格产品离开转动盘(41)的淘汰组件(61)以及用于供合格产品离开转动盘(41)的保留组件(62),所述上料轨道(32)、检测机构(5)、淘汰组件(61)以及保留组件(62)于转动盘(41)的周侧依次排布且也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一驱动件(42)驱使转动盘(41)周期性转动90°,所述转动盘(41)每次转动后,所述上料轨道(32)远离振动盘(31)的一端通往一定位座(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411)上开设有供转子(1)进入的定位槽(4111)以及与转子(1)上凸条(113)相适配的让位槽(4112),所述让位槽(4112)的一端与定位槽(4111)相通,所述让位槽(4112)的另一端贯穿定位座(411)的顶部,所述上料轨道(32)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件(321),两所述引导件(321)远离上料轨道(32)的一端之间存在供转子(1)上凸条(113)通过的让位空间(322),所述转动盘(41)每次转动结束后,所述让位空间(322)与让位槽(4112)沿直线方向对齐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321)远离转动盘(41)的一端具有倒角(3211),两所述引导件(321)远离转动盘(41)一端之间让位空间(322)更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41)的外侧设置有挡板(43),所述挡板(43)包围转动盘(41),所述挡板(43)相对于转动盘(41)位置固定,所述挡板(43)上开设有四个进出口(431),四个所述进出口(431)与四个安装座一一对应;
所述挡板(43)靠近转动盘(41)的一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引导轨道(432),若干所述引导轨道(432)均位于所述转子(1)于定位座(411)上固定后,所述转子(1)盖体(13)上的两凸起部(132)位于定位座(411)与挡板(43)之间,所述转动盘(41)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凸起部(132)与若干引导轨道(432)相抵,所述盖体(13)相对于壳体(1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5)包括用于对转子(1)进行检测的检测体(51)、用于驱使检测体(51)移动的第二驱动件(53)、用于驱使检测体(51)转动的第三驱动件(54)以及用于收集检测数据的控制件(52),所述检测体(51)靠近转动盘(41)的一端具有两个与凸起部(132)配合的凹槽(5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件(54)每次驱使检测体(51)转动后,转动后所述凹槽(511)于检测体(51)上的位置与转动前相同,所述检测体(51)上的两凹槽(51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引导轨道(432)为弧形结构,所述转子(1)移动经过若干引导轨道(432)后,所述盖体(13)上的两凸起部(13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淘汰组件(61)包括用于与转子(1)接触的第一移动件(611)、用于驱使第一移动件(611)移动的第四驱动件(612)以及用于收集被淘汰转子(1)的第一收集盒(613),所述第一移动件(611)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移动件(611)的端部滑动穿过定位座(411)上的让位槽(4112),所述第一收集盒(613)位于转动盘(4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留组件(62)与淘汰组件(61)结构相似,包括第二移动件(621)、第五驱动件(622)以及第二收集盒(623),还包括用于对检测合格转子(1)进行分类的分类件(624)以及用于驱使分类件(624)移动的第六驱动件(625),所述分类件(624)上开设有若干分类通道(6241),所述分类件(624)移动后总有一分类通道(6241)与相邻的进出口(431)对齐相通,所述第二收集盒(623)上具有若干互相独立的收集槽,若干所述分类通道(6241)远离转动盘(41)的一端分别与若干收集槽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分类通道(6241)均倾斜设置,且所述分类通道(6241)的倾斜程度朝远离转动盘(41)的方向递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08516.9A CN115338133A (zh) | 2022-09-13 | 2022-09-13 | 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08516.9A CN115338133A (zh) | 2022-09-13 | 2022-09-13 | 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38133A true CN115338133A (zh) | 2022-11-15 |
Family
ID=83956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08516.9A Pending CN115338133A (zh) | 2022-09-13 | 2022-09-13 | 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338133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55630A1 (fr) * | 1989-12-08 | 1991-06-14 | Maheo Marc | Machine pour distribuer individuellement et successivement, a une cadence determine, des articles initialement en vrac. |
KR20050104247A (ko) * | 2004-04-28 | 2005-11-02 | 주식회사 만도 | 쇽업소버 제조 공정용 피스톤 로드의 인장시스템 |
CN204094420U (zh) * | 2014-04-18 | 2015-01-14 | 宁波久博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水表机芯叶合的输出机构 |
CN107598525A (zh) * | 2017-07-25 | 2018-01-19 | 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套筒下料机构 |
CN108325866A (zh) * | 2018-04-02 | 2018-07-27 | 昆山华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阻尼器自动扭矩检测设备 |
CN208614229U (zh) * | 2018-07-14 | 2019-03-19 | 深圳市天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检测生产线 |
CN110756456A (zh) * | 2019-11-29 | 2020-02-07 | 华贵机电(珠海)有限公司 | 空心线圈自动检测筛选设备 |
CN211103766U (zh) * | 2019-09-29 | 2020-07-28 | 昆山市鑫之铖五金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阻尼器轴承装配设备 |
CN211538634U (zh) * | 2019-12-30 | 2020-09-22 | 中山牛耳视觉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剔除机 |
-
2022
- 2022-09-13 CN CN202211108516.9A patent/CN11533813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55630A1 (fr) * | 1989-12-08 | 1991-06-14 | Maheo Marc | Machine pour distribuer individuellement et successivement, a une cadence determine, des articles initialement en vrac. |
KR20050104247A (ko) * | 2004-04-28 | 2005-11-02 | 주식회사 만도 | 쇽업소버 제조 공정용 피스톤 로드의 인장시스템 |
CN204094420U (zh) * | 2014-04-18 | 2015-01-14 | 宁波久博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水表机芯叶合的输出机构 |
CN107598525A (zh) * | 2017-07-25 | 2018-01-19 | 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套筒下料机构 |
CN108325866A (zh) * | 2018-04-02 | 2018-07-27 | 昆山华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阻尼器自动扭矩检测设备 |
CN208614229U (zh) * | 2018-07-14 | 2019-03-19 | 深圳市天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检测生产线 |
CN211103766U (zh) * | 2019-09-29 | 2020-07-28 | 昆山市鑫之铖五金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阻尼器轴承装配设备 |
CN110756456A (zh) * | 2019-11-29 | 2020-02-07 | 华贵机电(珠海)有限公司 | 空心线圈自动检测筛选设备 |
CN211538634U (zh) * | 2019-12-30 | 2020-09-22 | 中山牛耳视觉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剔除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664081B2 (en) | Two disc coin handling apparatus | |
KR100484611B1 (ko) | 전자부품 운송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검사장치 | |
AU684104B2 (en) | Coin handling system with controlled coin discharge | |
KR100417986B1 (ko) | 고속 전기소자 핸들러 | |
CN108705302B (zh) | 一种弹性螺母块全自动铆压装置 | |
US6337842B1 (en) | Disk handling system having a telescoping elevator pin | |
CN115338133A (zh) | 一种汽车拉手转子的检测分类装置 | |
JP3892369B2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US6782544B2 (en) | Memory storage disk handling system having a servo-driven elevator pin | |
CN110434012A (zh) | 一种o型圈涂油上料装置 | |
EP1034435A1 (en) | Apparatus for testing multi-terminal electronic components | |
CN112536214A (zh) | 一种粗集料颗粒分离器 | |
CN115575037A (zh) | 全自动叶轮动平衡测试去重设备 | |
CN114380034B (zh) | 一种内转盘式推送装置 | |
CN215918226U (zh) | 一种涂料球磨用钢球分类装置 | |
CN111546029A (zh) | 一种自动化底座组件组装机 | |
US7553223B1 (en) | Coin sorter with external strip separator | |
CN213949776U (zh) | 一种螺栓分拣设备 | |
CN214638297U (zh) | 集成电路测试分选机分类装置 | |
CN213529699U (zh) | 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机 | |
CN210546487U (zh) | 一种不合格气门导管的分选装置 | |
US20230096547A1 (en) | Coin coun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bad coin sorting unit | |
CN205539233U (zh) | 电性能检测机 | |
CN218743304U (zh) | 一种纳米晶磁片在线测试分选机 | |
CN222112685U (zh) | 一种精密零部件加工生产用的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