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01C - 使用不同尺寸和类型记录/重放介质的光记录/重放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不同尺寸和类型记录/重放介质的光记录/重放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201C CN1153201C CNB991278828A CN99127882A CN1153201C CN 1153201 C CN1153201 C CN 1153201C CN B991278828 A CNB991278828 A CN B991278828A CN 99127882 A CN99127882 A CN 99127882A CN 1153201 C CN1153201 C CN 115320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y salver
- pallet
- recording
- dish
- t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7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08000036829 Device disloca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17—Containers with interchangeable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4—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7—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4—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7—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11B17/047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过将所选记录/重放介质定位在托盘上、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盘盒、裸盘和包含直径8cm的盘的适配器的能使用所选不同类型的记录/重放介质之一的光记录/重放设备。包括安装到外壳且可收入及抽出外壳的托盘。托盘容纳所选记录/重放介质以防止其相对托盘移动。检测部分检测所选的定位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的尺寸以及容纳其中的盘的状态。旋转部分使盘旋转。信息记录/重放部分在通过旋转部分旋转的盘上记录和/或重放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记录/重放光学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存在不同类型的记录/重放介质,例如盘盒、适配器、裸盘,或类似物。其中,夹持盘的盘盒一般有两种类型,即:一种是夹持直径为12cm的盘的盘盒(下文称为12cm盘盒),另一种是夹持直径为8cm的盘的盘盒(下文称为8cm盘盒)。这种盘盒具有一个容纳孔,光记录/重放设备的转台和卡盘夹(chucking clamp)通过该孔被推进。容纳孔与用作至光拾取装置的馈送通道的开口相通。在每个盘盒上安装一个活门,以打开/关闭容纳孔和开口。
光记录/重放设备具有:旋转部分,用于使盘以信息可以记录于其上或从其上重放的速度旋转;光拾取装置,通过向旋转的盘上发射激光束同时在旋转盘的径向上移动,读取光信号或记录信息;以及信号处理部分,用于处理光拾取装置发射的激光束所检测的信息。
因此,当盘盒被放入光记录/重放设备内时,在使盘盒的容纳孔和开口暴露的特定方向上移动盘盒的活门。然后,通过容纳孔推进转台和卡盘夹,定位并夹紧盘。光拾取装置连续地沿开口以盘盒内盘的径向成直线地相对移动,同时在盘上记录或从盘上重放信息。
但是,由于常规的光记录/重放设备仅能使用一种盘盒,兼容性低,即:不能在其中使用两种不同尺寸的盘盒,例如12cm盘盒和8cm盘盒。
此外,如果要既使用12cm盘又使用8cm盘,则必须提供使用各盘盒的相应光记录/重放设备,结果导致费用相应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记录/重放设备,通过在一个托盘上选择性地进行放置,该设备能够使用不同尺寸的盘盒,如12cm和8cm盘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记录/重放设备,通过在一个托盘上选择性地进行放置,本设备除了能使用不同尺寸的盘盒外,还能使用裸盘(没有盘合盒)和包含8cm盘的适配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记录/重放设备的方法,用于自动检测所使用的记录/重放介质的类型是12cm盘盒、8cm盘盒、适配器或裸盘,以及根据检测到的记录/重放介质自动执行信息记录和重放处理。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以下说明书中提出,这些目的和优点从说明书或通过在实施本发明过程中进行学习而变得明显。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来实现,所述设备用于容纳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盘盒作为记录/重放介质,盘盒分别包含不同尺寸的盘,包括:外壳;安装到外壳上、可插入外壳和从外壳抽出的托盘,托盘选择性地容纳盘盒;支承装置,支承根据记录/重放介质的尺寸选择性地定位在托盘上记录/重放介质,以便防止托盘上记录/重放介质的移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选择性地定位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的尺寸和容纳在记录/重放介质中的各盘的状态;旋转装置,用于使选择性地定位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的盘旋转;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用于在通过旋转装置旋转的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所述盘上重放信息;以及基板,用于支承旋转装置和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并根据托盘插入/抽出外壳而向上和向下旋转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设备包括:打开/关闭活门的装置,滑动地设置在记录/重放介质上,根据托盘收入/抽出外壳打开/关闭容纳孔和开口;按压装置,按压容纳在记录/重放介质中的盘的轮毂以将盘夹紧到旋转装置上。
支承装置包括:按压构件,接触并压靠选择性地定位在托盘上的至少两个盘盒的夹持直径12cm的盘的第一盘盒和夹持直径8cm的盘的第二盘盒的一侧面;夹持构件机构,夹持第二盘盒的两个侧面,以防止定位在托盘上的第二盘盒的移动;以及水平构件机构,保持第二盘盒相对于托盘底部水平。
按压构件包括:按压滑板,设置在托盘上,按压滑板具有插入成对的托盘导向槽的一对钩,按压滑板还具有一对孔;一对按压部分,整体形成在按压滑板的第一和第二侧面上,用于压靠第一盘盒的侧面;一对加压杆,可移动地设置在按压滑板的各个孔内,可线性移动以压靠定位在托盘上的第二盘盒的一侧;以及一对第一盘簧,分别设置在成对加压杆的周围,弹性地使加压杆偏向初始位置。
夹持机构包括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耦合孔处的一对夹持托架,从而与定位在托盘上的第二盘盒的相对侧紧密接触,其中,夹持托架具有导向片,导向片的上端倾斜以防止第一盘盒下表面的干扰。
每个水平构件包括:一对托架,固定到托盘的两个下部侧面;一对托架轴,可移动地向上和向下设置在托架上以选择性地伸过相应的冲孔,使得托架轴插入形成于第二盘盒下表面的插孔中;以及一对第二盘簧,设置在托架轴和托架之间以弹性地向上支承托架轴。
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器,检测托盘上第一盘盒的尺寸以及其中容纳的盘的状态;以及第二检测器,检测托盘上第二盘盒的尺寸以及容纳其中的盘的状态。
第一检测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检测孔,与第一盘盒的传感器孔相对应形成在托盘上;以及至少一个传感器开关,固定到基板上、通过第一检测孔插入第一盘盒的传感器孔中。这里,第一盘盒的传感器孔包括盒检测传感器孔,以及多个盘状态检测传感器孔。此外,传感器开关包括与盒检测传感器孔对应设置的第一传感器开关以及多个与盘状态检测传感器孔对应设置的第二传感器开关。当第一传感器开关“接通”时,检测位于托盘上的盘盒为第一盘盒。
第二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叶片开关,固定到基板上并通过托盘的导向槽暴露出来,叶片开关通过选择性地接触沿导向槽移动的加压杆的接触部分并作出响应而接通/断开来检测第二盘盒是否定位在托盘上;多个第二检测孔,与第二盘盒的传感器孔相对应形成在托盘上;以及光传感器,固定到基板上,通过将激光束经由第二检测孔投射到第二盘盒的检测器孔来检测容纳于第二盘盒内的盘的状态,以及接收经由第二检测孔投射到第二盘盒的传感器孔的激光束;以及当叶片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检测位于托盘上的盘盒为第二盘盒。
光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元件,通过托盘的其中一个第二检测孔将激光束投射到漫射透镜;多个光接收元件,设置在与第二盘盒的传感器孔相对应的位置,光接收元件用于接收经漫射透镜发送到第二盘盒的传感器孔的激光束;以及电路板,固定并支承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电路板用于电检测接收到的光接收元件接收的激光束。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设备的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定位在托盘上的适配器尺寸的第三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三传感器开关,与形成在适配器上的A3传感器孔相对应;以及当第三传感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检测位于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为容纳一个直径为8cm的盘的适配器。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中,也使用裸盘(无盘盒)作为记录/重放介质。这里,当第一传感器开关、叶片开关和第三传感器开关都处于“断开”状态时,记录和/或重放设备检测裸盘被定位在托盘上。
一种容纳记录/重放介质的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记录/重放介质包括接收不同尺寸的相应盘的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盘盒、容纳一个直径为8cm的盘的适配器、以及裸盘,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包括:外壳;安装到外壳上、可插入外壳和从外壳抽出的托盘,托盘选择性地容纳盘盒的第一和第二盘盒,适配器和裸盘;支承装置,根据记录/重放介质的尺寸支承选择性地定位在托盘上记录/重放介质,以便防止托盘上记录/重放介质的移动;第一定位装置,用于确定托盘上第一盘盒的第一位置;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通过第一定位装置定位在托盘上的第一盘盒的尺寸,以及容纳在第一盘盒内的盘的状态;第二定位装置,用于确定托盘上第二盘盒的第二位置;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通过第二定位装置定位在托盘上的第二盘盒的尺寸,以及容纳在第二盘盒中的盘的状态;第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定位在托盘上的适配器,以及容纳在适配器中的盘的状态;盘旋转装置,用于使选择性定位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的盘旋转;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用于在被旋转装置旋转的盘上记录记录和/或从所述盘上重放信息;以及基板,用于支承盘旋转装置和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可根据托盘收入/抽出外壳而上下旋转移动。
第一定位装置包括:一对第一定位销孔,与第一盘盒的插孔相对应形成在托盘上;以及一对第一定位销,设置在基板上,在穿过第一定位销孔之后插入第一盘盒的插孔中。
第二定位装置包括:一对第二定位销孔,与第二盘盒的插孔相对应形成在托盘上;旋转托架,通过铰链销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上且能向上和向下移动,以及具有一对第二定位销,在穿过第二定位销孔之后插入第二盘盒的插孔中;以及旋转托架操纵装置,由第二检测装置操纵以使旋转支架向上和向下旋转。
旋转托架操纵装置包括:滑板,沿外壳的一对向导向突起相互地直线移动,以及具有一对在其两侧上形成的斜槽,旋转支架的插入突起通过斜槽插入,形成在滑板后端的耦合孔,在耦合孔的内圆周上形成齿条;电动机,作为一个驱动源,通过第二检测装置而被“接通/断开”来相互地直线移动滑板;以及功率发送器,将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发送到滑板。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记录和/或重放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检测光记录/重放介质是否位于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的托盘上;b)检测位于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是第一盘盒、第二较小盘盒、适配器还是裸盘;c)检测容纳在记录/重放介质中的盘的状态;以及d)根据步骤c)检测到的结果在盘上记录和/或重放盘上的信息。
这里,步骤b)检测:当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的第一传感器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位于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为第一盘盒,当叶片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为第二盘盒,当第三传感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为适配器,当第一传感器开关、叶片开关以及第三传感器开关都处于“断开”状态时为裸盘。
此外,步骤c)包括子步骤c1)检测盘为单面还是双面;c2)检测盘是格式化的还是非格式化的;c3)检测是否验证盘的可记录面;以及c4)检测是否在/从盘上记录或重放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记录和/或重放信息的方法还包括的步骤有:向用户显示与盘的类型、尺寸和可记录面以及盘是否格式化有关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仅在一个托盘上使用容纳不同尺寸的盘盒、夹持8cm盘的适配器和裸盘,改善了产品的兼容性,用户使用该产品时更方便。而且,降低了成本。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根据容纳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中的盘的状态自动完成信息记录和/或重放过程,所述盘的状态也是自动检测的,大大缩短了信息记录和/或重放时间。
附图说明
以上以及其他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明显,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光记录/重放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设备的外壳、托盘和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光记录/重放设备主体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在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光记录/重放设备中使用的8cm盘盒的透视图;
图5是图4中8cm盘盒主体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A是12cm盘盒的平面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光记录/重放设备的托盘的平面图,12cm盘在托盘上以虚线示出;
图7是图6所示光记录/重放设备的剖面侧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区域A的放大图;
图9A是8cm盘盒的平面图;
图9B是托盘平面图,示出了位于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光记录/重放设备托盘上的8cm盘;
图10是图9所示光记录/重放设备的剖面侧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区域B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0所示区域C的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光记录/重放设备中使用的滑板工作的剖面图;以及
图14A和14B是流程图,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光记录/重放设备记录/重放信息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附图中示出的最佳实施例,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下面描述
实施例。
图1至3示出了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光记录/重放设备。在这些图中,附图标记10是外壳,20是托盘。托盘20安装到外壳10上并能收入外壳10中或从外壳10中抽出。托盘20选择性地接收夹持不同尺寸盘的不同尺寸的盘盒,例如:夹持直径为12cm的盘d的盒200(下文称为12cm盘盒),以及另一种夹持直径为8cm的盘d′的盒210(下文称为8cm盘盒)。根据盘盒200和210的尺寸,托盘20具有支承盘盒200和210的支承部分,从而防止盘盒200和210定位在托盘20上时可能的移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设备包括:检测部分,分别检测托盘20上盘盒200和210尺寸以及容纳在盘盒200和210中的盘d和d′状态;旋转部分,使容纳在位于托盘20上的盘盒200和210中的盘d和d′(见图7、8、10、12和13)旋转;以及记录/重放部分,在/从通过旋转部分旋转的盘d和d′上记录/重放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设备还包括活门打开/关闭部分,用于根据托盘收入/抽出外壳10打开/关闭分别安装在盘盒200和210上的活门202和220(见图4、6和9),以及盘夹紧部分,通过按压容纳在各个盘盒200和210内的盘d和d′的轮毂将盘d和d′夹紧在旋转部分上。
下文中,将参考图4至13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设备的结构。
图4示出了用于光记录/重放设备的8cm盘盒210的透视图,图5是图4中8cm盘盒210的放大剖面图,盖214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4所示,8cm盘盒210具有盒体212和开口盖214,盒体212具有容纳孔212a和形成于其上侧和下侧的开口212b,开口盖铰接在盒体212上以防止盘d′(图中未示出)脱离8cm盘盒210。
在盒体212的拐角区域上形成冲孔212c和多个第二传感器孔212d。第二传感器孔212d例如包括:一个用于检测盘d′是否为了替换已经从8cm盘盒212中抽出的孔,一个检测盘d′是单面还是双面的孔,以及一个检测盘d′是已被格式化还是未被格式化的孔。
此外,开口盖214具有分别对应于冲孔212c和第二传感器孔212d的装配孔214a。透明材料的漫射透镜(diffusion lens)216放置在开口盖214的装配孔214a处。漫射透镜216具有分别插入装配孔214a的插入部分216a和使各插入部分216a相互连接的连接器216b。
光接收板218放置在盒体212的每个第二传感器孔212d处,以便按用户需求有选择地打开/关闭第二传感器孔212d。光接收板218由用户手动操作。
12cm盘盒200具有容纳孔200a,容纳孔200a具有伸过12cm盘盒200的上侧和下侧而形成的开口200b(见图6A),这将在以下作更详细的描述。
同时,参考图1至3和6B,托盘20具有在其底部上形成的中心孔20a和进给(feeding)孔20b,对应于盘盒200和210的容纳孔200a和212a以及开口200b和212b。当各个盘盒200和210的活门202和220被活门打开/关闭部分打开时,由于中心孔20a和进给孔20b的存在,盘d或d′暴露给记录/重放部分。优选地,8cm盘盒210的容纳孔212a和开口212b的直径和宽度与12cm盘盒200的容纳孔200a和开口200b的直径和宽度相同。
此外,特定高度的导引部分22桥接托盘20的进给孔20b的端部。导向部分22设置在形成于托盘20上的一对导引窗口20c和20k之间。
在托盘20的拐角区域形成多个第一和第二检测孔20d和20e,在托盘20的两个拐角区域上形成成对的第一和第二定位销孔20f和20g。在第一和第二定位销孔20f和20g以及导引窗口20c和20k之间,形成一对具有导轨20h的矩形耦合孔20i。与耦合孔20i相邻,形成一对穿孔20j。
导引部分22设有按压构件24,按压构件24通过与其表面接触压靠位于托盘20上的盘盒200和210的边缘。一对夹持元件36设置在相应耦合孔20I中以从其两侧夹持8cm盘盒210,以便防止8cm盘盒210在其定位在托盘20上时移动。此外,一对水平夹持构件42,分别设置在冲孔20j中,当8cm盘盒210定位在托盘20上时,保持8cm盘盒210水平且平行于托盘20底部。
按压构件24具有按压滑板26和按压部分26a,按压部分26a形成在按压滑板26的各侧上以压靠12cm盘盒200的边缘。在按压部分26a的各下侧形成钩28,钩28插入托盘20的导引窗口20c和20k中。一对加压杆30可移动地设置在形成于按压滑板26两侧上的各个孔26b中,从而当8cm盘盒210定位在托盘20上时压靠其边缘。每个加压杆30具有在其前端形成的接触部分30b和围绕杆的圆周形成的槽30a。C-环32设置在槽30a中。因此,加压杆30绝不会完全脱离按压滑板26的孔26b。此外,第一螺旋弹簧34设置在加压杆30周围,使加压杆30偏移到初始位置。这里,沿导引窗口20c和20k移动加压杆30的各个接触部分30b,使得盘盒200和210适当地被支承并定位在托盘20上。
夹持构件36分别包括夹持托架40,夹持托架40可移动地设置于在托盘20侧面中部形成的耦合孔20i处,夹持托架40垂直于盘盒200和210的行进方向移动。夹持托架40分别具有带导引槽的导引件38,耦合孔20i的导轨20h插入导引槽中。使每个导引件38的前端倾斜,以防止当12cm盘盒200定位在托盘20上时可能出现的与12cm盘盒200下表面的干扰。
此外,每个水平夹持构件42具有托座46、托座轴48和第二螺旋弹簧50,托座46通过螺钉44固定到托盘20下表面,托座轴48可移动地设置在托座46上,能向上和向下移动,第二螺旋弹簧50使各个托座轴48弹性地向上偏移。托座轴48的前端穿过托盘20的穿孔20j,从冲孔向上伸出以插入在8cm盘盒210的下表面形成的定位孔212e(见图10)中。由此,当定位在托盘20上时,8cm盘盒210保持水平。
同时,检测部分具有检测12cm盘盒200的尺寸及容纳于其中的盘d的状态的第一检测部分以及检测8cm盘盒210的尺寸及容纳于其中的盘d′的状态的第二检测部分。
第一检测部分具有传感器开关装置52,传感器开关装置52穿过在托盘20上形成的第一检测孔20d,然后进入12cm盘盒200的第一传感器孔200c(见图6A)。这里,第一传感器孔200c例如可包括盒传感器孔和多个盘状态传感器孔。在此情况下,盒传感器孔处于关闭状态。盘状态传感器孔根据盘的状态而打开/关闭。
传感器开关装置52配装基板(deck base)60上。基板可响应托盘20分别被插入或抽出外壳10而向上和向下移动。可以适当方式安装和移动基板。例如,基板可以沿边沿之一(例如图7中的右侧边沿)被铰接,且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接纳电机驱动的外螺纹柱的内螺纹孔。当(各)柱通过电动机而旋转时,基板绕其铰链向上或向下摆动。
传感器开关装置52包括检测盘盒类型的第一传感器开关52a和检测盘状态的多个第二传感器开关52b。在当盘盒还未安装到托盘20上的初始状态,传感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然后,当盒200定位在托盘20上并推进外壳10中时,基板60被升高,由此,各传感器开关通过多个在托盘20上形成的第一传感器孔20d分别插入第一传感器孔200c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12cm盘盒200的盒传感器孔处于关闭状态,12cm盘盒按压第一传感器开关52a,使得第一传感器开关变成“接通”状态。从而,检测到定位在托盘20上的记录/重放介质是12cm盘盒200。如果安装8cm盘盒,第一传感器开关52a则不受按压(比较图7和13)。
第二检测部分具有至少一个配装到基板60的叶片开关(leaf switch)64(见图1,11)以通过托盘20的导引窗口20c或20k露出,用于检测盘盒200和210的尺寸,以及光传感器54,用于检测容纳于8cm盘盒210内的盘d′的状态。这里,通过根据选择性地与沿包含(各)叶片开关64的导引窗口20c和20k移动的加压杆30的接触部分30b相接触而被接通/断开,叶片开关64被选择性地接通/断开以检测8cm盘盒210的尺寸。例如,如果叶片开关64处于“接通”状态,则确定盒是8cm盘盒210。比较图7中接触部分30b和开关64的关系(当安装12cm盘盒时)与图10中安装8cm盘盒时两者的关系。
如图12所示,光传感器54具有(i)光发射元件56a,通过第二检测孔20e和8cm盘盒体212的冲孔212c向漫射透镜216投射激光束,(ii)光接收元件56b,对应于8cm盘盒210的第二传感器孔212d定位,接收沿漫射透镜216发射到第二传感器孔212d的激光束,以及(iii)电路板58(见图8),在电路板上安装光发射元件56a和光接收元件56b,用于电检测光接收元件56b接收到的激光束。这里,漫射透镜216装配在开口盖214的装配孔214a中。
支架114以一定高度整体形成在电路板58上,以便包围各光接收元件56b。由于支架114的存在,经漫射透镜216发射到光接收元件56b的激光束不漫射到其他相邻的光接收元件56b,从而防止了各光接收元件56b出错。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设备,当第一传感器开关52a处于“接通”状态时,检测出定位在托盘20上的记录/重放介质为12cm盘盒200,或者,当片开关64被“接通”时,检测出是8cm盘盒210。此外,通过多个第二传感器开关52b和光传感器54检测收入在12cm或8cm盘盒200或210中的盘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设备,不仅12cm和8cm盘盒200和210而且裸盘(没有盘盒壳)也能定位在托盘20上使用。当第一传感器开关52a和叶片开关64都处于“断开”状态时,检测出是裸盘。由于没有与裸盘相关的盒壳,所以当裸盘位于外壳10中时,不按下第一传感器开关52a和叶片开关64。因此,第一传感器开关52a和叶片开关64处于“断开”状态。
此外,如图2所示,容纳8cm盘并允许在用于12cm盘的光记录/重放设备中使用8cm盘的适配器64可以安装在托盘20上使用,又在这种情况下,适配器被自动检测。另外设有检测适配器的第三传感器开关(未示出)。第三传感器开关配置得与适配器上形成的A3传感器孔相对应。A3传感器孔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当使用适配器时,第三传感器开关被接纳在适配器的A3传感器孔中。在本发明中,我们将第三传感器开关插入A3传感器孔的状态设定为“断开”状态,当第三传感器开关转到“断开”状态时,确定适配器定位在托盘上并插入外壳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多个与其对应的进行“接通/断开”切换的传感器开关自动检测12cm盘盒200、8cm盘盒210、裸盘或适配器。
同时,布置在基板60上的一对第一定位销62穿过相应的第一定位销孔20f以确定托盘20上12cm盘盒200的位置。第一定位销62插入12cm盘盒200内形成的插孔200d(见图7和8)中,以定位12cm盘盒200。
此外,一旋转托架68通过铰链销70安装在外壳10上。旋转托架68具有确定托盘20上8cm盘盒210位置的一对第二定位销66。第二定位销66插入8cm盘盒210上形成的插孔212f中(见图10和12),以定位8cm盘盒210。
旋转托架68通过旋转驱动装置向上/向下旋转,旋转驱动装置由检测8cm盘盒210的盘d′的光传感器54驱动。
旋转托架驱动装置具有滑板80、驱动电动机82和向滑板80传送驱动电动机82的驱动动力的动力传送器。
滑板80具有一对形成于滑板80的两个前端的斜槽80a,从旋转托架68两侧伸出的插入突起68a插入斜槽80a中。在滑板80的中部形成一对导引(guide)孔80b,从外壳10伸出的导引突起12插入其中。在滑板80的后部形成耦合槽80d并在其内周面上形成齿条80c。
动力传送器具有插入耦合槽80d中与齿条80c啮合的齿轮84,与齿轮84整体形成的蜗轮86,以及压配到驱动电动机82的轴上与蜗轮86啮合的蜗杆88。
同时,参考图1,旋转部分具有装配到基板60的主轴电动机90和压配到主轴电动机90轴上的转台92。容纳在盘盒200和210中的盘d和d′选择性地装载在转台92上。
此外,记录/重放部分具有沿一对彼此平行设置在基板60上的导向杆94直线往复移动的拾取座96(图1),设置在拾取座96上部的光学头98,用于通过将激光束投射到其记录表面上在/从盘d和d′记录/重放信息,以及电动机99,电动机99是拾取座96的驱动源。
此外,如图6B和9B所示,活门打开/关闭部分具有旋转地设置在上盖100下表面上的连杆102,从连杆102末端伸出以打开安装在记录/重放介质上的活门202和220的打开突起104,以及设置在连杆102另一端以使连杆102返回初始位置的扭簧(未示出)。
如图1和2所示,卡紧装置具有设置在上盖100上表面上、根据托盘20的插入/抽出而转动的柄110,安装在柄110的一端以将盘紧紧压在转台92上的夹持器112。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6至13和流程图14A和14B详细描述根据以上所述本发明构建的光记录/重放设备的操作。
当按压设在外壳10前侧的弹出按钮(未示出)时,安装在外壳10内部的加载电动机(未示出)被驱动,托盘20从外壳10向外弹出。在这种情况下,12cm和8cm盘盒200和210之一、裸盘和适配器选择性地定位在托盘20上。
图6至8示出了位于托盘20上的12cm盘盒200。如图所示,当12cm盘盒200定位在托盘20上时,12cm盘盒200的下表面与托盘20的底部紧密接触。而且,12cm盘盒200由设置在12cm盘盒200后面的按压滑板26的按压部分26a支承。因此,防止了12cm盘盒200的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当12cm盘盒200定位在托盘20上时,加压杆30的接触部分30b沿导引窗口20c和20k被向后推。此外,其端部已经从托盘20的冲孔20j伸出的托座轴48此时通过与12cm盘盒200下表面的接触向下移动。
接着,当再次按压弹出按钮时,加载电动机被反向驱动,使得其上放置有12cm盘盒200的托盘20被推入外壳10中(步骤S101)。此时,安装在12cm盘盒200上的活门202与设置在上盖100上的连杆102的打开突起104接触。因此,活门202沿某一方向移动,容纳孔200a和开口200b被打开。
如图7和图8所示,当托盘20完全推进外壳10中时,基板60被升高。因此,转台92被推进12cm盘盒200的容纳孔200a中,盘d装载在其上。此外,各第一定位销62穿过托盘20的各第一定位销孔20f,然后插入12cm盘盒200的插孔200d中。通过这种操作,确定了12cm盘盒的位置,且12cm盘盒200保持水平,即相对于托盘20的底部平行。
同时,枢接于上盖10的柄110的一端相应于托盘20推进外壳10内而向下转动。随后,夹持器112行进到12cm盘盒200的容纳孔200a中以按压盘d的毂并将盘d夹紧到转台92上。
在这种情况下,检测第三传感器开关是否处于“接通”状态(步骤S102),如果是,确定一盘盒或裸盘被放置(步骤S103),如果不是,确定适配器65被放置(步骤S104)。
步骤S103之后,检测定位在托盘20上的记录/重放介质是盘盒还是裸盘。当第一传感器开关52a和叶片开关64处于“断开”状态时,确定裸盘被定位(步骤S106)。如果不是,确定盘盒被放置(步骤S107)。
这里,当第一传感器开关52a处于“接通”状态时(步骤S108),确定定位在托盘20上的记录/重放介质是12cm盘盒200(步骤S109)。如果叶片开关64处于“接通”状态(步骤S110),确定定位在托盘20上的记录/重放介质是8cm盘盒210(步骤S111)。
检测到记录/重放介质的类型之后,具有光学头98的拾取装置96移动到初始位置(步骤S11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选择性地插入盘盒200的各第一传感器孔200c的其他传感器开关,检测到盘d的状态。例如,通过检查用作记录表面传感器开关的传感器开关之一是“接通”还是“断开”(步骤S113),可以检测盘的面A和B(步骤S114和S115)。此外,通过检查用作格式传感器开关的传感器开关之一是“接通”还是“断开”(步骤S116),检测盘是否被格式化(步骤S117和S118)。
此外,下文中术语“验证”是指信息记录过程之一,其中相对于先存信息,重读、比较和检查新记录的信息,以确认成功记录了新信息。
在如上检测了盘的状态,即尺寸、记录表面、格式化状态等之后,向用户显示结果以用于检查(步骤S119)。然后,检测是否对盘的记录表面进行验证(步骤S120和S121)。接着,检测将发生的信息传递类型,即是要记录还是要重放信息(步骤S122,S123和S124)。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在/从盘上记录和/或重放信息(步骤S125)。
这里,当检测到托盘上适配器的存在时,在步骤S104后从步骤S112执行过程。当检测到裸盘时(步骤S106),光学头98移动到初始位置(步骤S106a),然后检测裸盘是单面的还是双面的(步骤S106b),并相应进行记录和/或重放(步骤S106c)。这里,通过光学头98检测裸盘的记录表面是面A还是面B的信息,光学头98读取读取区域内记录的与裸盘的面A和B有关的信息。
图9至13示出了定位在托盘20上的为8cm盘盒210的情形,信息在/从其盘d′上被记录/重放。8cm盘盒210放置在托盘20上,向后推形成于按压滑板26上的加压杆30。在这种情况下,其相应端部从托盘20的冲孔20j伸出的各托座轴48插入8cm盘盒210的孔212e中。而且,已经向后推的加压杆30通过第一螺旋弹簧34的恢复力朝8cm盘盒210的盒壳212移动。从而防止了8cm盘盒210的移动。
接着,从托盘20的两侧按压设置在托盘20的耦合孔20i处的夹持托架40。因此,各夹持托架40沿着导引件38插入其中的导轨20h相对于托盘20向内移动,以压靠8cm盘盒210的壳212的两侧。这样,防止8cm盘盒210以侧向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当托盘20推进外壳10中时,通过上述同样过程,8cm盘盒210的活门220通过连杆102的打开突起104沿某一方向移动。然后基板60被举起,从而转台92向上移动并进入8cm盘盒210的容纳孔212a中,盘d′定位在转台上。此时,如图11所示,安装到基板60上的叶片开关64接触加压杆30的接触部分30b,并检测定位在托盘20上的记录/重放介质是8cm盘盒210。
当通过叶片开关64检测到8cm盘盒210时,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相应地使驱动电动机82旋转。同时,耦合到驱动电动机82的转轴上的蜗杆88以及与蜗杆88啮合的蜗轮86一起旋转。而且,如图13所示,由于与滑板80的齿条80c啮合的齿轮84旋转,因此滑板80向后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从旋转托架68两侧伸出的插入突起68a通过滑板80的线性运动沿斜槽80a移动,通过铰链销70连接到外壳10内侧的旋转托架68被举起。同时,固定到旋转托架68上表面的各第二定位销66穿过基板60的孔60a并穿过托盘20的第二定位销孔20g,并插入盘盒210的插孔212f中。因此,8cm盘盒210相对于托盘20的位置被确定。
此后,从固定到基板60电路板58的光发射元件56a投射激光束。激光束穿过托盘20的第二检测孔20e和盘盒210的冲孔212c,到达插入开口盖214的装配孔214a中的漫射透镜216。然后,激光束通过传感器孔212d和第二检测孔20e被收入光接收元件56b中。由此,检测盘的状态。
如图12所示,从固定到电路板58的光发射元件56a投射的激光束在穿过盘盒壳212的冲孔212c时投射到漫射透镜216的插入部分216a。投射到各插入部分216a的激光束分支成多个分别传送到各连接器216b的激光束,连接器216b将各插入部分216a与插入部分216a的其他部分连接。在通过第二传感器孔212d和第二检测孔20e之后,这样传送的各激光束收入在与第二传感器孔212d和第二检测孔20e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的光接收元件56b中。由此,自动检测容纳于盘盒中的盘是单面还是双面,是格式化的还是来格式化的。
更具体地说,通过手动操作并用可移动地配装到盒体壳212上的光接收板218挡住8cm盘盒210上的其中一个传感器孔,用户可以防止通过漫射透镜216投射的激光束传送到相应的光接收元件56b。在这种情况下,即可检测出盘d′没有从8cm盘盒210中抽出。如果使光接收板218挡住另一传感器孔,检测出盘d′是双面的,而如果激光被收入光接收元件56b中,则测出盘d′是单面的。同样,通过手动操作另一传感器孔,检测盘d′是格式化的还是非格式化的。
这里,由于存在围绕各光接收元件56b的支架114,各激光束不会漫射通过其他非预期的相邻光接收元件56b。因此,保证精确检测盘的状态。
如果裸盘位于托盘20上,则光记录/重放设备在检测到裸盘之后将具有光学头98的拾取座96移动到初始位置。接着,检测裸盘是单面的还是双面的,在/从检测到的裸盘可用面上记录和/或重放信息。
同时,存在处于打开状态的A3传感器孔。因此,当包含8cm直径的盘d′的适配器65定位到托盘20上时,第三传感器开关插入A3传感器孔,由此,检测到8cm盘适配器被放置。
当通过传感器开关检测到适配器时,具有光头98的拾取座96移动到初始位置。然后,在检测盘d′是单面的还是双面的之后,在/从检测到的盘d′的可用面上记录和/或重放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设备,不同尺寸的盘盒、裸盘和包含8cm盘的适配器可以放置在仅只一个托盘上,使得增强了其兼容性,降低了成本。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设备,由于自动检测定位在托盘上的盘盒内容纳的盘和适配器的状态并根据检测到的盘的状态自动执行其操作,故缩短了在盘上记录/重放信息所需时间,给用户带来更大方便。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主题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39)
1.一种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用于选择性地容纳记录/重放介质,所述记录/重放介质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盘盒,盘盒包含相应的不同尺寸的盘,设备包括:
形成内部空间的外壳;
安装到外壳上、可插入内部空间和从内部空间抽出的托盘,托盘容纳所述记录/重放介质中选定的一个;
支承装置,用于将选定的记录/重放介质支承在托盘上,以便防止所选定的记录/重放介质相对于托盘运动;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选定记录/重放介质的尺寸,以及容纳在选定记录/重放介质内的盘的各状态;
旋转装置,用于使放置在托盘上的选定记录/重放介质的盘旋转;
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用于在通过旋转装置旋转的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所述盘上重放信息;以及
可移动基板,旋转装置和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安装其上,基板定位在外壳内;
其中,旋转装置和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可响应托盘插入外壳内而移动到操作位置,并响应托盘从外壳内抽出而移动到非操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每个不同尺寸的盒包括:
一容纳孔,
一开口,
一可滑动的活门,用于打开/关闭容纳孔和开口;以及
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还包括分别根据托盘插入/抽出外壳而打开/关闭活门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设备,其中,托盘具有分别与盒的容纳孔和开口对应的中心孔和进给孔,使得盘通过它们暴露于记录/重放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容纳在各盒中的相应盘各具有一毂,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还包括按压装置,用于压靠容纳在盒中的盘的毂以将盘夹紧到旋转装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各盘盒中的第一盘盒夹持直径12cm的盘,各盘盒中的第二个盘盒夹持直径8cm的盘,支承装置包括:
一按压构件,用于接触和压靠相应第一盘盒和第二盘盒的一侧;
一夹持机构,用于夹持第二盘盒的两侧以防止第二盘盒相对于托盘移动;以及
一水平机构,用于保持第二盘盒相对于托盘底部水平。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设备,其中,托盘包括一对导槽;按压构件包括:
一设置在托盘上的按压滑板,按压滑板具有插入所述对托盘导槽的一对钩,按压滑板还具有一对孔,
一对按压部分,整体形成在按压滑板的第一和第二侧上,用于压靠第一盘盒的侧面,
一对加压杆,可移动地设置在按压滑板的相应孔内,且可线性移动以压靠放置在托盘上的第二盘盒的一侧,以及
一对第一螺旋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对加压杆的周围以弹性地使加压杆偏向初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的设备,其中,托盘还包括各耦合孔,夹持构件机构包括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耦合孔处的一对夹持托架以与放置在托盘上的第二盘盒的相对侧紧密接触,其中,各夹持托架具有各导引件,各导引件的上端倾斜以防止与第一盘盒下表面干涉。
8.根据权利要求5的设备,其中:
各盘盒中的第一盘盒夹持直径12cm的盘,各盘盒中的第二个盘盒夹持直径8cm的盘;
第二盘盒具有一对形成在其下表面上的插孔,托盘还包括一对冲孔;每个水平构件包括:
一对托座,固定到托盘的两个下侧,
一对托座轴,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托座上以选择性地伸过相应的冲孔,使得托座轴插入形成于第二盘盒下表面的插孔中,以及
一对第二螺旋弹簧,设置在托座轴和托座之间以使托座轴弹性地向上偏置。
9.根据权利要求6的设备,其中,检测装置包括:
一第一检测器,检测第一盘盒是否在托盘上以及其中容纳的盘的状态;以及
一第二检测器,检测第二盘盒是否在托盘上以及容纳其中的盘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设备,其中,第一盘盒具有多个传感器孔;第一检测器包括:
多个形成在托盘上的第一检测孔,与第一盘盒的各传感器孔相对应;以及
配装到基板上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开关,通过各第一检测孔插入第一盘盒的各传感器孔中,其中:
第一盘盒的各传感器孔包括盒检测传感器孔,以及多个盘状态检测传感器孔,以及
各传感器开关包括与盒检测传感器孔对应设置的第一传感器开关以及多个与各盘状态检测传感器孔对应设置的第二传感器开关,以及
当第一传感器开关“接通”时,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盘盒为第一盘盒。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设备,其中,第二盘盒具有多个传感器孔;第二检测器包括:
至少一个叶片开关,配装到基板上并通过托盘的各导槽暴露出来,叶片开关用来通过选择性地接触沿导槽移动的加压杆的接触部分并相应地接通/断开来检测第二盘盒是否放置在托盘上,
多个第二检测孔,与第二盘盒的各传感器孔相对应地形成在托盘上,以及
配装到基板上的光传感器,通过将激光束经由各第二检测孔投射到第二盘盒的各传感器孔并接收经由各第二检测孔投射到第二盘盒的传感器孔的激光束来检测容纳于第二盘盒内的盘的状态,以及
当叶片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盘盒为第二盘盒。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设备,其中,
第二盘盒具有一盒体和一开口盖,开口盖在对应于第二盒的各传感器孔的位置处具有设置在开口盖处的漫射透镜;
光传感器包括:
光发射元件,通过托盘的各第二检测孔中的一个将激光束投射到漫射透镜,
多个光接收元件,设置在与第二盘盒的各传感器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各光接收元件用于接收经漫射透镜传送到第二盘盒的各传感器孔的激光束,以及
一电路板,固定并支承光发射元件和各光接收元件,电路板用于电检测由各光接收元件接收的接收到的激光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设备,其中,光接收板设置在第二盘盒的相应各传感器孔处以选择性地打开/关闭各传感器孔,以便根据用户对其的移动控制容纳在第二盘盒中的盘的状态的检测。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设备,其中,每个光接收元件由相应的具有预定高度的支架包围,使得激光束不漫射到其他相邻的光接收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旋转装置包括:
一转台,容纳在各个盘盒中的盘定位在转台上,以及
一旋转地驱动转台的主轴电动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包括:
一光学头;
一拾取座,光学头设置在其上;
一对导杆,当相应的盘盒安装在托盘上时沿盘的径向引导拾取座,使得拾取座往复地直线运动;以及
一作为拾取座的驱动源的电动机。
17.根据权利要求2的设备,还包括:
一上盖,连接到外壳的上部并具有一下表面;其中活门打开/关闭装置包括:
一连杆,枢转地设置在上盖的下表面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
一从连杆的第一端部伸出的打开突起,以在托盘收入外壳中时接触盘盒活门的相应侧面,以及
一设置在连杆的第二端部处的弹簧,以使连杆返回初始位置,其中连杆相应于托盘收入/抽出外壳而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4的设备,还包括:
一上盖,连接到外壳的上部;
其中卡紧装置包括:
一配装到上盖以相应于托盘收入/抽出外壳而转动的柄,且具有一端部,以及
一夹持器,安装到柄的所述端部,就容纳在盘盒内的盘的毂紧密压到旋转装置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所述记录/重放介质还包括一适配器,适配器容纳直径8cm的盘,所述盘盒包括容纳直径12cm的盘的第一盘盒和容纳直径8cm的盘的第二盘盒;
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是容纳直径12cm的盘的第一盘盒,容纳直径8cm的盘的第二盘盒,还是适配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其中支承装置包括:
一按压构件,用以接触和压靠放置在托盘上的各盘盒和适配器的一侧;
一夹持机构,用以夹持第二盘盒的两侧,以防止第二盘盒相对于托盘移动;以及
一水平机构,用以保持第二盘盒相对于托盘底部水平。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设备,其中:
托盘包括一对导槽;而所述按压构件包括:
一设置在托盘上的按压滑板,按压滑板具有插入所述对托盘导槽的一对钩,按压滑板还具有一对孔,
一对按压部分,整体形成在按压滑板的第一和第二侧上,用以压靠第一盘盒或适配器的侧面,
一对加压杆,可移动地设置在按压滑板的相应孔内,并可线性移动以压靠放置在托盘上的第二盘盒的一侧,以及
一对第一螺旋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对加压杆的周围以弹性地使加压杆偏向初始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的设备,其中,托盘还包括各耦合孔,而夹持机构包括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各耦合孔处的一对夹持托架,以与放置在托盘上的第二盘盒的相对侧紧密接触,其中,各夹持托架具有导引件,导引件的上端倾斜以防止与第一盘盒或适配器下表面干涉。
23.根据权利要求20的设备,其中:
第二盘盒具有一对形成在其下表面上的插孔;
托盘还包括一对冲孔;以及
每个水平构件包括:
一对托座,固定到托盘的两个下侧,
一对托座轴,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托座上以选择性地伸过相应的冲孔,使得各托座轴插入形成于第二盘盒下表面的各插孔中,以及
一对第二螺旋弹簧,设置在托座轴和托座之间以使托座轴弹性地向上偏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1的设备,其中,检测装置包括:
一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盘盒是否在托盘上以及其中容纳的盘的状态;
一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二盘盒是否在托盘上以及容纳其中的盘的状态;以及
一第三检测器,用于检测适配器是否放置在托盘上以及容纳其中的盘的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第一盘盒具有多个传感器孔;而第一检测器包括:
多个第一检测孔,与第一盘盒的各传感器孔相对应地形成在托盘上;以及
至少一个固定到基板上的传感器开关,以通过各第一检测孔插入第一盘盒的各传感器孔中,其中,
第一盘盒的各传感器孔包括一盒检测传感器孔,以及多个盘状态检测传感器孔,以及
各传感器开关包括与盒检测传感器孔对应设置的第一传感器开关以及多个与各盘状态检测传感器孔对应设置的第二传感器开关,以及
当第一传感器开关“接通”时,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为第一盘盒。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设备,其中,第二盘盒具有多个传感器孔;第二检测器包括:
至少一个叶片开关,配装到基板上并通过托盘的各导槽暴露出来,叶片开关通过选择性地接触沿导槽移动的加压杆的接触部分并相应地被接通/断开来检测第二盘盒是否放置在托盘上,
多个第二检测孔,与第二盘盒的各传感器孔相对应形成在托盘上,以及
一光传感器,固定到基板上,通过将激光束经由各第二检测孔投射到第二盘盒的传感器孔并接收经由各第二检测孔投射到第二盘盒的传感器孔的激光束来检测容纳于第二盘盒内的盘的状态,以及
当叶片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为第二盘盒。
27.根据权利要求25的设备,其中,适配器具有一适配器传感器孔;第三检测器包括与形成在适配器上的适配器传感器孔相对应的、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三传感器开关,当第三传感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为适配器。
28.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其中,每个记录/重放介质具有一容纳孔、一开口和滑动设置其上以打开/关闭容纳孔和开口的活门,所述设备还包括:
活门打开/关闭装置,用于根据托盘收入/抽出外壳而打开/关闭活门;
盘夹紧装置,用于按压容纳在所选记录/重放介质中的盘的毂,以将盘卡紧在旋转装置上。
29.一种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用于容纳一记录/重放介质,记录/重放介质选择性地包括容纳不同尺寸的相应盘的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盘盒、容纳直径8cm的盘的适配器和裸盘;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包括:
形成一内部空间的外壳;
安装到外壳上、可插入内部空间和从内部空间抽出的托盘,托盘容纳作为所选记录/重放介质的第一和第二盘盒、适配器和裸盘中选定的一个;
支承装置,用于将所选择的记录/重放介质支承在托盘上,以便防止所选择的记录/重放介质相对于托盘运动;
第一定位装置,用于确定托盘上第一盘盒的第一位置;
第一检测装置,通过第一定位装置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第一盘盒的尺寸,以及容纳在第一盘盒内的盘的状态;
第二定位装置,用于确定托盘上第二盘盒的第二位置;
第二检测装置,通过第二定位装置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第二盘盒的尺寸,以及容纳在第二盘盒中的盘的状态;
第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适配器,以及容纳在适配器中的盘的状态;
盘旋转装置,用于使放置在托盘上的所选记录/重放介质的盘旋转;
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用于在通过旋转装置旋转的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所述盘上重放信息;
一可移动基板,旋转装置和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安装于其上,基板定位在外壳内;
其中,旋转装置和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可响应托盘插入外壳而移动到操作位置,并可响应托盘从外壳内抽出而移动到非操作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设备,其中,第一盘盒于其上形成有插孔,第一定位装置包括:
一对第一定位销孔,与第一盘盒的各插孔相对应形成在托盘上;以及
一对第一定位销,设置在基板上,用于在穿过各第一定位销孔之后插入第一盘盒的各插孔中。
31.根据权利要求29的设备,其中,第二盘盒具有在其上形成的各插孔,第二定位装置包括:
一对第二定位销孔,与第二盘盒的各插孔相对应形成在托盘上;
一旋转托架,通过铰链销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上且能向上和向下移动,并具有一对第二定位销,用以在穿过各第二定位销孔之后插入第二盘盒的各插孔中;以及
旋转托架操纵装置,由第二检测装置操纵以使旋转支架向上和向下旋转。
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设备,其中:
外壳包括一对从外壳底部伸出的导引突起,
旋转托架包括一对从旋转托架两侧伸出的插入突起,
旋转托架操纵装置包括:
一用以沿外壳的一对导引突起往复直线移动的滑板,并具有一对在其两侧形成的旋转支架的插入突起插入其中的斜槽,形成在滑板后端的各耦合孔,其在耦合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齿条;
一电动机,通过第二检测装置而被“接通/断开”来往复直线移动滑板;以及
动力传送器,用于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到滑板。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设备,其中,驱动力传送器包括:
一齿轮,通过插入滑板的耦合孔中与滑板的齿条啮合;
与齿轮同轴连接的蜗轮;以及
压配到电动机轴上与蜗轮啮合的蜗杆。
34.根据权利要求29的设备,其中,每个记录/重放介质具有一容纳孔、一开口和滑动设置在其上以打开/关闭容纳孔和开口的活门,所述设备还包括:
活门打开/关闭装置,用于根据托盘收入/抽出外壳而打开/关闭活门;
盘夹紧装置,用于按压容纳在所选记录/重放介质中的盘的毂以将盘卡紧在旋转装置上。
35.一种利用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记录和/或重放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一光记录/重放介质是否放置在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的托盘上;
b)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是第一盘盒、较小的第二盘盒、适配器还是裸盘;
c)检测容纳在记录/重放介质中的盘的状态;以及
d)根据步骤c)检测到的结果记录和/或重放盘上的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当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的第一传感器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为第一盘盒,或者当一叶片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为第二盘盒,或者一当第三传感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为适配器,或者当第一传感器开关、叶片开关以及第三传感器开关都处于“断开”状态时为裸盘。
37.根据权利要求35的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如下子步骤:
c1)检测盘为单面还是双面;
c2)检测盘是格式化的还是非格式化的;
c3)检测是否验证盘的可记录面;以及
c4)检测是在盘上记录信息还是从盘上重放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5的方法,在步骤c)之后还包括向用户显示有关记录/重放介质类型以及从上述步骤检测到的盘的状态的信息。
39.一种利用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记录和/或重放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一光记录/重放介质是否放置在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的托盘内;
b)当在步骤a)中记录/重放介质检测为被放置时,将光记录和/或重放设备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移动到初始位置;
c)检测放置在托盘上的记录/重放介质的类型和尺寸;
d)检测容纳在记录/重放介质中的盘是单面的还是双面的;
e)检测盘是格式化的还是非格式化的;
f)向用户显示在步骤c)、d)和e)中检测到的与盘的类型、尺寸及可记录面以及盘是否格式化有关的信息;
g)检测是否验证盘的可记录面;
h)检测是在盘上记录信息还是从盘上重放信息;以及
i)根据在以上步骤中检测到的结果在/从盘上记录和/或重放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57501/1998 | 1998-12-23 | ||
KR1019980057501A KR100366024B1 (ko) | 1997-12-23 | 1998-12-23 | 8센티미터및12센티미터디스크카트리지겸용광기록재생장치및그의정보기록/재생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59731A CN1259731A (zh) | 2000-07-12 |
CN1153201C true CN1153201C (zh) | 2004-06-09 |
Family
ID=19564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12788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201C (zh) | 1998-12-23 | 1999-12-23 | 使用不同尺寸和类型记录/重放介质的光记录/重放设备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12731B1 (zh) |
EP (1) | EP1018729B1 (zh) |
JP (1) | JP2000215586A (zh) |
CN (1) | CN1153201C (zh) |
DE (1) | DE69933355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18563B (en) * | 2000-10-13 | 2003-01-21 | Teac Corp | Recording medium loading device |
JP2002216455A (ja) * | 2001-01-17 | 2002-08-02 | Sharp Corp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US6829120B2 (en) | 2001-01-31 | 2004-12-07 | Dphi Acquisitions, Inc. | Data cartridge load/unload mechanism for disk drive |
US6735154B2 (en) * | 2001-01-31 | 2004-05-11 | Dphi Acquisitions, In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artridge readiness to load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
EP1258875A1 (en) * | 2001-05-18 | 2002-11-20 |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 Disk magazine system |
US7581233B2 (en) * | 2002-01-10 | 2009-08-2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isk loading apparatus with cartridge urging member operating cooperatively with disk rotating unit transverse holder |
KR100925213B1 (ko) * | 2002-06-07 | 2009-11-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고밀도 멀티 레이어 광디스크와, 그에 따른 광 파워조절방법 |
KR20030094855A (ko) * | 2002-06-08 | 2003-12-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고밀도 멀티 레이어 광디스크와, 그에 따른 포맷팅관리방법 |
JP2004178711A (ja) * | 2002-11-27 | 2004-06-24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式記録および/または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判別方法 |
US7340749B2 (en) * | 2002-12-03 | 2008-03-0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presence of or a size of a data cartridge |
US7342849B2 (en) * | 2003-01-31 | 2008-03-11 | Sony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nd/or playback device |
JP4652672B2 (ja) * | 2003-05-20 | 2011-03-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メディア駆動装置 |
KR100490437B1 (ko) * | 2003-07-22 | 2005-05-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크 카트리지의 로딩장치 |
US7088539B2 (en) * | 2003-11-18 | 2006-08-0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edia |
US20090013343A1 (en) * | 2004-09-07 | 2009-01-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isk Apparatus |
KR100661355B1 (ko) * | 2005-06-08 | 2006-12-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크형 기록/재생 장치 |
CN100389465C (zh) * | 2005-09-08 | 2008-05-21 |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盘机 |
CN100470651C (zh) * | 2006-03-17 | 2009-03-18 |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碟机锁定装置 |
CN101123102B (zh) * | 2006-08-09 | 2011-03-16 |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驱进退片装置 |
JP5524204B2 (ja) * | 2009-06-10 | 2014-06-18 |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ピックアップ保護方法 |
CN103984330A (zh) * | 2014-05-30 | 2014-08-13 | 中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碟片交换机、运载盒子、处理盒子及组成的碟片交换设备 |
KR102207114B1 (ko) * | 2014-06-12 | 2021-01-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메모리 카드 인터페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이의 운용 방법 |
US20200160891A1 (en) * | 2018-11-20 | 2020-05-21 | Jiangsu Fine Stor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 Cd driver array cabine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58660A (ja) * | 1986-08-29 | 1988-03-14 | Brother Ind Ltd | デイスクプレ−ヤのデイスクサイズ検出法 |
JPS6358659A (ja) * | 1986-08-29 | 1988-03-14 | Brother Ind Ltd | デイスクプレ−ヤのデイスクサイズ検出法 |
JPH01176365A (ja) * | 1987-12-29 | 1989-07-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円盤再生装置 |
JPH02249174A (ja) * | 1989-03-23 | 1990-10-04 | Kenwood Corp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2927063B2 (ja) * | 1991-07-31 | 1999-07-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
EP0617425B1 (en) * | 1993-03-23 | 1999-07-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ombination of a cartridge adaptor and a cartridge to be accommodated in the adaptor |
JP3106874B2 (ja) * | 1993-09-29 | 2000-11-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円盤記録再生装置 |
KR960009844B1 (en) * | 1994-01-19 | 1996-07-24 |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 Mini and cd player |
US5991260A (en) * | 1995-02-20 | 1999-11-23 | Hitachi, Ltd. | Disk cartridge and disk device using the same |
JPH1196718A (ja) * | 1997-09-22 | 1999-04-09 | Teac Corp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
JPH11110868A (ja) * | 1997-09-30 | 1999-04-23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US5995345A (en) * | 1997-11-18 | 1999-11-30 | Overbo; David M. | Data storage cartridge and adapter |
KR100261474B1 (ko) * | 1997-12-31 | 2000-07-01 | 윤종용 | 크기가 다른 광 자기 디스크 수납용 카트리지 |
-
1999
- 1999-12-22 JP JP11365553A patent/JP2000215586A/ja active Pending
- 1999-12-22 EP EP99310391A patent/EP101872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12-22 DE DE69933355T patent/DE6993335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12-23 CN CNB991278828A patent/CN115320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12-23 US US09/471,408 patent/US651273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018729B1 (en) | 2006-09-27 |
CN1259731A (zh) | 2000-07-12 |
DE69933355T2 (de) | 2007-08-23 |
EP1018729A2 (en) | 2000-07-12 |
JP2000215586A (ja) | 2000-08-04 |
EP1018729A3 (en) | 2002-01-02 |
US6512731B1 (en) | 2003-01-28 |
DE69933355D1 (de) | 2006-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3201C (zh) | 使用不同尺寸和类型记录/重放介质的光记录/重放设备及方法 | |
US6304537B1 (en) |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both disc cartridges holding 8CM and 12CM disc | |
US5878013A (en) |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 |
US20010001606A1 (en) | Disc drive apparatus with insertion error inhibit means for recording media having different structures | |
KR100366024B1 (ko) | 8센티미터및12센티미터디스크카트리지겸용광기록재생장치및그의정보기록/재생방법 | |
US6973660B2 (en) | Disk driver | |
CN1221183A (zh) | 8cm和12cm盘盒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方法 | |
KR19990081121A (ko) | 광 디스크 기록재생장치의 카트리지 자동검출장치 및 그의 검출방법 | |
KR100467602B1 (ko) |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가이드 장치 | |
JP2005116029A (ja)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ディスク搬送機構 | |
JP2629660B2 (ja) |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付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 |
JPH11167760A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US7496933B2 (en) | Recording medium drive device | |
JP2003132668A (ja) |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
JP2005122858A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US20060168601A1 (en) | Optical disc apparatus | |
JP4602036B2 (ja) | ディスクトレイ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
JP2003132665A (ja) |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
JP2006012340A (ja) |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JPH10106096A (ja) |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
JP2000268467A (ja) |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
WO2005027112A1 (ja) |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 |
JPH0877670A (ja) |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
JP2003317357A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JPH06223469A (ja) |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1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