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991113A - 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1113A
CN114991113A CN202210749348.5A CN202210749348A CN114991113A CN 114991113 A CN114991113 A CN 114991113A CN 202210749348 A CN202210749348 A CN 202210749348A CN 114991113 A CN114991113 A CN 114991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drainage
soil
layer
vacu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93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星海
金奇
张利昌
冯爱茜
李道磊
陈盟
张奇
张建飞
徐红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h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h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h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93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1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1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1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08Sludge treatment by fixation or soli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4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46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in situ by forcing bonding agents into gravel fillings or the soi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30Landfill technologies aiming to mitigate methane emi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垂直阻隔设计:开挖清障、回填砂土形成低于地面约650mm的施工导槽,直立开挖导槽的宽度为600mm,清障开挖的深度不小于杂填土深度;真空预压降水:在被固化的软土地基上铺设水平排水砂垫层,竖向设置砂井或排水板,表面铺设密封膜使之与大气隔离,利用抽真空装置和埋设于砂垫层中的滤管和土体中的排水板形成立体排水系统,将膜下砂垫层和土体内的空气和水抽出,使其形成负压,真空负压达到的有效预压荷载为80kPa;原位固化和稳定化;阻隔封场,工艺流程包括:封场整形、阻隔覆盖、地表水阻排和封场绿化。本发明的治理工艺步骤合理,治理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12411518A公开了软基地段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地基处理场地形成;步骤2插设塑料排水板;步骤3铺设50cm中粗砂垫层;步骤4真空管路的加工与敷设;步骤5搅拌墙施工;步骤6覆真空膜和密封沟施工;步骤7安装抽气设备抽真空;步骤8堆载及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真空预压荷载加固效果明显,可一次完成,而不用分级进行,节约了时间,并且地基土不会发生剪切破坏。加固效果均匀,整个场地同时得到处理。在真空预压的基础上,再施加堆土荷载,能进一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消除工后沉降。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要求大于80KPa、工后沉降要求较高的工程。既加快了施工沉降,又缩短了施工工期。
中国专利CN105220674A公开了一种深厚软基加固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待加固区场地整平后填筑砂垫层,插设竖向排水体,挖密封沟,铺设真空管路及安装抽真空装置,抽真空且当膜下真空度达到80kPa以上并稳定后,在膜上铺设土工布,开始堆载施工;待加固区地基达到控制固结度即60%~80%后,逐级减压直至停止抽真空;真空预压卸载后进行降水施工;强夯;场地整平至交工面标高。本发明是将真空负压、堆载正压和动力荷载的作用相结合,形成静-动力固结复合加固技术。与传统排水固结法相比,可缩短1/3工期,工后沉降可减少30cm以上;与排水固结+复合地基二次处理的方法相比,可节省20%~40%工程造价,软基加固效果更为显著,适于大面积应用推广。
上述两种工艺均不是针对暂存场地污泥修的,且目前缺少一种修复效果好,针对暂存场地污泥修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步骤合理,治理效果好的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垂直阻隔设计:开挖清障、回填砂土形成低于地面约650mm的施工导槽,直立开挖导槽的宽度为600mm,清障开挖的深度不小于杂填土深度;垂直阻隔,采用单排搅拌桩,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6 cm/s;
(2)真空预压降水:在被固化的软土地基上铺设水平排水砂垫层,竖向设置砂井或排水板,表面铺设密封膜使之与大气隔离,利用抽真空装置和埋设于砂垫层中的滤管和土体中的排水板形成立体排水系统,将膜下砂垫层和土体内的空气和水抽出,使其形成负压,真空负压达到的有效预压荷载为80kPa;
(3)原位固化和稳定化;
(4)阻隔封场,工艺流程包括:封场整形、阻隔覆盖、地表水阻排和封场绿化。
优选的,步骤(1)中搅拌桩的直径为Φ550,搅拌桩间距350mm,固化剂为42.5R硅酸盐水泥浆,水泥浆液水灰比取0.6-0.8,水泥掺量取土的天然质量的15%-20%,并加入0.05%三乙醇胺外加剂;下沉速度≤0.8m/min,提升速度不宜大于0.5m/min,泵口压力应保持在0.4-0.6MPa,桩机导向塔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0%,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
垂直阻隔长度为1254m,深度12m,采用单排搅拌桩,桩直径为 550mm,桩间距350mm。
优选的,步骤(2)真空预压降水中真空预压施工共分为以下步骤:
平整场地;测量放样;埋设位移边桩;铺设砂层,厚度不小于30cm;铺设黑色编织布;打设塑料排水板;监测施工沉降;布设滤水管、埋设真空管;埋设压力表检测仪器;铺设一层土工布、两层密封膜;挖密封沟、安置主管出膜装置、回填密封;安装真空泵;安置沉降标;抽真空;施工围堰、蓄水加载;预压期满,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设计要求,重复抽真空-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工序;监测、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预压完成,进行场地处理;组织验收。
优选的,步骤(2)真空预压施工完毕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地基处理采用塑料排水板加真空负压固结法;
在原有地形高起的地位界限,处理区域分为三个区域;
采用塑料排水板,排水板正方形布置,间距1.0m×1.0m,单点排水板长度为8.6m,其中排水板进入地面以下深度为8.0m,地面以上部分为0.6m;
真空管采用PVC硬塑料管或柔性螺纹硬塑料管,真空主管直径为φ50mm,支管直径为φ25mm,真空管设计抗压轻度大于400kPa;
采用射流真空泵,功率大于7.5kW的真空泵,空抽时要达到95kPa以上,泵400m2~500 m2的单位面积内保持真空压力大于80kPa;
预压时间要求:须满足载预压不少于90天;
实测沉降速率连续10天平均沉降量小于或等于2mm/d,排水板深度内土城的平均固结度大于90%,停泵卸载,卸载前将情况汇总,各方共同确认后方可卸载。
优选的,原位固化和稳定化包括以下步骤:
场地平整
平整后的标高按照10.00m进行统计;
场地分区
首先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后测量放线定位,进行网格精细化分区,各搅拌单个区块依次编号,按照分区编号顺序进行修复,两分区边界处重叠修复;
浅层搅拌机械设备组装及调试
挖机连接杆与回转式搅拌头上的连接杆直接连接,构成挖机+回转式搅拌头的浅层搅拌成套设备,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回转式搅拌头在垂直方向做回转式运动,挖机在其操作半径范围内实现浅层搅拌操作;
药剂投加
固化和稳定化技术通过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与粘结药剂结合,使土壤中的重金属被药剂固定;
浅层搅拌作业
(1)挖机A分别添加固相的固化稳定化药剂后,挖机A进行初搅20~30min后,使用挖机+回转式搅拌头组装的浅层搅拌设备对修复区域进行搅拌,搅拌对象为降水后的污泥,药剂投加比在土壤质量的1%—2%之间,采用强力搅拌头进行全方位无死角360度原位搅拌,搅拌完毕四周用警戒带标识;
原位修复时,按照1.3m间距一排一排搅拌,搅拌头直径80cm,侧面设置两个搅拌头,影响半径为1.5m,因此搅拌头间距为1.3m;
处置过程中,将稳定化药剂粉剂按照投加配比通过高压注入,再搅拌过程中注入至土壤中,通过搅拌头不停旋转,达到土壤和行原位注入,混合搅拌完成后,原地进行养护放置,为期20天的养护;
自检及验收
药剂与污泥充分反应后,在修复区域内布设污泥采样点,采集污泥样品,送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自检取样方案参照验收取样方案进行,如污泥中污染物浸出浓度低于修复目标值,修复完成,如高于修复目标值,则再次进行稳定化,直至自检合格。
优选的,封场整形步骤通过对地块进行地貌重塑,削坡开级,形成台阶、坡面和排水系统,使坡面便于下一步隔离层施工,同时通过地表整形使堆体保持稳定,不产生滑坡现象。
优选的,阻隔覆盖步骤封场表面须覆土三层,至下而上第一层为阻隔层,覆黏土,防止雨水渗入污染地块内;第二层为导水层,将污染地块的地表雨水导排出地块范围内,导水层为砾石砂滤料;第三层为覆盖层,覆天然土壤,以利植物生长,植物为浅根性灌木或草本植物。
优选的,地表水导排系统包括排水沟和暂存池,排水沿污泥场地环场布置,暂存池设置在地势最低排水系统末端;排水沟设置在部分阻隔覆盖层,黏土压实层之上,在黏土层铺设后进行排水沟的施工。
优选的,封场绿化中草籽撤播量为40g/m2,草种为黑麦芽;封场绿化后,草的覆盖率不小于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治理工艺步骤合理,治理效果好。本发明将垂直阻隔和真空预压降水结合起来防止污染物外泄同时能够保证良好的真空度,再进行原位固化和稳定化,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修复,修复效果较好,最后阻隔封场,保证污染土壤的良好修复和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真空预压施工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原位搅拌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阻隔封场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河北某污染场地需要进行暂存场地污泥修复,现进行以下步骤修复:
1.垂直阻隔设计
为确保桩体之间的搭接可靠,必须先进行“开挖清障、回填砂土”形成低于地面约650mm的“施工导槽”,直立开挖导槽的宽度为600mm,清障开挖的深度不小于杂填土深度。
Φ550大直径搅拌桩间距350mm,固化剂为42.5R硅酸盐水泥浆,水泥浆液水灰比宜取0.6~0.8,水泥掺量取土的天然质量的15%~20%,并加入0.05%三乙醇胺外加剂。下沉速度≤0.8m/min,提升速度不宜大于0.5m/min,泵口压力应保持在0.4~0.6MPa,桩机导向塔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0%,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
回浆处理:搅拌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回浆,经收集后与污染物一同处理,防治二次污染。
垂直阻隔长度为1254m,深度12m,采用单排搅拌桩,桩直径为 550mm,桩间距350mm。垂直阻隔应满足自防渗要求,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0×10-6 cm/s。
2.真空预压降水方案设计
2.1工艺原理
真空负压法是在被固化的软土地基上铺设水平排水砂垫层,竖向设置砂井或排水板,表面铺设密封膜使之与大气隔离,利用抽真空装置和埋设于砂垫层中的滤管和土体中的排水板形成立体排水系统,将膜下砂垫层和土体内的空气和水抽出,使其形成负压,以降低土中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土体的有效应力,从而使土体加速排水而压密。真空负压可达到的有效预压荷载为80kPa。
2.2工艺流程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真空预压施工共分为以下19个步骤:
(1)平整场地;
(2)测量放样;
(3)埋设位移边桩;
(4)铺设砂层,厚度不小于30cm;
(5)铺设黑色编织布;
(6)打设塑料排水板;
(7)监测施工沉降;
(8)布设滤水管、埋设真空管;
(9)埋设压力表等检测仪器;
(10)铺设一层土工布、两层密封膜;
(11)挖密封沟、安置主管出膜装置、回填密封;
(12)安装真空泵;
(13)安置沉降标;
(14)抽真空;
(15)施工围堰、蓄水加载;
(16)预压期满,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7)若不满足设计要求,重复(14)-(16)工序;
(18)监测、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预压完成,进行场地处理;
(19)组织验收。
工艺流程图见图1。
2.3真空负压降水设计
(1)地基处理采用塑料排水板加真空负压固结法。
(2)为保证地基处理工作的效果,方便插板机施工,依托现场原有地形,在原有地形高起的地位界限,处理区域分为三个区域,A1区、A2区和A3区域。
(3)根据项目区的地质情况,本项目选择采用C型塑料排水板,设计排水板正方形布置,间距1.0m×1.0m,单点排水板长度为8.6m,其中排水板进入地面以下深度为8.0m,地面以上部分为0.6m,产品的各项规定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
(4)真空管采用PVC硬塑料管,或者当地真空负压工程中采用的柔性螺纹硬塑料管。真空主管直径为φ50mm,支管直径为φ25mm,真空管设计抗压轻度应大于400kPa。
(5)采用射流真空泵,功率大于7.5kW的真空泵的类型,空抽时要达到95kPa以上,要求泵400m2~500 m2的单位面积内能保持真空压力大于80kPa。
(6)设计预压时间要求:须满足载预压不少于90天。
(7)实测沉降速率连续10天平均沉降量小于或等于2mm/d,排水板深度内土城的平均固结度大于90%,可停泵卸载,卸载前需要将情况汇总,各方共同确认后方可卸载。
3原位固化/稳定化方案设计
3.1工艺原理
搅拌头原位搅拌技术即通过特殊的钻杆和钻头或带特殊搅拌头的挖掘机搅拌土壤同时添加化学氧化药剂使药剂和污染土壤混匀。本项目采用的“挖掘机+强力搅拌头”作业,强力搅拌头是一种安装于挖掘机上的混合搅拌装置,其混合搅拌的效果取决于水平设计的滚轴和混合搅拌部件。在工作时,能够同时在三维空间内运动混合搅拌材料。强力搅拌头可以处理不同性质的土壤,其深度可达到地下7 m。
3.2工艺流程
原位搅拌采用挖掘机+强力搅拌头方式施工,强力搅拌头是一种安装于挖掘机上的混合搅拌装置,见图2,其混合搅拌的效果取决于水平设计的滚轴和混合搅拌部件。在工作时,能够同时在三维空间内运动混合搅拌材料。强力搅拌头可以处理不同性质的土壤,其深度可达到地下7 m。
3.3原位固化/稳定化设计
1.场地平整
真空负压降水完成后,场地平均下降约1.5m,但是由于场地不平整,中心地势低,两侧较高,坡度较斗,需要进行平整机器设备施工,平整后的标高按照10.00m进行统计。
2.场地分区
首先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后测量放线定位,进行网格精细化分区,各搅拌单个区块依次编号。每个区块面积约为1600m2,总分为30块分区,按照分区编号顺序进行修复。两分区边界处应重叠修复。
3.浅层搅拌机械设备组装及调试
挖机B连接杆与回转式搅拌头上的连接杆直接连接,构成挖机B+回转式搅拌头的浅层搅拌成套设备,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回转式搅拌头在垂直方向做回转式运动,挖机在其操作半径范围内实现浅层搅拌操作;
4.药剂投加
固化/稳定化技术通过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与特定的粘结药剂结合,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被药剂固定,使其长使其处于稳定状态,降低其迁移性。这种方法普遍的应用于重金属污染污染的快速控制修复。
5.浅层搅拌作业
(1)挖机A分别添加固相的固化稳定化药剂后,挖机A进行初搅20~30min后,使用挖机B+回转式搅拌头组装的浅层搅拌设备对修复区域进行搅拌,搅拌对象为降水后的污泥,根据每个区域浸出浓度不同,药剂投加比有略微变化,通过现场小试,药剂投加比在1%—2%之间,采用强力搅拌头进行全方位无死角360度原位搅拌。对单个区块搅拌设定时间,搅拌完毕四周用警戒带标识。
(2)原位修复时,按照1.3m间距一排一排搅拌,搅拌头直径80cm,侧面设置两个搅拌头,影响半径为1.5m,因此搅拌头间距为1.3m。
(3)处置过程中,将稳定化药剂粉剂按照投加配比通过高压注入,再搅拌过程中注入至土壤中,通过搅拌头不停旋转,达到土壤和行原位注入。该设备用于稳定化土壤治理的工作效率为200方/h/遍,考虑设备实际工作效率,每天处理量1000方/天。为为了将土壤与药剂充分混合,预计混合的次数不少于2次(具体以现场情况为准)。混合搅拌完成后,原地进行养护放置。
6.养护
经过加药搅拌后的污泥在原地进行为期20天的养护。
7.自检及验收
药剂与污泥充分反应后,在修复区域内布设污泥采样点,采集污泥样品,送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自检取样方案参照验收取样方案进行。如污泥中污染物浸出浓度低于修复目标值,则申请业主及有关部门(机构)组织验收,如高于修复目标值,则再次进行稳定化,直至自检合格。
8. 参数设计
污泥需要的固化稳定化药剂数量如下下表1所示。经计算,药剂添加后污泥总体积大约增加2%,通过之前降水技术已经排出污水3万m3,因此固化稳定化处置后的污泥量为27万m3
表 原位固化/稳定化工艺参数
4阻隔封场方案设计
4.1工艺原理
阻隔技术是指通过铺设阻隔层阻断土壤介质中污染物迁移扩散的途径,使污染介质与周围环境隔离,避免污染物与人体接触和随降水或地下水迁移进而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的技术。阻隔系统主要有几方面的功能:(1)阻断污染土壤与人体的直接接触;(2)阻止受污染地下水迁移扩散;(3)阻断污染土壤或污染地下水挥发出的气体扩散。阻隔仅能切断暴露路径,限制污染羽迁移,但不能彻底去除污染物质或降低污染地块上的污染物浓度,不是真正的修复技术,因此,阻隔技术尽管可以单独用于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也经常需要与其他修复技术结合使用才能达到修复目标。
阻隔技术适用于以下情形:
(1)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或其他环境介质中关注污染物的浓度超过相关标准或风险水平超过可接受水平;
(2)地块上存在关注污染物的潜在完整暴露途径;
(3)与其他措施相比,阻隔技术适用且更经济有效。
如果表层土壤受到污染,人类可能通过偶然的摄入、皮肤直接接触或吸入颗粒物的方式接触污染土壤。受污染土壤颗粒可能通过风蚀、园林绿化的浅层开挖、施工或维护活动释放到空气中。主要途径有:(1)直接接触受污染土壤;(2)风力驱使土壤颗粒进入空气。阻断直接接触表层受污染土壤的技术案例包括以下几种情形: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柔性膜衬垫、清洁土壤覆盖、植被覆盖和石子覆盖等。
4.2工艺流程
为切断大风扬尘暴露途径和雨水地表径流携带污染物扩散污染地表水暴露途径、入渗污染地下水途径,根据辛集市马庄村污泥暂存场场地修复项目初步设计整体治理思路,对稳定化后的污泥区域进行阻隔封场,下一步在考虑将污染土进行处理处置。封场覆盖的施工内容包括封场整形、阻隔覆盖、地表水导排、封场绿化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
以上各项根据其自下而上的空间位置确定了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1)封场整形
封场整形是通过对地块进行地貌重塑,削坡开级,形成台阶、坡面和排水系统。使坡面便于下一步隔离层施工,同时通过地表整形使堆体保持稳定,不产生滑坡现象。
封场整形施工重点在于堆体挖方与填方的平衡,根据计算得出最有平衡方案,以最少转移运输量为最佳。
(2)阻隔覆盖
封场表面须覆土三层,至下而上第一层为阻隔层,可覆黏土亦可用人工隔离材料,防止雨水渗入污染地块内;第二层为导水层,将污染地块的地表雨水导排出地块范围内;第三层为覆盖层,覆天然土壤,以利植物生长。植物一般以浅根性灌木或草本为主。
(3)地表水导排
地表水导排系统包括排水沟和暂存池,排水沿污泥场地环场布置,暂存池设置在地势最低排水系统末端。
排水沟设置在部分阻隔覆盖层(黏土压实层)之上,所以在黏土层铺设后才可进行排水沟的施工。
(4)封场绿化
在覆盖层的最上层覆盖土铺设验收合格后进行绿化。
4.3阻隔防渗层设计
该项目阻隔表层采用以0.5m厚粘土和1.0mm厚HDPE膜为主要防渗材料的单层复合防渗系统。封场后场顶最高点位于封场中部,场顶雨水由周边排水沟排出场区。
阻隔填埋区的防渗结构层从上至下结构设计详见下表2:
表 2 阻隔防渗层结构
4.4导排系统设计
根据场区地形特点,场区地势由西北侧向东南侧逐渐降低,场地土壤阻隔管控后立即进行封场,封场后场顶标高略高于四周,且沿场区四周均设置雨水导排沟。
排水沟为清水明渠流,明渠的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复合型、弧形底梯形、弧形坡脚梯形、u形,其中梯形和矩形断面形式简单、易于开挖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排水。根据本项目特点,从施工考虑,本次选用u形。
4.5封场绿化设计
为了防止雨水下渗,造成场内渗沥液量剧增,并避免有害固体废弃物直接与人体接触,待治理后结束后对场区进行生态封场绿化。封场质量的高低对于场地能否处于良好的封闭状态、封场后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能否安全地进行、后续的终场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封场后场区顶部绿化选择抗污染性强、适应场地环境条件、生长稳定的浅根植物。以地被植物为主,并选择生长强势,覆盖率高、病虫害少、绿色期长和耐修剪的种类。不得使用根系穿透力强的树种,应选择粗管理、易成活、抗污染性的植物,植被覆盖度不小于90%。
1)根据封场结构,考虑实际情况,本次直接采取撤播草籽的方式进行绿化。
2)草籽撤播量为40g/m2,草种选用黑麦芽或当地物种。
3)封场绿化后,草的覆盖率不应小于90%。

Claims (9)

1.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垂直阻隔设计:开挖清障、回填砂土形成低于地面约650mm的施工导槽,直立开挖导槽的宽度为600mm,清障开挖的深度不小于杂填土深度;垂直阻隔,采用单排搅拌桩,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6 cm/s;
(2)真空预压降水:在被固化的软土地基上铺设水平排水砂垫层,竖向设置砂井或排水板,表面铺设密封膜使之与大气隔离,利用抽真空装置和埋设于砂垫层中的滤管和土体中的排水板形成立体排水系统,将膜下砂垫层和土体内的空气和水抽出,使其形成负压,真空负压达到的有效预压荷载为80kPa;
(3)原位固化和稳定化;
(4)阻隔封场,工艺流程包括:封场整形、阻隔覆盖、地表水阻排和封场绿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搅拌桩的直径为Φ550,搅拌桩间距350mm,固化剂为42.5R硅酸盐水泥浆,水泥浆液水灰比取0.6-0.8,水泥掺量取土的天然质量的15%-20%,并加入取土的天然质量的0.05%三乙醇胺外加剂;下沉速度≤0.8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0.5m/min,泵口压力保持在0.4-0.6MPa,桩机导向塔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0%,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径偏差不大于4%;
垂直阻隔长度为1254m,深度12m,采用单排搅拌桩,桩直径为 550mm,桩间距3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真空预压降水中真空预压施工共分为以下步骤:
平整场地;测量放样;埋设位移边桩;铺设砂层,厚度不小于30cm;铺设黑色编织布;打设塑料排水板;监测施工沉降;布设滤水管、埋设真空管;埋设压力表检测仪器;铺设一层土工布、两层密封膜;挖密封沟、安置主管出膜装置、回填密封;安装真空泵;安置沉降标;抽真空;施工围堰、蓄水加载;预压期满,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设计要求,重复抽真空,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工序;监测、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预压完成,进行场地处理;组织验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真空预压施工完毕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地基处理采用塑料排水板加真空负压固结法;
在原有地形高起的地位界限,处理区域分为三个区域;
采用塑料排水板,排水板正方形布置,间距1.0m×1.0m,单点排水板长度为8.6m,其中排水板进入地面以下深度为8.0m,地面以上部分为0.6m;
真空管采用PVC硬塑料管或柔性螺纹硬塑料管,真空主管直径为φ50mm,支管直径为φ25mm,真空管设计抗压轻度大于400kPa;
采用射流真空泵,功率大于7.5kW的真空泵,空抽时要达到95kPa以上,泵400m2~500 m2的单位面积内保持真空压力大于80kPa;
预压时间要求:满足载预压不少于90天;
实测沉降速率连续10天平均沉降量小于或等于2mm/d,排水板深度内土城的平均固结度大于90%,停泵卸载,卸载前将情况汇总,各方共同确认后方可卸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原位固化和稳定化包括以下步骤:
场地平整:平整后的标高按照10.00m进行统计;
场地分区:首先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后测量放线定位,进行网格精细化分区,各搅拌单个区块依次编号,按照分区编号顺序进行修复,两分区边界处重叠修复;
浅层搅拌机械设备组装及调试:挖机连接杆与回转式搅拌头上的连接杆直接连接,构成挖机+回转式搅拌头的浅层搅拌成套设备,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回转式搅拌头在垂直方向做回转式运动,挖机在其操作半径范围内实现浅层搅拌操作;
药剂投加:固化和稳定化技术通过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与粘结药剂结合,使土壤中的重金属被药剂固定;
浅层搅拌作业:挖机A分别添加固相的固化稳定化药剂后,挖机A进行初搅20~30min后,使用挖机和回转式搅拌头组装的浅层搅拌设备对修复区域进行搅拌,搅拌对象为降水后的污泥,药剂投加比在土壤质量的1%—2%之间,采用强力搅拌头进行全方位无死角360度原位搅拌,搅拌完毕四周用警戒带标识;
原位修复时,按照1.3m间距一排一排搅拌,搅拌头直径80cm,侧面设置两个搅拌头,影响半径为1.5m,因此搅拌头间距为1.3m;
处置过程中,将稳定化药剂粉剂按照投加配比通过高压注入,再搅拌过程中注入至土壤中,通过搅拌头不停旋转,达到土壤和行原位注入,混合搅拌完成后,原地进行养护放置,为期20天的养护;
自检及验收
药剂与污泥充分反应后,在修复区域内布设污泥采样点,采集污泥样品,送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自检取样方案参照验收取样方案进行,如污泥中污染物浸出浓度低于修复目标值,修复完成,如高于修复目标值,则再次进行稳定化,直至自检合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封场整形步骤通过对地块进行地貌重塑,削坡开级,形成台阶、坡面和排水系统,使坡面便于下一步隔离层施工,同时通过地表整形使堆体保持稳定,不产生滑坡现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阻隔覆盖步骤封场表面须覆土三层,至下而上第一层为阻隔层,覆黏土,防止雨水渗入污染地块内;第二层为导水层,将污染地块的地表雨水导排出地块范围内,导水层为砾石砂滤料;第三层为覆盖层,覆天然土壤,以利植物生长,植物为浅根性灌木或草本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地表水导排系统包括排水沟和暂存池,排水沿污泥场地环场布置,暂存池设置在地势最低排水系统末端;排水沟设置在部分阻隔覆盖层,黏土压实层之上,在黏土层铺设后进行排水沟的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封场绿化中草籽撤播量为40g/m2,草种为黑麦芽;封场绿化后,草的覆盖率不小于90%。
CN202210749348.5A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 Pending CN114991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9348.5A CN114991113A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9348.5A CN114991113A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1113A true CN114991113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36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9348.5A Pending CN114991113A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11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65355A (zh) * 2023-02-16 2024-04-12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一种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损害的修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7736A (zh) * 2017-03-01 2017-06-09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固相浅层搅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
CN107366251A (zh) * 2017-06-27 2017-11-2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塘场地原位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11423081A (zh) * 2020-03-17 2020-07-17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修复含重金属污泥的方法
CN114319455A (zh) * 2021-11-27 2022-04-12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封场、环境处理及复绿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7736A (zh) * 2017-03-01 2017-06-09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固相浅层搅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
CN107366251A (zh) * 2017-06-27 2017-11-2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塘场地原位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11423081A (zh) * 2020-03-17 2020-07-17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修复含重金属污泥的方法
CN114319455A (zh) * 2021-11-27 2022-04-12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封场、环境处理及复绿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浦钢搬迁4200mm宽厚板工程施工技术", 31 July 2009,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pages: 82 *
伍勇等: "地下铁道新技术文集2003", 31 October 2003,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pages: 670 *
吴慧芳: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30 September 2014, 河海大学出版社, pages: 179 *
张英杰: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电化学技术", 31 May 2021,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pages: 162 - 162 *
李晓勇: "污染场地评价与修复", 30 November 2020, 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 pages: 282 *
温欣著: "真空法处理软土地基", 30 April 2021,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pages: 42 *
郭建营: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30 June 2015, 武汉大学出版社, pages: 18 - 19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65355A (zh) * 2023-02-16 2024-04-12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一种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损害的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3413B (zh) 一种加固饱和流塑淤泥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CN111733792B (zh) 一种软土地基真空预压结合动力固结排水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N110565577A (zh) 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2982360A (zh) 一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路基施工方法
CN212801395U (zh) 一种城区泥石流沟道型弃渣场综合治理系统
CN110820679A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50266A (zh) 一种河道干式清淤方法
CN110656621A (zh) 一种河道截流体系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11446781U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岸
CN114319455B (zh) 一种大型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封场、环境处理及复绿工艺
CN114991113A (zh) 一种暂存场地污泥修复治理方法
CN113914265A (zh) 基于煤矸石填充技术的荒沟生态恢复及治理方法
CN217419751U (zh) 一种垃圾填满场边坡注浆加固型防护结构
CN217399609U (zh) 一种用于尾矿库闭库封场的装置
CN114226423B (zh) 一种挥发性有机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方法
CN114293596A (zh) 大型垃圾山垂直防渗工艺
CN109736331B (zh) 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
CN110845103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河底泥处理方法
CN116078778B (zh) 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113684815B (zh) 一种高含水软物料固液分离方法
CN218562296U (zh) 一种城市垃圾场地渗水处理系统
CN114525817B (zh) 一种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8327032B (zh) 一种高寒区含大冲沟边坡的挡土排水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220394656U (zh) 一种黄土地区用黄土替代衬里的固体废物处置场
CN218405501U (zh) 一种吹填纳泥区的挡土子埝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