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8757B - 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28757B CN114728757B CN201980099260.XA CN201980099260A CN114728757B CN 114728757 B CN114728757 B CN 114728757B CN 201980099260 A CN201980099260 A CN 201980099260A CN 114728757 B CN114728757 B CN 1147287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vator
- support
- control panel
- control device
- linear bodi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电梯的控制装置,在将控制盘安装到井道的上部时,能够将控制盘以稳定的状态吊起。电梯的控制装置具备:第1支承体,其设置于电梯的井道的上部;第2支承体,其在所述第1支承体的下方设置于所述井道的下部;多个线状体,它们张设在所述第1支承体与所述第2支承体之间;以及控制盘,其由所述多个线状体引导而被固定到所述第1支承体,对所述电梯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吊物的引导装置。如果在将控制盘安装到电梯的井道1的上部时应用该引导装置,则能够抑制控制盘的旋转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49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引导装置中,有时由于吊点与控制盘的重心的不一致,控制盘会倾斜。该情况下,控制盘可能与井道的壁等接触。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在将控制盘安装到井道的上部时,能够将控制盘以稳定的状态吊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具备:第1支承体,其设置于电梯的井道的上部;第2支承体,其在所述第1支承体的下方设置于所述井道的下部;多个线状体,它们张设在所述第1支承体与所述第2支承体之间;以及控制盘,其由所述多个线状体引导而被固定到所述第1支承体,对所述电梯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具备:所述控制装置;以及异常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多个线状体的异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控制盘由多个线状体引导。控制盘在井道的上部被固定到第1支承体。因此,在将控制盘安装到井道的上部时,能够将控制盘以稳定的状态吊起。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
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
图6是从控制装置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安装完成后的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第1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第1引导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在图1的电梯系统中,井道1贯穿未图示的建筑物的各楼层。多个层站2分别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多个层站2分别与井道1对置。
曳引机3设置于井道1的上部。主绳索4绕挂在曳引机3上。
轿厢5设置于井道1的内部。轿厢5被支承于主绳索4的一侧。对重6设置于井道1的内部。对重6被支承于主绳索4的另一侧。
控制装置7设置于井道1的内部。控制装置7具备轨道8、第1支承体9、第2支承体10、多个线状体11、多个第1固定件12、多个第2固定件13、控制盘14、多个第1引导体15、多个第2引导体16以及第3支承体17。
例如,轨道8由T型钢形成。轨道8被设置为使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
例如,第1支承体9由槽钢形成。例如,第1支承体9的一端部在井道1的上部被支承于轨道8。
例如,第2支承体10由槽钢形成。例如,第2支承体10的一端部在井道1的下部被支承于轨道8。
例如,多个线状体11中的各个线状体11由金属线、绳、钢琴线、电线等形成。多个线状体11以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状态张设在第1支承体9与第2支承体10之间。
多个第1固定件12设置于第1支承体9。多个第1固定件12分别设置为能够检测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张力。
多个第2固定件13设置于第1支承体9。多个第2固定件13分别设置为能够检测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张力。
控制盘14设置于井道1的上部。控制盘14的上部固定于第1支承体9。控制盘14设置为能够整体地控制电梯。
多个第1引导体15以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状态设置于控制盘14的背面的上部。多个第1引导体15分别由多个线状体11中的各个线状体11引导。
多个第2引导体16以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状态设置于控制盘14的背面的下部。多个第2引导体16分别由多个线状体11中的各个线状体11引导。
例如,第3支承体17由槽钢形成。例如,第3支承体17的一端部在第1支承体9的下方被支承于轨道8。第3支承体17固定控制盘14的下部。
接下来,使用图2至图6对控制装置7的安装步骤进行说明。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时的立体图。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图6是从控制装置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安装完成后的状态时的立体图。
如图2和图3所示,第1支承体9在井道1的上部安装于轨道8。第2支承体10在井道1的下部安装于轨道8。多个第1固定件12分别安装于第1支承体9的上侧的多个第1开槽部9a中的各个第1开槽部9a。多个第2固定件13分别安装于第2支承体10的下侧的多个第2开槽部10a中的各个第2开槽部10a。
在该状态下,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上部贯通多个第1固定件12中的各个第1固定件12。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下部贯通多个第2固定件13中的各个第2固定件13。多个线状体11分别以被施加有某种程度的张力的状态被固定于多个第1固定件12中的各个第1固定件12和多个第2固定件13中的各个第2固定件13。如图3所示,这时,多个线状体11分别嵌入第1支承体9的下侧的多个第1开槽部9a中的各个第1开槽部9a和第2支承体10的上侧的多个第2开槽部10a中的各个第2开槽部10a。
如图4所示,在该状态下,控制盘14由绞车用绳索18悬吊。如图5所示,这时,多个线状体11分别被设定为贯通多个第1引导体15中的各个第1引导体15和多个第2引导体16中的各个第2引导体16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当未图示的绞车驱动时,控制盘14被绞车用绳索18吊起。这时,多个第1引导体15中的各个第1引导体15和多个第2引导体16中的各个第2引导体16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被多个线状体11抑制。其结果是,控制盘14沿着多个线状体11而在铅直方向上被稳定地吊起。
如图6所示,当控制盘14被吊起至井道1的上部时,将控制盘14的上部固定于第1支承体9。例如,利用形成于第1支承体9的多个固定用孔9b中的各个固定用孔9b,借助未图示的多个螺栓等将控制盘14的上部固定。
在该状态下,在轨道8安装第3支承体17。将控制盘14的下部固定于第3支承体17。例如,利用形成于第3支承体17的多个固定用孔中的各个固定用孔,借助未图示的多个螺栓等将控制盘14的下部固定。其结果是,控制装置7的安装完成。
接下来,使用图7对第1固定件进行说明。
图7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第1固定件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第1固定件12具备第1贯通孔。将第1贯通孔形成为,在将第1固定件12安装于第1支承体时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第1贯通孔以在图7中未图示的线状体11的上部的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的方式接纳线状体11的上部。
虽然在图7中未图示,第2固定件13具备第2贯通孔。将第2贯通孔形成为,在将第2固定件13安装于第2支承体10时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第2贯通孔以线状体11的下部的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的方式接纳线状体11的下部。
接下来,使用图8对第1引导体15进行说明。
图8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第1引导体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第1引导体15形成为环状。第1引导体15被设置为能够自由地分割成环状的一侧和另一侧。因此,在线状体11张设在第1支承体9与第2支承体10之间的状态下,第1引导体15在以被分割后的状态将线状体11接纳到内侧之后,能够将分割解除。其结果是,第1引导体15成为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被线状体11抑制的状态。
虽然在图8中未图示,第2引导体16形成为环状。第2引导体16被设置为能够自由地分割成环状的一侧和另一侧。因此,在线状体11张设在第1支承体9与第2支承体10之间的状态下,第2引导体16在以被分割后的状态将线状体11接纳到内侧之后,能够将分割解除。其结果是,第2引导体16成为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被线状体11抑制的状态。
根据在以上内容中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1,控制盘14由多个线状体11引导。控制盘14在井道1的上部被固定到第1支承体9。因此,在将控制盘14安装到井道的上部时,能够将控制盘14以稳定的状态吊起。其结果是,不仅能够防止设备的损伤从而改善控制盘14的安装质量,还能够提高控制盘14的吊起速度从而缩短控制盘14的安装作业。
此外,第3支承体17固定控制盘14的下部。因此,能够将控制盘14维持在稳定的状态。
此外,轨道8支承第1支承体9、第2支承体10和第3支承体17。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控制盘14的安装作业。
此外,多个第1引导体15以分别被多个线状体11贯通的状态被引导。多个第2引导体16以分别被多个线状体11贯通的状态被引导。因此,能够将控制盘14以更稳定的状态吊起。
此外,多个第1固定件12作为异常检测装置检测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张力。多个第2压力检测器作为异常检测装置检测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张力。因此,当在安装控制盘14之后电梯运行的状态下,张力的检测值脱离了所设定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及早检测出控制盘14的安装位置的异常。
另外,也可以使多个第1固定件12中的各个第1固定件12和多个第2固定件13中的各个第2固定件13为绝缘材料,使其它部件为绝缘材料,对多个线状体11中的各个线状体11施加电压,在电压的检测脱离了所设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检测出控制盘14的安装位置的异常。该情况下,也能够及早检测出控制盘14的安装位置的异常。
这时,也可以在控制盘14中,根据异常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监视自身的安装状态。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控制盘14与轿厢5、配线线缆等其它设备发生干涉之前,利用控制盘14使轿厢5等的动作停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装置能够用于电梯系统。
标号说明
1:井道;2:层站;3:曳引机;4:主绳索;5:轿厢;6:对重;7:控制装置;8:轨道;9:第1支承体;9a:第1开槽部;9b:固定用孔;10:第2支承体;10a:第2开槽部;11:线状体;12:第1固定件;13:第2固定件;14:控制盘;15:第1引导体;16:第2引导体;17:第3支承体;18:绞车用绳索。
Claims (7)
1.一种电梯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梯的控制装置具备:
第1支承体,其设置于电梯的井道的上部;
第2支承体,其在所述第1支承体的下方设置于所述井道的下部;
多个线状体,它们张设在所述第1支承体与所述第2支承体之间;
控制盘,其由所述多个线状体引导而被固定到所述第1支承体,对所述电梯进行控制;以及
第3支承体,其设置于所述第1支承体的下方,并固定所述控制盘的下部,
所述第1支承体固定所述控制盘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的控制装置具备轨道,该轨道在所述井道的内部被设置为使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并且该轨道支承所述第1支承体、所述第2支承体和所述第3支承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的控制装置具备:
多个第1引导体,它们设置于所述控制盘的背面的上部,以分别被所述多个线状体贯通的状态被引导;以及
多个第2引导体,它们设置于所述控制盘的背面的下部,以分别被所述多个线状体贯通的状态被引导。
4.一种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电梯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以及
异常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多个线状体的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异常检测装置具备:
多个第1固定件,它们设置于所述第1支承体,检测所述多个线状体各自的张力;以及
多个第2固定件,它们设置于所述第2支承体,检测所述多个线状体各自的张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异常检测装置检测施加于多个线状体中的各个线状体的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盘根据所述异常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监视自身的安装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46069 WO2021106057A1 (ja) | 2019-11-26 | 2019-11-26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28757A CN114728757A (zh) | 2022-07-08 |
CN114728757B true CN114728757B (zh) | 2023-09-26 |
Family
ID=76129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9260.XA Active CN114728757B (zh) | 2019-11-26 | 2019-11-26 | 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176649B2 (zh) |
CN (1) | CN114728757B (zh) |
WO (1) | WO2021106057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55904A (zh) * | 1998-06-16 | 2000-06-0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用控制装置 |
JP2004091059A (ja) * | 2002-08-29 | 2004-03-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CN101052581A (zh) * | 2005-04-13 | 2007-10-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控制盘 |
CN103863924A (zh) * | 2012-12-12 | 2014-06-1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无机械室电梯 |
CN110198907A (zh) * | 2017-01-30 | 2019-09-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64468U (zh) * | 1975-11-07 | 1977-05-12 | ||
JP5264468B2 (ja) | 2008-12-24 | 2013-08-14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
2019
- 2019-11-26 CN CN201980099260.XA patent/CN114728757B/zh active Active
- 2019-11-26 JP JP2021560788A patent/JP7176649B2/ja active Active
- 2019-11-26 WO PCT/JP2019/046069 patent/WO202110605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55904A (zh) * | 1998-06-16 | 2000-06-0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用控制装置 |
JP2004091059A (ja) * | 2002-08-29 | 2004-03-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CN101052581A (zh) * | 2005-04-13 | 2007-10-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控制盘 |
CN103863924A (zh) * | 2012-12-12 | 2014-06-1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无机械室电梯 |
CN110198907A (zh) * | 2017-01-30 | 2019-09-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28757A (zh) | 2022-07-08 |
JPWO2021106057A1 (zh) | 2021-06-03 |
JP7176649B2 (ja) | 2022-11-22 |
WO2021106057A1 (ja) | 2021-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17121B2 (en) |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an elevator | |
US11365095B2 (en) | Method and an arrangement for installing elevator guide rails into an elevator shaft | |
KR20070037995A (ko) | 승강실 및 승강로에 승강실의 지지 수단을 설치하는 방법 | |
CN103979376A (zh) | 用于阻尼固定到电梯单元的绳索状部件的横向摇摆的装置和电梯 | |
CN109153539B (zh) | 电梯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 |
KR101392082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현가체 지지장치 | |
EP2465805B1 (en) | Elevator device | |
CN107618959B (zh) | 卷扬机的安装方法及电梯 | |
EP4039632A1 (en) | Method for expanding a rise of an elevator hoistway | |
JP2007210703A (ja)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据付装置および据付工法 | |
US9580279B2 (en) | Maintenance method for an elevator | |
CN114728757B (zh) | 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 |
CN110191855B (zh) | 电梯的安装方法 | |
JP2008285260A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据え付け工法 | |
JP6902970B2 (ja) | ガイドレール据付方法 | |
JPH07237847A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据付工法 | |
KR20180101486A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JP7625121B1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昇降路機器取付装置 | |
US12162729B2 (en) | Constructio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JP2023168698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EP1419987A1 (en) | Governor and elevator | |
JP2018118842A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釣合おもり用耐震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釣合おもり用耐震装置の取付方法 | |
KR200288350Y1 (ko) | 엘리베이터 | |
JPH0774073B2 (ja) | エレベ−タ装置 | |
JP2012184081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