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8304A - 移动限制装置及门窗 - Google Patents
移动限制装置及门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58304A CN114658304A CN202111017788.3A CN202111017788A CN114658304A CN 114658304 A CN114658304 A CN 114658304A CN 202111017788 A CN202111017788 A CN 202111017788A CN 114658304 A CN114658304 A CN 1146583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rface portion
- receiving
- engaging
- frame
- enga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40 laminat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 E05C1/08—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 E05C1/1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rigid with the latch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34—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only one kind of movement
- E06B3/42—Sliding wings; Details of frames with respect to guiding
- E06B3/46—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6B3/4609—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for window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34—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only one kind of movement
- E06B3/42—Sliding wings; Details of frames with respect to guiding
- E06B3/46—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6B3/4636—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for do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2—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insects, e.g. fly screens; Mesh windows for other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可靠地限制门窗扇相对于边框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装置。移动限制装置(1)具有:操作卡合构件(41),其安装于边框体(10)的右边框件(13);和承接构件(51),其安装于纱门窗(30)的右框件(34),其中,纱门窗配置为能够相对于边框体移动,通过使操作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41k)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51d)彼此卡合,以限制纱门窗相对于边框体的移动,且操作卡合构件(41)及承接构件(51)配置为能够沿着右边框件(13)及右框件(34)的延伸方向B相对移动,在卡合面部(41k)的前端部侧及承接面部(51d)的前端部侧,设置有相较于各自的基端部侧朝对方侧突出的突出部(41n、51f)。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制如纱门窗等门窗扇相对于边框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装置及门窗。
背景技术
具有门窗扇的门窗中有一些为了限制门窗扇沿着边框体的轨道的移动而设置有移动限制装置。作为此类移动限制装置,较多使用的移动限制装置具备:卡合构件,其安装于构成边框体的纵边框上且呈向下的L字形;承接构件,其安装于构成门窗扇的纵框上且呈向上的L字形(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此移动限制装置中,例如在使门窗扇的纵框抵接于边框体的纵边框的状态下,只要使卡合构件的卡合面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彼此抵接,就能限制纵框相对于纵边框朝分离的方向的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0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一方面,在上述移动限制装置中,当人对门窗扇施加操作力的高度位置与安装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时,在对门窗扇作拉动操作时卡合面与承接面之间的抵接状态仍得以维持,因此能限制门窗扇的移动。而当安装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的高度位置与人对门窗扇施加操作力的高度位置彼此偏移时,当对门窗扇作拉动操作时,门窗扇的纵框相对于边框体的纵边框可能会成为倾斜状态。因此,在移动限制装置中,存在对于安装于纵边框上的承接构件的承接面相对于安装于纵框上的卡合构件的卡合面会成为倾斜状态的这一顾虑。卡合构件与承接构件之间的抵接状态通过沿着纵边框及纵框的延伸方向所配置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对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予以维持。然而,在承接构件的承接面倾斜的状态下,对门窗扇作拉动操作时的操作力会产生抵抗弹簧的作用力的力,可能使得卡合构件与承接构件朝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而导致彼此的抵接状态解除。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限制门窗扇相对于边框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装置及门窗。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移动限制装置具有:卡合构件,其安装于构成所述边框体的边框件及构成门窗扇的框件的其中一个,所述门窗扇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移动;以及承接构件,其安装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其中另一个,其中,通过使所述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卡合,以限制所述门窗扇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的移动,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而相对移动,在所述卡合面部的前端部侧及所述承接面部的前端部侧,分别设置有相较于各自的基端部侧朝对方侧突出的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限制装置具有:卡合构件,其安装于构成所述边框体的边框件及构成门窗扇的框件的其中一个,所述门窗扇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移动;以及承接构件,其安装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其中另一个,其中,通过使所述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卡合,以限制所述门窗扇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的移动,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而相对移动,在所述卡合面部的前端部侧及所述承接面部的前端部侧的至少其中一个设置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逐渐朝对方侧突出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倾斜,所述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面部在使所述抵接面与对方侧抵接的状态下彼此卡合。
根据本发明,由于卡合面部的前端部与承接面部的前端部在彼此相向时在相较于各自的基端部朝对方侧突出的状态下彼此卡合,因此即使在框件相对于边框件呈倾斜状态时,仍能维持卡合面部与承接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从而能防止门窗扇移动的情况。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卡合面部的前端部及承接面部的前端部的至少其中一个在彼此相向时以相较于基端部朝对方侧突出的方式倾斜,因此即使在纱门窗相对于边框体呈倾斜姿势时,仍能维持卡合面部与承接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从而能防止纱门窗意外移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移动限制装置的门窗的图,且为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卡合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门窗中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解除后的横截面图。
图3是从室内侧观察图1所示状态的门窗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从室内侧观察图2所示状态的门窗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从室外侧观察图2所示状态的门窗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从室内侧观察移动限制装置的操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室外侧观察移动限制装置的操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室外侧观察安装到门窗后的状态的移动限制装置的操作单元的图,其中,(a)为外观立体图,(b)为表示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从室外侧观察安装到门窗后的状态的移动限制装置的闩锁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边框体内周侧观察移动限制装置的闩锁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室外侧观察移动限制装置的闩锁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所示移动限制装置的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的图,其中,(a)为表示各自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b)为卡合构件的突出部与承接构件的突出部抵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c)为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抵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d)为承接构件相对于卡合构件倾斜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e)为卡合构件的解除引导面与承接构件的解除引导面彼此抵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3是由(a)至(d)依次表示使门窗扇相对于边框体移动时卡合构件与承接构件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1的移动限制装置的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的图,其中,(a)为表示各自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b)为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相向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c)为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抵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d)为承接构件相对于卡合构件倾斜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2的移动限制装置的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的图,其中,(a)为表示各自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b)为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相向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c)为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抵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d)为承接构件相对于卡合构件倾斜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3的移动限制装置的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的图,其中,(a)为表示各自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b)为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抵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c)为承接构件相对于卡合构件倾斜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限制装置的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的图,其中,(a)为表示各自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b)为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抵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c)为承接构件相对于卡合构件倾斜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符号说明
1 移动限制装置
10 边框体
13 右边框件
30 纱门窗
34 右框件
41、241、341、441 卡合构件(操作卡合构件)
41k、341c、441a 卡合面部
41m、441b 卡合面
41n 卡合侧突出部
41p 卡合侧解除引导面
46 拉伸螺旋弹簧(施力构件)
51、151、251、351、451 承接构件
51d、351c、451a 承接面部
51f 承接侧突出部
51e 承接面
51g 导入引导面
51h 承接侧解除引导面
54 压缩螺旋弹簧341b、351b、451b 抵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限制装置及门窗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在下文中为方便起见,使用进深方向及主视方向的用语。进深方向,是指如图中箭头A所示沿着门窗的纵深的方向。沿着进深方向的面或称为进深面。如果是横边框这类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构件,则主视方向是指与进深方向垂直而沿着上下的方向。而如果是纵边框这类沿着上下方向而延伸的构件,则将垂直于进深方向并沿着水平的方向称为主视方向。沿着主视方向的面或称为主视面。
实施方式1
图1及图2表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限制装置的门窗。在此所例示的门窗被称为双向拉窗,其在边框体10中具备室内侧的内门窗扇20A及室外侧的外门窗扇20B,且在相较于外门窗扇20B靠室外侧的部分具备纱门窗(门窗扇)30。边框体10通过将上下的横边框11(但未图示出上方的横边框)及左右的纵边框12、13在四周组装起框架而构成。内门窗扇20A及外门窗扇20B通过分别在呈四方形的多层玻璃等板面构件21的四周安装上下的横框22(但未图示出上方的横框22)及左右的纵框23、24而构成,并且配置为可沿着横边框11的延伸方向移动。在图示的例子中,边框体10、内门窗扇20A、外门窗扇20B构成为,当从室内侧观察而外门窗扇20B配置于左侧且内门窗扇20A配置于右侧时,能将边框体10的开口关闭。
纱门窗30是通过将上下的纱门窗横框32(但未图示出上方的纱门窗横框)及左右的纱门窗纵框33、34安装至呈四方形的网材31的四周而构成的,其具有与外门窗扇20B大致相同的尺寸。图中虽未清楚示出,但通过使设置于上下的纱门窗横框32的导轨32a与设置于上下的横边框11的纱门窗用导轨11a卡合,纱门窗30可移动地被支承,与内门窗扇20A及外门窗扇20B同样地可沿着横边框11的延伸方向而移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门窗中,在边框体10与纱门窗30之间设置有移动限制装置1。更具体地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防止纱门窗30自行移动的移动限制装置1,构成于边框体10中从室内侧观察时位于右侧的纵边框(以下称为右边框件13)与纱门窗30中从室内侧观察时位于右侧的纱门窗纵框(以下称为右框件34)之间。以下包含右边框件13及右框件34的详细结构在内,说明移动限制装置1的结构。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为方便起见,在安装至右边框件13及右框件34后的姿势下,界定移动限制装置1的构成要素的各个方向。
边框件10的右边框件13及纱门窗30的右框件34为由铝合金等金属或树脂成型的挤压型材,具分别构成为在沿着长度方向(上下方向)的全长上具有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右边框件13具有:平板状的边框基板部13a,其沿着进深方向延伸;平板状的主视边框板部13b,其从位于边框基板部13a的室外侧的缘部沿着主视方向延伸。主视边框板部13b其进深方向上的位置设置成与设置于横边框11的纱门窗用导轨11a相同,并且其具有从边框基板部13a朝内周侧突出的部分。右框件34具有:框基部34a,其呈中空筒状;两个主视框板部34b,其从框基部34a的位于外周侧的两个角部分别朝外周侧延伸。主视框板部34b在彼此相向的部分处构成有卡止面34c。卡止面34c形成为通过在主视框板部34b的彼此相向的内表面上设置突部而面向框基部34a。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边框体10及纱门窗30构成为,当使纱门窗横框32的导轨32a与横边框11的纱门窗用导轨11a卡合时,框基部34a配置在相较于右边框件13的主视边框板部13b靠室外侧。
如图3至图5所示,移动限制装置1构成为具有操作单元40及闩锁单元50。在本实施方式1中,操作单元40安装于右边框件13的主视边框板部13b的内周侧部分,且闩锁单元50安装于右框件34的框基部34a中位于两个主视框板部34b之间的部分。操作单元40构成为具有操作卡合构件(卡合构件)41、背板42、操作基座43及背板盖44,且闩锁单元50构成为具有承接构件51、保护帽52及闩锁基座53。
如图6至图8所示,操作卡合构件41是通过适当弯折金属板而制成的,并具有:滑动引导板部41a,其配置于主视边框板部13b的面向室内的主视面上;以及盖板部41b及卡合板部41c,其配置在相较于主视边框板部13b靠室外侧。
滑动引导板部41a形成为沿着右边框件13的长度在主视方向上延伸的纵长平板状,且在上下两个端部均具有引导孔41d及嵌合板部41e。引导孔41d形成为沿着右边框件13的长度延伸的长孔状,且排列设置于滑动引导板部41a的外周侧的缘部。嵌合板部41e是设置为从滑动引导板部41a的端部朝室内侧突出的阶梯状的平板状部分。
盖板部41b从滑动引导板部41a中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朝室外在进深方向上延伸,其形成为具有比右框件34的沿进深方向的尺寸大的宽度的平板状。在本实施方式1中,滑动引导板部41a与盖板部41b之间经由设置成绕过主视边框板部13b的内周侧的连接板部41f而彼此连接。也就是说,连接板部41f从滑动板部41a的位于内周侧的缘部的大致中央部分越过主视边框板部13b而朝室外侧突出之后,以与滑动引导板部41a大致平行的方式朝外周侧延伸。盖板部41b以从连接板部41f的外周侧的缘部朝室外突出的方式延伸。在盖板部41b的位于室外侧的缘部,设置有引导盖板部41g。引导盖板部41g以朝室外逐渐靠向内周侧的方式相对于滑动引导板部41a倾斜。
卡合板部41c形成为从盖板部41b中滑动引导板部41a与引导盖板部41g之间大致中间的部分朝内周侧延伸的平板状,且设置为与滑动引导板部41a大致平行。在此卡合板部41c的延伸缘部,设置有朝下方突出的下方卡合突片部41h。
下方卡合突片部41h设置为与卡合板部41c相同的平板状,如图12的(a)所示,在内周侧的缘部具有卡合引导面41j,且外周侧的缘部具有卡合面部41k。卡合引导面41j以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靠向外周侧的方式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卡合面部41k构成为,在其基端侧的上方部具有卡合面41m,且在其相较于卡合面41m靠前端侧的下方部具有卡合侧突出部41n。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在卡合面部41k的中间部形成凹部而设置卡合面41m及卡合侧突出部41n。卡合面41m是大致沿着铅直方向而在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卡合侧突出部41n形成为相较于卡合面41m朝外周侧突出,且下方部分弯曲成圆弧状。在卡合侧突出部41n的上方部分中与卡合面41m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卡合侧解除引导面41p。卡合侧解除引导面41p是以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相对于卡合面41m倾斜的平面。另外,在卡合板部41c的延伸缘部,以与下方卡合突片部41h成为对称形状的方式,朝向上方设置有上方卡合突片部41q。当操作卡合构件41设置于从室内侧观察时位于边框体10的左侧的纵边框12时上下倒置,此上方卡合突片部41q作为后述下方卡合突片部41h发挥作用。
如图6至图8所示,背板42设置于主视边框板部13b的面向室外的主视面与操作卡合构件41的连接板部41f之间,并形成为具有与操作卡合构件41的滑动引导板部41a大致相同的上下尺寸的板状构件。在此背板42的上下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螺孔42a及嵌合槽42b。螺孔42a可与穿过滑动引导板部41a的引导孔41d的安装螺丝45的轴部45a螺合,并且以与引导孔41d大致相同的间距上下排列设置。嵌合槽42b从背板42的上下两个端面沿着上下方向而形成的槽状的缺口。
操作基座43在覆盖操作卡合构件41的滑动引导板部41a的状态下,配置于主视边框板部13b的面向室内的主视面。此操作基座43在上下两个端部设置有螺丝插入孔43a及嵌合凹部43b,且在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设置有上方卡止钩部43c。螺丝插入孔43a呈长孔状,是设置于与操作卡合构件41的引导孔41d对应的部分上的贯穿孔。嵌合凹部43b是一凹陷部位,当在使螺丝插入孔43a面向引导孔41d的状态下,使操作基座43面向滑动引导板部41a时,滑动引导板部41a的嵌合板部41e嵌合至该凹陷部位中。上方卡止钩部43c从操作基座43的面向室外的表面的内周侧部分朝室外在进深方向上突出之后朝上下弯曲。
背板盖44在相较于盖板部41b靠内周侧覆盖背板42的状态下,配置于主视边框板部13b的面向室外的主视面。此背板盖44设置有下方卡止钩部44a,并且在上下两个端部设置有嵌合突条44b。下方卡止钩部44a从背板盖44的面向室内的表面的内周侧部分朝室内在进深方向上突出之后朝下方弯曲,且形成在相较于操作基座43的上方卡止钩部43c靠下方的部分。嵌合突条44b叠合在背板42上时通过嵌合至背板42的嵌合槽42b中,而使背板盖44受到背板42的支承。另外,背板盖44在与下方卡止钩部44a处于对称位置的上方部分,也设置有下方卡止钩部44a。设置于此上方的下方卡止钩部44a在将操作单元40设置于从室内侧观察时位于边框体10的左侧的纵边框12上时发挥作用。
为了将具有上述结构的操作单元40安装至右边框件13,事先在主视边框板部13b中安装操作单元40的位置形成上下两个螺丝贯穿孔13c。螺丝贯穿孔13c具有供使螺合至背板42的螺孔42a中的安装螺丝45的轴部45a贯穿的尺寸,且以与螺孔42a相同的间距事先设置于主视边框板部13b的内周侧的缘部。
首先,将背板42叠合在此主视边框板部13b的面向室外的主视面上,并且进一步在将主视边框板部13b及背板42配置于滑动引导板部41a与连接板部41f之间的状态下,将操作卡合构件41配置于右边框件13上。只要由此状态下将安装螺丝45经由操作基座43的螺丝插入孔43a、滑动引导板部41a的引导孔41d及主视边框板部13b的螺丝贯穿孔13c而螺合至背板42的螺孔42a,就能将操作卡合构件41及操作基座43安装至右边框件13的主视边框板部13b上。这些操作卡合构件41及操作基座43可在螺丝插入孔43a及引导孔41d的范围内相对于安装螺丝45上下移动。也就是说,操作卡合构件41及操作基座43可相对于右边框件13上下移动。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拉伸螺旋弹簧(施力构件)46介于安装于背板42的背板盖44的下方卡止钩部44a与操作基座43的上方卡止钩部43c之间,使得操作卡合构件41及操作基座43通过拉伸螺旋弹簧46的弹簧力而维持始终被朝下方施力的状态。为了将背板盖44安装至背板42上,只要分别将嵌合突条44b嵌合至嵌合槽42b中即可。以上述方式安装至右边框件13的操作单元40中,当使纱门窗30移动以靠近右边框件13时,卡合板部41c配置于右框件34的两个主视框板部34b彼此之间。
如图9至图11所示,承接构件51形成为沿着上下延伸的大致方柱的块状,分别在位于室内侧的侧面部及位于室外侧的侧面部具有导销部51a,且在下表面部具有弹簧支承销部51b。导销部51a形成为分别沿着进深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并且设置于彼此处于同一轴心上的部分,且分别从室内侧的侧面部及室外侧的侧面部突出。弹簧支承销部51b形成为沿着大致铅直方向而朝下方延伸的圆柱状。此外,承接构件51在上表面部设置有承接突部51c。如图12的(a)所示,承接突部51c从承接构件51的位于外周侧的缘部朝上方突出,且在其内周侧部分具有承接面部51d。承接面部51d构成为,在其基端侧的下方部具有承接面51e,且在其相较于承接面51e靠前端侧的上方部具有承接侧突出部51f。承接面51e是沿着大致铅直方向而在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平面。承接侧突出部51f相较于承接面51e朝内周侧突出,并且构成为突出尺寸与卡合板部41c的卡合侧突出部41n大致相同。承接侧突出部51f设置有导入引导面51g及承接侧解除引导面51h。导入引导面51g设置于承接侧突出部51f的上方部分,且以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向内周侧突出的方式相对于承接面51e倾斜。承接侧解除引导面51h设置于承接侧突出部51f的下方与承接面51e之间的部分,且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向内周侧突出的方式相对于承接面51e倾斜。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承接构件51通过以铝合金等金属作为材料的压铸而一体成型。
如图9至图11所示,保护帽52是设置成覆盖承接构件51的外表面的树脂制构件。在图示的例子中,保护帽52构成为使导销部51a、弹簧支承销部51b及承接面部51d露出至外部。保护帽52在覆盖承接突部51c的外周侧部分,设置有承接侧引导面52a。承接侧引导面52a是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靠向内周侧的方式相对于右框件34的延伸方向B倾斜的平面。
闩锁基座53将安装着保护帽52的状态下的承接构件51以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置于其中。在本实施方式1中,闩锁基座53构成为具有外周基板部53a、两个侧板部53b、两个周围板部53c及底板部53d。外周基板部53a形成为大致四方形的平板状,且沿着上下方向而在进深方向上延伸。侧板部53b从外周基板部53a的两侧缘部朝内周侧以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且其与外周基板部53a之间构成承接构件51的容置空间。本实施方式1的侧板部53b构成为其沿着上下方向的尺寸为外周基板部53a的大致两倍,且以从外周基板部53a的上端朝上方突出的方式延伸。这两个侧板部53b的外表面彼此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可嵌入至右框件34的两个主视框板部34b之间。侧板部53b形成有分别沿着上下的引导沟53e,并且在各自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卡止突起53f。引导沟53e形成为可供承接构件51的导销部51a插入的宽度,且通过与导销部51a的配合,具有引导承接构件51相对于侧板部53b沿着上下移动的作用。当将闩锁基座53配置于右框件34的两个主视框板部34b之间时,卡合突起53f与设置于侧板部53b的卡止面34c抵接。周围板部53c以从外周基板部53a中相较于侧板部53b靠下方的部分随着朝向内周侧彼此逐渐靠近的方式弯曲地延伸,当承接构件51配置于侧板部53b之间时,周围板部53c配置于以弹簧支承销部51b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底板部53d从外周基板部53a的下缘朝内周侧大致水平地延伸之后,朝下方大致铅直地弯曲,且在朝下方延伸出的部分具有螺丝插入孔53g。
为了将具有上述结构的闩锁单元50安装至右框件34上,在事先将保护帽52安装于承接构件51的状态下容置在闩锁基座53的侧板部53b之间,并将导销部51a分别配置于引导沟53e中,由此将具配置为可相对于闩锁基座53在上下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压缩螺旋弹簧(施力构件)54介于承接构件51的下表面与闩锁基座53的底板部53d之间,使得承接构件51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4的弹簧力而维持始终相对于闩锁基座53朝上方受到施力的状态。压缩螺旋弹簧54通过在上端部配置承接构件51的弹簧支承销部51b,并且将下端部配置于闩锁基座53的周围板部53c与外周基板部53a之间,能够对承接构件51施力而不会脱落。只要由此状态下将闩锁基座53配置于右框件34的两个主视框板部34b之间,并且进一步经由底板部53d的螺丝插入孔53g而将安装螺丝55螺合至框基部34a中,就能将闩锁单元50安装于右框件34上。在此状态下,设置于侧板部53b的卡止突起53f与侧板部53b的卡止面34c抵接,从而阻止闩锁基座53相对于右框件34朝外周侧的移动。安装闩锁单元50的位置设定为,在使纱门窗30移动以靠近右边框件13时,设置于卡合板部41c的下方卡合突片部41h的卡合引导面41j与保护帽52的承接侧引导面52a抵接。
根据设置有上述移动限制装置1的门窗,当从图13的(a)所示状态下,将纱门窗30朝靠近右边框件13的方向移动时,如图13的(b)所示,设置于卡合板部41c上的下方卡合突片部41h的卡合引导面41j成为与保护帽52的承接侧引导面52a抵接的状态。当由此状态使纱门窗30进一步靠近右边框件13时,如图13的(c)所示,由于卡合引导面41i及承接侧引导面52a的倾斜作用,使操作卡合构件41及承接构件51抵抗拉伸螺旋弹簧46及压缩螺旋弹簧54的弹簧力,在上下方向适当移动而彼此相对分离。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压缩螺旋弹簧54的弹簧常数设定为相对于拉伸螺旋弹簧46较大,因此操作单元40的操作卡合构件41朝上方移动。
当纱门窗30继续移动且卡合引导面41j与承接侧引导面52a的抵接状态被解除时,如图13的(d)所示,由于拉伸螺旋弹簧46及压缩螺旋弹簧54的弹簧力使得操作卡合构件41及承接构件51沿着上下方向彼此相对靠近的方向移动,成为卡合面部41k与承接面部51d彼此相向的状态。在此期间,当操作卡合构件41及承接构件51朝彼此相对靠近的方向移动时,如图12的(b)所示,操作卡合构件41的卡合侧突出部41n与承接构件51的导入引导面51g抵接。因此,由于导入引导面51g的倾斜作用而使操作卡合构件41及承接构件51沿着水平方向朝彼此分离的方向适当地移动,如图12的(c)所示,成为操作卡合构件41的卡合侧突出部41n越过承接构件51的承接侧突出部51f而面向承接面51e,且承接构件51的承接侧突出部51f面向操作卡合构件41的卡合面41m的状态。由此,即使要移动纱门窗30以使其与右边框件13分离,操作卡合构件41的卡合面部41k与承接构件51的承接面部51d仍维持卡合状态,使纱门窗30的移动受到限制。
在此,例如,移动限制装置1配置于相对右边框件13及右框件34的总高度距顶部约1/3的高度位置。当由此状态下,在从室内侧观察时位于左侧的纱门窗纵框33的下方起1/3以下的高度处施加操作力,以使纱门窗30朝左侧移动时,纱门窗30相对于边框体10朝着从室内侧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为倾斜姿势。因此,在移动限制装置1中也可能会发生如图12的(d)所示,设置于右框件34的承接构件51相对于设置于右边框件13的操作卡合构件41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倾斜的情况。然而,在设置于上述门窗的移动限制装置1中,如上所述,设置于卡合面部41k的前端部的卡合侧突出部41n与设置于承接面部51d的前端部的承接侧突出部51f在互相跨越的位置卡合。换言之,卡合面部41k及承接面部51d在彼此相向时在相较于各自的基端部朝对方侧突出的状态下彼此卡合。因此,即使在纱门窗30相对于边框体10呈倾斜姿势时,也不会有操作卡合构件41及承接构件51沿着右边框件13及右框件34的延伸方向B朝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的风险,能维持两者的卡合状态。由此得以维持纱门窗30相对于边框体10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并且可防止纱门窗30意外移动的情况。
顺带提及,为了从上述状态下使纱门窗30移动,只要抵抗拉伸螺旋弹簧46的弹簧力而使操作基座43相对于右边框件13朝上方移动,就会由于操作卡合构件41相对于承接构件51朝上方移动,而使承接构件51的承接面部51d与操作卡合构件41的卡合面部41k成为非相向状态。因此,只要在此状态下对纱门窗30施加操作力,就能使纱门窗30相对于边框体10移动。
此时,根据上述移动限制装置1,如图12的(e)所示,伴随着操作卡合构件41朝上方的移动,设置于卡合面部41k的卡合侧解除引导面41p与设置于承接面部51d的承接侧解除引导面51h彼此抵接。因此,只要仅将操作基座43朝上方移动,就会由于卡合侧解除引导面41p及承接侧解除引导面51h的倾斜作用而使操作卡合构件41及承接构件51沿着水平方向朝彼此分离的方向适当移动,并使操作卡合构件41的卡合侧突出部41n越过承接构件51的承接侧突出部51f而朝上方移动,因此变得容易操作。只要将施加至操作基座43的操作力移除,就会由于拉伸螺旋弹簧46的弹簧力而使操作卡合构件41朝下方移动。因此,只要再次将纱门窗30朝靠近右边框件13的方向移动,就能限制纱门窗30的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将导入引导面51g仅设置于承接构件51上,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将导入引导面仅设在操作卡合构件41上,还可将导入引导面设置于承接构件51及操作卡合构件41两者上。此外,虽然将解除引导面41p、51h设置于操作卡合构件41及承接构件51两者上,但也可将解除引导面仅设置于操作卡合构件41及承接构件51的仅其中一个上。然而,并非必须设置导入引导面51g及解除引导面41p、51h,例如图14所示变形例1及图15所示变形例2那样,也可省略导入引导面51g及解除引导面两者而构成移动限制装置。
也就是说,在图14所示的变形例1中,在操作卡合构件141的卡合侧突出部41n与卡合面41m之间构成有沿着水平方向的边界面141a。同样地,作为承接构件151的承接侧突出部51f,在其上部及下部分别构成有沿着水平方向的边界面151a、151b。另外,对变形例1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示相同的符号。
此外,在图15所示的变形例2中,在操作卡合构件241的卡合侧突出部41n与卡合面41m之间构成有沿着水平方向的边界面241a。此外,将卡合面41m延长至下方卡合突片部41h的上端。承接构件251的承接侧突出部51f直接延长至承接突部51c的上端,并且在其下部构成有沿着水平方向的边界面251a。另外,对变形例2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配置标示相同的符号。
在具有这些变形例1或变形例2的移动限制装置的门窗中,即使在操作卡合构件141、241及承接构件151、251由于拉伸螺旋弹簧46及压缩螺旋弹簧54的弹簧力而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时,仍可能发生下述情况:维持在操作卡合构件141、241的前端部与承接侧突出部51f或承接突部51c的上端抵接的状态,而并未成为操作卡合构件141、241的卡合面部41k与承接构件151、251的承接面部51d彼此相向的状态。然而,即使发生上述情况,只要将纱门窗30进一步朝靠近右边框件13的方向(图14及图15中为图的右侧)移动,如图14的(b)及图15的(b)所示,操作卡合构件141、241的前端部与承接侧突出部51f的上端之间的抵接状态就会解除,操作卡合构件141、241及承接构件151、251由于拉伸螺旋弹簧46及压缩螺旋弹簧54的弹簧力而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操作卡合构件141、241的卡合面部41k与承接构件151、251的承接面部51d成为彼此相向的状态。因此,在此状态下,只要移动纱门窗30以使其相对于右边框件13分离,如图14的(c)及图15的(c)所示,操作卡合构件141、241的卡合面部41k就会与承接构件151、251的承接面部51d成为卡合状态,从而能够限制纱门窗30的移动。
再者,在此操作卡合构件141、241的卡合面部41k与承接构件151、251的承接面部51d之间的卡合状态下,设置于卡合面部41k的前端部的卡合侧突出部41n与设置于承接面部51d的前端部的承接侧突出部51f位于互相跨越的位置。换言之,卡合面部41k及承接面部51d在彼此相向时在相较于各自的基端部朝对方侧突出的状态下彼此卡合。因此,如图14的(d)及图15的(d)所示,即使在纱门窗30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呈倾斜姿势时,操作卡合构件141、241的卡合面部41k与承接构件151、251的承接面部51d仍维持卡合状态,从而能够维持纱门窗30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当要解除卡合面部41k与承接面部51d之间的卡合状态时,只要使纱门窗30先靠近右边框件13并返回到如图14的(b)及图15的(b)所示状态之后,再通过操作基座而使操作卡合构件141、241朝上方移动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变形例1、变形例2中,均通过在卡合面部41k上设置卡合侧突出部41n,且在承接面部51d上设置承接侧突出部51f,而使各自的前端部侧相较于基端部侧朝对方侧突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图16所示的变形例3那样,在操作卡合构件341的下方卡合突片部341a及承接构件351的承接突部351a,分别设置相对于右边框件13及右框件34的延伸方向B倾斜的抵接面341b、351b以形成卡合面部341c及承接面部351c。抵接面341b、351b的倾斜方向设置为,在彼此相向时,随着朝向前端侧而逐渐朝对方侧突出。在变形例3中,卡合面部341c的抵接面341b及承接面部351c的抵接面351b分别形成为相同的倾斜角度。
在具备此变形例3的移动限制装置的门窗中,只要操作卡合构件341及承接构件351由于拉伸螺旋弹簧46及压缩螺旋弹簧54的弹簧力而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就会如图16的(b)所示那样使操作卡合构件341的卡合面部341c与承接构件351的承接面部351c成为彼此相向的状态。因此,在此状态下,即使在移动纱门窗30而使其离开右边框件13时,操作卡合构件341的卡合面部341c与承接构件351的承接面部351c仍维持卡合状态,而使纱门窗30的移动受到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16的(c)所示,即使在纱门窗30相对于边框体10顺时针旋转而呈倾斜姿势时,在事先已经倾斜的承接构件351的承接面351b上,也不会有前端侧越过基端侧而位于内周侧的风险。由此,即使在纱门窗30相对于边框体10呈倾斜姿势时,也不会因施加在纱门窗30的操作力而在使操作卡合构件341及承接构件351朝彼此分离的方向上产生力,两者维持卡合状态,而使纱门窗30的移动受到限制。
实施方式2
虽然变形例3中是在卡合面部341c及承接面部351c两者上设置有抵接面341b、351b,但在卡合面部的前端部侧及承接面部的前端侧部侧的至少其中一个上,设置以随着靠近前端侧而逐渐朝对方侧突出的方式倾斜的抵接面,仍可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在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2中,仅在承接构件451的承接面部451a上,设置相对于右框件34的延伸方向B倾斜的抵接面451b。抵接面451b的倾斜方向与变形例3相同。操作卡合构件441的卡合面部441a设置有沿着铅直方向的卡合面441b。关于其他的配置与实施方式1相同,标示相同的符号。
在具备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移动限制装置的门窗中,只要操作卡合构件441及承接构件451由于拉伸螺旋弹簧46及压缩螺旋弹簧54的弹簧力而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就会如图17的(b)所示那样使操作卡合构件441的卡合面部441a与承接构件451的承接面部451a成为彼此相向的状态。因此,在此状态下,即使在移动纱门窗30而使其离开右边框件13时,操作卡合构件441的卡合面部441a与承接构件451的承接面部451a仍维持卡合状态,而使纱门窗30的移动受到限制。
进一步地,即使在纱门窗30相对于边框体10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呈倾斜姿势时,在已事先倾斜的承接构件451的抵接面451b上,如图17的(c)所示,其延伸方向接近铅直,从而与沿着铅直方向的卡合面441b抵接的抵接面451b将增加。由此,操作卡合构件441的卡合面部441a与承接构件451的承接面部451a维持卡合状态,而使纱门窗30的移动受到限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变形例1至变形例3、实施方式2中,皆例示纱门窗30以作为门窗扇,但并非仅限于纱门窗30,只要是沿着横边框1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即亦可应用于其他门窗扇与边框体10之间。此外,虽然将移动限制装置设置于纱门窗30与从室内侧观察时位于右侧的纵边框13之间,当然,也可将移动限制装置设置于纱门窗30与左侧的纵边框12之间。进一步地,虽然操作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两者配置为可相对于边框件及框件而在各自的延伸方向B上移动,但只要操作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的仅其中一个为可移动即足以。在此情况下,当然,施力构件只要仅设置于可移动的构件上即可。另外,虽例示的是设置保护帽以作为承接构件,但并非必须设置保护帽。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限制装置具有:卡合构件,其安装于构成边框体的边框件及构成门窗扇的框件的其中一个,所述门窗扇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移动;以及承接构件,其安装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其中另一个,其中,通过使所述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卡合,以限制所述门窗扇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的移动,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在所述卡合面部的前端部侧及所述承接面部的前端部侧,分别设置有相较于各自的基端部侧朝对方侧突出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由于卡合面部的前端部及承接面部的前端部在相较于各自的基端部朝对方侧突出的状态下彼此卡合,因此即使在框件相对于边框件呈倾斜状态时,卡合面部与承接面部仍维持卡合状态,可防止门窗扇移动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移动限制装置中,在所述卡合面部设置有卡合面、以及相较于所述卡合面在前端部侧朝对方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承接面部设置有承接面、以及相较于所述承接面在前端部侧朝对方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卡合面部的突出部与所述承接面部的承接面相向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面部彼此卡合。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于卡合面部的前端部的突出部与设置于承接面部的前端部的突出部在互相跨越的位置卡合,因此即使在框件相对于边框件呈倾斜状态时,仍维持卡合面部与承接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可防止门窗扇移动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移动限制装置中,在所述卡合面部的突出部及所述承接面部的突出部的其中一个的前端侧设置有导入引导面,所述导入引导面在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而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时与对方侧抵接,并且以使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承接构件朝所述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面部彼此分离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倾斜。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移动限制装置中,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卡合面部设置为从所述卡合构件朝下方突出,所述承接面部设置为从所述承接构件朝上方突出,所述导入引导面设置于所述承接面部的突出部的上方部分,并且以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突出的方式倾斜。
根据这些发明,由于导入引导面的倾斜作用,卡合构件的突出部及承接构件的突出部易于跨越对方侧的突出部而配置于基端部侧。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移动限制装置中,在所述卡合面部的突出部及所述承接面部的突出部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基端侧设置有解除引导面,所述解除引导面在从所述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面部在彼此卡合状态下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而朝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时与对方侧抵接,并且以使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承接构件朝彼此间隔变宽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倾斜。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移动限制装置中,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卡合面部设置为从所述卡合构件朝下方突出,所述承接面部设置为从所述承接构件朝上方突出,所述解除引导面分别设置于所述卡合面部的突出部的上方部分以及所述承接面部的突出部的下方部分,所述卡合面部的解除引导面以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突出的方式倾斜,所述承接面部的解除引导面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突出的方式倾斜。
根据这些发明,由于解除引导面的倾斜作用,在解除卡合构件与承接构件之间的卡合状态时的操作变得容易。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移动限制装置中,在所述卡合面部及所述承接面部设置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分别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逐渐朝对方侧突出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倾斜,所述卡合面部及所述承接面部在使所述抵接面彼此抵接的状态下彼此卡合。
根据此发明,由于抵接面倾斜,因此即使在门窗扇相对于边框体呈倾斜姿势时,仍不易解除卡合面部与承接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可防止门窗扇移动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移动限制装置中,在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的至少其中一个设置有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对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朝使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施力。
根据此发明,在使卡合构件及承接构件彼此卡合时不再需要进行操作,从便利性的观点来看是有益的。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限制装置具有:卡合构件,其安装于构成边框体的边框件及构成门窗扇的框件的其中一个,所述门窗扇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移动;以及承接构件,其安装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其中另一个,其中,通过使所述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卡合,以限制所述门窗扇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的移动,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而相对移动,在所述卡合面部的前端部侧及所述承接面部的前端部侧的至少其中一个设置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逐渐朝对方侧突出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倾斜,所述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面部在使所述抵接面与对方侧抵接的状态下彼此卡合。
根据此发明,由于卡合面部的前端部及承接面部的前端部的至少其中一个以相较于基端部朝对方侧突出的方式倾斜,因此即使在框件相对于边框件呈倾斜状态时,仍可维持卡合面部与承接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可防止纱门窗意外移动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的门窗,其在构成边框体的边框件与构成纱门窗的框件之间设置有上述移动限制装置,其中所述纱门窗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移动。
根据此发明,由于卡合面部的前端部及承接面部的前端部在相较于各自的基端部朝对方侧突出的状态下彼此卡合,因此即使纱门窗的框件相对于边框件呈倾斜状态,仍可维持卡合面部与承接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从而可防止纱门窗意外移动的情况。
Claims (10)
1.一种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卡合构件,其安装于构成边框体的边框件及构成门窗扇的框件的其中一个,所述门窗扇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移动;以及
承接构件,其安装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其中另一个,
其中,通过使所述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卡合,以限制所述门窗扇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的移动,
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
在所述卡合面部的前端部侧及所述承接面部的前端部侧,分别设置有相较于各自的基端部侧朝对方侧突出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面部,设置有卡合面、以及相较于所述卡合面在前端部侧朝对方侧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承接面部,设置有承接面、以及相较于所述承接面在前端部侧朝对方侧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卡合面部的突出部与所述承接面部的承接面相向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面部彼此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面部的突出部及所述承接面部的突出部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前端侧,设置有导入引导面,
所述导入引导面,在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而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时与对方侧抵接,并且以使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承接构件朝所述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面部彼此分离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卡合面部设置为从所述卡合构件朝下方突出,所述承接面部设置为从所述承接构件朝上方突出,
所述导入引导面设置于所述承接面部的突出部的上方部分,并且以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突出的方式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面部的突出部及所述承接面部的突出部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基端侧,设置有解除引导面,
所述解除引导面,在从所述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面部彼此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而朝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时与对方侧抵接,并且以使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承接构件朝彼此间隔变宽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卡合面部设置为从所述卡合构件朝下方突出,所述承接面部设置为从所述承接构件朝上方突出,
所述解除引导面分别设置于所述卡合面部的突出部的上方部分以及所述承接面部的突出部的下方部分,
所述卡合面部的解除引导面以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突出的方式倾斜,
所述承接面部的解除引导面以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突出的方式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面部及所述承接面部设置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分别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逐渐朝对方侧突出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倾斜,
所述卡合面部及所述承接面部在使所述抵接面彼此抵接的状态下彼此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的至少其中一个设置有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对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朝使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施力。
9.一种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卡合构件,其安装于构成边框体的边框件及构成门窗扇的框件的其中一个,所述门窗扇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移动;以及
承接构件,其安装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其中另一个,
其中,通过使所述卡合构件的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构件的承接面部彼此卡合,以限制所述门窗扇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的移动,
所述卡合构件及所述承接构件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
在所述卡合面部的前端部侧及所述承接面部的前端部侧的至少其中一个设置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逐渐朝对方侧突出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边框件及所述框件的延伸方向倾斜,
所述卡合面部与所述承接面部在使所述抵接面与对方侧抵接的状态下彼此卡合。
10.一种门窗,其特征在于,在构成边框体的边框件与构成纱门窗的框件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限制装置,其中所述纱门窗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边框体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212934 | 2020-12-22 | ||
JP2020212934A JP7464514B2 (ja) | 2020-12-22 | 2020-12-22 | 移動制限装置及び建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58304A true CN114658304A (zh) | 2022-06-24 |
CN114658304B CN114658304B (zh) | 2023-09-12 |
Family
ID=82026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17788.3A Active CN114658304B (zh) | 2020-12-22 | 2021-08-31 | 移动限制装置及门窗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464514B2 (zh) |
CN (1) | CN114658304B (zh) |
TW (1) | TWI839635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02037A (en) * | 1978-11-14 | 1981-11-24 | Metalurgica Rodynet Ltda. | Latch fastener for windows, doors or the like |
CN87104048A (zh) * | 1986-05-02 | 1988-03-09 | 国际费尔科建筑金属配件厂 | 带闭锁器件的锁定装置 |
EP0896117A2 (en) * | 1997-08-04 | 1999-02-10 | ERRETI S.r.l. | Closure device for sliding leaves |
DE69612273D1 (de) * | 1996-04-11 | 2001-05-03 | Giesse Group Iberia S A | Mehrpunkt-Verriegelungsstruktur für einen Verschlussmechanismus mit Gleitschiene |
JP2005240285A (ja) * | 2004-02-24 | 2005-09-08 | Fujisash Co | 引き障子の施錠装置 |
CN2725466Y (zh) * | 2004-09-17 | 2005-09-14 | 陈伟力 | 一种门窗定位结构 |
JP2006336209A (ja) * | 2005-05-31 | 2006-12-14 | Fujisash Co | 引き戸の施錠装置 |
CN103321563A (zh) * | 2012-03-21 | 2013-09-25 | Ykkap株式会社 | 门窗 |
CN207063754U (zh) * | 2017-07-21 | 2018-03-02 | 荣阳铝业(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快装锁的推拉窗 |
CN108291414A (zh) * | 2015-11-29 | 2018-07-17 | 丹拉斯有限公司 | 具有锁式致动的连接机构的门或其他可关闭的板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95335B (en) * | 2003-03-06 | 2008-04-01 | Howa Corp | Close device for sliding door |
IT1392872B1 (it) * | 2009-02-26 | 2012-04-02 | Gsg Int Spa | Anta per infisso scorrevole. |
JP5977545B2 (ja) | 2012-03-14 | 2016-08-24 | セイキ住工株式会社 | 横引きスクリーン装置 |
JP5698708B2 (ja) | 2012-06-25 | 2015-04-08 | セイキ住工株式会社 | 横引きスクリーン装置 |
JP6683530B2 (ja) * | 2016-04-14 | 2020-04-22 | Ykk Ap株式会社 | 戸車及び建具 |
-
2020
- 2020-12-22 JP JP2020212934A patent/JP7464514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11017788.3A patent/CN114658304B/zh active Active
- 2021-09-03 TW TW110132905A patent/TWI83963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02037A (en) * | 1978-11-14 | 1981-11-24 | Metalurgica Rodynet Ltda. | Latch fastener for windows, doors or the like |
CN87104048A (zh) * | 1986-05-02 | 1988-03-09 | 国际费尔科建筑金属配件厂 | 带闭锁器件的锁定装置 |
DE69612273D1 (de) * | 1996-04-11 | 2001-05-03 | Giesse Group Iberia S A | Mehrpunkt-Verriegelungsstruktur für einen Verschlussmechanismus mit Gleitschiene |
EP0896117A2 (en) * | 1997-08-04 | 1999-02-10 | ERRETI S.r.l. | Closure device for sliding leaves |
JP2005240285A (ja) * | 2004-02-24 | 2005-09-08 | Fujisash Co | 引き障子の施錠装置 |
CN2725466Y (zh) * | 2004-09-17 | 2005-09-14 | 陈伟力 | 一种门窗定位结构 |
JP2006336209A (ja) * | 2005-05-31 | 2006-12-14 | Fujisash Co | 引き戸の施錠装置 |
CN103321563A (zh) * | 2012-03-21 | 2013-09-25 | Ykkap株式会社 | 门窗 |
CN108291414A (zh) * | 2015-11-29 | 2018-07-17 | 丹拉斯有限公司 | 具有锁式致动的连接机构的门或其他可关闭的板体 |
CN207063754U (zh) * | 2017-07-21 | 2018-03-02 | 荣阳铝业(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快装锁的推拉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25542A (zh) | 2022-07-01 |
JP2022099149A (ja) | 2022-07-04 |
JP7464514B2 (ja) | 2024-04-09 |
TWI839635B (zh) | 2024-04-21 |
CN114658304B (zh) | 2023-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72171A1 (en) | Shower door assembly | |
US7856757B2 (en) | Sash window assembly | |
CN114658304A (zh) | 移动限制装置及门窗 | |
JP6640058B2 (ja) | 建具 | |
EP3988752A1 (en) | Hardware mounting structure | |
CN118208105A (zh) | 移动限制装置及门窗 | |
JP4864924B2 (ja) | 建具 | |
TWI888842B (zh) | 移動限制裝置及門窗 | |
CN215883497U (zh) | 锁止机构和行车记录仪 | |
CN112839464B (zh) | 遮挡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214587812U (zh) | 一种用于led显示模组锁定的锁定组件 | |
CN113216775B (zh) | 门窗扇推开量限制装置及门窗 | |
KR100404368B1 (ko) | 크레몬 로크장치 | |
TW202113214A (zh) | 紗門窗的脫落防止裝置及紗門窗 | |
JP7464510B2 (ja) | 網戸の支持構造 | |
CN222879434U (zh) | 快装传动器、门窗传动组件及门窗结构 | |
JPH09222665A (ja) | 画像投射装置 | |
JP7397442B2 (ja) | 鎌錠受具 | |
CN221779277U (zh) | 锁闭装置及窗体 | |
JP2020090773A (ja) | 建具 | |
JP2024137105A (ja) | 建具 | |
CN220817138U (zh) | 快装座及锁定结构 | |
CN214996845U (zh) | 窗体锁紧装置及机械设备 | |
JP6756542B2 (ja) | 建具 | |
JP7270470B2 (ja) | 建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