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642301B - 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2301B
CN114642301B CN202011501587.6A CN202011501587A CN114642301B CN 114642301 B CN114642301 B CN 114642301B CN 202011501587 A CN202011501587 A CN 202011501587A CN 114642301 B CN114642301 B CN 114642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lamping groove
elastic
groove
ben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015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42301A (zh
Inventor
危永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015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2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2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2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42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2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44C5/0015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e.g. bracelets with calendar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或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弹性抵接部;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相邻设置;及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体,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卡接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拆卸过程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在外力下抵压所述弹性抵接部,以使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从所述第一连接体中移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装拆卸简便且灵活性强的连接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具有小型化、功能性强、可随身携带等优点,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而如何对可穿戴设备进行结构设计,实现可穿戴设备的组装拆卸灵活性、简便性也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装拆卸简便且灵活性强的连接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或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弹性抵接部;
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相邻设置;及
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体,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卡接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拆卸过程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在外力下抵压所述弹性抵接部,以使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从所述第一连接体中移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所述的连接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通过将第一连接体上设置相背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并设置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中的至少一者内设有弹性抵接部,通过设置连接件卡接第二连接体与第一连接体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在拆装的过程中,连接件的一端部挤压弹性抵接部,以使连接件的另一端部从第一连接体的卡槽中移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不仅能够连接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还能够作为实现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体拆装的按压件,通过按压连接件即可拆装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体,实现连接组件的组装拆卸简便且灵活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连接组件沿X-Y平面的剖面图;
图4是图3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虚线框内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组件沿X-Y平面的剖面图;
图6是图5提供的第一种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6提供的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1提供的第一卡槽的槽壁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装拆卸简便且灵活性强的连接组件10,该连接组件10可以用于连接可穿戴设备100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可穿戴设备100为直接随身佩戴或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为手表、戒指、手环、项链、耳机、眼镜、发箍、头盔、腰部佩戴件、腕部佩戴件、臂部佩戴件、脚踝佩戴件等等。其中,可穿戴设备100可以为电子设备,也可以为机械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可穿戴设备100为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100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不仅仅具有显示时间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具有提醒、导航、校准、交互、显示来电信息、网络推送信息、天气信息等至少一种功能,还可以具有心电、血氧、天气、环境、气温监测等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这种可穿戴设备100既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还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因而可被称作智能手表。
以下结合附图对于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组件10进行具体的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2,连接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及连接件3。
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为智能手表。连接组件10为智能手表的一部分或全部。第一连接体1为表体,表体也称为表盘,第二连接体2为表带或整个表带的一部分。连接件3为连接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的表带扣。
为了便于描述,连接件3贯穿第二连接体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相连接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或垂直。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请参阅图2,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
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连接体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换言之,第一卡槽11的开口与第二卡槽12的开口相背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卡槽11与第二卡槽12皆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卡槽11与所述第二卡槽12在第一方向上沿直线排列或在第一方向上错开设置。
请参阅图3及图4,第二连接体2与第一连接体1相邻设置。具体的,当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展平时,第一连接体1、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体2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连接件3穿设于第二连接体2。具体的,连接件3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二连接体2。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卡接第一卡槽11的槽壁和第二卡槽12的槽壁。可选的,连接件3的形状呈弯折细杆状。连接件3的中间段穿设于第二连接体2,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分别从第二连接体2的相对两端伸出,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皆相对于连接件3的中间段弯折并分别卡接于第一卡槽11的槽壁和第二卡槽12的槽壁。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卡接于第二卡槽12的槽壁,连接件3的第二端32卡接于第一卡槽11的槽壁。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槽与卡柱之间的卡合对接。
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中至少一者设有弹性抵接部4。换言之,第一卡槽11内设有弹性抵接部4。或者,第二卡槽12内设有弹性抵接部4。或者,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内皆设有弹性抵接部4。具体的,弹性抵接部4包括但不限于为弹簧、弹片、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弹性橡胶、或者具有弹簧、弹片、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弹性橡胶等的弹性结构。弹性抵接部4沿第一方向上具有弹性压缩空间。弹性抵接部4的弹性恢复力较好。弹性抵接部4在第一方向上受到挤压力之后,弹性抵接部4在第一方向发生压缩形变。在挤压力撤去之后,弹性抵接部4的形变恢复。
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具有间隙,以使第一连接体1的第一连接端设于连接件3的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之间,并使得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卡接于第一卡槽11的槽壁,连接件3的第二端32卡接于第二卡槽12的槽壁。此时,在沿第一方向上,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分别被第一卡槽11的槽壁与第二卡槽12的槽壁束缚,如此,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相连接,又由于连接件3穿设于第二连接体2,故实现了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的连接。
在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的拆卸过程中,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在外力下抵压弹性抵接部4,以使连接件3的第二端32与第一连接体1分离。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抵接第一卡槽11的槽壁,第一卡槽11内设有弹性抵接部4。当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在外力作用下抵压弹性抵接部4时,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更加深入第一卡槽11内,连接件3的第二端32从第一卡槽11移出。
具体的,按压连接件3的第一端31,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挤压第一卡槽11内的弹性抵接部4,弹性抵接部4发生压缩形变,连接件3的第一端31随着弹性抵接部4朝向连接件3的第二端32所在的方向移动,由于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一起运动,连接件3的第二端32朝向远离连接件3的第一端31运动,如此,连接件3的第二端32逐渐远离第二卡槽12,进而连接件3的第二端32与第二卡槽12分离。然后,连接件3的第二端32以连接件3的第一端31为圆心转动并逐渐远离第二卡槽12,此时,连接件3的第二端32为自由端,在将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朝向远离第一卡槽11的一侧运动,以使连接件3的第一端31与第一卡槽11分离,如此,连接件3带着第二连接体2与第一连接体1分离,实现第一连接体1与连接件3的拆卸。第一连接体1与连接件3的组装过程为上述的逆过程,例如,先将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插入第一卡槽11内,抵接并压缩弹性抵接部4,然后将连接件3的第二端32对准并卡接于第二卡槽12的槽壁,以使连接件3的第二端32与第二卡槽12的槽壁卡接,释放施加在连接件3的第一端31上的压力,第一卡槽11恢复形变,以使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朝向远离第一卡槽11的方向运动,而连接件3的第二端32也随之朝向第一卡槽11所在方向运动,实现第一连接体1与连接件3装配。
上述的第一卡槽11内设有弹性抵接部4的实施方式,在第二卡槽12内设有弹性抵接部4的实施方式与在第一卡槽11内设有弹性抵接部4的实施方式相似,另外,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内皆设有弹性抵接部4的实施方式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10,通过将第一连接体1上设置相背设置的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并设置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12中的至少一者为弹性抵接部4,弹性抵接部4能够在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12的排列方向上进行弹性压缩和形变恢复,弹性抵接部4的弹性压缩给予连接件3沿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12的排列方向的移动空间,连接件3在该移动空间内移动,可便于连接件3快速从第一连接体1上拆卸或快速安装于第一连接体1;而且,通过设置连接件3连接第二连接体2与第一连接体1的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12,连接件3还能够作为按压件,即通过按压连接件3即可拆卸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实现连接组件10的组装拆卸简便且灵活性强。
本申请中,由于可穿戴设备100的种类不做具体的限定,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的数量也不做具体的限定,例如,一个第一连接体1的一端通过一个连接件3连接一个第二连接体2,该可穿戴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为项链等。或者,一个第二连接体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件3连接一个第一连接体1的两端,该可穿戴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为手表、戒指等。或者,一个第二连接体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件3连接两个第一连接体1,该可穿戴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为头戴式耳机等。还有其他的类似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可穿戴设备100为手表。第一连接体1为表体,第二连接体2为表带。其中,第一连接体1具有沿第二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连接端101和第二连接端102。
请参阅图5,第一卡槽1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卡槽1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卡槽11和一个第二卡槽12设于第一连接端101并在第一连接端101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另一个第一卡槽11和另一个第二卡槽12设于第二连接端102并在第二连接端102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连接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件3分别穿设于第二连接体2的相对两端。两个连接件3分别与第一连接端101和第二连接端102可拆卸连接,如此,第二连接体2、一个连接件3、第一连接体1、另一个连接件3依次连接成封闭环形。本申请对于第一连接体1的第一连接端101通过一个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体2的一端连接的结构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第一连接体1的第二连接端102与第二连接体2的另一端的连接结构可参考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二连接体2的一端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内皆设有弹性抵接部4。其中,第一卡槽11内的弹性抵接部4为第一弹性抵接部41,第二卡槽12内的弹性抵接部4为第二弹性抵接部42,其中,第一弹性抵接部41与第二弹性抵接部42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以下结合附图对于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内皆设有弹性抵接部4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以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在收到外力下挤压弹性抵接部4的状态为按压状态,以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在未收到外力且设于第一卡槽11内的状态为安装状态。
在安装状态时,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在第一卡槽11内抵接弹性抵接部4或与弹性抵接部4相间隔设置。在按压状态时,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在第一卡槽11内抵接弹性抵接部4。
可选的,请参阅图6及图7,弹性抵接部4包括弹性件43。弹性件43收容于第一卡槽11内。弹性件43弹性抵接于第一卡槽11的槽底与连接件3的第一端31之间。该弹性件43包括但不限于为弹簧、弹片、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弹性橡胶等。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为弹簧。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3安装于第一卡槽11内,连接件3的第一端31伸入所述第一卡槽11内并挤压弹性件43,连接件3的第二端32对准第二卡槽12并插入第二卡槽12内,撤去施加在连接件3的第一端31上的压力之后,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在弹性件43的作用下朝向远离第二卡槽12的方向移动,也带动连接件3的第二端32更加深入第二卡槽12,连接件3的第二端32也束缚着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在弹性件43的恢复力下不会移出第一卡槽11。
弹性件43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弹性形变空间,以提供给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沿第一方向的活动空间,如此,以使连接件3的第二端32可自由的插入第二卡槽12或从第二卡槽12中移出,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的拆卸和安装;而且,弹性件43收容于第一卡槽11内,不会外露在连接组件10的外观面,可有效地确保连接组件10的外观一致性好;操作者在拆装连接组件10时直接按压连接件3的第一端31,那么连接件3既作为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的连接件3,还作为拆装的按压件,相对于传统技术中需要在外观面上设置额外的按压件,本实施方式实现了连接件3的一物多用及无需在外观面上凸设按压件,提高连接组件10的外观一致性。
可选的,请参阅图6,第一卡槽11还包括上述的弹性件43,还包括设于第一卡槽11内的活动件44。活动件44的一端卡接弹性件43。活动件44的另一端卡接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活动件44沿第一方向延伸。具体的,弹性件43朝向活动件44的一端具有凹槽,活动件44的一端设于弹性件43的凹槽中,以使活动件44的一端与弹性件43相卡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活动件44朝向弹性件43的一端设有凹槽,弹性件43的一端设于凹槽中,以使活动件44的一端与弹性件43相卡接。具体的,连接件3的第一端31设有凹槽,活动件44的另一端设于连接件3的凹槽内,以使活动件44的另一端与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相卡接,或者,活动件44的另一端设有凹槽,连接件3的第一端31设于活动件44的凹槽内,以使活动件44的另一端与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相卡接。如此,实现了弹性件43、活动件44、连接件3的第一端31依次卡接,当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沿第一方向抵接活动件44时,活动件44压缩弹性件43,以使连接件3沿第一方向压缩弹性件4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活动件44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凸部441。活动件44的一端设于弹性件43的凹槽中。弹性件43抵接于第一凸部441朝向第一卡槽11的槽底的一侧,如此实现弹性件43与活动件44的卡接。
请参阅图6,活动件44为弹性件43与连接件3之间的中间连接件,通过设置活动件44,可使得弹性件43与连接件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地,弹性抵接部4还包括设于第一卡槽11内的套筒45。套筒45套设于活动件44的外围。第一卡槽11的内侧壁围接套筒45的外周壁。换言之,套筒45的外周壁贴合于第一卡槽11的内侧壁。套筒45可通过与第一卡槽1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而相对于第一连接体1固定。套筒45的一端抵接于弹性件43抵接于第一凸部441背离第一卡槽11的槽底的一侧。活动件44的抵接连接件3的一端伸出套筒45。套筒45朝向连接件3一端的端面与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的端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0。该第一间隙310为连接件3朝向弹性件43运动的空间间隙。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在外力作用下朝向第一间隙310运动。活动件44在连接件3的推动下相对于套筒45滑动并压缩弹性件43。
本实施例中,套筒45用于把活动件44和弹性件43固定在第一连接体1上;活动件44用于将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横向压合,连接件3的第二端32对连接件3的第一端的力与活动件44对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的力相反,使连接件3不松脱。
1.表带扣了两边与表体扣合,两边有活动空间,便于拆装。弹簧作用主要是表带扣居中扣合和消除表带扣和表体之间的配合异响。采用表带扣连接,表带一体性强;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活动件44连接于弹性件43与第一连接体1之间。
请参阅图8,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3可弹性抵接于活动件44与第一连接体1之间。具体而言,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的端面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311。活动件44的一端抵接第一连接体1的第一卡槽11的槽底。活动件44的另一端设于通孔311内并与通孔311的孔底具有第二间隙312。
弹性件43套设于活动件44的外围。弹性件43的一端抵接活动件44靠近第一卡槽11的槽底的部分。活动件44作为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沿第一方向滑动的导向件。
可选的,活动件44远离第一卡槽11的槽底的一端设有第一凸部441。弹性件43的一端抵接第一凸部441,弹性件43的另一端抵接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活动件44的外围还设有套筒45,该套筒45可通过过盈配合与第一卡槽11的内侧壁贴合固定。该套筒45可设于第一凸部441与弹性件43之间,用于将活动件44固定于第一卡槽11内。
第二间隙312为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朝向第二端32所在侧运动的活动间隙,当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在外力作用下朝向第二端32所在侧运动时,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朝向活动间隙运动并挤压弹性件43,连接件3的第二端32移出第二卡槽12,以使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快速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间隙312设于连接件3内,如此,无需将第二间隙312预留于第一卡槽11内,可减小第一卡槽11的深度,减小加工难度及成品良率。
以上实施方式介绍了第一卡槽11内的第一弹性抵接部41的具体结构,第二弹性抵接部42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弹性抵接部41的具体结构相同或不同。可选的,第二弹性抵接部42可只包括弹性件43,该弹性件43可参考第一弹性抵接部41中的弹性件43。可选的,第二弹性抵接部42可包括弹性件43及活动件44,弹性件43、活动件44可参考第一弹性抵接部41中的弹性件43、活动件44。可选的,第二弹性抵接部42可包括弹性件43、活动件44、套筒45,弹性件43、活动件44、套筒45可参考第一弹性抵接部41中的弹性件43、活动件44、套筒45。本申请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接件3的相对两端皆可以弹性抵接弹性抵接部4,所以通过按压连接件3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皆能实现快速地组装和拆卸。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第一卡槽11内不设有弹性抵接部4,第二卡槽12内设有弹性抵接部4,如此,第一卡槽11的槽壁卡合于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第二卡槽12的槽壁不仅卡合于连接件3的第二端32,还能够使得连接件3的第二端32能够与弹性抵接部4相抵接。
此实施方式可参考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拆装端为连接件3的第二端32,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是通过按压连接件3的第二端32进行拆卸和安装。
通过在连接件3的一端设置弹性抵接部4,可实现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的快速拆装,同时还减小了弹性抵接部4的数量,如此减少了连接组件10的器件数量,节省连接件3组件的空间。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第二卡槽12内不设有弹性抵接部4,第一卡槽11内设有弹性抵接部4,此实施方式可参考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拆装端为连接件3的第一端31,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是通过按压连接件3的第一端31进行拆卸和安装。
结合上述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可皆为圆柱形槽,以便于连接件3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体1转动,以调节第二连接体2相对于第一连接体1展开的角度,以便于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100。
当可穿戴设备100的连接件3的拆装端受到冲击力时,例如,可穿戴设备100跌落或可穿戴设备100的连接件3的拆装端被撞击时,连接件3的拆装端在撞击力下挤压弹性抵接部4,从而容易导致可穿戴设备100的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分离,容易导致可穿戴设备100受损。
基于上述的问题,请参阅图11及图12,第一卡槽11的内侧壁、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的外周面中的一者上设有卡位槽313及至少一个导通槽314。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及图12,第一卡槽11的内侧壁上设有卡位槽313及至少一个导通槽314。卡位槽313绕第一方向呈弧形或环形设置。导通槽314的一端连通卡位槽313。导通槽314的另一端沿第一方向贯穿至连通第一卡槽11的槽开口。导通槽314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凸部315。第二凸部315经导通槽314沿第一方向移动至卡位槽313,并能够沿卡位槽313滑动,以使连接件3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体1转动。换言之,第二凸部315能够在连接件3相对于第一连接体1转动时沿卡位槽313滑动。卡位槽313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槽壁用于限制第二凸部315沿第一方向运动。
换言之,第二凸部315沿经导通槽314沿第一方向运动到卡位槽313之后,在卡位槽313的限制下无法沿第一方向移动,但可以沿卡位槽313绕第一方向转动。如此,连接件3只有在第二凸部315对准导通槽314的位置时才可快速拆装,由此,连接组件10在第二凸部315不对准导通槽314时即使受到碰撞力也不会拆卸,以实现连接组件10及可穿戴设备100可快速拆装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在碰撞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当第一连接体1与连接件3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二凸部315运动至导通槽314内。换言之,当第一连接体1与连接件3处于展平状态时,此状态为可穿戴设备100的非佩戴状态,以便于在此状态下进行快速拆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的其他角度进行拆装,例如,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之间的角度为90°~180°。
可选的,上述的导通槽3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导通槽314的数量为多个时,连接件3的拆卸位为多个,相对于单一拆卸位而言,连接件3可在多种姿态下进行拆卸。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的外周面上设有卡位槽313及至少一个导通槽314。卡位槽313绕第一方向呈弧形或环形设置。导通槽314的一端连通卡位槽313。导通槽314的另一端沿第一方向贯穿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的端面。第一卡槽1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凸部315。第二凸部315经导通槽314沿第一方向移动至卡位槽313,并能够沿卡位槽313滑动,以使连接件3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体1转动。换言之,第二凸部315能够在连接件3相对于第一连接体1转动时沿卡位槽313滑动。卡位槽313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槽壁用于限制第二凸部315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上方式也便于连接件3只有在第二凸部315对准导通槽314的位置时才可快速拆装,由此,连接组件10在第二凸部315不对准导通槽314时即使受到碰撞力也不会拆卸,以实现连接组件10及可穿戴设备100可快速拆装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在碰撞时的稳定性。
上述在第一卡槽11和连接件3的第一端31设置第二凸部315、卡位槽313及至少一个导通槽314,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卡槽12、连接件3的第二端32设置第二凸部315、卡位槽313及至少一个导通槽314;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卡槽11和连接件3的第一端31、以及第二卡槽12和连接件3的第二端32之间皆设置第二凸部315、卡位槽313及至少一个导通槽314等。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可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4,连接件3还包括设于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之间的第一弯折段33、穿设段34及第二弯折段35。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且间隔设置。穿设段34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与第一端31、第二端32相邻设置。穿设段34位于第一端31、第二端32远离第一连接体1的一侧。穿设段34穿设于第二连接体2内。穿设段34与第二连接体2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换言之,穿设段34可相对于第二连接体2活动或固定。第一弯折段33连接于第一端31与穿设段34的一端。第一弯折段33与第二弯折段35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弯折段33、第二弯折段35皆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弯折段35连接于第二端32与穿设段34的另一端。可选的,第一弯折段33与第一端31之间呈圆弧过渡连接。第一弯折段33与穿设段34之间呈圆弧过渡连接。第二弯折段35与穿设段34之间呈圆弧过渡连接。第二弯折段35与第二端32之间呈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弯折段33背离第二弯折段35的面和/或第二弯折段35背离第一弯折段33的面包括握持弧面320。
可选的,请参阅图13,当第一卡槽11内设有弹性抵接部4时,连接件3的第一弯折段33、第一端31为拆装端。在第一弯折段33上设置握持弧面320,该握持弧面320一方面便于用户可指示拆卸端为哪一端,另一方面握持弧面320可以与用户手指指腹相贴合,还便于用户指示在拆装时握持在握持弧面320,通过握持弧面320对连接件3施力。
可选的,请参阅图14,当第二卡槽12内设有弹性抵接部4时,连接件3的第二弯折段35、第二端32为拆装端,可在第二弯折段35上设置握持弧面320,该握持弧面320一方面便于用户可指示拆卸端为哪一端,另一方面握持弧面320可以与用户手指指腹相贴合,还便于用户指示在拆装时握持在握持弧面320,通过握持弧面320对连接件3施力。
可选的,请参阅图15,当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12内皆设有弹性抵接部4时,连接件3的第一端31、第二端32皆为拆装端,可在第一弯折段33、第二弯折段35上皆设置握持弧面320,该握持弧面320一方面便于用户可指示拆卸端所在位置,另一方面握持弧面320可以与用户手指指腹相贴合,还便于用户指示在拆装时握持在握持弧面320,通过握持弧面320对连接件3施力。
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0的连接组件10,采用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扣接,连接牢固,可穿戴设备100的一体性强;连接件3作为连接结构的同时还作为按压件,无需额外在外观面上设置按压件,以使可穿戴设备100外观一体性强,而且外观时尚,非常适合智能手表的外观需求;通过按压连接件3即可实现拆卸,无需借助工具,拆装便捷。
组装顺序:弹性件43预先装配到第一连接体1预先加工好的第一卡槽11内;活动件44装配到套筒45里,一起装配到第一连接体1的第一卡槽11内;连接件3的一端斜插到第一连接体1的一侧卡槽内;连接件3的一端与卡槽的槽壁扣接,挤压弹性件43推向另一侧,连接件3的另一端扣接到另一侧卡槽;弹性件43与活动件44回弹后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体1扣合。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皆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卡槽和/或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弹性抵接部;
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相邻设置;及
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体,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端、第二端、设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弯折段、穿设段及第二弯折段,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卡接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壁;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拆卸过程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在外力下抵压所述弹性抵接部,以使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从所述第一连接体中移出;
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壁、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的外周面中的一者上设有卡位槽及至少一个导通槽,所述卡位槽绕所述第一方向呈弧形或环形设置,所述导通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卡位槽,所述导通槽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至连通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开口或贯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壁、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的外周面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经所述导通槽移动至所述卡位槽,并能够沿所述卡位槽滑动,以使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体转动;所述卡位槽的槽壁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连接件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二凸部设于所述导通槽内,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连接件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二凸部被限位于所述卡位槽中;当所述第一卡槽内设有弹性抵接部时,所述第一弯折段背离所述第二弯折段的面包括握持弧面,所述握持弧面朝向所述第二弯折段凹陷;
当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弹性抵接部时,所述第二弯折段背离所述第一弯折段的面包括握持弧面,所述握持弧面朝向所述第一弯折段凹陷;
当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内皆设有弹性抵接部时,所述第一弯折段背离所述第二弯折段的面包括一握持弧面,所述第一弯折段上的握持弧面朝向所述第二弯折段凹陷;所述第二弯折段背离所述第一弯折段的面包括另一握持弧面,所述第二弯折段上的握持弧面朝向所述第一弯折段凹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体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或垂直;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在所述外力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抵接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随着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从所述第一连接体中移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抵接部或与所述弹性抵接部相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接部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一卡槽的槽底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的一端卡接所述弹性件,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卡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活动件的外围,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壁围接所述套筒的外周壁,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一端的端面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间隙运动,所述活动件在所述连接件的推动下相对于所述套筒滑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凸部朝向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底的一侧,所述套筒抵接于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凸部背离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底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弹性抵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一卡槽的槽底,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通孔的孔底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活动件的外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第一卡槽的槽底或抵接所述活动件靠近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底的部分,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
9.如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且间隔设置,所述穿设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相邻设置,所述穿设段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体内,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穿设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穿设段的另一端。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相对两端,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可拆卸连接。
CN202011501587.6A 2020-12-17 2020-12-17 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4642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1587.6A CN114642301B (zh) 2020-12-17 2020-12-17 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1587.6A CN114642301B (zh) 2020-12-17 2020-12-17 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2301A CN114642301A (zh) 2022-06-21
CN114642301B true CN114642301B (zh) 2024-10-18

Family

ID=81990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01587.6A Active CN114642301B (zh) 2020-12-17 2020-12-17 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230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5730A (ja) * 2000-10-24 2002-05-08 Kodama:Kk 装身具の結合装置
CN105495882A (zh) * 2016-01-15 2016-04-2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
CN205456580U (zh) * 2016-04-01 2016-08-17 惠州市惠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易拆卸表带
CN111184320A (zh) * 2020-01-14 2020-05-22 李兆和 一种便于拆卸可更换腕带的智能手环
CN212139608U (zh) * 2020-04-23 2020-12-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拆卸表带、手表及表带拆卸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5730A (ja) * 2000-10-24 2002-05-08 Kodama:Kk 装身具の結合装置
CN105495882A (zh) * 2016-01-15 2016-04-2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
CN205456580U (zh) * 2016-04-01 2016-08-17 惠州市惠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易拆卸表带
CN111184320A (zh) * 2020-01-14 2020-05-22 李兆和 一种便于拆卸可更换腕带的智能手环
CN212139608U (zh) * 2020-04-23 2020-12-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拆卸表带、手表及表带拆卸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2301A (zh)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9396B2 (en) Wearable device
US10667584B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of wearable device
CN107683097B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手表
CN215958639U (zh) 快拆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CN212661273U (zh) 腕带组件、腕带以及腕戴设备
WO2020259158A1 (zh) 可穿戴设备及表壳组合件
CN111012008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可拆卸安装模组
CN108063333B (zh) 一种带状装置的连接机构及设备
CN110558686B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穿戴产品
CN211459081U (zh) 快拆模组、表带及腕戴设备
CN114642301B (zh) 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5225203U (zh) 穿戴设备
CN109557671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4617343B (zh) 表头、表带、可拆卸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0471217U (zh) 腕戴设备
CN114468495B (zh) 腕带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4947321B (zh)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CN210276168U (zh) 一种手镯
CN115191726B (zh)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112244446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2325661U (zh) 快拆表带及手表
CN20754449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用绑带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11184322A (zh) 可拆卸式手表及电子系统
CN220734613U (zh) 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
CN213849094U (zh) 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