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7321B -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47321B CN114947321B CN202210769209.9A CN202210769209A CN114947321B CN 114947321 B CN114947321 B CN 114947321B CN 202210769209 A CN202210769209 A CN 202210769209A CN 114947321 B CN114947321 B CN 1149473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
- growing
- key
- elastic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属于穿戴设备技术领域。该生耳结构,包括生耳主体、第一弹性件、按键和两个生耳顶针。生耳主体具有安装孔,安装孔沿第一方向贯穿生耳主体,两个生耳顶针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孔。第一弹性件设置于安装孔内,第一弹性件具有弹性部,弹性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生耳顶针相连。按键可移动地设置于生耳主体,按键具有第一推抵部和第二推抵部,第一推抵部和第二推抵部分别止抵于弹性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按键可驱动弹性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并带动两个生耳顶针沿安装孔向伸出或缩回安装孔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行业的发展,更多的人选择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不仅能比传统手表实现更多的功能,也可以用于装饰作用佩戴于手上。因此,人们对于手表细节的美观程度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生耳结构为连接穿戴带和穿戴设备生耳主体分的连接结构。相关技术中,生耳结构主要通过拨动拨杆实现生耳结构的拆卸或安装。生耳结构在连接穿戴带和穿戴设备生耳主体分的情况下,为了用户可以拨动拨杆,需要在穿戴带上开设避让槽,以使拨杆显露于穿戴带,不仅影响穿戴带的美观性,还容易导致在佩戴过程中污垢容易填充于穿戴带上的避让口内,影响佩戴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生耳结构需要在穿戴带开设避让槽,导致生耳结构无法隐藏于穿戴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耳结构,包括生耳主体、第一弹性件、按键和两个生耳顶针,
生耳主体具有安装孔,安装孔沿第一方向贯穿生耳主体,两个生耳顶针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孔;
第一弹性件设置于安装孔内,第一弹性件具有弹性部,弹性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生耳顶针相连;
按键可移动地设置于生耳主体,按键具有第一推抵部和第二推抵部,第一推抵部和第二推抵部分别止抵于弹性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按键可驱动弹性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弹性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两个生耳顶针中的第一生耳顶针移动至安装孔的第一位置,两个生耳顶针中的第二生耳顶针移动至安装孔的第二位置;
在弹性部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生耳顶针移动至安装孔的第三位置,第二生耳顶针移动至安装孔的第四位置。
基于本发明所述的生耳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穿戴带,穿戴带本发明所述的生耳结构,穿戴带可通过两个生耳顶针与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
其中,在弹性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两个生耳顶针与设备主体分离,穿戴带与设备主体处于分离状态;
在弹性部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两个生耳顶针与设备主体连接,穿戴带与设备主体处于连接状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生耳结构中,按键受到外部作用力相对生耳主体移动,进而使得弹性部相对生耳主体沿第一推抵部和第二推抵部移动,以使第一推抵部和第二推抵部可以驱动弹性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具体的,在弹性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两个生耳顶针可沿安装孔向伸出或缩回安装孔的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生耳顶针沿安装孔向缩回安装孔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生耳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减小。生耳顶针沿安装孔向伸出安装孔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生耳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延长。因此,该方案可以通过按压按键的方式驱动生耳结构两端的生耳顶针相对沿安装孔伸缩。
示例性地,在生耳结构应用于穿戴设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缩短或伸长生耳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实现生耳结构与设备主体之间卡嵌相连。
该方案所述的生耳结构可以通过按压的方式实现生耳结构的拆卸或安装,进而在生耳结构应用于穿戴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将生耳结构隐藏于穿戴带内。具体的,在生耳结构的安装或拆卸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穿戴带中与按键相对的区域,利用穿戴带将压力传递至按键,以实现生耳结构安装或拆卸。因此,该方案所述的生耳结构有益于隐藏于穿戴带内,进而可以避免在穿戴带上开口,提高穿戴带的美观性和佩戴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生耳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生耳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生耳结构的第一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生耳结构的第二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弹性件与生耳主体在第一视角的装配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弹性件与生耳主体在第二视角的装配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弹性件生耳顶针的装配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生耳主体;110-安装孔;120-弹簧支架;121-第一限位槽;130-按键支架;131-第一限位部;140-第一定位件;141-导向孔;200-第一弹性件;210-弹性部;220-连接部;300-生耳顶针;310-第二限位槽;400-按键;410-第一推抵部;411-推抵面;420-第二推抵部;430-第二定位件;500-第二弹性件;600-穿戴带;700-设备主体;800-生耳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图1至图8,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耳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至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生耳结构包括生耳主体100、第一弹性件200、按键400和两个生耳顶针300。其中,生耳主体100为基础性结构件,可以为第一弹性件200、按键400和两个生耳顶针300提供安装基础。
参照图1和图2,生耳主体100具有安装孔110,安装孔110沿第一方向贯穿生耳主体100。生耳顶针300可以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孔110,以使生耳顶针300可以沿安装孔110向伸出生耳主体100的端部。可选地,两个生耳顶针300均可至少部分伸出安装孔110。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弹性件200设置于安装孔110内。第一弹性件200具有弹性部210,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生耳顶针300相连。在弹性部210伸缩的过程中,弹性部210带动生耳顶针300沿安装孔110滑动,以使第一弹性件200可驱动生耳顶针300向伸出或缩回安装孔110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3和图4,按键400可移动地设置于生耳主体100,按键400具有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分别止抵于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按键400可驱动弹性部2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示例性地,在按键400驱动弹性部210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的过程中,两个生耳顶针300沿安装孔110向安装孔110内移动,以使生耳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缩小。
在按键400驱动弹性部210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的过程中,两个生耳顶针300沿安装孔110向安装孔110外移动,以使生耳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增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在弹性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两个生耳顶针中的第一生耳顶针移动至安装孔的第一位置,两个生耳顶针中的第二生耳顶针移动至安装孔的第二位置。参照图2,在弹性部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生耳顶针移动至安装孔的第三位置,第二生耳顶针移动至安装孔的第四位置。
可选地,在第一生耳顶针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生耳顶针伸出安装孔110的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在第一生耳顶针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第一生耳顶针伸出安装孔110的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
可选地,在第二生耳顶针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生耳顶针伸出安装孔110的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三长度;在第二生耳顶针处于第四位置的情况下,第二生耳顶针伸出安装孔110的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四长度,第二长度大于第四长度。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生耳结构可以通过按压按键400实现生耳顶针300伸出或缩回安装孔110,以便于生耳结构与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装配或拆卸。并且,该方案可以通过按键400和第一弹性件200同步驱动两个生耳顶针300,进而有益于降低生耳结构与设备主体之间的装配或拆卸难度。
另外,在生耳结构应用于穿戴设备的情况下,生耳结构可以隐藏于穿戴设备的穿戴带内,进而无需在穿戴带上设置用于操作生耳结构的避让口。一方面,可以提高穿戴带外观的完整性,提高穿戴带外表的平整性,有益于提高穿戴带的美观性和佩戴舒适度。另一方面,生耳结构隐藏于穿戴设备的穿戴带内,可以避免穿戴带形成容易容纳污垢的凹槽,便于穿戴设备表面污垢的清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按键400驱动弹性部210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生耳顶针向安装孔110内收缩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生耳顶针向安装孔110内收缩的距离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当然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也可以不相等。为此,本实施例不限定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大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弹性部2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均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具体的,第一状态下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状态下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该实施例有益于弹性部21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保持止抵状态,提高按键400与第一弹性件200装配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400驱动弹性部210切换至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弹性部210相对按键400位于第五位置。按键400驱动弹性部210切换至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弹性部210相对按键400位于第六位置。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均设置有推抵面411。示例性地,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止抵于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的推抵面411。
示例性地,弹性部210可沿推抵面411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五位置,第一推抵部410与第二推抵部420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在第六位置,第一推抵部410与第二推抵部420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
上述实施例中,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移动的过程中,按键400中的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相对弹性部210移动,进而使得弹性部210可沿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的推抵面411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移动。
参照图1和图3,按键400受到外部的压力的情况下,弹性部210可沿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的推抵面411由第五位置向第六位置移动,直至弹性部210移动至第六位置。进一步地,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故在弹性部210移动至第六位置的过程中,弹性部210可以在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的作用下被压缩。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生耳顶针300相连,进而可以带动两个生耳顶针300向缩回安装孔110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抵面411可以为设置于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上的倾斜面。可选地,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移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推抵面411相对第二方向向第一方向倾斜设置。该实施例中,推抵面411设置成倾斜面,有益于提高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移动的平滑性,提升用户按压按键400的触感。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按键400可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相对生耳主体100移动,进而带动弹性部210相对第一推抵部41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以使生耳顶针300向安装孔110内移动。在按键400受到的按压力撤去后,弹性部210因自身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按键400相对生耳顶针300移动,以使弹性部210相对第一推抵部41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进而带动生耳顶针300向安装孔110凸出于生耳主体100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
相关技术中的生耳结构主要包括生耳杆、拨杆、生耳头和弹簧。生耳杆为中空筒状结构,生耳头设置于生耳杆的两端,且与生耳杆滑动配合。弹簧设置于生耳杆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止抵于生耳杆两端的生耳头,以使弹簧可以推动生耳头凸出生耳杆的两端的端面。生耳杆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贯穿生耳杆的筒壁并与生耳杆内部空间连通。拨杆与生耳头相连,且拨杆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凸出于生耳杆的外侧壁。由于生耳结构较小,拨杆的体积较小。在拨动拨杆的过程中,拨杆与手指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局部压强较大,进而使得生耳结构的安装或拆卸难度增加,且增强用户手部的疼痛感。并且,拨杆只能驱动其中一个生耳头,进而增加生耳结构与设备主体之间拆装的难度。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生耳结构采用按键400驱动生耳主体100两端的生耳顶针300同步移动,不仅有益于生耳结构的隐藏,增加操作过程中生耳结构与手指的接触面积,还能够降低生耳结构与设备主体之间拆装的难度。因此,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生耳结构有益于提高用户拆卸或安装生耳结构的舒适度。
参照图5和图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生耳主体100设置有弹簧支架120,弹簧支架120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槽121。弹性部21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121,弹性部210与第一限位槽121滑动配合。
示例性地,弹性部210在垂直第一限位槽121导向方向的两侧分别支撑于第一限位槽121的内侧壁。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21有益于限定弹性部210的形变方向。第一限位槽121沿第一方向设置,即第一限位槽121的导向方向为第一方向。弹性部210形变过程中,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沿第一限位槽121在第一方向上伸缩。因此,该实施例所述的弹簧支架120可以通过第一限位槽121限定弹性部210在按键400的作用下,仅在第一方向上伸缩形变。
参照图5和图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生耳主体100设置有两个弹簧支架120,两个弹簧支架120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两个弹簧支架120的第一限位槽121的槽口相对,以使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可以分别卡嵌于两个弹簧支架120的第一限位槽121内。在第一弹性件200安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按压弹性部210,使得弹性部210压缩,以便于第一弹性件200与弹簧支架120装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弹性部210相对于第一推抵部41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止低于两个弹簧支架120的第一限位槽121的槽底。该实施例有益于利用两个弹簧支架120限定第一弹性件200相对生耳主体10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避免弹性部210相对于第一推抵部41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200相对生耳主体100晃动。
参照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生耳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00,第二弹性件500设置于按键400与生耳主体100之间,且第二弹性件500可驱动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由第七位置向第八位置移动。在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位于第七位置的情况下,弹性部210处于第二状态。在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位于第八位置的情况下,弹性部210处于第一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00产生的弹力可辅助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移动至第八位置,以使第一弹性件200的弹性部210处于第一状态。具体的,在生耳结构用于穿戴设备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500有益于提高生耳结构与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之间装配的稳固性,进而提高穿戴带与穿戴设备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400与生耳主体100滑动配合,以使按键400可相对生耳主体100在第二方向移动。可选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该实施例中,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的移动方向为垂直与生耳主体100的方向,进而有益于将按键400隐藏于穿戴带内。进一步可选地,按键400可以设置成片状,进而可以在用户手指按压按键400的情况下增加按键400的受力面积,进而有益于减小用户手指操作按键400受到的压强,可进一步避免用户操作按键400的过程中产生疼痛感。
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生耳主体100设置有按键支架130。按键400可移动地设置于按键支架130。该实施例中,按键支架130可以为按键400提供安装基础,有益于提高按键400安装的稳固性。
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支架130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1,在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位于第八位置的情况下,按键400的至少部分止抵于第一限位部131。该实施了中,第一限位部131不仅可以防止按键400与按键支架130分离,还有益于实现按键相对生耳主体100移动位置的精确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位于第八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500处于压缩状态,且所述按键400可在第二弹性件500的作用下支撑于第一限位部131。该实施例有益于防止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晃动,可避免按键400与生耳主体100之间相互碰撞发出声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生耳主体100为筒状结构。进一步地,生耳主体100的侧壁开设有避让孔,以使第一弹性件200和生耳顶针300可以从避让孔装入安装孔内。示例性地,按键支架130邻近避让口设置。可选的,弹性部210至少部分凸出于避让口,以使弹性部210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按键400的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有益于增加按键400操作面的面积,其中按键400的操作面为用户按压按键400的过程中,按键400的受力面。因此,该实施例有益于减小用户操作生耳结构过程中手指受到的压强,以避免手指产生疼痛感。
参照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生耳主体100还设置有第一定位件140,按键400设置有第二定位件430,第一定位件140和第二定位件430滑动配合,在按键400相对生耳主体100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定位件430沿第一定位件140滑动。示例性地,第一定位件140和第二定位件430的数量均为多个,且第一定位件140和第二定位件430一一对应。
参照图4,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40和第二定位件430中,一者设置有导向孔141,另一者为导向柱,导向柱至少部分位于导向孔141内并与导向孔141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40和第二定位件430不仅可以限定按键400相对按键支架130移动的轨迹,有益于防止按键400在第七位置和第八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相对按键支架出现晃动,有益于保证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受力均衡。进而有益于两个生耳顶针300相对生耳主体100同步伸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00设置于导向孔141内,且第二弹性件500的一端止抵于导向孔141的底部,第二弹性件500的另一端止抵于第一定位件140。该实施例有益于提高生耳结构的紧凑性,进而有益于缩小生耳结构的体积,以便于生耳结构隐藏于穿戴带内。
参照图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00具有两个连接部220,两个连接部220位于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并与弹性部210相连。两个连接部220远离弹性部210的一端与两个生耳顶针300一一对应相连。
上述实施例中,弹性部210受力压缩后,可以通过两个连接部220分别带动两个生耳顶针300沿安装孔110向缩回安装孔110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两个生耳顶针300同步收缩。另外,在弹性部210恢复形变伸展的过程中,弹性部210可以通过两个连接部220带动生耳顶针300沿安装孔110向伸出安装孔110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两个生耳顶针300同步凸出于生耳主体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生耳顶针300设置有第二限位槽310,连接部220与生耳顶针300相连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限位槽310内,且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限位槽310在第一方向上限位配合。示例性地,第二限位部止低于第二限位槽3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内侧壁,以使连接部220可以带动生耳顶针300相对生耳主体100沿安装孔110伸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孔110两端的内侧壁具有环形凸起;生耳顶针300的外侧壁具有环形凸台。示例性地,安装孔110两端的内侧壁的环形凸起可与生耳顶针300外侧壁的环形凸起止抵限位,以防止生耳顶针300从安装孔110的两端移出安装孔110。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生耳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参照图8,该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700和穿戴带600。示例性地,穿戴带600包括本发明所述的生耳结构800,穿戴带600可通过两个生耳顶针300与设备主体700可拆卸连接。其中,在弹性部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两个生耳顶针300与设备主体分离,穿戴带600与设备主体700处于分离状态。在弹性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两个生耳顶针300与设备主体700连接,穿戴带600与设备主体700处于连接状态。
示例性地,生耳结构800设置于穿戴带600内,且生耳结构800中的生耳顶针300的至少部分可以凸出于穿戴带600的两侧。进一步地,设备主体700具有两个生耳连接部。示例性地,两个生耳连接部间隔设置,生耳结构800位于两个生耳连接部之间。示例性地,两个生耳连接部相对的表面均设置有限位孔,且生耳结构800中的生耳顶针300至少部分位于限位孔内。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实现生耳连接结构隐藏于穿戴带600内,进而可以避免在穿戴带600上开孔,有益于提高穿戴带600表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而提高穿戴带600的美观性。同时,还可以避免穿戴带600容纳污垢,便于穿戴带600清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穿戴带600可以为柔软材料制成,以提高穿戴带600的舒适度。示例性地,柔软材料的种类有很多,例如硅胶、氟橡胶、皮质、编制等。为此,本实施例不限定穿戴带600的具体材质。
上述事实中,穿戴带600为柔软材料制成,有益于减小操作生耳结构800受到的阻力,进而有益于减小操作生耳结构800的难度。
本发明所述的穿戴设备可以为手表、手机、耳机、医疗器械等。为此,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穿戴设备的具体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耳主体(100)、第一弹性件(200)、按键(400)和两个生耳顶针(300),
所述生耳主体(100)具有安装孔(110),所述安装孔(110)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生耳主体(100),所述两个生耳顶针(30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孔(110);
所述第一弹性件(200)设置于所述安装孔(110)内,所述第一弹性件(200)具有弹性部(210),所述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个生耳顶针(300)相连;
所述按键(40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生耳主体(100),所述按键(400)具有第一推抵部(410)和第二推抵部(420),所述第一推抵部(410)和所述第二推抵部(420)分别止抵于所述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按键(400)可驱动所述弹性部(2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弹性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两个生耳顶针中的第一生耳顶针移动至所述安装孔的第一位置,所述两个生耳顶针中的第二生耳顶针移动至所述安装孔的第二位置;
在所述弹性部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生耳顶针移动至所述安装孔的第三位置,所述第二生耳顶针移动至所述安装孔的第四位置;
所述第一推抵部(410)和所述第二推抵部(420)均设置有推抵面(411),所述推抵面(411)设置成倾斜面;
所述生耳主体(100)设置有弹簧支架(120),所述弹簧支架(120)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槽(121),所述弹性部(21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21),所述弹性部(210)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21)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限位槽(121)限定所述弹性部(210)在所述按键(400)的作用下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伸缩形变;
所述按键(400)相对所述生耳主体(100)移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推抵面(411)相对第二方向向第一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推抵部(410)的所述推抵面(411)与所述第二推抵部(420)的所述推抵面(411)相对设置,朝向所述按键(400)的按压方向上,两个所述推抵面(41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400)驱动所述弹性部(210)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部(210)相对所述按键(400)位于第五位置;
所述按键(400)驱动所述弹性部(210)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部(210)相对所述按键(400)位于第六位置;
所述弹性部(210)可沿所述推抵面(411)在所述第五位置和所述第六位置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五位置,所述第一推抵部(410)与所述第二推抵部(420)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一间距;
在所述第六位置,所述第一推抵部(410)与所述第二推抵部(420)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耳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00),所述第二弹性件(500)设置于所述按键(400)与所述生耳主体(100)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500)可驱动所述按键(400)相对所述生耳主体(100)由第七位置移动至第八位置;
在所述按键(400)相对所述生耳主体(100)位于所述第七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部(21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在所述按键(400)相对所述生耳主体(100)位于所述第八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部(21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耳主体(100)设置有按键支架(130),所述按键(40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按键支架(1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130)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1),在所述按键(400)相对所述生耳主体(100)位于所述第八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键(400)的至少部分止抵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耳主体(100)还设置有第一定位件(140),所述按键(400)设置有第二定位件(430),所述第一定位件(140)和所述第二定位件(430)滑动配合,在所述按键(400)相对所述生耳主体(100)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定位件(430)沿所述第一定位件(140)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140)和所述第二定位件(430)中,一者设置有导向孔(141),另一者为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向孔(141)内并与所述导向孔(141)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500)设置于所述导向孔(141)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500)的一端止抵于所述导向孔(141)的底部,所述第二弹性件(500)的另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一定位件(1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00)具有两个连接部(220),两个连接部(220)位于所述弹性部(2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并与所述弹性部(210)相连;
两个所述连接部(220)远离所述弹性部(210)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生耳顶针(300)一一对应相连。
10.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700)和穿戴带(600),所述穿戴带(600)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耳结构(800),所述穿戴带(600)可通过所述两个生耳顶针(300)与所述设备主体(700)可拆卸连接;
其中,在所述弹性部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两个生耳顶针(300)与所述设备主体分离,所述穿戴带(600)与所述设备主体(700)处于分离状态;
在所述弹性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两个生耳顶针(300)与所述设备主体(700)连接,所述穿戴带(600)与所述设备主体(700)处于连接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9209.9A CN114947321B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
PCT/CN2023/103147 WO2024002152A1 (zh) | 2022-07-01 | 2023-06-28 |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9209.9A CN114947321B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47321A CN114947321A (zh) | 2022-08-30 |
CN114947321B true CN114947321B (zh) | 2024-03-29 |
Family
ID=8296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69209.9A Active CN114947321B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47321B (zh) |
WO (1) | WO202400215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47321B (zh) * | 2022-07-01 | 2024-03-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14793A (en) * | 1995-12-26 | 2000-01-18 | Mady's Time Properties Llc | Device for attaching the extremity of a link to an object, particularly a watch |
CN207995995U (zh) * | 2018-03-15 | 2018-10-23 | 东莞冠熹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滑动生耳 |
CN112263058A (zh) * | 2020-11-23 | 2021-01-26 | 宋杨 | 用于表带的按键式连接结构 |
CN214483526U (zh) * | 2020-12-31 | 2021-10-26 |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腕带拆装结构及腕带设备 |
CN214802841U (zh) * | 2021-03-12 | 2021-11-23 | 宋杨 | 一种用于表带的连接结构 |
CN214802843U (zh) * | 2021-03-23 | 2021-11-23 | 宋杨 | 一种用于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的表带 |
CN215303504U (zh) * | 2021-05-25 | 2021-12-28 | 中山市沃驰领克科技有限公司 | 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及表带 |
CN215837430U (zh) * | 2021-03-24 | 2022-02-18 | 宋杨 | 一种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 |
CN114451643A (zh) * | 2020-11-09 | 2022-05-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7218352U (zh) * | 2022-01-24 | 2022-08-19 | 中山市沃驰领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及穿戴设备 |
CN114947321B (zh) * | 2022-07-01 | 2024-03-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
-
2022
- 2022-07-01 CN CN202210769209.9A patent/CN114947321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6-28 WO PCT/CN2023/103147 patent/WO2024002152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14793A (en) * | 1995-12-26 | 2000-01-18 | Mady's Time Properties Llc | Device for attaching the extremity of a link to an object, particularly a watch |
CN207995995U (zh) * | 2018-03-15 | 2018-10-23 | 东莞冠熹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滑动生耳 |
CN114451643A (zh) * | 2020-11-09 | 2022-05-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
CN112263058A (zh) * | 2020-11-23 | 2021-01-26 | 宋杨 | 用于表带的按键式连接结构 |
CN214483526U (zh) * | 2020-12-31 | 2021-10-26 |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腕带拆装结构及腕带设备 |
CN214802841U (zh) * | 2021-03-12 | 2021-11-23 | 宋杨 | 一种用于表带的连接结构 |
CN214802843U (zh) * | 2021-03-23 | 2021-11-23 | 宋杨 | 一种用于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的表带 |
CN215837430U (zh) * | 2021-03-24 | 2022-02-18 | 宋杨 | 一种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 |
CN215303504U (zh) * | 2021-05-25 | 2021-12-28 | 中山市沃驰领克科技有限公司 | 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及表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02152A1 (zh) | 2024-01-04 |
CN114947321A (zh) | 2022-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947321B (zh) |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 |
CN108882782A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主体 | |
KR101528403B1 (ko) | 스탬프 조립체 | |
CN112263058A (zh) | 用于表带的按键式连接结构 | |
CN108508736B (zh) | 表壳和具有该表壳的腕戴设备 | |
CN104175964A (zh) | 一种自弹式卡片槽装置 | |
CN215837430U (zh) | 一种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 | |
TWI750742B (zh) | 滑鼠 | |
CN211236749U (zh) | 具有夹持机构的扩展坞 | |
US8456822B2 (en) | Support assembly and computer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 |
CN203302479U (zh) | 多功能手机链 | |
JP5897665B1 (ja) | 吸盤 | |
CN200960814Y (zh) | 自动收纳式修正带 | |
CN217906603U (zh) | 可穿戴设备、表带及其链节 | |
CN2893267Y (zh) | 弹性伸缩定位装置 | |
CN107680861B (zh) | 一种按键及具有该按键的键盘 | |
CN208970398U (zh) | 一种双触点的机械键盘开关 | |
CN219629051U (zh) | 一种带档位调节结构的可伸缩双头清洁刷 | |
CN220757649U (zh) | 一种伸缩式导盲杖 | |
CN208819775U (zh) | 腕戴类设备及其按键 | |
CN209437600U (zh) | 一种方便拆装的按摩椅 | |
CN213845104U (zh) | 一种具有耐磨功能的硅胶按键 | |
CN211343725U (zh) | 阻尼止位滑块、阻尼止位装置以及滑轨组件 | |
CN219644055U (zh) |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应急广播传声筒 | |
CN218737701U (zh) | 一种便于装配的超软毛刷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