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6105B - 具有去耦空隙和相关联的去耦空隙槽纹的卡车轮胎胎面 - Google Patents
具有去耦空隙和相关联的去耦空隙槽纹的卡车轮胎胎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16105B CN114616105B CN201980101801.8A CN201980101801A CN114616105B CN 114616105 B CN114616105 B CN 114616105B CN 201980101801 A CN201980101801 A CN 201980101801A CN 114616105 B CN114616105 B CN 1146161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coupling
- rib portion
- void
- tread
- decoupling vo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60C11/042—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60C11/042—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60C11/045—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the groove walls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sh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12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inclined with regard to a plane normal to the tread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60C11/1281—Wid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i.e. enlarged width portion at sipe bottom or along its leng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60C2011/013—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provided with a recessed por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8—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4 m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 B60C2011/0397—Sacrificial ribs, i.e. ribs recessed from outer tread contou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60C2011/1268—Depth of the sipe being different from sipe to si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轮胎的胎面(12),其具有底面(14)、胎肩肋纹部(16)以及在宽度方向上位于胎肩肋纹部(16)的外侧的牺牲肋纹部(20)。去耦空隙(30)位于胎肩肋纹部(16)和牺牲肋纹部(20)之间。去耦空隙槽纹(32)在胎肩肋纹部(16)中,并在胎肩肋纹部上表面(18)和去耦空隙(30)处开口。去耦空隙槽纹(32)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厚度方向上比去耦空隙(30)更靠近底面(1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主题涉及一种卡车轮胎,其具有去耦空隙(decoupling void)和相关联的去耦空隙槽纹(decoupling void sipe),以提高抗侵损(aggression)性能。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去耦空隙槽纹的卡车轮胎,所述去耦空隙槽纹比去耦空隙更深地进入胎面,为去耦空隙提供桥接支撑,从而保护胎面免受侵损。
背景技术
重型商用车辆轮胎制造商在开发轮胎架构和轮胎材料方面取得了进展,这些轮胎结构和轮胎材料可以提高轮胎胎面的耐磨性提,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同时提高它们的抓地力和抵抗道路危险的能力。不规则胎面磨损(也称为“不均匀磨损”或“异常磨损”)是重型商用车辆轮胎的一大隐患,因为它会逐渐引起轮胎振动,驾驶员通过方向盘能感知到这种振动。也可能导致难看的磨损图案。这两种不良影响常常会导致轮胎在其磨损寿命的早期阶段就报废。一般而言,轮胎在缓慢磨损的情况下使用次数越多,不规则磨损对行驶里程的影响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在所谓的长途驾驶使用中,卡车轮胎对不规则磨损的耐受性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为了耐受不规则磨损,在轮胎中加入结构性特征。例如,可以在胎面架构中加入牺牲肋纹部,以延迟不规则磨损的发生。但是,这一特征对抑制侵损很敏感,并且在北美长途应用之外可能并不实用。这种设计有时会导致去耦凹槽底部开裂,从而导致过早拆除和客户不满。其他可以耐受不规则磨损的雕刻性特征包括微型槽纹和倾斜的微型槽纹。这些槽纹是大体在轮胎的横向、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小凹槽。可惜,由于侵损问题,这些特征在使用条件恶劣的应用中无法使用。在特点是路面比那些更平整、状况更好的路面使轮胎使用条件更恶劣、胎面以更高的速度毁坏和磨损的日益广阔的市场或新兴市场中,轮胎侵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尽管用于减少或消除不规则磨损的机制是已知的,但在本领域内仍存在变化和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轮胎的胎面,包括:
底面;
胎肩肋纹部,具有胎肩肋纹部上表面;
牺牲肋纹部,具有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其中所述牺牲肋纹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的外侧;
去耦空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与所述牺牲肋纹部之间,其中所述去耦空隙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及
去耦空隙槽纹,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中并且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上表面开口并且在所述去耦空隙处开口,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更靠近所述底面;
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到去耦空隙槽纹的最外侧范围,其中所述去耦空隙的任何部分都没有在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槽纹的最远外侧范围在更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使得整个去耦空隙槽纹相对于宽度方向以0度的宽度角定向。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使得整个去耦空隙槽纹相对于宽度方向以非0度的宽度角定向。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使得整个去耦空隙槽纹相对于厚度方向以非0度的厚度角定向。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所述宽度角具有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25度的量值,其中所述厚度角具有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的量值。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所述去耦空隙是宽度大于2毫米的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胎肩肋纹部上表面到所述底面的距离大于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到所述底面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所述胎面是翻新轮胎带。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所述底面附接到外胎,使得所述胎面是轮胎的组成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其还包括:
中间肋纹部,其中所述胎肩肋纹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肋纹部的外侧;和
胎肩胎面凹槽,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肋纹部与所述胎肩肋纹部之间,其中所述胎肩胎面凹槽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胎肩胎面凹槽和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距所述底面的距离相同。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轮胎的胎面,包括:
底面;
胎肩肋纹部,具有胎肩肋纹部上表面;
牺牲肋纹部,具有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其中所述牺牲肋纹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的外侧;
去耦空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与所述牺牲肋纹部之间,其中所述去耦空隙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及
去耦空隙槽纹,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中并且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上表面开口并且在所述去耦空隙处开口,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更靠近所述底面;
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位于所述牺牲肋纹部中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离所述去耦空隙外侧的最远外侧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所述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处开口。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轮胎的胎面,包括:
底面;
胎肩肋纹部,具有胎肩肋纹部上表面;
牺牲肋纹部,具有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其中所述牺牲肋纹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的外侧;
去耦空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与所述牺牲肋纹部之间,其中所述去耦空隙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及
去耦空隙槽纹,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中并且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上表面开口并且在所述去耦空隙处开口,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更靠近所述底面;
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去耦空隙槽纹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宽度方向以非0度的第一宽度角定向,并且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的第二部分相对于宽度方向以非0度的第二宽度角定向,其中所述第一宽度角不同于所述第二宽度角;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在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更靠近所述底面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胎面,所述第一宽度角的量值与所述第二宽度角的量值相同。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轮胎的胎面,包括:
底面;
胎肩肋纹部,具有胎肩肋纹部上表面;
牺牲肋纹部,具有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其中所述牺牲肋纹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的外侧;
去耦空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与所述牺牲肋纹部之间,其中所述去耦空隙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及
去耦空隙槽纹,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中并且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上表面开口并且在所述去耦空隙处开口,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更靠近所述底面;
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去耦空隙槽纹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厚度方向以非0度的第一厚度角定向,并且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的第二部分相对于厚度方向以非0度的第二厚度角定向,其中所述第一厚度角不同于所述第二厚度角。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在说明书中阐述了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本发明的完整且可行的公开内容,包括其最佳模式,其中:
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重型卡车轮胎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轮胎的横截面图。
图3是图2的轮胎胎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轮胎胎面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具有在宽度方向上成角度的去耦空隙槽纹的胎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胎面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从去耦空隙内部截取的局部横截面图,示出了去耦空隙槽纹相对于厚度方向成角度。
图8是图7的胎面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10的线9-9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胎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实施例的胎面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胎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去耦空隙和去耦空隙槽纹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的侧视图。
图1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胎面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16是图15的俯视图。
图17是沿图15的线17-17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8是沿图15的线18-18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9是沿图15的线19-19截取的横截面图。
在不同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一个或多个示例在附图中示出。提供每个示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以与另一个实施例一起使用,以得到第三实施例。本发明旨在包括这些和其它修改和变型。
本发明提供与重型卡车轮胎10中的去耦空隙30接合的去耦空隙槽纹32,其作用是减少或消除侵损。胎面12具有胎肩肋纹部16和相邻的牺牲肋纹部20,在它们之间具有去耦空隙30。去耦空隙槽纹32在胎肩肋纹部16中并且通向去耦空隙30。去耦空隙槽纹32和去耦空隙30两者都在胎面12的厚度方向26上朝向胎面12的底面14延伸,去耦空隙槽纹32比去耦空隙30更靠近底面14。这种布置增加了跨越去耦空隙30的底部的桥接效果,其作用是减少或消除对胎面12的侵损,同时保持去耦空隙30的各方面。假设侵损是由轮胎10的肩部附近的碰撞,例如,撞击路缘石、坑洞等造成的,并且去耦空隙槽纹32的桥接将加强去耦空隙30的底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这种侵损。
图1示出了轮胎10,其为重型卡车轮胎10。在这点上,轮胎10不是针对汽车、摩托车或轻型卡车(有效载荷容量小于4000磅)而设计的,而是为重型卡车(诸如,18轮车、垃圾车或箱式卡车)设计的并且与重型卡车配合使用。轮胎10可以是转向轮胎、驱动轮胎、拖车轮胎,或全位置轮胎。轮胎10包括其上设置有胎面12的外胎58。轮胎10的中心轴线60延伸穿过外胎58的中心,并且轮胎10的轴向24(可以称为宽度方向24)平行于中心轴线60。轮胎10的径向26可以称为厚度方向26并且垂直于中心轴线60。胎面12在厚度方向26上比外胎58更远离中心轴线60。胎面12在轮胎10的周向28上完全围绕外胎58延伸,并且360度环绕中心轴线60。周向28也可以称为胎面12的纵向28。
胎面12的特征在于五个肋纹部64,所述肋纹部由在周向28上完全围绕轮胎10延伸的四个纵向凹槽分开。五个肋纹部64可以被分类为中央肋纹部、两个中间肋纹部,以及两个胎肩肋纹部。纵向凹槽之一被标记为胎肩胎面凹槽36,并且纵向凹槽将胎面12的胎肩肋纹部16与中间肋纹部34分开。虽然示出了五个肋纹部64,但是,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存在任何数目的肋纹部64。肋纹部64可以各自由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大小以及构型的一定数量的胎面块构成。加入这些架构性特征使胎面12在使用中具有不同的性能特性。胎面12可以包括可以减少异常磨损的某些结构性特征。一种这样的结构性特征可以是在宽度方向24上延伸穿过肋纹部64的胎面块的槽纹66。胎面12在宽度方向24上具有第一胎面边缘和相对设置的第二胎面边缘。胎面12的滚动胎面宽度从一个边缘延伸到另一边缘,并且胎面12的这部分被设计成当轮胎10是新轮胎时在任何胎面12已经发生磨损之前与地面接合。轮胎10可以是全新的轮胎,外胎58和胎面12同时形成,两者都是全新的。或者,胎面12可以作为新形成的翻新轮胎带提供,然后随后通过翻新工艺附接到现有的使用过的外胎58。应当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轮胎10不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牺牲肋纹部20或去耦空隙槽纹32。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合有去耦空隙槽纹32的轮胎10的横截面图。胎面12具有包括单个中央肋纹部、一对中间肋纹部以及两个胎肩肋纹部16的肋纹部64。还存在一对牺牲肋纹部20,它们在宽度方向24上与两个胎肩肋纹部16相邻并且位于胎面12的相对端上。提供牺牲肋纹部20是为了在轮胎10的使用期间保护胎肩肋纹部16,并且通常将首先磨损,使得胎肩肋纹部16在使用期间不会经受不规则磨损。胎肩肋纹部16在厚度方向26上的高度大于牺牲肋纹部20在厚度方向26上的高度。牺牲肋纹部20与胎肩肋纹部16通过可以被制成具有多种形状的去耦空隙30分开。图2实施例示出去耦空隙30具有更大的宽度,更深地进入由牺牲肋纹部20的翻转部分形成的胎面12。牺牲肋纹部20可以是胎面12的一部分,并且可以与其余的肋纹部64一起形成并且附接到外胎58的顶部。
图2的轮胎10的胎面12的一部分在图3和图4中示出。多个去耦空隙槽纹32位于胎肩肋纹部16中,并且在纵向28上彼此间隔开。胎肩肋纹部16具有与路面接合的上表面18,并且去耦空隙槽纹32在此上表面18处开口。去耦空隙槽纹32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宽度较小的主要部分68,以及在主要部分68的端部的泪珠部(teardrop)62,泪珠部62呈圆形,与主要部分68相比,宽度较大。主要部分68和泪珠部62两者都在上表面18处开口。去耦空隙槽纹32通向去耦空隙30,并且主要部分68是去耦空隙槽纹32通向此特征的那部分。去耦空隙槽纹32在厚度方向26上比去耦空隙30延伸到胎面12中的深度更大。去耦空隙槽纹32具有小于2毫米的宽度。此宽度可以在主要部分68处测得,使得主要部分68的宽度小于2毫米,并且泪珠部62可以小于2毫米,或者泪珠部62的宽度可以为2毫米或更大。在一些实施例中,去耦空隙槽纹32的任何部分都不具有2毫米或更大的宽度。
关于图2,胎面12具有与外胎58接合的底面14。去耦空隙槽纹32延伸到比去耦空隙30更靠近底面14的点。距离78完全在厚度方向26上延伸,并且是去耦空隙槽纹32到底面14的最近距离。底面14可以是挤出胎面胶(extruded tread compound)的底部边界,此胎面胶通常涂在也称为外胎58的一部分的带束包(belt package)的顶部。距离76完全在厚度方向26上延伸,并且是去耦空隙30到底面14的最近距离。距离78小于距离76,这表明去耦空隙槽纹32更靠近底面14并且去耦空隙30比去耦空隙槽纹32更远离底面14。
去耦空隙槽纹32在宽度方向24上向外延伸至最远外侧范围38,最远外侧范围38是去耦空隙槽纹32在宽度方向24上最靠近胎面12的外边缘的部分。最远外侧范围38可以位于宽度方向24上,此位置没有像去耦空隙30一样在外侧那么远,没有比去耦空隙30更外侧,或者在宽度方向24上在与去耦空隙30相同的外侧范围。在此特定实施例中,最远外侧范围38与去耦空隙30在宽度方向24上的最远外侧范围相同。牺牲肋纹部20具有位于胎面12的外表面上的上表面22。在此实施例中,去耦空隙槽纹32未延伸到上表面22,并且不在牺牲肋纹部20中。现在参考图3,可以看出,去耦空隙槽纹32完全定向在宽度方向24上。在这点上,去耦空隙槽纹32的宽度角40为0度。此宽度角40可以通过穿过去耦空隙槽纹32的中心画一条线并比较这条线相对于在宽度方向24上完全延伸的线的角度而测得。泪珠部62存在于去耦空隙槽纹32的最远内侧和外侧部分,并且存在于去耦空隙槽纹32在厚度方向26上的最深部分。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泪珠部62不必存在。去耦空隙槽纹32在厚度方向26上完全延伸。因此,去耦空隙槽纹32被布置成在去耦空隙30下方延伸并且延伸跨越去耦空隙30的整个宽度。如果去耦空隙槽纹32具有难以确定宽度角40的几何形状,则可以从去耦空隙槽纹32和去耦空隙30的交点到去耦空隙槽纹32在宽度方向24上的最内侧范围的点画一条直线。然后,可以相对于完全在宽度方向24上绘制的线测量在这两个点之间绘制的直线,以确定宽度角40。
参考图5和图6示出了胎面12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胎面12的相关部分被示出。除了去耦空隙槽纹32的宽度角40不为0度之外,去耦空隙槽纹32的布置方式与先前所讨论的布置方式相同。宽度角40为25度。宽度角40在整个去耦空隙槽纹32上是恒定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宽度角40可以是5度、10度、15度、20度或大于0度至25度。胎面12可以是定向的,因为提供胎面特征是为了使得胎面12被设计成主要在一个方向上滚动。设计成用于向前滚动的方向被称为滚动方向80,并且在图5和图6中注明。宽度角40被布置成使得去耦空隙槽纹32与去耦空隙30的接合相对于去耦空隙槽纹32在宽度方向24上最内侧进入胎肩肋纹部16的端部的滚动方向80是向前的。
图7示出了从去耦空隙30内部截取的胎面12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其中限定去耦空隙30的一部分的胎肩肋纹部16的侧壁是可见的。可以看到去耦空隙槽纹32通过胎肩肋纹部16的侧壁开口并进入去耦空隙30。去耦空隙槽纹32还在厚度方向26上在去耦空隙30的底部下方延伸,从而比去耦空隙30的底部更靠近底面14。距离78比距离76短,并且这两个距离76、78代表去耦空隙30和去耦空隙槽纹32最接近底面14的程度。去耦空隙槽纹32相对于宽度方向24成角度,使得宽度角40再次不为0度,并且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为25度。此外,去耦空隙槽纹32相对于厚度方向26成角度定向,使得它不完全在厚度方向26上延伸。去耦空隙槽纹32相对于厚度方向26的定向可以通过厚度角42而测得。厚度角42从去耦空隙槽纹32与上表面18接合的点开始测量。一条完全沿厚度方向26绘制的线延伸通过这个点,并且在此垂直线和去耦空隙槽纹32之间测得厚度角42。可能有这种情况,即去耦空隙槽纹32具有使得其相对于厚度方向26的定向难以被测量的形状,例如,去耦空隙槽纹32可以呈起伏形状并且是线性的。在这些情况下,一个点可以位于去耦空隙槽纹32在上表面18处的开口处,并且第二个点可以位于去耦空隙槽纹32在厚度方向26上进入胎面12的最深位置处,并且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厚度角42是在这条直线和完全在厚度方向26上延伸穿过去耦空隙槽纹32和上表面18的交点的直线之间测得的。
在图7中,厚度角42为8.5度。厚度角42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同,并且可以是大于0度至15度、5度、15度、25度、大于0度至25度、12度、10度至15度、15度至20度、20度至25度、大于0度至5度,或在其他实施例中为5度至10度。去耦空隙槽纹32的整个高度可以相对于厚度方向26具有相同的厚度角42定向。注明了滚动方向80,并且去耦空隙槽纹32被定向为使得在从上表面18延伸到胎面12中时,去耦空隙槽纹32在周向28上与滚动方向80相反地延伸。然而,其他实施例也是可能的,其中厚度角42导致去耦空隙槽纹32从上表面18延伸,使得去耦空隙槽纹32的底部在滚动方向80上从去耦空隙槽纹32在上表面18处的点向前定位。此外,胎面12可以不是定向胎面12,因此它不具有滚动方向80,并且在这些情况下厚度角42可以是正的或负的。图8示出了胎面12的一部分,这部分包括去耦空隙槽纹32,定向成使得它们具有非0度的宽度角40和厚度角42。在此特定实施例中,宽度角40为25度,且厚度角42为8.5度。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厚度角42可以大于0度,而宽度角40是0度。去耦空隙槽纹32可以被布置成延伸到牺牲肋纹部20中但保持隐藏在牺牲肋纹部20中。
图9至图11示出了胎面12的另一实施例。去耦空隙30在其底端具有泪珠部,并且具有呈线性形状的主要部分。去耦空隙30可以在纵向28上完全延伸,或者在其在纵向28上延伸时可以是波浪形或成角度的。去耦空隙槽纹32再次从上表面18延伸到胎面12中,使得距离78小于距离76。然而,去耦空隙槽纹32在宽度方向24上向外侧延伸超过去耦空隙30,使得最远外侧范围38在宽度方向24上位于整个去耦空隙30的外侧。去耦空隙槽纹32延伸到上表面22,并且在上表面22处开口。泪珠部62位于去耦空隙槽纹32在宽度方向24上最远的外侧和内侧范围处,并且在厚度方向26上位于去耦空隙槽纹32最深入胎面12并且最靠近底面14的位置处。去耦空隙槽纹32的剩余边缘是主要部分68并且没有泪珠部62,并且这些部分与上表面18、22和去耦空隙30接合。在所示实施例中,宽度角40和厚度角42两者都为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去耦空隙30具有可以是两毫米或更大的宽度56。在这些情况下,去耦空隙30可以被称为去耦凹槽,因为凹槽是具有2毫米或更大宽度的空隙。在去耦空隙30具有小于2毫米的宽度56的情况下,去耦空隙30可以被称为去耦槽纹。宽度56可以被测量为去耦空隙30的最大宽度,其可以是去耦空隙30的泪珠部在宽度方向24上的宽度56,或者可以被测量为去耦空隙30的大部分的宽度,在本例中,与在厚度方向26上泪珠部上方的去耦空隙30的部分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去耦空隙槽纹32延伸到牺牲肋纹部20中并且未隐藏在牺牲肋纹部20中,因为它在上表面22处开口。
胎肩胎面凹槽36将胎肩肋纹部16与中间肋纹部34分开。胎肩胎面凹槽36的底部在厚度方向26上距底面14的距离大于距离78。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厚度方向26上,从底面14到胎肩胎面凹槽36的底部的距离与距离78相同。去耦空隙槽纹32位于胎肩肋纹部16中,并且未延伸到胎肩胎面凹槽36,因此未通向胎肩胎面凹槽36。
胎面12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2的俯视图中示出,其示出了设计的相关部分。去耦空隙槽纹32同样在上表面18处开口。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去耦空隙槽纹32不需要在上表面18和/或上表面22处开口。去耦空隙槽纹32以大于0度的宽度角40定向,且在此实施例中为25度。去耦空隙槽纹32在宽度方向24上位于去耦空隙30内侧的部分相对于宽度方向24的定向不同于去耦空隙槽纹32在宽度方向24上位于去耦空隙30外侧的部分。在宽度方向24上位于去耦空隙30外侧的去耦空隙槽纹32的部分的宽度角40同样为25度。去耦空隙30两侧的两个部分在周向28上从去耦空隙30以相同量值的宽度角40相对于滚动方向80向后延伸。去耦空隙槽纹32相对于去耦空隙30是对称的,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必相对于去耦空隙30对称。去耦空隙槽纹32还具有不为0度的厚度角42,在此实施例中为8.5度,并且相对于滚动方向80向后延伸,使得去耦空隙槽纹32的底部在周向28上位于上表面18、22处的开口的后方。
图13和图14示出了胎面12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示出了去耦空隙30、去耦空隙槽纹32以及胎肩肋纹部16和牺牲肋纹部20的定向。去耦空隙槽纹32在宽度方向24和厚度方向26上都定向,使得它们在这些方向上的角度不为0。此外,去耦空隙槽纹32的宽度和厚度定向沿着它们的整个长度是不相同的,是变化的。去耦空隙槽纹32具有始于上表面18的第一部分44,并且此第一部分44与宽度方向24以第一宽度角46定向。第一部分44还相对于厚度方向26以第一厚度角52定向。宽度角46和厚度角52的测量方式可以与前面讨论的关于角度40、42的测量方式相同,并且可以具有前面讨论的量值。去耦空隙槽纹32的底部“扭曲”以使其具有不同的宽度角。第一部分44在去耦空隙30的泪珠部顶部的位置处过渡到第二部分48,并且在去耦空隙槽纹32的其余部分中保持此第二部分48,去耦空隙槽纹32从第一部分44开始,终止于去耦空隙30的相对侧。第二部分48在上表面22下方终止,并且未在上表面22处开口。第二部分48包括去耦空隙槽纹32在去耦空隙30下方并且比去耦空隙30更靠近底面14的部分。第二部分48具有不为0度的第二宽度角50,并且在量值上不同于第一宽度角46。此外,第二部分48具有第二厚度角54,此第二厚度角54不是0度,并且其量值不同于第一厚度角52。除了具有不同的宽度角和厚度角之外,部分44、48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宽度,使得第二部分48比第一部分44的宽度更宽。因此,去耦空隙槽纹32的宽度角46和50在整个去耦空隙槽纹32上不必相同,而是在去耦空隙槽纹32的不同位置处可以不同。去耦空隙槽纹32的宽度角46、50的变化将影响去耦空隙30的功能和对侵损的耐受性。宽度角的量值越小,去耦空隙槽纹32将越横向定向并且胎肩肋纹部16和牺牲肋纹部16、20将变得越耦合。增加宽度角的量值将促使胎肩肋纹部16和牺牲肋纹部20彼此耦合减少。
胎面12的另一实施例参考图15至图19示出,其中仅示出了包括去耦空隙槽纹32的胎面12的相关部分。去耦空隙槽纹32在横向方向24上向外侧延伸,使得最远外侧范围38在宽度方向24上位于整个去耦空隙30的外侧,但是去耦空隙槽纹32未延伸到上表面22并且未在上表面22处开口。去耦空隙槽纹32由三个部分44、48、70组成,这三个部分相对于宽度方向24和厚度方向26具有不同的定向。尽管在此实施例中示出了三个部分,但是去耦空隙槽纹32的任意数量的部分可以存在于其他形式的胎面12中。图16是胎面12的俯视图,其中胎面12处于未磨损状态。去耦空隙槽纹32具有相对于宽度方向24处于第一宽度角46的第一部分44。第一宽度角46是20度,并且可以以如前所述的方式测得。第一部分44在厚度方向26上延伸进入胎面12一段距离,直到过渡到去耦空隙槽纹32的第二部分48为止。第一部分44在厚度方向26上延伸的长度比第二部分48在厚度方向26上的延伸量长。第二部分48可以在图17中看到,图17是沿图15的线17-17截取的横截面图。第二部分48与宽度方向24以第二宽度角50定向。第二宽度角50小于第一宽度角46,并且在此实施例中为10度。第二部分48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部分44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第二部分48在厚度方向26上延伸到与去耦空隙30的底部相同的高度,使得去耦空隙30的最底部和第二部分48的最底部在厚度方向26上距底面14的距离相同。
去耦空隙槽纹32的剩余部分由第三部分70组成,并且此部分包括去耦空隙槽纹32最靠近底面14的底部,以及去耦空隙槽纹32在宽度方向24上位于去耦空隙30外侧的部分。第三部分70可以在图18的横截面图中看到,并且同样相对于宽度方向24以非零角度定向。第三部分以第三宽度角72定向,第三宽度角72可以以如前所述方式算出并且具有小于第一宽度角46的量值并且小于第二宽度角50的量值的量值。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宽度角72可以是5度。第三宽度角72是通过比较在宽度方向24上从第三部分70的最外侧部分穿过第三部分70绘制的线与完全在宽度方向24上延伸的线而测得的。由于不存在穿过第三部分70的部分的去耦空隙30,因此,第三部分70的横截面形状不同于第一部分44和第二部分48的横截面形状。当胎面12磨损时,可以在道路上呈现出不同部分44、48、70及其所形成的不同定向和形状,使得胎面12在其磨损寿命的不同点处表现出不同的胎面特征。
除了具有不同的宽度角46、50、72之外,各个部分44、48、70还具有不同的厚度角52、54、74。图19示出了去耦空隙槽纹32在厚度方向26上的延伸部。第一部分44以第一厚度角52定向,而第二部分48以第二厚度角54定向。第一厚度角52的量值大于第二厚度角54的量值。第三部分70与厚度方向26以第三厚度角74定向,第三厚度角74的量值小于第一厚度角52和第二厚度角54的量值。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厚度角52为25度,第二厚度角54为15度,且第三厚度角74为5度。
尽管已经关于具体实施例及其方法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主题,但是应了解的是,在理解前述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设想此类实施例的修改、变型以及等效内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示例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限制的方式,并且本发明不排除包括对本主题的显而易见的此类修改,变化和/或添加。
Claims (15)
1.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轮胎的胎面,包括:
底面;
胎肩肋纹部,具有胎肩肋纹部上表面;
牺牲肋纹部,具有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其中所述牺牲肋纹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的外侧;
去耦空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与所述牺牲肋纹部之间,其中所述去耦空隙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及
去耦空隙槽纹,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中并且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上表面开口并且在所述去耦空隙处开口,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更靠近所述底面;
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到去耦空隙槽纹的最外侧范围,其中所述去耦空隙的任何部分都没有在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槽纹的最远外侧范围在更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使得整个去耦空隙槽纹相对于宽度方向以0度的宽度角定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使得整个去耦空隙槽纹相对于宽度方向以非0度的宽度角定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胎面,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使得整个去耦空隙槽纹相对于厚度方向以非0度的厚度角定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胎面,其中,所述宽度角具有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25度的量值,其中所述厚度角具有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的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是宽度大于2毫米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其中,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胎肩肋纹部上表面到所述底面的距离大于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到所述底面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其中,所述胎面是翻新轮胎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其中,所述底面附接到外胎,使得所述胎面是轮胎的组成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还包括:
中间肋纹部,其中所述胎肩肋纹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肋纹部的外侧;和
胎肩胎面凹槽,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肋纹部与所述胎肩肋纹部之间,其中所述胎肩胎面凹槽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胎肩胎面凹槽和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距所述底面的距离相同。
11.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轮胎的胎面,包括:
底面;
胎肩肋纹部,具有胎肩肋纹部上表面;
牺牲肋纹部,具有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其中所述牺牲肋纹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的外侧;
去耦空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与所述牺牲肋纹部之间,其中所述去耦空隙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及
去耦空隙槽纹,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中并且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上表面开口并且在所述去耦空隙处开口,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更靠近所述底面;
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位于所述牺牲肋纹部中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离所述去耦空隙外侧的最远外侧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胎面,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所述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处开口。
13.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轮胎的胎面,包括:
底面;
胎肩肋纹部,具有胎肩肋纹部上表面;
牺牲肋纹部,具有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其中所述牺牲肋纹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的外侧;
去耦空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与所述牺牲肋纹部之间,其中所述去耦空隙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及
去耦空隙槽纹,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中并且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上表面开口并且在所述去耦空隙处开口,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更靠近所述底面;
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去耦空隙槽纹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宽度方向以非0度的第一宽度角定向,并且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的第二部分相对于宽度方向以非0度的第二宽度角定向,其中所述第一宽度角不同于所述第二宽度角;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在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更靠近所述底面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胎面,其中,所述第一宽度角的量值与所述第二宽度角的量值相同。
15.一种用于重型卡车轮胎的胎面,包括:
底面;
胎肩肋纹部,具有胎肩肋纹部上表面;
牺牲肋纹部,具有牺牲肋纹部上表面,其中所述牺牲肋纹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的外侧;
去耦空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胎肩肋纹部与所述牺牲肋纹部之间,其中所述去耦空隙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及
去耦空隙槽纹,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中并且在所述胎肩肋纹部上表面开口并且在所述去耦空隙处开口,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比所述去耦空隙更靠近所述底面;
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去耦空隙槽纹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厚度方向以非0度的第一厚度角定向,并且其中所述去耦空隙槽纹的第二部分相对于厚度方向以非0度的第二厚度角定向,其中所述第一厚度角不同于所述第二厚度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US2019/066770 WO2021126164A1 (en) | 2019-12-17 | 2019-12-17 | Truck tire tread with decoupling void and associated decoupling void sip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16105A CN114616105A (zh) | 2022-06-10 |
CN114616105B true CN114616105B (zh) | 2023-08-25 |
Family
ID=691679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101801.8A Active CN114616105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具有去耦空隙和相关联的去耦空隙槽纹的卡车轮胎胎面 |
CN202080086989.6A Active CN114829161B (zh) | 2019-12-17 | 2020-12-16 | 具有去耦空隙和相关联的去耦空隙槽纹的卡车轮胎胎面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86989.6A Active CN114829161B (zh) | 2019-12-17 | 2020-12-16 | 具有去耦空隙和相关联的去耦空隙槽纹的卡车轮胎胎面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2017483B2 (zh) |
EP (2) | EP4076991B1 (zh) |
CN (2) | CN114616105B (zh) |
WO (2) | WO202112616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457109A1 (en) * | 2021-12-30 | 2024-11-06 |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Heavy truck tire tread with decoupling sipes in the shoulder and sacrificial rib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84206A1 (en) * | 2000-08-31 | 2002-03-06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Truck tire |
CN1891499A (zh) * | 2005-07-05 | 2007-01-10 |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 载重用充气轮胎 |
KR100827177B1 (ko) * | 2007-05-07 | 2008-05-02 |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 중하중용 공기입 타이어 |
CN101734111A (zh) * | 2008-11-20 | 2010-06-16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重型充气轮胎 |
CN102256807A (zh) * | 2008-12-22 | 2011-11-23 | 米其林技术公司 | 侧壁剪切去耦层 |
CN109808424A (zh) * | 2017-11-22 | 2019-05-28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80671A (en) * | 1982-04-26 | 1984-11-06 |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 Tread and heavy duty tire |
JPS60240507A (ja) * | 1984-05-15 | 1985-11-29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低騒音マルチサイピングタイヤ |
JPS61196806A (ja) * | 1985-02-26 | 1986-09-01 | Bridgestone Corp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S61146606A (ja) | 1984-12-19 | 1986-07-04 | Bridgestone Corp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GB2190048B (en) * | 1986-05-08 | 1990-05-02 | Bridgestone Corp | Pneumatic radial tire |
DE3872001T2 (de) * | 1987-03-10 | 1992-12-03 | Sumitomo Rubber Ind | Radialer luftreifen. |
JP2738549B2 (ja) * | 1988-11-15 | 1998-04-08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H04310406A (ja) * | 1991-04-08 | 1992-11-02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DE4447417A1 (de) * | 1994-12-30 | 1996-07-04 | Galke Roggisch Kristina | Fahrzeugluftreifen |
EP0810104A1 (en) * | 1996-05-28 | 1997-12-03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Treads for tires with siped elastomeric blocks |
JP3902240B2 (ja) * | 1996-12-19 | 2007-04-04 | ミシュラン ルシェルシュ エ テクニク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 タイヤ磨耗を改良するための犠牲リブ |
US6196288B1 (en) * | 1997-12-15 | 2001-03-06 |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 Siping geometry to delay the onset of rib edge wear in truck tires |
EP1035979A1 (en) * | 1998-01-26 | 2000-09-20 |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 Tire having a groove wall lining for reducing formation of anomalies causing subjective user dissatisfaction |
ATE320927T1 (de) * | 2001-05-14 | 2006-04-15 | Michelin Soc Tech | Lauffläche mit neigungsvariablen feineinschnitten enthaltenden rippen |
JP4191512B2 (ja) * | 2003-03-10 | 2008-12-03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US20070267115A1 (en) * | 2006-05-18 | 2007-11-22 | Continental Tire North America, Inc. | Pneumatic tire with decoupling groove |
US20080142135A1 (en) * | 2006-12-15 | 2008-06-19 | Continental Tire North America, Inc. | Pneumatic tire with decoupling groove |
US20090065115A1 (en) * | 2007-09-11 | 2009-03-12 | Continental Tire North America, Inc. | Pneumatic tire with decoupling groove |
JP4217267B1 (ja) * | 2007-09-13 | 2009-01-2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KR100928550B1 (ko) * | 2007-11-22 | 2009-11-24 |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 트럭/버스용 타이어의 디커플링 홈 구조 |
EP2432652B1 (en) * | 2009-05-19 | 2018-04-04 | Pirelli Tyre S.p.A. | Tyre for a motor vehicle |
WO2017039679A1 (en) | 2015-09-04 | 2017-03-09 |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Truck tire tread and truck tire |
US20180281530A1 (en) * | 2015-09-30 | 2018-10-04 |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Teardrop sipe profile for tire |
WO2018044292A1 (en) * | 2016-08-31 | 2018-03-08 |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stablissements Michelin | Heavy truck tire tread and heavy truck tire |
WO2019027423A1 (en) * | 2017-07-31 | 2019-02-07 |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TIRE TREAD BAND HAVING BEARING BAND BLOCKS WITH INCLINED REAR SIDE AND LADDER |
-
2019
- 2019-12-17 US US17/775,947 patent/US1201748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2-17 WO PCT/US2019/066770 patent/WO2021126164A1/en unknown
- 2019-12-17 EP EP19836900.1A patent/EP4076991B1/en active Active
- 2019-12-17 CN CN201980101801.8A patent/CN114616105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2-16 EP EP20838850.4A patent/EP4076992B1/en active Active
- 2020-12-16 CN CN202080086989.6A patent/CN114829161B/zh active Active
- 2020-12-16 WO PCT/US2020/065310 patent/WO2021126976A1/en unknown
- 2020-12-16 US US17/780,595 patent/US1203682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84206A1 (en) * | 2000-08-31 | 2002-03-06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Truck tire |
CN1891499A (zh) * | 2005-07-05 | 2007-01-10 |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 载重用充气轮胎 |
KR100827177B1 (ko) * | 2007-05-07 | 2008-05-02 |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 중하중용 공기입 타이어 |
CN101734111A (zh) * | 2008-11-20 | 2010-06-16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重型充气轮胎 |
CN102256807A (zh) * | 2008-12-22 | 2011-11-23 | 米其林技术公司 | 侧壁剪切去耦层 |
CN109808424A (zh) * | 2017-11-22 | 2019-05-28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036821B2 (en) | 2024-07-16 |
EP4076991B1 (en) | 2025-04-02 |
EP4076991A1 (en) | 2022-10-26 |
EP4076992B1 (en) | 2024-03-27 |
US20230001744A1 (en) | 2023-01-05 |
WO2021126164A1 (en) | 2021-06-24 |
CN114829161A (zh) | 2022-07-29 |
BR112022007544A2 (pt) | 2022-07-12 |
US20220402309A1 (en) | 2022-12-22 |
CN114616105A (zh) | 2022-06-10 |
CN114829161B (zh) | 2023-06-20 |
EP4076992A1 (en) | 2022-10-26 |
WO2021126976A1 (en) | 2021-06-24 |
US12017483B2 (en) | 2024-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99835B (zh) | 充气轮胎 | |
EP2818333B1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2729736B (zh) | 充气轮胎 | |
EP2927024B1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2649390A (zh) | 充气轮胎 | |
JP7119632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7119634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946641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10882363B2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12124008B (zh) | 充气轮胎 | |
CN114616105B (zh) | 具有去耦空隙和相关联的去耦空隙槽纹的卡车轮胎胎面 | |
JP6431435B2 (ja)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
US20250058590A1 (en) | Heavy truck tire tread with decoupling sipes in the shoulder and sacrificial rib | |
JP7298334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14761257B (zh) | 具有j形刀槽花纹的卡车轮胎胎面 | |
JP2002002222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WO2024107546A1 (en) | Tire tread with groove having a groove projection with bumper | |
JP2010089684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5145270A (ja)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