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569300A - 覆膜支架 - Google Patents

覆膜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9300A
CN114569300A CN202011391334.8A CN202011391334A CN114569300A CN 114569300 A CN114569300 A CN 114569300A CN 202011391334 A CN202011391334 A CN 202011391334A CN 114569300 A CN114569300 A CN 114569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window
support
stent graf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13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畅
肖本好
明廷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13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9300A/zh
Priority to EP21899628.8A priority patent/EP425709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2548 priority patent/WO2022116592A1/zh
Priority to US18/039,14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0058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569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93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56Single tubular stent with a side portal pas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02/821Ostial st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02/823Stents, different from stent-grafts, adapted to cover an aneurys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膜支架,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的表面形成窗口,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内接覆膜,所述内接覆膜的边缘与所述主体支架相连,所述内接覆膜上还形成有与所述覆膜支架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窗口支撑件,所述窗口支撑件设于所述内接覆膜外且朝外凸出于所述内接覆膜的表面,所述窗口支撑件包括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网孔的尺寸可受外力发生变化。本发明提供的覆膜支架能适应不同尺寸的桥接支架的植入,且编织丝也不会挤压桥接支架,一定程度上还能固定桥接支架的位置,增强桥接支架植入后抗血流冲击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覆膜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若不积极治疗,主动脉瘤体和夹层会不断扩大,最后破裂,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随着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的不断增加,目前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也在显著增高。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创伤大、死亡率高、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和手术难度高,而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和手术难度低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当前治疗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式。通过在主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将血管病变隔绝在覆膜支架外,约束血流从覆膜支架内部流过,从而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由于要保证覆膜支架植入的固定和预防血流通过支架近远端流入血管,覆膜支架都需要有一定的长度的锚定区,所以对于主动脉瘤或夹层累及到分支动脉血管时,植入覆膜支架进行治疗时会不同程度封堵分支动脉,甚至无法通过腔内技术治疗。
对于主动脉瘤或夹层累及到分支动脉的腔内治疗,为了实现分支动脉的血运,多采用开窗支架技术和烟囱支架技术。开窗支架技术即通过对覆膜支架进行体外或原位开窗的方式,在支架上制作侧孔,侧孔位置与分支动脉开口位置对应,术中将支架植入,开孔位置对准分支动脉,再通过分支动脉植入桥接支架与覆膜支架配合;烟囱支架技术即植入覆膜支架后,通过分支动脉植入桥接支架与覆膜支架配合。通常,开窗支架技术定位难度高,需要定制,用时长,不能用于急诊;烟囱支架技术容易内漏,且受限于血管解剖形态,重建多分支动脉的难度高。同时,不论是采用开窗支架还是烟囱支架技术,在分支动脉未重建之前,分支动脉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膜支架,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的表面形成窗口,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内接覆膜,所述内接覆膜的边缘与所述主体支架相连,所述内接覆膜上还形成有与所述覆膜支架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窗口支撑件,所述窗口支撑件设于所述内接覆膜外且朝外凸出于所述内接覆膜的表面,所述窗口支撑件包括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网孔的尺寸可受外力发生变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口支撑件包括通过编织丝交叉编织形成的部分,且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可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口支撑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段,所述支撑段通过编织丝交叉编织形成,且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段通过互相钩挂的方式活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段中通过编织丝交叉编织的部分位于所述窗口支撑件的近端部和/或远端部。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网状结构中,靠近所述窗口近端部和/或远端部的网孔孔径较其它部分的网孔孔径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支架包括主体支撑件,部分所述主体支撑件位于与所述窗口支撑件相对的所述内接覆膜的另一侧,所述窗口支撑件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主体支撑件中与所述窗口支撑件相对的主体支撑件的编织密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接覆膜包括底部、近端翻折部和远端翻折部,所述近端翻折部和远端翻折部分别设于所述底部两端,所述近端翻折部和远端翻折部中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的内表面,且朝向所述主体支架的内腔凹陷并形成收容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口支撑件的近端和/或远端在所述覆膜支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超过所述窗口的边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口支撑件的表面形成有下沉段,所述下沉段所在的覆膜支架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下沉段的覆膜支架的其它部分横截面的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支架包括主体覆膜,所述主体覆膜的表面形成窗口,所述内接覆膜与所述主体覆膜单独成型后再拼接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覆膜支架能有效地隔绝累及到主动脉分支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有效的重建分支动脉血运,避免分支动脉长时间缺血,手术难度小,无需定制,可用于急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主体支架、分支支架和内接覆膜;
图2为图1示出的覆膜支架中的主体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覆膜支架中的内接覆膜和分支支架的相连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示出的覆膜支架中的内接覆膜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示出的内接覆膜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图1示出的覆膜支架的俯视图,图中省略了部分结构;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覆膜支架植入至动脉瘤血管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窗口支撑件;
图11为图10所示的窗口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窗口支撑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窗口支撑件的轮廓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覆膜支架的截面轮廓简示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窗口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窗口支撑件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窗口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分支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包含图18所示的分支支架的覆膜支架的侧视图;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分支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包含图20所示的分支支架的覆膜支架的侧视图;
图2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分支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包含图22所示的分支支架的覆膜支架的侧视图;
图2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所示的覆膜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内接覆膜发生发生拉伸前后状态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部分结构示意图,包括加强件;
图28为图27所示的加强件的几种变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构思,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以下具体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对于本发明的覆膜支架,定义血液流入的一端为“近端”,血液流出的一端为“远端”,即在使用时,血液从覆膜支架的近端流至远端。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10整体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包括主体支架11、分支支架12、内接覆膜14和窗口支撑件15。其中,主体支架11的表面设有窗口13,内接覆膜14的边缘与主体支架1相连;窗口支撑件15设于在内接覆膜14外且朝外凸出于内接覆膜14的表面。内接覆膜14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覆膜支架10的内腔连通;如图3所示,分支支架12呈中空圆柱形结构,设置在覆膜支架10的内部且与内接覆膜14上的通孔连通,从而使得血液可以经分支支架12后流入分支血管内。本实施例中,覆膜支架10 包括3个分支支架12,其中,两个分支支架12靠近窗口13的近端设置,一个分支支架12靠近窗口13的远端设置。
如图2所示,主体支架11包括主体支撑件111和主体覆膜112,主体支撑件111设置在主体覆膜112的表面。应当理解,主体支撑件 111可以设置在主体覆膜112的内表面,也可以设置在主体覆膜的外表面,或者一部分主体支撑件设置在主体覆膜的外表面,另一部分主体支撑件设置在主体覆膜的内表面。
窗口13开设在主体覆膜112上,且开设在主体覆膜112的中部,也就是说,在窗口13的端部与主体支架11的端部之间还有主体支撑件111和主体覆膜112。在本实施例中,窗口13在主体覆膜112上形成的边缘呈矩形,即当主体覆膜112沿不经过窗口的母线展开时,窗口13为矩形;窗口13具有第一边缘131、第二边缘132、第三边缘 133和第四边缘134,四条边缘围合成窗口13。其中,第一边缘131 和第二边缘132相对且与覆膜支架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第三边缘133和第四边缘134相对且相对于第一边缘131和第二边缘132更靠近覆膜支架10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窗口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只要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沿着覆膜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例如可以与覆膜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呈一定角度(如窗口为梯形),或者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是弧形(入窗口类似为椭圆形),本发明不对窗口的具体形状做限制。还可以理解的是,窗口可以靠近覆膜支架的近端,也可以靠近覆膜支架的远端。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10包括内接覆膜14,内接覆膜14的边缘与窗口的边缘相连。具体地,内接覆膜14包括底部 141和翻折部142,翻折部142设于底部141的端部。其中,翻折部 142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内表面,且翻折部142朝向主体支架11的内腔凹陷形成收容腔144。收容腔144具有一上边缘143,该上边缘143 与窗口13的第三边缘133相连。具体地,翻折部142包括上翻折单元1421和与底部141相连的下底部单元1422,上翻折单元1421和下底部单元1422的侧边相连并共同围合形成收容腔144。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内接覆膜的边缘也可以与主体覆膜的内表面相连。
如图5所示,内接覆膜14上还设有与主体支架内腔连通的通孔147,其中通孔147与覆膜支架10的开口相对,也与收容腔144的开口相对。由于翻折部设有收容腔,建立桥接支架的植入路径时,导丝或导管可以顺着收容腔伸入到分支支架内,从而能快速建立桥接支架的植入路径,缩短手术时间。
再次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内接覆膜14设有两个翻折部142(包括分别设置在内接覆膜近端和远端的近端翻折部和远端翻折部),且两个翻折部142上均设有通孔147,其中,近端翻折部142上设有两个通孔,远端翻折部142上设有一个通孔。在本实施例中,翻折部由内接覆膜14的端部往回对折后形成,具体由内接覆膜14的端部远离底部141并朝向主体支架11内表面翻折形成。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两个翻折部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有略微差异。
当本发明的覆膜支架用于弯曲血管时,为减小内接覆膜因适应血管弯曲受到的张力,可以设置内接覆膜的编织线延伸方向与覆膜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内接覆膜可以只在近端设置翻折部,且通孔的数量可以是1~3个。在本发明中,分支支架12的位置和数量与通孔的位置及数量相对应,也就是说,内接覆膜的其中一端设有多个通孔时,相应地,在内接覆膜的这一端也设有同样数量的分支支架12,且通孔可以错位设置,也可以设置在垂直于覆膜支架中心轴线的同一横截面上。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具有收容腔的翻折部可以单独制作成具有收容腔的兜状结构后再分别与底部和窗口边缘相连。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只有一个翻折部形成收容腔,另一个翻折部仅仅只是由底部至主体支架内表面过渡的斜面,当然,此时仍可在这个斜面上设置通孔。同样可以理解的是,通孔也可以设置在底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内接覆膜14与主体覆膜112单独成型后再通过缝线缝合相连,在其它实施例中,二者也可以通过粘接或其它方式相连。由于内接覆膜上还设有分支支架,内接覆膜与主体覆膜单独成型后再拼接,可以大大降低制作难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当内接覆膜上不设置翻折部和分支支架时,内接覆膜也可以与主体覆膜一体成型。
再次回到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翻折部142的内腔(即收容腔的尺寸)自开口位置朝向通孔147逐渐减小(也即朝向覆膜支架端部开口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可以在植入桥接支架时导丝能更快速地沿着3的收容腔选入分支支架内。
再次回到图1和图2,覆膜支架10的窗口13上还设有窗口支撑件15,窗口支撑件15的横截面呈拱形结构,且设于内接覆膜14的上方,朝外凸出于内接覆膜14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窗口支撑件15与部分主体支撑件111一体成型,也就是说,窗口支撑件15是主体支撑件111的一部分,制备时,先在主体覆膜上开设窗口,然后再将主体支撑件111与主体覆膜相连,其中,窗口部分裸露的主体支撑件即构成窗口支撑件。且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窗口支撑件的周向占比小于主体支撑件,也就是说,在同一横截面上,窗口支撑件占横截面的周长的比例小于主体支撑件占该横截面的周长的比例,这样,可以保证在设置有内接覆膜的位置上主体支架的内腔尺寸不至于过小,从而不会影响主动脉内的血液动力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中,窗口支撑件的周向占比也可以等于或大于主体支撑件的周向占比。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窗口支撑件15包括多个支撑段151,多个支撑段151轴向间隔分布,支撑段151在周向上与主体支架11相连(图6只示出了主体支架的部分结构)。本实施例中,支撑段151 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Z形结构,且Z形结构具有波峰和波谷,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轴向距离为Z形结构的波高。为了更好地将桥接支架植入到分支支架内与之配合,尽量减少窗口支撑件对桥接支架的干涉和阻挡,在本实施例的窗口支撑件15中,靠近窗口第三边缘133的支撑段151的波峰与第三边缘133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0~20毫米,这样能够保证植入桥接支架时,不需要特定选在支撑段151的波谷与第三边缘133之间。同理,在靠近窗口第四边缘的支撑段的波谷与第四边缘之间的距离也可选为10~20毫米。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精准选择将桥接支架从支撑段的波谷与第三边缘之间放置时,也可以不限制靠近窗口第三边缘的支撑段的波峰与第三边缘之间的距离,此时,可以优选支撑段的波高为6~12毫米。其中,图6中标号 01示出了部分可选的桥接支架的放置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改变支撑段的波高来优化桥接支架的植入位置,例如可以设置靠近第三边缘和/或第四边缘的支撑段的波高较其它支撑段的波高更高,或者在需要放置桥接支架的位置设置波高更高的支撑段,不限定在靠近第三边缘及第四边缘的支撑段。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靠近内接覆膜的通孔的两个相邻支撑段呈反向结构,也就是说,该相邻两个支撑段中,一个支撑段的波峰和另一个支撑段的波谷相对,这样,在选择桥接支架的植入位置时,可以选择该相对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位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窗口13的第三边缘133位于窗口支撑件15和主体支撑件111之间,且翻折部142的上边缘143与第三边缘133相连,此时,为了使翻折部142保持良好的开口形态,可以在翻折部142的开口上设置加强件,例如,可以在上边缘143上增减缝线以适当降低上边缘143的形变能力。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三边缘与主体支撑件或窗口支撑件部分重合(即支撑段部分覆盖窗口的第三边缘),此时,收容腔的开口边缘(即上边缘)也与主体支撑件或窗口支撑件部分重合,也就是说,在平行于内接覆膜底部的平面上,第三边缘和收容腔的上边缘的投影都与主体支撑件或窗口支撑件重合。此时,主体支撑件或窗口支撑件也能起到支撑翻折部的收容腔的开口的作用,相当于加强件的作用。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设置加强件,后文将详述。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覆膜支架还可以包括连接件252,连接件252设置在窗口23上方,且多个支撑段251通过连接件252 相连。此外,连接件252的近端和/或远端还可延伸至主体支撑件211 上与主体支撑件211相连。连接件252优选与相邻支撑段251的波峰相连。更优选地,当覆膜支架植入至弯曲血管时,连接件正好位于覆膜支架的大弯侧。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51为一根连杆,且连接件251 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覆膜支架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可以仅仅只连接窗口支撑件的支撑段而不延伸至主体支架。连接件的材料可选为医用金属材料,例如超弹性镍钛丝、医用不锈钢丝等。连接件与支撑段之间可以通过压接或焊接等方式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也可以与覆膜支架的长度方向存在一定角度。通过设置连接件,可以减少支撑段之间的相互干涉,同时避免支架短缩,提高窗口支撑件的整体支撑性能,也可以使得当覆膜支架用于弯曲血管内时,由于连接件的限制,支撑段251的波峰不会翘起,可以更好地适应血管的弯曲形态。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件352可以包括多个分段353,相邻两个分段353错位设置,且相邻两个支撑段通过一个分段353相连。此时,分段353可以连接在相邻两个支撑段的任何位置,优选分段353的延伸方向与覆膜支架的延伸方向一致。当然,多个分段也可以不错位设置,即相当于图7所示的连接件包括多个分段。当连接件包括多个错位设置的分段时,桥接支架选入位点更灵活,植入后的桥接支架与分支血管具有更良好的匹配形态。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覆膜支架10可用于主动脉弓部动脉瘤腔内治疗以及胸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由于本发明的覆膜支架10的窗口上设有窗口支撑件,可以提供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尤其是用于治疗夹层动脉瘤时,即便真腔较小,覆膜支架10也能在植入桥接支架100之前,提供良好的径向支撑力,特别是当本发明的覆膜支架10用于弯曲血管时,覆膜支架10适应血管形态弯曲后,由于窗口支撑件的存在,不会使得窗口与血管壁之间的空间受到过度挤压,从而为桥接支架100的植入保留足够的选入空间。此外,也能在桥接支架100植入之前,始终保持着分支血管的血流供应,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概率大大降低,同时为医生提供了充裕的手术时间。
实施例二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40结构与实施例一的覆膜支架1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窗口支撑件45。本实施例的窗口支撑件45单独成型,且与窗口支撑件45相对的主体支撑件411呈开放结构,也就是说,主体支架其它部分的支撑件为封闭的环形结构,而与窗口支撑件45相对的主体支撑件411不是完整的环形。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窗口支撑件45包括多个支撑段 451,多个支撑段451与主体支架窗口43的边缘相连,且多个支撑段 451通过互相钩挂的方式相连,从而形成具有网孔456的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包括通过编织丝编织形成的部分,编织丝的交叉点形成网孔456的顶点。网孔456的顶点由编织丝通过互压或互挂的方式形成,从而,编织丝的交叉点是可活动的。因此,网孔的尺寸可受外力发生变化。例如,当植入桥接支架时,输送器的鞘管外径比网孔大,此时,网孔的尺寸可以在鞘管的挤压下变大,或者当植入的桥接支架的外径大于网孔的尺寸时,编织丝也不会挤压桥接支架,且一定程度上还能固定桥接支架的位置,增加桥接支架植入后抗血流冲击的稳定性,能适应不同尺寸的桥接支架的植入。
如图12所示,相邻的两个支撑段451之间通过互挂的方式相连,也就是说,一个支撑段451的波峰与相邻另一个支撑段451的波谷钩挂相连。单个支撑段451的高度h范围在6~20毫米之间,单个支撑段451的相邻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之间的距离L0在10~25毫米之间,这样可以保证桥接支架植入时空间不至于过小。互相钩挂的两个支撑段451的波峰和波谷之间存在一定距离h0,该距离在0~5毫米之间,这样,可以使得相邻支撑段之间留有一定的拉伸距离,当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植入到弯曲血管时,窗口支撑件朝向大弯侧,从而,多个支撑段451之间还可以有一定拉伸余量,覆膜支架能更好地适应弯曲血管。
优选地,在周向上,同一支撑段451上包括两个交叠设置的支撑环,从而使得网状结构的网孔呈菱形,也一定程度上增强窗口支撑件的贴壁性和支撑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同一支撑段上可以包括多个交叠设置的支撑环,当支撑环越多时,网孔的尺寸也越小,因此,优选在同一支撑段上交叠设置的支撑环的数量为2~4个。
本实施例中,窗口支撑件45与主体支架的主体覆膜存在部分重叠,以方便缝合窗口支撑件,同时,靠近翻折部的收容腔的开口部分的窗口支撑件还能起到加强件的作用,可以保证开口形态良好。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窗口支撑件也可以不与主体覆膜存在任何重叠的部分,此时,也可通过缝线直接缝合。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窗口支撑件的截面周长与相对的主体支架的截面周长之和大于覆膜在该截面上的周长,也就是说,窗口支撑件与主体支撑件在周向上存在部分重叠,这样,可以适当增强窗口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在位置的贴壁性以及该部分支撑力,覆膜支架不易塌陷。
在本实施例中,窗口支撑件45与主体支架的表面自然过渡,也就是说,基本上,覆膜支架40的任一横截面的基本相等。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窗口支撑件55的表面形成下沉段554,下沉段554较窗口支撑件55的其它部分更靠近内接覆膜,从而下沉段554所在的覆膜支架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远离下沉段 554的覆膜支架的其它部分横截面的面积。与下沉段554相连的两端还设有过渡段555和连接段556,其中,过渡段555为斜面且设置在下沉段554和连接段556之间,连接段556与主体支架相连,与主体支架的外表面在同一曲面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包括连接段,此时,过渡段的另一端直接与主体支架相连;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过渡段为垂直面。当覆膜支架的窗口支撑件存在下沉段时,覆膜支架植入到弯曲血管后,窗口支撑件的形变量小,受到血管大弯侧血管壁的挤压相对较小,从而窗口支撑件对血管壁的反作用力也减小,使得病变血管重建后远期效果更好,不易出现继发性破口等问题。
在其它实施例中,窗口支撑件与对侧的主体支撑件也可以一体编织成型,此时,可以控制窗口支撑件的编织密度大于对侧主体支撑件的编织密度,这样,可以提高覆膜支架整体(尤其是开设有窗口的位置)的顺应性,同时也能提高窗口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在位置的贴壁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窗口支撑件与对侧的主体支撑件也可以分开编织,且窗口支撑件的编织密度大于对侧的主体支撑件的编织密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结构与实施例二的覆膜支架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窗口支撑件65。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窗口支撑件65通过编织丝657交叉编织而成,网孔656呈菱形结构。在形成网孔656时,相邻编织丝相互交叠形成可活动的交叉点,从而使得网孔656的四个顶点都可以活动,且活动范围相较于互挂方式形成的活动交叉点的活动范围更大,从而,本实施例对网孔的尺寸没有过多限制,即便网孔尺寸较小,也能适应桥接支架的植入并对桥接支架起稳定作用。此外,本实施例的窗口支撑件除端部外不存在类似波峰或波谷的结构,当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用于弯曲血管时,对血管的刺激更小。
如图17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窗口支撑件75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段751,相邻支撑段751之间通过互相钩挂的方式相连,每个支撑段均可以采用编织丝交叉编织的方式形成,即如图15所示的网状编织结构。此时,由于相邻的支撑段751之间采用互相钩挂的方式相连,相邻支撑段751之间还可以有一定拉伸余量,覆膜支架能更好地适应弯曲血管。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一中,分支支架呈中空圆柱形结构,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分支支架如图18所示。具体地,分支支架82包括第一段822和与第一段822的一端相连的第二段821,其中第一段822呈圆柱形结构,第二段821呈圆台形结构,且分支支架82的两端具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开口。其中第一段822的开口大于第二段821的开口,第二段821的外径从开口朝向第一段822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减小(即第一段821为扩口段)。如图19所示,在垂直于覆膜支架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上,第一段822的投影落入第二段821的投影之内。当本实施例的分支支架82设置在窗口近端与覆膜支架近端之间时(也就是分支支架82与内接覆膜的近端通孔连通时),第一段822中与第二段821相对的一端与内接覆膜的翻折部相连,第二段821中与第一段822相对的一端为自由端,也即第一段822为分支支架的近端段,第二段821 为分支支架的远端段。反之,当本实施例的分支支架82设置在窗口远端与覆膜支架的远端之间时,第一段822为分支支架的远端段,第二段821为分支支架的近端段。
本实施例的分支支架82具有呈圆台形的第一段,且开口较大的第二段与内接覆膜的通孔连通,从而在选入分支时,导丝或输送器更容易进入到分支支架内,能更快速地植入桥接支架。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分支支架92也可以是开放型结构。如图20和图21所示,分支支架92为具有弧形曲面的片状结构,且分支支架的横截面轮廓为C型。其中,分支支架92近端和远端之间的两条边与主体支架的内表面相连,从而,分支支架92与主体支架的内表面围合的空间构成分支支架92的内腔。由于分支支架92的内腔与主体支架内表面之间没有其它覆膜,从而减少了此部分的材料,也就减小了覆膜支架该部分的整体厚度,相应减小了覆膜支架的装配难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当需要在内接覆膜的一端放置两个桥接支架时,分支支架也可以采用图22所示的结构,即分支支架的一端具有一个开口,另一端具有两个开口。结合图22和图23,分支支架102整体呈中空管状结构,包括第一段1021和第二段1022。其中第一段1021 的远离第二段1022的端部具有一个开口,第二段1022远离第一段 1021的端部具有两个开口,且第一段1021中远离第二段1022的端部与内接覆膜相连,第二段1022中与远离第一段1021的端部为自由端。这样,相当于与内接覆膜相连的只有一个分支支架,但仍旧可以植入两个桥接支架,从而避免了分支支架开口之间因缝合而引起的内漏。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设置在内接覆膜远端的分支支架的延伸方向可以与覆膜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呈一定角度,且夹角大于0度;或者,与内接覆膜的远端相连的分支支架的可以朝向覆膜支架的中心轴线延伸,从而方便弓上分支血管桥接支架的植入,减小桥接支架的弯折程度。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内接覆膜。如图24所示,内接覆膜114上设有支撑单元116,支撑单元 116使得内接覆膜的底部至少部分与窗口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在的平面平行,或者向外凸出于该平面,或者相对于该平面内凹。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116包括缝线,缝线从主体覆膜上与窗口的第一边缘相邻的位置作为起点,然后经内接覆膜114 的上下表面穿至窗口的第二边缘后,绕过第二边缘与主体支架的主体覆膜1112固定,也就是说,缝线包绕了内接覆膜以及主体覆膜上与窗口第二边缘以及第一边缘相邻的边缘。缝线材料可选为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优选为较细的柔性丝材,这样不会对覆膜支架压缩装载造成影响。
缝合时,缝线从主体覆膜的内表面起针穿至主体覆膜的外表面,然后绕过主体覆膜的边缘从内接覆膜的上表面过内接覆膜至内接覆膜的下表面,然后来回在内接覆膜上穿针,接着,缝线从内接覆膜的内表面穿至靠近第二边缘的外表面后,缝线再绕过主体覆膜以及内接覆膜的边缘,从主体覆膜的外表面穿过主体覆膜至主体覆膜的内表面,此即完成一段周向缝合。
缝线在内接覆膜的上下表面来回穿线时,在内接覆膜的表面形成多个缝合点。为减小缝线对桥接支架植入前导丝入路的影响,缝合点不应过疏,优选相邻两个缝合点之间的距离L2小于2毫米,且内接覆膜114上最靠近窗口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的缝合点的距离L3也小于2毫米,主体覆膜1112上的缝合点与窗口的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的距离L4也小于2毫米。
此外,支撑单元116增强了内接覆膜114的整体稳定性,降低了内接覆膜114底部的形变能力。如图26所示,内接覆膜114上自然状态下的轴向长度记为L5,内接覆膜114受力被拉伸时(例如覆膜支架用于弯曲血管时)的长度即为L6,延伸率θ为内接覆膜114拉伸前后长度变化与自然状态下的比值。由于支撑单元116的存在,限制了内接覆膜114的形变程度,本实施例内接覆膜延伸率小于0.1大于0.01,这样,内接覆膜一方面可以适应弯曲血管不至于撕裂,另一方便也能保证不至于变形过大而塌陷。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内接覆膜的支撑单元也可以是类似主体支撑单元的波形支撑结构,也就是说,支撑单元单独成型后通过缝合或热处理的方式与内接覆膜的表面相连。或者,支撑单元也可以与窗口支撑件一体编织。由于波形支撑结构具有一定的波高(也即轴向长度),支撑单元的整体性更好,对内接覆膜的支撑作用以及限制形变的作用更好。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单元也可以与主体支撑件一体成型,或者一部分支撑单元与主体支撑件一体成型,一部分支撑单元与窗口支撑件一体成型。再或者,一部分支撑单元与主体支撑件一体成型,一部分窗口支撑件与主体支撑件一体成型。
优选地,内接覆膜的底部呈凸面或平面,这样可以保证在设置有内接覆膜的位置上主体支架的内腔尺寸不至于过小,从而不会影响主动脉内的血液动力学。
在本实施例中,内接覆膜与主体覆膜也是单独成型后再拼接相连,这样,再在内接覆膜上设置支撑单元时,制作更加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为兼顾内接覆膜翻折部的开口形态,可以使翻折部的开口处稍向内凹,也就是说,翻折部相较于底部更靠近覆膜支架的中心轴线,且支撑单元可以仅设置在内接覆膜的底部。由于翻折部的轴向长度明显小于底部的轴向长度,即便翻折部内凹,也不会影响流经主体支架内腔的血液动力学。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结构与实施例二的覆膜支架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翻折部的加强件。为更好地使翻折部保持良好的开口形态,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包括加强件127,且加强件 127设置在翻折部的上边缘1243。本实施例中,加强件127为单独的闭合结构,环绕翻折部的开口设置,支撑翻折部的开口,降低该开口的形变能力。加强件127可以是类似主体支撑件一样的波形结构,也可以是一根金属丝围合成的闭合结构。如图28所示,当加强件127 为闭合结构时,与翻折部上边缘1243相连的部分为适应主体支架的弧形,与之相对的部分可以凹向覆膜支架的中心轴线,也可以向外凸出于覆膜支架的中心轴线或者与窗口与覆膜支架的中心轴线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件可以为简单的开放结构,也就是说,加强件具有两个周向的自由端或自由边,此时,加强件在垂直于覆膜支架的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可以是曲面或曲线、也可以是平面或直线段。此时,加强件可以设置在翻折部开口的任何一段,即可以设置在上边缘所在的翻折部的上表面(即上翻折单元),也可以设置在与上边缘相对的翻折部的下表面(即下底部单元),或者跨越上表面和下表面。
还可以理解的是,加强件可以单独成型,也可以与窗口支撑件一体成型,或者与主体支撑件一体成型。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说明书不能对本发明构思的所有实施例做穷举,且上述不同实施例的部分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简单替换,本发明的构思以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覆膜支架,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的表面形成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内接覆膜,所述内接覆膜的边缘与所述主体支架相连,所述内接覆膜上还形成有与所述覆膜支架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窗口支撑件,所述窗口支撑件设于所述内接覆膜外且朝外凸出于所述内接覆膜的表面,所述窗口支撑件包括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网孔的尺寸可受外力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支撑件包括通过编织丝交叉编织形成的部分,且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可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支撑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段,所述支撑段通过编织丝交叉编织形成,且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段通过互相钩挂的方式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中通过编织丝交叉编织的部分位于所述窗口支撑件的近端部和/或远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状结构中,靠近所述窗口近端部和/或远端部的网孔孔径较其它部分的网孔孔径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包括主体支撑件,部分所述主体支撑件位于与所述窗口支撑件相对的所述内接覆膜的另一侧,所述窗口支撑件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主体支撑件中与所述窗口支撑件相对的主体支撑件的编织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覆膜包括底部、近端翻折部和远端翻折部,所述近端翻折部和远端翻折部分别设于所述底部两端,所述近端翻折部和远端翻折部中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的内表面,且朝向所述主体支架的内腔凹陷并形成收容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支撑件的近端和/或远端在所述覆膜支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超过所述窗口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支撑件的表面形成有下沉段,所述下沉段所在的覆膜支架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下沉段的覆膜支架的其它部分横截面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包括主体覆膜,所述主体覆膜的表面形成窗口,所述内接覆膜与所述主体覆膜单独成型后再拼接相连。
CN202011391334.8A 2020-12-02 2020-12-02 覆膜支架 Pending CN1145693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1334.8A CN114569300A (zh) 2020-12-02 2020-12-02 覆膜支架
EP21899628.8A EP4257093A4 (en) 2020-12-02 2021-08-13 Covered stent
PCT/CN2021/112548 WO2022116592A1 (zh) 2020-12-02 2021-08-13 覆膜支架
US18/039,149 US20240000588A1 (en) 2020-12-02 2021-08-13 Covered St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1334.8A CN114569300A (zh) 2020-12-02 2020-12-02 覆膜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9300A true CN114569300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7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1334.8A Pending CN114569300A (zh) 2020-12-02 2020-12-02 覆膜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930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4617A (zh) * 2022-09-23 2022-12-09 北京宥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侧孔的网状编制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WO2024140471A1 (zh) * 2022-12-29 2024-07-04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WO2024140470A1 (zh) * 2022-12-29 2024-07-04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凹槽支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59290A1 (en) * 2008-04-14 2009-10-15 Medtronic Vascular, Inc. Fenestration Segment Stent-Graft and Fenestration Method
CN106923931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覆膜支架
CN106923943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覆膜支架
CN109717986A (zh) * 2017-10-31 2019-05-07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支型覆膜支架和分支型覆膜支架系统
CN109938895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开窗型覆膜支架
CN111067664A (zh) * 2019-12-25 2020-04-2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覆膜支架
US20200390574A1 (en) * 2017-08-28 2020-12-17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Tube st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59290A1 (en) * 2008-04-14 2009-10-15 Medtronic Vascular, Inc. Fenestration Segment Stent-Graft and Fenestration Method
CN106923931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覆膜支架
CN106923943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覆膜支架
US20200390574A1 (en) * 2017-08-28 2020-12-17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Tube stent
CN109717986A (zh) * 2017-10-31 2019-05-07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支型覆膜支架和分支型覆膜支架系统
CN109938895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开窗型覆膜支架
CN111067664A (zh) * 2019-12-25 2020-04-2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覆膜支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4617A (zh) * 2022-09-23 2022-12-09 北京宥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侧孔的网状编制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WO2024140471A1 (zh) * 2022-12-29 2024-07-04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
WO2024140470A1 (zh) * 2022-12-29 2024-07-04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凹槽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6395B2 (en) Fenestrated stent grafts
US8506618B2 (en) Multi-section filamentary endoluminal stent
US6663667B2 (en) Towel graft means for enhancing tissue ingrowth in vascular grafts
JP4143749B2 (ja) 管腔内人工血管
CN114569300A (zh) 覆膜支架
US9993329B2 (en) Stent and stent graft prosthesis
US9358097B2 (en) Iliac leg extension stent graft
JP2013071005A (ja) 向きを変えられる分岐部を備えた管腔内人工器官
JP2022539978A (ja) 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プロテーゼ
KR20020012574A (ko) 증가된 유연성을 갖는 스텐트-이식편
CN114569302B (zh) 覆膜支架
WO2024198794A1 (zh) 开窗支架、覆膜支架系统及开窗支架的缝合方法
WO2025001795A1 (zh) 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
US12070403B2 (en) Covered stent
CN113893062B (zh) 覆膜支架
US20240000588A1 (en) Covered Stent
CN114569299A (zh) 覆膜支架
CN114569301A (zh) 覆膜支架
JP2024059103A (ja) 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アセンブリ
US20230414340A1 (en) Covered Stent
WO2021223621A1 (zh) 血管分流架及血管支架
CN220360478U (zh) 支架系统
CN219184347U (zh) 管腔移植物及锚定移植物
EP4458327A1 (en) Lumen stent
CN116407377A (zh) 管腔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