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3062B - 覆膜支架 - Google Patents
覆膜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93062B CN113893062B CN202010641395.9A CN202010641395A CN113893062B CN 113893062 B CN113893062 B CN 113893062B CN 202010641395 A CN202010641395 A CN 202010641395A CN 113893062 B CN113893062 B CN 1138930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wave
- stent graft
- stent
- co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7—Stent-graf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膜支架,包括网状型的支撑结构,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第一部段和与所述第一部段的近端和/或远端连接的第二部段,所述第一部段包括多个第一波圈和覆盖在所述第一波圈的表面的第一覆膜,所述第二部段包括多个第二波圈,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波圈之间固定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波圈之间形成多个窗口,且多个所述第一波圈和多个所述第二波圈构成所述支撑结构。本发明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第二部段,不会对分支血管的开口造成遮挡,因此,无需减小覆膜支架在主分支血管中的长度,从而使覆膜支架在主分支血管中具有足够长的锚定区,以保证覆膜支架具有足够的锚定力,进而避免覆膜支架远端发生移位或者内漏,由此保证良好的封堵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动脉狭窄或夹层是目前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传统的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目前常以腔内修复术植入血管支架来治疗这类血管疾病。一般地,血管支架通过输送器输送到靶血管位置,通过支架释放扩张来重建血管或堵住夹层破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血管支架的腔内修复术具有以下优点: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术中出血低、住院时间短且有益于年高病情重的低风险手段。通常,为了在隔绝破口的同时不影响重要分支血管的血液供应,在主动脉覆膜支架和主动脉内壁之间释放一个或多个“烟囱”支架,形成重要分支血管的血流通道。这样既能保证主动脉覆膜支架覆盖动脉夹层破口或者隔绝主动脉瘤腔,又不会不遮盖重要分支血管开口。
由于“烟囱”支架整体尺寸较小(支架官腔支架一般不会超过20毫米),目前的“烟囱”支架通常采用切割或编织形成。切割支架一般采用光纤激光器对镍钛管状材料进行激光切割,通过抛光以及二次定型或多次定型达到支架要求的形态,但这类支架存在应力集中、疲劳性能差、不能切割大直径的产品(尺寸受限)、容易断裂等缺陷。编织支架一般采用模具对镍钛线状材料编织定型,这类支架存在如下缺点:为保证支架的支撑性能,一般支架的主体首末端是相互缠绕或钩挂,产品在装配鞘管中后,再次推出鞘管,存在支撑体首末端绞结或支架整体短缩的风险,常常会导致支架正常展开失败,或者不能完全覆盖术前的靶定位置而造成手术失败。
此外,由于人类血管发育不尽相同,目前的“烟囱”支架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能够有效地隔绝病变区域,通常以编织型覆膜支架作为“烟囱”支架,然而,在重要主分支血管上还有次分支血管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覆膜支架对次分支血管的开口造成遮挡,往往会减小覆膜支架在重要主分支血管中的植入深度,也就是减小覆膜支架远端的锚定区的长度,这样,会带来支架锚定力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烟囱支架远端发生移位或者内漏,造成封堵效果不佳。
此外,如图14所示,对于编织型的裸支架段102,两个波圈1021和1022之间没有连接点,相互呈自由状态,当波圈之间受到相对的外力作用时,会发生错位,错位的距离为a,且0≤a≤h(h为单个波圈的波高),即裸支架段102发生了短缩,使得裸支架段锚定区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覆膜支架,该覆膜支架在植入主分支血管的情况下,可以具有足够的锚定长度,又可以不遮挡分支血管的开口。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覆膜支架,包括网状型的支撑结构,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第一部段和与所述第一部段的近端和/或远端连接的第二部段,所述第一部段包括多个第一波圈和覆盖在所述第一波圈的表面的第一覆膜,所述第二部段包括多个第二波圈,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波圈之间固定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波圈之间形成多个窗口,且多个所述第一波圈和多个所述第二波圈构成所述支撑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段包括镂空支架段,所述镂空支架段包括多个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波圈的波形边缘一致,所述镂空结构形成所述窗口。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波圈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波圈的表面包裹有保护膜,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保护膜均包括高分子材料,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保护膜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覆膜支架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部段的远端部,且所述密封结构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部段的外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段还包括第二覆膜,所述第二覆膜覆盖在所述多个第二波圈的表面,多个所述第二波圈通过所述覆膜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覆膜上设置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形成所述窗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覆膜包括外层覆膜和内层覆膜,所述外层覆膜和所述内层覆膜通过热处理的方式融合为一体,将所述第二波圈固定在所述外层覆膜和所述内层覆膜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第三部段,所述第三部段套设在所述第一部段的外部,所述第三部段的远端与所述第一部段的外表面相连,所述第三部段的近端形成朝向近端的开口;所述第三部段包括第三波圈和覆盖在所述第三波圈的表面的第三覆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波圈的波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波圈直径,且所述第一波圈的波形结构与所述第三波圈的波形结构大致相同,所述第一波圈的波数小于所述第三波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段的近端波圈与所述第一部段上与所述近端波圈径向相对的第一波圈错峰分布。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覆膜支架,其包括第一部段和与第一部段的远端连接的第二部段,当覆膜支架植入主分支血管后,覆膜支架可以形成主分支血管的血流通道,如果主分支血管上还有次分支血管,在覆膜支架植入后第二部段覆盖了次分支血管的开口,但由于在第二部段上形成有窗口,故而第二部段不会阻断血液由主分支血管流向次分支血管的通路。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第二部段,不会对次分支血管的开口造成遮挡,因此,无需减小覆膜支架在主分支血管中的长度,从而使覆膜支架在主分支血管中具有足够长的锚定区,以保证覆膜支架具有足够的锚定力,进而避免覆膜支架远端发生移位或者内漏,由此保证良好的封堵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件与第二波圈的金属丝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保护膜的形成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保护膜的形成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释放在主动脉弓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释放在主动脉弓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现有技术的波圈结构发生短缩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对于植入体内的植入体(如支架)而言,定义血液流入的方向为“近端”,血液流出的方向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提出了一种覆膜支架100,覆膜支架100包括第一部段10和与第一部段10的远端连接的第二部段20。第一部段10包括多个第一波圈11和覆盖在第一波圈11的表面的第一覆膜12。第二部段20包括多个第二波圈21,且多个第二波圈21之间形成多个窗口201,多个窗口201可允许血液流过。多个第一波圈11和多个第二波圈21均构成网状型的支撑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覆膜支架100,其包括第一部段10和与第一部段10的远端连接的第二部段20。当覆膜支架100植入主分支血管后,覆膜支架100可以形成主分支血管的血流通道。由于覆膜支架植入血管后需要一定的锚定力,因此会对覆膜支架的长度提出一定要求(例如不短于15毫米),如果主分支血管上靠近其开口的地方还有次分支血管,且覆膜支架100植入后第二部段20覆盖了该次分支血管的开口,由于在第二部段20上形成有窗口201,故而第二部段20不会阻断血液由主分支血管流向分支血管的通路。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覆膜支架100的第二部段20,不会对分支血管的开口造成遮挡。因此,无需减小覆膜支架100在主分支血管中的长度,从而使覆膜支架100在主分支血管中具有足够长的锚定区,以保证覆膜支架100具有足够的锚定力,进而避免覆膜支架100远端发生移位或者内漏,由此保证良好的封堵效果,也不会影响次分支血管的供血。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部段20连接在第一部段10的远端,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段20也可以连接在第一部段10的近端,例如,当本发明的覆膜支架植入后会部分覆盖了主动脉血管上其它相邻主分支血管的开口时,因第二部段设置在第一部段的近端且第二部段上设置有窗口,因此,第二部段也不会遮挡血液流入该相邻主分支血管;或者,也可以在第一部段10的远端和近端均连接有第二部段20(如图2所示),从而覆膜支架在主分支血管内有足够的锚定力,同时既不会遮挡主分支血管上次分支血管的开口,也不会遮挡相邻主分支血管的开口。具体可以根据所要植入的血管的实际发育情况(分支血管所在的位置)进行选择。上述几种情况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覆膜12可采用PTFE材料制成,且包括内层覆膜和外层覆膜,其中,外层覆膜和内层覆膜可以通过热处理的方式融合为一体,以将第一波圈11固定在外层覆膜和内层覆膜之间。如图1所示,第一覆膜12的两端均采用“花瓣”型结构设计,即第一覆膜12的两端为波浪型,且波浪型的起伏边缘与第一波圈11的波形起伏一致。
如图1所示,第二部段20包括镂空支架段,镂空支架段上的镂空结构形成窗口201,镂空结构可以允许血液自由通过。由此,在镂空支架段覆盖次分支血管的开口的情况下,血液可以由主分支血管经镂空结构自由地流向次分支血管。
同时参阅图1和图3,镂空支架段包括多个第二波圈21,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21通过连接件22进行固定连接。第二部段20在受到外力(血流的冲击作用、覆膜支架100在通过输送器释放的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等)的牵引时,连接件22可以抗击外力的冲击,使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21不会发生错位,由此保证镂空支架段不会发生缩短,从而保证覆膜支架100的锚定区的长度不会变短,以维持足够的锚定力。本实施例中,第二波圈21的波高为h,其中,波高h的可选范围为2.5mm≤h≤5.0mm。
相邻两个第二波圈21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如图3、图4所示的方式。即相邻两个第二波圈21并列相连,二者在覆膜支架的径向上不重叠,然后直接通过连接件固定;或相连两个第二波圈21通过互挂的方式相连,其中一个第二波圈的波峰与另一个第二波圈的波谷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二波圈21的金属丝211的表面包裹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保护膜23,相较于金属丝,保护膜23对血管的刺激更小。连接件22以缠绕的方式将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21固定连接,并且,连接件21与保护膜23融合在一起。连接件22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可以是线材或带材。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21和保护膜23均可以采用PTFE膜。
如图5所示,连接件22在第二波圈21可以上缠绕多次,以使连接件22径向凸出于第二部段20的表面。由此,可以提高第二部段20与血管之间的锚定力。另外,缠绕层数的增加也可以提高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2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从而提高抗击外力冲击的能力。具体地,连接件221的缠绕层数可以控制在4层至10层之间,通常来说,一层膜的厚度约为0.1mm,从而使连接件22处的尺寸h2=h1+0.1*n,其中h1为第二波圈21的金属丝的丝径与保护膜的厚度之和,n为缠绕层数,可以等于4到10之间的任意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22也可以为焊接结构或缠绕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21上的金属丝。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21可以通过金属丝缠绕在一起,也可以直接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21之间的连接。
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21之间以彼此钩挂的方式连接,配合连接件22,可以使相邻的两个波圈21之间获得稳固的连接,另外,这种连接方式,有利于在连接位置形成凸出结构,以提高第二部段20与血管之间的锚定力。
如图4所示,在另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21之间也可以仅以接触的方式对接,再通过连接件22进行连接。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通过增加连接件221的缠绕层数来提高第二波圈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使连接件22凸出于第二部段20的表面。
为方便加工,节省覆膜支架的加工时间,多个第一波圈和多个第二波圈可以一体编织,例如,通过对金属丝进行编织,使得多个第一波圈和多个第二波圈的波峰和波谷之间均通过互挂的方式相连,然后在分别对第一波圈和第二波圈做进一步覆膜或其它处理。采用这种互挂的编织方式,使得波圈之间的连接力更强,覆膜支架的整体支撑性能更好。
包裹在第二波圈21的金属丝211表面的保护膜23可以有1至3层,其中,该保护膜可以是整张膜套在金属丝211的表面而形成(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使用窄条膜2301对金属丝211的表面进行缠绕而形成(如图7所示)。经过热处理后,保护膜23贴合在金属丝211表面。
由于第二部段20为镂空支架段,在第二波圈21的金属丝211的表面包裹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保护膜23可以提高第二部段20的生物相容性。其中,保护膜23可以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固定于金属丝211的表面。另一方面,相邻的两个第二波圈21之间由连接件22以缠绕的方式进行固定,并且,以热处理的方式使连接件22和包裹于金属丝221表面的保护膜23融合在一起,由此,在两个第二波圈21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以抗击外力的冲击,保证两个第二波圈21之间不会发生错位。
下面以两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覆膜支架的使用方式和效果: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100释放在主动脉弓血管200中的示意图。其中,主动脉弓血管200包括升主动脉血管210、头臂干血管220、左颈总动脉血管230、左锁骨下动脉血管240和降主动脉血管250。其中,临近左锁骨下动脉血管240的开口上分出左椎动脉血管260。采用主体覆膜支架300治疗主动脉弓血管200病变时,需要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管240的血流通道以保证相应血管的供血。主体覆膜支架300可以隔绝主动脉夹层近端破口或瘤腔,配合覆膜支架100则可完成分支血管通畅。要保证覆膜支架100植入后有足够的锚定区,不会发生移位,对于左锁骨下动脉240的锚定要求是锚定长度不小于15mm,即图8中示出的L1≥15mm。如果采用全主体覆膜支架来进行手术,则支架会遮挡左椎动脉血管260开口,造成左上肢缺血,产生相应并发症。使用本发明的覆膜支架100进行治疗时,先将主体覆膜支架300释放到指定位置,然后定位覆膜支架100,选择合适的规格,使第一部段10与主体覆膜支架300的近端开口边缘齐平(第一部段10上的覆膜近段会较主体覆膜支架300的覆膜近端更靠近心脏),第二部段20的近端相较于左椎动脉血管260的开口更靠近主体覆膜支架300的近端,也即第二部段20可以跨过左椎动脉260的开口,保持血流畅通。
在本实施例中,覆膜支架100的第一部段10附有第一覆膜12,由此可以杜绝近端的内漏,而第二部段20上开设有窗口,可以避免左椎动脉血管260的开口被遮挡,覆膜支架的锚定区足够长也能满足锚定的条件(L1≥15mm),防止支架移位。
如图9所示,图9为另一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100释放在主动脉弓血管400中的示意图,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覆膜支架100逆向释放,将覆膜支架100的近端和远端调换一个方向。主动脉弓血管400包括升主动脉血管410、头臂干血管420、左颈总动脉血管430、左锁骨下动脉血管440和降主动脉血管450。其中左锁骨下动脉血管440与左颈总动脉血管430的开口距离在10mm以内。治疗这种主动脉弓血管400方面的主动脉夹层或者主动脉瘤,需要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管440的血流通路,可采用主体覆膜支架500隔绝主动脉夹层近端破口或瘤腔,配合覆膜支架100来完成重建分支血管血流。在保证左锁骨下动脉440的远端锚定长度不小于15mm时,覆膜支架近端的锚定长度也要求不小于15mm,即图示中L2≥15mm。如果采用全覆膜的覆膜支架来进行手术,因左锁骨下动脉血管440与左颈总动脉血管430的开口距离较小,覆膜支架会遮挡左颈总动脉血管430的开口,造成脑部缺血,产生相应并发症。使用本发明的覆膜支架100进行治疗时,先将主体覆膜支架500释放到指定位置,然后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100,使第一部段10的近端与主体覆膜支架500的近端开口覆膜边缘齐平,可以防止间隙内漏,且第二部段20可以跨过左颈总动脉血管430开口,而第二部段20包括镂空段,可以保持血流畅通,自身的防短缩结构可以防止支架移位而不被主体覆膜支架500压闭第二部段20的近端。
在本实施例中,覆膜支架100的第一部段10可以杜绝远端的返流内漏,第二部段20可以避免相邻主分支动脉被遮挡,也能满足锚定的条件(L≥15mm),防止支架移位。
实施例二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覆膜支架100,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部段20包括第二覆膜。
具体地,第二部段20包括多个第二波圈21和覆盖在第二波圈21的表面的第二覆膜,在第二覆膜上设置多个通孔,该通孔构成窗口20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覆膜和第一覆膜12可以是一整张覆膜的两个部分,即一整张覆膜位于第一部段10的部分为第一覆膜12,而位于第二部段20的部分为第二覆膜。在第二覆膜上开设多个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优选避开第二波圈,使得第二波圈不直接暴露在血液中。该通孔即可作为供血液通过的窗口201,使得第二部段20不会造成对分支血管开口的遮挡。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覆膜上的通孔可以通过去除部分覆膜形成,或者通过在覆膜上形成切口(例如十字型切口)但仍保留所有覆膜形成。应当理解,通孔越大,血液越容易流入次分支血管。
第二覆膜包括外层覆膜和内层覆膜,外层覆膜和内层覆膜通过热处理的方式融合为一体,以将第二波圈21固定在外层覆膜和内层覆膜之间。各个第二波圈21通过内层覆膜和外层覆膜的融合,使得不同的第二波圈21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相邻的第二波圈21之间不会发生错位,因此,覆膜支架100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缩短。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第二覆膜可以相当于实施例一的保护膜。
实施例三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覆膜支架100,其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覆膜支架100还包括第三部段30。
具体地,第三部段30包括多个第三波圈31和附在第三波圈31的表面的第三覆膜32,第三部段30套设在第一部段10的外表面,以在第一部段10的外部形成裙边结构。第三部段30的远端与第一部段10的外表面相连,从而在近端形成朝向第一部段10近端的开口,且第三部段30的近端不超过第一部段10的近端。本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100构成部分双层覆膜结构,第三部段30可以进一步解决“烟囱”支架的内漏问题。该覆膜支架100的第一部段10和第二部段20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图10仅示出了第三部段最近端的一个第三波圈,其余第三波圈位示出。
如图10所示,第三部段30的外径大于第一部段10的外径,且第一波圈11的波形结构与第三波圈31的波形结构大致相同。本申请所述的两个波圈结构大致相同是指两个波圈中的波高、波峰或波谷的角度均无明显差异。本实施例中第三部段30的波圈直径约为第一部段10直径的2倍。对于波形尺寸大致相同的波圈,直径越大,波圈的径向力越小,因而,当图10所示的覆膜支架100配合图8或图9所示的的主体覆膜支架使用时,第三部段30会因挤压产生较大的变形,因而能提供较好的密封效果,而第一部段的径向支撑效果较好,形变程度小,从而可以保证第一部段近端开口尺寸,保证分支血液能充分流入覆膜支架100。
本实施例中,为避免第三部段30的近端部的覆膜与第一部段10的外表面覆膜发生粘连后第三部段30的近端较难展开,优选第三部段30的近端波圈(即最靠近近端的第三波圈31)与第一部段10上与第三部段30的近端波圈径向相对的第一波圈错峰分布,即当覆膜支架压缩后,在第一部段10上与第三部段30近端波圈相对的第一波圈上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覆膜与第三部段30上波峰相对。更优选地,第三部段30的近端波圈与第一部段10上与第三部段30的近端波圈径向相对的第一波圈的波数不同时为奇数或偶数,波数即单个波圈的波峰或波谷的数量。为兼顾前述的波圈的径向支撑力,本实施例中,第三部段30的第三波圈31的波数比第一部段10上第一波圈11的波数多,且优选第三波圈31的波数范围为6~12个,第一波圈11的波数范围为5~8个。
可以理解的是,为方便第三部段展开,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三部段的近端波圈的波峰设置成裸露波峰,即第三部段的近端波圈的波峰未被覆膜覆盖。从而,当覆膜支架被压缩时,裸露的波峰直接与第一部段外表面的覆膜接触,不会发生覆膜之间的粘连,第三部段更容易展开。
实施例四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与实施例一的覆膜支架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覆膜12的外层覆膜包括多个覆膜带121(其中内层覆膜未示出)。具体第,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多个第一波圈和多个第二波圈采用一体编织的方式形成,即相邻波圈之间通过波峰-波谷钩挂的方式相连。多个覆膜带121相互交叉且形成多个空白区域,多个空白区域与相邻两个第一波圈11的波峰-波谷钩挂处相对,从而使得波峰-波谷钩挂处外表面裸露,从而相邻的两个第一波圈可发生相对轴向移动,使得覆膜支架的第一部段10可以适应血管弯曲,从而在覆膜支架植入到主分支血管时顺应性更好,植入后也更稳定。
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第一部段10的外层覆膜完全采用覆膜带的方式进行覆膜,使得第一波圈的波峰-波谷钩挂处均可活动,从而第一部段整体柔顺性较好。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部分波峰-波谷钩挂处可活动,例如,仅仅在靠近第二部段的远端部设置可活动的第一波圈的波峰-波谷互挂处,或者沿着第一部段的长度方向分段设置可活动段。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2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覆膜带121也可以采用周向环绕的方式覆膜,即覆膜带121覆盖第一波圈的波杆、围绕第一波圈进行周向覆膜,且覆膜带的宽度小于第一波圈的高度,保证覆膜带121覆膜时避开第一波圈的波峰和波谷。
本实施例的第一部段10的相邻第一波圈之间可以轴向活动,从而能更好地适应血管形态。同时,因为第二部段20的多个第二波圈之间固定连接,保证第一波圈轴向活动后覆膜支架整体也不会过度短缩,保证覆膜支架的锚定能力。
实施例五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与实施例四的覆膜支架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的第一部段10的远端部还包括密封结构40。具体地,密封结构40设置在第一部段10远端部上与第二部段20相连的部分。密封结构40为围绕第一部段10的远端部周向设置的密封膜,使得密封结构40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一部段10的外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结构40也可以是围绕第一部段10的最远端的第一波圈的波杆缝制的缝线,即,利用缝线加固第一波圈与第一覆膜的边缘,同时达到增大第一部段远端部外径的作用。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适用于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覆膜支架,此处不再做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部段的远端部的设置密封结构40,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部段10远端的密封作用,避免血液从第二部段20的窗口流出后发生内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覆膜支架,包括网状型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第一部段和与所述第一部段的近端和/或远端连接的第二部段,所述第一部段包括多个第一波圈和覆盖在所述第一波圈的表面的第一覆膜,所述第二部段包括多个第二波圈,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波圈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波圈之间形成多个窗口,且多个所述第一波圈和多个所述第二波圈构成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第二波圈的表面包裹有保护膜,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保护膜均包括高分子材料,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保护膜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段包括镂空支架段,所述镂空支架段包括多个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波圈的波形边缘一致,所述镂空结构形成所述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支架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部段的远端部,且所述密封结构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部段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段还包括第二覆膜,所述第二覆膜覆盖在所述多个第二波圈的表面,多个所述第二波圈通过所述覆膜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覆膜上设置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形成所述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膜包括外层覆膜和内层覆膜,所述外层覆膜和所述内层覆膜通过热处理的方式融合为一体,将所述第二波圈固定在所述外层覆膜和所述内层覆膜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支架还包括第三部段,所述第三部段套设在所述第一部段的外部,所述第三部段的远端与所述第一部段的外表面相连,所述第三部段的近端形成朝向近端的开口;所述第三部段包括第三波圈和覆盖在所述第三波圈的表面的第三覆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波圈的波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波圈直径,且所述第一波圈的波形结构与所述第三波圈的波形结构大致相同,所述第一波圈的波数小于所述第三波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段的近端波圈与所述第一部段上与所述近端波圈径向相对的第一波圈错峰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41395.9A CN113893062B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覆膜支架 |
US18/013,510 US12070403B2 (en) | 2020-07-06 | 2021-06-04 | Covered stent |
PCT/CN2021/098313 WO2022007560A1 (zh) | 2020-07-06 | 2021-06-04 | 覆膜支架 |
EP21837017.9A EP4176839A4 (en) | 2020-07-06 | 2021-06-04 | Covered st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41395.9A CN113893062B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覆膜支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93062A CN113893062A (zh) | 2022-01-07 |
CN113893062B true CN113893062B (zh) | 2023-01-03 |
Family
ID=79186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41395.9A Active CN113893062B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覆膜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930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92121A (zh) * | 2022-02-22 | 2023-07-28 |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医用支架及医用支架系统 |
CN118267148A (zh) * | 2022-12-30 | 2024-07-02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双层管腔支架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78366A (zh) * | 2002-08-23 | 2005-10-05 | 国立循环器病中心总长所代表的日本国 | 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
CN1765339A (zh) * | 2005-11-16 | 2006-05-03 | 程英升 | 贲门支架 |
CN105769383A (zh) * | 2016-03-18 | 2016-07-20 | 唯强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主动脉裸支架及主动脉夹层支架 |
CN105796218A (zh) * | 2016-03-08 | 2016-07-27 | 黄连军 | 一种覆膜支架 |
CN105853033A (zh) * | 2016-03-23 | 2016-08-17 | 北京微创介入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 一体修复主动脉血管夹层的支架及支架输送系统 |
CN109069258A (zh) * | 2016-12-28 | 2018-12-21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管腔支架 |
CN109419568A (zh) * | 2017-08-28 | 2019-03-05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覆膜支架 |
CN109419570A (zh) * | 2017-08-30 | 2019-03-05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覆膜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8910578U (zh) * | 2017-08-28 | 2019-05-31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管腔支架 |
CN110623780A (zh) * | 2018-05-30 | 2019-12-31 |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分段式覆膜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833469A (zh) * | 2018-08-17 | 2020-02-25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覆膜支架 |
CN111067664A (zh) * | 2019-12-25 | 2020-04-28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覆膜支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36838B1 (en) * | 2000-03-22 | 2004-05-18 | Zuli Holding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ing a stent |
-
2020
- 2020-07-06 CN CN202010641395.9A patent/CN1138930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78366A (zh) * | 2002-08-23 | 2005-10-05 | 国立循环器病中心总长所代表的日本国 | 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
CN1765339A (zh) * | 2005-11-16 | 2006-05-03 | 程英升 | 贲门支架 |
CN105796218A (zh) * | 2016-03-08 | 2016-07-27 | 黄连军 | 一种覆膜支架 |
CN105769383A (zh) * | 2016-03-18 | 2016-07-20 | 唯强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主动脉裸支架及主动脉夹层支架 |
CN105853033A (zh) * | 2016-03-23 | 2016-08-17 | 北京微创介入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 一体修复主动脉血管夹层的支架及支架输送系统 |
CN109069258A (zh) * | 2016-12-28 | 2018-12-21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管腔支架 |
CN109419568A (zh) * | 2017-08-28 | 2019-03-05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覆膜支架 |
CN208910578U (zh) * | 2017-08-28 | 2019-05-31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管腔支架 |
CN109419570A (zh) * | 2017-08-30 | 2019-03-05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覆膜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623780A (zh) * | 2018-05-30 | 2019-12-31 |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分段式覆膜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833469A (zh) * | 2018-08-17 | 2020-02-25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覆膜支架 |
CN111067664A (zh) * | 2019-12-25 | 2020-04-28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覆膜支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93062A (zh) | 2022-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33793B2 (en) | Endoluminal prosthesis having multiple branches or fenestrations and methods of deployment | |
US8621975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vascular abnormalities | |
US11717391B2 (en) | Endovascular graft for aneurysms involving major branch vessels | |
RU2566225C2 (ru) | Стент | |
JP4607579B2 (ja) | 分節移植片組込式ステント | |
US7462190B2 (en) | Stent matrix | |
US6287335B1 (en) | Intravascular folded tubular endoprosthesis | |
CA3004821C (en) | Stent-grafts systems with skirt | |
KR101937112B1 (ko) | 관내 디바이스 | |
EP3040050B1 (en) | Support structures for prostheses with branching portions | |
CN106923931B (zh) | 覆膜支架 | |
CN210301319U (zh) | 一种改进贴壁性能的覆膜血管支架 | |
JP2004344489A (ja) | 一時留置型のステント及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 |
JPH0852165A (ja) | 管腔内移植片配置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9717986B (zh) | 一种分支型覆膜支架和分支型覆膜支架系统 | |
CN113893062B (zh) | 覆膜支架 | |
JP2024521468A (ja) | 脈管大動脈修復のための支持リングおよび使用方法 | |
CN118370625A (zh) | 管腔支架及其输送系统 | |
WO2022007560A1 (zh) | 覆膜支架 | |
CN116407331A (zh) | 一种覆膜支架 | |
CN112603591B (zh) | 覆膜支架 | |
CN113116612B (zh) | 覆膜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5 Address after: 518063 8th floor, Xianjian technology building, No. 22, Keji South 12th Road, community,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1607, Xianjian technology building, 22 Keji South 12th Road, high tech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